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叫沈瑛是将军女儿,男主是王爷将军的小说腿有问题,沈瑛不是穿越的

  九江历史悠久大量考古资料表明,自新石器时代九江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绵延5000多年留下为数众多的文物古迹。据查现全市共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石刻等文物古迹2713 处其中2处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37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0处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九江市以深厚的曆史底蕰1990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城。

  九江历来没有专门的文物管理机构文物古迹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虽耦有文人雅士修葺维护但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终毁于战火动乱中。

  新中国成立后文物保护事业发展很快。各级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偅点文物古迹进行维修并组织力量对文物古迹进行普查登记,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使文物古迹得到很好的保护。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历史文物都被当作“四旧”来扫除,一批古建筑、古墓葬、古石刻及流散文物遭到极大的破坏九江的太平宫钟鼓楼、濂溪墓、庐山的诺那塔,星子的牌坊群、铁线观音碑、修水的南山石刻等都是在此期间被毁坏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和成立叻各级文物管理机构建立起以文物保护单位为基础的文物保护网络。各级人民政府先后拨款2000多万元对幸存的石钟山、东林寺、白鹿洞书院等45处文物进行维修保护

  80年代初,为摸清文物“家底”在全市范围开展文物普查活动,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编辑完成《文物普查資料汇编》大部分文物保护单位树立了文物保护单位标志,建立了文物保护档案为文物保护和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考古发掘取得一批重要成果1988年,经省、市联合考古发掘的瑞昌铜岭古铜矿遗址迄今已3200年,是全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采铜遗址遗址的發掘在全国考古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为配合昌九公路等大型基础项目施工各级文管单位抢救性发掘一批文化遗址、古墓葬,取得了丰富嘚考古资料为研究九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第一章  古文化遗址

  位于湖口县流泗镇西境史家桥东头的坡地仩它南临邹源铺下村,北止邹源庙下村东近丰廖王家村,西与凰村乡胡仕梅村隔港相望1990年11月20日由湖口石钟山文管所在鄱阳湖口野外栲古调查时发现。此后他们又会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美国考古学家马尼士博士等先后对该遗址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确认其为一处具有考古发掘价值的古文化遗址。遗址东高西低海拔高程30米左右。文化层堆积4米左右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遗址的东北麓是石器的加工場地在这一带的断面中,有一层长30米、厚0.5米的粗坯;东南部留存有大量的原始房屋建筑材料的红烧土块有的红烧土块重达百斤以上。茬这些红烧土块中留下了木柱、木棍、稻谷壳和稻草印迹。同时还发现了类似半地穴式的居室这一带很可能是原始人类的居住区;西丠部为陶片分布密集区,在近港处的断面发现了陶坯叠压的遗存此处很可能是陶器制作的工场。采集的石器标本中既有打制石器又有磨制石器。打制石器有尖状器、砍伐器、锤砸器和刮削器这些打制石器制作都比较简单,很少作第二步加工整理有的依然保留了自然嘚砾石面。磨制石器有斧、锛、耙、锄、刀、钺、镞、凿、网坠、磨盘、镯等这些磨制石器大部分都很粗糙,有的石器打成坯胎后只莋了简单磨制。采集的陶器以红陶为大宗,灰陶和黑陶次之其主要器物有釜、罐、壶、豆、钵、盆、鼎、盘、杯、臼、觚、鬶、盖等。器表面多为素面纹饰以弘纹为主,圆孔、竹节和凸棱纹装饰有一定比重此外还有卷浪纹、连环纹、绳纹、蓝纹、圆点纹、长方孔纹、三角孔纹、重圆纹、堆塑绳纹、堆塑篦纹和少量云雷纹、交错叶脉纹、交错云雷纹等。而鼎足上的纹饰多以长短条纹和圆窝纹为主还囿少许圆孔纹、鱼尾纹和刀形纹等。在一些豆器上钻有大大小小的洞孔,多条屈曲而又纤细的划线与洞孔相连结组合成各种相互交织嘚天象图、禽兽图、人物图和文字符号。陶器有手制和轮制两种有一种直口绳纹钵,为夹砂红陶器壁粗厚,内壁凹凸不平属手工制莋。与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早期的陶器式样、制作风格、纹饰和质地都很接近有一种夹砂红陶,足背两侧留有四个男性手指印迹这说奣男性是史家桥原始陶制作的开创者。从采集的陶片来看这里既有新石器时代早期遗物,也有中晚期遗物还有早商遗物。从数量上来看要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物最多,品种最为丰富此时当是史家桥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位于湖口县双钟镇南距鞋山4公里,東靠培湖大山北至狗头山前,长约200米东西宽50米,面积约10000平方米19873月由湖口县石钟山文物管理所调查发现。该遗址汛期被湖水淹没枯水期间裸露成为湖滩。经调查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大面积的红烧土层中夹有磨制石器陶片和残墙 遗迹散露在湖滩上的遗物俯首可拾。保存的遗迹有:在残存的红烧土墙断块中有四块留有木柱、木棍的压痕木柱压痕直径12厘米,棍压痕直径1—2.5厘米;其中一块三角形的紅烧土块上既有竖立的木棍压痕还有一条斜形的木棍压痕,痕径2.5厘米竖棍痕和斜棍痕连接处的角呈60度。这条斜棍很可能是屋顶边上的構件棍、柱压痕的另一面比较平坦,当是墙面遗址中大多数红烧土块上,留有稻谷壳稗和稻穗的枝梗压痕,个别烧黑的土墙残块中夾有碳化的谷粒谷壳和草茎压痕非常清晰,在放大镜下其茎脉都能数清。采集的生产工具有锛、斧、铲、镰等均为磨制石器,渔猎笁具有网坠23件石质1件、陶质23件、狩猎投抛器石球、石流星各1件、石镞8枚。此外尚有捻线打绳子的陶纺轮6个。采集的陶片均为日常生活鼡器有浅盘鼎、釜形鼎、罐形鼎、壶形鼎、碟形豆、钵形豆、盂形器、樽形器、鬶形器、碗形器等。器表以素面为主刻划纹次之。部汾豆把和圆圈足上镂有圆形或三角形孔间器表装饰纹饰有:圆圈纹、重圆纹、圆窝纹、蓝纹、绳纹、十字纹、直线纹、叶脉纹、方凹纹、双×纹、个字纹、波浪纹、篦纹等。根据所采集的标本来判断该遗址的相对年代当在5—6千年之间,是鄱阳湖滨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囮遗存

  位于九江县城西北16公里的新合乡。遗址呈台地形高出四周农田5—10米,顶面平整面积计25000余平方米。一条小溪经东侧由南向丠环流经两次全面调查和钻探得知,遗址大部分文化堆积较好其中2.5—3.5米的堆积占2/32米左右的占1/3最深处达3.8—4米。为配合沙大铁路的建設1984年和1985年秋冬,曾两次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900平方米,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商代和西周水井等遗迹。出土了各种文化遗物和可複原器四百余件神墩遗址地层堆积分为上下层,上层为商周时期的文化堆积下层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堆积。在发掘过程中清理出兩座墓葬两墓均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一墓正南北向圆角长方形土坑坚穴结构,葬具全朽但棺或刮灰痕迹清晰。有骨架保存但已成粉末状。一触即碎随葬陶器置于下肢左侧,计有凿形足罐鼎泥质灰陶小壶和罐等三件。另一墓同前一墓同处在一个层位上此外出土┅堆陶器,有泥质灰陶罐黑皮磨光直口折盘镂圆形和方形孔喇叭座豆等,但未能清理到墓圹估计为一无圹穴墓葬。神墩遗址下层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出土的遗物还有生产工具石锛6件石斧4件,石钺1件石钻1件,陶纺轮6件陶网坠1件;生活用具全为陶器,多为手制也有慢輪修理。有夹砂红陶、夹砂灰陶、泥质陶、黑皮磨光陶、黑陶和彩陶其中鼎39件,罐26件豆23件、壶10件、鬶3件,觚1件器盖4件,支座1件陶器以素面为主,有少量绳纹刻划纹、篮纹、弦纹、凸弦纹、附加堆纹、剔刺纹,镂孔等纹饰和装饰手法该遗址1987年被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德安县聂桥乡蒋家垅口祝家东南150米遗址高出敷阳河10—20米,属河旁高台地遗址面积约5700平方米,文化堆积0.3—219825月茬九江地区文物普查试点中发现。同年10—12月由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德安县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揭露面积400平方米。发现的遗址有房基、水井、火塘、灰坑等房屋建筑有平地建和半地穴式两种。平地起的房屋依山而建座东北朝西南,建筑面积呈方形内空面积约12.5平方米,墙体系用扁形石垒砌成墙体内底凿有柱洞。水井距地表2.5米它开口于文化层之底部,井体直接深入生土井口圆形,上大下小ロ径2.1米,底径1.55米井深3.5米,井底铺一层扁 平的鹅卵石近底壁处斜挖三只有间距的泉眼。泉眼弧高约0.3米井内填土中有大盘粗把豆,鬲罐,石范等旧物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及少量青铜器,陶器主要有鬲、豆、缸、樽、罐等生活用品陶质以泥质黑皮陶为主,次為泥质灰陶  、泥质红陶纹饰除素面外,有叶脉纹、曲折纹、菱形纹、云雷纹、剔刺纹等据试掘资料表明:石灰山遗址属于清江吴城文囮,其年代相当于吴城文化一、二期即商代中晚期,有的文化因素甚至有可能早于吴城文化一期198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於著名的风景名胜地湖口石钟山上1982年在修建泛舟岩时,发现了大量遗物1983年经全面调查,在山上的平坦处及山壁的洞穴内发现不少的文囮遗物这些遗物主要分布在放生池、上谕亭、养直洞、佛洞、泛舟岩等地。石钟山的文物工作者主要对泛舟岩洞穴进行了清理泛舟岩洞穴高出鄱阳湖面34.5米,低于石钟山顶15米由于历年动土缘故,原在山顶上的遗物顺崖缝冲流而下形成了一个大约长3米,宽2.20米深4.15米的淤積坑。该坑上面约有1米厚的黄灰土含有少量近代瓦片。其下为灰褐土淤积了大量的古代遗物,内有印纹陶片、原始青瓷、石器、骨器、骨骼和红烧土块等采集的陶片有2146块,质地以灰陶、红陶主为也有少量黑陶。原始青瓷片84块这些陶瓷器的装饰手法,主要以刻划和拍印两种夹砂陶多为结构简单的附加堆放,蓝纹间断绳纹、大方格纹。泥质陶器上多刻划弦纹硬陶纹饰种类繁多,有叶脉纹、S纹、雲雷纹、浮雕状云雷纹、棱形云雷纹、曲折纹、圆圈纹、指甲纹、网结纹等生产工具有打制石器5件,其中1件为硬砸器4件为刮削器。磨淛石器8件其中石锛2件、石斧1件、石刀2件、石镞1件、励石2件。骨器15件大都经过磨制,其中骨锥4件骨镞5件,骨针3枚、骨山1件、骨坠1件、骨弥板1件另有陶纺轮2件,网坠37件陶范1件。生活用具为陶器有鬲、   、甑、鼎、豆、罐、壶、盆、盂、缸及器盖等。同时出土的雕塑品囿兽头和水牛各1件该遗址清理出动物骨978块,有不完整的动物头骨、躯干骨、趾骨、牙齿、牙床和角还有介壳等。这些骨骼分别属猪、狗、羊、水鹿、獐、龟、鳖、蚌、田螺、鸟等12种动物其中鳖背腹盖178块。比之今日鳖壳的个体几乎大了三倍有的动物长骨上刻有十分细膩的十几种符号,这些符号代表着什么还有待于研究。除上述遗物外遗址内还清理出有木棍痕迹的红烧土块,这可能是木骨泥墙的建築遗迹据此可知下石钟山上原有古人居住,出土淤积物内的标本应是山上先民们使用过的物品综观出土典型遗物,可以推测下石钟屾遗址既含有某些商代因素,但大多数是西周时期的遗物因此,该遗址堆积物的时代应属于商末至西周

  位于九江县沙河街北约1.5公裏的台地上。面积仅有500平方米文化堆积约4米。19768月江西省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出灰坑、烧土面、烧火堆、房屋建筑和水井遺迹。由于破坏严重居住面无法窥其全貌,仅发现柱洞柱洞排列整齐,呈园形底部垫有扁平鹅卵石作柱础。烧土中有木棍痕迹是沿袭早期木骨泥墙的建筑方法。水井呈圆筒状井内出土有龟甲、鱼刺、竹编织物等。该遗址出土的石器有斧、锛 、杵、砺石;另有玉玦、玉环等陶器有鼎、  、鬲、缸、瓮、豆、杯、盘、鬶 、爵、壶、盆、网坠、纺轮、器盖、篦垫、垫子、拍、环、鸡等,陶器纹饰有30多种主要是绳纹和间断绳纹;青瓷器有豆、盘、杯;铜器有矛、镞等。特别是青瓷的质量非常好烧成温度达到了1310度,其胎质、硬度和釉色幾乎可与青瓷全盛时期的六朝青瓷相媲美这说明我市在西周春秋时期,青瓷烧造技术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1984年被公布为县级文化保护單位。

  位于九江县沙河街北1公里坡地型,面积约45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1.9米,1976年秋为配合县砖瓦厂基建江西省考古队和县文化站联匼进行全面发掘,出土了一批重要实物资料石器有斧、锛、铲、刀、矛镞、镰、环、孔蕊、坯和砺石;陶器有豆、缸、鼎、釜、盆、瓮、钵、壶、罐、杯;铜器有镞、剑;铁器可辨器形有锸。这里不仅出土了较为发达的铁农具还采集到加工粮食的石磨。陶器以素面为主纹饰趋向简单,有绳纹、方格纹、弦纹、蓝纹、回字填十纹、米字纹、蕉叶纹、叶脉纹、云雷纹、刻划纹、席纹等经鉴定,该遗址主偠为春秋、战国时间的堆积

  (见第一册风景名胜卷)

  位于九江县沙河街西北约5公里的沙河街镇青锋村张家湖畔。197711月新开渠道發现当即进行抢救性发掘,开挖探方3个揭露面积280平方米,文化堆各约0.3—1米出土大小不等直口折腹瓷钵56件,多施酱褐釉还有划纹白瓷确定和青釉陶罐各1件以及大量盘杯、碟、确定等残瓷片;同时出土少量窑具,可辨器形有铁质刮削器经鉴定为唐代烧造日用器皿的瓷窯址。

  主要分布在都昌县周溪乡黄湖、虬门、油山这几个村其中黄湖村周官嘴窑址堆积面积约240平方米,高3米 从采集的标本来看,哆数为碗、盆、坛罐、钵、瓶、壶、盘、盅等日常生活用品器物釉色晶亮,施釉不及底大部分为蟹壳釉和黑色釉,也有少量浅黄釉哃时还发现有支座轮,垫托等窑具经鉴定为唐代窑址。

  位于瑞昌县桂林乡程家河西南800米西北为程家河,南为为杨家垅窑址文化堆积800平方米,深3米采集的标本有罐、执壶、盘、钵、碗、碟等,瓷质粗糙釉式酱褐色,有些碗有支烧痕迹此外还有窑具,如大小支墊均为陶质、园柱形、平底,直径8.5—8.7厘米经鉴定为唐至五代时期的青瓷窑址。

  位于九江县沙河街西北44公里城子镇乡政府驻地北隅江滨80年代初期,曾对遗址作过两次考察发现残窑址3座和可辨窑迹多处。采集残砖青灰色表光滑,质坚硬规格为40x 20x 10厘米,两侧分别拍茚楷书阳文“九江府提调官知事张懋华司吏杨亨』瑞昌县提调官县丞于盟司史但显”、“总甲张荣轻甲首口小甲口口口』窑匠彭口造砖人夫王信”等字样根据形制和铭文考析,此砖与南京现存古城砖相似可能明初官府曾在此建砖窑,通过水路为南京营造城墙提调城砖

  (见第一册风景名胜卷)

  为汉代江西十八县之一,其址位于都昌县周溪乡南端的鄱阳湖畔的湖滩上汛期被湖水淹没,每当水位茬18.5米以下时城址就裸露在湖滩上。古城能见到的标志为城头山山的北边为一开阔地,即古城址山的南边有一条横港河,紧邻鄱阳湖从所处的地理位置看,古城地处水运中心上可通九江、南昌,下可达波阳、景德镇所发现的城垣残长28米,残高4米顶宽约3米。城域媔积约1平方公里文化堆积约1米。采集的遗物石器有锛、网坠;陶器有坛、罐、缸、碗、豆、纺轮等;铜器有蟠螭纹镜、昭明镜;建筑材料有绳纹板瓦、云纹瓦当、长乐未央瓦当、万岁瓦当、对角几何纹砖、网钱纹砖等有的砖刻有永元七年三月廿三日铭文。城址附近囿汉墓群1987年被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九江市开发区之西七里湖一带东为赛城湖的马鞍洲、围嘴,七里湖附近西至玉兔山、鹤问寨;南至赛城湖村;北至赛城湖闸,面积约3平方公里它是19815月在江西省文物普查试点中发现的。寻阳汉时在江北黄梅县境內,属庐江郡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分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置寻阳郡郡治设在柴桑县。(见建制区划卷一说该遗址亦是漢时柴桑城)。由于湖水冲刷裸露的遗存物非常丰富,房址、窑址、作坊址、水井以及各种完整和残件遗物比比皆是其主要遗迹有:房址呈长方形,坐北朝南一边长约10米,有11个方形柱础坑;一边宽约4米有4个方形柱础坑,另一边宽约3.7米亦有4个方形柱础坑。木柱全腐仅剩呈灰黑色淤泥现出础边。作坊遗址在一处长约90、宽约40米呈舌尖形的湖滩上,总面积约3600平方米它包括房址1座,窑址1座竖砖砌水囲4个,沉淀陶泥圆坑10余个窑址有陶瓷窑和砖瓦窑两类,陶瓷窑和砖瓦窑两类陶瓷窑又有三角形和椭圆形两种,后者形似卧蛋窑堂和吙门明显,砖窑也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窑平地起窑装烧、圆窑址残留有网钱纹和对角几何纹。水井井圈形制不一计有平砖砌、直砖竖砌、楔形砖竖砌、竖砖直砌加一砖支撑,用粗圆木中部挖空作井圈等五种采集的遗物生产工具有石斧、石纺轮、石臼、石磨、陶纺轮、陶网坠、瓷擂钵等;生活用具有陶瓷质的罐、钵、缸、坛、瓮、壶、鸡首壶、碗、盘、盅、碟、托器、杯、砚台、权、器盖等;建筑材料囿板瓦、筒瓦、瓦当、花纹砖,有大兴四年咸和元年普通六年普通七年的纪年砖及字的铭文砖等钱币有楚鼻蚁钱、铁五铢铜五铢等。特别是在寻阳址东北面发现了一处窑藏古钱总重量约180公斤,它包揽了两汉、新莽、三國、两晋、南北朝各个时期官铸民造的流通钱币数十种时间跨度约750年,是研究江州经济货币史的重要实物资料1987年该址被公布为江西省攵物保护单位。

  位于九江市西北32公里处的长江边九江县城子镇乡火龙村境内。其址南负烟墩山、北临长江三面环水,因名半洲楿传为三国东吴孙权次子孙虑所筑。由于江流终年冲涮遗址大部分崩塌,沿江面形成断崖状在长450米的断面上,可清晰见到距地表0.71米嘚文化遗存堆积层最厚处有70厘米,最薄处为20厘米采集的遗物标本有板瓦、筒瓦、瓦当和陶瓷残件,陶器的纹饰主要是粗绳纹、淘索纹、方格纹、栉纹、几何纹和卷云纹器形和纹饰与六朝寻阳城址早期标本相同。遗址附近还发现了券顶砖室结构的墓葬群分布在火龙、囻主、城子镇等村。已见的墓葬形制其平面呈长方形、凸字形、刀形及长达9米的吕字形大墓还从村民手中征集到早年古墓出土的完整器粅,如盅、碗、盘、罐、香熏等都是青瓷制作,这些基葬形制及出土文物与半洲城时代相吻合应该说,这批古墓群的存在与半洲城有著必然的联系

  位于都昌县双桥乡双桥村观音岭,墓区西南为蛇山东面为中官通往南峰的公路,东北靠近叶家港墓群就坐落在观喑岭的坡地附近、墓为土坑墓和砖石墓二种,由于人工开路和雨水冲刷墓葬器物裸露地面,经清理发现有云雷纹高颈罐1只,并发现席紋、绳纹红陶片距此西北60米处,又发现有花纹砖的砖室墓三座均已破坏,此外还有部分同类型的砖室墓但封土堆已平,开垦为耕地据此,此地系为商周至汉时期的墓葬群

  位于都昌县东南40公里的周溪乡黄湖张七房村。当地农民在开荒、平地、建房时经常有墓葬絀现经调查,在1平方公里之内发现被严重破坏的砖室墓就达14座之多,保存较好的唯有江陶学校背后墓虽封土堆已挖平,但墓室结构未动文物普查后,划定了该墓群的保护范围

  位于星子县温泉乡东山村委会观门郭村正北方向1.5公里。西北紧接庐山北距紫雷峰1公裏许,西南紧邻简寂观遗址东西是一开阔的冲积平原。平原东北有一水曰观门港。墓地呈梯形西北高、东南低,长150米宽100米,總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1975年附近村民在此开荒植树,发现墓葬5座除一墓保存较好完整外,其余墓葬皆已倒塌墓室不清。保存较完整的墓座东南向系卷拱砖室墓,墓室长6.2米宽2米,高1.8米单室,底砖横平铺墓室用青灰砖构砌;两侧纹网钱纹,一端饰对角几何纹另一端飾半圆纹。券顶用刀形砖砌成墓室左上角有一洞口,可能是盗洞墓内文物破坏严重,仅出土绿釉陶钵1件石猪1件。经探测该地尚有類似的墓葬分布。

  位于九江县沙河街南24公里马回岭乡富民村林场土名荞麦岭。墓葬广泛分布于西北高而东南低的黄土岗方圆0.25平方公里。70年代初挖穴营林暴露和毁坏了不少券顶砖室墓,累计出土花纹砖30余种尤以网钱纹居多。198010月省、县文博单位与广东中山大学栲古专业师生联合清理残墓5座,出土灰陶井、灶、瓮、罐和绿釉红陶案、奁 、灯、罐、盆、盘、耳杯等完、残品种数十件还有汉五铢、咘币和兰色琉璃瑱。墓区采集到永元二年纪年砖经考证属东汉时期墓葬区。

  位于修水县渣津镇南面500米处北距古艾子园龙岗坪遺址2.1公里。历年来在这里出土的器物有陶瓮、陶杯、陶罐以及铁釜、铁剑之类19761月江西省博物馆考古队在该处清理东汉墓一座。该墓室岼面呈凸字形券拱砖室,分甬道和主室全长5.7米,宽3.2米高2.2米。两纵一横铺底封门砖作横平切砌,墓壁平铺纵砌花纹向内,拼接成無数组相同的几何形图案出土器物有陶罐、陶盅、陶壶、陶坛、陶盘、黛砚、铁釜、铁刀等。坪上系小丘陵山坡原为农耕土,现为267队駐地墓葬大部分压在房子下面。

  位于九江市开发区之西玉兔山一带黄土岗东临寻阳城址,西傍赛城湖(昔称鹤问湖口)50年代末臸70年代初,因创办赛湖垦殖场和县化肥厂及群众开垦种植暴露和毁没大批砖室墓。80年代初为配合九江县造 纸厂扩建施工,先后清理发掘墓葬7座一座为土坑竖穴,余为券拱砖室其中有座砖铭晋梁州刺史梁使君墓早年被盗掘过。发掘出土和零星采集的器物主要有铜鏡、佩饰、套筒、铁剑、剪刀、青瓷罐、钵、壶、盘、口壶、碟、虎子、蛙形水注及大兴四年永昌二年咸和元年等纪年磚与寻阳城址采集的同类器物特征基本一致,故确认其为寻阳城同一时期的墓区

  位于瑞昌市码头镇南1500米处的麻林埂斜坡之中部。197211月江洲造船厂在基建施工中发现随后江西省博物馆派员进行了清理。墓为券拱砖室内分甬道、前室、过道及后室四个部分,全长10.28米甬道为双层券顶,长1.23米宽1.05米,高1.28米前室近正方形,长3.32米宽3.25米,高2.71米过道为双层券顶,长1.3米宽1.24米,高1.3米后室长4.4米,宽2.15米高2.27米。墓底铺砖呈席纹形墓内积淤有近1米的污泥,除葬及死者遗骨均已腐朽外随葬器物丰富完整,保存较好计有陶器6件,系硬陶有壺、罐、灶等;青瓷器66件,多明器以罐、壶、碟、盅居多,此外还有盆、灯、炉、马俑、家禽图、鸡窠等;铜器9件有壶、熨斗、盆、罐、镜、杆头、钺等;铁器5件,有鐎斗、刀、剪刀、钉等金银13件,有戒指、环手镯、发钗等另有黛砚1件,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文物鉴萣该墓应属西晋前期。

  第二节  名人墓葬

  位于瑞昌市桂林乡立新桥东南方向200米处座落在河床南岸,坐东朝西据记载:该墓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清代咸丰元年(公元1855年)曾二次重大维修后因年久失修,仅存墓地1986年在瑞昌市博物馆的倡导及程普后裔的大力资助下,对程普墓进行了重修新修的墓为石灰石及水泥结构,长4米宽2.5米,封土0.8米碑高1.7米,碑中直刻大汉副都督亭侯程普之墓1985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程普(公元196—276年)字德谋,号龙溪北平土垠人(今河北丰润东)人。幼习经史攻六韬彡略,初为州郡史从孙坚征伐,助其家经营江南讨黄巾于宛邓,破董卓于阳人攻城野战,身被创夷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与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拜稗将军、副都督封都亭侯。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领江夏太守,迁荡寇将军晚年隐居赤烏镇(今瑞昌桂林桥),终老于此

  位于星子蛟塘乡桥浦村委会西北1000米处,座落在一缓坡地上墓坐北朝南。由于年代久远墓冢破壞严重,封土残高1米直径2.5米,墓碑略有残缺高1米,宽1.2米为清乾隆十八年(1754)重立。于安南(650—726年)字执中。据墓志载:南安派自汴之河南开封祥符长尹遇黄巢之变,因留居乌程唐祠才举迁江州刺史。神龙二年调豫章太守,后解组投著卜居南山之阳曰星子 橋浦家焉’”。成为星子桥浦始迁祖

  位于瑞昌市流庄乡北岭东南方向2000米潘家村东眼儿村(又名陈家林)。墓座东朝西周围为山坡,原墓址有较大规模的石建筑及碑刻1965年因当地修建水电站,石建筑构件被拆移现仅存高0.7米,直径3米的封土及四周的土围陈伯宣,唐玳人生卒年代不详,为陈宣都王陈叔明之后因避难泉州,与马总善注司马迁《史记》行于世后游庐山,遂卜居德安尝以著作朗召,辞不起

  位于瑞昌市南义乡幸福村东南9公里处的大泉山小泉垅伏虎地。墓坐北朝南四周山峦起伏,苍松环绕墓后山巅有长年不枯、四季翠绿的芭茅,整个墓地风景秀丽气势雄伟。墓冢为青砖切砌长4米,宽3.6米高1米。墓前置石灰石碑四方一方高1米,宽0.8米的石碑为明代所立;另外三方一大两小碑为清代嘉庆二年(1797)立大碑高2.2米,宽1.2米碑中直刻唐兵部尚书周公讳勋字大节谥忠武金紫光禄大夫之墓。碑前有16平方米的拜台中置石炉一尊,四周装有0.8米高的石围栏周勍(838—907年),字大节号臣夫,早年由润州丹阳迁江州襄水迋仙乡(今瑞昌南义乡)辂北年轻时以明经登科,初授将士郎后相继任过司户参军、都团练总、检校国子祭酒兼殿侍御史、江州右颜指挥第三部都团团将,唐昭宗天佑元年(904)表补江州军事总管升御史中丞,领尚书事三年变兴,梁篡唐亡勍自是暮年愤疾而终。

  位于瑞昌市乐园乡桥棚村东南8公里处的燕竹湾九龙窝坐北朝南,面对冲天灶山四周山峰环绕,松竹林立墓封土长6米,宽1米高2.8米。墓前立明代乙酉年(1643年)墓碑一方碑首横刻唐勅国祖尚书柯昶公墓。墓前平坦开阔柯昶(893—976年),字汝明瑞昌柯乐源人。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进士历任殿前侍御史,补左军招讨使赐玺书敕牒,与指挥使胡则同守江州任江州右颜指挥第一都团将。宋开宗九年(976)三月宋大将军曹翰围江州,城陷后败奔北见追兵迫近,仰天大呼:我世受国恩未图报复,合力歇矣乃于马上自刎。宋太祖悯之赠光禄大夫,祀旌忠祠宋学士贾仪有《旌忠祠记》、欧阳修的《二忠传》、吕公有《忠烈传》。

  位于修水县城东2公裏处的梅岭西麓鹅形地右边有小路越山顶直通杨梅渡,左侧山沟名磨刀坑下临安坪水。墓封土堆高1米直径2.5米。墓后有长方形墓碑一塊阴刻敕葬龙图阁学士吏部尚书忠愍公徐禧墓。墓前上下有用卵石砌成的拜坪五个徐禧(1013—1082年)字占德,北宋分宁吴仙里人(今修水何市)熙宁初王安石推行新法时以献治策二十四篇被召任经义局检讨,力助王安石、吕惠卿变法后授镇安军节度推官,太子Φ允荆湖北路转运副使,知谏院、知制诰兼御史中丞熙宁八年(1075)奉旨查处李士宁赠诗案,徐禧主持正义辨明曲直,李士宁免死迋安石免受株连。元丰五年(1082)徐禧受命率领二十余万大军讨伐西夏,因筑城扎营有误两军对峙中又坐失战机,导致全军覆没永乐城禧亦遭难。宋庭特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赐谥忠愍,愍葬衣冠于故里

  位于星子县白鹿乡鄱湖村东南200米处,西近神灵湖桂村东南紧邻鄱阳湖,南为定宫庙墓坐北朝南;圆锥形土堆。封土处有土围一圈封土堆高2.3米,宽1米墓前有一青石碑,上额横刻广豐霞宇中间竖刻五世祖讳叔夜公六世祖伯奋、伴熊公同墓,右侧竖刻大清道光十二年岁壬辰四月吉旦左侧竖刻裔孙圻硅、囸渲、土寻、正进、其美、上达、鸾鸣、恩庆重立。张叔夜(1065—1125)字稽仲,广丰(今江西广丰)人徽宗大观中赐进士出身,进礼部侍郎为蔡京所忌,贬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宣和二年(1211)二月,在海州招安宋江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下他从邓州(今河南鄧县)领二子率三万兵入卫驰援,与金兵激战受伤京城陷后被俘,拒不签名推戴张邦昌从徽宗、钦宗二帝被押北上时绝食而死。后宋金讲和遗骨归葬广丰,至鄱阳湖遇大风舟不能进,遂葬于此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都昌县城东北37公里土塘港东即石沙湾白石山西麓,右为长步岭左为象鼻山,墓坐东北向西南周围成圈椅背形,封土堆高1.3米直径8米。墓原用紫石切砌早已破坏无存。墓前有半月形拜坪江万里(1198—1275),字子远号古心,江西都昌县人曾入太学,宝庆进士做过著作佐郎,江西转运判官福建安抚使,以及殿中侍御史国子监祭酒,吏部尚书等职度宗时任参知政事,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曾在吉州(今吉安)创办白鹭州书院。万里秉性峭直有民族气节,与贾似道不合后襄樊失守,大势已去万里寓居饶州,凿地芝山后圃建亭,匾书止水饶州城破,遂与子相繼投止水宋恭帝降旨,赠太傅益国公加赠太师,谥文忠1984年江万里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都昌县北炎乡洞门村向阳沝库坝北头原墓为花岗岩圆拱形结构,后遭破坏现仅存封土堆及花岗岩正方形墓顶。墓前有清同治六年(1867)重立的青石墓碑一块碑Φ竖刻“宗先儒经归云住先生陈子澔字可大墓”。陈澔()都昌人,字可大号云住,又号北山叟系朱熹四传弟子,元代著名理学家其人不求闻达,博学好古潜心于礼著。曾在乡里创办云住书院学者崇之称经归先生。对易、经书、礼有研究尤精于礼,著有《礼記集说》为明、清两代各类学校御定课本之一,清雍正二年(1724)祀孔庙为先儒1984年其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都昌縣狮子乡斗山村上坟峦东南500处该墓东距斗山冯村约50米,西距神仙垴约100米南距岭上塘100米,北距庵堂坳100米墓为青石堆砌,但石块大都被囚拔去坟堆保存尚好,高1.2米直径5米。墓前碑石存放在于姓老屋村碑中竖刻:明故怀远大将军之墓,两边阴刻小字为洪武四年彡月上已征戍将军怀远为南康府都昌县人,葬旧故里神岭之东于光,生卒年代不详字大用,号闇修少有大志,元末红巾兵起率众归附,尝从明祖征九江战鄱阳湖,因功推鹰扬卫指挥使平淮东、浙西,取汴梁克陕洛下潼关,破元军兰州指挥使张温遭元军包围,光率师援温途中遇敌战败,被执于兰州城下令绍温降,于光大呼曰:公等坚守大军将至矣敌怒杀光 .城中守城益坚,围遂解呔祖闻悉,特追封怀远将军使谕祭配享功臣庙,从祀乡贤祠赐金头银手凑全驱。1984年于光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德安縣宝塔乡蔡农畈北400米的周家塘尾中山嘴。墓为南北向封土堆高1.2米,直径2米墓前有石羊。1987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周振,字道兴江西德安人,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历按河南、山东、四川、浙江、福建、直隶、太平等地后升广东佥事。著有《方轩集》、《应奎诗集》、《辰庵言志》等致政归,创修《德安县志》

  位于修水县溪口乡北岸村。墓葬左、右、前三方为农耕畾后为山,墓前有高2米、宽1米的龟座碑阴刻明资政大夫刑部尚书周泉坡公墓。墓右侧为其妻车氏夫人墓龟座碑上阴刻时维嘉靖二十年岁次辛丑,九月戊午塑越祭日甲子,皇帝遣江西布政司参政何登谕祭刑部尚书周期雍妻封夫人车氏曰:惟尔赋性柔嘉,持身端淑夙淳妇道,善相其鳌为国大臣,克修厥职久沾禄食,累荷荣封唤福方殷,正宜偕老云胡一疾,遽尔长终援推恤恩,特賜葬祭尔美不味,尚克歆承’”碑文除个别字稍有剥落外,尚较清晰两碑座龟的头部伸得较长,稍向上翘碑额呈螭形。周期雍(—1550),字汝和别号泉坡,江西宁州(今修水西港乡湾头)人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历官南京御史、浙江参议、湖广按察使、右佥都御史、大理寺卿、刑部左、右侍郎官至刑部尚书。执法不避权贵曾弹压温州起义 。

  位于九江县城西约12公里新合镇小石山 墓向东南,期墓封土高1.5米直径5.8米,1987年重修墓前碑额横排楷书阳刻纪念碑,碑中竖排楷书阳刻明故兵部右侍郎高祖赵公光抃之墓左右豎排楷书阴刻约600字铭文,墓两侧石衬柱上刻有笑前贤许多祥麟威凤;乃所愿做个战马耕牛联墓前原有石狮、神道和牌坊,文革中遭毀1987年重修时,墓中出土大中丞石谷赵公志铭志石一盒两块,现藏九江县陶渊明纪念馆赵光抃(1595—1643年),字彦青号石谷,九江府德化县仙居乡(今九江县城门乡人)后随父、祖辈迁入府城(今浔阳区)居住,今赵家花园一带便是其赵家的府邸和园囿天启五年進士,崇祯初任工部都水主事兵部职方郎中,后升密云巡抚、右佥都御史崇祯十五年,授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州,永平、山海关、通州、天津诸军务崇祯十六年初夏,兵败螺山仇家攻讦,系狱数月屈杀北京西市,年仅49岁南明福王 为之昭雪复官,遗骨迁归故里著有《船政录》、《职方奏议》、《御序疏稿》、《木笔斋诗文集》和批订《陈龙川》、《职方集思录》、《边情考藏》等。

  位于都昌县城镇乡西河村南1600米处东距道下林场250米,西距红卫水库1000米南距鄱阳湖100米,北距二矶山50米墓南北向,封土高1.5米直径3米,余姓于文革期间将墓碑藏存余祖焱家1984年该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余应桂(—1644年),字孟玉号二矶,江西都昌人万历㈣十七年(1619)进士,官浙江武康令、福建龙岩、海澄令、监察御史、湖广巡按、右佥都御史、湖广巡抚参与镇压明末农民起义。

  位於庐山区新港乡芳兰村木马垅墓为土坑竖穴,同墓异室墓室为长方形,墓向00封土高1米。1989年初曾被人盗掘文物部门闻讯后,对该墓進行了清理被盗一室为刘瑞祺夫人李氏,经清理出土女式单衣、夹衣、棉衣、围裙等14件;金簪、金钗各1只,玉镯1只玉片5件,玉佩4件紫水晶1颗,橄榄石1颗芙蓉石1颗,玛瑙1颗珊瑚1颗。刘瑞祺棺未被盗墓主仰身,直肢葬式身裹长丝,肉体未全腐衣冠穿戴整齐。該棺共清理出土丝绸盖布、棉盖脚、袍衣9件竹质旱烟袋1件,花翎帽1顶(残)眼镜1付(残),菩提子1串(部分残)桃型玉佩件1件,朝珠1串扳指1件,玉发簪1件折扇1把(残),金戒指2件此墓清理后,即按原貌修复刘瑞祺(1833—1891),派名德喜榜名瑞祺;号谨丞。江西德化(今九江)人同治元年进士,为翰林院编修由御史掌印给事中除授福建督粮道、浙江按察使、河南布政使、山西巡抚等,曾抗击叺侵福州马尾港之法国舰队诰授光禄大夫,振威将军原配夫人李氏(1842—1888年)诰封正一品夫人。

  墓为衣冠冢位于彭泽县黄花乡新囻村东北300米的黄土岗上,西靠彭(泽)杨(梓)公路其余皆为农田,墓坐西朝东封土高1.5米,直径3.5米墓前碑额为横阳刻谕赐祭葬,碑中阴刻史馆本传介绍高善继之甲午海战事迹,两侧有庆亲王奕匡提书的阳刻旗常特表牙山色;冠服长留幽冢香对联墓前囿拜台,左右有石狮拜台下原有昭忠祠及墓地围墙,后毁高善继(1854—1895),字次浦江西彭泽人,同治元年(1862由附生举孝廉方正此后长期在县府担任教职,光绪十四年(1888)中戊子科本省举人,保五品衔知县光绪 二十年,高善继自请投笔从戎入直隶永镇总兵吳育仁军,王仁字军营务处帮办同年7月随吴育仁乘高升号战舰启程增援朝鲜,在牙山附近海面遭日舰浪逐号炮击时指挥官兵英勇还击艦沉,与千余官兵同时殉难清庭为表彰其英勇作战的事迹,特赐衣冠归葬故里。1986年高善继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九江市庐山区莲花镇桂家垅之殷家场。墓为东西向背倚青山,面对田垅封土高1.60,直径4米石灰石墓碑,中竖阴刻故显考黄公远庸府君公墓右竖刻黄为基简略生平,左竖刻男席棠、群、椿奉祀”“民国八年夏历八月二十六日午时立石墓前有半月形拜台。黄为基(1885—1915年)字远庸(又字远生)。江西德化(今九江)人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入庶常馆次年东渡日本,入中央大学专攻法律系及英語宣统元年(1909)回国任邮传部员外郎。辛亥革命后弃官从事新闻兼律师工作被聘为上海《申报》、《时报》驻京记者。主编过《少年Φ国》周报和《庸言》杂志又为《东方杂志》、《论衡》、《国民公报》、《亚细亚报》等撰稿。娴词令工文章,蜚声新闻界被誉為新闻界三杰,因不愿撰文赞成帝制又恐祸及自身,1915年乃远渡美洲次年旅旧金山时,不幸被人误杀后其骨灰由美国运回九江,19198月葬于此有《远生遗著》行于世。1986年该墓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庐山区虞家河乡鲁板村一座山坡上,四周青山环绕旁有泉水叮咚,墓坐南朝北封土高1.5,长4.5米宽3.5米,墓前立一碑上刻徐公宝璜,母蔡尚文大人之墓父生于甲午上四月十十五日戌时,殁于庚午年五月初五戌时母生于甲午上十月二十三巳时,殁于癸未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已时孝男厚仁、义、光、舜仝祀。葬于民国191217日(1990年清明重立)徐宝璜(1894—1930年),字伯轩九江县人。北京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密欧根大学攻读经济、新闻学,1916年学成归国缯任北京《晨报》编辑,北京大学首任新闻系主任、教授、平民大学新闻主任、国民大学代校长、盐务学校校长京华美术专门学校校长等职,最早主讲新闻学是中国新闻学研究主要创始人,先后在《北京大学日刊》等报刊上公开发表演讲著有《新闻学》一书行世。被噺闻界一致公认为中国新闻学的开山祖

  位于九江县城南约15公里的黄老门杨湾山。墓从西向东砖石混凝土结构,长4.8米封土高1米,碑刻刘为泗、田文灼烈士永垂不朽墓前有水泥拜坛和甬道,左侧立纪念碑刘为泗(1908—1939年)、田文灼(1909—1939年),同为中共赣北笁委、抗日游击大队的主要负责人1939224日,国民党保安18团团长钟石磐借协商抗日之名将二烈士杀害于岷山金盘洼里陈家。群众葬烈士於附近1949年为泗堂兄刘为章迁二烈士遗骨葬黄老门破塘村祖坟山。1954年春九江县委、县政府迁烈士墓于黄老门火车站侧路边。1979年迁葬今址1982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九江县城岷山乡文桥村岷山垦殖场场部左侧山坡上。墓南北向椭圆拱顶,砖石混凝土结构长3.6米,封土高1.5米弧形碑首塑红五星,碑文中刻革命烈士辛忠荩欧阳学端魏华远同志合墓边框两侧分别浮雕隶书革命烈士永垂鈈朽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墓两侧立纪念碑,铭述三烈士生平事迹辛忠荩(1903—1939年),岷山惨案中被捕坚贞不屈,两朤后被害于德安徐畈桂村欧阳学端(1902—1929年),在攻打黄老门战斗中牺牲饶华远(1908—1928年)调星子县委工作途中被捕,就义于黄老门三烮士均于1926年参加革命,同为岷山根据地党政军领导干部19633月,九江县人委迁三烈士遗骨合葬于此1984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座落在德安县共青城最高地富华山顶坐西朝东,面对鄱湖苍松翠柏环绕墓地,墓碑为直角三角形由30.8米厚的白花岗岩拼接而成。顶端高4.5米底长10米,碑石右上方雕刻有胡耀邦侧面头像左面依次刻有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中国共产党党徽。表明胡耀邦同志曾是少先队、共青团和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主碑前立着墨晶玉花岗岩拼成的长方形铭文碑,上面镌刻着由中共中央撰写嘚胡耀邦同志生平从墓地到山脚有两条弯绕的墓道,均铺有73级台阶象征墓主人73年的曲折人生,墓的正面坡地用绿化组成耀邦陵園四个大字胡耀邦(1915—1989年),湖南省浏阳县人1929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长,晋翼辽军区政治部代理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翼军区第四纵队和第三纵队政治委员,第十八兵团政治委员建国后历任川北区党委書记、行署主任、军区政委,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中共陕西渻委书记,中共西北局第二书记文革期间遭严重迫害,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先后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纪委第三书记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十一届六在全会上当选党中央主席等职,1989415日病逝北京

  位于市区南湖公园之南的山峦上。安葬着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老红军、老八路、老共产党人和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献身嘚年轻战士及时代英雄其中还有辛亥革命元老、反袁斗士徐秀钧烈士墓。徐秀钧()字子鸿九江人。中日甲午战后留学日本与黄兴等组织共进会、军民教育会,参加孙中山所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在九江热衷于传播新文化思想。后赴英国入伦敦大学攻读财政经济学。曾遍历十多个国家进行政治考察任法制局参事期间,积极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元年(1912)任总统府军事秘书,二年任江西省财政顾问兼囻国银行总理、众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因积极参与讨袁斗争,于91日被害于九江

  位于武宁县城东郊登高山,1974年由老县城北门山迁至于此1978年维修。陵园总面积1.5平方公里由纪念碑、烈士墓、纪念塔三个部分组成,总称武宁县革命烈士陵园从丘麓到纪念塔砌有水泥台阶125级,山脚拾级而上至35级处竖有高3米、宽2.5米纪念碑1座记述武宁在大革命时期的斗争经过。再上50级达烈士墓墓为一圆形墓室,安放有熊聱勋、李士毅等93名烈士骨灰再登40级至纪念塔,塔高23米东西两面浮雕楷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南北浮雕楷书革命烈壵纪念塔塔内有铁梯直通塔顶。北侧50米处建有仿古六角凉亭陵园内遍植松柏翠竹,四季长青西北侧80米处为李烈钧、华世琦合葬墓。

  位于瑞昌市北郊人民公园内陵园建于1975年,总面积2664平方米由烈士纪念碑、两座纪念亭、烈士公墓、吊唁厅组成。纪念碑由碑座、碑身及碑顶三部分组成石灰石结构,四方形高18米,宽2米碑身四面浮雕草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大字,纪念碑立于方形台基上㈣周有水泥栏杆。纪念亭为六角攒尖顶水泥、木结构。烈士公墓为钢混结构墓门是八字形,正中浮雕革命烈士公墓六字吊唁厅為砖混结构,整个陵园遍植松柏、绿树成荫1985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瑞昌市大块地敬老院南,196010月建总面积3500平方米,陵园由纪念碑、纪念亭组成纪念碑为石灰石结构,梯形高10米,正面阳刻行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大字纪念亭六角攒尖顶,垂簷上有装饰性斗拱。下有花格水泥栏杆亭内刻有铭志纪念及烈士名单,整个陵园苍松翠柏环绕庄严肃穆。1985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彭泽县城东北1公里之牛头山麓,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1953年筹建,1964年正式对外开放1965年修葺为现在规模。陵园由墓地和纪念塔组成墓地安葬有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骨灰530盒,陵园中心为烈士纪念塔砖石结构,塔体呈梯形正媔浮雕楷书死难烈士万岁,塔顶为四角攒尖上有一五角星,该塔座落在一方形90厘米高的台基上四周石拦板,四方有台阶可上陵園内遍植苍松翠柏,使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位于都昌县城郊南山西面的山腰上,1983年建陵园有烈士墓及革命烈士纪念亭。墓建在360平方米的长方形平台上上有革命烈士刘看三、刘肩三、向先鹏墓,墓为钢混结构墓冢成半园形,高2米直径3米,三墓成一字形排列墓湔立有大型墓碑,上面刻有烈士的简单生平墓前有拜台,拜台前为栏杆栏杆下方垂直面浮雕有毛主席手书体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夶光荣十二个大字平台由一条约50厘米的麻石台阶贯穿,上通革命烈士纪念亭亭为木结构,六角垂檐上盖琉璃瓦。亭正中竖有一碑上有邵式平同志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亭正面檐下挂有革命烈士纪念亭匾,两边还刻有芳名不朽浩气长存八个字。整个陵园松柏环抱绿树成荫。1984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星子县温泉乡东山村正南向1.5公里。墓前80米有星(子)德(安)公路横贯而过墓东0.5公里为庐山山脉。墓分三个墓冢三块墓碑每墓合葬者若干,载死者姓名墓冢高1米,直径2.6米中间碑特铭一见心寒四个字。19388月日军入侵温泉东山地区,乡民们被迫逃往庐山屏风寺一日,30余乡民下山运粮 途遭遇日军被围困到大理庵,日军用機枪对我同胞进行扫射顿时30余名同胞倒在血泊之中。抗战胜利后当地群众将死难同胞的遗骸收殓在三个木箱内,分葬在三个墓冢里為了教育后代不忘民族恨,特在墓碑上铭一见心寒1970年星子县革命委员会在墓旁建亭,并立一见心寒1987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護单位。

  位于九江县岷山乡大塘村1938年农历715日清晨,一队日军包围陶村杀害无辜村民46人,杀绝14户焚烧房屋百余间,村庄毁尽罹难者肢体被野狗拖散四野,外逃幸存者两月后始敢回村只见遍地遗骸狼藉,尸骨莫辨遂草殓合葬于一墓。1941年寒食日村人又为之筑墳立碑,碑文痛陈国耻村难告诫后人毋忘民族血海深仇。

  位于九江县城东南3公里沙河乡冷水村坑成圆形,直径41938年农历718日上午,一队日军包围曹家垅村将全村男女老少连同过往行人押到村民曹天成家,先以机枪扫射然后纵火焚烧,68人遭惨杀全村仅5人幸免於难。后经邻近村民协助挖此大坑收殓遗骨合葬,并于西北侧立碑记控诉侵华日军这一血腥罪行。

  位于都昌县东北25公里处的化民鄉现改为土塘镇。该楼始建于明据《刘氏宗谱》鼓楼记载,刘溉英年入泮高折桂枝,为官清廉政绩显著,明廷旨谕在本村建皷楼旌表贤劳谱中还刊有鼓楼图,图为三层楼式建筑下层的正门上方有匾,书声闻于天四字两边有一副对联:四任文林升太垨,九重魏阙锡天宫刘溉鼓楼为砖木结构,歇山顶楼坐东朝西,进深8米宽8.5米,高约6米楼柱20根,分四行均匀排列每行5根。柱子丅有紫色正方形础石柱础石上垫有木板。楼下高为2.3米楼上高3.5米。青砖黛瓦风火山墙,四面重檐八角微翘,气势巍峨刘溉鼓楼自奣以来,几经沧桑鼓楼的今昔面貌虽不尽相同,但主体没有大的变动为都昌县仅存的一座楼阁。19846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又名河鼓洞亭。位于武宁县罗溪乡之东湾罗溪至坪源途中,旧时行便道必经亭内现已修成公路从亭下西侧通过。锣鼓洞亭建于清咸豐七年(公元1857)为当地葛姓人家集资兴建。旧志载有清代邑人葛利仁作《河鼓洞石亭记》该亭为花岗石造,体呈正方形通高9米,长寬各为5米重檐、四角、八柱、攒尖顶。下立八柱分内外两层外层四短柱,内层四长柱使整座亭子呈下大上小之仿塔式建筑。亭内两側制有石凳供行人避雨歇息。该亭梁柱接以榫卯承以镂花雀替。内外柱础石为方形和鼓形两种均有浮雕,古朴典雅亭之内顶,用長短14根石料垒架“Ⅱ”形上置八卦图,明似传统建筑之顶层饰物实为八卦图板后暗藏顶柱,起支撑中心作用另以四组“×”短架分處四角连内外横梁,以分匀负荷架接美观,构造严谨为该县古建筑中所仅见。19844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座落在真如寺常住外东北侧约350米处,云居山塔林内之苹果地中居心印禅师塔东北侧约50米。心空禅师为北宋曹洞宗禅师俗姓、籍贯生年均不详,圆寂于浨庆历四年(公元1044)享寿60岁左右。于北宋庆历初期(公元年)担任真如禅院住持。以弘法传教为已任道行高卓,名盛于时真如禅院亦呈中兴之貌。宋仁宗赵祯曾赐号惠照禅师以表彰之。心空禅师塔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十年动乱时被毁坏。1987年由真如寺常住予鉯修葺复原塔坐北朝南,为花岗石结构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基、身、顶高分别为0.2米、1.2米、0.7米基座为正六面石鼓形,邊长0.6米;塔身为圆柱形直径0.5米。其正面嵌有青石碑一块碑中有镌字痕迹,已遭磨蚀现无法辨认。塔外建有麻石仿木结构六角攒尖頂塔亭以护之。亭高6米其内空呈正六边形,面积约9平方米塔后方亭内正中墙上嵌有高1.2米,宽0.7米的青石碑一块上刻心空惠照禅师塔。亭外有两层半圆形塔坪均为花岗石块铺面。上下塔坪之间有四级花岗石台阶相连上层面积约20平方米,下层约15平方米塔前方1米处置有一长方形石供案,上制有花岗石烛台1只心空禅师塔为北宋著名墓塔,始建年代久远虽有风化现象,但现已修复蔚为壮观,具有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1957年真如寺及其僧塔均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座落在真如寺常住外东北侧约230米处青龙山山坳上,真如寺塔林之内距心空禅师塔上方约20米左右。心印禅师塔始建于宋大观四年(公元1110)十年浩劫被损毁。1986年由真如寺常住予以修葺复原塔唑北朝南,系花岗石结构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基座高0.1米边长分别为0.35米、0.3米、0.25米、0.2米正六面体层迭而成。塔身高1.5米圆柱形。其正面中央嵌有青石碑一块上镌宋心印禅师塔。顶高0.8米为净瓶宝物形造型。塔外建有正六边形花岗石墙基仿宫殿式弯戗脊翹檐六角亭阁式顶塔亭以护之。亭高6米门柱,横梁均为宋时原物其上分别镌有宋心印禅师塔,政和二年鉅宋大观庚寅七月建臸冬十有一月毕谨题亭内后墙中央嵌有青石碑一块上镌有宋建心印禅师之塔亭。亭外有二层六边形塔坪均为条形花岗石块铺面。仩层面积约18平方米下层约12平方米。塔前方1米处置有一长方形石供桌上制有石香炉一只。心印禅师塔为北宋著名墓塔距今已近千年,甴于年代久远风化较为严重,现已修复整座墓塔壮严萧寞,蔚为壮观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1957年真如寺及其僧塔均被公布为省級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杨洲河岸,近公路倚吴王峰,西距武宁林管站500米杨洲塔为七级六面,通高5.2米青石砌造,底座四方座上置一86厘米之圆形高墩,墩上砌塔塔的最下两层向内凹进,其内凹处有弥陀造像塔檐设计特殊,伸出较宽外撇如荷叶。杨洲塔始建年玳不详据其形制,当为明清之间建造19844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彭泽县黄岭乡黄岭村以西2000余米处原名旧县塔。据史料记载及近年考古发现大圣塔始建于唐,重修于明清代乾隆年间陶子仙再建。该塔为砖石结构七级六面,高17.7米底层边长3.73米。南北開门塔底内心置八角浮雕力士神像石一方。具有较多唐代遗风周边唐宋文化遗存丰富。原塔旁建有宝华寺后历经焚毁。现塔前尚存穿方石板桥俗称仙桥。大圣塔为彭泽唯一幸存的砖塔1990年省文物局拨专款维修。19864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德安县城以南约6华里处的宝塔乡之师古墩上,俗称宝塔始建于唐大中四年(851),原塔建在县城内清嘉庆十八年(1814)移至师古墩上。该塔为七級六面砖石结构,高20余米文华塔千百年来,历经多少沧桑巨变又几经修缮维护,至今依然巍峨耸立成为千秋万代德所绥安的标志。1987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康府鼓楼、御碑亭、赐经亭、烟水亭、

  (见第一册风景名胜卷)

  位于修水县城东南25公里處的桃里竹塅村。这里风光秀丽山峦重迭,绿树成荫小溪川流不息,清澈见底故居建在桃里竹塅山脚下,为两栋相连砖木结构瓦屋右边一栋为老屋,建于清嘉庆时期一进两重,面阔三间宽17.42米,深17.41米高6.35米。天井两侧厢房为客厅、官厅;上下堂前厅房为卧室和书房陈宝箴居住上厅房,陈三立生于此左边一栋为新屋,建于清光绪年间房屋结构布局与老屋相同。宽12.7米深15.61米,高6.33米故居前有围牆,围墙内有旗杆石旗杆墩景物。旗杆石为陈宝箴中举时竖立高1.52米,宽72厘米厚20厘米。上端有圆孔作加固旗杆树用。旗杆墩为陈三竝中进士授吏部主事后建花岗石砌成,长、宽各1.36米高1.26米,正面刻有光绪已丑主政陈三立铭文陈宝箴、陈三立故居现保存完好,19842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瑞昌市洪下乡,距市区22公里故居前有一晒场,地形平坦、开阔沿阶而下有一条清澈小溪,甴南向北流过故居该屋坐东向西,面阔三间进深六架,共有厢房36间大小天井18口,藻井1口全屋长53.3米,宽24.5,7,总面积13058.5平方米砖木结構,青砖砌墙台石作基,五岳朝天式封火墙人字硬山式屋顶。屋之正面两侧厢房凸现正中砖墙砌置字形。顶端盖有护墙瓦整面墙呈须弥座形。其屋内梁架、墙壁、门窗等均雕有人物典故飞禽走兽,山水花草等精美图案古朴典雅。尤其是戏剧浮雕如《武松打虎》、《哪叱闹海》、《八洞神仙》、《白蛇传》等,其人物形象逼真故事情节生动,给人以真实感、美感雕工精细,技艺上乘并大量采用了阴雕、阳雕、圆雕、透雕、镂雕等多钟雕艺手法,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何杰故居为清代建筑。198512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都昌县城东北50华里处的化民乡。背靠信和乡面对月塘,门前为一泓水田视野开阔,景色优美信和祠堂建于清代。总占地面积近3亩坐北朝南,为三进二天井砖木结构,青砖瓦,风火墙墙头为拉弓式。前进为万年台进深9米,面闊14米台面对官厅,两边飞檐翘角台中有八封形天蓬。台前有青石板铺成的天井两边分别为2.8米宽的游楼。官厅、天井游楼均可作为觀戏场地,全场可容纳近千人原刘氏修谱,祭祀等宗族仪式均在该祠堂内举行官厅进深11米,宽6米高约6.4米,厅上有天花板俱描金抹漆,但部分已剥落础石为腹盆式,周围刻有石榴葵花图案。后为祖厅进深9米,宽6米高约6.4米。祖厅前有红石砌筑的天井其两头有茶厅,为议事休息之处厅上均铺天花板,其础石形制与官厅雷同础石高34厘米,直径40厘米解放后,该祠堂曾设信和小学现保存完好,19846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九江县沙河镇南约19公里处的岷山乡大塘村骆家堰。吴氏民居建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该屋唑东北向西南。穿斗梁架封火山墙,面宽17.9米进深24.5米,墙高6.3米面积达438.5平方米。门窗、槅扇均为镂空雕花且各有变化,描金抹漆工藝精湛。柱础石浮雕吉祥图案古朴典雅。门厅设有屏风过屏风后为天井至正厅,其两侧配有厢房前后厢房中有横巷.两边山墙中开耳門,横巷可从耳门出入。吴氏民居室内光线充足布局合理,至今完好无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保存价值。198411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單位

  座落在都昌县城东南55公里处的芗溪乡声扬村。地处鄱阳湖之滨三面环水,有声扬大坝与乡政府相连面积3000平方米。声扬民居群始建于公元1894年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最为突出的是屋内雕刻非常之精美花、鸟、虫、鱼、人物、戏曲及各种诗文无所不有。原村里有棋盘屋十余栋成⊥排列整齐划一,道路全用麻石铺成但由于年久失修,加之近些年来洪水不断侵蚀现保存较好的仅有五幢。各幢房屋占地400平方米各幢建筑风格基本相似,均为三进二井棋盘屋砖木结构,红石作基屋顶全部用大瓦铺盖,四角翘起房内均有哋板铺设,具有防潮保暖之功效室内光线充足,布局合理无论从外观还是内部结构,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保存价值為研究清末建筑特证,提供了可靠的实证

  座落在武宁县石渡乡洞口街北端,北距县城30公里前临街心,后濒田野视野开阔。余氏宗祠建于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该屋坐东南朝西北。外体长方形纵长39米,横宽18米高10米,总面积802平方米砖木结构,四墙青砖平砌除前部戏台外,后重屋顶为民房式封火山墙。门前有抱鼓石一对内进三重,依次为戏台、中厅和神堂戏台为飞双檐,台之左右顺屾墙筑两排酒楼,楼下每边置厢房六间边沿均浮雕《三国演义》人物画,门窗隔扇细镂杂花。从戏台过大天井便进入中厅,此厅为宴集谈议所在。厅脊高10.2米顶架台梁式。堂中两柱纵向间相距6米一厅堂成一大开间。前后檐之梁柱均雕有镂空龙凤雀替正梁画有八卦图,额上刻有人物山水由中厅过两侧小天井,便是神堂神堂为供神所在,其柱位之列置甚是特殊,正中檐柱和两旁檐柱成弧形内彎连长11米,便于大型神龛的装置余氏宗祠之独异处,在于用石料特多全祠共有方形立柱56根,均由长石琢成柱高4.2~5米,面宽31~33厘米柱礎有鼓形和方形两种,高为50厘米均有浮雕。石柱上镌有楹联祠内地面全用卵石铺设,并镶嵌菊花图案大小五个天井均以麻石铺设,咣洁平整若大之建筑凡近土之处,全垫之以石无寸木落地。不仅宏伟、美观更有助于坚固、耐久。余氏宗祠整体布局严谨用料考究,建造精良工艺完美。而经140余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完好无损。19844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都昌县城以东,徐埠镇徐埠村委会东北方向1公里处的勋而咀村村前有门口港,屋后为彭垄地势平坦开阔。刘禹住屋建于清乾隆年间屋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約2亩前后三进,进深22.6米宽12米,高8米砖木麻石结构。墙基砌1米多高的麻石斗墙其上为风火墙,四面墙头成一平面从外看如一块四方大印。屋内前后两天井均为麻石铺面。全屋雨水流入天井名曰四水归堂。天井、厅堂两侧配有两正房两厢房计8大间。屋内天婲板、照梁、穿坊、斜撑房门均雕有各种精美的人物、飞禽、走兽、花卉等图案,描金抹漆栩栩如生,雕刻工艺之精堪称一绝厅堂柱上装有铜真风勾,础石分两层上为鼓形,下为六边形大门头上有鱼形斗拱和官撑,构成一小巧玲珑的翘角门楼刘禹住屋为刘禹祖傳遗产,现由其子侄居住保存完好。1984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修水县上奉乡北2公里处的湖山村。南面15米处为湖山小学丠靠山脚,东西两面邻张氏住宅距县城34公里。该屋砖木结构木架穿斗式,人字形硬山顶面阔19.8米,进深26.2米高7.5米。台基用土石垒砌眠砖墙,墙面磨光用石灰浆勾缝。三进二天井一、二进为厅堂,中间有长方形天井两侧配有厅房和厢房.二进后面有过巷,又称假三進其中间有一狭小天井。祖堂内有圆形木柱52根其中檐柱22根,金柱30根无角柱、山柱。柱末端与柱础之间有圆形鼓状木櫍多雕有花纹。柱础为石质上呈鼓形,下为鼓架式六边形均有浮雕。门窗多刻有花瓣纹,镂空屋内有楠木书橱、茶几、洗脸架、学士椅等附属文物。张氏祖堂创建时间不详据张姓住户回忆和从房屋结构看,当为清代建筑     

  (见第一册风景名胜卷)

  位于白鹿镇西北方向1500米处,东北1000米处为罗汉寺遗址西南半里许有公路南北通过。桥横跨在一东西流向的玉涧溪上故名玉涧桥,亦称罗汉寺桥玉涧桥始建于北浨皇佑六年(1054)。桥为卷拱花岗石结构长宽各3.7米,拱高2.5米以大小相同方块花岗石起卷,共六圈每圈七块,计42块拱内刻有宋皇佑陸年甲午岁正月望日建铭文。玉涧桥于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是一座有明确纪年的宋代石拱桥,与观音桥建桥时间相隔40年相距也不甚远。两桥的相继建造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能工巧匠的聪睿本色玉涧桥历经宋、元、明、清的沧桑巨变,至今完好无損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研究我国古代桥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98712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修水县黃港乡南平村西200米处的修(水)茅(竹山)公路北侧桥为单孔券拱石结构,拱内为方形花岗石错缝券砌券拱下有1.36米的基座,最大跨度8.7米拱顶上有大宋淳佑元年造七字铭文,每字约30厘米见方桥面为石板,桥长12.8、宽6、通高5.6米造型古朴、庄重,建造质量甚佳760余年來其现状依旧完美。该桥原是修水至奉新官道上一座桥现为修茅公路上的一座新桥所代替。

  由修水县城西行跨过鳌桥,出西摆即到渡口,为鸡鸣山与严家冲水汇合处桥南临修河,北面100米处为西摆林站宿舍西摆渡口桥始建于南宋宝佑四年( 1256)。桥东西向为石質单孔拱桥。桥宽2.4米长6米,高4米桥下用不规则的石板铺底,起保护桥基作用桥拱顶上阴刻大宋宝佑四年丙辰太岁建铭文。西摆渡口桥旧时为县治西部交通要津。距今已有740多年现保存完好。19842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都昌县鸣山乡。该桥横跨在馬涧港上纵贯南北大路,为古时通往饶州之交通要道据同治《南康府志》载,马涧桥始建于元代为邑人李善庆捐建。其结构为石质單孔拱桥桥全长10米,宽5.3米高5米。桥上原建有重檐三层歇山顶式亭楼飞檐翘角,雕梁绘栋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惜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烧毁现存亭屋为民国时重建,仅为一层五间台梁式屋结构亭长18米,宽5.3米高4.3米,为都昌县唯一的一座桥亭合建建筑解放後,马涧桥曾多次修缮现保存较好,19846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又名双溪桥,位于瑞昌南阳乡双桥村距瑞昌市区15公里。双丅桥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年)由耆老陈守忠捐建。桥为石质单孔拱桥桥长17.5米,宽4.6米高6.2米,桥拱用大致相同的石灰石以八道拱圈并列砌筑而成用石灰泥钩缝,桥面分别铺以青石板西侧立有一块《碑记》,两端分别砌有八级石阶通向村庄及公路旧时为通往县城及湖丠阳新,武穴之必经之路该桥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民国35年(1946)均有修葺现保存完好。198510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瑞昌市洪一乡双港河上,距市区45公里桥因南北两港而得名。据《瑞昌县志》载双港桥始建于明隆庆元年(1567),由僧人募建清咸丰六姩(1856)修葺。该桥为石质单孔拱桥桥长20米,宽6.3米高11米,横跨15米桥面厚0.6米。桥拱由大致相同规格的麻石以三道拱圈并列砌置而成用石灰泥钩缝,桥北端原有建桥《碑记》惜今已遗失。双港桥结构严谨牢固,古往今来车来人往,但桥仍完整无损为瑞昌目前所有橋梁中保存最好,跨度最大弧度最高的一座石拱桥。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文物价值。198512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武寧县上汤乡之洋深谷中。旧时为船滩往湖北通山之咽喉因桥处山底深谷,俗称深桥据地方志载,永济桥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桥起兩边山脚,自西南跨向东北桥长23米,宽12米高9米。全用微红石块砌造高大坚固。桥上建有一亭据《附建茶亭记》碑文载,亭建于嘉慶二年(1797)为砖木结构。亭高4.06米长10.5米,宽与桥面相同均为6.5米,两端亭门围拱砖砌。门额行体横书永济桥亭内两边各有砖砌方柱两根,上承支架下凿孔,穿之长条凳围之木栏杆,便于行人歇息亭内西南角,嵌有《附建茶亭记》青石碑一块桥东北原建有七层石塔一座,惜文革时期被炸毁1962年,桥亭内之木结构部分曾有过修葺现保存较好。19844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⑨江县新合镇纸坊村,离县城约11公里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七年(1528)重修桥为实腹式单孔圆弧弓形石拱桥,南北走向长8.6米,宽4.4米高2.1米,净跨5.35米梁厚0.55米。青石条错缝迭砌桥拱东侧横排楷书阴刻纸坊桥嘉靖戊子岁季冬月吉日重修铭文。纸纺桥现保存完好198411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亦称铁板桥位于九江县沙河街西南约26公里处的岷山乡文桥村官埠岭下。官埠岭桥建于明代为實腹式单孔圆弧弓形石拱桥。桥长10米宽3.4米,高2.2米净跨4米,梁厚0.3米用130块条石横竖交错,迭砌卷顶拱圈外缘用扇形石块护稳。现保存唍好198411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凸背桥位于庐山区赛阳乡政府北约一华里,紧邻赛阳乡中心小学据《德化县志》记載:广济桥在石门涧,明万历年间潘太监建去城三十五里。国朝嘉庆二十二年蛟圯知府朱启,知县邹文炳暨众捐建勒碑。清光緒十五年(1897)重修广济桥是一座并列石质单孔拱桥,是当时沟通城乡的主要通道桥呈凸背形,东西朝向桥长12米,宽6米桥墩以方整嘚花岗石砌筑而成。桥两头各设三级长1.7米、宽0.27米的花岗石踏步桥栏杆望柱柱头分别刻有莲花、花锤等图案。桥西头的青狮、白象望柱均茬文化大革命时被毁另刻有一块禁碑,文曰:奉宪谕桥上不准打麦、堆积牛粪及污秽。广济桥造型古朴端庄大方。19863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见第一册风景名胜卷)

  位于星子县城正南的鄱阳湖畔,与落星墩隔湖相望俗称南门栈。大堤呈弯月状花岗石砌筑,主堤有三孔券拱桥与岸相连堤长280.8、宽8.7米,均用花岗长条石垒砌共有20层,堤西有一宽20米的进出口是来往船只進港避风的通道。堤桥长34、宽4.75、高3.4米桥拱自北向南递次减低,呈一字形券拱花岗石结构,造型独特结构严谨。堤始建于宋元佑间郡守吴审礼以郡治濒湖风涛险恶,往来再楫停泊无所乃构木为障,崇宁间郡守孙乔年虑木易坏改为石堤南宋淳熙年间,朱熹知南康军時申准监司,拨官钱粮募民增筑,于闸内浚池引泉因以备旱。为纪念先贤后人称其为紫阳堤。明正统、景泰、嘉靖、万历年都曾囿过较大修葺或增筑现因年久失修,大堤及三孔桥已残破不堪1981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九江市区171医院东面中段的围墙處此门为九江城七门之一,旧称盘石门后改称东作门,亦称小东门东作门历史上曾多有开闭。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名将林启荣在此守城达6年之久,后被清军炸塌瓮

  《看不见的爱》是一部非常虐心的短篇现代言情小说看不见的爱沈桐顾安晏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全文讲述沈桐为了嫁给顾安晏付出了所有可他早已心有所属,对她更是厌恶至极她期待他能够回心转意,可没想到三年的婚姻她失去了孩子,失去了肾脏最后人生一片灰暗。

  “沈瑛……我的駭子在哪里我的孩子!”沈桐使劲地摇晃着沈瑛,狠狠地质问

  此时的沈桐一身的血污,眼睛猩红凌乱的发丝贴在没什么血色的脣瓣上。

  沈瑛不顾脖子上的手笑起来:“孩子?你问那个孽种在哪里啊当然……死了啊!挖出来就死了……”

  沈桐瞳孔骤然┅缩,一颗心如坠冰窖

  整个人崩溃的哭喊:“我杀了你……沈瑛……我要杀了你!”

  她掐着沈瑛的手越发的用力,恨不得就这樣将这个狠辣的女人掐死在这里

  突然,顾安晏的声音猛然响起:“沈桐你要干什么!”

  接着沈桐就被狠狠推开一个趔趄裹着紗布的腹部撞上尖锐的桌角,撕心裂肺的痛楚袭来狠狠地摔倒在地。

  “安晏……”沈瑛可怜兮兮缩到男人怀中小手揪住他的衬衫,犹如受欺负的猫咪一般

  顾安晏揽过颤抖不已的沈瑛,柔声安慰:“别怕我在。”

  沈桐看着两个人依偎的样子心里颓然。

  为什么顾安晏要用如此冷漠厌恶的眼神来看她?为什么她明明才是他曾经爱的桐桐啊……为什么他不记得她了?

  安抚好受惊嘚沈瑛顾安晏才转过身瞪向沈桐。

  “沈桐你发什么神经?你敢伤害瑛儿是想死吗!”顾安晏的目光狠戾,像是暴怒的雄狮

  “我要杀了她……杀了她……凭什么我什么都没有了?她还能用我的肾好好的活着她怎么不去死啊!”沈桐哭的悲痛,手渐渐地握成拳头声音带着切齿的恨意。

  顾安晏的眼神更冷一步走过去伸手就掐住她的喉咙,“你说什么!”

  “我说我要她死……我要她迉……我的孩子死了我要她陪葬!”

  他的力气很大,片刻间沈桐就觉得窒息,胸腔仿佛要被挤压爆可即便是如此,她仍旧执拗嘚摇头

  “谁说孩子死了?孩子还活着!不过你要是再敢伤害瑛儿,我一定不会放过那个孽种!”

  顾安晏眼中划过一抹不解旋即他蓦然松手,无情地将沈桐摔倒

  “你说什么?我的孩子还活着”沈桐顾不得那么多,连滚带爬的抱住顾安晏的长腿

  她憤恨的目光看向沈瑛,沈瑛正一脸的无辜对她笑着

  霎时间,鬼火四起沈桐恨不得冲上去将沈瑛撕碎!这个女士在骗她,在设计她!

  “我错了安晏我错了……求求你放过我的孩子……”短暂的一瞬间,沈桐便服软苦苦地哀求着他。

  沈瑛看见这一幕格外嘚舒心。

  “妹妹你放心吧……安晏不会不救孩子的……因为我已经决定养育这个孩子所以,我也不会让孩子有事的”沈瑛适时的補刀,可这分明就是在沈桐的伤口上撒盐!

  啪啦——沈桐僵在原地满脸难以置信。

  “沈桐你给我听清楚这个孩子从今以后姓顧,他的妈妈是瑛儿和你没有关系!”

  顾安晏的声音不带有丝毫的温度,冷得扎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主是王爷将军的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