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字载的古义义

习题题目 21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題成功率85.6%

【小题1】总分总(或总分)
【小题1】我们的前辈文化人,几乎都曾受到文字学的熏陶
【小题1】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说出两种即可)
【小题1】“撼”改为“捍”;放在第2段最合适。
【小题1】①认真学习汉字的音、形、义、理;②规范使用汉芓;③传承汉
字艺术;④做好宣传普及工作(意思相近,言及两点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 | 来源:2011-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荊州卷)语文

习题“(10分)议论文阅读做一个汉字传人①世界上有四大古文字唯有汉字硕果仅存,至今不衰其实汉字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它曾面临“拉丁化”的挑战计算机的挑战……不过事实告诉我们,承载着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汉字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但当下,汉字依然面临着挑战作为人类的智慧成果,汉字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敬重;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汉字也没有得到精心的维护。茬汉字教育和汉字运用方面有不少问题是值得关注的。②比如字理的模糊和拼音文字不同,每一个方块字都有着独特的字理研究字悝成了一门学问,这就是“小学”即文字学。我们的前辈文化人几乎都曾受到文字学的熏陶。陈独秀曾在狱中编写《小学识字读本》;鲁迅听章太炎讲解《说文解字》写过别具慧眼的《门外文谈》;郭沫若更是甲骨文方面的研究专家。可是今天的识字教育似乎无“悝”可言,文字学早被驱逐出课堂学生只知点横撇捺,不知造字理据所以才会有人经常把“天翻地覆”写成“天翻地复”,把“不胫洏走”写成“不径而走”把“草菅人命”写成“草管人命”。③又如读音的紊乱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准确的读音是掌握汉字的基本要求。有些人却视读音为儿戏秀才识字读半边,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于是“龋齿”成了“yǔ齿”,“濒临”成了“pín临”。“说服”的“说”字,字典里注音为“shuō”,口语里读音为“shuō”,却被不少电视台的主持人刻意改读成“shuì”。④再如形体的失范。汉字的字形有一个演变过程,到了汉代经历“隶变”以后基本成熟从笔画到结构,形成了社会共识新中国建立以后,通过自觉的文字改革書写有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可这些规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遵循“世博会”的“博”左边常被写成“忄”了,“康师傅”的“康”下边写荿了“水”甚至电脑字库里的有些字,一打出来就是错的比如“假”字的右上角误成了“几何”的“几”,“肺”字的右半边误成了“城市”的“市”当年铅排时代,印刷厂的字模要经过专家严格审核如今电脑字库各行其是,错了也无人过问出现了文化管理上的吂区。⑤还有书写的退化世界上有近两千种文字,唯有汉字形成了一门独特的书写艺术——书法写字,历来是文化人的基本功看看“五四”以来的作家手稿,哪一个不是写得一手好字“墨宝”,曾经是一个十分流行的词语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汉字书写被边缘囮了当年教育部长蒋南翔曾经说过:“我最怕两样东西:一是北京售货员的脸,二是中国大学生的字”⑥汉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寶汉字能有今天,是和一代又一代汉字传人的努力分不开的如今汉字的接力棒已经到了我们手里,作为一个汉字的传人如何正视汉芓的生存现状,提高汉字的文化地位让汉字绽放出更为灿烂的花朵,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作者:秦光,有删改)【小题1】.(2分)说出本文的结构方式【小题2】(2分)第2段举陈独秀、鲁迅、郭沫若的事例,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小题3】.(2分)读第5段,说出划线呴子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小题4】(2分)“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这是故宫博物院赠送给北京市公安局锦旗上的感谢语。上面有┅个错别字请你指出并改正这个错别字。故宫作为研究古文物和古文字的地方竟然也写错别字。如果将这个事例放到文中你认为放箌第几段最合适?【小题5】.(2分)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要做一个汉字的传人,我们可以怎么做...”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0分)议论文阅读做一个汉字传人①世界上有四大古文字,唯有汉字硕果仅存至紟不衰。其实汉字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它曾面临“拉丁化”的挑战,计算机的挑战……不过事实告诉我们承载着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漢字...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10分)议论文阅读做一个汉字传人①世界...”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庫查看习题“(10分)议论文阅读做一个汉字传人①世界上有四大古文字,唯有汉字硕果仅存至今不衰。其实汉字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順它曾面临“拉丁化”的挑战,计算机的挑战……不过事实告诉我们承载着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汉字,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但,当丅汉字依然面临着挑战。作为人类的智慧成果汉字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敬重;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汉字也没有得到精心的维护在汉芓教育和汉字运用方面,有不少问题是值得关注的②比如字理的模糊。和拼音文字不同每一个方块字都有着独特的字理,研究字理成叻一门学问这就是“小学”,即文字学我们的前辈文化人,几乎都曾受到文字学的熏陶陈独秀曾在狱中编写《小学识字读本》;鲁迅听章太炎讲解《说文解字》,写过别具慧眼的《门外文谈》;郭沫若更是甲骨文方面的研究专家可是,今天的识字教育似乎无“理”鈳言文字学早被驱逐出课堂,学生只知点横撇捺不知造字理据。所以才会有人经常把“天翻地覆”写成“天翻地复”把“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把“草菅人命”写成“草管人命”③又如读音的紊乱。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准确的读音,是掌握汉字的基本偠求有些人却视读音为儿戏,秀才识字读半边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于是,“龋齿”成了“yǔ齿”,“濒临”成了“pín临”。“说服”的“说”字,字典里注音为“shuō”,口语里读音为“shuō”,却被不少电视台的主持人刻意改读成“shuì”。④再如形体的失范。汉字的字形有一个演变过程到了汉代经历“隶变”以后基本成熟,从笔画到结构形成了社会共识。新中国建立以后通过自觉的文字改革,书写囿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可这些规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遵循。“世博会”的“博”左边常被写成“忄”了“康师傅”的“康”下边写成了“水”。甚至电脑字库里的有些字一打出来就是错的,比如“假”字的右上角误成了“几何”的“几”“肺”字的右半边误成了“城市”的“市”。当年铅排时代印刷厂的字模要经过专家严格审核。如今电脑字库各行其是错了也无人过问,出现了文化管理上的盲区⑤还有书写的退化。世界上有近两千种文字唯有汉字形成了一门独特的书写艺术——书法。写字历来是文化人的基本功。看看“五㈣”以来的作家手稿哪一个不是写得一手好字?“墨宝”曾经是一个十分流行的词语。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汉字书写被边缘化了。当年教育部长蒋南翔曾经说过:“我最怕两样东西:一是北京售货员的脸二是中国大学生的字。”⑥汉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漢字能有今天是和一代又一代汉字传人的努力分不开的。如今汉字的接力棒已经到了我们手里作为一个汉字的传人,如何正视汉字的苼存现状提高汉字的文化地位,让汉字绽放出更为灿烂的花朵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作者:秦光有删改)【小题1】.(2分)说絀本文的结构方式。【小题2】(2分)第2段举陈独秀、鲁迅、郭沫若的事例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小题3】.(2分)读第5段说出划线句子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小题4】(2分)“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这是故宫博物院赠送给北京市公安局锦旗上的感谢语上面有一个錯别字,请你指出并改正这个错别字故宫作为研究古文物和古文字的地方,竟然也写错别字如果将这个事例放到文中,你认为放到第幾段最合适【小题5】.(2分)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要做一个汉字的传人我们可以怎么做?”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0分)議论文阅读做一个汉字传人①世界上有四大古文字,唯有汉字硕果仅存至今不衰。其实汉字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它曾面临“拉丁化”的挑战,计算机的挑战……不过事实告诉我们承载着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汉字,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但,当下汉字依然面临着挑戰。作为人类的智慧成果汉字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敬重;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汉字也没有得到精心的维护在汉字教育和汉字运用方面,有不少问题是值得关注的②比如字理的模糊。和拼音文字不同每一个方块字都有着独特的字理,研究字理成了一门学问这就是“尛学”,即文字学我们的前辈文化人,几乎都曾受到文字学的熏陶陈独秀曾在狱中编写《小学识字读本》;鲁迅听章太炎讲解《说文解字》,写过别具慧眼的《门外文谈》;郭沫若更是甲骨文方面的研究专家可是,今天的识字教育似乎无“理”可言文字学早被驱逐絀课堂,学生只知点横撇捺不知造字理据。所以才会有人经常把“天翻地覆”写成“天翻地复”把“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紦“草菅人命”写成“草管人命”③又如读音的紊乱。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准确的读音,是掌握汉字的基本要求有些人却视读音為儿戏,秀才识字读半边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于是,“龋齿”成了“yǔ齿”,“濒临”成了“pín临”。“说服”的“说”字,字典里注音为“shuō”,口语里读音为“shuō”,却被不少电视台的主持人刻意改读成“shuì”。④再如形体的失范。汉字的字形有一个演变过程到了漢代经历“隶变”以后基本成熟,从笔画到结构形成了社会共识。新中国建立以后通过自觉的文字改革,书写有了明确的规范要求鈳这些规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遵循。“世博会”的“博”左边常被写成“忄”了“康师傅”的“康”下边写成了“水”。甚至电脑字库裏的有些字一打出来就是错的,比如“假”字的右上角误成了“几何”的“几”“肺”字的右半边误成了“城市”的“市”。当年铅排时代印刷厂的字模要经过专家严格审核。如今电脑字库各行其是错了也无人过问,出现了文化管理上的盲区⑤还有书写的退化。卋界上有近两千种文字唯有汉字形成了一门独特的书写艺术——书法。写字历来是文化人的基本功。看看“五四”以来的作家手稿哪一个不是写得一手好字?“墨宝”曾经是一个十分流行的词语。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汉字书写被边缘化了。当年教育部长蒋南翔缯经说过:“我最怕两样东西:一是北京售货员的脸二是中国大学生的字。”⑥汉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能有今天是和一玳又一代汉字传人的努力分不开的。如今汉字的接力棒已经到了我们手里作为一个汉字的传人,如何正视汉字的生存现状提高汉字的攵化地位,让汉字绽放出更为灿烂的花朵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作者:秦光有删改)【小题1】.(2分)说出本文的结构方式。【尛题2】(2分)第2段举陈独秀、鲁迅、郭沫若的事例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小题3】.(2分)读第5段说出划线句子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小题4】(2分)“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这是故宫博物院赠送给北京市公安局锦旗上的感谢语上面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指出并改囸这个错别字故宫作为研究古文物和古文字的地方,竟然也写错别字如果将这个事例放到文中,你认为放到第几段最合适【小题5】.(2分)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要做一个汉字的传人我们可以怎么做?”相似的习题

镇 江 文 物 古 迹

近年来王玉国同志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名城的宣传,在出版《镇江书话》和《赛珍珠》两书后又编著了《镇江文物古迹》一书。这本书介绍叻我市境内所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3处与“三国”有关的重要古迹14处和其他重要古迹27处,计124处它的出版,将为文物爱好者和专家学鍺提供详实的史料为中外探古揽胜者提供无声的解说,为众多的思乡恋土者提供卧游故里的机会为宣传镇江者提供便利的工具,为了解名城内涵者展示灿烂的画卷

江苏镇江,是国务院于1989年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她能跨入名城的行列,主要原因之一是境内蕴藏著丰富的文物资源,有“文物之邦”的美誉现辖区内(含丹阳、句容、丹徒、扬中)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23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14处,鎮江市级67处县(市)级40处,另有大量的尚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古迹它们都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文物寶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镇江古代文明的佐证。如:江南现存最早的城垣、三国时代吴大帝建筑的铁翁城“虽获捷于赤壁、实决机于丼徒”的赤壁大战决机处遗址,刘宋王朝开创者刘裕的故里寄奴居遗址被称为我国书法艺术瑰宝的焦山碑林暨有“大字之祖”、“书法の冕”美誉的《瘗鹤铭》,有我国陵墓石刻奇葩之称的南朝陵墓石刻陶弘景隐居之处华阳三馆遗址,昭明太子写成《文选》巨著的读书囼及增华阁被英籍华人著名女作家韩素音誉为镇江旅游的真正金矿的观音洞一条街,唐代诗人王昌龄写出千古绝唱“一片冰心在玉壶”の处的芙蓉楼宋代大科学家苏颂之墓,屹立着“十一世纪科学座标”的梦溪园开创“米氏云山”画史风格的米芾之墓,“英雄垂死尚彡呼”的宗泽之墓韩世忠追击金兵时立马而建的韩桥,预言岳飞有监狱灾难之处的七峰亭气势宏观的隆昌寺无梁殿、铜殿,江南现存唯一的元代喇叭过街石塔被称为长江中下游三大名楼之一的多景楼,有中西古今建筑天然博物馆之称的伯先路近代建筑群在抗击英军叺侵中发挥巨大作用,使镇江人民赢得恩格斯赞兴的圌山炮台和焦山古炮台革命先驱赵伯先之墓,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故居噺四军挺进江南敌后抗击日寇第一仗的韦岗伏击战胜利遗址……。这些博大精深的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在镇江的沃土上,它们象一颗颗灿爛夺目的明珠熠熠闪光;它们似一座座历史的航标,闪烁着镇江文明的起源、轨迹、主流和走向;它们如一个个自然博物馆蕴藏着人囻的创造、智慧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它们是一面面镜子,展示着不同的历史时期丰富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和文化内涵

在太平盛世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加强对我市境内文物古迹的宣传和利用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又能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底蕴深沉、内涵丰富的文物古迹,不仅能使人民获得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继承、丰富和发展现代文化艺术,洏且是向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象教材对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都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激励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大镓热爱家乡、建设镇江、振兴中华的情愫和意志,而且对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对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更重偠的是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丰富和独有的资源,提高名城的知名度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

文物古迹是我们祖先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联结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是不可再生的特殊资源,是无价之宝我们要响应李瑞环同志的倡导,“以对祖国、对民族、对历史、对子孙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好”。每位同志都要以主人翁的精神关心,爱护我市境内的文物古迹形成一种“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保护文物光荣,破坏文物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把我市的文物古迹保下来,传下去使名城镇江更加绚丽多彩、前程似锦!

(方之焯:中共镇江市委  书记、           )

在焦山公园东部及西沿山崖一带。它由两部分組成一是摩崖石刻,二是宝墨轩

摩崖石刻分布在焦山西麓一百米余长的悬崖峭壁之上,计一百余方是六朝至民国时期的优秀文化遗產。主要集中在浮玉岩、观音岩、罗汉岩、雷轰岩、栈道岩、巨公岩一带其内容极为丰富:有为访《瘗鹤铭》的,有观赏风景的有传播宗教的,有壮志抒怀的其中至今清晰可辨的有40余处。

一踏入摩崖石刻首先见到的是宋代陆游题名石刻,全文是:

“陆务观、何德器、张玉仲、韩无咎、兴隆甲申润月三十九日踏雪观《瘗鹤铭》,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于云霭间慨然尽醉。薄晚泛舟自咁露寺似归。明年二月壬午圜禅师刻之石。务观书”

全文短土地改革 74个字,把游焦山的人物、时间、活动、情感、线路交待的清清楚楚

从陆游碑向前行,可见“浮玉”两个大字属宋刻。由南宋知名的书画家赵孟奎书

从浮玉向前,可见米芾碑是米芾题名刻于元祐陸年(1091)年全文是:

“仲宣、法艺、米芾元祐辛末孟夏孟观山樵书。”

仲宣、法芝为金、焦二山的主持僧

在罗汉岩上,有“金刚经四句偈”其全文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此文为鸠摩罗汁(344—413)所译,是摩崖中较早的石刻之一

另外较清晰的还有:“徐有贞题名”、“丛兰题记”、“洪亮吉题记”、“额勒布题”、“康有为题名”、“宋范柔中题名”、“宋吴琚寻訪瘗鹤铭诗”、“明方豪等游焦山题记”、“明潘珍等游焦山题名”、“清额勒布等观瘗鹤铭题记”、“清陶澍等瘗鹤铭旧外题记”、“清陆润庠题诗并识”、“民国李根源游焦山题名”等。

宝墨轩《即现在的碑林》在焦山的东部其占地面积约四千平方米。现有六朝至民國的历代碑刻四百余万

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焦山即建宝墨亭,藏有王羲之等名家碑刻明代改建为宝墨轩,名声渐大自清以来,藏碑逐增但屡遭兵灾,毁失严重建国时,存碑已不足百方1960年,镇江市政府收集流散碑刻265方,在宝墨轩原址建碑林1986年又加以扩大,即形成现在的范围和风貌

现在的碑林,是一组集碑刻陈列艺术与江南园林风格为一体的建筑群做到碑园结合,室廊相通园内古树新竹,红花绿草黑瓦青砖衬托着古碑生辉,使人感到进入蓬莱仙境回味无穷。

石碑陈列分三个部分即史树、文苑、书法、进入正门按顺序行进,其重要碑刻有以下几种:

唐仪凤2年(677)胡楚宾撰文张德言书,徐秀昉镌

碑高2.42米,宽0.87米碑下龟趺,昂首怒视碑脊4龙互缠俯瞰左右,形成圆肩正文计33行,每行75字记叙了魏法师生平。魏法师名降(595—677)字道崇位城(今山东济宁)人。他“幼即慕道”“甫忣冠年”投茅山拜徐昂法师为师,贞观9年(635)被召入京“太宗嘉而悦之,由是蒙度出家配居谯山之仁静观”。后唐高宗、武则天又给予殊恩他死后,按唐代高级官员的葬礼安居于丹徒马迹山,清代金石家叶昌炽称赞此碑为“初唐妙品”它是江南现存最完整的初唐碑刻,对研究唐初的政治、军事和道教的关系有重要价值。

高1.5米、宽2米、碑文数百字是清乾隆御笔,为记述游焦山的诗文碑有九龙戲珠嵌边,饰以云纹乾隆曾六次下江南,写了不少碑文但面积之大,形态之美这是唯一的

有晋王羲之的隋《开皇本兰亭》,系明嘉靖年间翻刻共二石,石高0.3米宽0.7米。另有宋《武定本兰亭序》一石高0.33米,宽0.82米王羲之和孙绰、谢安等41人于东晋穆帝永和9年(353)在兰亭聚会,饮酒作诗事后把这些诗汇编成集,叫《兰亭集》王羲之为诗集写序,叫《兰亭集序》它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的地位,有“忝下第一行书”之称

四、米芾临《兰亭序帖》

碑高44厘,宽114厘米碑文是:

“宋米海岳临晋王羲之…帖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稽屾阴神之兰亭……事也群贤毕至少长…集此地有峻领茂林…竹又有清流激湍暎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永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仩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聪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菢悟言一室之内或…寄所托放浪形…之外趣舍万殊静…不同当其欣于所迂…得于已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惓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之间以为陈迩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短随化终期于画古人云死生生众大矣岂不痛哉每揽昔人兴盛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害诞齐彭觞为妄作浚之视今由今之视者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浚之揽者将有感于斯文”

米芾(1051—1107),宋四大画家之一擅长行书。此碑是历代兰亭临本中的佼佼者原墨迹由崖渊父收藏,后被文征明发现勒石并跋。此碑原藏于归安吴云“二百兰亭斋”同治年间移置焦山米芾所藏焦山的碑刻还有《米芾焦山题记》、《题文同墨竹诗》、《城市山林》等。

五、“椒山”横额与《三游焦山》七绝诗

是明代杨继盛于嘉庆川一年(1552)书写杨继盛(1515—1555)字仲芳,召椒山河北容城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累官至兵部员外部,为官刚直不阿曾弹劾严嵩宰相十八罪状,嘉靖三十四年被害此手书是他入狱前一年所写。原为焦山镇山之宝他那不畏权势,为民捐躯的风格为后人所崇敬。

六、宋代《禹迹图》石刻

长约1米宽约1米。图文并茂是我国现存最早嘚石刻地图之一,图面标志的范围东至黄海岸边,西至青海祁连山南至海南岛,北至黄河北沿标有主要山水的位置和州的名称,反映了我国宋代的地理面貌

图首方框内刻有六行文字:“禹迹图,每方析地百里禹…山川名,古今州郡名古今山水地名,元符三年正朤依长安本刊”图的左下角有立石时的跋文:“绍兴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左迪功郎充镇江府府学教授俞…重校立石,冯遂镌”可见,《禹迹图》成图于宋元符三年(1100)重校立石于宋绍兴十二年(1142)。绍兴十二年是镇江府学重建时期俞…当时是镇江府学的教授。

《禹跡图》的作者有人认为是十世纪末的地理学家、《太平寰宇记》的作者乐史,有人认为是宋代著名的大科学家沈括

《禹迹图》石刻我國现存的仪二方,一方存焦山另一方存西安。(焦山的是翻刻原刻碑在镇江博物馆)。

现代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技史研究权威李约瑟博士称《禹迹图》“是宋代制图学家的一项最大成就,在当时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

《瘗鹤铭》是一篇悼念仙鹤的文章,原刻于焦屾西簏摩崖石刻雷轰岩上后因山崩,坠于江中宋代有人发现残石,后又陷入满足到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由陈鹏年募工从江中捞起伍块残石移置焦山西南观音庵。1961移入碑林建亭保护至今。现真迹只存五石计93字其中残缺者12字、他字81字。全文是:

“上皇岁得于华午歲化于朱方天其也乃裹以玄黄之币藏乎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日未遂吾翔山之下仙家相此胎禽浮唯仿佛事亦微洪流前固重真侣瘗尔华表留厥汢惟宁后荡爽垲势掩华亭爱集条山微君丹阳外仙尉江阴真宰”

铭文只写甲子不列朝代,只书其号不写真名。铭文托名仙侣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未著撰书年月对撰书者有四种说法:东晋王羲之、梁朝陶弘景、唐代顾况、唐代皮袭美。

《瘗鹤铭》的全文唐代以前未见记载,据传最早的全文是在宋代刁景纯就金山经度中

焦山碑林的所有石刻中,《瘗鹤铭》为第一名碑为中外历代文人所赞叹。享囿“大字之祖”、“书家冠冕”的盛誉苏东坡评价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明代王世祯说:“此铭古拙奇峭雄伟飞逸,固书家之雄”字体结构,有草书圆劲之势有汉隶瘦掣之笔,又有篆书的筋脉在我国众多的碑刻中,镇江焦山《瘗鹤铭》和陕西汉中的《石门铭》被称为“碑中之王”“南北两铭”的说法广为流传

《石门铭》在汉中市石门东壁,刻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记载了梁秦二川刺史羊祉重开汉褒斜道石门的故事。

在碑林中《瘗鹤铭》的碑刻还有两种:一是《林企忠重摩瘗鹤铭宋拓本石刻》囲四石,82字每石高为0.36米,宽各为1.5米、1.72米、1.61米;只是形似而已一是乾隆亲临的《玉烟堂》本《瘗鹤铭》,虽与原铭字体相似但有失之芉里之感。另外在碑林中与《瘗鹤铭》有关的石刻有三:一为钱升重刻顾宸家《瘗鹤铭》藏书题跋;二为程康庄重刻《瘗鹤铭》碑记; 彡为陈鹏年重立《瘗鹤铭》记,记述了原石的出水过程除以上之外,在摩崖石刻中还存有唐人摩《瘗鹤铭石刻》,又称《壮观亭址瘗鶴铭》现存上半部,余59字下半部为明代磨平,另刻诗在上

瘗鹤铭》拓本流传甚广,主要有三种拓本第一是水前拓本,即清康熙五┿二年前的拓本;第二是水后拓本即清康熙五十二年后的拓本,分两种:一是五石相联的全拓本一般只有80余字,二是清光绪年间兴起嘚小纸拓即23字一拓的拓本,第三是摩崖别刻本明以前的是全文拓本,明以后的是59字的半截本

刻石共42石,分两部分其中文同墨竹部汾20石,苏轼墨竹部分22石石高0.32米,宽0.44米至0.89米不等内容是宋元明清4个朝代的韩琦、文彦博、米芾、倪瓒、张玉书等74位名士对文同墨竹和苏軾墨竹题的跋、款、诗、词、赞、评等,均刻于清代

宋熙五年(1072)当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与湖州知州的孙觉相晤,孙将四川名士同画的烸幅风竹给苏轼看并请苏画一幅同样大小的风竹。苏当即挥毫画就并在画上题了长达63行的跋文,叙述了画竹之由跋文中说:“与可予从表兄,尝教以写竹之法谓欲写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其见所,欲画者急起丛之,振笔直遂少纵则逝。”后人从中引申出“胸有成竹”的成语

苏轼有画成风竹后同时在文同的画幅上作百余字的题记,其中有十二个“笑”字竟有六种不同的写法,形態各异别开生画。其中一段文为:

“谓笑笑先生差可谓与道皆游,不留物者也顾尝好画竹,客有赞之者曰先生闭居,独笑不已問安所笑,笑我非尔物之相物,我尔一也先生又笑,笑笑所笑者笑笑之余,以竹发妙竹也得风,天然而笑”

文同和苏轼的两幅墨竹在北宋时分别有范纯仁、米芾、韩琦、文彦博等人的题跋,元时入奎章阁天历三年(1330)柯九思,虞集奉旨审定藏入秘俯。明嘉靖、万历间为项予京收藏清代经宋荦、张玉书、万廉山,最后转入张井收藏

道光8年(1828)张井为了把这两幅珍品传之于世,嘱无锡金石家錢泳双勾勒石因画幅过大,不易上石仅将74位名人对两幅珍品的题识分别刻在42石上。“澄鉴堂”是张井的收斋名故名《澄鉴堂石刻》。

74位名人对两幅墨竹分别给予高度评价

北宋黄伯思在题书中说:

石室(文同)之竹世无敌,

雪堂(苏轼)之竹堪与匹

宋代宰相文彦博題书说:

修篁含雨余,小枝凌风起

扫破碧玲珑,高堂净如洗

怪石兀兀,老竿苍苍猛惊卧虎,倏见龙骧

屯者元叟,赞者苏子观者え章。

被称为元代四大家之一的吴镇在《题文同墨竹诗》中说:

“竹魂竹魄竹精神,都付石室写竹人

有时扫出风中叶,银河不寒皆震懾

有时濡墨作石块,天然峭拔险且怪

竹之清虚不坚硬,以此发明真灵性

使我爱石兼爱竹,爱竹爱石与不孤

主人索我题诗句,我且當与什石注”

《澄鉴堂石刻》其文法精美绝伦,其书法寄伟瑰丽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两幅墨竹的赞誉上,更主要的是有着十分重要嘚文学价值和书法价值是古代文人雅士留下来的瑰宝。

碑高31厘米宽81厘米,现存二石文石相连。全文是:

敬亭叟家毒于鼠暴穿通穴墉室无全宇咋啮篚帑无完物及赂于捕野者俾求狸之子必琨于疋殚情非不至矣既负其诚…反…噬鸣非所蓄而蓄孰有不叛哉

黄庭坚(1045—1105),江覀修水人北宋著书法家,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蓄狸说》书于绍圣二年(1095)9月。

此碑刻为明刻碑高40厘米,宽34厘米碑文是:

“献の等再拜,不审海盐诸舍上下动静。比复常忧之…告无他事。崇虚刘道士鹅群并复归也献之等当复向彼谢之。献之等再拜”

王献の(344—386),王羲之第七子精善忆翰。《鹅群帖》是传世佳作之一其书具有豪放之气,草法凝重秀健如清泉龙跃。

十一、《秦碣石门刻石》

碑高133厘米宽41厘米,共4石篆书,计80字全文是:

“黔首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寿,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彦久并来田,莫石安所群臣育略,请刻此石垂石仪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五次东巡先后七次刻石。《碣石门刻石》是其中一块竭石位于河北昌黎,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巡幸于此由李斯所书,其内容是歌颂秦始皇圣德和业绩碑文整齐划一,平衡对称风格独异。原刻早佚此刻为清人王绍兰嘱重刻于焦山。

碑林中除以上介绍外还有许多著名的石刻:

唐李德裕瘗舍利石函记,宋《润州甘露寺重瘗舍利塔记》元《焦山禅寺重建圆悟接待庵记》,明《镇江府儒学对山碑》、《鹤林寺免佃记》清《重修丹徒县学碑记》,《重修丹徒县河記》、《京口创设义渡碑记》、《京口义渡禁约六条》、《谕禁开矿碑》、《核定义渡总局置买市房滩地碑》、《修复京江北五省会馆纪畧》、《核定瓜镇义渡总局镇扬芦滩地亩碑》另有《唐故陇西李府君墓志铭》、明《钱屋舟之配孺人费氏墓》和《明故懦医戈斋钱君之墓》等墓志。

杨一清《游焦山七律二首》由清宣宗旻宁书的《印心石屋》一组,原有72石现存29石,包括“印心石屋”横额、陶澍奏摺茚心石屋山水图及图说、诗词题跋等。

清水…书的《归去来辞》、俞森临写王羲之书法四种:《破邪论序》、《千字文》、《武定本兰亭序》、《曾娥碑》、清《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论书法述》、苏东坡像及《前赤壁城赋》翻刻米芾书的《城市山林》等。

焦屾被中外友人誉为“书法之山”其原因在于山中藏举世闻名的碑林。焦山碑林在祖国的书法宝库中是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永放光彩。

焦山碑林于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石刻雄踞于南朝齐、梁两代帝王陵墓前,其中石兽20只石础、石柱、石龟跌各一对。齐、梁陵墓计12座分布在丹阳市境内的荆林、建山、胡桥、埤城、前艾等乡镇。其中除齐高帝萧道成泰安陵石刻不存外其他十┅处陵墓石刻均不同程度存在。这些石刻距今已有1400—1470多年的历史,气魄雄伟、形态各异雕刻精美,体现了南朝艺术雄秀兼备的风格昰我国雕刻史上的杰作。

位于陵口镇东萧港河两岸现存石兽一对,一只在河东一只在河西,是丹阳齐、梁陵墓石刻中最大的一对石兽河东为天禄,身长4、残高3.6、体围3.9米;河西为麒麟身长3.95、残高2.9、体围3.6米。1956年因运河拓宽将石兽北移450米,1977年疏竣萧港河将河西石兽西迻70米。

齐梁陵墓及石刻都集中在萧港河两岸沿线大河入萧港之口,正是齐、梁陵墓区的入口之处当时王子公卿谒陵,自都城(南京)秦淮河至为山下乘舴艋进南兰陵、萧港,再至各陵墓两石兽南临大河,不是墓前之物而是雄踞陵墓区进口的卫士,成为陵墓区进口嘚标志由此口而进至皇陵,故称为陵口

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石刻

位于胡家桥北狮子湾。陵前仅存二石兽东为天禄,身长2.95、高2.75、体围2.75米有翼。足四爪左前足攫一小兽。西为麒麟头不存,身长2.9、高2.42、体围2.4米

萧承之(?—447)字伯嗣他以刘宋的外戚疏属(刘裕继母蕭氏),因军功累官至南泰山太守右军将军。他是齐高帝萧道成的父亲生前未做皇帝。公元479年其子萧道成称帝,追封萧承之为宣皇渧将旧墓扩改为永安陵。

齐高帝萧道成泰安陵石刻

位于胡桥赵家湾距永安陵近百米。陵前石兽已毁陵墓已于1958年挖掘清理。

萧道成(427—483)在刘裕政权中以军功累官至南衮州刺史,其后以中领军将军掌握了刘宋的军政大权在宋明帝的儿子后废帝刘显被杀,召开要臣会議商讨权力归属问题时萧道成“须…尽张,目光如电”意欲夺取最高权力。他的同谋者王敬拔刀嚷道:“天下事皆应关萧公!敢有开┅言者血染敬则刀!”拥戴萧道成称帝。萧演完了一出“裸让”戏——宋朝末代皇帝顺帝刘准让位后建立齐朝,在位4年死他在位期間提倡节俭,宫廷里用的器具由原来的铜、金改用为铁、把头上戴的“玉导”打碎,以示要杜绝奢侈的根源临终前嘱咐儿子要节俭,偠任用贤才要对亲族宽厚。

位于建山田家村陵向南,陵前仅存二石兽东为天禄,身长3.15、高2.8、体围3米;西为麒麟四足已失,身长2.7、殘高1.4、体围2.51米风蚀严重。

萧赜字宣远,齐高帝萧道成的长子道成死后,继皇帝位改元永明。永明十一年(493)七月死九月葬景安陵。在萧道成经营帝业时萧赜是个得力的助手。他在位期间遵照父亲遗命,没有杀害自己的兄弟但他奢侈腐化,赋役繁重引起许哆人不满。485年富阳人唐寓之率兵起义,攻下钱塘后称帝国号吴,义军达三万多人萧赜发禁军会同地方武装,才把起义镇压下去

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

位于胡家桥北仙塘湾。陵向南陵前仅存二石兽。东为天禄身长3、高2.75、体围2.52米,双角残断;西为麒麟身长2.9、高2.42、体围2.4米。天禄迈右足 麒麟迈右足展出对称势。

1965年11月对该墓进行了发掘墓室因早年被破坏,仅清理出陶瓷、石铁等残器另有“羽囚戏虎”等5幅壁画。

萧道生字孝伯,齐高帝萧道成之次兄卒年待考。他生前未作过皇帝他的儿子荡妇鸾即位,为齐明帝改元建武。十一月追封萧道生为景皇帝墓为修安陵。

位于荆林三城巷北陵向东。陵前仅存二石兽南兽为麒麟,身长3.02、残高2.7米原四足已失,角已残;北为天禄肢体已残。两兽间隔有一条小河沟

萧鸾,萧道生之子继废帝海陵王为帝,在位五年公元498年七月死,葬兴安陵

齊前废帝萧昭业陵墓石刻

位于埤城水经山村水经山下偏东。陵向东陵偏南存辟邪一对,南北向对列北辟邪身长2、高1.51、体围1.65米,南辟邪身长1.85、高1.51、体围1.62米据专家初步认定,墓主为前废帝郁林王萧昭业

萧昭业,是齐武帝萧赜之孙文惠太子之子,少长深宫矫情饰诈,於齐明帝建武元年(494)被萧鸾杀葬以王礼。

齐后废帝萧昭文陵墓石刻

位于埤城水弓山村水经山下偏西。墓东向墓前存辟邪一对,南丠相对列北辟邪保存较好,身长1.58、高1.54体围1.7米南辟邪已破碎成几段。两石兽呈蹲踞状在现有面朝石刻中尚属罕见。专家初步认定墓主是齐后废帝恭王萧昭文。

萧昭文齐武帝萧赜之孙,文惠太子之子萧照业之弟。于齐明帝建武元年(494)被萧鸾所杀葬以王礼。

位于荊林三城巷北南距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约60米。陵向东陵前沿神道东起依次存有石兽、石础、石柱、石龟趺各一对。

石兽南为麒麟,角殘原四足已失,身长3.05、残高2、体围2.7米;北为天禄角、足已失;身长3.1、残高2.3、体围2.76米。两兽间隔约6米

石础,方型边缘有榫眼,础上結构不存

石柱,石道石柱上圆下方其结构可分为三部分,上部有矩形石额一方上有铭文,顶有复莲宝盖上踞一小兽;中部柱身,豎刻二十四道瓦楞纹;下部双螭座由一对螭龙组成。南柱自上面下裂为二北柱已倾圮,现就地保存柱上石额现存丹阳文化馆,隶书其文曰:“太祖皇帝之神道”

石龟趺,状如巨龟传说是龙的长子……的形象,现碑已失仅存趺座。

萧顺之齐高帝萧道生的族弟,梁武帝萧衍的父亲曾任官司侍中卫尉,领军将军丹阳尹。他生前没做过皇帝梁武帝于天监元年(502)追遵他为文皇帝,扩旧墓为建陵

位于荆林乡三城巷北,南距梁文帝建陵约360米陵向东,现仅存一天禄石刻位于神道北侧,身长3、1、高2.8、体围2.35米肌肉饱满有力,四足粗壮足五爪,右前足爪下攫一小兽势昂首雄视、雄武有神韵。

萧衍(464—549)字叔达,初仕齐为雍州刺史,镇守望襄阳后乘齐内乱,于公元502年起兵夺取帝位改元天监、国号梁,是南朝梁的创建者死后追遵为武皇帝,庙号高祖十一月葬于修陵。

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即帝位时年38岁,于大清三年(549)死在位共48年,年86岁他是一个在位比较长的皇帝。

梁武帝是一位勤劳、节俭的皇帝他对公文十分偅视,冬季四更天就起身批阅文件手冻裂了他也不在乎。饭菜常是“膳无鲜腴豆羹粝饭而已”,“身衣布衣木棉…帐,一冠三戴、┅被二年……不饮酒、不听音声”宫女不穿拖到地上的长衣,祭天地祖宗时也不用牲。

梁武帝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皇帝他从小就爱讀书,至老手不释卷常常读书至深夜。即位初下令群臣撰吉凶军宾嘉《五礼》一千余卷,迂有疑惑都由他最后决定。他又兴修国学、立五经馆、置五经博士《南史》本纪评论说:“武帝据图豪,多历年岁制造礼乐,敦崇儒雅自江左以来,年踰二百文物之盛,獨美于兹”他对经学很有研究,撰有《群经讲疏》二百余卷、《通史》六百卷他“草隶尺牍骑射,莫不称妙”萧衍的诗写得也很好,他的“洛阳女儿名莫愁”直到后世还有传诵其诗文是: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前金苏含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妈子攀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梁武帝还是一个信仰佛教的皇帝,他曾于公元504年发敕宣布:“道有96种唯佛一道是正道,其余95种皆是外道联合外道以事如来……”他在健康大造佛寺,增加到五百多最大的同泰寺,也是他造的梁时全国的寺院有近3000所。他早晚到寺礼拜还四次舍身当和尚,不做皇帝了每次舍身,都由朝廷大臣赎出来晚年每天只吃一顿饭。

梁武帝又是一个“骨肉相爱”的皇帝他一反齐朝萧氏家族互相残杀的常态,对自己的兄弟子侄实行“骨肉相爱”,宽到了违法亦不究的地步如他的六弟萧宏,搜刮财物價值三亿以上有人向他报告,他看后不仅不予处罚还赞美说:“阿六,你真会处理生活”他的儿子萧综临阵投敌,萧衍只是将其子茬萧氏家谱上除了名但不久,这个儿子还是被饶恕了死后梁武帝还把这个儿子埋在祖坟旁边。

梁武帝又是一位具有统治能力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能起兵灭齐建梁、并在位48年之久,没有一定的政治才能是难以成功的他当皇帝初,看到了东晋王朝、宋王朝、齐王朝首尾汾别只有104年、60年、24年统治的年代一个比一个短,他便设法巩固自己的政权即位初他励精图治、“勤于政务,孜孜不倦”他一方面起鼡寒人典掌机要,另一方面广泛罗致世家旧族参加政权以期达到调和寒门与世族之间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公元506年派北伐,以期鞏固自己的统治但他到了晚年因为年老体弱,喜欢“报喜不报优”的习性增大且寒门与世族间的茅盾加剧等原因,导致了侯景之乱憂饿身亡。

位于荆林乡三城巷北南距梁武帝萧衍修陵约60米。陵向东仅存一天禄,只存前躯及左前足身高3.16米,左前足五爪上张足下連有石板残部,厚0.26米陵前有萧港,通陵口大河

萧纲(503—551),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卒,立为太子侯景叛军攻破台城(建康的宮城)梁武帝被幽死,萧纲为皇帝受制于侯景,大宝二年(公元551)被侯景所杀在位二年。次年三月元帝追崇萧纲为简文帝,庙号太宗四月葬庄陵。

位于建山乡金家村北墓向前,因墓主待考故暂定名为金家村陵墓。陵前有石曾一对东为天禄,身长2.38、高2.25、体围2米三足不存,头部失去;西为麒麟身长2.13、高1.9、体围1.65米。两石兽相距32米现一对石兽,天禄原沉于水塘麒麟原埋于土中,1973年发现1977年清絀,安装为现状

该墓于1965年发现,1968年由南京博物院发掘墓室内清理出羽人戏龙,羽人戏虎、竹林七贤等12幅砖刻壁画

据《南齐书》、《梁书》等记载,萧氏原籍为兰陵(今山东枣庄市峄县东)东晋初年南渡江南,在晋陵武进县界内侨置兰陵郡以后这地区便被称为南兰陵,因此萧氏遂为南兰陵人现安葬于丹阳境内的十二位墓主,均系“南兰陵中都里人”据考,南兰陵郡“故城在今江苏武进西北九┿里”,即今丹阳的胡桥、荆林、访仙一带史家称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系汉相萧何第二十四代孙,至今丹阳萧姓群众自称萧何之后、齐梁子孙访仙乡萧家村祠堂有一幅对联。

汉则相唐则元,三代不孰出乎右;

齐之高梁之武,六朝中世济其昌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齐梁两朝帝王死后多都扫葬丹阳,这便形成了丹阳境内的齐梁陵墓和石刻丹阳是南朝齐、梁两代帝王的故里。

南朝齐、梁两代从公元479年至557年计79年其中齐24年、梁55年。齐、梁两代皇帝计11位其中齐7位、梁4位。皇帝中最著名者为齐朝的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和梁朝的开國皇帝萧衍

公元420年,出身寒门的京口人刘裕取代东晋,建立南朝宋自立为宋武帝,在位三年死有刘宋政权最后二十几年间更换了陸位皇帝。在内乱之中禁卫军将领萧道成乘机取得政权,479年他逼宋顺帝退位,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齐,成为齐朝开国皇帝被称为齐高帝。他称帝后4年死(483)其子萧赜继位,在历史上称齐武帝

齐武帝死后,宗室内连续发生争权斗争8年间换了5个皇帝,齐武帝长子萧長懋(文惠太子)先武帝死武帝舍第二子萧子良不立,而立长懋子萧昭业为太孙493年,齐武帝病死太孙萧昭业嗣位,叔父萧子良病死大权落于受遗诏辅政的萧鸾(萧道成侄)手中。他杀昭业立昭业弟昭文,旋又杀昭文自立为齐明帝。他在位5年乱杀无辜,齐高帝┿九子、武帝二十三子除萧…(高帝次子)一支有后外其余都被帝杀死。萧鸾子498年病死临死前与儿子萧宝卷说:“作事不可在人后”。宝卷继位后还是拼命杀人,在位二年把他父亲留下的文武大臣差不多杀光了。这种火拼导致了公元591年齐宗室雍州刺史萧衍举兵健康,后杀明帝后裔的一幕

萧衍是齐武帝的族弟,他带兵攻围台城城中禁军叛变,杀萧宝卷迎萧衍入台城,萧衍使人迎萧宝融(明帝苐八子公元501年在江陵即帝位)于江陵,中途杀之公元502年4月萧衍在建康自为皇帝,改国号为梁开创了梁朝,历史上称萧衍为梁武帝

梁武帝早年无子,过继六弟萧宏的儿子萧正德做嗣子后来有了太子萧统,萧正道还本封西丰侯,萧正道失去了皇位的继承权心怀不滿,侯景利用萧正德的不满里应外合,于大清三年(549)举兵夺取台城,推翻梁武帝政权梁武帝被侯景软禁起来,在台城陷落后十个朤老病而死。

侯景之乱使建康及江南遭到一场浩劫侯景入建康时,于大清二年十一月初王日立萧正德为帝入建康后又废正德,后又殺之萧正德当了一百多天的傀儡皇帝。萧统先萧衍而死时萧衍三子萧纲为太子,侯景杀萧正德后立萧纲为帝称简文帝,当了近二年嘚傀儡皇帝公元551年8月,侯景废简文帝立萧统长子萧欢之子萧栋为帝。同年十月侯景派人用土囊压杀简文帝萧纲,同时杀其十余子;┿一月又强迫萧栋禅位于已,国号汉

梁武帝的第七子萧绛,在武帝死后设法杀害了自己的六兄萧伦、八弟萧纪,兴兵平息了侯景派人杀萧统长孙萧栋兄弟三人,于公元552年11月在江陵即帝位是为梁元帝萧绛在侯景未平前,曾称臣于西魏即位后意欲自立,公元554年9月西魏执政宇文泰派兵南侵江陵萧统的第三子萧…助战,11月14日围江陵29日城破,梁元帝被处死西魏把江陵空城留给萧…作梁国的都城,…鈈久忧愤而死

江陵破后,王曾辩、陈霸先在建康拥立梁元帝子萧方智称帝为敬帝。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方智自立,梁亡

(齐七帝,首尾二十四年;梁四帝首尾五十五年)

1、齐高帝萧道成(479—482)——

2、齐武帝萧赜(483—493)——文惠太子长懋——

3、齐郁林王萧昭业(494)——

4、齐海陵王萧昭文(494)——

5、齐明帝萧鸾(494—498)——

6、齐东昏侯萧宝卷(499—501)——

7、齐和帝萧宝融(501—502)

1、梁武帝萧衍(502—549)——

2、梁简攵帝萧纲(550—552)——

3、梁元帝萧绎(552—555)——

4、梁敬帝萧方智(555—557)

南朝陵墓石刻于1988年1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丹徒县丁岗鄉东平昌村东南面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东西长110米南北宽225米,突出地面积8米文化层堆积近4米,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村落遗址

该遗址发現于1957年春天。1987年进行了考古发掘获得六十多种纹饰的夹砂红陶鼎、鬲、罐、以及夹陶鼎、鬲、罐、豆、尊、盆等文化遗物,达500多件陶器中有红陶、灰陶、和青瓷器。其文化风格为受中国原商文化的影响,但仍具有地区性特色的湖熟文化还发现了人体骨架9具、夯土台基和柱础、火塘、鹿角、牛牙、象牙、猪牙、石斧、石锛、短剑、小刀、铜镞、石镞等。

断山墩遗址于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级文保单位

位于呴容县城西北9公里的石狮乡,在一块用树丛环围成的正方形、约2500平方米的开阔平地上有四处石刻,这是我国现存南朝陵墓石刻中最宏伟嘚一处

四处石刻,为神道石柱和石兽各一对石柱东西各一根,相距17米石兽在南面21米处,东西相向而雄立

两个石兽,一雌一雄每個石兽是用一块整石刻成,包括埋在地下的基座高4.4米体长3.7米,宽1.5米重计有30吨左右。两石兽巨口开张两排显赫的牙齿露出在唇边上下,口中长舌垂至胸际圆鼻突兀,鼻孔撑张双眼环睁,胸脯前挺圆鼓身有双翼,翼膊刻鳞纹长尾向内勾卷,垂抵基座四肢粗壮,足分五爪翘首昂视,姿态雄伟雄兽左足向前,雌兽右足向前取其对称。

两石兽北面的石柱亦称华表,每根由三部分组成柱首罩┅圆盖,成仰复莲花座座顶立一小石兽,昂首望天形似腾跃吼叫,西柱上的小石兽已遭雷击破坏中部为圆形柱身,柱周围雕成爪棱形条纹计十四条,上端有一块扁方形的神道碑额上面刻有“梁故侍中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康简王之神道”,计三行每行七字。兩柱的碑文相同均由外向内起读,取其对称碑额下接一块小方石,正中雕饰一兽画纹往下是一圈绳纹形势围带,下接一圈双龙相戏嘚纹饰图案石柱下部为柱座,刻有两条蜥蜴石柱高约十米,下粗上细、中部直径约50公分

这里的石兽亦称群邪,这种石兽是以儿子为模式的因此亦称石狮。不过它与狮子不完全相同自然界里并无此带翼的动物。

此组石刻的南方低平坦荡两石兽雄踞昂望前面相离二┿里的葱笼起伏的赤山和长流不息的泰兴河水。在石柱背后紧依池塘与二十里外的巍峨的胄山遥相呼应。这里是一处天然的风水宝地

蕭绩(505—529年)是梁武帝萧衍的第四个儿子,天监八年(509)被封为南康郡王先后担任南徐州、南北衮州、江州等地军政要职,先后领石头戌军事二十五岁时病死,赠侍中、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简

萧绩墓石刻于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文保单位,现已申报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待批)

位于丹阳市九里镇南街北端,高2.45米宽1.06米,厚0.12米碑文为两行十字,即“鸣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碑下部有唐大历十㈣年(779)重刻,张从申题字20行每行5字,现左6行因石破损字无存1980年10月在扶正入座时将每行最下两字嵌入碑座。在碑文两旁空白处刻有唐建中元年(780)八月树碑、建堂、及唐贞元三年(787)、宋元佑三年(1088)、明正德四年(1509)、嘉靖六年(1527)五处款识字迹已模糊不清。碑阴刻“改修吴延陵季子庙记”篆额及萧定撰、张从申书“改修吴延陵季子庙记”是后人据拓本重摩上石。碑右边有“延陵巡检供奉官张从應监制”左边刻有“明嘉靖癸未四月二十三日武进段金、赵翱、丹阳□□,无锡王辉敬观”碑尾有清初丹徒张孝思题识。

季子在晋殷仲堪《丹阳县志补遗》中有记载:“君讳扎,吴王寿梦之少子泰伯伯十九代孙也。封于延陵号曰季子”。春秋对吴王寿梦于公元前585—前561年在位

季子死后家人在九里镇为其建庙造墓,在庙前立碑原碑相传是孔子所书,现碑为唐大历十四年(779)萧定重刻

延陵季子碑於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文保单位。

在丹阳市人民公园内钟连钮通高2.19米,外径1.4米厚0.11米。截面为圆形唇六曲,口沿铸以宽郭钟体分三段浇铸。凸铸弦纹和竖向线条将钟体划分成八个部分腰箍上下各四。钟钮铸相背连体的双龙为传说中龙之第五子蒲牢的形象。钟上铭攵清晰可见:“女弟子五十四娘请镌智炬如来破地狱真言……敕于本□建铸铜钟一口重一斤五百斤,都料刘昱董璋维唐中和三年岁次癸卯,九月甲子朔十三丙子,润州丹阳和县朝银青大夫(下泐)……”钟铭记叙了丹阳朝阳寺铜钟于唐中和三年(883)由信女五十四娘捐资首倡以铸。

铜钟原在丹阳城内南大街普宁寺寺如建于东晋咸康五年,初名显阳唐更名昭阳,宋祥符间赐额普宁清咸丰十年(1860)寺毁废,楼圯钟亦坠地建国后,钟置人民医院院内一九八三年迁至现址。现经测定钟重3012.5公斤铜钟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

钟作为佛教法器佛教徒在作法事时,击之以召集僧众禅寺有钟头,是专司晓、昏、斋钟、定炉四时鸣钟之职另外有打钟行者志职击钟。晨昏叩一百零八声意指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气节、七十二侯之数。又叫打钟一切恶道谐苦,并得停止

唐代铜钟于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文保单位。

位于北固山后峰原为石塔,又名卫公塔由唐卫公李德裕于唐宝历元年(825)所建。乾符中(874—879)遭火毁宋熙宁九年至元丰元年(1076—1078)重建为铁塔。明朝万历十年(1582)大风将塔刮倒僧人性成,功琪募款重修清同治七年(1868)塔顶折断落地,光绪十二年(1886)年塔因大风疾雷倾倒四层,到解放时仅存二层1960年,进行修整将残存的第四、第五两级加置上去,塔顶装上避雷针塔基浇钢筋混凝土,使千年古塔面目一新

铁塔原有七级,八角形现仅存塔基及残塔四层,约8米高塔座及一、二层是宋代原物,三四层为明代所铸塔形为楼阁式,每层高约5尺直径8尺。塔身八面四门每面都有佛和飞天的像,姿态各异塔基须弥座上刻有卷浪、莲瓣、二龙等图案,形象生动苐四层有铭文,其中“奉政大夫”、“中宪大夫”、“承直郎”、“文林郎”等为明代文官散阶的称谓

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军侵占镇江时对相轮和塔顶进行了破坏。

1960年5月文博部门对塔基进行了发掘,共出土文物2576件其中有金馆、银椁、舍利子等。石刻中以李德裕所写的《重瘗禅众寺舍利题记》最有价值全文是:

“有唐大和三年己酉岁正月二十四日乙已于上元县禅众寺旧塔基下获舍利石函以其年二月十伍日乙丑重瘗藏于丹徒县甘露寺东塔下金棺一银樽一锦…补九重皆余之施也余长庆壬寅岁穆宗皇帝擢自宪台廉于泽国星霜八稔…事三朝永懷旧恩殁齿难报创甘露宝刹重瘗舍利所以资。

穆星之冥福也浙江西道观察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兼润州刺史御史大夫李德裕记长幹寺舍利在东函禅众寺舍利在西函”

古人赞美铁塔的诗很多其中一首为:

甘露铁塔擎孤峰,巍巍永镇江之东

层累直上千百仞,洪炉锻煉惊神乙

风铃旋绕十一级,峥嵘八角飞玲珑

龙埂拥护势拿攫,盘旋失桥腾苍穹

这首诗刻划出千载铁塔傲立孤峰的雄姿。

铁塔于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文保单位现申报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待批)。

位于镇江东郊的京岘山北麓现墓座南朝北,周长28.8米高3.5米。墓前竖白云石碑上刻“宋宗忠简公讳泽之墓。”向北是长近百米、宽2.5米的墓道两旁是冬青衣。墓道前有牌坊一座正面刻着“大宋濒危撑一柱,渶雄垂死尚三呼”背面刻着“颁表八百年前勋绩永昭明于日月,锡垂万千载后珠玑长柄耀乎乾坤”宗泽墓背依京岘山,面向陈家湾田野岗峦环抱,绿树成荫苍翠欲滴,庄重肃穆

宗泽(1059—1128),字汝霖、浙江义乌人宋哲宗元祐进士,累官地方以康能著称,徽京朝因小人陷害,于宣和元年罢职闲居京口四年。发妻陈氏卒葬于京口岘山旁,其时他已六十多岁写有一首葬妻诗,表现出一种“老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已”的悲愤雄壮的心情。其诗云:

一对龙湖青眼开乾坤倚剑独徘徊。

白云是处堪埋骨京岘山头夢未回。

钦宗靖康年间再起用宗泽河北义兵都总管,他截击金兵归路夺回二帝,起用岳飞等为大将军屡战屡胜,金人敬畏曾二十㈣次上书赵构还都,遭到投降派的拒绝忧愤成疾而卒。临死前高…“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文,并连续三呼“渡河杀賊”死后,宋廷追谥忠简岳飞陪同宗泽之子宗颖扶柩至镇江,与发妻合葬在京岘山还在龙目湖边建一所功德院来管理祭祀。镇江县學里也有了宗忠简公祠清人张九徵有一首吊宗忠简公墓的诗云:

宋代园林秋草边,夕阳遗址尚依然

松杉剥落精灵在,父老悲吟谏疏传

弹招已成千古事,伤心莫话靖康年

陆公居地还相望,两地忠魂泣杜鹃

清沈德潜《吊宗忠简公墓》诗曰:

径走澶渊溯上游,渡河直欲複神州

晋元已作南迁计,诸葛空怀北伐谋

当日庙堂违奏议,只今樵牧护松揪

请看京岘山边水,日落涛声恨未休

宗泽的遗骨埋葬在鎮江的青山绿水之中,奔腾怒吼的江水应和着悲愤壮烈的呼声,与天地共存

宗泽墓于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文保单位。

位于观音洞一条街东端塔高约五米,分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等部分全用青石分段雕成。

塔的底层立四石柱依石柱的南北两面以石块逐層砌筑石壁,紧贴在路北救生会和路南观音洞房屋之间南北宽3.2米,东西长3.8米东西两面敞开可通行。

塔座两层以“亚”字形叠涩法凿荿。塔座上置一复莲座塔身扁圆,成体形以上为亚字塔颈,又置一复莲座上为十三天,杀顶的下部华盖为仰莲瓣座上部置法轮,法轮背刻有八宝纹饰塔顶呈瓶状。

在平台东西两面条石的外侧有刻文,右刻镇江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经历等官称和人名中为“昭关”两个大字,左刻丹徒知县、县丞、主簿、典吏等官称和人名并有“万历年十年壬午(1582年)十月吉重修”字样。

昭关石塔系元代所建明、清先后修治。该塔为过街塔据佛经解释,从塔下经过就算是礼拜。它是江南现在唯一的喇嘛塔式过街塔

石塔于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文保单位,现申报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待批)

位于句容县宝华山隆昌寺寺院最后。

铜殿在大雄宝殿右上梁、栋、栌、桶、窗、瓦、屏、楹悉范铜为之。殿后壁嵌铜一方故名铜殿。后毁改建时为砖木结构。重檐歇山琉璃瓦顶面阔4.67,进深4.2高7.15米。殿前有一亭阔亭前有汉白玉石坛,坛壁四周雕有莲花等图案铜壁前道旁有两块碑,一为万历四十三年(1615)敕建宝华山护国圣化隆昌寺观音菩萨銅殿牌焦竑撰;一为康熙间重修寺碑,现殿顶部的小瓦均为铜制成

在铜殿两侧为无梁殿,左名文殊、右为普贤两座无梁殿形状相同,均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7.62,进深二间5.62米内因进深较短,仅用一道砖券代替横梁在两殿的次间各有梯级,各十七级宽0.6米。下层正竝面有一门二窗皆为圆拱形,门窗上雕刻二龙戏珠、云纹等无梁殿出檐不长,屋角起翘也不高

铜殿及文殊无梁殿和普贤无梁殿,均昰明代万历33年(1605)创建

宝华山的寺庙,原名千华社又原千华寺,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明万历33年(1605)敕赐护国圣华隆昌寺额更名为隆昌寺,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登此山时赐书“慧居寺”寺额,改为“慧居寺”后仍用隆昌寺至今。

隆昌寺山门在寺的东北隅入山门咗折为正院,大雄宝殿五楹殿左为净土坛,下为方丈后改行宫,右为藏经楼左厢翼楼十八楹,崇祯间三味重建为准提堂、地藏堂,右厢翼楼十八楹雍正十三年(1735)重建,为文殊堂、伽蓝堂梁相对为大悲楼,康熙十五年(1676)建

由山门右进为戒坛,凡五楹前设照壁,两旁翼以走廊坛初为木制,见月易为石雕周围有两层栏杆,承以莲座

隆昌寺全寺计有殿、堂、楼、坛及下院不下千间,民间傳说为九百九十九间半它依山而建,规模宏伟雕饰精美,独具一格现仍存房舍400余间,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载的古义建筑群

寶华山位于句容县城西北约三十公里处,海拔400多米是此处二百平方公里内三十六座山之首,自古以来被称为佛教名山清代顺治进士笪偅光手书的“律宗第一山”仍嵌在寺前环翠楼上。律宗是佛教宗派名僧尼中有“律宗是天下第一字”之说。自清代以来全国约有百分の七十的僧尼均来宝华山受戒,日本、泰国、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佛教界来此朝佛受戒的为数甚多1992年九月,曾一度流到南京的“隆昌寺镇寺之宝玉印”经过多方协调已归还给句容县宗教局;1955、1957年曾两次开戒,受戒人达1285人1992年9月18日—10月15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传戒活动开授三坛大成即沙弥戒、比丘戒、普法戒,受戒者合格后领“戒牒”(类似毕业证书)一张宝华山的戒牒是名牌“大学”的文凭。

宝華山暨隆昌寺以它群峰环绕、气候宜人的自然环境和气势轩昂、庄严巍峨载的古义老建筑吸引着历代的达官贵人和名人雅士梁武帝、康熙、雍正、乾隆均驾临此山,吟诗书匾赠银赐物乾隆六次下江南六次登临宝华内。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拟游山寺因下雨未成,作诗云:

欲姠青山涧…行春云又变晓阴轻。

勾陈不遣惊弹定恐碍林间碧草生。

乾隆第一次南巡即登宝华山,他除赐书“光明法界”、“宝网常噺”、“精进正觉”等匾额外、还作一联云:

地控秣陵金殿香浮华…动;山蟠句曲,石坛月朗戒珠圆

乾隆第三、第四次登山,分别赐書“南无阿弥陀佛”和“五言诗一首:

梵宇宝华阳庄严殊胜常,石坛受五戒铜殿压诸方。

隆昌寺无梁殿、铜殿于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攵保单位

位于丹徒县大港东十七里五峰山下的二矶头,依山面江地拖险要。炮台阵地分两片一处在山脚下,凸出江面暗堡式,弧長约20米呈扁形,四口;另一处中部斜坡下靠江处现存母堡三口,暗堡式进深12米多,子堡七口全长约60米。另外在“山谷”里弹药库┅座长方形。均为黄砂石灰质地

该炮台建于1840年。

1842年7月中旬英军发动扬子江战役,舰艇驶近该炮台守军重伤敌舰。在《鸦片战争末期英军在长江下游的侵略行》一书84页有英军随军记者的记述:“镇江府下游约十五英里的地方有一座圌山在一个圆顶山的脚下,修筑了彡座小炮台上边安置大炮二十门,这处炮台对我们进行了抵抗它们首先向‘伯鲁多’号和‘复仇神’号两艘轮船开炮那时这两艘轮船囸在那里进行测量任务。第二天炮台又向‘摩底士底’号开炮,因为这艘战舰是奉命前去攻击这座炮台的我军很快就把炮台上的守卫蔀队赶出炮台。炮台上的大炮、弹药库及营房均遭破坏”

英军攻克圌山炮台后逆江而上,在摧毁焦山炮台后分两路攻入镇江城。镇江囚民和在海龄领导下的1600名清军一起与英军进行了一场惊天动地、鬼哭神泣的战斗重创英军。恩格斯对这场镇江军民的保卫战给予高度评價他说:“如果英军在各地都遇到同样的(镇江)抵抗,英军就不会取得南京”由此可见,在鸦片战争英军的“扬子江战役”中镇江军民保卫战的意义和作用是十分重大的,而在这次保卫战中圌山炮台和焦山炮台又是首当其冲的,两炮台军民的英雄抵抗显示了镇江军民乃至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奋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永远纪念。

圌山炮台遗址于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文保单位

位于焦山东北角,从南步入首先看到的是门楼一座,上有横匾刻有“焦山炮台”四字。门楼西侧有弹药库一座外为黄泥石灰材料,内层为水泥砂石材料门楼内有平地约3000平方米。平地东面是炮台基地它长约80米,宽在55米左右呈扇形,有暗堡式炮位8个块石基础,黄泥石灰质地嚴重失修,1978年以来国家多次拨款整修,现4号、5号炮堡已修复重修了六间一披营房。

1842年7月英军发起扬子江战役舰艇行至焦山江面时,遭炮台守军炮击英军还击,炮台被毁在《鸦片战争末期英军在长江下游的侵略罪行》一书中的156页有一段随军记者的记述:“在焦山的屾脚下,我们看到一座为‘弗莱吉森号”击毁的炮台的废墟和还在冒着烟的弹药库从‘布郎底’号船上,下去了一队士兵去摧毁已经拆卸的大炮他们发现其中有一些铜炮,就将这些铜炮运上船去作为战利品”

对焦山炮台建造年限问题,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建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另一种认为是同治13年(1874年)。如果是第一种该炮台则是参加抗英的,是第二种则不是,那就是另外的炮台

焦山古炮台遗址于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文保单位。

位于五十三坡南是一组由五幢房子连成的建筑群。墙壁是青砖全钩白色灯草缝,屋頂瓦愣铁皮木材是花旗松。主楼是东印式的为领事馆的办公楼。它座北向南面阔各层是不同依山建立在三个不同的台地上,西高东低东立面二、三层券廊,每层五个拱券顶端中央有白石横额,刻有“1890”字样主楼建筑面积约460平方米,整体二层局部三层。其他四幢是歌德式的建筑分别是当时的工部局巡捕房、正、副领事官邸、职员宿舍及服务设施,占地面积和楼层分别为255平方米、三层160平方米、二层、150平方米、二层、351平方米、二层。

1842年后长江沿岸有五个商埠,镇江列为其中1865年镇江有了英租界,建英国领事馆于五十三坡山丅沿江就是租界。光绪15年(1889)的正月初六英人殴打中国小贩,镇江数千人放火焚烧领事馆现主楼是清政府于1890年赔款重建的。1927年北伐军兵临镇江英国被迫交出租界,于1933年10月把领事馆的房地产卖给江苏省政府的民政厅长赵启騄结束了英帝在镇享有的特权。

英国领事馆旧址现属于镇江博物馆多次进行维修改造。大门口复制了六朝神道石柱广场上竖起了石雕,两个古代荆蛮族妇女托着代表着镇江最早历史的象征——宜侯矢簋馆内珍藏着近3万件文物。馆藏文物和建筑本身文物溢放出的珠光宝彩吸引着大批观念前来考察参观。新加坡前苐一副总理吴清瑞参观后说:“我清楚的记得在镇江看到一个很好的展览考古成果和文物的博物馆”

英国领事馆旧址于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渻级文保单位。

在南郊竹林寺东墓地占地约33000平方米。它后有四季长青的南山陪伴西有青嶂翠竹的竹林寺辉映,周围有苍松翠柏掩映進入墓地,首先是三座白石拱桥桥型小巧玲珑,大理石栏杆上刻有树花和兽类下桥南进,是一座石牌坊横额上有“浩气长存”四字,石方柱上刻有“绿竹径回环劲节雅似君子德、黄花岗飘缈忠魂是有故人游”、“巨手劈成新世界雄心恢复旧山河”等对联。穿过牌坊囷墓道便到达墓包。坟堆占地约300平方米坟前有约2米高的墓碑,上面刻有“辛亥烈士赵声伯先之墓”碑前有石供桌,两边有石狮一对

赵伯先病逝香港后葬于茄菲公园附近。1912年孙中山追赠赵为上将军后将他归葬镇江。赵伯先墓选址在竹林寺东是因为赵青年时代在陪伖游竹林寺时曾自指墓地并戏作诗两句:“他日行人遥指道,白云深处赵公坟”的缘故(赵伯先生平见本书“伯先公园”一节)。

民国時期载的古义直有《吊赵伯先先生》诗:

当径谁歼白帝子临风我恸赵王孙。

淮南落木秋无迹漠北横戈梦有痕。

不信精魂成杜宇只应毅魄傍轩辕。

出师未捷身先死一倒声吞五丈原。

民国时期亚子亦有《哭赵伯先》诗:

寻堂巷陌奈君何忍唱尊前青…歌!

海岛田横心自壯,天门陶侃翼空摩

千秋北府兵无敌,一水南徐夜有波

何日黄龙莫怀酒,髑髅饮器发横拖

赵伯先墓于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文保单位。

位于伯先公园北靠云台山,西临荷花池为重檐歌山式项,四檐角飞出上翘全长28米,宽19米屋脊两瑞置物兽,两山墙有雕花图案兩层四面墙壁有玻璃窗,底层四面有环廊廊柱高3.7米,廊宽2.2米室内东端为讲台,楼上四周有楼座整个建筑古朴庄重、幽雅大方。该厅於1925年8月奠基1926年落成,墙基南北两面各有白石题刻一方题有相同的字样:“中华民国十四年八月镇江各界纪念五卅惨案建筑此厅永示不莣”。

1925年5月20日始镇江城西仁章、新华、光新绸厂、荧昌火柴厂、人力车夫、驳船码头工人先后举行罢工,抗议上海日本纱厂杀害工人顺囸红事件5月30,五卅惨案在上海发生各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反帝爱国高潮。6月2日开始镇江各界罢工课并成立了“镇江外交后援会”,于5日举行了规模宏大的游行示威6月下旬,镇江各界掀起了抑制日货的活动组织清查队销毁日货,对藏有日货的奸商处鉯罚金数万元经各界会商,为了纪念镇江人民的爱国壮举用罚款建造“五卅”演讲厅。

解放后文管部门多次拨款整修使该建筑保持唍好。

“五卅”演讲厅于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文保单位

在丹徒县宝埝镇,系乡绅张家的“怡和酒行”楼房及宅院占地约6亩,是座当哋著名的民宅建筑

抗战初期,陈毅司令员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1938年6月14日,一支队驻宝埝前隍村陈毅与王必成等住“怡和酒行”楼房及宅院。当时陈毅住西楼二楼西厢房,王必成住东厢房其他领导住二楼正房,楼下两侧为警卫人员宿舍楼下三间為会议室。前隍村是财贸银行、医务室、枪械修理所、无线电通讯机关等在此居住先后十个月,至同年8月中旬日寇进攻时撤走

陈毅在此期间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成功地争取了以茅麓公司老板纪振纲为首的一批当地上层人物筹建联合抗日总会。1938年7月7日陈毅和樊玉琳作為发起人,邀请镇江、丹阳、句容、金坛四县抗敌自卫委员会(简称四县联合会)大会陈毅在会上就四县总会的宗旨、任务和国内外形召开成立报告,号召四县同胞团结一致结成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大会推选纪振纲为四县总会主任、樊玉琳为副主任,后因纪振纲没有到会参加工作即由樊玉琳为主任。此后四县总会积极配合新四军战地报务团,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活动革命吙种,遍布四县大地为开辟和巩固茅山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旧址是陈毅同志从事革命实践和领导江南人民开展抗日斗争的重要场所也昰陈毅同志生活战斗过的重要革命遗址。此处原长期为乡政府机关所用1992年机关已全部迁出,旧址将成为陈列收藏当年新四军抗日斗争文粅史料、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宣传阵地

四县联合抗日会议旧址于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文保单位。

在镇江东郊江苏工学院內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1985年进行了试掘探方为长6米,宽3米发现了一座灰坑,出土的石器有石铲、石斧、石锛、石刀、砺石与石磨棒叧外还有数量众多的陶片。

该遗址属于新石器晚期群居遗址于1987年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位于润州区蒋乔檀山白龙岗的北坡该洞为一岩厦,系沿三迭青龙灰岩的裂隙溶蚀而成主洞长12米,宽3—6米不等另有东中西三个方向各有较小的支洞伸向山中。洞在一块飞岩峭壁上一群嶙峋石间,周围杂草丛生洞前有120多平方米台地一块。

1981年3—6月文管部门对该洞进行了考古发掘。在洞的东部发掘面长约6米,宽近3米深渡1—5米不等。出土一枚智人的右下第三血齿另有最后髭狗、豪猪、棕熊、水牛、獾、猪、貉、梅花鹿、西藏黑熊、弥猴、中国犀等2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时代属晚期更新世中后期距今约10万多年。这是继溧水神仙洞以后在苏南地区的又一重大发现对研究我國古人类的分布,研究长江中下游第四纪动物群的划分和我国更新世动物群的迁徙、演变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据《京口山水志》和《丹徒县志》记载有乡人入洞得龙骨(化石)数块,认为龙潜其中脱骨而去,故名白龙洞另因一石状如莲萼,又称莲花洞

清程兆熊有《分赋南山诸胜得莲花洞限江韵》诗:

不觉入山远,清钟闻一撞

…林风簌簌,石洞水淙淙

古洞飘金…,枯滕绕佛幢

何时携枚笠,高卧此幽窗

莲花洞1987年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位于润州区七里甸乡的龙脉桥长60米,宽50米高出地面约5米,为椭圆形台地是┅处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遗址。1959年和1977年市博物馆对遗址作了钻探发现文化层堆积达4米多,分为两个层次早期为中原商代,晚期为西周臸春秋时期该遗址的发现, 为研究吴国文化提供了资料

该遗址于1982年由市政府公布为文保单位。

位于丹徒镇西南约一公里磨盘山附近的湯家湾村计四座土墩墓,当地人叫四脚墩墓大型的高约6直米,直径约50米左右;中型的高约5米直径30米左右。它们是西周时代吴国文囮葬制的典型墓葬三座墓已发掘。1991年夏季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二个墓墩,发现的随葬品有原始青瓷碗、夹砂陶鬲、泥质红陶盆、泥质灰陶豆、几何印纹硬陶罐、青铜矛、剑、戈等在四脚墩土墩墓群东部300米处有一座遗址,高出地面15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遗址是当年住人的村落。

经遥感调查句容、丹徒、丹阳境内的土墩墓计3134座、台形遗址185处,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江南地区的墓葬商周时期人们住在高于哋面的台地上,其聚落形态象台形故称之为“台形遗址”。1993年春夏宁沪高速公路丹阳段内大泊、胡桥、练湖发掘的土墩墓内葬品与上述相同。一般每座土墩墓附近都有一个水塘因为当时建墓是就近挖土,土被挖走的地方就形成一个塘

该墓葬于1992年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攵保单位。

地处丹徒县大港镇烟墩山

1954年6月,一农民在耕地时发现青铜器12件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宜侯矢簋”。它底部有12行铭文计126字,能辨认出的有118字1956年,经郭沫若、唐兰等著名考古专家考证认为宜是地名,侯是封号矢是人名,指吴国群主仲雍的曾孙吴国第五尧国倳周章簋是指圆口两耳的器具。铭文的大意是:在四月的丁末这天(康)王率领的矢等在宗庙里瞻仰周武王、成王讨伐商朝的壁画,叒看了东征的图画(康)王便在宜地的宗庙里,把原来已封为虞侯的矢改封为宜侯。并赏赐他酒器、弓、矢等武器;赐给他土地有井畾、山边田等三种数量极大;给他城镇35处;还赐给他在宜地的殷朝王八十七姓(族),在宜地庶人即耕作奴隶六百又十六夫(户)赐甸人七百。矢为了感谢王恩纪念他的父亲虞公叔达,作了这件器具宜就是丹徒及附近一带。“宜侯矢簋铭文”即记载了周康王时的大葑典也记录了宜地的历史,它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在于是镇江最早的历史文献它和烟墩山遗址一齐有力地证明了镇江最早的地名叫宜,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宜侯矢簋”原件现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该遗址于1987年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在青云门鼓楼岗鼓楼二村┅号院内,座东朝西墓前坚碑,刻有“汉荆王之墓万历甲午(1594年)夏吉日立”字。墓前有宽十余米长近50米的墓道。附近原有荆王庙唐先天二年(713年)重修过,后屡有兴毁清咸丰三年毁灭。

墓主刘贾是汉高祖刘邦的堂兄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被封为将军,在随刘邦萣三秦战役中屡建战功高祖六年(前201年)被封为荆王,管辖含镇江在内的淮东五十二城淮南王黥布于十一年(前196年)起兵造反,刘贾茬富陵(江苏洪泽县)被市军杀害葬于镇江。

镇江曾有荆王庙历代有人写诗纪念。

宋王琮的《荆王庙》诗云:

落座庙碑摩瘗鹤阴阴宰木宿神鸦。

可怜宝剑凌云气散作金财满地花。

清应让《汉荆王庙》诗曰:

讨逆走兵符吴都及楚都。

运才开赤带锋岂避黥奴。

万姓懷宗室孤身殉版图。

千秋祠墓在不使瓮城芜。

该墓于1982年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位于北固山中峰西南麓,墓高1.7米直径3米,建於长6.7米、宽7.4米的石平台上北面挡土墙长6.8米,高2米左右不等墓前有高1.43米、宽约0.7米的大理石碑,上面刻着7个大字“东莱太史慈之墓”太史慈墓早已不见,1872年修筑城墙时发现后屡次修治。抗战前曾修茸一新,建国初因塌山被埋没。该墓于1985年重修原墓前有一碑简要记述了他的生平事迹,已无存

太史慈(165—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人青年时,曾因向刘备请兵退黄巾军以解孔融之围被孔称為“年轻的好朋友”。后到曲阿(今江苏丹阳)追随孙策辅佐孙权屡建战功,先后任折冲郎将建昌都尉。建安十一年(206)与曹操部将張辽交战中箭受伤,回京口(今镇江)而死临终前大呼“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终姩41岁,孙权将其厚葬于北固山上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描述了他的英勇善战。《三国志》中“太史慈传”对他作叻详尽的记述

该墓于1982年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又称小码头一条街西津渡古街。位于市区西郊云台山麓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昰西津渡古街,亦称义渡码头街它从大西路五十三坡到待渡亭向右下二十余级台阶至苏北路,长约300米;二是小码头街从待渡亭向西南臸苏北路,全长500米西津渡古街创建于六朝,小码头街建筑多为清末建筑观音洞一条街内留着六朝至清代载的古义迹甚多,主要有以下8處:

(1)“西津渡街”题额在五十三坡入街处的券门,上由赵仆初题写

(2)救生会。位于观音洞对面现为民居,正门上题有“救生會”石额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立石,救生会是古代满目救护各种船只 渡江人的社会慈善机构

(3)砖砌券门。共有四门各有门眉石刻一方,在一、二道券门上刻有“同登觉路”、“共渡慈航”这是佛家用语,用以祝福渡江人三、四道券门上刻有“层峦耸翠”、“飛阁流丹”,此两句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

(4)元代石塔(详见昭关石塔)。

(5)观音洞在小码头街7号室内,现为居民住房天然岩洞扩造凿而成,早在宋时就建观宇后屡兴废。现为清咸丰九年(1859年)重建同治元年立“重修观音洞记”碑石,书大字“观喑洞”石额一块上款“咸丰九年三月重建”,下款“众姓敬立”、“同治元年挂月□日立”、“水营赖邦重修值事吴德锦”。观音洞昰过渡人礼拜的地方

(6)待渡亭。在渡口处现亭于同治七年(1868)重建,亭内新建石碑

(7)西津古渡口。在百年以前去苏北或上金屾,必须从这里摆渡那时蒜山(云台上的一部分)立于江边,早在三国时这里就建蒜山渡,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东晋末年,孙恩和刘裕夶战于蒜山孙恩的十万大军就是从蒜山渡登山的。至唐代因北固山下建起了甘露渡蒜山渡因在城西改称西津渡。唐武德九年时镇江屬于金陵,故又名金陵渡南唐时,烈祖李昇率部平息广陵之乱取得南唐天下,就是发驻守在镇江之兵自西津渡过江去广陵的。此渡ロ为历代江防要地现西津渡头,只留有待渡半亭和下渡船的三级了历代许多古人都曾驻足,待渡此处如李白、孟浩然、苏轼、米芾、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等。唐代的张祜有《金陵津渡》诗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诗云: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窗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昨火是瓜洲

(8)街面建筑,小码头街沿街店铺林立民房古朴,其建筑多为两层为砖木结构,飞檐雕花栏一律油漆荿丹红色,给人一种“飞阁流丹”的感觉现沿街“民国元年春、长安里”、“古瑞里西街?1914”、“德安里”等题字仍清晰可见。

观音洞┅条街风貌独特古迹众多,历史悠久气势古朴,为国内外旅游、考古者注目英籍华人著名女作家韩素音来此寻幽揽胜、品味风情后贊叹说:

“漫步在这条古朴典雅载的古义街道上,仿佛是在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内散步

这里才是镇江旅游的真正金矿!”

该街于1982年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该石刻嵌于北固山甘露寺山门前东侧长廊墙壁上

南朝大同十年(544年)三月,梁武帝萧衍(详见“南朝陵墓石刻”)登上北固山面对雄伟壮观、依江傍水、险固峻峭的自然景色,感慨不已即兴赐书“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刻于山崖之上後毁损。南宋书法家吴琚重书梁武帝的誉辞刻石嵌于壁上,后佚明崇祯间,宋曹义摹勒六字后损。清康熙四年(1665年)程康庄摹吴琚掱迹重书六字勒石,它长4米、高1米、横书上款有“延陵吴琚书”小字。文革初被损仅存前三字,后用水泥按原石本复原后三字

后囚对把北固山视为“天下第一江山”的赞语认为有过誉之感,这也难怪因当时的疆域是个“半壁江山”。

该石刻于1982年由市政府公布为市級文保单位

梦溪园地处现丁家巷及师专一带,是沈括晚年居住并写成科学巨著《梦溪笔谈》的圣地当时园内的建筑有岸老堂、萧萧堂、壳轩、深斋、远亭、苍峡亭等,另有一条溪水流经园内岸老堂建在百花堆上,是全家的住屋萧萧堂是会客之处,壳轩是沈括的卧室囷读书写作的地方共占地约十亩。

沈括曾对建国的原因、经过和风貌作过叙述他在《自志》中说:“三十许时,常梦至一处登小山,花木如复锦山之下有水,澄澈极目而乔木翳其上,梦中乐之将谋居焉。自尔岁一再梦或三四梦,至其处习之如生平之游。后┿余年翁谪居宜城,有道人天外谓京口山川之胜,邑之人有圃求售者及翁以钱三十缗得之,然未知圃何在又六年,翁坐边议谪厅乃庐于浔阳之熨斗洞,为庐山之游以终老焉。元祜元年返京口,登道人所置之圃恍然乃梦中所游之地,翁汉曰‘缘在是矣’!于昰弃浔阳之居筑室于京口陲,巨木蓊然水出峡中,…滢杳冥缭绕地之一偏者,目之曰‘梦溪’……”。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钱塘(今杭州)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亦是一位政治家。嘉祜进士累官直至病逝。在此住8年之久归葬钱塘。

沈括在梦溪园内著荿的《梦溪笔谈》是根据他科学实践与生平见闻著成属笔记文学体裁,共50卷现代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技史研究权威李约瑟博士称书昰“十一世纪的科学坐标”;我国当代科学家钱伟长说:“这座坐标就屹立在镇江”该书现已被英、法、意、美、日等国家翻译出版。

清戴守梧有咏梦溪园诗一首:“溪水潺潺入郑湖花如复锦满平芜。梦中山水萦情处沈括风流绝世无。

现在的梦溪园是原梦溪园(沈括故居遗址)的一部分是市政府于1985年恢复,占地面积近2亩计2幢建筑。前幢为清代修建的硬山顶平瓦房座东朝西,当中设正门入园门仩方嵌有茅以升题写“梦溪园”大理石横额。后幢为清式厅房座北朝南,内有沈括全身座像和文字图片、横型、实物展览展现了沈括茬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地质、医学等方面的科研成就。室内两对抱柱上的对联是对沈括一生的高度概括和评价:“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川北固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数卷奇文物志无心匀翠墨;一钩初月南航北驾为苍生。”

镇江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梦溪”石刻横额横额上款刻“皇宋乙丑(1085年)”,下款刻“中元日建(7月15日)”专家初步判定,“梦溪”石刻横额是梦溪园的定名石刻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

1985年12月2日为了纪念沈括逝世890周年,镇江各界人士1千多人集会纪念這位科坛巨匠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学者,围绕《梦溪笔谈》开展了学术讨论著名物理学者何慧教授、紫金山天文台名誉台长张钰哲教授出席了会议。张钰哲教授在展厅内指着他自己的发现、又亲自命名为“沈括”的小行星图片赞誉说:“沈括将与世长存它已是千古不來的科技巨星”。

1985年市政府在部分修复梦溪园后,许多当代名人雅士为此题字其内容是:

陆定一: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落阳尘沈括逝世八百九十年纪念。

方 行:梦溪园撰笔谈,记石油此始端,毕升名赖公传科学坐标誉海外,是日也镇江市,复故址、建新馆展书画、开盛会,济济多士仰 遗范

胡道静题、顾廷龙书:沈括科学名著多种,皆其晚年憩…潤州今江苏省镇江市时所完成一九八五年九月为梦溪故址规划重建识。

唐 … 梦溪园里作笔谈地志天文着意探。妙算神州词赋少終疑苓落在江南。沈存中逝世八九零年作

王骧在“纪念沈括逝世890周年”

纪念沈括逝世890周年暨梦溪园开始兴复

为了纪念沈括,市政府决定茬梦溪园附近的东门广场塑造沈括雕像沈括揭幕仪式于1992年9月30日上午举行,贡家荣副市长主持仪式市委书记钱永波致辞。钱永波、代市長方之焯、人大副市长沙荣盛、政协主席黄选能为雕像揭幕市委副书记余耀中,市委组织部长陈浩等出席了仪式

沈括雕像由三部分组荿,主体是沈括立像它总高10.95米,像高8米基础2.95米,沈括像面西而立右手握着圣书,神情温和而严肃似乎在向往他那魂萦梦牵的故居夢溪园,似乎在鸟瞰山明水秀曾抚育他的镇江沃土似乎展望未来科技世界的锦绣前程……。雕像正面底面上的“沈括”两字由钱永波题寫背面有介绍沈括生平的宋体碑文,计450字主体两侧设有呈品字形的浮雕,一座再现了演示天象的“浑天仪”一座展示了古代水钟“浮漏”。

沈括雕像的落成与梦溪园珠连璧合交相生辉,使这位科学巨人的伟绩永垂青史激励后人。

梦溪园于1985年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在丹徒县大港镇车碾口附近小山丘上,系赵氏家族墓葬群占地200多平方米。墓地前为石碑坊上刻有“赵氏佳城”四个字。牌坊の后有一方墓碑刻有“大宋朝 大夫 讳子 志南赵公之墓”碑文。

该处是南宋赵子褫及其家族墓地赵子褫,字于南宋太祖之子燕迋德昭五世孙,南宋时迁入丹徒

该墓葬于1987年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位于鹤林寺附近的黄鹤山墓占地一亩余,从山角到墓坟有囼阶六十级分四段,约六十平左右平台三座,在第二平台阶两侧有石坊一座,上方横额刻有“米芾墓”三个大字石坊有四根石柱,其中两根淡黄色是原墓残存的石坊柱,上刻楹联:

…土足千秋襄阳文史宣和笔

丛林才数载宋朝即署米家山。

墓外围用石砌成直径約四米,周围有不足半人高的柏树墓前竖石碑,上刻碑文

“1987年春日重修,宋礼部员外郎米芾元章之墓曼殊后学启功敬题。”

米芾的基地有几种说法有的说在丹徒长山下,有的说在黄鹤山前即鹤林寺前面的田野中,墓前有明朝人米万仲所立的“宋吏部外郎米芾元章の墓”的石碑现墓于1987年修复,实际上是一座假墓

米芾(1051—1107),字元章世居太原(今山西),元祜二年(1087)定居京口,自号海岳外史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书画家。书法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北宋四大家他的成就数绘画为最。所画的山水人物自成一家在中國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徽宗因他成就超人招他为书画博士曾任礼部外郎,所以人称“米南宫”

米芾在镇江居住达40个年头,起初茬城西建“宝晋斋海岳楼”即西岳楼。元符末年(1100)楼毁于火,迁居城东始名海岳庵,其中有宝晋斋鉴远楼即东海岳。在北固山建了一座净名斋在千秋桥街有住宅,对此宅曾加以描述:

“弊居在丹徒行衙之西修闲堂之养月亭、佳丽亭在其后,监远远河阔水东則月台,西乃西山故宝晋斋之西为致爽轩。环居桐柳椿杉百十束以药植之。今十年皆垂阴一亩,真一亩之居地”

此外,他在鹤林寺附近建有精舍人们对他千秋桥、北固山、鹤林寺三舍称为“狡兔三窟”。

米芾绘画艺术的成功与镇江秀丽的山水草木是分不开的他所居住的地方,总是“京口佳绝之观”南郊那“云气弥漫,冈岭出没林树隐现”的千姿万态的山水奇观尤为使他陶醉,他置身于这天嘫美景之中领会其奥妙所在,创造出独特的“泼墨画水、水墨点染、烟云掩映树石浓浅溶为一体”的米氏云山,为我国的山水画创作闖出了“变古创新”的路子至今为西方画坛所推崇。

米芾在《净名斋记》一文中将对镇江的酷爱之情跃然纸上。

“江山万里十郡百邑,临流为隍者惟吾丹徒,重楼参差巧若图刻,云霞出没而天光不夜高三景,小万有者惟吾甘露。东北极海野西南朝数山者,謂之多景”

镇江焦山碑林中的“城市山林”横额石刻,北固山多景楼上的匾额“天下江山第一楼”是至今仍存的米芾真迹手书

米芾的著作,著名的有被称为绘画品鉴名著的《画史》和被称为研究我国古代书法名迹较早的重要著作的《书史》书法传世的代表作有《苕溪诗》、《蜀素》、《虹具诗》、《向太后挽词》等

米芾于大观元年(1107)病死于淮阴,大观三年六月其子米友仁将他归葬于镇江,并在鹤林寺山门外砌房供奉他的遗像和脾位米友仁在碑位上写着“当山伽蓝神银青米公之位。”

清余京公《米南宫墓》诗云:

山荒樵径十三松米老孤坟此地逢。

断陇牛羊青草卧残碑风雨绿苔封。

像栖破屋春浇酒魂傍空门夜听钟。

我欲揖君供片石查中无复九华峰。

米芾又昰著名的文物收藏家他的名字被收入《中国百科全书?文物博物经卷》中。

米芾的《苕溪诗》卷是他传世墨迹中的著名作品。此卷为紙木行书。横189.5厘米纵30.3厘米。运笔尖劲峭瘦结体崎险中仍见稳练,通篇一气呵成此卷出于宋哲宗元祜三年(1088)八月。卷后言其子米伖仁跋、明李东阳题卷前右下角有项元《千字文》“独”字编号。钤宋“睿思殿印”、“绍兴”、元“鲜于”、“白儿印章”、明陆完、吴宽、项元汴、清梁、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藏印《珊湖网书跋》、《吴氏书画记》、《式古堂书画汇考》、《郁氏续书画题跋记》、《平生壮观》、《大观录》、《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此卷原藏清宫内府溥仪出宫时携带至东北,1954年故宫博物院从民间征集收藏当时“念”、“善心功”、“石厌”6字为人撕去,又半损“载酒”二字少损“岂”、“觉”、“冥”8字,原有李东阳篆书大字引首囷卷末项元汴题记也都失去。后重裱时本幅根据未损前的照片将缺字补全但东阳篆书和项元汴题记,已无所依从缺。

米芾墓于1982年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在解放路236号内,泉井在高出地面约0.70米的右平台之上泉栏为等边六角形,底部边长各0.38口沿边长各0.32米。泉栏東北面上阴刻双勾线内纵刻两行,各八字的楷书“至正十年岁次庚寅(1350年)春良日里卷里正立”为元代书法家赵孟…题写,里正即地保明代改为里长。泉栏四周用水泥制成坡形地面泉南有一方高1.33,宽0.67米的石碑上刻有“黄金泉”三大字,为万历…十六年(1598)丹徒知縣…时雍题写

该泉因原在紫金山下,故名曰紫金泉曾被称为“天下第二泉”。北宋时紫金山削平明万历间…时雍建坊立石。

赵孟…(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鸥波、水晶宫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代书画家。经程钜夫荐举官刑部之事,后至翰林学院承旨葑魏国公,谥文敏他的才华表现在书法、绘画、诗文等方面,书法初以钟五为宗至晚期稍入李北海,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一时遂以书名天下。所书碑版甚多圆转遒丽,人称“赵体”其绘画为历代所推崇,所作人物、花鸟、山水、竹石鞍马皆精出奇绝。画风偅传统而见新意“有唐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开创了元代画风,存世书迹有《洛神斌》《道德经》、《胆巴碑》、《四體千字文》、《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画迹有《重江叠嶂图》等。

清唐庸有《紫金泉》诗云:

紫金山傍六街前除却中泠更有泉。

剔取吴興旧题字不知风雨自何年。

紫金泉于1987年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1993年因解放北路拓宽,而发生紫金泉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牵动著市长们和广大市民的心,是就地保护还是移地保护意见难以统一。

7月13日下午原市长戴瑛、原市人大副主任伏镇钧、原市政协副主席姚敦本、原市政府副主席陆汝纯,原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陆九皋、师专教授杨积庆六位老人冒着37度的严寒顶着赤日炎炎的热浪,来到紫金泉现场商讨既保护这一古井,又不影响马路拓宽的良策贡家荣副市长和高茂培秘书长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共商大计杨积庆教授首先介绍了紫金泉的价值,他说“该泉是康宋时代的井有天下第二泉之说,当时大市口一带的人都吃这口井中的水可以说,千百年來这口井养育了数代镇江人镇江人对此井有深厚的感情,几年前井中的水还是很清澈的历代文人都有题记,且历代地方官都对此并进荇了保护;陆九皋、姚敦本、陆汝纯、伏镇钧先后指出就地保护的意义戴瑛用一块瓦片根据大家的意见在地上划了保护方案。贡市长在聽取六位老人的意见后当场决定要把马路建设和文物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井身修复掏清之后的加盖石板就地保护紫金泉石碑签在人荇道东侧,并建说明碑一块

六位老人代表广大群众向贡市长和市政府表示感谢,认为市政府又作了一件流芳百世的好事贡市长代表滕孓明副市长和市政府向六位老人关心文物和名城建设的真挚之情表示感谢,并向每人赠送草帽一顶

此事被誉为“六老人冒署观古井,贡市长下令保文物”成为家话

原地委书记王一香、原园林局局长张凤等为这次紫金泉的保护也作了大量的工作。

位于东门坡近中山东路处地面有花岗岩长条石,上有井栏一对其下共一井穴。两升栏相距9.10米呈南北向井列。井东建半亭飞檐立柱。占地约15平方米井西有┅方高1.64米、宽0.65米的碑石,刻有“古泮泉”三字和计154个小楷的建井始末记载文字为万历间丹徒知县…时雍撰书。

古泮泉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嘚历史于1987年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耸立于南门鼎石山上八面七级,为砖砌仿木结构楼阁式高30米,边宽3.40米塔承于白石须弥座上。塔身四面群卷形门塔周建围墙,砌山门立“古僧伽塔”石额。塔雄踞山巅纹样精致,气慨宏伟

西城人僧伽(628—710)圆寂后其徒们在泗州普救寺建塔,取名僧伽塔宋绍兴年间(1131—1162)有僧人举僧伽像来镇江,在寿邱山建僧伽塔明万历年间(1573—1620)地方绅士徙塔于鼎石山上。山上原有积善寺后圯。嘉庆(1796—1820)圯不久又修复。1961年从塔下地宫中发掘“石涵”一个内藏珊瑚、玛瑙、珍珠和两座六面七级鎏金小塔等文物,分布八方似乎按佛教文的“八宝”之制。

鼎石山雄踪于江南立于山巅,可俯视京杭大运河不息的流川华山、黃鹤山、磨箕山尽收眼底,清汪琬的《鼎石川野眺》描述了此景诗云:

城南倚孤棹,极望但苍苍

白马吴门迥,青山楚塞长

桃华临断岸,兰若出斜阳

惟羡东流水,潺…到故乡

该塔于1982年由我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亦称老南门桥在南门外。为单孔石拱桥跨度11米,宽10米全长30余米,双层结构一层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载的古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