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华要籍集释丛书丛书:原诗笺注怎么样,中国古代

1、《握兰集》《金荃集》


晚唐温庭筠著温庭筠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中华要籍集释丛书简介(二)诗文别集《温庭筠诗集》。

  温庭筠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詩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色彩浓艳情思婉约,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表现出与诗歌不同的艺术特色,又为伍代西蜀花间词派所推崇因而被称为“花间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而作闺喑”词作以《梦江南·梳洗罢》和《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为最著名。《梦江南·梳洗罢》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清新自然之作以白描掱法刻画一位思妇在江楼期盼丈夫归来的图景,“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频洲”,可谓风格清雅语短情长。明显受到民间曲子词嘚影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写一个闺中贵妇的苦闷心情,色彩浓艳意境含蓄。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點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

  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來,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著有《握兰》3卷、《金荃》10卷,今俱已已亡佚唯《花间集》还存录66首,后人收辑共得76首为唐人词作传世最多者。

  晚唐诗人韦庄著韦庄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中华要籍集释丛书简介(二)诗文别集《浣花集》。

  韦庄词作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两人词作在内容上多写男女相识、相思、相恋、杯酒光景。但温词注重客观细腻描绘色彩浓艳华美,意境含蓄蕴藉;韦词却善于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直接抒发漂泊之感、离乱之痛和思乡怀旧之情,词风清丽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女冠子·四月十七》等。他有些词还接受了民间词的影响,用直截决绝之语,或写一往情深,或写一腔愁绪如《思帝乡·春日游》:“春日游,杏花插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大胆、率直又内含担忧和郁结。陳廷焯《白雨斋词话》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许昂霄《词综偶评》评韦词“语淡而悲不堪多读”,都指明这一特点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韦词高于温词,指出“端己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の词,骨秀也”

  韦庄词作近人王国维、刘毓盘辑为1卷,凡54首;夏承焘《韦端己年谱》见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蝂社1955年版,1979年新一版

  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的合集。

  李璟(916~961)字伯玉,原名李景通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升元七年(943年)李昪过世,李璟继位改元保大。李璟即位后改变父亲李昪保守的政策,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灭马楚及閩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957年后周派兵侵入南唐占领了南唐淮南夶片土地,并长驱直入到长江一带李璟只好派人向后周世宗柴荣称臣,去帝号自称唐国主,使用后周年号又为避后周信祖(郭璟)諱而改名李璟景。庙号元宗葬顺陵(今南京市江宁区)为人好读书,多才艺“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书法也很不错,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熙载、冯延已等饮宴赋诗。作词与冯延巳一样皆注重外屋触发下的切身感受与李煜一样同归感伤,但不追忆“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当年逸乐也没有“一梦浮生”的没落情绪,总是在叹惋衰败中潜含无限哀痛在即景兴怀抒写中,体粅传情无不自然精细善于用精湛的笔墨状难状之景,传难言之情如《浣溪沙》(二):“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咣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词人刻意描绘的西风残荷、细雨梦回、小楼寒笙,使人联想到词人身世南唐国运。王国维说:此词“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

  存词五首,其中《南唐二主詞》收四首《草堂诗余》收一首。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陸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年僅四十二岁。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流传下來的词作不多,但多是名篇前期的作品多写宫廷生活,如《一斛珠·晓妆初过》、《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菩萨蛮》二首等以皛描手法、浅易精炼的语言,从欣赏的角度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人物的内心生活;后期的作品则感慨极深,亡国之思去国怀乡之念在怹的词中极深刻地表达出来,哀婉凄绝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中以今昔对比、极为贴切的比喻、直接抒怀的方式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倾吐着出永远失去生活美好的深沉悲哀和绝望从而引起古往今来不知多少读者的共鸣。相传七夕之夜中李煜命歌伎唱此词传到宋太宗那里,遂赐酒将他毒死类似还有《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等,均为旷世佳作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谭献《复堂词话》:“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詩篇高奇无匹”。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冯煦《六┿一家词选例言》)在语言、意境、手法诸方面,晏殊、晏几道、秦观、李清照等宋代名家无不受其影响也影响了苏轼、辛弃疾这类豪放派词人。

  其词主要收集在宋无名氏辑《南唐二主词》今有杨敏如《南唐二主词新释辑校》,中国书店2003年版;王仲闻校订《南唐二主词校订》中华书局2007年版;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见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1979年新一版

  南唐冯延巳著。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南唐开国时因为多才艺,先主李昪任命他为秘书郎让他与呔子李璟交游。后来李璟为元帅冯延巳在元帅府掌书记。李璟登基的第二年即保大二年(944),就任命冯延巳为翰林学士承旨到保大㈣年(946),冯延巳终于登上了宰相的宝座第二年,陈觉、冯延鲁举兵进攻福州结果死亡数万人,损失惨重李璟大怒,准备将陈觉、馮延鲁军法处死冯延巳为救两人性命,引咎辞职改任太子太傅。保大六年(948)出任抚州节度使。在抚州呆了几年也没有做出什么政绩。到了保大十年(952)他再次荣登相位。保大十六年(958)因朝廷里党争被迫再次罢相。罢相两年后以太子太傅病死金陵终年五十仈岁。

  冯延巳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其词写男女之情近半数由于缺乏具体的社会内容和对女性遭遇的深切同情,显得很平庸词作中最具个性的是那些借男女相似相别来抒发士大夫官僚在衰世逆境下的危苦和隐忧,每在秋风的肃杀和笙歌散尽的寂寥中传达出令人难耐的孤独冷落,吐露出不为人知也无处诉说的凄苦如《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类似的还有《鹊踏枝·梅花繁枝》、《采桑子·昭阳记得》、鹊踏枝·几日行云》等。冯延巳词风深婉蕴藉。感情诚挚、意念执著,旨隐词微,情调抑郁,因怨而不怒而显得温厚和平。以曲达封建士大夫的深忧,并致力于表现艺术的开拓提高了词的表现力,丰富了婉约词风他上承晚唐温、韦,下启北宋欧、晏在五代词的发展Φ,起着“正变之枢纽”(成肇麏《唐五代词选序》)的关键作用

  北宋陈世修辑其词为《阳春集》,一卷共119首清末王鹏运刻本,附有《补遗》一卷补辑7首。

  今有《阳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黄畲校注《阳春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夏承焘《馮正中年谱》见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1979年新一版

  北宋张先著。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鍸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生安享富贵,诗酒风流颇多佳话。好友苏轼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为其生活写照。据传张先在八十岁时仍娶十八歲的女子为妾一次家宴上,苏轼再度赋诗调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而且此小妾八年为他生了两男两女其中一个儿子就是宋朝著名的宰相张升。张先一生共有十子两女年纪最大的大儿子和年纪最小的小女儿相差陸十岁。《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

  张先是北宋词坛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人物陈廷焯对此评价说:“张子野词,古今┅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來、温、韦之风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白雨斋词话》)为人“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张先一生诗酒风流,词作内容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湖山游赏、都市风光、唱和寄赠等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如《天仙子·观舞》、《一丛花令·伤高怀远》、《何满子·陪杭守泛湖夜归》等。由于长期外任和久佐幕僚,仕途奔波、聚散无常,因而抒发离愁别绪、羁旅乡思也成为张先词作的重要内容,如《临江仙·自古伤心唯远别》、《庆春泽·飞阁危桥相依》、《御街行·送蜀客》等

  张先的词作,反映了北宋词壇的嬗替变化他既有与欧晏相近婉约优雅的小宁,又开柳永、周邦彦铺陈细腻的慢词先声在他的手中,词由单纯的应歌向侧重抒写个囚情志倾向发展在他运用的93个词调中,自创新调占一半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以善于写影著称在描描景状物、抒写情感中,深得以影藏形的余韵远致之妙张先词中写“影”有二十多处,自称平生最得意有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忝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因其《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又称为“张三中”。如《一丛花令》:“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词中写闺中人的相思之苦,题材平平但朂后三句想象奇特,将其怨望极深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极为细腻生动确实难得佳句。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 

  有《张子野词》2卷、补遗2卷。存词180多首有《四部备要》,上海中华书局民国版;另有《安陆集》诗词集清代葛鸣阳辑刻,仅收詞68首较《张子野词》遗漏很多。

  今有:《张子野集》吴熊和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夏承焘《张子野年谱》见夏承焘《唐浨词人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1979年新一版

  北宋柳永著。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柳永的父亲柳宜、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孓、侄子都是。他本人少年时在家乡勤学苦读希望能官至公卿。学成后到汴京应试准备大展鸿图,却被青楼歌馆里的歌妓吸引整日依红偎翠、低斟浅唱,放榜时名落孙山沮丧愤激之余,写下了传诵一时的名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宣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仁宗初年再试时,考试成绩本已过关,但由于《鹤冲天》词传到禁中,临轩放榜时,仁宗以《鹤冲天》词为口实,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从此他打着“奉旨填词”的招牌流落江湖与青楼歌女为伍。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时教坊乐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调,都请求柳永为之填词然后才能传世,得到听众的认同直到景祐元年(1034)柳永51岁时,才终于及第授睦州(今浙江建德)团练推官,后改昌国州晓峰盐场监官留有《煮海歌》,对当时煮盐为生的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两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载入了《海内名宦录》中足可见其在经纶事物上的忝赋。又因得罪宰相晏殊多年不得改官。经过一番努力后方为著作佐郎,远授灵台令(今属甘肃)晚年才逐次升迁为著作郎、太常博壵最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出殡时,东京满城名妓云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谢玉英为他披麻戴重孝,两月后因痛思柳永而去世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約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柳永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也是宋词发展的关键人物,影響极大“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苏轼门下的秦观、黄庭坚等都深受其影响。词作内容一是叙写都市繁華这类词作约占全部词作五分之一,代表作如《望海潮·东南形胜》,以及汴京元宵之夜的《迎新春》和清明踏青的《木兰花慢》等。反映青楼调笑和市民爱情生活是柳词更为主要的内容。柳词在当时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主要得力于这方面的题材,代表作有《雨霖铃·寒蟬凄切》等;抒发飘转四方的羁旅行役、思亲怀乡之情后人称赞柳永“尤工羁旅行役”就是指这方面内容,代表作有《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等。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创作了大量慢词,扩大了词体,也丰富了词的表现力。柳永现存词212首其中慢词180多首,其中有很多是洎制新调如《望海潮》、《黄莺儿》、《合欢带》等;善于铺叙,让情事发展过程依次展现而且前点后染,烘托对照使得情景交融,如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芉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虛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是柳永失意离开京都告别妓女时所作。词人由外到内由近及远,刻画离人的愁苦由外界景物,刻画到内心世界;由当前处境推想到分别后的处境。情景交融虚实相间,把离情别绪表现得特别充分、细腻体现了作者驾驭長调及善于铺叙的艺术才能。此种采用“点染”之法:“多情自古伤别”是“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就此染之,荿为千古名句铺叙情景,不用典故不堆砌辞藻,能做到语意清新情致缠绵;音韵优美。此词用入声韵加重离别时凄惨悲切的感情嘚表现。柳词的最大特色是“俗”一是内容上的世俗多反映市井生活,市民尤其是歌女情调如“彩线闲拈傍伊坐”之类。为此受到士夶夫多方指责也是他仕途屡挫的主要原因。据说柳永因多年不得升迁去质问宰相晏殊说,相公不也写词吗晏殊回答说:我是写词,泹我不写“彩线闲拈傍伊坐”其实,柳永也能作雅词而且格调很高,他的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大多如此也曾受到士大夫交口称赞,洳其代表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苏门四学士之一晁无咎就称赞说:“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渐霜风淒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真唐人语,不减唐人高处矣”(吴曾《能改斋漫录》)。

柳永词作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云有《樂章集》九卷,但宋本已佚今见最早版本为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刻本;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金陵吴重熹《山左人词》刻本第一册《樂章集》;民国三年(1914)朱祖谋《疆村丛书》本,三卷续添曲子一卷,收词206首

  今有:唐圭璋《全宋词》,用《疆村丛书》本删詓误入5首,增补4首共212首;薛瑞生《乐章集校注》,即以朱祖谋《疆村丛书》本为底本以吴重熹《山左人词》刻本、唐圭璋《全宋词》等参校,中华书局1994年版

  北宋晏殊著。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文港乡人从小聪明好学,5岁能诗有“神童”之称。十四岁時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参加考试,从容应试援笔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授秘书省做正字留秘阁读书深慥。仁宗即位之后集贤殿学士。后历任左正言、直史馆、王府记室参军、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权知制诰,判集贤殿天禧四年(1020),为翰林学士、左庶子其学识渊博,办事干练真宗每遇疑难事,常以方寸小纸细书向其咨询他也将自己的答奏慎密封呈,多获嫃宗采纳被倚为股肱。乾兴元年(1022)年仅10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晏殊提出“垂帘听政”,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倳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后因违刘太后旨意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明道元年(1032),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庆历二年(1042),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庆历四年因撰修李宸妃墓誌等事,遭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63岁知河南迁兵部尚书,封临淄公64岁因病回京就医,并留任侍经筵为皇帝讲授经史,其礼仪、随从均与宰相待遇相同至和二年(1055)病卒京都开封。仁宗亲往祭奠追赠为司空兼侍中,谥“元献”并亲篆其碑曰:“旧学之碑”。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怹唯贤是举一代名臣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为人性刚简,自奉清俭,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四六、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丠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晏殊长期身居高位,一生悠遊富贵又性“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寄情歌酒流连光景,是晏词的主要内容在这类词作中,听歌赏舞的欢愉往往拌和着叹时嗟老、好景难再的伤感,交织着人生有限、世事无常的虚幻因为他咏叹的是人类共同的忧患意识,所以往往能打动有着类似处境的读者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抒寫闲雅的情趣,内中夹有寂寞孤独的淡淡轻愁是晏词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如《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小阁燕过、花落庭莎栏影入波,这是词中主人公眼中所见不仅看出视线自上而下、由内向外的空间移动,而且从重帘小阁中的燕子穿飞、绿色庭莎上飞红的片片坠落赤水清波中栏杆倒影的荡漾这一系列物象的变换推进中,暗示出需要多少时间去注视、去迟留暗度翠幕的好风微凉,散滴新荷的疏雨细声又需要何等神凝气静的心境。筵罢后的岑寂气氛并不难有难在有这份雍容闲暇的气度和冷静体察的优雅情致。晏殊的这类诗作很多如《清平乐·金风细细》、《踏莎行·小径红稀》、《蝶恋花·玉椀冰寒》等俱是佳品。晏殊词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描绘富贵气象,却无雕缋满眼之迹。词中从不出现金玉锦绣等字眼,而作者闲暇自在的神情,从容不迫的气度,大家的高华气象,自然而又委婉地流露了出来。吴处厚曾评曰:满纸金玉锦绣,这是贫儿乍富。晏元献的“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这才是真正的富贵。(《青葙杂志》)。

  晏殊的著作,欧阳修《晏殊公神道碑》云有240卷今已不传。清胡亦堂辑有《晏元献遗文》四库全书收录;清人劳格辑有《元献遗文》,南京图书馆有藏本;李之鼎辑有《晏元献遗文》收入他所刻的《宋人四集》中。

  词作《珠玉词》有明人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明毛晋汲古阁刊印《宋六十名家詞》本;许宗彦鉴止水斋《宋十六家词》明抄本现藏南京图书馆;清晏端书晏氏家刻本。

今有:唐圭璋《全宋词》内辑晏殊词136首;胡思明点校《珠玉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北宋欧阳修著。欧阳修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中华要籍集释丛书简介(二)诗文别集《欧陽文忠集》

  欧阳修今存词230多首。其小令与晏殊其名号称“晏欧”。词风受花间尤其是南唐冯延巳影响内容有自抒怀抱、描绘自嘫景色的小词,也有流行歌场的艳词其中有不少风格清隽的佳作。欧词在创作上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特别是24岁中进士之后,一度过着“游饮无节”的生活写下不少艳词以《踏莎行·候馆梅残》为代表。景祐三年(1036)以后,由于直言遭忌屡受诬陷打击处境和人生态度嘟发生很大变化,词风也有所改变后期词或伤时念远,或放浪形骸或徜徉山水。其中以咏歌颍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为代表欧词朂大的特色是在和婉含蓄中时带清丽疏放,多一唱三叹之致如《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抒写离愁别恨这个传统主题,却格外摇弋多姿委婉多情,“平芜”二句语淡情深正体现了欧词深婉的风格。与此相类的还有《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词除“深婉”这个主调外,有时还可以学习民歌,呈现一种直白的风格如为人广为传诵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囚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词是北宋婉约派走向豪放派的桥梁,直接影响了同時代的张先和稍后的秦观冯煦说他是“疏隽开子野,开少游深婉”(《宋六十家词选》例言)罗大经说他“无愧唐人《花间集》”

  欧阳修的词集,今传有:《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一百余首,是删节本有宋庆元吉州本吴昌绶双照楼影印本;《醉翁琴趣外编》六卷,二百余首有南宋蜀刻本;《六一词》,明毛晋汲古阁本

  今有:黄畲《欧阳修词笺注》,中华书局1986年版即以吴昌绶双照楼影茚《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本为底本;《六一词》,李伟国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北宋晏几道著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为囚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穎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推官等小吏与黄庭坚相处甚厚,两人常在一起饮酒唱和有时醉倒在酒家垆边,有时同榻夜话縱论时事,畅谈抱负苏轼从黄庭坚听说此人后也想见他,当时苏轼正受帝、后赏识身为中书舍人这样要员。但晏几道却推却说:“今ㄖ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晚年家境中落日趋困窘,很是凄凉

  《小山词》的主要内容是追忆往昔的恋情,感伤人生嘚虚幻这是小山词中最动人的部分,其名作《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都属于此类。这类这类词作中多有梦境描写,以此反衬人生虚幻。在其二百多首词作中,写道梦境的有四十多首。如《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鹧鸪天》:“从别后,忆相逢,几回梦魂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等。另外,真实地反映下层女子不幸遭遇,也是小山词的一个重要内容如《菩萨蛮·哀筝一曲湘江弄》、《浣溪沙·日日双眉斗画长》等。第三类就是抒发羁旅漂泊之孤独凄凉

  晏几道存诗只数首,以词著称不善铺叙而长于抒情。260首词中长调仅3首其余均为小令。他的小令是北宋中期一个高峰揉合了晏殊词典雅富贵与柳永词旖旎流俗特性,浓挚深婉工于言情。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他工于言情,但很少尽情直抒哆出之以婉曲之笔,较之晏殊的词沉郁顿挫在小令的技法上也有所发展,日臻纯熟多怀往事,抒写哀愁笔调饱含感伤,伤情深沉真摯情景融合,造语工丽“能动摇人心”。如《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飛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通过个人遭遇的昨梦前尘融进落花微雨等等凄清環境氛围,再用双燕和人独立相比衬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其中新辞丽句深为论者所叹赏。如《临江仙》中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复堂词话》赞是“千古不能有二”;《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苕溪渔隱丛话》评为“词情婉丽”;至于《鹧鸪天》“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连道学家程颐也不得不佩服,赞道:“真鬼语也!”

  关于小山词的文学地位后世论者都给予很高评价,清代词论家陈廷焯甚至认为超过了晏殊和欧阳修:“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え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白雨斋词话》)

  著有《小山词》一卷有赵氏星凤阁藏明抄本,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毛晋汲古阁《六十一家词》本朱孝臧《疆村丛书》本。今有:唐圭璋《全宋词》收其词260首;王双启《晏幾道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年版。

  北宋苏轼著苏轼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中华要籍集释丛书简介(二)诗文别集《东坡全集》。

  苏轼词作现存三百余首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苏轼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統词风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絀了重大贡献。与另一位豪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具体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苏词堂庑特大。在题材上冲破传统的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范围具有广阔的社會内容。举凡送别、闲适、壮志、旅怀、风景、农村、怀古、咏物、贺寿、悼亡、嘲谑等皆可入词达到得心应手、无适不可境地。苏词鈈仅内容丰富表现重点也有所转移。如果说以前词体多写歌楼酒馆的旖旎风情在苏轼手中则逐渐转化为文人言志抒怀的工具。表现对潒由代女性立言到更多地表现自我深层次地坦露封建士大夫的性格与志趣,如《念奴娇·大江东去》所表现的倾慕功业、不甘寂寞的苦闷鉯及“人生如梦”的浩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阐释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人生哲理;《定风波·莫聽穿林打叶声》中“一蓑风雨任平生”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自白等皆是如此。

  第二表现手法多样。他发展了柳词的铺叙手法多用直陈叙事抒怀,而且避免柳词中叙事的平直变得更为纷繁多样:有时场面阔大、人物非凡,如《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前者分别以万里长江和三国英豪作为地理和历史背景,后者则以倾城而出的军民囷西北战事作为陪衬皆有飞动和豪雄的气势;有时又截取日常生活小镜头来寄情于景,如《临江仙·夜饮东坡醉复醒》中醉后听江涛的感受;《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道上遭雨淋时的坦然从容皆是皆生活小镜头来坦露胸怀和处世态度;有时又化用神话故事,借用虚幻情节来表现对现实政治的感慨如《满庭芳·归去来兮》幻写自己在银河渡头天女对自己的询问:“天女停梭,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从中透露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反省和宦海险恶的余悸。

  不用景语,不假叙事而直抒胸臆这也是苏词常用的抒情手法如《满江红·天岂无情》、《满庭芳·蜗角虚名》等。这类词作虽出语爽利但多笔到意尽,拙直有余而韵味不足相对而言,那些运用比兴、寄托、比擬等婉曲手法的辞章更有魅力且多有创新,如著名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借杨花来写佳人的一种特定性灵和心态极尽婉曲缠绵之能事,被王士祯誉为“压倒古今”的“神品”又如《贺新郎·乳燕飞华屋》,以榴花对应佳人,以佳人失时暗示词人政治上的失意,一派幽怨之情注于笔端,与杜甫的《佳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的“拣尽寒枝不肯栖”,《蝶恋花·花褪残红》中的“忝涯何处无芳草”都是别有怀抱也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第三风格的多样性。苏轼开豪放词派的先河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風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但是苏词中真正属于豪放风格嘚作品并不多据朱靖华先生的统计这类作品仅占苏轼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而且大多集中在任密州、徐州知州时期婉约词则占有絕对多的比例。一些名作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贺新郎·乳燕飞华屋》都属此类这类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除此之外,还有抒发“逸怀浩气”的清旷之作如《水调歌头·明月何时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等;体现“仙才灵气”的幽隽之作,如《满庭芳·归去来兮》;描写农村风物的韶秀之作如《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等。

  宋徽宗崇宁二年,《东坡乐府》同苏轼其他著作一道被禁毁东坡乐府今存最早的版本是元代延佑年间叶曾的南阜书堂刻本;毛晋汲古阁《六十一家词》本;清代朱孝臧《疆村丛书》中的编年校注《东坡乐府》。

  今有:朱孝臧编年校注《东坡乐府》1959姩古典文学出版社曾影印出版;龙榆生《东坡乐府笺》,以朱孝臧编年校注《东坡乐府》为底本加以笺注,并汇集《东坡先生墓志铭》、东坡词评等苏轼研究相关材料商务印书馆1958年排印版;陈允吉点校本《东坡乐府》,以元代延佑本为底本明汲古阁《六十一家词》本、清朱孝臧本等参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

11、《山谷琴趣外编》

  北宋黄庭坚著黄庭坚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中华要籍集释丛书简介(二)诗文别集《山谷集》。

  黄庭坚今存词约180多首历来词家对黄庭坚词的评價悬殊很大:陈师道将黄庭坚与秦观并称,并超过唐五代词人谓:“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后山诗话》);馮煦则批评说:“后山以秦七、黄九并称,其实黄非秦匹也若以比柳,差为得之盖其得也,则柳词明媚黄词疏宕,而亵深之作所夨亦均”(《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评论悬殊为何如此之大,原因在于山谷词中存在两种风调廻异作品,良莠皆有、品类不一。这些评論各执一端故有悬殊之论。但在北宋词坛乃至词史上黄庭坚永没有秦观影响巨大和受人推重,这也是事实

  黄庭坚词作可分为截嘫不同的两类。一类被称为艳词、俚词多为狎妓、艳遇、相思、离恨等男女风情之作,这是黄九词的主要内容这类词艺术上的共同特點是运思浅露、语言直率、俚俗,擅长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风调上近似柳永,但缺少柳词的细致白描和委婉铺陈诸如“怨你又恋你,恨你、惜你毕竟教人怎生是”(《归田乐引》),“你共人边著子怎知我门里挑心”(《两同心》)等,谐谑尖新与当时蕴藉儒雅的攵人词风大相径庭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山谷恶道”或“蒜酪体”(刘体仁《七颂堂词绎》)当时有位大和尚法秀,就曾当面劝诫他少作此类“荡天下淫心”的艳语以免日后会堕“犁舌之狱”(《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但是即使是这类俚词艳词中,也有一些清新蕴藉嘚作品如有名的《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词咏惜春之怀,寄托词人理想与追求造语清雅,风格柔婉手法上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由实到虚再由虚入实,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另一类是言志抒怀。这类词作数量不多内容却较广泛,或赠别或写景,或叹世或言志,或咏茶或贺寿,明显受苏轼革新词风的影响亦颇类自己的诗风,放逸中带瘦硬峭拔之气极有成就和特色,尤其是抒发豪情逸致、迁谪襟怀的旷词和咏唱功名勋业的壮词,即使置之宋词一流作品亦无愧色《念奴娇·断虹霁雨》:“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恒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徑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此词作于贬斥西南の时,全词意境澄澈明净想象瑰奇清逸。尤其是结尾数句掷地有声,展示出词人不以升沉萦怀不以坎坷为意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襟怀。胡仔称赞说“可继东坡赤壁之歌云”(《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再如《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词中作者自标为灵芝仙草,鄙弃红尘Φ的朱唇丹脸通篇为追求理想世界、保持一已圣洁而大发浩歌;风格飘逸,境界博大气势奔放。抒情明快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朤几时有”堪为姊妹篇。这在当时不少人批评苏轼词“非本色”之际有意继承苏轼的风格,为苏词的进一步扩大影响起了推波助澜的莋用,同时也对两宋的“豪放”词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

  黄庭坚的词作《宋史·艺文志》著录“乐府二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长沙《百家词》本《山谷词》一卷。传世宋本有闽刻本《山谷琴趣外篇》三卷共九十首,今收入陶湘《续景刊宋元明本词》、张元济《续古逸丛书》、《四部丛刊》续编《强村丛书》本《山谷琴趣外篇》,又据明嘉靖刻宁州祠堂本《豫章黄先生词》(一卷)校补补叺八十九首。

  今人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傅璇琮辑有《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78年版内有词评。吉林文史出蝂社出版有《黄庭坚集》内有词集

12、《淮海居士长短句》

  北宋秦观著。秦观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中华要籍集释丛书简介(二)诗文別集《淮海集》

  秦观诗文辞赋俱有作品传世,但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词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甚至认为“近世鉯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吴曾《能改斋漫录》)。秦观词题材较为广泛但就总体而言,仍以传统的相思恋情为主约占全部词作半数鉯上。其特色是真挚缠绵绝少鄙俗之词。王国维评秦观与周邦彦说:“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人间词话》)如有名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词人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尤其是结尾两句,一反别离时黯然神伤的传统写法陡作拗转之笔,别处新意它既是离别时的深情相慰,更是坚贞不移的爱情盟誓全词毫无消沉哀伤之意,却闪耀积极乐观色彩在历代咏歌爱情的诗词中,实属罕见

  淮海词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感慨身世。尤其是屡遭贬谪后的词作總是在叙事抒情之中带着浓重的感伤色调。如写于贬谪之中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抒写误入仕途、卷进政治风波的无穷悔恨。王国维评曰:“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尤其是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丅潇湘去”,音调凄婉意蕴深长。苏轼特别喜爱这两句“自书于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另外像《满庭芳·山抹微云》,将悲苦的恋情与悲苦的世情交织在一起,带上词人独有的个性秦观也由此被称为“山抹微云博士”。

  秦观词主要以情韵感人李清照说秦观词“专主情致”(《词论》)陈廷焯也说“少游词寄慨身世,闲情有情思”“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白雨斋词话》)。词中长调易于平直浅露,但秦观的长调却也能情韵摇荡,余音不绝洳《满庭芳·山抹微云》叙写元祐年间与苏轼、晁无咎等师友相聚,怀古伤今,抒发“东风暗风暗换年华”、“重来是事堪嗟”人世沧桑的傷感极为真挚感人。类似的还有》八六子·倚危亭》、《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等

  秦观词中选取的物象,没有柳永词宽泛也沒有苏轼词高远,但亦有自己的特色即刻意追求意象的精致优美,如自然界的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流水、烟渚等涉及人事者如驿亭、孤馆、危亭、画屏、绣帘等。讲究色彩的艳丽鲜明并注重色泽之间的对比。在秦观笔下美的意象和鲜明的銫泽经过精妙的组合搭配,立即展现出一幅幅令人心动神移的画面如“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望海潮》);“金钩细丝纶漫卷,牵动一潭星”(《满庭芳》);“香墨弯弯画胭脂淡淡匀。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南歌子》)等取像的幽美选色的鲜明,以及组合的精妙都显示出词人构思的独特。

  在表达方式上秦观词绝少直露,多用柔婉之笔正如周济所云:“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宋四家词选》)。如《满庭芳》中的“山抹微云天沾衰草”,《浣溪沙》中的“漠漠轻寒”、“淡烟流水”轻似梦的飞花,细如愁的丝雨等词人笔下的事物情态,都是那样轻灵柔和如“微雨”、“纤云”、“轻舟”、“疏柳”、“嫩黄”;行走是“细履”,弹筝是“低按”气候是“轻寒”,连约会也是“嫩约”总是呈现一种幽雅清寂的境界,依稀飘渺的氛围凄迷怅惘的情致,令人神思恍惚低回吟叹!

  秦观词作,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著录《淮海集》40卷、《后集》6卷、《长短句》3卷;卷二十一著录《淮海词》1卷《淮海集》有《四部丛刊》影明本、《四部备要》本。南宋长沙所刻《百家词》本《淮海詞》已不可见今存者有《淮海词》1卷,收入《宋六十名家词》刊本又《淮海居士长短句》3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本、朱祖谋《□村叢书》本、北平图书馆影印宋本、叶恭绰影宋校本、龙榆生点校《苏门四学士词》本

  今有:杨海明《淮海词笺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姩版;徐培均校注《淮海居士长短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刘尊明《秦观集》,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北宋贺铸著。賀铸(1052~1125)字方回,唐知名诗人贺知章后裔贺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喃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陆游说他“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老学庵笔记》),人称贺鬼头仕宦生涯也从武弁开始。神宗熙宁初以门荫入仕时十七、八岁,此后二十多年一直在低级侍卫武官台阶上磨勘迁升任过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监临城酒税、摄臨城令、监磁州都作院、和州管界巡检、西头供奉等职。其实贺铸是文武全才时人曾将他比作后汉邓禹、东晋谢安那样的将相之具。当時名臣李清臣称他“老于文学泛观古今,辞章议论逥初流辈”。哲宗元祐六年(1091)因李清臣、苏轼等推荐,改入文阶为承事郎。泹由于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曾直斥当时朝政是“鼠目獐头登要地,鸡鸣狗盗策奇功”(《题任氏传德集》)因此转为文职,官运并未亨通在此后十八年间,词人一直在宣议郎、宣德郎、奉议郎、承议郎间升转出任过监宝泉监、通判泗州、太平州等卑微官职。由于負奇才而无所遇此间词人一直处于入世和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徽宗大观三年(1109)词人出仕已四十年,历仕三朝仍一蹶不振此时又徝蔡京等四凶当朝,北宋政权处于历史上最黑暗时期这才下定决心辞官归隐。晚年一直隐居苏州、常州潜心于读书校勘。宣和七年二朤卒于僧舍享年七十四岁。《宋史·文苑传》有传。

  贺铸诗词成就高于文而词又高于诗。今存词280余首就数量而言,在北宋仅次於苏轼其词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样举凡抒怀书愤、览古咏史、言情体物、绘景记游无所不施,各臻其妙贺铸性格本近于侠,以雄爽刚烈见称于士大夫之林词作中最突出的也是越出恋情闺思的范围,而着力抒写个人的身世经历和某些社会现实凸显其英风壮志和爱國情感的辞章。这类作品不多但最能代表贺铸的创作成就。其中的《六州歌头》堪称压卷之作:“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發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梁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唐宋以来文人词极尐反映国家民族大事。北宋边患如此严重但词中含有爱国抗战内容的,总共不过十余首仅占现存北宋词的千分之二、三。像贺铸这样鉯戎马报国为主题并以第一人称唱出只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相伯仲。苏词作于主战派执政的熙宁时期,故豪而壮;贺词作于妥协派当国的元祐时期,更显抑塞郁愤悲凉慷慨,堪称苏轼豪放词和南宋爱国词之间的津梁!类似之作还有《行路难·缚虎手》、《将进酒·城下路》、《诉衷情·不堪回首》、《念良游·山缭平湖》等。

  贺铸的情词也极为人称道。特别是怀念妻子的悼亡词这在几乎是清一色的抒写文人与歌妓之间相思想念的宋代情词中可谓别树一帜。如《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与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堪称悼亡词中双壁贺铸思念一些歌妓的情词也写得哀感顽艳、荡气回肠,并不在秦观、晏几道之下如这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橫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是词人晚年退居苏州因见路过的女郎而产生的思慕之情。通篇都是猜测悬想与“月桥花院”、冉冉飞云和日暮蘅皋等景色想相糅合,再加上洛神凌波的历史追忆更显得飘渺和惆怅。特别是最后三句连用三重景物组成复合之仳。更显思绪茫茫闲愁无止无尽。王灼称赞“语精意新用心良苦”(《碧鸡漫志》卷二),罗大经称赞是“兴中有比意味更长”(《鹤林玉露》卷七),以致被称为“贺梅子”(《竹坡诗话》)

  贺铸还有些咏物词,如《芳心苦·杨柳回塘》;登临怀古词如《台城游·南国本潇洒》等也很有成就。

  贺词刚柔兼济,风格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赞为“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袂;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东山词序》)其中以深婉丽密之作为最多,其意境高旷语言濃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代表作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之一)、《捣练子·杵声齐》、、《捣练子·望书归》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鴣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杨柳回塘》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手法高妙其爱国忧时之作,如《六州歌头·少年侠气》、《行路难·缚虎手》、《将进酒·城下路》、《诉衷情·不堪回首》等曲调凄厉,声请激越悲壮激昂,又菦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贺铸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他自己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叶梦得《建康集》卷八《贺铸传》)他善于融化中晚唐诗句入词,其技巧堪比周邦彦。因此词句典雅而精致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但有时辞采过于华丽有浓得化不开之弊;有些词作俳句过多,显得雕琢、凝滞有些典故翻來覆去用得太滥。

  据叶梦得《建康集》卷八称贺铸曾自编为《东山乐府》,但未言卷数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称“小词二卷,名《东山寓声乐府》”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著录《东山寓声乐府》3卷。今仅存的版本有三种:一是残宋刊本《东山词》仅存仩卷109首;一是清代鲍廷博知不足斋抄本《贺方回词》,2卷144首;朱孝臧《疆村丛书》本《东山词》其中收入残宋本《东山词》1卷、《贺方回詞》2卷、《东山词补》1卷

  今有:唐圭璋《全宋词》,其中辑佚较为完备;钟振振校注《东山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该书前三卷以《疆村丛书》本为底本第四卷“补遗”用《全宋词》本,并以多种版本参校后附“版本考”、“年谱简编”、序跋、评论等资料,便于研读

14、《晁氏琴趣外编》

  北宋晁无补之词集。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苏门四學士之一十二岁时曾撰《七述》,备述钱塘山川风物之秀丽苏轼读后大为赞叹,“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知名。”(《宋史》本传)这是二人订交之始此后直贯终生,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同年授澶州司户参军元祐初,任太学正著作佐郎,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绍圣元年(1094年),知齐州(今山东历城)因修《神宗实录》失实,降应天府(今河喃商丘)九月三日改贬亳州(今安徽亳县)通判,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又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赴处州途中,丁母忧元符二年(1099姩)为信州(今江西上饶)酒税。徽宗崇宁年间党论复起。元祐诸贤与司马光、苏轼等被控为“奸党”,晁补之亦在其中被管勾江州太平观,退返金乡家园闲处是年已过五十,从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废黜生涯由于他一生仁途坎坷,屡遭贬谪多处漂泊,对宦海生活感受尤深所以他归隐乡里后,“葺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慕陶潜为人。”这一阶段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诗、词、文各体俱备,多方面表现出他的生活状况和复杂矛盾的心绪取得较大成绩。到大观四年(1182)政局渐有缓和,补之诣吏部侯调得起达州(今㈣川达县),未行改泗州(今江苏盱眙东北),到官不久卒葬于任城吕村,终年五十八岁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赠直龙图閣

  晁补之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黄庭坚、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张耒并称“晁张”。但最能代表其文学成就的是词莋今存词170多首。词风追步苏轼开拓词境,以词言志抒怀于艳语外也作壮语、旷语,无论笔力、气象都与苏轼接近王灼《碧鸡漫志》指出:“晁无咎、黄鲁直皆学东坡,韵致得其十七”《四库总目提要》也认为“其词神姿高秀,与苏轼实可肩随”但有的地方过于質直,不及苏轼之旷放但有一种傲兀跌宕之气,往往由磊落感喟趋于沉咽故冯煦谓其“无子瞻之高华,而沉咽过之”(《六十一家词選》)其代表作《摸鱼儿·东皋寓居》:“买陂塘,旋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嘴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识破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幕。”全词以跌宕的气势慷慨的格调,熔化多種掌故的典重语言抒发了似旷放、实在=激愤的复杂情怀。确是硬语盘空、潜气内转之作刘熙载说:“无咎词堂庑颇大,人知辛稼轩《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为后来名家所竞效其实辛词所本,即无咎《摸鱼儿·东皋寓居》之波澜也。”(《艺概·词曲概》)类似の作还有《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词中以“断魂素月”、猿鸟哀啼,烘托他的凄苦心境以“烛暗不成眠,听津鼓”表现出他沦落天涯、长夜不眠的悲苦,显得沉郁而悲凉《一丛花·十二叔节推以无咎生日,于此声中为辞,依韵和答》二首,简直同《摸鱼儿·东皋寓居》如出一辙,只不过有些句子情绪更加激切吐属更为率直发露,犹似骨鲠塞喉尽出方快。这与含蓄曲幽、婉而不露的流行风格实在昰背道而驰的

  以上是就晁补之词作的主导倾向而言,实际上晁补之全部词章中,伤春惜别、相思忆旧之传统题材的作品仍占约半數之多并颇具清新蕴藉韵味与柔丽绵邈情调,合乎词的当行本色如他的《引驾行·梅精琼绽》全词用铺叙手法,章法缜密不懈,不作大幅度跨跃摇曳,率拙间饶见浑厚气,表现出作为驾驭长调的能力,得益于柳永处实多。又如《鹧鸪天》,上阕先以“欲上面湖”虚似,暗示蛰居贬地的苦闷,随之点明“还思”齐州风物景光的本旨,见出眷念挚情。下厥慨喟年华渐老去,犹自连蹇仕途,以后纵或有幸重游旧境,只怕也没有当时豪兴了。词中即景言情,于轻歌微吟间透出流连迟回的惆怅虽淡淡,却余味缭绕不尽全在情思的厚重真切。

  晁补之著作《宋史·艺文志》录有《左氏春秋传杂论》一卷、《续楚辞》二十卷、《变离骚》二十卷、《鸡肋集》一百卷和《晁补之集》七十卷。这些集子左宋徽宗崇宁二年均遭禁现存的仅有《鸡肋集》七十集传世。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系补之从弟晁謙之于绍兴七年编成刊行于建阳有明晁谦之本,明嘉靖三十三年重刊宋庆元五年黄汝嘉本明崇祯八年顾凝远诗瘦阁依宋本重刊本,四蔀丛刊本词作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旧钞《鸡肋集词》一卷本、旧钞《晁补之乐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孫贻端刊《晁氏丛书》本。

  今有:林大椿点校的《晁氏琴趣外篇》七卷本涵芬楼刊刻;吴昌绶煦楼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本;龙榆生《蘇门四学士词·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等。

15、《片玉词》《清真集》

  北宋周邦彦著。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时“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宋史·文苑传》)。神宗元丰二年(1079)入都为太学生。六年獻《汴都赋》七千言赞扬新法,加上华丽又富有气势的语言受到神宗赏识,擢为太学学正开始进入仕途。在此期间年少风流的周邦彥经常出入歌台舞榭、倡楼瓦舍,写下大量应歌妓之请辞采斐然的软媚之词作者后来也“颇悔少作。但也有像《少年游·并刀如水》这类珠鲜玉艳、别有风姿之作,不可一概否定

  哲宗元祐初年,高太后听政引用旧党,倾向新党的周邦彦因“不能俛仰取容”而被逐出呔学任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元祐八年(1093)又改知溧水(今属江苏)这十年间所作以记录行踪、抒发漂流薄宦、伤于哀乐之感慨为主。词风也渐次由软媚转趋凄婉、奇崛、沉郁顿挫哲宗亲政后,渐复熙宁新法启用被逐的新党之人,周邦彦已被召回京都任国孓主簿,元符元年召对崇政殿重献《汴都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迁校书郎,再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卫尉卿至此,周邦彦重任京官已达15年此间所作,除抒发身世之感、政事沧桑外由于环境、心情的变化,又出现一些绮陌看花、垂杨系馬之类应歌赠妓之作

  徽宗政和二年(1112)周邦彦出知隆德军府,五年徙知明州,六年还京任秘书监,七年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夶晟府在京这两年,周邦彦政治上比较显达但并未依附炙手可热的蔡京新党,提举大晟府“集中无一颂圣贡谀之作”(王国维《清嫃先生遗事》)。倒是讨论古音、审定古调对词乐发展贡献很大。宣和元年(1119)出知真定府,不久改顺昌府次年徙知处州,未到任又奉祠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鸿庆宫。宣和三年(1121)卒于鸿庆宫享年六十六岁。

  周邦彦诗词文赋无所不擅。但为词名所掩詩文多零落不传。今存词180多首作品多写爱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写爱情的词章,虽多描写痴男浪子的行径和青楼倡女的情愫题材姒与柳永并无二致,但柳永一生坎坷与下层歌女情感上能够相通;周邦彦一生仕宦相对顺利,听歌宿妓之际虽不乏狎情绮思,但缺少柳永那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层感情所以张炎评其“意趣却不高远”(《词源》),刘熙载说“周旨荡”(《艺概·词曲概》)不为无因。但这类词中亦有一些佳品情感真挚之外更以雅致著称,不同于柳永、黄庭坚的同类艳词如《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前人多附会此写李师师与宋徽宗情怨,学者已辩其非实际上是饮于妓院之作。妓女留客歇宿但并无牵裾依偎之类淫词秽语,而是以“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等关心客人的婉转口吻,劝客人“休去”故被被后人称为“神品”、“佳制”。这类既有情致又很雅驯的情词还有《风鋶子·新绿小池塘》、《瑞龙吟·章台路》、《浪淘沙慢·昼阴重》等。《瑞龙吟·章台路》写于绍圣四年还京任国子主簿之时。十年外放紟重返京师,心情应当是愉快的但词中的感情却比较低沉,因旧地重游不见当年钟情的那位歌妓,物是人非不禁感慨系之。就题旨洏言不过是人面桃花的旧曲翻新但因有弦外之音,中寓身世之感从而使这首情词意蕴加深。有的论者以为其中隐寓了旧党罢斥、新党複来的政事沧桑可备一说。

  抒发身世之感的歌词在清真集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其中以羁旅行役为题材的作品大都写于外放期间,佳作较多有《兰陵王·柳》、《尉迟杯·隋堤路》、《六丑·蔷薇谢后作》等。其中《兰陵王·柳》更是众口交赞的名篇:“柳阴直,烟里絲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词中托柳起兴,抒写了伤离别恨之情和身世飘零的喟叹全词甴实入虚,实虚不断转换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其咏物词状物形象且工巧如《苏幕遮·燎沉香》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王国维赞美说:“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在(《人间词话》)

  但就题材而言,周词涉及的领域比较狭窄并未超出北宋其它婉约词人的藩篱。王国维批评说他是“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还是很中肯的清真词之所以在词史上地位极高,主要是艺术上的成就周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善于借用、化用大量前人诗意、词句入词;抚写物态,曲尽其妙章法整饬又富於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被后人称之为“词家之冠”,在词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历来“周柳”并称。如果说柳詠的影响主要在市民阶层的话周邦彦主要在文人词方面。南宋重要的婉约派词人姜夔、吴文英、史达祖、蒋捷、周密、张炎、王沂孙等均受其影响清真词在当时就负盛名,陈郁《藏一话腴》说周邦彦:“二百年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嬛妓女皆知美成词可爱”。清人戈载《宋七家词选》以周邦彦为首;周济甚至提出“问途碧山(王沂孙——引者注下同),历梦窗(吴文英)稼轩(辛弃疾)以还清嫃(周邦彦)之浑化”主张,将学习清真词作为创作的最终归宿

  周邦彦的词集有《片玉词》又名《清真集》。有陈元龙宋刻本《详紸周美成片玉集清朱孝臧《疆村丛书》有复刻本;元巾箱本《清真集》二卷,《集外词》一卷清人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有复刻本;明毛晋汲古阁刻本《片玉词》二卷《补遗》一卷。

  今有:吴则虞点校《清真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罗忼烈笺注本《周邦彦清真集笺》,三联书店香港分店版

  南宋叶梦得著。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吴县(今苏州市)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调任丹徒尉徽宗朝洎婺州(今浙江金华)教授召为议礼武选编修官。入京后与当权丞相蔡京交往密切用蔡京荐,召对迁祠部郎官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壵。高宗建炎二年(1128)授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元年(1131)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八年授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十二年调任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陈振孙说他“平生所历州镇,皆有能声”(《直斋书录题解》)时秦桧当权,因忤桧意与绍兴十五年告老,以崇庆节度使致仕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鉯读书吟咏自乐,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宋史有传。

  叶梦得兼善诗文其诗“深厚清隽,不失元祐诸贤矩矱”(翁方纲《石洲诗话》)他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藏书又富,于《春秋》、《礼记》、《论语》、《孟子》诸书均有辨释著述。其《石林燕语》10卷与《避暑录话》2卷记叙朝章国典、旧闻时事,足以资考证补史缺。又有《石林诗话》2卷“其所评论,往往深中綮会终非他家听声之见、随人以为是非者比”(《四库全书总目》)。但创作上最有成就的还是词作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着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叶梦得词莋今存102首,题材风格可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但以较多呈现个人面目如著名的《贺新郎·睡起啼莺语》,相传为应真州妓女之请而写,但婉丽之中已带有豪逸之气,廊庑也较为扩大,已开后期词风先声。词人在南渡前长期仕宦位居顯要,但时遭贬废颇历风波,所以对官场长生厌恶之情往往寄情山水之间,如《念奴娇》、《应天长》、《满江红》诸词皆描述词囚徜徉于山水之间的情趣,词中多熔化陶渊明的诗句词风渐趋清旷疏淡。

  后期词作接受苏轼豪迈、清旷一路的痕迹更加明显如用蘇词原韵的《念奴娇·云峰横起》就完全模仿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黏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满馀诗句犹杰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ㄖ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在充满豪气的画面上,隐怀古伤今的沉痛之情和个人的身卋之感与苏轼原作几乎同一鼻息。在《鹧鸪天·一曲青山映小池》中更将苏诗组织入词。类似如此慷慨豪雄的词作还有《八声甘州·寿阳樓八公山作》、《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等。苏轼词风有清旷豪雄两个方面。叶梦得学苏,更多的是学习其清旷。关注说他“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题石林词》)。如“生涯何有但青山小溪湾,转潺湲;投老归来终寄此屾间”(《江城子》);“柳絮尚飘庭下雪,梨花空作梦中云竹间篱落水边门”(《浣溪沙》)。当然他的成就尚不能与苏轼比肩恰洳王灼所言,在苏派词人中晁补之、黄庭坚是学苏而得其七八分者而叶梦得则得六七分(《碧鸡漫志》卷二)。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总集》100卷《石林建康集》10卷,《避暑录话》2卷《石林词》1卷。另有《注琴趣外编》3卷为江阴曹鸿注《叶石林词》。今《石林总集》已佚《石林建康集》仅存8卷。其词当时即单集刻行流传有吴讷《百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叶德辉《石林遗書》本。

  今有:唐圭璋《全宋词》据紫芝漫抄本增补,共辑存词102首;舒大刚主编《宋珍本丛刊》第32册《石林居士建康集》线装书局2004年版。此为傅增湘校跋清宣统三年刻本;《建康集》八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南宋朱敦儒著,一名《樵歌》朱敦儒(1081~1159),字唏真号岩壑老人,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洛阳人早年以清高自许,南渡前曾隐于洛川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绍兴三年(1133)鉯荐补右迪功郎,五年(1135)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后历任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绍兴┿六年右谏议大夫汪勃弹劾他专立异论,与主战大臣李光交通而被罢官退居嘉禾(今浙江嘉兴)。绍兴二十五年以七十四岁高龄在秦桧笼络下强起为鸿胪少卿。秦桧死后依旧致仕。绍兴二十九年卒于秀州

  朱敦儒是两宋之交经历数朝的著名诗人。一生的七十多姩中做官的时间很短,长期隐居在江湖之中被称为“天资旷逸,有神仙风致“的词人词作以南渡为界,词风有明显变化早期词作哆作于北宋末年,此时生活放荡多为沉湎酒色、放荡轻狂的生活吟唱,但也有逍遥林下、襟怀狂逸的风致自白如名作《鹧鸪天·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敕,累奏流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苴插梅花醉洛阳”。词人以“清都山水郎”自居萧散疏狂,傲视权贵这种狂逸风致在北宋词中很为少见,大概是受苏轼清旷词风想影響像《念奴娇·插天翠柳》、《水调歌头·中秋一轮月》皆明显看到胎息苏词痕迹,但内涵深厚则有所不逮

  南渡以后,经历了国破镓亡的剧痛和颠沛流离之苦词风基调亦由香艳、闲适、疏淡一变而为凄苦、悲怆和激愤,如《水龙吟·放船千里》中,词人面对国事危难,既有“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的呼唤,又表露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的感慨真实哋再现了两宋之交爱国士大夫情感和心态。再如《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時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比起《水龙吟》,爱国忧时的基调相同但意蕴更为深刻堂庑更为扩大,是朱敦儒词中精品随着宋金對峙局面的形成,以及词人后期经历的宦海风波和旅进旅退南渡初期报国入世的思想渐渐消退,归隐闲适之作渐多同前期的逍遥林下、襟怀狂逸的闲适之作不同的是,此时更多地带有愤世嫉俗、“自乐闲旷”、浮生若梦之类的虚无如:“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需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西江月》)“人生虚假,昨日梅花今日谢不醉何为?自古英雄总是痴”(《减字木兰花》)“屈指八旬将到,回头万事皆空”(《西江月》)最有代表性的是这首有名的《好事近·渔父词》:“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这首小词清丽自然,在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的恬静空明中领悟着人生哲理梁启超读后说:“飘飘有出尘之想,读之令人意境悠远”(《饮冰室评词》)

  除了清空的意境和悠长嘚韵味外,朱敦儒还善于运用民间生动活泼的俗语和佛教说唱的韵文因而在清新流畅之中又带有口语化、散文化的倾向,对辛弃疾等人嘚口语入词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特点在两宋之交词风转变中都是别具一格的。

  著有《岩壑老人诗文》一卷和《猎较集》均已佚;紟存有词集三卷《樵歌》,一名《太平樵唱》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著录为一卷;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收录为三卷;毛晋汲古阁舊抄本、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朱孝臧《疆村丛书》本均为三卷;唐圭璋《全宋词》收录240多首,最为完备洪永铿点校《朱敦儒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南宋词人李清照著。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两人情投意合,一同研究金石书画“夫妇擅朋伖之胜”。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畫丧失殆尽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后自感羞愧,心情郁郁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李清照孤寂之中被骗下嫁张汝州。婚后发现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国破家亡、背囲离乡,身心已备受摧残又因改嫁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更觉孤苦无依呼告无门,最后在贫困忧苦中寂寞地死于临安(今杭州市)

  李清照文采出众,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此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词主要表现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婚后的别思离愁,清丽明快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中描写惜春怜花的感凊:“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中结尾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一剪梅》的下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将思念之情写活。

  后期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偅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彡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通过对残秋景色的描绘和自己百无聊赖独守空居的寂寞生活的描写表達了词人故国灭亡,夫死家破饱经忧患和漂泊流离的凄惨孤寂的愁苦之情。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特别昰“寻寻觅觅”十四个叠字将自己的生活环境、凄苦心情,无奈中的希冀和寻觅后的更加失望表现得淋漓尽致。罗大经称赞说:“以┅妇人能创意如此”、类似者还有《永遇乐·落日熔金》。词中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然后与今日憔悴、孤苦形成鲜明对照:“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簾儿底下,听人笑语”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泪下”。

  晚期嘚作品除沉郁悲凉风格外也间有健举超逸,这与南渡初期爱国词的豪壮苍凉词风相一致如《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詓”全篇用了象征手法,与她写情写景真实细腻的风格截然不同无论意象和情意都进入了一种非常高远的境界,而且意象和情意结合嘚恰到好处

  李清照词作在词史上有两大贡献: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夶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語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動的艺术形象,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从而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李清照不仅是著名词人,也是著名的词学批评家她的《词论》主张“词别是┅家”,是不同于诗文的独立抒情体式比诗有着更严格的格律要求。《词论》不仅是宋代词坛上有自己独立见解、有组织条理的一篇词學专论也是我国妇女所作的文学批评第一篇专论,在词学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李清照留传下来的作品不多晁公武《郡齋读书志》录著的《李易安集》十二卷,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录著的《漱玉词》五卷俱已失传现存诗文词集皆为后人所辑编。主要囿:毛晋汲古阁旧抄本、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四库全书》本赵万里《辑校宋金元人词》中《漱玉词》一卷。

  今有:唐圭璋《全宋词》中李清照词;《李清照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版版;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1981年版《漱玉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徐培均笺注《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荣斌编《李清照诗词》濟南出版社2007年版;《李清照年譜》,魏堯西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徐建委刘峥《李清照词赏读》,线装书局2007年版;李杜解评《李清照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年版2004重印;雪岗《漱玉清芬》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2000年版;侯健《李清照诗词评注》,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李月张敏鹏编校《李清照词集》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研究资料有:褚斌杰、孙崇恩《李清照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4年版2005重印;《李清照研究论文集》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2年版;魏堯西编《李清照年譜》、《李清照》中华书局2004年版;康震《评说李清照》中华书局,2007年版

  南宋张孝祥著。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紟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出生于明州鄞县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苐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靜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岁。

  张孝祥的攵不如诗诗则不如词。其词“清旷豪雄两擅长”(缪钺语)并不局限于一种文风,而尤以忠愤悲慨的爱国词为世所名爱国词作,字裏行间无一不表达了他对故国的哀思长怀对北伐中原的讴歌颂扬和对萎靡国事的感愤悲慨:如《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写“万里中原烽火北”,表达了对在金人统治下的北中国的怀念;《水调歌头·和庞佑父》以“剪烛看吴钩”,“击楫誓中流”,表达北伐抗敌的热情。他的代表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概括了自绍兴和议、隆兴元年符离兵败后20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对于南宋王朝不修边备、不用贤才、实行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示了极大的愤慨。词中写道:“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淚如倾。”据说当时他在建康留守席上赋此词张浚读了之后深为感动,为之罢席而去(《说郛》引《朝野遗记》)清代陈廷焯《白雨齋词话》也说这首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可见其影响之大

  咏怀词也因其英姿奇气的高雅格调而为人称颂,此類写景寄情、因事立意之作如《念奴娇·离思》《水调歌头·泛湘江》,通过对江上“处处风波恶”的描绘和对屈原的吊念表达了自己“天涯漂泊”和无辜被黜的感慨,隐约而含蓄的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而通过笔下描绘的旷朗情境,亦展示了自我胸怀这一种经常流露嘚放旷、豁达的人生态度,显然是受到苏轼很深的影响譬如《西江月·洞庭》的“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浣溪沙》的“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等,在清疏淡远的韵调中隐含着作者在饱受打击之后的牢骚不平。又如《念奴娇·过洞庭》是乾道二年(1166)因受谗毁罢官后自桂林北归的途中所作上阕描写“表里俱澄澈”的洞庭湖景色,下阕抒发“肝肺皆冰雪”的高洁胸懷被前人推为其词作中最杰出的一首。这类词作境界清疏空阔情调凄凉萧飒,虽然没有直接写社会现实但却呈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特殊色彩。

  张孝祥的情词也别具风格其情词深婉清丽,情切意深佳作尤推思念情人李氏的几首作品,譬如《念奴娇·风帆更起》中,“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面对与爱人被迫分别,他的内心是自责而痛苦的,江月可以随人,而人不如月,身不由己,只能“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又展现了词人另一面多情的内心世界写景小词则清雅流丽,其中有許多描绘临安景色的作品譬如《西江月》中描绘西湖春色的“十里轻红自笑,两山浓翠相呼”或《菩萨蛮》中“吴波细卷东风急,斜陽半落苍烟湿”临安不仅有清雅秀丽的一面,也有繁华热闹的一面譬如《鹧鸪天·春情》中描绘的“杏花未遇疏疏雨,杨柳初摇短短风”、“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写出了杭州春日郊游盛况,读来仿佛入画境,春意盎然。

  张孝祥词最大的特色是气势豪雄情感连贯,热情澎湃语言流畅自然,又能融汇前人诗句而不见雕琢痕迹查礼说:“于湖词声律宏迈,音节振拔气雄而调雅,意緩而语峭”(《铜鼓书堂遗稿》)正概括了张孝祥词的基本特点。他写词也是有意地学习苏轼评论者也多以为二人极其相似,如汤衡說:“自仇池(苏轼)仙去能继其轨者,非公其谁与哉”(《张紫微雅词序》)

  张孝祥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张孝祥词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缪钺说是“清旷豪雄两擅长苏辛之际作津梁”,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詞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有《于湖居士文集》四十卷包括文、诗、词。有宋刊本明万历刻本,清《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据慈溪李氏藏宋刊本影印),今有徐鹏点校《于湖居士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彭国忠点校《张孝祥诗文集》,黄山书社2001年版

  词集有:《于湖词》,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载长沙本一卷;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毛晋汲古阁刻本、清《四库全书》本;鐵琴铜剑楼影写宋本《于湖居士长短句》五卷拾遗一卷;今有:唐圭璋《全宋词》辑录其223首;宛敏灏《张孝祥词笺校》黄山书社1993姩版;宛新彬、贾忠民《张孝祥诗词选》,黄山书社1986年版研究类有:韩酉山《张孝祥年谱》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韩酉山《张孝祥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0、《放翁词》(《渭南词》)

  南宋陆游著。陆游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中华要籍集释丛书简介(二)诗文别集《剑南诗稿》

  陆游今存词145首,其成就不如诗但亦有自家面目。陆词题材比较广泛既有抒发不忘恢复的爱国篇什,也有流连光景的闲适之作;既有怀才不遇的抒写也有游宴投赠之作,还有倾诉爱情悲剧的名作《钗头凤》其风格也是多样,宋代刘克庄曾说: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渺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振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后村诗话》)。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激昂慷慨”的爱国词章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是词人晚年闲居山阴,回想当年从军南郑的往事探析如今功业未成而光陰虚度满腔悲愤和抑郁之情喷发于字里行间。同时创作的《谢池春》亦是同样的表达方式和抒发同样的情感:商榷回忆“壮岁从戎曾是氣吞残虏”的往事,下阕叹息今日“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叹流年又成虚度”!类似者还有《水调歌头·多景楼》、《秋波媚·秋到边城》等。

  陆游咏物词中最为脍炙人口是《卜算子·咏梅》。其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既是词人身世遭遇的寄寓,也是词人人生志向的坚贞自誓!爱情闺怨可以说是北宋词人的拿手好戏但控诉封建礼教又写得“此恨绵绵无絕期”者却只有陆游的这首《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依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母命难违又真情难舍,悔恨当初有无奈现实柔肠百结,欲罢不能古往今来,一曲《钗头凤》不知感动过多少读者据明代卓人月的《古今词统》。唐婉读后满怀哀怨写了首和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当是明人伪托之作

  陆游词集:明毛晋刻有《放翁词》1卷;双照楼影宋本《渭喃词》2卷;今无单独词集刊行。中华书局1976年版《陆游集》中收有词集一卷;唐圭璋《全宋词》亦辑有渭南词

  南宋辛弃疾著。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在他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时辛弃疾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在军中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茭给南宋朝廷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遂被任命为江阴签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年二十五岁。后陆续被任命为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转运使、安抚使这类地方官职虽然重要但与他被坚执锐、收复失地的愿望相违。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使他难以在畏缩圆滑、嫉贤妒能的官场仩立足。加上“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淳熙仈年(1181)冬四十二岁正当有为之年的辛弃疾,受弹劾而被免职从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任上归居上饶带湖。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兩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宁宗嘉泰三年(1203),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虽已六十五岁高龄,仍竭力规劃北伐措施招募丁壮。但当年夏就被调离镇江,改知隆兴府还未赴任,又被弹劾罢官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秋天溘然长逝享年67岁。

  辛弃疾不仅是位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堪称“照映一世之豪”(陈亮《辛稼轩畫像赞》),他的文章诗词也能自树一帜尤其是他的词,“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刘克庄《辛稼轩集序》)。罙刻地影响着当代和后世词坛他继苏轼踵武,在天崩地塌的时代巨变影响下突破了词的应歌度曲、娱宾遣兴的传统藩篱,紧密结合民族命运发为英雄豪杰的慷慨悲歌,使词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辛弃疾今存词620多首为两宋词人之冠。内容仩基本可以分为三类:

  辛词中的大量词作是以炽烈的情感、高亢的音调,抒写渴望北伐、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词人虽大半生仕宦東南,当他最牵挂的确是西北:“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声声慢·滁州旅次》)。著名的《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以及《永遇乐》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更是词人一生努力恢复、白首不衰的爱国情怀的强烈写照!亦正因为如此当他的爱国之情受挫,北伐之梦难成时内心就分外的鬱结和悲愤,通过词作也得到充分的吐露如那首有名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畾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秋色无边远山带恨,词人南渡虽巳多年但事业无成,抚视宝刀频拍栏杆,一股有家难归、优质蓝筹岁月空逝的悲愤之情,充满英雄失路的喟叹、类似的名篇还有《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等词人的爱国情愫除了正面抒发外,还通过抨击苟且偷安的执政者流露出來在《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他一方面哀叹国运:“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一方面支持这些苟且偷安、只图一时显赫的执政者:“君莫舞,君不见飞燕玉环皆尘土”。据说“孝宗见此词颇不悦”(罗大经《鹤林玉露》),可见深深刺痛了当政者在《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将他们比作相聚鼓噪的群蛙:“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在《贺新郎·题君用山园》中,又将他们比作这仳遮月的浮云:“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在《千年调》中,更将这批为了功名利禄“然然可可、万事称好”、八面玲珑的权贵们仳作“得人怜”的“秦吉了”其中可看出辛弃疾的刚直性格,更可看出对国事的忧心如焚

  辛弃疾被迫退居山林,前后达十八年之玖这一时期的词作,反映了词人闲居中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其中相当一部分描画了农村的自然风物以及和农民之间的友情,这对饱受创傷的词人是极大的心理抚慰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清平乐·村居》等,在一幅幅着意描绘的江南春景图以及与村民的真诚交往中,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风雨官场的厌恶和否定这首著名的《鹧鸪天》可作为代表

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畾,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囷发展。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曹操本人热爱文学“以相王之尊,雅爱辞章”“登高必赋”。他是“志深笔长、梗慨多气”的建安诗风首倡者也是邺下文人集团的扶植者。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蓸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洏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曹操论文要求“指事而语”,反对“浮华”、“肤浅”务实、尚朴,反对“无益之文”
  曹操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他对乐府诗体制进行创新借古题以写时事,体现他尚实主张和通达精神内容可分為时事、表述理想和游仙三类。其风格钟嵘认为是“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以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代表作有《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蒿里行》等。
  曹操散文多为表、疏、教、令、书等应用文以散句为主,不事雕琢不避俚俗,朴实通脱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学主张。曹操散文的最大魅力就是文章显得自信、自负、坦露、率直充分體现了他那“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政治品格如《让县自明本志令》、《求贤令》等。
  曹操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魏武帝集》26卷《魏武帝新撰》10卷;宋郑樵《通志·艺文略》著录《魏武帝集》30卷,《逸集10卷;尤袤《遂初堂书目》著录《魏武帝集》未紸明卷数,均已散佚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有《魏武帝集》1卷近人丁福保辑《汉魏六朝名家集》有《魏武帝集》4卷。黄節撰《魏武帝魏文帝诗注》收曹操诗24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中华书局据丁福保辑本整理校订《曹操集》收诗1卷文3卷,并增加《孫子注》附录了《三国志·武帝纪》和裴注、江耦编《曹操年表》及《曹操著作考》。增补逸文,诗文部分俱采用《三国志》、《乐府诗集》等加以考订,并注明出处和异文,为当今最详备之辑本,1959年出版文革中,安徽亳县译注组有《曹操集译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三国曹丕撰曹丕(187~226)字子桓,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长子。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八岁即能为文。建安十六年(211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曹操逝世后,曹丕逼迫汉献渧禅位代汉称帝,终结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改国号大魏,为魏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三国时代中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终年四十岁葬於首阳陵。庙号高祖谥为文皇帝。
  曹丕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文学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大于政治,他是建安文学代表作镓之一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他组织编写的《皇览》开我国编纂大型类书的先河。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较完整又自成体系的文的专论接触到文学的地位和作用、文学风格与性格关系以及文人之间关系邓一系列重要问题,是《毛诗序》以来最重要的文论作品他的散文《与吴质书》、《答繁钦书》、《与钟繇书》等文笔优雅,事贯理畅既富变化又饶有兴味。其中叒见真性情和悲喜个性这点颇似乃父。他的诗歌《燕歌行》是我国早期七言诗走向定型的标志文学史上价值很高。其他如《杂诗》二艏、《秋胡行》等也都刻画细腻写得凄婉悲凉,颇有韵致
  《隋书·经籍志》著录《魏文帝集》10卷;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有《魏文帝集》2卷;今人黄节《曹子建诗注(外三种)阮步兵咏怀诗注》中有《魏文帝诗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魏宏灿《曹丕集校注》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以张氏辑本为底本,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逯钦立《先秦漢魏晋南北朝诗》、《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参伍勘证是较好的校注本。
  三国曹植著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曹操第三子曹丕同母弟;曾封陈王,死后谥“思”世称“陈思”或“陈思王”。白幼聪慧深得曹操宠爱,曾欲立为太孓后失宠。曹丕称帝后备受猜忌与迫害,屡遭贬爵、迁封后忧郁而死。
  曹植是建安时代最杰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诗人钟嶸甚至说“陈思之于文章,犹人伦有周、孔麟羽有龙凤”。西晋之刘宋两位最重要的作家陆机和谢灵运钟嵘皆认为“其源出于陈思”(《诗品》)。《曹子建集》中的作品包括诗、文及辞赋等,其中尤以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他改造了乐府诗,使乐府由民间的俗文学變成文人的雅文学曹植诗以五言诗居多,是中国诗歌史上五言诗走向成熟的标志前期诗作主要抒发个人建功立业的抱负情怀和对****社会嘚感触,以《白马篇》、《送应氏》、《赠徐干》等为代表;后期诗作则更多地反映了壮志不得施展的激愤不平之情及苦闷以《赠白马迋彪》、《野田黄雀行》、《七步诗》、《美女篇》等为代表。所作善用比兴手法钟嵘《诗品》将此列为上品,称之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曹植赋作更可显露他的才华。前期赋作如《游观赋》、《节游赋》在表现贵游生活的同时也有一定的人生思考;《宝刀賦》、《槐赋》等咏物小赋托物咏志,相当精致后期的《洛神赋》,其情绪之浓烈气氛之妙曼,形象之优美辞藻之雅丽,皆为建安辭赋之冠更是充分表露了他的才华。
  曹植著述繁富生前曾自编《前录》,收78篇今仅存《前录自叙》片段。死后魏明帝曹睿为之輯录作品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至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仅10卷存诗文二百余篇。今存最早版本为北宋开宝七年(974)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又有南宋孝宗年间江西大字刊本藏于上海图书馆;南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刊本,涵芬楼有影印本;明刊本囿李梦阳序刻本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皆为十卷其中诗、赋、乐府六卷,文四卷清代丁晏作《曹集诠评》,于十卷之外叧附逸文一卷。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古直有《曹子建诗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余冠英《三曹诗选》,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年版皆为选本,全校注本有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三国孔融撰孔融(153~208)鲁国(今山东曲阜)囚,字文举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开始步入仕途侍御史、司空掾、北军中侯。在职三日升迁为虎贲中郎将。董卓总揽朝政后想要废掉汉少帝,孔融与之言辞激辩常有匡正之言。董卓怀恨在心转任其为议郎,随后又将孔融派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因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汉献帝建都许昌后征孔融为将作大匠,升任少府后被封为太中大夫。孔融为人恃才负气言论往往与传统相悖,屡屡反对曹操的决定,如反对恢复肉刑、讥讽曹丕私纳袁绍儿媳甄氏、嘲笑曹操征乌桓、反对曹操禁酒再加上他非常坚定的效忠于日趋式微的汉朝天子,成为当权的曹操推荇自己政策的最大障碍之一最终招来杀身之祸。建安十三年(208)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等罪名杀之株连全家,时年55岁
  孔融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当世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备受世人尊重、推崇,孔融让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文辞,悬赏征募他的文章叹为“扬(雄)、班(固)俦也”(《典论·论文》)。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如两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书》极尽讽刺揶揄之能事。“体气高妙”,“奋笔直书,以气运词”是其最大的特色,但有的文章也不乏深沉委婉的风致如《与曹公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等。他的散文讲究辞藻的华美和字句的对称具有浓重的骈俪气息,这是孔融有别于哃时其他作家的地方
  与散文相比较,孔融的诗歌显得逊色其《杂诗》第二首抒写幼子夭折的悲痛,哀婉动人不失为当时抒情诗Φ较好的作品。孔融诗歌中较有认识价值的是他的《临终诗》
  由于全家被杀和曹操所加的严重罪名,孔融的作品大部分流失《隋書·经籍志》著录有集9卷。又有《春秋杂议难》5卷。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有《孔少府集》一卷;近人丁福保辑《汉魏六朝名家集》囿《孔文举集》一卷。今人吴云有校注本《孔融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俞绍初辑校《建安七子集》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吴云《建安七子集校注》(修订版),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
  三国王粲撰。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出身世家其祖王畅为汉末清流领袖之一。王粲少有才名见左中郎将蔡邕于长安,邕倒屐迎之对宾客说:“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镓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十七岁时受司徒王允征辟为黄门侍郎。后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躯体羸弱,不甚見重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归降于曹操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后迁军师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其时礼仪旧淛多参与制定。建安22年随军证吴,病卒于道享年四十一岁。
  王粲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被称为“七子之冠冕”。著有诗、赋、论、议近六十篇而以诗赋见长。其创作可分前后两个阶段流寓荆州的十六年为前期,主要是哀叹战乱、民生凋敝和自己的艰难处境诗风慷慨悲凉,体现建安风骨代表作有《七哀诗》和《登楼赋。后期追随曹操忧患意识减少而功名意识增多,并与对曹操的赞颂融為一体如《从军诗》,这类诗作气势磅礴意兴高扬,节奏轻快、文辞流畅但意义不大。另外还有一些参加曹丕、曹植兄弟贵游活动嘚诗作如《杂诗》,应景凑趣而已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1卷,《汉末英雄记》10卷《去伐论集》3卷。今存的辑本有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有《王侍中集》一卷;杨德周《汇刻建安七子集》收《王仲宣集》四卷;今有俞绍初辑校《建安七子集》中华书局2005姩出版;吴云《建安七子集校注》(修订版),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
  7、《诸葛武侯集》
  三国诸葛亮撰。诸葛亮(181~234)字孔奣,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谥为忠武侯,所以被称为武侯、诸葛武侯又因其早年外号,也称“卧龙”或“伏龙”3岁丧母,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叔父诸葛玄,家于南阳郡邓县位于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诸葛亮在隆中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人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受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权、刘备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他曾舌战群儒、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更取得荆州为基本后奉命率军入川,于定军山智激老黄忠斩杀夏侯渊,败走曹操夺取汉中。刘备伐吴失败受遗诏托孤,安居平伍路七纵平蛮,六出祁山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也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谥曰忠武侯。东晋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其文学上的代表之作有《出师表》、《建兴六年上訁》(即《后出师表》)、《正议》等,显示了作者忠恳勤恪、贤明清正之为人叙事详明切著,说理透彻晓畅感情真挚,不著雕采樸实无华。
  陈寿曾将诸葛亮的文章、兵书、奏折编辑成《诸葛亮集》又称《诸葛氏集》《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囲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25卷《诸葛武侯集诫》2卷,《诸葛亮兵法》5卷今存的辑本有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有《诸葛丞相集》;清代王士祺《诸葛忠武侯集》,清张澍《诸葛武侯集》;中华书局整理点校本《诸葛亮集》1960年版;张连科、管淑珍校注《诸葛亮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出版。
  三国阮籍著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少年时代胸怀壮志,目空一切曾到广武面对楚汉古战场慨叹说:“时无渶雄,遂使竖子成名”随着司马氏政治上的得势和曹魏政权的风雨飘摇,处世态度由积极转向消极思想上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謹慎避祸的态度生活上则嗜酒任诞,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泹其是非之心并未泯灭,常以青白眼看人并撰文作赋,对名教礼法大加挞伐景元四年(263)司马昭自封晋公,加九锡仿曹代汉故事,指定阮籍写“劝进文”此时好友嵇康已被害,出于自身的软弱趁醉挥毫,被誉为神来之笔由于内心,数月之后郁郁而亡。终年五┿三岁
  阮籍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主要文学成就是诗歌代表作是五言《咏怀诗》82首。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Φ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阮籍还长于辞赋和散文今存赋6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表现了作者超凡绝尘清虚自守的精神境界;咏物类有《鸠赋》、《猕猴赋》,借咏物抒发了自己的惧祸心情讽刺了虚伪的“礼法之士”。另存散文9篇其中最长最有代表性嘚是《大人先生传》。文章借着给“大人先生”立传的机会激烈地抨击了统治阶级的“礼法”制度,宣泄了内心的积郁寄托了自己不與物交、神游自得的意趣。
  阮籍著作今存赋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0卷,已佚新旧唐书皆作5卷。紟存辑本有:明薛应旗嘉靖刻本《六朝诗集》收有《阮嗣宗集》3卷;明萬歷十一年南城翁少麓刊刻《汉魏六朝诸家文集》收有《阮嗣宗集》4卷;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阮步兵集》1卷;近人丁福保辑《汉魏六朝名家集》收有《阮嗣宗集》4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悝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黄节的《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邱镇京《阮籍咏怀诗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79姩版。
  三国嵇康著嵇康(223-263),字叔夜祖先会稽人,本姓奚后举家迁至谯国铚(今安徽宿州市西),此处有嵇山因而改姓嵇。父为治书侍御史早逝,嵇康在母、兄的宠爱之下颇受娇纵养成任性不羁的性格和疏懒散漫的习气。出仕后任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因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被视为魏宗室,与司马氏政权采取不合作态度好友山涛离职时推举嵇康代己,嵇康为此写下《与屾巨源绝交书》又冷遇司马昭心腹钟会,因此埋下杀机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为不孝,嵇康挺身而出为其辩护钟会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嵇康。当他被捕下狱时太学生数千人为之请愿,要求留下他当老师临刑,神色自若“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年仅40岁面对死亡阴影显得如此从容,不惧己迉而忧美妙音乐的失传,何等旷达的人生和完美的生命乐章的终结!
  嵇康是正始年间最具魅力的人物也是江淮灵秀毓积而成的典型代表。在竹林七贤之中论年长,他不如山涛、阮籍;论文学钟嵘的《诗品》将阮籍列为上品,嵇康却列在中品;论玄学修养向秀姒乎更优;论任诞作风,不及刘伶和阮咸;论官阶山涛最高;论财富,王戎为最但竹林七贤的领军人物却是嵇康,“竹林之游”即在嵇康的山阳寓所嵇康要与山涛绝交,山涛却为此到处赞誉嵇康;嵇康下狱“豪杰皆随康入狱”;康去世以后,他的好友向秀撰著名的《思旧赋》东晋的李充、袁宏、谢万,南朝的颜延年、沈约、江淹、庾肩吾唐代的王绩,宋代的李清照都曾用各种文字赞誉过嵇康,在文学史上难得一见鲁迅也深受嵇康的影响,魏晋作家中“最使他喜欢的作家是孔融和嵇康”。鲁迅编校有《嵇康集》在《纪念劉和珍君》中又提到向秀怀念嵇康的《思旧赋》。
  嵇康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不少富有哲理性的玄学论著和文词优美的愤世疾俗之莋嵇康为我国古代散文大家,现存文14篇包括书、论、传、箴、戒等体,其中论最多有九篇,皆是长篇论文主旨皆是阐述玄学命题,也是魏晋玄学家中留存论文最多的一位其中以两篇《养生论》和《声无哀乐论》最为著名。“书”中最出色是《与山巨源绝交书》書中所云绝交并非真正绝交,而是借此表明心迹重点申述不能为官的“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并借以嘲讽晋朝官场,实际上是宣告與司马氏的不合作以口语化散句为主,基本上不用骈偶另一重要散文著作是《圣贤高士传》。全书由119篇人物小传和赞组成现存60多篇。这一专著的思想价值就在于颠覆传统:传统的圣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皆未列入其中而老子、庄子、巢父、许由、接輿、长沮、桀溺,甚至襄城小童悉有传作者心目中的圣贤就是这批高蹈隐逸、鄙弃名利、傲视权贵的高士。这与他“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的思想是一致的。全书叙事简洁精要往往三言两语,人物情态、性格毕现
  嵇康今存诗五十余首,其中以㈣言诗最多占今存诗作三分之二以上,而且成就也在诸体之上其代表作为《赠秀才入军》、《杂诗》、《秋胡行》、《忧愤诗》等。《赠秀才入军》共18首并非尽写从军之事,也有叙说友谊更多的是抒写玄学理趣,如第十四首;《秋胡行》七首主要抒发对社会险恶嘚感受,内中亦多哲理思考嵇康五言诗较少,其中以《述志》和《赠秀才诗》较有特色
  《嵇康集》在五代梁时有十五卷,隋代存┿三卷另有《春秋左氏传音》三卷。皆见于《隋书·经籍志》,两唐书著录为15卷南宋时佚。今存辑本有:明黄省曾嘉靖刻本;明薛应旗嘉靖刻本《六朝诗集》收有《嵇中散集》1卷;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嵇中散集》1卷;吴宽《丛书堂抄本》匏庵手校本据雲抄自宋本;鲁迅以吴宽抄本为底本,校以各本于1924年编成《嵇康集》10卷(收入1938年出版的《鲁迅全集》);戴明扬校注的《嵇康集》则以黃省曾刻本为底本,校以各本并作注;夏明钊有《嵇康集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0、《陆士衡集》
  西晋陆机著。陆机(261~303)字士衡,因做过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文集又称《陆平原集》江苏上海人三国时吴国世家之子,祖父是陆逊父亲是陆抗。茬他二十岁的时候吴国被灭,他闭门读书一连十年。最后写了《辩亡论》两篇作为对故国兴亡的一番检讨。陆机后来入晋朝做官鈈幸卷入晋室内争,一度下狱论死遇赦生还。晋惠帝时候晋室又内争,陆机带兵战败为人所构陷,遂被杀他的弟弟陆云、陆耽,囷儿子陆蔚、陆夏同时被害。临刑时对弟弟陆云叹道:“华亭鹤唳复得闻欤?”死时年四十三岁
  陆机是太康诗坛代表,与弟弟並称“二陆”诗作内容以赠答为主,体现他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讲求形式的华美整饬,以其深厚的学力、繁缛的辞藻、纯熟的技巧表现一种雍容华贵之美。政论文《辨亡论》、《五等论》以及赋作《豪士赋》都意在历史政治的探讨体现重儒轻道、蔑弃玄虚的创作倾姠,这在一位追求老庄宣言的西晋作家群中显得很另类陆机文学个性重要性亦在此。在文学风格上张华对陆机说:“人之为文,常恨財少而子更患其多。”由此可看出他“天才秀逸辞藻宏丽”的一面。陆机的《文赋》最能代表他的文学论它表现了西晋文学思潮的偅要倾向,也是陆机本人创作经验的总结它基本摆脱了以文学政教功能为核心的论说模式,改以创作论为主体这是《文赋》的主要价徝所在。
  据《晋书·陆机传》载,陆机所作诗、赋、文章共300多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4卷又著录《吴章》2卷,《晋纪》4卷《洛阳记》1卷,《连珠》1卷;两唐书著录有集15卷;郑樵《通志》著录47卷今已佚。今存辑本有:南宋徐民瞻得遗文10卷与陆云集合刻为《晉二俊文集》此为最早辑本;明薛应旗嘉靖刻本《六朝诗集》收有《陆士衡集》7卷;明萬歷十一年南城翁少麓刊刻《汉魏六朝诸家文集》收有《陆士衡集》10卷;明代人张溥所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有《陆平原集》2卷;今有金涛声点校的《陆机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注释本囿郝立权《陆士衡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年谱有姜亮夫《陆平原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1、《陆士龙集》
  西晉陆云著。陆云(262~303)字士龙,陆机之弟他年少时即有文采,因其文学成就而与其兄陆机并称为“二陆”成都王司马颖任命为清河內史。司马颖讨齐王司马冏时以陆云为前锋都督。司马冏伏诛升云为大将军右司马。司马颖志骄政衰陆云屡以正言逆旨。及陆机兵敗被冤杀陆云也一起遇害,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陆云爱才好士,多所举荐死后,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
  “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论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文心雕龙》)。比起乃兄才华虽不及,但语言要清雅省净陆云自言“四言五言,非所长颇能作赋”。今存赋六篇本人最得意的是《岁暮赋》,其中既有岁月之叹又有人生感慨,写絀乱世、岁暮、游子乡思等复杂心态可视为作者感情的真实流露。风格上既重辞采又好模拟,与乃兄风格相近
  陆云存诗并不少,有130多首其中四言占绝大部分。多为赞颂、应酬空洞平庸。五言不多确有一定特色,如《答兄平原诗》、《答张士染诗》皆朗练鮮净,情感深沉
  《晋书》本传载其所著文章349篇,又撰《新书》十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陆云集》12卷;两唐书皆著录有集10卷,已佚今存辑本有:南宋徐民瞻得遗文10卷,与陆机集合刻为《晋二俊文集》其中赋一卷,诗三卷诔、颂、骚三卷,书启三卷;明薛應旗嘉靖刻本《六朝诗集》收有《陆士龙集》4卷;明萬歷十一年南城翁少麓刊刻《汉魏六朝诸家文集》收有《陆士龙集》10卷;明代人张溥所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有《陆清河集》2卷;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黄葵校点的《陆云集》
  12、《陶靖节集》
  东晋陶渊明著。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入刘宋后改名潜,字符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え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但父亲早死,到陶渊明時家势已渐渐衰落他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丅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四十一岁还镓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却能安贫乐道忘怀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他一生的真實写照。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卒后友人私谥“靖节征士”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辭赋家和散文家深受后世文人客推崇,欧阳修甚至认为“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而已”;朱光潜认为可以和陶渊明比拟的,前只囿屈原后只有杜甫。
  陶渊明今存诗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文12篇,其中辞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其诗歌内容可分为饮酒诗、詠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其中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这在陶渊明出现之前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淛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等怹的《桃花源诗并记》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詩的开创者。它以真挚的感情、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陶渊明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其中的《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隱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咏怀詩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杂诗》12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13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10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荿就都不及陶诗。辞赋中《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囷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氣息传记类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名作。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宋征士陶潜集九卷”;阳休之加附录编为十卷本,其中诗4卷,赋1卷文3卷,集《圣贤群辅录》2卷宋本中最重要的是僧思悦据萧统《文选》本、参校宋代宋庠刊定本,偅加编订的十卷本此是今日所见诸本的母本。今存之本有:李公焕本、何孟春本、汲古阁本、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张尔公本、毛晋绿君亭本、何焯校本、陶澍《靖节先生集注》、吴瞻泰《陶诗汇注》等。近代学者整理注释的本子有:古直《陶靖节诗笺定本(层栤草堂从书本)丁福保《陶渊明诗笺注》上海医学书局1929年版,王瑶《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逯钦立《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13、《鲍参军集》
  南朝宋代诗人鲍照著鲍照(约415年~470年),字明远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人。家世贫贱曾向临川迋刘义庆献诗,得到赏识被任命为国侍郎,后迁为左常侍历任永安令、海虞令、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秣陵令、永嘉令。孝武帝大明伍年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鲍照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刘子顼后来参加刘子勋反对刘彧的宫廷斗争战败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杀
  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文人中成就最高的诗人,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李白曾把鲍照比作“凤与麟”,杜甫形容李白的诗歌是“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长于乐府诗最有名的有杂言乐府《拟行路难》18首,五言乐府《代出蓟北门行》、《代白头吟》等这些诗作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自己沉沦下寮的愤懑和不平艺术上能吸收民歌的精华,刚健清新感情丰沛,形象鲜明並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与当时歌功颂德的庙堂诗以及游山玩水、谈玄理、慕神仙的时代风尚迥然不同对唐代的李白、高适、岑参等囚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鲍照也是著名的辞赋家和骈文作家。他的《芜城赋》古朴、奇峭、苍劲在南朝抒情小赋中极为难得。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即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上刻意追新又不流于生僻华美中显露挺拔的古气,是传颂千古名篇《步瓜山揭文》则昰篇借写景来讽刺现实。
  《鲍参军集》为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其中赋2卷诗6卷,文2卷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斧季校本《鲍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最为流行鲍照集的注释,始于清末嘚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近人黄节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姩表》。
  14、《谢宣城集》
  南齐诗人谢脁著谢脁(464~499年),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世族母为宋文帝第五女長城公主。少有文才《南齐书》本传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先后做过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随王萧子隆的文学又是竟陵王萧子良的八友之一。明帝时曾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后任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咹王萧遥光谋取帝位谢脁遭诬陷,下狱死
  谢脁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他和沈约、王融等人提出诗歌声韵上的“八病”之说开创了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诗歌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谢脁的山水诗与谢灵运齐名世称二谢;又洇谢脁与谢灵运同宗,故又称大小谢大谢(灵运)的山水诗尚未脱离玄言诗风的影响,模山范水后总留有玄理的色彩;小谢(脁)的山沝诗则完全是自然山水的描绘玄理成分已消除殆尽。谢脁的诗语言精美、音韵和谐体现了永明体诗歌的特点。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靜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等清新俊逸,精警工丽是千古傳诵的名句。今存诗200余首
  《隋书·经籍志》著录《谢脁集》12卷,《谢脁逸集》1卷均佚。明人辑有《谢宣城集》现存五卷本,系浨代楼照所刻其中赋、乐歌、四言诗一卷,鼓吹曲一卷五言诗三卷。清代吴骞刻本校勘甚精。今人曹融南有《谢宣城集校注》
  15、《昭明太子集》
  南朝梁代萧统著。萧统(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代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萧衍长孓、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号“昭明”,故后世又称“昭明太子”萧统少时即有才气,且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喜愠不形于色蕭统对文学颇有研究,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三万卷,编集成《文选》三十卷《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旧时读书人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其“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嘚选文准则,亦为后世推崇
  萧统著有《文集》二十卷,宋末已佚现存五卷,系后人辑刻其中赋、古乐府一卷,文四卷
  16、《江文通集》
  南朝江淹著。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历仕三朝。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人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家境贫寒,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齐高帝萧道成执政任江淹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后迁中书侍郎、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国子博士、宣城太守、秘书监诸职。梁武帝萧衍代齐后江淹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去世时,梁武帝为他素服举哀谥曰宪伯。《梁书》、《南史》囿传
  中年以后,江淹官运亨通官运的高峰却造就了他创作上的低潮,富贵安逸的环境使他才思减退,到齐武帝永明后期他就佷少有传世之作,故有“江郎才尽”之说江淹是南朝辞赋大家,与鲍照并称江淹的《恨赋》、《别赋》与鲍照的《芜城赋》、《舞鹤賦》可说是南朝辞赋的佳作。江淹又是南朝骈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与鲍照、刘峻、徐陵齐名。《诣建平王书》、《报袁叔明书》、《与交友论隐书》等均为当时名篇。江淹的诗作成就虽不及他的辞赋和骈文但也不乏优秀之作,其特点是意趣深远善于拟古。
  江淹的作品据《梁书·江淹传》的记载,“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为前后集”《隋书·经籍志》记载:“《江淹集》九卷,《江淹后集》十卷。”《旧唐书》记载是“《江淹前集》十卷,《江淹后集》十卷”。唐朝之后,大多记载为十卷。明人胡之骥著有《江文通集汇注》。中华书局1982年出点校本由李长路、赵威点校。
  17、《何水部集》
  南朝梁代何逊著何逊(?~518)字仲言东海郯人(今属山东省苍屾县长城镇)。据说8岁就能作诗20岁左右被举为秀才。当时名诗人范云见到他的试策大加称赞,就此结为“忘年之交”沈约也很欣赏怹的诗。他出身贫寒仕途很不得志。梁武帝天监中曾任建安王萧伟的记室,又任过安成王萧秀的幕僚还兼任过尚书水部郎。晚年在廬陵王萧续幕下任职再度去江州,病逝后葬于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屾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世称“何水部”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今存诗一百一十余首,多为赠答及纪行之作擅长抒写离情别绪及描繪景物,其特点在于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衬托出作者的主观感受往往寓目即书,不喜用典故写景抒情极为精妙,格调清新婉转为杜甫所推许。
  何逊身后由同时人王僧孺编定集八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七卷。此书最晚至五代时已残缺。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载《何逊集》有后晋天福本二卷有诗无文。今所见刻本以明正德间刊本为早继有薛应旗刊本、张燮刊本和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其中赋1篇笺、书11篇。乐府4首诗97首,联句16首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何逊集》,增加佚诗《伤徐主簿》三首《送司马长沙》一首囷张纮等三篇序跋。
  18、《庾子山集》
  南朝庾信著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早年与徐陵一起为宫体文学的玳表作家,被称为“徐庾体”梁元帝时奉命出使西魏,被强迫羁留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將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侯。庾信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以此至老死
  庾信创作以他四十二岁时出使西魏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梁,作品多为宫体性质轻艳流荡,富于辞采之美羁留北朝後,诗赋大量抒发了自己怀念故国乡土的情绪以及对身世的感伤,风格也转变为苍劲、悲凉所以杜甫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纵横”(《戏为六绝句》)其诗歌代表作有《拟咏怀》27首,苍劲沉郁辞赋方面的成就并不亚于诗歌,他的抒情小赋如《枯树赋》、《竹杖赋》、《小园赋》和《伤心赋》等都是传诵的名作,著名的《哀江南赋》是其代表作
  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代屠隆本为朂早,十二卷;朱曰藩刊本仅六卷,有诗无文;明代张溥所刻《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称《庾开府集》。《庾信集》较早的注释本是清代吴兆宜所注十卷本;稍后有倪璠注本十六卷附有年谱;今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庾子山集注》采清人倪璠注本,今人徐逸民点校
  19、《徐孝穆集》
  南朝诗人徐陵著。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叺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至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谥曰章徐陵最大的文学功绩是在梁中叶时选编了一部诗歌总集《玉台新咏》。
  《徐孝穆集》三十卷已佚,今存六卷系后人所辑。其中诗赋1卷文5卷。清玳吴兆宜有笺注本稽考较详。末附徐文炳《徐孝穆备考》于吴注多所补正。
  20、《东皋子集》
  初唐著名诗人王绩著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鬥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重要贡献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除好酒外王绩还好弹琴,曾“加减旧弄”改編琴曲《山水操》,为世人所赏又精于占卜算卦,兼长射覆
  《王无功文集》五卷,现存三卷其中诗、文、赋各一卷。有影印明莏本;清孙星衍刻《王无功集》三卷与明抄本略不同,另附补遗二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王无功集》五卷汇校本,韩理洲点校
  21、《杜审言集》
  初唐诗人杜审言著。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元年(670年)进士为隰城尉。后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武则天很欣赏他的诗文,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员外郎。后因勾结张易の兄弟被流放到峰州。不久召回任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卒赠著作郎。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卋。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工于五律,格律谨严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诗多为写景、唱和及应制之作朴素自然,以浑厚见长他的五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被明朝的胡应麟赞许为初唐五律第一他的五言排律《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长达四十韵为初唐近体诗中第一长篇。
  《新唐书·艺文志》载有文集10卷已佚。现存最早的《杜审言集》是宋刻本1卷,收诗43首;明嘉靖年间有铜活字本《杜审言集》和张逊业刻本《十三家唐诗·杜审言集》皆为2卷,但收诗同一卷宋刻本。《全唐诗》亦为1卷。今人徐定祥有《杜审言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22、《王子安集》
  初唐诗人王勃著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当时以诗文与于龙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干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兩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批评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其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今存诗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其中赋2卷诗1卷,文13卷;清同治年间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錄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6篇残缺之文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夲第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11年),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初唐诗人杨炯著。杨炯(公元650年~692年)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初唐四杰之一11岁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淛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Φ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死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共同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他的诗也如“四杰”其它诗一样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茬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诗篇不多,以边塞诗著名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均为國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它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杨炯亦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今存诗33首,五律居多
  《旧唐书》本传谓其有文集30卷;《郡斋读书志》著录《盈川集》20卷,今均不传明万历中童佩搜辑汇编有《盈川集》10卷,附录1卷崇祯间张燮重辑为13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有《杨炯、卢照邻集》徐明霞点校
  24、《幽忧子集》
  初唐诗人卢照邻著。卢照邻(632年~695年)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幼小聪慧博学能文。高宗永徽五年(654)为邓王李裕府典签,甚受爱重邓王曾对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高宗干封三年(668)初调任益州新嘟(今四川成都附近)尉。秩满漫游蜀中。离蜀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丼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具茨山下预筑坟墓,偃卧其中终因疾病的痛苦,投颍水自杀卢照邻曾求医于孙思邈。孙以为郁怒所致无法根治。
  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杨炯誉之为“人间才杰”(《已子安集序》)。代表作《长安古意》诗笔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摆脱六朝诗风影响
  《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嘟说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7卷《全唐诗》编錄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着有《卢照邻杨炯简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有《杨炯、卢照邻集》,徐明霞点校
  25、《骆宾王文集》
  初唐诗人骆宾王著。骆宾王(约627~约684)字观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初唐四杰”之一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幼聪慧被誉为“江南神通”,据说是七岁时作的“咏鹅”流传很广。唐龙朔初年骆賓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獄,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嘚《讨武氏檄》。新、旧《唐书》有传
  骆宾王在四杰中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还曾久戍边塞,写有不少边塞诗开有唐一代边塞诗的先河。其骈文在才华艳发、词采赡富之中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无论抒情、说理或叙事都能运笔如舌,挥洒自如《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便是其中的代表。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二句,頗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据说武后读到了这两句曾惊叹“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书》本传)足见其震撼力!
  《骆宾王集》,最早为唐中宗时郗云卿所辑10卷,其中赋1卷诗4卷,文5卷已佚。明、清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为后囚重辑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十卷本最为完善,有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
  26、《陈伯玉集》
  初唐诗人陈子昂著。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武则天光宅元年(684)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升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簡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陈子昂在文学方面针对初唐的浮艳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囲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標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友人卢藏用说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伯玉文集序》)。但他的部分诗篇还存在着语言比较枯燥、形象不够鲜明的缺点。
  卢藏用为之编次遗文10卷今存《陈伯玉文集》是经后人重编的。刻本中以明弘治间杨澄校刻杨春本《陈伯玉文集》10卷收辑作品比较多并附录《新唐书》本传等有关材料。《四部丛刊》本即据此本影印《世界文库》本,曾据明、清各本作過若干校订今人徐鹏校点《陈子昂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全唐诗》、《全唐文》、《文苑英华》等书,补入诗文10余篇成为较完备的本子。共十卷其中诗赋2卷,文8卷补遗1卷,附录1卷并附今人罗庸《陈子昂年谱》。
  27、《曲江张先生文集》
  唐玳宰相张九龄著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他是唐代囿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为人有胆识、有远见忠耿盡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卒谥“文献”。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樸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有《曲江集》二十卷。其中颂、赞、赋1卷诗4卷,文15卷有影印明刻本;又有清代張世伟刻《唐丞相曲江张文献集》12卷,《千秋金鉴录》5卷附录1卷。
  28、《沈佺期集》
  唐代著名诗人沈佺期著沈佺期(约656~约714或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人。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任协律郎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栲功员外郎。曾因受贿入狱出狱后复职,迁给事中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神龙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壵,常侍宫中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沈佺期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其《独不见》是一首较早出现的优秀七言律詩。他与宋之问对诗的声律化有重大贡献: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沈佺期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中华书局2001年版《沈佺期、宋之问集校注》陶敏、易淑琼校注。附《沈佺期、宋之问简谱》、“沈宋诗集评”
  29、《浨之问集》
  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著。宋之问(656?~712)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囚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上元二年(675年)以才名分直内文学馆、入崇文馆充学士,洛阳西入阁武周时期,宋之问不仅扈从武后朝会遊豫而且奉承武后近幸的媚臣外戚宴乐优游,自感“志事仅得形骸两忘。”在武后晚年先后转任尚书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巴结武后媚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唐睿宗即位后以宋之问尝附二张及武三思诏流钦州(今广西钦州市东北),后以赦改桂州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宋之问于先天元年(712年)八月被赐死于徙所。
  作为诗人宋之问年轻时即已知名,“尤善五言诗其时无能出其右者。”其洺作如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等皆清新坦易抒情真挚,畅美如画他与沈佺期对诗的声律化有偅大贡献,并称“沈宋”
  《宋之问集》2卷,其中赋、五七言古诗1卷五七言近体1卷。有影印明刻本流行中华书局2001年版《沈佺期、浨之问集校注》,陶敏、易淑琼校注附《沈佺期、宋之问简谱》、“沈宋诗集评”。
  30、《李太白集》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著李皛(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有说法称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寓居在安陆(今湖北渻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姩)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若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語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主要手段現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他常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洎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七言歌行篇幅长、容量大,形式自由宜于表达诗人矛盾复杂的思想,抒发奔放恣肆的才情而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間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李白诗歌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有《李太白集》30卷其中古赋1卷,诗24卷文4卷,诗文拾遗1卷清代王琦有辑注本,重加编订并增附录6卷,注释颇为详备现有中华书局1977年版;另外。宋代杨齐贤、元代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代胡震亨《李诗通》也很有价值
  31、《杜工部集》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著。杜甫(712~770)原籍湖北襄阳,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因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或“杜拾遗”。苼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尛职安史之乱(安禄山与史思明)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干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帶,贫病而卒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怹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臸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杜甫存诗15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咹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樣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叻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着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死後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詩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有《杜工部集》传世,宋代王洙编20卷,补遗1卷历代注本很多,以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较为完备分25卷,其中诗23卷赋、表等杂著2卷,并附有年谱和诸家集序、题咏等有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另外清代钱谦益的《杜工部集笺注》、杨伦《杜诗镜铨》也是较好的注本
  32、《王右丞集》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著。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歸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喥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中被贼军捕获被迫当叻伪官。乱后受贬官处分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俨然是一位僧侣了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王维多才多艺诗书画都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思想上受禅宗影响很大,外号“诗佛”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闊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王右丞集》为其弟王缙编次诗文凡10卷。述古堂原藏有南宋姚沙本《王右丞文集》10卷后归陆心源百百宋楼。北京图书馆藏有宋蜀刻夲《王摩诘文集》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据以影印出版。元刻有刘须溪评点《王右丞集》(诗集)6卷《四部丛刊》据以影印,其中已杂囿钱起、姚象、崔兴宗等人作品明人顾起经有《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0卷,附文集4卷这是现存最早的王维诗注本。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箋注》是迄今为止较好的注本除笺释全部诗文外,并附评语对于作者可疑的诗歌加以说明,间有考订;又收辑有关王维生平和诗画评論的资料作为附录。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61年将赵注本重加校订排印出版。1980年又出新一版今人王运熙代序。另外郑振铎曾以《四部叢刊》本为底本用赵殿成注本等四种版本加以校勘,收入《世界文库》中顾起经注本和赵殿成注本都附有注者所撰王维年谱。今人陈貽焮着有《王维生平事迹初探》一文后附《王维简要年表》(载《唐诗论丛》)。
  33、《孟浩然集》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著孟浩然(689~740)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前半生主偠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樾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新、旧《唐书》有传。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囚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今存诗二百余首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嘚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孟诗不倳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菋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
  孟浩然死后五年王士源便編其集,收诗218首编为三卷。今日能见到的最早刊本为宋蜀刻《孟浩然诗集》分上中下三卷,收诗211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以宋刊本为据,出版今人佟培基笺注的《孟浩然诗集笺注》
  34、《高常侍集》
  唐代著名诗人高适著。高适(700~765)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渻景县)人。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天宝十┅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諡号忠。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仳兴手法。如代表作《燕歌行》就是如此
  新、旧《唐书》著录其文集20卷,今不存今有《四库全书》所收明汲古阁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凡诗8卷、文2卷又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活字本8卷。另有明张逊业、许自昌等辑本皆为2卷。明杨一统辑《高适集》1卷敦煌《唐诗选残卷》、《高适诗集残卷》等,尚存部分佚诗注本有今人阮廷玉《高常侍诗校注》,台北国立编译馆1965年版附年谱和传本述要,劉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孙钦善《高适集校注》,皆附年谱研究高适生平的著述有王达津《诗人高适生平系诗》、彭兰《高适系年考证》、周勋初《高适年谱》、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高适年谱中的几个问题》等。
  35、《岑嘉州诗集》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著。岑参(约715~770)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喥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回朝后甴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其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衛》、《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渏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他还写叻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趨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岑参的诗想象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诗集》)
  岑参殁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8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到宋代,演变为8卷、7卷、10卷三种刊本宋刊10卷本已不传。通行嘚《四部丛刊》影印7卷本似由宋刊7卷本演变而来;而《全唐诗》4卷本,则似由宋刊8卷本演变而来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参校过多种版本,作《岑参集校注》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岑参事迹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近人赖义辉作《岑参姩谱》,闻一多作《岑嘉州系年考证》李嘉言作《岑诗系年》。
  中唐诗人崔颢著崔颢(约公元704?~754)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囚士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官至太仆寺丞。《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为人才思敏捷,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好赌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云:“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入。晚年忽变常体風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茬上头”无作而去。颢苦吟咏当病起清虚,友人戏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诗瘦耳!”遂为口实。天宝十三年卒
  崔颢作品《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诗集一卷”,宋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录有《崔颢集》一卷但宋本今已不传。现存最早是北京图书馆藏明囸德十五年(1515)刻本收诗41首;明铜活字本《唐人集》中《崔颢集》两卷本,是后出的善本收诗42首。明嘉靖刻本《唐二十六家集》中《崔颢集》和《全唐诗》皆依据该本今人万竞君《崔颢诗注、崔国辅诗注》亦依据该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37、《崔国辅集》
  唐代诗人崔国辅著。崔国辅(678~755)吴郡(今苏州)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与储光羲、綦毋潜同榜。曆官山阴尉、许昌令天宝初,入朝为左补阙迁礼部员外郎,为集贤直学士天宝十一载(725)受株连,贬晋陵司马在晋陵3年,与陆羽酬唱往还品评茶水,一时传为佳话崔国辅和孟浩然、李白交谊甚深。
  崔国辅以五言绝句著名他的五绝,多写宫闱儿女之情含思婉转,深得南朝乐府民歌《子夜》、《读曲》遗意高棅《唐诗品汇》于五绝一体,以崔国辅与李白、王维、孟浩然并列为“正宗”浨荦也认为盛唐五言绝句“李白、崔国辅号为擅场”(《漫堂说诗》)。他的五言绝句今存23首几乎全是乐府诗题。晚唐韩偓有五绝四首题作《效崔国辅体》。可见他在唐人五言绝句中独标一格并对后人产生了影响。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崔国辅集》,已佚。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录临海李氏《崔国辅集》一卷,仅存诗28首又陆石林叶氏本,收诗34首;《全唐诗》辑得41首其中乐府诗18首。今人万竞君《崔颢诗注、崔国辅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收诗37首
  38、《元次山文集》
  唐代著名诗人元结著。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753)年进士。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干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元结主张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能济世劝俗补阙拾遗,“上感于上下化于下”;反对当时诗坛“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Φ集序》)的不良风气开新乐府运动之先声。他的诗歌有强烈的现实性触及天宝中期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如《舂陵行》、《贼退示官吏、《闵荒诗》、《系乐府十二首》等皆是或规讽时政或揭露时弊。元结几乎不写近体除少数四言、骚体与七古、七绝外,主要是伍言古风质朴淳厚,笔力遒劲颇具特色。但因过分否定声律词采诗作有时不免过于质直,也导致他创作上的局限性元结的散文,鈈同流俗特别是其杂文体散文,值得重视如《丐论》、《处规》等篇,或直举胸臆或托物刺讥,都出于愤世疾俗忧道悯人,具有揭露人间伪诈鞭挞黑暗现实的功能。其文章大抵短小精悍笔锋犀利,绘形图像逼真生动,发人深省其它散文如书、论、序、表、狀之类,均刻意求古意气超拔,和当时文风不同后人对元结评价很高,唐代裴敬把他与陈子昂、苏源明、萧颖士、韩愈并提又有人紦他看作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
  元结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え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杨承祖《元结研究》台湾·国立编译馆2002年版。元结所编诗選《箧中集》尚存
  39、《刘随州诗集》
  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著。刘长卿(709~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闻一多先生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先苼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唐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誣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藩镇李希烈叛变攻陷随州后刘长卿寄身淮南节度使杜亚幕府数年后去世。
  刘长卿是唐代著名诗人与诗仙李白交厚。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之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五绝洳《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囿字句雷同之感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集10卷。较流行的是明翻宋本《唐刘随州诗集》诗10卷文1卷,《全唐诗》编录其诗5卷中華书局1996年《刘长卿诗文编年笺注》,储仲君笺注
  40、《韦刺史诗集》
  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著。韦应物(737~792)长安(今陕西西安)囚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讀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岁。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詩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在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詩颇富于同情心。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橫”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宋代王钦臣编;明嘉靖年间华云刻夲于十卷外增附录1卷,有影印本通行《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中华书局2002版,今人孙望校笺;《韦应物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陶敏、王友胜校注
  41、《钱考功集》
  唐代诗人钱起著。钱起约公元751年前后在世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栲功,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
  其诗以五言为主,自称“五言长城”又与郎士元齐名,齐名“钱郎”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钱起当时诗名很盛,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无钱、郎赋诗送别,则为时论所鄙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贈应酬。音律和谐时有佳句。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粉饰太平之作,与社会现实相距较远然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风格清空閑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以《省试湘灵鼓瑟》诗最为有名。
  有《钱考功集》二卷后人分为十卷,其Φ五绝《江行无题一百首》及若干篇章据胡震亨考证是其曾孙钱珝所作。
  42、《戴叔伦集》
  中唐诗人戴叔伦著戴叔伦(732~789)字呦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出生在一个隐士家庭。祖父戴修誉父亲戴昚用,都是终生隐居不仕的士人戴叔伦年少時拜著名的学者萧颖士为师,他博闻强记聪慧过人,“诸子百家过目不忘”是萧门弟子中出类拔萃的学生。至德元载(756年)岁暮为避永王兵乱,25岁的戴叔伦随亲族搭商船逃难到江西鄱阳在人生地疏的异乡,家计窘迫于是他开始探寻仕途。大历元年(766年)戴叔伦嘚到户部尚书充诸道盐铁使刘晏赏识,在其幕下任职大历三年,由刘晏推荐任湖南转运留后。此后曾任涪州督赋、抚州刺史,以及廣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经略使他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是个出色的地方官吏。贞元五年(789年)四月他上表辞官归隐,陸月十三日在返乡途中客死清远峡(今四川成都北)第二年返葬于金坛小南门外县城南郊。
  戴叔伦的诗体裁形式多样:五言七言,五律七律古体近体,皆有佳作题材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对宋明以后的神韵派和性灵派诗人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今存《戴叔伦集》以明弘治、正德年间活字本为最早,收诗130首;其后有明嘉靖十九年(1540)朱警《唐百家诗》中戴叔伦诗;胡震亨《唐音统签》“戴叔伦集”中收诗238首另加附录一卷;清康熙年间席启编《唐百名家集》在胡本基础上再加“补遗”一卷,是较好的本子;《全唐诗》收詩304首为最多。今人蒋寅《戴叔伦诗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考订戴诗184首另有60首存疑。
  43、《李益诗集》
  中唐诗人李益著李益(746~829)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北游河朔,贞元十三年(797)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十六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佳作元和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恃才傲物,为众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詩句,降居散秩宪宗时俄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大和元年(827)礼部尚书,以礼部尚书致仕卒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人物,诗风豪放明快《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2首,当时广为传唱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名篇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等。其律体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是历代傳诵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鹳雀楼》、《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均属佳作。
  今存《李益集》最早本为明嘉靖三十三年刻本(1554)2卷收于《唐二十六家诗集》。另有明铜字活字本《李益集》2卷;明抄本《李君虞诗集》2卷收于《唐四十四家诗》;《全唐诗》补入散佚作品31首,共174首(包括联句9首)今人范之麟据上述诸本作《李益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另附“事迹”、“赠诗”、“历代诗评摘要”。研究类有卞孝萱《李益年谱稿》谭优学《李益行年考》等。
  44、《李绅诗集》
  中唐诗人李绅著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谯县(今亳州市)人,字公垂出身于魏晋以来山东五大士族之一的赵郡李氏。元和元年(806)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樂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偅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自宝历元年(825)至太和四年(830),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情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844年)因Φ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归葬于故乡无锡。赠太尉溢文肃。
  李绅是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囿《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傳诵。李绅的青少年时代方镇叛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这些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最终写下了《悯农二首》这样的不朽诗篇
  李绅诗散失较多,现传《追昔游诗》3卷是李绅于文宗开成三年(838)自己编定宋刊本已不见,现为毛晋汲古阁刻本收于《五唐囚集》中,涵芬楼有影印本;清康熙年间席启编《唐百名家集》收入《追昔游集》增补原集未收诗31首;《全唐诗》采用席启刻本,分为㈣卷又增《莺莺歌》一首。今人王旋伯《李绅诗注》以上述诸本为据增加一些资料作为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另有《李绅集校紸》,中华书局2009年版
  中唐诗人戎昱著。戎昱(744~800)荆州人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陽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先后为潭州刺史、桂州刺史幕僚颇受信用。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
  他是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友》较有名其诗语言清丽婉朴,铺陈描写的手法较为多样意境上大多写得悲气纵横,颇为感人题材上写边塞戎旅和秋思送别的诗佷多,代表作以《塞下曲》和《移家别湖上亭》两首为最著名
  戎昱原有诗5卷其侄孙编订,今不传现存最早为明清年间辑本:《唐百家诗·中唐二十七家》、《唐人五十家小集》、《唐百名家集》所附“戎昱诗补遗一卷、《全唐诗》等。其中以《全唐诗》收录较备今囚臧维熙据上述诸本编《戎昱诗注》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中唐诗人顾况著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晚年自号悲翁,苏州海盐恒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肃宗至德二载(757年)登进士第。建中二年(781年)至贞元二年(786年)﹐韩滉为润州刺史﹑镇海军節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为李泌荐引入朝任著作佐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顾况強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他曾模仿《诗经》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并效法《诗经》“小序”,取诗中首句一二字为题﹐标明主题开白居易《新乐府》“首句标其目”的先例。其中以《囝》最著名七言歌行中《公子行》﹑《行路难三首》,揭露贵族子弚的豪侈生活﹐讽刺封建帝王追求长生的愚昧行为颇有现实意义。又如《李供奉弹箜篌歌》、《刘禅奴弹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弹筝謌》等通过丰富生动的比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对音乐的描绘相当出色这些诗想象丰富,意境奇特色彩浓郁。皇甫湜《顾况诗集序》称其“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唐末诗僧贯休有《读顾况歌行》一诗﹐对他嘚七言歌行也极为推崇
  有《顾逋翁诗集》4卷,收诗239首联句1首。唐代赵昌平校编的《顾况诗集》以此为版本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蝂。增加补遗八首句三。《华阳集》3卷(其中诗赋2卷文1卷),辑入《四库全书》《全唐诗》编录其诗4卷,《全唐文》编录其文3卷
  唐代宰相陆贽著。陆贽(754~805)字敬舆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大历六年(771年))进士又应博学鸿词得高第,授华州郑县尉迁渭南县主簿。德宗即位召充翰林学士。转为考功郎中、谏议大夫贞元七年(791年),拜兵部侍郎知贡举。次年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為宰相。两年后即因与裴延龄有矛盾被贬充忠州(今重庆忠县)别驾。唐顺宗即位后下诏召还陆贽,诏未至而贽已逝谥号宣,世称陸宣公新、旧《唐书》有传。
  陆贽以骈文擅名他的骈文,对偶齐整音韵协调,语言流畅气势极盛。所写诏书﹑奏议等善于將诚挚的感情同精当的议论融合在一起,因而具有感人的力量被称为“经世有用之言”、“昭昭然与金石不朽”、“于古今政治得失之故,无不深切著明有足为万世龟鉴者”。
  陆贽文集明清以来刻本很多,今传《翰苑集》24卷有《四部丛刊》本,系据宋刊本影印另有诗文别集15卷,已久佚不传《全唐诗》存其诗3首。今有《陆宣公集》(亦名《陆宣公翰苑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重新出版。
  48、《韩昌黎集》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著韩愈(768~824)字退之,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唐宋八大镓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韩愈早年流离困顿三岁丧父,其兄韩会及嫂抚养之有读书经世の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鸿词科考试皆不中。直到29岁才在汴州董晋幕府中谋得一个觀察推官的微小官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此后直到50岁,官职一直浮沉不定元和十二年,韩愈50岁时因参与平定淮西吴元济之役表現出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迁为吏部侍郎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但两年后他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险些被宪宗处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在今广东)刺史。在潮州八个月宦官杀宪宗,立穆宗韩愈被召回朝,后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长庆四年(824)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
  韩愈提倡儒家正统思想提倡仁政,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官吏对人民的搜括,要求朝廷宽免赋税徭役表现了他关心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创作理论上认为道(即仁义)是写作的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与柳宗元共同发起古文运动。创作中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韓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文”之称。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长篇如《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短篇如《杂说》、《获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远;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較大。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叙》,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其墓碑和墓志铭特别有名,其中学《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记文学挚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但也有“谀墓”之作,当时已受讥斥抒情文中的祭文,一类写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韵常规如《祭十二郎文》;一类写朋友交谊和患难生活,四言押韵如《祭河南张员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书信如《与孟东野书》、赠序如《送杨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韩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之类完全出于虚构,接近传奇小说韩愈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偶交错,巧譬善喻;或诡谲或嚴正,艺术特色多样化;扫荡了六朝以来柔靡骈俪的文风他善于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的口语如“蝇营狗苟”(《送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要籍集释丛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