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2岁半他宝宝只吐不拉怎么回事事?两天没拉,今天下午吃了松子和瓜子,晚上只吃了炒豆角,怎么办?

323前天下午听到宝宝呼吸声音粗而急,仿佛从肺里抽出一样,很是担心,好害怕是哮喘。虽然这是第一次出现这样情况,可还是很害怕。昨天上午让社区医生听了肺部说是双肺罗音重,估计会是支气管肺炎后,一下子没扛住,还是决定上儿童医院了。
医生听了一下就说是肺炎,因为是第一次感觉喘,暂不能说是哮喘。开始要求住院,坚持没同意,然后开了吊水和一堆药。交涉了半天,决定先肌注一针,回家到社区医院再注剩下的五针。欣宝宝并没有发烧,精神和心情都好得不行,一直问个没完: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干什么用的,那是干什么用的。看了医生喊医生阿姨,问清楚那些东西是检查嘴巴听肚子听背的后,轮到自己时非常配合,简直让医生无法相信这是个一岁九个月的孩子的表现。可怜的她还是挨了一针,哭得好可怜,亏她打之前还喊医生阿姨轻点儿,真是心痛啊。
回家欣宝宝就拉肚子了,我知道这是抗生素的原因。虽然我告诉医生欣宝宝极少用药,让她用点普通药,看这情况那医生肯定还是下狠手了。赶紧喂了益生菌。中午总算找到了那位中医朋友,下定决心不打下午那针了。按他说的方法拍了痰,吃了化痰药和解风寒的中药冲剂,到了晚上睡觉时那肺里的丝丝声音就轻了许多。一夜没睡好,总是爬起来听她的呼吸声。
早上还是不得不上班了,打电话回家陈姨说那肺里的声音更轻了,精神心情还是特别好,正玩得高兴呢。这才放下一颗心来。仔细想想,真是大教训啊。
1.
应该先找到那个中医朋友问清楚再决定是否去医院。
2.
医生还没验血没有照片,怎么就可以直接判断是肺炎呢。
3.
明知那是抗击素,居然还让欣挨了一针。
4.
自己药理知识还是要恶补!经验:
1.
她流有清涕,微咳,舌白,这是明显的风寒症状。最好的药是小儿至宝丸,我这买不到,只好买了三九的风寒感冒颗粒,减量吃。
2.
她肺的声音主要是痰堵住了,前天还有清涕说明不是特别严重,昨天没有了清涕就是全部堵在肺里了。要把痰拍散,以便将肺和气管里的痰排出,再加吃化痰的药。拍痰的办法是:小儿趴着,可以趴在大人腿上或被子上,注意底下不要太硬也不要太软。手掌扣成中空状,在宝宝后背两侧肺的位置拍,左右轮拍,自肺下端向上移动,以便让肺中痰液散开向喉咙走。左右共50100次。拍的时候要稍用力,不要太轻,稍重不会影响宝宝。痰到嗓子,很容易在咳嗽时进入嘴里,宝宝不会吐痰,但咽到肚子里就没事了。
祛痰药:沐舒坦:西药,稀释痰液,以便排除,适合痰非常严重,粘稠无法吐出,甚至呼吸困难的情况,没有专门针对婴儿的,通用,按体重计算:1.21.6mg/kg/日计算,分两次饭后吃,粗算2岁以下每次用片剂的1/3片,每天2次。用糖浆更容易喂,计算方法一样。粗算方法如下:
6
岁以上儿童:每天2-3次,总量45mg
2-6
岁儿童:每天3次,总量45mg
2
岁以下儿童:每天2次,总量15mg(半片片剂或2ml糖浆)注意是总量分2次。
3.
我们还煮了陈皮、甘草、菊花、山楂、姜丝水,泡在奶里早晚喝。希望明天,欣宝宝可以快点好起来呀!
已经有两天没听到欣宝宝喉咙里的痰音了,偶尔有一点儿小咳,也不算个事了。和朋友友聊起这个事,再次感叹自己没扛住,让欣宝宝白挨了一针。平时感觉挺有经验的,一遇上自己没碰到的情况,就慌神了,真是。再总结一次经验教训。
1.
最重要一点,宝宝精神好时,一定不能考虑往医院送。
2.
小朋友咳嗽一般都带痰,得先化痰,盲目止咳只会更加严重。
3.
咳的现象出来了,不可能几天就消,需要时间慢慢康复的,得有耐心。
4.
积食也会导致咳,欣宝宝此次就是因为先积食吃不下饭,然后受了寒。所以得消食散寒。现在她已经恢复胃口,每天从幼儿园回来,还要吃个包子或卷子,再来一碗汤。
5.
欣宝宝后来停掉前的药,吃王氏保赤丸三天,煮陈皮、山楂、杭菊水。这水可以多喝几天的。
5.
咳要分清寒热,针对性的煮水喝。

风寒咳嗽:周身肌肉酸痛、畏寒怕冷、喉痛、无汗、吐白色痰,伴有头痛、流清涕及发烧等。(特点:其色白)西医多诊断为病毒(血相不高或血相低)血相高,如果同时具有前面的症状,也可以先按风寒治,再配合抗生素。治:主要是风寒入肺造成痰多咳嗽,这时候首要暖肺驱寒。用小儿风寒感冒冲剂或小儿至宝丸,咳嗽里还可以用通宣理肺。同时配合姜水,和其它化痰的食疗水;
风热咳嗽:发烧、口干、鼻塞、吐黄痰且吐痰不爽、喉痛。。(特点:其色红、黄)治:四季可能发生,用健儿清解液。喝进印花水。另外,还有:燥火咳嗽:干咳、少痰、唇及咽喉干燥。(特点:其色红)
痰湿咳嗽:痰多黏稠,喉中呼噜作响,可能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特点:其色黄、白)积食咳嗽:和痰湿咳嗽类似,因脾胃消化不良或大肠秘结影响肺部功能。治:根据身体情况用消积止咳口服液或醒脾养儿颗粒。
体虚咳嗽:咳嗽时发时止,面目苍白、两颧发红、提气不上或手足发烧,有时痰中带血或咯血。。(特点:其色黑、白)夜咳:可能是虫咳,是寄生虫进入呼吸道造成咳嗽;可能是过敏,灰尘、螨虫造成咳嗽;可能是鼻涕或睡前喝水,有流入呼吸道;可能是积食;可能是阳虚。夜里和早上咳嗽,可能是干燥,可能是阴虚,可能是盖被太热,可能是寒咳,这些可以用乌梅煮水放姜丝。
附那个中医朋友的观点:最近,因为春天冷热不调,很多小孩受凉咳嗽,而且病毒细菌猖獗的时候到了,寒咳比较多,这些咳嗽通常表现为早上、白天咳嗽,或者突然冷一下就咳嗽。现给以下建议:
1/
熏醋,一半醋、一半水睡觉前薰卧室1个小时,醋杀菌,水增加湿度,都可以有效防止和控制咳嗽;
2/
大蒜,大人炒菜的熟大蒜给宝宝吃,可以增强抵抗力,防止感冒,也可以杀菌止咳。
3/
如果开始咳嗽,重要的是不要吃止咳药。可以用山楂、陈皮、甘草少量煮水,流清鼻涕的放姜丝。也可以用山楂甘草白萝卜水。多喝热水。
4/
咳嗽有痰就拍,贴子里写了方法,好好看。
5/
咳嗽不会很快好,3-15天都可能,只要能控制住,精神好,不要急于去医院,防止因咳嗽去医院又交叉感染。
6/
如果咳嗽发烧,这个季节多数是风寒引起,不要吃抗生素和抗病◇◇,吃至宝丸或感冒清热冲剂(里面都有紫苏)。
7/
咳嗽病程后,会因为久病脾虚,食欲不旺,甚至发展为积食咳嗽,这时的咳嗽已经转化成热咳,通常是表现为夜里咳嗽厉害。需要消积止咳。喝山楂水(山楂、白萝卜在整个治疗中都非常重要),严重的夜里总咳嗽,要吃消积止咳口服液。
欣宝宝于7日下午吹风着凉,痰多,剧咳,清鼻涕。当天晚上发烧最高达38.5以上。没有吃退烧药,下半夜烧退。吃了一天小儿至宝丸,鼻涕转黄,改吃小儿葫芦散。没想到8日下午痰音极重,又有丝丝声。鼻涕流时清,打喷嚏又有黄,分不清寒热了。在中医朋友的指导下,还继续吃小儿至宝丸加沐舒坦,拍痰,按摩无名指。
9
日,痰音减轻,咳的频率降低。10日继续吃小儿至宝丸加沐舒坦,拍痰,按摩无名指。这一次发烧和听到痰音并没有像上次那样乱了阵脚,主要是因为积累了大量的相关知识,心中有底,遇事就不慌了。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问题是还不能自如运用,还得加强学习和领悟。
再附咳嗽知识,希望更多的孩子受益。统一说一下近来感冒咳嗽的问题:症状主要是咳嗽有痰,早晚多,流清鼻涕,打喷嚏后里面有黄鼻涕.发烧或不发烧.食欲一般良好,舌苔不厚,大xiaobian基本正常.判断:冷热不均,毛孔闭塞,导致肺闭痰雍咳嗽.判断为外寒内热,西医为病毒感严重的,西医判断为支气管肺炎治疗方法:
小而至宝丸,一般吃1-2天基本好,然后可以调养维护主要方法是打开汗腺,排除寒气.如果没有至宝丸,用其它含有紫苏的感冒药也可以,如果还没有,只有用姜水。如果痰多难咳,加沐舒坦
食疗:白萝卜+姜,多吃白萝卜.停药判断:出汗后,不发烧,咳嗽较少,就可以停至宝丸和沐舒坦.
停药后食疗:山楂陈皮甘草水.直到咳嗽非常轻微,多喝热白开水就可以.愈后调养:生津补气健脾,用百合瘦肉粥,放少量姜丝和盐.观察鼻涕,流鼻涕是最好的,说明肺的提升功能还好,能把寒气排出,如果咳嗽,不流鼻涕,要用沐舒坦和陈皮\甘草水,帮助提升肺气,稀释撵痰。中间观察:鼻涕变黄,喝白开水,多吃白萝卜就可以了.其他症状都好了,鼻涕长期不止,用黄芪3小片,红枣5-10枚煮水.喝一天就可以止,之后还要多喝热水
注意事项:整个过程一定不要用任何含有寒性成分或麻醉方式的止咳药,西药止咳一定不能用,注意呼吸新鲜空气,如果赶上下雨低温,赶紧出去呼吸冷空气,进屋立刻喝热水,鼻涕哗哗一流就好了.痰多护理:拍痰、按摩肺经。吃沐舒坦,晚上多吃白萝卜。脖子上围丝巾保暖。晚上睡觉尽量侧卧或趴着。注意背部和脚保暖。 预防:春夏之交,寒热不均,外邪萌生,病多难防,要注意,不能热,不能撑,经常喝菊花水,适当喝薏米山药粥。注意根据情况增减衣物,以后背不出汉为准,出汗立刻擦干不能见风  咳嗽变化
1
:感冒久咳之后,脾胃功能渐差,转为积食咳嗽,表现为舌苔厚夜里睡觉也咳嗽。用山楂陈皮甘草水,如果白天已经不咳,说明感冒咳嗽已经好了,可以用消积止咳口服液
2
:感冒久咳之后,伤浸伤阴,缺水,表现为鼻涕白粘、口红、脸颊红,虚汗盗汗,口渴,没有精神。此时要多吃百合,百合、冬瓜瘦肉粥
3
:感冒久咳之后,气血不足,容易贫血,便秘,此时,病后吃醒脾养儿或太子参,多吃黑色、白色食品
4
:感冒久咳之后,感冒发烧等症状都好,还是继续咳嗽,此时可以考虑是前面所说积食咳嗽,消积止咳,也可以考虑是阴虚咳嗽,可以喝酸梅汤,帮助滋阴潜阳,同时多吃生津食品。

脾胃是一个系统,脾为藏,胃为腑,可以理解为,脾是炉子、胃是锅。脾胃麻烦多,调养最重要。注意我们这里说的脾胃并不包括肠道,而且脾胃并不是解剖所说的器官,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并不仅仅在肚子里,它遍布全身,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问题都出于脾。所有前面说的问题,都需要以健脾为基础,我们先说健脾基础,再说个案治疗 基本的健脾方法基础是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早纳五谷、多用杂粮以前的观念喜欢撑胖小孩,认为这样才健康,实际上这样容易伤害脾胃,留下后患。小孩的身体要慢慢调养,让脾胃逐渐适应。
基本的方法是食疗和合理喂养,食疗最好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山药、大米、胡萝卜粥 ,主要是山药,健 脾、固肠、补气,而且常吃无妨,另外它生于土,也可以润土,对于水土不服也可以有效。如果脾虚严重,可以用药物治疗.通常我建议的药是王氏保赤丸和醒脾养儿颗粒。王氏保赤丸用于积食引起的各种症状,可以促进肠胃蠕动迅速消积,大人腹胀也可以吃,但王氏保赤丸只用于应急,如积食发烧,腹胀,惊吓,疳积(疳积就是严重的积食)等情况。王氏保赤丸中含有巴豆、黄连、朱砂,目前还不知道是否还有朱砂。朱砂的主要成分是汞,不能多用,但少用无妨。使用朱砂主要是安定精神,目前多数中药已经不用朱砂了。对高烧惊厥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至于朱砂的危害,相对于惊厥的危害,要小得多,只要控制好,不会有问题,这些药都有一定毒性,但并不可怕,中药都有毒性,实际上是偏性(偏性 是中药治病的基础,这个以后说吧,眼前就说脾胃)。注意,王氏只用于应急,和辅助治疗,有实验证明王氏保赤丸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效果很好,实际上就利用了王氏保赤丸针对脾胃、肺的作用。基本上可以把王氏保赤丸当成儿科万能药。相对于猴枣散、保婴丹,王氏毒性小,价格低,适应面广。另外一个药是醒脾养儿颗粒。是苗药 ,可以健脾补血,针对脾虚造成的厌食、腹泻、盗汗、睡觉不安等情况,同时因为它有补血补气的作用,也可以治疗脾虚造成的便秘。这个药不是应急的,建议在脾虚比较严重,但还没有其他特殊症状(如发烧、严重腹泻)的时候吃。王氏可以用于任何阶段的宝宝,新生儿也可以吃,但醒脾养儿最好在6个月以后吃,可以比较巩固。脾虚比较严重 是针对前面使用食疗而言的,这时候已经出现了那些脾虚症状,并且时间比较长,综合问题比较多了。醒脾养儿建议在6个月以后吃,每天吃一袋,分两次喝,连续吃7-14天。要注意的是,吃醒脾养儿的同时,必须配合食疗巩固,以前有人吃后各方面情况非常好,但过一段又不行了。要记住,药只能起到激发作用,并不能解决以后的问题,药尤其是不能帮助强健身体。王氏的吃法 可以沾在奶嘴或***上喂小宝宝,或夹在馒头等固体里面喂稍大宝宝,尽量不要用水冲。如果4个月左右的时候出现严重的脾虚问题,也可以吃醒脾养儿颗粒,但要注意巩固。关键的是防范于未然,在不必吃药前就保护好脾胃。
脾虚的各种症状除了刚才说的基本食疗和药物,作为治疗脾虚的基础,还有就是脾虚引发的各种问题。按照出生顺序,脾虚主要可能引起的基本问题是1、脾热 2、脾寒 3、脾湿。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脾实。前面说的1、脾热 2、脾寒 3、脾湿 三个可能会结合在一起引发各种症状。脾热主要是积食造成,往往和脾湿结合在一起,形成湿热。湿热是最普遍的问题,湿热就是腐烂的垃圾聚集而成,人体要调节湿热,就要给湿热一个出口。这个出口在哪就会引发哪里的问题。湿热引发的症状有发烧、腹泻、湿疹、鹅口疮、黄疸、以及其他表现为热、毒、霉的病。湿热的主要表现是热、毒、霉、臭,容易引发细菌和病毒感染,如腹泻发展成痢疾、霉菌、湿疹溃烂发臭、发烧导致各种炎症。(咳嗽另外说,不光脾胃问题。)湿热排出的方式是粘液。如果腹泻、臭、有粘液就可以判断为湿热,湿疹最后会流黄水,也是湿热。
黄疸表现为暗黄,也是湿热。鹅口疮是湿热从口腔排出,则容易生霉菌,形成鹅口疮。这是湿热排出的方式。一部分有痰的咳嗽,是湿热引起。脾到肺的升化失常。湿热,就容易在各处形成粘液,这些粘液里滋生细菌,就形成各种炎症,这种道理对大人也适用。因此,有以上这些症状,就可以判断是湿热,治疗湿热的方法,简单的就是薏米,薏米除湿,而且性情相对平和,好调味,容易喂。其它还有茵陈、茯苓、泽泻等,但因为味道不好,不建议给宝宝用,除非严重的湿热情况下。薏米除湿,且性偏寒,所以可以除湿热,健脾。一个月的小孩可以吃薏米汤。但因为薏米带寒性,所以不要一概都吃,有些人并不适合吃,就是脾寒的。
一般宝宝不会脾寒。脾寒多因为久病、寒风入胃、先天疾病。脾寒的表现是吐奶,食欲不振,dabian稀清,甚至如水,颜色浅,胃痉挛哭闹,打嗝 ,打嗝并不都是脾寒,但一部分是。脾寒可以用少量姜丝冲水吃饭前喝。如脾寒吐奶,可以在喂奶前根据年龄喝5-30ml姜水。很小的宝宝,可以用姜汁滴在舌头上。姜的作用主要用于暖胃,不要用多,特别晚上要注意使用。脾寒会导致脾胃蠕动缓慢,食物不消化或过久停留于胃里。所以脾寒也会导致湿,就是湿寒,湿寒主要表现为虚弱,面色白、食欲不振,不喜饮水、咳嗽白痰,dabian溏泻色浅,无味有粘液。这就用炒薏米煮粥。炒薏米(薏米放炒锅里面干炒,发黄即可煮粥)、大米、姜丝粥,严重的可以用泽泻、桂皮、炒白术,不过小儿一般不会到这种情况。薏米粥用量一般50g 大米配50g 薏米,或固定一汤勺薏米。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脾热,这与湿热不同的是身体内湿气不大。脾热是因为积食久了,或久病伤津,有火的表现,所以也常说心脾积热。可以理解为,锅(胃)里水烧干了,火却没法关。脾热引发的症状有流鼻血、腮腺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等热症。脾热容易发生在身体健壮、食欲旺盛的宝宝身上,因为饮食无节制,有些宝宝身体看上去很好,却总是发烧,就是这个原因。
热、湿、寒三种情况组合,可以得出各种毛病。一般的脾热可以用绿豆百合粥。绿豆百合粥清热,生津,可以去脾热,严重的脾热可以在前面的粥里加金银花。 脾热的外部表现是,舌苔黄厚,看上去干燥,喜饮水。嘴唇面颊红,舌头红,总之是大旱的表现。舌苔黄厚也可能是湿热,要看舌苔上是否有水汽,舌苔黄腻,好像一层水膜,就是湿热。 身体弱的小孩一样可能脾热,但这种脾热根在阴虚,而不是脾虚。多数因为久病伤津、阴虚火旺,这种情况不能以清热为主,而应当以滋阴生津为主。舌苔裂开(可吃百合绿豆粥调理),当然是大旱之象,脾热不湿,但还要看如果看上去是泡裂的感觉就不一样。阴虚造成的热和脾热不同在于 脾热的小孩看上去精神充沛,兴奋过度,相对而言阴虚的小孩萎靡不振,无论阴虚还是脾热,多吃生津食物就好。阴虚的小孩是虚火上浮,一般表现为烦躁娇气,实热的小孩一般表现为烦躁气盛,甚至大喊大叫。嘴周围长泡,多数是脾热。脾热,毒气上升,从口而出,

所有脾气问题,一方面是性格,一方面是身体,小宝宝的脾气和身体有很大关系

夏季发烧(转)夏天属火,火为能量,促进身体各部分运动,火旺运动过盛,造成热的病症。同时因为火的蒸腾作用,水汽弥漫,夏季人体内部主要问题是湿热,外界影响主要是暑湿。可能的疾病:
小儿得了夏季热,表现为发热,烦燥,易哭,唇干活燥,口渴欲饮,饮水量多,xiaobian次数多,量也多,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灼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疲乏嗜睡,形体消 瘦。而作血常规、大xiaobian常规及其他功能检验时,又无病理性改变。医生常把夏季热 症状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发热、多口渴、多尿、少汗。发热呈迁延性,热程可持续1 3个月左右,热型不定或不规则,体温多在3839.5之间,气候愈热,体温愈高,即使用解热药,也无法使体温下降,只有在气候凉爽或雨后,体温才有所下降。到秋凉之后,上述症状便可不药而愈
就是夏季热,所谓夏季热,西医难治难懂,用中医的理论很好解释,即火热造成身体功能亢进,同时火大伤阴,导致体内生热,可以想象飞速旋转的发动机没有机油润滑的结果。表现为口舌红、舌苔黄厚、无汗、高热。这种问题不仅仅要清热,还要生津。可以用薄荷、金银花、麦冬、玄参、甘草煮水,加冰糖喝。多吃冬瓜、百合、银耳,多喝水。
2/
湿热郁热(发烧):内部湿热是夏季很难避免的情况,由于环境高温高热,导致湿热在体内无法排出。导致发烧,这种情况口唇红,舌苔表面水多,头部大汗不止,表现热症,口渴却不喜饮水。这种情况要用解暑除湿的方法,可用藿香正气口服液(尝试有甜味的才可以),食疗用薏米、绿豆、金银花水。
3/
内热外感(发烧):这是夏天常有,却最麻烦的问题,就是人体内热,却受外寒,如突然进入空调房,或空调房中睡觉,或早晚着凉,这些是遇寒的表现,由于遇寒人体表面毛孔闭塞,人体内部郁热严重导致发烧,与冬天不同的是内热非常严重,发烧温度高,而且更危险。表现为体表无汗,毛孔紧缩,四肢冰凉,面白唇红,高热不退。这时候采用解表散热法,必须先解表散寒,再清内热,可以用紫苏发汗,或洗热水澡,通过按摩和促进血液循环打开毛孔。早上寒的表现明显,可以喝姜水,晚上热的表现明显,可以用前面清热的方法,如绿豆汤等,最好还是白萝卜。治疗的关键还是保持内部清爽,同时注意打开表面毛孔散热。
4/
腹泻:夏季腹泻主要表现为湿热腹泻,dabian恶臭,有粘液,腹痛,检验可能诊断为痢疾。可以用王氏保赤丸或其它清热除湿药物,同时配合薏米、大米、胡萝卜粥。同时吃熟大蒜,也可以用藿香正气。夏季调养以清热除湿为主,保证体内清爽最重要

关于发烧(转)小儿身体最健康,通常感冒发烧,处理得当,用药轻灵,两三日就应该好,如果两三天不见效果,就要考虑用药、调养、饮食、环境、衣着等方面是否有问题。很多父母,看到宝宝感冒,不看医生自己找来感冒药吃,有些好了,有些却迁延不好,日趋严重,皆因为用药不当,轻则迁延不好,重则雪上加霜,越治越重。
   
中医认为感冒是因为人们感受了外邪,如风寒、风热暑热等邪气,侵犯人体而产生的一种疾病,由于风邪是主要邪气,由此,人们又把感冒称之为伤风,或伤风感冒。感冒的症状,一般比较轻浅,在治疗中,中医多主张疏风解表,通过发散祛邪,就可达到治愈的目的。感冒一般分为三型:
    1/
风寒感冒:多发生在初冬至冬末初春之时,表现为头痛、怕冷、无汗、发热、鼻堵、流清涕,咳嗽,喉咙发痒。此时病人咽部一般不红,化验白血球不高,西医多认为是病毒感染。治疗时采用疏风温内散寒之法。中成药可以选至宝丸、风寒感冒冲剂。
   
民间有用姜糖水治感冒,或吃一大碗热汤面后,捂汗退热等方法。但要注意此二法只适用于风寒感冒初起。若有热症,咽红肿痛,流黄涕,舌红等,切不可滥用此法。小儿只要喝淡姜水或用淡姜水冲奶喝就可以,如果咳嗽痰多,可饮用甘草、陈皮、姜丝、蜂蜜水。
     2/
风热感冒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它的症状是发热较重,一般不怕冷,有汗,流黄涕,咳嗽,吐黄痰,咽红肿痛,口渴,dabian干,尿黄。中成药可以选小儿感冒冲剂、风热感冒冲剂、板蓝根、双黄连。
   
发热较高时,可用牛黄清热散,或紫雪散与汤药同用此型要注意饮食,尽量少食或不食鱼、肉等食物。以清淡流食或十流食为宜。并保持dabian通畅。
    3/
暑热感冒:多发生于夏季气候炎热之时。主要症状为高热,口渴,烦闷,无汗或大汗出,头晕目昏,精神出倦,无食欲,呕吐或腹泻等等。
   
中成药可用藿香正气丸等药。食物亦以清淡为主,可多吃些西瓜等果类。也可用鲜芦根煮水频服。
    4/
积食发热:因脾虚、饮食不节、久病造成积食。主要症状为舌苔厚、手心热、食欲不振、呕吐、哭闹或腹胀。用王氏保赤丸或其他消积药。
   
饮食可用山楂煮水。控制饮食。宝宝发烧的处理:
    1/
发烧初起:首先要根据最近发生的事情判断原因,可能与着凉、受热、吃多伤食、流行病、婴儿急疹等有关,很多并不需要特别治疗。发烧说明身体还有一定免疫能力,这时候千万不能退烧,要用辅助身体散热、提高免疫力、去毒化积的方法治疗。
散热:用温水(与体温同)擦身,也可以用温毛巾绑两个小腿,15分钟一换;用食物散热:葛根、葱白(含根须)、生姜煮红糖水可以解表发汗,适用于寒症,但不能用于热症发热;
  
提高免疫力:补充维生素、益生菌;
  
去毒化积:中药消积泻毒能很好退烧,推荐王氏保赤丸,发烧初起按量服用,对多数发烧有效。也可以根据风热或风寒情况用金银花、藿香、板蓝根等感冒药清热。
发烧中期:发烧3839之间是免疫力活动最强的时期,这时候不要用药物退烧,采用物理降温法最好。同时应当去看医生,密切关注是否有其他症状发生。特别小心不要让医生随便用药(这点只是根据现状而提)。如果用药,家长要记住,抗生素只是对细菌有效,而发烧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如病毒等,如果可以用中药双黄连、板蓝根等对消炎和杀毒都有效果,这时候吃健儿清解液也可以起到健脾退烧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必须多喝水。这时候最好看中医,记住,中药的效果并不慢,况且我们是要治病,不是治症状。
高烧:发烧39.5度以下是安全温度,超过39.5就很容易上升,容易引起惊厥反应,超过41度有可能对大脑造成损害。
   
物理降温:温水擦拭,2岁以上高烧可以用酒精(普通情况不要用酒精)加温水擦拭,控制体温在39.5左右。
   
用退烧药:注意不可常用,退烧药会麻痹中枢神经系统,3岁以上的宝宝可以用柴胡针退烧,三岁以下不要用肌肉注射治疗。
  
中药灌|肠:中药灌|肠只有大型中医院可以做,主要是控制温度发展,去毒化积,直接用药,提高药物吸收能力;
抗生素和抗病◇◇:如果使用这类药物治疗,首先要做细菌培养,一般细菌培养要24小时,所以在去医院治疗,就要先做,不要等到病情严重再做。目前只有30%的医生在使用抗生素前做培养,家长要特别提醒,以免不必要地使用抗生素或广谱抗生素。同时要注意一旦使用抗生素,之后2-8小时内一定补充益生菌,保证消化系统健康。

常用小儿食疗及食物药性 
健脾润肺的食疗:银耳、百合、莲子汤;冬瓜、薏米、陈皮汤;红豆、黑豆、黄芪汤可以提高御寒能力薏米山药汤:大米、薏米、胡萝卜、山药煮粥,饮水或喝粥。这是以前用的最多的止泻汤,用于湿热腹泻,可以固肠养胃。通常我以大米粥为基础,养胃润肺,再根据情况增减其他相应食物。
冬瓜薏米汤:冬瓜、薏米、山药、陈皮,煮烂放盐食用。健脾安神、利尿生津。用于脾虚火燥引起的烦躁不安,睡眠不实。香蕉陈皮绿豆沙:绿豆、陈皮煮烂,关火放入香蕉,凉后饮用。可以生津和气,清热解毒,滑肠通便。
太子参百合汤:太子参、百合、银耳、白糖煮水。养气滋阴润肺,适合久病体虚、咳嗽、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绿豆海带糖水:绿豆、海带、陈皮、冰糖煮水。清热解毒,减少夏日皮肤病毒,补碘。绿豆性寒,体虚胃寒者不能用。
红豆冬瓜汤:红豆、冬瓜,煮烂放白糖后关火。补肺治咳,生津去暑,健脾。夏天用好。菊花山楂水:白菊花、金银花、山楂煮水,(注意先煮山楂,关火前放菊花和金银花)常温后放蜜糖饮用。清热解毒,消食明目。一岁以内宝宝不要用蜂蜜,此汤凉,身体虚寒勿用。
白萝卜梨水:白萝卜、雪梨、冰糖煮水。养胃润肺,治疗咳嗽初起,非常有效。如果寒咳,可放少量姜。莲子鸡蛋牛奶:莲子、姜、鸡蛋、冰糖、牛奶。先将莲子泡软,莲子和姜用清水煮软,捞出姜,放入冰糖,水开后放入牛奶煮开,打入鸡蛋,关火即可。
可以补气益脾,促进大脑发育,夏天汗多体虚,适当喝此奶,可以保持气力。注意水中姜不可多,也不可在晚上睡觉前喝。黑豆黄芪水:黑豆、黄芪、红糖。补肾止汗,养颜乌发。其中黄芪红糖偏热,夏季少用,可以早上吃。
胡萝卜鲫鱼汤:胡萝卜、鲫鱼、姜。炒锅放油,放入姜爆,然后放入鲫鱼煎香,放少量料酒,之后倒入开水,放入胡萝卜,微火煮一小时。健脾温胃,健身补血。营养丰富,注意鲫鱼刺多。食物药性:大米:大米性平,味甘。可补脾、养胃、滋养、强壮。大米为五谷之首,煮粥为引,常用。
薏米:又称薏仁苡仁。性凉,味甘淡。具有利水渗湿、清肺热、止泄泻等作用。我常推荐用于湿热引起的腹泻、湿疹等情况。
小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热、反胃***、腹泻及产后、病后体虚者食用。小麦:小麦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功效。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服食。玉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的作用。 高粱:高粱味甘性温,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但高粱性温,含有具收敛止泻作用的鞣酸,便秘者不宜食用。
黄豆:黄豆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脾胃虚弱者宜常吃。用黄豆制成的各种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也具有药性:豆腐可宽中益气、清热散血。绿豆:性寒,味甘。具有消暑利湿、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润喉止渴、明目降压、清胆养胃等作用。黑豆:性平,味甘。具有调中下气、滋阴补肾、补血明目、利水消肿、活血美肤等作用。
性平,味甘、酸。具有利尿除温、和血排浓、消肿解毒等作用。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具有消积、散淤、解毒、化痰、清胃、活血、醒脑、提神、增进食欲、降脂降压、防暑、驱除绦虫等作用。乌梅:通称酸梅,又称青梅。乌梅是用未成熟的梅子,经过熏制而成。乌梅性平,味酸。具有生津止渴、清热镇咳、驱虫抑菌的作用。推荐用于夏日防痢防暑,久病咳嗽。冰糖:味甘、性平,能补中益气,润肺和胃。
太子参:性平、味甘,补气生津,推荐用于气虚所致自汗气喘,不思饮食。松子: 性平,味甘。具有补肾益气、养血润肠、滑肠通便、润肺止咳等作用。陈皮: 理气、除燥、利湿、化痰、止咳、健脾、和胃.莲子: 性平、味甘,可以健脾、养神、补肾。豆腐:性凉,味甘、咸。具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等作用。鲫鱼:性温,味甘。具有温中下气、补虚开胃、利水消肿、下乳止渴等作用。但忌食猪肝、麦冬、芥菜;反厚朴。姜:性温,味辛。具有和胃止呕、解表发汗、杀菌解毒、消肿活血等作用。
蒲公英:性凉,味苦。具有清肺利痰、养阴凉血、散结消痈、通乳益精、舒筋固齿等作用。海带:性寒、滑,味咸。海带具有消痰、消肿、软坚、散结、利尿、清热等作用。还有补碘作用,食用时,不要把上面的白粉全洗掉。胡萝卜:性凉,味甘、辛。具有顺气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等作用。常推荐用于腹泻、体虚咳嗽等。
山药: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滋养强壮等作用。我常推荐用于脾虚身弱,免疫力低下,春天吃最好。百合:性微寒,味甘淡。具有补中益气、温肺止咳、清心安神等作用。苦瓜:气味苦,寒,无毒,具有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yang。可以适当吃,病后不可吃。

小儿流鼻涕(转)小儿流鼻涕基本分清鼻涕、白粘鼻涕、黄鼻涕三种。流鼻涕因为寒气侵肺,导致人体自我防御的一种现象,鼻涕和汗、眼泪一样是调节体内寒热的一种方式。小儿气道短,更容易做出流鼻涕的反应,正常的。甚至在一些情况下,流鼻涕反而是好现象,如风寒感冒高烧,此时能流鼻涕,说明病在好转。
要注意的是,流鼻涕是非常正常的反应,不能一概用药,更不能用西药的抑制类感冒药,那些药只是抑制人体流鼻涕的功能,并不能排除问题,长此以往,寒气聚集体内,会不断生病,越来越弱。流鼻涕的几个过程
1/
流清鼻涕,小儿哭闹、情致悲哀会侵犯肺气,导致流鼻涕,不用管,多喝水就可以。
2/
遇风寒,寒气初入,打喷嚏流清鼻涕,如果刚发现,立刻大量喝热水或热水擦脸,增强身体御寒能力即可,如果时间长了,或寒气已经闭塞毛孔,汗不能出,只流鼻涕,可以用姜、葱白、桂皮等热性食物煮水,产热发汗,去除寒气。
3/
鼻涕流时间长导致伤津,体内生热,或身体抵抗基本成功,鼻涕会变粘稠,此时多喝热开水就可以。
4/
鼻涕变黄,使用热药过头、病时间过久、病后阴虚导致虚火上浮,出现黄鼻涕,可以根据严重程度,逐级使用白开水、菊花水、金银花水调整。另外多吃生津食物。流鼻涕不是病,不要随意用药,特别是西药。如果有其他症状无法控制,可以看医生解决,但我建议的原则是不用抑制类药物,要用辅助身体的方式治疗。平时经常冷水洗脸,能增强抵抗寒气的能力。

痱子痱子就是湿疹的一种,以前我们常说的湿疹是脾胃不运化导致的内邪湿热所致,夏天外邪暑热,加上内邪湿热,所以痱子比湿疹还难受。方法是清热去湿,很多东西可以清热去湿。比如绿豆、薏米、海带汤,加上百合可以在清热去湿同时不伤津伤脾。所以推荐吃绿豆百合薏米海带汤。身体虚弱汗多的可以放少量姜。
外用藿香正气、十滴水等去暑湿的东西。但关键还是内治,让身体内外保持清爽是最重要的。

所谓秋季腹泻(转)秋季腹泻是一种症状的概念,四季都可能发生,其实就是感冒,有人感冒发到肺,有人感冒发到大肠,大肠和肺互为表里,所以不管在哪,是一样的感冒,但西医就叫秋季腹泻和肺炎 好的西医,治疗秋季腹泻,只用补液盐,让他们自己好,但国内不良医生,一定会抗病毒、抗生素一起上点滴,起码7天,直到肺炎、脑炎,然后心肌炎,最后的结论是秋季腹泻会死人。秋季腹泻与普通腹泻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秋泻直接侵犯大肠,很容易造成脱水,就和咳嗽和肺炎的区别 。咳嗽是普遍的,肺炎是病邪直接侵犯肺。普通腹泻,也会脱水,但不会那么严重,我所说普通腹泻,是脾虚腹泻或湿热腹泻 出现严重脱水性腹泻,可以吃藿香正气,肚脐贴附子理中丸1/5。如果很难喝,可以用藿香正气放两片姜,一个枣,少量水煮,加红糖喝。两天就好等到后期,出现粘液,再吃王氏。贴的一天一次,藿香正气一天23次。
贴肚脐是因为,肚脐是很重要的开窍,直通肠道,人在母体就是靠这个口的。

高烧惊厥的中医观点  西医对高烧惊厥没有答案,所谓遗传和神经脆弱全是无稽之谈,话外的意思就是这个没有办法,所以他们会那样解释,并说多数6岁以后就好了。而解决方案更是可怕,用安定和点滴,如此治疗不伤脑子才怪。中医的解释是:津液不能布散于太阳,寒邪恰好收引于项背。乃太阳经筋痉挛所致。按这种解释,高烧惊厥与脑无关,病在项背,所以我们看到高烧惊厥小儿多数全身僵直。产生的原因是体内寒或热化风。
看看他以往的病史,是否有引起高烧惊厥的几个可能:
1/
发烧就急于退烧,特别是西药退烧,伤害中枢神经系统,有些退烧药会突破小儿脑血屏障,影响神经系统,但这不是重要原因,重要的是西药退烧只是麻痹人体,不允许人体进行自我调节,加上降温迅速,无后盾支持,导致寒热差别生风惊厥。
2/
冷水退烧,同样是寒热致风。
3/
伤风,发烧的时候,如果毛孔打开,不能吹风,否则外风乘虚而入,导致惊厥。
长期使用点滴治病,导致寒邪深入,本次发烧仅是爆发。长期点滴治疗,轻则身体虚弱,寒邪不断侵扰,重则寒入膏肓,如白血病、癫痫等症。根据张仲景的理论,对高烧惊厥的解决方法是,葛根汤{葛根4,麻黄3,桂枝3,白芍3,炙甘草2,生姜2片,大枣1枚(掰开)开水泡服,早六时,上午九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二剂。}

很多错误必须纠正:过低温度吃退烧药,如肛温37.8就吃退烧药,非常危险,而且高烧后无法用药,退烧药每天只能吃4次,间隔至少4个小时,低温吃退烧药除药物损伤和导致退烧过度外,还可能导致高烧时不能用药。
屡次高烧惊厥还在用西药退烧和点滴,这样很容易造成脑炎,并且导致寒邪深入,造成惊厥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可能影响大脑。建议下次高烧,采用葛根汤治疗,或至宝丸,同时用热水(加姜和桂枝更好)泡脚,并错热脚,不能用冷水外擦,这样能最大限度减少惊厥。容易惊厥的宝宝平时多喝菊花水,发热的时候注意温中,同时保持清爽。用对药,抽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看的医院没有一个说清楚他为什么抽风。看的中医院,一个中医的方法、结论或药都没有,叫什么中医?

捏脊能增强小儿免疫力!操作方法:小儿俯卧,操作者以食指抵于小儿背脊之上,拇指与食指挟住小儿背脊皮肤,拇指后退,食指向前,作翻卷动作,自小儿臀部尾椎开始,左右手交替自下向上翻卷移动,直至背颈交界处的大椎穴,每捏3把,将皮肤提一提。如此,反复5趟,每天1次。 操作时用力适当,不要拧转,操作时沿脊柱直线前进,不要歪斜。开始时可能动作迟钝,不灵巧,但操作几次后动作就会熟练,小儿感觉舒适。 现在夏季正是作捏脊保健的好时节

为什么全是喉咙发炎()所谓喉咙发炎是因为喉咙疼,简单说,小儿身体运化能力弱,所以小儿一有问题,不管因风寒还是风热,多数会最终导致脾胃郁热,热气从喉咙走是最容易的,另外,着凉咳嗽或气不能按照原来的方式运行导致呕逆,都会导致喉咙充血的症状。这是正常的,并不是因为细菌感染导致的红,如果发热或感冒时间长的时候如果看gang门,也会红。这是体内 郁热的表现,现在应该做的是,针对症状,判断病因,然后治疗,基本问题排除、疏通了,喉咙就会慢慢恢复。最近很多孩子发烧,有主要两种情况一个是暑湿导致积热.一个是贪凉导致风寒咳嗽是因为感冒或发烧用了凉药
嗓子红,发烧不出汗 是着凉用999风寒感冒药就是麻黄葛根汤999风寒感冒药就是麻黄葛根汤
嗓子红 只能说明充血,不能说明是上火发热肯定会充血,热气不能通过皮肤排除,聚集体内,嘴巴有白色的包 是因为感冒发烧,导致脾虚湿气,一样的道理,汗不能出,液体只好到最容易聚集的地方热一定要发出来,而不是压下去任何季节都一样,热必须发出来,皮肤是人和外界交流的界限皮肤和肺相通,如果不能让皮肤通畅,只压住症状,就会伤肺,所以多数人感冒发烧错误治疗后,一定会咳嗽
能出汗,口唇红,舌苔黄厚,黄浓鼻涕,口渴喜饮,这些情况下用健儿夏天用姜,帮助发散,因为夏天内外均热,体内湿热不能发散,所以要姜帮助,而且姜可以生津,促进器官运动甘草少用,有提升血压作用.一般情况下少用,
但甘草可以升清,让体内清气上升,所以用来润肺,润喉咙.治疗咳嗽用.还可以健脾\揉和药性.大人低血压,可以用甘草低烧持续不退 是病后脾胃虚弱,暑湿不能运化健脾化湿,简单说,就是喝薏米百合汤

治疗鼻塞:用热姜水,还可以薰鼻,用莘夷如果痰多,用山楂\陈皮\甘草\菊花,少量姜
健脾除湿温阳:白术10,茯苓4,白芍3,陈皮4,半夏4,炙甘草5,生姜3片,黑附子6,孩子建议去掉黑附子。
晨起爱哭 -脾虚湿重  难于入睡 -脾虚神弱
发炎当时吃板蓝根最快,但平时补脾最重要半夜咳嗽是脾虚积食,不要老喝,乌梅汤滋阴潜阳,喝多伤阳腹泻 口腔溃疡和热没关系,是脾虚,如果吃了热得就溃疡,四川\湖南等地人都是烂嘴了
上半夜哭补脾阴,下半夜哭补脾阳 ,积食会夜啼,多数夜啼是脾虚造成 风寒感冒吃999风寒感冒冲剂,和小儿至宝丸类似,都是治风寒感冒,喝999也会发汗,治高烧无汗的情况 边烧边出汗不能用紫苏,边烧边出汗是中风,应当用桂枝黄芪,自然有六邪.风是其中之一 吹风就会导致毛孔打开,这样的感冒叫伤风,是太阳中风,太阳就是人最外面的防护,可以理解为皮肤,毛孔 ,中风要用补气的,可以用桂枝温内,用玉屏风 。桂枝不是发汗的。桂枝汤:桂枝3-6g 炙甘草3g 杏仁6g 姜两片(厚3mm 红枣2颗(20mm)掰开煮水两碗放红糖或白糖。早上和傍晚喝。
姜两片(厚3mm 红枣2颗(20mm)掰开煮水两碗放红糖或白糖。早上和傍晚喝。
发烧感冒用了凉药治疗,寒进里了--小青龙汤

小儿日常保健按摩(转)铭爸是个读了八年西医并且目前这个时间还在继续增长,因此,铭铭的身体健康基本就交给了他。客观地说,是利弊掺半的。利在于:对孩子的疾病有足够的重视,不象铭妈无知者无畏,总觉得孩子抗抗就过去了,所以一般治疗还是比较及时的。弊在于:一般都是在发病时铭爸才会表现出他无以伦比的细致入微的关怀,所以日常保健这一环节比较薄弱,而且,身为西医的铭爸虽然很认同不可以乱用抗生素这一观点,但对孩子的爱迷糊了他的眼睛,所以我们铭铭,抗生素用得还是挺重的(当然,不是铭爸自己的责任,孩子一发烧铭妈往往也会犯迷糊)。    现在铭爸到外地上学去了,所以我义无反顾的把原来他管辖范围内的孩子健康问题揽到自己身上。任重而道远,如果继续无知者无畏恐怕铭铭就惨了。所以现在铭妈我在网上网下关注所有关于孩子的健康养育话题。得出两个结论:1、预防甚于治疗  2、抗病不吃药是以科学的护理为前提的
铭铭已经连着三个月,每个月的月末都莫名其妙的先低烧,后高烧。前两次都是抗生素解决的问题。后一次,我借鉴网上很多帖子提到的推天河水退烧,推四缝穴、捏积消积,最后不知是巧合还是真有效,竟然真得没吃药就好了。于是,开始关注按摩,以后将逐渐记录一些找到的小儿按摩方法,希望能成长为铭铭的"家庭医生"
在一个网站的在线课程上找到了小儿保健按摩四大手法,记录如下:小儿保健按摩四大手法:补脾经:【位置】拇指桡侧缘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推称补脾经;离心方向推称清脾经;来回推法称调脾经。
【次数】100300次。摩腹【位置】腹部。【操作方法】
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腹部称摩腹。【次数】推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
捏积【位置】背部,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操作方法】用拇指后按,食中二指在前,或用食指屈曲,以中节桡侧后按,拇指在前,两手自下而上捏脊柱穴,称捏脊,一般捏36次,第1~最后1次只捏不提,中间第24次需捏3次提拉皮肉1次(腰以上不提),捏后可分别在心、肝、脾、肺、肾俞穴上点按23次,再轻轻搓摩背部数下。
【次数】推法100300次。捏法:36次。按揉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寸处。【操作方法】按揉法:用拇指端按揉本穴(双侧同时操作),称按揉足三里。【次数】50100次。
给铭铭试过捏积和补脾经,现在坚持的时间还不太长,貌似对铭铭不好好吃饭的现象有帮助,会继续坚持下去,希望会更好

补血方法小儿问题多在脾胃,脾胃不好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血虚,因此产生很多问题,如皮肤瘙痒、阴虚便秘、盗汗、食欲不佳、肝火旺盛、抵抗力弱等情况。因此健脾补血为第一基础。除健脾升血外,也可以通过食疗来补血。以下为几种主要的素食。
黑木耳  葡萄干   红糖这些可以一起煮,也可以分别配伍煮水喝,好吃的可以吃掉。
1/
尽量不用药补,其中黄芪、当归药性强,要适当用。
2/
不能长期吃,红枣、桂圆、红糖偏热,容易导致脾热生痰。
3/
不能一次大量吃,以免消化不良。
4/
脾虚,正逢积食者或内热者如不会辩证调整用量,就不能吃。
5/
感冒发热,如表未解,不能用,以免加重内热。
6/
黄芪要少量开始用。

中医观点小儿脾胃(1
中医认为脾为小儿之本,很多疾病源于脾胃,如腹泻、便秘、咳嗽、湿疹、感冒、微量元素缺乏、营养不良等等,因此养胃健脾成为父母们的重要任务。下面是我收集的一些资料供参考(尽量不断添加):腹泻:原因: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进食不洁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可能会腹泻,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抑郁、情绪起伏不定,亦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产生腹痛和腹泻症状。另一方面,若受了凉,特别是小腹受凉,亦会导致腹泻。腹泻的另一个原因,是身体对某类食物过敏,以致影响消化吸收,例如许多宝宝因缺乏乳糖酵素,无法消化乳类制品的乳糖,便会腹泻。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用中医判断的各类腹泻。因脾虚和其它很多问题都会导致腹泻。
一、细菌感染性腹泻:主要表现为dabian次数增多,每天数次至十余次,dabian多有泡沫、黏液并呈黄绿色,还伴有发热、腹胀和呕吐。如果是细菌性痢疾,dabian次数频繁,但量不多,呈黏液脓血便,臭味较重,严重者可有高热、抽搐等。重症腹泻的患儿,还可出现尿少、口渴、精神萎靡等脱水症状。
1
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多在夏季发病,起病比较缓慢,开始轻,逐渐加重。出现呕吐、低热及脱水症状,dabian有腥臭味,可有较多粘粹,亦可有便血情况。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腹泻多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所致。主要特点为不同程度的发烧、腹泻和呕吐,dabian开始呈黄绿色,3-4天后变成有腥臭味的暗绿色水样便。次数极多,每天可达10-20次,小儿脱水情况严重。 
霉菌引起的腹泻多并发于其他感染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病儿。dabian每天3-4次,为黄色稀水便,有的像豆腐渣状,有的呈绿色,泡沫多,带有粘液。治疗方法:不要将两种或三种抗生素一起使用,更不要频繁地更换用药。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复方新诺明、痢特灵、氨基苄青霉素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选用青霉素或红霉素;霉菌感染应选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 
二、病毒感染性腹泻:轻者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之腹泻,一天内dabian3—6次,不超过10次,dabian黄绿色,水分较多,或呈蛋花汤样,没有失水表现,精神尚好,偶尔有恶心、呕吐,粪便显微镜检查仅有少许白细胞和脂肪滴。一般5天左右可以痊愈。较重的腹泻,每天可达10次以上,dabian呈水样,量多,故不久可以引起失水症状,如皮肤弹性减低、口干、眼眶及前囟凹陷、哭时无泪或少泪、精神委糜、面色苍白等,同时有酸中毒的表现,如口唇樱红、呼吸深快、嗜睡等。如得到及时治疗,一般在1周左右可以痊愈。
治疗方法:目前尚无特效的西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丰富的经验。若dabian清稀,色淡不臭,常用霍香10克,苏叶10克,半夏10克,陈皮5克,茯苓10克;若为发热,舌质红,咽红,xiaobian短赤者可用葛根10克,黄岑10克,黄连3克,泽泻10克,广木香3克。中草药铁苋菜、地锦草、律草也有较好效果。
三、非感染性腹泻:多由喂养不当致使胃肠功能紊乱,如过早、过多地添加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物。这类患儿往往有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dabian气味酸臭,同时伴有呕吐,不思饮食,夜卧不安。如果是由长期滥用抗生素引起的继发性腹泻,dabian则呈豆腐渣样。有时患儿患感冒、肺炎、中耳炎后,也常会伴有腹泻。
因为过食生冷,感受风寒引起症状:症见腹泻清稀,含有泡沫,臭气不大,肠鸣腹疼,或兼见恶寒发热,舌苔白腻。主要是由于肚腹受寒,寒凝气滞,气机不畅所发。治疗上当以疏风散寒,理气止泻为法。用药可以选服藿香正气胶囊,每次
2粒,一日2次。外用小儿敷脐止泻散贴脐,一日换一次。
病儿肠胃积热,外受暑湿引起腹泻急促而量多,dabian稀黏、酸臭,xiaobian黄。可选用
葛根芩连微丸每次1g,每日服3次。
3
、水泻 病儿贪食生冷食物,引起水泻不止,每天dabian次数多,肠鸣腹胀,dabian如稀水或不成形,泄后肠鸣腹胀减轻。病儿病情很容易加重,发生脱水。一般应到医院请医生治疗。
主要由于过食或添加辅食不当引起腹胀腹痛,便前哭闹,dabian酸臭,或见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或如臭鸡蛋味,肚腹胀气,口臭气促,食欲不振,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治疗应以消食化积为法,常用的中成药有保和丸、至保锭。伤食泻当积滞被消导后,腹泻自然会止。
5
、脾虚泻:宝宝大多是腹泻治疗不及时或喂养不当,腹泻迁延不愈而造成。dabian稀溏,可见不消化食物,色淡不臭,多在吃下食物后就泄,时轻时重,面色萎黄,体重不增加或增加缓慢,精神不振,严重者有便后脱肛,手脚发凉等症状。可用启脾丸、醒脾养儿颗粒。
6
、寒湿、脾虚:dabian稀薄或蛋花汤样,或有泡沫,或夹有不消化食物,呈黄色或黄绿色,无粘液及脓血;dabian常规检查无红、白细胞及脓细胞,或偶有数个白细胞;无发热、腹痛及呕吐,无脱水及酸中毒;接受过抗生素及其它治疗,疗效不佳;中医辨证为寒湿泻或脾虚泻。
7
、湿热泄:症见泻下水分较多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粘液,时有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疲劳不爱动,有时可出现发热,口渴,xiaobian黄少,舌苔黄腻。本证是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走大肠而发。治法应为清热利湿,常用的中成药有加味香连丸。
8
、脾肾阳虚泻:症状有久泻不止,粪质清稀或为不消化食物,有的脱肛,小婴儿可见睡时露睛,舌淡苔白。治法以补脾温肾为主。中成药可选用附子理中丸。治疗方法:根据体质病症不同,辩证施治,不可随意用药,用错药物反而加重病情。
很多家长按西医方法注重添加钙剂和其他各种微量元素,长期添加不见有效,反伤脾胃,造成恶性循环,小儿脾胃多虚弱,应以健脾强胃为主要目标,其意义远大于添加各类微量元素和其他营养,脾胃强健,营养从各种食品中吸收足以。

脾胃还会影响其它脏腑,产生看似与脾胃无关的问题,以下问题不一定都因脾胃产生,但都可能与脾胃有关。咳嗽: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人们的生长发育,以及健康与否、或患病后的恢复,全靠脾胃的功能。如果您的脾胃功能不好,轻者不爱吃饭,时常胃脘腹痛;重者会影响到全身各个脏器所以脾不好的小儿身患感冒,并且,咳嗽不易痊愈。脾虚型咳嗽,表现为体虚多汗、百色黄白、咳嗽时轻时重,经常感冒,吃饭不好,dabian不成形,等。应采取健脾益肺法,用太子参、桔红、茯苓、半夏,病情重加黄芪。中成药用玉屏风冲剂。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宝宝的抗病能力。
2岁多小姑娘活泼可爱,就是常生病。近1年来经常感冒咳嗽每次都吃消炎药,不然转成肺炎,一输液就是五、六天。莉莉体质弱,怕交叉感染,不敢送幼儿园。平时吃饭也不香,爱出汗,又瘦又小。医生诊断为复感儿,是由于免疫功能低造成的。中医说是肺气虚,脾也虚。像莉莉这样的孩子很多,最好是在平时用中药调理一段时间,可以用健脾补肺的药,只有脾胃健了,能吃饭,dabian正常了,肌肉结实了,才有抗病能力,减少感冒。
扁桃体发炎:扁桃体发炎有以下几个原因,小儿多属于第三个原因,积食生热,消积就好,不必过分用药。一因少阴君火为病,或由外挟风热,与君火协化;或本经素有火邪,发泄不畅,上刑于肺,少阴之脉挟咽喉,咽喉窄狭,火气太甚,欲发泄而不能,薰蒸于上,而生蛾子。其人定多心烦,xiaobian短赤,口渴饮冷。若挟风热,多现发热、身疼、头痛。法当祛风清热,如导赤散 加荆、防、银花之类。无风热而独君火旺为病者,轻则甘桔汤,重者黄连解毒汤之类。二因肾气不藏,上攻于喉而致者(俗云阴虚火旺,不知肾气以潜藏为顺,上行为逆,实由君火太弱,不能镇纳群阴,非阴之虚,实阴之盛,世人错认)。原由君火弱而不能制阴,阴气上僭,逆于咽喉而生蛾子,其人口内肉色,必含青黑色,或惨黄淡白色,即或唇红甚,而口气温,痛亦不甚,人困无神,脉必浮空,法宜扶阳,如封髓丹、姜桂饮、白通、潜阳等方,皆可令服。
三因积热上攻而致者,其人必过食厚味,或胃中素有伏热,上攻于肺,亦生蛾子。多烦渴饮冷,二便不利,口臭气粗,红肿痛甚。法宜去积热,如大、小承气汤,或平胃散加丑牛、槟榔、大黄、三稜、莪术之类。四因怒动肝火,上攻于肺而生蛾子,其人两胁必痛,动辄躁烦,面青口苦,脉必弦洪,法宜清肝,如丹栀逍遥散、大青饮、小柴胡汤加丹、栀之类。
湿疹:婴儿湿疹,又称奶癣,中医认为因小儿五脏运化不畅,脾虚生湿所致。西医认为是过敏所致,经常用药膏抹,往往暂时可以治疗,随后又起,反复使用激素药膏,对婴儿造成很大损害。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健脾除湿为主。外擦可以用 苦参、茵陈、黄连、白藓皮、金银花等煮水擦洗效果最好,也可以用其中单品擦洗。同时辅助食疗,用薏米、大米煮粥喝汤,连续喝可去除体内湿气。鼻出血:
   
鼻出血有很多原因,必须辨症施治,小儿饮食不调、脾肺不健也会导致鼻出血,所以我们将与脾胃有关的鼻出血病状放在这里介绍。中医对于除外鼻腔器质性病变及血液系统疾病之外,其它原因引起的鼻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肺胃热盛型,主要症状为:鼻出血病程较短,多在一年以内,鼻血鲜红,常伴有口鼻干燥,面色红赤,牙龈肿痛,dabian秘结,xiaobian黄等。治疗以清肺润燥,健脾胃为主,中成药可选用羚羊清肺丸、荷叶丸治疗。
   
脾失统血型,主要症状为:鼻出血病程长,多在五年以上,鼻血渗渗而出,量少色淡,频频发作,反复不止。常伴有面色苍白,食欲不振,dabian不成形,倦怠乏力,形体消瘦等症状。治疗以健脾养血为主,中成药可选用醒脾养儿颗粒、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丸治疗

小儿呕吐呕吐最伤身,古人对小儿呕吐有具体分类,辨吐证和起因,予以不同方剂治疗。所谓呕吐有三征,即: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乃吐征无物有声谓之哕。此乃区别呕、吐、哕等三种不同情况。从经络学上追溯,呕属阳明,气血俱病;吐属太阳,其病在血;而哕属少阳,其病在气。因此,施治宜区别虚实寒热和起因,辨证施治。
一、伤乳吐 乳食过饱,胃纳乳片运化不及,致频吐,吐物多为乳片。证为身热,面黄,肚腹膨胀。治则:减少食量,消乳安胃。 二、伤食吐 过食,尤以油腻,胃纳充盈,腹胀热,口臭厌食,频吐酸性粘稠物,眼睑虚浮,身感潮热。治则:减食,清胃止吐,汤化其滞。 三、夹惊吐 饮食时受惊骇,频吐清涎,身热心烦神躁,睡卧不宁。治则:先截风,次定吐。 四、痰饮吐 小儿过饮,膈阻气逆,头目眩晕,面青吐涎沫。治则:健胃顺气。 五、虫吐 胃经热或寒,令虫不安,乱胃作吐。唇色热红寒白,胃不时作痛,频呕清涎。治则:辨热寒起因,暖胃驱虫。 六、虚吐 胃气虚弱,消纳乳食受障,小儿精倦神怠,囟门煽动,睡卧露睛,频呕频吐。治则:补胃温脾。 七、实吐 多为壮实儿,偶滞致胸腹胀满,二便秘涩,痞硬疼痛,口渴思饮寒凉,吐物酸臭。治则:涤滞通塞,利二便,吐自止。 八、寒吐 过食生冷或当风喂哺受凉,致冷吐。朝食暮吐,为不化之物,无臭无酸,四肢逆冷,面唇色白。治则:温中散寒,吃饭前喝点姜水。 九、热吐 过食煎烤之物或因乳母过食厚味,致热积儿胃,进食即吐,口渴思饮冷,吐酸涎,身热唇红,xiaobian赤色。治则:清热温胆。简单的呕吐判断和治疗:如果排除受伤和其他神经系统问题,基本的治疗原则是让脾胃运化得当,水谷上升下降合宜。所以先考虑用健脾的方法。
呕吐先看吐和排泄的关系:
a/
上吐下泄,先考虑外邪侵入,寒、热、菌都可能,病同时在肠、胃。此时可以用王氏或平和的健脾药,令肠胃运化就好。如果可以判断是寒,可以用姜、米汤暖胃;判断吃坏肚子,可以用黄连素(小儿用王氏保赤丸)让外邪泻出就好;
b/
只吐不拉,吃什么都吐,先考虑寒和吃脏东西导致胃不运化,病在胃为主,吃消积健脾的药,让胃运动起来,另外用热水泡脚,让下部血液循环好。吃健脾消积口服液(好娃娃或其他含有黄芪的消积药)和醒脾养儿颗粒。
c/
吐但dabian正常,如果以前不吐,此时考虑其他非外邪问题,积食为主,还有喉咙、食管等上消化道和上呼吸道问题。
b/
咳嗽吐,先治咳嗽

小儿问题关键在健脾补血
中医派别很多,各自适应当地环境,有其长处,但对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中心议题,这点我在以前的《中医派别》中已经说明,加上时代变化,今天人们的生活与过去已经全然不同,因此防治疾病,更要辩证而论。下面是我综合各派小儿问题的一点非专业心得。由于历史原因,当今医药界最流行的是清火,咳嗽、积食、睡眠不安,必用苦寒攻下药,加上举国滥用点滴、激素。搞得小儿已无阳气可言,甚至阴也虚极。而奉行火攻者,又以大力药骤攻骤补,全不顾小儿脏器稚嫩。
小儿身体虽稚嫩,但上苍已赋予大多数婴儿生存能力来对抗各种疾病外邪,偶有小恙,只需以药食稍加辅助,身体自然能调整好。如果大量用药、甚至动辄点滴相加,本病未除,新患已生。因此小儿用药必轻灵是小儿用药第一原则。脾为后天之本,脾属土,万物之基。关于脾的问题,在其他文章中已经写过很多,这里不再赘述,只是再强调,无论生病与否,保护脾胃,是第一要务。即便生病而不知病因,也先将保脾放于第一位。
血生于水谷精华,是滋养人体的重要物质,是人体的动力。小儿发育与血关系密切,因此小儿调养的第一指标是血液充足。中医书中提到小儿乃纯阳之体,有些医派据此给小儿大用寒药,而有些医派则对此大加批驳。个人认为,小儿阳有余,阴不足的原因是因外力导致的阴虚阳亢,非真纯阳而是真阴虚。因此小儿问题,不可用寒凉消伐其稚阳,而应以滋阴潜阳,使其阴阳平衡。对今日大人,也是如此。滋阴为清火第一方法。滋阴的主要方法是补肾健脾,令水谷分布均匀。
小儿阴虚的主要症状包括盗汗、咳嗽、睡眠不安、下身怕热、肝火旺盛、急躁、便秘、扁桃体发炎、皮肤瘙痒,还有其他一些上火症状。前面说这么多,就是想说,大多数小儿问题的道理其实很简单——1/健脾、2/补血、3/滋阴。脾胃好了,血自然充足,血液充足,身体得到滋养,阴虚症状即消除。反过来,阴阳调和,血液充足,五脏都受到滋养,脾胃自然也不会有问题了。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根据各人先天条件和后天情况进一步调整,小儿身体自然好。
目前本文只是理论,治疗方法,请参考以往的健脾和补血方法。至于滋阴补肾的方法,由于肾为先天之本,多数小儿先天禀赋不弱,所以小儿阶段不必特别补肾,只需平常食疗调整即可。但对于部分小儿,肾有先天不足(天生肾系统弱),或后天伤害(过度用药、脑损伤等)需要特别用药补肾。

关于近期多发问题的判断——深秋疾病秋五行属金,性坚寒,对应人体 肺、大肠、皮肤等,出问题主要在这三个地方,有风、寒、燥三邪要防,还易伤肝木。保养应润燥、防风、驱寒,适时变更衣物,调节寒热。饮食的总原则是多吃应季食物。 滋阴,补水养木护肝。除以前常用的百合、麦冬。此时滋阴还应以补肾为主,多吃各类干果,另外酸味食物滋阴、潜阳、入肝,可以在此时吃,对防秋燥也很好。中心:研究好桂枝汤、秋梨膏、健脾药三个的用法,这个秋冬基本问题都可以解决了。秋季以感冒为中心,变化出各类疾病。常见问题如下:
盗汗:由于秋燥,阴虚盗汗是主要原因,表现为唇舌红,身上发热,烦躁不安,多吃滋阴补肾的食物。另外还有一种原因是脾虚盗汗,表现为唇舌相对白,身上发冷,看dabian稀,消化不好。二者可能会互相转换,而且都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治疗方法:1/黄芪黑豆核桃红糖水;(阴虚)2/山药、大米、姜粥(脾虚)。盗汗是多数小孩都有的问题,但处理不好,汗后易导致感冒
消化系统问题:对小儿来说四季不变的话题——健脾。此时可能出现的问题除阴虚便秘、消化不良外,还可能发生秋季腹泻,秋季腹泻是一个统称,并不一定是轮状病毒,但不管什么原因,多数秋季腹泻可以理解为风寒感冒,病在大肠。以温内固肠的方法。姜、米汤放盐和糖,就是最好的药,另外注意捂脚、肚脐。经常吃一两片熟大蒜,可以杀菌防虫。
咳嗽:这是秋天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原因也比其它季节复杂,阴虚、脾虚、肺燥、肝被克等都可能引起咳嗽。直接的诱因也可能是盗汗着凉,常见早上咳嗽。我们这里经常介绍的 山楂、陈皮(此时青皮更好)、菊花、甘草、姜水有比较好的综合治疗效果。另外因为阴虚导致的咳嗽还可以用乌梅姜丝水。还有,房间熏醋既可以软化血管,防止咳喘,又能湿润空气,杀菌。方法是醋:水=13,睡前薰1小时。
还有很多外在的按摩方法,参考《咳嗽难治》一贴。饮食上经常用银耳、梨、姜、蜂蜜水做秋梨膏,也可以买现成的,不过怕有防腐剂。打喷嚏、流鼻涕:一般的打喷嚏是寒气袭表,立刻用热手掌搓热孩子后背,几下即好,然后看衣服是否合适,过凉过热都可能引起喷嚏,这是感冒前奏,及时调整预防。流鼻涕如果总是黄鼻涕,要考虑阴虚所致,但这时候多数小孩会流清鼻涕,这是身体调节寒气的方法。可以辅助身体,用姜、桂圆、红枣、黄芪水收鼻涕。早上有些会流黄鼻涕,是夜里伤津郁热造成,还不能判断寒热,要看起来12个小时后是否清鼻涕。
发热:此时发热病多在皮肤表面,因风寒闭肺,导致毛孔闭塞,宣泄不利,多数情况要考虑风寒感冒导致的发热,不要因为喉咙红就用寒药,先看表征是否解决,风寒感冒冲剂就可以,最好的是桂枝汤。服药后喝热米汤,然后睡觉出汗即好,大人也可以用此法。另外,1.5岁内小孩可以考虑积食,用王氏治疗。饮食用山楂白萝卜水。
如果发热还有汗出,用葛根汤,或桂枝、黄芪、大米汤。其他注意事项参考发烧相关帖子。目前市面可用食疗东西很多,

323前天下午听到宝宝呼吸声音粗而急,仿佛从肺里抽出一样,很是担心,好害怕是哮喘。虽然这是第一次出现这样情况,可还是很害怕。昨天上午让社区医生听了肺部说是双肺罗音重,估计会是支气管肺炎后,一下子没扛住,还是决定上儿童医院了。
医生听了一下就说是肺炎,因为是第一次感觉喘,暂不能说是哮喘。开始要求住院,坚持没同意,然后开了吊水和一堆药。交涉了半天,决定先肌注一针,回家到社区医院再注剩下的五针。欣宝宝并没有发烧,精神和心情都好得不行,一直问个没完: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干什么用的,那是干什么用的。看了医生喊医生阿姨,问清楚那些东西是检查嘴巴听肚子听背的后,轮到自己时非常配合,简直让医生无法相信这是个一岁九个月的孩子的表现。可怜的她还是挨了一针,哭得好可怜,亏她打之前还喊医生阿姨轻点儿,真是心痛啊。
回家欣宝宝就拉肚子了,我知道这是抗生素的原因。虽然我告诉医生欣宝宝极少用药,让她用点普通药,看这情况那医生肯定还是下狠手了。赶紧喂了益生菌。中午总算找到了那位中医朋友,下定决心不打下午那针了。按他说的方法拍了痰,吃了化痰药和解风寒的中药冲剂,到了晚上睡觉时那肺里的丝丝声音就轻了许多。一夜没睡好,总是爬起来听她的呼吸声。
早上还是不得不上班了,打电话回家陈姨说那肺里的声音更轻了,精神心情还是特别好,正玩得高兴呢。这才放下一颗心来。仔细想想,真是大教训啊。
1.
应该先找到那个中医朋友问清楚再决定是否去医院。
2.
医生还没验血没有照片,怎么就可以直接判断是肺炎呢。
3.
明知那是抗击素,居然还让欣挨了一针。
4.
自己药理知识还是要恶补!经验:
1.
她流有清涕,微咳,舌白,这是明显的风寒症状。最好的药是小儿至宝丸,我这买不到,只好买了三九的风寒感冒颗粒,减量吃。
2.
她肺的声音主要是痰堵住了,前天还有清涕说明不是特别严重,昨天没有了清涕就是全部堵在肺里了。要把痰拍散,以便将肺和气管里的痰排出,再加吃化痰的药。拍痰的办法是:小儿趴着,可以趴在大人腿上或被子上,注意底下不要太硬也不要太软。手掌扣成中空状,在宝宝后背两侧肺的位置拍,左右轮拍,自肺下端向上移动,以便让肺中痰液散开向喉咙走。左右共50100次。拍的时候要稍用力,不要太轻,稍重不会影响宝宝。痰到嗓子,很容易在咳嗽时进入嘴里,宝宝不会吐痰,但咽到肚子里就没事了。
祛痰药:沐舒坦:西药,稀释痰液,以便排除,适合痰非常严重,粘稠无法吐出,甚至呼吸困难的情况,没有专门针对婴儿的,通用,按体重计算:1.21.6mg/kg/日计算,分两次饭后吃,粗算2岁以下每次用片剂的1/3片,每天2次。用糖浆更容易喂,计算方法一样。粗算方法如下:
6
岁以上儿童:每天2-3次,总量45mg
2-6
岁儿童:每天3次,总量45mg
2
岁以下儿童:每天2次,总量15mg(半片片剂或2ml糖浆)注意是总量分2次。
3.
我们还煮了陈皮、甘草、菊花、山楂、姜丝水,泡在奶里早晚喝。希望明天,欣宝宝可以快点好起来呀!
已经有两天没听到欣宝宝喉咙里的痰音了,偶尔有一点儿小咳,也不算个事了。和朋友友聊起这个事,再次感叹自己没扛住,让欣宝宝白挨了一针。平时感觉挺有经验的,一遇上自己没碰到的情况,就慌神了,真是。再总结一次经验教训。
1.
最重要一点,宝宝精神好时,一定不能考虑往医院送。
2.
小朋友咳嗽一般都带痰,得先化痰,盲目止咳只会更加严重。
3.
咳的现象出来了,不可能几天就消,需要时间慢慢康复的,得有耐心。
4.
积食也会导致咳,欣宝宝此次就是因为先积食吃不下饭,然后受了寒。所以得消食散寒。现在她已经恢复胃口,每天从幼儿园回来,还要吃个包子或卷子,再来一碗汤。
5.
欣宝宝后来停掉前的药,吃王氏保赤丸三天,煮陈皮、山楂、杭菊水。这水可以多喝几天的。
5.
咳要分清寒热,针对性的煮水喝。

风寒咳嗽:周身肌肉酸痛、畏寒怕冷、喉痛、无汗、吐白色痰,伴有头痛、流清涕及发烧等。(特点:其色白)西医多诊断为病毒(血相不高或血相低)血相高,如果同时具有前面的症状,也可以先按风寒治,再配合抗生素。治:主要是风寒入肺造成痰多咳嗽,这时候首要暖肺驱寒。用小儿风寒感冒冲剂或小儿至宝丸,咳嗽里还可以用通宣理肺。同时配合姜水,和其它化痰的食疗水;
风热咳嗽:发烧、口干、鼻塞、吐黄痰且吐痰不爽、喉痛。。(特点:其色红、黄)治:四季可能发生,用健儿清解液。喝进印花水。另外,还有:燥火咳嗽:干咳、少痰、唇及咽喉干燥。(特点:其色红)
痰湿咳嗽:痰多黏稠,喉中呼噜作响,可能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特点:其色黄、白)积食咳嗽:和痰湿咳嗽类似,因脾胃消化不良或大肠秘结影响肺部功能。治:根据身体情况用消积止咳口服液或醒脾养儿颗粒。
体虚咳嗽:咳嗽时发时止,面目苍白、两颧发红、提气不上或手足发烧,有时痰中带血或咯血。。(特点:其色黑、白)夜咳:可能是虫咳,是寄生虫进入呼吸道造成咳嗽;可能是过敏,灰尘、螨虫造成咳嗽;可能是鼻涕或睡前喝水,有流入呼吸道;可能是积食;可能是阳虚。夜里和早上咳嗽,可能是干燥,可能是阴虚,可能是盖被太热,可能是寒咳,这些可以用乌梅煮水放姜丝。
附那个中医朋友的观点:最近,因为春天冷热不调,很多小孩受凉咳嗽,而且病毒细菌猖獗的时候到了,寒咳比较多,这些咳嗽通常表现为早上、白天咳嗽,或者突然冷一下就咳嗽。现给以下建议:
1/
熏醋,一半醋、一半水睡觉前薰卧室1个小时,醋杀菌,水增加湿度,都可以有效防止和控制咳嗽;
2/
大蒜,大人炒菜的熟大蒜给宝宝吃,可以增强抵抗力,防止感冒,也可以杀菌止咳。
3/
如果开始咳嗽,重要的是不要吃止咳药。可以用山楂、陈皮、甘草少量煮水,流清鼻涕的放姜丝。也可以用山楂甘草白萝卜水。多喝热水。
4/
咳嗽有痰就拍,贴子里写了方法,好好看。
5/
咳嗽不会很快好,3-15天都可能,只要能控制住,精神好,不要急于去医院,防止因咳嗽去医院又交叉感染。
6/
如果咳嗽发烧,这个季节多数是风寒引起,不要吃抗生素和抗病◇◇,吃至宝丸或感冒清热冲剂(里面都有紫苏)。
7/
咳嗽病程后,会因为久病脾虚,食欲不旺,甚至发展为积食咳嗽,这时的咳嗽已经转化成热咳,通常是表现为夜里咳嗽厉害。需要消积止咳。喝山楂水(山楂、白萝卜在整个治疗中都非常重要),严重的夜里总咳嗽,要吃消积止咳口服液。
欣宝宝于7日下午吹风着凉,痰多,剧咳,清鼻涕。当天晚上发烧最高达38.5以上。没有吃退烧药,下半夜烧退。吃了一天小儿至宝丸,鼻涕转黄,改吃小儿葫芦散。没想到8日下午痰音极重,又有丝丝声。鼻涕流时清,打喷嚏又有黄,分不清寒热了。在中医朋友的指导下,还继续吃小儿至宝丸加沐舒坦,拍痰,按摩无名指。
9
日,痰音减轻,咳的频率降低。10日继续吃小儿至宝丸加沐舒坦,拍痰,按摩无名指。这一次发烧和听到痰音并没有像上次那样乱了阵脚,主要是因为积累了大量的相关知识,心中有底,遇事就不慌了。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问题是还不能自如运用,还得加强学习和领悟。
再附咳嗽知识,希望更多的孩子受益。统一说一下近来感冒咳嗽的问题:症状主要是咳嗽有痰,早晚多,流清鼻涕,打喷嚏后里面有黄鼻涕.发烧或不发烧.食欲一般良好,舌苔不厚,大xiaobian基本正常.判断:冷热不均,毛孔闭塞,导致肺闭痰雍咳嗽.判断为外寒内热,西医为病毒感严重的,西医判断为支气管肺炎治疗方法:
小而至宝丸,一般吃1-2天基本好,然后可以调养维护主要方法是打开汗腺,排除寒气.如果没有至宝丸,用其它含有紫苏的感冒药也可以,如果还没有,只有用姜水。如果痰多难咳,加沐舒坦
食疗:白萝卜+姜,多吃白萝卜.停药判断:出汗后,不发烧,咳嗽较少,就可以停至宝丸和沐舒坦.
停药后食疗:山楂陈皮甘草水.直到咳嗽非常轻微,多喝热白开水就可以.愈后调养:生津补气健脾,用百合瘦肉粥,放少量姜丝和盐.观察鼻涕,流鼻涕是最好的,说明肺的提升功能还好,能把寒气排出,如果咳嗽,不流鼻涕,要用沐舒坦和陈皮\甘草水,帮助提升肺气,稀释撵痰。中间观察:鼻涕变黄,喝白开水,多吃白萝卜就可以了.其他症状都好了,鼻涕长期不止,用黄芪3小片,红枣5-10枚煮水.喝一天就可以止,之后还要多喝热水
注意事项:整个过程一定不要用任何含有寒性成分或麻醉方式的止咳药,西药止咳一定不能用,注意呼吸新鲜空气,如果赶上下雨低温,赶紧出去呼吸冷空气,进屋立刻喝热水,鼻涕哗哗一流就好了.痰多护理:拍痰、按摩肺经。吃沐舒坦,晚上多吃白萝卜。脖子上围丝巾保暖。晚上睡觉尽量侧卧或趴着。注意背部和脚保暖。 预防:春夏之交,寒热不均,外邪萌生,病多难防,要注意,不能热,不能撑,经常喝菊花水,适当喝薏米山药粥。注意根据情况增减衣物,以后背不出汉为准,出汗立刻擦干不能见风  咳嗽变化
1
:感冒久咳之后,脾胃功能渐差,转为积食咳嗽,表现为舌苔厚夜里睡觉也咳嗽。用山楂陈皮甘草水,如果白天已经不咳,说明感冒咳嗽已经好了,可以用消积止咳口服液
2
:感冒久咳之后,伤浸伤阴,缺水,表现为鼻涕白粘、口红、脸颊红,虚汗盗汗,口渴,没有精神。此时要多吃百合,百合、冬瓜瘦肉粥
3
:感冒久咳之后,气血不足,容易贫血,便秘,此时,病后吃醒脾养儿或太子参,多吃黑色、白色食品
4
:感冒久咳之后,感冒发烧等症状都好,还是继续咳嗽,此时可以考虑是前面所说积食咳嗽,消积止咳,也可以考虑是阴虚咳嗽,可以喝酸梅汤,帮助滋阴潜阳,同时多吃生津食品。

脾胃是一个系统,脾为藏,胃为腑,可以理解为,脾是炉子、胃是锅。脾胃麻烦多,调养最重要。注意我们这里说的脾胃并不包括肠道,而且脾胃并不是解剖所说的器官,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并不仅仅在肚子里,它遍布全身,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问题都出于脾。所有前面说的问题,都需要以健脾为基础,我们先说健脾基础,再说个案治疗 基本的健脾方法基础是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早纳五谷、多用杂粮以前的观念喜欢撑胖小孩,认为这样才健康,实际上这样容易伤害脾胃,留下后患。小孩的身体要慢慢调养,让脾胃逐渐适应。
基本的方法是食疗和合理喂养,食疗最好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山药、大米、胡萝卜粥 ,主要是山药,健 脾、固肠、补气,而且常吃无妨,另外它生于土,也可以润土,对于水土不服也可以有效。如果脾虚严重,可以用药物治疗.通常我建议的药是王氏保赤丸和醒脾养儿颗粒。王氏保赤丸用于积食引起的各种症状,可以促进肠胃蠕动迅速消积,大人腹胀也可以吃,但王氏保赤丸只用于应急,如积食发烧,腹胀,惊吓,疳积(疳积就是严重的积食)等情况。王氏保赤丸中含有巴豆、黄连、朱砂,目前还不知道是否还有朱砂。朱砂的主要成分是汞,不能多用,但少用无妨。使用朱砂主要是安定精神,目前多数中药已经不用朱砂了。对高烧惊厥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至于朱砂的危害,相对于惊厥的危害,要小得多,只要控制好,不会有问题,这些药都有一定毒性,但并不可怕,中药都有毒性,实际上是偏性(偏性 是中药治病的基础,这个以后说吧,眼前就说脾胃)。注意,王氏只用于应急,和辅助治疗,有实验证明王氏保赤丸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效果很好,实际上就利用了王氏保赤丸针对脾胃、肺的作用。基本上可以把王氏保赤丸当成儿科万能药。相对于猴枣散、保婴丹,王氏毒性小,价格低,适应面广。另外一个药是醒脾养儿颗粒。是苗药 ,可以健脾补血,针对脾虚造成的厌食、腹泻、盗汗、睡觉不安等情况,同时因为它有补血补气的作用,也可以治疗脾虚造成的便秘。这个药不是应急的,建议在脾虚比较严重,但还没有其他特殊症状(如发烧、严重腹泻)的时候吃。王氏可以用于任何阶段的宝宝,新生儿也可以吃,但醒脾养儿最好在6个月以后吃,可以比较巩固。脾虚比较严重 是针对前面使用食疗而言的,这时候已经出现了那些脾虚症状,并且时间比较长,综合问题比较多了。醒脾养儿建议在6个月以后吃,每天吃一袋,分两次喝,连续吃7-14天。要注意的是,吃醒脾养儿的同时,必须配合食疗巩固,以前有人吃后各方面情况非常好,但过一段又不行了。要记住,药只能起到激发作用,并不能解决以后的问题,药尤其是不能帮助强健身体。王氏的吃法 可以沾在奶嘴或***上喂小宝宝,或夹在馒头等固体里面喂稍大宝宝,尽量不要用水冲。如果4个月左右的时候出现严重的脾虚问题,也可以吃醒脾养儿颗粒,但要注意巩固。关键的是防范于未然,在不必吃药前就保护好脾胃。
脾虚的各种症状除了刚才说的基本食疗和药物,作为治疗脾虚的基础,还有就是脾虚引发的各种问题。按照出生顺序,脾虚主要可能引起的基本问题是1、脾热 2、脾寒 3、脾湿。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脾实。前面说的1、脾热 2、脾寒 3、脾湿 三个可能会结合在一起引发各种症状。脾热主要是积食造成,往往和脾湿结合在一起,形成湿热。湿热是最普遍的问题,湿热就是腐烂的垃圾聚集而成,人体要调节湿热,就要给湿热一个出口。这个出口在哪就会引发哪里的问题。湿热引发的症状有发烧、腹泻、湿疹、鹅口疮、黄疸、以及其他表现为热、毒、霉的病。湿热的主要表现是热、毒、霉、臭,容易引发细菌和病毒感染,如腹泻发展成痢疾、霉菌、湿疹溃烂发臭、发烧导致各种炎症。(咳嗽另外说,不光脾胃问题。)湿热排出的方式是粘液。如果腹泻、臭、有粘液就可以判断为湿热,湿疹最后会流黄水,也是湿热。
黄疸表现为暗黄,也是湿热。鹅口疮是湿热从口腔排出,则容易生霉菌,形成鹅口疮。这是湿热排出的方式。一部分有痰的咳嗽,是湿热引起。脾到肺的升化失常。湿热,就容易在各处形成粘液,这些粘液里滋生细菌,就形成各种炎症,这种道理对大人也适用。因此,有以上这些症状,就可以判断是湿热,治疗湿热的方法,简单的就是薏米,薏米除湿,而且性情相对平和,好调味,容易喂。其它还有茵陈、茯苓、泽泻等,但因为味道不好,不建议给宝宝用,除非严重的湿热情况下。薏米除湿,且性偏寒,所以可以除湿热,健脾。一个月的小孩可以吃薏米汤。但因为薏米带寒性,所以不要一概都吃,有些人并不适合吃,就是脾寒的。
一般宝宝不会脾寒。脾寒多因为久病、寒风入胃、先天疾病。脾寒的表现是吐奶,食欲不振,dabian稀清,甚至如水,颜色浅,胃痉挛哭闹,打嗝 ,打嗝并不都是脾寒,但一部分是。脾寒可以用少量姜丝冲水吃饭前喝。如脾寒吐奶,可以在喂奶前根据年龄喝5-30ml姜水。很小的宝宝,可以用姜汁滴在舌头上。姜的作用主要用于暖胃,不要用多,特别晚上要注意使用。脾寒会导致脾胃蠕动缓慢,食物不消化或过久停留于胃里。所以脾寒也会导致湿,就是湿寒,湿寒主要表现为虚弱,面色白、食欲不振,不喜饮水、咳嗽白痰,dabian溏泻色浅,无味有粘液。这就用炒薏米煮粥。炒薏米(薏米放炒锅里面干炒,发黄即可煮粥)、大米、姜丝粥,严重的可以用泽泻、桂皮、炒白术,不过小儿一般不会到这种情况。薏米粥用量一般50g 大米配50g 薏米,或固定一汤勺薏米。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脾热,这与湿热不同的是身体内湿气不大。脾热是因为积食久了,或久病伤津,有火的表现,所以也常说心脾积热。可以理解为,锅(胃)里水烧干了,火却没法关。脾热引发的症状有流鼻血、腮腺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等热症。脾热容易发生在身体健壮、食欲旺盛的宝宝身上,因为饮食无节制,有些宝宝身体看上去很好,却总是发烧,就是这个原因。
热、湿、寒三种情况组合,可以得出各种毛病。一般的脾热可以用绿豆百合粥。绿豆百合粥清热,生津,可以去脾热,严重的脾热可以在前面的粥里加金银花。 脾热的外部表现是,舌苔黄厚,看上去干燥,喜饮水。嘴唇面颊红,舌头红,总之是大旱的表现。舌苔黄厚也可能是湿热,要看舌苔上是否有水汽,舌苔黄腻,好像一层水膜,就是湿热。 身体弱的小孩一样可能脾热,但这种脾热根在阴虚,而不是脾虚。多数因为久病伤津、阴虚火旺,这种情况不能以清热为主,而应当以滋阴生津为主。舌苔裂开(可吃百合绿豆粥调理),当然是大旱之象,脾热不湿,但还要看如果看上去是泡裂的感觉就不一样。阴虚造成的热和脾热不同在于 脾热的小孩看上去精神充沛,兴奋过度,相对而言阴虚的小孩萎靡不振,无论阴虚还是脾热,多吃生津食物就好。阴虚的小孩是虚火上浮,一般表现为烦躁娇气,实热的小孩一般表现为烦躁气盛,甚至大喊大叫。嘴周围长泡,多数是脾热。脾热,毒气上升,从口而出,

所有脾气问题,一方面是性格,一方面是身体,小宝宝的脾气和身体有很大关系

夏季发烧(转)夏天属火,火为能量,促进身体各部分运动,火旺运动过盛,造成热的病症。同时因为火的蒸腾作用,水汽弥漫,夏季人体内部主要问题是湿热,外界影响主要是暑湿。可能的疾病:
小儿得了夏季热,表现为发热,烦燥,易哭,唇干活燥,口渴欲饮,饮水量多,xiaobian次数多,量也多,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灼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疲乏嗜睡,形体消 瘦。而作血常规、大xiaobian常规及其他功能检验时,又无病理性改变。医生常把夏季热 症状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发热、多口渴、多尿、少汗。发热呈迁延性,热程可持续1 3个月左右,热型不定或不规则,体温多在3839.5之间,气候愈热,体温愈高,即使用解热药,也无法使体温下降,只有在气候凉爽或雨后,体温才有所下降。到秋凉之后,上述症状便可不药而愈
就是夏季热,所谓夏季热,西医难治难懂,用中医的理论很好解释,即火热造成身体功能亢进,同时火大伤阴,导致体内生热,可以想象飞速旋转的发动机没有机油润滑的结果。表现为口舌红、舌苔黄厚、无汗、高热。这种问题不仅仅要清热,还要生津。可以用薄荷、金银花、麦冬、玄参、甘草煮水,加冰糖喝。多吃冬瓜、百合、银耳,多喝水。
2/
湿热郁热(发烧):内部湿热是夏季很难避免的情况,由于环境高温高热,导致湿热在体内无法排出。导致发烧,这种情况口唇红,舌苔表面水多,头部大汗不止,表现热症,口渴却不喜饮水。这种情况要用解暑除湿的方法,可用藿香正气口服液(尝试有甜味的才可以),食疗用薏米、绿豆、金银花水。
3/
内热外感(发烧):这是夏天常有,却最麻烦的问题,就是人体内热,却受外寒,如突然进入空调房,或空调房中睡觉,或早晚着凉,这些是遇寒的表现,由于遇寒人体表面毛孔闭塞,人体内部郁热严重导致发烧,与冬天不同的是内热非常严重,发烧温度高,而且更危险。表现为体表无汗,毛孔紧缩,四肢冰凉,面白唇红,高热不退。这时候采用解表散热法,必须先解表散寒,再清内热,可以用紫苏发汗,或洗热水澡,通过按摩和促进血液循环打开毛孔。早上寒的表现明显,可以喝姜水,晚上热的表现明显,可以用前面清热的方法,如绿豆汤等,最好还是白萝卜。治疗的关键还是保持内部清爽,同时注意打开表面毛孔散热。
4/
腹泻:夏季腹泻主要表现为湿热腹泻,dabian恶臭,有粘液,腹痛,检验可能诊断为痢疾。可以用王氏保赤丸或其它清热除湿药物,同时配合薏米、大米、胡萝卜粥。同时吃熟大蒜,也可以用藿香正气。夏季调养以清热除湿为主,保证体内清爽最重要

关于发烧(转)小儿身体最健康,通常感冒发烧,处理得当,用药轻灵,两三日就应该好,如果两三天不见效果,就要考虑用药、调养、饮食、环境、衣着等方面是否有问题。很多父母,看到宝宝感冒,不看医生自己找来感冒药吃,有些好了,有些却迁延不好,日趋严重,皆因为用药不当,轻则迁延不好,重则雪上加霜,越治越重。
   
中医认为感冒是因为人们感受了外邪,如风寒、风热暑热等邪气,侵犯人体而产生的一种疾病,由于风邪是主要邪气,由此,人们又把感冒称之为伤风,或伤风感冒。感冒的症状,一般比较轻浅,在治疗中,中医多主张疏风解表,通过发散祛邪,就可达到治愈的目的。感冒一般分为三型:
    1/
风寒感冒:多发生在初冬至冬末初春之时,表现为头痛、怕冷、无汗、发热、鼻堵、流清涕,咳嗽,喉咙发痒。此时病人咽部一般不红,化验白血球不高,西医多认为是病毒感染。治疗时采用疏风温内散寒之法。中成药可以选至宝丸、风寒感冒冲剂。
   
民间有用姜糖水治感冒,或吃一大碗热汤面后,捂汗退热等方法。但要注意此二法只适用于风寒感冒初起。若有热症,咽红肿痛,流黄涕,舌红等,切不可滥用此法。小儿只要喝淡姜水或用淡姜水冲奶喝就可以,如果咳嗽痰多,可饮用甘草、陈皮、姜丝、蜂蜜水。
     2/
风热感冒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它的症状是发热较重,一般不怕冷,有汗,流黄涕,咳嗽,吐黄痰,咽红肿痛,口渴,dabian干,尿黄。中成药可以选小儿感冒冲剂、风热感冒冲剂、板蓝根、双黄连。
   
发热较高时,可用牛黄清热散,或紫雪散与汤药同用此型要注意饮食,尽量少食或不食鱼、肉等食物。以清淡流食或十流食为宜。并保持dabian通畅。
    3/
暑热感冒:多发生于夏季气候炎热之时。主要症状为高热,口渴,烦闷,无汗或大汗出,头晕目昏,精神出倦,无食欲,呕吐或腹泻等等。
   
中成药可用藿香正气丸等药。食物亦以清淡为主,可多吃些西瓜等果类。也可用鲜芦根煮水频服。
    4/
积食发热:因脾虚、饮食不节、久病造成积食。主要症状为舌苔厚、手心热、食欲不振、呕吐、哭闹或腹胀。用王氏保赤丸或其他消积药。
   
饮食可用山楂煮水。控制饮食。宝宝发烧的处理:
    1/
发烧初起:首先要根据最近发生的事情判断原因,可能与着凉、受热、吃多伤食、流行病、婴儿急疹等有关,很多并不需要特别治疗。发烧说明身体还有一定免疫能力,这时候千万不能退烧,要用辅助身体散热、提高免疫力、去毒化积的方法治疗。
散热:用温水(与体温同)擦身,也可以用温毛巾绑两个小腿,15分钟一换;用食物散热:葛根、葱白(含根须)、生姜煮红糖水可以解表发汗,适用于寒症,但不能用于热症发热;
  
提高免疫力:补充维生素、益生菌;
  
去毒化积:中药消积泻毒能很好退烧,推荐王氏保赤丸,发烧初起按量服用,对多数发烧有效。也可以根据风热或风寒情况用金银花、藿香、板蓝根等感冒药清热。
发烧中期:发烧3839之间是免疫力活动最强的时期,这时候不要用药物退烧,采用物理降温法最好。同时应当去看医生,密切关注是否有其他症状发生。特别小心不要让医生随便用药(这点只是根据现状而提)。如果用药,家长要记住,抗生素只是对细菌有效,而发烧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如病毒等,如果可以用中药双黄连、板蓝根等对消炎和杀毒都有效果,这时候吃健儿清解液也可以起到健脾退烧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必须多喝水。这时候最好看中医,记住,中药的效果并不慢,况且我们是要治病,不是治症状。
高烧:发烧39.5度以下是安全温度,超过39.5就很容易上升,容易引起惊厥反应,超过41度有可能对大脑造成损害。
   
物理降温:温水擦拭,2岁以上高烧可以用酒精(普通情况不要用酒精)加温水擦拭,控制体温在39.5左右。
   
用退烧药:注意不可常用,退烧药会麻痹中枢神经系统,3岁以上的宝宝可以用柴胡针退烧,三岁以下不要用肌肉注射治疗。
  
中药灌|肠:中药灌|肠只有大型中医院可以做,主要是控制温度发展,去毒化积,直接用药,提高药物吸收能力;
抗生素和抗病◇◇:如果使用这类药物治疗,首先要做细菌培养,一般细菌培养要24小时,所以在去医院治疗,就要先做,不要等到病情严重再做。目前只有30%的医生在使用抗生素前做培养,家长要特别提醒,以免不必要地使用抗生素或广谱抗生素。同时要注意一旦使用抗生素,之后2-8小时内一定补充益生菌,保证消化系统健康。

常用小儿食疗及食物药性 
健脾润肺的食疗:银耳、百合、莲子汤;冬瓜、薏米、陈皮汤;红豆、黑豆、黄芪汤可以提高御寒能力薏米山药汤:大米、薏米、胡萝卜、山药煮粥,饮水或喝粥。这是以前用的最多的止泻汤,用于湿热腹泻,可以固肠养胃。通常我以大米粥为基础,养胃润肺,再根据情况增减其他相应食物。
冬瓜薏米汤:冬瓜、薏米、山药、陈皮,煮烂放盐食用。健脾安神、利尿生津。用于脾虚火燥引起的烦躁不安,睡眠不实。香蕉陈皮绿豆沙:绿豆、陈皮煮烂,关火放入香蕉,凉后饮用。可以生津和气,清热解毒,滑肠通便。
太子参百合汤:太子参、百合、银耳、白糖煮水。养气滋阴润肺,适合久病体虚、咳嗽、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绿豆海带糖水:绿豆、海带、陈皮、冰糖煮水。清热解毒,减少夏日皮肤病毒,补碘。绿豆性寒,体虚胃寒者不能用。
红豆冬瓜汤:红豆、冬瓜,煮烂放白糖后关火。补肺治咳,生津去暑,健脾。夏天用好。菊花山楂水:白菊花、金银花、山楂煮水,(注意先煮山楂,关火前放菊花和金银花)常温后放蜜糖饮用。清热解毒,消食明目。一岁以内宝宝不要用蜂蜜,此汤凉,身体虚寒勿用。
白萝卜梨水:白萝卜、雪梨、冰糖煮水。养胃润肺,治疗咳嗽初起,非常有效。如果寒咳,可放少量姜。莲子鸡蛋牛奶:莲子、姜、鸡蛋、冰糖、牛奶。先将莲子泡软,莲子和姜用清水煮软,捞出姜,放入冰糖,水开后放入牛奶煮开,打入鸡蛋,关火即可。
可以补气益脾,促进大脑发育,夏天汗多体虚,适当喝此奶,可以保持气力。注意水中姜不可多,也不可在晚上睡觉前喝。黑豆黄芪水:黑豆、黄芪、红糖。补肾止汗,养颜乌发。其中黄芪红糖偏热,夏季少用,可以早上吃。
胡萝卜鲫鱼汤:胡萝卜、鲫鱼、姜。炒锅放油,放入姜爆,然后放入鲫鱼煎香,放少量料酒,之后倒入开水,放入胡萝卜,微火煮一小时。健脾温胃,健身补血。营养丰富,注意鲫鱼刺多。食物药性:大米:大米性平,味甘。可补脾、养胃、滋养、强壮。大米为五谷之首,煮粥为引,常用。
薏米:又称薏仁苡仁。性凉,味甘淡。具有利水渗湿、清肺热、止泄泻等作用。我常推荐用于湿热引起的腹泻、湿疹等情况。
小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热、反胃***、腹泻及产后、病后体虚者食用。小麦:小麦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功效。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服食。玉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的作用。 高粱:高粱味甘性温,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但高粱性温,含有具收敛止泻作用的鞣酸,便秘者不宜食用。
黄豆:黄豆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脾胃虚弱者宜常吃。用黄豆制成的各种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也具有药性:豆腐可宽中益气、清热散血。绿豆:性寒,味甘。具有消暑利湿、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润喉止渴、明目降压、清胆养胃等作用。黑豆:性平,味甘。具有调中下气、滋阴补肾、补血明目、利水消肿、活血美肤等作用。
性平,味甘、酸。具有利尿除温、和血排浓、消肿解毒等作用。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具有消积、散淤、解毒、化痰、清胃、活血、醒脑、提神、增进食欲、降脂降压、防暑、驱除绦虫等作用。乌梅:通称酸梅,又称青梅。乌梅是用未成熟的梅子,经过熏制而成。乌梅性平,味酸。具有生津止渴、清热镇咳、驱虫抑菌的作用。推荐用于夏日防痢防暑,久病咳嗽。冰糖:味甘、性平,能补中益气,润肺和胃。
太子参:性平、味甘,补气生津,推荐用于气虚所致自汗气喘,不思饮食。松子: 性平,味甘。具有补肾益气、养血润肠、滑肠通便、润肺止咳等作用。陈皮: 理气、除燥、利湿、化痰、止咳、健脾、和胃.莲子: 性平、味甘,可以健脾、养神、补肾。豆腐:性凉,味甘、咸。具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等作用。鲫鱼:性温,味甘。具有温中下气、补虚开胃、利水消肿、下乳止渴等作用。但忌食猪肝、麦冬、芥菜;反厚朴。姜:性温,味辛。具有和胃止呕、解表发汗、杀菌解毒、消肿活血等作用。
蒲公英:性凉,味苦。具有清肺利痰、养阴凉血、散结消痈、通乳益精、舒筋固齿等作用。海带:性寒、滑,味咸。海带具有消痰、消肿、软坚、散结、利尿、清热等作用。还有补碘作用,食用时,不要把上面的白粉全洗掉。胡萝卜:性凉,味甘、辛。具有顺气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等作用。常推荐用于腹泻、体虚咳嗽等。
山药: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滋养强壮等作用。我常推荐用于脾虚身弱,免疫力低下,春天吃最好。百合:性微寒,味甘淡。具有补中益气、温肺止咳、清心安神等作用。苦瓜:气味苦,寒,无毒,具有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yang。可以适当吃,病后不可吃。

小儿流鼻涕(转)小儿流鼻涕基本分清鼻涕、白粘鼻涕、黄鼻涕三种。流鼻涕因为寒气侵肺,导致人体自我防御的一种现象,鼻涕和汗、眼泪一样是调节体内寒热的一种方式。小儿气道短,更容易做出流鼻涕的反应,正常的。甚至在一些情况下,流鼻涕反而是好现象,如风寒感冒高烧,此时能流鼻涕,说明病在好转。
要注意的是,流鼻涕是非常正常的反应,不能一概用药,更不能用西药的抑制类感冒药,那些药只是抑制人体流鼻涕的功能,并不能排除问题,长此以往,寒气聚集体内,会不断生病,越来越弱。流鼻涕的几个过程
1/
流清鼻涕,小儿哭闹、情致悲哀会侵犯肺气,导致流鼻涕,不用管,多喝水就可以。
2/
遇风寒,寒气初入,打喷嚏流清鼻涕,如果刚发现,立刻大量喝热水或热水擦脸,增强身体御寒能力即可,如果时间长了,或寒气已经闭塞毛孔,汗不能出,只流鼻涕,可以用姜、葱白、桂皮等热性食物煮水,产热发汗,去除寒气。
3/
鼻涕流时间长导致伤津,体内生热,或身体抵抗基本成功,鼻涕会变粘稠,此时多喝热开水就可以。
4/
鼻涕变黄,使用热药过头、病时间过久、病后阴虚导致虚火上浮,出现黄鼻涕,可以根据严重程度,逐级使用白开水、菊花水、金银花水调整。另外多吃生津食物。流鼻涕不是病,不要随意用药,特别是西药。如果有其他症状无法控制,可以看医生解决,但我建议的原则是不用抑制类药物,要用辅助身体的方式治疗。平时经常冷水洗脸,能增强抵抗寒气的能力。

痱子痱子就是湿疹的一种,以前我们常说的湿疹是脾胃不运化导致的内邪湿热所致,夏天外邪暑热,加上内邪湿热,所以痱子比湿疹还难受。方法是清热去湿,很多东西可以清热去湿。比如绿豆、薏米、海带汤,加上百合可以在清热去湿同时不伤津伤脾。所以推荐吃绿豆百合薏米海带汤。身体虚弱汗多的可以放少量姜。
外用藿香正气、十滴水等去暑湿的东西。但关键还是内治,让身体内外保持清爽是最重要的。

所谓秋季腹泻(转)秋季腹泻是一种症状的概念,四季都可能发生,其实就是感冒,有人感冒发到肺,有人感冒发到大肠,大肠和肺互为表里,所以不管在哪,是一样的感冒,但西医就叫秋季腹泻和肺炎 好的西医,治疗秋季腹泻,只用补液盐,让他们自己好,但国内不良医生,一定会抗病毒、抗生素一起上点滴,起码7天,直到肺炎、脑炎,然后心肌炎,最后的结论是秋季腹泻会死人。秋季腹泻与普通腹泻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秋泻直接侵犯大肠,很容易造成脱水,就和咳嗽和肺炎的区别 。咳嗽是普遍的,肺炎是病邪直接侵犯肺。普通腹泻,也会脱水,但不会那么严重,我所说普通腹泻,是脾虚腹泻或湿热腹泻 出现严重脱水性腹泻,可以吃藿香正气,肚脐贴附子理中丸1/5。如果很难喝,可以用藿香正气放两片姜,一个枣,少量水煮,加红糖喝。两天就好等到后期,出现粘液,再吃王氏。贴的一天一次,藿香正气一天23次。
贴肚脐是因为,肚脐是很重要的开窍,直通肠道,人在母体就是靠这个口的。

高烧惊厥的中医观点  西医对高烧惊厥没有答案,所谓遗传和神经脆弱全是无稽之谈,话外的意思就是这个没有办法,所以他们会那样解释,并说多数6岁以后就好了。而解决方案更是可怕,用安定和点滴,如此治疗不伤脑子才怪。中医的解释是:津液不能布散于太阳,寒邪恰好收引于项背。乃太阳经筋痉挛所致。按这种解释,高烧惊厥与脑无关,病在项背,所以我们看到高烧惊厥小儿多数全身僵直。产生的原因是体内寒或热化风。
看看他以往的病史,是否有引起高烧惊厥的几个可能:
1/
发烧就急于退烧,特别是西药退烧,伤害中枢神经系统,有些退烧药会突破小儿脑血屏障,影响神经系统,但这不是重要原因,重要的是西药退烧只是麻痹人体,不允许人体进行自我调节,加上降温迅速,无后盾支持,导致寒热差别生风惊厥。
2/
冷水退烧,同样是寒热致风。
3/
伤风,发烧的时候,如果毛孔打开,不能吹风,否则外风乘虚而入,导致惊厥。
长期使用点滴治病,导致寒邪深入,本次发烧仅是爆发。长期点滴治疗,轻则身体虚弱,寒邪不断侵扰,重则寒入膏肓,如白血病、癫痫等症。根据张仲景的理论,对高烧惊厥的解决方法是,葛根汤{葛根4,麻黄3,桂枝3,白芍3,炙甘草2,生姜2片,大枣1枚(掰开)开水泡服,早六时,上午九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二剂。}

很多错误必须纠正:过低温度吃退烧药,如肛温37.8就吃退烧药,非常危险,而且高烧后无法用药,退烧药每天只能吃4次,间隔至少4个小时,低温吃退烧药除药物损伤和导致退烧过度外,还可能导致高烧时不能用药。
屡次高烧惊厥还在用西药退烧和点滴,这样很容易造成脑炎,并且导致寒邪深入,造成惊厥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可能影响大脑。建议下次高烧,采用葛根汤治疗,或至宝丸,同时用热水(加姜和桂枝更好)泡脚,并错热脚,不能用冷水外擦,这样能最大限度减少惊厥。容易惊厥的宝宝平时多喝菊花水,发热的时候注意温中,同时保持清爽。用对药,抽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看的医院没有一个说清楚他为什么抽风。看的中医院,一个中医的方法、结论或药都没有,叫什么中医?

捏脊能增强小儿免疫力!操作方法:小儿俯卧,操作者以食指抵于小儿背脊之上,拇指与食指挟住小儿背脊皮肤,拇指后退,食指向前,作翻卷动作,自小儿臀部尾椎开始,左右手交替自下向上翻卷移动,直至背颈交界处的大椎穴,每捏3把,将皮肤提一提。如此,反复5趟,每天1次。 操作时用力适当,不要拧转,操作时沿脊柱直线前进,不要歪斜。开始时可能动作迟钝,不灵巧,但操作几次后动作就会熟练,小儿感觉舒适。 现在夏季正是作捏脊保健的好时节

为什么全是喉咙发炎()所谓喉咙发炎是因为喉咙疼,简单说,小儿身体运化能力弱,所以小儿一有问题,不管因风寒还是风热,多数会最终导致脾胃郁热,热气从喉咙走是最容易的,另外,着凉咳嗽或气不能按照原来的方式运行导致呕逆,都会导致喉咙充血的症状。这是正常的,并不是因为细菌感染导致的红,如果发热或感冒时间长的时候如果看gang门,也会红。这是体内 郁热的表现,现在应该做的是,针对症状,判断病因,然后治疗,基本问题排除、疏通了,喉咙就会慢慢恢复。最近很多孩子发烧,有主要两种情况一个是暑湿导致积热.一个是贪凉导致风寒咳嗽是因为感冒或发烧用了凉药
嗓子红,发烧不出汗 是着凉用999风寒感冒药就是麻黄葛根汤999风寒感冒药就是麻黄葛根汤
嗓子红 只能说明充血,不能说明是上火发热肯定会充血,热气不能通过皮肤排除,聚集体内,嘴巴有白色的包 是因为感冒发烧,导致脾虚湿气,一样的道理,汗不能出,液体只好到最容易聚集的地方热一定要发出来,而不是压下去任何季节都一样,热必须发出来,皮肤是人和外界交流的界限皮肤和肺相通,如果不能让皮肤通畅,只压住症状,就会伤肺,所以多数人感冒发烧错误治疗后,一定会咳嗽
能出汗,口唇红,舌苔黄厚,黄浓鼻涕,口渴喜饮,这些情况下用健儿夏天用姜,帮助发散,因为夏天内外均热,体内湿热不能发散,所以要姜帮助,而且姜可以生津,促进器官运动甘草少用,有提升血压作用.一般情况下少用,
但甘草可以升清,让体内清气上升,所以用来润肺,润喉咙.治疗咳嗽用.还可以健脾\揉和药性.大人低血压,可以用甘草低烧持续不退 是病后脾胃虚弱,暑湿不能运化健脾化湿,简单说,就是喝薏米百合汤

治疗鼻塞:用热姜水,还可以薰鼻,用莘夷如果痰多,用山楂\陈皮\甘草\菊花,少量姜
健脾除湿温阳:白术10,茯苓4,白芍3,陈皮4,半夏4,炙甘草5,生姜3片,黑附子6,孩子建议去掉黑附子。
晨起爱哭 -脾虚湿重  难于入睡 -脾虚神弱
发炎当时吃板蓝根最快,但平时补脾最重要半夜咳嗽是脾虚积食,不要老喝,乌梅汤滋阴潜阳,喝多伤阳腹泻 口腔溃疡和热没关系,是脾虚,如果吃了热得就溃疡,四川\湖南等地人都是烂嘴了
上半夜哭补脾阴,下半夜哭补脾阳 ,积食会夜啼,多数夜啼是脾虚造成 风寒感冒吃999风寒感冒冲剂,和小儿至宝丸类似,都是治风寒感冒,喝999也会发汗,治高烧无汗的情况 边烧边出汗不能用紫苏,边烧边出汗是中风,应当用桂枝黄芪,自然有六邪.风是其中之一 吹风就会导致毛孔打开,这样的感冒叫伤风,是太阳中风,太阳就是人最外面的防护,可以理解为皮肤,毛孔 ,中风要用补气的,可以用桂枝温内,用玉屏风 。桂枝不是发汗的。桂枝汤:桂枝3-6g 炙甘草3g 杏仁6g 姜两片(厚3mm 红枣2颗(20mm)掰开煮水两碗放红糖或白糖。早上和傍晚喝。
姜两片(厚3mm 红枣2颗(20mm)掰开煮水两碗放红糖或白糖。早上和傍晚喝。
发烧感冒用了凉药治疗,寒进里了--小青龙汤

小儿日常保健按摩(转)铭爸是个读了八年西医并且目前这个时间还在继续增长,因此,铭铭的身体健康基本就交给了他。客观地说,是利弊掺半的。利在于:对孩子的疾病有足够的重视,不象铭妈无知者无畏,总觉得孩子抗抗就过去了,所以一般治疗还是比较及时的。弊在于:一般都是在发病时铭爸才会表现出他无以伦比的细致入微的关怀,所以日常保健这一环节比较薄弱,而且,身为西医的铭爸虽然很认同不可以乱用抗生素这一观点,但对孩子的爱迷糊了他的眼睛,所以我们铭铭,抗生素用得还是挺重的(当然,不是铭爸自己的责任,孩子一发烧铭妈往往也会犯迷糊)。    现在铭爸到外地上学去了,所以我义无反顾的把原来他管辖范围内的孩子健康问题揽到自己身上。任重而道远,如果继续无知者无畏恐怕铭铭就惨了。所以现在铭妈我在网上网下关注所有关于孩子的健康养育话题。得出两个结论:1、预防甚于治疗  2、抗病不吃药是以科学的护理为前提的
铭铭已经连着三个月,每个月的月末都莫名其妙的先低烧,后高烧。前两次都是抗生素解决的问题。后一次,我借鉴网上很多帖子提到的推天河水退烧,推四缝穴、捏积消积,最后不知是巧合还是真有效,竟然真得没吃药就好了。于是,开始关注按摩,以后将逐渐记录一些找到的小儿按摩方法,希望能成长为铭铭的"家庭医生"
在一个网站的在线课程上找到了小儿保健按摩四大手法,记录如下:小儿保健按摩四大手法:补脾经:【位置】拇指桡侧缘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推称补脾经;离心方向推称清脾经;来回推法称调脾经。
【次数】100300次。摩腹【位置】腹部。【操作方法】
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腹部称摩腹。【次数】推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
捏积【位置】背部,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操作方法】用拇指后按,食中二指在前,或用食指屈曲,以中节桡侧后按,拇指在前,两手自下而上捏脊柱穴,称捏脊,一般捏36次,第1~最后1次只捏不提,中间第24次需捏3次提拉皮肉1次(腰以上不提),捏后可分别在心、肝、脾、肺、肾俞穴上点按23次,再轻轻搓摩背部数下。
【次数】推法100300次。捏法:36次。按揉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寸处。【操作方法】按揉法:用拇指端按揉本穴(双侧同时操作),称按揉足三里。【次数】50100次。
给铭铭试过捏积和补脾经,现在坚持的时间还不太长,貌似对铭铭不好好吃饭的现象有帮助,会继续坚持下去,希望会更好

补血方法小儿问题多在脾胃,脾胃不好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血虚,因此产生很多问题,如皮肤瘙痒、阴虚便秘、盗汗、食欲不佳、肝火旺盛、抵抗力弱等情况。因此健脾补血为第一基础。除健脾升血外,也可以通过食疗来补血。以下为几种主要的素食。
黑木耳  葡萄干   红糖这些可以一起煮,也可以分别配伍煮水喝,好吃的可以吃掉。
1/
尽量不用药补,其中黄芪、当归药性强,要适当用。
2/
不能长期吃,红枣、桂圆、红糖偏热,容易导致脾热生痰。
3/
不能一次大量吃,以免消化不良。
4/
脾虚,正逢积食者或内热者如不会辩证调整用量,就不能吃。
5/
感冒发热,如表未解,不能用,以免加重内热。
6/
黄芪要少量开始用。

中医观点小儿脾胃(1
中医认为脾为小儿之本,很多疾病源于脾胃,如腹泻、便秘、咳嗽、湿疹、感冒、微量元素缺乏、营养不良等等,因此养胃健脾成为父母们的重要任务。下面是我收集的一些资料供参考(尽量不断添加):腹泻:原因: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进食不洁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可能会腹泻,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抑郁、情绪起伏不定,亦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产生腹痛和腹泻症状。另一方面,若受了凉,特别是小腹受凉,亦会导致腹泻。腹泻的另一个原因,是身体对某类食物过敏,以致影响消化吸收,例如许多宝宝因缺乏乳糖酵素,无法消化乳类制品的乳糖,便会腹泻。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用中医判断的各类腹泻。因脾虚和其它很多问题都会导致腹泻。
一、细菌感染性腹泻:主要表现为dabian次数增多,每天数次至十余次,dabian多有泡沫、黏液并呈黄绿色,还伴有发热、腹胀和呕吐。如果是细菌性痢疾,dabian次数频繁,但量不多,呈黏液脓血便,臭味较重,严重者可有高热、抽搐等。重症腹泻的患儿,还可出现尿少、口渴、精神萎靡等脱水症状。
1
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多在夏季发病,起病比较缓慢,开始轻,逐渐加重。出现呕吐、低热及脱水症状,dabian有腥臭味,可有较多粘粹,亦可有便血情况。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腹泻多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所致。主要特点为不同程度的发烧、腹泻和呕吐,dabian开始呈黄绿色,3-4天后变成有腥臭味的暗绿色水样便。次数极多,每天可达10-20次,小儿脱水情况严重。 
霉菌引起的腹泻多并发于其他感染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病儿。dabian每天3-4次,为黄色稀水便,有的像豆腐渣状,有的呈绿色,泡沫多,带有粘液。治疗方法:不要将两种或三种抗生素一起使用,更不要频繁地更换用药。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复方新诺明、痢特灵、氨基苄青霉素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选用青霉素或红霉素;霉菌感染应选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 
二、病毒感染性腹泻:轻者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之腹泻,一天内dabian3—6次,不超过10次,dabian黄绿色,水分较多,或呈蛋花汤样,没有失水表现,精神尚好,偶尔有恶心、呕吐,粪便显微镜检查仅有少许白细胞和脂肪滴。一般5天左右可以痊愈。较重的腹泻,每天可达10次以上,dabian呈水样,量多,故不久可以引起失水症状,如皮肤弹性减低、口干、眼眶及前囟凹陷、哭时无泪或少泪、精神委糜、面色苍白等,同时有酸中毒的表现,如口唇樱红、呼吸深快、嗜睡等。如得到及时治疗,一般在1周左右可以痊愈。
治疗方法:目前尚无特效的西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丰富的经验。若dabian清稀,色淡不臭,常用霍香10克,苏叶10克,半夏10克,陈皮5克,茯苓10克;若为发热,舌质红,咽红,xiaobian短赤者可用葛根10克,黄岑10克,黄连3克,泽泻10克,广木香3克。中草药铁苋菜、地锦草、律草也有较好效果。
三、非感染性腹泻:多由喂养不当致使胃肠功能紊乱,如过早、过多地添加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物。这类患儿往往有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dabian气味酸臭,同时伴有呕吐,不思饮食,夜卧不安。如果是由长期滥用抗生素引起的继发性腹泻,dabian则呈豆腐渣样。有时患儿患感冒、肺炎、中耳炎后,也常会伴有腹泻。
因为过食生冷,感受风寒引起症状:症见腹泻清稀,含有泡沫,臭气不大,肠鸣腹疼,或兼见恶寒发热,舌苔白腻。主要是由于肚腹受寒,寒凝气滞,气机不畅所发。治疗上当以疏风散寒,理气止泻为法。用药可以选服藿香正气胶囊,每次
2粒,一日2次。外用小儿敷脐止泻散贴脐,一日换一次。
病儿肠胃积热,外受暑湿引起腹泻急促而量多,dabian稀黏、酸臭,xiaobian黄。可选用
葛根芩连微丸每次1g,每日服3次。
3
、水泻 病儿贪食生冷食物,引起水泻不止,每天dabian次数多,肠鸣腹胀,dabian如稀水或不成形,泄后肠鸣腹胀减轻。病儿病情很容易加重,发生脱水。一般应到医院请医生治疗。
主要由于过食或添加辅食不当引起腹胀腹痛,便前哭闹,dabian酸臭,或见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或如臭鸡蛋味,肚腹胀气,口臭气促,食欲不振,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治疗应以消食化积为法,常用的中成药有保和丸、至保锭。伤食泻当积滞被消导后,腹泻自然会止。
5
、脾虚泻:宝宝大多是腹泻治疗不及时或喂养不当,腹泻迁延不愈而造成。dabian稀溏,可见不消化食物,色淡不臭,多在吃下食物后就泄,时轻时重,面色萎黄,体重不增加或增加缓慢,精神不振,严重者有便后脱肛,手脚发凉等症状。可用启脾丸、醒脾养儿颗粒。
6
、寒湿、脾虚:dabian稀薄或蛋花汤样,或有泡沫,或夹有不消化食物,呈黄色或黄绿色,无粘液及脓血;dabian常规检查无红、白细胞及脓细胞,或偶有数个白细胞;无发热、腹痛及呕吐,无脱水及酸中毒;接受过抗生素及其它治疗,疗效不佳;中医辨证为寒湿泻或脾虚泻。
7
、湿热泄:症见泻下水分较多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粘液,时有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疲劳不爱动,有时可出现发热,口渴,xiaobian黄少,舌苔黄腻。本证是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走大肠而发。治法应为清热利湿,常用的中成药有加味香连丸。
8
、脾肾阳虚泻:症状有久泻不止,粪质清稀或为不消化食物,有的脱肛,小婴儿可见睡时露睛,舌淡苔白。治法以补脾温肾为主。中成药可选用附子理中丸。治疗方法:根据体质病症不同,辩证施治,不可随意用药,用错药物反而加重病情。
很多家长按西医方法注重添加钙剂和其他各种微量元素,长期添加不见有效,反伤脾胃,造成恶性循环,小儿脾胃多虚弱,应以健脾强胃为主要目标,其意义远大于添加各类微量元素和其他营养,脾胃强健,营养从各种食品中吸收足以。

脾胃还会影响其它脏腑,产生看似与脾胃无关的问题,以下问题不一定都因脾胃产生,但都可能与脾胃有关。咳嗽: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人们的生长发育,以及健康与否、或患病后的恢复,全靠脾胃的功能。如果您的脾胃功能不好,轻者不爱吃饭,时常胃脘腹痛;重者会影响到全身各个脏器所以脾不好的小儿身患感冒,并且,咳嗽不易痊愈。脾虚型咳嗽,表现为体虚多汗、百色黄白、咳嗽时轻时重,经常感冒,吃饭不好,dabian不成形,等。应采取健脾益肺法,用太子参、桔红、茯苓、半夏,病情重加黄芪。中成药用玉屏风冲剂。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宝宝的抗病能力。
2岁多小姑娘活泼可爱,就是常生病。近1年来经常感冒咳嗽每次都吃消炎药,不然转成肺炎,一输液就是五、六天。莉莉体质弱,怕交叉感染,不敢送幼儿园。平时吃饭也不香,爱出汗,又瘦又小。医生诊断为复感儿,是由于免疫功能低造成的。中医说是肺气虚,脾也虚。像莉莉这样的孩子很多,最好是在平时用中药调理一段时间,可以用健脾补肺的药,只有脾胃健了,能吃饭,dabian正常了,肌肉结实了,才有抗病能力,减少感冒。
扁桃体发炎:扁桃体发炎有以下几个原因,小儿多属于第三个原因,积食生热,消积就好,不必过分用药。一因少阴君火为病,或由外挟风热,与君火协化;或本经素有火邪,发泄不畅,上刑于肺,少阴之脉挟咽喉,咽喉窄狭,火气太甚,欲发泄而不能,薰蒸于上,而生蛾子。其人定多心烦,xiaobian短赤,口渴饮冷。若挟风热,多现发热、身疼、头痛。法当祛风清热,如导赤散 加荆、防、银花之类。无风热而独君火旺为病者,轻则甘桔汤,重者黄连解毒汤之类。二因肾气不藏,上攻于喉而致者(俗云阴虚火旺,不知肾气以潜藏为顺,上行为逆,实由君火太弱,不能镇纳群阴,非阴之虚,实阴之盛,世人错认)。原由君火弱而不能制阴,阴气上僭,逆于咽喉而生蛾子,其人口内肉色,必含青黑色,或惨黄淡白色,即或唇红甚,而口气温,痛亦不甚,人困无神,脉必浮空,法宜扶阳,如封髓丹、姜桂饮、白通、潜阳等方,皆可令服。
三因积热上攻而致者,其人必过食厚味,或胃中素有伏热,上攻于肺,亦生蛾子。多烦渴饮冷,二便不利,口臭气粗,红肿痛甚。法宜去积热,如大、小承气汤,或平胃散加丑牛、槟榔、大黄、三稜、莪术之类。四因怒动肝火,上攻于肺而生蛾子,其人两胁必痛,动辄躁烦,面青口苦,脉必弦洪,法宜清肝,如丹栀逍遥散、大青饮、小柴胡汤加丹、栀之类。
湿疹:婴儿湿疹,又称奶癣,中医认为因小儿五脏运化不畅,脾虚生湿所致。西医认为是过敏所致,经常用药膏抹,往往暂时可以治疗,随后又起,反复使用激素药膏,对婴儿造成很大损害。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健脾除湿为主。外擦可以用 苦参、茵陈、黄连、白藓皮、金银花等煮水擦洗效果最好,也可以用其中单品擦洗。同时辅助食疗,用薏米、大米煮粥喝汤,连续喝可去除体内湿气。鼻出血:
   
鼻出血有很多原因,必须辨症施治,小儿饮食不调、脾肺不健也会导致鼻出血,所以我们将与脾胃有关的鼻出血病状放在这里介绍。中医对于除外鼻腔器质性病变及血液系统疾病之外,其它原因引起的鼻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肺胃热盛型,主要症状为:鼻出血病程较短,多在一年以内,鼻血鲜红,常伴有口鼻干燥,面色红赤,牙龈肿痛,dabian秘结,xiaobian黄等。治疗以清肺润燥,健脾胃为主,中成药可选用羚羊清肺丸、荷叶丸治疗。
   
脾失统血型,主要症状为:鼻出血病程长,多在五年以上,鼻血渗渗而出,量少色淡,频频发作,反复不止。常伴有面色苍白,食欲不振,dabian不成形,倦怠乏力,形体消瘦等症状。治疗以健脾养血为主,中成药可选用醒脾养儿颗粒、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丸治疗

小儿呕吐呕吐最伤身,古人对小儿呕吐有具体分类,辨吐证和起因,予以不同方剂治疗。所谓呕吐有三征,即: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乃吐征无物有声谓之哕。此乃区别呕、吐、哕等三种不同情况。从经络学上追溯,呕属阳明,气血俱病;吐属太阳,其病在血;而哕属少阳,其病在气。因此,施治宜区别虚实寒热和起因,辨证施治。
一、伤乳吐 乳食过饱,胃纳乳片运化不及,致频吐,吐物多为乳片。证为身热,面黄,肚腹膨胀。治则:减少食量,消乳安胃。 二、伤食吐 过食,尤以油腻,胃纳充盈,腹胀热,口臭厌食,频吐酸性粘稠物,眼睑虚浮,身感潮热。治则:减食,清胃止吐,汤化其滞。 三、夹惊吐 饮食时受惊骇,频吐清涎,身热心烦神躁,睡卧不宁。治则:先截风,次定吐。 四、痰饮吐 小儿过饮,膈阻气逆,头目眩晕,面青吐涎沫。治则:健胃顺气。 五、虫吐 胃经热或寒,令虫不安,乱胃作吐。唇色热红寒白,胃不时作痛,频呕清涎。治则:辨热寒起因,暖胃驱虫。 六、虚吐 胃气虚弱,消纳乳食受障,小儿精倦神怠,囟门煽动,睡卧露睛,频呕频吐。治则:补胃温脾。 七、实吐 多为壮实儿,偶滞致胸腹胀满,二便秘涩,痞硬疼痛,口渴思饮寒凉,吐物酸臭。治则:涤滞通塞,利二便,吐自止。 八、寒吐 过食生冷或当风喂哺受凉,致冷吐。朝食暮吐,为不化之物,无臭无酸,四肢逆冷,面唇色白。治则:温中散寒,吃饭前喝点姜水。 九、热吐 过食煎烤之物或因乳母过食厚味,致热积儿胃,进食即吐,口渴思饮冷,吐酸涎,身热唇红,xiaobian赤色。治则:清热温胆。简单的呕吐判断和治疗:如果排除受伤和其他神经系统问题,基本的治疗原则是让脾胃运化得当,水谷上升下降合宜。所以先考虑用健脾的方法。
呕吐先看吐和排泄的关系:
a/
上吐下泄,先考虑外邪侵入,寒、热、菌都可能,病同时在肠、胃。此时可以用王氏或平和的健脾药,令肠胃运化就好。如果可以判断是寒,可以用姜、米汤暖胃;判断吃坏肚子,可以用黄连素(小儿用王氏保赤丸)让外邪泻出就好;
b/
只吐不拉,吃什么都吐,先考虑寒和吃脏东西导致胃不运化,病在胃为主,吃消积健脾的药,让胃运动起来,另外用热水泡脚,让下部血液循环好。吃健脾消积口服液(好娃娃或其他含有黄芪的消积药)和醒脾养儿颗粒。
c/
吐但dabian正常,如果以前不吐,此时考虑其他非外邪问题,积食为主,还有喉咙、食管等上消化道和上呼吸道问题。
b/
咳嗽吐,先治咳嗽

小儿问题关键在健脾补血
中医派别很多,各自适应当地环境,有其长处,但对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中心议题,这点我在以前的《中医派别》中已经说明,加上时代变化,今天人们的生活与过去已经全然不同,因此防治疾病,更要辩证而论。下面是我综合各派小儿问题的一点非专业心得。由于历史原因,当今医药界最流行的是清火,咳嗽、积食、睡眠不安,必用苦寒攻下药,加上举国滥用点滴、激素。搞得小儿已无阳气可言,甚至阴也虚极。而奉行火攻者,又以大力药骤攻骤补,全不顾小儿脏器稚嫩。
小儿身体虽稚嫩,但上苍已赋予大多数婴儿生存能力来对抗各种疾病外邪,偶有小恙,只需以药食稍加辅助,身体自然能调整好。如果大量用药、甚至动辄点滴相加,本病未除,新患已生。因此小儿用药必轻灵是小儿用药第一原则。脾为后天之本,脾属土,万物之基。关于脾的问题,在其他文章中已经写过很多,这里不再赘述,只是再强调,无论生病与否,保护脾胃,是第一要务。即便生病而不知病因,也先将保脾放于第一位。
血生于水谷精华,是滋养人体的重要物质,是人体的动力。小儿发育与血关系密切,因此小儿调养的第一指标是血液充足。中医书中提到小儿乃纯阳之体,有些医派据此给小儿大用寒药,而有些医派则对此大加批驳。个人认为,小儿阳有余,阴不足的原因是因外力导致的阴虚阳亢,非真纯阳而是真阴虚。因此小儿问题,不可用寒凉消伐其稚阳,而应以滋阴潜阳,使其阴阳平衡。对今日大人,也是如此。滋阴为清火第一方法。滋阴的主要方法是补肾健脾,令水谷分布均匀。
小儿阴虚的主要症状包括盗汗、咳嗽、睡眠不安、下身怕热、肝火旺盛、急躁、便秘、扁桃体发炎、皮肤瘙痒,还有其他一些上火症状。前面说这么多,就是想说,大多数小儿问题的道理其实很简单——1/健脾、2/补血、3/滋阴。脾胃好了,血自然充足,血液充足,身体得到滋养,阴虚症状即消除。反过来,阴阳调和,血液充足,五脏都受到滋养,脾胃自然也不会有问题了。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根据各人先天条件和后天情况进一步调整,小儿身体自然好。
目前本文只是理论,治疗方法,请参考以往的健脾和补血方法。至于滋阴补肾的方法,由于肾为先天之本,多数小儿先天禀赋不弱,所以小儿阶段不必特别补肾,只需平常食疗调整即可。但对于部分小儿,肾有先天不足(天生肾系统弱),或后天伤害(过度用药、脑损伤等)需要特别用药补肾。

关于近期多发问题的判断——深秋疾病秋五行属金,性坚寒,对应人体 肺、大肠、皮肤等,出问题主要在这三个地方,有风、寒、燥三邪要防,还易伤肝木。保养应润燥、防风、驱寒,适时变更衣物,调节寒热。饮食的总原则是多吃应季食物。 滋阴,补水养木护肝。除以前常用的百合、麦冬。此时滋阴还应以补肾为主,多吃各类干果,另外酸味食物滋阴、潜阳、入肝,可以在此时吃,对防秋燥也很好。中心:研究好桂枝汤、秋梨膏、健脾药三个的用法,这个秋冬基本问题都可以解决了。秋季以感冒为中心,变化出各类疾病。常见问题如下:
盗汗:由于秋燥,阴虚盗汗是主要原因,表现为唇舌红,身上发热,烦躁不安,多吃滋阴补肾的食物。另外还有一种原因是脾虚盗汗,表现为唇舌相对白,身上发冷,看dabian稀,消化不好。二者可能会互相转换,而且都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治疗方法:1/黄芪黑豆核桃红糖水;(阴虚)2/山药、大米、姜粥(脾虚)。盗汗是多数小孩都有的问题,但处理不好,汗后易导致感冒
消化系统问题:对小儿来说四季不变的话题——健脾。此时可能出现的问题除阴虚便秘、消化不良外,还可能发生秋季腹泻,秋季腹泻是一个统称,并不一定是轮状病毒,但不管什么原因,多数秋季腹泻可以理解为风寒感冒,病在大肠。以温内固肠的方法。姜、米汤放盐和糖,就是最好的药,另外注意捂脚、肚脐。经常吃一两片熟大蒜,可以杀菌防虫。
咳嗽:这是秋天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原因也比其它季节复杂,阴虚、脾虚、肺燥、肝被克等都可能引起咳嗽。直接的诱因也可能是盗汗着凉,常见早上咳嗽。我们这里经常介绍的 山楂、陈皮(此时青皮更好)、菊花、甘草、姜水有比较好的综合治疗效果。另外因为阴虚导致的咳嗽还可以用乌梅姜丝水。还有,房间熏醋既可以软化血管,防止咳喘,又能湿润空气,杀菌。方法是醋:水=13,睡前薰1小时。
还有很多外在的按摩方法,参考《咳嗽难治》一贴。饮食上经常用银耳、梨、姜、蜂蜜水做秋梨膏,也可以买现成的,不过怕有防腐剂。打喷嚏、流鼻涕:一般的打喷嚏是寒气袭表,立刻用热手掌搓热孩子后背,几下即好,然后看衣服是否合适,过凉过热都可能引起喷嚏,这是感冒前奏,及时调整预防。流鼻涕如果总是黄鼻涕,要考虑阴虚所致,但这时候多数小孩会流清鼻涕,这是身体调节寒气的方法。可以辅助身体,用姜、桂圆、红枣、黄芪水收鼻涕。早上有些会流黄鼻涕,是夜里伤津郁热造成,还不能判断寒热,要看起来12个小时后是否清鼻涕。
发热:此时发热病多在皮肤表面,因风寒闭肺,导致毛孔闭塞,宣泄不利,多数情况要考虑风寒感冒导致的发热,不要因为喉咙红就用寒药,先看表征是否解决,风寒感冒冲剂就可以,最好的是桂枝汤。服药后喝热米汤,然后睡觉出汗即好,大人也可以用此法。另外,1.5岁内小孩可以考虑积食,用王氏治疗。饮食用山楂白萝卜水。
如果发热还有汗出,用葛根汤,或桂枝、黄芪、大米汤。其他注意事项参考发烧相关帖子。目前市面可用食疗东西很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只吐不拉怎么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