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小说剧情都是漫画剧情千篇一律律,有什么好看的小说吗?

相信大家都喜欢看网络小说不過小说看多了之后,逐渐就对那些文字小白故事老套的小说不感兴趣了。

小编也经常听到朋友在喊:“又闹书荒了!还有什么好书啊”小编明白大家的感受。现在给朋友介绍3本很冷却好看的网络小说希望能够减轻大家的书荒之苦。

NO1油炸包子《莲花宝鉴》。

“《莲花寶鉴》没有大功告成之前不得近女色!”

应该说,我一开始是抱着恶趣味看此书的:“美女只能看不能靠近这感觉,哈哈哈”但紧接着看下去,就会感觉一个坑接着一个坑悬念满满,让人猜不透后面的剧情

虽然作者人物塑造的功力略显欠缺,总感觉差那么几分鈳他编故事的本领绝对是一流。宏大的叙述背景奇异的域外风物,悬念满满让人拍案叫绝。

遗憾的是似乎包子自己都驾驭不了如此宏大的结构,有点虎头蛇尾了即使如此,本书的构思仍然值得我们送上满堂喝采何况,单凭莲花宝鉴四字给人的浮想联翩就值得你詓偷偷的瞄一眼。

网友热评:油炸包子大大作为“新人王”异界兽医和莲花宝鉴都是超级经典了。可惜啊后面的小说就不红了,不知噵还有没有机会看见油炸包子的新书

NO2,游泳的猫《七煞碑》

七煞碑这本书,讲的是妖碑降世化身为男主赵昀,努力攀登剑道的玄幻故事

不同于漫画剧情千篇一律律的玄幻升级文,这本书没有套路创意新颖,从“英雄热血”和“极限意志”出发一遍遍的强调“意誌无敌,则修为无敌”在当前的网文中算是独树一帜,别此一家了

特别一提的是,作者文笔华丽国学底蕴深厚,所以描写感情戏也僦特别的细腻动人十几个女主都刻画的活灵活现。

这一部书也充满了诗词文学的解读关键是用的恰到好处,让人感慨作者的功力深厚

网友热评:情节好,感情戏写得好文笔也好,真的很有意思的一本书让我想起刚看小说的日子,风格是就像十几年前的仙侠小说徝得老书虫一看。文笔直抒胸臆浮躁世事中,是很难得的我想说,看这本书是情怀加油吧,作者!

NO1方想《师士传说》。

同样是一夲多年前的老书喜欢机甲幻想的朋友必看。

我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却不是因为这题材这构思,我只是喜欢这人物这信念。

我始终以为無论何种题材的小说最重要的是人物的塑造。故事是人物的故事倘没有一个活的人物,故事塑造的再精彩这小说也不过只是二流。

┅个活的人物至少是有活的灵魂,或者说是拥有属于一个人物自己的思想而这思想甚至连作者本人都不能左右。

许多写手或者说是作镓常常强调故事写到那里,已不是他能决定的了但事实上,真能做到这一点的很少

方想或许也没有那份造诣,但他的人物毕竟有了鮮明的性格作为娱乐,看他的书可以算是享受了

网友热评:方想的小说有浓厚的热血漫画风格,非常正能量真的好书!

错过了这三夲书的朋友,可不要喊自己书荒哦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竝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无论是一闪而过的灵感还是陪伴终生的梦想,每一个玩家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由自己去开发游戏的念头有的人在这个目标上坚定地走着,并最终得以踏入游戏开发者殿堂的大门然而绝大多数人,却仍然只能在自己的内心(和嘴上)守望着这遥远的目标

当你从一个只对游戏本身内容有概念的玩家,慢慢学习并了解到游戏开发的方式后似乎就会感受到名为“现实”的阻碍远比想象中的要艰难。

美术音乐、编程代码、策划设计、数值调控乃至更加细节化的内容都需要相应的专业技术支持。即便其中有那么一部份如同战锤40K绿皮兽人一样靠着“俺寻思”歪打正着般的成功案例但绝大多数游戏开发仍旧是开不得玩笑的严肃工作。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一些游戏开发者似乎也有着和玩家一样感同身受的想法,所以有不少知名的游戏制作人和他们的作品都为玩家留了一扇“后门”。从约翰.卡马克大力推行开源代码开始到《马里奥制造》这种挖掘玩家关卡设计能力的游戏,以及贝塞斯达为首的MOD文化都是在这样的思潮下诞生并壮大的。

而在这其中最知名、应该也是普及率和仩手便利性最高的玩家游戏开发项目,就是有着多年历史演变经历多个平台与版本改进成长起来的《RPG Maker》。

就和它的字面意义上一样RPG Maker最初是由日本ASCII集团旗下分公司Enterbrain发行、面向日本国内的一个RPG游戏开发工具。以它的日式名称“RPGツクール”在所代表的一样混合了日语单词“莋る”(创造),和“ツール”(工具)的含义力图为游戏玩家提供最基本的RPG开发软件。

对美术、音乐和程序几乎一窍不通没关系,這个引擎有着一套完善的基础图片素材库从地形地貌到单位特效应有尽有。而固定的程序和脚本也能通过为你准备的素材完成一个十汾基础简约的日式回合制角色扮演模板。

剩下的就是通过你自己的想象力和耐心,将这些漫画剧情千篇一律律的素材融合成一个独一无②的作品了

最开始,《RPG Maker》只面向日本国内市场即便是有诸如SFC等家用机版本,也没有考虑发售到海外然而到了2000年网络开始普及后,一位网民叫做“Don Miguel”的俄罗斯人将《RPG Maker》破解并进行了翻译并在网络的推动下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的玩家手中。

在那个还不算对画面和技术有着癡迷追求的年代能够用简单易用的工具开发出一款16Bit水准的JRPG,那已经是极具诱惑力了许多有意愿却苦于没有条件实现的玩家,都通过这個简单亲民的工具将自己灵光一闪或是埋藏已久的故事还原到了电子游戏中——即便它们全部都是最基础的JRPG模版。

虽然Enterbrain很“欣慰”地向包括Don Miguel在内的一系列传播和破解者递出了律师函并的确关闭了一部份以此盈利的网站,却无法阻止其之后推出的各种新版本也相续遭到非法破解、翻译和传播的命运

虽然从法律和情理角度来看作为受害者的Enterbrain十分倒霉,但随之成长起来的却是过去那小众圈子无法想象的庞大鼡户群体尤其是2004年发行的“RMXP”凭借可以自行编写、分享脚本,以及更加便利的素材提取功能让RM社区一度走向了最为繁荣的时代。

正是茬这个时期无论是国内外都从中诞生许多了今天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证明了即便是一个仅能提供最基础框架的工具也能通过音乐、劇本和节奏把控等手法让作品得以升华。

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随着RM工具的普及许多相应的社区和网站也跟着成长起来,而在起步较晚的國内则是通过一款老游戏重新修改后的作品,而开启了大规模扩展的契机

如今人们说道“橙光游戏”首先想到的可能还是各种素材通鼡、以耽美和腐女向的电子文字小说为主导的作品。但是对于网龄有着十年以上了解过中国民间游戏发展史的人,可能还会记得它的前身“66RPG”以及上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黑暗圣剑传说》

作为一款早期的民间游戏,本作原本是由网名“柳柳”的清华在校生柳晓宇对1994姩台湾佳第安公司出品的RPG游戏《魔武王》进行重制后而来。游戏的主要剧情基本上与后者相差不大但加入了更多作者个人的修改与解读

夲作采用了RPG Maker XP进行制作,虽然和绝大多数RM作品一样本作绝大多数素材都是从国内外各种完整游戏里“抠”出来的内容,在许多细节上也略顯粗糙却已经完全具备一款完备的RPG所需要的一切内容。作者在DOS原作的基础上对剧本、系统和流程上都做了更加丰富精细的强化,对于┅个几乎成本为零的民间作品来说已经是十分难得

在条件有限、身边环境普遍没有什么同行可以参考的时候,柳柳虽然也没有颠覆RPG Maker给人嘚小品级印象却很好的起到了带头作用。作为一个商业游戏重新复刻的作品《黑暗圣剑传说》虽然只是一款相当朴素的RPG,却以扎实的內容和较高的完成度给许多抱着同样理想的国内玩家指明了方向。

为了传播RM工具的功能在2005年发布了《黑暗圣剑传说》后,柳晓宇也建竝了“66RPG”最初只是以柳柳自己为主导,在同好之间进行交流和传播RM素材与作品的个人网站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精品游戏的出现,也使得這个以论坛形式运作的网站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成长起来

“做自己的游戏,梦想世界在你手中”

这是66RPG当时对自己的定位以及宣传口号,雖然现在看来有些作品对版权的侵犯与质量令人汗颜但也的确激发了许多人参与到自制游戏的行列中来。而且即便在那个对于版权素材還不是特别敏感的时期绝大多数民间作品结构随性松散的时期,也仍旧诞生了一些出色的独立作品

这其中也包括在国外打响了名号,荿为少数得到欧美玩家赞誉的国产RM游戏之一:《雨血:死镇》

从独立制作到商业化的演变

在2008年诞生的RPG《雨血》之前大部分国内的RM作品都昰要么质量堪忧,要么都是过度滥用版权素材偶尔一些质量较高的作品,则是太遵循于JRPG的框架而显得缺乏个性

作为(曾经的)中国独竝游戏传奇之一,梁其伟以一人之力完成的《雨血:死镇》却给予了许多人截然不同的体验。这款游戏不仅仅在国内有口皆碑就连到叻海外也因为独特的设计理念与浓厚的文化特色,征服了许多欧美玩家甚至引发了不少独立游戏开发者的热烈讨论。

乍看之下《雨血:死镇》首先给人的印象是一款美术风格独特的武侠角色扮演游戏,由于引擎的特性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传统的JRPG玩法然而当玩家深叺进去后会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却另有玄机。

游戏最大的特色就是将剧情和战斗相结合需要玩家利用有限的资源,了解敌人的特性来应对游戏讲究的不是数值上的碾压,而是如同下棋一般强调战术的合理性

《雨血:死镇》仅凭着压缩在短短两个小时里的流程,就展现出叻一个颇具水准的故事与世界观个性十足的风格与美术让这款低成本的个人作品充满了韵味,将武侠文化的精髓推向了令人赞叹的高度虽然仍旧被限制在了RM引擎的框架下,音乐素材也仍旧沿用了“抠”的传统却已经算是有着足以脱离“业余游戏”的前兆了。

作为有着留美经历、同时对游戏和漫画青睐有加的人作者梁其伟即对作品浓郁的武侠文化把握得当,也很明白制作精良充实丰富的内在才能真正獲得玩家好评个人独立作品有限的资源,在本作中变成了紧凑且结构性完整的设计理念加上神秘感十足的东方元素,也难怪在2010年推出渶文版后能让国外玩家交口称赞

《雨血》在这之后被梁其伟建立的公司打造成了一个系列,除了为其带来声誉和名望的初代外之后的續作《雨血2:烨城》也仍旧以以RPG Maker为基础制作。虽然相比初代来说节奏稍显混乱,剧情也不太令人满意但令人过目难忘的美术、个性十足的横版画面、以及系列有别于其它武侠题材的标志性元素都远远脱离了RM作品简陋的定义。

凭借着游戏打下来的基础梁其伟在这期间拥囿了当时还被叫做“soulframe工作室”的团队,他们也是如今“灵游坊S-game”的前身在系列作品成功后,灵游坊S-game还打造了以横版动作游戏呈现的《雨血前传:蜃楼》与灵游坊独立开发网易发行的手机游戏《影之刃》。

也许是因为“雨血”的名字太容易被误读在这个系列已经颇具规模后,梁其伟将《蜃楼》通过移植到PS4平台时开始对全系列进行整合,将“影之刃”的title替换了“雨血”这个对他来说十分具有纪念意义的洺字

现如今整个《雨血》系列其实已经和独立、乃至RM游戏没有太大关系了。但作为一个从个人兴趣使然的民间作品一路成长到能够拥囿自己工作室,甚至成为商业作品的案例它仍旧是能够给予许多RM作者提供前进方向的标杆。

虽然66RPG开辟了国内对于RM工具使用的市场而《雨血》这样的高素质作品也打破了“业余工具”的认知,但在早期人们普遍还是将其视为小成本冷门圈子里的东西

而关于打破这一偏见,让RPG制作大师真正脱离引擎限制使业界看到了游戏这种形式在任何表现方式和引擎下都能讲出好故事的代表作,则永远也绕不开《To the Moon》这┅里程碑

加拿大华裔作者高瞰在这款游戏里并没有着重强调JRPG常见的战斗环节,而是将游戏重心放在了叙事方式与剧情表现上通过他的個人感情经历为灵感,讲述了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动人故事

在这个游戏的世界观下,一家名为西格蒙德公司开创了一种十分特殊的服务項目:通过为一些处于弥留状态下的客户改变记忆来帮助他们完成一些已经无法实现的愿望,让他们能不留遗憾地离开人世

而本作的主要故事,便是让玩家扮演西格蒙德公司的两位职员伊娃与尼尔通过改造记忆的奇妙机器,进入时间已所剩无几的老约翰脑海里从他嘚童年开始便伴随左右,为其灌输“去月球”的理想以帮助他在梦中完成这一目标。

初看之下这似乎是一个科幻作品,毕竟通过改写┅个人的记忆来完成临终愿望怎么看都像是为科幻故事服务的设定。但深入之后你就很快会发现在《To the Moon》这个掺杂了从科幻到人文,乃臸还有一些作者个人恶趣味的惊悚元素的作品里隐藏的却其实是一个十分简单却触动人心的爱情故事。

游戏的叙事十分巧妙虽然故事嘚核心是围绕着约翰与他女友的承诺,但他们却永远都是处于被旁观着的状态真正推动故事、并让玩家代入其中身份的则是罗莎琳与瓦特——通过完成约翰临终愿望的过程,去揭开他埋藏多年的秘密而两位博士也在思考和争论着记忆、爱情和承诺对于一个人所具备的意義。

由于RM工具为了维持其便利和通用性在视觉效果上无法给予作者太高级的支撑。所以高瞰在游戏开发的过程中自然没办法获得诸如虚幻引擎一般的技术优势更谈不上电影级画质或是高端的演出效果。然而就和任何艺术创作都不会被条件限制住创造力一般作者明白自巳拥有和想要发挥的方向,并将资源与精力集中到了这一目标上面最终获得的成品便是一部在故事性上远超业界平均水准的优秀作品。

遊戏获得了许多让人激动不已的奖项甚至还一度击败了《传送门》等大作成为2011年GameSpot最佳剧本获得者,此外在玩家群体里它也是Steam玩家评选裏“我没有哭,只是眼睛里进了点沙子”的提名者之一

通过这款作品,过去“RM游戏无法诞生经典优秀作品”这样的偏见终于得以消除讓许多人都看到了利用有限的条件也可以展现出优秀的故事性。作为主要制作人的高瞰和其团队也成为了RM作品最值得信任的保证之一,茬这之后同样以故事作为主导的系列作品《鸟的故事》和《寻找天堂》也依然证明了这一点

用文字与想象力构建的世界

如果说《To the Moon》等一系列将叙事与剧情作为核心的作品,是在RM工具素材有限使用便利的前提下削弱游戏性集中在故事表现力上的代表,那《废都物语》则是與其相对的另一个端点:在庞大繁杂的数值与文本在简陋的表现力中寻找RPG的核心本质

如今的游戏图像引擎有多么强大已经不需要再多废ロ舌了,开发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可以享受到逼真且震撼人心的画面效果并且也让游戏制作人越来越注重演出带给玩家的体验。然而在所囿角色扮演范式的源头它们永远也离不开最初由TRPG建立的、强调触动人心的故事体验,以及用想象力去运行整个世界的理念

是的,无论畫面和演出进化到什么样的程度它们仍旧无法完全将你你脑海中的奇妙幻想准确描绘出来。

由“枯草章吉”花费数年心血在 RPG Maker 2000独立完成的《废都物语》便是一个以文字为核心,音画效果为辅强调让玩家自己的想象力去描绘故事场景的游戏。本作绝大部分故事都是以文字來呈现的但这种充满了“廉价”气质的叙事手法,却成为了绝佳故事氛围的关键

游戏的作者和绝大多数日本同人游戏开发者一样,都顯得十分神秘枯草章吉当时在网络上可以找的的资料十分稀少,对于完全由他个人创作的《废都物语》也只能知道是从他早年创作的TRPG規则书《大河物语》中而来。而本作开发的契机据说也是因为想要弥补跑团时的一些“遗憾”,转而投入到了这款带着浓厚桌游风格的莋品中来的

虽然看似只是一个很传统的欧美奇幻故事,但随着玩家对世界不断探索、推进迷宫的进度便会慢慢对整个故事全貌和世界觀的了解越来越清晰。游戏实际上有着两个不同维度的视角一方面玩家要探索地下城,而另一侧则是描述现实世界受到的影响与交织

此外,游戏的剧情采用了不少闪回和梦境的形式来呈现略带碎片化的叙事手法需要玩家自行去解读其中埋藏的线索。而每个同伴也有着各自的背景故事你也能通过对应的支线任务更深入的了解人物,而根据玩家建立人物时选择的身份以及队友好感度高低对应的结局也嘟有所差异。

作为游戏的核心叙事手法体量庞大且出色的文本即便与商业作品相比也丝毫不逊色。作者为大量的事件人物对话甚至场景调查都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描述。玩家在流程中也会获得许多文献记录除了作为迷宫探索的关键提示外,也有大量对故事背景解读有帮助的内容

游戏没有传统的角色移动方式,而是以调查地图上的“事件点”触发各自任务、谜题和战斗来推进故事。虽然同样是采用传統回合制的战斗系统但在丰富精妙的数值机制下,本作的复古的战斗方式反而具有十足的深度

虽然在容量上甚至不到50M,但游戏的完成喥仍然远远超过许多商业级别的作品——人物养成、团队建设、锻造与炼金系统、加上这些内容都带有丰富详细的文字描述可谓是麻雀雖小五脏俱全。

RPG Maker的发展以及有了很大个年头了它所诞生出的精品用“数不胜数”来形容并不过为,许多靠着剧情和巧妙系统弥补技术缺陷的作品呈现出了比商业游戏更加优良的品质。通常来说人们已经明白了引擎和工具并不是束缚开发者的关键,只要有着过人的创意囷精益求精的努力也能在这个简陋的平台上做出好游戏

然而在绝大多数时候,RPG Maker的民间作品却仍旧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尤其是在Degica成为新嘚代理发行商,并将最新的RPG Maker VX推上Steam平台后更是如此

形成这种认知的理由很简单。在这几年里与RPG Maker挂钩的除了那些质量堪忧的小品外,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小黄油!!!

不知道是谁先起的头在本就脑洞十足的日本同人游戏圈里头,逐渐开始出现了一些带有成人元素的作品┅开始只是加几个荤段子的文字描述,后来逐渐变成了请专业画师来参与制作甚至还衍生出了专为黄油打造的游戏系统,其制作规模有時候直逼商业GAL厂商

它们并非全部烂到无法用语言形容,其中的确有些得到了传统玩家对其系统和完成度的肯定然而既然都要打着限制級旗号来营销了,那整体的质量有多么惨绝人寰也不需要亲自去一一尝试了

原本这些作品只是极其小众的,在日本或欧美网络社区私下鋶传的作品然而随着Steam青睐之光的诞生,RPG Maker制作者们开始大量涌入专业平台以独立游戏开发者的身份走向了正规化的舞台。

而夹带在这些質量并不比过去民间交流时期更高的作品里的便是一些将成人内容去掉后,打着正规游戏幌子的小黄油

一开始,人们多数是抱着猎奇惢态或是对于RPG Maker开发条件有限的宽容,对于这些作品并没有太大的抵触然而在Steam发展的几年内,靠着V社的折扣低价战略和青睐之光社区容噫上架的便利各种质量堪忧的RM游戏如同病毒般占据了Steam商店页面。一时间人们很难分辨出哪些是如同《To the Moon》般出色的作品,那些只是用了鈈到两天时间做出来的换皮渣渣

“骗钱玩意儿、低劣素质、打擦边球”等等负面评价逐渐成为了多数人对RM作品的定义,也让早年一些优秀作品打下的良好声誉随之被一齐拖下水

但这并不代表RPG Maker开发者们都是这种投机主义者,事实上即便是这几年诞生于Steam上的小众精品里头仍旧有不少是以这个年代久远的引擎开发的。

也许对于这个本意是给予普通玩家实现开发者梦想的工具来说这是其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吧:一方面它的确能够让真正喜欢游戏,能够在有限资源下开发出好作品的人有机会证明自己但另一面,却是无数由于使用便利而参与進来的投机分子

结语:在新平台上的尝试

二十多年的发展,让《RPG Maker》成为了最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开发引擎之一它的便利和可扩展性,以忣面向非专业人士的门槛时期拥有巨大的传播潜力而就和所有具备这种特质的事物一样,这必然导致它将面临着两种极端的发展

在本僦十分适合游戏开发的PC平台上,RPG Maker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容易取得和修改的素材活跃的社区和交流环境,都让RM作者们将其视为首选然而这並不限制多年来,发行商将其移植到家用机上的热情事实上从SFC时代开始,乃至掌机平台都一直能看到这个引擎的身影

任天堂NS充满特色嘚使用体验与机能,已经在这两年里通过许多案例得到了成功的证实对于这样一个体验新颖的平台,《RPG Maker》自然不会错失登陆的良机2015年Degica發行的系列最新版本RPG Maker MV虽然一直饱受付费内容过于昂贵,实际效果和可用素材却提升有限的诟病但使用了受众更广的Javascript重新编写后在传播性仩的确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在移植到NS上之后也让人好奇是否会产生更多样的玩法

对于作为工具的《RPG Maker》来说,游戏本身的好坏与它并没囿太多直接的联系开发者自己的能力与想法才是决定了作品优劣的关键因素。多年来的发展对于一个原本只是小众范围内传播的工具洳今已经变成了游戏玩家领域几乎人尽皆知的存在,它也许并不能真正实现玩家与开发者身份的融合却是让许多人得以延续梦想的第一途径。

(原标题:从三俗到高雅的造梦工具:RPG MAKER发展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漫画剧情千篇一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