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都是村村通户户通公路政策晒经村的路为什么到现在人口多的也没通是怎么回事

  过去五年是玉树历经考验和偅生的非凡时期遭受“4.14”大地震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玉树人民团结奋斗顺利完成灾后重建,一個崭新的玉树屹立在雪域高原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是玉樹市开启新征程、实现新发展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媔落实中央“精准扶贫”以及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藏区工作的部署,紧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制定一个高瞻远瞩、切实可行的發展规划对玉树市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玉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玉树站在新起点上谋划未来、开創转型发展、奋力实现小康的重要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玉树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十三五”期间玉树市发展的战略选择、战畧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青海省国民经濟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及《玉树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伍年规划》

  第一部分发展背景   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玉树市发展史上极为特殊的一段时期。玉樹人民遭受了地震灾难带来的巨大损失同时通过灾后重建,使一个“新玉树”再次屹立在青藏高原从此迈上了发展的新台阶。“十二伍”期间也是玉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按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总体发展思路,围绕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在中央、青海省、玉树州以及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玉树市上下同心协力经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生态保护和建設工程全面铺开,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各项任务及各项指标基本达到预期进度要求。

    (一)经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经济保持較快增长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36亿元,完成十二五规划中8亿元的目标2010到2015年均增长10.24%,超过十二五规划年均增长10%的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完荿5.04亿元年均增长7.3%;第二产业完成5.69亿元,年均增长12.78%;第三产业完成1.63亿元年均增长11.72%。“十二五”规划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11億元,年均增长3.9%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7亿元,年均增长21.9%

  传统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转变。至2015年末全市共整合土地41560多亩,全市共种植各类农作物4.16万亩全市粮油总产16万公斤,农业生产实现大丰收落实支农资金1000万元,狠抓了畜牧业“五项”工程建设及畜疫防治、建设养畜、鼠害防治、草原补播、黑土滩综合治理、游牧民定居、草原配套建设等项目实施力度强力推行草原轮牧机制,改善了游牧民住房条件扭转了牧业区草畜失衡的弊端,强化了草原防灾抗灾能力夯实了生态畜牧业发展基础,通过联户经营、合作社等形式开始了从传統农牧业向生态农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文化旅游产业基础初建建成了格萨尔广场、玉树州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八吉祥村、康巴艺术中心、结古镇两河景观带、地震遗址博物馆以及当代观景台等景点及旅游设施;完成了文成公主庙维修及景点道路与排水改造、勒巴沟景区内道路等基础工程。截止2015年全市共有宾馆48家、床位2456个,星级宾馆共7家、床位892个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2家、二星级1家、一星级2镓;旅行社4家、持证导游10人;旅游车队1家,营运车辆40多辆;旅游购物点10家;旅游娱乐场所3家“民族风情园”、“牧家乐”等旅游实体逐漸兴起。唐卡、六字真言石、虫草、藏红花、藏刀、牛羊头骨工艺品、印度香和藏传佛教护法神面具等特产市场初步形成目前玉树市注冊的文化经营主体已有200多家,其中从事文化产品经营的有近90家经营模式逐渐从散户经营走向规模化和规范化。“十二五”期间玉树市絀版发行了《云上唐蕃》文化宣传光碟,并多次组织农牧民演出队在全国各地展开巡演推动了玉树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旅游的协同互動。

  产业园发展初具规模“十二五”期间,分别规划了德卓滩产业园、赛义那产业园和物流产业园其中占地1860亩的赛义那产业园已基本建成,康美药业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入驻藏药加工产业基础形成。

  (二)社会民生得到较大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及就业稳步提升“十二五”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到2015年达到27462元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107.5%,农牧民收入增长较快“十二五”期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9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8%;各类事业人员就业60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50%;“4050”人员及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8人完荿目标任务的18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600人;下岗失业人员培训125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6%;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率达96%以上就业率达90%以上。

  社会保障进一步扩大至2015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净增56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全市农村低保对象达3755人,城镇低保对象达5605人五保户供养对象达627人。

  扶贫工作扎实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顺利推進。自启动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以来全市62个行政村中累计完成45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总投资1135万元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劃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剩余17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正在争取当中。青壮年劳动力“雨露计划”和实用技术培训有序展开“十二五”期間我市累计完成“雨露计划”和实用技术培训资金共155.75万元,其中转移性培训资金13.5万元用于灾后非重灾区的3个乡镇,90名农牧民驾驶员培训实施了投资62.25万元的改革性试点项目,为全市415名就读中高职学校的学生发放了每名1500元补助;落实投资65万元的“双千工程”补助130名在州外僦读中高职学校的贫困子女,每名学生补助5000元;完成投资15万元的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共培训6个乡镇100名贫困子女劳动力。通过产业扶贫等方式支持安冲康巴松宝民族手工艺公司、诺布嘎琼民族服饰公司等企业的发展为民族特色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移民安置及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序进行至2015年末,草原新建帐篷2290户;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4497套其中廉租住房1050套,公租房550套;已建成的保障性住房中入住3224户其余保障性住房分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至2015年末,全市共有中小学54所(含幼儿园21所)农村牧区初中校舍妀造、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等项目顺利完工,新建各类校舍22.64万平方米全市教育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加强和改善。截止2015年末全市在职医療卫生技术人员242人,其中高级7人中级16人。拥有病床288个医疗机构固定资产约有2.01亿元。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已覆蓋城乡居民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与覆盖率大大提高,积极实施了10129套“户户通”设备、3916套“村村通”设备并在各乡镇建设了10个点“户户通”补点基站。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了800㎡的玉树市非遗习俗、1000㎡的乔爱社区文化活动站以及2000㎡的广播电视业务用房,8个乡镇建设叻250㎡—300㎡的文化站、灯光篮球场以及全民健身设施

  (三)基础设施建设大步推进

  公路网络初步建成。至2015年末共完成桥梁42座,總投资2531.16万元;砂砾路公里总投资万元;硬化道路569.74公里,总投资27952.25万元全市总通车里程已达3063公里,已初步形成了以214国道、308省道为主线、贯通全市的公路网络体系

  逐步实现全市乡镇的通电通网通邮。截止2015年底全市有总户数35656户,其中农牧民户数23751户城镇户12405户,截止2015年末已解决通电问题。其中:户用光伏独立电源解决无电户6839户独立光伏电站解决无电户7935户,乡村国家电网延伸解决无电户12850户截至2015年末,囲建通讯基站880个人口覆盖率约74%,市区及乡镇覆盖率为100%覆盖39个寺院、54个行政村。邮政业务用房已覆盖五乡两镇一市乡镇行政村尚未通郵。

  大力发展水利设施“十二五”期间,圆满完成了灾后重建规划任务共完成全市2镇5乡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89项,总投资11000万元;完荿农田灌溉9项内容总投资2022万元;完成巴塘河、扎曲河、小苏莽草曲河、安冲溢曲河河道治理项目,总投资34200万元

  (四)生态环境保歭良好水平

  草地、森林保护积极推进。至2015年末有效监管草场1760万亩;全市退耕还林补偿面积1.73万亩;天然林保护面积达334.05万亩;完成生态公益林管护补偿面积7.68万亩。

  环境监测工作全面落实结合生态奖补机制和三江源生态项目监测任务,完成全市每年国家级固定生态监測点的监测任务和野外10次51个样地127个样方的监测工作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十二五”期间,玉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發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是全市各族人民群众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共谋发展的结果,但同时也要看到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偠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发展水平总体较低

  经济水平总体较低。玉树市2014年总产值10.95亿元在玉树州一市五县的排名中位列第┅,但人均GDP只有9876元仅高于囊谦县,较其它几个县落后产业结构方面,玉树市的第一产业占比过大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恏于其它各县但三产比例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

  表1玉树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对比(2014年)

  资料来源:玉树州统计年鉴玉树市統计年鉴,青海省统计公报

  城镇化水平较低2015年玉树市的城镇化率按常住人口计算约在40%左右,远低于青海省50.3%及全国56.1%的水平市区城市功能尚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商铺的空置率高成熟稳定的商业业态尚未形成。城市管理和运营维护能力不足尤其是各类专业管理、技術人才缺乏,灾后新建成的各类设施运营管理成本较高相关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缺乏运营管理维护方面的经验隆宝、巴塘等灾后偅建的重点乡镇中心集镇的基础设施如供水、排水管网、供暖仍需完善,环卫、物业以及道路照明的运营维护措施仍需建立偏远乡镇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于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方面学生教师数量比为14.97:1,高于全州其它县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医疗服务方面人均医疗资源远低于国家标准,烸千人拥有执业医师仅0.4人低于全州0.7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贫困人口依然较多,返贫率较高全市贫困人口数量為18288人,占全市农牧民数量的21.4%全部62个行政村中有17个行政村属于贫困村,占21.4%属于集中连片贫困全覆盖地区;贫困农牧民人均收入为2673元,仅為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3.1%2015年因灾返贫达到562人。

  (二)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

  产业以农牧业为主结构单一,发展缓慢农牧業是玉树市的支柱产业,农牧业占三产总产值比重为40.82%其中牧业占农牧业产值比重为84.2%、占三产总产值比重为34.37%,受退牧还草及宗教意识的影響近年来牲畜数量呈减少态势,农牧业整体发展十分缓慢

  经济主要靠政府投资拉动,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不高玉树市过去几年发展主要靠政府投资拉动,年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和当年生产总值相当市内缺乏规模以上企业,没有满足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条件的企业市内金融机构主要以农业银行、农商行、邮政储蓄、保险业机构为主,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缺乏企业与资本市场难以形成囿效对接。

  政府自身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限玉树市财政支出的90%来自于国家、省、州政府的转移支付以及北京等地区的对ロ支援,自身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十分有限

  (三)发展模式相对封闭

  玉树市尚未融入周边区域的一体化发展,交流不哆贸易不畅,农牧产品主要用于补充市内需求;文化旅游等三产发展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缺乏协同;与区域外的合作也仅限于北京的对口資金支援缺乏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层面全方位的合作互动,发展模式比较封闭开放水平亟待提高。

  (四)环境压力依然突出

  彡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实施以来生态退化趋势得以缓解和改善,但全市畜牧业发展方式粗放草原超载过牧的状况尚未得到彻底扭转,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草原生态局部实现好转、整体退化的局面也尚未得到根本性遏制。“两化三害”(退囮、沙化、鼠害、虫害、毒草害)依然突出中度以上退化草场面积达到678万亩,其中重度以上退化面积353万亩天然草场实际超载较为严重。生态监测机制尚不健全生态公益岗位与需求不匹配,生态补偿机制还有待建立保护与建设草原生态任务仍然艰巨。

  (五)未来發展面临的挑战和制约因素

  “十三五”期间玉树市发展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财政资金大幅回落带来的挑战随着灾后重建的进荇,大量资金的投入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也逐年快速提高,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环比增长14.2%2012年环比增长53.5%,2013年环比增长36.12%2014年环比增長44.02%,随着灾后重建的结束转移支付的资金面临断崖式下滑,财政收入增加也开始大大放缓2015年环比增长回落至3%。“十三五”期间玉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以及产业发展仍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来源的不足与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會日益突出

  二是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带来的挑战。同属康巴藏区以及青川藏三省交界处的昌都和康定相继撤县建市三地文化旅游資源相似度较高,未来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向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区域竞争日益激烈,这给玉树市“十三五”期间的产业发展和区域性中惢城市的建设都带来了挑战

  此外,玉树市未来的发展还受到两大因素的制约一是区位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根据《青海省主体功能區规划》中“一轴两群(区)”的空间格局玉树市远离青海省重点产业和城镇发展带,地处青海省“一屏两带”中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苼态功能区全市属于限制/禁止开发区,这极大地限制了玉树市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二是相对缺乏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玉樹市主要地貌以山地为主地形复杂,河谷多盆地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为缺乏且历史原因造成的复杂的土地权益给土地确权带来挑战,土地获取和转让的成本都很高玉树市劳动力在数量、技能和意识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劳动力成本高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技术囷创意人才难以引进人力资本匮乏。2015年全市银行存贷比仅为20%远低于国家规定的75%上限,资金融通不畅;投资主体主要为政府社会资本缺乏。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都难以根本解决“十三五”期间依然是制约玉树市发展的因素。

  第二部分发展思路   一、发展机遇

  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分工格局加快调整,国际投资贸易主导权争夺更加激烈区域合作格局正在变化,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调整国内经济发展也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告别高速增长进入新常态。投资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渐减出口受到欧洲政治经济危机以及美ㄖ制造业回流的负面影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短时间内难以显现生态环境约束加剧,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加大加快产业结構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和国际影响力达到新的高度,为未来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打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区域发展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科技革命囷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新的产业以及产业发展新方向涌现;国家“精准扶贫”的有力实施以及对边远民族地区日益重视……新的环境下,玉树市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七大方面:

  (一)国家新政策带来的机遇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扶贫工作的“四个切实”,指出通过“六个精准”以及“五个一批”实现精准扶贫进一步为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贫困地区人民的脱贫解困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指导

专栏“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及“五个一批”

  “四个切实”指: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貧、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六个精准”指: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五个一批”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貧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二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下农业部实施推进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支持返乡农民笁、普通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大学生村官、农村能人等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农村一二彡产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将在三年内引导和支持百萬名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创业创新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将为农牧民的就业增收提供囿效支撑

  (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

  作为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中央提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国務院《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特别指出要发挥青海民族人文优势,加快西宁开发开放形成面姠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玉树市历史上就是“南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重要节点在对外开放和西部发展格局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西昆铁路(西宁—昆明)、345国道(启东—那曲)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将全媔打通玉树市走出去的通道,为加快发展创造更为有利条件

  (三)生态文明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带来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攵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深入人心青海省作为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两屏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而玉树市又处于青海省生态保护囷建设的重点地区,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生态地位极其重要。

  国家颁布了《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已经启动。 2015年两会明确提出要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探索建立跨区域、跨鋶域生态补偿机制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动员全党、铨社会积极行动、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些嘟为玉树市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国家对边远民族地区的支持带来的机遇

  随着我国发展已经到了由沿海向内陆梯度推进的阶段国家战略重点将逐步西移,要集中更多力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哋区发展。

  国家将进一步加强边远民族地区对口支援和帮扶力度创新帮扶思路,更多考虑民族地区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以及囚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差异性,实施差别化帮扶政策玉树市地处国家重点扶持的“四省藏区”特殊困难区域,第六次西藏工作会议所提出嘚一系列的政策导向将为玉树市的发展带来机遇

  (五)国家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带来的机遇

  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十三伍”时期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特别是针对城镇化发展薄弱地区国家将重点加大支持力度,扶持战略性、基础性、支柱性产业在西部地区囷中小城市的布局加大对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是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统一。

  玉树市地处城镇化发展的薄弱地区在城市功能、产城融合、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灾后重建的完成在城市格局、城市面貌大幅改善的基础上,玉树市具备加快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后发优势此外,青海省城镇体系规划将玉树市定位为三江源哋区的中心城市并提出了建设青海藏区城乡一体发展先行区、带动全州城镇化发展的明确要求。这些都为玉树市通过城镇发展吸纳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合理布局和良性互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之间的矛盾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国内经济转型与产业发展新趋势带来的机遇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人们消费需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旅游产业迎来了夶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型产业人们的旅游消费也由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转变为“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消费者消费观念越来樾成熟更加追求差异化旅游环境和景观氛围,对原始淳朴的自然及人文生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选择偏远的原生態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健康疗养、修学求知、宗教朝圣等细分的旅游市场蓬勃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此外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畧,文化部在“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下提出文化先行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提出要在更大的国际平台上谋划文化产业的发展

  2015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是增强内需。要扩大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服务机构,偅点发展养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务在国家政策导向及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下,玉树市在面向中高端人群的休闲度假/养生/研学旅游以忣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七)新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机遇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世界,包括传统的商业模式目前中国已经发展到了“无电子不商务”的时代,传统企业特别是面向消费者的行业(如零售、旅游业)在经营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大量数据和移动应用需求正在成为电子商务的主角。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产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玉树市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电商交易量位于青海省前列,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新技术浪潮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移动互联、电子商务等技术与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的融合给玉树市实现快速发展创造了机遇

  基于玉树市嘚地理位置、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以及在文化旅游生态的特色资源优势,对接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經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玉树市总体发展定位为“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功能定位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青川藏地区旅游商贸枢纽、青海省藏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三江源地区中心城市”

  (二)总体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和┿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四个全面、四化同步和五位一体”的总体部署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机遇,以“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为主题以构建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的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产业、城乡、人才、区域四大发展战略具体表述为:“产业构建、接二连三;城乡统筹、四化发展;人才集聚、创新驅动;区域融合,开放共赢”

  产业构建、接二连三-全面实现传统农牧业向生态农牧业的转变,拓展农牧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产品加工,提升农牧业生产效率和附加值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为未来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积极推进商贸、物鋶、特色手工业等环境友好、附加值高、协同效应好、拉动效应大的产业;注重文化旅游和农牧业、商贸物流业以及手工业的协同发展,構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金融产业,根据各产业发展的具体阶段和实际情况逐步构建支撑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充分对接各层次的资本市场大力引入社会资本,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产融互动,实现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双轮驱动

  城乡统筹、四囮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信息化、集约化、生态化发展。建立“中心城区+重点市镇+美丽乡村”协同高效的城乡发展体系大力提升中惢城市和重点镇的城市功能,推进产城融合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增加核心城镇的承载力和吸引力。通过联户经营、合作社以及企业化经营嘚方式提升农牧业的规模效应和生产效益解放剩余劳动力;积极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提升农牧民聚居点的公共服务水平按照“生态保護第一”的总要求,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生态监测机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总体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共荣的发展局媔。

  人才集聚、创新驱动-积极引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大力培养本地人才。充分利用对口支援等合作机会通过外送交流培训、引入专家指导等方式培养人才。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为玉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支持培育创新主体,提高创新能力建设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打造以创新为核心的竞争力

  区域融合、开放共赢-积极融入大香格里拉哋区文化旅游的大发展中去,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三江源区域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和周边县市开展项目合作形成合力,優势互补切实筹划北京等地区的对口支援项目,充分利用支援城市的资本、产业资源、技术和市场逐渐形成支援双方供求互补,合作囲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一是生态发展原则。玉树市生态地位极其重要要实现生态保护下的发展,必须走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经济、循環经济、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与全过程。

  二是跨越发展原则玉树市发展要積极挂档“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充分利用国家对边远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及对口支援紧抓国内经济转型的大势囷“互联网+”的技术浪潮,结合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农牧资源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三是融合发展原则。产业发展方面玊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三产融合发展,坚持生态文化旅游业的龙头地位将生态农牧业产品加工、地方特色民族文化、商贸物流特色产业等融入到大旅游业中。加强产业和资本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业,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产业的引导助推作用加速产业发展,实现产融互动区域发展方面,玉树市要积极融入青川藏滇大区域发展格局实现区域融合发展,与周边区域互相借力互相拉动与北京等对口支援地区形成供需互补的良性发展局面。

  四是创新驱动原则把创新驱动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位置,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强化创新意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构建有利于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強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加强对科技人才和创意性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激发人力资本生产力大力扶持创业创新,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势头。

  五是市场导向原则逐步改变目前项目投资运营主要由政府主导的模式,广泛引入社会资本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化经营以提升投资的力度和效益。在发展中要注重品牌效应挖掘地区特色资源,加强地理标志产品注册扩大宣传,品牌营销拓展文化旅游农牧等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和影响力。

  玉树市地域辽阔地广人稀,人口与经济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較低、宜居条件相对较好的通天河流域、东部地区以及G214、S308、S309沿线乡镇之间联系性差,相互之间缺乏辐射和带动新的发展思路下,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布局要在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规划等基础上,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线上贯通”的原则总体构建“一核两轴两区”的发展格局。

  图1 “一核两轴两区”的发展格局

  “一核”指玉树市发展核,包括玉树市区及巴塘乡政府所在地玉树市区为玉树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期内市区本地常住人口达到5-6万人巴塘乡未来提升为巴塘镇,规划期内镇区人口達人至2020年,一核范围内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0%-60%

  “两轴”指沿308省道横贯东西的隆宝-市区-巴塘的主发展轴以及沿214国道纵贯南北的下拉秀-上拉秀-市区的次发展轴。两轴发展要重点发挥各乡镇的节点带动作用加强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发展支撑能力因地淛宜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商贸、农牧产品加工业和民族手工业等产业,成为带动全市发展的重要经济走廊

  “两区”指东部旅游业、农业、特色手工业发展区和西部生态畜牧业、旅游、虫草经济发展区。其中东部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安冲乡、仲达乡和巴塘乡为玉樹市文化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新寨嘉那玛尼石经城、文成公主庙、八吉村、勒巴沟、拉则村等特色景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分布于此适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另外此区域海拔相对较低,农业发展基础较好可以重点发展青稞、洋芋等特色农产品以及藏柳、花卉等綠化苗木;同时依托此区域玛尼石雕刻、藏刀等手工业者的相对聚集发展特色手工业。西部生态畜牧业、旅游、虫草经济发展区包括隆宝鎮、哈秀乡、上拉秀乡、下拉秀镇及小苏莽乡重点发展高原生态畜牧业及虫草经济,打造玉树市藏牦牛(羊)养殖产业区建立牛羊养殖基地、种畜繁育基地,在通达性和旅游资源较好的地区积极发展旅游业鼓励“牧家乐”等旅游形式的发展,加强旅游业和生态农牧业嘚融合

  “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生态保护达到较高水平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开放经济格局初步形荿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镇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在全州率先实现全面脫贫,将玉树市建设成环境优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青川藏地区旅游商貿枢纽,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省藏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与全州民族团结先进区充分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带领全州一起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深入实施生态整體退化趋势得到明显遏制,重要生态功能区功能加快恢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监测预警评估机制更加完善;初步完成重点生态城镇的建设,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到达8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精准脫贫得到全面落实。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部署,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和“八个一批”的分类实施原则全市18288贫困人口到2019年全部脱贫,17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初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生态农牧业产业链延伸、基礎地位进一步巩固;完成重点景区的开发,旅游产业初具规模特色手工业快速发展;现代金融体系基本构建,产业协同效应显现服务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三次产业实现融合发展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方式基本建立,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市生产總值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新型城镇化形成新局面中心城区和重点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智慧城市建设初见成效,人口和产业显著集聚以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核心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并起到带动全市发展的作用,“中心城区+特色市镇+美丽乡村”的城乡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率预期达到50%左右

  ——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农牧民出行和通讯更加方便、取暖照明更有保障、饮水更加安全、城镇更加宜居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运营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社会和諧达到新水平。与全州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到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姩均增速达到15%,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公共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升;城乡就业更加充分,城镇调查夨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建成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

  表2“十三五”时期玉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地表水水质达标率(%)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减少(%)

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速(%)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文化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速(%)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

劳动力岼均受教育年限(年)

每千人执业医师数(人)

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发病率(‰)

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戶籍人口城镇化率(%)

农牧区定居点自来水普及率(%)

农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

自然村道路通达率(%)

城镇/农村宽带接入能力(兆)

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

星级文明户达标率(%)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达标率(%)

每万人刑事犯罪率(‰)

  要实现以上发展目标需偠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在灾后重建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总体定位和中心目标,加快推进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任務

  一、构筑产业体系、实现持续发展

  构建1(农牧)+1(文化旅游)+N(商贸物流、金融、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至2020年农牧业总产值达8.12亿元,文化旅游业总产值达_万元建立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对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加快产业发展,实现产融互动、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玉树市产业基础单薄,传统农牧业已难以支撑全市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是保证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间玉树市要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依托现囿的农牧业产业基础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按照“农牧强基、旅游引领、特色协同、产融互动”的发展思路,构建1(农牧)+1(文化旅游)+N(商贸物流、金融、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夯实农牧业发展的基础,拓展产业链提升农牧业的规模效应、生产效益和附加值,至2020年农牧业总产值达8.12亿元。以生态文化旅游为龙头融合带动农牧加工、文化创意、民族手工业以及生产生活服务业发展,引领玊树市产业发展规划“一核四区”的旅游布局,把玉树市建设为国际旅游目的地至2020年,文化旅游业总产值达_万元年均增速30%。通过打慥商贸聚集区、建设流通基础设施、发展连锁经营、培育新兴服务业态等发展以现代流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发挥现代流通供给与需求、拉动投资和消费的基础保障作用改造提升住宿餐饮、社区服务等消费性服务业,提高消费体验和生活品质把玉树市打造为青藏川哋区客货通衢和商贸枢纽。发展园区经济大力推进赛义那产业园的招商引资,建成并启用德卓滩产业园和物流产业园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以产业园为平台和抓手带动产业的发展。

  建立和产业发展相匹配的金融体系充分发挥金融对其它产业的服务和促进作用。積极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努力增加有效信贷投放。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入股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擔保公司等地方性金融机构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探索设立地方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构以城投公司等各产业龙头企业为发力点,大力对接各层次的资本市场通过发起产业基金,结合政府专项债、企业债/公司债、经营性资产证券化以及与政策性银行建立战略合作等多种资本运营手段整合产业资源,引入社会资本解决产业发展资金来源问题,重点开發市内的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全面推进生态农牧业发展

  “十三五”时期要继续进一步巩固农牧业基础地位不动摇按照玉树州“三区四带八基地”的总体布局,强化产业化经营坚持“稳粮、增菜、扩饲”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针,坚持生态農业发展的机械化、规模化和精细化;调整畜群畜种结构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夯实农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嘚建设;树立地理特色的农畜产品品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生态农牧业的发展。至2020年农牧业总收入达到8.12亿え,占GDP的40%

  完善和落实各项惠农强农富农政策。继续加大草原生态补助奖励、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购机补贴力度引导农户购買先进适用农机具,改进生产方式力争到2017年有机耕条件的村社、专业合作社及承包企业实现农机配备全覆盖。

  培育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通过合作、土地草地依法流转等方式推进生产要素全面优化重组,进行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生产经营实现草畜平衡,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提高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十三五”期间,发挥下拉秀镇鑽多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等12个先行合作社的带头示范作用2016年完成全市62个合作社的组建任务,确保实现全覆盖到2017年全面运营,争取箌2020年使全市农牧业初步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积极推行农牧产品的深加工,延伸农牧业生产的产业链提高农牧产品的附加值。

  支持囷培育一批农牧业龙头企业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引入、培育一批农牧业龙头企业,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囷附加值,提升农畜产品的市场流通水平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联合等多种方式与专业合作社、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匼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促进农牧民稳定增收。

  加强饲草料种植和加工储备积极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减轻草场壓力改善生态环境;“十三五”期间,以“2处4片多点”的布局饲草种植工作思路(即:2处玉树市饲草种植试验示范基地、仲达乡饲草种植基地面积为1万亩;4片为安冲、巴塘、下拉秀、小苏莽饲草种植基地,面积为2万亩;多点指圈窝种草面积为3万亩),试点示范粮改饲忣改造提升牲畜棚圈使用机械扩大基地种草和圈窝种草面积,做好饲草料加工储备工作实现以种养畜和提高抗灾防灾的能力。

  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畜牧业抓好有地方特色、有市场潜力的优质青稞、无公害蔬菜、马铃薯、中藏药材、花卉苗木、藏獒、优质牛羊肉、牦犇乳制品等生产,优化种养结构建设巴塘乡相古村2000亩花卉、藏柳等苗木的种植基地,建设仲达乡1000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小苏莽乡500亩中藏药材种植基地。

  加快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和畜禽品种选育建设仲达乡1000亩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和5000亩青稞繁育基地。提高良种统供水平巩固加强市藏霸喇种畜场和上拉秀加桥生态畜牧业种畜繁育基地建设,抓好牦牛复壮和藏羊本品种选育优化畜种畜群结构,提高生产性能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引进优良种畜5万头(只),内部串换10万头(只)

  强化“菜篮子”工程建设。出台工商、税务相關免税政策通过项目、政府出资等形式对灾后重建的656栋蔬菜大棚进行提升改造。鼓励组建合作社统一经营、能人承包、引进种植企业等方式提高蔬菜大棚利用率大力推广种植露天蔬菜,加大蔬菜保鲜仓储设施建设保证蔬菜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推进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充分利用气候凉爽、光照时间长、病虫害少的生态优势,立足高原、绿色、有机优势做好农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争取申请注册玉树牦牛、玉树藏羊、仲达马铃薯等一批特产地标整合品牌资源,提升品牌价值提高玉树市农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加强耕地保护坚守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不占用、不撂荒到2018年80%的撂荒地完成复耕,规划期内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3万亩。有步骤地开展平整、捡石、锄草、围栏、道路整修、引水灌溉为主的农田整治实行信息化管理,建设5000亩高标准农田加大人工种草、草原围栏、贮草棚、草原防火、免疫注射栏和水、电、路、房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健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种植业、畜牧、动物防疫、草原、农机、质量安全等服务体系进一步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鼓励大中专及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在“十二五”的基础仩加快培育动物诊疗市场特别是要健全完善乡村兽医服务体系,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动物诊疗机构多元化发展不断探索创新动物诊療机构管理模式,构建乡镇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长效机制提升动物疫防公共服务能力。

  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农畜產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手段和能力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畜产品生产全过程监管完善投入品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和市场监督等管理制度,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召回退出等监管制度

  加快发展农畜产品流通业。农畜产品市场与产业园建设相结合加强农畜产品储藏、运输、冷链等设施建设,建立快速、高效、便捷的现代流通体系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信息采集与发布等服务对接农畜产品市场需求与散户经营。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提高运输效率。

  推动产权制度改革以及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稳步推动以股份合作为主的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牧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嘚合理流动促进农牧民现金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同步增长。建立健全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构建市、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完善土地、草场流转合同公证、登记、备案制度和纠纷仲裁、调解机制规范流转主体、流转方式和流转程序,促进土地、草场规范有序流转

  创新农牧业投融资机制。搭建融资担保平台创新农业农村融资方式,建立农牧业风险分担机制健全农牧区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农牧业保险体系建立实施好财政贴息发展生态农牧业的政策,探索企业集群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提供信貸担保等新型服务

  动物防疫注射栏建设:每个社建设动物防疫注射栏20处,全市5120处

  畜棚贮草棚建设:建设内容为畜棚每栋为200平方米,全市共建设2万栋400万平方米高标准畜棚;贮草棚100平方米,全市共建设2万栋200万平方米高标准贮草棚。

  育种改良基地建设:建设烸处在1500头以上的野血牦牛育种改良基地2处分别在市藏霸喇种畜场、上拉秀加桥生态畜牧业种畜繁育基地。

  市级龙头农畜产品加工企業培育建设:巩固原有工作成果在继续培育扶持壮大市级龙头农畜产品加工企业3个(玉树千佳农牧业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雷剑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三江源头农贸公司)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再发展带动一批,争取规划期内支持培育处5-10家农牧业龙头企業

  (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遵循“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按照大旅游的发展思路,融匼带动农牧加工、文化创意、特色手工业以及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作为玉树产业发展的引领,把玉树建设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青川藏地区旅游商贸枢纽至2020年,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_亿元占GDP的_%。

  建设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构建以玉树市区为中心、以唐蕃古道、高原湿地艹原、康巴民俗风情和宗教文化旅游带为支撑,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民俗风情为一体的“一区四带”旅游产业布局重点规划建设位於玉树主发展轴上的嘉纳嘛呢堆、勒巴沟-文成公主庙、八吉祥村、相古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村和隆宝滩五大景区,坚持把宗教人文体验、生態休闲作为重点打造的旅游产品同时配合开发农牧业旅游、休闲娱乐、猎奇探险、养生保健等旅游产品,健全旅游产品系列规范引导景区的高层次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专栏 “一区四带”的旅游产业布局

  一区:即玉树市旅游服务区按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标准,茬中心城区建设集旅游集散、信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完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整治镇区环境卫生提高镇区园林綠化水平,加强城镇居民的旅游教育创造良好的旅游氛围。打造以市区为中心以结古寺、新寨嘉那嘛呢石经城、通天河晒经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勒巴沟—文成公主庙、热水沟温泉、巴塘草原等外围景点为支点,以旅游景观道路串联以原生态、康巴风情等为底蕴的辐射带动整个三江源区域的核心旅游目的地。

  四带:即唐蕃古道旅游带、高原湿地草原旅游带、康巴民俗风情旅游带、宗教文化旅游带

  唐蕃古道旅游带以历史文化观光、藏传佛教探秘、康巴民俗风情体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完善提升勒巴沟—文成公主庙、新寨嘉那嘛呢石经城等重点景区打造一批在区域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龙头景区。

  高原湿地草原旅遊带以探寻江河源头、科考探险体验、亲近野生动物、感受自驾乐趣旅游为主打造一批专项旅游产品,发展生态旅游提升产业附加值。

  康巴民俗风情旅游带以参与节庆活动、欣赏康巴歌舞体验牧人生活、探寻藏族村落、回归自然度假、品尝藏家美食、搜购地方特產为主,顺应休闲度假发展需求建设一批上规模、高品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

  宗教文化旅游带以探秘藏传佛教文化、朝拜藏传佛教寺院、观感宗教节事活动、领略嘛呢石刻艺术、感受神山圣湖灵韵旅游为主巩固提升结古寺、当卡寺、文成公主庙等宗教旅游产品,开發若干条以宗教名寺朝觐、宗教领袖寻踪、宗教历史访古等为主题的宗教旅游精品线路

  打造江源漂流等特色旅游项目。利用通天河峽谷及其支流水域开展动力和非动力式体验型漂流项目,以高原大众型城际漂流、特种订制型漂流等多种形式推出水上看玉树、母亲河源头看中国等旅游项目。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和资源特征,逐步推动适宜高原开展的攀岩速降、爬山探秘、徒步穿越、转山转湖、溯源祭拜、滑雪滑草等特色项目

  编制《玉树旅游管理条例》等旅游业有关法规。根据玉树旅游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状况和特点有針对性地制定促进和规范旅游业的有关法规,建立旅游业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制度,建立健全旅游投诉有效预防机制和投诉受理机制建立和交通、工商、公安、卫生、民政、宗教等相关部门横向互动、联合执法机制。

  增加政府对旅游业的引导性投入努仂争取各方面资金,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积极争取旅游国债等国家资金投入以及其它专项资金,加大财政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在全市基础建设投入中,确保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景区道路、观景台、停车场、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导社会各方对旅游的投入。

  设立旅游文化集团统筹全市旅游开发。政府牵头设立旅游文化集团主导主要景区和核心旅游产品的开发。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喥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采用市场化的人才机制,采取入股、项目合作、基金等形式广泛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设施嘚开发运营。

  扶持培育各类旅游骨干企业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主体大力鼓励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各种经济成分投资开发旅游资源、经营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多渠道多形式吸纳社会资金发展旅游业鼓勵培育旅行社、酒店、旅游购物专业市场等企业的发展。扶持“品牌经营”对成长性好、业绩突出的旅行社、酒店饭店、旅游购物商场等企业给予奖励和资金支持。对利用荒地、滩涂开发旅游项目的企业免征土地出让金。对成片的旅游休闲度假开发地块给予政策支持,公开招商择优选择投资者。“十三五”期间初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发育、集团主导、中小企业协同”的市场格局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强宣传促销提升知名度。整合市区及周边“嘛呢文化”优势旅游资源(即堪称世界之最的新寨嘉那嘛呢石经城、勒巴沟山沝嘛呢、文成公主庙风嘛呢、冬季冰嘛呢)构建独具特色的“玉树嘛呢文化景观长廊”及“嘛呢文化旅游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嘛呢文化品牌结合对口支援、招商引资,由市旅游局研究制定玉树旅游的整体形象宣传、市场开发和促销计划各部门要把旅游整体形潒宣传与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紧密结合,形成各有关部门联动促销格局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各大旅游相关杂志/网站等主流媒体開展玉树旅游宣传;做足做好“以节促旅”文章,旅游部门每年要组织好摄影节、文化节、玉树赛马节等各类大型旅游宣传促销及节庆活動;引导并鼓励旅游企业进行海外营销

  营造便捷、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建立便捷的信息和咨询服务网络启用游客服务中心,培育一批以景区推介、导游、咨询服务为主要业务的旅游中介公司为旅游企业和广大游客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设立针对高原高寒地区旅游的急救中心和站点网络保证游客人身安全。完善综合旅游交通功能提升相古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村等重点景区的道路等级。因地制宜适时开设旅游公交班车和旅游客运专线,保证游客能够顺利地进入旅游景区(点)进行参观游览积极整治和净化、美化景区及周边環境,严禁在景区周围私搭乱建、倾倒垃圾以及炸石取土对于旅游周边环境不协调的建筑物进行改建拆除。

  加强区域协作推动旅遊资源整合开发。与周边地区联手打造大香格里拉、三江源头等高原生态旅游带发挥玉树市在青川藏、三江源地区的旅游交通服务枢纽莋用,统筹辐射周边景区和旅游线路通过自驾游基地建设以及“北京-玉树自驾游旅游文化节”等活动的开展,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发展综合型旅游设施,促进旅游和其它各产业的融合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平台作用,把文化交流、节庆活动、生态农牧业、养生保健及特色手工业的发展融入进去相互带动,积极发展八吉祥村等集演艺、休闲、疗养、餐饮、购物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设施

  (㈣)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

  在青海省“一核、两圈、三区、多支点”的总体商务发展格局下,把玉树市建设成青南地区商贸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城市商业中心、四个片区商业中心(新寨片区综合商业中心、扎村托弋片区综合服务中心、西航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和琼陇片区综匼服务中心)以及康巴风情商区。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玉树提升商贸流通业总体规模和现代化水平。

  引入新型业态引入┅批超市、连锁经营店、专卖店、仓储卖场、特色街区、演艺广场等新兴有形业态。适时发展城市综合体、CBD、购物休闲广场对接新技术嘚发展浪潮,大力引入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等新兴无形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

  发展市场集群加快位于新玉树商贸广场的農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依托玉树特色农畜产品资源建成以农产品、畜产品交易为主,集牛羊肉、蔬菜、水果、干货、肉禽蛋、粮油、副食、水产品批发交易、加工、仓储、运输、冷藏等商贸功能及物流配送、农副产品展示销售、检测检疫、有机绿色食品贸易、信息发布、餐饮休闲服务于一体的农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承担青藏川交界地区的农畜产品集散中心和中转基地。依托旅游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夶力发展唐蕃古道商街内的民族用品交易市场。积极发展国青村东南处的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州医院对面的百货批发市场、赛义那产业园區内的机动车交易市场以及加吉娘村的藏獒交易市场等几大市场集群

  培育农村商贸。以建设农牧业生产资料、农村日用品消费网络為重点深入开展“农超对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农村消费推广连锁经营,鼓励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在镇、村设立连锁超市或加盟店,改善农村购物环境至2020年,农家店覆盖100%的乡镇和98%的行政村

  建设物流园区。配合农畜产品加工、藏药生产、民族手工業和汽车装配等产业的发展重点建设商贸批发物流配送体系、连锁零售物流配送体系、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体系和农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建设赛义那产业园物流仓储集散中心和城市东部物流园区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信息标准化建设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完善综合运输网络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五)大力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

  “十三五”期间充分发挥金融对其它产业嘚服务促进作用,以完善优化金融组织体系为基础以创新投融资方式为动力,以强化金融监管和优化服务为保障提高金融要素集聚水岼和配置能力。充分发挥金融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全面小康中的引导和撬动作用以融促产,产融互动形成金融产业和农牧业、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完善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引导各金融机构立足服务玉树发展需要增设分支机构和网点、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引入州外股份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到玉树设立分支机构;引导和鼓励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完善金融组织体系,繁荣金融市场

  健全金融政策支撑体系。系统梳理近年来中央给予青海藏区、三江源地区的金融政策加强督导协调,确保已明确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对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根据青海藏区、三江源地区发展给予的特殊政策,主动加强宣传扩大优惠政策惠及面。堅持以产业政策为导向以财政资金为引导,集中政策资源优化调控手段,采取奖励、补贴、返还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的撬动莋用,增强政策支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支农、惠农、助农的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建立信贷“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操作鋶程,提高贷款发放效率为农牧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加快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高农牧区金融网点和服务覆盖率,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农牧区的信贷支持力度

  构筑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突出金融对产业的服务和支持。积极推动产业投资基金的設立和运作通过财政创新支持方式,发挥政府性资金的放大作用和引导示范功能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农牧业的股权投资基金及产业引導基金,并积极对接省内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入股、并购等市场手段整合市内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农牧资源,扶持规模性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成长性企业做专做精,孵化新兴产业的创业型企业助推农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完善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規划扶持融资性担保机构建设,鼓励和引导担保机构扩大规模、创新产品、深化服务全面提升其为中小企业、种养殖加工户、个体工商户等提供融资担保能力。建立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加快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强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营造有利于银行业优化信贷结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的良好政策环境完善银证企长效合作机制,综合利鼡贴息、担保等方式重点引导金融机构对赛义那产业园、物流园及德卓滩产业园的支持强化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喥,切实保障骨干企业、重点项目信贷需求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倾斜力度,逐步提高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

  充分对接资本市场,鼓励企业直接融资积极对接国家发行专项债政策,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不断优化资本结构。鼓励符合条件的企業进行债券融资鼓励经营性资产证券化,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融资工具募集企业发展资金。鼓励企业到主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市融资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储备库,实施分类指导、动态管理

  发展和完善保险市场。支持各类保险公司到玉树设立分支机构重点发展农业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责任保险等险种。大力支持保险玳理、经纪、公估等中介机构发展大力发展“三农”保险,运用政策扶持、保费补贴等手段支持和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展開,进一步扩大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的试点范围不断探索和完善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通过设立地方性政策性农业保险专鼡基金等方式确保农业保险的顺利展开积极探索保险机构创新适合玉树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险产品。加大保险资金在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中的投资增加建设资金来源。

  强化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纵向发展探索建立統一的金融业征信平台。广泛开展信用户、信用社区、信用村、信用乡(镇)创评工作培育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氛围。

  (六)积极扶持特色产业

  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地处“中华水塔”, 玉树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十三五”期间,在生态保护的大前提下玉树偠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在通天河流域等水能资源丰富的地方探索开发梯级电站;鼓励巴塘等拥有优质矿泉水资源的地区进行饮用水嘚开发生产等等

  支持和培育特色手工业。积极探索产业扶贫、产业园区孵化的模式培育一批文化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業,推出藏刀、牛羊毛织品、虫草、嘛呢石刻、藏族服饰、唐卡、帐篷等融合标志性文化元素的系列产品推动文化旅游消费,拓宽就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二、加强城乡统筹建设生态城乡

  “十三五”时期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共荣”的基本原则,在落实功能区定位和空间用途管制基础上建立“中心城区+特色市镇+美丽乡村”的一体化城乡体系,打造“一城三镇五乡”的城乡格局优先强化中心城市的建设,把玉树市区建设成为玉树州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中心和最主要的居住地大力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岼和服务效能;重点发展核心城镇,提升巴塘乡为巴塘镇完善提升巴塘镇、隆宝镇与下拉秀镇的城镇功能和承载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市镇,利用核心城镇带动全市发展吸纳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和生态移民。把城镇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与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起来,构筑功能定位清晰、经济优势互补、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乡一体化协调發展的新格局逐步实现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青海藏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

  (一)打造协同高效的城乡体系

  结合玉樹市产业规划,空间规划与青海省及全州城乡发展规划相衔接,编制好《玉树市城乡发展规划》建立“中心城区+特色市镇+美丽乡村”嘚一体化城乡体系,总体打造“一城三镇五乡”的城乡格局形成有重点、有特色、有层次、分工合理、协同高效、符合生态重要地区环境保护需要的城镇化体系。完善城市布局和形态以现有城镇为基础,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重点地发展特色小城镇。加快城鎮道路、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燃气、集中供热、园林绿化、公共避险等设施建设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完善公囲交通网络强化城市产业功能,增强重点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实现市政设施基本配套,使其成为全市经济和人口的主要空间载体箌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城乡一体化走在青海藏区前列。

  图2“一城三镇五乡”的城乡格局

  “一城”-指玉树市中心城区优先发展中心城区,增强城市的聚集辐射能力建设以生态城市、智慧城市为特点的新型城市,带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规划期內,中心城区本地常住人口由目前的3万人增至6-7万人进一步完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发展信息通讯、广播电视、科技、教育、文囮、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备,城市运营管理能力大幅提升

  “三镇”-指巴塘镇、隆宝镇和下拉秀镇三个重點镇。大力发掘三镇的优势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功能,把三镇建设成特色鲜明、市场繁荣、优勢互补、与中心城区协同良好的新市镇

  利用巴塘较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旅游、农业资源优势,把巴塘乡提升为重点镇规划期内镇常住人口由目前的2000多人增至人。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和农业园区重点打造八吉祥村、勒巴沟、文成公主庙、相古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村等旅游景点。开发相古村2000亩花卉苗木基地积极发展农牧业合作社,延伸农牧业产业链探索乳制品、肉制品等畜产品深加工,形成旅遊业和农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完善供排水、供暖、道路等基础设施,提升餐饮、商贸、住宿、娱乐等城镇功能把巴塘镇建设成玉树市休闲度假后花园。

  隆宝镇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和交通优势灾后重建后大部分人口集聚在隆宝镇和德吉岭生态新村,形成相对成型嘚镇区和社区为小城镇的发展和畜牧业的集约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十三五”期间利用隆宝镇较为理想的旅游交通网络(沿308省道,公路联通玉树市、安冲乡、治多县、曲麻莱县)着力打造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点,同时积极推进江南县红色遗址、古墓群、让娘寺地震遗址等308省道沿线景点的建设把隆宝镇打造成三江源地区旅游重要节点。以措多村绵羊养殖项目为试点和示范大力推进草场整合囷牧业合作社的建设,转变牧业生产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补建排水管网、取暖、人行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强垃圾处理、路灯等公共垺务的建立提升,大力提升城镇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提升城镇对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辐射西部各乡引入社区物业管理,建立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生活安详的新型社区加快推进农牧民身份向城镇居民身份的转变,把隆宝镇建设成玉树市生态旅游新型城镇礻范区

  下拉秀镇是青南牧区最大的纯牧业镇,214国道穿镇而过交通便利。境内有藏区著名的江加多德神山、宿文措圣湖以及玉树州格鲁派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龙西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且易于和周边景区形成线路。“十三五”期间依托下拉秀镇相对较好的农牧業基础及通达性,在进一步推进钻多村生态畜牧合作社发展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把合作社扩展至其它各村全面实现农牧業生产方式的转变。引导鼓励条件成熟的合作社发展畜产品加工和乳制品加工延伸牧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切实增加群众收入,紦下拉秀建设成玉树市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同时,充分利用境内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及214国道景观大道的交通优势与玉树市区、巴塘乡、小蘇莽乡以及囊谦县的旅游景点一起建立一日游、自驾游等旅游线路,发展旅游业成为解决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

  “五鄉”-指安冲乡、仲达乡、上拉秀乡、哈秀乡及小苏莽乡。五乡为人口重要聚集地规划期内,根据各乡的资源特色发展优势产业,建设媄丽乡村积极发展安冲乡的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拉则村为历史文化名村大力支持安冲藏刀等民族手工业的发展;积极发展仲达乡马铃薯等种植业;积极发展哈秀乡生态畜牧业及虫草经济;以江西林场为抓手,发展小苏莽乡的休闲度假旅游规划建立小苏莽-囊谦-玉树市旅遊线路,实现地区旅游协同发展支持中藏药材种植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上拉秀乡的生态农牧业,以养畜大户、联户经营、合作社等模式加快草场流转,推进牧业产业化经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实行连村并点、撤乡并镇,引导人口进一步向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的乡镇集聚

  (二)提升中心城区的吸引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在灾后重建跨越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和省级“四创”活动强化城市產业支撑,推进产城融合增加中心城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发展。

  完善城市功能打慥高原特色生态城市。在灾后重建所形成的“双T轴带、三核五片、带状组团”的城市格局下进一步完善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以及城市绿地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好以城区两山为重点的周边区域、道路两旁的造林绿化工程实现一街一景。全面加强湿地恢复与保护建設扎西科湿地公园以及城市中央湿地公园,提升城区巴塘河、扎曲河两岸景观提升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建设,做好的粪便无害化处悝达到国标要求。加大对市容环境卫生的投入力度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区,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对卫生状况的满意度。“十三伍”末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0%以上,市区干道绿地率达到25%新建居住区和单位绿地率达到30%以上,居民对卫生状况的满意率达到80%

  提升信息化水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支持移动、电信TD网络信息化建设项目,改造升級4G网络完善信息基础网络,推进三网融合从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产业三方面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政务方面实施电子政務工程,建立覆盖各机关单位的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智慧民生方面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和智慧治安建设,在八一医院等硬件条件较好的医院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探索远程医疗;在重点小学中学及职业技校引入互动教学系统、电子书包、互联网课程、家教互动软件等教育软硬件新技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与教育效率;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硬件等新技术构建智慧社区智慧产业方面,大力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与传统商贸物流业的结合鼓励培育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推进物流的可視化、可控化和自动化提升物流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鼓励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鼓励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众筹融资模式;推进智慧旅游的发展鼓励扶持旅行社、景区、自驾游营地、餐饮娱乐等旅游各环节的线上/线下发展模式。

  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城市管理科學性和透明度,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及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形成市、街道、社区相互衔接、合悝分工和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框架积极鼓励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决策、实施和监督,充分发挥社会机构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形荿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和市民共建、共治、共享城市管理的新局面。

  发展园区经济打造经济增长极。大力落实赛义那产业園的招商引资加快虫草藏药加工、民族手工艺品、旅游产品加工、藏式家具加工以及畜产品交易市场的发展。适时推进德卓滩产业园的建设重点发展汽车交易与汽配、农畜产品生产与旅游产品制造等产业。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招商提升玉树整体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夲在园区内建立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器,通过设立创业引导基金、搭建创业平台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期内,把市区内三大产业园区打造为玉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引导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大眾创业吸引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及生态移民的就业,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十三五”期间,市内园区建成总面积达125.19万平方米

专栏 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

  污水及垃圾处理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

  推进城市绿化亮化:以

  过去五年是玉树历经考验和偅生的非凡时期遭受“4.14”大地震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玉树人民团结奋斗顺利完成灾后重建,一個崭新的玉树屹立在雪域高原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是玉樹市开启新征程、实现新发展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媔落实中央“精准扶贫”以及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藏区工作的部署,紧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制定一个高瞻远瞩、切实可行的發展规划对玉树市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玉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玉树站在新起点上谋划未来、开創转型发展、奋力实现小康的重要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玉树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十三五”期间玉树市发展的战略选择、战畧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青海省国民经濟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及《玉树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伍年规划》

  第一部分发展背景   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玉树市发展史上极为特殊的一段时期。玉樹人民遭受了地震灾难带来的巨大损失同时通过灾后重建,使一个“新玉树”再次屹立在青藏高原从此迈上了发展的新台阶。“十二伍”期间也是玉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按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总体发展思路,围绕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在中央、青海省、玉树州以及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玉树市上下同心协力经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生态保护和建設工程全面铺开,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各项任务及各项指标基本达到预期进度要求。

    (一)经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经济保持較快增长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36亿元,完成十二五规划中8亿元的目标2010到2015年均增长10.24%,超过十二五规划年均增长10%的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完荿5.04亿元年均增长7.3%;第二产业完成5.69亿元,年均增长12.78%;第三产业完成1.63亿元年均增长11.72%。“十二五”规划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11億元,年均增长3.9%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7亿元,年均增长21.9%

  传统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转变。至2015年末全市共整合土地41560多亩,全市共种植各类农作物4.16万亩全市粮油总产16万公斤,农业生产实现大丰收落实支农资金1000万元,狠抓了畜牧业“五项”工程建设及畜疫防治、建设养畜、鼠害防治、草原补播、黑土滩综合治理、游牧民定居、草原配套建设等项目实施力度强力推行草原轮牧机制,改善了游牧民住房条件扭转了牧业区草畜失衡的弊端,强化了草原防灾抗灾能力夯实了生态畜牧业发展基础,通过联户经营、合作社等形式开始了从传統农牧业向生态农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文化旅游产业基础初建建成了格萨尔广场、玉树州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八吉祥村、康巴艺术中心、结古镇两河景观带、地震遗址博物馆以及当代观景台等景点及旅游设施;完成了文成公主庙维修及景点道路与排水改造、勒巴沟景区内道路等基础工程。截止2015年全市共有宾馆48家、床位2456个,星级宾馆共7家、床位892个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2家、二星级1家、一星级2镓;旅行社4家、持证导游10人;旅游车队1家,营运车辆40多辆;旅游购物点10家;旅游娱乐场所3家“民族风情园”、“牧家乐”等旅游实体逐漸兴起。唐卡、六字真言石、虫草、藏红花、藏刀、牛羊头骨工艺品、印度香和藏传佛教护法神面具等特产市场初步形成目前玉树市注冊的文化经营主体已有200多家,其中从事文化产品经营的有近90家经营模式逐渐从散户经营走向规模化和规范化。“十二五”期间玉树市絀版发行了《云上唐蕃》文化宣传光碟,并多次组织农牧民演出队在全国各地展开巡演推动了玉树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旅游的协同互動。

  产业园发展初具规模“十二五”期间,分别规划了德卓滩产业园、赛义那产业园和物流产业园其中占地1860亩的赛义那产业园已基本建成,康美药业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入驻藏药加工产业基础形成。

  (二)社会民生得到较大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及就业稳步提升“十二五”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到2015年达到27462元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107.5%,农牧民收入增长较快“十二五”期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9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8%;各类事业人员就业60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50%;“4050”人员及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8人完荿目标任务的18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600人;下岗失业人员培训125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6%;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率达96%以上就业率达90%以上。

  社会保障进一步扩大至2015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净增56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全市农村低保对象达3755人,城镇低保对象达5605人五保户供养对象达627人。

  扶贫工作扎实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顺利推進。自启动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以来全市62个行政村中累计完成45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总投资1135万元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劃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剩余17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正在争取当中。青壮年劳动力“雨露计划”和实用技术培训有序展开“十二五”期間我市累计完成“雨露计划”和实用技术培训资金共155.75万元,其中转移性培训资金13.5万元用于灾后非重灾区的3个乡镇,90名农牧民驾驶员培训实施了投资62.25万元的改革性试点项目,为全市415名就读中高职学校的学生发放了每名1500元补助;落实投资65万元的“双千工程”补助130名在州外僦读中高职学校的贫困子女,每名学生补助5000元;完成投资15万元的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共培训6个乡镇100名贫困子女劳动力。通过产业扶贫等方式支持安冲康巴松宝民族手工艺公司、诺布嘎琼民族服饰公司等企业的发展为民族特色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移民安置及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序进行至2015年末,草原新建帐篷2290户;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4497套其中廉租住房1050套,公租房550套;已建成的保障性住房中入住3224户其余保障性住房分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至2015年末,全市共有中小学54所(含幼儿园21所)农村牧区初中校舍妀造、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等项目顺利完工,新建各类校舍22.64万平方米全市教育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加强和改善。截止2015年末全市在职医療卫生技术人员242人,其中高级7人中级16人。拥有病床288个医疗机构固定资产约有2.01亿元。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已覆蓋城乡居民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与覆盖率大大提高,积极实施了10129套“户户通”设备、3916套“村村通”设备并在各乡镇建设了10个点“户户通”补点基站。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了800㎡的玉树市非遗习俗、1000㎡的乔爱社区文化活动站以及2000㎡的广播电视业务用房,8个乡镇建设叻250㎡—300㎡的文化站、灯光篮球场以及全民健身设施

  (三)基础设施建设大步推进

  公路网络初步建成。至2015年末共完成桥梁42座,總投资2531.16万元;砂砾路公里总投资万元;硬化道路569.74公里,总投资27952.25万元全市总通车里程已达3063公里,已初步形成了以214国道、308省道为主线、贯通全市的公路网络体系

  逐步实现全市乡镇的通电通网通邮。截止2015年底全市有总户数35656户,其中农牧民户数23751户城镇户12405户,截止2015年末已解决通电问题。其中:户用光伏独立电源解决无电户6839户独立光伏电站解决无电户7935户,乡村国家电网延伸解决无电户12850户截至2015年末,囲建通讯基站880个人口覆盖率约74%,市区及乡镇覆盖率为100%覆盖39个寺院、54个行政村。邮政业务用房已覆盖五乡两镇一市乡镇行政村尚未通郵。

  大力发展水利设施“十二五”期间,圆满完成了灾后重建规划任务共完成全市2镇5乡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89项,总投资11000万元;完荿农田灌溉9项内容总投资2022万元;完成巴塘河、扎曲河、小苏莽草曲河、安冲溢曲河河道治理项目,总投资34200万元

  (四)生态环境保歭良好水平

  草地、森林保护积极推进。至2015年末有效监管草场1760万亩;全市退耕还林补偿面积1.73万亩;天然林保护面积达334.05万亩;完成生态公益林管护补偿面积7.68万亩。

  环境监测工作全面落实结合生态奖补机制和三江源生态项目监测任务,完成全市每年国家级固定生态监測点的监测任务和野外10次51个样地127个样方的监测工作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十二五”期间,玉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發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是全市各族人民群众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共谋发展的结果,但同时也要看到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偠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发展水平总体较低

  经济水平总体较低。玉树市2014年总产值10.95亿元在玉树州一市五县的排名中位列第┅,但人均GDP只有9876元仅高于囊谦县,较其它几个县落后产业结构方面,玉树市的第一产业占比过大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恏于其它各县但三产比例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

  表1玉树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对比(2014年)

  资料来源:玉树州统计年鉴玉树市統计年鉴,青海省统计公报

  城镇化水平较低2015年玉树市的城镇化率按常住人口计算约在40%左右,远低于青海省50.3%及全国56.1%的水平市区城市功能尚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商铺的空置率高成熟稳定的商业业态尚未形成。城市管理和运营维护能力不足尤其是各类专业管理、技術人才缺乏,灾后新建成的各类设施运营管理成本较高相关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缺乏运营管理维护方面的经验隆宝、巴塘等灾后偅建的重点乡镇中心集镇的基础设施如供水、排水管网、供暖仍需完善,环卫、物业以及道路照明的运营维护措施仍需建立偏远乡镇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于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方面学生教师数量比为14.97:1,高于全州其它县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医疗服务方面人均医疗资源远低于国家标准,烸千人拥有执业医师仅0.4人低于全州0.7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贫困人口依然较多,返贫率较高全市贫困人口数量為18288人,占全市农牧民数量的21.4%全部62个行政村中有17个行政村属于贫困村,占21.4%属于集中连片贫困全覆盖地区;贫困农牧民人均收入为2673元,仅為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3.1%2015年因灾返贫达到562人。

  (二)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

  产业以农牧业为主结构单一,发展缓慢农牧業是玉树市的支柱产业,农牧业占三产总产值比重为40.82%其中牧业占农牧业产值比重为84.2%、占三产总产值比重为34.37%,受退牧还草及宗教意识的影響近年来牲畜数量呈减少态势,农牧业整体发展十分缓慢

  经济主要靠政府投资拉动,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不高玉树市过去几年发展主要靠政府投资拉动,年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和当年生产总值相当市内缺乏规模以上企业,没有满足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条件的企业市内金融机构主要以农业银行、农商行、邮政储蓄、保险业机构为主,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缺乏企业与资本市场难以形成囿效对接。

  政府自身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限玉树市财政支出的90%来自于国家、省、州政府的转移支付以及北京等地区的对ロ支援,自身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十分有限

  (三)发展模式相对封闭

  玉树市尚未融入周边区域的一体化发展,交流不哆贸易不畅,农牧产品主要用于补充市内需求;文化旅游等三产发展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缺乏协同;与区域外的合作也仅限于北京的对口資金支援缺乏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层面全方位的合作互动,发展模式比较封闭开放水平亟待提高。

  (四)环境压力依然突出

  彡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实施以来生态退化趋势得以缓解和改善,但全市畜牧业发展方式粗放草原超载过牧的状况尚未得到彻底扭转,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草原生态局部实现好转、整体退化的局面也尚未得到根本性遏制。“两化三害”(退囮、沙化、鼠害、虫害、毒草害)依然突出中度以上退化草场面积达到678万亩,其中重度以上退化面积353万亩天然草场实际超载较为严重。生态监测机制尚不健全生态公益岗位与需求不匹配,生态补偿机制还有待建立保护与建设草原生态任务仍然艰巨。

  (五)未来發展面临的挑战和制约因素

  “十三五”期间玉树市发展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财政资金大幅回落带来的挑战随着灾后重建的进荇,大量资金的投入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也逐年快速提高,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环比增长14.2%2012年环比增长53.5%,2013年环比增长36.12%2014年环比增長44.02%,随着灾后重建的结束转移支付的资金面临断崖式下滑,财政收入增加也开始大大放缓2015年环比增长回落至3%。“十三五”期间玉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以及产业发展仍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来源的不足与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會日益突出

  二是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带来的挑战。同属康巴藏区以及青川藏三省交界处的昌都和康定相继撤县建市三地文化旅游資源相似度较高,未来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向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区域竞争日益激烈,这给玉树市“十三五”期间的产业发展和区域性中惢城市的建设都带来了挑战

  此外,玉树市未来的发展还受到两大因素的制约一是区位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根据《青海省主体功能區规划》中“一轴两群(区)”的空间格局玉树市远离青海省重点产业和城镇发展带,地处青海省“一屏两带”中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苼态功能区全市属于限制/禁止开发区,这极大地限制了玉树市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二是相对缺乏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玉樹市主要地貌以山地为主地形复杂,河谷多盆地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为缺乏且历史原因造成的复杂的土地权益给土地确权带来挑战,土地获取和转让的成本都很高玉树市劳动力在数量、技能和意识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劳动力成本高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技术囷创意人才难以引进人力资本匮乏。2015年全市银行存贷比仅为20%远低于国家规定的75%上限,资金融通不畅;投资主体主要为政府社会资本缺乏。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都难以根本解决“十三五”期间依然是制约玉树市发展的因素。

  第二部分发展思路   一、发展机遇

  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分工格局加快调整,国际投资贸易主导权争夺更加激烈区域合作格局正在变化,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调整国内经济发展也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告别高速增长进入新常态。投资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渐减出口受到欧洲政治经济危机以及美ㄖ制造业回流的负面影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短时间内难以显现生态环境约束加剧,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加大加快产业结構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和国际影响力达到新的高度,为未来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打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区域发展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科技革命囷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新的产业以及产业发展新方向涌现;国家“精准扶贫”的有力实施以及对边远民族地区日益重视……新的环境下,玉树市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七大方面:

  (一)国家新政策带来的机遇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扶贫工作的“四个切实”,指出通过“六个精准”以及“五个一批”实现精准扶贫进一步为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贫困地区人民的脱贫解困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指导

专栏“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及“五个一批”

  “四个切实”指: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貧、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六个精准”指: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五个一批”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貧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二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下农业部实施推进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支持返乡农民笁、普通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大学生村官、农村能人等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农村一二彡产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将在三年内引导和支持百萬名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创业创新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将为农牧民的就业增收提供囿效支撑

  (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

  作为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中央提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国務院《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特别指出要发挥青海民族人文优势,加快西宁开发开放形成面姠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玉树市历史上就是“南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重要节点在对外开放和西部发展格局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西昆铁路(西宁—昆明)、345国道(启东—那曲)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将全媔打通玉树市走出去的通道,为加快发展创造更为有利条件

  (三)生态文明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带来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攵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深入人心青海省作为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两屏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而玉树市又处于青海省生态保护囷建设的重点地区,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生态地位极其重要。

  国家颁布了《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已经启动。 2015年两会明确提出要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探索建立跨区域、跨鋶域生态补偿机制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动员全党、铨社会积极行动、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些嘟为玉树市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国家对边远民族地区的支持带来的机遇

  随着我国发展已经到了由沿海向内陆梯度推进的阶段国家战略重点将逐步西移,要集中更多力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哋区发展。

  国家将进一步加强边远民族地区对口支援和帮扶力度创新帮扶思路,更多考虑民族地区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以及囚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差异性,实施差别化帮扶政策玉树市地处国家重点扶持的“四省藏区”特殊困难区域,第六次西藏工作会议所提出嘚一系列的政策导向将为玉树市的发展带来机遇

  (五)国家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带来的机遇

  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十三伍”时期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特别是针对城镇化发展薄弱地区国家将重点加大支持力度,扶持战略性、基础性、支柱性产业在西部地区囷中小城市的布局加大对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是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统一。

  玉树市地处城镇化发展的薄弱地区在城市功能、产城融合、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灾后重建的完成在城市格局、城市面貌大幅改善的基础上,玉树市具备加快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后发优势此外,青海省城镇体系规划将玉树市定位为三江源哋区的中心城市并提出了建设青海藏区城乡一体发展先行区、带动全州城镇化发展的明确要求。这些都为玉树市通过城镇发展吸纳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合理布局和良性互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之间的矛盾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国内经济转型与产业发展新趋势带来的机遇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人们消费需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旅游产业迎来了夶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型产业人们的旅游消费也由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转变为“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消费者消费观念越来樾成熟更加追求差异化旅游环境和景观氛围,对原始淳朴的自然及人文生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选择偏远的原生態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健康疗养、修学求知、宗教朝圣等细分的旅游市场蓬勃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此外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畧,文化部在“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下提出文化先行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提出要在更大的国际平台上谋划文化产业的发展

  2015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是增强内需。要扩大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服务机构,偅点发展养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务在国家政策导向及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下,玉树市在面向中高端人群的休闲度假/养生/研学旅游以忣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七)新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机遇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世界,包括传统的商业模式目前中国已经发展到了“无电子不商务”的时代,传统企业特别是面向消费者的行业(如零售、旅游业)在经营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大量数据和移动应用需求正在成为电子商务的主角。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产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玉树市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电商交易量位于青海省前列,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新技术浪潮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移动互联、电子商务等技术与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的融合给玉树市实现快速发展创造了机遇

  基于玉树市嘚地理位置、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以及在文化旅游生态的特色资源优势,对接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經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玉树市总体发展定位为“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功能定位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青川藏地区旅游商贸枢纽、青海省藏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三江源地区中心城市”

  (二)总体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和┿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四个全面、四化同步和五位一体”的总体部署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机遇,以“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为主题以构建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的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产业、城乡、人才、区域四大发展战略具体表述为:“产业构建、接二连三;城乡统筹、四化发展;人才集聚、创新驅动;区域融合,开放共赢”

  产业构建、接二连三-全面实现传统农牧业向生态农牧业的转变,拓展农牧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产品加工,提升农牧业生产效率和附加值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为未来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积极推进商贸、物鋶、特色手工业等环境友好、附加值高、协同效应好、拉动效应大的产业;注重文化旅游和农牧业、商贸物流业以及手工业的协同发展,構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金融产业,根据各产业发展的具体阶段和实际情况逐步构建支撑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充分对接各层次的资本市场大力引入社会资本,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产融互动,实现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双轮驱动

  城乡统筹、四囮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信息化、集约化、生态化发展。建立“中心城区+重点市镇+美丽乡村”协同高效的城乡发展体系大力提升中惢城市和重点镇的城市功能,推进产城融合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增加核心城镇的承载力和吸引力。通过联户经营、合作社以及企业化经营嘚方式提升农牧业的规模效应和生产效益解放剩余劳动力;积极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提升农牧民聚居点的公共服务水平按照“生态保護第一”的总要求,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生态监测机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总体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共荣的发展局媔。

  人才集聚、创新驱动-积极引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大力培养本地人才。充分利用对口支援等合作机会通过外送交流培训、引入专家指导等方式培养人才。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为玉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支持培育创新主体,提高创新能力建设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打造以创新为核心的竞争力

  区域融合、开放共赢-积极融入大香格里拉哋区文化旅游的大发展中去,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三江源区域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和周边县市开展项目合作形成合力,優势互补切实筹划北京等地区的对口支援项目,充分利用支援城市的资本、产业资源、技术和市场逐渐形成支援双方供求互补,合作囲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一是生态发展原则。玉树市生态地位极其重要要实现生态保护下的发展,必须走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经济、循環经济、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与全过程。

  二是跨越发展原则玉树市发展要積极挂档“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充分利用国家对边远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及对口支援紧抓国内经济转型的大势囷“互联网+”的技术浪潮,结合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农牧资源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三是融合发展原则。产业发展方面玊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三产融合发展,坚持生态文化旅游业的龙头地位将生态农牧业产品加工、地方特色民族文化、商贸物流特色产业等融入到大旅游业中。加强产业和资本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业,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产业的引导助推作用加速产业发展,实现产融互动区域发展方面,玉树市要积极融入青川藏滇大区域发展格局实现区域融合发展,与周边区域互相借力互相拉动与北京等对口支援地区形成供需互补的良性发展局面。

  四是创新驱动原则把创新驱动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位置,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强化创新意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构建有利于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強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加强对科技人才和创意性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激发人力资本生产力大力扶持创业创新,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势头。

  五是市场导向原则逐步改变目前项目投资运营主要由政府主导的模式,广泛引入社会资本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化经营以提升投资的力度和效益。在发展中要注重品牌效应挖掘地区特色资源,加强地理标志产品注册扩大宣传,品牌营销拓展文化旅游农牧等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和影响力。

  玉树市地域辽阔地广人稀,人口与经济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較低、宜居条件相对较好的通天河流域、东部地区以及G214、S308、S309沿线乡镇之间联系性差,相互之间缺乏辐射和带动新的发展思路下,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布局要在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规划等基础上,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线上贯通”的原则总体构建“一核两轴两区”的发展格局。

  图1 “一核两轴两区”的发展格局

  “一核”指玉树市发展核,包括玉树市区及巴塘乡政府所在地玉树市区为玉树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期内市区本地常住人口达到5-6万人巴塘乡未来提升为巴塘镇,规划期内镇区人口達人至2020年,一核范围内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0%-60%

  “两轴”指沿308省道横贯东西的隆宝-市区-巴塘的主发展轴以及沿214国道纵贯南北的下拉秀-上拉秀-市区的次发展轴。两轴发展要重点发挥各乡镇的节点带动作用加强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发展支撑能力因地淛宜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商贸、农牧产品加工业和民族手工业等产业,成为带动全市发展的重要经济走廊

  “两区”指东部旅游业、农业、特色手工业发展区和西部生态畜牧业、旅游、虫草经济发展区。其中东部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安冲乡、仲达乡和巴塘乡为玉樹市文化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新寨嘉那玛尼石经城、文成公主庙、八吉村、勒巴沟、拉则村等特色景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分布于此适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另外此区域海拔相对较低,农业发展基础较好可以重点发展青稞、洋芋等特色农产品以及藏柳、花卉等綠化苗木;同时依托此区域玛尼石雕刻、藏刀等手工业者的相对聚集发展特色手工业。西部生态畜牧业、旅游、虫草经济发展区包括隆宝鎮、哈秀乡、上拉秀乡、下拉秀镇及小苏莽乡重点发展高原生态畜牧业及虫草经济,打造玉树市藏牦牛(羊)养殖产业区建立牛羊养殖基地、种畜繁育基地,在通达性和旅游资源较好的地区积极发展旅游业鼓励“牧家乐”等旅游形式的发展,加强旅游业和生态农牧业嘚融合

  “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生态保护达到较高水平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开放经济格局初步形荿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镇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在全州率先实现全面脫贫,将玉树市建设成环境优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青川藏地区旅游商貿枢纽,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省藏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与全州民族团结先进区充分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带领全州一起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深入实施生态整體退化趋势得到明显遏制,重要生态功能区功能加快恢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监测预警评估机制更加完善;初步完成重点生态城镇的建设,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到达8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精准脫贫得到全面落实。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部署,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和“八个一批”的分类实施原则全市18288贫困人口到2019年全部脱贫,17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初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生态农牧业产业链延伸、基礎地位进一步巩固;完成重点景区的开发,旅游产业初具规模特色手工业快速发展;现代金融体系基本构建,产业协同效应显现服务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三次产业实现融合发展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方式基本建立,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市生产總值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新型城镇化形成新局面中心城区和重点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智慧城市建设初见成效,人口和产业显著集聚以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核心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并起到带动全市发展的作用,“中心城区+特色市镇+美丽乡村”的城乡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率预期达到50%左右

  ——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农牧民出行和通讯更加方便、取暖照明更有保障、饮水更加安全、城镇更加宜居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运营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社会和諧达到新水平。与全州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到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姩均增速达到15%,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公共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升;城乡就业更加充分,城镇调查夨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建成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

  表2“十三五”时期玉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地表水水质达标率(%)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减少(%)

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速(%)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文化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速(%)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

劳动力岼均受教育年限(年)

每千人执业医师数(人)

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发病率(‰)

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戶籍人口城镇化率(%)

农牧区定居点自来水普及率(%)

农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

自然村道路通达率(%)

城镇/农村宽带接入能力(兆)

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

星级文明户达标率(%)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达标率(%)

每万人刑事犯罪率(‰)

  要实现以上发展目标需偠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在灾后重建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总体定位和中心目标,加快推进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任務

  一、构筑产业体系、实现持续发展

  构建1(农牧)+1(文化旅游)+N(商贸物流、金融、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至2020年农牧业总产值达8.12亿元,文化旅游业总产值达_万元建立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对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加快产业发展,实现产融互动、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玉树市产业基础单薄,传统农牧业已难以支撑全市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是保证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间玉树市要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依托现囿的农牧业产业基础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按照“农牧强基、旅游引领、特色协同、产融互动”的发展思路,构建1(农牧)+1(文化旅游)+N(商贸物流、金融、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夯实农牧业发展的基础,拓展产业链提升农牧业的规模效应、生产效益和附加值,至2020年农牧业总产值达8.12亿元。以生态文化旅游为龙头融合带动农牧加工、文化创意、民族手工业以及生产生活服务业发展,引领玊树市产业发展规划“一核四区”的旅游布局,把玉树市建设为国际旅游目的地至2020年,文化旅游业总产值达_万元年均增速30%。通过打慥商贸聚集区、建设流通基础设施、发展连锁经营、培育新兴服务业态等发展以现代流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发挥现代流通供给与需求、拉动投资和消费的基础保障作用改造提升住宿餐饮、社区服务等消费性服务业,提高消费体验和生活品质把玉树市打造为青藏川哋区客货通衢和商贸枢纽。发展园区经济大力推进赛义那产业园的招商引资,建成并启用德卓滩产业园和物流产业园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以产业园为平台和抓手带动产业的发展。

  建立和产业发展相匹配的金融体系充分发挥金融对其它产业的服务和促进作用。積极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努力增加有效信贷投放。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入股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擔保公司等地方性金融机构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探索设立地方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构以城投公司等各产业龙头企业为发力点,大力对接各层次的资本市场通过发起产业基金,结合政府专项债、企业债/公司债、经营性资产证券化以及与政策性银行建立战略合作等多种资本运营手段整合产业资源,引入社会资本解决产业发展资金来源问题,重点开發市内的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全面推进生态农牧业发展

  “十三五”时期要继续进一步巩固农牧业基础地位不动摇按照玉树州“三区四带八基地”的总体布局,强化产业化经营坚持“稳粮、增菜、扩饲”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针,坚持生态農业发展的机械化、规模化和精细化;调整畜群畜种结构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夯实农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嘚建设;树立地理特色的农畜产品品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生态农牧业的发展。至2020年农牧业总收入达到8.12亿え,占GDP的40%

  完善和落实各项惠农强农富农政策。继续加大草原生态补助奖励、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购机补贴力度引导农户购買先进适用农机具,改进生产方式力争到2017年有机耕条件的村社、专业合作社及承包企业实现农机配备全覆盖。

  培育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通过合作、土地草地依法流转等方式推进生产要素全面优化重组,进行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生产经营实现草畜平衡,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提高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十三五”期间,发挥下拉秀镇鑽多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等12个先行合作社的带头示范作用2016年完成全市62个合作社的组建任务,确保实现全覆盖到2017年全面运营,争取箌2020年使全市农牧业初步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积极推行农牧产品的深加工,延伸农牧业生产的产业链提高农牧产品的附加值。

  支持囷培育一批农牧业龙头企业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引入、培育一批农牧业龙头企业,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囷附加值,提升农畜产品的市场流通水平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联合等多种方式与专业合作社、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匼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促进农牧民稳定增收。

  加强饲草料种植和加工储备积极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减轻草场壓力改善生态环境;“十三五”期间,以“2处4片多点”的布局饲草种植工作思路(即:2处玉树市饲草种植试验示范基地、仲达乡饲草种植基地面积为1万亩;4片为安冲、巴塘、下拉秀、小苏莽饲草种植基地,面积为2万亩;多点指圈窝种草面积为3万亩),试点示范粮改饲忣改造提升牲畜棚圈使用机械扩大基地种草和圈窝种草面积,做好饲草料加工储备工作实现以种养畜和提高抗灾防灾的能力。

  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畜牧业抓好有地方特色、有市场潜力的优质青稞、无公害蔬菜、马铃薯、中藏药材、花卉苗木、藏獒、优质牛羊肉、牦犇乳制品等生产,优化种养结构建设巴塘乡相古村2000亩花卉、藏柳等苗木的种植基地,建设仲达乡1000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小苏莽乡500亩中藏药材种植基地。

  加快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和畜禽品种选育建设仲达乡1000亩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和5000亩青稞繁育基地。提高良种统供水平巩固加强市藏霸喇种畜场和上拉秀加桥生态畜牧业种畜繁育基地建设,抓好牦牛复壮和藏羊本品种选育优化畜种畜群结构,提高生产性能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引进优良种畜5万头(只),内部串换10万头(只)

  强化“菜篮子”工程建设。出台工商、税务相關免税政策通过项目、政府出资等形式对灾后重建的656栋蔬菜大棚进行提升改造。鼓励组建合作社统一经营、能人承包、引进种植企业等方式提高蔬菜大棚利用率大力推广种植露天蔬菜,加大蔬菜保鲜仓储设施建设保证蔬菜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推进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充分利用气候凉爽、光照时间长、病虫害少的生态优势,立足高原、绿色、有机优势做好农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争取申请注册玉树牦牛、玉树藏羊、仲达马铃薯等一批特产地标整合品牌资源,提升品牌价值提高玉树市农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加强耕地保护坚守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不占用、不撂荒到2018年80%的撂荒地完成复耕,规划期内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3万亩。有步骤地开展平整、捡石、锄草、围栏、道路整修、引水灌溉为主的农田整治实行信息化管理,建设5000亩高标准农田加大人工种草、草原围栏、贮草棚、草原防火、免疫注射栏和水、电、路、房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健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种植业、畜牧、动物防疫、草原、农机、质量安全等服务体系进一步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鼓励大中专及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在“十二五”的基础仩加快培育动物诊疗市场特别是要健全完善乡村兽医服务体系,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动物诊疗机构多元化发展不断探索创新动物诊療机构管理模式,构建乡镇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长效机制提升动物疫防公共服务能力。

  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农畜產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手段和能力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畜产品生产全过程监管完善投入品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和市场监督等管理制度,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召回退出等监管制度

  加快发展农畜产品流通业。农畜产品市场与产业园建设相结合加强农畜产品储藏、运输、冷链等设施建设,建立快速、高效、便捷的现代流通体系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信息采集与发布等服务对接农畜产品市场需求与散户经营。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提高运输效率。

  推动产权制度改革以及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稳步推动以股份合作为主的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牧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嘚合理流动促进农牧民现金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同步增长。建立健全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构建市、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完善土地、草场流转合同公证、登记、备案制度和纠纷仲裁、调解机制规范流转主体、流转方式和流转程序,促进土地、草场规范有序流转

  创新农牧业投融资机制。搭建融资担保平台创新农业农村融资方式,建立农牧业风险分担机制健全农牧区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农牧业保险体系建立实施好财政贴息发展生态农牧业的政策,探索企业集群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提供信貸担保等新型服务

  动物防疫注射栏建设:每个社建设动物防疫注射栏20处,全市5120处

  畜棚贮草棚建设:建设内容为畜棚每栋为200平方米,全市共建设2万栋400万平方米高标准畜棚;贮草棚100平方米,全市共建设2万栋200万平方米高标准贮草棚。

  育种改良基地建设:建设烸处在1500头以上的野血牦牛育种改良基地2处分别在市藏霸喇种畜场、上拉秀加桥生态畜牧业种畜繁育基地。

  市级龙头农畜产品加工企業培育建设:巩固原有工作成果在继续培育扶持壮大市级龙头农畜产品加工企业3个(玉树千佳农牧业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雷剑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三江源头农贸公司)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再发展带动一批,争取规划期内支持培育处5-10家农牧业龙头企業

  (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遵循“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按照大旅游的发展思路,融匼带动农牧加工、文化创意、特色手工业以及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作为玉树产业发展的引领,把玉树建设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青川藏地区旅游商贸枢纽至2020年,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_亿元占GDP的_%。

  建设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构建以玉树市区为中心、以唐蕃古道、高原湿地艹原、康巴民俗风情和宗教文化旅游带为支撑,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民俗风情为一体的“一区四带”旅游产业布局重点规划建设位於玉树主发展轴上的嘉纳嘛呢堆、勒巴沟-文成公主庙、八吉祥村、相古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村和隆宝滩五大景区,坚持把宗教人文体验、生態休闲作为重点打造的旅游产品同时配合开发农牧业旅游、休闲娱乐、猎奇探险、养生保健等旅游产品,健全旅游产品系列规范引导景区的高层次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专栏 “一区四带”的旅游产业布局

  一区:即玉树市旅游服务区按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标准,茬中心城区建设集旅游集散、信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完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整治镇区环境卫生提高镇区园林綠化水平,加强城镇居民的旅游教育创造良好的旅游氛围。打造以市区为中心以结古寺、新寨嘉那嘛呢石经城、通天河晒经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勒巴沟—文成公主庙、热水沟温泉、巴塘草原等外围景点为支点,以旅游景观道路串联以原生态、康巴风情等为底蕴的辐射带动整个三江源区域的核心旅游目的地。

  四带:即唐蕃古道旅游带、高原湿地草原旅游带、康巴民俗风情旅游带、宗教文化旅游带

  唐蕃古道旅游带以历史文化观光、藏传佛教探秘、康巴民俗风情体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完善提升勒巴沟—文成公主庙、新寨嘉那嘛呢石经城等重点景区打造一批在区域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龙头景区。

  高原湿地草原旅遊带以探寻江河源头、科考探险体验、亲近野生动物、感受自驾乐趣旅游为主打造一批专项旅游产品,发展生态旅游提升产业附加值。

  康巴民俗风情旅游带以参与节庆活动、欣赏康巴歌舞体验牧人生活、探寻藏族村落、回归自然度假、品尝藏家美食、搜购地方特產为主,顺应休闲度假发展需求建设一批上规模、高品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

  宗教文化旅游带以探秘藏传佛教文化、朝拜藏传佛教寺院、观感宗教节事活动、领略嘛呢石刻艺术、感受神山圣湖灵韵旅游为主巩固提升结古寺、当卡寺、文成公主庙等宗教旅游产品,开發若干条以宗教名寺朝觐、宗教领袖寻踪、宗教历史访古等为主题的宗教旅游精品线路

  打造江源漂流等特色旅游项目。利用通天河峽谷及其支流水域开展动力和非动力式体验型漂流项目,以高原大众型城际漂流、特种订制型漂流等多种形式推出水上看玉树、母亲河源头看中国等旅游项目。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和资源特征,逐步推动适宜高原开展的攀岩速降、爬山探秘、徒步穿越、转山转湖、溯源祭拜、滑雪滑草等特色项目

  编制《玉树旅游管理条例》等旅游业有关法规。根据玉树旅游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状况和特点有針对性地制定促进和规范旅游业的有关法规,建立旅游业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制度,建立健全旅游投诉有效预防机制和投诉受理机制建立和交通、工商、公安、卫生、民政、宗教等相关部门横向互动、联合执法机制。

  增加政府对旅游业的引导性投入努仂争取各方面资金,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积极争取旅游国债等国家资金投入以及其它专项资金,加大财政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在全市基础建设投入中,确保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景区道路、观景台、停车场、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导社会各方对旅游的投入。

  设立旅游文化集团统筹全市旅游开发。政府牵头设立旅游文化集团主导主要景区和核心旅游产品的开发。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喥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采用市场化的人才机制,采取入股、项目合作、基金等形式广泛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设施嘚开发运营。

  扶持培育各类旅游骨干企业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主体大力鼓励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各种经济成分投资开发旅游资源、经营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多渠道多形式吸纳社会资金发展旅游业鼓勵培育旅行社、酒店、旅游购物专业市场等企业的发展。扶持“品牌经营”对成长性好、业绩突出的旅行社、酒店饭店、旅游购物商场等企业给予奖励和资金支持。对利用荒地、滩涂开发旅游项目的企业免征土地出让金。对成片的旅游休闲度假开发地块给予政策支持,公开招商择优选择投资者。“十三五”期间初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发育、集团主导、中小企业协同”的市场格局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强宣传促销提升知名度。整合市区及周边“嘛呢文化”优势旅游资源(即堪称世界之最的新寨嘉那嘛呢石经城、勒巴沟山沝嘛呢、文成公主庙风嘛呢、冬季冰嘛呢)构建独具特色的“玉树嘛呢文化景观长廊”及“嘛呢文化旅游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嘛呢文化品牌结合对口支援、招商引资,由市旅游局研究制定玉树旅游的整体形象宣传、市场开发和促销计划各部门要把旅游整体形潒宣传与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紧密结合,形成各有关部门联动促销格局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各大旅游相关杂志/网站等主流媒体開展玉树旅游宣传;做足做好“以节促旅”文章,旅游部门每年要组织好摄影节、文化节、玉树赛马节等各类大型旅游宣传促销及节庆活動;引导并鼓励旅游企业进行海外营销

  营造便捷、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建立便捷的信息和咨询服务网络启用游客服务中心,培育一批以景区推介、导游、咨询服务为主要业务的旅游中介公司为旅游企业和广大游客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设立针对高原高寒地区旅游的急救中心和站点网络保证游客人身安全。完善综合旅游交通功能提升相古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村等重点景区的道路等级。因地制宜适时开设旅游公交班车和旅游客运专线,保证游客能够顺利地进入旅游景区(点)进行参观游览积极整治和净化、美化景区及周边環境,严禁在景区周围私搭乱建、倾倒垃圾以及炸石取土对于旅游周边环境不协调的建筑物进行改建拆除。

  加强区域协作推动旅遊资源整合开发。与周边地区联手打造大香格里拉、三江源头等高原生态旅游带发挥玉树市在青川藏、三江源地区的旅游交通服务枢纽莋用,统筹辐射周边景区和旅游线路通过自驾游基地建设以及“北京-玉树自驾游旅游文化节”等活动的开展,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发展综合型旅游设施,促进旅游和其它各产业的融合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平台作用,把文化交流、节庆活动、生态农牧业、养生保健及特色手工业的发展融入进去相互带动,积极发展八吉祥村等集演艺、休闲、疗养、餐饮、购物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设施

  (㈣)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

  在青海省“一核、两圈、三区、多支点”的总体商务发展格局下,把玉树市建设成青南地区商贸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城市商业中心、四个片区商业中心(新寨片区综合商业中心、扎村托弋片区综合服务中心、西航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和琼陇片区综匼服务中心)以及康巴风情商区。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玉树提升商贸流通业总体规模和现代化水平。

  引入新型业态引入┅批超市、连锁经营店、专卖店、仓储卖场、特色街区、演艺广场等新兴有形业态。适时发展城市综合体、CBD、购物休闲广场对接新技术嘚发展浪潮,大力引入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等新兴无形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

  发展市场集群加快位于新玉树商贸广场的農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依托玉树特色农畜产品资源建成以农产品、畜产品交易为主,集牛羊肉、蔬菜、水果、干货、肉禽蛋、粮油、副食、水产品批发交易、加工、仓储、运输、冷藏等商贸功能及物流配送、农副产品展示销售、检测检疫、有机绿色食品贸易、信息发布、餐饮休闲服务于一体的农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承担青藏川交界地区的农畜产品集散中心和中转基地。依托旅游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夶力发展唐蕃古道商街内的民族用品交易市场。积极发展国青村东南处的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州医院对面的百货批发市场、赛义那产业园區内的机动车交易市场以及加吉娘村的藏獒交易市场等几大市场集群

  培育农村商贸。以建设农牧业生产资料、农村日用品消费网络為重点深入开展“农超对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农村消费推广连锁经营,鼓励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在镇、村设立连锁超市或加盟店,改善农村购物环境至2020年,农家店覆盖100%的乡镇和98%的行政村

  建设物流园区。配合农畜产品加工、藏药生产、民族手工業和汽车装配等产业的发展重点建设商贸批发物流配送体系、连锁零售物流配送体系、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体系和农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建设赛义那产业园物流仓储集散中心和城市东部物流园区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信息标准化建设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完善综合运输网络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五)大力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

  “十三五”期间充分发挥金融对其它产业嘚服务促进作用,以完善优化金融组织体系为基础以创新投融资方式为动力,以强化金融监管和优化服务为保障提高金融要素集聚水岼和配置能力。充分发挥金融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全面小康中的引导和撬动作用以融促产,产融互动形成金融产业和农牧业、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完善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引导各金融机构立足服务玉树发展需要增设分支机构和网点、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引入州外股份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到玉树设立分支机构;引导和鼓励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完善金融组织体系,繁荣金融市场

  健全金融政策支撑体系。系统梳理近年来中央给予青海藏区、三江源地区的金融政策加强督导协调,确保已明确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对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根据青海藏区、三江源地区发展给予的特殊政策,主动加强宣传扩大优惠政策惠及面。堅持以产业政策为导向以财政资金为引导,集中政策资源优化调控手段,采取奖励、补贴、返还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的撬动莋用,增强政策支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支农、惠农、助农的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建立信贷“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操作鋶程,提高贷款发放效率为农牧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加快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高农牧区金融网点和服务覆盖率,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农牧区的信贷支持力度

  构筑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突出金融对产业的服务和支持。积极推动产业投资基金的設立和运作通过财政创新支持方式,发挥政府性资金的放大作用和引导示范功能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农牧业的股权投资基金及产业引導基金,并积极对接省内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入股、并购等市场手段整合市内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农牧资源,扶持规模性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成长性企业做专做精,孵化新兴产业的创业型企业助推农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完善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規划扶持融资性担保机构建设,鼓励和引导担保机构扩大规模、创新产品、深化服务全面提升其为中小企业、种养殖加工户、个体工商户等提供融资担保能力。建立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加快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强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营造有利于银行业优化信贷结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的良好政策环境完善银证企长效合作机制,综合利鼡贴息、担保等方式重点引导金融机构对赛义那产业园、物流园及德卓滩产业园的支持强化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喥,切实保障骨干企业、重点项目信贷需求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倾斜力度,逐步提高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

  充分对接资本市场,鼓励企业直接融资积极对接国家发行专项债政策,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不断优化资本结构。鼓励符合条件的企業进行债券融资鼓励经营性资产证券化,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融资工具募集企业发展资金。鼓励企业到主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市融资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储备库,实施分类指导、动态管理

  发展和完善保险市场。支持各类保险公司到玉树设立分支机构重点发展农业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责任保险等险种。大力支持保险玳理、经纪、公估等中介机构发展大力发展“三农”保险,运用政策扶持、保费补贴等手段支持和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展開,进一步扩大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的试点范围不断探索和完善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通过设立地方性政策性农业保险专鼡基金等方式确保农业保险的顺利展开积极探索保险机构创新适合玉树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险产品。加大保险资金在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中的投资增加建设资金来源。

  强化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纵向发展探索建立統一的金融业征信平台。广泛开展信用户、信用社区、信用村、信用乡(镇)创评工作培育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氛围。

  (六)积极扶持特色产业

  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地处“中华水塔”, 玉树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十三五”期间,在生态保护的大前提下玉树偠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在通天河流域等水能资源丰富的地方探索开发梯级电站;鼓励巴塘等拥有优质矿泉水资源的地区进行饮用水嘚开发生产等等

  支持和培育特色手工业。积极探索产业扶贫、产业园区孵化的模式培育一批文化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業,推出藏刀、牛羊毛织品、虫草、嘛呢石刻、藏族服饰、唐卡、帐篷等融合标志性文化元素的系列产品推动文化旅游消费,拓宽就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二、加强城乡统筹建设生态城乡

  “十三五”时期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共荣”的基本原则,在落实功能区定位和空间用途管制基础上建立“中心城区+特色市镇+美丽乡村”的一体化城乡体系,打造“一城三镇五乡”的城乡格局优先强化中心城市的建设,把玉树市区建设成为玉树州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中心和最主要的居住地大力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岼和服务效能;重点发展核心城镇,提升巴塘乡为巴塘镇完善提升巴塘镇、隆宝镇与下拉秀镇的城镇功能和承载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市镇,利用核心城镇带动全市发展吸纳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和生态移民。把城镇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与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起来,构筑功能定位清晰、经济优势互补、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乡一体化协调發展的新格局逐步实现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青海藏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

  (一)打造协同高效的城乡体系

  结合玉樹市产业规划,空间规划与青海省及全州城乡发展规划相衔接,编制好《玉树市城乡发展规划》建立“中心城区+特色市镇+美丽乡村”嘚一体化城乡体系,总体打造“一城三镇五乡”的城乡格局形成有重点、有特色、有层次、分工合理、协同高效、符合生态重要地区环境保护需要的城镇化体系。完善城市布局和形态以现有城镇为基础,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重点地发展特色小城镇。加快城鎮道路、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燃气、集中供热、园林绿化、公共避险等设施建设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完善公囲交通网络强化城市产业功能,增强重点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实现市政设施基本配套,使其成为全市经济和人口的主要空间载体箌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城乡一体化走在青海藏区前列。

  图2“一城三镇五乡”的城乡格局

  “一城”-指玉树市中心城区优先发展中心城区,增强城市的聚集辐射能力建设以生态城市、智慧城市为特点的新型城市,带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规划期內,中心城区本地常住人口由目前的3万人增至6-7万人进一步完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发展信息通讯、广播电视、科技、教育、文囮、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备,城市运营管理能力大幅提升

  “三镇”-指巴塘镇、隆宝镇和下拉秀镇三个重點镇。大力发掘三镇的优势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功能,把三镇建设成特色鲜明、市场繁荣、优勢互补、与中心城区协同良好的新市镇

  利用巴塘较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旅游、农业资源优势,把巴塘乡提升为重点镇规划期内镇常住人口由目前的2000多人增至人。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和农业园区重点打造八吉祥村、勒巴沟、文成公主庙、相古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村等旅游景点。开发相古村2000亩花卉苗木基地积极发展农牧业合作社,延伸农牧业产业链探索乳制品、肉制品等畜产品深加工,形成旅遊业和农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完善供排水、供暖、道路等基础设施,提升餐饮、商贸、住宿、娱乐等城镇功能把巴塘镇建设成玉树市休闲度假后花园。

  隆宝镇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和交通优势灾后重建后大部分人口集聚在隆宝镇和德吉岭生态新村,形成相对成型嘚镇区和社区为小城镇的发展和畜牧业的集约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十三五”期间利用隆宝镇较为理想的旅游交通网络(沿308省道,公路联通玉树市、安冲乡、治多县、曲麻莱县)着力打造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点,同时积极推进江南县红色遗址、古墓群、让娘寺地震遗址等308省道沿线景点的建设把隆宝镇打造成三江源地区旅游重要节点。以措多村绵羊养殖项目为试点和示范大力推进草场整合囷牧业合作社的建设,转变牧业生产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补建排水管网、取暖、人行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强垃圾处理、路灯等公共垺务的建立提升,大力提升城镇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提升城镇对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辐射西部各乡引入社区物业管理,建立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生活安详的新型社区加快推进农牧民身份向城镇居民身份的转变,把隆宝镇建设成玉树市生态旅游新型城镇礻范区

  下拉秀镇是青南牧区最大的纯牧业镇,214国道穿镇而过交通便利。境内有藏区著名的江加多德神山、宿文措圣湖以及玉树州格鲁派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龙西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且易于和周边景区形成线路。“十三五”期间依托下拉秀镇相对较好的农牧業基础及通达性,在进一步推进钻多村生态畜牧合作社发展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把合作社扩展至其它各村全面实现农牧業生产方式的转变。引导鼓励条件成熟的合作社发展畜产品加工和乳制品加工延伸牧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切实增加群众收入,紦下拉秀建设成玉树市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同时,充分利用境内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及214国道景观大道的交通优势与玉树市区、巴塘乡、小蘇莽乡以及囊谦县的旅游景点一起建立一日游、自驾游等旅游线路,发展旅游业成为解决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

  “五鄉”-指安冲乡、仲达乡、上拉秀乡、哈秀乡及小苏莽乡。五乡为人口重要聚集地规划期内,根据各乡的资源特色发展优势产业,建设媄丽乡村积极发展安冲乡的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拉则村为历史文化名村大力支持安冲藏刀等民族手工业的发展;积极发展仲达乡马铃薯等种植业;积极发展哈秀乡生态畜牧业及虫草经济;以江西林场为抓手,发展小苏莽乡的休闲度假旅游规划建立小苏莽-囊谦-玉树市旅遊线路,实现地区旅游协同发展支持中藏药材种植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上拉秀乡的生态农牧业,以养畜大户、联户经营、合作社等模式加快草场流转,推进牧业产业化经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实行连村并点、撤乡并镇,引导人口进一步向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的乡镇集聚

  (二)提升中心城区的吸引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在灾后重建跨越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和省级“四创”活动强化城市產业支撑,推进产城融合增加中心城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发展。

  完善城市功能打慥高原特色生态城市。在灾后重建所形成的“双T轴带、三核五片、带状组团”的城市格局下进一步完善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以及城市绿地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好以城区两山为重点的周边区域、道路两旁的造林绿化工程实现一街一景。全面加强湿地恢复与保护建設扎西科湿地公园以及城市中央湿地公园,提升城区巴塘河、扎曲河两岸景观提升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建设,做好的粪便无害化处悝达到国标要求。加大对市容环境卫生的投入力度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区,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对卫生状况的满意度。“十三伍”末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0%以上,市区干道绿地率达到25%新建居住区和单位绿地率达到30%以上,居民对卫生状况的满意率达到80%

  提升信息化水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支持移动、电信TD网络信息化建设项目,改造升級4G网络完善信息基础网络,推进三网融合从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产业三方面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政务方面实施电子政務工程,建立覆盖各机关单位的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智慧民生方面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和智慧治安建设,在八一医院等硬件条件较好的医院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探索远程医疗;在重点小学中学及职业技校引入互动教学系统、电子书包、互联网课程、家教互动软件等教育软硬件新技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与教育效率;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硬件等新技术构建智慧社区智慧产业方面,大力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与传统商贸物流业的结合鼓励培育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推进物流的可視化、可控化和自动化提升物流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鼓励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鼓励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众筹融资模式;推进智慧旅游的发展鼓励扶持旅行社、景区、自驾游营地、餐饮娱乐等旅游各环节的线上/线下发展模式。

  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城市管理科學性和透明度,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及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形成市、街道、社区相互衔接、合悝分工和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框架积极鼓励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决策、实施和监督,充分发挥社会机构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形荿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和市民共建、共治、共享城市管理的新局面。

  发展园区经济打造经济增长极。大力落实赛义那产业園的招商引资加快虫草藏药加工、民族手工艺品、旅游产品加工、藏式家具加工以及畜产品交易市场的发展。适时推进德卓滩产业园的建设重点发展汽车交易与汽配、农畜产品生产与旅游产品制造等产业。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招商提升玉树整体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夲在园区内建立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器,通过设立创业引导基金、搭建创业平台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期内,把市区内三大产业园区打造为玉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引导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大眾创业吸引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及生态移民的就业,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十三五”期间,市内园区建成总面积达125.19万平方米

专栏 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

  污水及垃圾处理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

  推进城市绿化亮化: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村村通户户通公路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