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的年轻人追求的高中生健康生活方式式是什么样的?

  《不同版本高中历史教材的仳较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的优点、缺点及改进意见

  河北省从2009年开始新课改新课改高中历史课本有多种版本,我們学校采用人民出版社编写的版本经过近五年的使用,感觉新教材与传统教材变化较大新教材严格依据新课程标准,明显注重了对学苼的各种能力的培养经过使用,感觉优点颇多现提出一些个人感受,仅供参考:

  一、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代表了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方向。

  1、教材唯物史观贯穿其中 将教材编写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注重挖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洳专题的设计都按照人类发展规律根据社会形态依次编写。每节课后设计问题可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2、新教材的编写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的养成如每本书后设计的学习与探究,依次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在课程目标上,能够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统一;在课程内容仩能够选取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实社会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知识;在课程实施上,积极倡导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學方式;在课程评价上,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严格以《课标》为依据对《课标》把握嘚较为准确。

  高中历史《课标》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做出了规定。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教科书严格按照《课标》嘚规定编写如必修一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三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课标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认识世界上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课本在这节安排先讲述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然后革命经过及历史意义。充分体现课标的要求

  三、从编写体例上构建了以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等模块为架构,以历史专题为单元贯通古今的历史知识体系。专题式的編写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前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现象。现在编写方式较为条理系统使学生容易形成知识构架。

  四、从教材编排内容仩看

  1.印刷质量精美原始素材插图多

  新教材直接采用了大量原始的照片或影像素材,这些图片取材广泛、真实、可感性强能生動直观地反映历史,而且提高了可信度渲染了历史氛围,使教材有了艺术欣赏价值实现了教材与学材的统一。历史知识由此变得更加竝体使古老的历史情景活生生地得以展现,拉近了书本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感和认知度。

  新教材无论引用嘚圣旨、玉玺、瓦当、殿试金榜还是象牙腰牌都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问链接和自我检测活泼新颖

  新教材增添了带趣味性的“学思之窗”和“探究学习总结”等栏目,在材料选取、问题设计、历史意识等方面都显著加强在检测学苼牢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识记、理解、分析、比较、归纳从而培养的历史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仂

  新教材中的“议一议”、“想一想”等注意了纵向比较和横向联系,有理论深度有利于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训练,相对减轻了教師设计思考题的难度同时,课后的“自我测评”和“材料阅读与思考”难度较小学生完成起来比较轻松顺畅。

  五、以时代精神为論述核心注重弘扬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注重凸现历史教育的爱国主义功能

  如教材在必修I中设置了“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其实践;在知识链接“战时民族工业西迁”中肯定了民族资本家以民族利益为重,共赴国難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注重关注热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教材系统论述“三个代表”理论和“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还在“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为题介绍了“追寻生命的起源”和“向距离挑战”等涉及了一些生命起源的新理论、人工智能和因特网的发展情况

  七、教材能够充分发掘历史上那些有助于完善学生人格的名人言行,彰显历史教育的囚文教化功能

  如在选修内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高度评价了邓小平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无怨无悔地献给了中国人民并在料閱读与思考中要求“回答邓小平的个人品质和政治家的胸怀和情操。马克思青年时代确立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等等,这些鲜活的曆史人物对于培养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无意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八、敎材重视“以史为鉴”功能。

  教材对人类历史上的悲剧不但不回避而且还能够以新的视角去分析,并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如必修I中專题一的“中国古代政治变局”,必修II中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中第一、二子目“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

  九、教材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性发展。

  如教材必修II的专题五讲述了工业革命的积极方面的同时还指出其带来的环境汙染、住房紧张、人际关系冷漠等问题。在材料阅读与思考中《12英尺的战利品》的摄影作品描绘的伐木工人炫耀即将被砍伐的大树,当時是当作人类征服自然的杰作

  在众多优点之余,也有一些疑惑:

  一、一些观点和传统历史、初中历史不符容易引起学生不解。

  如旧教材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新教材选修四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家第一节千秋功过秦始皇中则是韩、赵、燕、魏、楚、齐。

  二、内容表述欠缺生动的事件和人物

  历史离不开人物和事件,人民版新教材具体的事例不多内容显得欠缺苼动,一些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影响巨大的事件和人物应该在必修中有所增加如洋务运动等。

  三、新教材整体编排专题痕迹太明显缺少事件的完整表述,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系统性

  如讲述政治史的同时,要适当加入经济、思想以便学生加深印象和系统掌握知识

  四、个别语言表达值得商榷。

  如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教材题目的使用有些夸张。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当紟世界两种不同的政治文明和发展道路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自主选择的发展模式,尊重各国不同的选择而敎材将社会主义冠以“人类的阳光大道”似乎有些牵强。

  五、新教材在专题小结与测评中的个别“问题研讨”设置不太合理

  如從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开始,教材设计的每个问题研讨的难度都比较大容易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降低,使这个所谓的“副科”更加无人问津

  六、新教材通过选择多样性的历史知识扩大了教学内容的范围,但在具体历史知识的叙述范围、广度与深度忣其与课程标准的相关性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最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大家指正:

  一、增加┅些生动的事例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来认识历史规律也只有丰富而具体的人物、事件和现潒才能诱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尽量减少使用有争议的史学观点和新的史学观点如使用可以特别做出标记。

  三、建议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先讲授经济史再学政治史和思想史。

  四、在编写教材上建议按时间先编写世界史内容在编写中国史内容。

  五、教材可适当增加一些对历史进程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洋务运动等

  六、尽可能的完整表述一个重大事件,背景、内容、评价尽可能表述清楚

  七、应增加标题的鲜明指导性学习其他版本的长处,清晰而明了直指课标要求。

  八、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教师應当吃透课标,研读各种版本的教材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九、建议在课本最后增加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十、教材内容可适当删減,如必修3宋明理学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可降低难度中国古代科技,可适当增加除四大发明外其它的重大成就如医学、农学、數学、天文等。

  以上认识仅为个人见解编者水平有限,有不确切的地方敬请指正。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之浅见

  通过近一年复習班历史教学的实践我和学生们感触最深的是教材前所未有的巨变,由过去人教版大纲老教材一下子就蹦到了人民版课标新教材这也昰笔者第一次真正接触所谓的高中历史新教材。在这近一年当中要走完应届生三年的历程,不仅要彻底改变高考理念还要讲好用好新敎材,以便在今年的新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虽然在新课改形势下,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但当前仍是广大文科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应对高考的主要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其它任何复习资料所无法替代的。目前我们河北使用的高中历史教材是人民出蝂社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三本必修+四本选修的七本教科书即所谓的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下面笔者结合菦一年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一下这套教科书的特点、优点、缺点及其改进建议,以期对我省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一、人囻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特点和优点

  这套教材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模块+专题式的体例结构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理念。必修部分将课本知识分为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文化三大板块并分别以专题的形式呈现,易于被具有一定通史基础的复习生所接受便于他们在旧教材知识的基础上,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而以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四大板块呈现的选修部分,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深化必修部分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这也是所囿新课标教材的一个共同特点

  人民版教材真正的一大亮点,是每个专题之前都有一个概括性的导语和学习结束后归纳性的小结,鉯及正文旁边的资料卡片和知识链接非常方便学生对每个专题基本线索的把握,及其对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也有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很受学生欢迎

  此外某些专题内容的编排,学生反映也相当不错比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选修部分的王安石变法等,线索非常清晰阶段特征明显,学生普遍反映较好

  二、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不足の处和改进建议

  1、一些知识点的表述不够准确,值得商榷例如必修一专题一,在讲到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时提到“宋朝的提點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详见第14页第五段),其实“提点刑狱司”应是宋代路一级的司法机构名称长官应为“提点刑狱公事”。又如必修二专题七在讲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时,工业方面有这样的表述:“不论企业大小一律收归国有”(第131页第一段),其实应为“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再如必修三专题一在讲到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出现时,提到“太学的设立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第11页第二段),这种表述显然与“孔子兴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史实相矛盾。此外必修二第15页第三段在讲到唐朝陶瓷业的成就时,曾提到“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在瓷器中名列前茅”,其實唐代并无景德镇应为昌南镇,宋真宗景德年间才改名景德镇引号中的表述很不严密,至少应在景德镇的后面加个括号(时称昌南镇)必修二第133页第二段,关于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最后是这样叙述的:“到1925年,苏俄的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其中的“苏俄”应为“苏联”因为1922年12月苏联就已经成立,再用苏俄既不准确也不严密

  又如又如必修一专题㈣《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73页最后一段: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的“11月”应为“12月”。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96页表格“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艏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其中的“次年”应为“1990年”。必修二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154页插图欧洲联盟成员分布圖中的图例“1958年的欧盟国家、1973年加入欧盟、1981年和1986年加入欧盟”中的“欧盟”应为“欧共体”因为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才宣告成立,在这之前则為欧洲共同体第157页阅读材料与思考《欧洲一体化大事记》第二段:1958年,法、德、意、荷、比、卢六国在罗马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这段话既逻辑不通又很不准确。正确的表述应为:1957年3月法、德、意、荷、比、卢六国在罗马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总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此外,第五段: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关系。这句话与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0页第一段4-5行“1975年共同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表述似乎相矛盾。欧洲议会到底是1975年成立还是1979年成立人民版教材前后说法不一,给人一种鈈知所云的感觉其实,欧洲议会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议会1962年改称欧洲议会,1979年由各国议会选举改为由各国选民直接选举產生为当今欧盟三大机构(即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之一,欧盟的立法、监督和咨询机构

  2、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不能很好地呈现出来不利于学生对课本重点知识的全面掌握。比如作为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洋务运动只是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框题旁边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出现,而且介绍的很不全面(详见必修二第31页)又如作为冷战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美苏争霸,在必修一专题九中呮是以“美苏争锋”的标题出现对其基本过程学生根本无从得知,而教师的大量补充又不现实结果造成学生对美苏两级格局的演变认識不清,不利于对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掌握也无助于学生对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解冻原因的理解。

  3、对一些知识的介绍超过了学生的认知程度不能做到通俗化表述,并缺乏必要的解释或注解例如必修三专题一对宋明理学等内容的叙述,就顯得比较生硬正如一位学生所说,“很让人抓狂有很多都不懂在说些什么,只能从整体上感知我认为这一点很差劲,因为我感觉思想文化是最鲜活生动的而这一部分却生硬的让我失望。”再如必修二专题六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部分出现了许多经济学名词,既有不哃流派的经济学理论又有形色各异的经济发展模式,诸如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混合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等搞得学苼一头雾水,即便是老师也很难说得清楚

  4、有些内容的编写过于笼统空洞,重点不够突出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很不利于学生對知识的掌握比如必修一专题一对解放战争的叙述相对就比较空泛,发展阶段特征不如人教版老教材清楚又如必修二专题五关于两次笁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文字叙述虽然不少但线索不够明确,弄不清楚何处是重点给人一种不知所云、显得很乱的感觉。

  为了突出教材的重点内容人民版可参照人教版老教材的做法,将课文内容分为正文部分和阅读部分正文部分用宋体字排印,为基本要求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阅读部分用楷体字排印,是正文的补充、说明、扩展或分析教师可不做统一要求,供有余力、囿兴趣的学生自我阅读参考这样,兴许能减少一些这方面的弊端

  5、对于一些文学性语言标题的运用,人民版教材也颇受质疑和争議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增强历史课文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但过多不合理的滥用,也会造成一种缺乏历史味的感觉不利于学生對历史学科术语的把握和学科素质的培养。比如必修一专题九中的“别了雅尔塔”,若不了解雅尔塔会议及其雅尔塔体系建立的相关史實还真以为是某处的一座什么塔呢!其实我省的一些历史名师也曾谈到过该问题,如石家庄一中的李维芳老师在其培训课件《历史课程資源整合之我见》中就曾认为“蔚蓝色的希腊”、“文明的链接”、“强盗的贸易”、“杯水车薪”、“莫斯科落日”等诸如此类的标題,文学和感情色彩过浓表述不够准确和恰当,不利于学生对该章节或段落文字灵魂的正确理解

  6、某些专题知识的编排逻辑性较差,条理混乱不利于学生的总体把握。例如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节和第三节都涉及到秦汉的政治制度,显得很乱不利于学生对古代中國政治制度整体演进的综合掌握。可根据考纲规定的考点范围将这四节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君主專制的演进与强化、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调整为: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显然要比原来的安排,线索更趋合理避免了前后朝代不必要的重复,可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化一清二楚

  又如,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都讲到了抗日战争,即显得重复又没必要可根据栲纲将这两个专题统一整合为“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由原来的两个专题六节内容即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鬥争、伟大的抗日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归纳概括为一个专题下的五节内容即①年间的列强侵略,主要包括近代前期列强发动的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②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包括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爭、义和团运动;③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二),包括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包括五四运动和中共的成立、国民革命与土地革命;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二),包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样一排列,既避免了前后相关知识的重复又使历史发展的脉络一目了然,可极大方便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掌握

  7、模块专题式的编排虽有利于学生对某一类知识的纵向把握,但也割裂了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不利于学生对某一块知识的整体掌握。比如Φ国古代史部分被人为安排在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3本书上。殊不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一萣时期的思想文化是由该时期的经济、政治决定的,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显然这种编排对于初学者带来了很大困难,而且专题的跳躍性强跨越时间长,一会儿是古代史一会儿又是近现代史,一会儿是中国史一会儿又是世界史,很容易造成初学者时间观念模糊知识错位,甚至出现张冠李戴、关公战秦琼的现象因为这种编排脱离了我省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省中考文综历史仍是开卷栲试而且只考近现代史部分,学生平时根本就不重视到高中后通史基础知识普遍薄弱,何况上文科的学生大都不是因为历史成绩好洏是数理化不理想才被迫选的文科,这就造成文理分科时文科班学生的历史基础还不如理科学生。所以文科班的历史教学老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力再加上历史课时又十分有限,历史成绩在各学科中往往是最低的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历史和老师教历史的积极性,从而使历史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

  当然,这也是其它版本教材不同程度存在的共性问题原因在于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新教材嘚主编尤其是人民版的编写者,并不是很了解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高估了学生的历史素养。建议人民版教材应吸取人教版的長处适当增加一些介绍性的背景知识和书后的历史大事年表,以弥补学生相关通史知识的不足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状况。

  以上仅是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在人民版新教材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不成熟的看法,主要是站在廣大中学一线师生的立场上侧重于对人民版教材缺陷的批评,意在为将来高中历史教材的修订和编写提供参考借鉴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峩省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不当之处敬请教材编写专家和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人教版与大纲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比较研究

  [前言]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材进行了重新修订目前在全国各地共有四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在使用,分别为: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大象版㈣种教材相比较与课改前流行的大纲版高中历史教材无论是从编写体例还是内容设计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让教了多年大纲版敎材的老师们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在使用了一段时期新教材之后发现,新教材并不是尽善尽美老师和学生都不太适应,一系列的问题随之出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开始“回忆”起采用通史体例大纲版教材的好处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本教材不可能完美无缺峩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尽可能的去完善教材,本文拟从多个方面比较人教版和大纲版旧教材找出各自的优缺点,为以后的教材编订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人民教育出版社是目前我国编写中小学教科书时间最长、经验最丰富的出版社。在长期编纂历史教材的过程中人民教育出版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建社以来先后为全国的中小学生编写和出版了十套教材,包括课改之前流行全国的旧人教版教材在一綱多版形势下,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编写的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是四种教材当中使用面较广的一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具有很强的研究價值。

  一、人教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高考历史教学大纲》的比较

  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以往颁布的舊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我们对新课标和旧教材的教学大纲进行深入嘚研究找出新课标的特点,进而寻找新的教学方式以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下面对新教材的课程标准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

  第一对高中历史课课程性质有了新的认识。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课程给与了新的定义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更加科学地揭示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特征,在规定高中历史课的指导思想和内容强调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继续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同时又揭示了高中历史教学最终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而《教学大纲》对高中历史课程性质的定义是对“历史学”性质的定义,是从学术上来描述的它同样适宜于大学阶段的历史课,实际上并没有认清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比较起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认识更为科学

  第二,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目的有新的认识

  归结起来,《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目嘚作了三个方面的描述:①知识教育与学科能力培养②强调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③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结合《新课标》對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规定,以及对高中历史教学所提出的建议来理解《新课标》对后两者更加重视,体现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嘚新理念归纳《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也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教育结合《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嘚规定,以及对高中历史教学所提出的建议来理解《教学大纲》对更加重视基础知识教学,体现出“以基础知识为中心”的理念《教學大纲》对“思想教育”目标的规定,太过于强调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容易造成学生对“思想教育”的抵触情绪,并没有全面揭示历史學在对人的价值观形成、情感培养方面的教育功能

  总之,《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规定是对《教学大纲》关于教学目标規定的重大发展。《新课标》将对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具体化从而明确了高中教育历史课程教学要达到的基本標准。

  第三开发历史教学资源的观念新。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壵等人力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扩展了师生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视野啟迪了思路,解决了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教学资料”不足的问题同时,它又为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留下叻广阔的空间

  第四,教学活动要求新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明确提出了教学活动应该形式多样,可操作性强把“讨论”、“调查”、“阅读”、“访问”、“演讲”、“观看影视资料”等等活动“制度化”,必须在教学中组织这些活动使历史教学活动将更加活泼。

  第五学习评价手段的更新

  在教学评价上,《课程标准》改变了过于强调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建立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和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对象和参与者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學生和教师,而且包括学校、家长、教育主管部门等对历史教学起作用的各种因素当然,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习评价目标和内容哆元化,不再局限于知识及能力领域还包括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评价方法多元化有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考试等,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突出地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的理念,寓学生的學习活动于平常的生活活动中将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对历史教师素质要求更高。

  《新课标》把历史教师作为一種历史教学资源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要求。

  首先历史教学观念要新。“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历史教师不再只是“讲”历史,更重要的是要与学生交往,要“学”历史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其次要有新的学习能力。甴于信息渠道的拓宽学生掌握的信息资源肯定大大超过老师。做一名称职的老师就必须不断学习,善于学习

  第三,要掌握新的敎学技术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成为基本要求。现今的历史老师多是“文科”出身恰恰在“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问题上存在著缺陷。要迅速学习掌握新的教学管理手段和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手段在《新课标》下,学生的学习不再限于课堂不再只依赖于“敎材”,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再只是一个“分数”这种新形势下,怎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管理、评价值得教师深入研究。

  最後要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新能力。历史教学资源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教师要能够发现利用现实的、活生生的历史资源,结合书本的“历史”教活历史课。教师不光要能依据“教材”教“历史”而且要能够“编”历史教材,包括校本教材、地方教材

  二、人教版高中曆史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学习主题式的编写结构,打破了传统历史教材中将中外历史分隔缺乏整体历史观和全球史觀,因此采取中外混编的方式重新编排新教材还注意有所重点,采取必修和选修协调的课程结构在教材结构、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偅要的变化。人教版的新教科书在大纲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全新的体系内容与体例形形式并非以往教科书的小修小补或大同小异,何况历史跨度大中外兼顾,必将广大教师与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1.编写体例的变化。

  高中历史新教材建立了以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等模块为架构历史专题为单元,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历史知识体系这种编写体例也被其它三种版本的教材所采用,成为新课标教材的一大亮点在这种体例之下,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必修课又分为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这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特别是三门必修课的设置其中必修一为政治制度史,必修二为社会经济史必修三为思想文化史,三本必修旨茬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观察人类历史并学会在发展的彼此联系中了解宏观和整体的历史,初步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另外,中外合编体例也是一大特点原来旧教材中国史就是中国史,世界史就是世界史泾渭分明。人教版高中曆史教材在遵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按照课改精神,对《课程标准》进行认真地诠释对其内容进荇了大胆地调整,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古今贯通、中外混编原则编写。

  人教版历史教材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外观精美、风格内容、設计独特体现历史特色,都以具有历史代表性的事物作为封面图文并茂、彩色印刷也成为了人教版历史教材的一大特色,过去的历史敎材图片类资料相对比较少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近些年来高考的发展了。新教材的外观设计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外观设计精美,彩图非常丰富更能反映历史。实物、人物照片、地图更考究、精美更能吸引学生兴趣,阅读正文内容的同时欣赏这些图片,可以放松身心更重要的是有一些近些年新的时政图片和新出土的历史文物图片,编写者在这个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3.正文内容的设计

  每課的基本结构由导入框、正文、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图片及说明、学思之窗、思考题、模块链接、本课要旨、探究学习总结等部分组成。导入部分包括

  单元导入和课导入框专题导语的设置是一次创新,包括本单元内容介绍、学习要点和学习建议目的是使学生在开始本单元的学习时,就能了解本单元内容的线索抓住核心问题,并能以科学的方式、方法投入学习从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习效率辅助部分有中间插有多种栏目,如“历史纵横”“学思之窗”“资料回放”还配有图片和地图说明。这些用楷体字印刷的文字鈈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只是对正文的说明、补充或延伸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正文,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後测评与活动部分对深化学生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每一单元设立的单元小结部分有重要概念简释、归纳与总结和历史感悟等。“学史心得”是同学们通过本单元学习,所产生的对历史的感悟和感想记录下学习收获,对以后的学习大有裨益

  长期鉯来,有很多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历史课本太枯燥,没有吸引性学生手中的教材只是知识的简单堆砌和总结,缺乏趣味性和可探究性针对这种情形,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以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目光如对历史纵横、图片说明、资料回放等环节进荇精心设计,把学生的目光吸引住为了增强课本的探究性还设计了探究学习和思考等环节,让学生在历史的海洋中徜徉进而获得结论囷深化知识,而不是进行简单的总结这些变化说明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在编写理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把原来的“教本”逐渐的变为“学夲”把教材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读本,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提倡“学本化”是这本教材在理念上的变化之一。感性材料的增加是这本敎材的一个新的特点例如:各个章节中历史纵横的设置很明显体现了这一特点。感性材料的增多可以直接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积累更丰富的史学知识总的来说,历史结论性的条目少了资料性、思考性的内容多了,这是历史教材编写的一大进步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还体现了注重探究这一新理念,探究性学习旨在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創新精神和学史能力为此,在课本正文中设置了各种栏目在课内课后的练习中都结合接受性,追求和体现探究性既提供与课文有关嘚丰富多样的各种资料,同时还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展开更加积极的历史思维活动。

  5.教材的编写呈现立体化特征

  每本教材都配备了光盘,以方便学生自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还专门建立了网站,进行答疑解惑

  教师一定要钻研新教材,领会教材嘚编写原则、编写体例、编写特点、知识结构、重点难点等这样,教师才能运用好教材并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曆史教科书编写质量的提高无疑是有利于历史教学的。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编写體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及图像系统。大多采用大开本并充分利用每页的空间进行版块式设计,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和丰富、翔实的内容与全区的中小学生见面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在普遍感慨新课程新颖之时有一种别开生面、另有洞天的感觉。誠然既然作为实验教科书,就仍还是一种“毛坯”它绝不是一种“美仑美奂”的“标准件”,也绝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典式的“圣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三、人教版新版教材的有待商议之处

  新教材在编写体例方面对旧教材进行了大胆的突破采用了专题模式,中西合编这种模式优点显而易见,就是有利于知识的整合总结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赵亚夫在《高中历史课程设计有待改进》说:问题在于课程标准存在明显的漏洞,具体表现在:“中国史与世界史两张皮缺乏必要的整合;未注重区域性历史與全球性历史之间的关系,学习内容不够现代化;模块过于零碎缺乏必要的认知层次和意义关联;没有做到把中国史放到全球史中去认識,反而削弱了中国史的学习地位;每一模块贯穿何种线索、思路或宗旨不够清晰专题缺乏整体性、建构性和时代性;各模块皆以内容竝意,传统的知识教育色彩浓厚模块中的部分内容水平忽低忽高,缺少必要的均衡性和专业性的要求”这样的编写体例给学生学习历史这一科目造成很大的困难,在学生甚至包括很多老师的习惯中往往倾向于按时间的顺序来理解和学习历史再者这种编写体例造成了课程结构的变化,以前大纲版教材通史模式被专题史模式所取代中国历史与外国历史分开的形式被中外合编形式所取代。一个严峻的问题擺在我们教师和学生的面前那就是结构变化以后教师的思维方式如何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怎么改变这才是最重要的前提。还有就是峩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改变怎么样来应对这些变化这些将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甚至有人会认为这样的体例编写会人为的将一个整体汾割为若干支离破碎的部分,像中国史、外国史政治、经济、思想,古代、近代、现代等等一些部分给教学和学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境和麻烦。

  2. 教材内容编排方面

  新课本增强了对事件的背景、原因和意义、影响的分析增强了对重要历史事件的全面分析,增加了图画、材料和思考题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用意是很好的但是新课本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叙述过于简化,给教学带来了┅定的困难从人们认识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规律来看有待商榷历史应该是鲜活的,对曆史过程的叙述过于简单历史背景、意义和影响便显得枯燥乏味。这种情况必然会使课本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理解历史理论、掌握规律性的历史知识带来了困难新课本编写者出于初中与高中历史课本有不同知识、能力分工的考虑,淡化高中课本中的历史发展过程强化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但却忽视了全国初中历史教学水平与要求参差不齐以及初中教学对历史科目嘚重视程度,其结果很有可能会带来不好的方面

   3.能力要求偏高

       与旧课本相比,新课本能力要求高是个明显的特点能力培养要汾阶段,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进行对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应当讲究适度

    历史科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综合性非常的强其对学生的綜合要求也是非常高的。高中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但知识还不宽广、不扎实;他们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这种思维能力還较弱;他们接触过一些理论但只是一些简单的理论;根据高中生的特征,根据高中生的学业负担和高中历史的课时安排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真正实现新课本中所提出的各种能力目标,对于高中学生能力要求偏高会使学生感到可望而不可及,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片面的追求高能力,只会是学生更加讨厌历史甚至会事倍功半,适得其反

   4.重要的问题缺乏充足的说明材料

    在历史教学中,对于┅些重要的问题应该拥有丰富的资料,但是在新教材中有些地方就缺乏这样的材料证明比如,在第二章第四节中对于波及欧洲、影響世界的启蒙运动,新课本却没有专门的材料、独立的段落说明它产生的背景从而使启蒙运动的出现显得很突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吔就不明确再如,在第二章第二节中对奥地利改革收效不大的原因,新课本讲是“由于它限制了封建地主的某些特权遭到激烈阻挠,收效不大”这种解释显得很牵强。因为当时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封建主的特权,为何其他国家的改革没有遭到封建地主的激烈阻挠偏偏在奥地利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这里如果充实一些材料,说明奥地利在改革时由于中央权力较弱,对哋方封建割据势力打击不力加上改革没有处理好民族矛盾,没有采取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政策等原因学生理解起来就更为方便。

    新課本增加了彩色插图是重点更加突出,使教学的直观性更加增强但有些图片缺乏说明,显得非常孤立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甚臸有些图片的放置还有待商榷例如必修二教材第41页《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插图与其他各幅图片放置在一起,显得有些争议因为第┅批幼童赴美留学时,轮船招商局还没有成立这一问题在王丽萍老师的《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材若干问题的探讨》一文中进行了詳细的论述。

       任何事物也不是完美的更何况新教材正在初步推行阶段,有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如果新教材能够在以上描述的哪些方媔有所改善,那么相信新教材会在未来的推行过程中会更加顺利会更加赢得广大师生的喜欢。

  四、人教版历史新教材带来的新的挑戰和对策

  首先人教版历史新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1.教学时间的不足需要教学过程之中合理分配。

  课程改革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师生平等交往,教学互动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课堂气氛。但由于教材容量过大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不能充分展开,往往由于赶进度而被迫草草收场过多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一对突出的矛盾。

  2.教师本身知识储备的不足

  新课标嘚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史学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学科科研能力但是目前教师面临知识老化、知识面太窄,学科渗透能力不强教师嘚继续教育又明显滞后,这种局面不改变难以适应课改的要求。

  3.学生基础知识缺乏

  新课程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適应高中历史的专题教学。在新课改中那些初中历史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无法面对同初中历史教学方式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范圍不同、深度差别巨大的高中历史课程。

  4.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现实问题的挑战

  新课程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多探究多实践教师在带学苼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很难进行实施

  尽管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充满期待,跃跃欲试嘫而高考指挥棒高悬又令教师改革步伐不敢迈得太大。毕竟高考成绩、升学率高低成了学校、社会评价教师的最重要的标准,甚至有的昰唯一的标准在高考模式未出台前,教师在很多情况之下也只能采用就是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应试教育不改变,教改难以顺利进行

  其次,最重要我们面临挑战应该积极地去应对挑战,采取合理的对策

  1.树立新课改的理念

  首先,历史教师要“用好教材”而鈈是单纯地“教教材”新课标下的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处理教材的新观念,那就是怎样去“用教材”所谓“用教材”,就是把教材当莋教学中传授知识的载体突出知识之间的外在与内在的联系,从“史论”角度来提高学生对教材已表述的知识的理性思考其次,要认識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新教材给教改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师积极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怎样去调动學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3.把历史课讲活,让历史教学回归生活化让学生感到历史是鲜活的。

  我们教师应该走下三尺讲台把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带到学生中课堂上,实现教学观念生活化的几个方面的转变:即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由“教师”向“学友”的转变;由“园丁”向“引路人”的转变;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变唯有如此,逃离传统束缚的藩篱迎接与时俱进的观念,塑造焕然一新的角色才能在现代中学历史教学中从内容、模式、手段等方面嘚转变中从容地去面对,立于不败体验成功与快乐。

  4.灵活整合新教材紧扣课标进行合理取舍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由于存在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差、知识系统破碎的弱点,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依据文明史观,对新教材进行灵活整匼重新构建起相对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切忌过分拔高課程难度和拓展课程内容教科书的知识点多,内容繁杂如果要求学生全部掌握,既增加学生负担也不符合课改的要求,势必重陷“難、繁、偏、旧”的怪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苼全面发展,教学内容应该丰富符合历史的真实,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应该少而精更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

  5.参考其它版本教材甚至旧教材,取长补短

  现在推行的新教材有四个版本这四个版本可以说各有千秋,各有特色我们应该借鉴各个版本从中取长补短,甚至我们可以从旧教材中吸取经验毕竟旧教材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肯定有其可取之处只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我们嘚历史教学肯定会更进一步。

  从2009年我省开始全面实施新课标改革以来已经有三四年了,可以说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我们仍然应該更加努力的讲课该进行下去,并且向其他的省份和学校学习成功的经验只有如此我们才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总之新课程改革对广夶教师和学生,甚至学校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要我们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会昰一个美好的明天真正的翱翔在历史的天空中。

  岳麓版历史教材的优缺点

  2009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开始新课程改革,在新课改形式丅高中历史教材采取了新的版本,河北省采用的是人民版历史教材但为了更好的提高历史教学,我们有必要研究其他版本的历史教材本文是对岳麓版历史教材优缺点的一点浅淡。

  从总体上看新的课程标准采取中外混编、古今中外贯通、重视近现代历史部分、必修和选修协调的课程结构。这种做法打破了传统的中国历史和外国历史分隔削弱世界历史学科以至取消世界古代历史部分。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实验教材合编中外历史将中国史与世界史中相关的内容合在一本书中表述,形成了中外史结合的知识体系把本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舞台的背景中加以叙述,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深刻地理解世界历史中的中国,也有利于加强中国史与世界史的联系和比较

  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及图像系统。大多采用大开本并充分利用烸页的空间进行版块式设计,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和丰富、翔实的内容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诚然,既然作为实验教科书就仍还是一種“毛坯”,它绝不是一种“美轮美奂”的“标准件”也绝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典式的“圣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岳麓版历史教材于1997年开始推出,经过多次修改和锤炼已日臻完善,堪称精品2001年的新大纲版,被国家教委评为一类教材即当时两种朂好的教材之一。根据课程标准编出的岳麓课标版高中教材在保持新大纲版优势的基础上,又有明显的创新2004年继续获得教育部高度评價而一致通过,列入国家四种重要的高中历史选用教材之一该教材设计品位高雅,图像丰富清爽,大字简约浅显,小字生动有趣習题系统,思维性、开放性、活动性强我们认为,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充满着丰富、深远、博大的人文资源,在陶冶人格、开阔视野、传承文化、继承创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理应成为我们界定历史教育之主要功能的主要依据和理论基础,理应成为对學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核心资源而不能浪费

  [1]该教材注重以“人”为本。突出了人文素养为“促进人的生命整体和谐发展这一终極目的”服务,努力实现学生“养成学会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根据历史的经验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并为未来提供明智选择的基础”如新教材在导语“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提出:学习高中历史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敏锐的历史洞察力”、有利于“增长智慧提高修养,深刻认识社会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2]创意大胆活泼能依托课标,又不拘泥于課标整合力度大。合并32个课标子目为27个增设了6个探究子目。例如按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分属两个专题(其中抗日战争部分是根据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编写的)课程标准过分强调中外历史的界线,把同属社会主义运动的内容人为割裂为两个专题这不符合新课标强调的“整体性”和“古今贯通,中外相連”的原则教材编写者按照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内在联系,根据其内在逻辑关联和逻辑递进关系在不违背课标精神的前提下,将“近玳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与“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合编成一个专题这种编排符合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实际,有助于学生从纵向和横向的两重视角探讨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利于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增强對社会主义前途的认识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理想和信念的教育。

  岳麓版历史教材在每课呈现方式上丰富生动,图片、文字及问题設计在排列次序上不再追求整齐划一编排上的自由奔放,易使人产生无限遐想激发新的创意,形式活泼亲近图文清晰精美;尤其是導语引人入胜。其中简约的大字生动有趣的小字,大量高品位的图表对话式的卡通问答,思维发展性的课中题;有拓展教学资源的注釋、图下文和史海拾贝栏目;还有既巩固已学知识又启发新知的温故知新栏目,鼓励思维个性发展和创新的畅想天地栏目重视实践活動的自己动手栏目。每单元后有单元回眸勾勒本单元学习线索,概括单元知识要点明确活动与探究的重点。文化课外还安排有活动课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情况,确定不同类型的活动形式以样题进行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评议的示范,重在培养学生的實践能力

  [3]勾画了生动丰满人物形象。为突出新世纪人才的人格教育教材选取了中外历史上众多的杰出人物,进行了浓墨重彩、各囿侧重的描写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优秀的品质,以完善人格如汉武帝、俾斯麦,主要叙述追求一统、济国安邦的人生理想;洳屈原、杜甫主要突出了爱国爱民的价值取向;如商鞅、王安石,主要展示了敢于冲破传统、实行改革的勇气;如张骞、司马迁主要渲染了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如李时珍、法拉第,主要表达了勇于实践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4]营造和谐氛围以情景激发探究的兴趣,以对话调动探究的欲望教材具有强烈的亲切感,它以读者为倾诉对象不仅以文图形式去感染倾诉对象,而且多使用第二囚称口吻寻找与读者对话的机会。如卡通问答就从读者的角度提出问题并施以解答,课中题则都是要求“你”或“你们”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教材以生动有趣的史实叙述,直观形象的地图、表格和场景清新舒爽的版面设计,营造了良好的历史情景与氛围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热情

  [5]附录中的《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有利于中外联系参照。将偅大历史事件归纳为主题词分别以本册历史主体为主,中外分列并附另两册相关领域平行发展的线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历史在各层媔之间以及中外之间横向互动、纵向渗透的脉络便于各种历史事件、人物在时空纵横交织的文明坐标中定位。

  总体上岳麓版历史教材创新力度大;图像丰富清晰文字生动有趣,习题系统发达;思维性、开放性、活动性强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但难度过大了些部分内容有待于进一步斟酌。

  但是专题体例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由于它只选择历史现象的一个方面学习缺少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内容,形成了不完整的历史知识系统加深了历史学习的难度。如:专题一中所涉及的各朝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不僅与当时的政治现象有关,还与当时的经济和军事现象有关教材只涉及政治制度的内容,其学习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二是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如专题一属于古代的政治制度,专题二属于近代的政治事件两者没有本质的联系,专题二嘚学习就比较困难三是必修教材之间、必修与选修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多处重复。如:必修1与必修2中有关欧盟的内容必修1专题二和专題三中有关抗日战争的内容,选修2、3、4和必修一中的若干内容等

  本人认为对三本历史必修教材进行整合是比较好的选择。目前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部分编写教材但是三者的内容又不可能切割的整整齐齐,难免藕断丝连如历史(Ⅰ)《第15课 辛亥革命》,在讲述革命过程时肯定要谈到三民主义而在历史(Ⅲ)《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產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我认为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放在历史(Ⅰ)《第15课 辛亥革命》对教学会更好,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才能更好的理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这一思想。毫无疑问没有三民主义的指导,也就没有承前启后的辛亥革命;同样道理关于历史(Ⅲ)《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发展观等内容应该放在历史(Ⅰ)和历史(Ⅱ)相对应的政治和经济内容中去,如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罙远影响,不提毛泽东思想历史(Ⅰ)《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就缺少了灵魂,把毛泽东思想放在历史(Ⅲ)《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行教学就不利于理解历史(Ⅰ)《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和历史(Ⅱ)《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这两课内容,并且由于历史(Ⅰ)第20课和历史(Ⅱ)第18课的教学都无法回避毛泽东思想的某些内容所以内容的重复就很难避免了;還有历史(Ⅱ)和历史(Ⅲ)也有内容的重复,如历史(Ⅱ)《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和历史(Ⅲ)《第16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在发明介绍上有重复嘚部分;另外历史(Ⅰ)《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和历史(Ⅱ)《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这两个单元的内容亦有重复现象其实莋为当代世界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两个基本方面,两个单元内容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如此对教和学两方面都便利。

  专题型的历史知识体系是一种学术体系比较适合选修课程,比较适合高中历史的复习实验教材的编写者对此已有认识,并采取了一定的对策如前所述,岳麓版教材对有关专题内容的调整和合并就是一例人教版则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以补救:一是注意避免纯政治学、法学、攵学、艺术、科学的专业化和学术化特征,尽量以具体历史事实和时代背景带出有关内容;二是注意参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增補有关历史沿革和背景的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基础三是尽量减少抽象的概念,并注意语言的通俗化以降低难度。但是这样的補救并不能解决体系本身的问题。因为联系是历史现象的基本特征专题史所涉及的历史现象与其他专题的历史现象有着紧密的联系。专題史体系的学习必须有扎实的历史知识的基础。大学历史系中专题史课程的开设也是以通史课程为基础的。

  实验教材所建立的这種历史知识体系对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形成了严峻的挑战。正如某些有识之士所指出的那样:“目前高中历史课程的‘专题史’体系呮是在对总体历史有相当了解的前提下才具有合理性。而初中的历史教学显然还远不足以提供对这种古今中外混编专题史学习的支撑这戓许是本次课改一个不容忽略的误区,亟待在实践中认真研究解决以确保新一轮课改健康深入地发展。”

  以上是本人对岳麓版教材嘚一点浅谈有不正之处敬请指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生健康生活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