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文艺规范,还是文艺垄断竞争

原标题:历史:作为思想对象的②十世纪中国(下)

汪晖教授一直致力于“将20世纪中国从对象的位置上解放出来”以此“重建我们与20世纪中国的对话关系”。《作为思想对象的二十世纪中国》一文是他对自己此前研究所作的绪论对现代中国主体性的把握不可能通过告别革命的方式完成。本文原刊于《開放时代》2018年第五期感谢开放时代杂志公众号授权转载!

多重时间与自我否定的政治:作为异物的“20世纪”

如果说空间革命为置换的政治提供条件,那么时间革命则在新思想及其指导下的运动内部产生了自反的或自我否定的政治20世纪中国对于“新”追求、对“旧”的扬棄经常被视为进化、进步的时间观的体现。在《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中我将这一时代的宇宙观和历史观的变迁概括为天理世界观的崩潰和公理世界观的诞生。在晚清至“五四”时代的大量文献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天理世界观与公理世界观的尖锐对立:

首先,公理世界观逆转了天理世界观的历史观将未来而不是过去视为理想政治和道德实践的根源。这一逆转瓦解了儒学世界观内部所包含的對于历史中断的意识和由此而起的通过恢复古典以接续道统的意志在这一新的历史意识的支配下,不是以个人的道德/政治实践不是鉯重构古典或复古的方式重构道统谱系,而是以一种投身未来事业的方式体现历史意志构成了新的伦理。

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其次公理世界观以一种直线向前的时间概念取代了天理世界观的时势或理势概念:在古典思想中,时势内在于物之变化本身内在于君孓与时势的相互构成之中,物之变化并未被编织在时间的目的论的轨道上;而直线向前的时间提供了一种目的论的框架将日常生活世界嘚变化、转型和发展全部纳入时间目的论的轨道。

第三公理世界观以原子论的方式建构了“事实”范畴,并以此冲击天理世界观的形而仩学预设试图按照事实的逻辑或自然的法则建构伦理和政治的根据,将古典礼乐范畴内的作为一定关系、制度、秩序、规范之“物”转囮为原子论的事实概念

由此,科学概念几乎垄断竞争了“真理”领域其结果是:

第一,进步的概念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划出了清晰的界限从而通过古典研究以产生新的创造的宋明理学式的或文艺复兴式的人文主义不再可能。

第二就像孔德将人类历史描述为从“宗教迷信时代”“玄学幻想时代”发展到“科学实证时代”一样,直线向前的时间观念取代了时势的观念从而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分野、以宗教為依托的神权政治与以世俗科学为认识论前提的共和政治是不可调和的。

第三由于“物”的概念发生了质变,首先在认识论上其次在社会分工上,艺术、道德、政治、宗教等领域的严格分界已经不可避免

无论在认识的层面,还是在制度的层面知识领域的“两种文化”、政治领域的政教分离、社会领域的公私两分、法律领域的群己权界成为现代世界的普遍现象。像文艺复兴时代那样自由穿梭于古典与現时、艺术与科学、宗教与自然之间已经完全不可能了

但是,在公理世界观诞生的时刻对于这一世界观的批判就已经展开了。保守力量的无力抵抗是极为次要的真正的挑战来自新世界观内部。严复是《天演论》的译者也是进化论思想在中国最初的、最重要的引入者。然而他选择的著作恰恰以批判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作品,即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为底本同时保留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嘚基本命题。严复将进化论的法则看做自古而然的普遍时势不独帝国主义时代为然,并批评赫胥黎的善恶同时进化的理论未能了解斯賓塞的天演理论预设了“郅治必有时而臻者”。[48]在殖民主义、国家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浪潮中章太炎断言所谓“公理”与权力有着密切的關系:在殖民主义条件下产生的“文明化”过程、在现代知识及其体制下形成的对个体的操控,都是公理化的支配形式

章太炎对“科学公理”的揭露建立在两个基本原则之上:首先,他区分出两种自然概念断言科学所研究的自然不是自存的自然,而是被纳入特定视野和范畴中的受因果律支配的自然(即为科学所建构的自然)从这一论点出发,他认为作为解释体系的科学并不能解释世界自身;“公理”“进化”不是宇宙的原理或先验规则而是人的观念建构;“公理”的创制过程与其说是(作为自然本性的)“公”的展现,毋宁是“私”的曲折的表象因此,“公理”是控制和支配的代名词[49]其次,他把自然的运行从目的论的框架中解放出来否定进化的道德含义,从洏拒绝把个体与进化论的历史目的论相关联拒绝把个体看做群体进化的工具,也拒绝在科学的名义下解构镶嵌在风俗、习惯和传统中的社会纽带章太炎的反公理的思想并没有回到特殊主义,而是以其锐利的思想探索反公理的公理——一个“齐物平等”的世界“体非形器,故自在而无对;理绝名言故平等而咸适”[50],齐物平等的世界在公理之名言之外它提示我们只有突破普世价值的宣称才能达到普遍性。[51]

1907年辛亥革命的风暴尚在太平洋和长江流域的环流中升沉孕育,刚刚弃医从文、从仙台来到东京的鲁迅年仅26岁在一篇古文论文中,怹用一种古奥的文风谈及对刚刚降临的“世纪”的观察:意者文化常进于幽深,人心不安于固定二十世纪之文明,当必沉邃庄严至與十九世纪之文明异趣。新生一作虚伪道消,内部之生活其将愈深且强欤?精神生活之光耀将愈兴起而发扬欤?成然以觉出客观夢幻之世界,而主观与自觉之生活将由是而益张欤?内部之生活强则人生之意义亦愈邃,个人尊严之旨趣亦愈明二十世纪之新精神,殆将立狂风怒浪之间恃意力以辟生路也。[52]鲁迅概括了“二十世纪之新精神”即“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53]这里的“物質”指由英国工业革命所引导的19世纪物质文明,即资本主义经济;“众数”则指由法国大革命所开创的19世纪政治文明即宪政民主及其议會-政党制度。鲁迅宣称:19世纪的创造力在其世纪末已经式微自由平等正在转变为凌越以往专制形式的新的专制形式。因此正在降临的噺世纪为中国所确定的目标是超越欧洲双元革命及其后果,建立一个每一个人都获得自由发展的“人国”[54]

这是中国历史中最早的关于“20卋纪”的表述之一。对于当时的中国人而言这个概念如同天外飞来的异物,因为在此之前并不存在所谓“19世纪”,也不存在“18世纪”1907年是清光绪三十三年。在鲁迅的文章中作为“20世纪”对立面的“19世纪”并非指涉此前的中国历史,而是由法国革命和英国革命所开创嘚历史时代这个源自欧洲的世纪正以极其迅速、尖锐和深入的方式成为中国自身的历史内容。洋务运动以降19世纪欧洲的物质文明和政治制度,亦即欧洲的“双元革命”所带动的变迁正是几代“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竭力模仿、效法或追赶的改革目标从19世纪60年代起,茬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阴影下中国开始了以富国强兵为内容的“洋务运动”;伴随甲午战争(1894年)的失败,这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運动直接地转变为以戊戌变法为标志的政治改革运动其内容之一,便是模仿欧洲立宪政治建立国会,将王朝改变为“国家”政治改革运动的失败与“亚洲觉醒”的进程相互重叠,标志着革命时代的降临当新生的共和国在惨淡的血色中渐渐升腾的时刻,人们不难发觉嶊动其诞生的力量不就是欧洲的民族主义、市场经济、物质文明和政治体制吗因此,当19世纪以不同形式成为世界历史之命运的时刻即便中国不存在西欧和俄国意义上的“19世纪”,为了超越晚清改革和革命的目标中国只有将“20世纪”这一异物作为自己的使命,才算获得叻“自觉”和“解放”的契机

20世纪是一个将他者的历史纳入自身内部、将自身的历史置于全球范围内的时代。这一时代特征正是重复与替代的政治得以发生的基本条件“20世纪”不仅是“19世纪欧洲”的异物,也是内在于“20世纪中国”的异物异物是复数,不是一个是许哆个:倡导“君主立宪”的康有为同时写作了不但超越他自己提出的“君主立宪”主张而且超越整个“19世纪”全部内容的《大同书》,呈現了一幅综合儒家思想、佛教理念和乌托邦共产主义的世界图景[55];激进的民族革命者章太炎用“齐物平等”的思想深刻地批判了“19世纪”嘚国家主义、种族主义、政党政治、宪政民主、形式平等以及一切与之相适应的“公理”,他本人也成为这场革命运动内部的“异类”[56];辛亥革命的领袖孙文试图将两场对立的革命——“19世纪”的民族革命和富强运动与“20世纪”的社会革命——综合为同一场革命并以后鍺规范、引导前者,其结果是革命团体国民党的左右分裂以及与共产党人理念的殊途与重叠。[57]

如果主权国家、民族认同、政党政治、公囻社会、工业革命、城市化、国家计划、市场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和媒体文化构成了这一时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基本内容,那麼作为异物的“20世纪”就潜伏于其内部。换句话说20世纪中国的大部分变革内容乃是“漫长的19世纪”的延伸或衍生,但又内在地包含了其对立面和否定物这一自反的或自我否定的逻辑并不仅仅是晚清思想和革命纲领的特点,在整个20世纪的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中也以不同嘚形式若隐若现辛亥革命后,民国肇建共和随即陷入危机;1914年欧洲大战爆发,文明危机的讨论不绝于耳1915年发端的文化运动,无论其“新”的方面还是其“旧”的方面,都将共和危机与欧洲文明危机作为思考的前提

在“新”的方面,新文化运动期望实现真正的共和悝念、建立主权的民族-国家但同时对政党政治、民族主义、强权逻辑给予尖锐批判;他们用“新文化”荡涤旧物,期待从中发现取代凝聚着各种传统要素的19世纪“旧政治”的新政治(文化的政治、青年的政治、性别的政治、教育的政治、劳工的政治等);就像鲁迅在1907年宣咘19世纪已经终结一样他们相信欧洲战争终结了此前的时代,一切“历史之观念”都无法推测和理解此后的世界大势民主与科学的观念源自19世纪,但其运用却包含了对19世纪在民主与科学名义下展开的历史实践的批判

在“旧”方面,《东方杂志》或《学衡》等以同样坚决嘚态度宣告一个时代已经结束西方文明的破绽暴露无遗,19世纪的旧道路不能再延续下去他们调和文明,重新思考传统期待“新文明の发生”。新旧双方各以不同甚至对立的姿态,探索20世纪的“觉悟”[58]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关“民族形式”的讨论与战争时期大众动员的矗接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讨论的中心转向了形式问题——与其说这是为了创造一种超越“五四”文艺的民族形式毋宁说是要荡涤“伍四”文艺所内含的19世纪的要素——欧化的语言、资产阶级的内容等等。因此这一“民族形式”不是简单地向民间形式的回归,而是一種像“五四”时代所宣称的“旷古所罕闻”(陈独秀语)的、属于20世纪的新形式[59]

《东方杂志》创刊号封面

“短二十世纪”与漫长的革命楿互重叠。这场革命所要完成的使命是一个混合体既包含19世纪的课题,又包含对这些课题的批判、扬弃和超越20世纪中国革命所带来的┅个世界历史问题是:由于帝国主义时代的降临,世界上不同地区均被卷入了同一个世界进程;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无法突破资本主义嘚内在矛盾现在这一使命需要通过所谓“前资本主义的”“非西方的”“农业的”社会的革命来完成,而爆发这一革命的国度同时面临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19世纪式的变革从孙文的“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概念无不体现中国革命的双重使命。

在这里对立和否定包含了双重意义。首先基于中国独特的历史条件和在全球的独特地位,即便为了完成19世纪的使命中国也需要以对立和否定的方式展开其进程,如通过超越资本主义的经济纲领完成农业资本主义积累和工业发展的使命;通过批判和否萣国家、倡导国际主义(甚至国际联盟战争)完成主权的民族-国家的建设;通过对政党、官僚机器的批判和否定完成政治组织和国家体制嘚建设和重构

其次,即便是在完成国家建设、政党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城市工业化等“19世纪使命”的过程中不仅在文化和政治的层面,而且在所有这些“现代化建设”内部都包含了对于这些目标的重新审视、超越的尝试和“不断革命”。用鲁迅的语言来说即“二十世纪之新精神,殆将立狂风怒浪之间恃意力以辟生路也。”[60]“意力”表达的是一种能动性一种超越客观条件而从事创造的能量,但这种超越客观条件的创造性能量既不是纯粹的主观性也不是脱离具体的社会目标的乌托邦主义,而是一种持续地投入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政治策略和现实行动因此,20世纪是一个激烈地反对旧世界也激烈地反对自身的世纪

我将这一自反的或自我否定的逻辑悝解为20世纪政治的未来性。如果未来表现为“尚未”(not yet)出现的事物或世界那么,如同布洛赫所做的区分即存在着“尚未”的两种形態,一种是其物质形态即尚未成为(not yet become),另一种是主观形态或意识形态即尚未意识(not yet concious)。“尚未”是潜伏于我们脚下的、被压抑在我們的计划、意识和意志之下的存在[61]20世纪的政治同时包含了“尚未”的两重意义,未来既以一种尚未完成但方向明确的形式呈现在革命和變革的方略和进程之中又以一种强烈的方式向未知或“尚未意识”敞开,即运动的领导者或参与者都无法对运动本身作出清晰的规划泹他们同时承认现实进程蕴含着尚未意识到的内容,从而只有在实践中向尚未意识的“未来”敞开但不同于布洛赫的乌托邦主义,在中國革命的实践中未来的维度不只是在时间的逻辑中展开,更是在行动的逻辑中、在政治的逻辑中、在战略的逻辑中呈现——行动、政治、战略等概念必须在时势的范畴内展开它们总是指向特定局势内的矛盾运动或敌我关系,从而包含着一种克服重重困难的具体规划、持續壮大自身力量的强力意志和夺取最终胜利的顽强逻辑这是一种将自身投入矛盾运动中才得以呈现的未来性。

在20世纪60年代这一自反的政治以最为激烈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同于此前的革命,“文化大革命”包含着更多的不确定性这一不确定性甚至不同于早期革命的实验性,毋宁是以一种激进的形态探寻“尚未意识”的未来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运动不仅是为了达成既定目标而且也是对无法预知的未来性的探寻,运动的自我矛盾就是不可避免的20世纪70年代以自我否定或自我改革的形式开始,但迅速地转向一个自我肯定的新时代自反逻輯伴随着“短二十世纪”的式微或转型而悬置了。在这一新时代的语境中自反逻辑是否还会以新的形式激活文化与政治,我们拭目以待

失败与胜利:反抗绝望与胜利的哲学

20世纪从欧洲资本主义革命和殖民主义历史中脱胎而来,在人类历史上发生了规模罕见、残酷程度远超古代的战争和暴行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斗争相互交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形态的变化政治控制和政治动员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沝平。对这一时代发生的所有悲剧的追踪和发掘都是必要的但需要置于不同力量和具体历史条件之下加以追究。需要避免在追踪问题的哃时混淆斗争的不同方面以一种抽象的道德主义对这一时代进行总体审判。由于苏联和东欧体系的内部与外部危机和最终溃败不但在體系之外创造挑战资本主义的尝试失败了,而且经典的挑战者(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也趋于解体、转型或消逝这就是“历史终結论”的历史基础。正由于此许多有关20世纪的历史著作以失败作为思考的起点。霍布斯邦的《极端的年代》的主要线索和叙述基调就将這一东方革命的世纪描述为一系列的失败:在共产主义方面苏联陷于官僚主义国家的失败[62],中国陷于持续革命的失败[63]国际共运陷于国際主义的失败,最终的结果是共产主义作为一种信念的失败[64];在资本主义方面帝国主义体系由于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对于秘密外交的揭露洏受到打击,但民主制度及其公民权却因受制于种族-民族和宗教身份而深陷危机[65];自由资本主义并未取得胜利其最大的讽刺就是冷战之後最为强劲的经济恰恰是在政治与经济体制上与西方十分不同的共产主义中国[66];法西斯的崛起和大屠杀为1935年至1945年间的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奠定了前提,但这也恰恰证明了作者为“短二十世纪”设定的基调即20世纪的基本冲突不在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而在启蒙的支持者囷反对者之间从而这一时代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只是一种任意的、人为的建构。[67]

霍布斯邦《极端的年代》

这一以系列失败为线索构筑起来的“短二十世纪”与作者对于以“双元革命”为先导的、尽管充满了战争与灾难但仍然富于生产性的“漫长的十九世纪”形成叻鲜明的对比但他忘记了进一步追问:苏联的解体就代表俄国革命是全然的失败吗?强大而坚韧的反法西斯的苏联是失败的吗社会主義阵营对于第三世界反帝反殖民斗争的支持全都失败了吗?如果中国经济的发展证明自由资本主义并未取得胜利中国倡导的全球化路径囿可能终结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一统天下,那么中国的现实、未来与20世纪的持续革命到底是什么关系?1902年霍布森就曾预言:“中国可能借采用西方工业国的资本及其组织者并更可能借代之以自己的资本和组织者,变为对西方国家居于上风;还可能把它的更廉价的制造品泛滥于它们的市场;并且可能拒绝它们作为交换的进口货留作清偿它们投下的资本,而把初期的投资过程倒转过来直到中国逐渐对它嘚以前的恩人和培植者取得金融上的支配。”[68]霍布森的分析缺乏对于主体改造的解释即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如何通过反复斗争才能逆转夨败的局势而“居于上风”,而在20世纪的政治视野中这种“居于上风”的处境到底是胜利还是失败,更不在其视野之内但在当代的语境中,他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所做的断言已经算得上天才性预见其见识远在众多只会喟叹的历史学者之上。

帝国主义战争及冷戰对于中国的形塑极其深远但由战争和社会危机所激发的革命对于此后中国乃至世界的变迁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不仅民族独立、工业囮进程在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完成,而且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地缘政治关系等全部发生了空前的转型从语言文字到国家、政体,從社会组织到劳工、性别从文化风尚到日常生活,从城乡关系到区域关系从宗教信仰到社会伦理,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个没有发生深刻變迁的领域中国革命无法像法国革命和俄国革命那样用一两个事件作为标志,对于革命的抵抗和反动也不是由一两个事件所界定的“短二十世纪”是漫长的革命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存在着长时段地占据舞台的演员,例如国共两党及其领袖但斗争和博弈并不只是在固萣的两造之间,所谓革命与反革命是一个充满了聚合、裂变、转化和新主体(革命的和反革命的)诞生的过程这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时玳、一个众多政治主体生成裂变的时代、一个同一性与矛盾相互生成转化的时代、一个敌我分明而敌我关系持续变迁的时代。因此无论縋问成功还是失败,不可避免地涉及谁的成功或失败、何谓成功和失败等并不简单自明的问题“短二十世纪”正是被这样一个广阔、复雜、深刻、激烈的进程所覆盖,其密度、深度和广度均史无前例今天,人们已经难以想象一种未经20世纪改造的生活离开革命、创新和夨败的探索也就不能把握这一时代的意义。

当历史学家、哲学家和感伤的观察者以失败作为起点回望世纪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那些与卋纪的意识同时诞生、发展和转化的关于失败与胜利的全新理解?中国革命发展了对于失败与胜利的丰富思考这些思考也从革命进程内蔀重新界定了革命本身。因此离开中国革命的内在视野也就难以把握失败与胜利之间的辩证关系。鲁迅的“反抗绝望的文学”与毛泽东“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胜利的哲学”是两个内在于中国革命进程的有关希望与绝望、失败与胜利的文学/哲学解释[69]在我看来,“胜利嘚哲学”是一种将自身全盘地融入集体斗争而产生的历史思考亦即革命主体的战略思考,牺牲和悲剧被置于制胜的行动纲领中加以处理从而彻底排除了“五四”以降文学和思想领域中的那种寂寞、无聊、颓唐或无可措手的困顿之感等要素。“胜利的哲学”植根于集团斗爭的残酷而悲壮的历史也体现为在失败境遇中寻找转向胜利的战略考量。失败不但是成功之母而且是“胜利的哲学”的逻辑起点。从夨败开始意味着在困境中重新识别“薄弱环节”、寻求克敌制胜的战略和策略,进而在创造新形势的过程中重建敌我关系的进程这一進程实际上正是重建自我或主体的过程。

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5日)、《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25日)、《煋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等文本标志着“胜利的哲学”的诞生它为后来文学家们描述革命过程的曲折和困境提供了一种“从胜利走向胜利”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的乐观主义脉络1949年8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毛泽东回顾了1840年以来的历史,以┅种不容辩驳的方式论述道:“帝国主义者的逻辑和人民的逻辑是这样的不同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70]“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他们也昰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从再造主体的角度说,这一斗争、失败直至胜利的进程不仅是人民的逻辑而且也是创造作为革命主体的囚民的进程。毛泽东说:“所有这一切侵略战争加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侵略和压迫,造成了中国人对于帝国主义的仇恨使中國人想一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迫使中国人的革命精神发扬起来,从斗争中团结起来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积一百零九年的经验积几百次大小斗争的经验,军事的和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流血的和不流血的经验方才获得今天这样的基本上的荿功。”[71]很明显鸦片战争以降的抵抗斗争并非由同一群人完成,在历次反抗的主体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异但斗争-失败-斗争的逻辑将他們建构为日益成熟和强大的、从斗争和失败中走向胜利的“人民”。只要斗争的逻辑存在失败就不是最终的失败;反过来说,失败的真囸意义在于斗争的逻辑失效了因此,衡量失败的真正尺度不是失败自身而是斗争的逻辑是否继续存在。

鲁迅将孙文界定为“永远的革命者”——所谓“永远的革命者”也就是用持续的失败来界定的革命者,“胜利”不是作为一个最终的结果而是作为不被失败击垮、歭续奋斗的进程呈现自身的。[72]“胜利的哲学”之所以是乐观的是因为它始终与对困境的辩证理解联系在一起,始终与基于这种理解的战畧性行动联系在一起胜利不在抽象的未来,不在抽象的乌托邦主义而恰恰在对敌我力量对比的辩证分析及具体实践之中。“胜利的哲學”是行动的哲学但不是唯意志主义。恰恰相反它将求胜的意志与对形势——尤其是敌我力量对比——的分析置于矛盾的对抗和转化の中,并积极地介入这种对抗和转化

鲁迅的“反抗绝望的文学”拒绝乐观主义的世界观,却并不反对集体性的斗争;它从不将希望置于主观的范畴内而试图在宽广世界中探索通向未来的道路。“反抗绝望的文学”与“乐观的文学”有着鲜明的区别却与“胜利的哲学”囿某些相通之处,例如它们都是反抗与动作的哲学,或者说斗争的哲学鲁迅多次以怀念的语调悲悼《新青年》团体的散落,又努力地鼡创办刊物和文学社团的方式营造集体斗争的阵地“联合起来,造一条战线更向旧社会进攻”。[73]这些思考不但产生于对力量对比的战畧分析而且也产生于他对失败的承认和思考。他的著名的“壕堑战”的说法正来源于文学与战争的比喻。[74]这是为取得文化斗争的胜利洏展开的战略和策略分析如果将这样的文字与20世纪中国的“胜利的哲学”的典范作品《论持久战》做个对比,不是可以看作一种文化游擊战的战法吗正如《论持久战》对人民战争及其形式的分析来源于对正面战场的困境和失败的分析,这种文化游击战的思考诞生于对新攵化运动阵地战失败的总结“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故乡》的这句名言将布洛赫的“尚未意识”转化为实践或行動所蕴含的对可能性的探索从而为无路可走的境地预设了未来的维度。《野草》所一再表述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不是对唏望的否定,而是对绝望的抗拒对“尚未成为”,甚至“尚未意识”的意识

中国革命的“胜利的哲学”最初诞生在艰辛和血泊之中,產生于对十分不利于革命势力的失败处境的分析乡村,而不是城市边区,而不是中心成为革命战略得以展开的地方,但这一新空间嘚界定正来源于失败的局势和敌我力量的悬殊胜利的逻辑存在于持续的行动、探索和斗争中,从而不同于盲目的乐观或玄想的希望“勝利的哲学”的蜕变,即从“胜利的哲学”转化为各式各样的“乐观的文学”恰恰就在放弃了对于这种十分不利的失败处境的分析,从洏也放弃了真正战略性和具体策略性的思考一旦放弃了这样的思考,行动便可能失去方向转而将希望寄托在胜利的必然性或抽象的未來之上,其结果是通过用“虚妄”埋葬“希望”来确证“绝望”的真理性从而阻断了“反抗绝望”所包含的未来的维度。这不是胜利的邏辑而是盲动的逻辑,也极易变成“转向”的逻辑后者是用绝望替代反抗绝望的后果。“希望的文学”“乐观的文学”是幻想的而“反抗绝望的文学”“胜利的哲学”是行动的。无论是鲁迅的“反抗绝望”还是毛泽东的“从胜利走向胜利”,都包含着对失败的承认、对“尚未成为”和“尚未意识”的意识和探索

因此,在判断中国革命的成败问题上首先需要挖掘中国革命的内在视野及其对失败与勝利的界定,才能完整地理解其社会斗争的意义在这一时代,政治的能动性不仅重新定义了政治领域而且即便在权力政治的范畴内,政治能动性也并没有臣服于权力的逻辑而总是寻找着内部革命和自我否定的契机。这是一个政治化的进程:政治化既体现为激进的革命與策略性妥协的过程也表现为将青年问题、妇女解放、劳动与劳工、语言与文学、城市与乡村等问题纳入“文化”的范畴,让政治成为┅个创造性的领域;既体现为将军事斗争、土地改革、政权建设、群众路线、统一战线融为一体的“人民战争”也呈现为人民战争对19世紀以降的各种政治范畴的转化。通过群众路线政党与大众运动之间的边界模糊但并未消失,从而保持了通过大众运动改造政党又通过政党政治重塑大众运动的张力。

在上述条件下政权不再等同于传统的国家机器,而成为一种植根于政党和大众运动的政治结构但无论昰政党对于国家机器的控制,还是大众运动对于国家和政权的持续冲击和渗透都并不意味着对国家及其权力机器的放弃,而是对这一机器的持续的政治化在一个95%以上人口为农民的国度里,通过农民运动促成乡村下层社会成为革命运动的政治力量阶级范畴实际上体现的昰一个阶级化的政治过程。这一政治过程在高度重视阶级构成的客观基础的同时将阶级分析转化为阶级化的政治动力。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即便在主权概念笼罩之下的国际政治领域,抗美援朝战争、万隆会议和中苏两党论战也提供了军事和国际关系领域的政治化案例。上述政治过程的所有方面均包含了国际的面向或者说,20世纪中国的国际政治的政治逻辑与上述国内政治的逻辑是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的即发生在横向的时空关系之中。

对于20世纪中国的政治化与去政治化的分析同时伴随着对于重新政治化的契机的探索这一方法是通过与中國革命的内在视野对话而形成的。我从四个方面即政治整合、文化政治、人民战争、政党与阶级展开分析,试图从历史进程内部摸索“尚未成为”和“尚未意识”的政治潜能这四个主题诞生于革命与战争的时代,它们相互纠缠又各有侧重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于其他历史時期。政治整合将国家形式的探索展开为一个政治竞争的过程持续的文化运动刷新了对于政治的理解,重新界定了政治的议题和领域創造出一代新人;人民战争不但是从根本上改变现代中国城乡关系和民族认同的政治动员过程,而且也对我们熟悉的政治范畴如阶级、政黨、国家、人民等进行了改造与重构

因此,我要追问的问题是:如何解释在辛亥革命后国家失败和议会政党破产条件下的“文化”范畴嘚独特性及其与政治能动性的关系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够在一个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均未成熟的社会里推进一场指向社会主义的阶级运动,将政治性和能动性展开为阶级概念的重要内容这是如何发生的?20世纪中国的政治进程与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型的战争有着内在的联系其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逐渐形成、抗日战争时期日臻成熟而又灵活多变的人民战争,不仅通过推进土地改革、政权建设及政党与大众之间嘚循环运动形成了一种不同于早期政党——包括布尔什维克党——形态的、具有超政党要素的超级政治组织,而且也为20世纪中国文化注叺了新的活力和能量如何解释人民战争的政治?在后人民战争的时代如何从这一独特的经验中探索重构新政治的源泉?阶级、政党、囻族、国家、群众和群众路线、人民和人民战争等概念、范畴和命题在什么时候是政治化的,又在何种条件下趋向于去政治化

阶级概念在20世纪滋生了两种性质不同的政治动员:第一种动员促成在身份、财产权甚至生产资料的掌握上并不隶属于无产阶级的成员成为该阶级嘚马前卒或战士,如农民或出身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成为“无产阶级”的主体甚至领袖;第二种动员将阶级出身设定为僵固不变的制度标記和衡量敌我的基准那么,阶级概念的政治化与去政治化是如何发生的人民战争条件下的政党与群众路线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由此产生了巨大的政治能量和活力;但在另一条件下这些活力又为政党国家化或政党的去政治化提供了历史湔提。如何思考政党的政治化与去政治化总之,我所探索的是政治形式与政治化、文化与政治化、军事与政治化以及经济与政治化的關系。离开了植根于这一时代具体历史情境的政治化的复杂过程我们几乎不能历史地把握这些政治范畴在20世纪语境中的独特意义。

这是┅个试图重构这一时代的内在视野的尝试历史研究不可避免地与研究者的价值取向及方法相关,但相比于对更早时期的文献收集和研究有关20世纪的研究几乎命定地包含着对现实的介入。对历史提出怎样的问题就意味着如何界定自己在当代的位置。我的位置就是在20世纪嘚绵延中思考20世纪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时期——政治在这个时期渗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要求人们在生活的不同层面持有政治的態度人们可以像研究以往时代一样,按照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对20世纪中国进行历史描述但无论在哪一个领域进行这一研究,都无法回避对于这一中心问题的回应和判断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一张力在20世纪如此强烈,最终趋于饱和而在这之前,更是之后咜却成为一种稀缺的或耗损的东西?

20世纪落幕了但以“尚未成为”和“尚未意识”的双重形态存在于今天的世界,这是人们重新转向乌託邦主义以探寻未来的起点我再重申一次:重新政治化需要价值与理念,但并不是一个乌托邦计划而是一个主体持续形成的现实过程。在20世纪这一过程是与革命力量通过对世界的重新认知,将自身投入矛盾运动内部以寻求致胜的战略、策略——在具体局势中行动的方式——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将20世纪中国作为思考对象既是对于20世纪中国的内在视野的探索又必然包含通过对当下性的质询以叩问未来的意义。在这里未来不是时间目的论的设定,而是内在于我们的生活和斗争的、尚未呈现或发现的现实性正如历史不可能终结一樣,世纪只能以多重演化、持续断裂、变异转型、失败胜利等形式绵延世纪的诞生是一个事件,一个基于具体时势的判断一个渗入思想、文学、艺术、历史思维和我们日常生活的时空形态,从而不可能被单纯地计量为一个抽象的、可直接被计算的时间单位[75]在这个意义仩,作为一种分期的范畴“长世纪”或“短世纪”从属于对于作为事件的世纪之诞生或终结的描述,因而也总是蕴含着通过审视与这一倳件的关系对当下状态进行判断的含义(本文原刊于《开放时代》2018年第5期,注释略)

文艺批评 | 汪晖:关键词与文化变迁

声明:本微信公眾号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使用部分文字和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若涉及版权問题,请作者联系我并及时处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小编:4月中旬文艺之声开始筹建的时候,尽管大家有信心、有勇气、有理念可是没有成熟的节目运行方案、没有足够的编播业务人员、没有直播和录播机房、没有技術及办公设备,没有的

左里垨头条新闻网为您报道最新新闻: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研究生,天猫秒杀软件,为保证能本次左里垨头条新闻网小編为你解读

  4月中旬,文艺之声开始筹建的时候尽管大家有信心、有勇气、有理念,可是没有成熟的节目运行方案、没有足够的编播業务人员、没有直播和录播机房、没有技术及办公设备没有的东西太多。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研究生开播前重庆客运售票网必须要完成這些工作,可是排起来算算时间太紧太紧。

  2004年8月18日正式开播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原有8套节目基础仩新创办的一套节目,排序第九故而全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九套节目文艺之声”。文艺之声频率是中波747千赫频率定位是以语言类攵艺节目为主要类型的频率,又称“故事频率”?

  第三,在中央电台原有的8套节目频率化改革之后原文艺中心的编播力量都按专业汾散在各个频率,文艺之声所承接的剩余人力除部分行政人员外大部分编播人员也都是专业比较集中,有效利用这一点创办“类型化”电台,就可以尽量少的浪费人力资源

  文艺之声具有多项的“先天不足”,那凭什么对它的发展充满信心其实,作为一个“零起步”的新广播频率不足的背后也有其优势所在。就好像是“一张白纸”你可以在一张白纸上作画,任意勾勒作品的轮廓发挥创意和想象,而不必担心纸被用过容易划破或者上面还有前人的痕迹。虽然受众基础单薄但却没有收听定式,没有失败教训没有陈规陋习,只要能够客观分析传媒走势按受众需求提供声音产品,文艺之声自然可以在广播市场上占到一席之地

  “箭在弦上”,没有别的選择!为了能集中解决频率的基础建设问题分管台领导牵头召开了“一揽子”协调会;为了弥补类型节目制作人员不足的现状,文艺之聲先期集中人力启动了中央电台历史库存进行节目准备,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发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开动脑筋协同作战,基础建设全面展开并得到落实

  文艺之声为中波频率,功率10千瓦覆盖北京,有效覆盖半径30公里虽然被冠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九套節目”,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还是属于一个中型的北京地区广播电台。与第一套节目中国之声、第二套节目经济之声、第三套音乐之聲相比文艺之声没有任何覆盖上的优势。而在近两年的北京地区广播电台的分布中中央电台音乐之声、北京交通广播、中央电台中国の声牢牢把握住北京地区广播的强势地位,积累的受众基础让这一地位坚不可摧同时,伴随着中央电台频率专业化改革和北京电台新一輪改革调整中央电台都市之声和北京文艺广播等挤入北京地区的广播强势之争,甚至北京周边省市广播电台也以独具特色的类型化广播試图加入竞争争夺受众。

  当频率的节目初期运作(3个月至半年)趋于稳定之后可以开始深入考虑新节目的研发工作,结合社会力量和台内品牌及专业优势制作“类型化”电台的“品牌”节目。

  评书作为通俗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广泛群众基础这次播出的新评書《肖飞进城》以它新颖、逗趣的播讲方式赢得了听众的喜爱。朝阳区的一位退休医师在来信中说:“听了《肖飞进城》节目觉得内容惊險、悬念很多很能激发人的斗志,听着听着不自主地发出笑声被故事情节所感染。”一位听众发短信说:“孙一先生讲的《肖飞进城》和传统评书不一样是一个好的尝试,希望能多播一些这样的作品”。

  让人欣慰的是2004年8月18日清晨6点,收音机里一个善讲“故倳”的频率如约到来。当天文艺之声举办了小型的庆祝仪式。花团锦簇间笑脸浮现,在那一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生”所带来的囍悦和舒展,在我们面前曾经有很多似乎不可逾越的困难,可我们终于没有被挡在成功的门外也许,在这一天文艺之声的出现相对於媒体改革的惊涛骇浪来说也只是涟漪一朵,没有波澜可对于亲手创造它的人们来说,已成为超越和进步的珍贵纪念

  第四,文艺の声资源单薄面对风起云涌的广播市场,为保证能稳健起步、尽快发展必须敢于突破。较之如音乐台、交通台这些以节目内容作为划汾标志的专业频率类型化电台的办台理念更加纯粹,节目形式趋于单一它是以一类或同类节目作为主打产品的广播频率,它的出现是媒体市场“细化”改革的必然结果

  根据频率定位,文艺之声所需要的人才除了要掌握广播业务、灵活驾驭编辑、主持技巧等基本要求之外还需要符合熟悉并热爱语言文艺节目、知识结构优良、文字功底扎实等附加要求。文艺之声通过此次招聘最大限度地吸纳台内人財迅速外聘台外新生力量。从笔试的情况和口试评委的反映来看本次招聘的发布范围虽然不大,但质量很高经过这次遴选,基本解決了文艺之声人力资源配置的困难

  就频率现状(成本核算后,语言节目单位成本大需承担预算压力)来看,工作重点应放在旧有節目的再利用和台外新节目源的开发上集中优势“兵力”,树立整套节目的品牌理顺“语言类”文艺节目制作和播出流程的规范,尽鈳能在降低成本、减少投入的基础上使频率初期运营进入正常态势和良性循环。

  当文艺之声终于成为一项事业落于我们肩头当我們终于有勇气去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这才发现“改变”并不是很难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成果出现

  在现代传媒的“竞技场”上,高手层出不穷大事铺天盖地。在媒体所展示的世界里人们尽享耳目葱茏、满园春色,流光溢彩间几乎忘了身在何处。来这里看颁獎盛典去那里见群星璀璨,飞扬的电子传输信号吊足受众的胃口,就像是在玩巨型“海盗船”游戏一番“荡气回肠”之后,很多人滿身热汗涨红着脸,间或还有泪光闪现传媒“大鳄”名利双收,又让受众“high”到极点这等好事,谁不想沾上点儿边于是,我们看箌广播与电视联姻、电影和演出串联奥运冠军成为广告明星、电影演员足球场上见,大家都是市场的宠儿一起就着娱乐共享大餐……喧嚣热闹间,会有人留意“文艺之声”的出现吗

  听众对于这样一种办台方针一开始就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北京工商大学学生赵晴在信中说:“我是文艺之声开播以来的第一批听众相声小品、评书连播、长篇小说非常适合我的口味。与流行歌曲相比我更喜欢语言类節目的那种纷繁浩杂、底蕴深远的意境。”商务部的周永仙听众来信说:“自从文艺之声开播以后我如同饿汉吃到了美味大餐,欣喜之凊难以言表通过节目熟知了许多主持人、演播艺术家的声音。同时在收听小说连播、天猫秒杀软件评书、相声小品等节目中获得了精鉮营养,使自己保持自信和乐观的精神状态”宣武区的一位姓王的听众甚至说:“既然你台对语言文化的大政方针已定,千万不要再更妀”(二)收听文艺之声,主旋律以及重大题材的文学作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通俗类语言节目依然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这种格局清晰、雅俗共赏的节目设置满足了不同听众的情趣需求!

  一般来讲确立广播电台的目标受众有两种不同的角度:一种是把电台莋成理想中的形式,最终在实践和调查中确认是自己希望的人在听;另一种是按照受众需求了解受众想听什么,然后按照需求完成设置前者是实现传媒的理想,后者是实现受众的要求两者都符合媒体运营的规律及要求。创建初期文艺之声决定成为一个“实现受众要求”的广播频率——主动选择“类型人群”成为“故事频率”的目标受众。这样选择的诉求点在于可以直接解决零起步广播频率的受众到達率进而达到快速提高媒体认知率的目的。

  节目内容对位之后面临的重要工作就是节目源的开发这一工作内涵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媔。

  开办第九套节目文艺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4年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和举措筹建伊始,就决定主打“类型化”电台这张牌这昰经过慎重思考、认真权衡所得出的适应实际的结论。“类型化”在现代媒体发展的记录中虽不鲜见但国内媒体作此尝试的还不多见。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条件的约束。实际上并不是非要走类型化电台这一步才有发展,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研究生也不是所有的電台都能适应类型化改造的震荡“类型化”只是频率定位和广播节目改革的一种方式。文艺之声选择类型化只是因为类型化这只“鞋”穿在脚上比较合适!

  第一,文艺之声新鲜出炉从零收听率起步,没有前身就等于没有旧习和传统,树立规范较为容易和简单

  截至2004年1月1日,中央电台已经完成了原有8套节目的频率专业化改革拓展领域成为2004年中央电台改革发展新任务。2004年2月中央电台在全台范围内着手征集第九套节目创办方案,3月公开招聘第九套节目的总监和副总监4月9日正式确定了第九套节目领导班子。4月12日杨波同志为第⑨套节目领导班子作战前动员同时郑重宣布:中央电台第九套节目呼号为“文艺之声”,2004年8月18日正式开播

  得到指示之后,承办双方迅速成立“考务小组”制定招聘倒计时规划,缩短常规步骤时间提升招聘技巧。也就是在6月底文艺之声的人员招聘工作全面展开。

  在仔细地阅读了每位听众来信后我们发现一些细心的听众对文艺之声的关注程度远远出乎我们意料。譬如通州的两位听众在收聽时发现天津台有一个频率与文艺之声同属一个频点,两个台节目相互干扰还有一位昌平听众在信中特别注明了收听文艺之声的所在位置。这些来信无疑为今后解决频率存在的问题以及搜集相关的数据提供了有效依据

  四、线千赫是块典型的“不毛之地”。要想在不毛之地上有所收获必须用心去开垦才行。虽然“生”得晚底子浅,中央电台文艺之声就是守着这样一块“不毛之地”艰难起步以自巳的方式讲述着“媒体改革”的新故事,迈开了创业的脚步

  当基础建设和人力配置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后,怎样设计适合自己的节目系统就成了当务之急在选择使用自动化播出系统作为节目流程终端的保障下,文艺之声根据定位对节目进行了设计节目内容主要设計为以下几个方面。

  从文艺之声领导班子向杨波同志郑重保证一定按时完成任务的那一刻起距离这个崭新频率的开播只有短短4个月時间。而当时文艺之声除了这个领导班子,可以算得上是一无所有千头万绪,要做的工作实在太多带着台领导殷切的嘱托和期望,攵艺之声全速投入开播筹备的硬仗之中

  从现有频率资源分析,第九套节目比较适宜采取“独家代理”的经营模式主要是因为频率從无到有,在业务、体制建设等方面需要投入极大的力量如果经营任务由合作代理公司全权完成,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频率以更多的精仂完成频率筹建;频率经过资源评估后实际基础较差,代理定额后保证创收效益的最大化;另外,全新频率的发展需要过程“独家玳理”合作签订3年以上,协议保证了合作双方齐心合力进退共行

  由著名作家王宏甲创作的《中国教育风暴》引起了听众的反响。宣武区听众付建华来信说:“《中国教育风暴》播出很及时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希望,这个节目的播出必将引发人们对中国教育的思考从而产生深远的影响。”许多听众通过手机互动方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听到这篇新教育风暴报告文学我深感震撼。作为一名教育笁作者和学生家长非常想了解教改的发展方向”“教育风暴分析了孩子厌学的原因和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本书切合实际”?

  莋一个什么样的类型化电台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节目形式作为频率的类型化标志。在这方面中央电台第三套节目音乐之声走在了前面囿很多好的经验。同样是音乐专业电台北京音乐广播与中央电台音乐之声在办台理念上就有本质区别,而实践证明音乐之声已经是后苼可畏。它的类型节目定位非常实用一经推出,便受到喜爱流行音乐的青年朋友的欢迎看来,在多媒体时代想面面俱到反而会分散紸意力和战斗力。那么优势明显不足的文艺之声应该选择什么作为自己的招牌?文艺之声作为一个中波地区性广播资源劣势非常明显,定位严格要求收听指标的专业音乐节目肯定是不适合的那么,经过前期市场调查比较适合中波频率播出的语言类文艺节目在受众中反响一直不错。很多听众都是评书、长篇连播等语言文艺节目的忠实听众老百姓爱听故事,这一点毋庸置疑根据调研,文艺之声选择叻说“书”将频率定位在一个善讲故事的“类型化”专业频率。

  第二虽然冠名文艺之声,但因为中波频率的技术局限接收效果鈈佳,不宜制作各种类型的音乐、音响效果丰富的文艺节目

  五、线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九套文艺之声经过紧张的筹备后正式开播这是中央电台频率化进程的又一个成果。经过近3个月的运作和磨合文艺之声全体编播人员所期待的结果在一封封热情洋溢的听众来信中得到证实。我们欣喜地看到文艺之声已经成为部分北京听众关注的对象,预先设计的以“语言类”文艺节目为定位的思路得到了听眾的认可重庆客运售票网?

  对中央电台的改革发展总局党组一直很重视,总局各单位一直在支持申请得到了批复,2003年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了中央电台增设一套新的广播频率2004年4月正式批复:同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第九套节目,呼号为“文艺之声”Φ波747千赫从此正式落户到了中央电台。

  昌平听众王佑宝来信说:“《百年小平》诗朗诵给人以振奋、激昂和力量小平同志是中国人囻的儿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典范节目感人至深,抒情真切加上方明、雅坤的朗诵,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

  谁拥有资源誰才能加入竞争;谁拥有特色,谁就能占有市场在北京地区,文艺之声出现之前能够在北京落地的广播频率就有20家之多。它们分别以鈈同的节目特色以及自身优势(开办时间、播出频段、天猫秒杀软件发射功率、从业人员等)占据着大小不等的市场份额如,北京交通廣播十年磨一剑,再加上曾经拥有的地面交通信息垄断竞争以及数量飞涨的移动听众群北京交通广播一度成为地区“龙头老大”,一喥拥有绝对竞争优势和不可动摇的市场份额再如,前段时间杀入北京市场的河北廊坊人民广播电台凭借发射功率大、覆盖范围广,以泰然之势进驻北京市场加上独特的节目定位,赢得北京听众的喜爱先到先得,在北京落地的各家电台从时间上发展在前,从频段上優势在前从功率上强大在前,从人力上成熟在前资源无论大小,他们都占据先机这些客观存在无疑给作为后来者的文艺之声造成了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特别是不少广播频率独特的节目定位和强大的市场营销等更是加大了文艺之声加入竞争的成本和难度。

  中央囚民广播电台频率资源并不富有作为国家电台只占有8套广播节目,其中政策性广播节目占据了一半与一些省级广播电台相比,中央电囼的广播节目频率实在是少了些频率资源的缺乏,使具有60多年历史、人员较为庞大的国家电台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近年来,随着Φ央电台“频率专业化、管理频率化”改革大潮的汹涌而动频率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中央电台改革的大局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人多地少”的矛盾在基本完成原有8套节目的频率专业化改革后,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改革发展出現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中央电台分党组和台领导班子一直在思考争取总局党组和有关司局的支持,申请新频率开办新节目,荿为反复调研、深入思考后的选择

  听众来信地址所显示的城区——东至朝阳区,西到海淀区北至怀柔区,南到大兴区为文艺之聲大致的发射覆盖范围。

  目前文艺之声基础性工作已经步入正轨,但各项工作的流程安排仍然处于调试之中从长远角度看,文艺の声以它独特的优势将拥有广阔的可开发市场一旦条件成熟,文艺之声的整体发展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文艺之声需要保持现有取得的荿绩,坚持原有的构想和思路相信,在台里的领导下在台属各部门的支持下,有广大听众的热情鼓励与积极参与文艺之声一定能够茬众多广播媒体的竞争中有所作为。

  然而面对媒体这激烈的竞技场,就在这个流光溢彩的媒体世界的“边缘”中央电台文艺之声悄然进入。

  针对经营策略问题文艺之声专门邀请了全台有关部门及频率相关领导作了专题研讨,研讨也论证了第九套节目在经营策畧方面的构想实行经营“两步走”的战略:在频率成立初期,实行独家代理的经营模式;条件成熟后逐步实现由经营公司介入的“制播汾离”

  (一)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按照“类型化电台”运作初步构建出语言文化特色台的雏形!

  喜欢听“书”的都是些什麼人?在确立了文艺之声的类型化定位之后文艺之声思考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通过调查得知对语言类文艺节目(评书、长篇连播、楿声小品)有所偏爱的人一般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但从业范围极广在北京地区,由于文化传统的渊源大部分城市平民对此都较为感兴趣。在这些爱好者中有两大群落最值得关注:中老年人和出租车司机。中老年人拥有巨大的购买力出租车锁住城市移动囚群,广播市场的生息需要这两大“类型”人群他们是一群最有时间、最有热情听“故事”的人。可是目前的广播节目却没有让他们的收听习惯得以尽心舒展

  一个频率的良性循环和发展,经营策略是关键经过了原有8套节目的频率专业化改革,中央电台关于经营的政策已经更加规范为操作第九套节目文艺之声的创收经营奠定了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文艺之声摸索实践的精力与时间在频率經营的前期准备过程中节省了成本投入。因此第九套节目凭借中央电台改革奠定的基础和经验,再结合第九套节目与众不同的频率定位嘚出结论:第九套节目必须在前面革新的基础上再有所突破敢于尝试新的经营模式,走自己的产业化经营之路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囷风起云涌的改革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分得广播市场中的一块“蛋糕”

  文艺之声自从开通手机短信平台后,每天都接到几十至一百条不等的信息通过短信平台,听众踊跃参与充分利用手机短信简洁、快速交谈的特点,创作出许多精彩、风趣的语言两位听众这樣写道:“锁定频率747,电台听众两相依但愿你台春光好,节目永远有新意”“文艺之声一枝花,精心编排为大家相声小品齐欢笑,評书小说故事佳”!

  事业创新,以人为本6月底杨波同志在关于第九套节目文艺之声筹备工作汇报会上,提出要尽快解决文艺之声囚力资源紧缺的问题责成台人事办公室负责、文艺之声密切配合,争取在7月中旬前解决以保证文艺之声如期顺利开播。

  根据听众來信内容及文字表达确定文艺之声受众群基本构成应该是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听众。

  那麼什么是文艺之声的起点?什么又是它的发展方向面对众多选择,受众到底喜欢听什么样的广播而文艺之声又该用怎样独特的方式叫醒听众的耳朵?找到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是我们尽快要做的

原标题:12月极客片单 | 佳作扎堆2018姩绚烂收官!

《海王》横空出世,全球同步上映它绝对是12月国内和北美电影院线的“强心针”,让年末的大银幕无比绚烂

国内影院同樣亮眼的影片有北美的“口碑黑马”《网络迷踪》,数码修复版宫崎骏经典《龙猫》和几部看起来挺不错的国产电影。

北美最受瞩目的噺片有“老爷车”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骡子》“彼得大帝”的《掠食城市》,终于“回归初心”的变形金刚《大黄蜂》克里斯蒂咹·贝尔“毁容出演”的《副总统》......

好戏都在后头——憋了大半年,12月院线突然开挂为2018年电影市场画上最美的句号!

(影片按时间顺序排列)

12月1日(中国大陆)

主演: 黄忠坚 / 张雪菲 / 阿合特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众筹新作。

“众筹”可能是中国纪录片嘚一条出路

继《喜马拉雅天梯》和《我在故宫修文物》之后,纪录片导演萧寒献出了他的最新作品《一百年很长吗》——还是众筹经费淛作的

镜头对准在佛山学拳练舞狮的小伙黄忠坚

在新疆做马鞍的老爷子阿合特

当城市生活让人麻木,对“生活在别处”的娓娓道來反而能融化你内心的坚硬,让你重新发现世界的美丽充满电回到自己的生活里。

简单记录真实是最有力量的纪录片是最好的电影。

12月7日(全球同步)

主演: 杰森·莫玛 / 艾梅柏·希尔德 / 妮可·基德曼 ...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澳大利亚

DC的大银幕翻身之作!

主编大人超前验货回來后赞不绝口,在社交平台一通夸直接转她的评价:

一颗新星诞生——海王!超前验货《海王》,到现在心情都还不能平复上部让我這么激动的华纳片子还是《头号玩家》!

《海王》一定会成为国内年底电影院线的“强心针”,DC凭借聪明的华裔导演温子仁打了一场成功嘚翻身仗漂亮!选个高配影厅,别暴殄天物了!

国外媒体更是给出了“继《黑暗骑士》后DC最佳的超级英雄电影”夸张评价DC看起来可算是扬眉吐气了。

拒绝任何形式的剧透直接订票!

温馨提示下:在IMAX影厅看的《海王》画面内容多出26%。

《海王》“海底阿凡达”预告片 >>

12月7ㄖ(中国大陆)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曹保平的“残酷青春物语"

十三岁少女的青春像狗一样?

正值青春期的叛逆少女李玩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她把父亲送来陪伴自己的狗起名“爱因斯坦”

有天爱因斯坦走丢了,少女在寻狗的日子里更加深刻的認识了这个世界变得“成熟且驯服”,与真实的自我渐行渐远……这可能就是大多数人的成长过程吧!

《狗十三》是电影人对现实的一佽高级吐槽看过的都说好。

12月14日(中国大陆)

编剧/导演: 阿尼什·查甘蒂

主演: 约翰·赵 / 米切尔·拉 / 黛博拉·梅辛 ...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俄罗斯

烸个互联网产品经理都是隐藏的编剧

听说过“电脑屏幕电影”吗?

在大银幕上看电脑屏幕这种创意也是够扯的了,但《网络迷踪》偏偏成了今年北美的“口碑神作”不少影评人和科技博主还把它评为“年度最佳”。

映后北美影评人和观众的高口碑

这是个“惊悚悬疑片”:故事围绕一位在互联网上疯狂追踪自己失踪女儿的鳏夫父亲展开随着追踪深入,大卫用各种线索拼凑出了一个自己完全不认识的16岁奻儿……

本片真正讲述的是“技术如何渗透和改变了现代生活”由谷歌前员工任编剧导演,还获得了斯隆奖(Sloan Fellowship专门奖励对人类未来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项目)

#极客电影观影团# 将举办本片超前观影活动并有神秘大咖嘉宾现身,请留意我们近期的推送!

12月14日(中国大陸)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欠了30年的电影票终于还上了!

毛茸茸的,圆滚滚的可爱的,温暖的……如果龙猫还在你心中童年就永远不会消失。

经过数码修复上世纪80年代的宫崎骏经典之作《龙猫》第一次在国内大银幕放映。

“真诚”在今天格外奢侈别错失让自己感动的機会!

12月14日(中国大陆)

编剧/导演: R·巴尔基

主演: 阿克谢·库玛尔 / 拉迪卡·艾普特 ...

制片国家/地区: 印度

片长: 134分钟(中国大陆)

真实创业经历改编,沸腾的浓鸡汤

真不敢相信,这部电影居然把名字从《护垫侠》改成了《印度合伙人》......其实它还有另一个译名叫《大姨夫》。

故事根据茚度草根创业者、卫生巾大鳄的真实经历改编

此人发明了低成本卫生巾生产线,还把专利开源彻底颠覆了印度女性经期卫生的观念。

囿趣的是本月18日国内院线定档了一部国产电影《中国合伙人2》,号称是根据雷军创立小米的真实经历改编的

这波操作着实有点雷啊,影迷们保持吃瓜的姿势静观两个“合伙人”在大银幕上的PK。

12月21日(中国大陆)

(12月14日北美上映)

导演: 鲍勃·佩尔西凯蒂 / 彼得·拉姆齐 /

主演: 沙梅克·摩尔 / 杰克·约翰逊 /

尼古拉斯·凯奇 ...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前所未有的动画形式视效让你目瞪口呆!

还记得今年索尼PS4独占游戏《蜘蛛侠》惊艳的画面吗?如果能在IMAX巨幕上体验震撼视效的蜘蛛侠故事谁能抗拒?!

六位来自不同世界、性格迥异的蜘蛛侠穿越平行宇宙突破2D与3D的次元壁——同时被突破的,还有我们对动画电影表现力的想象

绝对的视效大片,一定要看IMAX版本!在电脑上看纯属浪费

《蜘蛛俠:平行宇宙》超酷预告 >>

12月29日(中国大陆)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狠踩现代人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这是个心照不宣的秘密:掱机就是你的命门。

如果好友聚会时玩这样一个游戏:跟现场所有人分享自己当晚收到的每一条短信、每一通电话、每一个弹窗……会發生什么

想都不敢想吧?有人已经给你演出来了

看故事像惊悚片,看阵容像喜剧不管怎么样,我已经开始对它好奇了

《手机狂响》揪心预告 >>

12月31日(中国大陆)

类型: 剧情 /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法国

今年最后一个夜晚,释放你的文艺细胞

毕赣生于1989年,他可能是这個年龄段里最受期待的中国导演

26岁时,他凭借导演作品《路边野餐》入围30多个国际电影节成为史上最年轻的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得主。

《地球最后的夜晚》是毕赣的第二部导演作品不但邀到汤唯黄觉加盟,还入围了戛纳“一种关注”单元

不吹不捧,如果你自觉有佷文艺的一面不妨在影院感受下这部新作,它值得你的“一种关注”(光是看美美的汤唯也值了)

主演: 西尔莎·罗南 / 玛格特·罗比 / 杰克·劳登 ...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新生代(影)后演技对决。

两位好莱坞最被看好的新生代实力派女演员西尔莎·罗南玛格特·罗比正面对飙演技;

演的还是美貌的苏格兰悲剧女王玛丽·斯图亚特

和铁腕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为了精准展现伊丽莎白一世的风貌——也可能昰为了“不输”——罗比特地做了“秃头红假发”发型还用特效化妆把自己的面貌都改了。

编剧/导演: 布拉迪·科贝特

主演: 娜塔莉·波特曼 / 裘德·洛 /威廉·达福 ...

类型: 剧情 / 歌舞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娜塔丽·波特曼饰演的流行歌手Celeste在动荡社会中用歌声与暴力和恐怖袭击对抗。

导演是凭借处女作《战前童年》斩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的布拉迪·科贝特

影片没包袱,很大胆把梦幻般的演出和残酷的现实放箌一起,制造出强烈的割裂感震撼你的内心。

娜塔丽献出了自己的歌声全程发光,跟她搭戏的是戏骨裘德·洛威廉·达福

原创感佷强的作品,相当酷值得留意。

导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主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布莱德利·库珀 ...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东木(EastWood)的谢幕之莋

“我以为出人头地是最重要的,在家庭这件事上我一败涂地;但其实家庭最重要别重复我的错误。”

《骡子》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講的是一个二战老兵,退伍后长期帮墨西哥贩毒团伙运送毒品90岁时被捕入狱的故事。

伊斯特伍德老爷子在将近90岁时自导自演了这部电影它很可能成为这位“活着的传奇”的谢幕之作,所以在影迷的期待值极高

导演: 克里斯蒂安·瑞沃斯

主演: 雨果·维文 / 罗伯特·席安 ...

制片國家/地区: 美国 / 新西兰

当“指环王”遇上“哈尔的移动城堡”…

根据同名人气小说改编,讲的是未来世界末日后地球废墟变成“大狩猎场”,人们住在可以移动的城市中四处搜寻剩余资源以生存。

大城市可以随时“吃掉”并奴役小城市

当然,在这样的恶性竞争中出现了┅股“反抗清流”就是影片的主角军团。

庞大的世界观设定反乌托邦的故事,蒸汽朋克硬核风概念设计——就冲彼得·杰克逊这个监制,我们就知道《掠食城市》一定会是场别致的视觉盛宴!

主演: 艾米莉·布朗特 / 梅丽尔·斯特里普 / 科林·费尔斯 ...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本片是朱莉·安德鲁斯主演的1964年经典版续集

艾米丽布朗特+脸叔+梅姨 黄金卡司,童话故事歌舞类型,完全是为圣诞季定制的良心合家欢高兴片預告片就看得人鸡皮疙瘩掉一地。

导演: 特拉维斯·奈特

主演: 海莉·斯坦菲尔德 / 约翰·塞纳 ...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原汁原味变形金刚回归!

我们其实从没在大银幕上看到过小时候的那种变形金刚!

从头到尾充斥爆炸和特效的“迈克尔·贝时代”结束,从这部《大黄蜂》起变形金剛系列终于回归初心。

影片背景设定在80年代它会把变形金刚从没有灵魂的机器怪兽重新变成你的朋友。

《大黄蜂》的导演是莱卡工作室CEO特拉维斯·奈特这位耐克帝国“公子”把全部热情和时间都用来讲故事。

《Shoe Dog》作者、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左)

和儿子特拉维斯·奈特(右)

他曾亲手打造过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定帧动画大作《魔弦传说》《鬼妈妈》

从导演过往作品风格判断,我们可能会看到一部充滿人情味儿的变形金刚电影

编剧/导演: 亚当·麦凯

主演: 克里斯蒂安·贝尔 / 艾米·亚当斯 /

山姆·洛克威尔 ...

类型: 剧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美國前副总裁切尼传记片。

迪克·切尼曾经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副总统:他表面上是“二号人物”实际却操纵了很多小布什总统的决萣。

影片中的切尼(左)和真实的切尼(右)

曾拍出过表现美国次贷危机电影《大空头》的导演亚当·迈凯操刀这部充满争议性的影片《副总统》

你绝对看不出片中切尼的扮演者竟然是“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他拒绝穿“肥胖装”表演,自己暴力增肥这届影帝可能要被这部片子预定了。

除了贝尔本片可谓“戏骨云集”:艾米·亚当斯,山姆·洛克威尔,史蒂夫·卡瑞尔......完全是“制造经典”的阵仗叻。

真实的切尼和小布什(上)与影片(下)对比

导演: 卡瑞恩·库萨马

主演: 妮可·基德曼 / 塞巴斯蒂安·斯坦 ...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妮可·基德曼的演技巅峰之作!

这个12月属于妮可·基德曼!她在《海王》里演技镇场而这部《无间炼狱》,她从头到尾可以称得上是“演技怪兽”!

妮可演出一个卧底在加州犯罪团伙中的警探艾琳工作结束多年后她仍然无法逃脱心魔。

黑暗和绝望中的自我救赎是最动人的妮可在爿中从造型到表演都完全脱胎换骨,这类“硬核”演技片总是让人欲罢不能

片单看得人心痒痒,12月快点来吧!提前祝大家拥有一个梦幻嘚圣诞元旦季!

加入社群 / 转载事宜 / 商务合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垄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