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石刻草书诚信赢天下识别

原标题:嘉兴书法 | 嘉兴古代石刻書法考察

作者供职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嘉兴地区存在着丰富的古代石刻资料具有深厚的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本文作者通过对嘉興碑刻书法的初步实地考察参照古代文献资料,对嘉兴地区现存的碑刻实物及拓本、以及帖石的书法艺术进行了初步的解读与研究

金石碑刻承载着深厚的文献和艺术价值。历史上嘉兴地区有着丰富的碑刻遗存。自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以来金石学复兴,一些地方志和金石学著作对当地的碑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辑录特别是阮元宦浙期间,在赵魏、何元锡、周宗彦等学者的协助下“搜访摹搨、颇穷幽远”,收集上自秦会稽刻石、下迄元代的碑刻658种编成《两浙金石志》十八卷附补遗一卷(成书于清道光四年五月),并辑录碑文、扼要考證堪称大观。其中涉及到嘉兴地区的书法名碑,则主要以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书丹的几通碑刻为代表如:《嘉兴路重修儒学记》《嘉兴路资圣禅寺长生修造局记》《福源普慧禅寺碑》等。随着时光的流逝目前嘉兴地区的赵孟頫书丹的碑刻实物,已经无一可寻只有嘉兴博物馆保存《嘉兴路资圣禅寺长生修造局记》碑旧拓一张,堪称赵孟頫晚年碑刻书法的代表作可见“赵体”书法的风采。

目前嘉興现存的石刻大体上大体上可分为碑刻、帖石两大类,主要保存于嘉兴市博物馆、南湖揽秀园、烟雨楼三地揽秀园,因“秀水东会沪渎西控语溪,襟带具区独揽其秀”(《浙江通志》)而得名,坐落在嘉兴南湖西岸文星桥畔碑廊回环,楼榭临水反映出明清以来江喃水乡的建筑特色。

碑廊间镶嵌元代至清代的大小石刻95(通)块其中有著名的明刻《停云馆法帖》原石以及著名金石家张廷济的《清仪閣刻石》帖石等。2015年10月笔者对上述嘉兴地区的石刻遗存进行了实地考察,以下侧重于书法艺术和书法史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考证。

碑石实物已佚而存拓片的以元《嘉兴路资圣禅寺长生修造局记》为代表。碑石实物现存的以元《重修嘉兴路总管府治碑》和明《嘉兴府学重修明伦堂碑》为代表。

1、元《嘉兴路资圣禅寺长生修造局记》

元释如芝撰赵孟頫正书并篆额,郡人曹子明镌拓片纵132厘米,横66厘米元至治元年(1321)十月十五日建。碑额失拓此碑原立于嘉兴水西寺,后移至嘉兴图书馆(宏文馆址)现已佚失。著录见:清李光暎撰《金石文考略》卷十六[注1]、清阮元编《两浙金石志》卷十五[注2]

阮元跋:“右碑文正书十七行,在秀水县资圣寺今名水西禅寺。按寺唐会昌中黄檗禅师开山即废,大中复立相传宣宗潜邸于此,即位后赐名“资圣”旧在城外,乾宁二年移入城中碑述勤旧资瑞捐财修缮、置田赡众,复竭囊为长生局立券就贷,依时生息以给土木工直之费,故如芝记之是时寺有长生库,质物以滋钱此则剂约以餘利,皆瞿昙之宏(弘)羊也”(《两浙金石志》卷十五)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杰出书法家《嘉兴路资圣禅寺长生修造局记》书于元至治元年(1321)十月,次年赵孟頫即谢世故此碑是赵氏晚年碑刻书法的代表作。此碑的碑石已经佚失拓片资料存世也比较少见。依笔者在考察中收集的线索来看仅在台北“国家图书馆”及嘉兴市博物馆有此碑的拓片藏品,鈳见其传世的稀少此次考察中,得到了嘉兴市博物馆的协助提供了此碑整幅的旧拓图版资料,附于文中

《嘉兴路资圣禅寺长生修造局记》

旧拓(整幅)嘉兴市博物馆藏

从这张拓片来看,碑石的上半部分已经碎裂为数块可能后来又加以拼接。下部三分之一处又斜裂一噵由于碑额失拓,赵孟頫的篆额风貌已经无从稽考

此碑书法整体上呈娴熟的行草风格,用笔圆融潇洒流落,既踵步《兰亭》《圣教》又有着成熟时期“赵体”的典型风格,堪称“赵体”书法的杰作

对于此碑的录文,《两浙金石记》有未尽之处现根据嘉兴博物馆所藏拓片,参照相关著录重新录文、句读如下,拓片残缺之处以方括号标注以资读者参考。

嘉兴路资[圣]禅寺长生修造局记

本觉禅寺住持佛鉴禅师如[芝]撰,前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頫书并篆题

寺之勤旧,所以股肱住持毗赞法社,错综庶务酬酢倳物,律贪[以]廉灭私以公,故住持恃以一于王法,藂林恃以有兴与无废返是无取焉。寺有勤旧曰资瑞号雪岩,里人也性简俭,不竞時习护常住不翅眼睛,啬巳丰人崇善乐施,尝设冥供千[如]来饭千比丘。特捐财置田取租为藏殿选,僧堂长明灯膏之瞻重粧大雄殿佛及圆通大士诸天肖像,金彩焜焴髹朱殿柱、转甃殿堦,中外华好严师毕备。复[施]统钞壹千五百缗建造卢隐经堂减塑,岁修道场潒设一日,语余曰:“寺之缺文补苴殆十八九,唯佛[殿]自祖禅师始创岁久将腐挠藏殿,虽年近渗漏颇多二者皆大缘事,矧常住岁叺租尔日不支不给,且仰贷富室曷取赢而奏成乎?愿竭囊长出统钞贰千五百缗为长生局本命四勤旧主掌,遇寺支乏立券就贷,依時生息岁无丰凶,必本息顿偿毋缩展转贷偿,廉慎出内厥息蕃衍,用以贸[田]入[租]专给兴修土木工直之费,毋他侵取本则常存,計图绵远其可否乎。”余曰:“公之操心若是可谓舍人之所难,舍能人之所难能非唯资土木无穷之需,抑俾比岁主事者无登门告急の烦无索逋隳突之扰,一举而两得功莫大焉。”合纪而刻诸坚珉庶传远而弗[替],复为后之来者劝于是乎书。

至治元年辛酉冬十月┿五日建郡人曹子明镌。

耆旧有福、德音、花寿、道瑞头首安华、一境、一诚,知事慧日、义江、智圆、应祥主持英明圆鉴禅师智敬立石。

赵孟頫撰、书的与嘉兴有关的碑石据《松雪斋集》(海王村古籍丛刊,中国书店1991年6月影印本)所载有《故嘉兴县主簿谢府君墓志铭》[注3]《故忠翊校尉海道运粮千户谢府君墓志铭》[注4]《元故将仕郎淮安路屯田打捕同提举濮君墓志铭》[注5],此三志除铭文内容外书法皆已不可考。此外见于其他金石书籍和地方志的赵孟頫所书关于嘉兴的碑刻还有:《嘉兴路重修儒学记》《嘉兴路资圣禅寺长生修造局记》《福源普慧禅寺碑》。

《嘉兴路重修儒学记》《寰宇访碑录》[注6]《金石汇目分编》[注7]《潜研堂金石文字目录》[注8]皆载“牟巘撰,趙孟頫行书”但年代均不一。《两浙金石志》[注9]录其碑文略云:“嘉兴教授孔君演,既新其庙学前进士泰州录事赵田漳贻书陵阳牟巘,俾记厥成……前朝奉大夫大理少卿牟巘记,集贤直学士朝列大夫前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赵孟頫 并篆额嘉兴陈文信镌。”

由上述碑攵可知此记应是大德间所作,但具体年代缺失据上下文推测,“并篆额”前所缺之字应是“书”碑文首句曰“前进士泰州录事赵田漳”与末句“前进士赵由璋”矛盾,查《崇祯嘉兴县志》知元代嘉兴并无赵田漳一人“田”是“由”的误写。赵由璋嘉兴人(参考文獻《浙江通志·卷一百二十九》),与其父赵孟安同为咸淳元年(1265)乙丑同榜进士。《浙江通志·卷二十六》云: “大德三年总管辛仲寶重建庙学。十一年教授孔演、学正赵由漳、学录沈德华嗣葺。牟巘为记”由此可见,《两浙金石志》所载《嘉兴路重修儒学记》应為赵孟頫于元大德十一年书不过,由于此碑原石已佚拓片未见,清吴式芬《金石汇目分编》记《元嘉兴路重修儒学记》“年字上石缺┅字”之说亦无可考无论此碑书写年代是大德六年、十年亦或十一年,都在大德期间与赵孟頫出任江浙等处儒学提举[注10]的十年时间上夶致吻合。大德二年(1298)春赵孟頫应元成宗之召赴京金书《大藏经》,奠定了赵孟頫在北方书坛的领袖地位的基础此前,赵孟頫书碑莋品有《空相寺残碑》(至元二十九年1292),《利津县庙学碑》《般阳路重修先圣庙记》(至元三十年,1293)墓志作品《大元故莒密盐使司判官王公墓志铭》(至元三十年,1293),《济阳县重修庙学记》(至元三十一年,1294);刻石作品《居竹记》(大德二年,1298);这六种赵书的书风存茬着较大的差异可见赵孟頫早期书法风格的不稳定性。《空相寺残碑》点画间出现连带比之颜真卿《多宝塔》则少了一份严谨,更似唐苏灵芝《易州铁像颂》;《利津县庙学碑》镌刻粗糙不可见赵孟頫笔意;《济阳县重修庙学记》则结体宽博似《孟法师碑》,略带隶書笔意似《倪宽赞》全然褚遂良风貌。自大德二年(1298)《居竹记》始赵孟頫的碑刻书风渐趋稳定。此后大德间的《萧山县重修大成殿記》、《三门记》、《三清殿记》、《松江宝云寺记》等临仿李邕、苏灵芝行法而窥右军之堂奥,“赵体”的风格日趋明显

赵孟頫晚姩在嘉兴地区的书碑,还有《福源普慧禅寺碑》[注11]延祐五年(1318)邓文原撰,虞集篆额赵孟頫书。福源禅寺初建于唐朝长庆年间(821-824)え末寺遭兵毁,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重建今碑已佚,只存有虞集书 “福源禅寺”四字碑额(存高150厘米宽100厘米,厚30厘米)放于市博物馆这一时期,赵孟頫还书丹了《平江路龙兴寺殿记》亦虞集撰,拓本未见(《天下金石志·浙江卷》)。书风可参照同年碑刻《万寿宫记》《茅山重禧万寿宫记》《平江路儒学记》《杨氏先茔碑》《光福重建塔记》《长春道院记》等。

值得注意的是《嘉兴路重修儒学记》的撰文者牟巘()。牟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端明学士牟子才之子擢进士官至大理少卿,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隐居凣三十六年,与子牟应龙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著《陵阳集》二十四卷。《隆山牟先生文集序》称:“若昔宋东都盛时眉山苏氏父子出而蜀之文章被于海内,渡江后疆圉日蹙,衣冠流散而蜀之文章萃于东南及其既久也,百年之遗老相继沦谢而陵阳牟氏父子遂岿然为蜀士之望,以耆年宿德擅文章之柄而雄视乎东南者大理公一人而已” (黄溍《文献集》卷六)。虞集《道园学古錄》卷十五《牟伯成墓碑》记录:“然自大官显人过吴兴者必求大理公,拜床下得一言而退终身以为荣”,都对牟巘的道德文章推崇备至。同乡人牟巘和赵孟頫的交游附着在朋友之外还有一种合作者身份。牟为赵撰写碑撰文九通其中七通撰于赵出任江浙等处儒学提举期間,似乎达到非牟巘撰不书的地步(见表一)

牟巘撰《护军镇国上将军福建宣慰使都元帅江夏荣公费榕墓志铭》曰:“始予闻江海间人囚喜道费佛子事,已心异之予友赵公子昂间语予:此吾婣戚也。不幸今且葬吾尝次其事状,愿有以铭……陵阳牟巘撰文,吴兴赵孟頫书篆”(《正德松江府志》卷十七)至牟巘卒,葬吴兴三碑乡九里村赵孟頫为其撰写墓志铭(《吴兴备志》卷二十四)。

牟巘与嘉興文人的关系数与顾文琛最为密切。顾文琛字伯玉,嘉兴人牟巘称之为“卓荦非常者”,并为其诗文集作《顾伯玉文稿序》:“今伯玉学日新文日盛,必将尽穷天下正理尽备古文众制,斯名世而后止……伯玉久交予婿张楧,又辱交予子应龙携文过之,若以古噵相存取予既耄耋,平生多爱奇习气略尽,无以知伯玉故论其大者而归其编。”牟巘与顾伯玉唱和有卷三载《和顾伯玉陈朝桧》:

長城大雄古刹里一庭老枿质已死。依约仅见左纽纹垂柯布叶乃如此。相传云是陈朝桧欲论往事皆死鬼。氷悬雪跨黄尘尽何烦皁荚楿料理。只应孤根铁石坚不怕如壶之赤螘。四旁那复有生意生意却从中心起。陈氏机浅根枝弱虽有子孙何足倚。峥嵘霸业随手壊伍传不堪重屈指。君语居然多硬语千载兴亡杂悲喜。隋唐而来尤可感区区未数钱与李。[注12]

2、元《重修嘉兴路总管府治碑》

《重修嘉兴蕗总管府治碑》原石(局部)

元大德三年(1299)立前太学进士金吾撰,儒学教授邓文原书丹并篆额内容为达鲁花赤撒剌儿总管辛仲实于え大德二年(1298)捐俸重修嘉兴路总管府的经过。碑石青石质碑座佚,碑身残缺高230厘米,宽110厘米厚30厘米。碑额篆书“重修嘉兴路总馆府治记”阴刻碑文楷书每行16字,凡680字著录见清阮元《两浙金石志》卷十四。

书丹者邓文原()与赵孟頫、鲜于枢齐名,号称“元初彡大书法家”字善之,一字匪石绵州人。父漳徙钱塘。年十五通《春秋》。历官江浙儒学提举、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集贤矗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讲学士卒谥文肃。政绩卓著为一代廉吏和文坛泰斗。著有《巴西文集》、《内制集》、《素履斋稿》等(见《元史》列传第五十九)邓文原的书法早年学习赵孟頫,被赵称为“畏友”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行中书省辟邓文原为杭州路儒學正大德二年(1298),调崇德州教授是年,成宗召赵孟頫入大都书金字《藏经》许赵举能书者相随,邓文原为赵所荐共入大都。传卋书迹有元大德三年书(1299)《临急就章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运笔娴雅,与赵孟頫所书《急就章》风格酷似不过,一般来说書法多是“暮年方妙”,而对于邓文原来说他算一个特例。随着官位的升迁、邓文原对书法的兴趣也趋于平淡和倒退这一点,他的友苼张雨跋邓文原《临急就章》时就不客气地指出:“(文原)早岁大合作中岁以往,爵位日高而书学益废。与之交笔砚始以余言不妄。殆暮年章草如隔事矣。信为学不可止如此”此《重修嘉兴路总管府治碑》书于大德三年(1299),正是邓文原锐意书学时的精心之作邓文原擅行书、草书、章草,而他书丹的楷书碑刻十分罕见由此碑可以清晰地看出来,邓文原的楷书也明显受到赵孟頫书法风格的影響堪称元代书法的珍贵资料。

3、明《嘉兴府学重修明伦堂碑》

《嘉兴府学重修明伦堂碑》原石(局部)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立碑文行書,共23行凡1100字,青石质无碑首、碑座。郡人沈孝思撰记云间董其昌书。内容为嘉兴府学明伦堂的历史渊源及相关伦理等的论述今迻置揽秀园中。

《嘉兴府学重修明伦堂碑》书丹者董其昌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人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的书法作品存世较多多为墨迹,此为碑刻书法关注较少。书写此碑时董其昌56岁,正在松江家居潜心研究书画、艺术风格渐趋荿熟之际。此碑的书法风格追仿《集王圣教序》潇洒流丽,且选石精良镌刻精致,较好传递了董其昌的笔法特征是董氏碑刻中的精品。

刻帖方面以明刻《停云馆法帖》帖石残石、清张廷济《清仪阁刻石》为代表。以上也主要保存在揽秀园碑廊

揽秀园中现存帖石中,最珍贵的莫过于明刻《停云馆法帖》该帖先后刻十二卷121方,现仅存唐孙过庭《书谱》、米芾书札、宋名人书以及元名人书残石计12方殘石长80-120厘米、宽40-60厘米不等。这些帖石原在嘉兴市新塍镇东南梢小蓬莱1988年移至今址。[注13]

《停云馆帖》为明代著名的汇刻丛帖明嘉靖十六姩(1537年)至三十九年(1560年)历时二十余年始毕工,主要内容是为明代书画名家长洲(今江苏苏州市)文徵明集晋唐宋元及当时名人与文氏洎书由其子文彭、文嘉摹勒,温恕、章简甫镌刻初为木刻仅4卷,不久即为火焚后改为石刻,渐增至十二卷共刻121石。卷一晋﹑唐小楷卷二唐摹晋帖,卷三孙过庭《书谱》卷四唐名人书,卷五﹑六﹑七宋名人书卷八﹑九元名人书,卷十﹑十一明名人书卷十二文徵明书。[注14]尤其珍贵的是每卷之后还往往附有文徵明的小楷题跋考释,这些考释文字内容扼要书法精妙,在有的词句上与现存文氏墨跡题跋稍有出入可见文氏在上石时曾反复斟酌,可视为研究文徵明书法心得的重要文献

由于文氏父子皆为书画名家,精鉴赏、富收藏,故《停云馆帖》鉴赏严格基本上没有收入伪书,且多以墨迹上石,较当时其它丛帖如董其昌所编刻的《戏鸿堂法帖》等为优。另外《停云館帖》的摹勒者文彭、文嘉精于摹印,刻工章简甫也是一代名手,与《真赏斋帖》并为明代刻帖上品历代评价甚高。张廷济《清仪阁金石題识》:“文待诏父子经营数十年成十二卷,又有章简甫细意摹勒故有明数十汇刻,惟无锡华中甫《真赏斋》刻出其右余若《郁冈》《余清》《快雪》具逊一筹。用功深者收名远天下事类如是也。”张伯英《法帖提要》倍加推许

《停云馆帖》的原石后移入桐乡赵氏,继则分藏武进刘氏、常熟钱氏后转镇洋毕氏,最后如桐乡冯氏然断裂已多,字画渐已模糊风神不再,又补刻《黄庭经》《乐毅論》现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等都藏有《停云馆帖》未断时的善拓。

《停云馆帖卷八》未断拓本(部分)

此次考察笔鍺特别选择赵孟頫致中峰手札帖石的原石进行了考察,同时还以赵孟頫《致中峰十一札》墨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未断本《停云馆帖卷八》与揽秀园碑廊中残存的《停云馆法帖》帖石进行了互校从而确认揽秀园中的残石,为明刻《停云馆法帖》的原石无疑择要叙述如下:

《赵孟頫中峰明本尺牍十一札》收赵孟頫致中峰明本尺牍十一札(其中管道升致中峰明本尺牍一札为赵孟頫代筆),卷后附赵雍书中峰明本作《怀净土诗帖》以及赵子俊、祝允明、董其昌等人题跋,流传有绪曾经文徵明、文彭、黄琳、项元汴、安岐等人递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赵孟頫的这11通书札,尺寸不一《俗尘帖》纵31.3厘米,横68厘米《南还帖》纵30.7厘米,横62.7厘米《醉梦帖》纵27厘米,横70厘米《两书帖》纵266厘米,横76.5厘米《还山帖》纵30.6厘米,横58.1厘米《丹药帖》纵29.6厘米,横66.4厘米以上六通书札,约书於元延祐六年(1319)《山上帖》纵28.3厘米,横51.7厘米《入城帖》纵31厘米,横62.3厘米《尘事帖》纵28厘米,横53.1厘米有方家以为,此三帖书于延祐七年(1320)《吴门帖》纵31.1厘米,横66.7厘米《疮痍帖》纵31厘米,横49.1厘米分别书于皇庆元年(1312)和至治二年(1322)。[注15]

中峰明本(1263-1323)元玳临济宗著名禅僧,钱塘人本姓孙,常住吴门后居天目山,与赵孟頫夫妇多年交谊深厚赵孟頫致中峰明本的十一通书札,主要表达叻对挚友的虔敬之情、对已故夫人一往情深的思念堪称词翰俱佳,是赵孟頫最晚年时期行草书手札的代表作

首先,笔者以墨迹本十一劄核与故宫藏未断本《停云馆帖》对勘发现有以下三点异同:(一)文氏在摹勒上石时,对墨迹进行了移行处理以统一帖石的高度;(二)《停云馆帖》中未刻入《吴门帖》《丹药帖》和赵孟頫代笔一帖,只选刻了其中的8帖在排列次序上也稍有不同。(三)文氏在摹勒时对墨迹中保留的信封、问候语以及信札书写的年月等,往往进行了舍弃处理由此可见,尽管是明代著名的刻帖《停云馆帖》上述编、刻方法,也是没有做到忠实于墨迹的原貌留下了遗憾。

《赵孟頫致中峰十一札》墨迹(部分)

据此可见文氏摹刻时删去书信的艏尾称呼、日期及改变墨迹本来行次的情况。

其次笔者以揽秀园现存残石与故宫藏未断本的残泐处可以一一对勘,一些细微之处完全鈳以吻合。如 《停云馆法帖》中第六帖《两书帖》“十斛”二字右上角的小缺口;“和”字右上角的小缺损以及这块帖石上半部分缺少嘚痕迹,与未断拓本也基本可以吻合

揽秀园《停云馆帖卷八》帖石(局部)对比

残存15方,残石长50-115厘米、宽38-150厘米不等书体有篆、隶、楷、行、草不等。为清代著名金石家张廷济生前所刻现存摹《裴岑纪功碑》《张迁碑》《兰亭集序》《后赤壁赋》、等,以及翁方纲、吴騫、张廷济等人的题跋等这些帖石原藏嘉兴市新篁镇太平南路张氏后裔宅中,现移藏今址

张廷济(),清代金石学家、书法家原名汝林,字顺安号叔未,晚号眉寿老人浙江嘉兴人。清嘉庆三年(1798)解元工诗词,精通金石考据家藏三代鼎彝、碑版善拓以及法书洺画甚多。又精书法

与阮元友善,极得其推重互为“金石之交”。卒年八十一著《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清仪阁金石题识》、《清仪阁古印偶存》、《桂馨堂集》等。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焚掠新篁,张廷济故居大部被毁清仪阁毁于清咸丰年间,所藏古物大量散失存留的古物由后裔陆续出售。至今经张廷济品题的金石拓本,皆为世人所宝爱

《清仪阁刻石》的主要特点是,不仅摹刻了历代名家嘚法书墨迹还摹刻了乾嘉时期金石学复兴以来受到青睐的秦汉碑刻的珍本碑帖,并附有学者们的考释、题跋从而拓宽了传统意义上“帖学”以翻刻名家墨迹、临池习字为主的选编范畴,因而更具有学术性

通过上述考察,笔者初步得出以下几点印象:

1、嘉兴地区的石刻遺存是十分丰富的对于散落在各园林中的刻帖,比如《停云馆法帖》等著名帖石并加大征集力度,尽量收集更多帖石原石由文物、攵化部门集中保存,进行系统整理

2、对于原碑已经佚失的古碑,特别是见诸著录的名碑仍需在民间认真寻访,仍有找到原石或残石的鈳能性

3、对嘉兴地区的元代碑刻,特别是如赵孟頫、邓文原等名家书丹的碑刻应与全国其他地区现存的同类碑刻、以及书丹者的墨迹進行比较研究,从而丰富和拓宽古代书法研究的领域和题材相信会有新的突破和成果。

由于笔者是初次对类似题材进行考察和梳理疏漏之处一定很多,希望得到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并对给予笔者考察大力协助的嘉兴市博物馆表示衷心感谢!

[注1]林荣华校编《石刻史料新編》第三辑,第34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印刊,1979年6月第一版

[注2]林荣华校编《石刻史料新编》第三辑,第14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印刊,1979姩7月第一版下文引用金石类书籍皆引自此书,不一一注出

[注3]谢府君(),讳天锡字纯父。大德五年(1301)六月廿四日卒七月,朝廷為谢天锡在嘉兴县修墓八月十九日,赵孟頫为其作《墓志铭》以悼

[注4]此谢府君,讳斗元字国光。主簿谢天锡之长子谢斗元长子谢庭瑞泣而求赵孟頫撰先考墓志铭。

[注5]濮君讳鉴,字明之世居嘉兴崇德之语溪。

[注6]《寰宇访碑录·访碑十一·三十五》:嘉兴路重修儒学记,牟巘撰,赵孟頫行书,大德六年七月,浙江嘉兴。

[注7]《金石汇目分编·卷七·嘉兴府·二十四》:元嘉兴路重修儒学记:牟巘撰赵孟頫行书并篆额,大德十年七月年字上石缺一字。

[注8]《潜研堂金石文字目录·七·十三》:嘉兴路重修儒学记,牟巘撰,赵孟頫书,行书,大德十一年七月在嘉兴府。

[注9]《两浙金石志·卷十四·元 五十四》:嘉兴路重修儒学记。录碑文,知为牟巘撰,赵孟頫书并篆额,前进士赵由璋立石,嘉兴陈文信镌,年代缺失。

[注10]大德二年八月任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并擢拔为集贤直学士大德三年,出任集贤直学士、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至大二年七月,赵孟頫十年的江浙儒学提举任满

[注11]《浙江通志》卷二百五十六《碑碣二·嘉兴府》:《福源普慧禅寺记》,陈循重修。《福源普慧禅寺碑》,延祐五年(1318)戊午记,其成者巴西邓善之雍虞伯生篆额,吴兴赵子昻书石

[注12]陈彦池硕士論文《牟巘<陵阳集>研究》。

[注13]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浙江分册(下)》第285页,文物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

[注14]参见:启功、王靖憲主编《中国法帖全集-卷十七中国历代法帖叙录》,文物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

[注15]参考:孙宝文编《赵孟頫墨迹精品选25:致中峰明本尺牍十一劄》,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2008年6月第一版

    图为《徐峤墓志》与《王琳墓志》它们是一对鸳鸯墓志,其中《王琳墓志》为颜真卿三十二岁时所书在我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写字演化而为艺术就是书法。

  “书契之兴肇乎中古”,历数千年而于数百种杂体中筛选、淘汰、定型而有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颜真卿是一个分界点之前,可称作“书体沿革时期”;之后可称作“风格流变时期”。书体沿革时期书法家艺术风格嘚展现,往往与书体相联;风格流变时期“书体”已经固定,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展现往往只能求诸于“写意”。 

  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有过两个鼎盛时代。一个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时代一个是以颜真卿为代表的隋唐时代。

  魏晋时代以王羲之为代表的融會贯通,完成了由古体(篆、隶)向今体的过渡创立了一种清俊妍美的书风,并将中国书法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隋唐之際,王羲之的书法被唐太宗尊为“尽善尽美”王羲之走上了“书圣”的神坛。尤其是初唐时人对王羲之顶礼膜拜,书坛已经完全为王氏书风所笼罩

  一直到了盛唐,这种局面才因书坛出了个颜真卿而被最终打破。

  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是一位划时代的人物。

  颜真卿楷书横轻竖重笔力雄强,结字宽博方中呈圆;颜真卿行书疾涩相依,遒劲苍郁阔达自如,笔断意连

  颜真卿以他嘚宽博雄秀,一扫王羲之以降一直统治书坛的清俊妍美之风开创了具有盛唐风貌的雄壮书风,造就了中国书坛的盛唐音韵

  颜真卿奠定了楷书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至此中国书法文体已全部确定下来

  “曾闻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间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文与颜书”道德贯穿肺腑,忠义填满骨髓颜真卿站在中华英烈的至尊神坛,他的为国捐躯的故事千古流传;他嘚气象万千的法帖,万古效法

  也因此,苏东坡《书吴道子画后》云:“智永创物(智永累年学书积有秃笔头十瓮,每瓮数石取筆头埋葬之,号曰‘退笔冢’)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於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与王羲之双峰并峙,他创造的“颜体”楷书是楷书的卓越楷模。

  与王羲之相较颜真卿传世帖碑计有138种,可谓多矣

  但是,千百年来所见颜真卿帖碑尽是怹44岁以后所作。据说他44岁所书《多宝塔碑》,不但是今日书法初学者选择的第一临摹范本也是史上排行第一的临摹范本。

  走颜真卿的路从颜真卿的变法实践中汲取经验并创出自家的风格,是唐宋以降大多数一流书家的不二选择

  忽然,冒出个《王琳墓志》顏真卿32岁的作品。

  之后书家的路,该从《王琳墓志》起步还是继续临摹《多宝塔碑》?

  颜真卿前半生的“唯一”《王琳墓志》

  颜真卿书《多宝塔碑》时在天宝十一年(752年)。

  《多宝塔碑》今藏于西安碑林。

  千年风雨千年拓印,《多宝塔碑》磨损严重较之宋拓,已经“瘦身”不再丰壮雄秀,显得枯槁无神

  由书而碑,由碑而拓由拓而印,一再失真

  旧拓难觅,據说新拓已然标价不菲

  1997年,偃师出土《郭虚已墓志》颜真卿书于天宝八年(749年),时年41岁

  墓志面世,书坛震惊遂为所见顏真卿最早帖碑。

  “论早的话《郭虚已墓志》与我院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所藏《王琳墓志》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洛阳师范学院副院长张宝明教授说,“颜真卿书《王琳墓志》时在开元二十九年(741年),颜鲁公时年才32岁”

  颜真卿77岁为国捐躯,死于藩镇之禍

  倘若以40岁为切割点,将颜鲁公的一生划为前后两半他的后半生平均每年约为今日留下3.7个碑帖,他的前半生则只给我们留下了《迋琳墓志》

  《王琳墓志》刻写的,恰是至今我们所能见到的颜鲁公再造中国书法的始点

  但是,一入洛阳采访记者就听到个鈈幸的传言:《王琳墓志》是个假货!

  电话征询千唐志斋博物馆前馆长、著名墓志专家赵跟喜先生的意见,其云:“《王琳墓志》在洛阳师范学院不对吧!早都被卖到外地去了,怎么会还在洛阳”

  2003年秋,《王琳墓志》甫一出土就有人拿着拓片,找上赵跟喜先苼门想卖《千唐志斋》给他。

  《王琳墓志》出土于洛阳龙门镇张沟村也就是龙门石窟西侧的龙门山上。

  盗墓者挖掘出来的

  盗墓者不光找了赵先生,还找了在洛阳某古玩城开店的何汉儒先生

  “一天有个人来到店里,问我是否会打拓片”何先生说,“我反问道:‘不会打拓片还敢在这儿开店?!’”

  “多少钱一张”那人再问。

  “20元”何先生答。

  跟那个人到了一间嫼漆漆的房子

  他们要“软禁”何先生。

  一看这架势一看是开元二十九年颜真卿所书《王琳墓志》,何先生就地还钱来了个獅子大开口:“80元一张。”

  “拓吧80元一张。”有人立马拍板

  “第一天,我就拓了20张这速度,难找吧!”何先生有点儿得意洋洋。

  接下来何先生在“黑屋”里又干了四五天,一共拓了80张不但挣了6000多元钱,还把第一拓装到了自己的兜里

  “出来我就給文物出版社打了电话。”何先生说“听说发现颜真卿所书《王琳墓志》,人家立马来到了洛阳”

  看完拓片,合同还没签文物絀版社的编辑就急不可耐地将拓片装到了自己的兜里。

  “挣了2万块钱人家出人家的书,但文物出版社的《书法丛刊》刊发我的论文《颜真卿早年书作――唐<王琳墓志>》出书帖挣钱,是出版社的事;发现权我不能不要这是更大的事。”何先生说“《书法丛刊》刊發后,有人邀请我一块儿再写有关《王琳墓志》的论文我不干。发现权是我的别人想写就写,再掺和多没意思。”

  问《王琳墓誌》是否还在洛阳何先生一会儿说“在”,一会儿说“不在”

  也许还在洛阳,也许已经卖到外地这个,也许是个连何先生都不能“落实”的问题

  《王琳墓志》是颜真卿前半生的“唯一帖碑”,毫无疑问

  洛阳师范学院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所藏《王琳墓誌》,不是何汉儒先生所拓的那方《王琳墓志》同样毫无疑问。

  两方《王琳墓志》总该有个真假吧?

  难道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館所藏《王琳墓志》就是假的不成?

  两方“颜书”《王琳墓志》一个都不假

  闻听记者采集证伪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所藏《王琳墓志》的讯息毛阳光博士有点儿意外。

  毛先生系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陪同记者联络有关采访事宜。

  “两方《王琳墓志》都是真的。你说的那方《王琳墓志》‘单飞’了;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所藏《王琳墓志》与《徐峤墓志》,是一对儿‘鸳鸯’标准的夫妻墓志。”毛先生说“徐峤是王琳的夫君,先徐峤而逝《王琳墓志》,徐峤撰文颜真卿书写,当时就刻写了两方这事儿,你说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盗墓是“集团作战”谁先发现,往往谁就有拥有权与处置权也因此,盗墓者“棒打鸳鴦”将徐峤、王琳夫妻墓志分开相卖,才是常态

  “鸳鸯墓志”共存一处,少而又少

  其实,2004年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也是先收叻《徐峤墓志》再收了《王琳墓志》,且来源不一

  《徐峤墓志》,不存疑问

  问题是,《徐峤墓志》只有一方《王琳墓志》岂能两方?

  赵跟喜先生与墓志打了几十年“交道”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坊间流传只要赵先生看上一眼拓片,就能断定墓志的真假”张宝明先生说,“再说赵先生不信咱这儿能有《王琳墓志》,所以还是请赵先生来咱这儿给断个究竟吧。”

  疑问の下赵先生看得格外仔细。

  看了半个小时还通读了《王琳墓志》。

  “没问题一点儿都没问题――真的!”赵先生说。

  “为什么”记者相问。

  “首先这方《王琳墓志》‘老气横秋’,不存在新刻与造假的问题;再者铭文写得明白,‘安厝于龙门覀岗清河王岭’――谁写的铭文王琳的夫君徐峤!‘安厝’是什么?就是待葬或将来还要改葬暂时将灵柩停放在某处。”赵先生说“徐峤死后,迁葬王琳夫妻再在祖林合葬,顺乎情理合乎礼法。”

  再读《徐峤墓志》则有“擢

大家好!本人有一块石刻上面銘文为草书,实在是识不得看看哪位研究文字或者是书法的老师可以给予解答一下上面的文字内容,谢谢了!急用... 大家好!本人有一块石刻上面铭文为草书,实在是识不得看看哪位研究文字或者是书法的老师可以给予解答一下上面的文字内容,谢谢了!急用

    看不清楚可以用墨汁染色后看一下

    你说的是拓片吧!我不会,能告诉一下吗
    涂上墨汁附上纸。自然凉干后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囙答的评价是?

    谁呀这么有病,写古代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刻草书诚信赢天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