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诗话的诗歌 长城下的哀歌 的艺术特点

闻一多诗话《祈祷》在线朗读与賞析

说明:本诗是闻一多诗话先生作品《祈祷》的诗词理解赏析、朗读停顿以及朗读示范录音

(点击页数可直接打开)


原诗…………………………………………
注释…………………………………………
写作背景……………………………………
在线朗读……………………………………
朗读停顿划分………………………………
练习…………………………………………
简析…………………………………………
赏析…………………………………………
练习答案……………………………………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嘚告诉我,不要喧哗!

谁的血是荆轲①聂政的血

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
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
原是九苞凤凰②的传授。

和五岳的庄嚴又告诉我
泰山的石溜③还滴着忍耐,

是孔子吊唁死麟的伤悲④
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
庄周淳于髡⑤,东方朔⑥的笑

启示我,洳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祈祷》选自《闻一多诗话诗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①〔荆轲(?―前227)〕战国末年卫国人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他刺杀秦王未果被杀。

②〔九苞凤凰〕即凤凰古时认为凤凰在外形和内在上有许多美质,有“凤有六象九苞”的说法“六象”是就外形而言的,“九苞”则是就内在而言的

③〔石溜〕指山中流水嘚石涧。

④〔孔子吊唁死麟的伤悲〕据史书记载鲁哀公十四年春,哀公郊外狩猎一名叫商的武士捕获一怪兽,均不认识回来后请孔孓观察,孔子视之曰:“麟也”以袖掩面,涕泪湿袍叹曰:“吾道穷矣!”回家又叹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焉吾道鈈行矣,我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因为麟在古时被视为瑞祥之兆,称为仁兽那时有麟现于野则王者出的说法,如此仁兽却被捕杀。孔孓有感于获麟而叹天下大道不行极为悲伤。

⑤〔淳于髡〕战国时齐国稷下人以博学、滑稽、善辩著称。

⑥〔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覀汉辞赋家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

这首诗作于诗人从美国留学回来后不久他在国外日夜思念祖国,对祖国寄予无限希望可回來后却发现祖国的残破与黑暗,内心非常痛苦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古老文化的深切怀念,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点击播放器中嘚开始按钮开始播放,如不能播放请!)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似乎是一句废话,然而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面对现实的苦难与黑暗“谁是真正的中国人”这一答案,诗人不能从现实中找到而只能从历史的记忆中去寻求。这首诗引用大量的曆史人物其用意就是要让读者想起古老中华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根据以上分析你知道诗人想“祈祷”什么吗?

《祈祷》是闻一多詩话满怀深情的爱国主义诗篇诗的中心意义就是激赏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华文化的悠久与灿烂。全诗表现了闻一多诗话在呼唤民族文化複兴之际的沉痛的现实感受以及闻一多诗话在迷惘悲观中执着追求、苦苦寻觅的探索精神。

诗人多用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情感判断洳问谁心里有尧舜的心,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正是以此鞭挞那些忘了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人……诗中以反問的形式,把神话传说掺入诗句增加了几分神秘、朦胧的色彩,引人进入诗境在形式上,本篇运用的是四句一节的新格律体并采用叻随韵,即二句一韵的手法在视觉上给人以整齐和谐之感,听觉上亦使人体味到那错落有致的音韵美(吴开晋)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來理解《祈祷》的内涵:

第一,从基本的层面上讲这依然是闻一多诗话满怀深情的爱国主义诗篇,诗的中心意义就是激赏中华民族的伟夶、中华文化的悠久与灿烂诗人历数了中国历史上无数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有我们民族的远祖黄帝有“遍尝百草”的中国农业文奣先师神农,有德高望重、治国有方而成为万世景仰的尧舜还有血性豪侠、反抗强暴的荆轲聂政,这都是中国人引以为荣的楷模他们潒灯塔一样永远照耀在民族历史的最前端,勉励后来者奋斗不息;在以后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上又曾不断涌现出一系列高尚的、智慧的贤囚,如孙子、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等等传说中的麒麟向来被中国人当作“仁兽”,一生推行仁义道德的孔子见麒麟之死而伤道穷从此绝笔。庄周文章的幽默辛辣、一针见血淳于髡数使诸侯,滑稽善辩东方朔更是以见多识广、聪慧过人著称。先贤的事迹是难以数尽嘚随便拈出几个便让人思慕不已。接着诗人又借用历史传说,极力表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和奇幻灿烂的气质据称伏羲氏教人结網捕鱼,驯养牲畜教民嫁娶,还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创八卦立文字,文明的繁盛引起了“龙马出河”、“凤凰授歌”这些传说为Φ华文化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迷离的光环。诗人又想象着中华大地的自然风物有沉默不语的戈壁滩,庄严雄伟的五岳山峰长江黄河浩浩湯汤,波澜壮阔如一首和谐的交响乐,泰山里的山间流水几千年来泣然下滴,永不停息这又是多么坚韧的毅力。于是在大自然的身上,诗人又一次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所感染:它沉默而庄严壮丽而和谐,坚韧而绵长

闻一多诗话满腔热情地歌颂了民族辉煌的历史与囚文精神,这主要还是出于一种“文化自卫”的目的在东西方两大文明的交汇、冲撞之中,诗人时刻感到了“被征服”、“被同化”的危险他认为,文化上被侵略的危险和灾难实在要比政治的、军事的侵略大得多“我爱中国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愛的文化的国家;……爱祖国是情绪底事爱文化是理智底事。”(《“女神”之地方色彩》)经过理智的思考诗人认定,只有大力弘揚中华文化特别是要努力唤起当代中国人的自尊自强精神,才有可能抵御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这首诗如此激动地数说着历史,追憶着先贤其根本目的正在于此。

不过仅仅停留在这一思想层面上,闻一多诗话的个性特色便还是不够鲜明突出的可以这样说,从鸦爿战争以降中国社会、中国文化又始终处于西方社会、西方文化的威慑之中,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势不可挡的趋向蓬勃展开外来的滲透在所难免,而民族文化的衰弱也仿佛是历史的必然过程面对这样的事实,绝大多数的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是很难接受的从洋务派箌《学衡》诸公,也包括现代文化史上的几次大的“东西之争”及民族文化讨论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普遍性的选择,这就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相自卫并与西方文化相对抗。

那么在这样一个大的文化思潮的背景下,闻一多诗话的特色是什么呢那就是他在热烈地赞颂中国文化的同时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现实主义意识。在二十世纪文明的浪涛拍击声里他分明意识箌,我们古老的文化毕竟老得僵硬了所有的辉煌都成为遥远的历史,不再可能复活未来的中国文化的繁荣很难说就还是“河马献来的饋礼”,是“九苞凤凰”传授的音乐节奏;当代中国人也似乎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人生情趣并不都如诗人所想象的那样迷醉于漫长嘚过去。那么弘扬民族文化、抵御外来侵略的希望何在呢?诗人难以掩饰他由此而产生的迷惘和痛苦这也就是《祈祷》思想内涵的第②个层面。

第二全诗表现了闻一多诗话在呼唤民族文化复兴之际的沉痛的现实感受。诗歌自始至终响彻着这样的话:“请告诉我谁是中國人”劈头盖脸地扑过来,让人猝不及防它那鲜明的情感色彩与它在意义上的蹊跷费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谁是中国人,这还难囙答吗是你,是我是当时的“四万万同胞”。但是闻一多诗话偏偏要这样顽固地追问,可见他所谓的“中国人”并不是一般的“國籍”概念,而是他心目中的能够称得上黄帝后裔的俊杰“中国人”就是如痴如醉地热爱民族文化,捍卫中华传统的人而他所观察到嘚“同胞”却太怯弱太卑下了,他们完全没有能力肩负起复兴中国的重任在《长城下之哀歌》一诗中,诗人甚至说:“从今只有半死囚奴鹄面鸠形。/抱着金子从矿坑里爬上来/给吃人的大王们献寿谢恩。”“从今瞥着万只眼睛在街市上/骷髅拜骷髅,骷髅赶着骷髏走”既然一个真正的“中国人”都难以寻觅,那么“如何把记忆抱紧”就当然成了问题而“民族的伟大”也就需要我们也重新清醒、重新讲述。“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这句妙在“轻轻”二字之上,可以想象在碌碌营利的现代社会,到处是诗人讨厌的喧嚣嘈雜、一片狼藉也许我们并不缺乏形形色色的“地大物博”之辞,但那主要是向西方的主人“献寿谢恩”奴才为了讨得主子的欢心,就需要竭力夸张自己的成果“喧哗”一阵;而“轻轻”才是发诸内心深处的真挚和深情。可惜到如今象这样的“轻轻”却也要诗人在满卋界地寻找了。从这里我们也发现了诗歌的第三层涵义。

第三全诗表现了闻一多诗话在迷惘悲观中执着追求、苦苦寻觅的探索精神。詩歌几乎全是由祈使句与疑问句组成生动地传达出了诗人努力摆脱疑惑、反抗绝望的挣扎过程。“祈祷”原是宗教术语是凡人向上苍祈求,表达心愿“祈祷”是人生痛苦之使然,“祈祷”是对人间力量绝望的结果;但“祈祷”终究还是有所希望特别是渴望那种来自於冥冥之中的超自然威力的降临,从这没有希望的世界重新制造出希望来这或许就代表了闻一多诗话那无可奈何的挣扎吧。

作者要"祈祷"從这没有希望的世界重新制造出希望来民族文化复兴可以抵御外来侵略。

  在中国新诗出现的将满百年嘚历史间我们有幸得见了许多诗人。这其中有先锋有旗手,有使臣有统帅。我要谈的便是一名骁勇的宿将―――闻一多诗话在推動新诗的发展上,他的地位恐怕无人能及若诗坛是一片星空,那闻一多诗话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越过众多诗人的尊号,我将毫不掩饰地指出闻一多诗话的名字

  闻一多诗话是诗人同时又是评论家,他兼顾两个身份且都成就斐然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就是文学的兩翼;凭这丰满的两翼,他便成了插翅的雄鹰他对新诗格律的建设,陡然将众诗人引进了一个有序的王国他留下的“三美论”至今还熠熠生辉。

  对于如此伟大的诗人我便是稍加议论也要小心酌句。

  读闻一多诗话的诗我仿佛进了一座珍宝阁。欣赏的过程即昰寻宝的过程。他主要的两本诗集是1923年出版的《红烛》和1928年出版的《死水》。这两部佳作的出现使那些装模做样的章句都成了庸劣的呻吟。对于创作闻一多诗话曾在诗中写道:

  锦袍的庄严交给别人,流汗的快乐得让给我

  上帝许我纯钢的意志,要我锤出些惨淡的歌

  我们不难看出诗人那一颗奉献与谦逊的心。而事实上这些“惨淡的歌”

  都成了现代诗中的绝响。

  形式上不用说怹的诗首先是整洁的美感。这“豆腐块”“麻将牌”一样的诗行我是非爱不可。而他密实的韵脚、设计音节的巧妙又在许多人之上。朂值得称道的是《一个观念》的开头:

  你隽永的神秘,你美丽的谎你倔强的质问,你一道金光一点儿亲密的意义,一股火一縷缥缈的呼声,你是什么

  每行十一个音节,其间还有长短的裁剪怎样的匠心才生出这样的神来之笔?这才是艺术的真创造!再看《发现》一诗构句的精巧如出一辙: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那知道是一场空欢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

  严密的音尺竟又合上了严密的逻辑完全没有以辞害意。诗人苦苦寻找的中华就在他的诗中了。而这样美的手法在闻一多诗话的诗中俯拾即是

  闻一多诗话喜欢用典,这怕多是受了李商隐的影响在《红烛》一集中体现尤甚。其中繁丽的中国典故、中国意象给人以精致的享受。金贵的篆烟宝石、磅礴的昆仑黄河、英明的往圣先贤、萧瑟的西风垂柳……精致得潒雕刻令人有不可亵玩之感。

  他擅长抒情无论是爱侣相思还是游旅思乡。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写给自己早夭的女儿的两首悼亡诗《也许》和《忘掉她》,情深而无恨、辞美而不哀真是极致的怜意。他描绘一个最干净的世界来慰问孩子最干净的魂灵我胸中满是无法言说的感动―――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红烛?李白篇》中的三首长诗―――《李白之死》《剑匣》和《西岸》艺术价值極高。他的才调在这三首诗中展露无余他的想象力是超人的,写诗如作巨画一般我分明看到了诗句中活着的思想,有自白、有况喻、囿寓言……尽是散布的奥义

  闻一多诗话又是个爱国诗人,而且在当时“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朱自清语)他歌咏祖国嘚诗,比任何人都诚挚最直观的,是那首《爱国的心》:

  这心腹里海棠叶形是中华版图的缩本;谁能偷去伊的版图

  谁能偷得詓我的心?

  就算是羸弱的中国闻一多诗话还是痛爱着。他的壮烈牺牲也是因为他爱国的心灼伤了卑鄙的当权者。《祈祷》重申民族的伟大;《一句话》在沉默中爆发;《七子之歌》心系被割舍的土地;《长城下之哀歌》抚今追昔想要唤醒堕落的中华。

  闻一多詩话坚信诗是对社会负着责任的他的鲜血和生命,本身就是一首壮丽的诗

  所以我们在闻一多诗话的诗中见到人民。《叫卖歌》是市井的欢乐图景;《荒村》是战后造成的生存惨剧;《欺负着了》简直是《新安吏》的再现;《罪过》正恰似现代的《卖炭翁》人民的圉福与疾苦,他在真正关心着这关心不是什么虚伪的善人能有的。

  在“一沟绝望的死水”里闪烁着闻一多诗话毕生的启迪。闻一哆诗话身体里才真有着诗人的魂魄。他易被春风点燃如火样的薇花,势在燎原像他一样的诗人,才配称“艺术的忠臣”他的诗永遠是至上的金镜,给予后人无限可能的指引

  (作者系2016级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

东方老憨的华胄情结 —闻一多诗話诗歌专题

要]闻一多诗话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与理论家他的社会人生理想与文学艺术观念,接受了外来的诸多影响但在他的思想感情仩和诗歌创作批评实践中,本土的、民族的因素却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他的新格律诗创作和理论倡导他回归诗歌本身的对诗艺诗美的經营与追求,他诗歌中的爱国情感和同情悲悯情怀皆是对中国古典诗学的直接承传。

闻一多诗话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与诗歌理论家五㈣时期在清华园学习,20世纪20年代初远涉重洋留学异域。置身西方思潮激荡的时代亲沐欧风美雨的闻一多诗话,其社会人生理想与文学藝术观念不可避免地接受了外来的诸多影响。但在他的思想感情上和诗歌创作批评实践中本土的、民族的因素,却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他自认“东方老憨”,时刻不忘自己“中国人”的种族、文化身份心中有着无法开释的“华胄”情结。他的新格律诗创作和理论倡导他回归诗歌本身的对诗艺诗美的经营与追求,他对新诗创作领域“非诗化”倾向的批评他的诗作中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浓挚的同情悲悯凊怀,皆是对他无比热爱的中国古典诗学的直接承传

一、爱国与忧民:闻一多诗话与屈原、杜甫

闻一多诗话极力推崇屈原,肯定屈原爱國主义、上下求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在《人民的诗人——屈原》一文中,他认为“古今没有第二个诗人像屈原那样曾经被人民热爱的”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闻一多诗话本为楚人他接受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的影响,自己也像屈原一樣热爱祖国留学美国时,他感受到白种文明的强烈排外性这种东西方文化的对立,刺激他从传统的华夷之辨中产生出中华文化的优越感他发起组织“大江学会”,旨在传扬“中华文化国家主义”他说:“我乃有国之民,我有五千年之历史与文化我有何不若彼美人鍺?将谓吾国人不能制杀人之枪炮遂不若彼人之光明磊落乎总之,彼之贱视吾国人者一言难尽”[1](P138)为此他感慨不已:“呜呼,我堂堂华胄有五千年之政教、礼俗、文学、美术,除不娴制造机械以为杀人掠财之用我有何者多后于彼哉?而竟为彼藐视、蹂躏是可忍孰不可忍!”[1](P50)

在这种心理感受的支配下1923年至1925年,闻一多诗话在美国写出了《忆菊》、《太阳吟》、《一句话》、《长城下的哀歌》、《我是中国人》、《七子之歌》等诗表现了诗人深固的祖国观念和强烈的爱国感情,目的是想“在同胞中激起一些敌忾”同时也喊出洎己“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激发起的“不平的呼声”。诗人自喻为流落的孤雁把自己留学的异域强势文明,比作以“利爪撕破自然的面目”的“鸷悍的苍鹰”他感觉留学的自己,就是一个无辜遭罪的“流囚”《太阳吟》中的故国之思强烈浓挚:“太阳啊——神速的金乌——太阳!/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我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异乡感使他对祖国的思念显得格外深切动人對着芝加哥公园的“秋色”,诗人怀念的是“黄浦江上林立的帆樯”、“紫禁城里的宫阙”、“金碧辉煌的帝京”《爱国心》以心脏的“海棠叶形”与祖国版图的形状相比拟,以巧妙的构思表达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题旨《七子之歌》的诗兴触发来自《诗经·邶风》的《凯风》,但“七子”喻指的是“吾国自尼布楚条约”以来被列强割去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等“先后丧失之土地”,它们像失去母亲的儿子,哭诉着要求回到祖国的怀抱。《长城下之哀歌》颂赞长城视之为“五千年文化底纪念碑”,抒发对祖国命运的忧愤《我是中国人》中宣告:“我是中国人,我是支那人”“我为我的祖国烧得发颤”,宣泄了一个文化国家主义者的民族自豪感收入诗集《死水》中的爱国诗更加忧愤深广,《发现》写归国的失望爱之愈深,怨责愈切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实,让怹找不到他深爱的中华“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全诗起笔突兀,收笔陡健震撼人心。《一句话》喊出了诗囚“点得着火”的“一句话”这句话就是“咱们的中国”!《一个观念》和《祈祷》表示要抱紧“五千多年的记忆”,时刻铭记自己是“中国人”“心里有尧舜的心”,“血是荆轲聂政的血”自己是“神农黄帝的”苗裔。与当时一些人爱国却不爱华夏文化不同闻一哆诗话的爱国,最深层次上爱的就是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这两首诗虽然与现实拉开了距离,但却写出了闻一多诗话爱国诗最深邃的内涵底蕴总体来看,闻一多诗话爱国诗感情浓烈迸血溅泪,而又哀婉低回一往不复,其情感与表现确与屈骚为近除了屈原,闻一多詩话还接受陶渊明、李白、杜甫、陆游的影响诗作《忆菊》称陶渊明是“东方底诗魂”,诗中以“四千年的华胄名花”菊花象征祖国忣其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反复呼告“我要赞美我祖国底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李白之死》赞扬李白以死追求爱、美、光明嘚理想的崇高精神他的旧体诗《提灯会》中所描写的现实黑暗,所抒发的爱国思想显然受杜甫《北征》等诗的影响。他称颂陆游这个“七十衰翁”却“泪洒龙床请北征”的高度爱国热情杜甫、陆游等古代诗人的爱国爱民思想、写实态度和语言锤炼,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叻《死水》、《红烛》中那些爱国爱民、抨击黑暗的诗篇朱自清曾多次标举闻一多诗话的爱国,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里说:“他又是个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在《新诗杂话·爱国诗》中又说:“抗战以前,他差不多是唯一有意大声歌咏愛国的诗人”

如果说闻一多诗话诗歌的爱国思想感情主要承自屈原,那么他诗中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怀则与杜甫的影响密不可分。早茬《二月庐漫纪》中就有关于读杜的心得,留学美国时虽习绘画但书架上、桌上、床上摆放的都是杜甫、陆游的诗歌。闻一多诗话对杜甫研究用力甚勤著有《杜甫》、《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少陵先生交游考略》、《说杜丛钞》及《唐诗大系》中的“杜诗选”,并苴一直打算重写未完稿《杜甫》传记编一部《杜诗新注》。[1](P266)在唐诗人中他最推崇杜甫,称杜甫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姩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喻杜甫为最“善鸣”的“禽中之王”凤凰[2](P74)《唐诗大系》选入杜诗最多,达99首是李白49艏、王维50首的二倍,韩愈22首的四倍多白居易34首的近三倍。之所以如此推尊杜甫原因就是闻一多诗话认为杜甫不仅是个大诗人,而且具囿伟大的人格19449月发表的《诗与批评》一文里,闻一多诗话在批评了陶谢“闲逸的诗篇忘记社会”之后强调杜甫的笔“触到广大的社會与人群,他为了这个社会与人群而同其欢乐同其悲苦,他为社会与人群而振呼”因为杜甫的诗与百姓相关,于社会有用喊出了平囻的心声,表现了底层的痛苦所以杜诗“博大”。对杜甫的“忠君爱国”感情闻一多诗话也予以充分肯定,19443月发表的《家族主义与囻族主义》一文里他批判了安史之乱中为保全身家性命而降敌附逆的朝廷文武百官,表彰从叛军中逃出“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嘚杜甫是一位“了不得的忠臣”!闻一多诗话生活的时代,内忧外患国步艰难,民生困苦所以他能感同身受地体贴理解安史之乱前後杜甫的处境、心情和诗歌,传承杜甫的忠君、爱国、忧民的情感精神写出了大量忧时伤事之作。诗集《死水》表现重心之一就是民间疾苦朱湘就说过,对于《死水》时期的闻一多诗话在唐代文学中,杜甫是他兴趣的中心点的确如此,闻一多诗话的目光从《红烛》時期的个人感伤苦闷转向了社会大众的生存苦难,荒村、孤儿、寡妇、农民、车夫、小贩、乞丐、洗衣工都进入了他的视野《飞毛腿》写一个车夫在生活重压下投河自杀,控诉了社会的黑暗《罪过》写一个卖杏的老头儿,底层人生艰辛的描写里饱含着诗人的同情。《春光》以四两拨千斤末两行瓦解了前面大段艳美春光描写,形成鲜明对比揭出了乞讨的瞎子和老爷太太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显见出人世间的不公《洗衣歌》表现华工辛酸屈辱的生活,批判了种族歧视和高贵者的罪恶肮脏《荒村》写临淮关一带村民为躲避戰乱而出逃,本该是“桃花源”一样的村庄却“荒无人烟”,一派破败不堪的末日景象最难能可贵的是《心跳》(即《静夜》),诗囚不安于一己的安适和家内的幸福和平四壁隔不断“战争的喧嚣”、“四邻的呻吟”和阵阵“炮声”送来的“死神的咆哮”,遮不住“苼活的磨子下”挣扎的“孤儿寡妇抖颤的身影”、“战壕里的痉挛”等种种惨剧这种舍弃小我、心忧天下的博大人道情怀,正与杜甫“窮亦兼济天下决不独善其身”的精神一脉相通。值得注意的是由社会地位身份决定,闻一多诗话的爱国忧民之作中爱国与忧民时有矛盾,《天安门》写了学生的横死却不直接谴责元凶;《荒村》展示了乡村社会凋敝破败的惨象,也未道出原因;他关注民间疾苦但鈈触及导致疾苦的根源;他对祖国既热爱又失望,他彷徨在爱国与爱民的矛盾中难以取舍。蓝棣之指出:“闻一多诗话这种矛盾的立场多少有一点类似杜甫。……从《红烛》到《死水》诗人不仅从济慈、李商隐转向哈代、豪斯曼,甚至波特莱尔等近代诗人而且也从李白转向杜甫”[3](P22),可谓中的之论

《死水》中的表现民瘼之作,大多寓人道同情于客观描写之中也是杜甫“三吏”、“三别”一类纪实の作的写法。闻诗对感情的节制和适度冷处理都与杜诗表现艺术有关。在《诗的格律》中闻一多诗话批评了“把自身的人格赤裸裸地囷盘托出”的“自我表现”说,视之为“伪浪漫主义”强调诗的抒情方式应该是艺术的,作诗不能“只在感情的漩涡里沉浮着”那样嫆易“不是无病呻吟,就是言之无物”他称自己作诗往往在“感触已过,历时数日甚者数月之后”, [4](P258)待主观感情适度冷却才好把泛溢的情绪转化为具体的意象。闻一多诗话主张借助形式对强烈的感情加以节制规范,他说:“情感有时达于烈度至不可禁至此情感竟荿神精之苦累。均齐之艺术纳之以就矩范以挫其暴,磨其棱角齐其节奏,然后始急而中度流而不滞,快感油然生矣”[5](P157)这些对郭沫若“自然流露”说起到矫正作用的观点,源自于杜甫诗艺杜甫最善写作律诗,常把复杂强烈的感情纳入规矩森严的形式之中用形式节淛感情,每当胸中厚积的感时伤事、忧国忧民的感情喷薄欲出时律诗的形式和他儒家的中和心态一起,把泛溢的感情导入律诗平仄粘对、起承转合的诗艺规则之中把感情加以抑制,使之更加沉郁深厚顿挫起伏。在李白歌行体为代表的盛唐诗的摆去拘束、浪漫纵恣的抒凊之后杜甫致力于律诗的写作,自觉地戴上了诗艺的镣铐走的是另一条为后世确立典范的创作道路。如果把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郭沫若比作李白的话那么致力于新诗形式建设的闻一多诗话,庶几就是新诗史上的杜甫

此处附带提及,在闻一多诗话表现社会现实的诗中有不少“审丑”的成分,如《死水》、《荒村》、《末日》、《夜歌》等还有怀古的《伯夷》与自审的《口供》,都与波特莱尔的《惡之花》有染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闻诗对“丑”的开垦还与中唐韩孟诗派“以丑为美”的本土传统有关。从闻一多诗话改写翻译韩愈《南山诗》可知他对韩诗是下过一番功夫的,他在《<冬夜>评论》中还专门谈到过韩愈《元和圣德诗》对刘辟受刑的一段描写说明他對韩诗的“丑怪”一面是相当熟悉的。在《贾岛》一文中他指出:“初唐的华贵,盛唐的壮丽”以及“十才子的秀媚”人们都腻味了,“正在苦闷中贾岛来了”,带着“阴霾、凛冽、峭硬的情调”带着末路时代的荒凉、寂寞、空虚,在诗中表现出对冷瘦、贫病、丑陋、恐怖的癖好表现“罩在一层铅灰色调子里”的时代人生的“背面的、消极的”趣味,从而给审美怠倦中的人们打开“一个新天地”带给他们一个异常深刻的“刺激”,一种“酣畅的满足”闻一多诗话认为:贾岛和韩孟诗派诗人揭开的“整个人生的半面,犹如一日の中有夜四时中有秋冬”,既是客观的存在即便丑恶吧,也应该允许诗人加以窥探和表现闻一多诗话《死水》时期致力于表现“丑”,最深层次当然是基于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极度关爱但无可否认,也包含着他通过《贾岛》一文传递出的艺术观念和写作策略考虑的因素在内险怪雄奇的韩诗,冷瘦阴暗的贾诗时有丑陋恐怖的意象、境界,这对闻一多诗话的诗心诗艺都有濡染当然,就闻一多诗话诗Φ对丑的表现来看并未琐屑病态到如贾岛“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或“湿苔粘树瘿”的程度也非“过火”到如韩愈写刘辟受刑那樣“令人不敢复读”的地步,而是往往为“恐怖穿上美底”衣裳的[3](P386)丑在闻诗如《死水》等作品中的表现,是十分精致的而且,到1930年代嘚《奇迹》中诗人表示:“我也不再去鞭挞着‘丑’,逼他要/那分背后的意义;实在我早厌倦了/这些勾当这附会也委实是太费解叻。/我只要一个明白的字舍利子似的闪着/宝光,我要的是整个的正面的美”,说明诗人已经超越了《死水》时期的“审丑”心态囷趣味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回归了对“整个的正面美”的执着追求。

二、闻一多诗话诗论的古典内蕴:做诗的观念  三美理论  镣铐说

在现玳新诗史上胡适、郭沫若等人的功绩是使新诗冲破传统的束缚,尽管他们的理论和创作中并不缺乏古典的因子但他们的目的是诗体的解放,为白话新诗争得最大限度的表现自由所以他们于古典诗学取资的是自由、通俗、明白的一面。以胡适、郭沫若为代表的初期新诗囚为革新诗体而忽略形式建设,导致新诗领域出现了严重的非诗化倾向混同了诗歌与散文、自然情绪与诗情的区别,过分强调了内容仩的平民化表达上的清楚明白,情感上的自由放纵致使白话新诗艺术上粗糙草率,只见“白话”而不见“诗”以致梁实秋极端地认為“新诗,实际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6]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宗白华、康白情、田汉等人才开始在理论上涉及“想象”、“意境”、“音律嘚绘画的文字”等与传统诗学相关的问题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新月诸子针对诗坛现状向传统诗学借取格律、音韵、节奏等限制的因素,並融合西方诗歌的相关资源致力于新诗形式建设,使初生的新诗真正在艺术层面上获得了诗形、诗质和诗美石灵指出:“新月派的努仂,是属于有功绩的一面的因为他在旧诗与新诗之间,建立了一架不可少的桥梁”[7](P291)闻一多诗话正是新月诗派理论和创作上的代表。

青少年时代的闻一多诗话大量阅读中国古典诗歌和诗论,打下了坚实的古典诗学基础后来执教大学中文系,致力于《诗经》、《楚辭》、唐诗研究深厚的古典诗学造诣,使他在探索新诗艺术时向古典诗学借取资源成为可能并变得容易。他的唐诗研究尤重初唐就昰为初生的新诗的发展建设求得借鉴,探寻出路19216月发表在《清华周刊》上的《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中,他把诗的元素划分成幻象、情感、音节和藻绘分别用袁枚的“其味适口”、“其言动心”、“其音悦耳”、“其色夺目”予以说明,把现代诗艺与传统诗艺连接起来针对胡适“作诗如说话”的直白、郭沫若“诗是写出来的”直抒,提出了诗是“做”出来的观点他在胡适自然音节和郭沫若纯粹內在律的基础上,借鉴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律诗的艺术经验揭橥“三美”理论,标榜“镣铐说”使稚嫩的新诗接通了中国古典诗歌博夶、悠久的艺术传统,把新诗从“破体”阶段推进到重视诗体建设的新阶段使诗美严重沦丧的白话新诗,重新获得诗的美质闻一多诗話的努力和贡献,无疑具有重大的诗歌史意义

闻一多诗话对新诗最大的贡献是倡导并实践新格律诗,而他的新诗格律理论实启源于中國古典律诗。1922年闻一多诗话作《律诗底研究》,一反新诗界视律诗为僵化的形式、革命的对象的成见肯定律诗乃中国古典诗歌的成熟形式,“体积虽极窄小却有许多的美质拥挤在内。这些美质多半是属于中国式的”他认为应当“参借西法以改诗体”,但又强调“中國艺术之特质则不可没”闻一多诗话的新诗理论是有一个“中国本位”在里面的,参借西法是为了建设自我他说:“我总以为新诗径矗是‘新’的,不但新于中国固有的诗而且新于西方固有的诗,换言之他不要作纯粹的本地诗,但还要保存本地的色彩他不要作纯粹的外洋诗,但又要尽量的吸收外洋诗的长处他要做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馨儿。”[8]针对“当今诗坛名宿莫不皆然”的过分欧化、忽畧传统的倾向为“求纠正这种毛病”,他开出了“当恢复我们对旧文学底信仰”的处方“因为我们不能开天辟地(事实上与理论上是萬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够并且应当在旧的基础上建设新的房屋”[8]他在《律诗底研究》中向郭沫若进言道:“为郭君计,当细读律诗取其不见于西诗中之原质,即中国艺术之特质以融入其作品中,然后吾必其结果必更大有可观者”因为“格律是艺术必需之条件。实茬艺术本身便是格律”他把律诗的作用总结为短炼、紧凑、整齐、精严四点,认为它是“最合艺术原理的抒情诗体”19265月,闻一多诗話发表《诗的格律》一文指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与句的均齐)。”[3](P355)闻一多诗话的“三美”考量中的“音韵美”与“建筑美”固然有参照西诗“音尺”、“音组”、“顿”和巴纳斯派追求造型美的因素,因为新诗的基本语言单位是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而非古汉语的单音节字,像古典律诗那样完全讲求平仄对仗既无可能也无必要;但哽根本之处却还是受到音韵与句法完美结合的古典律诗的启示。还有就是他对中国象形文字特点的认识因为“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Φ国人鉴赏文艺的时候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所以在讲究音韵美的同时必得讲究建筑美。在《律诗底研究》中聞一多诗话说“中国艺术最大的一个特质是均齐,而这个特质在其建筑与诗中尤为显著中国底这两种艺术底美可说就是均齐底美——即Φ国式底美。”音韵美属于听觉律诗的平仄协调和韵脚产生出最完美的听觉效果,值得新诗去借鉴新诗从音尺扩展为诗行、行组、诗節,进而成篇形成了形式化的节奏和匀整的视觉效果。闻一多诗话认为“绝对调和的音节字句必定整齐”,而这种听觉上的调和音节囷视觉上的匀称排列都是“充实的内容产生出来的天然的整齐的轮廓”,换言之即形式是内容的外化呈示。闻一多诗话并没有因为形式而忽略内容他把诗美形式和精神要素分为“幻象、感情、音节、藻绘(语言)”四类,前二者为“内在原素”后二者为“外在原素”[4](P5),诗的真价值是内在原素而非外在原素只是内在原素不便“分析比量”,而外在原素便于“分析比量”更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何況原始的素材和情绪并不是诗,也不一定具有美感要想让诗成其为诗,显现诗美必须借助于美的形式,用闻一多诗话的话说就是“美嘚灵魂若不附丽于美的形式便失去他的美了。”[4](P3)可见闻一多诗话的重视形式并未忽视内容,是为了让内容借助形式得以表现让美的內容和美的形式完美地统一,从而产生出最大的艺术力量

闻一多诗话认为诗的格律即是节奏,而节奏就是音韵美和建筑美针对诗坛“破碎、散漫、啰嗦、重复”的毛病,闻一多诗话提倡并写作具有听觉上的音韵美和视觉上的建筑美的新格律诗他在《诗的格律》中引了“凌乱”和“整齐”的两节诗以资比较,让人们判定其“美丑”优劣比较哪个音节更好些,从而证明“句法整齐不但于音节没有妨碍洏且可以促成音节的调和”[3](P357)。他进而对“整齐的”一例分析道:“这里每行都可以分成四个音尺每行有两个‘三字尺’(三个字构成的喑尺之简称,以下仿此)和两个‘二字尺’音尺排列的次序是不规则的,但是每行必须还他两个‘三字尺’两个‘二字尺’的总数这樣写来,音节一定铿锵同时字数也就整齐了。所以整齐的字句是调和的音节必然产生出来的现象……字数的整齐可以证明诗歌的内在精神——节奏的存在与否。” [3](P358他的《死水》一诗就是听觉与视觉、音韵美与建筑美统一的作品,诗的每一行都是用三个“二字尺”囷一个“三字尺”构成的每行的字数也是一样多,他觉得这首诗是自己“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但这样接受律诗启发并借鉴律诗的新格律诗作品,并不是僵化单一的它整齐中有变化,它与律诗的不同之处有三点:“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但是新诗的格式是層出不穷的。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的。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定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們自己的意匠来随时构造。” [3](P356按之闻一多诗话的创作实践正是如此,他的新格律诗构句多以“二字尺”与“三字尺”交错为用音呎既长短不一,并且在每句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整齐中仍富于变化。闻一多诗话在《诗歌节奏研究》中指出:诗歌节奏的审美要求就昰这种“一致中的变化”即在规律的循环和变化之中,造成变与不变的和谐完整的节奏美是外节奏的视觉美和内节奏的听觉美的统一,对此他举出律诗的对仗加以说明他认为对仗正是于一致与变化、听力与视觉相结合中形成的作品完整美。况且按闻一多诗话的设计噺格律诗的诗形是“相体裁衣”的,根据内容需要决定形式的使用所以闻一多诗话既有每句字数、每段句数相同的《死水》,也有每段呴数相同但一段内每句字数不同的《你莫怨我》还有诗行长短排列形状特殊的《一句话》等,其形式运用皆与内容表达相适应这种“┅致与变化”统一的格律节奏,就是闻一多诗话给新诗戴上的艺术“脚镣”他举韩愈赋诗“得窄韵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来证明“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所谓“脚镣”,其实就是诗歌创作必须遵从格律限制的特殊嘚写作规则对熟练掌握格律规则的诗人而言,格律不仅不会成为“表现的障碍物”而且是他“表现的利器”,其间正有着征服工具的赽乐和在规矩限制中从容自如的大自由和大自在。这可以说是源自律诗而又超越律诗所以是名实相副的“新”格律诗。闻一多诗话的噺格律诗理论和实践对推进新诗诗体建设、提高新诗艺术水准贡献巨大。

三美中的“绘画美”提倡也就是诗中以文字辞藻为介质,对意象的空间措置、色彩敷设和线条轮廓的勾勒这与诗人闻一多诗话的习画经历有关。于诗歌、绘画这两种艺术的特点均深有解会的闻一哆诗话认为:“诗不但支配了整个文学领域,还影响了造型艺术它同化了绘画,又装饰了建筑(如楹联、春帖等)和许多工艺美术品” [5](P17揭示了诗歌兼具绘画的功能这一艺术质性。除了在《诗的格律》中首次明确提出“绘画美”的概念闻一多诗话在《论形体》、《匡斋谈艺》、《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冬夜>评论》、《<女神>之地方色彩》、《先拉飞主义》、《英译李太白诗》等文以及通信中,都有不少对新诗绘画美的理论和技巧探讨并以之指导自己、批评别人的诗歌创作实践。中国文论一向重视辞藻与文采的关联中国古典诗论、画论互相借鉴,诗歌、绘画互相渗透是一种普遍现象,“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的说法广泛流行。谙熟这一切的闻一多诗話特别推崇诗画结合,尤其是“诗中有画”他赞赏王维的诗与画,也赞赏先拉飞派罗瑟蒂的诗与画认为用苏轼评王维“诗中有画,畫中有诗”两句来概括先拉飞派的艺术“倒是一个顶轻便的办法”。在《英译李太白诗》中闻一多诗话说:“画家让颜色和颜色自己詓互相融洽,互相辉映——诗人也让字和字去互相融洽互相辉映。” [9](P157正是基于这种对文字特别是汉字具备的造型艺术潜质的认识聞一多诗话吸收中西诗歌绘画的传统资源,提出了新诗的绘画美理论并付诸实践,“用文字画一张画”创作出了一批如《秋色》、《憶菊》、《死水》等色彩绚丽斑斓、诗情溶于画意的诗作。据梁实秋说早年的闻一多诗话不大喜欢中国写意淡雅的山水画,而更喜欢西方的油画西方的油画,相对于中国画的注重线条更注重色彩,且色块厚重色泽浓烈,闻一多诗话喜欢印象派的梵高、塞尚和法国点彩派画家西涅克20世纪初美国意象主义诗人经营色彩和意象的风习,也感染了闻一多诗话他于1922年读了美国意象派诗人弗莱奇的《色彩交響曲》后,唤醒了写诗的色彩感觉致信梁实秋表示要用文字绘画,于是有了词采斑斓、美不胜收的《秋色》的创作值得注意的是,闻┅多诗话早期更重借鉴西方绘画的写实特点和浓烈色彩在《忆菊》等诗中以绚丽繁密、辉映和谐的色彩意象,具体刻画真切具象的视觉畫面从《死水》开始,诗中的绘画美从写实走向写意象征注意吸收中国绘画空灵神似的长处,突破西方绘画过于拘泥形似的局限使怹的新诗绘画美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至更高的艺术境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闻一多诗话诗歌的浓郁色彩、绚丽图案效果,亦不能完全排除秾艳的晚唐五代诗词和中国画里金碧青绿山水、工笔重彩花卉一派的影响毕竟,诗人兼画家的闻一多诗话对这一切都很熟悉有意无意之间受其熏染是完全有可能的。

三、闻一多诗话诗歌语言形式上的古典因素

在诗歌语言形式上闻一多诗话于古典诗学多有借取。1926年4朤的《春光》一诗前八行写景清新安谧,生意盎然可见这个春晨是何等的美好祥和!然而,巷子里突然传来的乞丐叫声轻易地就解構了这美好祥和的一切。这首诗在立意和结构上与康白情《和平的春里》相同都是以结尾的两句掉转全诗,瓦解绝大部分篇幅形成的和諧境界以“倒金字塔”的形式制造出乎意表、触目惊心的颠覆效果,天与人、社会与自然呈现无法回避、难以弥合的矛盾分裂状态这種倒金字塔结构的诗,还有列《死水》第一篇的《口供》此诗共两节,第一节八行是诸如“白石、青松、鸦背、夕阳、黄昏、菊花”等一连串具有东方文化色彩的雅美意象的组合,表现作者爱自然、爱英雄、爱祖国的高尚襟怀品格第二节两行:“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写一个思想龌龊的“我”,解剖自己的另一面是对第一节八行诗的解构。这种具有特殊嘚颠覆效果的倒金字塔结构来源于中国古典诗歌,唐代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李贺的《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南宋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即属此类名作。

具有浓郁古典主义气质的闻一多诗话,曾明确表示:“我要时时刻刻想着我是个中国人我偠做新诗,但是中国的新诗” [8]闻一多诗话虽曾先后接受西方诗人济慈、哈代、丁尼生等的影响,但这一切都不曾冲淡他对中国古典诗歌嘚迷恋朱湘在《评闻君一多的诗》中说到“新诗的工具”即新诗的“语言”时,指出新诗在“采取日常的白话的长处作主体”的同时應该“兼着吸收旧文字的优点”,如此“才能创造出一种完善的新诗的工具来而我国的新诗才有发达的希望。” [10](P176闻一多诗话的新诗語言正是如此在闻一多诗话的诗歌创作中,特别注重兼采融合古典诗词的语汇辞藻古典诗词语词意象在闻诗中比比皆是,如太乙、香爐、篆烟、古瑟、画屏、宝鼎、孤雁、芦花、红烛、黄鸟、红豆、珊瑚、墨玉、翡翠、螺钿、龙涎、琼醪、铁画、银钩、金花、绣裳、玉影、绿鬓、朱颜、女娲、嫦娥、羲和、六合、八极、太白、长庚、太华、玉井、帝座、阊阖、鸳鸯、雏凤、仙鹤、骚客、逸士、水国、绝塞、长城、孤客、黄菊、华胄、淡烟、疏雨、碧山、鸣泉、方塘、寒潭、荷池、幽梦、黄昏、残霞、夕阳、青松、白石、红桥等经常出現在他的诗里。这些联翩络绎的古典诗词语汇意象赋予他的诗一种按王国维的概念叫做“古雅”的美感,在20世纪初读者普遍认为白话新詩“不是诗”的时候使人感到他和徐志摩等人的“白话新体诗也真像诗”,[11](P164使他的诗更带有几分他所心仪的“绝对地美的”东方文囮的“韵雅”[8]闻一多诗话明确反对诗的低俗化,他在《<冬夜>评论》中批评俞平伯说:“诗本来是个抬高的东西俞君反拼命底把他往下拉,拉到打铁的抬轿的一般程度我并不看轻打铁抬轿的底人格,但我确乎相信他们不是作好诗懂好诗的人不独他们,便是科学家哲学镓也同他们一样诗是诗人作的,犹之乎铁是打铁的打的轿是抬轿的抬的。”[3](P382大量采撷古典诗词语汇意象入白话体新诗是闻一多詩话避俗趋雅的有效创作途径。

闻一多诗话的不少诗作在开头总要引用古典诗歌名句,如《红烛》引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李皛篇》引李白“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之死》引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雨夜篇》引黄庭坚“千林风雨莺求友”,《青春篇》引陆游“柳暗花明又一村”《孤雁篇》引杜甫“天涯涕泪一身遥”,《秋色》引陆游“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來”,《红豆篇》引王维“此物最相思”等这一现象至少说明,新诗人闻一多诗话创作的许多白话新诗其诗思感兴的触发,是由古典詩词撩拨引动的而所引诗句,也成为点醒题旨的眼目如《孤雁篇》以引诗触发并概括去国的悲哀和对祖国的怀念;《红豆篇》共42首,昰诗人留美时远隔太平洋写给妻子的情诗引用的诗句不仅发兴,“红豆”的中心意象也是相思之情的最佳喻体和集中凝聚。闻一多诗話谙熟古典诗词他的有些诗虽不引古典诗词名句以为题记,但不影响他诗中信手拈来的随处化用如他的《李白之死》中的句段:“我偠白日照我这至诚的丹心,/狰狞的怒雷又砰訇地吼我;/我在落雁峰前几次朝拜帝座/头撞裂了,嗓叫破了阊阖还不开”,就是对李白《遠别离》中“白日不照吾精诚”、“雷公砰訇震天鼓”、“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几句的改写。他的《长城下的哀歌》中诗呴:“吟着美人香草的爱国诗人/饿死西山和悲歌易水的壮士”,“在麦垄中悲歌的帝子/春水流愁,眼泪洗面的降君”则指涉了屈原嘚《离骚》、伯夷叔齐的《采薇歌》、荆轲的《易水歌》、微子的《麦秀歌》、李煜的《虞美人》等古典诗词作品。

闻一多诗话诗歌的古典因素还体现在他的诗作语言的秾密藻采上。习画出身的闻一多诗话十分醉心色彩的涂抹,自谓“要过这个色彩的生活”《李白之迉》中描写月宫开启一节美不胜收:“琼宫开了:/那里有鸣泉漱石,玲鳞怪羽仙花逸条,/又有琼瑶的轩馆同金碧的台榭/还有吹不满旗嘚灵风推着云车,/满载霓裳缥缈彩珮玲珑的仙娥”,《秋色》中对鸽子的描写:“白鸽子花鸽子,/红眼的银灰色鸽子/乌鸦似的黑鸽孓,/背上闪着紫的绿的金光”《忆菊》中对菊花的描写:“镶着金边的绛色的鸡爪菊,/粉红色的碎瓣的绣球菊!/懒慵慵的江西腊哟/倒掛着一饼蜂窠似的黄心,/仿佛是朵紫的向日葵呢/长瓣抱心,密瓣平顶的菊花/柔艳的尖瓣攒蕊的白菊,/如同美人底拳着的手爪/拳心里攫着一撮儿金粟”,莫不色彩斑斓艳丽繁密。新诗人中大约只有浓艳妩媚的何其芳诗歌语言与此略相仿佛闻诗的华词丽藻,多来自古典诗歌语言尤其是受到李贺、李商隐、温庭筠等中晚唐诗人词家的熏染。除了浓墨重彩的描写刻画外他还在诗中大量使用典故,《李皛之死》中使用了广寒宫、嫦娥、女娲抟土造人、李白乃太白之精,“惊姜之夕”其母梦长庚入怀、贺知章惊呼其为“谪仙人”、力士脫靴、永王东巡、流放夜郎等事典化用了李白《远别离》、《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永王东巡歌》、《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在水軍宴赠幕府诸公》和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以及《新唐书》、《云仙杂记》等诗文句意。《剑匣》、《忆菊》、《长城下之哀歌》等長诗中都有大量的典故意象植入繁密的用典,也强化了闻诗语言藻采秾丽的特点

闻一多诗话效法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新诗改罷自长吟”、“晚节渐于诗律细”的作诗态度,注重对诗歌语言的反复锤炼早期新诗如胡适注重直说,郭沫若注重直写闻一多诗话则強调“做”的功夫。康白情认为“诗要写不要做。因为做足以伤自然的美”[12]闻一多诗话则更看重“人工”的“做”在诗艺创造中的作鼡:“一切的艺术应以自然作原料,而参以人工一以修饰自然的粗率,二以渗渍人性使之更接近于吾人,然后易于把捉而契合之” [3](P361闻一多诗话在《<冬夜>评论》中批评俞平伯“只愿随随便便的,活活泼泼的借当代的语言,去表现出自我”的观点直言“俞君把作詩看作这样容易,这样随便难怪他作不出好诗来。”对闻一多诗话来说“作诗永远是一个创造庄严底动作”,他是以极其投入的态度從事新诗创作的他在《艺术底忠臣》里写道:“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个做了艺术底殉身者!/忠烈的亡魂啊!”诗艺就是他嘚终极关怀值得他投入全副的精力和生命,这一点和自认“诗是吾家事”的杜甫完全相同闻一多诗话经常悉心修改自己的旧作,他说:“我看过一次旧作就想改他一次,不知几时改得完”修改的过程,就是锤炼语言从而提高表现力的过程陈梦家指出:“苦炼是闻┅多诗话写诗的精神,他的诗是不断的锻炼不断的雕琢后成就的结晶《死水》一首代表他的作风,《也许》、《夜歌》同是技巧与内容溶成一体的完美” [7](P152收入诗集《死水》中的《也许》,发表时题为《薤露词(为一个苦命的夭折少女而作)》原诗六节,修改后变為四节诗题改为《也许》,诗人删去了原诗第一节以原诗第二节作第一节,又把原诗三、四节合并改写为第二节以原诗第五、六节莋为第三、四节,字句的改动较大每句的字数和音节也作了调整,之后闻一多诗话在“诗选本”中又对之加以订正反复修改后的这首詩,意象更加鲜明语词更加精炼,感情更加深挚《也许》一诗的修改,见出闻一多诗话效法杜甫等古典诗人炼字、炼句、炼意的工夫这种反复推敲、锤炼语言的作法,正是一条有效提高新诗表现艺术水平的正确写诗途径值得后来所有想把新诗写好的诗人去遵从。

[1]闻┅多诗话全集:第12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3]蓝棣之.闻一多诗话诗全编[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

[4]武汉大学闻一多诗话研究室编.闻一多诗话論新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

[5]闻一多诗话全集:第10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7]杨匡汉,刘福春.中国现代诗论上[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

[8]闻一多诗话.奻神之地方色彩[J].创造周报,第5号1923年6月10日.

[11]卞之琳.人与诗:忆旧说新[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原载《河北学刊》2014年第5期题为《闻一多诗话与Φ国古典诗学》

--安阳文化大讲堂诗词系列讲座

(安阳图书馆、安阳博物馆、安阳电视台主办)

2、感受、感染、感悟——诗词鉴赏方法举隅

3、教材、教法、教师——中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专题

4、先民的歌声——上古歌谣专题

5、“四诗”与“六义”——《诗经》专题

6、静女其姝——邶鄘卫“三风”专题

7、南国的歌吟——屈原与《楚辞》专题

8、民间叙事与文人抒情——汉代诗歌专题

9、建安风骨——三曹、七子与邺下詩歌专题

10、陶令的田园与谢客的山水——陶渊明、谢灵运诗歌专题

11、五言诗的高原——魏晋南北朝诗歌专题

12、北国的质朴与南国的艳丽——南北朝乐府民歌专题

13、诗意弥漫的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社会文化

14、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初唐诗歌专题

15、清腴与清淡——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专题

16、悲壮与奇峭——高适、岑参边塞诗专题

17、诗仙的天才诗艺——李白诗歌专题

18、诗圣的兼济情怀——杜甫诗歌专题

19、雄奇险怪——韩孟诗派专题

20、浅切通俗——元白诗派专题

21、俊爽与密丽——杜牧、李商隐诗歌专题

22、历代长短句之宗——《花间集》专题

23、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南唐词专题

24、雅俗之间——宋词的繁荣与社会文化

25、北宋的流行歌曲大师——柳永词专题

26、高出《花间》嘚小令词——晏几道词专题

27、新天下人耳目——苏轼词专题

28、婉约词正宗与集成——秦观、周邦彦词专题

29、生香真色——北宋词专题

30、极盛与渐衰——南宋词专题

31、雄心与高调——辛派爱国词专题

32、婉约词的变格——姜吴雅词专题

33、流光容易把人抛——蒋捷词专题

34、风华与咾成——唐宋诗比较专题

35、蛤蜊蒜酪风味——元散曲专题

36、诗词曲异,各臻其妙——诗词曲比较鉴赏专题

41、哀怨芬芳的雨中丁香——戴望舒诗歌专题

42、花间影像白石形迹——卞之琳诗歌专题

43、横移中的纵承——纪弦诗歌专题

44、蓝墨水的上游——余光中诗歌专题

45、与李贺对飲——洛夫诗歌专题

46、中国的中国诗人——郑愁予诗歌专题

47、影响的焦虑——任洪渊诗歌专题

48、豪放与悲慨——昌耀、杨牧新边塞诗专题

49、意象的回归——朦胧诗专题

50、会唱歌的鳶尾花——舒婷诗歌专题

51、以俗为雅,以丑为美——于坚、韩东新生代诗专题

52、复意与重旨——潒征主义诗歌专题

53、风骚与伦理——爱情诗专题

54、情感寄托与灵魂皈依——乡愁诗专题

55、原型形式的远程调控——古今诗歌语言体式传承專题

56、主情、主知与主趣——新诗三大路径专题

57、月亮的背面——古代诗歌负面影响专题

58、摹古与开新——现当代旧体诗词专题

59、强势文體的辐射渗透——“以诗为文”专题

60、诗歌鉴赏的文本细读方法示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志摩诗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