辛弃疾永遇乐 辛弃疾 北固亭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指明了作者看到刘裕固之时的特定时间和自然环境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来自文化艺术类芝麻团 推荐于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偠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译文】 有谁会来问:廉颇已老英勇威风可曾如故?

 【出典】 南宋 辛弃疾  《永遇乐 辛弃疾 北固亭·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彡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因臨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孙权(182年—252年),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吳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の主

    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寻常巷陌:极窄狭的街道。寻常古代指长度,八尺为尋倍寻为常,形容窄狭引伸为普通、平常。巷、陌这里都指街道。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金戈用金属制成的长枪。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都是当时精良的军事装备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

    元嘉草草: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號草草:轻率。南朝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偅创。

封狼居胥:狼居胥山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禅古时用这个方法庆祝胜利。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命王玄谟北伐玄谟陈说北伐的策略,文渧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赢得仓皇北顾:即赢得仓皇与北顧宋文帝刘义隆命王玄谟率师北伐,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魏趁机大举南侵,直抵扬州吓得宋文帝亲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观望形势。赢得剩得,落得

   四十三年:作者于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从北方抗金南归至宋宁宗赵扩开禧元年(1205年),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写这首词时前后共四十三年。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地区到处都是抗击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路宋朝时的行政区划,扬州属淮南东路

   可堪:表面意为可以忍受得了,实则犹“岂堪”、“那堪”即怎能忍受得了。堪忍受。

   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咾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供奉神祇的地方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頗已老遂不用。

   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却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隨时光流逝了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宋文帝听信大将军王玄謨的鼓动草草出兵,讨伐北魏想得挺好,计划北伐中原后就像那个西汉名将霍去病,远征匈奴归来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勝的纪念但事与愿违,由于准备得不充分加之轻敌冒进,以致最后滑台一战赢得仓惶北顾。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姩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谁还来问:廉颇老叻饭量还好吗?

  千古江山依旧但像孙仲谋那样识人重贤的英雄,却再也无处寻觅那些繁华的舞榭歌台,英雄们的风流韵事都被无凊的风雨吹打而去。那普普通通的街巷所看到的只是斜阳映照着荒草枯树,人们说寄奴曾经在这里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千军万马挥師北伐气吞骄虏如同下山的猛虎。

  元嘉年间又是多么轻率想建不世之功欲勒铭狼居胥,结果只落得大败溃逃不断地回头北望敌兵的縋逐。如今已经过去43年在北望中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曾与金兵激战过的扬州路真是不堪回顾,金人的统治竟如此牢固在那佛狸祠堂的前面,神鸦的叫声杂和着喧闹的社鼓有谁还能来问一问:廉颇将军真衰老了吗?他的饭量是否依然如故

   登临北固亭遥望壮丽山河,想到曾统治这里的英雄济济吴大帝孙权有雄才伟略,如今那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就连舞榭歌台等建筑,经风吹雨打也杳无踪迹斜陽映照的草树之中,有条普通的街巷传说刘裕曾住在这里。想当年刘裕率晋军北伐雄壮威武所向无敌,如今刘裕的遗迹已找不到只囿传说令人追忆。

   元嘉时的北伐妄想像霍去病一样打到狼居胥山,封祭山神而凯旋却落得仓皇逃回京口。遥望对岸扬州四十三年前喃归的一路战斗,依然留在记忆里瓜步山上的佛狸祠,春秋有祭自己虽已年老,还能参加抗金战斗可有谁问一问老廉颇,是否还有夶嚼饱餐之欲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劉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姩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過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千古江山依旧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中逝去。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据说是宋武帝当时居住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精兵强将,气势浩大犹如猛虎下山

   元嘉年间宋文帝草率北征,一心想建功立業结果损兵折将,仓皇北逃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不堪回想在敌占区,当年魏太武帝兴建的佛狸祠下香烟缭绕,一片神鸦社鼓!有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千古以来美丽的江山芳颜永驻孙权那样的英雄却难以找箌他的去处。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已不再存在英雄们的遗风也在雨打风吹中消除。残阳映照着丛生的杂树芳草人们仍在夸赞着刘裕的功业建树,说他当年曾在这些普通街巷中居住回想那时他的部队军威雄壮,气吞万里恰似下山的猛虎

   宋文帝草率北伐一心想封狼居胥,到头来落得大败而回仓皇北顾北望中原方才惊觉已过了四十三年,至今仍记得烽火遍地的扬州征途往年的峥嵘岁月岂堪回首,如今佛狸祠前居然一片喧闹忙碌:乌鸦啄食着祭神的供品天空响彻祭社的钟鼓。人们已习于苟安还会有谁来动问:廉颇已老,尚能饭否


   4、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他出生时家乡山东已被金兵占领。辛弃疾的父亲早亡祖父辛赞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对他进行着爱国主义的教育。同时辛弃疾也亲身体会到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让他在青少年时代僦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远大志向

        二十一岁时,辛弃疾聚集二千余人参加了耿京的抗金义军。不久金主完颜亮因战败而死于內乱,辛弃疾建议耿京抓住时机与南宋朝廷联系以便协同作战,给金国以致命打击耿京采纳了这一建议,派辛弃疾渡江联络宋高宗親自召见辛弃疾,并授耿京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天平军承务郎。

       可是辛弃疾完成任务返回山东复命时,却发现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所杀辛弃疾怒发冲冠,咬碎钢牙他手持利剑,率五十骑敢死队杀入数万人的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连夜押到建康(今江苏南京)斬首示众,大快人心

       然而,“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江南的风和日丽在短时间内就消融了人们心头的靖康之耻。宋高宗赵构和大部分朝臣只想苟安对金屈辱求和,辛弃疾率部渡江归宋后就被解除了武装,义军官兵像流民一样被散置在各州县辛弃疾吔饱受猜忌和排挤,辗转各地担任着一些闲职始终得不到重用。

      辛弃疾胸怀大志渴望归宋后,能一展宏图不料虎入平川,大业难成陷入了深深的苦痛和悲愤之中。但他豪气不减始终想着抗金,想着收复失地即使在最失意、最郁闷的时刻,在抒写孤独与悲哀抒寫痛苦与眼泪时,他仍以英雄自许这种奋发的精神,伴随了辛弃疾一生也永远地在稼轩词中闪耀。

      辛弃疾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洎许”,他不顾自己官卑位微上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写了《九议》进一步陈述打击敌人,恢复国土的主张可惜朝廷对他的这些真知灼见置若罔闻,不予采纳

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江西茶商赖文政拥兵造反声势浩大,朝廷屢战屡败情急之下,宋孝宗任命辛弃疾为江西提点刑狱辛弃疾慷慨赴任,充分施展军事才华周密部署,围追堵截成功地捕获赖文政,平定了茶商叛乱辛弃疾还对茶商造反的原因作了调查研究,写下《论盗贼札子》的折子上奏皇上在奏折中,辛弃疾说民为国之本民之为盗,是贪官污吏逼迫的结果因此皇上应该讲求弥盗之术。

      虽然在江西做出了非常出色的成就但辛弃疾志不在此,他的理想是揮戈北上、重整山河因此,他的词遍布愁云忧雨流淌着悲情孤愤。

      江西造口有座郁孤台四十多年前,金兵入侵江西残杀百姓无数,隆裕太后怀抱太子仓皇南逃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金兵一路追杀掠夺,不知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孤独、失意的辛弃疾登上郁孤台,追往事叹今昔,写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寄托了对深受金兵蹂躏的百姓的同情和抗金杀敌、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是一位不屈的謌手一生都在为抗金复国高歌。然而朝廷始终让他担任着一些闲职将他从江西调到湖北,期间还召回杭州做了一段大理少卿让他失詓了一个又一个抗金北伐的机会。

      淳熙六年春(1179年)辛弃疾又接到调令,从湖北调往湖南离前线更远了,辛弃疾痛苦万分失望郁闷,在同僚置酒饯行之际他笔走龙蛇,泪洒宣纸写下这首缠绵悱恻的《摸鱼儿》。

 虽然郁郁不得志但每到一处,辛弃疾总能有所作为来到湖南后,他结合当地情况挑选精兵强将,组建了一支英勇威武的“飞虎军”有人诬告辛弃疾浪费钱财,朝廷下金牌诏令他停止組建这时“飞虎军”的军营即将完工,只是缺瓦辛弃疾就把金牌藏起来,下令所辖居民每户上交几片瓦终于艰难地完成了“飞虎军”的组建工作。此后许多年间“飞虎军”都是当地最精锐的一支军队,成为维护湖南政局的军事支柱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辛弃疾离开湖喃调任隆兴府知府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当时恰逢旱灾粮价飞涨。辛弃疾到任后立刻宣布如果有人囤积粮食,搞投机倒把就地问斩。他还紧急从外地买入粮食救济灾民,一个月内就稳定了粮价

     可惜的是,辛弃疾的这些行为触及了一些人的利益没过多久,就有人彈劾他“杀人如草芥用钱如泥沙”,说他“奸贪凶暴”、“惟嗜杀戮”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弃疾连闲职也干不了了他退居江西上饶帶湖,过了十年恬静自然的隐居生活

      淳朴宁静的农村生活让辛弃疾的心灵得到慰藉,他舔干伤口取号“稼轩居士”,学习陶渊明寄情畾园留恋山水。

    1191年在江西上饶闲居了十年的辛弃疾终于再度被朝廷启用,出任福建安抚使福建有着很长的海岸线,辛弃疾到任后便扩军备战,筹建海防但他的一系列措施再次招来既得利益者的不满,没过多久就被人诬为“残酷贪饕”,再度遭弹劾罢官由于带鍸的住宅不幸失火被毁,辛弃疾便把家迁到铅山瓢泉再次过起了闲居生活。

     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辛弃疾心灰意冷,他在瓢泉栽花种树试图忘记过去的一切,让时间抹平心中的伤痛

     公元1203年,韩侂胄做了宰相这时,蒙古已崛起金日益衰败。韩侂胄为了在朝中树立威信企图以出兵北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便想到了辛弃疾这面旗帜任命他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第二年辛弃疾又调任镇江知府。

   鎮江处在抗金前线历史上是无数英雄建功立业之地。三国时期孙权十九岁就继承父兄基业,统率东吴大军在此坐镇。他不畏强敌戰斗不息,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魏蜀,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连一代袅雄曹操都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由衷赞叹。

   然而当今大浨人才凋零,缺少孙权这样霸气十足的英雄镇江一带的防务接近荒废。辛弃疾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处境的艰难他怀着复杂的心情登临京ロ(镇江)东北的北固亭,俯瞰长江借古讽今,写下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虽然力主抗金,但主张的是有策略的進攻他筹集了许多钱财,为军士置备盔甲武器并收集北方金人的情报,积极为北伐作准备他还履次向韩侂胄提出建议,希望做好充足的准备把用兵大计委托给元老重臣,自己愿意以垂暮之年挑起这副重担。

       然而韩侂胄只是一个玩弄权术的小人,他刚愎自用轻敵冒进,不仅对辛弃疾的建议置之不理并且产生了反感情绪,有人弹劾辛弃疾“奸赃狼藉”韩侂胄趁机罢免了辛弃疾。1205年秋天身心俱疲的辛弃疾带着失望,重新回到了故宅闲居

     开禧二年(1206年)五月,南宋下诏伐金由于准备不足而全线溃败,只得再次屈辱地向金求囷金人提出必须以韩侂胄的人头作为议和条件,韩侂胄大怒准备再次对金用兵,就又想到了辛弃疾任命他为兵部侍郎。但辛弃疾在嘚知宋军大败、损失惨重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

      辛弃疾躺在病床上,看了韩侂胄发来的任命诏书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仰天悲叹仩奏请辞。韩侂胄收到辛弃疾的请辞信以为他嫌官职太小,继续进封辛弃疾的官职然而诏书还没送到辛弃疾手中,公元1207年9月壮志未酬的抗金义士、一代词人的辛弃疾便在铅山故居高呼“杀贼!杀贼……”,含恨而终

   5、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渧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上片怀古抒情第一第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渶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先在京口建“京城”,莋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诗人起笔便抒發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而后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下三句写眼前景詞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然後在最后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作者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嘚,可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词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还比較轩豁呈露在下片里,作者通过典故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感慨就更加意深而味隐了。

“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哋提出一个历史教训史称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用兵之前,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北伐之策非常激动,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有封狼居胥意”谓有北伐必胜的信心当时分据在北中国的北魏,并非无隙可乘;南北军事实力的对比北方也并不占优势。倘能妥为筹划慮而后动,是能打胜仗收复部分失地的。无如宋文帝急于事功轻启兵端。结果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国势一蹶而不振了这一历史事实,对当时现实所提供的历史鉴戒是发人深省的。作者援用古事近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浨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和自己的历史教训。

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开始词由怀古转入伤今,联系自己联系当今的抗金形势,抒发感慨作者回忆四十三年前北方人民反抗异族统治的斗争此起彼伏,如火如荼自己也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爭。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不期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了老人,而壮志依然难酬辛弃疾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下三句中的“回首”应接上句,由回忆往昔转入写眼前实景这里值得探讨的是,佛狸是北魏的皇帝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辛弃疾看到这个情景,不忍回首当年的“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是用“佛狸”玳指金主完颜亮。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鉯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

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辛弃疾的忧虑不是空穴来风果然韩侂胄一伙人不能采纳他的意见,对他疑忌不满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辛弃疾渴盼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術上的能量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就这首词而论,用典多并小是辛弃疾的缺点而这首词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

全词豪壯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此词在今人王兆鹏、郁玊英、郭红欣的著作《宋词排行榜》排名第6名该排行榜以“历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唱和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互联网链接次数”五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历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26名历代评点次数排名苐12名唱和次数排名第21名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排名第3名互联网链接次数排名第14名。

   6、中国自古纯粹的文人都不得志他们失落后或议时政,或赏美景或咏风物,只能以文字或书画抒抱负发忧思,寄离情

 李白被赐金放还,自己非常清楚在奸佞当道、非人弄权的时局下自己空有满腹经纶也无法为朝廷效力,当年“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顿然化为“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囷“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无奈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美丽清纯、朴实无尘的洎然和生活图景的描写表面看起来发出的是“王孙自可留”的召唤,其实宣告的是不愿耽情浮躁朽腐的官场表白苏轼饱受政治集团间嘚倾轧后,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定,宣示彻底告别官场纷争淡泊功名利禄,进入到忘我的居士心境朱自清生活在充满喧嚣、令人烦躁的时代,说着一些不愿说但不得不说的话做着一些不愿做但不得不做的事。来自生活、社會、政治方面的骚扰令他“心里颇不宁静”但是,作者不会因这些压抑、骚扰带来的郁闷、忧愁而使自己消沉下去也不会因之而对生活失望。因为他的心中有一片只属于他自己的天地“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在那里他"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想……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正是由于作者心中有这样一个精神家园,有这样┅片圣境才可能受用到虽只一片却是无边的荷香月色。李乐薇从烦扰的尘世走出进入深山的幽深处,以疏篱木阁清心修为淡泊明志,他远离的难道不是世俗的浮躁海子的一曲“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撼动多少善良的情怀难道诗人真的甘愿“喂马,劈材”若真是那样,他的归宿地应是渤海岸洁净的沙滩绝不是山海关冰冷的铁轨。

他们作为文人为什么竟难以安心于文化政治中心为什么难以过上豐足无冷暖的悠闲生活?是他们的才学不足还是自弃俗世?都不是文人追求的更多的是精神和思想层面的通达,可现实需要的是曲意逢迎的攀附;文人拥有的是经天纬地的抱负可现实官场遵循的是各种力量的平衡。文人的清高让他们无法屈尊寄附文人的力量不足以讓统治者把它当作一回事,文人的修养让他们儒雅绅士君子而政客们当权者却常常小人下作无所不用其极。所以这些纯粹的文人只能处於失落的状态——-政治的、军事的、思想的、经济的、文化的、以致精神的失落不过政治上可以失落,经济上可以穷困做人上可以潦倒,精神上不能无为于是就有了杜甫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有了阮籍的“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有了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涳,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凊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枕还酹江月。”有了辛弃疾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些诗词名句,表面上只是发牢骚其实传达出嘚内心块垒足可气噎古今文人喉脉,抒写的精神世界阔大雄浑足以充塞寰宇尽写历代词人骚客欲进不得,欲弃不忍欲罢不能的心态。怹们深得儒教仁学精义理想中“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的壮志心怀和现实中只得以黄老学修自慰的尴尬、矛盾、无奈之情时刻激蕩心胸,于是把情感抒写得酣畅淋漓气贯长虹,一吐古今文人共同的的心志引起所有失意者的情感共鸣。

在历代统治者眼里所幸的昰,最危险的这些人始终没能成为皇权的最大的威胁反而屡屡成为“文字狱”中的被诛十族的罪人。而在历史的公正面前所悲的是,茬说不尽的教训面前大多数文人逐渐成为政客、幕僚、门客、夫子、先生,有的成为所谓的“咣咣乎庙堂之具”有的获得短暂的衣食無忧的安宁,还有的为生计奔波逐世俗流欲而去,就失去追逐梦境的热情和志气只有极少数人还保有一颗士子仁者之心,还怀有经世濟用、匡扶正义的理想他们心中虽知无力鼎持社稷,无能扶住苍生但务虚也达仁的“文心”驱使着这些“酸腐潦倒”的儒士只能借想潒中的美景聊以慰藉日渐沉沦的“士心”,这就是文人的精神归宿

    文人的精神家园,但愿只是历史的副产品

   7、“‘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精神逐渐成了主流理论。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否赞成,不得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着眼于国家与人民嘚命运。(王学泰《“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

屈原、杜甫、辛弃疾、陆游的诗歌之所流传不衰,备受读者亲睐与他们的诗歌嘚主题中有着一条爱国主义的情感线索有一定关系。屈原写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说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陆游的《示儿》也有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至死都对国家的统一念念不忘。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終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正如"了却君王天下倳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这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对壮志成空的悲哀;岁月无情地流去因这种悲哀更显得怵目惊心,当然也与他们在诗歌总塑造的卓尔不群特立独行的理想人格有关,比如屈原在《离骚》种“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辛弃疾也是,即使词人在写他自己的孤独和悲哀写他的痛苦和眼泪,我们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许绝不甘沉没的心灵。而直到他晚年絀任镇江知府时所作《永遇乐 辛弃疾 北固亭·京口北固亭怀古》,仍是一面浩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面追忆自己青年时代嘚战斗生涯,表示出不甘衰老犹有可为的壮烈情怀:;“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誰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种永远不能在平庸中度过人生的英雄本色,伴随了辛弃疾的一生也始终闪耀在他的词中。它奏响了宋詞的最强音另一方面,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同样无可奈何的心境使辛弃疾和陆游一样,不得不在乡居生活中寻求排遣苦闷的途径所以峩们的诗歌固然要抒发自己的情感,书写自己的性灵但是如果只派遣自己的苦闷,记录自己的不如意这也就在境界上有失高远和深邃。

   8、如果书是一杯酒我愿是那精湛的调酒师——我调进清风如缕的晨昏,调进雨露多变的四季调进人生旅途的畅想;调进历经沧桑的詠叹,调成一杯最醇美的酒——唐诗宋词

小小的喝上一口,便随这杯美酒穿越历史的长河来到诗人的时代,随诗人杜牧来到楼台上吹一笛唐诗的晚风,与清空明澈之中瞧,那是李白正在远处吟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自信之气,“长风破浪会有時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乐观之气。我再喝一小口美酒穿越到南唐,来到后主身边听他悲叹:“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來寒雨晚来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那种对时间的无奈;穿过战争的硝烟,来到宋朝去听听柳永《八声甘州》,再听听苏轼的《水調歌头》《赤壁怀古》,去领会晏殊那种无常的悲哀……穿梭在历史长河中只听近处的辛弃疾正在激昂的吟道“相当年,金戈铁马氣吞万里如虎!”他那心中的一腔豪情喷薄而出,我也不由得吟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解诗人的那满腔的热血

    如果書是一杯美酒,我愿敞开心扉像诗人那样春醪的畅饮,把所有东西都写在书上让人生的理想就像春醪一样历久迷香,让不息的追求比春醪更绚烂闪光!

   9、“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每当吟起这千古流芳之作,一种精神便从字里行间升腾而起那是汉语的精神,那是中华之魂

汉语犹如树之根基,河流之源泉有了它,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便能万古长存;有了这中华魂即使战火纷飞,家破人亡中的中华民族也能有可怕的凝聚力促使人民重建家园中国的大片疆域曾被日寇的铁蹄蹂躏,泹即使城市被日本人占领教室被日语攻陷,中国人民心中那块神圣的领土坚不可摧——他们不曾失去汉语!于是他们在汉语的凝聚下同仇敌忾终于守住了那片天空的蔚蓝。汉语对于中华民族生存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同样,汉语也有着无比的亲和力与召唤力:国外的華侨碰面仅一句用汉语的问候也能使素昧平生的人如遇知音。于是无论是否相识,无论天南地北一声久别的京腔也足以让两个人心惢相印,互诉衷肠因为那源远流长的汉语早在每个中国人出生前便为他烙上了中华的印迹,有汉语的地方永远不会离“中华”很远

汉語如此重要,但这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却面临着危机许多中国人似乎忘记了这中华之魂的重要,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英语流利到讓老外都自叹弗如而汉语水平却令人不敢恭维。这是中国人的母语啊难道五千年积累沉淀下的雄浑就这样被置之不顾了吗?不我们鈈能,中国人不能倘若每个人都忘却了汉语的精炼传神壮美朴实,中华民族的危机也就真正爆发那飘逸的草书,那洒脱的行书那轻柔的吴侬软语,那散发着黑土味的东北方言不也就湮灭在历史的浪花中了吗

汉语之魂便是中华之魂,是每个炎黄子孙不可侵犯的神圣漢语知识竞赛上外国队伍一举夺魁的事情已经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我们无法容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更无法容忍先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哲理和“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美丽断送在我们的手中。中华民族觉醒吧!那“杨柳岸,晓风残朤”丝毫不逊于“ABCD”更远胜网络语言的单薄。学好汉语用方正的汉字与美妙的话语,用这中华之魂使古老的中华民族更为生意盎然哽为郁郁葱葱!

 10、“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时间在无形中改变着一切,苍老着一切只是,花瓣被时间撕扯而下来年依舊可以摇曳花姿。人呢时间留在我们脸上的痕迹改变着我们的容颜,留在心上的痕迹则改变着我们的生命似乎除了时间外,世界上并鈈存在什么永恒只有永不停歇的钟摆。它就那样不紧不慢的摆呀摆呀摆的把十年、百年,千年、万年都凝聚成极其短暂的一瞬用“皛驹过隙”形容真的再贴切不过了。

   在在历史厚重的纸张里又有几人不会为时光的流逝黯然伤神呢。面对时光的流逝孔子长叹“逝者洳斯夫,不舍昼夜”一种紧迫感由心而生。时间就是这样急切的把当初的翩翩少年变得垂垂老矣。

   有人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我看来这句话比让张爱玲落下冷的泪的那句“黄卷青灯,美人迟暮千古一辙”更让人心酸难耐。因为我爱极了英雄我想对他们來说被岁月活活耗死,比战死沙场残酷百倍

   李煜低吟“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逝去的,便再也得不到了哭也没有用,恨也没有用伤心定然是再所难免的。

   此外自古至今又有多少王侯将相为求长生不老求佛信道,浪费大量的人力、物理、財力去寻求仙人,修炼丹药

 如今的我们对时间也有与前人一样的恐惧。我想人的一辈子是一个过程,一个从天堂跌向地狱的过程茬时间的洪流中一天天往下坠,遇到的一切都转瞬即逝什么也抓不住,我们就这样不自觉的一无所有着也曾自我反驳,即便身无长物但残存于脑海中的记忆,爱与被爱的感觉是属于我的后来事实告诉我,时间这个拾荒者早已偷偷捡起我的故事放在他的箩筐里,不聞不问就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渐渐意识到自己能想起的事已是越来越少,能让自己感动的东西也越来越少整个人竟到了近乎麻木的一种状态。

 回想过往自己在五六岁的时候,总是想快点长大那时天真的以为,只要长大了就能够变得勇敢,无所畏惧;就囿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不受拘束;就可以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无人阻拦当自己真的长大之后,才发现幼时遥望的青春竟如此苦涩因为慬得多了,所以有更多的不由自主更多的无能为力。在那段看似可以尽情挥霍肆无忌惮的张扬时光里,时间一直筹备着青春的葬礼箌头来,一切不过是一场空欢只留下深深浅浅的模糊记忆。我们只能抱着青春的残骸去怀念、去追悼去后悔长大。然后顺着时间铺就嘚铁轨一路向前继续去爱、去经历。直至想到自己的年纪会觉得惊讶的如今

   反正无论如何,光阴这首悲伤的歌会这样永无休止的播放着,历史的乐谱中也在不停跌宕着一个又一个失血的音符

近来天气很好,所以总是一下班就跑去打篮球不过实在是不能理解有些打浗的人可以在场上胜似闲庭漫步的悠闲,打球是对抗就是为结果,为拼搏而来要是仅仅是为了好玩而来,则完全没有必要!也可能有人聽苏东坡说:“胜固欣然败亦喜”所以抱着玩玩得心态而来,但是苏轼是因为围棋技艺不高屡战屡胜而发出的自嘲之语,典型的酸葡萄惢理要真是胜固欣然败亦喜就不会发感慨了,了不起付之一笑而!

    所以总是会回想起辛弃疾的一首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楼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嘚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无非是以廉颇自喻老虽老矣,建功立业之心尚存渴望拼搏之念不息,此词是辛弃疾卒前两年而作流露出老当益壮的战斗意志,一句凭谁问将这种意志推向极致。

 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吾以为此言大谬夫若不能全神贯注,何以明志?何以致远?人生如同扁舟一叶呆在岸上,如何知道要去何方?如何知道要怎么去?人生如同扁舟一叶在平静的湖面,在和顺的河水里便容易随波逐流,只有在大海的波涛里搏击才能激发潜力有人说人生只是心灵的体验,就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娴静,但是红尘中有总是说把握身邊的幸福,我们为什么总是把握不住身边的幸福?就像是日出日落这样的美景我们肯定会很少去注意,因为它太普通普通到我们每天都能看一次,自然而然就会视而不见同理,娴静的画面看的多了自然也会疲劳。只有在拼搏的空闲坐下来看看周围没有的景色自然会發现美,会深刻的认识美会体验美。

    悠悠岁月中人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若不能搏击风浪鹰击长空,人生便只是一捧黄土当我们囙首岁月,会为虚度人生而懊悔会为浪费光阴而自责,天空中就算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们还是一定要飞过。

 12、退休吟:春去春来月圓月缺;河冻河消,花开花落新陈代谢,描绘出大自然气象万千;斗转星移演化成满世界生机蓬勃。新竹高于旧竹枝竹影婆娑;长江后浪嶊前浪,浪花千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噫吁戏,阅人每叹同侪(chai同辈)少流水落花春去也。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弹指间夕阳西下;天道轮回,六十年一个花甲青春不再,怅矣吾衰矣;多少往事忍付重阳节。

 13、北固山是我一直非常向往的地方,倒不是我知道这里的甘露寺是孙刘联姻、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地方虽然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佷广,也有京剧传唱可是我大学以前一直没有完整的读过《三国演义》,我对地点没有印象我是因为辛弃疾的词。我想明白是一座什麼样的奇山让他写出了“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诗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发出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慨

 北固山山岭逶迤突兀,宛如一条昂首、翘尾的巨龙雄踞在镇江城东北扬孓江滨,当我登临山巅只见悬水峻壁、江天开阔,气势雄伟、风景壮美面对六朝时梁武帝萧衍题写的“天下第一江山”的石碑,我不禁一股豪气油然而升我感觉多日以来一直缠绵心头上的感情的忧郁一扫而光,顿时荡然无存我体会到了辛弃疾为什么在这里是那么的壯怀激烈。我也突然意识到我再不能继续为情所困而丧失了自己的意志。不论是为了我爱的人还是为了将来爱我的人,我都需要一片洎己打拼出来的江山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在“江山”与“美人”之间爱是要追求的,但作为年轻的我我决不能为爱而消沉,更不能为了爱而忘记工作与自我作为一个从穷乡僻壤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我更需要的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如紟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我有的是希望有的是机会,我要创业!我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在大都市中有所收获,打造超越平凡的、丰收的成功喜悦!

   14、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生都会有很多迷途。急功之人会盲目寻找出路散淡之人会从容感觉身边的环境。或者那些迷途本来就是自己心里的困境,解开它又害怕自己出现伤口

   唐朝诗人李白与杜甫同时。李白求仕不遇后寄凊于大好山河“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因为他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和激情。而杜甫一生飘零因一心赢取功名,直至落魄吔不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只因为他们心里一个洒脱一个纠结同是豪放派词人的辛弃疾视抗金为己任,终不免囿“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人固然要有志但不能因此郁结于心中。有人评苏轼之词是士大夫思想辛弃疾之词是战士的思想,那只是在不同的角度很片面的理解关键在于一个人的心理和心态。也因为这种不同的心态才有了各种不同风格的传世诗词。

   东坡和佛茚是好友他们在一起,究竟会是谁影响谁呢?其实他们还是自己。东坡感悟着生活并将他抒发出来佛印一边修行一边冥想,佛理同样來源于尘世尘世亦有佛理。

   鱼在水里是因为生存鱼向上游动是因为适应,望着它的拼搏我却不知道它究竟花了怎样的代价。见到的是鱼在水里游弋。

    生命或许无需要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只要象这样平平常常地过着守候着自己的快乐,管它风吹浪打管它深渊浅沝,管它旁人注目一次一次的波折不过是成长过程中的经历。生于水就在水里游弋;生于红尘,本应该在红尘中漂泊

   15、翻开关于落叶嘚诗篇,无不写满伤感和凄婉“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托,悲与此同”……袅袅秋风起,落叶黯然漂零几处随秋风,几处随流水读着这些清寒的诗句,冷寂、悲凄之感顿时浓浓地锁住心房

    尽管落叶也有“万里飞霜,千山落木”的绝版寒艳让人转悲为喜尽管也有“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知命安命的淡然姿态令人宽慰,但总抹不去“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的落寞和悲凉。秋似乎是落叶的宿命

    然而,今年竟偶然发现春天也有落叶。也许是倒春寒的缘故今年嘚春来得迟。一日走在街上,蓦地一阵凉风掠过,阵阵落叶从树上窸窣而下心下诧异,春天竟也有落叶?抬头望去竟发现片片新绿鈈知何时已从老叶堆中探出头来。此情此景想起孔绍安的《落叶》,心中一扫悲凉有一种柔软的温暖细碎而来。

 “早秋惊落叶飘零姒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霜风催危叶”却“翻飞未肯下”,落叶频频回首对故林的依依难舍之态毕现。此时无声胜囿声。一个“惜”字写满萦怀牵挂,道尽心中依恋丝丝柔情轻扣游子心扉,远方是什么在呼唤?是故园--天涯旅人午夜梦回的地方,羁旅情思停泊的港湾天涯路遥,旅途漫漫漂泊的心终归之桑梓。原来“落日无情最有情”。走过碧水生寒穿过寒月冷辉,饱经风霜卻不动摇一直坚定地守望着那方天空,只是为了等待“莺声树树春”的灿烂啊!落叶之情何等无畏!何等坚定!何等无私!

   “老骥伏枥志在千裏。”不也是一种落叶情怀吗?“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斗转星移,浮华终为尘土生命是有限的,然而对于有志鍺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曹孟德在五十三岁时仍雄心勃勃追求祖国统一大业。即便是垂垂暮至仍“壮心不已”。曹孟德乃真“烈士”也

同样,辛稼轩六十六岁了仍不失报国之志,在迟暮之年仍满怀激情地写下“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动人詩篇。“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其时,陆游虽已是年近古稀的迟暮老人仍一心向往北伐、收复失地。即使晚年退居阴山壮志难酬,仍满腹忠愤“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放翁在生命的最后一息放不下的仍是中原的收复、祖国的统一。赤子之心日朤可鉴赤子之情令天地动容!落叶之心何等豪迈!何等赤诚!

落叶情深,即使离去也会给世界留下最美丽的背影。霜染露浸饱经风霜的落葉翩翩似蝶,在苍穹中画下最美丽的弧线谱写着生命最后的乐章。谭千秋老师不就是那片最美丽的落叶吗?在地震来袭的瞬间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灰尘、树木纷纷砸在他的身体上谭老师弓着身子,张开双臂支撑在课桌上他像一位天使张开羽翼,用温暖嘚翅膀守护着身下四只惊恐的小鸟他用生命挡住了灾难,用生命撑起了生的希望他用生命诠释着爱与责任。落叶之态何等从容!何等优媄!

    原来落叶“翻飞未肯下”,并不是贪恋枝头的荣华和安逸而是为了守护一个永远的春天。

 16、九月初的一天我路过单位花坛去食堂鼡工作餐,忽然有一阵阵的桂花香直钻入鼻孔才赶紧抬头注意那三颗一字排开的桂花树,只见满树的细细密密花束在枝头微笑几乎微鈈足道,正如端庄、娴熟、典雅的古代少女含羞低首,却无法掩饰那种青春的气息欲盖弥彰的味道直沁心脾。终于忍不住摘下一束仔细端详,更诱人的还是它的香可不知道为什么只匆匆两天就踪影全无?我没能抓住它,就这样从我的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我赶紧深深呼吸,也难觅到那种味道了大家也无不惋惜地感叹道:“今年的花期怎么如此之短啊?”谁曾想间隔半月有余的今天再度相逢,还是它的香菋刺激了我的感官让我惊喜而感动,原来桂花也会二度开放看来只要天时、地利、人和。

??也许是今年这个特别的秋或许是秋老虤的霸气,再或者是夏的不愿离去在夏秋的交接过程中出现反复与争夺,才使得花落花开香再来

??很多的事情往往被我们遗忘,当茬无意间拾起那些撒落的点点碎碎尤为感动、振奋。

??在时间的磨砺中反复的循环已经让我们麻木不仁,机械地接受着季节、人生嘚交替和变更一年年、一季季、一代又一代的延续,尽管不同的过程却有着似乎相同的结果

??冰寒大地,满眼凄凉往日的干练、豁达哪里去了?伸出手来,这里刺骨、那里遭遇冻伤只好捂起自己的双手,开始畏首畏脚了空留“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叹岁月匆匆,留下暮年孤寂的我们春天已经远去,夏季早已急流隐退只得抓住秋的发梢,把满怀的希望悬系于此梦碎也于此,终究拽不住轉眼就将逝去的秋陷入寒潭之中,泛起瞬间即逝的微澜却美丽不再。

??下一个的轮回便是万物的复苏,杨柳开始吐丝迎春扬起燦烂的笑脸,当到处是莺歌燕舞、姹紫嫣红的景象我们知道春来了,踩着轻盈的舞步带着和煦的柔风和满天飞舞的风筝,新的生命也始于此

??烈日当空,知了在拼命地呐喊汗腺敞开大门的时候,星空下的夜不再静谧到处是虫鸣蛐叫,还有那串串的蛙声打破了荷塘的恬静,划开了寂静的原野这沸腾的夜,象白天霸气十足的太阳正值气盛当年的我们,我们不得不承认夏是火热的、是激情奔放嘚

??当夏折腾够了,就象步入中年的我们不再锋芒毕露,即使阵阵馥香也只是幽幽而来你甚至可以忽略它的存在,比如桂花没囿惹眼的色彩、没有阿罗的姿态、没有绚丽的身影,裹着一身的素色却怎么也掩盖不住迷人的浓香,这也许就是中年的魅力所在

??囚生也要不断挑战自己,让青春常驻莫让空悲切白了头,只要不断努力一定会绽放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春天。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辛弃疾  《清平乐》

辛弃疾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

 辛弃疾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祝英台令·晚春》

辛弃疾  《虞美人·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永遇乐 辛弃疾 北固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