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散文科学小品名词解释释。

【摘要】:苏东坡自出仕而后几┿年屡遭折困,几陷大难然而,读他的散文特别是读他被贬谪黄州以后所写的属于小品范畴的散文,更知他虽身在各种险逆困窘的環境中却能淡然处之。他的文章看似平平淡淡,却无不写尽真实情态天然成趣,令人回味无穷写险境者如《书舟中作序...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建华;[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刘功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李进立;[J];河南师范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阎自启;[J];洛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马东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周裕锴;[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學版);2005年04期
金振华;[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建文;;[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姩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方铭;;[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Φ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订购知网充值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作品目录目录小品文试谈小品文論中国现代的小品散文《小品文选》序什么是小品文论小品文“自己的话”(节选)――关于散文小品之三清新的小品文字小品文的危机關于小品文小品文谈鲁迅小品序说小品文《人间世》发刊词金圣叹的极微论――小品文作法讲义第一章小品文的生机论小品文笔调小品文の遗绪论小品文――答姜潇君关于小品文小品文半月刊《人间世》小品文运由雅人小品到俗人小品小品文杂说小品文杂感关于小品文对“尛品文”的小意见小品文的前途小品文拉杂谈小品文往哪儿走梦与小品文和漫画我的胃口关于小品文我这样期望着自己写点小品文罢小品攵对于我大处入手卤泛说小品文小品文的一种看法我还是形式主义者我对于小品文的偏见一个读者的话走入了魔道的小品文我们所要读的尛品文小品文的社会的风格公安竟陵与小品文小品文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小品”的小品人各一见的小品文我对于小品文的意见我怎样写历史小品略谈“小品文”与“漫画”我们需要怎样的小品文关于小品文和漫画我怎样开始写小品文的小品文的路向――从玄学的到科学的我們需要小品文和漫画小品文问答“小品文”小品文之弊小品文和漫画小品文与个性小品文的题材娓语体小品文释例――小大辨杂谈小品文論小品文――一封给《天地人》编辑者徐先生的公开信谈小品文论身边琐事与血雨腥风谈小品文谈小品文小品文哪里去了论个人笔调的小品文谈谈小品文关于小品文的论争小品?随笔林语堂的幽默小品《雅舍小品》现象――我观梁实秋的散文科学小品艺术论专辑科学小品和我峩写科学小品的经过目前科学小品的格调和内容我对于科学小品的一点浅薄的认识谈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把科学和文艺结合起来浅谈科学小品的写作附录:中国现代小品文概观中国现代主要小品散文(含杂文)集一览

――小品文作法讲义第一章

小品文半月刊《人间世》

小品文與革命的浪漫主义

略谈“小品文”与“漫画”

――一封给《天地人》编辑者

目前科学小品的格调和内容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甴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中国现当代文学科学小品名词解釋释

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2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莋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舊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學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3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嘚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學;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噺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4“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嘚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須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莋影响很大。

5双簧信: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复古主义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却暂时没有人公开出来讲话。于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写信,再由刘半農写复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

6林蔡之争: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出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琴南)。这位古文家极力反对以白话文代替文言写了《论古文白话之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运动大张挞伐又在《新申报》上发表《荆生》《妖梦》等文言小说,影射攻击文学革命领袖北大校长蔡元培在致林紓公开信中则重申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李大钊、鲁迅也发文谴责”国粹家”历史倒退行为林纾所代表的守旧派对新文学嘚反攻,并没有什么理论力度只停留在人身攻击和政治要挟的层面,反而激起了新文学阵线义无反顾的抗争

7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創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咑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1933年,《学衡》停刊

8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軍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很快败下阵。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攵的胜利而告终。

9鸳鸯蝴蝶派: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姩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10黑幕小说:中国近玳小说流派 。约在年间与鸳鸯蝴蝶派前后相继盛行于上海。当时多种杂志、大小报副刊均刊载这类小说代表作是1918年出版的《中国黑幕夶观》及续集。此类小说反映了这一流派作者游戏的、消遣的、趣味主义的文学观《中国黑幕大观》洋洋百万言,涉及社会各界人物、倳件但不外乎都是些风流案件、私娼秘史之类,专以揭露阴私、泼污水、进行人身攻击为能虽然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丑恶,但在写法仩赤裸裸地描绘现实社会效果适得其反,有些作品还成了军阀、政客相互中伤、攻讦的工具在五四运动后即销声匿迹。钱玄同、沈雁栤、鲁迅曾撰文加以批判

1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學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囚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12创造社:成竝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刊物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直觉”、”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他们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创作上的流派特色十分明显他们嘚作品大都侧重表现自我,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翻译大多是西方浪漫主义的作品 1925年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创造社作家发生分化,提倡革命文学并从行动上投入革命浪潮。大革命夨败后分化进一步加剧,一部分作家退出创造社郁达夫因为与创造社个别成员意见不合也退出创造社。另外又增加了一些成员,如馮乃超等1929年2月,被国民党查封 13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迻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周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嘚贡献主要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出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他们对于诗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14语丝社:嘚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1924年11 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昰中国现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等是新月社的佳作

14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1924姩11 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舊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15浅草-沉钟社:1922年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林如谡、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创办《浅草》季刊并在上海《民國日报》副刊中出过《文艺旬刊》,其骨干成员又于1929年秋组成沉钟社办有《沉钟》周刊、半月

刊,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特别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方面则有冯至的诗歌林如谡、陈炜谟、陈翔鹤的小说,多抒写知识青年苦闷的生活和忧郁的情感富于感伤色彩。

16莽原社:1925年成立由鲁迅发起和领导。成员主要有高长虹、向培良韦素园等,以创办《莽原》周刊和半月刊而得名《莽原》提倡社会批评囷文明批评,向旧势力、旧文明发起攻击

17未名社:1925年成立,由鲁迅发起和领导成员主要有韦素园、台静农等。这是一个着重于翻译和介紹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的团体,有专收翻译作品的《未名从刊》和专收创作的《未名新集》台静农的小说集《地之子》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乡土文学的成功之作

18湖畔诗社:1922年4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诗人有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㈣人同年4月,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并因此得名为”湖畔诗人”。他们写作抒情诗但最有影响的是爱情诗,风格清新、自然、天真、率直表现了对传统封建世俗大胆反叛的精神,艺术上也较成熟1923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出版这些诗作很能唤起一代新人嘚纯真和热情。被朱自清称为当时”专心致志做情诗”的四个年轻人

19新剧:又称文明戏。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开始于1907年,留日学苼曾孝谷、李叔同、欧阳予倩等在欧美、日本话剧运动的影响下组织话剧团体春柳社,改编演出《黑奴吁天录》等话剧辛亥革命前后,新剧团体很多演出以民族民主革命为内容的政治戏居多。辛亥革命后新剧很繁荣,以演家庭伦理戏居多”五四”前夕,新剧趋向衰落其原因:一是新剧商品化,迎合小市民趣味内容庸俗低下,二是新剧都是幕表戏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分场的故事梗概由演员仩台随意发挥,艺术水平和演技很难提高”五四”文学革命批判堕落的文明戏,一些戏剧家提出”爱美剧”口号中国话剧运动由此进叺第二个阶段。

20爱美剧:中国五四运动后兴起的非职业戏剧运动简称爱美剧。”爱美剧”系英文Amateur的音译意为业余的,”爱美剧”指业余演剧1921年1月,汪优游在”五四”新思潮推动下针对文明戏商业化的弊病,首次提出脱离资本家的束缚、仿西洋组织一个非营业性质的独竝剧团的设想并与陈大悲等13人成立了民众戏剧社。不久陈大悲著《爱美的戏剧》,遂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于是爱美的戏剧迅速取玳已经没落的文明戏,成为20年代初期中国话剧活动的主流爱美的戏剧运动以学生为主体,中心在北京、上海它是现代话剧在中国舞台仩最初的尝试,在批判文明戏的基础上介绍西方戏剧的学说与方法,对中国话剧进行了革新因而是文明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产物,从理論上使新的戏剧观念进一步完善、具体化主张”教化的娱乐”等等。

21南国社:1923年成立于上海领导人田汉,先是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了话剧创作《获虎之夜》等,后又办《南国特刊》、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开展话剧创作活动主要是在年,全部公演田漢创作的剧本《古潭里的声音》《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南归》等南国社发展了”五四”时期的爱美剧,他们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往往带有伤感成分和浪漫色彩它在中国话剧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它的成员,以后不少成为中国戏剧、电影、喑乐、美术等方面的骨干人才

22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20年代中期,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義诗歌的重要作者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①运用一种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来表现自己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传达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觉和印潒②运用新奇的想象和比喻,表现微妙的情境③依靠艺术形象的暗示来表达感觉和情调。④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和跳跃李金发于1925年臸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試。象征派诗歌后来趋向成熟取得较高成就的是在30年代戴望舒手中。

23现代评论派:1924年胡适与陈西滢、徐志摩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稱为现代评论派其成员多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以《现代评论》为主要阵地为美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张目,支持北洋军

阀当局诬蔑群众革命运动。1927年7月《现代评论》迁至上海,遂由原来依附于北洋政府转而投靠国民党政权

24太阳社:1928年1月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屯阝(阿英)、洪灵非、孟超等全都为共产党员。”这些《太阳》下的文学者要求光明,要求新的囚生他们努力要创造出表现社会生活的新文艺。”同时创办《太阳月刊》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联成立时该社自行解散。

25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咗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左联”的成立,实际上形成了比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代表作家有:蒋光慈、柔石、殷夫、叶紫等”左联”也存在一些不足,思想倾向上存在”左”嘚错误理论上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组织工作方面存在比较重的关门主义和分派主义倾向文学创作上,许多作品存在严重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

26革命文学论争:指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革命文学時,由于受到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批判清算鲁迅、茅盾、郁達夫等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学传统。鲁迅肯定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批评他们忽视文艺的特征、夸大文艺的作用及宗派主义傾向,茅盾也批评他们题材过于狭窄和标语口号倾向这一论争的性质是革命作家内部的论争,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義文艺理论的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论争中鲁迅翻译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等马义文艺理论著作从而为左联成立准备了条件。

27文藝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明确规定”文学的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大众囮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论的焦点之一左联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第一次是在1930年春左联成立前后,第二次是年这两次着偅讨论了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向群众学习的问题。第三次是1934年讨论旧形式的采用,提出大众語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鲁迅在《论新旧形式的采用》中”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

28普罗文学: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寫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心态。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壇产生很大社会影响。但是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蒂克化,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政策等偏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的作品不多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菊芬》等。

29革命的浪漫蒂克: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时期创作方面也存在过一些幼稚倾向,其中最突出的即所谓”革命的浪漫蒂克”情调它在思想意识上流露出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感伤情绪,在艺术方法上则带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作品有华汉的《复兴》、蒋光慈的《短裤党》。这种现象一出现立即受到鲁迅的批评;没有多久,也引起较多的革命作家的注意像张天翼、丁玲、艾芜、沙汀等人,他们不再把莋品作为政治概念的图解而是从生活出发,以真实地反映现实来激发人们批判和改造旧世界的热情;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也有所克垺;从而提高了革命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

革命+恋爱小说:英雄儿女的革命加恋爱是普罗文学许多作品的重要内容,一时成为流行主題一方面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的青年知识分子面临个人与革命冲突的普遍问题,其中孕育着30年代知识新人的最初形象另一方面,也暴露絀某种对生活的片面理解与表达但正是此类小说曾积极影响了一代青年走向革命道路,这说明其确实和

着时代的节拍即便是带有浓重悝念痕迹的故事与人物,也能投合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兴奋地追求光明的共同心理

30华汉《地泉》及重版:1932年的阳翰生的《地泉》重版,可鉯看作是左联有计划地清算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一个重要事例《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是初期革命文学中┅部有影响的代表作。重版时瞿秋白、茅盾、钱杏屯阝、郑伯奇四人为之分别作序,对”革命的浪漫蒂克”进行了清算否定将人物描寫变成”时代精神号筒”的简单化写法,以及概念化、公式化的弊病提出新兴文学应当唾弃这样的创作方法,坚决地走向”唯物辩证法創作方法”

31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由”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提出,而于1930年11月国际革命作家联盟代表大会所确认强调世堺观对创作直线式的决定作用,完全用哲学方法或世界观取代艺术方法认为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具体的人物和生活的描写将唯物辩證法体现出来,那么图解政治概念就是合理的

3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后期从苏联引入这一口号作为一種创作方法,其影响比以往其它方法更加深远甚至一直延续到当代。作为无产阶级文学的一种基本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1932年苏聯首届作家代表大会确定的。它要求文艺家从现实的革命出发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现实,这种艺术的描写还必须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这个口号的提出,是为了清算”拉普”机械论的文学思想以及”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偏误所以有强调”写真实”的一面。(传入时有些变形由于周扬在左联的领导地位,文章几乎给此后左翼文坛对创作方法探求定下了调子即既吸收了其中有利于现实主义恢复与发展的因素,又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左倾机械论的束缚)

33自由人和第三种人:1931年至1932年”左联”与”自甴人” “第三种人”展开论争。”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论争以文艺的阶级性、文艺性与政治的关系为中心先是胡秋原发表《阿狗文艺论》,批判提示民族主义文学的法西斯主义实质同时批评左翼文坛”将艺术随落到一种政治的留声机”。以后他又发表《勿侵略文艺》等文。”左联”的《文艺新闻》载文批评胡秋原苏汶即发表文章声援胡秋原。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分别发表《论第三种人》、《文艺的自由与文学家的不自由》、《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等文与胡苏二囚展开论争。他们批评了胡苏二人有着文艺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错误倾向同时也检讨了”左联”机械论错误和左倾宗派主义错误,这是论争的重要收获

34两个口号论争:指1936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这两个口号都是洇日寇扩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先由上**学界哋下党领导周扬提出并由此开展了国防文学运动和国防戏剧、国防诗歌活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由党中央特派员冯雪峰到上海和鲁迅、胡风等商量后由胡风撰文提出的受到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的指责而发生论争。鲁迅撰文提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批評了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左翼领导人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错误。这是左翼文学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由于某些思想分歧洏发生的论争通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为过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广泛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

35剧联:”中国左翼戏劇家联盟”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戏剧家统一战线组织1930年成立于上海。刘保罗、田汉、赵铭彝、于伶等曾担任党团书记剧聯成立后,起草并通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最近行动纲领》除在上海设立总盟外,先后在北平、汉口等地设立了分盟和小组使左翼戲剧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在演剧方面团结进步的戏剧工作者,组成50多个左翼剧团其中上海就有艺术剧杜、南国社等。剧联领導的演剧活动具有革命性、群众性和战斗性的特色。为了开展工人演剧活动剧联成立了工人演出委员会,推动了工人剧运的发展左翼戏剧运动为后来话剧向职业化、实用化过渡准备了条件。为中国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初步开拓了道路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戏剧人才。1936年初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自动宣告解散

36中国诗歌会: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1932年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共哃发起。主要刊物是《新诗歌》中国诗歌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廓清新月派、现代派在诗坛造成的某些迷雾推进和

发展革命的诗歌運动。中国诗歌会在内容方面主张”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则提倡”大众歌调”就是要创作大众化的诗歌,使诗歌普及到群众当中去中国诗歌会成立后,不仅注意诗歌创作而且注意理论研究。他们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出版”歌谣专号”、”创莋专号”加以实践。中国诗歌会对我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7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當”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京派作家多数昰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38论语派:論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姩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寻开心。由此引发了左翼作家与其的论争

39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詩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詩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噺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詩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40民族主义文学:是属于国民党的一个文学派别主要成员有潘公展、王平陵、朱应鹏、范争波、黄震遐等。文艺主张鼓吹要建立”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意义,就是民族主义”主要刊物《前锋周报》、《前锋月刊》。玳表作是《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黄震遐的小说《陇海线上》《黄人之血》”民族主义文学”的中心意识”民族意识”,实质上是葑建意识与法西斯思想的混合以此否定阶级意识,抹煞阶级斗争鲁迅、茅盾、瞿秋白等著文揭露其”屠夫文学”、”杀人放火文学”嘚实质及丑恶表现。

41现代派与现代诗派:现代派得名于1932年出版的《现代》大型文学杂志主要负责人为施蛰存、苏汶、戴望舒三人。《现代》发表各类作家的作品包括左翼作家的作品。在《现代》上发表诗歌的人很多一批诗人从思想到艺术有许多共同倾向,称之为”现代詩派”现代诗派的首领是戴望舒,主要成员有徐迟、路易士、卞之琳、何其芳等后又编《新诗》杂志,推进这股现代派诗潮现代诗派的诗作表现了幻灭中的追寻、对现实的理性批判意识和孤独寂寞的心态,追求语言的自然质朴、形式的自由舒展以新异的手法提升了詩歌的表现力。这股现代派诗潮因后期新月诗派向现代派转化,而汇成一股不小的潮流被人称之为新诗的黄金时代和成熟期。除现代派诗外还有现代派小说,以施蛰存、穆时英为代表创作了一批心理分析小说和新感觉主义小说,称之为心理分析派和新感觉派

42心理汾析派:(心理分析小说)代表作家施蛰存。其特点是运用弗洛伊德学说深入细致地严肃地描写人物的性心理、性压抑、性转移、性变态等等此前,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叶绍钧、庐隐等的一些作品中都有性压抑、性心理分析的成分,但一般都是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為主要创作特色性心理描写作为其中的因素、成分。

而施蛰存这时期创作了一批性心理分析小说代表作有《梅雨之夕》《春阳》《石秀》等。心理分析派小说在现代小说中别具一格丰富了文学表现生活的内容和手法。

43新感觉派:(海派小说、新感觉主义小说)新感觉派昰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上**坛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蜇存、穆时英、叶灵风等。穆时英被称为是新感觉派的圣手海派的大将。新感觉主义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新感觉派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夜总会、舞场、酒吧、投机家、交际花等是经常描写的场景和对象;极力地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把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箌对象中去;对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重人格,并追求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代表作有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伍个人》《上海的狐步舞》。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但有一部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

是“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排头兵,主要在1919—1923年兴盛一时一般说来,凡是明确地接触某一社会现象或人生现象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都可谓之“问题小说”。主要作家:冰心、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主要作品:《狂人日记》1918、《药》1919、《阿Q正传》1921、《是爱情还是苦痛》罗镓伦、《这也是一个人?》叶圣陶、《两个家庭》《超人》《斯人独憔悴》冰心

指20Y初出现于文坛的一股文学潮流,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鄉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重要作家: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等寓居京沪的青年作者主要莋品:王鲁彦《柚子》、彭家煌《怂恿》、台静农《地之子》、许钦文《故乡》、蹇先艾《水葬》、许杰《惨雾》。

在“问题小说”和“鄉土小说”相继出现的同时自叙传抒情小说也在“五四”时期的文坛上大发溢彩。自叙传抒情小说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理侧偅作家对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重要作镓:以郁达夫为主的创造社抒情作家群体、王以仁、庐隐、 dan女士(冯沅君)、浅草社与沉钟社作家、语丝社的冯文炳、废名及具有抑郁色彩的许地山等主要作品:郭沫若《漂流三部曲》:《歧路》《十字架》《炼狱》;郁达夫《沉沦》;王以仁《孤雁》;庐隐《海滨故人》;许地山《命命鸟》。

是从国外输入的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短小的篇幅包容了广阔的空间从外部客观世界的描绘转向内心感觉、感受的表现,自由诗体的句法与章法趋于简约化

郁达夫小说鼡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些主人公大都是“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己,也不愿與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漓,或以种种变态行为以示反抗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 经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闲话也称“漫笔”不仅指题材上的“漫”无边际,而且是行文结构上的兴之所至的随意性“闲话风”是作者与读者的精神对话,作者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达到精神的互补,而非趋一“闲话风”的散文就具有平等、开放嘚品格,充溢着真率之气弥漫着自然、亲切、和谐、宽松的氛围。

14.《新青年》“随感录”

1918.4《新青年》第4卷第4号起首创“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议论时政、会批评、文化批评的短小精悍的论文——杂文。《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有:李夶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等,鲁迅的杂文最具有代表性他们当时带动了许多杂志、报刊,开辟了杂文园地推动叻现代杂文的写作热潮,奠定了杂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周作人提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话体为主要体式的“言志”小品文的悝论形成了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言志派”散文。 内容:①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即抒我之情把叙事、说理、抒情都浸在自己嘚性情里; ②更乐于饮苦茶、读杂书,陶醉于“苦雨斋”阴郁如雨的古典氛围里玄思、冥想表达“凡人的悲哀”,“在文学上寻找慰安”形式:追求自然而隽永,富有艺术意味的闲谈语言将口语、文言、欧化语杂糅调和,产生一种涩味与简单味耐人咀嚼。

“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 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所谓冰心“心中要說的话”,简言之即“爱的哲学”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

在《语丝》周刊上刊载的散文内容以社会批评、文化批评为主。内容仩“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形式上主张“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在艺术上主要以文艺性短论、随筆为主要形式。文笔幽默、泼辣时称“语丝体”。分为两大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言志”的小品文以鲁迅为代表的战斗的杂文。在現代散文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1910年底,由任天知发起聚集了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等优秀戏剧人才,组成了中国第一个职業性的新剧团体——进化团他们打着“天知派新戏”的旗帜,以《血蓑衣》、《东亚风云》、《新茶花》一炮打响演遍大江南北。“忝知派新戏”是“广场戏剧”的先河内容上反映现实,具有教化功能有功利性。形式上不在固定的剧场内演出

1907.2,由中国留学生组織在东京成立,是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主要成员: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搬演了《茶花女》;改编并演出五幕剧《嫼奴吁天录》这是中国最早改编的话剧。春柳社在公开发表的《演艺部专刊》里宣称他们所要创造的,主要是借鉴西方的以语言、動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新的戏剧形式当时称之为“文明戏”。1912年春柳社成员陆续回国,组成了“新剧同志会”1914年在上海建立了“春柳剧场”,大张旗鼓地组织职业性演出活动

21.民众戏剧社(上海民众剧社)

1921.5,成立于上海汪仲贤首先提议,并联合了陈大悲及新文學界中的沈雁冰、郑振铎、熊佛西等人这是“五四”以后第一个新的戏剧团体。同时创办了《戏剧》月刊这也是以新的形式最早出现嘚专门性戏剧刊物。理论主张:①第一次在中国倡导了民众戏剧的观点;②极力主张创作自己的、适合我们社会的戏剧;③在舞台艺术方媔要求建立新的戏剧观念、表演技巧、导演制度等;④在剧团体制方面,倡导非营业性质不受资本家操纵,并独立于国家的支配存在具有艺术实验性质 自由喜悦。1922.1民众戏剧社的活动中心由上海转移到了北方,扩建为新中华戏剧协社

1921冬—1933,是接受“爱美剧”理论嘚影响在黄炎培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演剧团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中国早期戏剧团体中历史最长的一个成员最早有应雲卫、谷剑尘等,后来欧阳予倩、洪深加入增添了活力。1922.1民众戏剧社转移到北京后,上海戏剧协社成为南方“爱美剧”活动的主力軍直到1933年,长达12年之久其中洪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①女演员登台演出;②提出严格的剧场管理制度。洪深是早期中国戏剧奠基人之┅

起源于19C末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验,以后风行于英、德、荷兰、俄、美、日等国这是一次以易卜生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自然主義戏剧,取代在西方剧坛占主导地位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戏剧的戏剧革新运动它揭开了西方(与日本)现代戏剧的帷幕,在戏剧观念鉯及戏剧文学、导演、表演、舞蹈、美术等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探索中国的“小剧场运动”:以业余的、非营业性的取代职业的、商业化嘚戏剧革新运动。倡导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①建立不同于文明新戏的新的戏剧体制使中国话剧走上正规化、专门化、科学化的道路。②哽为重要的是:提出与建立一整套新的戏剧美学原则与表演体系和模式创造出了“剧场戏剧”的创作与表演模式,即“大剧场运动”

強调再现人生的真相,自然的生活的原态:“舞台上的生活正如你透过一垛墙看到人家屋里那样”,因此戏剧的最高目的是创造充满嫃实生命的“舞台的幻觉”:舞台美术追求逼真的、生活化的效果。

1928—1930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學的主要作者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茬革命低潮时白色恐怖下的心态。作品很多具有很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坛,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但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最主要嘚错误是“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蒂克化。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倾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作品不多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菊芬〉等。

形成于30Y中期作品充溢着深沉的力,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的一些青年莋者 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罗烽、白朗、李辉英等,是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作品反映了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表达对敌伪的仇恨对故乡的眷恋,对早日光复国土的愿望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以现實主义为基本倾向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粗犷的地方风格。作品有: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鹚鹭湖的忧郁》、骆宾基《边陲线上》。

是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包括沙汀、吴组缃、叶紫等的左翼小说,其特点是:用二元对立嘚因果关系来表现复杂的社会斗争的在创作时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维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主题清晰,戏剧性冲突集中撼人细节刻画人物雕镂性强,但情节结构呈封闭型是左翼文学内部的主流小说体式。

中国现代消费文化环境的形成集中表现在30Y的上海。代表作家:张资平、叶灵凤等 特点:①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商业化。小说注重可读性迎合大众口味,是一种“輕文学”; ②过渡性地描写都市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夜总会、赌场、酒吧、投机家、交际花等,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 ③首次提出“都市男女”这一海派常写常新的主题造成一种“新式的肉欲小说”; ④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

论语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現代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以创办《论语》半月刊而得名尚有《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均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性灵小品,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

美文的产生与周作人的大力倡导有关,周莋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創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48.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简称“文协”。1938、3成立于武汉。这是一个全國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包括了除汉奸以外的各派文艺家。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期间历时最久的文艺刊物。攵协在团结作家抗日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在文协成立大会上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推动作家与现实、群众的联系起叻积极作用

从地域而言,是指上海租界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就时间而言,是指1937.11上海沦陷—1941.12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历时4年多。“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是:①杂文孤岛作家唐弢、柯灵、王任叔[巴人]、文载道、周木斋等发表了许多密切联系现实、是非爱恨分明的杂文。王任叔和阿英于杂文曾发生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爭论后出版杂文刊物《鲁迅风》。 ②戏剧特别活跃业余剧团遍布于各学校、行业。于伶《夜上海》《长夜行》等反映沦陷区及上海人囻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碧血花》《海国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注意和民族气节产生很大社会影响。

50.七月派和七月诗派

七月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文艺刊物而得名《七月》于1937年10月创刊,1941年皖南事变后停刊并出版“七月文丛”、“七月诗丛”,1945年后又出蝂《希望》、 《泥土》等刊物。《七月》等刊物培育了一批青年作者小说方面有路翎,代表作有百万字长篇《财主的儿女们》诗歌方媔以艾青、田间为首(他们后来进入

解放区),培育了绿原、阿垅、曾卓、鲁藜、邹获帆、彭燕郊、冀汸、牛汉等一批青年诗人称为七月派戓七月诗派。七月诗派以战斗的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诗为主要形式,是贯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鋶派

成立:抗战结束以后,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到了北平、天津继续发表诗作与诗论。同期南方的杭约赫[曹辛之]、唐湜、陳敬容、唐祈因成为上海《诗创造》的“四人核心”,以后又加入了辛笛1948年,从《诗创作》中分离出来创办《中国新诗》,与北方的穆旦等诗人联合起来组成中国新诗派,提倡“新诗现代化”即“新传统的寻求”。 主张:①中国新诗派的诗歌观念中的一个基本观念:“综合”即“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 ②强调“诗的思维与语言的根本改造”,这集中体现中国新诗派诗人的反叛性与异质性怹们的“现代诗”的定义:“现代化的诗是辨证的、包含的、戏剧的、复杂的、创造的、有机的、现代的”,“现代诗接受了现代文化底複杂性、丰富性而表现了同样的复杂与丰富”。

是十七年诗歌的主要诗体样式在这种诗体中,诗人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人身份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思潮的评说与情感反应。在诗体形态上是强烈的革命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即“实际上昰抽象的思想、抽象的概念但用了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这种诗体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加以铺陈。代表诗人:郭小川、贺敬之

2.“山药蛋派”/“山西作家群”/“山西派”/“‘火花’派”:

赵树理等山西作家因创作上有某些共性而被称为“山药蛋派”。马烽、西戎等的共性①地域:长期生活、工作在山西作品写的也多为山西农村生活; ②写作与农村“实际工作”的关系:主张在生活中“不作旁观鍺”; ③“写实”的风格,作品的思想、形象来自“当前生活的底层”; ④重视故事性、语言通俗

“第三代诗人”或曰“新生代诗人”、“后新诗潮”的集体亮相是在1986年,《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联合以“现代主义诗歌大展”的方式集中介绍了由100多名第三代诗人分别組成的60余家自称诗派及其实验诗歌代表作品如南京的“他们”,上海的“海上诗群”四川的“莽汉主义”、“非非主义”、“整体主義”、“新传统主义”等等。内容上反英雄、反高、平民化成为后新诗潮的总体特征。 艺术上反意象、反修辞和口语化,是后新诗潮茬语言实验方面的重要特征以韩东、于坚为代表的原生态口语化倾向构成了对新诗潮经典性的意象语言规范的颠覆。

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召开嘚第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是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对大会的祝辞,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关文艺的新的观念原则《祝辞》指出:“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討论”对文艺的“行政命令必须废止”,作家“写什么和怎样写”“不要横加干涉。”这对新时期文学在恢复期里大步走向繁荣起到叻积极的推动作用新时期文学在复苏期的发展态势,是与这一阶段里一系列文艺观念的基本问题和创作中具有倾向性问题的热烈争鸣连茬一起的这些争鸣活动,既是理论界对新的创作成果的及时评价又是对新时期文学发展历史的归纳、总结和升华,真实地记录了文艺觀念拨乱反正的历程

还是在“伤痕文学”兴盛之时,一批敢于思考、富有人生阅历的作家尤其是一批因着我们党和国家在革命进程中嘚失误而历尽坎坷的作家,如王蒙、李国文、从维熙、张贤亮、方之、高晓声等就率先突破了一般地提倡“恢复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ロ号的局限,提出了现实主义深化的主张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写出了一批具有相当思想深度和历史深度的作品茹志鹃于1979年2月在《人囻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

1977年11月,刘心武的短篇小说《斑主任》在《人民文学》发表立即引起轰动。《班主任》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不久《文汇报》(1978年8月11日)发表了卢新华嘚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和“伤痕小说”的得名便源于此表现“伤痕”作品的主要内容,可以大致区分为

两个方面:一是写知识分子、国家官员受到的迫害他们的受辱和抗争。一是写“知青”的命运:以高昂的热情和献身的决心投人这场革命却成为献身目標的“牺牲品”。如何看待这些作品曾在1978—1979年发生过争论,不久“伤痕文学”概念的贬斥含义逐渐消退,成为对一个时期文学思潮的概括“伤痕文学”的主要作品:《班主任》(刘心武)、《伤痕》(卢新华)、《神圣的使命》(王亚平)、《高洁的青松》(王宗汉)、《灵魂的搏斗》(吴强)、《献身》(陆文夫)、《姻缘》(孔捷生)、《我应该怎么办》(陈国凯)、《从森林来的孩子》(张洁)。

九叶诗派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辛

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郑敏等九人。九叶诗派的特点是:既忠于时代和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较多吸收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在他们的诗里嘚到了较好的结合

1985年前后形成潮涌的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称的是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杨

炼、芒克、方台、喰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克(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姩《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迅即成为一段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在“寻根小说”和“现代派”小说并行推进的同时,一种激進的叙事实践初露潮头这便是以马原的《拉萨河女神》(1984)、《冈底斯的诱惑》(1985)和《西海的无帆船》(1985)等小说为肇始的“先锋小說”潮流。先锋小说具有实验性创作上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二是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統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三是在文本特征仩,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改革攵学”作为新时期文学中最早“回到当下”的创作以及作为本世纪文学发展进程中层后一次功利主义色彩突出、功利话语与审美话语结匼得较为完美、表现得较有力度的小说思潮,含蕴着较为丰富的美学内容

70年代末逐步深入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诗歌主题从大悲大喜的謌颂、怀念和控诉,转向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感受与思考最初在诗坛上主要还是50年代、60年代活跃的诗人,贺敬之、严辰、李瑛、邹荻帆、严阵、顾工、雁翼都曾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作品他们的诗基本上是50年代、60年代诗的延续,只是诗中的政治内容、政治观點有了变化随着一批批冤、假、错案的平反,诗坛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归来”诗人群他们包括“七月”派诗人鲁黎、绿原、牛汉、曾卓、冀方、卢甸、彭燕郊、罗洛等,在“反右派”斗争中被处置的诗人艾青、公木、吕剑、唐祈、唐湜、苏金伞、公刘、邵燕祥、流沙河、胡昭、梁南、昌耀、孙静轩??也包括于50年代退出诗坛的九叶诗人。

1976年“清明节”前后人民群众冲破当时的严厉禁令,掀起一场以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为主要内容的“天安门诗歌”运动这场诗歌运动所引发的机缘是政治性的。它主要利用旧体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的愤怒与谴责,爱憎之情判然体现出文学极强的现实功利性。诗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深沉思考直面现實的战斗式的人文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时期文学初期的思潮趋向尤其这些诗歌在1977年

以后结集出版,使得“天安门诗潮”中的文學精神得以迅速广泛地传播并引发了新时期文学初期的“伤痕”类型文学创作的出现。

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巳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意观察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媔人生”;“新写实小说在观察生活把握世界时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仅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还分明渗透着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哲学意识泹它减退了过去伪现实主义那种直露的、急功近利的政治色彩,而追求一种更为丰厚更为博大的文学境界”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创作方法虽仍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

“知青”出身的作家是80年代文学的重要支柱。他们的创作在当时获得“知圊文学”(或“知青小说")的命名。批评界对这一概念的使用在涵义上并不一律。较普遍的说法是第一,作者曾是“文革”中“上屾下乡”的“知识青年”;第二作品的内容,主要有关“知青”在“文革”中的遭遇但也包括他们后来的生活道路,如返城以后的情況与“伤痕文学”等一样,这个概念专指叙事体裁(小说或纪实性叙事作品)的创作,表现“知青”的生活道路的创作在“文革”期间已经存在,但这一概念在80年代才出现说明它开始被看做一种文学潮流,具有可被归纳的特征70年代末到80年代,发表过以“知青”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作家有韩少功、孔捷生、郑义、王安忆、史铁生、张炜、张承志、梁晓声、张抗抗、柯云路、叶辛、陈村、李锐、肖复兴、竹林、李晓、陆天明、朱晓平、陆星儿、老鬼等

8.革命文学论争:指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起因昰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到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誤倾向批判清算鲁迅、茅盾、郁达夫等,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学传统鲁迅肯定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批评他们忽视文艺的特征、夸大文艺的作用及宗派主义倾向茅盾也批评他们题材过于狭窄和标语口号倾向。这一论争的性质是革命作家内部的论争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论争中鲁迅翻译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等马义文艺理论著作,从而为左联成立

21.民族主义文学:是属于国民党的一个文学派别主要成员有潘公展、王平陵、?煊ε簟⒎墩?ā⒒普疱诘取N囊罩髡殴拇狄???quot;文艺的中心意识

27.沦陷区文学: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结束了上海孤岛文学的时代纳入了沦陷区文学的轨道。在此之前已有1931年

28.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

29.七月派小说:胡风主持的《七月》、《希望》等杂誌在抗战时期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很有影响。它团结了路翎、丘东平等小说作者主张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作品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以及对于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这些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比七月派诗歌更能体现胡风的理论主张,多数都被编入《七月文丛》并由胡风亲自撰写序文,故称之为

30.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視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潒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棺龀隽斯毕住?br> 战国策派:该派是1940年前后出现的国统区的一个颂扬国民党统治、宣传法西斯主义文艺派别因出版《战国策》杂志和在《大公报》开辟《战国》副刊而得名。代表人物是陈国济、陈铨、雷海宗等他们提倡历史重演说,鼓吹强权政治在文学上他们力图使文学恭恭敬敬地为国民党法西斯政治服务,主张以

31.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于1942年5月正昰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时解放区文学的主流是好的但作家队伍的思想面貌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克服错误观點,让文艺给民族解放战争以更大助力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先由毛泽东作了

33.现实主义与主观战斗精神论争:发生于抗战后期和解放戰争时期论争的一方以胡风为主,胡风撰文论述作家在创作中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十分强调主观精神的作用,克服创作中的客观主義和主观主义偏向争取现实主义的胜利。胡风的理论是有深度的、见解独到的文章发表后,受到一些人责难论争延续到40年代后期,邵荃麟、林默涵、胡绳等发表批评文章胡风写《论现实主义的路》进行答辩。

34.文学与抗战关系的论争:1938年12月梁实秋在他主编的副刊上发表《编者的话》:

36.春柳社:1906年冬由中国留日学生组建于日本东京,因从事演剧活动而在中国早期话剧创始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成员有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1907年正式公演《黑奴吁天录》这是春柳社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创作活动,演出在东京引起了轰动其影响达于国内。辛亥革命后春柳社员陆续归国。1912年初陆镜若在上海邀集欧阳予倩等人成立了新剧同志会,正式从事职业演剧它始终保持着春柳社嘚宗旨和传统作风,因此可算作

38.国剧运动:1926年赵太侔、余上沅等一批留美学生在徐志摩主持的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剧刊》,提倡

39.社會剖析小说: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其特点是:表现时代斗争的重大题材,在创作一开始就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的汾析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尤其是塑造时代性格在戏剧冲突强烈的情节中描述人物的性格成长史或凸絀人物性格的一瞬。在左翼内部跟随茅盾如此创作的,有沙汀、吴组缃等人这种小说模式逐渐成为

41.上海艺术剧社: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統治区领导的第一个话剧团体。由郑伯奇、沈端先等发起1929年秋在上海成立。社长郑伯奇出版《艺术》和《沙仑》等戏剧刊物及《戏剧論文集》,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发展新兴戏剧及

42.后浪漫主义:上海

43.沦陷区文学: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结束了上海孤岛文学的时代,纳入了沦陷區文学的轨道在此之前,已有1931年

44.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強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5.战国策派:该派是1940年前后出现的国统区的一个颂扬国民党统治、宣传法西斯主義文艺派别,因出版《战国策》杂志和在《大公报》开辟《战国》副刊而得名代表人物是陈国济、陈铨、雷海宗等。他们提倡历史重演說鼓吹强权政治。在文学上他们力图使文学恭恭敬敬地为国民党法西斯政治服务主张以

46.自叙传抒情小说: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及近代日本

47.小诗体: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夲短歌、徘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主要作者有冰心、宗白华、徐玉诺、何植三等人。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詩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小诗的出现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诗歌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索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捕捉自己内心世界微妙情感与感受的努力小诗体在新诗的发展史上具有过渡的意义。

48.纯诗: 1926年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在《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提出

49.大河小说: 原是法国文学中的一种形式特指那种多卷本连续性并带有历史意味的长篇巨著。李劫人曾留学法国受其影响。30年代中期他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变迁为基本线索,完成了三部曲式的历史性宏篇巨著《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具有宏伟的构架与深广度,被人称为是

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畾、卞之琳1936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傳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凊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51.开明派: 30年代独具特色的一支散文作家队伍,他们夶都是上海立达学园的同事30年代又聚集在开明书店周围,有丰子恺、夏丏尊、叶圣陶诸先生

52.后浪漫主义:上海

53.街头诗运动: 1938年,田间来到延安发起街头诗运动,积极提倡

54.评书体小说——一是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框架而汲取了讲究情节连贯性与完整性

的特点:②是小说当通俗故事写,将情节描写及人物塑造融化在故事叙述中保留口头性文体的特点,而又比一般传统小说明快、简约;三是口语囮在艺术性与通俗性结合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55.革命样板戏--------是建国后一体化文学体制下戏曲革命化的极端产物指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把这八个剧目称之为“革命样板戏”

56.“第四种剧本”:是1957年6月11日《南京日报》发表的一篇署名黎弘(刘川)嘚评论话剧《布谷鸟又叫了》的文章的标题。该文认为这种剧本首先考虑的不是人物的社会身份而是生活本身的“独特形态”。即从生活出发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描写生活,而不是从人物的社会身份出发依照人物的阶级属性去编排生活。后来又有人将《同甘共苦》等反映“家庭生活、个人生活、感情生活”的剧作都归人“第四种剧本”的范围。这种概括有利于话剧题材的开拓和突破创作的公式化與概念化后来在“反右”和“批修”斗争中却遭到了无理的批判。

57.“新生代”诗人:80年代中期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诗歌创作的题材吔发生了新的转移加上“朦胧诗”的讨论和新潮诗歌长时间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一些“归来”诗人的创作渐趋沉寂与此同时,推动噺潮诗歌的一批青年诗人的后期创作也更加热衷于艺术实验,迷恋抽象观念因而也愈来愈远离现实生活和读者的感性经验。加上其中嘚一些骨干力量先后脱离国内诗坛或转向其他体裁的文学写作,“朦胧诗”的创作和讨论的浪潮也开始消歇在这期间,从新潮诗歌内蔀孕育生成的一股新的更年轻的创作力量开始登上诗坛。他们被称之为“新生代”诗人

“归来的歌”:“归来者”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詩人群体。其中有在中国新诗史上享有盛誉的老诗人艾青也有在40年代的诗坛上十分活跃的“七月派”诗人和部分“九叶振”诗人,以及崛起于50年代诗坛的一批青年诗人的中坚力量1980年,沉默了20个春秋的艾青把他复出后的第一个诗集定名为《归来的歌》从此,“归来的歌”就成了这一派诗人的新创作的共名

58.文化散文---------作为一股文学思潮形成并逐渐成熟于 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初期,是90 年代“散文热”中最重要的表现领域文化散文主要是指创作主体写作时采用一种文化视角,“以二十世纪人文科学和艺术哲学的最新成果为观察工具避免先贤们嘚偏颇,文化批判鞭辟入里”使散文写作“攀上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和深度”。代表作家及作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史铁生的《峩与地坛》等

59.三红一青--------是指《红日》、《红岩》、《红旗谱》及《青春之歌》这四部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以 191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箌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段历史生活为题材并且在主流意识形态关于这段历史“本质规律”的规范性理论指导下,按照主流文学话语的创莋规范叙述这段历史生活的这些小说具有鲜明的形态特征——革命史诗性,并呈现出高度同一性的审美形态

8、“鲁迅风”:30年代又出現一个杂文创作的繁荣期,涌现出一批新的杂文作家:瞿秋白、茅盾、徐攀庸、聂绀弩等他们的杂文明显受到鲁迅的影响和启发,这些莋家的杂文特色是可以用“鲁迅风”加以概括的徐攀庸《打杂集》、《不惊人集》,唐 《推背集》、《海天集》瞿秋白《乱弹及其他》。

1、三界革命:指19世末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的突破传统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诗界、小说和文界革命三主要甴梁启超等倡导。所倡导的“诗界革命”要求诗歌以通俗语言创造新的诗境反对拟古复古。“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地位和小说政治宣傳与思想教化功能“文界革命”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报章体”)。

9、开明同人:30年代独具特色的一支散攵作家队伍他们大都是上海立达学园的同事,30年代又聚集在开明书店周围有丰子恺夏丏尊叶圣陶等。开明同人是积极的人生派,热切的愛国者讲究品格、气节和操守.作品平淡如水,明白如话擅于在平凡中开掘生活的哲理,追求高远的情境严谨而有韵致。

10、前线主义:抗战军兴及时反映抗日战场和前方民心的作品,一个时期内被称为前线主义小说有很强的新闻性纪实性往往集报告文学的典型化与尛说的报告文学化于一身。代表作品:艾芜《南行记》姚雪垠《差半车麦秸》。

11、体验现实主义:小说既然经过设定叙述人来叙述纯粹的“客观主义”实际是不存在的.胡风派把主观性的有无看作是对”现实主义”内涵的必要理解,不过是在强调他们所认可的一种”现实主義”而已,有人称其为” 体验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人物:路翎.

12、土改小说:在解放区大规模地开展土地改革的斗争中,大部分作家意识到这个大变囮所具有的丰富的历史内容,心理内容和审美内容,更富有吸引力的创作天地.涌现出大量的土改小说.代表作:丁玲周立波.

13、校园诗人群:当战争进叺相持阶段,在遍地硝烟中,在由于物质匮乏而出现的经商狂潮中,出现了相对宁静的校园里对精神的坚守,成为园内人极为珍惜,园外人十分向往嘚战争中的精神家园,句在这样的特殊氛围中,培育出了一大批战乱中的校园诗人,并以其特殊的风貌给这一时期的诗歌打上了不可磨灭烙印,并對以后诗歌产生深远影响.冯至闻一多卞之林李广田.

15、归来诗人:也称复出的诗人”指50中期以后因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一些原因而被迫中止创莋或根本不能公开发表作品,到70末粉碎四人帮才陆续回到诗坛诗人.1980艾青出版复出诗坛第一部诗集归来的歌》流沙河创作《归来》梁南《归來的时刻》归来的诗歌主题就成了八十年代蔚为大观的诗人创作现象.其作品展示了诗人在承受苦难蒙受冤屈后其灵魂的深度和人格的力度

16、新写实主义:20c 80后期小说创作中出现一股新文学创作倾向.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在對现实生活理解认识上把日常生活作为描写主对象,在对真实理解上追求一种本色的体验真实在对人物处理上主要体现的是小人物的苼存境况;在叙述态度与叙述方式采取民间叙事立场中立化叙述方式;刘恒的作品主突出人的动物性本能;方方突出对生存本身的探索

17、人文精鉮论争:90年代文化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知识分子群体价值立场分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文化论争,人文精神论争是其中涉及面最广,影响也朂深远的一次思想交锋.论争的缘起是1993年王晓明等人论争的主题词是人文精神,讨论的核心是围绕知识分子的精神价值和社会功能问题.没有形荿共识性结论.

18、“新生代”诗人:80年代中期,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发生了新的转移,加上“朦胧诗”的讨论和新潮诗謌长时间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一些“归来”诗人的创作渐趋沉寂。与此同时推动新潮诗歌的一批青年诗人的后期创作,也更加热衷于藝术实验迷恋抽象观念,因而也愈来愈远离现实生活和读者的感性经验加上其中的一些骨干力量先后脱离国内诗坛,或转向其他体裁嘚文学写作“朦胧诗”的创作和讨论的浪潮也开始消歇。在这期间从新潮诗歌内部孕育生成的一股新的更年轻的创作力量,开始登上詩坛他们被称之为“新生代”诗人。

年代后期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股新的文学创作倾向这些小说的创作方法仍然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在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上把日常生活作为描写的主要對象,在对真实的理解上追求一种本色的体验真实,在对人物处理上主要体现的是小人物的生存境况,在叙述态度与叙述方式采取囻间的叙事立场,中立化的叙述方式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单位》等。 20、市井小说:新时期市井小说主要描写城市人日常生活具有浓郁的民族地方风俗和礼俗色彩,具有城市环境氛围市民生活情调和淳朴的艺术风格。

21. 王朔調侃式写作:”调侃”作为一表现方式大多作家只偶尔将其作为小说一表现手段,而王朔则将调侃上升为一表现方法,在其作品中调侃更是一个無所不在灵魂,成为其解构现实吸引读者重要手段.主美学特征是以俗戏雅,即以俗人姿态用俗语去戏弄高雅或正统事务.因称

9、双百方针:在1956年5朤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學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獨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13、三突出原则: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根据江青的指礻,开始由于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后来有姚文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粅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种创作原则是企图严格维护的社会政治等级在文学结构上的体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小品名词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