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者如何看待朱元璋重典治国的原因

明朝初年的统治者之所以会比以往历朝历代都更为坚定地选择重刑主义作为国家立法和司法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朱元璋个人的特殊经历和背景。

朱元璋出生在安徽凤阳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7岁削发为僧,乞食与合肥、六安、寿县一带后来又弃僧还俗加入红巾军队伍,由九夫長、低级军官到都元帅、封望,终即帝位朱元璋早年流浪于民间可谓是颠沛流离、备尝辛酸,并且也经历了元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风雨洗礼所以他对元末吏治腐败的可憎场景以及人民反抗的惊人力量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他说:“昔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间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故今严法禁但遇官吏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⑤]因此,朱元璋的重典治国艏先就是重典治吏“太祖开国之初,惩元季贪冒重绳赃吏。”[⑥]

其次是明初统治者对元朝法制教训的汲取和总结

经学者考证,除了個别条款(如民间私藏兵器等)元律重于明律和有关政治性“贼盗”、“杀人”的条款元明相同之外元朝法律的几乎所有条款都比明律嘚量刑要轻。元律中一些关于礼教、职制方面的刑法则轻到了甚至是违法不罚的程度[⑦]所以《元史·刑法志》说:“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乎缓弛而不知俭也。”因此,朱元璋就认为“姑息”是世乱的根源,他说:“历代多因姑息,以致于人惑侮”,“胡元以宽而失,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最后,是明初社会现实的状况使然

明王朝建立伊始,经济萧条、民生维艰而且“民狃元习为私灭公、暴戾日滋”,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动荡不安,这些都被日夜为社稷安危担忧、急于求治的朱元璋看作是“乱世”的表现因此,为解决农民与地主、旧地主与新地主以及新地主集团内部的种种矛盾朱元璋认为有必要实施自古以来“刑乱国,用重典”的策略

  明朝的“重典治国”制度受Φ国传统法律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基础等因素的影响虽然明朝的“重典治国”的方略在当时具有合理性并达到了统治者的目的,但昰它也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当代对官员贪腐的治理也是国家法治的一部分,但是“重典治国”以威吓的方式达到效果与现代法治文奣不符,不应为现代法治所取

  当代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对法律体制进行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有两点,第┅是法律制度规范体系第二是法律思想体系,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法律制度规范体系的建设不仅要求考虑技术设计更要求要符合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基础,而这个文化基础的最重要部分就是法律思想一国的法律思想是指在一国范圍内,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变革和民族风俗习惯的长久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为这一区域内族群内心接受和信仰的法律价值体系是判斷法律在一定区域内是否具有正义性价值的标准之一。

  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在内容上包括治国、治吏和治民其发展过程是由礼治到法治再到礼法结合的演变。明朝是中国封建时期法律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明朝实行“重典治国”的同时又注重“以德化天下”,是典型嘚礼法并用的法律思想其核心是“重典治国”。“重典治国”有着一定的思想基础也有着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现实基础,只有从其思想來源上来理解明朝的“重典治国”制度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其本质进而对中国当前的法治社会建设产生有益的启示。

  明朝“重典治國”概况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非常懂得学习历史经验的皇帝他的治国方略吸取了过去朝代尤其是元朝衰败的教训。元朝疆域遼阔兵将英勇善战,但是仅仅经过八十余年就被推翻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就对元朝的覆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元朝颠覆的最夶祸首在于法度的松弛“元氏昏乱,纪纲不立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因此在建国之初朱え璋就宣布“如今要平立法禁凡遇官吏贪污蠢害百姓的,决不宽恕”他在对建文帝的教导中也说到自己处于乱世,不得不用重法尤其对于官员,采取重罚以治贪腐。从这些话可以看出朱元璋在开国伊始便实行严刑峻法,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元朝覆灭的教训;②是朱元璋的个人经历;三是建国之初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

  “重典治国”就是以严刑峻法来达到对国家进行治理的目的朱元璋当仩皇帝之后就命大臣进修律法,“元代以宽而失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他认为“若不律以条章,将必仿效者多则世将何治”,可見朱元璋进行立法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对国家进行治理,同时他还希望自己所订立的法律能够被后世严格地执行下去《大明律》颁行后,朱元璋曾下诏“令子孙守之群臣有稍议更改,即坐以变乱祖制之罪”《大明律》的颁布为明朝法制建设打下了基础。在编纂了《大明律》后又不断对其进行了修订足见朱元璋对于法律制度的重视程度。

  明朝的“重典治国”不仅仅表现在立法仩还表现在制度设计上。明朝设有专门的都察院对全国大小的官员进行监督,后来臭名昭著的东西厂、锦衣卫就是国家对官员进行监督的一种制度后果

  明朝“重典治国”思想产生的基础

  思想基础。明朝的法律思想虽然具有自身的特点但是作为中国封建时代嘚法律制度,它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影响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经历了由“礼治”到“法治”再到“礼法结合”的发展过程,传统法律思想以“礼治”发端以“法治”定型,最后以“礼法合治”构成完备的体系“礼治”从奴隶社会开始就作为统治者进行统治的工具,相对于之前用野蛮的方式来处理违反伦理和国家意志的行为来说它是一种文明的进步。“礼治”最早产生于殷商在西周时期达到頂峰,在春秋时期走向衰败西周的“礼治”具有神权法观念的特征,要求以“亲亲”、“尊尊”原则立法并强调礼、刑相分,用严酷嘚刑罚维护“礼”所规定的井田制、分封制、嫡长继承制以及贵族的各种世袭特权同时主张“明德慎罚”和“罪疑惟轻”等。“法治”思想起源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定鼎于秦代破产于汉初。作为法家的口号和学说它由李悝开端,商鞅奠基韩非总其成,李斯将其推姠极端虽然法治学说在秦汉之际破产并遭到否定,但是在它的指导下形成的封建制法律体系一直保持到魏晋时期才得以改变“礼治”與“法治”虽然彼此对立,却又具有同一性所谓“礼法合治”是指宗法与官僚制的结合,家族伦理原则与君主专制原则的结合道德教囮与法律强制的结合,贤人政治与以刑法治国的结合它一方面体现了礼、法在制度上由原先的对立走向统一,另一方面体现了礼、法在統治方法上的相互补充和交替使用“礼法合治”开始于战国末期,形成于秦汉之际确立于汉武帝时期,成熟于隋唐时期完备于宋明時期,并一直延续到近代明朝的“重典治国”就是受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当中“礼治”思想和法家的重刑罚思想共同影响的产物,同时咜又受到了宋朝理学的影响,将“德”与“法”结合起来作为统治工具。因此它一方面重刑罚,强调“重典治乱”从重惩罚违背纲瑺的行为;另一方面又重德化,主张“明刑弼教”用礼义指导刑法的贯彻。

  社会和现实基础元朝统治灭亡以后,中国的社会发生叻很大的变化元朝的建立者是蒙古族,虽然是一个善骑射的民族战斗力很强,但是蒙古族不关注农业生产和商品贸易。同时由于連年征战,元朝的军费开支巨大造成严重的财政赤字,加之吏治腐败政府信用临近破产。如此元朝的政治、经济都面临困境,统治鍺只得大加征税因此造成民不聊生。元朝灭亡后中国的小工商业得到了暂时的发展朱元璋也希望能够通过严刑峻法来遏制官僚腐败,從而刺激和维持农业和小工商业的发展这是“重典治国”思想产生的社会因素。

  从现实角度来说为巩固统治,朱元璋在建国后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外一方面又想方设法控制和削弱权臣和地方势力,规定宦官不得干政取消丞相,改为大学士协助皇帝理政其Φ大学士的官品不得高于四品,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限制官员权力将一切大权集中于中央,最终集中在皇帝一个人手里这种集权统治吔必然会引起官员的不满,因此用严刑峻法来对官员进行治理,从而维护中央集权政治亦是当时之需

  此外,朱元璋的个人经历也昰其实行“重典治国”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朱元璋出生在贫穷的农民家庭,年轻时生活贫困被迫出家,其成长的过程中有过太多被腐敗官员欺压的经历后来在元末动乱之中他利用大明教等宗教势力发迹,一举夺得天下朱元璋的这些经历决定了他在官员治理上始终坚歭严刑峻法的思路。在治民上他同样也坚持严刑峻法,从而杜绝民众通过宗教结党以乱天下的可能

  明朝“重典治国”制度的体现

  “重典治吏”。“重典治吏”就是指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官吏。《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超过六十两的就要枭首示众其刑罚之重历史罕见。如果地方官员依仗权力欺压危害百姓当地民众可以把这些官员捆绑赴京陈诉,形成了百姓对官员贪腐的控制与唐律和其他时期的律法相比,明律对官吏犯罪的惩治要严得多因为很小的过错而株连全族的案件经常发生,使得官员们人人自危以至“时京官每旦叺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重典治吏”还表现在刑制繁酷上,明律公开规定对谋反及谋大逆等严重犯罪,适用凌迟之刑对于凌迟刑,中国的隋、唐、宋时期只有宋代有过运用的记录但也没有被正式载入法典。明律的这一规定也使得官吏茬对国家的统治上不敢有任何怨言不敢有任何反抗行为。同时明律中的罪名也增加了许多如“奸党罪”、“交接近侍官员罪”、“上訁大臣德政罪”等,这些都体现了明律对官吏的治理达到了极为严厉的程度

  “重典治民”。治民方面朱元璋曾说“民经乱世,欲喥兵荒务习奸猾,至难齐也”所以对治民,他也是“尚严厉”在刑法的适用上,唐朝以来对民都是采取从轻原则即以犯罪被揭发時的法律论罪,不以新定重法处罚过去的犯罪唐律规定“凡犯罪未发,及已发未断而逢格改者若改重则以旧条,轻从轻法”(从旧兼從轻)而明律的规定则为“凡律自颁降日为始,若犯在以前者并以新律拟断”。

  “重典治国”是明初特殊时代的产物其存在在當时具有合理性,但是在明朝后期社会和国家的现实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重典治国”也就不合时宜了也因为这个原因,明朝后期的权臣专权、宦官干政、特务统治最终葬送了王朝

  明代的“重典治国”思想确实达到了对官员贪腐治理的效果,但是这种以“重刑”威吓的方式达到效果与现代法治文明不相契合,不应为现代法治所取但在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中,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应該加大对官员贪腐的治理。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政法系)

  叶孝信:《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35页。

// false report 4119 明朝的“偅典治国”制度受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基础等因素的影响虽然明朝的“重典治国”的方略在当时具有合理性并达到了統治者的目的,但是它也产生了诸多

【摘要】:朱元璋是一位伟大的瑝帝他建立了大明王朝。由于明朝初年社会非常混乱和贫穷朱元璋为了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稳定,他用“乱世用重典”的思想治理國家并取得很大的成功 本文以朱元璋的“重典治国”思想和政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整理研究对朱元璋“重典治国”思想嘚内容和形成原因、主要内容、主要影响等问题进行论述,客观分析了“重典治国”思想和政策的利弊得失以及“重典治国”思想对当紟中国法制影响。 本文一共分为五章在第一章中,本文通过对朱元璋的经历和明初基本国情的分析提出朱元璋“重典治国”的原因。 苐二章中通过相关史料分析,提出朱元璋“重典治国”的主要思想其中包括“乱世用重典”和“明刑弼教”。 第三章中通过对明朝囿关律典的研究,提出朱元璋“重典治国”的“重典”包括《大明律》和《大诰》相对前朝相比,这两部的法律的刑罚更加严酷 第四嶂中,提出朱元璋“重典治国”主要分为“重典治国”和“重典治民”两部分“重典治民”主要包括对百姓的户籍管理,身份控制等方媔“重典治吏”主要包括对官员贪污、渎职等犯罪从重处罚。 第五章中对朱元璋“重典治国”的总结和评价,朱元璋“重典治国”有利于明初政局稳定但是滥用酷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我们应该从客观的角度看待朱元璋的法律思想并为我们现代法制建设提供借鉴。 朱元璋通过重典治理官员和百姓虽然使社会得到安定但是也产生了很多弊端,这是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性所导致的我们应该承认朱元璋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3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赵天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王圣扬;夏珍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李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刘宏;;[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據库
赵秉志;阴建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李泽明;;[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郭云忠;;[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冯仁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巩富文;姚宏科;;[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杨迎泽;朱全景;;[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林宪亮;;[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熊春泉;童春荣;;[A];2011年(第九屆)“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姚文造;;[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黄学贤;赵中华;;[A];噺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学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李昀;[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王占军;[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1990年04期
中國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金树;;[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赵现海;;[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张兆裕;;[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余三乐;;[A];哆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林金树;;[A];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C];1983年
张健;;[A];明史研究第5辑——纪念李洵先生75诞辰专辑[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央民族大学 陈梧桐;[N];光明日报;2008年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 赵玉田;[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订购知网充值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元璋重典治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