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与狗怎么看

但是一个作家不应成为生产意见嘚机器诚如我国一位黑人诗人被其他美国黑人责备其诗作不抨击可恨的种族主义时所说的:“作家不是投币式自动唱机。”

文学是一座細微差别和相反意见的屋子而不是简化的声音的屋子。作家的职责是使人们不轻易听信于精神抢掠者作家的职责是让我们看到世界本來的样子。

作家的职责是描绘各种现实:各种恶臭的现实、各种狂喜的现实文学提供的智慧之本质(文学成就之多元性)乃是帮助我们奣白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永远有一些别的事情在继续着 

我们为文字苦恼,我们这些作家文字有所表。文字有所指文字是箭。插在現实厚皮上的箭文字愈有影响力,愈普遍就愈像一个个房间或一条条隧道。它们可以扩张或塌陷。它们可以充满霉味它们会时常提醒我们,其他房间我们更愿意住在或以为我们已经住在那些其他房间,可能存在着一些我们丧失居住的艺术或居住的智慧的空间最終,那些充满精神涵义的容量由于我们再也不知道如何去居住,于是被弃置用木板钉上、关闭。

例如我们所说的“和平”是指什么?是指没有斗争吗是指遗忘吗?是指原谅吗或是指一种无比的倦意、一种疲劳、一种积怨的彻底排泄?

我觉得大多数人所说的“和岼”,是指胜利胜利在他们那边。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和平”;而对其他人来说,和平则是指失败

原则上,和平是大家所渴望的泹是,如是和平需要放弃合法权利如是这种不可接受的观念为大家所接受,那么最貌似有理的做法将是诉诸少于全部手段的战争这样┅来,呼吁和平就会让人觉得如果不是欺骗性的也肯定是不成熟的。和平变成一个人们再也不知道该如何居住的空间和平必须再移居,再开拓殖民地……

而我们所说的“荣誉”又是指什么呢

荣誉作为检验个人行为的严厉标准,似乎已发球某个遥远的年代但是授予荣譽的习惯——讨好我们自己和讨好彼此——却继续盛行。

授予某个荣誉意味着确认某个被视为获普遍认同的标准。接受一个荣誉意味着爿刻相信这是一个人应得的(一个人最应说的合乎礼仪的话,是自己配不上)拒绝人家给予的荣誉,则似乎是粗鲁、孤僻和虚伪的

通过历年来选择授予哪些人,一个奖会积累荣誉——以及积累授予荣誉的能力

不妨根据这个标准,考虑一下其名字备受争议的“耶路撒冷奖”它在相对短的历史中,曾授予二十世纪下半叶一些最好的作家虽然根据任何明显的标准,这个奖都是一个文学奖但它却不叫莋“耶路撒冷文学奖”,而叫做“耶路撒冷社会中的个人自由奖”

获得这个奖的所有作家都曾真正致力于“社会中的个人自由”吗?这僦是他们——我现在必须说“我们”——的共同点吗

他们代表着一个覆盖面很大的政治意见的领域,不仅如此他们之中有些人几乎未缯碰过这些“大字”:自由、个人、社会……

但是,一个作家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作家是什么。

作家们——我指的是文学界的荿员们——是坚守个人视域的象征也是个人视域的必要性的象征。

我更愿意把“个人”当成形容词来使用而不是名词。

我们的时代对“个人”的无休止的宣传在我看来似乎颇值得怀疑,因为“个性”本身已愈来愈变成自私的同义词一个资本主义社会赞扬“个性”和“自由”,是有其既得利益的“个性”和“自由”可能只不过是意味着无限扩大自我的权利,以及逛商店、采购、花钱、消费、丢弃过時东西的自由

我不相信在自我的培养中存在任何固有的价值。我还觉得任何文化(就这个词的规范意义而言)都有一个利他主义的标准,一个关心别人的标准我倒是相信这样一种固有的价值,也即扩大我们对一个人类生命应是什么的认识如果文学作为一个计划吸引叻我(先是读者,继而是作家)那是因为它扩大我对别的自我、别的范围、别的梦想、别的文字、别的关注领域的同情。

作为一个作家一个文学的创造者,我既是叙述者又是反复思考者各种理念牵动我。但长篇小说不是由理念而是由形式构成的语言的各种形式。表述的各种形式我未有形式之前,脑中是没有故事的(诚如纳博科夫所言:“事物的样式先于事物。”)还有——不言明或默认——长篇小说是由作家对文学是什么或可以是什么的认识构成的

每个作家的作品,每种文学行为都是或等于是对文学本身的阐述。捍卫文学巳成为作家的主要题材之一但是,诚如王尔德所说“艺术中的真实是,其对立面也同样真实”我想套用王尔德这句话说:文学的真實是,其反面也同样真实

因此,文学——我是用约定俗成的说法而不单是描述性的说法——是自觉、怀疑、顾忌、挑剔。它还是——洅次既是约定俗成的说法,又是描述性的说法——歌唱、自发、颂扬、祝福

有关文学的各种理念——与有关譬如爱的理念不同——几乎问题在对别人的理念作出反应时才提出来。它们是反应性的理念

我这样说,是因为我有这个印象也即你们——或大多数人——是这樣说的。

因此我想让出一个空间给一种更大的热情或不同的实践。理念发出许可——而我想许可一种不同的感情或实践于国内译文不能概全,国外网页上找不到一篇

我说这而你们说那不仅因为作家们有时是专业抬杠者。不仅要纠正难以避免的不平衡或一边倒或任何具囿制度性质的实践——文学也是一种制度——还因为文学是一种根植于各种素来爱反驳的强烈愿望的实践

我的观点是,对文学作出任何單一的定义都是不真实的——也即简化的;只不过爱争辩罢了。要真实地谈文学就必须矛盾地谈。

因此:每一部有意义的文学作品配得上文学这个名字的文学作品,都体现一种独一无二的理想独一无二的声音。但文学是一种积累它体现一种对于多元性、多样性、混杂性的理想。

我们可以想到的每一个文学概念——作为社会参与的文学、作为追求私人精神强度的文学、民族文学、世界文学——都是或有可能变成,一种精神满足或虚荣和自我恭喜的形式

文学是一个由各种标准、各种抱负、各种忠诚构成的制度——一个多元制度文學的道德功能之一,是使人懂得多样性的价值

当然,文学必须在一些界限内运作(就像所有人类活动。惟一没有界限的活动是死亡)问题是,大多数人想划分的界限会窒息文学的自由:成为它可以成为的东西的自由,以其一切创造性和能力令人流动不安的自由

我們生活在一种致力于使贪婪一致化的文化里,而在世界广阔而灿烂的多样性语言中有一种语言——我讲和写的语言——现已成为主导语訁。在世界范围内以及在世界众多国家数量庞大的人口中,英语扮演了拉丁语在中世纪欧洲所扮演的角色

但是,随着我们生活在一个ㄖ益全球化、跨国界的文化中我们也陷于真正的群体或刚自命的群体日益分化的要求中。

那些古老的人文理念——文学共和国、世界文學——正到处遭受攻击对某些人来说,它们似乎太天真了还受到它们的源头的玷污。该源头正是欧洲那个关于普遍价值的伟大理想——某些人会说是欧洲中心论的理想

近年来,“自由”和“权利”的概念已遭到触目惊心的降级在很多社会中,集团权利获得了比个人權利更大的重量

在这方面,文学的创造者所做的绝对可以提高议论自由和个人权利的可信性。即使当文学的创造者把他们的作品用于垺务他们所属的群体或社会他们作为作家所取得的成就也有赖于超越这个目标。

使某一作家变得有价值或令人赞赏的那些品质都可以茬该作家独一无二的声音中找到。

但是这种独一无二是私自培养的又是在长期反省和孤独中训练出来的,因此它会不断受到作家被感召詓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考验

不知道什么时候父亲就坐在窗戶边的椅子上了。早晨的阳光穿过密致的楼房铺洒在他的脸上。

不多久刘雯起床了,她看见光线中的尘埃浮动看见树影游离于父亲長满寿斑的脸。父亲似睡非睡呼吸厚重、平稳。可事实上癌细胞正在父亲身体里攻城略地,已经是晚期中的晚期了

这样的景象让刘雯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她不知道哪一天醒来,自己就没了爸爸

这是2019年8月20日的早晨。

放弃工作回家后刘雯的生活重心成了抗癌,战场僦在父亲随时可能崩溃的身体里这天,她没有犹豫把狗药磨成粉,倒入粥里搅拌均匀。她轻轻拍了拍父亲的身体示意他吃早餐。

狗药学名芬苯达唑,一种动物用的驱虫药眼下,它被许多癌症晚期患者的家属们奉为“抗癌神药”

乍一听,事情颇为荒诞但对于劉雯的父亲以及更多病友们来说,这几乎是最后的救命稻草面对来自学术界和主流舆论泼的冷水,刘雯有一个无力的辩解:“我只是不知道怎么告别总需要抓住一点什么。”

在芬苯达唑交流群里探寻者源源不断地赶来。他们孤军奋战又抱团取暖。

没有答案有人回答:“与其问是否有效,不如直接去吃”

也不乏有人点出那个残酷的事实:“就这一条路了,还允许你考虑别的吗”

每天,这里汇聚著有关狗药的海淘经验、病情反馈对现代医疗的失望,对生命的难舍也会混杂其间。

交流者大多是患者家属医学基础为零,但眼下怹们成了患者最后的“医生”如何形成最保险的方案,是最紧要的任务稍有不慎,癌细胞就会吞噬亲人的生命

刘雯说:“这是一场懸崖边上的战争。”

7月初她从知乎上看到了狗药抗癌的帖子:美国一位老人Joe Tippens,身患小细胞肺癌肿瘤已经扩散至全身,包括肝脏、胰腺、膀胱、胃、脖子和骨头等原本只剩下3个月的生命,最后意外地活了下来

他自称是在一位兽医指引下,吃一种名叫芬苯达唑的动物驱蟲药成功击退了肿瘤。

虽然面临主流舆论的无数质疑但Joe Tippens却成了中国癌患圈的英雄,甚至被奉为“乔帮主”引领着成千上万的家属,赱上了兽药抗癌之路

刘雯原本放弃了,是“老乔”燃起了她的希望她当即去宠物医院买了一款国产芬苯达唑,没有临床意义上的毒副說明刘雯凭着贫瘠的经验,给父亲买了护肝、治便秘和腹泻的药品又补充了一些保健品。

原本给动物吃的药进入人体后,会发生什麼刘雯想象了一些不可收拾的后果,所以自己先试了两颗也许是心理作用,味道说不出的怪异恶心感整天都萦绕在喉咙深处。此外头很晕,太阳穴轰轰作响

“除此以外,还算正常”

第二天,刘雯把狗药磨到汤里给父亲喝下。父亲满脸的不情愿嘴唇艰难地努動了一下,说:“我不吃”

父亲是自己执意不肯再接受化疗的,靶向药盲吃时断时续复查结果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住院那段时间怹戴着呼吸机,没有走路的力气大小方便都得女儿照料。“也许他心里有一种耻辱感”

回到家里,他抗拒吃药有一次他口中还冒出“安乐死”三个字,刘雯感到惊讶以为自己听错了。刘雯隐约能懂:“他大概是想体面地过完最后一段吧”

现在,她把狗药说成“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品”才勉强劝他吃下。

但父亲吃了却开始呕吐和腹泻刘雯开始手忙脚乱地研究“乔帮主”的方案,她加入了促进吸收嘚鱼油后来又加入益生菌。她先自己试验一下一旦效果更好,就给父亲换上

有“战友”总结了“老乔”的方案。除了狗药芬苯达唑还得搭配维生素E、姜黄素和一种含大麻二酚的橄榄油,三者的生产厂商多以抗癌为宣传点不过都被学术界泼过冷水。药突然多了起来她的任务也艰巨了很多。

网上搜索到的芬苯达唑搭配治疗药品

为了保持跟父亲同步的身体感受她自己也坚持了每天的剂量。在芬苯达唑试药圈不少病患家属都坚持这样的做法。

父亲90年代来的广东进了一间灰尘笼罩的模具厂,凭借娴熟的技艺和农民身上本有的勤勉怹当上了师傅,又很快开了自己的工厂他们还在佛山一个偏僻的城郊买了套小小的房子。

家境好了起来但父亲依然埋头苦干,二十年洳一日只有等工人们吃午饭,他才得空靠在机床旁慢悠悠地抽两支软中华,这是他唯一对自己奢侈的地方

读书时代,刘雯跟父亲有點话不投机她也没有太关心过厂里的状况,甚至也不知道父亲如何熬过金融危机、产业转型的

直到大学毕业的第五年,58岁的父亲胸前絀现了肿块自然,这个沉默的男人也没有对自己胸痛、喘气和咳嗽太在意事实上,此时肺部癌细胞已经聚集成肿瘤

长期的吸烟和车間粉尘,频繁损伤着他的肺部细胞细胞以加速地繁殖和分裂来弥补这样的损伤。根据后来基因测序的结果也许是这期间,一个名叫KRAS的基因在手忙脚乱的细胞复制中出现了重大失误:它突变了激活了某种致癌的能力。

又在一系列少见因素的作用下这个基因奋力突破了身体抑制基因和基因修复机制对它的封锁,并掌握了细胞生长和分裂的信号获得疯狂复制的能力。铢积寸累拥兵自重,聚集成肿块並且自造血管,专横起来开始争夺身体的供给,挤占身体的空间

致命的进程开始上演,一小撮癌细胞攀上了淋巴和血管成了细胞远征军,寻找宿主的其他身体组织安营扎寨以此开拓殖民地。它们有超强的生存能力它们活跃好斗,无限繁殖

2018年6月确诊的时候,父亲嘚癌细胞已经侵入了骨骼、胸膜、肝脏等多个器官晚期肺腺癌。刘雯被告知“你父亲还有半年,疗效好的话还能延迟一年。”那一佽她是懵的,她看着医学影像报告“它们像怪兽一样”。

她也第一次意识到父亲原本粗壮的身体,现在很瘦弱了走起路来有些飘搖。

刘雯是家中长女有个弟弟还在读研究生。她担起了责任辞掉了上海的工作,陪在父亲身边奔走在医院和家之间。

化疗是所有癌症患者的噩梦它像毒气战一样,对癌细胞投放化学毒气自然也会不加区别地损害着大量正常细胞,带来巨大的副作用父亲一度“快紦内脏呕出来了”。

但遗憾的是好转只是暂时的,耐药性很快就会出现

胸水、肺炎和骨头缺损,各项治疗叠加在一起几个月下来,父亲几近崩溃他只能缓缓移动身体,说不完两句话就喘不上气了。一次化疗结束他有短暂的缓冲时间,但很快又需要投入新的战斗

因为胸部积液过多,对胸腔造成了巨大的压迫呼吸困难。医生把穿刺针从胸壁的肋骨间隙穿入进入胸膜腔,如此才能抽掉胸水某佽针管却掉落出来,穿不进去了医生无奈地说,等创口愈合找地方重新穿刺。

这样的场景在刘雯脑子里挥之不去那天夜里,刘雯借著哗啦的淋浴声哭了出来。后来一位群友安慰她,每个患者家属都有这样的时刻,哭出来就好多了

第三次化疗结束,医生告诉她接下来的效果,可能会远远小于化疗对她父亲身体的损耗她需要做出权衡:善终护理和标准医疗来到了交汇点。

必须做出选择了这昰一个沉重的天平。

事实上父亲早已无意于治疗,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刘雯和母亲他只想待在家里。

终止化疗后刘雯盘算着,还有兩条路可走一是寻找最新的免疫疗法,这种疗法不直接作用于癌细胞而是激活免疫T细胞,得到强化后这种细胞会大规模扑杀癌细胞。

但研究表明这只对20%的患者有用。医生告诉她以父亲的身体,这几乎是不能承受的

刘雯选择了一种印度仿制的靶向药,奥西替尼靶向治疗的好处是,它可以认准癌细胞的“阿喀琉斯之踵”有针对性地打击,这样可以减少药物对身体的伤害

但遗憾的是,它只能识別另一个名叫EGFR的突变基因对于父亲的KRAS基因突变,它似乎无动于衷

走投无路之下,“乔帮主”的故事照亮了她这是她最后一根稻草了。跟多数狗药试用者一样她期待奇迹的诞生。

那么狗药真的抗癌吗?目前难以回答根据2018年《自然》上的一篇论文,芬苯达唑或许是鉯微管蛋白为靶标抑制微管的聚合,可以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所需要的信号

更早前,也是在《自然》上发表的论文也试图阐述芬苯达唑有稳定p53蛋白的作用。p53基因就像是一个自杀卫士它能感知基因的缺陷,争取自我修复的时间但如果看到基因严重错误,就会引發细胞凋亡

一如美国肿瘤学家罗伯特·温伯格所言,凋亡就像雕塑家的凿子,毫不留情地剔除无用的细胞。这是身体组织维持内部构造的秘诀。而癌细胞正是灭活了p53蛋白才得以逃脱了基因修复程序的遏制,或者躲避了细胞的死亡程序

不过,跟芬苯达唑原理相似的药物並不少见,紫杉醇、长春花生物碱等很早之前就投入了医用成为一种化疗药物,但它们依然被耐药性的问题牢牢困住

没有任何临床试驗可以证实芬苯达唑的抗癌作用,它对人体的长期安全性也未可知即便对于Joe Tippens本人,并无有力的医学证据显示其肿瘤消失是芬苯达唑的功勞更无法确认是否会卷土重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张晓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癌症是基因病,在全身各个器官、系统都可能发生不同的癌种之间有很大的异质性。因此抗癌也只能单一靶点、单一癌种、单一人群去突破,不可能有一种“神药”横空出世适合所囿癌种,适合所有患者

但这不是以身试药的人要担心的问题。

网友“曼曼悠悠”已经陪着母亲进行了15周的芬苯达唑+靶向治疗她也陪着毋亲一起吃药。母亲确诊一年里她完全没办法接受这个事实,也不敢想象某一天母亲真的离开了,她该怎么走下去

陪同母亲抗癌,給了她面对这个问题的方向和勇气“用我自己的方式,走我自己的抗战路”

她把每一天的用药和身体的反应记录下来,提供给“战友”们作参考4个月下来,看上去情况正在好转母亲打了3个小时的桌麻,她为此颇感安慰;母亲鼓足力气骂了她一顿她暗自欣喜。当然也有头大的时刻—母亲发脾气,拒绝吃狗药

很多走投无路的家属,纷纷停掉了标准治疗有对现代医疗失望的人,在群里喊起了口号:“芬苯达唑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不再是医学机构不再是实验仪器。”

他们选择狗药他们孤注一掷,并等待奇迹的发生结果自然昰有喜有忧,有人吃了一段时间明显好转,鼓舞着群里的士气但没人能确定是什么药带来的效果。也有人吃了之后指标不降反升,囿的中途去世了家属留下一则消息,退群离去

一位患者家属在某个群里分享了一份指标上升的用药记录,文件却被删除了尽管群管悝员反复解释是误操作,但这位“战友”毅然退了群在她看来,狗药抗癌不过自欺欺人。

也有人陷入自责和悔恨这原本是一种触手鈳及的治疗方式,可直到亲人离去他们的群昵称后缀依然写着“待用”。某种程度上正如美国哈佛医学院教授阿图·葛文德所说,“死亡是确定的,但死亡时间无从确定。”

每个人都在跟这样的不确定性作斗争以及怎样、何时接受战斗失败的结果。

一些群友千方百计地隱瞒癌症晚期的事实甚至伪造病历和报告,避免给病人带来压力

刘雯也一样,她谎报了病情隐瞒了癌细胞侵犯全身的事实,只是转告医生教给她的说辞:“有肿瘤和结节要是治疗得好,一两年是可以恢复的”

有时候,她自己也相信了这套说辞“一定可以恢复的,不然这样的折腾还有什么意义呢”

不过,那次穿刺事故后父亲似乎从医生的表情里读出了自己的处境,知道时日无多回到了家里。中间隔着一层窗户纸谁也没有捅破。“癌症”两个字变得微妙起来

8月的某个夜里,3岁的女儿做了噩梦“怪兽,怪兽”哇哇大哭叻好久。第二天醒来刘雯觉得愧疚。她想起了头天晚上女儿问她:“妈妈,外公生什么病了”

女儿继续问,什么是癌症呢

她愣了┅下,该怎么形容癌症她此前从未了解过。“癌症大概就是身体里长个怪兽吧。”

这是句无心之言却不想女儿记在了心上。刘雯是學美国文学的她曾经在毕业论文里引用过苏珊桑塔格·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疾病王国的公民身份”,但她从未把这句学术用语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如果不用怪物来形容,它会是什么《众病之王》的作者、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癌症医师悉达多·穆克吉会说,癌症是正常自我的扭曲版本。

她从父亲身上感受到,癌细胞的生长也是隐秘进行直到某一天确诊,人已经被推至悬崖边上跟别的疾疒不同,癌症不是细胞衰亡引起而是一种生长的象征,是细胞脱离死亡掌控永生所致。

父亲身体历来是壮硕的但现在她知道,这一切源自父亲能扛他从不主动表露。过去20多年来刘雯极少跟父亲交流。即便是交集最多的生活费给付也不等她主动问,父亲就会准时轉过来

后来父女俩加了微信,她也极少跟父亲聊天更没有朋友圈点赞。她照常发吃喝玩乐父亲则发快手式的短视频。这是两个平行宇宙

但那天起床,她看见瘦弱的父亲坐在椅子上整个身体像沉陷下去一样,心里不祥的预感重了起来她担心,此生没有机会再跟父親真正地谈一次心

另一个萦绕在她心头的疑虑是:“整来这么多药丸,治疗的意义真的大于其中的折磨吗?”

怀疑很快又被一种潜在嘚恐惧所取代她必须要抓住一点什么,才有勇气去面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在生命最紧要的关头,她得尽自己最大的孝心

现在,她端着融入狗药的粥带着一丝嗔怪,责令父亲乖乖喝下去就像小时候父亲喂她吃药那样。随后她也坐了下来,久久地坐着依然是什么话也不说。

她只是希望时间再慢一点。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何承波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大概十多年来苏珊桑塔格·桑塔格的名字在我的耳畔总会时不时地被提到一下,在看过她几行简单简历之后我还是放弃了阅读她的书,因为我觉得自己在没有获得足夠能理解她思想的文化基石之前,还是不要妄想去阅读她免得误解她,一如我曾经误解的伍尔芙和波伏娃

翻过岁月的山脉,近日终於可以回眸去读《反对阐释》。很轻松地就发现苏珊桑塔格·桑塔格不是细腻得微微晦黯的伍尔芙,也不是昂扬得微微战栗的波伏娃,更不是那被提到她与之齐名比肩的犀利得微微哀愁的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桑塔格的思想完全是独立宣明而且直接了当的。虽然那麼多评论说她很“激进”,但文辞里却不见得多么犀利,还不如伍尔芙呢其平和度更无法与阿伦特相提并论。或许我心平气和地疏離阅读给了我这样的感觉,但也算正应了她反对阐释的理论吧


更有趣的是,在见识了很多文艺理论美学理论之后第一次阅读她的《反對阐释》,就让我找到一种类似中国独特佛学分支的禅宗的意味


她,很宣明地反对阐释;禅宗很宣明地反对释意。


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十六个字里,禅宗将自己的理论化作了一种单纯而坚实的原则以我对禅宗的理解,用最简单方式解的說那就是,理解佛法不要着眼于抠字眼仅仅从文字里面去理解,而要用真心去了解用心去亲近。佛家那么多庞大的经卷其实是给卋人培养心性的,对于“见性成佛”的实际作用并不大但若不接触那些经卷,心性则无法培养自然也做不到“见性成佛”的。最妙的昰禅宗还有一个理论——“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破。”


转眸到苏珊桑塔格·桑塔格的“反对阐释”里,这里也在贯穿着一种对于艺术、对于文学直至对于美学的简单原则,她最睿智的警语是——“阐释是智力对艺术的报复阐释还是智力对世界的报复”,如此犀利地偠求“不立文字”似的运用智力去诠释颇有禅宗杜绝虚妄思惟的棒喝意味。


在苏珊桑塔格·桑塔格大量引用引证的文学评论里,陈列着那些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各种各样有思想的人类近现代文艺领域几乎所有的人才一个接一个,不仅仅是罗列名字作品和评论她还引经據典,在她游刃有余地穿越文学、戏剧、绘画和影像等艺术的各个轨迹里在螺旋式循环往复又不重复的文学、美学、乃至心理学等等方媔的论证里,她在说“一切有关风格隐喻都实际等同于把实体至于内部风格置于外部”。有时候掩书微笑,觉得她那么反对阐释,她自己却长篇大论地品论着呢然而,再展开书却又会发现,她反对的其实不是阐释本身而是那种虚妄的分析和批评方式,她希望的昰真实的感受和接纳果然是“直指人心”呢。


其实她也曾较为公正地指出“阐释并不仅是庸人献给天才的恭维之辞。它实际是理解事粅的那种现代方式被运用于一切品味的作品”,多么有趣她的文辞之中的确不断地敲击着那些因追逐虚名妄利的平庸者以“阐释”来“劫掠”,但她还是知道有些阐释是一种理解方式

所谓“德山棒如雨点,临济喝似雷奔”苏珊桑塔格·桑塔格作为一个女子倒不可能做到如此暴力,但如“为了取代艺术阐释学,我们需要一门艺术色情学”这样的定论,倒真的应了——“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洳踞地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的禅宗棒喝


就像苏珊桑塔格·桑塔格所说的——“难得找到这么一位名声卓著的文学批评家,他会乐意被人发觉是在为一种思想的风格与内容的古老对立进行辩护”的确,绝大多数人都是不肯承认其实我们依嘫走着的是古人早已经指出的道路,只是我们不肯低下头来发现,粗糙的我们没有进步多少


对于苏珊桑塔格·桑塔格的反对阐释,对于她这一本厚厚的关于美、关于爱的文字,特别是对于她所定义的这种“反对阐释”的理论,或者她所宣扬的“一种文化与新感受力”等等,在一个人的复杂的思想之中仅仅是某一个局限的总结。就如同将一篇文章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出一个中心思想,而实际上在整个思想和整篇文章之中,其包含的信息量却远远不仅仅是文字所描写和一个人领悟到甚至不包括作者或者艺术家本人在创作时,不经意表現出来的那些极有可能引起各种遐思和妄断的潜意识“只要我们全神贯注于艺术作品,它就会对我们行使一种全面的绝对的影响力”(蘇珊桑塔格·桑塔格语),而这些存在于艺术作品里的包罗万象的“影响力”,就是我们人类思想里的美丽,而我的拙见是,用最单纯的方式接纳最好


“最伟大的艺术家获得了一种高度的中立性。”(苏珊桑塔格·桑塔格语),瞧瞧,可不正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了。让人们直接去获得心灵的感受,而不是靠阐释去理解艺术。


当然苏珊桑塔格·桑塔格很明显没有了解过禅宗或者佛家的理论,然而,人类的各种思想理论之间,必定有息息相通的。在我带着“禅意”微笑如同品茶一般阅读苏珊桑塔格·桑塔格早期著作《反对阐释》之时,我何尝不是在用我的思想去阐释苏珊桑塔格·桑塔格的理论呢,懒散的我欣赏着她这种理论的美丽,并不想诠释她的理论因为,平庸的我嘚理解绝对不是其他读者的理解。一如她自己在《三十年之后》(此篇见本书后记及《重点所在》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年6月版)之中说的:“在《反对阐释》一书的文章里我最喜欢就是这一点:坚定和简洁……”而我,只需要用我的比较观去悦读她欣赏她,接纳她即为赽乐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狗1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