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行动力的原因下降的原因?

虎嗅全文RSS。获取更多全文RSS:新闻平台。一开始做新闻对腾讯来说也是外行,也走了很多弯路。腾讯本身是即时通信公司,那时的三大新闻平台是新浪、网易、搜狐。所以要想把用户拉过来时,我们设了QQ弹窗,弹出腾讯新闻,现在大家觉得还是挺不错的。但一开始时用户还是会骂,因为你的新闻、编辑能力跟新浪还是有差距。

那时大家提到腾讯会想到是小孩子玩的东西。传统品牌的广告主要看广告投在这有没有影响力,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广告商就会觉得这个东西很非主流。所以新浪获得了很高的品牌溢价。腾讯网至少花了10年时间才达到今天的影响力,从品牌广告的营收及流量的影响力上,基本超越新浪。今天看,我们很多业务在行业内做到第一了。但回头看的时候,其实走了很多弯路,花了很多年时间不断积累,才能慢慢超越竞争对手。

2005年布局,因为开始时我们性能不好,在头一两年他们领先我们。我们花了很大精力想把技术做好,投入了很多服务器,花了很多精力投在基础设施、基础用户体验上,后来逐渐超越51。QQ空间现在是中国第一大社交网络平台。

2005年搜索+电子商务:SOSO,拍拍

2005年我们还布局了搜索和电子商务业务,这在当时公司内部争议非常大——公司发展到底是应该多元化还是聚焦?在传统行业,多元化很容易失败,到今天,主流的声音还是说一家公司要聚焦一件事情。但那时互联网还在跑马圈地阶段,大量荒地没有被圈养。而且相对来说,互联网的边际成本较低,新领域获得成功的概率相对很大。所以腾讯当时积极多元化。在第二阶段布局中,6个领域里面有5个领域我们取得了第一。

网易一开始靠游戏赚了很多很多钱,曾经有一段时间丁磊是中国首富,整个公司的影响力非常非常大。但因为它过于聚焦,只做游戏跟新闻,坚决不扩张,后来反而丧失了很多互联网新出来的机会。

当然,腾讯的多元化也并不是每个领域都成功。搜索业务百度绝对领先。移动互联网开始起来时,我们曾经以为我们有机会,因为QQ浏览器市场份额第一。我们把搜搜跟搜狗合并以后,曾将QQ浏览器的搜索框默认用搜狗,但超过一半的用户会手动将默认搜索引擎改成了百度。这说明百度的品牌黏性非常强,用户不在百度上搜一下,总觉得这个结果不放心。但实际上从技术的角度,搜狗和百度搜索出来的结果不会有太大差异。

我们后来反思为什么难打。百度某种程度上就是先发者的平台,有口碑效应,让用户有很强的认识:百度就是最强的,它的搜索功能是最好的。这样的口碑效应和高技术门槛给百度建立起了先发者口碑,第二名很难打得动。因为它就一个框,也很难做差异化。

电子商务领域,淘宝C2C模式建立了巨大无比的买家、卖家网络,几千万卖家在上面。我们当时跟它竞争时很痛苦。我们当时C2C平台叫拍拍,腾讯有巨大流量,我们给用户群发消息,快来拍拍买东西。用户一来说,这里的卖家这么少,东西这么贵。问一下卖家“在吗”,还没有人回应,因为都在淘宝那边忙呢。

卖家也是一样的。卖家说既然腾讯有拍拍,我就开多一个店吧。过去以后发现,这些用户都是小孩,拍着玩的,拍下都不买,都不付钱。算了,维护这个店也是要成本的,转化率太低,不好在这做生意。于是淘宝就越来越大,卖家网络越大,就越多人来买。所以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跟QQ、微信的道理一样,几个月时间,身边所有人开始用微信时,就迅速拉大第二名的差距。

所以在网络时代,具备网络效应的平台非常可怕,你要赢,就要绝对赢。要输,就没有任何机会。可能生死很多时候就在三个月到半年之间。

2005年第一次组织架构变革

2005年、2006年腾讯做的第一次组织架构变革是BU化。当时公司内部在讨论到底要不要多元化?如果公司只有一个业务的话,上面的CEO只关心一件事,CEO把所有的业务部门抓住协调推进。到2005、2006年时,公司多元化布局已经完成,有无线业务、互联网增值业务、游戏、媒体等等,这时候CEO已经不可能管好每一块业务,没有精力也没有这个专业度自己管,而且协调成本超级高。

2005年之前,最早我们是四层架构:渠道部门、业务部门、研发部和基础架构,CEO管一块,COO管渠道和业务,CTO管研发和智能架构,全部靠上面的最高层统一协调,到2005年时,已经没办法再进行协调。所有的职能部门、研发部门不买产品部门的帐,产品部门根本影响不了研发部门,产品做得好,研发部门也不受激励,大家仿佛都不是一家人,我们做的第一次变化就是“事业部制”,把研发、产品全部拿下,由事业部的EVP来负责整个业务,相当于这个业务的CEO了。

年腾讯完成了第二阶段布局。到2009年,公司业绩达到一个顶峰,基本上在每个领域,除了电商、搜索以外,大家都说,要创业就面临三件事,“生、死、腾讯”。我们在行业的口碑也不好,外界会说腾讯就是“抄”。确实那个时候我们也有这个倾向,这是过去战略里面的一种“跟随战”。第一名看第二名、第三名怎么做,你发现他们的一些创新应该迅速跟进,利用原来平台的优势把它们压下去。作为战略的角度,这无可厚非。但是作为行业的角度,大家就会说老大欺负小弟。

事实上这个行业的变化太快了,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的创新或复制可以压制整个行业的创新,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其实任何一家公司面对这个行业时都很渺小。比如我们看硅谷,这么多年来,微软当了霸主,后来是谷歌(微博),后来是脸谱。到了现在,还是有越来越多新的公司成功了,并不会因为大公司的垄断而导致整个行业就这样了。而且大公司心态越来越开放,达到共赢。因为这个行业越来越复杂,价值链越来越长,没有一家公司可以通吃。

2009年开启PC产品无线化

2009年智能手机开始露出苗头。腾讯动得比较早,开始将所有产品无线化。当时腾讯所有部门99%的人都在PC互联网工作,开发的所有产品都是基于PC互联网的产品。这时候我们看到无线的机会。开始说要把公司所有PC产品无线化,从QQ开始,到手机腾讯网等产品,开始启动无线化工程。

2011年生死关头推出“微信”

到2011年时,我们看到了公司生死——小米推出了“米聊”。当时公司内部争议很大,到底是用QQ去竞争,还是启动新的产品呢?

所幸当时张小龙他们部门是做QQ邮箱的,相对来说在公司是属于没有那么大压力的部门,但他们并不满足于只做好这一个产品,虽然QQ邮箱非常好用,用户量也很大,但相对而言,邮箱这一技术本身已经不是用户第一关注的领域。所以整个团队在张小龙的带领下,十几个人就开始做“微信”这个产品。

当时米聊比我们要早,无线部门也启动了另外一个产品叫Q信,也是基于手机通讯录的模式。内部有竞争,外部也有竞争,跑到最后,赢的是微信。我们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超过了米聊。行业里有句术语叫“临界点”,10个人里有5个人用你,第6个人就会用你,那剩下的4个人也会被吸过来。在竞争时,如果对手率先爬到临界点,那第二名就会失败。

米聊虽然是早,但毕竟他们不是做即时通信出身的,而腾讯做了十几年的即时通信,很快就把公司所有的力量调动起来强推,把QQ的用户往微信上去导,在几个月时间里迅速发展。包括微信当时推出的语音对讲、微信群等创新功能,让其得以一波一波爆发式发展,才奠定了微信今天在移动互联网第一入口的地位。

回头看公司的管理团队非常心有余悸,内部竞争在某些程度上,尤其在互联网这个高速变化的行业里,还是很有作用的,因为竞争本身就能激发大家的斗志。那时候微信部门跟无线部门同时开发微信类产品,两个都是封闭性开发,住在同一个酒店,相互都不说话,紧张度跟外部竞争的敌人是一样的。正是由于这种竞争促成了强大的执行力以及压迫感,由此,团队才能迸发出真正生死存亡的活力。

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打破固有的思维,比如说QQ,它是PC时代的产物,微信是完全重新基于手机设计的,很多不用考虑PC上的包袱,只针对手机对手机形式,凡是手机对PC的要求,一旦不考虑。我不考虑任何商业模式,不考虑任何商业化的市场,这样它的包袱非常轻,内部的竞争反而造就了新的微信。

2012年第二次组织架构调整

2012年是中国互联网的分水岭,手机QQ的消息数第一次超过了QQ,大多数用户的主要时间开始花在手机上。这时候原来传统部门就开始急了,未来在另外一个部门手里怎么办?那时公司内部各部门开始各种各样的PK。

2012年以前QQ散落在三个部门,QQ在一块,无线QQ在另外一块,QQ上的增值服务、SNS业务又在另外一部分,三部分扯得一塌糊涂,天天扯不完的协调,开会都是在协调,都不在谈业务,实际上最后用户体验没有人负责。公司在2012年做了重大架构调整,把无线应用部门拆散,这对无线应用系统冲击很大。当年是无线系统为腾讯打下江山赚了很多钱,到无线互联网起来,他们把手机QQ、手机腾讯网这一系列的东西都做起来,抓住了市场上的机会。但没办法,对外决战在即,内部还这样缓慢,公司很可能就会被拖累。

2012年全面无线化+电商布局+投资

2012年腾讯开始全BU的无线化。最开始无线应用部门负责把公司所有的产品无线化,2012年各个部门纷纷醒悟过来,因为用户都在开始往手机上转移了。今天你看腾讯,基本上每个部门80%以上的人都在从事移动相关的开发和产品工作。这跟2012年之前是完全是相反的,2012年之前,所有人都在做PC互联网,只有一个部门在做无线,今天完成了大的组织变革和转型。

2012年我们把电商也拆分出来了,我在那时候去开始管腾讯的电商业务,那时候公司还是不甘心,觉得淘宝做得这么大,还是要看看电商领域还有什么新的机会。此外我们也开始去大量投资一些新兴领域。

2014年专注核心业务+剥离长链业务

2009年之前,大家都在骂腾讯,什么都要自己做,让别人没活路。那时候基本上是内生增长模式,什么东西确实都是自己可以做好,因为那时候几个特点,比如QQ空间,本身就是QQ的延伸,越来越多的数码照片开始有被上传分享的需求。游戏,音乐,新闻等产品,我们自己确实都能做好。这些业务的特点就是价值链很短,把内容做好,再加上腾讯的巨大流量,慢慢市场地位就能取得,没有那么强的长尾特征。比如新闻要么是大事件,要么就是八卦热点,没有那么长尾的特点,大家关注的点都差不多。所以,后来我们总能够后来居上。

2014年我们做了一个新的更大的变化——开始“剥离”。过去腾讯的模式是“一站式服务”,什么都要做,插根扁担也能开花。但后来我们发现腾讯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的东西你能做好,有的东西你做不好。很多新的领域价值链越来越长,相比外面一些创始团队,他们拿VC的钱和自己全部的身家都投入在这里,一天20个小时上岗工作,我们自己内部的团队很难有这么强的战斗力,包括很多新的模式要管几千名地面人员,文化、组织包括腾讯擅长的事都不匹配。这时候我们就要开始搭建一个新的生态模式了。

所以我们慢慢走向开放,跟合作伙伴一起合作,现在的心态也越来越开放:我们给你流量,给你入口,占你股份,一起合作,大家一起共赢。在我们没有投资京东之前,京东估值大概不到100亿人民币,今天最新统计已经过了400亿。一方面腾讯投资了它,本身给了它巨大的流量、入口、概念和未来的期望,一方面减少了竞争。以前我们一直在它后面拖着,一定要搞死你,它也赚不了多少钱,资本市场也不敢给它更高的估值。现在合并了,我们也不用那么辛苦了,它本身也获得了更高的溢价,市场上也减少了竞争。

今天回过头来看,很多东西很清晰,但在当时看不清楚,走了很多弯路,吃过很多亏,所以这些东西某种意义上也是学费。当你经历过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很坦然的做今天的决定;当你没经历过的时候,你的心态就很难平衡。看清楚哪些东西是自己能干好,哪些东西自己是干不好,哪些东西应该是给别人干,如何帮助别人,这些心态慢慢捋顺以后,腾讯的战略是越来越清晰了——专注做“连接器”和内容产业。

未来腾讯基本上还是连接的战略:

底下是我们的平台,公司的立业之本QQ、微信,自营业务有游戏、广告、媒体、支付、音乐、地图等,这些是我们自己要做好的“造血”业务。

再往后的领域,内容、搜索、O2O电商、打车、房地产、旅游等,这些基本上都不是自己做,而是跟合作伙伴一起来做。

再往后更多是中小企业的创新,依靠应用宝、广点通、腾讯云、微信公众平台等资源对他们进行扶持。尤其是微信公众号,这是非常开放的系统,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在用微信公众号来连接线下的商业以及其他的行业。

今天腾讯一方面在业务上越来越开放,另一方面在创新方面也是越来越开放。在过去的时候,出去搞一个东西跟公司来竞争,这是叫叛徒,但今天我们是共赢,我们可以投资你,做好了,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合作、扶持。

互联网跟传统的结合,是未来非常大的机会。开放的生态系统是必然的选择,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有意思,“颠覆别人是创新”。“颠覆”是目前非常热的词,颠覆别人就是创新,颠覆自己就是持续创新,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腾讯在这方面做得还是可以的,不断地在内部颠覆自己,挑战自己。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余晟

Google Maps的故事已经讲到了第三篇。上一篇我们说到,Google Maps发布之后,虽然一开始只有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国家,但仍然引发了如潮的关注。如果你没看过之前的,欢迎补课:

Jonathan Rosenberg,1961年出生,在芝加哥大学读了MBA,在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美国顶级私立文理学院)获得了艺术学士学位。2002年,他加入了Google,依靠自己不凡的洞察力和前瞻眼光,主导了搜索、广告、Gmail等多个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2005年的一天,Rosenberg和同事打篮球。在球赛开始之前他说:

新发布的Google Maps很棒,不过还可以做得更好。我真正想要的是这样的地图:上面可以一眼看到本周末硅谷在售的所有房产,这些数据可以直接发到我的某个设备,然后我开车跟着导航直接去看房就好了。

那是在2005年,iPhone还有2年才问世,Rosenberg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他看到了几个新玩意儿。

2004年末,梦工厂的动画师Paul Rademacher想在湾区租一套价格合适的房子。他在Craigslist上搜了几个月,在地图上标出地点和价格,等周末再去现场看。他花了许多个周末,用了许多张地图,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有一天他忽然想:

“这办法太蠢了。应该有统一的地图,所有待租的房子都标在上面,我可以直接按地图来搜索,一目了然。”

2005年发布的Google Maps让Rademacher眼前一亮:这就是我想要的!于是他破解了Google Maps的前端代码,刨出了地图数据,再把Craigslist上的房产信息抓过来,按对应地理位置标注在地图上。

在Google Maps发布之后三天,的界面。来源:等等大受欢迎的网站,甚至包括后来流行的的Uber、Lyft都重度依赖Google Maps,但Google并没有要求瓜分它们的利润。

因为,这不符合Google的精神。

今天看来,符合Google精神的,免费的Google Maps API,其实是Google早期联系开发者、营造社群影响力的有力工具。毕竟,当时Google还只有搜索和Gmail,虽然口碑都不错,但都不太可能通过API玩出花来。但是如今大红大紫的Mashup(服务混搭),理念上其实是和早年Google Maps二次开发的那些网站共通的。

2004年Google Maps发布之后,地图服务迅速变得热门起来。微软、雅虎都在摩拳擦掌,准备杀入这一领域。

2005年3月28日,《华尔街日报》发了一篇文章:在地图上,微软打算同场竞技。比尔·盖茨隐居了7天,读完了300页的报告,思考微软的未来。盖茨选出了未来的重点项目:Virtual Earth(虚拟地球)。按照这个项目的说法,未来的地图服务,会提供出行指引、交通路况、实时街景,还有其它很多信息。“我很看好它的前景”,盖茨如是说。

按照报道的说法,微软上下都很重视这个项目,包括研究部门在内的多个团队已经参与其中。

这份报道让John异常紧张。因为之前,Keyhole的团队和微软打过交道。微软管理层的Vic Gundotra在微软内部演示过Keyhole的EarthViewer,甚至在微软开发者活动上做过推销。Keyhole之前还派人去过微软总部,为微软的操作系统专门优化EarthViewer,所以微软的人对EarthViewer也很熟悉。

“对对对,Google Maps是完美无缺,放心让这泡沫继续膨胀吧。Google的人什么都能干,所以别问Google的股价是多少,你们只管买就好了。”

而在Google内部,大家已经可以感受到压力。标着“加快”“紧急”甚至是“全力配合”的邮件一封又一封地出现,预算已经很充足了,现在又加倍。人员飞速增长,Keyhole刚加入时只有29个人,6个月过去已经扩张到200人,新增人头的要求仍然获得了批准。

Tech汇报给Bret(Bret汇报给梅姐)。虽然汇报线很清楚,但合作起来总有些别扭,梅姐也一直没有放弃全面掌控地图团队的想法。

现在,John和Keyhole团队看到了一个机会。

于是,他们根据自己在地图行业的经验和思考,写了若干邮件给布林、佩奇、施密特,阐述Google Maps的战略和战术。同时,John根据对微软的报道,推断出微软和航空图片和卫星图片提供商之间的合作方式和价格,并评估了这些服务商的能力。

按照John拟定的计划,Google应当加速发布自己版本的EarthViewer软件,Keyhole、Google Local、Where2 Tech三个团队必须合为一体,同时必须花大力气充实自己的数据,他同时也列出了重要的地图服务提供商的名单。

之前一直困扰John的是他和梅姐的关系问题,现在已经彻底不存在了,梅姐已经出局,纵然心有不甘,也无话可说。

按照John的说法,在这个决策过程中,Google负责商务拓展的副总裁Megan Smith(现任美国政府的CTO)为John出了很多力。要知道,当年Google收购Keyhole就是Megan出面来谈的,在Google IPO之前,破例提前给John看Google财务状况的人也是Megan。

在成立Google Geo的决定过程中,负责人的另一个人选是Bret。按照John的说法:“我觉得Bret当然是有能力的,但是还太嫩,大概就是这样。不管怎么说吧,最后,管理层决定让我来坐这个位子。”

不是所有人都欢迎这个决定。Bret、Jens、Lars,还有很多人,都不赞同这样,他们都认为是自己创建了Google Maps。尤其是Where2 Tech,他们两年前才凑齐四个人,过了不久,其中三个选择回到澳大利亚,虽然仍然在Google,但已经脱离Google Maps。

虽然Google Maps大获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Keyhole之前的客户端软件。相比浏览器里的地图,客户端软件至少有几个方面的优势是无可取代的:迅速的响应,流畅的体验,3D地形展示功能,测距等GIS功能,本地数据的导入导出…… 所以,Google仅有浏览器地图是不够的,还需要推出客户端地图:Google Earth。

Google Earth可不是EarthViewer的简单翻版,最显著的变化是,借助Google强大的搜索功能,搜索面板从之前的多栏简化为一栏,还有强大的测距、标注工具。值得专门提到的是,Google Earth提供的卫星图像数据量是之前EarthViewer的10倍之多,支撑它的服务器也不是之前的几十台,而是几万台。

但是,这些还不够,要发布Google Earth,还有一堆问题要找到答案。

首先,新产品该叫什么名字?

地图团队希望这个产品的名字里有Google,而不是像Picasa, Blogger那样看起来和Google毫无关系。但是到底该叫什么名字呢?不少人支持Google Globe,这个名字看起来有点抽象但又包罗万象,很适合Google那种“少说话,多做事”的风格。但是,John选择了Google Earth,一锤定音。

其次,新产品该卖多少钱?

之前EarthViewer的售价是:专业版每年600美元,普通版每年79美元。Keyhole被Google收购之后,所有的价格都打了五折。但是,数据量是EarthViewer十倍的Google Earth要卖多少钱?布林和佩奇决定,免费开放!

按照之前Keyhole的数据,访问网站的人里面,只有8%到9%会选择下载试用,因为需要注册。据估计,Google Earth的情况要好点,转化率大概会提高一倍,在16%到18%之间。但是作为对比,Picasa的转化率达到了35%左右,一个很大的区别是,用户不需要注册。

转化率高当然是好事,但Google Earth的数据量比之前的EarthViewer多10倍,需要遍布全球的数以万计的服务器来支持,而且是免费使用的。如果不需要注册就能使用,会不会导致软件的滥用,流量的爆发?

Keyhole的团队挣扎了很久才决定:Google Earth应当不需要注册就可以下载使用。

看起来,Google Earth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但是Keyhole的人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东风恰恰掌握在他们的“老朋友”——梅姐(Marissa)的手里。

事情是这样的,Google Earth要上线,就必须启用这个域名。启用新域名,必须得到梅姐的书面许可。没有她的许可,谁也不敢擅自作主。但是到了2005年6月27日,那个周一的中午,距离Google Earth的发布只有12小时了,无数的文章、博客、新闻组都已经准备就绪,梅姐还没有点头。

不得已,负责产品的Bill Kilday只能直接冲去找梅姐:

梅利莎,我们需要你的书面许可,这样才能启用。

好呀,那么参加周四的UI评审会吧。你和John必须先预定日历,等确认,其他几十个PMM都是这么做的。在Google,我们都是这么做事的。

但是我们等不到周四了,我现在就需要许可。今晚9点有八家媒体要发布信息。John去纽约了,PR的人已经准备好了Google Blog的内容,程序已经部署到六个数据中心,只等发布了。

什么意思?什么叫“只等发布”?开什么玩笑?你还没有发布许可呢,你根本不可能发布!你们为什么不早点来参加UI评审会?你们Keyhole的人又搞这一套!你们这些家伙总是跟我来这一套!

梅姐的声音很大,在场的其它产品经理都偷偷离开了。但是,Bill没有离开。

据他说,他完全不知道为何会这样:“梅姐在想什么?因为发布Google Earth没有提前跟她打招呼吗?还是因为John成了热门的Google Geo的老大,而她出局了?” 无论如何,Bill没有离开,也没有动怒。

还好,梅姐抱怨了几句John和Keyhole团队之后,冷静下来说:“OK,让我看看这玩意儿。” 看完Bill的展示,梅姐给开了绿灯:“好吧,我许可发布,不过,记得周四来参加UI评审会。” Bill的回答也很大方:“没问题,我很乐意参加。”

这里需要讲点背景知识。以梅姐为代表的Google“老人”一直对Keyhole的人有微词。Google都是名校毕业、聪明绝顶的年轻人,相比之下,Keyhole属于“草台班子”,人的年纪也偏大(佩奇和布林都出生于1973年,Hanke和Bill出生于1967年,之前Hanke职位的另一个人选Bret Taylor更是1980年出生)。

更重要的是,Keyhole虽然团队被收购了,但仍然在维护和销售EarthViewer。而在Google的“老人”看来,Keyhole的人会开小灶,优先把最好的地图数据留给EarthViewer用,然后才轮到Google Maps和Google Earth使用。虽然Keyhole的人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但他们没法说服Google的“老人”——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团队间的信任是多么重要,缺乏信任会带来多少无中生有的矛盾。

风波归风波,最后Google Earth还是顺利发布了。最初版本的安装包大小为28MB,Google动用了几十万台服务器来支持,其中专门用来提供地图数据的服务器就数以万计。在发布后24小时,下载次数就超过了45万次,第28小时,下载超过了50万次。要知道,之前Keyhole团队花了两年时间,才让EarthViewer的下载量达到50万。媒体报道也接踵而来,不吝溢美之词。

不过乐极生悲,汹涌而来的流量终于在周三晚上冲垮了Google的防线,Google Earth“暂时无法使用”了,并且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持续“上线—下线”的命运,即便Google有几万台服务器参与支持也无济于事。到第七天,工程师才终于想到了办法,彻底解决了问题。之后每天,下载量都保持在30万到50万之间。

面对这些数字,Bill又想起了之前他和布林和佩奇的对话:

营收1000万美元,还是发展1000万用户,你们更喜欢哪个目标?

对Keyhole团队来讲,一年之后,你希望我们把营收做到1000万美元,还是发展出1000万用户?

我想,你们这帮家伙应该考虑比这大得多的问题。

2005年8月25日,卡特里娜飓风的袭击让新奥尔良受灾严重,政府出动了大批力量救援灾民。Google Geo团队认为,他们应当为救灾出点力。于是他们加快了新奥尔良地区的图像更新速度,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方便救灾和撤离。

他们继而发现,最快的办法竟然是通过单独的KML文件直接提供某个地点的图像,这样不必等待地图的完整更新。不过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Google Earth以一种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救灾的效率。

事情是这样的:参与救灾的是海岸警卫队,对于地理位置他们有一套自己的体系,采用经纬度、地点坐标之类的描述法。但是民众在打电话求救时往往只能说出自己在哪条街多少号,或者“在查尔斯广场东面两个街区”之类的描述。如果打电话给911,接线员要求“说出你的经纬度”,这是谁都没法想象的事情。然而没有经纬度,只有街区、街道、门牌的话,海岸警卫队的地面和空中救援队完全找不到方向。

不知是谁想到了Google Earth,但这个主意绝对给救灾帮了大忙。求救者发出信息之后,海岸警卫队的调度人员直接输入地址,就可以查到经纬度,救援人员能迅速定位地点。地点定位了之后,救援人员还能根据最新的卫星照片提前定位障碍物,规划好路线,这些都大大提升了救援的效率。据参加救灾的人说,Google Earth起码帮助解救了几百人的生命,所以他们希望特别感谢。

Google Earth里的新奥尔良(2018年),可以看到街区所在经纬度。来源:Google

这当然是宣传Google Earth的好机会,Keyhole的人也看到了这个机会。但是,Google的人从上到下,都不希望借用这个机会。他们会认为:

“不,这不是我们做事的方式。我们不愿意蹭这样的热点,把自己塑造成幕后英雄,佩奇和布林也不会同意的。”

不愿意宣传,并不代表Google不愿意参与这样的事件。

2005年,一名叫Rebecca Moore的女性环保人士联系到了Google Earth团队,表达自己的谢意。Rebecca Moore为了保护圣克鲁斯山(距离Google总部只有一个半小时车程)的植被,一直在与木材公司斗争。木材公司给当地居民的公开信中承诺,伐木活动只会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微乎其微,并标注了伐木的区域。

之前,环保人士没有办法准确监督木材公司是否履行了承诺,因为实地测量的要求太高了。但是现在,有了Google Earth提供的卫星地图,砍伐范围一览无余,再没有任何遮挡,也不可能存在争议。甚至连木材的运输方式,运输路线都被记录在案,Moore等人制作了3D演示,详细说明了木材公司的所作所为。在小镇的听证会上,后续的伐木计划被当场拒绝了。

Google的人知道这件事之后,并没有选择避嫌,而是大方将Moore招募到公司内。Moore汇报给Brian,带领一支团队发掘Google Earth在环境方面的各种用途。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希望“为地球制作一张鲜活的、实时更新的仪表盘”。

其实,Google Earth的用途不仅限于环境保护,新物种、新海岛、物种的迁徙等等。随着用户的增加,层出不穷的用途被发掘出来,甚至还有段传奇经历被拍成了电影。

Saroo Brierley出生在印度,五岁时误登上一列火车,从此与家人失散。火车带着他穿越了整个印度来到了加尔各答,后来他又被澳大利亚的夫妇收养。成年之后,Saroo依靠Google Earth提供的信息,历经磨难,最终找到了自己出生的家庭。后来他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A Long Way Home。派拉蒙影业把它拍成了电影,取名《雄狮》。2016年,《雄狮》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有观众打趣说,这“纯粹是Google Earth的宣传片”。

《雄狮》剧照。 来源:【】微软将于10月2日举行Surface发布会,预计将发布更新后的Surface Laptop,包括一个颇为受到关注的黑色版本。现在,WindowsUnited.de报道,我们可能已经在这款机型宣布之前通过Netflix超级英雄系列《Iron Fist》中看到它了。

剧中展示了一台黑色的笔记本电脑,A壳上有非常明显的微软Surface徽标,当然,这台黑色笔记本电脑的图像也早先通过MySmartPrice泄露。

皮查伊与特朗普将面对面“刚”

@新浪科技【】29日晚间消息,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已同意在今年晚些时候出席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此外,皮查伊还将出席另一场会议,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会谈。

在这次听证会上,共和党议员希望质询谷歌其搜索算法是否受到了人为偏见的影响。此外,他们还将问及隐私和新闻分类等问题。特朗普今年8月底在Twitter上发布消息指责谷歌,称谷歌操控搜索结果,凡是有关“特朗普”的搜索结果都是“坏消息”。

特朗普终于可以对皮查伊面对面质问: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苹果芯片侵权案不用赔钱了

@新浪科技【】29日晚间消息,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裁定,苹果无需向威斯康星大学赔偿5亿美元的侵权费。

2014年1月,当时,威斯康星大学校友研究基金会在对苹果提起起诉,指控其侵犯了该基金会在1998年获得的提高芯片效率的专利。2015年,法院裁定苹果A系列芯片侵犯了原告的一项专利,被要求赔偿8.62亿美元的专利侵权费。但后来,法院裁定苹果侵犯专利属无心之过,将赔偿额度下调至2.34亿美元。但由于苹果在法院判决后继续侵权,法官又将赔偿额提高到5.06亿美元。

苹果最终提出了上诉。如今,上诉法院给出了截然相反的裁定。

省了钱,去改改iOS 的bug吧:

@IT之家【】据外媒9to5mac报道,他们收到了一些用户的爆料,当iPhone屏幕关闭时插入Lightning线缆时手机无法开始充电。受影响的用户称,他们让屏幕亮起并重新插入充电线手机才会开始充电。据悉,受影响的设备包括iPhone、iPad,因此这可能是iOS 12存在的一个bug。

iPhone:严正声明,请不要趁我不注意的时候充电......

以上就是今日份的早报,大家假日开心,多陪家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腾讯架构调整的新闻抢跑了,并且至少抢跑了7天。

今晚(9月29日),《证券时报》“e公司”发布了一则快讯,详细披露了腾讯内部架构调整的具体信息:

腾讯今日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而原有的微信事业群(WX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企业发展事业群(CDG)继续保留。此外,腾讯将整合社交与效果广告部(SPA)与原网络媒体事业群(OMG)广告线,成立新的广告营销服务线(AMS)。这是腾讯时隔6年首次大规模做内部构架调整。

时隔六年,腾讯终于迎来一次内部的架构大调整。这轮调整,腾讯赖以起家的OMG事业群被整合了,MIG事业部最惨,连名字都没出现。

同时,该报道还包括腾讯 CEO 马化腾及总裁刘炽平对于此次调整的点评与总结。

马化腾表示,这是一次面对未来的进化,是腾讯迈向下一个20年的主动革新与升级迭代。作为一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和文化公司,腾讯此次战略升级旨在主动拥抱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产业融合和升级,通过社交、内容、技术的战略性梳理与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好连接和内容服务,同时更深层次地推动数字产业生态的共同繁荣。

而刘炽平则总结为,互联网即将进入下半场,各行各业迎来更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在接下来的10年,整个社会将从消费互联网迈向产业互联网。在互联网上半场,腾讯的使命是做好连接;而在下半场,腾讯的使命是成为各行各业最贴身的数字化助手。腾讯成立至今先后经历3次重大战略升级和架构调整,“腾讯需要时刻保持前倾,有足够的危机感和战略前瞻性才能引领进入下一个时代”。

但很快,这条报道就被删除了,存活时间不超过10分钟。

这则报道的真实与否,只能等到十一假期结束,腾讯正式公布的那天才能知道了。不过,根据新闻的内容还包括马化腾、刘炽平的话,基本可以保证这则新闻的真实性了,并且可以判断出来,这是准备国庆节后发布的新闻通稿遭到了提前泄露,搞了个腾讯措手不及。

不过秘密总是不安分的。

9月23日,微信公众号“企业生态”发表的《》一文称,腾讯正在推动一次大的架构和人事调整,在腾讯内部已逐渐不是秘密。这也是腾讯自去年对OMG(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的调整后,又一次大的人事和架构调整。

腾讯将提高 To B 业务的比重,这基本上不算是个秘密了。去年底,上明确释放出一个信号,就是腾讯要强加to B的能力:“在管理方面,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内部的组织架构,现在的腾讯需要更多To B的能力,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从内到外系统性的梳理。”

而这轮架构调整最明显的信号,即是新成立的两个事业部,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而整合的广告营销服务线(AMS),也都是面向 B 端的业务。

过去,腾讯云相关业务,是隶属于SNG(社交网络事业群 Social Network Group),不过,无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腾讯的发展策略来看,云业务提高权重,成立独立的部门都是势在必行。

日前,“银杏财经”发表在虎嗅上的一篇《》曾提到,腾讯正酝酿让SNG社交网络事业群旗下的腾讯云业务成为一个全新的事业群(BG),与微信事业群等七大事业群并列。

2016年,腾讯曾举行过一场声势浩大的腾讯云产品推介会,从那时起,腾讯云的地位就开始不断提升。界面此前也曾报道,一位和腾讯云有过业务接触的业内人士表示“今年腾讯云的重点就是政务云,可以说是全员出动,在各地推动这块业务的开展。”

但问题依然在,腾讯云在国内的份额一直不算高,并且前段时间还出现过宕机导致客户公司资料全部丢失的问题,对于腾讯云品牌的打击非常大。

腾讯广告业务的现状同样不容乐观。

腾讯财报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腾讯的社交广告同比增速55%,但媒体广告增速大幅下滑,从第一季度的31%下降到16%。最大的威胁当然是来自于今日头条,此次的调整也是为了应对新形态的挑战。

在这份泄露的公告中, 没有提到SNG(社交网络事业群)和 MIG (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将如何调整,前者曾是腾讯的起家之本,单纯剥离了一个云业务应该不至于“解散”,毕竟其中还有 QQ 在;而后者,这个事业群在 2012 年的调整中,把一系列移动产品都还给原有业务,导致 MIG 的实际业务空虚,仅剩安全相关的业务,有可能会被分拆。

架构调整都是有原因的。虎嗅文章《腾讯第三次架构调整,山雨欲来风满楼》曾总结到:“如果说2012年的那次变阵,帮助腾讯更好应对移动时代的挑战。那么这次临近2018年底的调整,目标看起来更多是为了帮助腾讯应对新科技趋势的挑战,以及基于目前腾讯几个短期困境做出应对。”

总的来说,游戏——这个腾讯曾赖以为生的现金牛业务,大环境正变得越来越不明朗,主动谋求转型可以说是腾讯必走的一条路。不过,很少有公司能把 To B 和 To C 同时做好的,腾讯也一直被质疑没有 To B 的基因。能否实现马化腾口中“为用户提供更好连接和内容服务,同时更深层次地推动数字产业生态的共同繁荣”的目标,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当然,目前这则报道的真实性无法确定,一切以腾讯正式公布的信息为准。

总之,腾讯架构调整势在必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题图:曹德旺在他捐资修建的崇恩禅寺大雄宝殿内。佛教六度之忍辱、布施、精进、持戒、般若、禅定,也是这位“玻璃大王”的人生信条。本文来自,作者:仲伟志,原文标题:《曹德旺:一棵大树的养成》。

1946 年,曹德旺出生在上海。如果不是赶上时代的大变动,小时候的曹德旺,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富二代”。

如果是那样,很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中国首善”和“中国玻璃大王”了。

曹德旺的父亲曹河仁,福建福清高山镇曹厝村人。福清位于福建东部沿海、福州南翼,自古就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是林则徐的祖籍地。由于地少人多,福清人也素有远渡重洋寻找出路的习惯,是中国著名侨乡。

他的家族在高山镇里算是望族。他的曾祖父曹公旺就曾是福清的首富。但是曾祖父努力积攒下的家业,到他的爷爷一辈逐渐衰微,直至破落。

他的父亲曹河仁,年轻时随着曹德旺的舅公到了日本。曹德旺的舅公在日本开布店,但是他没有把曹河仁留在自己的店中,而是介绍到一家日本人开的布店中当学徒。学徒第一年,做的就是挑水、煮饭、倒马桶等杂活儿,吃的则是布店老板一家的剩饭剩菜。到了晚上,布店老板要求他对着镜子练习走路、微笑、鞠躬,以及说话的口型,一直练到满意为止。

学徒第二年,布店老板让曹河仁挑着货担下乡叫卖。学徒第三年,曹河仁才回到店里,学习怎么站在柜台内接待客人、进货出货。三年期满,店老板告诉曹河仁:“我教给你的,你都已经学会了,现在你可以离开我的店,去开自己的店了。”

父亲经常对曹德旺说,自己的前半生,非常感谢那位日本布店老板的良苦用心,“他第一年是炼我身骨,第二年教我吃苦,第三年才授我真技。”父亲后来跟曹德旺讲起生意经来,都是一套一套的,与他的学徒生涯是分不开的。

很多年之后,我对曹德旺讲述的这段往事印象深刻。我相信,它不仅深刻影响了曹德旺的父亲,而且也在曹德旺的心中挖了一个很深的树坑,埋下了一棵新鲜的树苗,那是曹家未来的一个丰功伟绩。

我曾在日本走访过包括丰田在内的几家著名企业。日本商人有关未来最常见的比喻,就是树木。比如《日本公司》漫画书上的那位主角工成,就将转包商和供应商比做企业的根须,支持着巨木的成长。树根向树干聚集,而树枝却向外扩张,这又成为企业发展的最佳隐喻。

与中国的大陆+稻谷式文化不同,日本是海岛+森林文化的混合体。日本之树的生长,要比大陆上的植物遭遇更多的挑战,而且树的生长是缓慢的,要几十年才能成材。所以,曹德旺父亲遇到的那位日本店老板,其实也是一个种树的人,而种树是与永恒有关的事情,要做时间的朋友,要有恒心和耐心。

离开日本人的布店,曹德旺的父亲曹河仁,进了曹德旺的舅公开的布店当店员。1936年,曹德旺的奶奶要曹河仁回家成亲。曹河仁回到高山成了亲,一年后启程再去日本,但在经过上海时,卢沟桥事变爆发,他改变了去日本的想法,留在了上海。留在日本的曹德旺舅公,就把曹德旺父亲在日本赚到的十万日元都汇了回来。

那是一笔巨款。按当时的汇率,日元比美元更高。曹河仁由此成为这座远东第一大都市里的有钱人。由于钱足够多,他什么项目都做,也开了夜总会。后来,他还成为著名的上海永安百货公司的股东之一。

1947 年,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上海很多人都举家搬迁,或去美国,或去香港,或去台湾。曹德旺父母决定搬回福清高山。父亲买了一艘机动铁壳船装载所有家产。一家六口则坐客轮回福建。他原本希望把东西运回高山后,还可以将船租给别人搞运输。但是在客轮抵达马尾多日后,货船迟迟没有靠岸。后来才知道,那艘货船在海上遭遇风暴,沉没了。

曹德旺的母亲陈惠珍,福清高山洋门村人,论身份,她是地主家的千金。出嫁时,她的父亲给了很多陪嫁。她将这些陪嫁都换成了可随身携带的细软。回到高山后,她把细软变卖成钱,买了一块宅基地,盖了一幢二层小楼。正当盖房工程仅剩铺瓦片的时候,国民党军队第 74 师溃败经过高山,到处抓壮丁,就抓走了正在他们家屋顶铺瓦片的工人。

虽然这些被抓走的壮丁后来又偷跑回来了,但从他们被抓走的第一天起,他们的家人就一直在曹德旺家里哭闹,要求曹德旺的父母赔人赔钱。曹河仁不堪其扰,就又回到上海。他自幼离家学习经商,不会耕田种地,也许只有回到上海经商,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曹河仁离开高山后,家里住进了“三反”工作队。有一天,村里人又到曹德旺家里闹事,工作队看见了,便询问曹德旺的母亲。母亲告知原委,工作队长认为应该主持正义,就把来闹事的人抓了起来,准备严加处理。最后是曹德旺母亲代为求情,整个事件才算过去。

但是对于曹德旺的母亲来说,接下来的生活更为艰难。大江大海,兵荒马乱,曹德旺父亲在上海所挣的钱,无法如期寄到家中。为了养活身边 6 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曹德旺的母亲当掉了最后的首饰,买了十几亩地,请曹德旺的舅舅帮忙耕种。高山土地贫瘠,大多只能种些红薯、花生、青菜之类,根本不能解决全家的口粮问题,所以曹德旺他们总是忍饥挨饿,通常只是每天两餐,而两餐也只是些汤汤水水。

饿极了,孩子们会叫。这时候,曹德旺的母亲就把他们兄弟姐妹集中到院子里,坐在小板凳上,围成一圈,吹口琴,唱歌,做游戏。曹德旺说,他记得母亲总是交代他们,千万不能告诉别人自己家只吃两餐,“让人知道了,只会看不起你”,“出门要抬起头来微笑,不要说肚子饿,要有骨气,有志气!”

曹德旺他们穿的衣服,母亲总是洗得干干净净,穿破了,会坐在灯下认真缝补,尽可能不让补丁贴在外面,而是藏起来,缝补在内里。虽然在农村,但家里总是一尘不染,这应该是母亲在上海居住时养成的习惯。他们家的木楼梯和木地板,都被擦洗得发白。曹德旺记忆最深的是,母亲常说,“天下没有人会同情你的贫穷,也没有人为你解决;要摆脱贫穷,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穷不可怕,最怕的是没有志气”,“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最重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

还有一句话是:“要做到穷要穷得清,富要富得明。”

曹德旺有早起的习惯。我见到他时,也是一个早晨,在福耀集团总部。厂区不远的石竹山,还掩藏在大片的晨雾中。

这个早起的习惯,是他少年时随父亲做水果生意落下的。

由于家贫,也加上生性调皮,他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不能读书,母亲就从队里牵了一头牛回来,14 岁的曹德旺成了生产队里的放牛娃。

当时,曹德旺的父亲已经从上海回到了高山。父亲不会务农,但他毕竟是从日本回来、在上海从过商的人,他知道可以通过小商小贩这样的经营活动,给家庭带来一点微薄经济收入。他就用从上海骑回来的自行车作为运输工具,从福州买些香烟运到高山去卖,从中赚取差价贴补家用。

那时候是不允许自由买卖商品的,一旦被抓到,就会以投机倒把论处,轻者没收,重者收押,游街示众。

15 岁那年,曹德旺开始跟着父亲做起了买卖。这个年龄的孩子,不算大也不算小,在那时,即使城里的孩子,15 岁也有参加工作的了。不过,曹德旺个子小,虽然 15 岁了,但看上去还是个孩子,所以没有人会检查他的书包。他先是跟父亲一起跑了两趟福州,每趟进货 30 斤左右,100 多公里,来回三天。第三次,他就一个人骑单车往返福州与高山之间了。他和父亲的商业分工是:他负责进货,父亲负责销售。

那时,前往福州的道路很原始,崎岖坎坷,其中艰辛自不待言。

后来他们改做水果生意。曹德旺需要每天凌晨两点起床,冬天顶着寒风,夏日冒着酷暑,骑车到福清县城,在天蒙蒙亮时批好水果,囫囵吃点东西,然后载着水果骑回高山。到了高山,通常已是下午三点左右,和父亲一起卖水果,卖完之后天就黑了。回家吃晚饭,要在晚上七点半之后,吃完就得睡,因为第二天凌晨两点,母亲就会坐在床前,不断地喊着推着正在酣睡的曹德旺,叫他起床。

直到现在,他的眼前都时常闪过母亲喊他起床的那一幕,一边喊一边抹着止不住的眼泪,“德旺,起床了。”

如此辛苦赚钱,一天下来,大概有 3 元左右的利润。

和水果相比较,烟丝的利润要高出很多。水果生意做了三四年,曹德旺的父亲又做起了烟丝生意。不到一年,父亲被当地的工商局抓了一个现行,烟丝被没收,“自行车也被牵了去”。

这一事件激发了曹德旺外出闯天下的决心。

他在逐渐长大,和父亲一起做生意的几年磨砺,也让他学会了独立思考。在他看来,父亲虽然聪明,也会做生意,但做的都是小本生意,而且政府不认可、不支持,根本没有前途可言。他还年轻,他不想重走父亲的老路。他认为,要想在这个世道安身立命,必须做政府允许做的事,当然,也要是能够赚更多钱的生意。

但是在很多年之后,曹德旺终于认识到那段艰苦岁月的真正价值。

他最初的经商理念,都来自于他的父亲。他的很多人生感悟,也来自于父亲的启蒙。父亲常说,男人有没有本事,并不在于看了多少书,关键要看做了什么事,以及怎么做事。他父亲对商业的理解,甚至远远超越了我们这个时代对商业的定义。在他的父亲心中,做生意,成功的因素很多,但是一个人的道德与诚信,是成功的永恒基石。即便只是做小本生意,即便政府不认可、不支持,你也要正心正念;而如果是做大生意,如果有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你更要正心正念,否则,你将一事无成。

父亲问过他:“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你数一数,有多少个心啊?”

“用心、真心、爱心、决心、专心、恒心、耐心、怜悯心……”他掰着手指,有那么多心吗?

“当然有。”父亲说,“但当你悟到爸爸讲的道理时,爸爸或许已经不在人世了。”

“以后我的确知道了。随着我事业的发展,我能数出来的心,已经不是一双手能够容得下的了。”很多年之后,曹德旺在他的自传体著作《心若菩提》中这样写道。

1968 年,曹德旺结婚了,他把妻子留在家里照顾母亲,开始自己独闯天下。

他种过白木耳,当过厨师,修过自行车,做过果苗销售员,尝遍底层生活艰辛。1976 年,他参与筹建福清市高山镇异型玻璃厂,当起了采购员。1983 年,他承包了这个濒临倒闭的小厂。1986 年,他开始涉足汽车维修玻璃,此后不久,他们用自己生产出来的汽车玻璃,打破了日本汽车玻璃对中国市场的垄断。1987 年,他建立了福建耀华汽车玻璃公司。

这个福建耀华汽车玻璃公司,就是福耀玻璃集团的前身。

再后来的故事,大家已经知道很多了。福耀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曹德旺也成为了名震天下的玻璃大王。他是不行贿的企业家,“没送过一盒月饼”;他是行大善的佛教徒,从 1983 年第一次捐款至今,累计个人捐款已超过 110 亿元人民币。2009 年,他从全球 43 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中脱颖而出,荣膺“安永全球企业家 2009 大奖”,成为该奖设立以来首个华人得主。2016 年,他获颁全球玻璃行业最高奖项——金凤凰奖,评委会称,“曹德旺带领的福耀集团改变了世界汽车玻璃行业的格局”。

他自己的总结是,“这辈子我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做一片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玻璃。”

这两年,他多次呼吁减轻企业税负,引起社会诸多共鸣。当然,也有很多人断章取义曲解他的意思。但他似乎不太善于保护自己,对于减税这个问题,你若问,他还是会坦诚回答。他胆子大、敢直言,这是出了名的。他认为自己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社会的事情,对国家更不要讲了。在他看来,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他是为了国家好去提的意见,而不是为了它不好去提意见,因此他也没有什么思想负担。

当然也没有什么人敢来批评他。他也没有什么压力。

而我一直关心的是,这样一位潜心制造、笃定专一的企业家,他的发展观是如何塑造的?这样一位矜贫救厄、乐善好施的企业家,他的财富观是如何形成的?这样一个早早就体验到现实残酷的穷孩子,是什么支撑他没有迷失在对财富和权力的攫取当中?

有人告诉我,曹家四代信佛,曹德旺也是一位佛教徒,所以一切都顺理成章。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都烧香念佛,很多人都在修心之路上耕耘,当他们的理想与现实利益冲突,那么不管在修行路上学到了什么,现实利益还是会击败他们内心的善,他们仍会变成自私甚至作恶的人。很多人学佛,他不是信,而是用。这样的人,在这个纷乱的社会中必然时刻面临两难的选择,也自然容易陷入到作恶的泥淖。

那么我们应该信什么?尤其是对我们这些没有学佛的人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曹德旺说:“要信他,要相信别人,要相信天的存在。你对谁都不相信,那么你的心肯定是非常丑恶的。如果你对谁都不相信,也必将一事无成。”

所以,我更愿意与大家分享曹德旺小时候所受到的家教。一个人最初的精神密码,一定来自于他眼睛里反射出来的世界。在那个小商小贩还被视为犯罪的岁月里,他的父亲仍然教育他用心做事;在那个饭都吃不饱、衣服补丁要打到里三层外三层的岁月里,他的母亲仍然教育他“穷要穷得清,富要富得明”。毫无疑问,他们在艰苦岁月里所抱持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曹德旺的一生有着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家教不是宗教,但在很多时候,它的法力可以胜过任何宗教。

那才是他真正的、永不枯竭的思想资源。那其实是我们这个民族从未彻底熄灭过的精神的烛火。

而经商与种树一样,要做时间的朋友,要有恒心和耐心——这一来自日本布店老板的启蒙,经过两代人的传递,最终也汇入了灌溉福耀这颗大树的神秘涌泉。

2010 年,曹德旺捐资成立河仁慈善基金会。2011 年 5 月 5 日,在河仁慈善基金会成立大会上,曹德旺先生与其妻子陈凤英女士,宣布向河仁慈善基金会捐赠所持福耀集团 3 亿股股权,总价值 35.49 亿元人民币。

河仁基金会的名称,正是来自曹德旺先生的父亲曹河仁。曹德旺说,这一名称中,蕴藏了“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深意。

▲ 1988 年夏天,曹德旺在办公室留影,桌上的摇号电话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 2002 年,曹德旺在福清福耀集团总部施工现场

▲ 2009 年 5 月,曹德旺从全球 43 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中脱颖而出,荣膺“安永全球企业家 2009 大奖”,成为该奖设立以来首个华人得主

▲ 2010 年 5 月,曹德旺在云南省陆良县天生坝水库考察旱情,干涸的土地已经完全龟裂。这一年,他为旱情严重的西南五省市捐款 2 亿元,该项捐款惠及 10 万户受灾家庭

人做好了,你做生意就好做了

仲伟志搜神记:面对当前的经济大环境,我看你似乎一点儿也不焦虑。你就没有什么抱怨?

曹德旺:那不会,反而现在有一种责任感。不管我们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不管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都和社会、和国家分不开,没有大家的支持和投入,也不会有我们现在的成材。所以,有什么可以焦虑的?有什么可以抱怨的?

仲伟志搜神记:这个时代,都说“搞投资吃肉、搞实业喝汤”。这么多年来,你坚守在制造业,一以贯之,是什么力量支持你?

曹德旺:这个总之就是不忘初心吧。因为我自己能正确认识自己,我就是这块料。像去碰互联网、去做房地产,去忽悠人家,根本不是我的擅长。当然他们会成为大亨,会成为首富,那这个事情,是他们需要的事情。我认为我这个角色,在这个舞台上也有人看就可以了。

仲伟志搜神记:就没有人劝过你吗?你就从来没有动摇过吗?

曹德旺:那很多人劝过我。现在每天还有很多人给我发短信,动员我做这个,动员我做那个,我连理他都不理他。你看我手机上,今天还有人这么说。但是任凭你说的天花乱坠,说了也白说,我不会参与到你那里面。我做福耀这个事,不仅仅是为了钱来的。

仲伟志搜神记:有些人说,学佛的人应该放下俗务,寻求自在与逍遥。但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佛教徒与众不同的一面,或者说,我看到了一个佛教徒更积极的人生追求。你在积极做事,却又看淡财富。我一直很好奇,你的人生态度,究竟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在你看来,佛学是鼓励乐观还是鼓励悲观?

曹德旺:你问的这个问题,我修得不够深。从我个人的观点,它鼓励乐观,也鼓励悲观。慈悲慈悲,先悲后慈,首先要培养悲悯之心,能够有同情心、关爱心,那你如果对别人的灾难、别人的困难都麻木不仁的话,你做再多的事情,方向可能都是错的,那你怎么关爱人家?我理解,佛教是教导我们怎么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就是要用退让的办法迁就社会。但是退让并不是不做事,看是用什么姿态做事,要看做事的目的。

我们中国的宗教文化大多数提倡上善若水,水是处在低洼处,处在最低处,但是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它做了不计其数的好事。它虽然是处在最低处,但多高的山它都可以爬上去,从山顶上过去。它可以承载万物,过长江、漂洋过海,那么多国际贸易都是通过它们进行的啊。我认为这不是一个鼓励悲观或者鼓励乐观的问题,佛教实际上是教你怎么做人,人做好了,你做生意就好做了。

实际上做生意不难,关键难在做人。你做人如果真正有同情心、真正有关爱心,能够把贪、嗔、痴、慢、疑这些都戒掉,不会和人家争风吃醋,自然就和社会不会有很大的矛盾了,你所做的事情,才可能是真正的善业。

仲伟志搜神记:你说你是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但我认为这不是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你的影响资源主要来自哪里?来自佛教还是圣贤经典?

曹德旺:应该都有,还有更多来自于社会。我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不是科班出身的,但又很喜欢读书,又很喜欢钻牛角尖。因此,后来是甩开科班那条路,自己去学的。因此,学的东西很杂,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你问我哪一派,我不知道。

仲伟志搜神记:说到读书,我记得你好像说过,83、84 年的时候是你读书最多的时候。

曹德旺: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小时候辍学,仍然想读书,怎么办?我就捡哥哥读过的书念,边放牛边捡柴禾边自学。看不懂的字就问哥哥,哥哥不在身边时,就用字典和《辞海》查找。那时候一本字典 8 角钱,一本《辞海》3 块钱,是割了三年多的马草才攒够了钱买下的。

读书最多的时候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粉碎“四人帮”以后我的日子很好过,有好几万块钱,那时候几万块钱多牛逼。再加上那时候国家放松控制,可以借到书、买到书了。到了 78、79 年的时候,那时候什么书都有了。76 年刚打倒“四人帮”,77 年我就可以借到《第三帝国的兴亡》这样的书。一直到现在,我仍然爱看各种书籍,并有一个怪癖,到我家千万别向我借书或要书,再好的朋友我也不会给,有点爱书如命。

仲伟志:那时思想解放刚刚开始,一个启蒙时代刚刚开始。

曹德旺:对,那时候刚好又有时间,当采购员,不是很大的任务,我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任务,整天没有事情做,反正就是读。

仲伟志:我与牟其中先生有过不多的交流,他是中国企业史上很耐人寻味的人物。我很佩服他,也很同情他,那么多年他一直充满着冒险的激情,渴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在监狱里也没有停下思考与写作。但我觉得,他的最终结局,与他的思想资源是有关系的。很大程度上,牟其中是被某种浪漫主义和激进主义给害苦了。

曹德旺:这就是他没有学佛的结果。佛要灭我,提倡无我。无我怎么讲呢?第一个无我就是观法无我,天下任何方法,任何法律法规,都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情才设定的。它是去治理那些前面的东西。办法的法、法律的法,都是。但是任何事物的形成,有它各方面的因素、要素。它不是单独的事件。因此解决问题不能够用“我曾经见过”,你见过,但你那个事情和这个事情是不一样的。表面上好像很相似,但是内在和外在的很多东西——比如人的因素、环境因素——各方面分析起来,肯定是不一样的。

因此,你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那肯定有问题。因此佛说观法无我,法无本尊,法没有固定的方式,各有各的法,法是因缘而生,因为发生了这个事情才产生出来的。缘尽法灭,这个事情解决了法就灭掉了。因此《金刚经》上面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它就像闪电一样,闪了过去你抓不到它的。观法无我是这样来理解的。而如果自己先入为主,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根本谁说都拉不动,这是一种执念障,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这个是要破除的。

牟其中可以理解。他当初被抓,是时代的事情。我分析了他的案例,他刚开始是换了一条飞机回来,让他赚了一笔钱,后来他做大了,就去申请开信用证,银行给他开,他信用证贴现又拿去贷款做了生意。当时他弄了这个事情,但是判得太重。按照国际法,他这样做等于是欺骗银行,他信用证不能拿去贴现。这一点有错,但在香港是不判刑的,因为你银行有责任。你银行为什么要开给他呢?你不是有规定吗?贷前审查,贷后检查,贷中调查,这些事有没有做过呢?你知不知道信用证业务开出去,信用证和发现金是一回事,你贷款需要他担保,信用证为什么不叫他拿抵押物来抵押?这是你的失误,不是他的失误。

直接把小微企业的税免了,把小微企业保护起来

仲伟志搜神记:前段时间,因为谈到中美税负比较,你成了这个国家的大明星。不久前一次活动上,你也谈及税负问题,你建议大企业不要减,直接把小微企业的税免了,因为小微企业借不到钱。这是“舍己救人”的言论啊。因为我就是小微企业。你是一个慈善家,但我觉得,你敢于说这样的话,这是你做的最大的慈善。你这样为民营企业、为小微企业呼吁,会不会得罪一些利益集团?有没有人批评你?

曹德旺:公开批评的不敢。应该说对税的问题,首先高层非常重视。财政部、国税局,都是部长级的,也跟我开了好几次会议。那现在有一些问题,是什么问题呢?现在国家财政收入对税的依赖度还是比较大的。那么如果说把增值税取消了,就损失了三分之一的财源。这我们也可以理解,我就跟他讲,你没有钱那也没有关系,你不要讲免税,不要讲给我们减税,你要减也不要给大企业减,直接把小微企业的税免了,把小微企业保护起来。

为什么我建议不要收小微企业的税?因为第一你收税也收不了多少钱,第二个,这个企业你叫它缴税的话,它要去做缴税的文件,要接受税警的检查,完蛋,这个费用比它缴的税还大,那些税警会敲诈它,要它请客吃饭送红包,有这些事情。再加上呢,你叫税警去收也会有成本,要占用人力,要租车,你收 100 块税,费用要被吃掉 50 块。不如我不要,直接给你小微企业,不许税警登门去查他。这样他就得到许多好处,来抵消他的贷款利率。

因为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我们应该跟国家讲,这样处理结果会更好一点。他没有去算,算了以后才知道税务所那些根本就没有什么税收。你知道,小微企业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国家没有小微企业,它就肯定完蛋,美国、欧洲它们小微企业占GDP总量的 80%以上。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小微企业。

仲伟志搜神记:就是说你不会有什么压力。

曹德旺:不会,官方对我是相信的,我相信大部分中国人也很尊重我。

仲伟志搜神记:我发现很多企业家是没有安全感的,你呢?

曹德旺:那我不会。我从承包第一天,他们就劝我离开,说赚了钱就要跑,我说那是小偷做的事情。因为我认为,我今年 72 岁了,我从小孩子到现在,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社会的事情,对国家更不要讲了。我提倡的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必须做到敬天爱人,不犯天条,不犯众怒,这是你必须坚持的底线。你说我不行,什么地方不行?你排出来,是我的错,我就改,我给你道歉。我也不会跑,我能跑到哪里去?

仲伟志:那像你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得什么抑郁症,我看到有些人……

曹德旺:那不会,我很开心的。

仲伟志搜神记:可能因为你有自己的文化信仰,你这艘船上有自己的压舱石。这个很多人是没有的。

曹德旺:没有错,我认为在中国做企业家,首先必须具备文化自信。你要有信仰。你读了很多的书,领教了、受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还要应用到实践上面去。这就是你的底蕴。企业家必须有这个底蕴,这个叫文化自信。

当然做企业家还需要有政治自信,能够懂得处理和政府的关系。政府是管理国家的,你如果不想当总理的话,最好做你的企业,不要管他们的东西,因为他们是管理整个国家的,他说什么都是对的,无条件的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遵纪守法,遵章纳税,政府说什么都对,你认为它不对的时候,私下里提提意见,说一下好像这个事情不大对劲,对我有影响。但是原则上也不允许你这样做,人家都可以为什么你不可以?你说是不是。因此尊重政府是一个。

第二个,它的政策不断在变,他们根据形势在策划变化。你必须跟着它政策走,它变都变了,你预计它变就要去变,不要等到变了去变,那都太迟了一点。最犯忌的是,它变了以后,你还没有反应过来。你不要慢,赶快跟着跑,慢了就淘汰了。这是作为企业家必须必备的第二个条件。

第三个条件,行为自信。敢说敢做,敢于挑战天下,敢于挑战自我,敢于承担责任。我敢做就敢说,敢说就敢承担责任,因为我又没有做错,对不对?那么你讲话要注意,损害到国家、损害到政府的权威性的时候,你给我废话少说,你是做企业的,不是搞政治的,你也不懂,对不对。

仲伟志搜神记:那你为什么还要呼吁政府减税?

曹德旺:我是出于一种对国家的特殊情感、对这个政府的特殊情感。你知道我是怎么提意见的?我通过新华社内参部写内参、打报告,通过全国政协提案,通过找国务院参事室、国研室报告这个国内税比国外高的危险。我是为了国家好去提的意见,而不是为了它不好去提意见。因此我也没有思想负担,他如果跟我讲曹德旺你不能讲了,不能讲我就不讲了,存在的问题你们知道了就行。

有了慈悲心,你就不会对社会失去信心

仲伟志搜神记:做慈善是你作为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式吗?在这个纷乱的社会里,做慈善也会遇到假乞丐,也会遇到骗钱的,你会愤怒吗?会不会对善良失去信心?

曹德旺:不会啊。不是,你这个理解有偏颇的地方。慈善的终极目的,就是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那怎么样实现这个目的?一种是通过法律法规来调整,一种通过对道德、对真善美的倡导,就像提倡做好事那样,培养族群的习惯,提升族群的素质,进而实现社会的稳定。

慈善不仅仅是捐钱,慈善更是一个人的品德,他必须具备有悲悯之心,有悲悯之心才能够引发他做那么多好事,才会帮助人家。慈悲慈悲,是先悲后慈,没有悲怎么慈啊。因此悲悯很关键,那是培养人的一种素养、素质。困难的人不都是因为缺钱而困难,困难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不幸有各种各样的不幸。捐赠的时候,财施是一方面,财施其实是非常小的功德,另外还有法施,还有无畏施。慈善还有捐眼睛、捐鼻子、捐嘴巴、捐耳朵的,有的人需要你帮他闻一下,就可以解决他的困难,有的人用你表达的心意就可以解决他的痛苦。

你有慈悲之心,就不会因为遇到假乞丐而愤怒,他有他的业报,你有你的功德。因此首先我还是劝导大家去寻找一种信仰,不管你信什么教,它都是提倡慈悲。有了慈悲心,你就不会对社会失去信心。

仲伟志搜神记:慈悲应该是所有宗教的共同底线和准则。

曹德旺:这是一个很古老的文化,早期的慈善在所有教派里面都有,就是提倡相互帮扶,这可以归到人文科学里面去的。那么我们认真去思考那些宗教的话,就很有意思,那些宗教习惯跟地理、气候、人文、饮食习惯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讲藏传佛教,我们这边现在要吃素是吧,我告诉你,西藏的喇嘛要吃牛肉,什么时候吃呢?就是斋戒前,大概相当于我们冬至前十天的时候,他们开斋节的时候。他为什么要吃呢?他不吃在那个地方度不过冬天,他撑不了。那由谁来解决呢,藏民杀了牦牛抬进去,他自己熬,熬了以后,就是那一个月可以吃的,都是吃牦牛汤、牦牛肉,这段时间过去完以后就不吃了。这是一个人性的问题对不对?因此什么犹太教、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它们各有各的事情,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宗教都倡导仁慈。

仲伟志搜神记:有信仰的人是有福的。但是在我们这么一个社会,像我这样的无神论者还是大多数啊,怎么办?

曹德旺:我和你讲,佛教是最大的无神论,它就是讲没有神。它怎么体现出来呢?刚才说佛要灭我,消除我执。佛是什么,佛是大彻大悟,悟透了就成佛了。佛这个字设计的非常好,没有名没有姓,可替代他的一个称号叫如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佛在这里,没有神,不是谁的化身,更像是没有名字的老师。因此有人说佛教是迷信,这是对佛教的误解,说明根本就不理解它。

佛教是真正的无神论,因此信佛的人也根本不怕鬼,他什么地方都敢进去。如果你能够戒掉贪、嗔、痴、慢、疑,能够按照戒律修行,能够悟透一切,那你也可以成佛。佛教是哲学,也是高级科学,你悟到了你能成佛,我悟到了我也能成佛。

当然,你可以不信佛,不信佛也不会产生不好的结果。但是你要信因果。天下所有事,都是因果报应。像这一波的经济危机,很多人在骂政府,我后来认真去做了一些调查,我跟一些老板讲,这跟政府没有关系,政府就是对银行资金投放太多监管不够得力,其实很多企业出问题,都是这些老板自做孽做的结果。这个你烧香拜佛也是没有用的。

仲伟志搜神记:这些都是老板自做孽的结果?这个说法很新颖啊。

曹德旺:其实跟谁都没有关系。我也是老板,我认为我熟悉这个业务,熟悉做生意的道,我不敢乱做,很保守地坚守下来,我现在企业没有负债,日子很好过。那你为什么难过呢?

现在中国企业存在的普遍情况就是,你把它报表拿过来看,存货大,应收账款大,其他应收款大,还有固定资产投资,一大笔钱沉淀在那里。资金来源是什么呢?自己一点钱,股东一部分钱,其他大部分是短期贷款、短期融资,是银行过来的。

如果有一两笔长期融资,是你自己在外面借高利贷拿来的,那么你现在欠别人的,人家逼你还,你就要去变现。因为你手上能够变现的就是流动资产了,流动资产你不能动,应收账款收不动,其他应收款也收不动,存货放在那边更不要讲,那么你要不要死?你肯定是死。

谁做的?就是你自己做的。你当初如果按照银行规定,短贷不能长用,如果你能坚持这个底线,你就不会发生那么多连锁反应的事情。

如果你不戒掉贪,不小心就变成贫了

仲伟志搜神记:不信佛的人往往信“命”。有一种说法,小富由勤,大富由命,福耀做到这么大,你信“命”吗?

曹德旺:这是迷信的人讲的,什么叫命?应该说小成靠智,大成靠德。就是小老板赚小钱靠你的小聪明可以,但真正做大事的人必须要有德,要靠人格魅力来做事情,而不是靠简单的头脑就可以。

仲伟志搜神记:像你这样这么天才的商业头脑,一定和你的家传是有关系的。

曹德旺:那当然了,有商业基因。我刚才讲了做企业家要有三个自信,其实应该有四个。还有一个是能力自信。足够的战略决策能力和公司管制能力,才能够引发企业家的能力自信。你要通过这个现象判断它后面是什么,你必须具备管理企业的各方面的要素才可以。

曹德旺是农民企业家?你搞错了。我在清华EMBA演讲的时候,有人递条子问我有没有计划培养一个小曹德旺,我说你们想要培养一个小曹德旺,很好啊,但你这些想当曹德旺的人,你这些所谓科班的企业高管,要去弄清楚,曹德旺会做什么?我很自豪地告诉你们,你们所做的事情我都会做。你一个人可能才做一两个专业,我一个人可以做八个专业,而且我做得比你好。因为我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为什么我这么能干呢?因为早期我做工厂雇不到人,而企业又需要这个部门,怎么办呢?我就求爷爷告奶奶到处去学,学完回来还要培训员工。我是这样出来的。

仲伟志搜神记:你现在每天工作时间是多少?

曹德旺:不一定的,现在以年轻人做为主,我出差出去了一个月,刚回来,所以就显得忙一点。

仲伟志搜神记:但你也闲不住吧。

仲伟志搜神记:每天有固定的参佛时间吗?

仲伟志搜神记:那你是每时每刻都在参悟这个东西?

曹德旺:没有错。你用心去做,用心去感应它。遇事就衡量一下你应该怎么做。首先你不要贪。我爸以前告诉我,贫和贪的写法很像的,如果你不戒掉贪,如果你粗心一点,不小心就变成贫了。你记住这一点。小时候我爸跟我讲过,以前拿 100 块钱去街上买东西,对方找零钱给你,你好像看他刚才多拿了好几张给你,你赶紧放在口袋里,还会很紧张。那我跟你讲,十有八九,你里面少了几张,他是用障眼法骗你的。最好的办法是你跟他讲,老板你刚才多出了两三张,你再看看,多的我也不要。他不是用假钱就是用障眼法骗你,你如果起这个贪念,吃亏的就是你。

第二个,我爸教我不要借钱给人家,你也不要向私人借钱,就是私人的钱你不要借、也不能借给私人。借少了,断送了一个朋友;借多了连命都会丢掉。我认为这些都是很好的道理,你说呢?

仲伟志搜神记:商业是一个正常社会的基石。所以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有一个尊重企业家的文化。但是我们这里,实现这一目标好像还很遥远。就说社会层面,人人都想赚钱,但是大家对富人并不太友好。你看我们很多电视剧、电影中商人的形象,不是涉黑,就是权贵的帮凶,企业家的正向价值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当然,这里面也有企业家自身的责任。面对这种充满焦虑和戾气的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做?

曹德旺:首先我跟你讲,这要从中国历史讲起,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上下各两千五百年。第一阶段我们国家的体制是奴隶制的社会,后来商鞅变法、前秦崛起以后,结束了奴隶制,变中国为封建专制社会。应该说秦对中国文明是有一定贡献的,特别是商鞅变法的推动。秦之后是汉,汉是刘邦建立的。刘邦其实对中国做的事情不文明。刘邦当初去问计张良怎么治国,张良说,你哪里来的那么多钱跟秦国打?刘邦想了一下说,我是做生意赚的钱。张良问,那你告诉我,什么事情最赚钱?盐、铁、丝绢、茶叶最赚钱。

你知道国营企业从什么时候开始?从汉开始。张良就把这些最赚钱的生意划归国营。后面他又出台一个政策,重新定位士农工商,工商业主定在最后。那怎么定在最后?排名总有前后,字面上排在后面本来也没有问题。他却莫名其妙,规定工商业主和妓女、罪犯同入一籍,不能进仕。他就是要消灭工商业主,消灭民营经济。

汉是这个体制,几百年延续下来,到隋唐元明清,基本上都继承下他的这一套,到今天两千多年。所以说这种重农轻商的文化是有根源的。

到了邓小平推动改革开放以后,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还让我们民营企业家上去当一下,我和他们讲,你要很满足了,如果按照古代的做法,我们这些人永远不能进仕,你说你有什么好说道?这也是我们落后的一个根源,但是要想改变这个现状,我跟你讲,两千多年的习惯要彻底扭转的话,我相信要有几百年的时间,不是一代两代人能够解决的,没有那么容易。

因此一些人对企业家做的事情不理解也是正常的。但是我也跟你讲,中国其实很少企业家。电视剧里说企业家与官员勾结等等,也确实是和牛毛一样,也是客观存在。为什么我宁可去玩也什么都不做?因为我做会把名誉做坏掉。我就做汽车玻璃,它在手上我会做到底,其他我什么事情都不再做。

仲伟志:你的创业历程基本与改革开放同步。对你个人而言,你创建了福耀,也得到了理应得到的财富与荣誉。从整个国家来看,改革开放也是成就巨大。但我们肯定也有很多不足与失误。你怎么看这四十年?你认为未来我们还应该付出怎样的努力?

曹德旺:40 年前的中国,要什么都是凭票,粮票、油票、布票、肉票、糖票、豆制品票,等等等等。如果你要一部汽车,那要动很多脑筋,个人不能买的,单位买也需要各项指标。那么这 40 年呢,虽然是 1978 年开始改革开放,其实到了 1995 年才彻底结束买东西凭票的时代,那我们应该就从 95 年开始算起,到今年 23 年。

23 年,我们从一无所有的国家变成现在什么都过剩的国家,中国人当然应该为这件事情感到自豪、感到骄傲。但是我们付出的代价,比我们取得的成就可能还要大。为什么?

我们反省思过,很多土地污染了,很多河流污染了,现在去整治,我不知道把以前赚到的钱都拿来治理够不够,这是个问题。第二个,就是我们的人文文化破坏很严重,大家都是短平快,什么都是钱,全民一切向钱看,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个国家如何才能健康发展,没有人再去关心如何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富足,有的就是满大街的假话、空话。我们丢失的是真正价值不可估量的东西。

仲伟志:假话、大话、空话其实不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啊。

曹德旺:主要是这一段历史培养了中国人不讲真话、多讲假话。

仲伟志:这个话题太沉重了,说个轻松点的话题吧。有一个朋友托我问一个问题——如果把你和段永平、任正非、张瑞敏、董明珠这些人放在一起华山论剑,谁的武功最高?他认为,在这个脱实向虚的时代,这些人是我们国家最稀缺的一批人,都坚守在制造业的第一线,你怎么评价他们?

曹德旺:我认为这些人对国家都有一定的贡献,都很有水平。但我不仅仅佩服这些人。我还很佩服马云,马云的口才就非常好。我也很佩服王健林,虽然王健林做的东西我并不是都欣赏,但是他的那些万达城就做得不错,能够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盖那么多酒店,我觉得确实是一个有才的人。至于他做的对不对,你们来评价,我就不评价了。像董明珠当董事长,短时间内可以把格力做那么大,我认为这个女人实在太厉害了。我的特点就是对谁都崇拜,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需要恢复我们的信仰,让大家回归到冷静的状态

仲伟志:我发现你不是那种特别善于保护自己的人,今天你说的很多话,其他企业家恐怕不愿意说。

曹德旺:国破家何在?我们也算社会精英,必须为兴邦强国负责任,该讲的时候还是要讲。我又没做错什么。前面说过,首先我绝对维护国家利益,这点我坚决做到。第二个,我对政府的工作是无条件服从,你说什么都是对的,因为你在管理国家。我也在管理企业,如果我的员工非议我的话,我还怎么管理企业?所以你说什么我都执行。

但是作为负责任的中国人,我可以给你提建议。比如说税太重,不利于发展。这是理性的建议,你能够接受,我很高兴;你不接受,我通过各种渠道已经知道你知道了,我就不再讲了。因为虽然你已经知道了,但这个事情处理起来可能有难题,那这个就是你范围内的事情,我曹德旺已经尽了公民的责任。

我们做企业的,如果你做的事情对国家、对社会没有好处,那不是白做吗?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生存下去,或者活得更好一点,那一年做几天工作就行,那么辛苦干嘛?我既

原标题:骨头脆、关节疼、行动慢?4招让你强骨骼,护软骨,行动力十足

“40岁是健康的分水岭!”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病委员会主任洪昭光强调说,40岁前,人们胡吃海喝、以命搏钱;40岁后,如果继续透支健康,最后可能真的只能“拿钱买命”。

尤其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骨骼和关节的健康。人体骨量在35岁开始走下坡路,40岁到59岁是人一生中骨骼疾病风险升高最快的时期。40岁之后,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导致疼痛、驼背和骨折之类的现象。

与此同时,在30岁以后,体内氨糖也会不断流失、直线下降,容易导致各类软骨疾病,给日常行动造成不便。关节疾病的根本原因不是骨骼病变,而是软骨的磨损。

别人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60多岁的两口子自个儿开车,上西藏、进新疆,走南闯北,历时一个多月转悠了大半个中国……而自己却感觉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下楼扔个垃圾,走下楼梯,都腰酸背疼、膝关节疼痛,想去哪都去不了。

人家能亲历一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而自己却只能在家看着。原本想要跟同龄人走得更远、爬得更高的旅程,却因缺乏“行动力”而成为最大的阻碍。

骨头会变脆,关节会磨损

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内激素水平降低,骨骼密度逐渐降低,骨骼强度也会随之降低,骨头也就会“变脆”,这也就是骨质疏松症。

同时,关节内软骨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被磨损掉,从而出现关节疼的状况。软骨一旦受损,就容易造成行动不便。若不注意保养,还可能导致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骨关节炎提前发生。

如果你出现了以下限制身体行动力的“五大关键点”,如肩背疼痛、膝关节损伤、颈椎僵硬疼痛、走路能听见关节发出摩擦的声音等症状,那就是骨骼与关节健康状况亮起了红灯,应格外警惕。

1、登山膝:登高活动强度过大、腿部受力过重,导致膝关节损伤;

2、背包肩:背包过重、肩部长时间承重,导致肩背疼痛;

3、手机颈:长时间不良姿势看手机看报纸,导致颈椎僵硬疼痛;

4、鼠标手:过度使用电脑鼠标,手指手腕酸痛甚至变形;

5、家务腰:长期弯腰操持家务,导致腰部疼痛不适。

健康的骨骼和灵活的关节,构成了行动力。也是“行动力”,让年近60的郎平,活得像30岁!

郎平在空闲时间也没有停下脚步,勇敢挑战高海拔阿尔卑斯山支脉大钟山,在海拔3798米的雪山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已过天命的郎导,在旅途中能走的远、爬的高,都是“行动力”使然。

身为中国女排总教练,在高强度训练的排球场上,不仅亲自下场指导动作,还亲赴意大利为爱将朱婷加油,带领中国女排走向辉煌,并为热爱的排球事业坚持奋斗了几十年。

但很多人也许不知道,郎平前后经历过10多次手术,其中超过一半都与膝盖有关。长期的跳起重扣和拦网,让郎平的膝盖早早出现了严重的磨损、软骨肿胀、脱落等问题。所幸的是,历经常人所不能容忍的苦痛后,她成为了当代体育界的传奇“铁榔头”。

“爱冒险,爱生活,爱争斗,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无论他们多么年老,到死也是年轻的。”或许,用勃兰兑斯的《人生》来形容郎平再合适不过。数千场的赛事比拼,数万次的奋力挥拍,无一不在昭示着郎平的非凡行动力。

4招,让你强骨骼护软骨

你是否也想像郎平一样爬雪山、为心爱的运动再奋战久一点?只要你关注自己的骨骼和关节的健康,按照以下5招,提高行动力,想去哪儿就能去哪儿!跟着老友、带着老伴,一起去跳广场舞、爬三山五岳、游遍大千世界。

骨骼中22%的成分是蛋白质,建议多吃点蛋类、奶类、核桃、肉皮等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食物。钾和维D也是骨骼生长代谢必不可少的营养素。

要提升行动力、保证骨与关节的健康,除了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衡膳食合理补充营养以外,你必须要知道“行动力金标准”——每日补充600mg钙+1500mg氨糖。

●钙和维生素D,帮助补充流失骨量,预防骨质疏松

钙、胶原蛋白和氨基葡萄糖是关节软骨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量摄入牛奶、豆制品、虾皮、猪骨汤等食物有助补钙。

每日补充600mg钙,配以镁锌锰铜,补充钙、留住钙,让骨骼加倍健康。

●补氨糖,关节修复方案

关节问题,病在软骨,根也许在氨糖。中国膳食营养协会推荐:成人盐酸氨基葡萄糖每日建议补充1500mg。

氨糖主要存在虾壳、蟹壳中,在日常饮食中很难补充,所以主要需要通过膳食补充剂来补充。

每日足量补充1500mg氨糖,修复润滑软骨,缓解关节疼痛,让关节更灵活。对于喜欢运动的你,有很大的帮助。

骨骼健康需运动。做脊椎操、八段锦、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可以减少骨骼中钙质的流失,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才有可能延缓骨密度下降。

有关节问题的老人,可每天进行适当的锻炼,如骑车、游泳或散步。当然,反复蹲起、攀爬、担重物之类的活动都要慎重,避免给骨头和关节带来超出承受范围的压力。

每天晒 10 分钟太阳,就能把体内的胆固醇转成维生素 D,帮助体内的钙有效地被身体吸收和利用,延缓骨质疏松的发展。

补充钙,留住钙,骨骼才能加倍健康!每日足量补充氨糖,有效呵护软骨健康,提高关节免疫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缺乏行动力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