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C2C25-150钢筋la是什么意思思

* 1、底筋计算 下平,因此下部钢筋通长计算,(支座宽/2)-200 (支座宽/2)+400(支座宽)-40(保护层)+300(弯折,15d)+400(支座宽)-40(保护层)+300(弯折,15d)=12920 根数计算:ceil((0-400)/150)+1=76 2、面筋计算 下平,因此面筋长度计算为净长+锚固+锚固, 注意:面筋和底筋a-c方向的钢筋,均计算出两种长度、计算公式相同的钢筋,这是因为画筏板基础时分为两块画的,软件认为是两个基础,分别计算出相应的钢筋。 而底筋的1-3方向钢筋计算出一种,因为多板布置钢筋,所以计算出来的是一种钢筋。 此处可以在计算完带基础梁的筏板基础钢筋后,将基础梁删除,然后汇总计算,查看结果,验证前面的计算公式,不做重点处理。 * 这是上平下不平形式筏板基础平面施工图及剖面图。 根据图集规定,上平下不平筏板基础,面筋计算与不变截面筏板基础钢筋计算相似,底筋计算不同。 底筋计算 厚板受力筋计算净长+支座宽-支座保护层+高差/sin(角度)-保护层+设定锚固+支座宽-保护层+弯折 薄板受力筋计算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弯折+钢筋锚入支座长度 面筋计算:净长+锚固+锚固 如果没有基础梁,则计算公式为: 面筋:净长-保护层*2+弯折*2 底筋:厚板:净长-1个保护层+1个弯折+高差/sin(倾斜角度)+锚固la 薄板:净长-1个保护层+1个弯折+锚固la * 需要注意的是: 目前软件对于厚板钢筋计算中的高差有倾斜角度时的钢筋的斜段长度计算有误差,软件只计算了高差,即没有考虑角度问题。 当没有基础梁支座存在时, 厚板底筋计算公式为:净长-1个保护层+1个弯折+高差+锚固la 薄板底筋计算公式为:净长-1个保护层+1个弯折+锚固la 面筋计算公式为:净长-2*保护层+2*弯折 * 1、底筋计算 上平,因此下部钢筋分为两部分计算: 薄板:(支座宽/2)-200 (支座宽/2)+400(支座宽)-40(保护层)+300(弯折,15d)+680(锚固34*d)=6940 根数计算:ceil((0-400)/150)+1=76 厚板: (支座宽/2)-200 (支座宽/2)+400(支座宽)-40(保护层)+ 400(支座宽)-40(保护层) +400(高差) +680(锚固34*d)=7660 根数计算:ceil((0-400)/150)+1=76 2、面筋计算 上平,因此面筋长度计算为净长+锚固+锚固, (支座宽/2) -200 (支座宽/2) 此处可以在计算完带基础梁的筏板基础钢筋后,将基础梁删除,然后汇总计算,查看结果,验证前面的计算公式,不做重点处理。 * 第三种变截面形式:上下均不平。这种情况实际是前两种情况的综合形式 这种情况根据两边板的厚度不同分为几种情况:1、两边板厚度相同但标高不同,即上图中h1=h2;2、两边板厚度不同且标高不同,即h1不等于h2。这两种情况对于钢筋计算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下部钢筋长度计算同第二种变截面方式。上部钢筋计算同第一种变截面形式。 * 注意,下部钢筋计算时如果高低板之间有斜度,则软件没有考虑角度问题。 如果没有基础梁支座,则上下部钢筋计算公式为: 上部钢筋 筏板基础上表面标高高的面筋计算: 净长-1个保护层+1个弯折+高差(上表面标高差值)+锚固la 筏板基础上表面标高低的面筋计算: 净长-1个保护层+1个弯折+锚固la 下部钢筋 筏板基础下表面标高低的底筋计算: 净长-1个保护层+1个弯折+高差+锚固la 筏板基础下表面标高低的底筋计算: 净长-1个保护层+1个弯折+锚固la * 计算过程同前面的计算过程,不做多述。 * 此处介绍有外延情况下,软件如何计算钢筋即可,使培训人员知道能计算出什么钢筋来即可。

钢筋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FJEJ/QBSJ4)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房建工程钢筋安装工程。 编制参考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114-97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准备工程所需的图纸、规范、标准等技术资料,并确定其是否有效。 工艺性能试验。 按图纸和操作工艺标准向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钢筋绑扎安装顺序予以明确规定。 复杂重要结构节点可做模型,确定安装顺序。 材料要求 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进口钢筋和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钢筋工程,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要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受力钢筋强度实测值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的有关规定。 成型钢筋:钢筋的规格、尺寸、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加工出厂合格证;钢筋加工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 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其中22号铁丝只用于绑扎直径12mm以下的钢筋。钢筋绑扎铁丝长度参考下表。 钢筋绑扎铁丝长度参考表?????????????表1.3.2 钢筋直径(mm) 6~8 10~12 14~16 18~20 22 25 垫块:宜用与结构等强度细石混凝土或12水泥砂浆制成,50mm见方,厚度同保护层,垫块内预留20~22号火烧丝,或用塑料卡、拉筋、支撑筋。竖向构件宜优先采用塑料卡。 主要机具 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钢筋运输车、粉笔、墨斗、尺子等。 作业条件 核对加工成型钢筋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墙、柱、梁部位外皮尺寸线。 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理干净。 绑扎钢筋作业面已清理干净。 操作工艺 基础钢筋 工艺流程 弹钢筋位置线→钢筋半成品运输到位→按线布放钢筋→绑扎 工艺要点 1)将基础垫层清扫干净,用粉笔和墨斗在上面弹放钢筋位置线。 2)按钢筋位置线布放基础钢筋。从下到上逐层安装。 3)绑扎钢筋。双向主筋的钢筋网,需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4)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或混凝土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钢筋撑脚下应垫在下片钢筋网上。当采用多层钢筋网时,层与层之间可使用钢支架,设置间距可按设计计算确定。 5)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6)独立柱基础为双向弯曲,其底面短向的钢筋一般放在长向钢筋的上面。 7)现浇柱与基础连用的插筋,其箍筋尺寸应比柱的箍筋小一个柱筋直径,以便连接。箍筋的位置一定要绑扎固定牢靠,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 墙、柱主筋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将预留插筋点焊固定牢固,以确保位置准确。 8)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9)钢筋的连接: a)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b)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ll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②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③当

注:表内分数值,其分子为梁上部纵筋单排最大根数,分母为梁下部钢筋单排最大根数。 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表 钢筋间距(mm) 当钢筋直径(mm)为下列数值时的钢筋截面面积(mm2) 6 7 8 9 10 11 12 14 16 18 20 22 2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筋la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