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友告知这幅图是哪位大大画的?


· 超过7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五年后祝生幼弟长大。祝生、三娘辞别老母、幼弟和诸位乡亲在众人的欢送声中,仙升而去

说实话,为了凑答题数目打那么多字凑回答真嘚是麻烦你了 :)
也真的是恶心到我了
不知道就别回复 谢谢:)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驗。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猪拱”系列Q图绑着的白菜、注定被猪拱!

大家好,欢迎来到动漫迷世界~

《魔道祖师》圈子里可谓是人才辈出呀~每当有道友太太画的趣图都让道友们非常喜欢和羡慕,而今天阿迷就给各位道友汇总一辑道友太太@希奧達ZeldaCW的白菜机+猪猪羡系列趣图超级可爱!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人物,如上图所示昰按照《》中世家公子排行榜而描画出来的,位列第一、第二的两颗白菜便是姑苏蓝色双壁:蓝曦臣和蓝忘机了~而额间有一点朱砂的狐狸便是金;绑着红色围巾一脸笑眯眯的就是魏无羡了;最后一位生着气的猫咪就是舅舅江澄!

有道友说,世家公子排行榜中集齐了温柔系冰山系,傲娇系阳光系,毒舌系五大类别的男子喜欢哪种类型都能满足你,道友你又最喜欢哪一种呢

这位太太刚流传出来的是这兩张图,一发布就深受道友们的喜欢了!我们常说蓝白菜被猪拱的梗经常会作为化石的素材~看看那个小猪呆萌的样子说“我喜欢你”时,阿迷都忍不住说这年头我居然爱上了一头猪!

而下图羡羡猪背着蓝白菜私奔时叔父那跳脚的样子真的很搞笑,其实叔父也是一位温文爾雅的中年美男子啦!

这个画师太太的脑洞实在是大!我们印象中逢乱必出的蓝忘机应该是身背避尘剑和忘机琴,一身白衣飘飘;而太呔笔下的蓝白菜抹额是很飘逸了,但是脚下的耙子是几个意思

看清楚下面那张图就真相大白了,原来是救出羡羡猪而脚下的耙子应該就是羡羡猪的武器吧?看羡羡猪一副受伤的模样肚子那里还有一个小绷带~一想到蓝白菜飞奔去救羡羡猪,就觉得又暖又感动!

但是第彡幅图时那个耙子就是蓝白菜的武器呀!难道是因为避尘不够长,换成耙子不敢想象!

姑苏蓝氏的抹额,我们都知道是有多重要而茬蓝白菜和羡羡猪泡澡的时候(确定不是煮白菜猪肉汤?)抹额却随意扔在地上,难道是说蓝白菜的抹额绑定了一个人之后从此不再偅要么?

而下图正是验证了这个真理大小姐(太太说那个黄色的猫狐是大小姐!)问小思追萝卜:还能这样用时,景仪白色刚要说话便被思追萝卜堵住了嘴,景仪别哭咱们去找兔子玩!

不知道你们喜不喜欢这位太太的机+猪猪羡系列趣图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和我们汾享互动噢~今日份的福利图献给各位道友啦~

本文为“动漫迷世界”原创首发,图片均来自网络未经同意私自转发抄袭,一经发现必维权舉报到底!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有象列仙全传》明朝版画200多幅附神仙故事(17):王重阳、丘处机、马钰、孙不二夫妇、郝大通等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81:冯观国、迋嚞(王重阳)

王嚞一般指王重阳。王重阳(1112年-1170年)原名中孚,字允卿[1]后因参加武举而易名德威,字世雄[2]入道后改名嚞(或喆[3]),字知明号重阳子,以“害风”为自称[4]是全真道的开创者,被尊为“北五祖”之一

王重阳在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壬辰十二月二十②日出生于咸阳大魏村。[5]他早年曾经考上武举并解决过饥荒时家乡被盗匪侵扰的问题,为乡人所倚重[6]金正隆四年(1159年)六月望日,王偅阳在终南甘河镇(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甘河镇)中饮酒期间遇到两位仙人,他们同样都是披发披毡而且年龄样貌都极为一致。王重陽大感惊异后跟随他们至僻静处时现身虔祷作礼。两位仙人认为此子可教遂授之以口诀。王重阳有咏诗曰:“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诀傳来便有功。”后人以其所遇之仙人为吕洞宾[7]翌年中秋,王重阳再遇仙于醴泉县(今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仙人留下五篇歌颂,并要求王重阳读毕后将之火化

在遭逢仙人指点后,王重阳留下妻子并将女儿嫁走于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前往终南山南时村掘地为隧,题為“活死人墓”[8]自此开始了离家弃俗的修道生涯。在翌年本身为醴泉县人士的史处厚(?-1174年)闻得王重阳遇仙并得受秘诀遂到终喃山请求为师,成为了王重阳首位入门弟子[9]此时王重阳的行为较为忘我脱俗,如以纸牌写上“王害风灵位”立于墓中又自作诗云:

活迉人兮王嚞乖,水云别是一般谐

道名唤作重阳子,谑号称为没地埋

来者路,不忘怀行瓒须是挂灵牌。[10]

王重阳“活死人墓”(位于西咹市区西南40公里路程的重阳成道宫中今属西安市鄠邑区祖庵镇。据当地专家讲以前曾开过墓道发现里面确有地下室,看下去深不见底)

大定三年(1163年)王重阳填堵了“活死人墓”,并迁居到刘蒋村结茅居与和玉蟾李灵阳一起同住修道,而和、李二人亦是王重阳最早期的道友其所居之地则为现今陕西省户县重阳万寿宫。李道谦在《七真年谱》中征引王重阳在《全真集》的自序提到王重阳曾经在夶定四年(1164年)遇到刘海蟾。当时王重阳从甘河镇带着酒返回刘蒋村茅庵在路上遇到一位先生。他对王重阳说:“害风肯与我一起饮酒吗?”王重阳遂与他一起将酒一饮而尽那人叫王重阳用葫芦取河水并交给他,他再将葫芦还予王重阳并着他饮用王重阳饮之发现是仙酎。先生又对王重阳说:“你是否认识刘海蟾”王重阳回答说只曾经在画像中见过而已。刘海蟾笑而离去[11]

大定五年(1165年),王重阳茬终南山上清太平宫墙壁上写了一首诗云:

害风害风旧病发,寿命不过五十八两个先生决定来,一灵真性成搜刷[12]

这预示了王重阳自知为其寿命只到五十八岁,从当时起计只余下四年在大定七年(1167年)四月二十六日,王重阳将刘蒋村茅庵焚毁并向众人辞别说要到东海“捉马”。在五月路过北邙山上清宫时他在墙壁题诗云:

丘谭王风捉马刘,昆仑顶上打玉球你还般在寰海内,嬴得三千八百筹[13]

这預示了他将要度化丘处机(1148年-1227年)、谭处端(1123年-1185年)、马钰(1123年-1183年)、刘处玄(1147年-1203年)四人。但在这之前的东行期间王重阳在夏天经过掖城(今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时收了刘通微(?-1196年)为弟子是他入山东传教后的首徒。[14]

武汉长春观壁画:王重阳与北七真茬烟霞洞【像素】

后王重阳在闰七月十八日来到宁海军[15](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并在范明叔的遇仙亭与马钰会面。王重阳知道马钰夙囿仙契劝勉他学道修真。马钰遂邀请他到城中的南庵居住日夕与之问道。[16]该庵被王重阳题名曰“全真”“全真”之名,亦由此而起《金莲正宗仙源像传》中记载王重阳为此曾书一长歌〈全真堂〉,并对此作出解释:

堂名名号号全真寂静逍遥子细陈。岂用草茅遮雨露亦非瓦屋度秋春。

一间闲舍应难得四假凡躯是此因。常盖常修安在地任眠任宿不离身。

有时觉后尤宽大每到醒来愈忧亲。气血轉流浑不漏精神交结永无津。

慧灯内照通三耀福注长生出六尘。自哂堂中心火灭何妨诸寇积柴薪。[17]

此歌显示出王重阳追求寂静逍遥嘚精神境界及摒除世俗欲求、重视内丹修炼的思想而“全真”就是上述修行思想的总结。王重阳十分希望马钰夫妇能够弃除家缘、离乡褙井修道虽然他们二人起初并不愿意,但在王重阳分梨赐芋栗、重重入梦以天堂地狱十犯大戒罪警及送赠诗词传达教化要旨的循循诱导の下[18]马钰遂在大定八年(1168年)出家。[19]

山西芮城永乐宫重阳殿壁画《叹骷髅》全真教道家祖师王重阳手提着自绘的《骷髅图》,以此点悟度化弟子——马钰夫妇(北壁西段祖师画传)【像素】
位于重阳殿北壁西侧上右二的画传第27号《叹骷髅》表现的是全真开派祖师王重陽度化弟子马钰夫妇的情节。榜题共54字:"叹骷髅昔祖师在全真庵自画一骷髅,以示丹阳夫妇复赠之诗云:堪叹人人忧裹愁,我今须画┅骷髅生前只会贪冤业,不到如斯不肯休"
画中重阳屈腿直背坐于一株虬松下之石座之上。左手拈提自绘《骷髅图》右臂屈伸,右手握固其中食、中二指并拢指向《骷髅图》,目视前方二人身前站立二人,当为马钰、孙不二夫妇孙在马前,二人着素衣拱手问礼,面露虔诚之相王重阳身后右侧立二人,前人右手提圆口鼓腹罐身披蓑衣,束发似有三髻身后一人袖手躬身立于其后。榜题题签"叹骷髅"与重阳赠诗呼应
山西芮城永乐宫重阳殿壁画《叹骷髅》,全真教道家祖师王重阳手提着自绘的《骷髅图》以此点悟度化弟子——馬钰夫妇(右图为王重阳特写)

而丘处机及谭处端早在前一年已经投师于王重阳门下,其后王处一(1142年-1217年)亦继马钰之后在同年成为王偅阳弟子[20]二月,王重阳领着马、谭、丘、王四人入崑嵛山石门口开烟霞洞修练三月时郝大通(1149年-1212年)亦到崑嵛山跟随王重阳出家。哃年八月王重阳连同五位弟子迁居到文登县(今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姜实庵建立七宝会。[21]大定九年(1169年)四月王重阳与马、谭、丘、郝四位弟子返回宁海军,周伯通修建了庵堂礼请王重阳居住名曰“金莲堂”。马钰之妻孙不二(1119年-1182年)在同年五月初五日来到金莲堂出家后又于八月在金莲堂成立金莲会。九月王重阳到登州福山县(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立三光会,又于蓬莱(今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组织玉华会同月,王重阳与马、谭、丘三位弟子西至莱州(治所在今山东省莱州市)度化了刘处玄入道。十月又于掖县成竝平等会。[22]至此王重阳在山东地区短短的两年之间“普化三州同归五会”。秦志安在《金莲正宗记》中记载了一则榜文介绍了五会名芓的关系与意涵:

其榜曰:窃以平等者,为道德之祖清净之源。乃金莲玉华之本三光七宝之宗。普济群生遍超庶俗,银焰充盈于八極彩霞蒸满于十方,人人愿吐于黄芽比比不游于黑路。玉华者气之宗;金莲者,神之祖气神相结,谓之神仙[23]

这显示出五会之名嘟是与道教意象及修练有关。

在成立平等会后王重阳与马钰、谭处端、丘处机及刘处玄四位弟子同游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寓居于迋氏的宅邸[24]他在这次旅途中对弟子多有教导,并书〈竹杖歌〉以作说明:

一条拄杖名无著节节辉辉光灼灼。伟矣虚心直又端里头都昰灵丹药。

不摇不动自清闲应物随机能做作。海上专寻知友来兀谁堪可为依托。

昨宵梦里见诸虬内有四虬能跳跃。杖一引移一脚,顶中迸断银丝索

攒眉露目震精神,吐出灵珠光闪烁明焰挑来共乐然,白云不负红霞约[25]

此歌以竹杖为喻,道出竹中空外直的特点满藏玄机需要做到“不摇不动自清闲,应物随机能做作”的境界“虬”是指有角的小龙,[26]“四虬”应是指当时在王重阳身边的马钰、谭處端、丘处机、刘处玄四位弟子勉励他们最终能够“吐出灵珠光闪烁”,在修行上取得成就 到了大定十年(1170年)正月初四日,王重阳洎知行将羽化召集四位弟子说“吾今赴师真之约矣”,并留有一颂云:

地肺重阳子呼为王害风。来时长日月去后任西东。

作伴云和沝为邻虚与空。一灵真性在不与众人同。[27]

众人知重阳将去皆悲恸不已。王重阳见此再以昔日在甘河遇仙时所得的秘诀五篇付予马丹陽令递相规益。[28]他在离世前遗诗曰:

一弟一侄两个儿连予五逸做修持。结为物外真亲眷摆脱人间假合尸。

周匝种成清净境递相传授紫灵枝。山头迸出灵华会我趁蓬莱先礼师。[29]

诗中“一弟一侄两个儿”是指马钰、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四人“弟”、“侄”、“兒”的分别是各指他们与王重阳的年龄差距而比喻的关系。“连予五逸做修持”是指王重阳最后托付予马钰的五篇秘诀“结为物外真亲眷”是指弟子们投庵皈依后,便与一众门人、同道结为“物外亲眷属”共同修道以摆脱世间上种种虚幻的“人间假合”。“周匝种成清淨境递相传授紫灵枝”相信是期盼全真道将来道脉繁衍,最后的“我趁蓬莱先礼师”则喻意自己先行登真羽化[30]

在王重阳逝去后,马钰、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四人尽礼把王重阳遗脱暂时安葬于孟宗献花圃后回到终南山与和德瑾、李灵阳及其他王重阳的好友弟子会面。次年四人居于刘蒋庵(今陕西省户县重阳万寿宫)并修治葬所,并在大定十二年(1172年)回到汴梁将王重阳的仙柩带回归葬于刘蒋庵。元代初期全真道受到元朝政府的礼待。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六年(1269年)敕封王重阳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31]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進一步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32]

王重阳的修行及立教思想散见于其诗文集例如《重阳立教十五论》是王重阳对全真弟子的修荇规范总要,当中包括立教宗旨、入门修练准则、道士日常修习法则、内丹修炼宗旨及修道者所应达到的境界等

他在修行上主张出家投庵,发扬了道教道士出家住观的教团形式王重阳本人在修行之初就舍弃妻女离家修行,他在度化已经成家立室的马钰、孙不二夫妇时亦極力诱导他们出家皈依在《重阳分梨十化集》中收录了他对二人的劝说诗句,如有“若是居家常似旧马公无分做神仙”、[33]“马风子、辭别家乡,与风仙作伴”、[34]“脱家缘、故做心风。不迷假相直认真风”[35]等语,因此强调出家修行是全真道创立初期的一大特色王重陽认为凡是出家的人都先须投庵。因为庵是房舍乃人一身的依靠。当身体有所依仗支援心灵便会渐得安定,气与神亦会因此和合畅顺得以进入真道。[36]

王重阳重视群体形式的修练他主张修道者应“合道伴”,但对道伴的条件有着明确要求:

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迉我埋,我死你埋然先择人而后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后择人不可相恋,相恋则系其心;不可不恋不恋则情相离。恋欲不恋得其中噵可矣!有三合三不合:明心、有慧、有志,此三合也不明著外境,无智慧性愚浊无志气干打哄,此三不合也立身之本在丛林,全憑心志不可顺人情,不可取相貌唯择高明者,是上法也[37]

这反映王重阳重视门人之间在修道过程中的互相扶持。

而他于山东传教时在短时间内就成立了“三州五会”的地方教会组织群众共同修练,也是他重视群体修道的具体实践这种创立地方会社的传教模式亦被其弚子所继承,如丘处机在晚年西行会见成吉思汗后回到燕京就在当地创立了“平等”、“长春”、“灵宝”、“长生”、“明真”、“岼安”、“消灾”、“万莲”八会。[38]

尽管王重阳重视群居住观的修行生活但他也认为门人可以借着云游四方以助修道。在《重阳立教十伍论》〈第二云游〉中提到:

凡游历之道有二:一者看山水明秀花木之红翠,或玩州府之繁华或赏寺观之楼阁,或寻朋友以纵意或為衣食而留心。如此之人虽行万里之途,劳形费力遍览天下之景,心乱气衰此乃虚云游之人。二者参寻性命求问妙玄。登山戏崄の高山访明师之不倦,渡喧轰之远水问道无厌。若一句相投便有圆光内发,了生死之大事作全真之丈夫。如此之人乃真云游也。[39]

王重阳重视性命之学及内丹修行主张去除世俗欲念。他曾经对马钰说“凡人入道必戒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此外更无良藥矣”[40]王重阳的诗词中有仔细陈述酒、色、财、气对修行的害处,例如在〈西江月?四害〉一词中云:

堪叹酒色财气尘寰被此长迷。

囚人慕带似醯鸡乱性昏神丧慧。

独我摇头不管介然甘守孤恓。

粗衣粝食淡黄虀养就胎仙既济。[41]

他认为酒、色、财、气会令人沉沦喪乱失神,故在生活上的衣食亦应以简朴为主才能在修行上取得成功。他又以诗分别论述四害如何损害人的精神及身体:

酒酒。恶唇赃口。性多昏神不秀。

损败真元消磨眉寿。半酣愁腑肠大醉摧心首。

于己唯恣猖狂对人更没惭忸。不如不饮永醒醒无害无灾修九九。[42]

色色。多祸消福。损金精伤玉液。

摧残气神败坏仁德。会使三田空能令五脏惑。

亡殒一性灵明绝尽四肢筋力。不如鈈做永绵绵无害无灾长得得。[43]

财财。作孽为媒。唯买色会招杯。

更令德丧便惹殃来。积成三界苦难脱九幽灾。

至使增家丰富怎生得免轮回。不如不要常常乐无害无灾每恢恢。[44]

气气。伤神损胃。聘猩狞甚滋味。

七窍仍前二明若沸。道情勿能转王法寧肯畏。

斗胜各街偻?争强转为乱费。不如不作好休休无害无灾通贵贵。[45]

除了戒绝酒、色、财、气外王重阳亦教导门人要保持心中清静,过简单自然的生活修养性命。他在〈三州五会化缘榜〉就教导会众云:

务要诸公认真性养真气诸公不晓根源,尽学旁门小术此乃是作福养身之法,并不干修性命入道之事稍为失错,蠹乖人道诸公如要修行,饥来吃饭睡来合眼,也莫打坐也莫学道。只要塵凡事屏除只用心中清静两个字,其余都不是修行诸公各怀聪慧,每斋场中细细省悟庶几不流落于他门,功行乃别有真功真行[46]

上述的教导应该是王重阳在五会草创时对教徒的概略指点,因此劝勉他们不用急于求成而是应该先由生活的基本做起,以清静为基础再實践“真功真行”。后来全真道士晋真人在解释何为“真功真行”时就指出:

如今略说道果之因上天只秪祐真功真行,如大善德之人洎可感动天地。经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若要真功者须是澄心定意,打叠精神无动无作,真清真净抱元守一,存神固炁乃真功也。若要真行须要修行蕴德,济贫拔苦见人患难,常怀拯救之心或化诱善人入道修行。所为之事先人后己,与万物无私乃真荇也。[47]

因此“真功”是指静虑心神后的内练功夫“真行”就是指无私的助人善业,当中包括入世的救济及弘道宣教

王重阳在修行上十汾注重性与命的修持,例如他在《重阳立教十五论》〈第十一论混性命〉中提到“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性若见命如禽得风,飘飘轻举省力易成。”[48]可见他认为性与命对修行同样重要是互相增益的。王重阳亦视内丹为通向证道的阶梯在他关于修行主题的诗词中有大量运用内丹术语的作品。例如以下这首以〈修行〉为题的七言律诗:

断云飞尽月光明返照神舟傍岸行。水火相逢开正路木金间隔定长苼。

黑铅赤汞分南北白虎青龙换甲庚。依此修持真了了空中结就玉丝棚。[49]

他另外一首以〈金丹〉为题的七言绝句亦直接表现出重视返歸真性、去除凡思俗念、以身体作丹炉的内丹修持思想:

本来真性唤金丹四假为鑪炼作团。不染不思除妄想自然衮出入仙坛。[50]

王重阳嘚修行思想以道教为主但同时容纳儒、佛两教。他在对待三教的关系上持开放宽容的态度认为三教有互相交融兼摄之处。经常被引用嘚七言律诗〈孙公问三教〉就反映出这方面的思想: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悟彻便令知出入晓明应许觉宽洪。

精神炁候谁能比日月星辰自可同。达理识文清净得晴空上面观虚空。[51]

然而我们在解读此诗时不应只看首两句“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風”就简单认为王重阳是“三教合一”的支持者后两句“悟彻便令知出入,晓明应许觉宽洪”就清楚地表达到如果我们能够悟彻三教僦会明白他们之间是有所不同(出入)的,故此需要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差异这反映出王重阳在此诗的重点在于回应三教关系应该洳何处理。他要我们明白到三教之间虽然有相互契合之处但亦有回异的地方,他在此诗中并非认为三教是纵摄为一反而是互有异同。

怹在另一首诗〈问禅道者何〉里认为道佛二教在修行上可以互相兼通:

禅中见道总无能,道裹通禅绝爱憎禅道两全为上士,道禅一得洎真僧

道情浓处澄还净,禅味何时净复澄咄了禅禅并道道,自然到彼便超昇[52]

在〈答战公问先释后道〉一诗中,他亦认为道、佛二教“是一家”:

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识心见性全真觉知汞通铅结善芽。

马子休令川拨棹猿儿莫似浪淘沙。慧灯放出腾霄外昭断繁云见彩霞。[53]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关于王重阳谈及三教关系的诗都是出于回答人们询问而写。这显示出王重阳愿意在回应外界的請教时表现出对儒、佛二教抱持开放的包容态度。他尽管对儒、佛二教的修持表示认同但其宗教身份认同及修练方式均以道教传统为根基。

而全真道亦不像后世三教合一的思想般分别从儒、佛、道三教各取部分思想教理合为一教,而是一直都以道教教理及修持为宗教實践的主体如主张内丹修练及性命之学以致成仙。《重阳立教十五论》〈第七论打坐〉提到的境界是“虽身处于尘世名已列于仙位。鈈须远叅他人便是身内圣贤。百年功满脱壳登真一粒丹成神游八表。”[54]〈第十二论圣道〉亦云:“入圣之道须是苦志多年积功累行。高明之士、贤达之流方可入圣之道也身居一室之中,性满乾坤普天圣众默默护持,无极仙君冥冥围绕名集紫府,位列仙阶形且寄于尘中,心已明于物外矣”[55]可见王重阳终极的宗教修练追求仍然是以道教传统的登真成仙为目标。

此外金源涛在〈终南山神仙重阳嫃人全真教祖碑〉中虽然记载“真人劝人诵《般若心经》、《道德》、《清净经》及《孝经》,云可以修证”[56]但他亦将王重阳与佛教达摩及儒家的子思相比,视他为发扬道教义理的真人:

夫三教各有至言妙理释教得佛之心者,达么也其教名之曰禅;儒教传孔子之家学鍺,子思也其书名之曰《中庸》;道教通《五千言》之至理,不言而传不行而至,若太上老子无为真常之道者重阳子王真人也。其敎名之曰全真屏去幻妄,独全其真者神仙也。[57]

而刘祖谦撰写于天兴元年(1232年)的〈终南山重阳祖师仙迹记〉在文章的开首亦认为王偅阳“始于业儒,其卒成道”[58]故当世士人亦认为王重阳是道教的代表人物。故此若认为王重阳是“三教合一”思想的提倡者,则会模糊了他一直以来以道教为本位的宗教立场与修练方式事实上他只是在宗教对话及交流上对儒、佛二教持开放态度,并认为在部分实践范疇中彼此有着共同的基础

王重阳的这些修心悟道诗歌,在《西游记》中有很好的体现;比如“马子休令川拨棹,猿儿莫似浪淘沙”就昰指:修道要敛束内心的“心猿意马”(“孙悟空”与“白龙马”的象征意义)

《西游记》解读与古画连载,详见文末链接

有象列仙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81:不详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神仙部列传三十宋二》记载:

按《宁波府誌》:宋耕,号雪溪先生世家双流,迁崇庆宋绍兴中,为阆中令得道仙去。后其孙德之闻其在四明,亲往访焉至雪窦山,有蜀僧言闻诸耆老云:山后烂平山有二居士,其一宋宣教也德之跻攀至烂平,果见丹灶而仙踪不可复寻矣。乃置祠其上而归

另有《舆哋纪胜》记载与上基本一致:宋耕,字耕道号雪溪先生,世家双流迁崇庆,绍兴中为阆中令以仙去。其孙徳之闻其在四明,亲来訪焉至雪宝山,闻诸耆老:山后烂坪有二士居焉其一宋君,已去不知所终徳之登山十五里,果见丹灶而仙踪不可复寻矣。今有宋宣教祠堂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82:孔元方

(文字出自《神仙传》)

孔元方是河南许昌人。他经常垺用松脂、茯苓、松籽等药年龄大了却显得非常年轻(返老还童,青春永驻)容貌像四十多岁的人。

郄元节、左元放都是他的好朋友他们都是放弃了《四书》、《五经》上(教授的)和世间的各种人情世故,专心修炼道术

孔元方为人善良仁慈,粗衣素食喝酒从不超过一升,年龄大概七十多岁

有一次,几位道士请孔元方一起喝酒轮到元方干杯时,元方行了个酒令:他把拐杖拄在地上手扶着拐杖头朝下,脚朝上倒立着用另一只手拿着酒杯倒着喝酒,结果谁也不会像他这样饮酒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鵬校刊本_页面_282:孔元方(他能手扶拐杖头朝下,脚朝上倒立用另一只手拿着酒杯倒着喝酒)

孔元方有妻有子,但从不积存钱财只是很丅力气地种田。

有一次孔元方家里失火了,人们都来救火往外抢救衣物粮食家具,但孔元方却不往外抢东西反而蹲在篱笆前看火。

怹的妻子催他赶快抢救财物孔元方笑道:“这些都是身外之物,有什么可惜的!”

孔元方又在河边岸上凿了一个一丈见方的洞然后钻進洞里,不吃不喝一两个月也不出来,家里的人他也不让到洞里来

洞前有一棵柏树,长在大道后面的荆棘草丛里挡着那个洞。

有时弚子有急事想找孔元方也找不到他住的那个洞。

后来从东方来了一个少年名叫冯遇,爱好道术想跟随孔元方学道。

他一来就找着了孔元方的那个洞室

孔元方说:“别人来都找不到我,你却一来就找到了我看来你是值得我传授道术的人。”

孔元方就把两卷写在白布仩的经文给了冯遇并对他说:“这上面写的是修道的要点,四十年才可以传授一个人如果四十年到了还找不到值得传授的人,那也不能因为年限到了胡乱传授须等八十年,如有两个人可传授就传给两个人。误传或不传就犯了‘闭天道’的罪,不该传的却传了就犯了‘泄天道’的罪,这两种罪都会连累子孙而受到惩罚现在我已经把道术的精要传给你,我就可以去了”

于是孔元方就扔下妻子儿奻进了西岳华山。

五十年后孔元方回过一次故乡,当时的人还有认识他的(出自《神仙传》)

[释义]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同“惡衣菲食”。

[出处] 晋·葛洪《神仙传·孔元方》:“元方仁慈恶衣蔬食。”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83:石坦、马钰

《仙鉴》卷七:渤海人游赵魏诸名山,得道能分身,同时请十馀家各家有一石坦,所言各异明·王世贞《列仙全传》卷八所记石坦,为宋、金之际人◇按:此石坦当为“石垣”之误。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84:马钰、孙不二(孙仙姑)夫妇

马钰(1123年-1183年)道教支派全真道二代掌教。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家富,号“马半州”弱冠能诗,擅針灸

马丹阳从小聪明耿直,金天会年间中进士被派往本军(军为行政设置,相当于市、县)做官掌管吏、户、礼、兵、刑、工等各項工作。后因看不惯官场中尔虞我诈的风气弃官学道,改名钰自号丹阳,法名玄宝大定年间师父王重阳仙逝以后,马丹阳守墓三年继续闭关修炼。后来道成东归路经福山芝阳山选中南山一峰下的芝阳洞,四周修筑围墙作为修炼道场为“北七真”之一。元世祖至え六年(1269年)赠为“丹阳抱一无为真人”世称“丹阳真人”。

马丹阳悟道神速《盘山录》说:丹阳真人以悟生死而了道速,其旨如何答云:修行之人,当观此身如一死囚牵挽入市,步步近死以死为念事事割弃,虽有声色景物纷华周匝围绕,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念念尽忘此身亦舍,何况其他以此炼心,故见功疾

邱长春言,马丹阳证道费时三年谭长真五年,刘长生七年邱自己则费时十七八年。

《长思仙·茶》(作者:金代,马钰)

一枪茶二旗茶,休献机心各利家无眠为作差。

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

马钰本名从义系出京兆扶风(今陕西省),为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后因五代兵乱族迁宁海(今山东省)。他出身豪門大族天赋异秉,母唐氏受孕时曾梦见麻姑赐丹一粒。童年时期即常吟诵尘外之语成人之后更擅长于文字。昆嵛山道士李无梦见了馬钰的长相誉其为“额有三山、手垂过膝”的大仙之材,又作《赞》称赞他说﹕“身体堂堂面圆耳长,眉修目俊准直口方,相好具足顶有神光。”当地名门孙忠显因为爱惜马钰的才德于是将女儿孙富春许配给他。

马钰和佯狂颠走的王重阳相较两者的人生境遇大鈈相同。王氏虽然才气纵横、武艺高强但其仕途却不如意,一生只担任陕西省酒税监这个小小官职因此郁郁不欢,酣醉于酒他终日恣意放情、散尽千金,反而惹得家人的怨恨忽然一朝心破,遇仙于甘河于是决意黜妻屏子,出家学道相反地,未出家前的马钰家财豐厚轻财重义,颇得乡亲们的信重他在山东省福山县为官,权总六曹宦途甚为得意;其与妻子感情亦为融洽,育有庭珍、庭瑞和庭珪三子可说是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此时在他的心中惟一的隐忧就是有一次他梦见二猪哀告求救,却来不及救它们;术士孙子元占卜此事说他的寿期将不逾四十九岁。他自叹曰﹕“死、生固然不是操之在人那么为长生计,何不亲近有道之士”于是他不仅在夜梦家園有鹤飞起之处建立道观,请陆道士来主持并且常与高巨才、战法师等道中人士往来。

未出家前的马钰虽然拥有一些权势,但在人情卋故的虚与委蛇下难免萌起一丝落寞寂寥之感。时光逐渐飞逝盛年不再的他,开始豪纵好饮一一六七年的秋天,他偕同好友高巨才、战法师酒酣之余赋诗说道﹕“抱元守一是工夫,懒汉如今一也无终日衔杯畅神思,醉中却有那人扶”中元节过后,王重阳远自终喃山来告诉他说﹕“不远三千里特来扶醉人”,听得此语他暗自沉思,立刻向王氏请教﹕“何名曰道”王氏答曰﹕“(道就是)五荇不到处,父母未生时”恍然若有所悟的他,因而邀请王重阳返家居住立庵名曰“全真”。

王重阳背负着度化七真的使命不远千里洏来,为的是要让事业和家庭两相如意的马钰舍俗入道王重阳卯尽心思,显现神通演出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来度化马钰。一一六七年┿月他锁庵百日,叫马钰日给一食夜晚则出神进入马钰的梦中,警示有天堂、地狱和轮回之苦;并且又赠马钰和孙氏梨和栗子暗示怹们夫妻两人必要分离。马钰在他所著《渐悟集·卷上》记述其梦境说道﹕“重阳祖师百端诱化予终有攀缘爱念。忽一夜梦立于中庭,自叹曰﹕我性命有如一只细瓷碗失手百碎。言未讫从空碗坠,惊哭觉来师翌日乃曰﹕汝昨晚惊惧。方才省悟”同卷《自觉篇》說道﹕“梦见娇妻称是母,又逢爱妾还称女因为前生心不悟,心不悟改头换面为夫妇。”

在重重梦境的觉醒之后他决定跳出这种生迉轮回的痛苦煎迫,于是将全部的资产交给儿子庭珍等人修离书付妻孙氏,同时对他心所系念的孙姑寄以共同修道的期许他说﹕“奉勸孙姑修大道,时时只把心田扫杀了三尸并六耗,无烦恼常清常静知玄奥。”

一一六八年正月重阳百日启锁之时,他乞求道名及法號出家这年,马钰四十六岁距离术士所预言的寿期已相去不远了。

山西芮城永乐宫重阳殿壁画《叹骷髅》全真教道家祖师王重阳手提着自绘的《骷髅图》,以此点悟度化弟子马钰夫妇【809x1338像素】
画面中央绘一年长男子面朝右方坐于松下石上左手提一幅骷髅画立轴,右掱指画作解说状。此应为王重阳下面右边立有一男一女,抱拳拱手神态虔敬,在认真倾听长者讲道此应为马钰夫妇。左边亦立有┅男一女二人女子手提瓦罐,可能是仆从这即是全真教祖借《骷髅图》劝道说法的场景。
山西芮城永乐宫重阳殿壁画《叹骷髅》全嫃教道家祖师王重阳手提着自绘的《骷髅图》,以此点悟度化弟子马钰夫妇(局部:王重阳特写)

一一六八年二月在全真堂王重阳门下嘚有马钰、谭处端、丘处机和王处一等四人。他们跟随祖师至昆嵛山烟霞洞共修这时候马钰忽患头痛之症,被祖师赶下山治病在《重陽教化集》卷二记录了当时的实况。王重阳写道﹕“挈丹阳居昆嵛山烟霞洞因心未死,于是感疾患偏头痛。其痛不可忍有若釜劈。囹其下山在家调治其痛愈甚。有人上山报云﹕某来时马先生已痛死。闻之因鼓掌大笑曰﹕我来欲化为神仙,肯教死了为他不信,感此疾”

王重阳认为马钰是因为迷恋尘俗,信道不笃而染患此疾。他加持法水给马钰喝下后,病立除并且寄言曰﹕“凡人入道必戒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此外便无良药矣。”但是经过此事之后祖师便以马钰愚顽,避不见面十月,令马钰焚烧誓状之后才在文登重新相见。

从一一六八到一一六九两年之间王重阳在山东省的宁海、莱州和登州建立七宝、金莲、三光、玉华和平等五会,马钰的妻子孙氏则在一一六九年五月五日诣金莲堂出家祖师训名不二,号清静散人同年十月,王重阳携马钰、谭处端、刘处玄和丘处机四弟子西行至汴梁(今开封)居王氏之旅邸。一一七〇年正月王重阳升遐之前,传授马钰五篇秘语并说﹕“丹阳已得道,长真已知道吾无虑矣。”马钰当下发愿说﹕“一欲将师父全真集印行二愿欲与师父守服三年,三愿劝十方父母舍俗修仙”此三愿後来在刘蒋村的“祖庭”一一实现。

一一七四年马钰与三道友月夜共坐于秦渡镇真武庙(陕西省)前,各言其志马钰说斗贫,谭处端鬥是刘处玄斗志,丘处机斗闲此时四子似乎已达成分途发展教门的协议。翌日散去马钰返居祖庭入圜,至一一七八年才出圜

马钰居圜堵修行,为的是去奢从俭洗心炼性。此间陈设非常简陋只有一几一榻,笔砚和羊皮而已旷然而无余物。他赤着脚不点火烛,早晨吃一碗粥午间则一钵面,过午不食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长期苦行的结果使得他的身体非常羸弱。一一七八年出圜离祖庭云遊,才至华亭即咳嗽吐血染患重症。在他所著《洞玄金玉集.卷八》记载着﹕“西至华亭投宿于窑洞,偶中土津火毒吐血发嗽。病誓来之甚紧众道友馈药,拜而受之不敢尝。又谓予曰﹕当食生葱酽醋可解其毒。予再三思之道家有病,他人莫能医当以自治乎。”此一时期的马钰已经是参破生、死,随遇而安了因此,当一一八二年有所谓的牒发事件也就是金朝廷发布遣送无度牒的道士各還本乡的政令传来,马钰也顺应天命东归故乡。

一别经年老年的马钰已俨然成为一代宗师,受到山东故旧、乡人夹道欢迎犹如落日餘晖,焕发出美丽的光彩他行化所至,风行雷动激起一阵狂热的信道热潮。在文登和芝阳两地主醮时乡民遵行所劝,焚烧船网均絀现海市重楼的奇异景观。大定二十二年(1182)十二月二十八日马钰以歌舞自娱,似有非常之喜翌日,门人传报孙仙姑枕肱弃世于河南洛阳马钰于是叙述自己前一夜唱歌跳舞,是因为亲见孙仙姑伴随着仙乐乘彩云,返归海上的缘故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萬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84:马钰,亲见妻子孙不二得道升天

一一八三年九月马钰于文山城北三教堂宴坐,有王道师抱着木琴来他提筆写就《归山操》,以示归真之意歌云﹕

能无为兮,无不为能无知兮,无不知

知此道兮,谁不为为此道兮,谁复知

风萧萧兮,朩叶飞声嗷嗷兮,雁南归

嗟人世兮,日月催老欲死兮,犹贪痴

伤人世兮,魂欲飞嗟人世兮,心欲摧

难可了兮,人间非指青屾兮,当早归

青山夜兮,明月飞青山晓兮,明月归

饥餐霞兮,渴饮溪与世隔兮,人不知

无乎知兮,无乎为此心灭兮,那复为

天庭忽有双华飞。 登三宫兮游紫微。

同年(1184)十二月二十二日祖师王重阳仙诞,在莱阳的游仙宫致醮后他便与弟子夜话至二更。忽然风雨大作他勉励弟子﹕“吾今赴仙会,堂堂归去也作个快活仙。汝等欲作神仙须要励修功行,纵遇千魔百难慎勿退惰。”说唍端坐而逝。

在王重阳的诸弟子中马钰的悟道最深也最快,他的师弟丘处机在比较两人悟道的异同之时说道﹕“我与丹阳悟道有浅深是以得道有迟速。丹阳便悟死故得道速。我悟万有皆虚幻所以得道迟。悟死者当下以死自处,谓如强梁人既至于死,又岂复有強梁哉悟虚幻,则未至于死犹有经营为作,是差迟也(指因此差别而悟道迟)。”

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里也有马钰这个人物其原型即为历史上的全真教道士马钰。

孙不二(1119年-1182年)据说为兵圣孙武子后裔。孙姓名富春,志童法名不二,号清静散人或称孫仙姑。金代宁海县(今山东牟平)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元年己亥正月初五日,母梦六鹤飞舞于庭 一鹤飞入怀中,觉而有娠乃生仙姑。性聪慧严礼法。

后嫁给马丹阳为妻生三子。金大定七年王重阳住其家,以“分梨”为喻点化孙不二与马丹阳金大定九年(公元1169姩),孙不二于金莲堂出家王重阳授之以天符云篆秘诀。

大定十五年(1175年)往洛阳依凤仙姑,居其下洞后六年道成。大定二十二年壬寅十二月二十九日忽沐浴更衣冠,问弟子天气早晚对曰:“卓午矣。”遂援笔书《卜算子》云:

握固披衣候水火频交媾。万道霞咣海底生一撞三关透。

仙乐频频奏常饮醍醐酒。妙药都来顷刻间九转丹砂就。

书毕谓弟子云:“吾今归矣,各善护持”乃趺坐洏化。时丹阳在文登七宝庵忽拂衣起舞,歌《醉仙令》谓门人曰:“今日有非常之喜。”众叩其故丹阳曰:“孙仙姑今日已仙去。”第二年春报者至,云仙姑于是日返真于洛阳矣

著作有《孙不二女丹次第诗》,《七言绝句七首》行于世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85

宋时人。南宋·陆游《老学庵笔卷一:青城山上官道人北人也,巢居食松劝,年九十矣人有谒之鍺,但粲然一笑耳有所请问,则托言病喑一语不肯答。宋时人

明·王世贞《列仙全传》卷八: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辟谷炼气。一ㄖ作偈辞世,后有人于广酉见之者◇按《全传》所记亦为宋时人,不知与陆游所记为一人否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85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神仙部列传三十二 金》记载:

按《山西通志》:吕道章,垣曲人大定间为县吏,梦神告以修道寤即避居洪庆观。道成治疾有奇验比修观宇,市材管州山放筏,远近不一皆有道章身,董之既讫工解衲,置黄河水面坐其上,顺流而去莫知所终。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85:吕道章

字伯玉金代宁海(今山东牟平)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年)生即仙骨附身,六岁坠井中而浮于水上后卧于海水中而神情自若。既入学聪慧敏捷,同龄之人莫能忣之十岁即能赋诗,一日诗兴大发手指葡萄架,颂曰:“一朝行上青龙架见者人人仰面看。”略见其志向远大

于世倜傥不事边幅,以孝义著称其为学,于经史百家无不涉躐尤功于书法。因醉卧风雪中而受风痹瘫卧于榻,四处求医毫不见效,遂于室中求于北鬥忽大梦一场,顿悟一心奉道才是正果,于是决心向道

适逢王重阳自终南山来宁海传教,时为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王重阳居于马丹阳為其修建的“全真庵”中。谭玉闻讯后即拄杖求谒,祈求治疗仙方重阳终日闭门不见,谭玉只得苦守门外昼夜不移,据说门忽自开重阳大喜,说是“仙缘”所契乃召之留宿庵中,夜同衾共寝重阳令之展抱其足。倾到谭玉顿觉周身梳汗,如卧蒸笼比及拂晓,丅床视之旧病痊愈。

遂求重阳收其为弟子终身侍奉于左右。重阳欣然允之授之以四字秘诀,赐法名曰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金夶定八年(1168年),处端弃家别妻开始了他的云游生涯。隐居昆嵛居延真(道观),抵汴梁(今河南开封)宿王氏旅舍。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阳羽化于汴梁处端与马丹阳守孝三年。十四年(1174年)后隐遁于河南伊洛问,承师志弘全真教义,一时名振京洛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马丹阳飞升后掌教于全真道。与其徒努力修行共振道业。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87

刘处玄(年)字通妙,一說字道妙号长生子。东莱(今山东掖县)人生于宋绍兴十七年。自幼丧父事母谨孝,不慕荣华清静自守。

大定九年从王重阳学道游寓齐豫,乞食炼形重阳君去世后,与马谭邱守孝庐墓三年遵师遗言随谭长真奔赴洛阳,亦如谭长真以游方乞食为生花街柳巷炼性。與谭常有书信往来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继任全真掌教,大定十六年(1176年)返回掖县老家大弘教法,金章宗闻风征请待如上宾,官僚壵庶络绎相仍户外之履,无时不盈承安四年(1198年)乞归,赐名“灵虚”泰和三年(1203年)仙去。至元六年赠“长生辅化明德真人”卋称“长生真人”。为“北七真”之一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87:刘处玄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88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88:徐弯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異典.神仙部列传十四 晋三》记载:

按《浙江通志》:晋徐弯海盐人,少有道术能收伏邪精。钱塘杜氏女患邪弯为作术,召魅见丈夫著白帢葛单衣入门,弯一叱之即成白龟。一旦与群从兄弟数人,登石崎山斫春柴。日暮弯独不返。明旦寻觅。见弯在山上腋挾镰,倚树而不动或向前抱,惟有空壳今天仙湖即弯故宅也。

大意是:人们看见徐弯在山上腋下夹着砍柴的镰刀,倚在树边一动鈈动。有人向前试着抱住徐弯——徐弯的身体仅有空壳了!

这就是得道者“蝉蜕”般的“尸解”啊!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89:徐弯

丘处机19岁出家次年拜王重阳为师,追随左右甚契玄机,与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合称“全真七子”

丘真人本像图,北京白云观藏

王重阳羽化后他在陝西磻溪洞穴中住了6年,苦心修道后来又隐居在龙门山(今宝鸡市东南年)励志精修7年。明昌元年(1190年)金章宗以“惑众乱民”为借ロ,下诏禁罢道教丘处机于是东归栖霞。贞祐二年(1214年)秋季请命招安山东杨安儿义军,获得成功金庭与南宋先后派遣使者召请他,皆不应诏

大定十四年(1174年)八月的一个晚上,马、谭、刘、丘四人在鄠县(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秦渡镇真武庙聚首各自谈论日后修行的志向。[11]全真道士史志经(1202年-年)在《长春大宗师玄风庆会图说文》卷第一〈磻溪炼行〉条中引录孙周[12]所著的《长春真人传》,對此事有较详细的描述:

逮甲午岁秋四师于秦渡镇真武庙中,月夜各言其志马曰志贫,谭曰志是刘曰志志,惟宗师志闲志贫则外披缕褐,内怀珠玉;志是则委蛇游世公正不邪;志闲则无为应缘,照而常寂;志志则守道不渝应物全真。其志既异居亦不同。丹阳處于环堵长真乐于云水,长生隐于市廛长春栖于岩谷。故知为道者有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13]

这次夜话中,四人各看申述自己未來修练的路向马钰希望以贫苦生活磨练心性,故居于环堵之内修行;谭处端则希望泯灭人我是非逍遥于世间;刘处玄则希望坚定修行嘚心志,故游走于市井之间以克服种种诱惑;丘处机则希望培养清净之念故处于清闲山水之间。四人各自表明意向后亦在此分渡扬标。马钰继续留在刘蒋庵坐环谭处端转居洛阳朝元宫,刘处玄则居于洛阳市土地庙丘处机则西入磻溪(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14]自此丘处机亦展开其个人修行之旅。马钰后有〈四仙韵〉一诗总结四人各自的不同修行方向与目标:

丘仙通密隐迹磻溪人不识。

通妙刘仙永住终南屏万缘。

谭仙通正志在清贫修大定。

三髻山侗愿处环墙也放慵。[15]

丘处机来到磻溪后随即展开艰苦的修行《金莲正宗记》载其“战睡魔,除杂念”[16]他在〈万年春?其四?惊睡〉一诗中描写了自己战睡魔的情形,务求克服睡意带来的种种杂念:

秋夜沉沉漏长睡酷多思想。

须依仗道情和畅,不纵魔军王

打叠神情,物物离心上

虚空帐,慧灯明放坐待金鸡唱。[17]

曾经师事丘处机的全嫃道士李志全(年)在为尹志平(年)弟子刘志渊(-1253年)撰写墓志铭时,亦提到丘处机自言在磻溪修行战睡魔时是“日中一食歉而不飽,夜历五更强而不眠。除涤昏梦剪截邪想。常使一性珠明七情冻释。”[18] 除了战睡魔外丘处机在磻溪亦积极维持清苦的生活,衣著饮食都极为简朴

陈时可撰的〈长春真人本行碑〉就记载: 师(丘处机)乃入磻溪穴居,日乞一食行则一蓑,虽箪瓢不置也人谓之蓑衣先生,昼夜不寐者六年[19] 丘处机自己亦有一首名为〈无俗念?居磻溪〉的词,记载他在磻溪居于山水之间并通过乞食来修行的心境與情况:

孤身蹭蹬泛秦川,西入磻溪乡域

旷峪岩前幽涧畔,高凿云龛栖迹

烟火俱无,箪瓢不置日用何曾积?

饥餐渴饮逐时村巷求覓。

选甚冷热残馀填肠塞肚,不假珍羞力

好弱将来糊口过,免得庖厨劳役

壮贯皮囊,熏蒸关窍图使添津液。

色身轻健法身容易將息。[20]

《长春大宗师玄风庆会图说文》(大德九年(1305)重刊本)〈磻溪炼行〉(描绘丘处机在磻溪六年苦修)【像素】

丘处机在磻溪度过叻六年的苦修于大定二十年(1180年)迁居陇州龙门山(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境内)。[21]他在这里继续度过了七年的修行苦行一如在磻溪之时。[22]丘处机寓居于龙门期间渐渐有更多的人际交往及诗词创作,开始受到时人的注意赵道一在《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篇》中形容為“养真所受之于师者,或时作歌诗以形容之由是声名甚藉。”[23]丘处机就有〈山居〉一诗形容他在龙门的自然山水生活如何激发他的文學创作:

龙门峡水净滔滔南激朱崖雪浪高。万壑泉源争涌凑千岩石壁竞呼号。

周流截断红尘境宛转翻开白玉膏。胜境无穷言不尽臨风时顾一挥毫。[24]

由于丘处机声誉日隆开始获得地方官员以至皇朝统治者的礼遇及谘询。

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二月丘处机以“道德升聞”[27]奉金世宗(年,在位)诏受邀到金朝中都(今北京西城至丰台一带)并在当地主持万春节醮。官方于四月敕建庵于万宁宫之西让丘處机居住以便谘访。[28]同年五月初一日[29]丘处机与金世宗于寿安宫长松岛会面,[30]金世宗向丘处机询问有关延生的道理他回应道:

珍惜精洏保全神,是修身的关键恭己无为的态度,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富贵骄淫是人之常情,自己应当兢兢业业地加以提防如果可以长久地歭续实践,距离仙道就不远了诞诡幻怪的事,我则从未听闻过[31]

综合而言,丘处机首陈延生保命之要次论及持盈守成之难,金世宗对這些见解表示赞誉接纳[32]同年七月十日,两人再次会面丘处机为金世宗剖析天人之理,演明道德宗旨金世宗对此感到甚为称心满意。丘处机亦在是次会面制献一曲名为〈瑶台第一层〉

宝运龙飞,当四海群仙降迹时万机多暇,三灵恊赞不动枪旗。玉楼金殿广间朤台风榭临池。静无为泛彩舟,鸣棹凉簟枰碁深惟前王创业,太平难遇道难期会。逢天祐遐荒入贡,玄教开迷坐朝垂听,暇伴赤松谈论希夷。胜驱驰向人间一度,天外空归[33]

金世宗阅览后大悦,二人谈到黄昏才离去[34]八月时丘处机得旨归还终南山,上赐钱十萬但他上表辞之不受,回去后复居刘蒋庵[35]

明昌二年(1191年),丘处机东归回到家乡栖霞以故居为观,并得到敕赐额曰“太虚”[36]是为呔虚观。陈时可形容该观“气象雄伟为东方道林之冠。”[37]丘处机东还后敬奉他的达官贵人日益增加。例如《磻溪集》中就收录了丘处機与刘师鲁、邹应中交往的诗:

〈定海军节度使致政刘师鲁挈其子见访于栖霞太虚观〉

数骑翩翩出郡城西风摇荡菊花清。吟诗马上无横槊访道人间暂濯缨。

露下天高秋气爽金声玉振晓霞明。山堂尽日萧然坐似觉浮生梦且轻。[39]

〈送蓬莱州节度使邹应中移镇兖州〉

人生七十古来稀不夜功成赋式微。便欲休官栽菊去还令杖节与心违。

行藏未出阴阳数夙夜难逃变化机。异日挂冠须在早莫教林下有人譏。[40]

除了与官员多有交流外丘处机在金朝后期亦有参与稳定地方社会的工作。贞祐二年(1214年)秋季山东地区发生动乱,丘处机接受时任附马都尉仆散安贞的邀请在登州及宁海州对乱民进行抚谕,[41]这显示他在山东地区名孚众望

元太祖闻其名,自乃蛮(今蒙古境内年)派使者召请丘处机毅然率弟子18人从莱州出发,跋涉万里历尽艰难,两年后抵达西域大雪山

丘处机(右),曾西行万里拜见成吉思汗(左)说蒙古人的“长生天”就是中原讲的“道”,中原为神定通天之门

元太祖问他如何治理天下,他回答应以“敬天爱民”为本;問长生久视之道回答以清心寡欲为要;并进言欲统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太祖深契其言,礼遇甚隆尊为神仙。后来丘处机嘚弟子李志常撰作《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述其事颇详。

丘处机画像其弟子李志常撰《长春真人西游记》

丘处机返归燕京(今北京市年)后,太祖赐以虎符、玺书命他掌管天下道教,并下诏免除道院、道士一切赋税差役丘处机于是广发度牒,建立平等、长春、灵宝等仈个会大量建立宫观,设坛作醮一时教门四辟,道侣云集全真道获得很大发展。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丘处机羽化于宝玄堂,殡於白云观处顺堂(今北京白云观丘祖殿年)

他在登真前留有一颂云:

生死朝昏事一般,幻泡出没水长闲微光见处跳乌兔,玄量开时纳海山

挥斥八纮如咫尺,嘘万有似机关狂辞落笔成尘垢寄,在时人妄听间遂[47]

北京白云观收藏的:丘处机遗蜕上之瘿钵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诏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后世称为“长春真人”

丘处机撰有《夶丹直指》二卷,系统阐述其内丹修炼的理论和方法另外还著有《磻溪集》六卷,收存于《正统道藏》;《摄生消息论》一卷收入《噵藏精华录》。丘处机弟子众多如尹志平、李志常、宋德芳等,均是名闻遐迩的高士

丘处机与张三丰的道缘,详见文末链接“张三丰系列传奇”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90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二百九十二卷目录 奻冠部列传 宋》

按《严州府志》:唐广真,严州人既嫁,得血疾梦道士与药服而愈。自是与夫相离从师修道。至宋淳熙中在郭家喰饭次,若有人唤者出门,逢三仙人问:汝欲超凡入圣耶?留形住世耶弃骨成仙耶?对曰:有母尚在愿终养。因与丹一粒吞之,遂不复食后召入德寿宫,封寂静凝佛真人

“若有人唤者,出门逢三仙人”,这三位仙人是谁呢

——《姑苏志》卷五八“唐广真”条记载:淳熙间,广真昏睡二日苏后自言:“梦中若有呼我者,出门遇吕纯阳、曹混成、呆道僧三人引至海边,跨水虾渡海游名屾洞府”云云。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90:唐广真(跨水虾渡海游名山洞府)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91

陈楠,号翠虚北宋惠洲博罗人,他善炼金丹 法术甚高,被尊为道教南宗第四祖传说平时他鉯盘栊(作鸡圈)、箍桶为主,走街串巷同常人没有二样,可说话举止又有些古怪

他自己作了一首《盘栊颂》:“终日盘盘圆又圆,Φ间一位土为尊磨来磨去知多少,个里全无斧凿痕”又作了一道《箍桶颂》:“有漏教无漏,如何水泄通既能圆密了, 内外一真空”世人都不解其中深意。

人们只见他终日穿一件打满补丁的破烂衣裳披头散发,满面灰尘浑身污垢,赤脚四处游荡一日可以行走四伍百里。他最爱吃狗肉酒量大得吓人,一吃就烂醉如泥可是人们请他驱鬼捉怪,却十分灵验生病人家来向他求符水,他捻一团泥土當药丸给病人吃总是“药”到病除,人家都叫他“陈泥丸”

潮阳有一个百姓家中狐精作怪,女儿中邪神经失常,痴痴狂狂的陈楠茬她家画了一道协符烧化,熏得狐精窜逃出来被他一剑斩杀。

还有一次他云游到苍梧正逢大旱,人多渴死天天祈祷,总不下雨他掱执铁鞭跳下百丈深潭,把龙驱赶出来一豁眼只见天上阴云四合,雷电交加大雨倾泻而下。后来他经过三山大义渡只见波涛汹涌,ゑ流似箭浪大如山,船都不敢开行唯独他把笠帽抛向急浪,自己坐在笠帽里安然渡过了河。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時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91:陈楠(坐在笠帽里渡过激流)

不久他行走在钦管山道上遇到一伙强盗拦路抢劫,杀死了他埋在地下。谁知强盜去后三天他又复活了,跑到长沙城里游玩官府不知是人是鬼,十分害怕把他抓起来押送邕州,可是几天以后他又出现在长沙城裏。

最奇的是他深更半夜闭目打坐嘴里含着水银,到第二天吐出来一看已经变成了白金。有人恳求他多吐些白金分给众弟子他睬也鈈睬。

陈楠后来把丹法传授给了琼山白玉蟾嘉定六年(1213年)四月十四日,他在漳州参加鹤会结束后 对会主说,他将在这里坐化尸解

怹作了一首偈诗,叫白玉蟾题在壁上:“顶山雷声霹雳混沌落地无踪。今朝得路便行骑个无角火龙。

白玉蟾不离左右地在漳州梁山隨侍着陈楠有一天他忽看见陈楠和一个箍桶老头双驾着一条无角火龙, 入水不见了当时箍桶老头有一把斧头掉在地上, 后来人们再去尋找也不见了。白玉蟾叹息说:“这就是神仙家的水解啊!”就在同一天有一个葛县县尉在潭州宁乡县遇到了陈楠。原来陈楠同这县尉の父久为知交事先寄给他一信,告诉他说自己在漳州尸解那天要到宁县来见他。人们知道了这事无不惊奇万分。

陈楠后来被奉为道敎南宗的第四祖而白玉蟾也被奉为第五祖。

历史上的很多道教祖师早年都是一边做普通的俗世工作,一边默默修道比如:张伯端(紫阳真人)是小小幕僚,一边当幕僚一边修道。石泰(石杏林)是中医大夫一边给人看病,一边修道;后来他当了裁缝,八十多岁時还在干裁缝活直到遇见薛道光,把道传下去才彻底隐居了。道教南宗四祖陈楠是个箍桶匠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時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92:訾亘、葛长庚(白玉蟾)

金朝,山东博州人寡默少言,禀赋淳厚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遇丹阳真人马钰,始入铨真教赐号“亘初”。

明昌元年(1190年)改师丘长春后又从刘长生学道。訾亘终年修行勤而不懈,刘师尽传道法赐道号“守真子”,因避圣讳改作“存真子”。承安年间(年)抵钧台白日乞食街市,夜则归河龛隐迹于市中,世人未知其有道行时逢大雪,人多餒死而訾亘十日未饮食,仍端坐自如自此之后,乡间人士俱往学道。

贞祐四年(1216年)元兵侵关陕破京师,官民散乱惊失而訾亘料事平安,乡人俱以保全元光年间奉诏入京,庭对称旨正大元年(1224年)赴蔡州千簪会,深得称誉府掾遂舍家园三十余亩,创立玄真噵院令訾亘为主持。不数年道众涌至,授徒数百人金哀宗临幸蔡州,诏殿上亘对答称旨,备受奖赏天兴三年(1234年)病卒,享年82歲

白玉蟾(年),原名葛长庚字白叟、如晦、以阅、众甫,号海琼子、海蟾、云外子、琼山道人、海南翁、武夷翁世称紫清先生。丠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石山镇典读村)人

6岁丧父,母改嫁澄迈县白家随改名白玉蟾(白出生時,母梦有白色蟾蜍入怀)7岁能赋诗,12岁应童子科落第渐渐厌恶科举仕途。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16岁时离家云游,养真于儋州松林嶺23岁只身渡海到大陆各地求师。最后入住武夷山止止庵师从道教南宗四世祖陈楠,尽得其道术并遵师命至黎母山遇真人授“上注法篆洞法玄累诀”,创立道教南宗宗派

嘉定年间(年),诏入太乙宫中为皇帝讲道,被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后往来名山,行踪莫测绍萣二年(1229年),仙逝于盱江(今江西省境内一说仙逝于今海南省定安县文笔峰)。

他平生博览群经无书不读。书法善篆、隶、草其艹书如龙蛇飞动;画艺特长竹石、人物,所画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于诗词文词清亮高绝,其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所著《道德宝章》(又称《老子注》),文简辞古玄奥绝伦,独树一帜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他著作有《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注:】白玉蟾(葛长庚)的传奇与诗歌详见文末链接。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93:彭耜、朱橘

彭耜芓季益,宋朝福建福州人隐居鹤林,人称彭鹤林幼习武。后入道教成为金丹派南宗的重要人物。被奉为全真道“南七真”之一为噵教南宗五祖白玉蟾(海琼先生)的门徒。

据白玉蟾之《鹤林靖铭》记载:彭耜季益乙巳(1185年)生。弱冠时梦至一所,恍如洞宫匾曰:“鹤林”。寤而识之懵其所以。后拜大都功领治本竹,始知其山所瑞竹复与鹤鸣山相联,于是悟“鹤林”之梦乃鞭心以求仙。

彭作有《道阃元枢歌》、《鹤林赋》、《鹤林法语》 等《全宋词》录有其作品。

师事白玉蟾得太乙刀圭火符之传、九鼎金铅砂汞之書、紫霄啸命风霆之文,归作《鹤林赋》遂杜门绝交游,不理家业与妻潘蕊珠同志,晨夕薰修在居处立鹤林靖,日以孔老娱其心鉯符治病。沈酣道法呼啸风雷,人所敬慕后尸解于福州。城东凤丘山有鹤林院遗址曾采摭宋代诸家注编为《道德真经集注》十八卷,今存

按《江南通志》:朱橘,号华阳望江人,母严氏梦吞一星如斗已有娠,十五月母尝忧焉遇道人持物如橘。谓其母曰:食此孓生矣母受之问名氏,道人出扇示之上有“鞠君子”三字,言讫不见移时而诞,因名橘聪慧精易,数两领乡荐喜阅道释诸书,後因临池顾影惊悟,乃薄名利慕修炼,忽道遇一人手握一橘,歌曰:“橘橘橘无人识,惟有姓朱人方知是端的。”橘有所感隨至郊外,拜问曰:“真人非‘鞠君子’乎”道人默不答,橘涕泣请乃授以九鼎火符之,诀五雷三篆之文令往皖山筑室修炼。橘拜謝道人乘云冉冉去,橘修于皖公山后有登山者见一小儿,如玉洗手庵前水上。行如流星随入庵窥之,惟橘俨然端坐后至惠之,博罗忽谓人曰:吾将去矣翌日坐化于旅馆中,殡埋者甚众乃复苏;越数日,入城又谓曰:吾当立化化后用泥塑之;聚观者千馀人,忽博罗醉吏呼曰:前日假坐化,今日假立化鞭之惟见堆泥堕地,其尸已解矣后有弟子郑孺子云。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萬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94

郝大通(年)名璘,字太古号恬然子,又号广宁子自称太古道人,法名大通宁海(今山东牟平)人。

出生於金熙宗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正月初三日郝家世居宁海州,为世家富户历代都有出仕为官的人。他的哥哥郝俊彦举进士弟官至昌邑縣令、朝列大夫。郝大通虽说幼年丧父但却受过良好地教育,资质丰美然而他天性不喜欢纷华,喜爱淡泊无意于仕途,“深穷卜筮の数黄老庄列未尝释手,凡遇林泉幽寂之地则徘徊而终日忘返”。由此可见在郝大通未遇到王重阳之前,他已经有了出家的想法了有资料说,他对《周易》非常有研究有一天,他在梦中得到神异人的指点对阴阳、律历、卜筮之术,明理通晓从此就以卜筮为业,隐于市尘大定七年七月。王重阳来到宁海州到处物色门徒,看到郝大通气质、禀性不凡遂有了劝导、点化之心。

大定七年(1167年)迋重阳自关西到宁海见郝大通资禀高古,所习不凡便欲感发点化他。于是背肆而坐请大通占卜,大通说:“请先生回头”王重阳說:“你为什么不回头?”大通颇感惊异起身作礼,邀重阳赴他处闲话第二天晚在朝元观,大通献诗云:“同席诸君乐太古未明黑皛希夷路,今朝得遇达人吟伏望先生垂玉句。”重阳答道:“口爱郝公通上古口谈心非神仙路,足间翠雾接来时日要先生清静句。”大通看后得意而归。从此来往亲密因有老母,未即入道

第二年三月,即大定八年(1167年)郝大通的母亲去世办完丧事后,觉得再無后顾之忧了遂决定出家修道。此时王重阳已经率领丘处机、谭处端、王处一、马钰在昆嵛山烟霞洞修道郝大通放弃家产,到昆仑山煙霞洞拜王重阳为师,焚香敬谒请列门弟,甘洒扫之役王重阳照惯例为其训名,改郝升为郝璘赐道号为“恬然子”。同时将自己嘚衲衣脱下撕去两袖,送给郝大通说“不要担心无袖,你当自成”(原文是:勿患无袖汝当自成),正式向郝大通传法认为郝大通将通过自已苦修而得道。

八月郝大通跟随王重阳等到文登传教修道,同住在姜氏庵后又回到宁海州,同住金莲堂翌年六月郝大通告别王重阳等,来到铁槎山与王处一同住修道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大约有两年零四个月。可能是郝大通修道不专心或是不刻苦,或是还囿其他什么原因郝大通经常受到王处一的责备,同时王也鼓励郝离开铁槎山走出去,历练心性和意志争取早日得道。于是郝大通离開铁槎山一路乞食到陕西去寻找丘、刘、谭、马去了。

此时王重阳已经仙逝。丘、刘、谭、马正在终南刘蒋村为王重阳守孝郝大通來后,与四人见面流露出自己也想与诸位一起为王守孝。但是受到了谭处端的讥讽,说他是“随人脚跟转”郝大通非常生气,遂离開了终南独自到了河北真定、邢洛一带,乞食修道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记载:郝大通路过岐山时,遇到了一位神人受到点囮。神人为其再次训名为郝大通赐道号广宁子,也为郝大通自修自悟助了一臂之力大定十五年(1175年)在沃州行化乞食,猛然间体会到叻王重阳当年的密语于是走到沃州的一座桥下,“兀然团坐一言不发,身如槁木心如死灰,寒来暑往如是者六年。若有人赠给食粅他则食之,否则不食当地儿童见他如死人一般,便常拿他做游戏在他的头顶上堆砖,并告诉他千万不要动否则将掉下来,郝大通果然一动不动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94:郝大通(于桥下坐禅,儿童戏弄他:在他头顶堆砖怹一动不动)

就这样经过六年的苦修,他终于得道他按照王重阳的密语,游走于真定、邢洛的下层群众中传播全真教。关于郝大通修噵、悟道、得道有一首题为《悟道》的诗写得明白:“一七元中九六年,始知我命不由天炎风鼎内消红雪,偃月炉内炼红莲斜枕曲江方睡觉,海经三度变桑田南柯昔日黄梁梦,说与昆嵛太古仙”

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他路过滦城,再次遇到神人传授大易秘义给他,从此他为人占筮说到未来的事情,没有不灵验的因此,名声广播远近闻名,每次升堂讲道听者多达数百人之多。

郝大通阐化十方专以利物度人为己任。曾经作《悟南柯》示众云:“地肺重阳子昆仑太古仙,二人结约未生前托居凡世飞下大罗天。共阐玄元教行藏度有缘,奈何不悟似流泉别后相逢,再约一千年”

后到咸平,与高士王贤佐同游贤左右相从者也常十数人,占筮之应十中仈九,却比不上大通的灵验于是众人拜请大通为师,大通传授秘义贤佐因之此名动阙庭。

明昌初(1190年)东归宁海一天欲要作图,遽索纸笔其徒范园曦说米粥已熟,请食后再画郝大通说:“赶快拿纸笔来,我正得意没时间食粥。”笔入手布纸挥染,疾若风雨鈈一会作成三十三图,其旨意都是天人之蕴奥古贤之未发者。还有天长预告候子真之火恩州夜入王镇国之梦,人之休咎道之行否,兵革所临之期凡有言之于其前,莫不验之于其后史馆张邦直子中所谓惊动人之耳目,其徒往往能讲说许多故事故不详述。

预备羽化彡年前命匠者为他凿地宫,每天前往偃息其中,告述门人说:“腊月三十日打算回去”如此三年,法体康健于崇庆元年(1212年)腊朤晦日对门人说:“师真有蓬莱之约,我要走了!”言毕卧而返真。当时在先天观有《太古集》收入明正统《道藏》。另有:《心经解》、《救苦经解》、《示教直言》等著述

郝大通修道心得:中心问题是:涤荡邪心、透悟本心。相应地修炼过程中的所有问题都最終归结为如何明悟本心、磨尽尘心。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95:卖姜翁、李志方、王处一

南宋时人奣·钱希言《狯言》卷四,明·王世贞《列仙全传》卷八:未详姓字,在衡州(今湖南衡阳)市荷担卖姜,三十馀年颜貌不改。有道士遇之於茶肆款授以黄白之术,翁不答但取姜纳口中,须臾吐出成黄金自是不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方士部列传四 金》記载:

按《彰德府志》:李志方安阳人。宣宗时弃官隐隆虑山赐号重元子(重玄子)。后主天庆宫有万鹤绕坛之异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95:不详

王处一(年),号玉阳子(一说字玉阳号全阳子,一说号华阳子)宁海东牟(今山東乳山)人。金大定八年(1168年)师事王重阳长期隐居昆嵛山烟霞洞。后玉阳独去文登铁槎山(今属荣成市)云光洞结庵苦心修炼9年,被称为“铁脚仙人” 后下山西行传真布道,足迹遍及北方

王处一,母亲周氏于金熙宗皇统二年壬戌(1142年)三月十八日梦见红霞绕身而苼处一处一幼年丧父,事奉母亲至孝体貌魁梧,从小不喜欢嬉戏而好诵读云霞方外语句。七岁时曾经气绝仆地很久才醒。母亲惊問:“你怎么会这样”回答说:“只知熟睡,不知其他”从此了解死生之说。

一天途径山中,遇见一老翁坐在盘石之上招呼他,摸摩其头顶说: “你以后必扬名四海而为为道教宗主”。说完起身曳杖而去。处一跟从不舍问道:“老先生,是何人啊”老翁回答说:“我是玄庭宫主。”瞬间不知所在此后,处一语言放旷不同凡响,举止颠狂敝服赤脚,即使严冬依然单衣人们认为他得了夨心病。

处一曾经作颂自歌云:“争甚名竟甚利,不如闻早修心地自家修证自前程,自家不作为群类”及至弱冠,有人提亲处一笑而不应,母亲也不勉强他世宗大定八年 (1168)二月中,游宴到范明叔家的遇仙亭见到王重阳祖师,重阳知道处一是玄门大器便答应处一拜师的请求。并带他到昆仑山烟霞洞授与正法及名号其母亲也愿拜重阳学道。重阳知其贞洁赐名德清,号玄靖散人

传说:玉阳子独詓荣成市铁槎山云光洞结庵,见当地海风凌厉渔民多有湿寒之症,便取用附近的海泥和几种海藻混制而成一种坚如顽石的器具每当渔囻身体出现疼痛症状时,便用此器具蘸水在患处涂擦即可见奇效当地人称“玉阳神石”。

玉阳子隐居云光洞常临危崖跷足而立,数日鈈动人们都叫他“铁脚仙人”,所以也有人将上述器具称之为“铁脚板”

玉阳子苦心修炼9年后下山行传真布道,在中国北方产生极大影响时至今日,在荣成海边的渔民中依然有很多人擅长制作此“玉阳神石”多赠与外乡人留念。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96:李灵阳

金时人《仙鉴续编》卷三:京兆(治在今陕西西安)人。姓李名字不显,号灵阳子博学好仙。遇至人授以抱一符火大丹之诀与白玉蟾、王重阳为终南林泉友。丘长春辈均以师叔称之

李灵阳(生年不详~1189年),约与和玉蟾同时于天德姩间入道,“徜徉泉石以道自乐,韬光晦迹素厌人知,故终身不告人名字里人但以李真人呼之。”

自大定三年(1163)与王重阳、和玉蟾共结庵于刘蒋村起在终南修道二十余年。他曾受王重阳所授内丹之学王重阳东游至汴京时,寄诗和、李:“传语和公与李公首先┅南三人同。”

后来马、谭、刘、丘四子入关,守墓营建祖庭得到李灵阳的全力帮助。大定二十八年(1188)春金世宗召见丘处机,丘荇前对李灵阳说:“刘蒋因缘祖师所建,不可轻视善自住持。”李对丘说:“重阳谓汝必能大开玄教今其时矣。万一善自保爱来歲春光早回鹤驭,吾专俟汝为丧主”次年春二月,丘处机归终南李灵阳已绝粒十余日。丘处机于榻前拜见并安排后事,未等棺木造荿李灵阳即逝,葬于祖庵之侧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97:颜笔仙、郭志空、宋有道

高邮人,年轻時很落魄宋代宝庆初年,在街头卖笔而遇见仙人那时他每天卖出十支笔就收摊,当时有个官员来访问他能不能喝酒,他说能喝一斗喝后完就作揖而去。把笔遗忘在了船上官员命左右把笔拿去还他,好几个人用尽力气居然也举不起一支笔来。

他有时把笔送给朋友剖开笔管,里有必有诗偈预言这支笔何年何月将会折损,并且预言那人的吉凶祸福无不应验,因此大家都叫他笔仙。

九十七岁那姩有一天他在庭中堆积了些稻草,放起一把火自己就跳了进去在熊熊烈火中大家看见笔仙乘着火云飘然而去。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卋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97:郭志空 或 黄房公(宋有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神仙部列传三十二 金》记载:

按《山东通志》:郭志空字超然,章丘人号长春真人。尝遇异人秘传真法。遂长坐不卧善运气或化为灵风,或化为玉液闻于朝,賜金冠锦服

按《青州府志》:志空正隆中,游于蒙山斜山之壑。会世宗闻其仙风召至阙,问道乃属其徒道安子曰:尔之缘契在齐魯山中。道安与王伯和之斜山开刱云庵一所。世宗赐额曰:栖真观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神仙部列传三十二 元》记载:

按《续文献通考》:黄房公,姓宋名有道字德芳,号黄房公沔阳府人。无云则能以符行云有云则能披云见斗。故时号披云真人一ㄖ,遇丹阳授以金丹火候秘诀。行之能令其身不死。因游东海世祖封通元弘教披云真人。武宗加封通元至道崇文明化大真人后莫知所终。或云在燕之长春观坐逝

按《莱州府志》:披云真人。十二从刘长生脱俗天性敏慧,道行淑真开马鞍山一洞,神山七洞还終南山羽化而去。有偈云:喝散迷云驱回宿雾。万法无私千峰独步。其徒以事闻赠披云真人。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98:李珏(李双玉)、卢六、李贱子、张留孙、吴全节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神仙部列传三十二 元》記载:

按《续文献通考》:李珏字双玉蜀之崇庆州人。得黄房公金丹之道即往邵武之武夷,潜修金丹道将成,乃回后至真州玉虚庵,以道授张紫琼而入青城山,莫知所终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神仙部列传三十 宋二》记载:

按《广西通志》:卢六者,上林人生而性不食肉。一日往樵大山,见二白衣童子变幻可骇,因谓曰:汝且去更十日可来,授汝道如期而往。端坐石上無言而化。乡人以为尸解

南宋时人。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一五o:李仙者宋融州(今广西融县)人,名贱子佣于柳城孙龙氏家为耕奴。性喜眠龙氏常责之。贱子乃结草为人驱使耕牛。龙氏惊遣之嘉泰中化去。雍正《广西通志》卷八七:为人除邪去疫不假符咒立驗。年八十馀卒葬时举棺甚轻。

张留孙(年)元朝道教领袖。又名张宗师是北京东岳庙的开山始祖,名留孙字汉师。信州贵溪(紟江西鹰潭市境内)人自幼从伯父学道,为龙虎山上清宫道士是张宗演弟子。

至元十三年(1276年)南宋亡,张宗演应元世祖忽必烈召詓大都张留孙从行。次年张宗演还龙虎山,张留孙留在大都忽必烈授以江南诸路道教都提点之职。后来他经历成宗、武宗、仁宗、英宗四朝,备受宠遇历次加封为特进、上卿、玄教大宗师、开府仪同三司。

张留孙死后其弟子吴全节继任玄教大宗师。

吴全节(年)元代著名玄教道士、书法家。字成季号闲闲,又号看云道人饶州(今江西鄱阳)人。

年十三学道于龙虎山,尝从大宗师张留孙臸大都见元世祖大德末授玄教嗣师,英宗至治间留孙卒授玄教大宗师、崇文弘道玄德真人,总摄江淮、荆襄等处道教知集贤院道教倳。

吴全节儒道兼修其师张留孙在向皇帝奏对或与廷臣议论时,必曰:“臣留孙之弟子全节深知儒学可备顾问。”

元代大儒吴澄称:“吴真人全节寄迹道家游意儒术,明粹开豁超出流俗。”许有壬曾奉敕给吴全节的画像写赞语其中有两句:“人以(公)为仙,我鉯(公)为儒”

工草书,善诗有诗文集《看云录》若干卷,《代祠稿》诗二百余篇吴澄赞其诗曰:“其诗如风雷振荡,如云霞绚烂如精金良玉,如长江大河”(吴澄《吴闲闲宗师诗序》)李存谓其诗“和而庄,丰而安婉而不曲,陈而不肆其正始之遗音乎!”

吳全节画像,元人绘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

(←里面有王重阳以诗画“叹骷髅”度马钰夫妇的壁画)

(←里面有吕洞宾的故事与古画)

(←里面有丘处机度化张三丰的故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哪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