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我能股市的钱都去哪里了?

原标题:老张告诉你:股市蒸发的钱去哪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回顾一下读书时学过的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2、支付手段;3、流通手段;4、贮藏手段;5、世界货币。

文邹邹的大家都不喜欢,其实不用那么麻烦,看前两个职能就好,即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简单粗暴的说,价值尺度就是说货币可以用来衡量一件物品的价值(值多少钱),支付手段则是说货币可以拿来交易,换取物品。

然后一个东西究竟值多少钱,有多少人能够说得清楚?经常遇到商品打折的情况:一件衣服刚出新款的时候可能要价1000元,但过一段时间可能会降价到只剩800元,但真正价值是多少?而且只要你没有买,没有实际支付,那么从1000元降价到800元,这“蒸发”的200元又和你有什么关系?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股市中那些红红绿绿的数字只不过是用来衡量股票价值的,而不是人们实际支付的钱,钱其实并没有蒸发。

有人说不对呀,我买了股票赔了钱,如果真正的钱没有蒸发,我赔的钱到哪儿去了呢?确实赔钱的散户很多,大家都想搞清楚这个问题。而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先想清楚,股价从低位上涨到高位,哪些人是赚钱的哪些人是赔钱的。

例如一只股票,从5元上涨到20元,最后再跌回到5元。在上涨过程中,赚钱的有哪些人:

1、5元买入,20元卖出的那些低位进场、高位离场的人;

2、5元买入,8元卖出或10 元买入,15元卖出等中短线操作人士;

3、高位减持的上市公司大股东;

4、对每笔征收印花税的国家;

5、对每笔交易收取佣金的证券公司。

在20元下跌到5元的过程中,赔钱的又有哪些人:

1、20元买入,5元卖出的超级接盘侠;

2、20元买入,18元卖出的人;

3、18元买入,12元卖出的人;

等等诸如此类(反正就是亏)。上述之人,可以是散户、中户、大户等个人投资者,也可以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赚钱的人1、2类也同样如此)。

所以,人们赔的钱一方面通过“乾坤大挪移”转移到了赚钱的人手中,一方面又通过人们频繁的进场离场(流动性)中被平摊掉了,只不过有的人摊得多,有的人摊得少。这一点相对来说比较难理解一些,但也不是很难理解。(至于有人会说:这不就是零和交易嘛,这不是本文讨论的焦点,咱们以后有机会再做讨论。但确实,每一轮牛熊轮回,都是一个资产大转换的过程。)

看完上述假设,你就知道在股灾中,国家为什么要救市。救市的目的不是让指数回升,更不是要让投资者不赔钱,而是为了救流动性,有了流动性,才有成交,人们即使赔钱,也不会连割肉都不行。

既然知道了钱蒸发去哪里了,接下来最重要的不是刨根问底抓着钱去哪里的问题,而是要提出策略,防止下一次的亏损,很重要就是控制你的情绪,并不是市场每一天都是适合交易的,所以一定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与其进行可能犯错的交易,还不如什么也不做的好。频繁的交易只能会给经纪商们带来好处,而对于你个人则完全是得不偿失的。所以还是让我们一起“喝茶去”吧。

交易是理性的,而非情绪化的。要尽量避免情绪化的频繁交易行为,这就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管住你用来交易的手!市场并不是每一天都是适合交易的,所以一定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准之一,如果你不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任由泛滥的情绪主宰了你的交易行为,那么你用来交易的那个东西也就只能是称之为“爪子”了。“每天都要进行交易是失败者的游戏规则,这样做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与其进行可能犯错的交易,还不如什么也不做的好。频繁的交易只能会给经纪商们带来好处,而对于个人来说则完全是得不偿失的。

诚然,在我们的A股市场中、在大(市)势不好的条件下,仍然有少数个别的股票会逆势上涨,而且有的还是涨幅相当的可观。这时我们究竟要不要“抛开大盘(市势)而去做个股”呢?回答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数九寒天,森林里绝大多数的树木都已经凋零,但不知何故,偏偏的却有几棵树木郁郁葱葱的独自在那里傲霜立雪!面对这几棵长相怪异的树木你会欢呼雀跃而狂呼“春天来了(赚大钱的机会来了)”吗?显而易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式的交易策略无疑是“一叶障目”而目光短浅的,究其问题的根源不是在交易的“技术”上面而是在主导交易的思想上。

这里单就从风险控制和获取稳定而持续盈利的角度上来说,这种模式的交易策略是不可能够获得稳定而持续的收益的,更是很难有大的成就的,在特定的条件下甚至是相当危险的!与其逆大(市)势而做多个股,何不索性顺应大(市)势而融券做空个股(与大市同方向的可以进行融券的个股)或者是直截去做空IF指数岂不更好?至于逆大(市)势而反方向操作与大市走势方向一致的交易标的的,早早晚晚,其终将是难逃一死。

原标题:股市的钱到底都去哪了?真相在这里↓↓↓

股市有涨有跌。当股价下跌的时候,股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真金白银究竟都去了哪里?钱真的人间蒸发,没有任何人得到吗?

钱是人类制造的用来量化价值的商品。顾名思义,钱具备两种功能:

1、量化价值:这里只是衡量商品等价于多少数量的钱,而不需要实际存在一笔钱。

2、作为商品交易:利用钱的商品属性进行交易,这里必须是实际存在的钱。

但由于这两个功能通常是关联发生的,所以很多人会把它们混淆、捆绑,但其实这两个概念是独立的。

所谓的股市里的钱蒸发了,是指股票贬值等同于多少钱损失了,并不是真有一笔等价的钱蒸发了,只是股票市值降低了。

股市的股票可以理解为一种商品,它和普通的商品基本上没有区别,这种商品的价值和市场对它的估值有关。

拿一个苹果举例:你有一个苹果,今天苹果卖3块一个,明天降价卖2块一个,你的苹果还是苹果,但是从价值上,你损失了1块,这就是蒸发。

亏损的钱或通过四个渠道流走

股市蒸发的钱其中一部分是“虚拟”的,但确实有很多钱流向了四个渠道。

印花税收。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发展而来的,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额征收的一种税,目前采用的是征收1‰的单边印花税。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突然宣布将两市证券交易印花税由千分之一上调至千分之三,不到10个交易日内,沪指由29日收盘的4334点跌至3404点。2008年4月24日,财政部将印花税下调至千分之一,当日沪指暴涨9.29%(即著名的424行情)。同年9月19日,财政部又将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当日两市A股全线涨停报收。

券商收益。也就是佣金,每家券商针对不同投资者给的佣金费率都可能不同,最高3‰。

此外,还有支付给证券登记清算机构的过户费,支付给基金的管理费等。

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

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后,上市公司就成为投资大众的投资对象,就能向大众筹资。我们先忽略投机的行为,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分析。

为什么一开始会有人给公司白送钱?是因为公司必须给持股人定期分红,即把公司的利润分一部分给持股人。如果公司很好,分红的收入可能会远超过认购股票的支出。

“大小非”。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反之叫大非。由于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解除禁止)。“大小非”解禁:增加市场的流通股数,非流通股完全变成了流通股。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后,他们可能会抛出来套现,就叫减持。

有分析认为,最大的“庄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获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东,也就是所谓的“大非”“小非”。其中作为市场最有发言权的则是控股大股东——他们对自己企业的经营状况最为了解,但股改之前,大股东及其他法人股东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们对公司股价既不关心,也无动力经营好上市公司。

3、“投资高手”、游资、热钱: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的资本交易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赚钱,也有一方输钱。

假设中国股市只有一支股票X。X股在上市时一共发行了100股,现价为每股10元。股民A拥有这些股票,这时股票市值为10×100=1000元。然后A为了赚钱,标价每股11元把这100股卖给了B,股民B掏出了11×100=1100元获得这100股。此时,股票市值为11×100=1100元,而A也利用价差赚到了100元。然后B听到不利消息,怕11元卖不出去,决定每股10元卖出股票。而C不知道这个消息,花了10×100=1000元买下了所有股票,截至此时,股票的市值为10×100元=1000元,而相对于之前1100元市值减少了100元。而这100元是谁得到了呢?明显可以看到,是被A赚走了,是在股票下跌前抛售股票的那个卖家赚走了。

同理,只需把以上的情节稍微扩充,就可以还原我们的真实情况:A代表的是在股票下跌前的一群卖家,B代表的是股票下跌前的一群买家,而C则是另一群买家。

赚钱的“投资高手”多数是掌握市场信息者,还有证券公司或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员,尤其是操盘人等。他们会选择某一时机“暗渡陈仓”,最终让钱落到自己的腰包。而游资、热钱,由于这部分资金较大,在某些程度上有能力左右股价。

股票市场里,这群赢家还有谁?根据一般常识,我们可以得出部分推论:在这群人中,力量薄弱、操盘能力不足、消息不灵通的散户,是绝不可能作为大比例存在的。而拥有庞大资金、强大团队、丰富的第一手消息的大机构,更有可能是股价下跌前及时退出的赢家。

当然,从我国有证券市场以来,也确实出现过从几万元到上亿资产的投资幸运高手。然而,这只能以数百万分之一来计。

很多中小投资者却往往很天真,以为炒股一定会赚钱,或者说压根就没有亏钱的准备,买入卖出完全是人云亦云。结果被深度套牢,或收益腰斩,或本金亏空,很多亏到连自己的账户都不敢看了。几番跌撞,几多被套。于是,才知道:“人家赚钱,不一定意味着你也能赚钱。”

买卖股票的时候是众多买家卖家一起出价,看谁和谁的正好碰在了一起。如果市场普遍看好某支股票,更多的人都想把它买进来,愿意把它卖出的人相对比较少——卖的人报的售价就会比较高,以满足自己获利的目的;买的人看到价位比较高,就会考虑买入是否合算,如果觉得合算,就可以报一个比上一次成交价更高的价位,达成一次新的成交价,这样价格就逐步抬上去了。反之,如果股票不被看好,多数人希望赶紧抛掉,就会压价卖,让买方接收过去,价格就逐步被压下来。

股票的价格和业绩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紧密相关。投机型的庄家手里操纵着数十万、数百万股,股价即使只波动几分钱,都会带来巨大的资金变化。他们不会像中小股民那样愿意捂着等结果,而是会积极地寻求新的投机方向,因此一旦有苗头某支股票今后可能会跌,就要在其成为事实之前赶紧出逃,反之就得迅速建仓。只有投资型的庄家,对某支股票买上百分之十几到几十的股份,等着最后吃红利的,就不会随意抛售。

比如有1000股,价格10元。如果有10人要买,且愿意付出一定的溢价也能接受,结果愿意在10块这个价格卖的股票只有100股,有一个人手很快,很高兴地全买走了。然后其他9人看到没有了,于是有个人提高了价格,说,10.1我买100股。正好只有一个人愿意卖,于是他们又成交了,又没有卖的了。于是又有人加价买,依次股价就涨起来了。根据市场的需求和销售曲线,股价越高,卖的量越多,反之相反。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给予删除。

微信第一专注企业管理领域平台,聚焦领袖智慧,成就时代传奇,尽在MBA管理商学院。

笨重的斧头敲击门,门好久没有打开,而细小的钥匙只要一转却打开一扇坚固的门,这是为什么?一切从"心"开始!朋友们,你找到你要的钥匙了吗?

[尴尬]不是中国人不爱存钱了,而是中国人没钱可存了!富豪的钱存在外国银行了,中产的钱变成房子股票和理财产品了,低收入的钱用来保衣食住行买社保医保了。。。。。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恭喜您成为强国社区用户!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市的钱都去哪里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