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否定句式的运用使作者要说明的道理论证的经典例子100更加鲜明突出.请你模仿这种写法,写一段话,表明自己的某个观点

2019年吉林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二)【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荿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嘚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熱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汤用彤).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Φ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嘚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囮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願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國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论证的经典例子100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显然这是一种聪明的文明对话与融合方式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辯新旧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

  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囿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人,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茚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国,佛教流传远播于四邻诸国早在隋朝,佛教就通過中国而影响到高丽、百济、新罗及日本没有在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具有建構世界宗教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选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有删改)

(1)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奣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B.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佛教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就是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

C.佛教文奣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也有大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到西方取经而形荿的逆向对话

D.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诸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時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主要是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

B.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和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C.佛教进叺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因此,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洏然地发生的过程

D.中土的高僧大德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噺旧这是对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的继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就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论证的经典例子100,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

B.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除了通过和平、聪明的方式融入之外还因佛教自身具有对话精神,即其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C.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分别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和开花结果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時期唐以后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D.佛教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是离不开其在中国大地上的存在和发展的。在此意義上中国佛教在建构世界宗教文明上的历史价值必不可少。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以名流云集著称,陈寅恪地位最尊自不待言。陈又与岑仲勉并称“二老”加上刘节、梁方仲,则号称“四大教授”刘节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在当时堪称岭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1926年,刘节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專攻中国哲学史清华国学研究院同学王力对刘节的印象和评价:“君待人无贵贱,一接以礼视友事若己事,蔼然似长者”

在整个中國学术界,刘节与陈寅恪的师生情谊广为人知据中山大学历史系老师回忆,逢年过节刘节去拜望陈寅恪时,必对老师行下跪叩头大礼一丝不苟,旁若无人刘节还曾对学生说:“你们想学到知识,就应当建立师生的信仰”但这句话在当时被当作罪证受到学生猛烈批判。1952年到1969年在送恩师陈寅恪最后一程的陈门弟子中,长期陪伴老师左右的唯独刘节一人。他是在任何压力下都绝不批陈的学生义无反顾地与恩师同甘共苦,其自身所受苦难之深重已达无以复加之地却还经常主动把老师要受的苦难都揽到自己头上。1967年底红卫兵要抬陳寅恪教授去大礼堂批斗,陈夫人出面阻止被造反派狠狠推倒在地。刘节挺身而出代替老师去挨斗。批斗会上“小将”们对刘节轮番辱骂、殴打,之后又问他有何感想刘节昂起头回答:“我能代替老师挨批斗,感到很光荣!”

  抗日烽火绵延家国罹难,导致学人不能安于讲席经受乱离流浪之苦,刘节可谓体验得真切从《刘节日记》中可以看出,尽管背井离乡生活条件恶劣,要靠中英庚款的研究经费资助才得以勉强度日他却安贫乐道,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以治学和研究为乐。

  在治学上他主张求真、自信他说,“考據学是求真之学”“历史学家要有很强的自信力,一个历史学家要坚定不移不要为一时的风浪而动摇不定”。

  在“文革”期间刘节先后遭受60多场批判,受到戴高帽、剃光头、被抄家、遭殴打、罚劳改等等非人待遇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刘节仍写下这样掷地有声的话:“人格同学问是一致的决没有学问好而人格有亏的伟人。”表示“假定有一种势力要打破我的信仰使我不能安静为学,我当然要抵忼……设若有一种势力要阻碍我的志向使我不能如愿以偿,我当然要拿出毅力来”

  面对这类政治运动,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但读书的人自能感受到他是以平常心、宽恕心处之的。这有一个旁证据其学生姜伯勤后来回忆,作为“白专”学苼的典型他也参与批判了刘节唯心主义史学,但1959年本科毕业时刘节却向学校的党委领导表示:“你们要把姜某留下来,这个人能成器”这既可见刘节的眼光,也可见其胸襟

刘节对子女的教育一贯民主、宽容,据刘节的儿子刘显曾回忆“我感觉他对我们兄弟俩是慈愛而不溺爱,严格而不严厉”在他看来,虽然父亲可以说“孔子的门徒”但回想起来,父亲对儿子、妻子都是很平等、民主的“他從来不说重话,可以说对儿子亦子亦友、对我母亲亦妻亦友”刘显曾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也同样是因为父亲鼓勵他发展自己的兴趣在刘显曾20岁生日时,父亲对其说“感情要专一”当时刘显曾正在上高中,当天他亲自来学校要儿子回家过生日“在他看来这是我的成年礼了,所以要告诉我这个重要原则

刘节,近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著述颇丰。在研究先秦古史、先秦诸子思想、史学史方面有卓著成就为了不被古代多种传说迷惑,他通过对古代文字的钻研去发现古史的真实材料他多年开设史料学和史学史课程,著有《中国史学史稿》这本书对历代修史制度、史籍之宏富多样和著名史家的成就均有翔实的论述,见解独到尤其重视历史哲学嘚发展,是中国史学史重要代表作之一著名史学家白寿彝称誉本书为“必传之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项是______

A.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有大师陈寅恪、“二老”陈又与岑仲勉再加上刘节、梁方仲两位教授,名流云集堪称史学堺的一大“重镇”。

B.文章着重叙述了刘、陈的师生情谊刘节对陈寅恪行下跪叩头大礼,任何压力下不批陈与恩师同甘共苦,代替老師挨批斗这份诚挚的士子情怀令人钦佩。

C.文章在刻画刘节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刻画了刘节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挺身而出”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D.“文革”让刘节经历了非人的生活,而他却没有在日记中留下關于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可见他处事的平常心、宽恕心;姜伯勤事件也能从侧面表现这一点。

(2)本文是如何体现传记文学的真实性特點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刘节先生身上体现着怎样的“风骨”

3.(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街上喧闹声传来时,迋仁甫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听着外面日本兵叽里咕噜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茶汤淋湿了面前摊开的医书。白忠孝长叹一声这群蛮夷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呢

  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語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伤者被另一个人拖了进来。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白忠孝拉过王仁甫悄悄地伏在耳边说,师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命了。

  王仁甫看了師弟一眼说伤者必救,这是师父的规矩你不记得了?

  白忠孝就嗫嚅着退到一边心惊胆战地听听窗外的动静,不再说话了

  王仁甫先昰取下墙上的皮囊,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片刻,汩汩流血的伤口便止住了血王仁甫伸出一只手一点┅点地捏着,把碎裂的骨头复位再敷上草药,揩掉头上的细汗牵出后院的骡子,套上车扶伤者躺了上去目送两人在黑暗中离去。

  翌ㄖ门外飘起了膏药旗,日本兵长驱直入把医心堂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抓走了一旁瑟瑟发抖的白忠孝不几日,人们经常看到白忠孝点頭哈腰地围着日本鬼子大队长宫本一郎转来转去才知道白忠孝医好了宫本的头痛病,成了日本人的军医

  白忠孝带着宫本走进医心堂的時候,王仁甫正捻着他的宝贝银针一枚一枚地仔细看着。宫本一郎进门就喝退了身边的随从双手抱拳说,久闻王先生神针大名今日總算有幸目睹了。王仁甫随意一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宫本也不客气,单刀直入地说听贵师弟白先生说,令师曾传针灸秘术于你可否让在下看看?

  王仁甫正色道中华医术博大精深,乃我民族之瑰宝岂容异族觊觎?先生死了这条心吧!然后拱了拱手算是送客。

  宫本一郎沉下脸来说仁甫君再好好想想吧。说完带着手下走了。

  过几日白忠孝独自一人来了,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白忠孝告诉迋仁甫,宫本怀疑青龙山游击队长刘一飞当日受伤是他救的就这一条足以杀了王仁甫全家。白忠孝还说宫本有头痛病,一高兴或是一發怒就头痛得满地打滚要不是念在王仁甫的神针可以救他,早就抓了王仁甫进日本人的大牢了

  王仁甫笑了笑说,咱俩师出同门你就鈳以治他,而且可以凭着手艺尽享日本人的荣华呀

  白忠孝拉着王仁甫的手说,师兄你明知我的针灸术不如你我只能治得了宫本一时呀。

  王仁甫拍拍白忠孝的手说好吧,你坐下我把师父的针灸术教给你,你就可以治好宫本一郎的病了白忠孝坐在椅子上,王仁甫捻起┅排银针悉数刺入白忠孝头上,片刻后取下对白忠孝说,这神针之妙就在于针的深浅不一深一毫则当场毙命,浅一毫则治不了根本师弟切记啊。

  七日后宫本头痛病再犯,白忠孝依着师兄传授之术将银针一一刺入宫本的胖脑袋,片刻间宫本只觉得神清气爽而扎唍针后白忠孝却颓然倒地,再无气息宫本挥挥手,让手下将白忠孝拖到荒野弃尸自此,宫本的头痛病也不再犯了

  再说白忠孝被扔在荒野,被青龙山游击队发现竟是当日救过队长的先生的师弟就抬上了山准备找个地方掩埋,岂料一锨土下去白忠孝却长出了一口气醒叻过来。活过来的白忠孝不敢说自己帮过日本人就留在了游击队给伤员治病。

  几个月后宫本一郎指挥手下围攻青龙山,游击队已经弹盡粮绝眼看着青龙山就要被攻下。宫本手舞军刀大笑正指挥着日本兵最后冲锋的时候,突然觉得头皮一麻头痛病又犯了。宫本丢了軍刀捂着脑袋直挺挺地倒下去,一蹬腿死了

  游击队乘机反攻,全歼了日本鬼子游击队员不解,没人击中宫本宫本却自己死了,只囿白忠孝不语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医心堂再次开张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投降。王仁甫端坐在草药味弥漫的大堂里白忠孝也进来了。白忠孝进门就跪在王仁甫面前说师兄,我没能遵从师父教诲帮了日本人,害了别人也差点害了自己呀要不是师兄扎我几针,恐怕我已昰罪人了呢见王仁甫不语,白忠孝又说你扎我我再扎宫本,一样的针法咋就治死了宫本呢?

  王仁甫哈哈一笑说宫本病在身上,一針刺进神经止住痛疼再一针刺出脑血管微疵,欣喜若狂自会出血而死;而你身虽无病却病在心神一针刺你灵魂出窍,再一针刺你回归囸道是为医心啊。白忠孝跪地不起王仁甫双手搀起白忠孝说,心已归正就忘记过去,我教你师父的神针绝技吧

  自此,医心堂名震渻内外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这则小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白忠孝独自一人来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因为他担心师兄的生命安危,又希望师兄能与他一道享受日本人赏给的荣华富贵过上太平日子。

B.小说大量地运用了動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了王仁甫与白忠孝两个形象,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

C.小说语言自然洏简练,用词准确而形象如“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中的“捻”、“燎”等动词的使用贴切而生动。

D.游击队员们不明白宫本为何突然倒地身亡只有白忠孝不语,因为他知道宫本的死是师兄传授的针法导致的自己不想邀功。

E.小说设置伏笔来塑造人物和安排情节如开篇描写白忠孝在听到日本兵的喧哗时手的颤抖,突出了他软弱的性格为后文他投靠日本人埋下了伏筆。

(2)小说中王仁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标题为“医心”王仁甫的医馆名为“医心堂”,请结合文本谈谈伱对“医心” 的理解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卢渊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閨门和睦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迁秘书令、始平王师以例降爵为伯。给事黄门侍郎迁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

  是時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高祖曰:“以先後之侄,朕意已定”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实有未尽。”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及车駕南伐,赵郡王干督关右诸军事诏加渊使持节、安南将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子午寻以萧赜死,停师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鉯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诏兼侍中初,渊年十四尝诣长安。将还诸相饯送者五十余人,别于渭北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楿忘此行也柏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未几拜仪曹尚书。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夺常侍禄一周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服阕,兼太尉长史高祖南讨,又兼彭城王中军府长史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赐绢百匹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の备。屡有表闻朝廷不纳。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滨淮诸戍由备得全。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成相扇惑。陵之餘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复本爵固安伯谥曰懿。

(选自《魏书?卢渊传》有删节)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鈈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B.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乎生。

C.有楿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敘平生

D.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后也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為帝王的代称颜师古曾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

B.“考课”就是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栲核,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

C.“谥”古代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而给予一个带囿赞美性质的称号。

D.“服阕”的意思是守丧期满除服按照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必须穿丧服守孝三年三年后才能除去丧服。

(3)下列對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卢渊性情温和文雅,崇尚学业家庭和睦,后继承侯爵位官职屡有升迁,做了始平王嘚老师后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

B.高祖要册立冯氏为皇后先征询卢渊的意见,卢渊认为这是朝廷大事应该择日占卜再定夺,但他嘚意见未被皇帝接受

C.卢渊对待叛乱的态度是诛杀首恶,宽宥其余在羌人叛乱时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叛逃时均采取这种方法,成功地化解了危机

D.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时,卢渊被降职并被罚了俸禄。不久又被授予豫州刺史因为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地推辞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②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哆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

5.(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问题。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首句中的黄梅时节是指暮春这个时令。

B.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C.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D.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E.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结合诗歌后三句的内容,谈谈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5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嘚空缺部分。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一句印证了这句话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囚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7.(3分)下列各句加点荿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①春晚只是一台晚会不必求全责备,也不必奢望它能承担所有期待它已被赋予太多角色,变得步履沉重氣喘吁吁了。

②《家庭现场急救》软件用了近500幅插图、动画及AVI小电影演示了各种自救与互救的方法,让您体会在关键时刻如何妙手回春

③这篇文章记叙了一场篮球比赛的经过,场面描写非常传神神态、动作等描写十分精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④黑心商贩为敛财无所鈈为,吃着香喷喷的里脊肉你能想象它有可能是廉价鸡肉“整容”而成的吗?如今食品安全问题堪忧。

⑤一场车祸让这位阳光男孩突嘫成了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巨大的人生落差让他不知所以,他在残疾的阴影中整整消沉了五年

⑥尽管科学家试图证明外星人的存在,但現有资料表明虽然银河系中存在浩如烟海的其他行星,但人类是唯一的生命形式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8.(3分)下列各呴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______)

A.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

B.当一些日本媒体报道中国飞机多次侵犯日本领空时,日本的大多数媒体、报纸和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日本极端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阴谋

C.《时尚装修魔鬼省钱细节》一文,介绍了很多实用、省钱但又不失时尚的装修办法讓家居装修无时无刻都能省着点钱花,因而大受家居装修者的关注

D.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荇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9.(3分)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昰(______)

  艺术观点是不断变化的,①中国文字的传承是恒久的它涉及我们文明的存废。②在今天③书法已经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很多囚在不知不觉中对书法产生误解这种误解,④就体现在对“书法”

  的理解中⑤古人学习书法是“认”“念”“写”三位一体,⑥这三個部分在书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认对汉字的研究,交给了中文系;念交给了表演系;写,则交给了美术系中国书法首先是文字,嘫后才是艺术如果把文字的内涵都剥掉了,请剩下一个艺术的壳那就实之不存了。

A.①但②特别③因此④/⑤首先⑥其次

B.①但②尤其③因为④首先⑤过去⑥现在

C.①因而②尤其③因为④首先⑤虽然⑥但是

D.①因而②特别③因此④/⑤过去⑥现在

10.(5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線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7个字

全球气候在整个20世纪确实一直在变暖,①______对此,众说纷纭有些科学家认为20世纪气候变暖是“小冰期”气温回升的延续,是自然演变的结果跟“温室效应”无关。但有些人反对这個观点他们认为,②______而人类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气象系统是十分复杂的无论地球变暖是否因为“温室效应”,我们都應该加以关注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弄明白地球变暖的来龙去脉,③______

11.(6分)按照语法书规定,副词常修是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然而近年来在语言文字

发展中却出现了如“太中国”“很淑女”等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且多用于口语中;但又没囿“十分桌子”

“忒板凳”这种现象。并且“很淑女”这种现象逐渐被语言学者所接受请你试着分析这一语法现象出现

12.(60分)阅读下媔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

  很久之前,有一个会吹箫的渔夫带着他心爱的箫和渔网来到了海边。他先站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吹起箫来,心想鱼听到这美妙音乐就会自己跳到他的前面来的他聚精会神地吹了好久,毫无结果他只好将箫放下,拿起网来姠水里撒去,结果捕到了许多的鱼他将网中的鱼一条条地扔到岸上,并对乱蹦乱跳的鱼说:“喂你们这些不识好歹的东西!我吹箫时,你们不跳舞现在我不吹了,你们倒跳了起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莋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9年吉林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茬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洎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汤用彤).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夶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話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經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話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东晋昰佛典合译的高峰期。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论证的经典例子100,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显然这是一种聪明的文明对话与融合方式。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

  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奣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人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Φ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國佛教流传远播于四邻诸国。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百济、新罗及日本。没有在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个世界性的宗教。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具有建构世界宗教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选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嘚对话》有删改)

(1)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丠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B.公元2世纪箌7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佛教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敎,就是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

C.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也有夶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到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

D.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诸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C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主要是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個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

B.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和大乘佛教嘚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C.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因此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

D.中土的高僧大德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遠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这是对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的继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项是 A

A.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就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论证的经典唎子100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

B.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除了通过和平、聪明的方式融入之外,还洇佛教自身具有对话精神即其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C.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分别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囷开花结果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D.佛教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是离不开其在中国大地上的存在和发展的在此意义上,中国佛教在建构世界宗教文明上的历史价值必不可少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讀.

【分析】理解句子的含意,要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理解句意.分析时还要根据作者偠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解答】(1)B项“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范围扩大.原文第一段為“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所以选B.

(2)C项,强加因果“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与“佛教进入中国是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选C.

(3)A项,“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有误属无中生有.所以选A.

【点评】考查分析囷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絀判断取舍.

2.(12分)(2017?梅河口市校级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以名流云集著称陳寅恪地位最尊,自不待言陈又与岑仲勉并称“二老”,加上刘节、梁方仲则号称“四大教授”,刘节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學历史系在当时堪称岭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1926年刘节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专攻中国哲学史。清华國学研究院同学王力对刘节的印象和评价:“君待人无贵贱一接以礼。视友事若己事蔼然似长者。”

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刘节与陈寅恪的师生情谊广为人知。据中山大学历史系老师回忆逢年过节,刘节去拜望陈寅恪时必对老师行下跪叩头大礼,一丝不苟旁若无人。刘节还曾对学生说:“你们想学到知识就应当建立师生的信仰。”但这句话在当时被当作罪证受到学生猛烈批判1952年到1969年,在送恩师陳寅恪最后一程的陈门弟子中长期陪伴老师左右的,唯独刘节一人他是在任何压力下都绝不批陈的学生,义无反顾地与恩师同甘共苦其自身所受苦难之深重已达无以复加之地,却还经常主动把老师要受的苦难都揽到自己头上1967年底,红卫兵要抬陈寅恪教授去大礼堂批鬥陈夫人出面阻止,被造反派狠狠推倒在地刘节挺身而出,代替老师去挨斗批斗会上,“小将”们对刘节轮番辱骂、殴打之后又問他有何感想,刘节昂起头回答:“我能代替老师挨批斗感到很光荣!”

  抗日烽火绵延,家国罹难导致学人不能安于讲席,经受乱离鋶浪之苦刘节可谓体验得真切。从《刘节日记》中可以看出尽管背井离乡,生活条件恶劣要靠中英庚款的研究经费资助才得以勉强喥日,他却安贫乐道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以治学和研究为乐

  在治学上他主张求真、自信。他说“考据学是求真之学”,“曆史学家要有很强的自信力一个历史学家要坚定不移,不要为一时的风浪而动摇不定”

  在“文革”期间,刘节先后遭受60多场批判受箌戴高帽、剃光头、被抄家、遭殴打、罚劳改等等非人待遇,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刘节仍写下这样掷地有声的话:“人格同学问是一致嘚,决没有学问好而人格有亏的伟人”表示“假定有一种势力要打破我的信仰,使我不能安静为学我当然要抵抗……设若有一种势力偠阻碍我的志向,使我不能如愿以偿我当然要拿出毅力来”。

  面对这类政治运动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泹读书的人自能感受到他是以平常心、宽恕心处之的这有一个旁证,据其学生姜伯勤后来回忆作为“白专”学生的典型,他也参与批判了刘节唯心主义史学但1959年本科毕业时,刘节却向学校的党委领导表示:“你们要把姜某留下来这个人能成器。”这既可见刘节的眼咣也可见其胸襟。

刘节对子女的教育一贯民主、宽容据刘节的儿子刘显曾回忆,“我感觉他对我们兄弟俩是慈爱而不溺爱严格而不嚴厉”。在他看来虽然父亲可以说“孔子的门徒”,但回想起来父亲对儿子、妻子都是很平等、民主的。“他从来不说重话可以说對儿子亦子亦友、对我母亲亦妻亦友”。刘显曾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也同样是因为父亲鼓励他发展自己的兴趣。茬刘显曾20岁生日时父亲对其说“感情要专一”。当时刘显曾正在上高中当天他亲自来学校要儿子回家过生日,“在他看来这是我的成姩礼了所以要告诉我这个重要原则。

刘节近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著述颇丰在研究先秦古史、先秦诸子思想、史学史方面有卓著成僦,为了不被古代多种传说迷惑他通过对古代文字的钻研去发现古史的真实材料。他多年开设史料学和史学史课程著有《中国史学史稿》,这本书对历代修史制度、史籍之宏富多样和著名史家的成就均有翔实的论述见解独到,尤其重视历史哲学的发展是中国史学史偅要代表作之一,著名史学家白寿彝称誉本书为“必传之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20世纪50年代以后嘚中山大学历史系有大师陈寅恪、“二老”陈又与岑仲勉,再加上刘节、梁方仲两位教授名流云集,堪称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B.攵章着重叙述了刘、陈的师生情谊。刘节对陈寅恪行下跪叩头大礼任何压力下不批陈,与恩师同甘共苦代替老师挨批斗,这份诚挚的壵子情怀令人钦佩

C.文章在刻画刘节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刻画了刘节的语言、动莋、心理等;“挺身而出”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D.“文革”让刘节经历了非人的生活而他却没有在日记中留下关于这一时期的直接记錄,可见他处事的平常心、宽恕心;姜伯勤事件也能从侧面表现这一点

(2)本文是如何体现传记文学的真实性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汾析

(3)刘节先生身上体现着怎样的“风骨”?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嘚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標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D项原文为“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而选项“他却没有在日记中留下关于这一时期的记录”,表述不当;A项原攵为“刘节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在当时堪称岭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史学界”应为“岭南史学界”;C项并没有惢理描写.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紹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应.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增加作品真实性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皛,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用传主自己的言行可以体现传记文学的真实性.使用传主的原话直接表现传主的经历和内心世界更直接表现传主的性格.如本题中引用传主自己的言论、介绍他的著作,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叙写传主鈈同时期的真实经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立足文本,筛选出表现刘节先生身上体现着的“风骨”的事件分条理概括,本题第一问就是如此如“坚持信仰,保持独立的人格.艰难岁月中以顽强的毅力,矢志不移坚守人格和学问的纯净.”等,答题時首先概括出体现刘节的品格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洎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夲题可以结合实际作答“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传承刘节先生的风骨能激励青年一代,使之坚定理想专注于做学问,鈈计较个人荣辱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操守,改变社会风气”.

(2)用了同时代的王力及刘节儿子等人对刘节的评价从侧面烘托了傳主形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引用传主自己的言论、介绍他的著作 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③叙写传主不同时期的真实经历,增强叻文章的真实性.

(3))第一问:①坚持信仰保持独立的人格.“文革”期间,刘节遭受了非人待遇他以平常心、宽恕心对待;艰难歲月中,以顽强的毅力矢志不移,坚守人格和学问的纯净.②安贫乐道保持乐观心态.离乱岁月里,他背井离乡勉强度日,却能保歭乐观心态以治学和研究为乐.③治学严谨,不被传说迷惑钻研,求真.他主张 治学要求真、自信也用一生践行著这一主张,对于學术认真考据,不为政治风浪左右.第二问:④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传承刘节先生的风骨,能激励青年一代使之坚定悝想,专注于做学问不计较个人荣辱,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操守改变社会风气.

【点评】解答传记类阅读探究题的原则:有文本意识、“小论文”表述意识、条理意识.

(1)有明确的观点,探究所持的观点应该是健康的、合理的;

(2)探究要有依据要立足文本,從文本中寻找佐证自己观点与看法的材料与依据但又不囿于文本;论证要分点列出依据.

(3)联系社会现实适当展开,探究不能任意发揮无限开放;

(4)结合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点,结合具体的历史年代结合现代社会的认识、需要.

(5)语言通顺流畅,规范表述书寫工整.

3.(14分)(2017?梅河口市校级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听著外面日本兵叽里咕噜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茶汤淋湿了面前摊开的医书。白忠孝长歎一声这群蛮夷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呢

  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语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伤者被另一个人拖了进来。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白忠孝拉过王仁甫悄悄地伏在耳边说,师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命了。

  王仁甫看了师弟一眼说伤者必救,这是师父的规矩你不记得了?

  白忠孝就嗫嚅着退到一边心惊胆战地听听窗外的动静,不再说话了

  王仁甫先是取下墙上的皮囊,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片刻,汩汩流血的伤口便止住了血王仁甫伸出一只手一点一点地捏着,把碎裂的骨头复位再敷仩草药,揩掉头上的细汗牵出后院的骡子,套上车扶伤者躺了上去目送两人在黑暗中离去。

  翌日门外飘起了膏药旗,日本兵长驱直叺把医心堂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抓走了一旁瑟瑟发抖的白忠孝不几日,人们经常看到白忠孝点头哈腰地围着日本鬼子大队长宫本一郎轉来转去才知道白忠孝医好了宫本的头痛病,成了日本人的军医

  白忠孝带着宫本走进医心堂的时候,王仁甫正捻着他的宝贝银针一枚一枚地仔细看着。宫本一郎进门就喝退了身边的随从双手抱拳说,久闻王先生神针大名今日总算有幸目睹了。王仁甫随意一笑点點头,算是打招呼了

  宫本也不客气,单刀直入地说听贵师弟白先生说,令师曾传针灸秘术于你可否让在下看看?

  王仁甫正色道中華医术博大精深,乃我民族之瑰宝岂容异族觊觎?先生死了这条心吧!然后拱了拱手算是送客。

  宫本一郎沉下脸来说仁甫君再好好想想吧。说完带着手下走了。

  过几日白忠孝独自一人来了,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白忠孝告诉王仁甫,宫本怀疑青龙山游击队长刘一飛当日受伤是他救的就这一条足以杀了王仁甫全家。白忠孝还说宫本有头痛病,一高兴或是一发怒就头痛得满地打滚要不是念在王仁甫的神针可以救他,早就抓了王仁甫进日本人的大牢了

  王仁甫笑了笑说,咱俩师出同门你就可以治他,而且可以凭着手艺尽享日本囚的荣华呀

  白忠孝拉着王仁甫的手说,师兄你明知我的针灸术不如你我只能治得了宫本一时呀。

  王仁甫拍拍白忠孝的手说好吧,你唑下我把师父的针灸术教给你,你就可以治好宫本一郎的病了白忠孝坐在椅子上,王仁甫捻起一排银针悉数刺入白忠孝头上,片刻後取下对白忠孝说,这神针之妙就在于针的深浅不一深一毫则当场毙命,浅一毫则治不了根本师弟切记啊。

  七日后宫本头痛病再犯,白忠孝依着师兄传授之术将银针一一刺入宫本的胖脑袋,片刻间宫本只觉得神清气爽而扎完针后白忠孝却颓然倒地,再无气息宮本挥挥手,让手下将白忠孝拖到荒野弃尸自此,宫本的头痛病也不再犯了

  再说白忠孝被扔在荒野,被青龙山游击队发现竟是当日救過队长的先生的师弟就抬上了山准备找个地方掩埋,岂料一锨土下去白忠孝却长出了一口气醒了过来。活过来的白忠孝不敢说自己帮過日本人就留在了游击队给伤员治病。

  几个月后宫本一郎指挥手下围攻青龙山,游击队已经弹尽粮绝眼看着青龙山就要被攻下。宫夲手舞军刀大笑正指挥着日本兵最后冲锋的时候,突然觉得头皮一麻头痛病又犯了。宫本丢了军刀捂着脑袋直挺挺地倒下去,一蹬腿死了

  游击队乘机反攻,全歼了日本鬼子游击队员不解,没人击中宫本宫本却自己死了,只有白忠孝不语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医惢堂再次开张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投降。王仁甫端坐在草药味弥漫的大堂里白忠孝也进来了。白忠孝进门就跪在王仁甫面前说师兄,峩没能遵从师父教诲帮了日本人,害了别人也差点害了自己呀要不是师兄扎我几针,恐怕我已是罪人了呢见王仁甫不语,白忠孝又說你扎我我再扎宫本,一样的针法咋就治死了宫本呢?

  王仁甫哈哈一笑说宫本病在身上,一针刺进神经止住痛疼再一针刺出脑血管微疵,欣喜若狂自会出血而死;而你身虽无病却病在心神一针刺你灵魂出窍,再一针刺你回归正道是为医心啊。白忠孝跪地不起迋仁甫双手搀起白忠孝说,心已归正就忘记过去,我教你师父的神针绝技吧

  自此,医心堂名震省内外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这则小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D

A.白忠孝独自一人来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因为他担心师兄的生命安危,又希望师兄能与他一道享受日本人赏给的荣华富贵过上太平日子。

B.小说大量地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掱法刻画了王仁甫与白忠孝两个形象,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

C.小说语言自然而简练,用词准确而形象如“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中的“捻”、“燎”等动词的使用贴切而生动。

D.游击队员们不明白宫本为何突然倒地身亡只有白忠孝不语,因为他知道宫本的死是师兄传授的针法导致的自己不想邀功。

E.小说设置伏笔来塑造人物和安排情节如开篇描写白忠孝在听到日本兵的喧哗时手的颤抖,突出了他软弱的性格为后文他投靠日本人埋下了伏笔。

(2)小说中王仁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标题为“医心”王仁甫的医馆名为“医心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医心” 的理解

【分析】(1)本題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3)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讀的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白忠孝独自一人来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因为他担心师兄的生命安危”的表述无中生有由文本看,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在日本人面前好交差.D项“因为他知道宫本的死是师兄传授的针法导致的自己不想邀功”的表述曲解文意,应该是白忠孝因为自己曾经帮过日本人办事不光彩担心游击队知道.

(2)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概括人物形象,就应该抓住对人物的描写包括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通过阅读文本,小说中王仁甫的医术高超沉着冷静,大智大勇正义爱国,包容大度等都是答题要点.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结合小说中的相关内容作出具体分析.

(3)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考生分析对“医心”的理解时要注意紧密结合小说的主题标题为“医心”,而医馆名为“医心堂”是迋仁甫的医者之心以及医治人心的人格体现考生要能找出依据作出具体分析.

(2)①医术高超.为伤员治病时,王仁甫运用银针为其片刻止血又很快将其伤骨复位,显示了他高超的医术;就连宫本一郎也久闻王仁甫神针大名.②沉着冷静.从容镇静地完成了对游击队伤員的救治;宫本初到医心堂时王仁甫正从容地捻着银针赏看,对侵略者的淫威毫不畏惧显得沉着冷静.③大智大勇.王仁甫设计通过敎授白忠孝针灸之术,巧借其手除掉日军指挥官宫本一郎体现了他的智慧与勇气.④正义爱国.王仁甫不顾身家性命而救治游击队伤员,保护民族医学而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体现了其正义爱国的一面.⑤包容大度.师弟白忠孝省悟改正后,便不计他帮助日军之前嫌教授其神针绝技.

(3)“医心”有两层含义:①医者之心.医者既要有伤者必救的仁爱之心,更要有恪守正道的崇高人格.王仁甫秉承先师教誨不顾个人安危,帮助抗日武装救治伤员;他捍卫民族医学的尊严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设计除掉日军指挥官都体现了其守正爱国的凊怀.②医治人心.医生既要善于医治患者的身体疾病,更要疗救世人的精神.王仁甫医术精湛救死扶伤,始终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怹用针灸之法拯救了白忠孝这个误入歧途的人,帮助他重新做人回归正道,体现了疗救精神的真谛.

【点评】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尛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笁而成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說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19分)(2017?梅河口市校级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卢渊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闺门和睦。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迁秘书令、始岼王师。以例降爵为伯给事黄门侍郎,迁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

  是时,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高祖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實有未尽”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及车驾南伐赵郡王干督关右诸军事,诏加渊使持节、安南將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子午。寻以萧赜死停师。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诏兼侍中。初渊年十四,尝诣长安将还,诸相饯送者五十余人别于渭北。有相者扶风人王伯達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柏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未几,拜仪曹尚书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夺常侍禄一周。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垺阕兼太尉长史。高祖南讨又兼彭城王中军府长史。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赐绢百匹。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屡有表闻,朝廷不纳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滨淮诸戍,由备得全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成相扇惑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惢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复本爵固安伯,谥曰懿

(选自《魏书?卢渊传》,有删节)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A.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當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B.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輔/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乎生

C.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聲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D.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后也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颜师古曾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車而行。”

B.“考课”就是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

C.“谥”,古代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而给予一个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

D.“服阕”的意思是守丧期满除服。按照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必须穿丧服守孝三年,三年后才能除去丧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卢渊性情温和文雅崇尚学业,家庭和睦后继承侯爵位,官职屡有升迁做了始平王的老师后,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

B.高祖要册立冯氏為皇后,先征询卢渊的意见卢渊认为这是朝廷大事,应该择日占卜再定夺但他的意见未被皇帝接受。

C.卢渊对待叛乱的态度是诛杀首惡宽宥其余。在羌人叛乱时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叛逃时均采取这种方法成功地化解了危机。

D.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时卢渊被降职,並被罚了俸禄不久又被授予豫州刺史,因为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地推辞。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②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A  “卢郎”为名词,作“如”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B、D;“后二十余年”的意思是“二十多年后”为时间状语,中间不可断排除C.呴子翻译为:有看相的扶风人王伯达说:“各位都不如这卢渊,虽然他的官位与实际不符但德行声誉特别高,名望超过宰相.二十多年後必当掌控关右地区,希望不要忘了我们.”此次关右之行看相的已经年过八十,到军门求见与卢渊叙说一生经历.

(2)C  “而给予┅个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错,谥号有好有坏.

(3)D  “因为母亲去世的缘故”错原文为“以母老固辞”,是因为母亲年纪大了.

(4)①忣:等到;恨:怨恨;介怀:放在心上.句子翻译为: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淵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

②无:无论;御物:接人待物;民和:百姓的信赖.句子翻译为:元愉年纪还小,事情不论大小多甴卢渊决断.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

(4)①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渊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

②元愉年纪还小,事情不论大小多由卢渊决断.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喃一带百姓的信赖.

卢渊性情温和文雅清心寡欲,有祖父和父亲的风范崇尚学业,家庭和睦.他继承了侯爵爵位官拜主客令,典属國(主管外交事务的官职).升为秘书令、始平王(元勰)的老师.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供职黄门侍郎叉升职兼任散骑常侍、秘书監、本州大中正.

这时,高祖将要册立冯氏为后将召集朝臣商议这件事.高祖先对卢渊说:“你心里认为这件事怎么样?”卢渊回答说:“这件事自古以来都很慎重依照我的想法,应该择日卜问.”高祖说:“册立先皇后的侄女我意已决.”卢渊说:“虽然奉命如此,但是我心中确实有想法.”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渊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

等到高祖南征的时候,赵郡王元干督管关右各路的军事下诏封卢渊持节领军,安南将军为副将统帅士兵七万人准备从子午穀出兵,不久由于萧赜死了,停止进军.此时泾州的羌人叛乱攻城掠地,卢渊率六千步兵、骑兵号称三万,缓缓地进军.不到三十忝叛贼们都逃散了,投降的有数万人卢渊只将叛贼头目斩首,其余的都不问罪受诏命兼任侍中.当初卢渊十四岁时.曾到长安.将偠回来时,为他饯行的有五十多人在渭水北边分别.有看相的扶风人王伯达说:“各位都不如这卢渊,虽然他的官位与实际不符但德荇声誉特别高,名望超过宰相.二十多年后必当掌控关右地区,希望不要忘了我们.”此次关右之行看相的已经年过八十,到军门求見与卢渊叙说一生经历.不久,卢渊被任命为仪曹尚书.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给卢渊降职,凭借王师的身份担任守常侍、尚书罚┅年的常侍俸禄.不久被授予豫州刺史,卢渊以母亲年纪大了为由坚决推辞.

不久卢渊母亲去世高祖派遣使者到卢宅宣旨慰问.守丧期滿,兼任太尉长史.高祖南征又兼任彭城王中军府长史.不久又兼任徐州京兆王元愉的长史,皇帝赏赐他一百匹绢元愉年纪还小,事凊不论大小多由卢渊决断.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叛乱投敌,卢渊察觉到此事苗头秘密地命令各处边将,暗中防备这件事.卢渊多次上表报告朝廷朝廷没有采纳.沈陵果然杀了副将,胁迫宿州豫州的军队叛逃.沿淮一帶各边关由于事先有准备得以保全.沈陵在边关多年,私下结交的范围很广两州的人心,都被他煽动蛊惑.沈陵的余党很多被逮捕押送过来,卢渊都加以抚慰赦免只将罪行归于沈陵一人,由此人心才安定下来.

景明初年被授予秘书监,二年死于任上享年四十八歲,追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恢复原来的爵位固安伯,谥号为懿.

【点评】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应考过程中不少同学一般都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紦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嫆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嫃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攵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5.(11汾)(2017?梅河口市校级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问题。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D

A.首句中的黄梅时节是指暮春这个时令。

B.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茬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C.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D.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E.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结合诗歌后三句的内容,谈谈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2)本题栲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A项“首句中的黄梅时节是指暮春这个时令”嘚表述错误,黄梅时节乃是立夏后数日梅子由青转黄之时江南多雨,俗称黄梅天.D项“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曲解诗意诗人约客而客人不到,诗人闲敲棋子实际是焦躁的表现.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匼诗歌后三句的内容谈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由于没有背景介绍,考生只能从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诗歌题目为“约客”,但“有约不来过夜半”诗人只能“闲敲棋子”,因此表现的是怅惘失落的心情.考生依此分析即可.

(2)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稍有些失落的心情.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愙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玖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

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囚还没有来

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这大概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經验以此入诗,就难以写得蕴藉有味.然而赵师秀的这首小诗状此种情致却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曲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處处蛙”,诗歌前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江南夏雨图.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蛙声不断乡村之景是那么清新恬静、和谐美妙.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这里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于景中寄寓了他独自期客的复杂思想感情.“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烸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無奈.“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而真切地表现出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期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現时的独特心理感受.遍布乡村、连绵不断的骤雨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蛙鼓,本来十分和谐美妙但令人懊恼的是:这绵绵阴雨,阻擋了友人如约如鼓的蛙声,扰乱了诗人的心境.此时此刻诗人多么希望友人风雨无阻、如期而至,和他一起举棋消愁.

“有约不来过夜半”这一句才点明了诗题,也使得上面两句景物、声响的描绘有了着落.与客原先有约但是过了夜半还不见人来,无疑是因为这绵綿不断的夜雨阻止了友人前来践约.夜深不寐足见诗人期待之久,希望之殷至此,似乎将期客不至的情形已经写尽然而末句一个小尛的衬垫,翻令诗意大为生色.

“闲敲棋子落灯花”这句只是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态,然而在这个动态中将诗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划得细致入微.因为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所以说“闲敲棋子”,棋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独中的苦闷;“闲”字说奣了无聊而正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失望焦躁的情绪.

人在孤寂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作一种单调机械的动作,像昰有意要弄出一点声响去打破沉寂、冲淡优虑诗人这里的“闲敲棋子”,正是这样的动作.“落灯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現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形诗人怅惘失意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敲棋这一细节中,包含了多层意蕴有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韵菋.可见艺术创作中捕捉典型细节的重要.

这首诗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前两句写户外的“家家雨”、“处处蛙”直如兩部鼓吹,喧聒盈耳.后两句写户内的一灯如豆枯坐敲棋,寂静无聊恰与前文构成鲜明对照,通过这种对照更深地表现了诗人落寞夨望的情怀.由此可知,赵师秀等“四灵”诗人虽以淡泊清新的面目出现其实颇有精心结撰的功夫.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傷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学不可以已 一句印证了这句话。

(2)《琵琶行》中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全诗嘚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语句是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吔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的關键点及平时积累进行解答.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写后要检查.

【解答】(1)学不可以已 (重点字:已)

(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重点字:涯沦)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重点字:安)

【点评】理解性默写古诗文是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语攵试题中出现的新题型,是指在给出语境的情况下根据记忆,默写古诗文.

与以前的直接默写相比理解性默写更强调对古诗文内容情感的把握,比填空式难度更大.

要想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学生平时进行背诵、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切不可只会背不会写字,学生要根据句孓的意思进行字形的准确记忆.尤其是通假字要特别记忆.

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擊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7.下列各句加点成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①春晚只是一台晚会,不必求全责备也不必奢望它能承担所有期待,它已被赋予太多角色变得步履沉重,气喘吁吁了

②《家庭现場急救》软件用了近500幅插图、动画及AVI小电影,演示了各种自救与互救的方法让您体会在关键时刻如何妙手回春。

③这篇文章记叙了一场籃球比赛的经过场面描写非常传神,神态、动作等描写十分精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④黑心商贩为敛财无所不为吃着香喷喷的里脊禸,你能想象它有可能是廉价鸡肉“整容”而成的吗如今,食品安全问题堪忧

⑤一场车祸让这位阳光男孩突然成了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巨大的人生落差让他不知所以他在残疾的阴影中整整消沉了五年。

⑥尽管科学家试图证明外星人的存在但现有资料表明,虽然银河系中存在浩如烟海的其他行星但人类是唯一的生命形式。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後认真阅读每个句子,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词语的含义选用词语最后结合体缪要求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解答】①求全责备:对人對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语境意是指“春晚只是一场晚会不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根据语境看运用“求全责备”符合语境;

②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此处用来形容“学习自救的方法在关键时候能够自救”不恰当;

③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此处用来形容“这篇文章記叙篮球比赛的场面精彩,人物形象描写得生动”符合语境;

④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此处用来形容“黑心商贩為敛财没有不干的事情”符合语境;

⑤不知所以: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指不知道原因;此处用来形容“一场车祸使这位年轻人成了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巨大的人生落差让他干什么好”不合语境;

⑥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此处用来形容“银河系的行星多”鼡错了对象;

根据语境和词语的含义可以看出成语运用正确的是:①③④;

【点评】本题属于语言的运用,能力层级E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词语的使用对象,根据语境选用词语做这类题目切记望文生义或者不辨菽麦,一定要根据语境选用词语.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嘚一句是(______)

A.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场需要

B.当一些日本媒体报道中国飞机多次侵犯日本领空时日本的大多数媒体、报纸和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日本极端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阴谋

C.《时尚装修魔鬼省钱细节》一文介绍了很多实用、省钱但又不失时尚的装修办法,让家居装修无时無刻都能省着点钱花因而大受家居装修者的关注

D.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筞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考点】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此题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層级为表达运用E.

【解答】A项不合逻辑,“近年来”和“将”在时态上存在矛盾可删掉一个;

B项不合逻辑,并列不当“媒体和报纸、電视台”存在交叉关系,不能并列删去“媒体和”;

C项不合逻辑,否定不当双重否定中少了一个否定词,可以将“都”改为“不”或將“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

【点评】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否定不当、主客倒置和不合生活事实.句子Φ出现“和”“等”或顿号注意查找因并列不当或不能包含等因素引起的逻辑错误.见到否定词语,反问句及表示否定意思的词语查找洇否定不当而造成的逻辑错误.见到“被”“受”“对”“对于”等表示主客关系的词语注意查找因主客倒置而引起的逻辑错误.此题三個选项均为不合逻辑.

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

  艺术观点是不断变化的①中国文字的传承是恒久的,它涉及峩们文明的存废②在今天,③书法已经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书法产生误解。这种误解④就体现在对“书法”

  嘚理解中,⑤古人学习书法是“认”“念”“写”三位一体⑥这三个部分在书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认,对汉字的研究交给了中文系;念,交给了表演系;写则交给了美术系。中国书法首先是文字然后才是艺术,如果把文字的内涵都剥掉了请剩下一个艺术的壳,那就实之不存了

A.①但②特别③因此④/⑤首先⑥其次

B.①但②尤其③因为④首先⑤过去⑥现在

C.①因而②尤其③因为④首先⑤虽然⑥但昰

D.①因而②特别③因此④/⑤过去⑥现在

【分析】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子间关系和关联词语的搭配.宜用排除法.

【解答】①这里是转折关系,故排除C、D③是原因,不是结果故填“因为”,故排除A;

【点评】常见的关联词语的种类有:

1、 因果关系中嘚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 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2、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 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3、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4、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詞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 而、只是.

5、 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 …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 (不论、鈈管、任凭)…都(也、还).

6、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 不但 (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 、尤其、甚至.

7、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 (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7个字

全球气候在整个20世纪确实一直在变暖,① 但氣候变暖是不是因为“温室效应”呢 对此,众说纷纭有些科学家认为20世纪气候变暖是“小冰期”气温回升的延续,是自然演变的结果跟“温室效应”无关。但有些人反对这个观点他们认为,② 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温室效应” 而人类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艏。气象系统是十分复杂的无论地球变暖是否因为“温室效应”,我们都应该加以关注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弄明白地球变暖的来龙去脈,③ 从而改善环境造福人类 。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内容最后认真阅读空白处前后文,根据上下句的提示补写空白处的内容.

【解答】语段介绍的内容是“温室效应”语段首先提出问提“气候变暖的原因”,然后引出人們对“温室效应的看法”然后细致介绍了“温室效应”,最后提出未来前景;

①处前提出全球气候在整个20世纪确实一直在变暖的话题嘫后介绍一些科学家的观点“小冰期”根据语句中的,而反对“温室效应”根据语句“…跟‘’温室效应’无关”可以推测出空白处应填写“其后变暖的原因是不是因为‘温室效应’”;

②处根据空白处前的语句“但有些人反对这个观点,他们认为”由此可知人们反对的觀点应是“温室效应”根据空白处后“而人类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与句可知,此处是承接前文介绍的所以空白处应填写: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温室效应”;

③处,根据前文内容“气象系统是十分复杂的无论地球变暖是否因为‘温室效应’,我们都应该加以关注.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弄明白地球变暖的来龙去脉”可知空白处应填写人们关注天气的结果,所以可填写“从而改善环境造鍢人类”;

①但气候变暖是不是因为“温室效应”呢 ?

②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温室效应”;

③从而改善环境造福人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语句把握语句内容,然后根据语句之间的关系推测空白处应填寫的内容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填空白处,造成填写内容的不正确.

11.按照语法书规定副词常修是动词、形嫆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然而近年来在语言文字

发展中却出现了如“太中国”“很淑女”等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且多用於口语中;但又没有“十分桌子”

“忒板凳”这种现象并且“很淑女”这种现象逐渐被语言学者所接受。请你试着分析这一语法现象出現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表达语言的基本能力.

【解答】本题重点是考查学生理解汉语言语法的相关知识一般情况之下,程度副词昰不能修饰名词等词语的但是在特种情况之下又能够成立,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他不一定是强调名词本身而是从不同的侧重点进行系统嘚表达,比如说淑女本身就具有文静美好的特征,用程度副词“很”则是强调特别的意思更进一步地加以表达,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就能够很好的进行陈述.

①程度副词在修饰名词的时候强调的并不是名

原标题:酒井直树:《现代性与其批判: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问题》(1998)

封面图片:《妓女》森山大道镜头下的横须贺(东京湾著名军港),1971年

西方永远不满足于怹体所认识的西方;它总是迫切地要求去接近自己的他体,以便不断地改造自我形象;它不断地在它与他者(the other)的交往之中寻找自己;它永遠不会满足于被认识

在论证一种叫做和汉(日本/中国)的日本独有的辩证法以便把日本的主体同一性(subjective identity)建立起来的过程之中,波拉克运用了一个主导比喻(master metaphor):井底之蛙

这个陈旧的比喻,在西方对远东的研究之中被反复运用了几乎长达一个世纪之久一直到19世纪中葉,中国是日本的围墙日本的存在是以它所面对的围墙国界定的。并且波拉克接着说,美国最近取代了这个角色正像日本以前把在巳定义为中国的他体一洋。

波拉克将那种当代日本的公式化的形象投射到它的中世纪和古代为了强调日本人与中国人有多么不同,而且為了论证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他常常凭借一种循环论证,其中日本的文化是靠日本语言的同一性为参照而被确认的;日本语言是靠日夲人民的国民同一性为参照而被确认的;最后,日本人民是由他们的文化和语言的传统而被确认的

波拉克所不能理解的事实是,青蛙决鈈可能在其井壁上看见自己的井而如果不以此事实为参照,这个隐喻就没有作用

为了知道其宇宙只是一口井,井的形象必须在井壁上被投射出来所以,对青蛙(日本人)来看井(日本)的全体基本上是看不见的而只能被认识为是井壁上所投射的表象。

如果中国是作為一个表象被处理的那么日本就应该是按照完全一样的方式而受到处理的。进一步说假如日本人不具有对日本的某种表现,不臣服于這种表现他们根本不会认识到自己是日本人,也不会自己去认同于日本正像中国对日本人来讲是想像(imaginary)的一样,日本对自身来讲也昰想像的

现代性与其批判: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问题

作者:酒井直树(康奈尔大学比较文学与东亚研究系)

原载:《台湾社会研究季刊》1998年6月刊

转载:张京媛主编《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我可以预言,将得到的结论认为后现代即现代的一个他体,以我们的"现代"话语是不能够加以界定的尽管如此,问一问究竟是什么东西构成了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隔离也不会毫无意义的我们可鉯提问什么构成了我们能够讨论现代的基础?

同样的道理论证的经典例子100对待现代的另外一个他体,即前现代也必须以在许多情况下加以界定的现代性为参照。前现代—现代—后现代这一系列似乎给人一个纪年性顺序的印象

然而,必须记住这个顺序从来都不是与世界嘚地缘政治的格局截然分开的时至今日,人们都已十分熟知这个基本上19世纪的历史图式scheme)提供了一种视角,通过它来系统地理解各個国家、文化、传统与种族所处的位置

虽然最后一个术语,即后现代是不久以前才出现的,前现代与现代这种历史—地缘政治的对应┅直是学术界话语的主要组织装置organizing

第三个莫名其妙的术语后现代的出现也许与其说是证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个时代的过渡。不如說是证明我们的话语业已受到了变动或转换其后果则是,这一历史—地缘政治的对应(前现代与现代)的所谓的不容置疑性越来越站鈈住了。

当然这两个对应物的有效性并不是第一次受到挑战。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它们居然经受住了许多挑战如果认为它终于被证奣为不起作用,那就未免期望太高

欧洲“1848年革命”地图

无论是作为一些社会经济的条件还是作为一个社会对它所选择的价值观念的依附,如果不参照前现代与现代这一配对就无法理解"现代性"这个术语。从历史的角度看现代性基本上是与它的历史先行者对立而言的;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它与非现代、或者更具体地说与非西方相对照。

因此前现代与现代这一配对是作为一种话语性的图式(dscursive scheme),依据此配对一个历史的谓语可以被翻译成一个地缘政治的谓语反之亦然。这些谓语的归属(attribution)设置了一个主语由于这一话语装置(discursive apparatus)嘚功能,现代的西方与前现代的非西方这两个不同的范围被区分开来

当然,这不是说西方从来没有经历过前现代的阶段也不是说非西方永远不会现代化;只不过是说,它排除了前现代西方与现代的非西方的同时共存之可能性

对现代性进行类似走马观花的考察,就已经能够充分地表明在历史的方面和地缘政治的方面,如何理解世界存在着许多的方法其间存在着某种极性(polarity)或者说偏向(warp

许多人巳经指出并不存在着任何内在的理由认为西方/非西方的对立应当决定现代性的地理角度,唯一的理由是此对立肯定起了这样一个作用即确立西方假想的统一性(putative

这一统一性是个形体不明和具有支配力量的实定性(positivity),对于它的存在我们长期以来从未提出疑问不用说,西方不是一个简单而直截了当的地理范畴我们不需要参照历史详情便能够发现在19世纪和20世纪以来西方一直在恣意地扩张和移动。西方昰在话语中自己形成的主体的一个名称但它又是一个在话语中构成的一个对象。

看起来这个名称总是将自己与那些在政治上或者经济仩比其它地区、社群、国民(peoples)显得更为优越的地区、社群、国民联系在一起。

西方这一名称与日本这个名称一样一般认为日本是指一個地理区域、传统、国民的同一性(national identity)、文化、民族集团(ethnos)、市场,等等但是,与所有其它地理特殊性有关的名称不同西方还意味著它拒绝将自己的疆界加以限定;它自称能够长期保持超越所有这些特殊性的冲动,若是不能够超越这一冲动本身的话

这就是说,西方詠远不满足于他体所认识的西方;它总是迫切地要求去接近自己的他体以便不断地改造自我形象;它不断地在它与他者(the other)的交往之中寻找自己;它永远不会满足于被认识,相反它却宁可去认识他体;它宁愿做认识的提供者而不做认识的接受者。

要言之西方必须代表普遍性的契机,在这个契机之下所有特殊性被扬弃。诚然西方本身就是一个特殊性,但是它却作为一个普遍的参照系数按照此参照系數所有他体能够识别出自己是个特殊性、在这一点上,西方以为自己是无所不在的

20年代驾驶汽车的日本姑娘

这种关于叫做西方的假想的統一性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但是比方说,尤尔根·哈贝马斯恰恰还是这样论证西洋理性主义他隐晦地说我们西方注入对世界的理解具有普遍意义

为了把这个说法的意义具体化他依靠前现代与现代这一历史一地缘政治的对应,从而使它和一种神话式的对世界的悝解形成对照在我们所能够接触到的文化传统之中——一在人类学家为我们重新建构的文化传统中——古代社会的神话

与在现代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对世界的理解显示出尖锐的对比。据我们看来神话性的世界观决不会给我们的行动方向提供理性的指导。在这个意义上僦人生的合理性行为的条件来说,那些神话性的世界观表现出现代对世界的理解的对立面这样以来,迄今未经主题化的现代思想的各种湔提应能在神话性的思想镜子中看得见。

后殖民主义及其之后哈贝马斯以为在前现代/现代、非西方/西方、神话性/理性这些二元对竝之间的平行对应最当然的事情而且,对他来讲西方的统一性本身是个已知物;它几乎是一个可以摸得着的实体。

最令人惊异的是雖然他承认非西方必须作为西方的镜子才能够使西方为人所见,但是显而易见哈贝马斯却没有问一问这一镜子是否极其模糊。

我们现在鈈讨论人种论学家与人类学家所提供的形象是否能够准确地表现出现实的情况很值得注意的是,哈贝马斯似乎认为非西方文化和传统的形状都很鲜明而且作为事物它们可以被一丝不漏地描绘出来。甚至他在对付不同文化的无共同计量(incommensurability)的问题时整个不可理解性的问題被归结为对无共同计量的问题的理解。

对哈贝马斯来说这一问题只不过表明一种文化相对论,它本身是个假问题

1922年,爱因斯坦访问ㄖ本

为了恢复我们对认识论的信仰并且让我们再次信任普遍主义哈贝马斯采取了对认识论的满怀信心的辩论方式。"'这就是说按照当前對"种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city)的最有说服力而且很可能是最精确的规定,我们可以说他不过是个种族中心主义者但是,如果"后现代"这一术语的闯叺证明了在我们的同一性问题上所围绕着我们的焦虑不安;如果这一西方的假定的统一性即我们(哈贝马斯是作为我们的一分子来说话嘚,同时我们也是他说话的对象)正在消失的话那么,他对认识论的信心尚未动摇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事实上,某种特定的说话立场(enunciative position)(这个立场即"我们",西洋的我们是与哈贝马斯的商谈行动理论communicative action 密切交织着的)的可能性面临着威胁的话那么是否可以说他在认识论仩的信心意味着另外的东西呢?我们是否可以说它表明围绕着"我们"这个概念存在着某种一直受到克制的焦虑不安呢?

从这个角度来看峩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叫做"日本"这一话语对象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实例,它不可能与按照现代和前现代对所组织起来的全球构造相结合

茬非西方文化之中,只有日本是能够为了把自己变成一个现代工业社会而很快地从西方国家借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一事实引起了人们┅再地悔恨或者赞美。

因此相当大量的智力劳动用来使"日本"这个特异的对象在话语形态中变得无关紧要。在美国这项智力劳动的成果┅般归类于"现代化理论"Modernization Theory)这一名称之下。除了公开的国家战略需要以外还有另一个虽是隐蓄但却是同样紧急的需要,为此创造了一种社会科学的和人本主义的论点

遵循马克斯·韦伯的榜样,有些现代化理论家为了把美国的统一性确定为西方的中心和西方统帅的一部分洏进行工作韦伯本人对在话语上确定西方的假定的统一性这一使命看得很清楚,而且很灵巧地执行了此使命

现代化理论把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对引进到对其它文化的研究中所作出的成就是,首先重新创造出西方的统一性所赖以构成的同一个话语形式——但是这次是明確地以美国为中心。其次它产生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叙述的方式保留了19世纪历史主义的指导原则,但是摒弃了19世纪历史主义对国民历史的奣显依赖

在这里,我必须补充一句这并不是说崭新的历史叙述具有更少的国家主义或者说它与国家主义是不相容的。同别的普遍主义┅样普遍主义的这个形式很明显是国家主义的。但是在这一崭新的历史叙述里,国家主义必须以不同的方式被表述出来

一方面,现玳化理论家肯定继承了一种欧洲遗产即与演变时间相吻合的历史时间观念。这种历史时间观念是与从特殊性到普遍性、从抽象的普遍性箌具体的普遍性的过渡(不论这种过渡是渐进还是速进的)最终与增强合理化的过程相合,即与理性自我实现这一过程相吻合

另一方媔,他们将普遍性的因素看成是分散的;他们不是强调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冲突动力而是试图证明所有社会具有将自己合理化的潜在能力泹是,同样确切的是在一个社会将自己合理化的同时,该社会就变得和美国相似或者,用稍微不同的方式说进步总是意味着美国化

从这方面来看现代化理论家所表示的观点含蓄地将现代化与美国化等量齐观。并且这一等式很成功地被灌输到二次大战后的日本大众意识之中虽然在那个时候以前,现代化一直多少是和欧洲化相等同的现代化理论总的来说所起的作用是将中心从西欧移到美国。

图一:东松照明镜头下的横须贺(东京湾著名的军港)1959年;图二:1975年的横须贺;图三、图四:森山大道镜头下的横须贺,1971年

显而易见问一問关于现代化的哪一个观点更可靠是毫无意义的。上述的解释意味着虽然现代化的过程可以被看成为价值观念在某种抽象的层次上具体囮的步骤,它却一直被被表现为是在世界地图上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之间的具体转移

因此,普遍主义和现代性的概念比以前更为密切地與美国的国家主义相交织但是,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一双重结构,普遍主义看起来不具有国家主义的广为人知的毛病当然,自称普遍主义常常有利于推行国家主义的需要由于这一双重结构,在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之间产生出持续不断的摇摆

很可能,某种地方主義(Provincialism)和对普遍主义的渴望是一枚硬币的两个侧面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不是二律背反(antinomy)而是相辅相成的。

实际上特殊主义从来不是讓普遍主义感到真正地头疼的敌手,反之亦然正是因为它们与个别(the individual)隔绝开来,个别豚选本可能被改造为无限地超越这一普遍性的主體普通主义和特殊主义都不能遇上他者(other);他者性(otherness)总是被化解为他体,从而在二者之中他者性始终都受到了压制、排斥及消除。

说到底我们正常情况下称之为普遍主义的东西是一个自认为普遍主义的特殊主义,很值得怀疑普遍主义究竟有没有可能以别的方式存茬

但是,必须满足某些条件才能使这一普遍主义成为可能因为西方的中心被假定为代表最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形态,所以从合理化的历史时间来看它应该比具有更少的普遍性和具有更多的特殊性的社会要更为先进;由于普遍性被等同于改造社会制度并使之合理的能力。覀方必然是最先进的特殊性

这一图式包含着是一个方程式,通过这一方程式我们可以按照经济合理化的相对程度,推论出一个社会对普遍主义的投资换句话说,除非一个社会在经济之类的范围里很成功它就不可能声称自己是信奉普遍主义的。

因此当一个社会被认為是比其它社会更为先进的时候、这一普遍主义就能够有效地并且非常有力地使这个社会对其它社会的支配权成为合情合理的。

但是如果这个社会经济和政治优越性在合理化的过程当中在别人看来并不那么确切;那它很快就会失去其效力和说服力。由于这个社会对普遍主義所承担的义务很重它的自尊感迟早会面临危险。普遍主义到那时看起来就会是一个负担在它的重压之下,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形象僦要被压垮

后现代这一术语从侧面证明现代普遍主义所认识到的这种内在矛盾。一本新书即大卫. 波拉克的《意义的断裂》,是一个很恏的例子从中可以观察到当一个天真的普遍主义碰到这种认识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它对其所发觉到的环境变化的反应就是加强普遍主义借以自然化的现存话语规则很有意思的是,虽然以前这系列的规则是隐含的、假定的、被沉默地接受的但是它们现在却必须得到說明并且大声加以宣布。

波拉克的著作的重要性就是在于这一点上更进一步,他对日本的审美观的研究构成了一个深思熟虑的努力以保持对非西方,尤其是对远东的知识积累中所形成的框架

这本书更为有意思的是,他对有时在学术出版界(academic journalism)称为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所進行的理论批判做出表示尊重和认真对待的姿态。后结构主义批判对在却识的生产中揭示某个特定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的权仂关系是十分有效的

波拉克消除和抵消"后结构主义"的批判冲力的胆大包天的企图,几乎在他每次提到雅克·德里达和罗兰·巴特等人的洺字求助于他们的权威性时候都暴露出来。然而我们必须十分注意他的论点是怎么样垮下来,因为与其说它们显示了单纯的技术错误鈈如说它们更多地显示出了那个叫做"现代性"的话语形态之顽固性"现代性"一术语虽则过时而却很傲慢。

在论证一种叫做和汉(日本/中国)的日本独有的辩证法以便把日本的主体同一性(subjective identity)建立起来的过程之中波拉克运用了一个主导比喻(master

这个陈旧的比喻,在西方对远东嘚研究之中被反复运用了几乎长达一个世纪之久一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是日本的围墙日本的存在是以它所面对的围墙国界定的。并且波拉克接着说,美国最近取代了这个角色正像日本以前把在己定义为中国的他体一洋。

日本今天把自已规定为美国的地体在这两种凊况下,日本的自我在一种意义上是寄生的而在另一种意义上是相关性的波拉克不去考虑主体同一性的各种可能的形式是否都是寄生和楿关性的。他一开始便展示出许多"科学事实"

这些"科学事实"毫无例外地证明日语和汉语之间的明显差距。"以简单而听起来很现代的前提即文化与语言反映出同样的结构并为这些结构所影响,"开始比较详细地描绘日本独有的文化"

然而,依据这个前提或者这个前提的某一含义——文化和语言这两个统一性必须能够作为单一的体系加以分离才能够使得这两个统一体"反映出同样的结构并为这些结构所影响——┅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差距在表现的层次上(Ievel of representation)被刻写并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在实在的层次(level of real)与表现的层次相融合

1935年,溥仪参拜靖国神社

茬语言学中必须假定某种规则系统的统一体作为必要的前提以便分析和组织所谓经验的信息。构成语言学作为一个系统和形式的知识主體的可能性是这种假定的语言统一体(lanuage unity)。语言统一体绝对不应当与一种语言的实质混同起来、但是一种系统的语言统一体与"脊柱存茬于哺乳动物的躯体中"不一样,它不存在于某一语言行为之中

因此,如果说语言学是先查资料然后发现和界定一种特殊的地方语言或鍺国民语言,这样就会使人误解正相反,语言学成之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是假定某种特殊语言的统一性语言统一体的本质,比如说日語或者汉吾基本上是话语性的。

这就是说语言统一体不可能被表现为一个圈定的空间(Circumscribed space),或者一种团域(closure"井底之蛙"这一隐喻未必不恰当;就当代日本而论,外部世界看起来只不过是投射在国家大众传播媒介所竖立的墙壁上的形象这样看来,这一隐喻倒是相当准確和极其具有说服力

但是,如果这一隐喻是与文化唯我论(cultural solipcism)这个典型的认识论的陈词滥调联系起来的那么所有这些统一体就会被物囮,而这恰恰是波拉克所做的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他未能区别分析的范畴与分析的对象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似乎是因为他对现玳话语完全缺乏一种理论上的批判。

比方说日语、日本文化、日本国民这三个统一性似乎是完全可以互换地加以运用。恰似顺从地遵循ㄖ本帝国的历史学(皇国史观)或者较近的关于日本的独特性(日本人论)的话语一样,波拉克将那种当代日本的公式化的形象投射到咜的中世纪和古代为了强调日本人与中国人有多么不同,而且为了论证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他常常凭借一种循环论证,其中日本的攵化是靠日本语言的同一性为参照而被确认的本语言是靠日本人民的国民同一性为参照而被确认的;最后,日本人民是由他们的文化囷语言的传统而被确认的

他不知道在这一系列的名词上绕圈子是一个历史上特定的话语形态的特征。波拉克所不理解的是不存在一个邏辑论据让这三个范畴在它们所指的对象上能够互相对应。

像我在别处论述过一样日本文化的假想的统一性只是在近代历史上才确立的。一个叫做文化的话语对象是最近的事情对波拉克来讲,这三个统一体是超越历史的普遍性(trans historical universals):《意义的断裂》明确地赞成文化本质论

他的论点实际上是要把日本确定为一个特殊性而它的认同感永远要依靠他体而存在。不用说这一他体是个普遍的他体,而与此相对照日本的特殊主义就变得尤其突出了。由此延伸的是对日本的这一规定意味着日本从一开始便作为一个"自然"的社会而从来没有把自己构築成一个"现代"的国家。

东京明治神宫1952年

尽管波拉克论述中国与日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语言异质性,但是日本人借用了中国的文字而由此對自己的特征性引起了无尽的焦虑

比如说,与我们一样中国人绝不会对他们的文字是否能够充分地表达他们的思想而感到有什么"问题"。然而我们研究一开始碰新的阿题恰恰是日本的"第一个"文本中采用了中国的文字,并且在下文中,这个问题将会带有范例 (Paradigmatic)的重義

波拉克断言日本式的独特性最好的表现是日本不得不借用一种外国文字。显而易见这本书的标题《意义的断袭》是来自这种想法。泹是当读者念到下一句话的时候,便会大为吃惊;眼明显文化的符号领域(semiotic field)里的'断裂'这一概念不是日本所特有的;也不能说,现代嘚符号学毕竟是与日本有特殊关系的主题

看起来,大卫·波拉克本来不打算说:

比如说与我们一样,中国人也不会认为自己的文字足夠表达自己的思想会有什么'问题'

当然,他不想这样说因为意义究竟不仅对日本人来说而且对我们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断裂的。然而假裝不承认文字永远不足于表达思想岂不是会导致一种种族中心主义的闭域(ethnocentricclosure)的形成吗?

对意义的断裂的承认岂不是意味着就是因为不仅書写(writing)而且言语都不足以表达思想吗语言对于思想来说,是外部(exterior)的所以文字永远是异己(foreign=外国)的。

因此文字岂不是戳穿叻种族、文化、语言的统一性的想像中的闭域吗?德里达岂不是已经说过当我们说话或写字的时候,我们永远处在自己的假定的同一性鉯外吗

为了批评日本的特殊主义和波拉克可能以为是日本的文化本质主义,波拉克需要创造一个日本永远不可能接受和包括他体的形象这就是说,波拉克首先需要创造一个以后可以痛打(hash)的对象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波拉克是按照自己的文化本质论错误地规定这个特异的对象的。因此研究一开始碰新的阿题恰恰是日本的"第一个"文本中采用了中国的文字,并且在下文中,这个问题将会带有范例(Paradigmatic)的重义

这种倒置在波拉克的书中不断地出现。一当我们检查这部著作研究的主体的基本词汇而不是所研究对象的属性的方法总论的组建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地注意到另一种倒置。在序言中波拉克说道:

我关心的是,日本人如何解释他们所看到的本质上是'中国的'事物洏不是我们或者中国人自己所作的解释

依据"井底之蛙"的比喻,日本的、中国的、我们的这三个领域(或曰三口井)都被并置。按照波拉克所称的他的研究的阐释学性质每一口井似乎形成了一个阐释学的层面。

但是他在书的结论说道:

我在这里所关心的是一种辩证法嘚过程……因此这个研究最终变成一种对日本文化的阐释,它研究日本人如何解释他们自己和长期以来自己的文化的演变

在这里,选定嘚领域是日本而波拉克说他只关心从日本人的角度看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的辩证关系,所以在这一辩证法关系的运作中"中国或者甚至中國这个概念未必有任何关系"他论述的中国只限于日本人所表述的中国。

波拉克所不能理解的事实是青蛙决不可能在其井壁上看见自己嘚井,而如果不以此事实为参照这个隐喻就没有作用。

从青蛙的角度来看整个一口井是永远看不见的。所以它永远不会知道它是被捆围在一个极小的空间当中;它意识不到它所相信是整个宇宙的东西只不过是一口小井。

为了知道其宇宙只是一口井井的形象必须在井壁上被投射出来。所以对青蛙(日本人)来看,井(日本)的全体基本上是看不见的而只能被认识为是井壁上所投射的表象

如果中国昰作为一个表象被处理的,那么日本就应该是按照完全一样的方式而受到处理的进一步说,假如日本人不具有对日本的某种表现不臣垺于这种表现,他们根本不会认识到自己是日本人也不会自己去认同于日本。正像中国对日本人来讲是想像(imaginary)的一样日本对自身来講也是想像的。

如果波拉克想要谈论中国在日本文化中的综合他就必须首先谈论日本在日本文化的综合。日本人与日本之间的辨证关系應该和日本人与中国之间的辩证关系得到同样的重视当然,波拉克的文化本质论使他完全看不到主体性的问题

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的ㄖ本市井生活

这个隐喻很具有讽刺意义,因为没有人能够有把握地说自己不会遇到青蛙的命运青蛙以为在它的小世界以外不存在其它的鈈同的世界。所以它认为对自己的小世界的认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但是如何保证嘲笑青蛙的人们的世界不也是另一口井呢一亘这個问题被提出来,嘲笑者脸上傲慢自得的笑容就会冰冻起来波拉克所描写的日本与日本人在他们的井壁上所想像的中国到底有任何差别嗎?

在某种意义上《意义之断裂》表现出一种提心吊胆的不安全感看起来似乎它暗中知道随时会有人提问这个问题。为了压制这个不安铨感这部著作设置了说话的位置,使作者以普遍的语气说话他具有俯瞰事物的无所不在和超越的立场。

波拉克的词句自动地被表现为┅种元语言(metalanguage而且得到精心地安排使它看起来像是自然的事情。他的语言假定一个我们(us)(波拉克想对这一我们us说话)而且他的峩们(we),即这种元语言的说话主体(speaking subject)恰恰是西方,而更具体地说是美国所以,西方又一次在其特殊性当中带上它的遍在性和普遍性。不用说波拉克的论点的前提是,理论(普遍性)与理论的对象(特殊性)二者的对立相当于西方和日本的对立

战后不久(1946年)嘚日本市井生活

一个被称为日本的占有特殊地位的话语对象便被构成,目的是给我们展示出据说是特殊性的具体实例我们的普遍性是与咜相对照而得到确认的。

日本是在普遍性的方面被界定为一种特定而单一的特殊性;日本获得其独特性和同一性是因为日本在西方的普遍范围中作为一个特殊对象而显得突出

只有当日本和西方的普遍主义结为一体的时候,日本才得到它的特殊性的同一性换句话说,一只囿日本被西方承认它才被授以"自我"而感到"自我"的存在。

并非偶然关于日本独特性的话语(日本人论提出日本不同于西方的无数实例,依据日本对西方的偏离来界定日本的特征一日本人论强调日本的特异性和它与西方的差别,体现出一种从他体的观点看到自己的渴望

泹是,这样只不过是从西方的角度来规定日本的特征而最后确立了西方的中心地位以西方作为普通的参照点。尽管波拉克摆出批评日本嘚排他性和种族中心主义的姿态实际上他仍然热切地接受和认可日本人论那样明显的日本特殊主义和种族主义,原因即在于此事实上,如果他不这样露骨地接受特殊主义他的整个论点就不成立。

持着普遍主义的观点的人和持着特殊主义的观点的人各自都说他们与对方鈈同与双方所宣扬的相反,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是相互加强和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从不存在真正的冲突;它们彼此需要而不得不努力尋求一种对称的互相关系以便避免一场对话式的碰撞这种碰撞势必会破坏它们的所谓安全和和谐的独白世界。

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为了隱蔽自己的毛病而互相认可对方的毛病恰似两个同谋犯的狼狈为好。在这一点上国家主义这样的特殊主义决不可能是对普遍主义的认嫃的批判,因为二者是同谋犯

然而,西方和非西方之间的关系似乎依照那种陈旧而熟识的主奴图式在三十年代,当"近代之后的时期"(現代)——与我们的后现代有所相似——被广泛地研究的时候一些日本知识分子所思考的问题之一就是西方和非西方的关系本身。

在对時代作出诊断时很多人,包括京都学派的年轻哲学家们(例如高山岩男和高坂正显)都特别以西方(欧洲)世界和非西方(非欧洲)卋界之间的关系为最有意义的标志。

他们注意到自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种根本的变化

直到19世纪末以前,历史似乎是茬直线地走向进一步的世界统一全球按照一种单一结构被逐渐地组构起来,而地球最终只会允许一个中心存在

首先,历史看起来是一種以欧洲为中心、不断地统一化和中心化的过程因此,认为历史简直就是一种西方化(欧洲化)的过程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这样的观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历史图式里全世界是被从顶端向下而俯视,全世界被看成是西方世界

因为西方以外的世界都將注定要西方化。从本质上这正像黑格尔式的历史主义最充分地代表的一样:"世界的历史是欧洲史。"

图一:日本原住民阿伊努人1880年;圖二:日本武士,1860年;图三;日本甲府市水稻种植业

但是高山岩男声称,到了19世纪末非西方世界开始走向独立并组成自己的世界这个轉变的结果揭示,本来被看作是全世界的被揭露为一个不过是现代的世界。即很多世界里面的一个世界这种对历史的认识和实践的可能性受了世界的根本性历史转变的影响,并在当时被叫做"世界历史"

中,人们以为要想理解历史的变化就必须参照既定的空间性的范畴,即气候、地理、种族、国民、文化等等。只有在这些范畴所设置的框架之内才可能理解历史的发展并且领会各种变化,这些发展和變化以后会被纳入一个更大的叙述单元(narrative

这种虽嫌简单却难以否认的观点指出历史不光是时间性或者纪年性的,它也是空间性和相对的(relational)人们之所以可能把历史理解为一种直线的进化的事件系列,来源于进化的历史与其它历史——其它共存的时间性(coexisting temporali ties——之间的尚未成为一个主题的关系

history)不知道它对其它历史的隐含的依赖,却以为自己是自主和完整的而另一方面,"世界"历史却认为自己是一切历史的空间关系所以,就世界历史来说历史不可能完全按照来自同一个历史本身的范畴(terms)被理解;世界从根本上是一个充满着异质性囷诸多他体的领域,所以一元历史应付不了世界历史所认识到的世界

高山岩男单一结构被逐渐地组构起来,而地球最终只会允许一个中惢存在首先,历史看起来是一种以欧洲为中心、不断地统一化和中心化的过程因此,认为历史简直就是一种西方化(欧洲化)的过程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这样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种历史图式里全世界是被从顶端向下而俯视,全世界被看成是西方世界因为西方以外的世界都将注定要西方化。从本质上这正像黑格尔式的历史主义最充分地代表的一样:"世界的历史是欧洲史。"

1930年日本海军战列舰下水

但是,高山岩男声称到了19世纪末非西方世界开始走向独立并组成自己的世界。这个转变的结果揭示本来被看作昰全世界的,被揭露为一个不过是现代的世界即很多世界里面的一个世界。这种对历史的认识和实践的可能性受了世界的根本性历史转變的影响并在当时被叫做"世界历史"

中人们以为,要想理解历史的变化就必须参照既定的空间性的范畴即气候、地理、种族、国民、文化,等等只有在这些范畴所设置的框架之内,才可能理解历史的发展并且领会各种变化这些发展和变化以后会被纳入一个更大的敘述单元(narrative unit)之中。

这种虽嫌简单却难以否认的观点指出历史不光是时间性或者纪年性的,它也是空间性和相对的(relational)人们之所以可能把历史理解为一种直线的进化的事件系列,来源于进化的历史与其它历史——其它共存的时间性(coexisting temporali ties——之间的尚未成为一个主题的关系

history)不知道它对其它历史的隐含的依赖,却以为自己是自主和完整的而另一方面,"世界"历史却认为自己是一切历史的空间关系所以,就世界历史来说历史不可能完全按照来自同一个历史本身的范畴(terms)被理解;世界从根本上是一个充满着异质性和诸多他体的领域,所以一元历史应付不了世界历史所认识到的世界

高山岩男的世界历史在什么程度上能够面对异质性和他体,以及世界历史究竟是否能够茬他体的异质性和他者性(otherness)之中无掩盖地面对它下文将要讨论。但是我现在应该指出,这种他者性和异质性的概念一直被界定为是鈈同文化和历史之间的差异仿佛在一个国民、一个文化和一个历史之中不存在着差异和异质性似的。在高山岩男看来异质性和他者性臸多是国际的差异。

60年代工业化后的北海道

当世界历史出现的时刻空间谓语的忘却(oblivion)被显露为一元历史的真理,而这种忘却是在特定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除非历史和文化的世界遭到严重的挑战而受到其它文化的影响,它就永远不会认识到自己的世界并不直接等同于整個世界它会继续幻想自己是整体(totality的代表和表现。

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是这种幻想的最典型的事例之一;对它来讲世界不存在。但昰对高山岩男来说,日本国民历史也是一样日本国民历史是一元历史的另一个事例。尽管日本受到其它文化与历史的挑战和影响但甴于它的岛国情况,它却尚未认识到历史存在于日本与诸多他体的互相作用之中

高山使我们发现的事实是,一个历史的同一性(identity)本身昰与其它历史(即自身以外的东西)的相依性而构成的正因为一元历史认识不到自己的同一性可能产生的条件,所以它就天真地把其特囿的价值观无限地扩张并且继续坚决主张该价值观的普遍正确性;一元历史误解和误会了声称自己的普遍性之必要性和坚决主张自己的哃一性是同时开始的。

因此为了保持一元历史作为普遍性的创始者的假定之中心性和普遍与特殊的价值共测性,他者性的契机(moment of otherness)被故意地改变了这样无疑等于歼灭他体的他者性。很可能一元历史以为自己所担任的使命可以最简洁地概括如下。"他们正像我们一样"然洏,必须记住这句话肯定不同于另外一句话,即"我们正像他们一样"后者不能保证我们(us)的中心;也就是说,树立的不是我们的权力優势而是劣势这两句话构成一种相辅相成的配对。

一元历史为某种历史上的特定霸权而服务而且这种霸权所引起的骚动至今尚未停止。但是高山岩男认识到并努力把握住一元历史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他坚决主张另外一个历史(一种能够承认其它历史的世界历史)將要出现。

它的出现应该表明历史的主体和他体的之间的关系有了根本的转变;它应该指明那种否认他体存在的一元历史已经无效在这種新的历史中,诸多历史的多元性及它们之间的一相作用成为新历史的原则因此,空间的范畴(terms)必定被结合于历史之中历史将被理解为是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而且是国际化的

高山岩男的主张,听起来像是一种真正的多元性历史它与直线和单一(singular)的历史相对立。洳果我们相信很多人的看法我们会认为这种从一元历史到世界历史的过渡表明彻底的历史变化,导致一种不同的权力结构在此权力结構中,文化、国民和历史的特殊性会受到充分的尊重

所有的文化世界就会以高级正显叫做本体的普遍性(ontological universals)为中介,反而会以非本体的普遍性(日语原文:无的普遍)为中介果真如此的话,我们便能够憧憬现代时代的彼岸即与历史断裂的天外一方,从而让人们把现代話语的界限客观化总之,一种真正的后现代

在这个情况下,很值得注意的是高山岩男与高级正显一样,都毫不含糊地把历史(多元曆史)的主体统一性与国民国家(nation-state)相等同起来。

然而他们强调,国民国家不直接相当于种族(人种)或者民族(folk对他们来说,國家(state)是个自为的存在(being-for-itself与其它国家相对立,在"世界"中存在正因为国家必须以它与其它国家的关系为中介,所以是自身反映的(self-reflective)它是一个主体。

因此国家不能与其它"实体"entities)(比如种族、民族、氏族或者家庭)相类比。在另一方面民族指的是一种根于自然嘚社群,人们生于斯死于斯联结人民的血缘、生殖及土地,它和母子之间的系结一样十分自然

高山岩男事先声明:作为一个自然社群(natural community),民族永远不能作为历史的主体因为它不是受普遍性(universals)的中介。自然社群(高饭正显将它叫做"基本")不是一个主体本身因为它尚未被理性化。自然社群必须由国家所代表;只有通过国家自然社群才能够被确定为自为国民(na

而且,民族只有通过这种对自己的表述財具有历史性才可以产生出自己的文化和自己的历史世界(historical world)。到了这个阶段民族便将国家作为其主体而构成自己的历史或者历史世堺。

1938年日本“开拓团”在中国东北狩猎。“开拓团”源于日本关东军“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将大量日本贫农迁往中国东北。(号主按)

虽然高山岩男把黑格尔式的哲学看成是一元历史的延伸而否决它他却很严格地遵循着黑格尔式的理论体系。高山岩男接受"現代"的所有前提但是试图改变它们的历史观。他提出多元的世界历史声称超越了现代(日语:近代)这样他便认可以日本国家凭现代囮之名所获得的绝大部分。

在他对一元历史的批判中所表现出对于西方和现代的批判都似乎表露出一个事实即反现代的所有辞藻事实上掩护了对现代的毫无原则的赞同。高坂和高山所涉及的问题正是西方最应受到批判之处即有关30年代和40年代初的中日情况。

194110月曾经举行過一次圆桌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高坂正显、高山岩男和其它人谈到了历史发展和民族道义之间的关系

高山:道义力量(moral energy)的主体应当昰国民。国民是所有问题的关键道义力量与个人或私人的伦理,或者与血缘的纯净都毫无关系国民在文化和政治上是道义力量的中心。

高坂:对了民族本身是毫无意义的。当民族获得主体性的时候它就必然成为一个国家性的民族。一个没有主体性和自我限定性的民族一个没有将自己变成国民的民族是没有权利的民族。比方说阿伊努族之类的民族是不会获得独立的,它最后被同化进另一(业已成為国民的)民族我很想知道,犹太人是否面临着同样的命运我想,世界历史的主体必须是这种意义上的国家性的民族

在这种对主体性的认识与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主体性的认识之间,我们几乎辨别不出任何区别首先,现代的国家必须体现出其意志(自我限定性)這就是说,国家的主体是"自我限定" 咱我的限定本身)同时也是限定的自我(限定自身的自我)。

而且为了获得自我意识和实现自身的意志,现代的国家必须将自己外部化(externalize)因此,它毫无例外地成为在国家之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它是民族(非理性)和国家(理性)的綜合国民(nation)是理性在个别性(民族)中具体化的表现,因此国民不能与民族无中介物地同时同地存在。为了组成国民强大的民族必须征服其它弱小的民族。

他们在当时历史情况下讨论多元的世界历史时明显地表现出他们反现代所用的词语的脆弱。在另一次题目为"東亚共荣圈的伦理性和历史性"的圆桌会议上(于前一次会议三个月以后举行参会者如前),他们将历史的问题与中日关系直接联系起来

高坂:中日战争(原为支那事变)涉及到许多事情而且极为复杂。但是决定胜败的最后因素应该是,"谁的道德更优越日本的还是中國的?"当然政治和文化上的策略是很重要的。然而我们对中国人的道德态度更为重要。我们应该考虑使用如此一类的手段:为了使那邊的人相信(日本道德的优越性)我们应该派遣很多道德上优秀的自己人到那边会展示我们的道德力量。中日战争也是一个道德的战争既然我们参加了大东亚战争,那么这次战争的范围现在更扩大了它是东方道德与西方道德之间的战争。让我用另一种方式说吧这是┅场较量,看看谁的道德在未来的世界历史中会起更重要的作用

已经到了那个阶段,他们竟然不仅还能论证日本国家的道德而且还能论證它的道德比中国的道德更优越这确实令人惊异。想一想当时日本国家的处境我们还真不好意思问高坂是否在开玩笑。然而至少值嘚注意的是,日本道德与中国道德之间的关系被放进一种辩证法里高坂好像确信,日本道德的优越性终将会被证明正像日本军事上的優势可以确保整个局势的稳定一样。

高坂认为历史过程就是一系列不可避免的冲突,在冲突中一个国民的道德由另一国民的道德来衡量洏作出裁决因此,支那事变(中日战争)是一场道德的战争而太平洋战争也是这样的一场战争,从整体(整个人类)的终极道德来看它决定到底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道德更优越。

在这种意义上高坂所理解的历史是一种建设人类的道德和达一以人类的终极解放的道德發展历史。尽管高坂对"人本主义"这个词反复加以指责他仍然不由自主地要采用人本主义来证明现状之合理。换句话说他对人本主义和現代性的批判事实是对两者易识破的歌颂。

除了上述一节中的不可思议的幻想以外还有一种明显地违反多元世界历史的前提之理论表述,将中日之前的关系设想为中国和日本的之间的道德战争就是假设这两个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的关系这就是说,在上述乐观的想像Φ日本的道德终于会证明其普遍性以及中国道德的特殊性。这必定是一种使各种特殊性服从于一个普遍性的过程了高山说

中国人对自巳的中国中心主义只有一种主观知觉,但是对'世界'没有客观的意识…… 中国拥有道德,而日本却拥有道德精神

我们在这里见到的是普遍性的最险恶的一面,而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毕章是高山前多无论的真相日本不仅会战胜中国,连日本道德的优越性也被假设成是勿庸置疑的;暂时的日本军队的优势(它毕竟是国家大众传播媒介所伪造的)被看成是带有屈尊俯就的优越感说话的权利的保证

上:“二战”期间,日本学生欢迎纳粹德国代表来访;下:学生欢送神风敢死队

假如这种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道德之间的辩证过程是按照他们所设想的那样进行的话这种辨证过程最终会消灭在批判一元历史中所热切主张的许多历史和传统的多元性之共存。在普遍主义一特殊主义的图式の中无数多元性的主体渐渐地会被组织成在普遍主义单一中心支配下的许多特殊性。

那么我们到底怎么能够避免这种可恶的一元历史呢?一元的世导员来与走向单一中心的全面霸权的历史毫无区别高山和高级以为自己有资格指责中国人缺少世界历史感、妄自尊大,指責他们搞特殊主义正是因为高山和高级以为自己是站在普遍主义的立场上说话,所以他们才以为自己有权如此指责

1946年,东京审判上的東条英机

多元性的世界历史证明自己只是一元历史的另一形式当世界历史的主体等同于国民时,我不知道人们如何可以避免这个结论當人们将国民同一性(national identity)确认和赞颂为历史实践的唯一基础时,他们怎么能够对现代性作出有效的批判

他们对现代性的批判充其量也不過是在假借反帝国主义的名义下完全认可日本的现代性(包括其扩张主义冲动的所不可避免的后果在内)。

使他们烦恼的不是一元历史在卋界的欧洲中心主义体系中压制了很多人们剥夺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所反对的是在世界的欧洲中心主义的体系中,日本人假定的统┅性碰巧被排斥在中心之外而他们所希望能够实现的是,把世界改造成让日本人占有中心和主体的位置以便用日本人自己的普遍标准来規定其它特殊性

为了达到此目的,任何西方的东西只要符合现代国民国家(nation-state)的结构他们就愿意赞同。促使他见这样做的远远不是一種反西方的决心而是追随现代化道路的意志只要中心化和同一化是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他们的世界历史哲学理论便会证明多个中心不能並存从而自相矛盾地表明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这一哲学理论的彻底失败说明日本当时已经很现代化,以至于它必须开始向普遍主义移動而且,尽管有那么多的反现代主义的词汇日本还是永远摆脱不了自己要求普遍化和整体化的冲动。

这些世界历史的哲学家们可能没囿认识到最关键的问题是日本并不是处于西方以外。甚至在日本特殊性的范围内它已经被那个无所不在的西方所纠缠。

因此无论是從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日本都不可能被看作是处在西方以外的。这意味着为了批评西方对日本的关系,我们必须从批判日本开始

同样,对日本的批判也涉及到对西方的根本批判所以,我认为只要我们试图站在我们(即西方的或日本的假定统一性)嘚立场上说话,我们就永远摆脱不了普遍主义一特殊主义的支配;无论我们采取多么激进的姿态我们永远不会在批判方面取得成效。

1945年ㄖ本战败以后;竹内好才于日本道德与中国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缜密的剖析,并坦白地承认日本战败的战争是一场中国道德和日本道德之間的战争竹内好是很少的几位认识到这一点的知识分子之一。他很精辟地说明依据社会经济和道德两个方面的理由,日本的战败是不鈳避免的

按照日本自己提出的标准,日本证明自己的道德失败了但是,竹内好也承认很多人(包括世界历史的哲学家在内)使用"多元主义"的词汇的某种合法性、虽然在战争之中竹内好也是一个讨厌和拒绝世界历史哲学家们所主张的"东亚共荣圈"的概念的人。他尽一切可能想保持对西方霸权问题的思考和关注这个问题当然没有随着日本的战败而消失。

同高山对一元历史的界定方式一样竹内好促使我们紸意到现代性是强加给非西方的。现代性不但必须表示一种时间性或者纪年性的范畴而且必须表示种空间性的范畴。因为在这个意义仩,除非人们理解非西方和西方之间的空间关系他们决不能把握住现代性对非西方的意义。

按照竹内好的说法对东方来讲,现代性首先意味着东方在西方的政治、军队、经济的支配下的现代的东方经历了入侵和战败受到了剥削,然后它才诞生

这就是说,东方只有等箌它变成了西方的对象的时候才开始进入现代时期因此,对非西方来说现代性的真谛就是它对西方的反应;竹内好坚持认为,它之所鉯只能这样是因为现代性是围绕西方主体同一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形成的。

所谓现代是指欧洲在从封建事物解放自己的过程中(从生產方面来说就提自由资本的产生,从人这方面来说就是作为独立平等的个体人格的确立)把从封建事物中区别开来的自己作为自我放在曆史中眺望的自我认识。

所以既可以说欧洲之所以能发现自我意识是由于这种历史也可以说这种历史之所以能出现是由于这种欧洲。历史并不是空洞时间的形式如果没有使自我成为自我并为之与困难不断做斗争的无限瞬间,那么使会失去自我历史也会消失。

西方(欧洲)必须不断地争取改造自己才能够作为西方;就其本身来说它并不存在,而只是作为一种反映而存在"(欧洲的)资本寻找的是市场嘚不断扩大,于是传教士们意识到他们应以不断扩大天国为其使命

他们(欧洲人)力图通过这种不断的紧张感来完成自我。而不断完成洎我的这种动态就不可能使其停留于自我为了使自我成为自我,就必须冒失去自我的危险不参照这种对自我不断地寻找,这种自我重噺中心化的连续不断的过程那么,进步这个概念或者历史主义,就是不可理解的

1938年,日本军队占领开封城

西方的自我解放不可避免哋导致了它对东方的侵略通过侵略东方,"[欧洲]与异质(the heterogenous)相遇将自己与它相对立。"同时欧洲的侵略,在东方导致了资本主义的絀现毫无疑问,在东方建立资本主义被看成是欧洲的生存/扩张(survival/exbansion)的结果而且被理解为世界历史进步和理性胜利的证明。

当然东方对西方的扩张作出了反应,也对它进行了抵抗然而,正是在抵抗的过程中它被结合进西方霸权而作为一个契机,它促进完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一元世界历史在这种图式中,东方扮演了一种自我意识的角色在西方不断地辩证式地重新肯定和重新中心化的过程中,东方作为失败的自我意识而西方则作为一种自信的自我意识而存在;东方也是西方在构成有识王体(knowing subject)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对象。

因此东方被要求提供无穷无尽的一系列奇怪异常的东西。通过这些东西我们的东西的熟悉性被含蓄地确认了。关于东方事物的知识是依照西方与他体—客体(other—object)之间存在的权力关系而形成的。像爱德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这本书所表明的那样这种知识继续确认和固化该權力关系。但是我们不可忘记,这种对西方的认识并不是就东方而言的,而是出于西方的需要被表述出来的

从一方面来讲,西方是囿定界的与它的异己(alien)相对立;它的同一性要靠它的他体。从另一方面来说西方是无所不在而又是无影无踪的,因为人们设想这是知识的普遍确实性所以成为可能的出发点只有在一种叫做现代性的话语形态中,才可能有本质上是西方的普遍性充作普遍性本身但是,竹内好说 "东方抵抗"。他重复地讲抵抗这个字眼

1945年,菲律宾的日本军国主义残余部队向美国投降

东方抵抗;它扰乱着西方的霸权(dominion)十分需要指出的是,东方的现代化是由此抵抗所驱动的竹内好强调,假如东方不曾抵抗它永远不会现代化。因此东方的现代化不應该被理解为仅仅是对西方的模仿,虽然有抵抗意志不很坚决的实例比方说,日本的现代化

正像东方为了抵抗西方而必须实现现代化囷借鉴西方这个事实充分表明的一样,东方的现代化表明西方的前进或成功因此,现代化总是意味着西化或欧洲化所以看起来必然是,甚至在其抵抗之中东方也为西方主导的表述方式所征服。

而且东方抵抗西方的努力注定要失败;东方不可能占据主体的位置。于是是否可以把东方定义为永远不能成为一个主体的东西呢?

不用说西方和东方都不是直接所指的对象(immediate ref erents)。西方的统一性完全取决于它茬齐集其主体同一性的过程中如何处理抵抗到了这个关头,竹内好对抵抗这一字眼的说明开始摇摆在两种不同的解释之间

与此同时,竹内好指出并不意味着东方—从中东到远东—存在着内在的共同性。在这些不同的地方里很难找出宗教、语言、文化的共同点。

东方鈈具有统一的文化、宗教、语言也不是一个统一的世界。东方的同一性的原理存在于它本身以外;这种模糊的统一观念来源于西方在其曆史进步的过程中把东方当作被排除和被对象化的东西

从一开始,东方就是西方的影子假如西方不存在,东方也就不会存在据竹内恏所说,这就是现代性的主要定义对非西方来说,现代性最终意味着非西方主体性的被剥夺那么,非西方是否必须获得自己的主体性

(号主按)图一、图二:旧金山唐人街,1890年;图三:纽约唐人街1900年。在美国的“镀金时代”(The Guild Era大概从19世纪70年代到1900年),数以百万计嘚移民来到美国促进了美国重工业的发展,并使大量资本转移到北部和西部等经济薄弱地带除了处于社会上游的欧洲移民,还有许多來自“东方”的移民成为中下层劳工包括俄国犹太人、中东人和东亚人等等。例如19世纪70年代,为逃离东欧的宗教和种族迫害大量俄國犹太人开始移民美国,一些中国劳工也因铁路工业于19世纪去往美国这些人在社会和法律层面被统称为“东方人”(Orientals),意指不可同化的“外来者、外国人、异类”美利坚合众国议会通过立法强化了“种族排除”的社会性基础,具体通过《1870年归化法案》(1870 Act)和1896年的“普莱西诉弗格森”事件将排外政策合法化。“归化法案”当中提到“东方人”尤其“亚洲人”(Asiatics)没有被同化(assimilation)的权利这虽和“有待甄别”的犹太人略囿不同,但没有那么不同酒井直树和齐泽克在其它地方也提到过类似观点,即对“东方”移民而言东方主义(Orientalism)指视其为外来者的“旧世堺”观念,如亚洲人被视作停滞的、中世纪的、异己的而非裔美国人、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族裔一样,被塑造成入侵者和混乱制造者尽管这是另一个问题,但我想说的是用另一种视角审视西方的排外政策和酒井直树所讨论的“非西方”主题性问题时,会发现针对不同种族的排外行为会发现一些普遍特征,甚至将美国“南北战争”后的排华政策和“一战”前已然兴盛于美国的“反犹主义”联系起来尽管后者和欧洲后来发生的犹太人大屠杀(Holocaust)有“本质区别”,也没办法挑战哈贝马斯所说的犹太人大屠杀绝无仅有的独特性但不影响我们用酒井直树的视角重新思考“非西方”的“世界”,而这种普遍特征之所以显著是因为它关于用什么历史观来探究“非西方”主体性的问題,原理上也是基于竹内好所说的“东方”所指对象内部的复杂性

竹内好的回答似乎包含着他的整个话语常常表现出的模棱两可:不存茬抵抗,就是说不存在保持自我的愿望(自我本身不存在)。没有抵抗意味着日本不属于东方但是,同时没有自我保持的愿望(无自峩)意味着日本不属于欧洲

换句话说,日本什么都不是

竹内好说"日本什么都不是。"但是难道日本真的是形体不明和无定性,不具有任何自我中心化倾向的吗

竹内好论述道,由于日本不要成为自己不要重新为自己定位,所以它未能像欧洲一样他对当代日本的指责恏像是说日本没有任何自我表现,或者它的自我没有在各种体制中被具体化;仿佛没有存在过任何对居住在该地区的人们强加过国民观念嘚国家;仿佛居住在该地区的人没有将自己认同于国民;仿佛叫做日本的国民仅仅是作为一种良然社群而存在了几千年

日本是一个现代嘚国民。正是在他们保存自己之努力中日本领土上的人们才将自己组成一个国民并以这个国民的国家(state of the nation)来表述自己的存在。一个沒有国民同一性意识的国民怎么可能发动一场持续十五年以上的战争造成不可思议的人身和经济的毁灭呢?

竹内好似乎落入了前现代和現代的历史一地缘政治配对的圈套依据此配对的逻辑,既然西方是现代的那么回本就应该是前现代的或者至少说是非现代的。竹内好茬论述日本的时候不去分析西方与它所排斥的非西方这一配对,反而接受此配对的正确性但是,竹内好的分析工具被它所分析的对象洏毁坏

图一:大阪天守阁遭美军空袭,1945年

图二、图三:“战后”恢复的大阪举办了1970年“世博会”

这种误解似乎在于竹内好确信为了反對西方的侵犯,非西方必须团结组成国民西方以外的异质性可以被组织成一种对西方的顽强抵抗。一个国民可以采用异质性来反对西方但是在该国民中,同质性必须占优势地位如果不建立黑格尔所称的"普遍同质领域"(unlversal homogenous sphere),就成不了国民

所以,无论我们喜欢还是不囍欢现代国民的现代化过程应该排除该国民内部的异质性。西方与非西方之间的关系要在国民整体与其中的异质成分(heterogenous elements)之间如出一轍地复制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总是为国家所表现(代表)的因此国家是使所有臣民隶属于它的主体(subject to the subject),而异质成分则被剥夺其主体性而不隶属于国家主体

竹内好对人类的普遍解放从不失去信心。就这一点而论他一定是个现代主义者。所以总的来说他认为一え历史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人类的普遍解放将不是由西方来实现而是由东方来实现的。他说在历史中真正的主体是东方。在那个时刻箌来之前我们必须为了建立国民--历史的主体--而忍受异质性消灭。竹内好否定的只不过是现代化的某些有限的方面;称他为反现代者是个誤会

在另一方面,我们又发现他的字眼抵抗有另一种解释对东方来说,抵抗不会有助于其主体同一性的形成换言之,抵抗不是否定(negation)不是通过否定而设立一个对立的主体。因此只好把抵抗比做否定性(negativity),与否定相区别前者不断地破坏一种假想的静态平衡(putative stasis)。在这种假想的平衡状态中主体被表明为足以自立的。这里竹内好所涉及的是现代性和西方整个问题的一个根本因素。

但是……峩不明白抵抗到底是什么更无法追究它的含义。……对于我来说能够将一切都显现出来的这种理性主义信念是可怕的。其实与其这样說倒不如说,使这种信念成立的理性主义背后的非理性意志的压力是可怕的一并且我将它看成是欧洲性的东西。直到现在我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恐惧感情。

正因为我感到日本除了少数诗人以外大多数文学家和思想家都没有产生与我同样的感觉,他们不恐惧理性主义但他们称之为理性主义的东西我去无论如何也不能苟同,所以我感到了不安正是这个时候我遇到了鲁迅。如果有人问我何谓反抗我呮回答:正如鲁迅身上所体现的那样。

抵抗产生于一种根深蒂固的畏惧害怕那种要把一切都表现出来的意志。此意志是现代主体性的必偠条件鲁迅是拼命抵抗主体性的典范,地抗拒对主体性的里服而最后则是拼命抵抗对主体的臣服。

那种立场即人本主义(与它观察的冷淡态度)的立场在鲁迅身上是不成立的为什么呢?因为并非像人本主义所希望的那样傻子[鲁迅自身]能够救奴才。……从奴才的竝场来看奴才寻求救助本身就是让自己做奴才。

因此如果把这样的奴才才叫醒,他就得经受"无路可走"这一"人生最痛苦的"状态即醒悟箌自己一直在做奴才的痛苦,而且必须忍受这种恐惧如果不能忍受这种恐惧而寻求解放,他就连自己是奴才这一意识都得放弃换句话說,因为"无路可走"是从梦中醒来时的状态有路就是还在做梦的证据。

大岛渚电影《战场上的快乐圣诞》(1983)剧照

奴才否认自己是奴才哃时拒绝解放的幻想。认识到那种自己是奴才而且还在做奴才则是从"人生最痛苦的"梦中醒来时的状态。与其说那是没路也得走的状态還不如说是正因为无路可走才得走的状态。他否认自己是自己同时又否认自己是自己以外的东西。这意味着鲁迅自身的绝望同时又是使魯迅之所以成为鲁迅的绝望……其中没有任何人本主义可以掺杂的余地……

在此抵抗首先打扰着自我与其形象之间的表述关系,它抵抗使人隶属于各种体制同一性然而,这样做并不能把人们解放出来;它不能让人解脱(emancipation)因为解放的词句常常使人们被自己最害怕的东覀所征服。

我们也许应该让他们睡下去而不"大嚷起来一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但是,洳果一个人决心醒着不睡的话那么他至少必须抵抗自己对超越的渴望。竹内好之所以能够批判现代性似乎是因为他对抵抗的这种认识盡管他常常赞成现代性。就是这一点使他区别于那些天真地设想可以超越现代化的人们

这些人摆出可以超越现代的解放姿态,但是他们嘟陷进了现代性所安放的圈套竹内好放弃了解放式的意识形态。所以他就能够更加有效地批判现代性尽管他信奉现代性的某些价值观念。

后现代性这一术语所引起的不确定感可能表明这种抵抗正在逐渐伸展当我把它与竹内好在鲁迅身上所看到的东西相联系起来比——峩觉得我可以很好地理解"play"这个术语。至此我们才可以谈论希望虽然是像鲁迅在他的短篇小说《故乡》里那样踌躇地谈论: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是我自己掱制的偶像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圓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019年吉林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二)【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荿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嘚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熱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汤用彤).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Φ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嘚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囮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願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國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论证的经典例子100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显然这是一种聪明的文明对话与融合方式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辯新旧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

  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囿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人,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茚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国,佛教流传远播于四邻诸国早在隋朝,佛教就通過中国而影响到高丽、百济、新罗及日本没有在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具有建構世界宗教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选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有删改)

(1)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奣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B.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佛教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就是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

C.佛教文奣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也有大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到西方取经而形荿的逆向对话

D.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诸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時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主要是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

B.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和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C.佛教进叺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因此,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洏然地发生的过程

D.中土的高僧大德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噺旧这是对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的继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就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论证的经典例子100,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

B.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除了通过和平、聪明的方式融入之外还因佛教自身具有对话精神,即其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C.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分别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和开花结果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時期唐以后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D.佛教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是离不开其在中国大地上的存在和发展的。在此意義上中国佛教在建构世界宗教文明上的历史价值必不可少。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以名流云集著称,陈寅恪地位最尊自不待言。陈又与岑仲勉并称“二老”加上刘节、梁方仲,则号称“四大教授”刘节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在当时堪称岭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1926年,刘节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專攻中国哲学史清华国学研究院同学王力对刘节的印象和评价:“君待人无贵贱,一接以礼视友事若己事,蔼然似长者”

在整个中國学术界,刘节与陈寅恪的师生情谊广为人知据中山大学历史系老师回忆,逢年过节刘节去拜望陈寅恪时,必对老师行下跪叩头大礼一丝不苟,旁若无人刘节还曾对学生说:“你们想学到知识,就应当建立师生的信仰”但这句话在当时被当作罪证受到学生猛烈批判。1952年到1969年在送恩师陈寅恪最后一程的陈门弟子中,长期陪伴老师左右的唯独刘节一人。他是在任何压力下都绝不批陈的学生义无反顾地与恩师同甘共苦,其自身所受苦难之深重已达无以复加之地却还经常主动把老师要受的苦难都揽到自己头上。1967年底红卫兵要抬陳寅恪教授去大礼堂批斗,陈夫人出面阻止被造反派狠狠推倒在地。刘节挺身而出代替老师去挨斗。批斗会上“小将”们对刘节轮番辱骂、殴打,之后又问他有何感想刘节昂起头回答:“我能代替老师挨批斗,感到很光荣!”

  抗日烽火绵延家国罹难,导致学人不能安于讲席经受乱离流浪之苦,刘节可谓体验得真切从《刘节日记》中可以看出,尽管背井离乡生活条件恶劣,要靠中英庚款的研究经费资助才得以勉强度日他却安贫乐道,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以治学和研究为乐。

  在治学上他主张求真、自信他说,“考據学是求真之学”“历史学家要有很强的自信力,一个历史学家要坚定不移不要为一时的风浪而动摇不定”。

  在“文革”期间刘节先后遭受60多场批判,受到戴高帽、剃光头、被抄家、遭殴打、罚劳改等等非人待遇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刘节仍写下这样掷地有声的话:“人格同学问是一致的决没有学问好而人格有亏的伟人。”表示“假定有一种势力要打破我的信仰使我不能安静为学,我当然要抵忼……设若有一种势力要阻碍我的志向使我不能如愿以偿,我当然要拿出毅力来”

  面对这类政治运动,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但读书的人自能感受到他是以平常心、宽恕心处之的。这有一个旁证据其学生姜伯勤后来回忆,作为“白专”学苼的典型他也参与批判了刘节唯心主义史学,但1959年本科毕业时刘节却向学校的党委领导表示:“你们要把姜某留下来,这个人能成器”这既可见刘节的眼光,也可见其胸襟

刘节对子女的教育一贯民主、宽容,据刘节的儿子刘显曾回忆“我感觉他对我们兄弟俩是慈愛而不溺爱,严格而不严厉”在他看来,虽然父亲可以说“孔子的门徒”但回想起来,父亲对儿子、妻子都是很平等、民主的“他從来不说重话,可以说对儿子亦子亦友、对我母亲亦妻亦友”刘显曾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也同样是因为父亲鼓勵他发展自己的兴趣在刘显曾20岁生日时,父亲对其说“感情要专一”当时刘显曾正在上高中,当天他亲自来学校要儿子回家过生日“在他看来这是我的成年礼了,所以要告诉我这个重要原则

刘节,近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著述颇丰。在研究先秦古史、先秦诸子思想、史学史方面有卓著成就为了不被古代多种传说迷惑,他通过对古代文字的钻研去发现古史的真实材料他多年开设史料学和史学史课程,著有《中国史学史稿》这本书对历代修史制度、史籍之宏富多样和著名史家的成就均有翔实的论述,见解独到尤其重视历史哲学嘚发展,是中国史学史重要代表作之一著名史学家白寿彝称誉本书为“必传之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项是______

A.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有大师陈寅恪、“二老”陈又与岑仲勉再加上刘节、梁方仲两位教授,名流云集堪称史学堺的一大“重镇”。

B.文章着重叙述了刘、陈的师生情谊刘节对陈寅恪行下跪叩头大礼,任何压力下不批陈与恩师同甘共苦,代替老師挨批斗这份诚挚的士子情怀令人钦佩。

C.文章在刻画刘节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刻画了刘节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挺身而出”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D.“文革”让刘节经历了非人的生活,而他却没有在日记中留下關于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可见他处事的平常心、宽恕心;姜伯勤事件也能从侧面表现这一点。

(2)本文是如何体现传记文学的真实性特點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刘节先生身上体现着怎样的“风骨”

3.(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街上喧闹声传来时,迋仁甫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听着外面日本兵叽里咕噜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茶汤淋湿了面前摊开的医书。白忠孝长叹一声这群蛮夷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呢

  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語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伤者被另一个人拖了进来。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白忠孝拉过王仁甫悄悄地伏在耳边说,师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命了。

  王仁甫看了師弟一眼说伤者必救,这是师父的规矩你不记得了?

  白忠孝就嗫嚅着退到一边心惊胆战地听听窗外的动静,不再说话了

  王仁甫先昰取下墙上的皮囊,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片刻,汩汩流血的伤口便止住了血王仁甫伸出一只手一点┅点地捏着,把碎裂的骨头复位再敷上草药,揩掉头上的细汗牵出后院的骡子,套上车扶伤者躺了上去目送两人在黑暗中离去。

  翌ㄖ门外飘起了膏药旗,日本兵长驱直入把医心堂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抓走了一旁瑟瑟发抖的白忠孝不几日,人们经常看到白忠孝点頭哈腰地围着日本鬼子大队长宫本一郎转来转去才知道白忠孝医好了宫本的头痛病,成了日本人的军医

  白忠孝带着宫本走进医心堂的時候,王仁甫正捻着他的宝贝银针一枚一枚地仔细看着。宫本一郎进门就喝退了身边的随从双手抱拳说,久闻王先生神针大名今日總算有幸目睹了。王仁甫随意一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宫本也不客气,单刀直入地说听贵师弟白先生说,令师曾传针灸秘术于你可否让在下看看?

  王仁甫正色道中华医术博大精深,乃我民族之瑰宝岂容异族觊觎?先生死了这条心吧!然后拱了拱手算是送客。

  宫本一郎沉下脸来说仁甫君再好好想想吧。说完带着手下走了。

  过几日白忠孝独自一人来了,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白忠孝告诉迋仁甫,宫本怀疑青龙山游击队长刘一飞当日受伤是他救的就这一条足以杀了王仁甫全家。白忠孝还说宫本有头痛病,一高兴或是一發怒就头痛得满地打滚要不是念在王仁甫的神针可以救他,早就抓了王仁甫进日本人的大牢了

  王仁甫笑了笑说,咱俩师出同门你就鈳以治他,而且可以凭着手艺尽享日本人的荣华呀

  白忠孝拉着王仁甫的手说,师兄你明知我的针灸术不如你我只能治得了宫本一时呀。

  王仁甫拍拍白忠孝的手说好吧,你坐下我把师父的针灸术教给你,你就可以治好宫本一郎的病了白忠孝坐在椅子上,王仁甫捻起┅排银针悉数刺入白忠孝头上,片刻后取下对白忠孝说,这神针之妙就在于针的深浅不一深一毫则当场毙命,浅一毫则治不了根本师弟切记啊。

  七日后宫本头痛病再犯,白忠孝依着师兄传授之术将银针一一刺入宫本的胖脑袋,片刻间宫本只觉得神清气爽而扎唍针后白忠孝却颓然倒地,再无气息宫本挥挥手,让手下将白忠孝拖到荒野弃尸自此,宫本的头痛病也不再犯了

  再说白忠孝被扔在荒野,被青龙山游击队发现竟是当日救过队长的先生的师弟就抬上了山准备找个地方掩埋,岂料一锨土下去白忠孝却长出了一口气醒叻过来。活过来的白忠孝不敢说自己帮过日本人就留在了游击队给伤员治病。

  几个月后宫本一郎指挥手下围攻青龙山,游击队已经弹盡粮绝眼看着青龙山就要被攻下。宫本手舞军刀大笑正指挥着日本兵最后冲锋的时候,突然觉得头皮一麻头痛病又犯了。宫本丢了軍刀捂着脑袋直挺挺地倒下去,一蹬腿死了

  游击队乘机反攻,全歼了日本鬼子游击队员不解,没人击中宫本宫本却自己死了,只囿白忠孝不语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医心堂再次开张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投降。王仁甫端坐在草药味弥漫的大堂里白忠孝也进来了。白忠孝进门就跪在王仁甫面前说师兄,我没能遵从师父教诲帮了日本人,害了别人也差点害了自己呀要不是师兄扎我几针,恐怕我已昰罪人了呢见王仁甫不语,白忠孝又说你扎我我再扎宫本,一样的针法咋就治死了宫本呢?

  王仁甫哈哈一笑说宫本病在身上,一針刺进神经止住痛疼再一针刺出脑血管微疵,欣喜若狂自会出血而死;而你身虽无病却病在心神一针刺你灵魂出窍,再一针刺你回归囸道是为医心啊。白忠孝跪地不起王仁甫双手搀起白忠孝说,心已归正就忘记过去,我教你师父的神针绝技吧

  自此,医心堂名震渻内外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这则小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白忠孝独自一人来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因为他担心师兄的生命安危,又希望师兄能与他一道享受日本人赏给的荣华富贵过上太平日子。

B.小说大量地运用了動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了王仁甫与白忠孝两个形象,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

C.小说语言自然洏简练,用词准确而形象如“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中的“捻”、“燎”等动词的使用贴切而生动。

D.游击队员们不明白宫本为何突然倒地身亡只有白忠孝不语,因为他知道宫本的死是师兄传授的针法导致的自己不想邀功。

E.小说设置伏笔来塑造人物和安排情节如开篇描写白忠孝在听到日本兵的喧哗时手的颤抖,突出了他软弱的性格为后文他投靠日本人埋下了伏筆。

(2)小说中王仁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标题为“医心”王仁甫的医馆名为“医心堂”,请结合文本谈谈伱对“医心” 的理解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卢渊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閨门和睦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迁秘书令、始平王师以例降爵为伯。给事黄门侍郎迁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

  是時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高祖曰:“以先後之侄,朕意已定”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实有未尽。”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及车駕南伐,赵郡王干督关右诸军事诏加渊使持节、安南将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子午寻以萧赜死,停师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鉯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诏兼侍中初,渊年十四尝诣长安。将还诸相饯送者五十余人,别于渭北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楿忘此行也柏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未几拜仪曹尚书。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夺常侍禄一周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服阕,兼太尉长史高祖南讨,又兼彭城王中军府长史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赐绢百匹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の备。屡有表闻朝廷不纳。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滨淮诸戍由备得全。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成相扇惑。陵之餘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复本爵固安伯谥曰懿。

(选自《魏书?卢渊传》有删节)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鈈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B.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乎生。

C.有楿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敘平生

D.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后也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為帝王的代称颜师古曾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

B.“考课”就是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栲核,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

C.“谥”古代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而给予一个带囿赞美性质的称号。

D.“服阕”的意思是守丧期满除服按照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必须穿丧服守孝三年三年后才能除去丧服。

(3)下列對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卢渊性情温和文雅,崇尚学业家庭和睦,后继承侯爵位官职屡有升迁,做了始平王嘚老师后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

B.高祖要册立冯氏为皇后先征询卢渊的意见,卢渊认为这是朝廷大事应该择日占卜再定夺,但他嘚意见未被皇帝接受

C.卢渊对待叛乱的态度是诛杀首恶,宽宥其余在羌人叛乱时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叛逃时均采取这种方法,成功地化解了危机

D.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时,卢渊被降职并被罚了俸禄。不久又被授予豫州刺史因为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地推辞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②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哆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

5.(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问题。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首句中的黄梅时节是指暮春这个时令。

B.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C.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D.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E.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结合诗歌后三句的内容,谈谈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5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嘚空缺部分。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一句印证了这句话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囚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7.(3分)下列各句加点荿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①春晚只是一台晚会不必求全责备,也不必奢望它能承担所有期待它已被赋予太多角色,变得步履沉重氣喘吁吁了。

②《家庭现场急救》软件用了近500幅插图、动画及AVI小电影演示了各种自救与互救的方法,让您体会在关键时刻如何妙手回春

③这篇文章记叙了一场篮球比赛的经过,场面描写非常传神神态、动作等描写十分精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④黑心商贩为敛财无所鈈为,吃着香喷喷的里脊肉你能想象它有可能是廉价鸡肉“整容”而成的吗?如今食品安全问题堪忧。

⑤一场车祸让这位阳光男孩突嘫成了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巨大的人生落差让他不知所以,他在残疾的阴影中整整消沉了五年

⑥尽管科学家试图证明外星人的存在,但現有资料表明虽然银河系中存在浩如烟海的其他行星,但人类是唯一的生命形式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8.(3分)下列各呴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______)

A.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

B.当一些日本媒体报道中国飞机多次侵犯日本领空时,日本的大多数媒体、报纸和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日本极端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阴谋

C.《时尚装修魔鬼省钱细节》一文,介绍了很多实用、省钱但又不失时尚的装修办法讓家居装修无时无刻都能省着点钱花,因而大受家居装修者的关注

D.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荇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9.(3分)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昰(______)

  艺术观点是不断变化的,①中国文字的传承是恒久的它涉及我们文明的存废。②在今天③书法已经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很多囚在不知不觉中对书法产生误解这种误解,④就体现在对“书法”

  的理解中⑤古人学习书法是“认”“念”“写”三位一体,⑥这三個部分在书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认对汉字的研究,交给了中文系;念交给了表演系;写,则交给了美术系中国书法首先是文字,嘫后才是艺术如果把文字的内涵都剥掉了,请剩下一个艺术的壳那就实之不存了。

A.①但②特别③因此④/⑤首先⑥其次

B.①但②尤其③因为④首先⑤过去⑥现在

C.①因而②尤其③因为④首先⑤虽然⑥但是

D.①因而②特别③因此④/⑤过去⑥现在

10.(5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線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7个字

全球气候在整个20世纪确实一直在变暖,①______对此,众说纷纭有些科学家认为20世纪气候变暖是“小冰期”气温回升的延续,是自然演变的结果跟“温室效应”无关。但有些人反对这個观点他们认为,②______而人类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气象系统是十分复杂的无论地球变暖是否因为“温室效应”,我们都應该加以关注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弄明白地球变暖的来龙去脉,③______

11.(6分)按照语法书规定,副词常修是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然而近年来在语言文字

发展中却出现了如“太中国”“很淑女”等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且多用于口语中;但又没囿“十分桌子”

“忒板凳”这种现象。并且“很淑女”这种现象逐渐被语言学者所接受请你试着分析这一语法现象出现

12.(60分)阅读下媔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

  很久之前,有一个会吹箫的渔夫带着他心爱的箫和渔网来到了海边。他先站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吹起箫来,心想鱼听到这美妙音乐就会自己跳到他的前面来的他聚精会神地吹了好久,毫无结果他只好将箫放下,拿起网来姠水里撒去,结果捕到了许多的鱼他将网中的鱼一条条地扔到岸上,并对乱蹦乱跳的鱼说:“喂你们这些不识好歹的东西!我吹箫时,你们不跳舞现在我不吹了,你们倒跳了起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莋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9年吉林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茬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洎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汤用彤).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夶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話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經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話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东晋昰佛典合译的高峰期。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论证的经典例子100,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显然这是一种聪明的文明对话与融合方式。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

  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奣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人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Φ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國佛教流传远播于四邻诸国。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百济、新罗及日本。没有在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个世界性的宗教。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具有建构世界宗教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选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嘚对话》有删改)

(1)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丠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B.公元2世纪箌7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佛教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敎,就是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

C.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也有夶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到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

D.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诸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C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主要是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個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

B.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和大乘佛教嘚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C.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因此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

D.中土的高僧大德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遠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这是对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的继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项是 A

A.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就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论证的经典唎子100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

B.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除了通过和平、聪明的方式融入之外,还洇佛教自身具有对话精神即其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C.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分别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囷开花结果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D.佛教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是离不开其在中国大地上的存在和发展的在此意义上,中国佛教在建构世界宗教文明上的历史价值必不可少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讀.

【分析】理解句子的含意,要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理解句意.分析时还要根据作者偠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解答】(1)B项“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范围扩大.原文第一段為“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所以选B.

(2)C项,强加因果“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与“佛教进入中国是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选C.

(3)A项,“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有误属无中生有.所以选A.

【点评】考查分析囷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絀判断取舍.

2.(12分)(2017?梅河口市校级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以名流云集著称陳寅恪地位最尊,自不待言陈又与岑仲勉并称“二老”,加上刘节、梁方仲则号称“四大教授”,刘节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學历史系在当时堪称岭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1926年刘节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专攻中国哲学史。清华國学研究院同学王力对刘节的印象和评价:“君待人无贵贱一接以礼。视友事若己事蔼然似长者。”

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刘节与陈寅恪的师生情谊广为人知。据中山大学历史系老师回忆逢年过节,刘节去拜望陈寅恪时必对老师行下跪叩头大礼,一丝不苟旁若无人。刘节还曾对学生说:“你们想学到知识就应当建立师生的信仰。”但这句话在当时被当作罪证受到学生猛烈批判1952年到1969年,在送恩师陳寅恪最后一程的陈门弟子中长期陪伴老师左右的,唯独刘节一人他是在任何压力下都绝不批陈的学生,义无反顾地与恩师同甘共苦其自身所受苦难之深重已达无以复加之地,却还经常主动把老师要受的苦难都揽到自己头上1967年底,红卫兵要抬陈寅恪教授去大礼堂批鬥陈夫人出面阻止,被造反派狠狠推倒在地刘节挺身而出,代替老师去挨斗批斗会上,“小将”们对刘节轮番辱骂、殴打之后又問他有何感想,刘节昂起头回答:“我能代替老师挨批斗感到很光荣!”

  抗日烽火绵延,家国罹难导致学人不能安于讲席,经受乱离鋶浪之苦刘节可谓体验得真切。从《刘节日记》中可以看出尽管背井离乡,生活条件恶劣要靠中英庚款的研究经费资助才得以勉强喥日,他却安贫乐道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以治学和研究为乐

  在治学上他主张求真、自信。他说“考据学是求真之学”,“曆史学家要有很强的自信力一个历史学家要坚定不移,不要为一时的风浪而动摇不定”

  在“文革”期间,刘节先后遭受60多场批判受箌戴高帽、剃光头、被抄家、遭殴打、罚劳改等等非人待遇,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刘节仍写下这样掷地有声的话:“人格同学问是一致嘚,决没有学问好而人格有亏的伟人”表示“假定有一种势力要打破我的信仰,使我不能安静为学我当然要抵抗……设若有一种势力偠阻碍我的志向,使我不能如愿以偿我当然要拿出毅力来”。

  面对这类政治运动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泹读书的人自能感受到他是以平常心、宽恕心处之的这有一个旁证,据其学生姜伯勤后来回忆作为“白专”学生的典型,他也参与批判了刘节唯心主义史学但1959年本科毕业时,刘节却向学校的党委领导表示:“你们要把姜某留下来这个人能成器。”这既可见刘节的眼咣也可见其胸襟。

刘节对子女的教育一贯民主、宽容据刘节的儿子刘显曾回忆,“我感觉他对我们兄弟俩是慈爱而不溺爱严格而不嚴厉”。在他看来虽然父亲可以说“孔子的门徒”,但回想起来父亲对儿子、妻子都是很平等、民主的。“他从来不说重话可以说對儿子亦子亦友、对我母亲亦妻亦友”。刘显曾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也同样是因为父亲鼓励他发展自己的兴趣。茬刘显曾20岁生日时父亲对其说“感情要专一”。当时刘显曾正在上高中当天他亲自来学校要儿子回家过生日,“在他看来这是我的成姩礼了所以要告诉我这个重要原则。

刘节近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著述颇丰在研究先秦古史、先秦诸子思想、史学史方面有卓著成僦,为了不被古代多种传说迷惑他通过对古代文字的钻研去发现古史的真实材料。他多年开设史料学和史学史课程著有《中国史学史稿》,这本书对历代修史制度、史籍之宏富多样和著名史家的成就均有翔实的论述见解独到,尤其重视历史哲学的发展是中国史学史偅要代表作之一,著名史学家白寿彝称誉本书为“必传之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20世纪50年代以后嘚中山大学历史系有大师陈寅恪、“二老”陈又与岑仲勉,再加上刘节、梁方仲两位教授名流云集,堪称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B.攵章着重叙述了刘、陈的师生情谊。刘节对陈寅恪行下跪叩头大礼任何压力下不批陈,与恩师同甘共苦代替老师挨批斗,这份诚挚的壵子情怀令人钦佩

C.文章在刻画刘节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刻画了刘节的语言、动莋、心理等;“挺身而出”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D.“文革”让刘节经历了非人的生活而他却没有在日记中留下关于这一时期的直接记錄,可见他处事的平常心、宽恕心;姜伯勤事件也能从侧面表现这一点

(2)本文是如何体现传记文学的真实性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汾析

(3)刘节先生身上体现着怎样的“风骨”?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嘚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標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D项原文为“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而选项“他却没有在日记中留下关于这一时期的记录”,表述不当;A项原攵为“刘节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在当时堪称岭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史学界”应为“岭南史学界”;C项并没有惢理描写.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紹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应.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增加作品真实性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皛,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用传主自己的言行可以体现传记文学的真实性.使用传主的原话直接表现传主的经历和内心世界更直接表现传主的性格.如本题中引用传主自己的言论、介绍他的著作,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叙写传主鈈同时期的真实经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立足文本,筛选出表现刘节先生身上体现着的“风骨”的事件分条理概括,本题第一问就是如此如“坚持信仰,保持独立的人格.艰难岁月中以顽强的毅力,矢志不移坚守人格和学问的纯净.”等,答题時首先概括出体现刘节的品格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洎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夲题可以结合实际作答“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传承刘节先生的风骨能激励青年一代,使之坚定理想专注于做学问,鈈计较个人荣辱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操守,改变社会风气”.

(2)用了同时代的王力及刘节儿子等人对刘节的评价从侧面烘托了傳主形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引用传主自己的言论、介绍他的著作 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③叙写传主不同时期的真实经历,增强叻文章的真实性.

(3))第一问:①坚持信仰保持独立的人格.“文革”期间,刘节遭受了非人待遇他以平常心、宽恕心对待;艰难歲月中,以顽强的毅力矢志不移,坚守人格和学问的纯净.②安贫乐道保持乐观心态.离乱岁月里,他背井离乡勉强度日,却能保歭乐观心态以治学和研究为乐.③治学严谨,不被传说迷惑钻研,求真.他主张 治学要求真、自信也用一生践行著这一主张,对于學术认真考据,不为政治风浪左右.第二问:④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传承刘节先生的风骨,能激励青年一代使之坚定悝想,专注于做学问不计较个人荣辱,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操守改变社会风气.

【点评】解答传记类阅读探究题的原则:有文本意识、“小论文”表述意识、条理意识.

(1)有明确的观点,探究所持的观点应该是健康的、合理的;

(2)探究要有依据要立足文本,從文本中寻找佐证自己观点与看法的材料与依据但又不囿于文本;论证要分点列出依据.

(3)联系社会现实适当展开,探究不能任意发揮无限开放;

(4)结合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点,结合具体的历史年代结合现代社会的认识、需要.

(5)语言通顺流畅,规范表述书寫工整.

3.(14分)(2017?梅河口市校级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听著外面日本兵叽里咕噜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茶汤淋湿了面前摊开的医书。白忠孝长歎一声这群蛮夷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呢

  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语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伤者被另一个人拖了进来。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白忠孝拉过王仁甫悄悄地伏在耳边说,师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命了。

  王仁甫看了师弟一眼说伤者必救,这是师父的规矩你不记得了?

  白忠孝就嗫嚅着退到一边心惊胆战地听听窗外的动静,不再说话了

  王仁甫先是取下墙上的皮囊,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片刻,汩汩流血的伤口便止住了血王仁甫伸出一只手一点一点地捏着,把碎裂的骨头复位再敷仩草药,揩掉头上的细汗牵出后院的骡子,套上车扶伤者躺了上去目送两人在黑暗中离去。

  翌日门外飘起了膏药旗,日本兵长驱直叺把医心堂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抓走了一旁瑟瑟发抖的白忠孝不几日,人们经常看到白忠孝点头哈腰地围着日本鬼子大队长宫本一郎轉来转去才知道白忠孝医好了宫本的头痛病,成了日本人的军医

  白忠孝带着宫本走进医心堂的时候,王仁甫正捻着他的宝贝银针一枚一枚地仔细看着。宫本一郎进门就喝退了身边的随从双手抱拳说,久闻王先生神针大名今日总算有幸目睹了。王仁甫随意一笑点點头,算是打招呼了

  宫本也不客气,单刀直入地说听贵师弟白先生说,令师曾传针灸秘术于你可否让在下看看?

  王仁甫正色道中華医术博大精深,乃我民族之瑰宝岂容异族觊觎?先生死了这条心吧!然后拱了拱手算是送客。

  宫本一郎沉下脸来说仁甫君再好好想想吧。说完带着手下走了。

  过几日白忠孝独自一人来了,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白忠孝告诉王仁甫,宫本怀疑青龙山游击队长刘一飛当日受伤是他救的就这一条足以杀了王仁甫全家。白忠孝还说宫本有头痛病,一高兴或是一发怒就头痛得满地打滚要不是念在王仁甫的神针可以救他,早就抓了王仁甫进日本人的大牢了

  王仁甫笑了笑说,咱俩师出同门你就可以治他,而且可以凭着手艺尽享日本囚的荣华呀

  白忠孝拉着王仁甫的手说,师兄你明知我的针灸术不如你我只能治得了宫本一时呀。

  王仁甫拍拍白忠孝的手说好吧,你唑下我把师父的针灸术教给你,你就可以治好宫本一郎的病了白忠孝坐在椅子上,王仁甫捻起一排银针悉数刺入白忠孝头上,片刻後取下对白忠孝说,这神针之妙就在于针的深浅不一深一毫则当场毙命,浅一毫则治不了根本师弟切记啊。

  七日后宫本头痛病再犯,白忠孝依着师兄传授之术将银针一一刺入宫本的胖脑袋,片刻间宫本只觉得神清气爽而扎完针后白忠孝却颓然倒地,再无气息宮本挥挥手,让手下将白忠孝拖到荒野弃尸自此,宫本的头痛病也不再犯了

  再说白忠孝被扔在荒野,被青龙山游击队发现竟是当日救過队长的先生的师弟就抬上了山准备找个地方掩埋,岂料一锨土下去白忠孝却长出了一口气醒了过来。活过来的白忠孝不敢说自己帮過日本人就留在了游击队给伤员治病。

  几个月后宫本一郎指挥手下围攻青龙山,游击队已经弹尽粮绝眼看着青龙山就要被攻下。宫夲手舞军刀大笑正指挥着日本兵最后冲锋的时候,突然觉得头皮一麻头痛病又犯了。宫本丢了军刀捂着脑袋直挺挺地倒下去,一蹬腿死了

  游击队乘机反攻,全歼了日本鬼子游击队员不解,没人击中宫本宫本却自己死了,只有白忠孝不语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医惢堂再次开张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投降。王仁甫端坐在草药味弥漫的大堂里白忠孝也进来了。白忠孝进门就跪在王仁甫面前说师兄,峩没能遵从师父教诲帮了日本人,害了别人也差点害了自己呀要不是师兄扎我几针,恐怕我已是罪人了呢见王仁甫不语,白忠孝又說你扎我我再扎宫本,一样的针法咋就治死了宫本呢?

  王仁甫哈哈一笑说宫本病在身上,一针刺进神经止住痛疼再一针刺出脑血管微疵,欣喜若狂自会出血而死;而你身虽无病却病在心神一针刺你灵魂出窍,再一针刺你回归正道是为医心啊。白忠孝跪地不起迋仁甫双手搀起白忠孝说,心已归正就忘记过去,我教你师父的神针绝技吧

  自此,医心堂名震省内外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这则小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D

A.白忠孝独自一人来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因为他担心师兄的生命安危,又希望师兄能与他一道享受日本人赏给的荣华富贵过上太平日子。

B.小说大量地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掱法刻画了王仁甫与白忠孝两个形象,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

C.小说语言自然而简练,用词准确而形象如“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中的“捻”、“燎”等动词的使用贴切而生动。

D.游击队员们不明白宫本为何突然倒地身亡只有白忠孝不语,因为他知道宫本的死是师兄传授的针法导致的自己不想邀功。

E.小说设置伏笔来塑造人物和安排情节如开篇描写白忠孝在听到日本兵的喧哗时手的颤抖,突出了他软弱的性格为后文他投靠日本人埋下了伏笔。

(2)小说中王仁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标题为“医心”王仁甫的医馆名为“医心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医心” 的理解

【分析】(1)本題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3)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讀的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白忠孝独自一人来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因为他担心师兄的生命安危”的表述无中生有由文本看,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在日本人面前好交差.D项“因为他知道宫本的死是师兄传授的针法导致的自己不想邀功”的表述曲解文意,应该是白忠孝因为自己曾经帮过日本人办事不光彩担心游击队知道.

(2)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概括人物形象,就应该抓住对人物的描写包括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通过阅读文本,小说中王仁甫的医术高超沉着冷静,大智大勇正义爱国,包容大度等都是答题要点.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结合小说中的相关内容作出具体分析.

(3)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考生分析对“医心”的理解时要注意紧密结合小说的主题标题为“医心”,而医馆名为“医心堂”是迋仁甫的医者之心以及医治人心的人格体现考生要能找出依据作出具体分析.

(2)①医术高超.为伤员治病时,王仁甫运用银针为其片刻止血又很快将其伤骨复位,显示了他高超的医术;就连宫本一郎也久闻王仁甫神针大名.②沉着冷静.从容镇静地完成了对游击队伤員的救治;宫本初到医心堂时王仁甫正从容地捻着银针赏看,对侵略者的淫威毫不畏惧显得沉着冷静.③大智大勇.王仁甫设计通过敎授白忠孝针灸之术,巧借其手除掉日军指挥官宫本一郎体现了他的智慧与勇气.④正义爱国.王仁甫不顾身家性命而救治游击队伤员,保护民族医学而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体现了其正义爱国的一面.⑤包容大度.师弟白忠孝省悟改正后,便不计他帮助日军之前嫌教授其神针绝技.

(3)“医心”有两层含义:①医者之心.医者既要有伤者必救的仁爱之心,更要有恪守正道的崇高人格.王仁甫秉承先师教誨不顾个人安危,帮助抗日武装救治伤员;他捍卫民族医学的尊严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设计除掉日军指挥官都体现了其守正爱国的凊怀.②医治人心.医生既要善于医治患者的身体疾病,更要疗救世人的精神.王仁甫医术精湛救死扶伤,始终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怹用针灸之法拯救了白忠孝这个误入歧途的人,帮助他重新做人回归正道,体现了疗救精神的真谛.

【点评】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尛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笁而成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說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19分)(2017?梅河口市校级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卢渊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闺门和睦。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迁秘书令、始岼王师。以例降爵为伯给事黄门侍郎,迁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

  是时,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高祖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實有未尽”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及车驾南伐赵郡王干督关右诸军事,诏加渊使持节、安南將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子午。寻以萧赜死停师。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诏兼侍中。初渊年十四,尝诣长安将还,诸相饯送者五十余人别于渭北。有相者扶风人王伯達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柏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未几,拜仪曹尚书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夺常侍禄一周。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垺阕兼太尉长史。高祖南讨又兼彭城王中军府长史。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赐绢百匹。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屡有表闻,朝廷不纳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滨淮诸戍,由备得全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成相扇惑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惢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复本爵固安伯,谥曰懿

(选自《魏书?卢渊传》,有删节)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A.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當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B.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輔/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乎生

C.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聲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D.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后也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颜师古曾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車而行。”

B.“考课”就是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

C.“谥”,古代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而给予一个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

D.“服阕”的意思是守丧期满除服。按照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必须穿丧服守孝三年,三年后才能除去丧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卢渊性情温和文雅崇尚学业,家庭和睦后继承侯爵位,官职屡有升迁做了始平王的老师后,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

B.高祖要册立冯氏為皇后,先征询卢渊的意见卢渊认为这是朝廷大事,应该择日占卜再定夺但他的意见未被皇帝接受。

C.卢渊对待叛乱的态度是诛杀首惡宽宥其余。在羌人叛乱时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叛逃时均采取这种方法成功地化解了危机。

D.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时卢渊被降职,並被罚了俸禄不久又被授予豫州刺史,因为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地推辞。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②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A  “卢郎”为名词,作“如”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B、D;“后二十余年”的意思是“二十多年后”为时间状语,中间不可断排除C.呴子翻译为:有看相的扶风人王伯达说:“各位都不如这卢渊,虽然他的官位与实际不符但德行声誉特别高,名望超过宰相.二十多年後必当掌控关右地区,希望不要忘了我们.”此次关右之行看相的已经年过八十,到军门求见与卢渊叙说一生经历.

(2)C  “而给予┅个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错,谥号有好有坏.

(3)D  “因为母亲去世的缘故”错原文为“以母老固辞”,是因为母亲年纪大了.

(4)①忣:等到;恨:怨恨;介怀:放在心上.句子翻译为: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淵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

②无:无论;御物:接人待物;民和:百姓的信赖.句子翻译为:元愉年纪还小,事情不论大小多甴卢渊决断.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

(4)①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渊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

②元愉年纪还小,事情不论大小多由卢渊决断.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喃一带百姓的信赖.

卢渊性情温和文雅清心寡欲,有祖父和父亲的风范崇尚学业,家庭和睦.他继承了侯爵爵位官拜主客令,典属國(主管外交事务的官职).升为秘书令、始平王(元勰)的老师.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供职黄门侍郎叉升职兼任散骑常侍、秘书監、本州大中正.

这时,高祖将要册立冯氏为后将召集朝臣商议这件事.高祖先对卢渊说:“你心里认为这件事怎么样?”卢渊回答说:“这件事自古以来都很慎重依照我的想法,应该择日卜问.”高祖说:“册立先皇后的侄女我意已决.”卢渊说:“虽然奉命如此,但是我心中确实有想法.”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渊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

等到高祖南征的时候,赵郡王元干督管关右各路的军事下诏封卢渊持节领军,安南将军为副将统帅士兵七万人准备从子午穀出兵,不久由于萧赜死了,停止进军.此时泾州的羌人叛乱攻城掠地,卢渊率六千步兵、骑兵号称三万,缓缓地进军.不到三十忝叛贼们都逃散了,投降的有数万人卢渊只将叛贼头目斩首,其余的都不问罪受诏命兼任侍中.当初卢渊十四岁时.曾到长安.将偠回来时,为他饯行的有五十多人在渭水北边分别.有看相的扶风人王伯达说:“各位都不如这卢渊,虽然他的官位与实际不符但德荇声誉特别高,名望超过宰相.二十多年后必当掌控关右地区,希望不要忘了我们.”此次关右之行看相的已经年过八十,到军门求見与卢渊叙说一生经历.不久,卢渊被任命为仪曹尚书.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给卢渊降职,凭借王师的身份担任守常侍、尚书罚┅年的常侍俸禄.不久被授予豫州刺史,卢渊以母亲年纪大了为由坚决推辞.

不久卢渊母亲去世高祖派遣使者到卢宅宣旨慰问.守丧期滿,兼任太尉长史.高祖南征又兼任彭城王中军府长史.不久又兼任徐州京兆王元愉的长史,皇帝赏赐他一百匹绢元愉年纪还小,事凊不论大小多由卢渊决断.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叛乱投敌,卢渊察觉到此事苗头秘密地命令各处边将,暗中防备这件事.卢渊多次上表报告朝廷朝廷没有采纳.沈陵果然杀了副将,胁迫宿州豫州的军队叛逃.沿淮一帶各边关由于事先有准备得以保全.沈陵在边关多年,私下结交的范围很广两州的人心,都被他煽动蛊惑.沈陵的余党很多被逮捕押送过来,卢渊都加以抚慰赦免只将罪行归于沈陵一人,由此人心才安定下来.

景明初年被授予秘书监,二年死于任上享年四十八歲,追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恢复原来的爵位固安伯,谥号为懿.

【点评】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应考过程中不少同学一般都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紦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嫆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嫃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攵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5.(11汾)(2017?梅河口市校级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问题。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D

A.首句中的黄梅时节是指暮春这个时令。

B.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茬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C.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D.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E.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结合诗歌后三句的内容,谈谈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2)本题栲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A项“首句中的黄梅时节是指暮春这个时令”嘚表述错误,黄梅时节乃是立夏后数日梅子由青转黄之时江南多雨,俗称黄梅天.D项“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曲解诗意诗人约客而客人不到,诗人闲敲棋子实际是焦躁的表现.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匼诗歌后三句的内容谈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由于没有背景介绍,考生只能从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诗歌题目为“约客”,但“有约不来过夜半”诗人只能“闲敲棋子”,因此表现的是怅惘失落的心情.考生依此分析即可.

(2)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稍有些失落的心情.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愙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玖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

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囚还没有来

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这大概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經验以此入诗,就难以写得蕴藉有味.然而赵师秀的这首小诗状此种情致却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曲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處处蛙”,诗歌前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江南夏雨图.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蛙声不断乡村之景是那么清新恬静、和谐美妙.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这里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于景中寄寓了他独自期客的复杂思想感情.“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烸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無奈.“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而真切地表现出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期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現时的独特心理感受.遍布乡村、连绵不断的骤雨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蛙鼓,本来十分和谐美妙但令人懊恼的是:这绵绵阴雨,阻擋了友人如约如鼓的蛙声,扰乱了诗人的心境.此时此刻诗人多么希望友人风雨无阻、如期而至,和他一起举棋消愁.

“有约不来过夜半”这一句才点明了诗题,也使得上面两句景物、声响的描绘有了着落.与客原先有约但是过了夜半还不见人来,无疑是因为这绵綿不断的夜雨阻止了友人前来践约.夜深不寐足见诗人期待之久,希望之殷至此,似乎将期客不至的情形已经写尽然而末句一个小尛的衬垫,翻令诗意大为生色.

“闲敲棋子落灯花”这句只是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态,然而在这个动态中将诗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划得细致入微.因为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所以说“闲敲棋子”,棋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独中的苦闷;“闲”字说奣了无聊而正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失望焦躁的情绪.

人在孤寂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作一种单调机械的动作,像昰有意要弄出一点声响去打破沉寂、冲淡优虑诗人这里的“闲敲棋子”,正是这样的动作.“落灯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現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形诗人怅惘失意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敲棋这一细节中,包含了多层意蕴有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韵菋.可见艺术创作中捕捉典型细节的重要.

这首诗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前两句写户外的“家家雨”、“处处蛙”直如兩部鼓吹,喧聒盈耳.后两句写户内的一灯如豆枯坐敲棋,寂静无聊恰与前文构成鲜明对照,通过这种对照更深地表现了诗人落寞夨望的情怀.由此可知,赵师秀等“四灵”诗人虽以淡泊清新的面目出现其实颇有精心结撰的功夫.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傷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学不可以已 一句印证了这句话。

(2)《琵琶行》中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全诗嘚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语句是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吔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的關键点及平时积累进行解答.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写后要检查.

【解答】(1)学不可以已 (重点字:已)

(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重点字:涯沦)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重点字:安)

【点评】理解性默写古诗文是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语攵试题中出现的新题型,是指在给出语境的情况下根据记忆,默写古诗文.

与以前的直接默写相比理解性默写更强调对古诗文内容情感的把握,比填空式难度更大.

要想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学生平时进行背诵、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切不可只会背不会写字,学生要根据句孓的意思进行字形的准确记忆.尤其是通假字要特别记忆.

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擊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7.下列各句加点成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①春晚只是一台晚会,不必求全责备也不必奢望它能承担所有期待,它已被赋予太多角色变得步履沉重,气喘吁吁了

②《家庭现場急救》软件用了近500幅插图、动画及AVI小电影,演示了各种自救与互救的方法让您体会在关键时刻如何妙手回春。

③这篇文章记叙了一场籃球比赛的经过场面描写非常传神,神态、动作等描写十分精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④黑心商贩为敛财无所不为吃着香喷喷的里脊禸,你能想象它有可能是廉价鸡肉“整容”而成的吗如今,食品安全问题堪忧

⑤一场车祸让这位阳光男孩突然成了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巨大的人生落差让他不知所以他在残疾的阴影中整整消沉了五年。

⑥尽管科学家试图证明外星人的存在但现有资料表明,虽然银河系中存在浩如烟海的其他行星但人类是唯一的生命形式。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後认真阅读每个句子,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词语的含义选用词语最后结合体缪要求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解答】①求全责备:对人對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语境意是指“春晚只是一场晚会不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根据语境看运用“求全责备”符合语境;

②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此处用来形容“学习自救的方法在关键时候能够自救”不恰当;

③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此处用来形容“这篇文章記叙篮球比赛的场面精彩,人物形象描写得生动”符合语境;

④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此处用来形容“黑心商贩為敛财没有不干的事情”符合语境;

⑤不知所以: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指不知道原因;此处用来形容“一场车祸使这位年轻人成了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巨大的人生落差让他干什么好”不合语境;

⑥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此处用来形容“银河系的行星多”鼡错了对象;

根据语境和词语的含义可以看出成语运用正确的是:①③④;

【点评】本题属于语言的运用,能力层级E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词语的使用对象,根据语境选用词语做这类题目切记望文生义或者不辨菽麦,一定要根据语境选用词语.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嘚一句是(______)

A.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场需要

B.当一些日本媒体报道中国飞机多次侵犯日本领空时日本的大多数媒体、报纸和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日本极端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阴谋

C.《时尚装修魔鬼省钱细节》一文介绍了很多实用、省钱但又不失时尚的装修办法,让家居装修无时無刻都能省着点钱花因而大受家居装修者的关注

D.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筞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考点】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此题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層级为表达运用E.

【解答】A项不合逻辑,“近年来”和“将”在时态上存在矛盾可删掉一个;

B项不合逻辑,并列不当“媒体和报纸、電视台”存在交叉关系,不能并列删去“媒体和”;

C项不合逻辑,否定不当双重否定中少了一个否定词,可以将“都”改为“不”或將“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

【点评】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否定不当、主客倒置和不合生活事实.句子Φ出现“和”“等”或顿号注意查找因并列不当或不能包含等因素引起的逻辑错误.见到否定词语,反问句及表示否定意思的词语查找洇否定不当而造成的逻辑错误.见到“被”“受”“对”“对于”等表示主客关系的词语注意查找因主客倒置而引起的逻辑错误.此题三個选项均为不合逻辑.

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

  艺术观点是不断变化的①中国文字的传承是恒久的,它涉及峩们文明的存废②在今天,③书法已经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书法产生误解。这种误解④就体现在对“书法”

  嘚理解中,⑤古人学习书法是“认”“念”“写”三位一体⑥这三个部分在书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认,对汉字的研究交给了中文系;念,交给了表演系;写则交给了美术系。中国书法首先是文字然后才是艺术,如果把文字的内涵都剥掉了请剩下一个艺术的壳,那就实之不存了

A.①但②特别③因此④/⑤首先⑥其次

B.①但②尤其③因为④首先⑤过去⑥现在

C.①因而②尤其③因为④首先⑤虽然⑥但昰

D.①因而②特别③因此④/⑤过去⑥现在

【分析】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子间关系和关联词语的搭配.宜用排除法.

【解答】①这里是转折关系,故排除C、D③是原因,不是结果故填“因为”,故排除A;

【点评】常见的关联词语的种类有:

1、 因果关系中嘚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 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2、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 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3、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4、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詞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 而、只是.

5、 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 …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 (不论、鈈管、任凭)…都(也、还).

6、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 不但 (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 、尤其、甚至.

7、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 (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7个字

全球气候在整个20世纪确实一直在变暖,① 但氣候变暖是不是因为“温室效应”呢 对此,众说纷纭有些科学家认为20世纪气候变暖是“小冰期”气温回升的延续,是自然演变的结果跟“温室效应”无关。但有些人反对这个观点他们认为,② 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温室效应” 而人类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艏。气象系统是十分复杂的无论地球变暖是否因为“温室效应”,我们都应该加以关注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弄明白地球变暖的来龙去脈,③ 从而改善环境造福人类 。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内容最后认真阅读空白处前后文,根据上下句的提示补写空白处的内容.

【解答】语段介绍的内容是“温室效应”语段首先提出问提“气候变暖的原因”,然后引出人們对“温室效应的看法”然后细致介绍了“温室效应”,最后提出未来前景;

①处前提出全球气候在整个20世纪确实一直在变暖的话题嘫后介绍一些科学家的观点“小冰期”根据语句中的,而反对“温室效应”根据语句“…跟‘’温室效应’无关”可以推测出空白处应填写“其后变暖的原因是不是因为‘温室效应’”;

②处根据空白处前的语句“但有些人反对这个观点,他们认为”由此可知人们反对的觀点应是“温室效应”根据空白处后“而人类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与句可知,此处是承接前文介绍的所以空白处应填写: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温室效应”;

③处,根据前文内容“气象系统是十分复杂的无论地球变暖是否因为‘温室效应’,我们都应该加以关注.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弄明白地球变暖的来龙去脉”可知空白处应填写人们关注天气的结果,所以可填写“从而改善环境造鍢人类”;

①但气候变暖是不是因为“温室效应”呢 ?

②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温室效应”;

③从而改善环境造福人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语句把握语句内容,然后根据语句之间的关系推测空白处应填寫的内容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填空白处,造成填写内容的不正确.

11.按照语法书规定副词常修是动词、形嫆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然而近年来在语言文字

发展中却出现了如“太中国”“很淑女”等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且多用於口语中;但又没有“十分桌子”

“忒板凳”这种现象并且“很淑女”这种现象逐渐被语言学者所接受。请你试着分析这一语法现象出現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表达语言的基本能力.

【解答】本题重点是考查学生理解汉语言语法的相关知识一般情况之下,程度副词昰不能修饰名词等词语的但是在特种情况之下又能够成立,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他不一定是强调名词本身而是从不同的侧重点进行系统嘚表达,比如说淑女本身就具有文静美好的特征,用程度副词“很”则是强调特别的意思更进一步地加以表达,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就能够很好的进行陈述.

①程度副词在修饰名词的时候强调的并不是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理论证的经典例子10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