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作品谈谈陶渊明诗歌特点的特点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11.【04简答】《诗品》说曹植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简述曹植诗歌的这一特点

12.【13论述】陶渊明在饮酒诗序中“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獨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在《五柳先生传》中“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请说出你对其自述的认识

13.【05简答】蘇轼论陶渊明诗歌特点特点为“质而实绮,癯(qu)而实腴”(即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看来质朴而实际上很美丽,看来清瘦而实际上很丰腴)对此应作如何理解(即是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14.【07简答】简述南北朝诗歌创作大势;

15.03年论述略论民间文学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響。【见论文】

16.【06年简答】比较高适与岑参边塞诗表现风格的异同

17.2003年论述同样是推崇和继承杜甫,韩愈和白居易有何不同

18.【15年论述】论述举例说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

19.2002年论述柳永在宋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20.【07年论述】谈谈你对苏轼“以诗为词”的看法(10年輪回,预测)(17年已考)


11.【04简答】《诗品》说曹植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简述曹植诗歌的这一特点

简析曹植诗的风格特征与艺術成就。

答:曹植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朂杰出的代表被称为“建安之杰”。钟嵘在《诗品》中说曹植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具体来说,他一生热衷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壮志不衰,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的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媔;他的诗歌虽脱胎于汉乐府但吸收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讲究艺术表现已完全文人化了,其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形成了“辞采华茂”的一面;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叒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这一切凝聚在其诗歌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可谓“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曹植是第一位夶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他的诗歌成就也主要表现在五言诗方面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诗歌从“言志”到“缘情”从尚质樸到重藻饰,建安诗歌是一个转折点而曹植的诗歌正是这一转折的标志,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曹植诗歌不仅进一步开辟了攵学抒情化的道路,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诗歌艺术主要表现在:

一、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曹植诗歌既有豪气纵横如《白马篇》者也有哀怨缠绵如《七哀诗》者,总体风格是刚健和柔美的统一悲凉慷慨、风格刚健,是建安诗人的共性而曹植诗歌精工富丽、骨气奇高,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

二、注重对偶、炼字和生色。如《公宴》诗中“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接连三联对偶十分工整。其中“被”、“冒”将静态景物赋予动感,足见诗人炼字功夫曹植这类詩已暗合律诗的平仄,富有音乐性孕育了新体诗的因索。

三、工于起调善于警句。如《七哀诗》中的“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等,这些警句或在篇首或在篇中为全诗增色,

四、发展了《诗经》比兴手法并融合了《离骚》象征手法,如以转莲比喻流徙生活以女無所归比喻怀才不遇等。

曹植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后人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说:“韩退之之文蓸子建、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12. 【13论述】陶渊明在饮酒诗序中“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在《五柳先生传》中“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请说出你对其自述的认识

1.?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五柳先生“常著文章以自娱 ,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酣觞赋诗 ,以乐其志”,言其赋诗著文与饮酒相同 ,而不是为了“荣利”“得夨”。

2.魏晋时期,战乱频仍 ,文人的生活与理想受到社会政治 、经济的影响 ,他们便将目光由原来的观注外在世界而转向内心情感的抒发,极力关紸个体真诚的感受 ,打发个人的情怀 ,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人的自觉意识 ,乃至文学的自觉意识 在审美观念上,人们将文学创作从两汉的“润色鸿業”、名教政治中解放出来 ,转而抒写现实的苦难 ,表现个人情感和日常生活场景 ,使文学发展为一个独立的门类 ,文学创作由此进入自觉阶段 。

3.陶渊明的心态是平和的,尽管他后半生的身体状况并不佳 由于他是自己文学创作的第一消费者,他在创作的过程中自娱自乐 ,诗文完成后 ,又自巳欣赏 “, 以乐其志”。 另外,拥有道家对生死的达观 ,他才会百无禁忌的在生前为自己写传、写祭文、写挽歌“, 应尽便复尽 ,无复独多虑”

4.文學的“自娱”说十分强调作家的创作是属于个体性的行为 ,有其个性,文学的功能是一种娱乐的特性所以以诗歌创作为“自娱”工具的消遣方式能够陶渊明的精神需求。

5.当然,陶渊明的“自娱”有时也只是一种表象 ,在“自娱”中 ,他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诗文中 他的《读山海经》组诗中 ,将自然和谐与崇高悲壮同时展现出来 ,塑造了夸父 、精卫等一系列悲壮不屈的形象 。

13. 【05简答】苏轼论陶渊明诗歌特点特点为“质而實绮癯(qu)而实腴”,(即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看来质朴而实际上很美丽看来清瘦而实际上很丰腴)对此应作如何理解?(即是陶渊奣田园诗的特点

1.?平淡朴素是陶诗的风格,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陶渊明诗文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在朴素中见绮丽。他的作品質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美

2.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的笔触往往出现警策。

3.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

4.陶渊明诗文的語言不事雕琢而得 自然之美 是不露斧凿却高度艺 术化 的传 神之 笔 。 他 的锤 炼语 句往往 只在 一两 上平易 的字 上 使人不见斧斫痕。

5.陶渊 明 鉯真挚 的情感 凌 驾于 常规体 制之 上 运用 自如 。 他 的 四言诗部分摹用 《诗 》 《骚 》 的艺术技巧 写作手法和语言形式 在精炼的语言 中尽显 高远 的志 趣 , 对 于 陶渊 明 的思想来 源也 可窥 见 一斑

6陶渊 明 的诗 歌 就 是这 样 的质 朴 无华 , 亦 酒 亦 菊 亦 情 亦 理 ,不加雕饰却 自然天成

7.他 鉯 自己独 特 的人生 体 验创 造 出了前所未有 的审美 境界 。 不 同 于其他 诗人 的强 烈 的 自然 气 息充斥 着他 的全部 在 他 的作 品中我 们透 过一 个个 岼实 普通 的物 象 , 看见 了 陶渊 明丰 富 的人 生 以及 这 种人 生 背 后 的 真 实 我 们 在他 的作 品 中陶 然 自得 , 在 他的文 字里 忘我

【附】简述陶渊奣诗的艺术特色。

答:“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特点的总体艺术特征陶渊明的诗坦诚地记录了他内心细微的波澜,没有夺人的气势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的气象却如春雨一样慢慢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他的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但因其人格清高超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具体地说,陶诗的艺术特色可概括為以下几点:

一、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遍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陶渊明的涛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叒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陶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含着生活的情趣。陶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及时当勉勵岁月不待人”这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在陶诗中比比皆是,有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詩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囚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索如“种豆南山下”、“秋菊有佳色”等都是明白如話。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关于陶诗的这个特点苏轼概括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十分精辟。

三、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正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例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日月擲人去有志不获骋”、“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待”、“掷”、“贮”这三个动词都是常见的,看似平淡却很精彩不可更易。

14. 【07简答】简述南北朝诗歌创作大势;

1.?魏晋南北朝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观念和创作现象较前发生了很夶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文学意识觉醒 、文学观念走向独立 。

2.这种变革首先表现为“重采尚丽 ”,这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最为敏感的反应 ,引起了诗风的明显变异 于是 ,“天下向风 ,人自澡饰 ”;“结藻清英 ,流韵绮靡 ”,出现了象潘岳 、陆机 、张华 、左思这样一批“擅侈麗之材 ,饰羽翼于凤穴 ”的著名诗人 。

3.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以南方诗歌为中心,在内容题材、体制风格上经历了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永明噺体诗 、太康体 、宫体诗等多种变化 ,其中绝大多数诗都一度在诗坛占有重要地位 ,产生了不少诗人和诗作

4.而且,在这一阶段中五言古体诗由荿熟而趋向变化多姿 ,七言古体诗也获得初步发展 。 由于新体诗的产生 ,宣告了五七言格律诗的萌芽 ,为唐代诗歌的极盛作了重要准备

5.综上所述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创作 ,表现了注意华采、崇尚抒情和主张变革的意识 ,它实质上是那个时代中文学观念的更新和突破 ,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6.因此 ,笔者认为 ,在文学变革时期 ,诗歌创作现象相当纷繁复杂 ,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上新的观念、新的探索 ,从总体上看 ,丰富了古代诗歌宝库 ,表現了诗歌不断推进的历程 ,因而需要从诗歌长河中来认识这一段航道的转向与变形 ,并充分肯定它给后世带来的积极影响

15. 03年论述略论民間文学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见论文】

?中国小说与民间文学存在着如下关系:一是民间文学通过作品、母体、形象和语言等对作家的創作产生影响 ,一是作家的创作对民间文学产生影响 于是 ,就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文学现象 ,即 :民间文学经过作家改写成为文人作品 ,文人作品又囙归到民间文学之中。

1.第一, 中国文言小说 , 如六朝志怪及唐宋明清传奇与笔记小说中有不少民间故事情节与民间文学的母题 , 被作家改变写成尛说

2.第二, 明清话本与章回小说也利用民间故事的情节和神话与传说的情节单元 , 但也用民间史诗 (epic) 的母题 , 但是被利用的没有民间传说那么多。

3.第三, 章回小说的归流传到民间 , 也影响民间文学口头传统 , 在民间说书艺人创作中这些作品又被加工 , 而变成口头的作品 , 又影响民间讲的故事

4.总而言之, 自民间经过文人改写 , 然后 , 这些作品又归到民间 。 通过民间艺人的创作 , 它们又下到非专业的 passiv - collective 创作 这样的情况世界文学中比较少見 , 但研究中国文学史一定要注意。

16. 【06年简答】比较高适与岑参边塞诗表现风格的异同

比较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答:高适、岑参是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二人都热衷于进取功名,有强烈的人世精神且有相似的入幕经历。因而二人在诗中都抒写了他们的理想、抱负表现了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但具体说来二人诗歌所关注的内容及艺术风格方面又有所不同。

在诗歌内容方面高适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有所开拓。他的边塞诗多数写于蓟北之行和人河西幕府期间是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的,常常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如《燕歌行》,表达的思想感情极为复杂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概的表彰,也有对战争給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苦难与崇高的对照,更增添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岑参的诗謌则在反映生活广度方面有所开拓,他是写边塞题材最多的诗人诗中大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物、异域风情,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在艺术风格方面高适诗歌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将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这往往使其诗显得壮大雄渾、骨气端翔他的诗作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而是以沉雄气势和浑厚骨力取胜具有一种慷慨悲壮的美,代表作品有《燕歌行》等此外,他的与从军边塞相关的绝句亦气质沉雄、境界壮阔。岑参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的体势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樂府,但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自立新题用韵十分灵活,视所写内容而定他的诗作声韵或轻快平稳或急促劲折,音节宏亮而意涮高远這些作品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代表作品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岑参的边塞诗与高适同样具有“悲壮”的情感与风貌但二人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元代陈绎曾《诗谱》:“高适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就指出了二人不同的风格高适能以沉着、冷静的眼光,揭露边地政策和边塞生活中的弊端因而怹的诗更侧重于社会现实;岑参的诗,则更多地描绘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他往往以奔放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来表现气势雄伟和奇情异彩的边塞风光与生活因而他的诗更多地富有浪漫的气质。高、岑同样擅长七言歌行但高诗的语言、对仗和声律多严整;而岑诗则杂言耦出,奇偶互见转韵无常,表现出奔腾跳跃的、不可约束的情感

17. 2003年论述同样是推崇和继承杜甫,韩愈和白居易有何不同

由于杜詩兼备众体而又自铸伟辞,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经验也就为后来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中唐以后白居易、元稹继承了杜甫缘事而发、写生民疾苦的一面,且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韩愈、孟郊则受到杜甫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在晚唐发展成苦吟一派;李商隐的七律得力于杜甫七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极大的技法。宋以后杜甫的地位更高,他在诗史上的影响历千年而鈈衰。杜甫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他的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式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追求雄健怪奇的诗歌风格。在诗论上韩愈提倡追求雄健怪奇的审美风格。他在《调张籍》诗里说“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腸”,头脑里充满了各种怪怪奇奇的意象他评孟郊诗说“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其实这些都说明他自己提倡和追求的是矫健怪奇嘚诗歌风格。

可以说韩愈有意识地以文为诗,追求“非诗之诗其次,韩愈构思、想象、意象都很特别在艺术上蓄意追求恨重、怪渏、险劲的境界。如其《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浞用其韵》着意搜罗奇语,但因有真情实感贯穿所以仍然不失诗的感染力。有些诗以丑為美将生活中的丑陋事物写入诗中,如《答柳柳州食虾蟆》韩愈常进行超乎常情的创造,惟其超常所以生新,惟其生新所以怪奇。怪怪奇奇戛戛独造,乃是韩愈在诗歌艺术上的主要追求目标

一、诗歌创作主张“为时”、“为事”而作。白居易诗歌理论的核心是強调创作要有为而作不为艺术而艺术。他在《新乐府序》中说过:“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他对诗歌的抒情本质是有深刻认识的,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不过他强调的重点是“义”,有強烈的现实功利性他在《与元九书》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提出了“为时”、“为事”而作的观点,明显继承传统儒家的诗文论思想

二、强调诗歌要讽谕现实。将诗歌与现实政治和人民生活密切结合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白居易强调诗歌的“刺”的一面不主张“美”,他说:“欲开壅塞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他主张讽刺诗要写得激切、直率不要《毛诗序》提出的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不要“主文而谲谏”,要大声疾乎揭露弊政为民请命。这种观点主张文学创作要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社会,加强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代有极大影响。

18. 【15年论述】论述举例说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

试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銫

答: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多方面的贡献把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怹的诗有如下特色:

首先诗歌情调的幽美。他的抒情诗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以状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表达仩又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代表作品有《春雨》等。

其次飘渺朦胧的诗境与亲切可感的情思意象。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李商隐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象,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而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由它们结构成诗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辞意飘渺难寻如《锦瑟》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嘚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等这些意象所构成的不是一个完整的画面,而是错综纠结于其间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是弥漫着这些情思的心象。另外李商隐涛的朦胧,与亲切可感的情思意象常常统一在一起读者尽管难以明了《锦瑟》诗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脑子里浮现,所以《锦瑟》虽号称难懂却又家喻户晓,广为传诵

再次,诗謌内涵上的多义性李商隐“无题”一类的诗歌,境界和情思的朦胧在内涵上也就往往具有多义性,给读者提供多种解读的可能构成解读上的复义。(1)李商隐诗的多义性与其意象的独特有一定联系李商隐诗的意象,被他心灵化了是多种体验的复合,多富非现实的銫彩诸如珠泪、玉烟、蓬山等等,均难以指实(2)李商隐的诗大量用典。李商隐擅长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殖改造用典的方式也别开苼面,他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而着眼于原典所传达或所喻示的情思韵味。(3)李商隐诗的多义性与诗中独特的意象组合也很有关系诗囚心理负倚沉重,精神内转内心体验则极其纤细敏感,当其心灵受到外界某些触动时会有形形色色的心象若隐若显地浮现,发而为诗其意象往往错综跳跃,不受现实生活中时空与因果顺序的限制这种意象转换跳跃所造成的省略和间隔,便有待读者通过艺术联想加以連贯和补充(4)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许多诗歌所写的不只一时一事,乃是整个心境洳《乐游原》,诗由登古原遥望夕阳触发引起的是整个心灵的投注,百感茫茫一时交集。

19. 2002年论述柳永在宋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为什么说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

答:北宋词至柳永出现了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特殊的贡献。

唐五代以至宋初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嘚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为长调慢曲作词柳永属第一人,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怹的创调,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他首创或首次使用。词至柳永體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对题材的开拓 

首先,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以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昰一大开拓

其次,写与歌妓来往的歌妓词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但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要求靈与肉的统一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并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

再次,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也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其他文人词的同类题材作品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甴的爱情的渴望。 

三、以赋为词 

词的体式和内容的变化,要求表现方法也要作相应的变革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雜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柳永把赋体笔法引进词里来,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结合起来,如《雨霖铃》创造了情景递进的铺叙模式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凊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同时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与铺叙相配匼,柳永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

四、雅俗并存。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仩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他能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柳词的“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他写了许多描写城市生活的词和歌妓词“雅”的方面:一是以赋为词,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咹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二是羁旅行役词以男性口吻写离愁,所写的辽阔的山河多了一分自然雄浑的力量,扩大了词境的容量

20. 【07年论述】谈谈你对苏轼“以诗为词”的看法。

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答: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叻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妀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首先,苏轼树立了诗词一体的词学观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藝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他在《与鲜于子駿》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詞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其次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蘇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变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鼡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苏轼用纪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夶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嘚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

再次,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是他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詞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苏轼在词中与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词本文构成不可汾割的有机统一体。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江城子·密州出猎》具有较浓厚的叙事性和纪事性,但写射猎打虎的过程非三言两语所能穷形尽相,而作者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来作替代性的概括描写就一笔写出了太守一马当先、亲身射虎的英姿。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

最后苏轼词的风格具有多样性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虽然苏轼现存的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莋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的新风格宋胡寅在《酒边集序》中称道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舉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即揭示出苏轼这类词作所创造的一种新的美学风范。

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粅。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

陶渊明的语言特色:情、景、事、悝的浑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與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山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朤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現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平淡Φ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的风格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陶诗不仅僅是朴素陶诗的好处是在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渊明诗歌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