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恐极,在与苹果搏斗中,FBI是不称职还是不

太阳危机,FBI紧急封锁天文台,他们究竟在太阳上看到了什么?

工藤新一的父亲是世界知名小说家,母亲是国际著名演员。

老婆毛利兰的父亲是日本侦探“NO.1”,母亲是律师界的女王。

新一青梅竹马、毛利兰闺蜜·铃木园子是日本大财阀千金。

毛利小五郎的好友·冲野洋子是日本最红明星。

毛利小五郎在新一的幕后运作下,与日本各大财阀、地方富豪士绅谈笑风生。

新一基友服部平次的老爸是大阪府警本部长、警视监,岳父也是大阪警界高层。

新一、毛利兰的音乐老师,她父亲是日本警视厅高官,她老公也是大财阀公子。

新一与FBI、CIA等境外势力相勾连。

同时,工藤、毛利家还与目暮、白鸟、中森、茶木等警视厅高层,以及山村、大和、横沟兄弟等各个地方警界高层交情颇深。

这特么就是传说中的【利益集团】啊!


星二代和权二代老婆、富二代青梅竹马、官二代基友,这是“红墙大院”内的事儿。

想来黑衣组织也是蛮寒酸的,一件衣服穿十年,内鬼一堆,内讧不断,老板不出面,什么都是琴酒干,琴酒伏特加不就散散心么、坐了趟云霄飞车还扯上命案,惹上新一这个麻烦,科学研究的成果全特么喂了星二代和叛徒!

随着章莹颖事件嫌疑人落网,案件更多可怕细节相继曝光,简直令人细思极恐...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在6月30日晚宣布,已经逮捕涉嫌绑架中国赴美访问学者章莹颖的27岁嫌犯Brendt Christensen。嫌犯在当地时间7月3日(周一)上午10点出庭(截稿前还未到这个时间),聆讯地点定在厄巴纳联邦法庭,嫌犯Brendt Christensen将被联邦法院以绑架罪提起控诉。在第一次聆讯中,嫌犯将被问及是否认罪,并决定是否允许嫌犯取保候审。如果没有准予取保候审,嫌犯会继续呗联邦执法机关控制。由于嫌犯被拘留中,尚不知到他是否聘请了律师。

在开庭前,网上曝光案件众多细节,令人毛骨悚然!

不少网友对“章莹颖还活着”扔报有希望,期盼奇迹出现,如果没有奇迹发生,也希望警方尽快找到她的尸体。

疑犯被捕前曾出现在为章莹颖祈祷的音乐会上!

29日,由香槟伊利诺大学多位关心章莹颖代表组织了“祈祷章莹颖平安返家校园步行及音乐会”。1日下午4时左右,其中一位推特网友上传了29日当天傍晚的活动情形照片,图中右上角穿着黑色T恤、留着胡子并背黑色背包的白人男性,神似绑架章莹颖嫌犯Brendt Christensen...

从图片中可见,右上角一名身穿黑色T恤、留有络腮胡的白人男性与本案嫌疑人Brendt Christensen体貌特征非常相似。

如果照片中右上方真是疑犯Brendt Christensen,那就太令人毛骨悚然了...有网友推断,疑犯应该是想要撇清嫌疑,同时也想从参与活动中,掌握警方与FBI调查进展。

章莹颖家人朋友们,在看了这张照片后,都认为与嫌犯外貌非常神似,应该是他,“真的太变态,太震惊了”。

真的细思极恐,作案后还能倘若无事的参加受害者的起到音乐会...

当时有网友印象看到照片中的黑衣男,称“觉得他笑的很诡异,但当时没有想太多...”

29日,犯罪嫌疑人Brendt Christensen在打电话过程中向第三者透露了绑架章莹颖的事实,警方根据这一证据对Brendt Christensen进行了抓捕。

据警方了解,犯罪嫌疑人Brendt Christensen与受害者章莹颖之前并不认识。章莹颖男友侯霄霖称,章莹颖平时警觉性很强,但是一名“路痴”。由于要到达当天跟房东的签约地点需要转公交车,所以在下了第一辆车后或许因为找不到另外一个车站才原地打转。

侯霄霖说,章莹颖本身是一个非常守时的人,可能眼看与房东约定的时间就要到了,情急之下才上了陌生人的车。

疑犯为高智商学霸,看上去与世无争...

现年27岁的疑犯Brendt Christensen与受害者章莹颖同在一个学校。疑犯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物理系研究凝聚体物理学,同时担任助教长达三年零七个月,在期间还曾3次被评为“优秀助教”。

根据其Linked网站上的个人资料显示,他于2013年从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物理学专业毕业(本科),在校期间还参加过物理社团。而他所读的凝聚体物理专业是伊利诺伊大学物理系最好的项目,在全美排名顶尖,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教授约翰·巴丁也在该系任教。

从学习经历上来看,疑犯Brendt Christensen是妥妥的学霸一枚。

然而,高智商学霸内心“阴暗”程度,也不是谁都能发现的。

有知情网友称 ,疑犯Brendt Christensen曾担任过他物理谈论的助教,人超级聪明,而且从来没有发现过他有任何异常地方。

还有网友表示,他(疑犯)就是有点内向,但是从来没有什么异于成人的举动,人很好。

就是这个被知情网友评价为“人很好”的人,内心却十分阴暗!

1、Facebook上显示阅读书籍偏“阴暗”。

疑犯Facebook上标注度过的数据里赫然出现《American Psycho》(美国杀人魔)一书,他还提到风格阴暗的奇幻漫画《Berserk》(烙印勇士)是他最喜欢的漫画,他认为这是他度过最伟大的书刊,其次是美国恐怖悬疑小说家Stephen King的长篇奇幻小说《The Dark Tower》(黑暗塔)系列。

根据维基百科,“烙印勇士”是日本漫画家三浦建太郎所作的奇幻漫画,作品中表现了光明与黑暗的强烈对比与扭曲,这也正是“烙印勇士”的最大魅力。把灵魂出卖给恶魔的古力菲斯作为黑暗的神之手,却被称为“光之鹰”,而与黑暗抗争的凯兹,却是人们被禁止提起的“黑色剑士”,喜爱性虐的宗教骑士团团长,喜爱娈童的总督大人,对女儿产生情欲的国王,这些表里不一,黑白颠倒的人们,构成了书中形形色色的角色。

2、其次,疑犯Facebook的封面图片用的是日本动漫作家伊藤润二的恐怖漫画《旋涡》里的一个画面——一个男生牵着一个男生走向深渊。

3、调查他的网络记录发现,嫌犯曾访问过一个有关绑架的网站,里面有许多关于“完美绑架幻想”和“策划绑架”的信息。

还上过一个关于捆绑与调教、支配与臣服、施虐与受虐的社交网站FetLife。

交(yue)友(pao)网站OKCupid的活跃用户,希望交(yue)往(pao)18-99之间的女性朋(pao)友。

疑犯在被逮捕之前,都还是知名交友网站OKCupid网站的活跃用户。

他在OkCupid主页的个人介绍中介绍自己称:我是一个冷静且好相处的人,几乎不会发火,想要体验一切,以测试自己的极限。

在网站的资料页中,他表示自己已婚,但处于开放关系(Open Relationship),可以接受多重伴侣。

他还称,自己想要寻找18到99岁间的女性,来自哪里都可以,并且不管两人是“朋友”还是“炮友”,是“长期女友”还是“短期女友”的关系都能接受...

在疑犯接受警方调查时,警方曾发现其座驾副驾驶车门处有“明显的反复清洗”痕迹,事实上,在章莹颖失踪后,疑犯曾在3天内洗了两次车,一度遭到他妻子的怀疑。而他妻子在6月12日撤下了作为Facebook头像的两人的合影,不知道是不是在当时发现了什么。

美国警方在12日就锁定嫌疑人,为什么在29日才决定抓捕?

6月9日章莹颖失踪,6月12日警方就已经掌握疑犯信息,而6月30日警方才逮捕疑犯,这距离章莹颖失踪已经过去了18天!

不少网友大怒:为何拖十几天才抓嫌犯?美国警方办事效率就这么底下?!

根据警方消息,6月9日章莹颖失踪,随后几天警方对涉事车辆进行排查,12日,在香槟地区内共统计出18辆相同车型,当晚,警方对嫌犯进行首次盘问。但当时并没有足够多的证据证明他就是凶手,在接下来15日的第二次盘问中,疑犯也没有露出马脚。最后警方终于决定逮捕疑犯,是因为发现了以下3个重要证据:

1、在监听中,听到他解释说曾经绑架了章莹颖并将她囚禁在家中(疑犯在香槟市2503 W Springfield avenue的公寓,仅距离章莹颖失踪地点10分钟路程。)

2、嫌疑车辆的副驾被特别清理过,可能是他试图隐瞒和摧毁证据

3、嫌犯的手机上发现他曾经浏览过施行绑架相关的内容

图片源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有关法学博士称,美国是法治社会,保障公民的财产权、隐私权,若要搜查私人物业、财产,需要执法办案人员拿到法院批准的搜查令(search warrant)之后,才可进行搜查。美国不允许言行逼供,在讯问刑事案件嫌疑人之前,警察必须明白无误的告诉嫌疑人有权援引宪法第五修正案,即有权“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有权行使沉默权,有权得到律师协助。

据该法学博士称,这些并不是美国警方故意拖延办案时间,调查只是符合了美国法律的程序。

诉方向美国联邦地区法院(US District Court)而不是案发地所在的伊利诺伊州法院提高,主要是因为,此案涉及了联邦的执法力量,在侦破绑架案时,联邦调查局FBI一般都会较早涉入,FBI有更大的执法权,能进入到全国性的数据库,资源比较多。这种案件由联邦法院审理符合美国法律体系下选择受审法院的普遍规则。

而如果是在联邦法院被起诉“绑架罪”(Kidnapping),最严的判刑包括强制无期徒刑和死刑。

章莹颖的家人以及网友们都希望能够给嫌疑人最严厉的刑罚:死刑

虽然警方已经推定章莹颖已经遇害,但还是有很多人都在期待着奇迹的发生!期待着章莹颖能够早日归来,与家人朋友团聚!

“没找到尸体”,可能这也是对所有期望章莹颖还活着的人来说,最大的生机了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这部纪录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拍摄的纪录片,里面的所有人、所有事都是真实存在的!还有这不是《》。

一个名叫尼古拉斯的13岁男孩在出门打篮球之后失踪了。

失踪之前他曾打电话给家里,要求妈妈去接他回家。妈妈晚上要上夜班,当时正在休息。他的哥哥杰森接了电话,但是哥哥没有叫醒妈妈接电话,也没去接他,只是告诉尼古拉斯“你得自己回来。”

没想到,这成了尼古拉斯和家里的最后一次联系。

尼古拉斯失踪之后,全家人都很惊慌,整天哭泣,伤心又着急。他们到处张贴寻人启事,四处询问,却一无所获。

随着时间的流逝,家人慢慢感觉到:关于尼古拉斯,也许不会有好消息传来了,甚至,他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

可是,没有人能真的放弃至亲至爱。虽然寻找尼古拉斯的事渐渐淡了下来,但是家人在内心深处一直非常想念他,渴望再次见到他。这种不可遏制的念头,不但没有随时间流逝而变淡,反而越来越强烈。

一对来西班牙旅游的夫妻,在暴雨之中的电话亭里发现了一个看起来非常憔悴虚弱的男孩。夫妻俩试着帮助这个男孩,给他食物,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但是这个男孩不肯回应。没办法,他们给西班牙警局打电话报告了这件事。

在接到报警电话十分钟之后,西班牙警方到了电话亭所在的位置,把这个男孩接回了警局。

这个雨夜电话亭里的男孩就是本部纪录片的主人公:冒充者。

从我记事起,我就想变成别人,一个其他人可以容得下的人——冒充者自白

(下文里,我们就把他称为冒充者吧。)

图片里的就是冒充者。拍摄这部纪录片时,他35岁,距离他冒充别人已经过去了12年。所以他现在看起来有些老……

在西班牙警局,冒充者拒绝和警方交流。他当时已经23岁,是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他非常清楚,如果警察不能从一个孩子嘴里问出有用的个人信息方便把他送回家,就只能把他送到儿童之家去——这正是他所期望的,也是他在雨夜电话亭里假装成无辜少年的原因。

冒充者自白:从来没有人在乎过我,但如果我改变身份,就会获得被送到一个有人关心的地方的奖励。这简直就和重生一样爽。对,这就是重生。

他是谁?身为一个成年人,为什么要假装成未成年?为什么会在暴风雨之夜出现在街边的一个电话亭里?为什么想被送到收留无父无母孤儿的儿童之家?为什么他想要变成别人而不想做他自己?重生?他经历了什么事,以至于要重新开始另一个人生?

不管是因为什么,冒充者在儿童之家安顿了下来,他喜欢这里。在这里,他可以像个真正的孩子一样生活。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他期待的一样顺利。儿童之家要登记他的个人信息,负责人不断追问他到底是谁,叫什么,来自哪里。冒充者始终不肯开口。负责人告诉他,如果你坚持不肯说,我只好采集你的指纹和血液样本交到警局去,由警察出面查清你的身份。

那就太糟糕了,他绝对不能让警察知道他是谁。冒充者只好开口,他告诉儿童之家的负责人:我是美国人,和家里闹矛盾离家出走了。我想和家里联系,但是不能通过你们或是警察之手,我不想让家里知道我现在的状况。如果你们想帮助我,就让我自己联系家人。我想借用儿童之家的办公室打电话,因为西班牙和美国有时差,需要晚上打。希望你们能让我晚上留在办公室里联系家人。只要答应我,明天你们就会知道我是谁。经过一番商讨,儿童之家答应了。

晚上,冒充者留在了办公室里。他不停的查找办公室里的资料和电话薄,想为自己寻找一个合理的身份。最后,他打定主意,拨通了美国警方的电话。

在电话里,他假装自己是一名西班牙警察,正在处理一个来自美国的失踪儿童案件,希望对方能给自己提供一些美国儿童的失踪信息,看看是否有和自己身边这个失踪少年相符合的。美国警方给他提供了失踪儿童中心的电话。

着他打给失踪儿童中心,告诉他们这里收留了一个来自美国的失踪少年,对方询问他这个少年的样貌,他把自己的样子模糊地描述给对方,美国失踪儿童中心开始检索信息,找到了一个和冒充者所描述的样子很接近的少年,叫尼古拉斯——也就是三年前失踪的那个孩子。

冒充者很兴奋。他要求对方把尼古拉斯的资料传真过来,方便他比对是否和自己身边的这个少年是同一个孩子。对方照他的要求做了,他在办公室的传真机上接收到尼古拉斯的个人信息,通过资料他了解到这个男孩已经失踪三年了。

鉴于尼古拉斯失踪时间比较久,失踪时十三岁正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容貌可以有合理改变,又是美国失踪儿童里样子和自己最接近的,因此他决定就冒充这个男孩。

经过一夜忙碌,他为自己找好了重生的身份:一个名叫尼古拉斯的16岁美国男孩。

他回复美国失踪儿童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自己接收的这个男孩就是尼古拉斯。是的,虽然听起来难以置信,但的确是他。

美国失踪儿童中心立刻给尼古拉斯的母亲打了电话,告诉她:你三年前丢失的那个孩子找到了,他现在在西班牙。

尼古拉斯的家人接到电话是什么感觉呢?有疑惑,有狂喜。为什么他会在西班牙?他经历了什么?怎么会跑去那里?我们该怎么做?家人在欣喜若狂之余只想马上赶到西班牙去一探究竟,接回自己的孩子。

尼古拉斯的姐姐要到了西班牙儿童之家的电话打了过去,冒充者接到了这个电话。在姐姐凯瑞面前,他假装自己是儿童之家的工作人员,负责帮尼古拉斯联系家人的事。姐姐凯瑞非常信任冒充者,他在电话里的语气让人感觉非常负责、牢靠、很有处事经验。

姐姐问冒充者:尼古拉斯是不是正在你身旁?

冒充者回答:是的,他在这里,就在我旁边。

姐姐想和尼古拉斯通话。

冒充者本人正在和姐姐通话,你让他如何立刻冒充另一个人讲话,还是姐姐曾经非常熟悉的弟弟?那会露馅的。

冒充者开始欺骗姐姐:尼古拉斯经历了非常不好的事,他曾被暴力分子劫持做性奴,天天被毒打,后来他逃了出来,天天在街上流浪。因为过去的那些遭遇,他似乎有些失忆,他现在很冷漠、很孤僻,不爱和人交流。听到这些,姐姐悲喜交加。喜得是弟弟终于找到,可以全家团聚了;悲得是弟弟吃了那么多苦,经历了非人的折磨。

尽管冒充者告诉姐姐尼古拉斯不与人交流,姐姐还是忍不住在电话里哭泣着呼唤弟弟的的名字,她告诉弟弟:我们很想你,一直在寻找你。别害怕尼古拉斯,没事了,你安全了,我们会去找你,接你回家,相信我。

冒充者无奈了,尽管在电话里同时假装成两个人是很有风险的,但因为姐姐凯瑞一直在电话里哭诉“我们爱你,尼古拉斯……”所以他只好假装成尼古拉斯给出了回应:他把话筒拿远,用很低的声音说了一句“我也爱你”。姐姐凯瑞听到话筒里有模糊的说话声,就问冒充者:“是他吗?是尼古拉斯在说话吗?”

冒充者把话筒拿近,告诉姐姐:是的,尼古拉斯在说“他也爱你”。

这个小花招彻底搅乱了姐姐的心,她坚信电话的另一端有一个可怜的男孩,就是自己的弟弟尼古拉斯。她和妈妈还有丈夫商量了一下,决定由她去西班牙,把弟弟带回家。

姐姐凯瑞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妇女,虽然深爱弟弟,时刻希望他能重回家人怀抱,但她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尼古拉斯远在西班牙,那是另外一个国家,该怎么去?需要什么手续?弟弟曾被暴力分子囚禁,他现在是否完全摆脱了那些坏人?自己孤身一人去接他安全吗?出于种种考虑,她打电话给当地的FBI寻求帮助。

多年前失踪的美国男孩突然现身西班牙,还曾被暴力分子劫持——这无疑是极其不同寻常的一件事。FBI接受了姐姐凯瑞的委托答应帮助她,并要求她把弟弟接回来之后,要带他来FBI总部问话,搞清楚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FBI南希.费舍尔联系了驻西班牙的美国大使馆,和大使馆的领事交流这件事,寻求他们的支持。大使馆听说后,对这件事非常重视,他们开始着手于确定冒充者的身份,派了副领事去儿童之家调查这件事。

事情的发展很快就不在冒充者的掌控之中了。

与此同时,美国的失踪儿童中心给冒充者寄来了尼古拉斯的全部资料,其中有一张尼古拉斯的彩色照片。冒充者打开资料的那一刻直接蒙圈了——他和尼古拉斯一点也不像!尼古拉斯是标准的金发碧眼,而冒充者是黑发褐色眼睛。如果一定要说两人有什么相像的话,那就是他们都是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头。

儿童之家的每一个人都在“安慰”他:“大使馆的人正在赶过来,是来帮你的。”他开始慌乱了。

他烧掉了尼古拉斯的资料,如果可以的话,他真的很想把自己过去几天的胡作非为也给烧掉,然而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由不得他了。

冒充者感觉监狱的大门正在向自己敞开。

这个时候,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会逃跑的。

虽然冒充者有异于常人的举动,但他基本上还是个正常人,所以他跑了。

大使馆的副领事到了儿童之家,发现冒充者已经不在那里了。副领事很忧心,为了确保“尼古拉斯”的人身安全,和儿童之家的工作人员四处去寻找尼古拉斯。

什么叫点背呢?从儿童之家跑出来的冒充者在街上拦顺风车,在滚滚车流里,有辆车在他面前停了下来——开车的正是四处找他的大使馆副领事。

上帝不想让我离开这个地方——冒充者自白

如此一来,冒充者只好认命了。他做好了乖乖去蹲监狱的心理准备。

副领事载着冒充者回到了儿童之家,然后打电话给领事馆复命。

大使馆的领事问副领事:你找到尼古拉斯了?和他交流过了吗?

副领事回答:是的,他(尼古拉斯)说英语。

仅凭这一点,领事馆就相信了冒充者是美国人。

看起来有些荒唐可笑是不是?但是也在情理之中。就好比我们在中国遇到了一个外国人,他说英语,说自己是美国人,我们下意识的就会相信,而不是去想:说英语怎么了?说英语也有可能是英国人、德国人、加拿大人……

副领事只是下意识的第一反应。当然了,认定他是美国人,不代表就会认定他是尼古拉斯本人。好戏还在后头。

回到儿童之家的冒充者在忐忑不安中入睡了,他不知道警察什么时候会来带走他。

第二天一早,儿童之家的工作人员叫醒了冒充者,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你姐姐坐上飞机了,正在来西班牙的路上。你一定高兴吧?

工作人员:你姐姐来接你回家了,她很快就到。

这是姐姐凯瑞第一次出国。

我从来都没离开过美国,我都不知道美国的领土到哪里为止——姐姐凯瑞

在上飞机前的两天她都没睡好。她不知道该怎么做,到了西班牙该去找谁?怎么接洽?一切会顺利吗?

她只知道那个她从来都没去过的国家有她的弟弟,她得去找他,带他回家。

姐姐凯瑞在飞机上不断回想弟弟以前的样子,还有他调皮的个性:他以前和妈妈怄气,会离家出走一两个晚上,嘴里说着“我走了,我要找个新妈妈,找个新家,去你的”之类的话。妈妈就会去找他,他就会重新出现。而自从1994年的那个下午开始,他最后一次失踪,却再也没有出现。这次能找回他一定是上天的恩赐,家人没有片刻能忘记那个满头金发的机灵鬼。

远在西班牙的冒充者此刻头都炸了。即将到来的是尼古拉斯的亲姐姐,她一眼就能认出自己不是尼古拉斯。你没法去冒充一个从来都没见过的人,因为你不了解他。他会怎么说话?怎么走路?有什么样的眼神?他会怎么和自己的亲姐姐接触、聊天?无法揣摩,无法预想。

他只能慌张地等待凯瑞地到来,到时她会认出自己是假冒的,然后警察会来调查这件事。

《监狱欢迎你》的前奏已经在冒充者的心里响起……

事已至此,坐以待毙不如拼力一搏。

冒充者按照片上尼古拉斯的样子开始收拾自己。他买了染发产品,把黑头发染成金色;寻人启事上说尼古拉斯有三处纹身,儿童之家的一个小女孩刚好会纹身,冒充者让她仿照寻人启事里的描述给自己纹上了。他找到了一副大墨镜、一顶帽子、一条围巾、还有一副手套把自己藏的严严实实,寄希望于只要姐姐凯瑞无法看清自己,就无法确认自己不是她弟弟。

儿童之家的工作人员去机场接了姐姐凯瑞。想到即将见到失踪三年的弟弟,一路上她心绪难平。

到了儿童之家,工作人员告诉姐姐凯瑞:尼古拉斯在楼上的房间里,他来到这里之后整天把自己关起来,不肯见任何人。

姐姐来到那个房间的楼下,仰望那个房间的窗户。她很激动,一开口就忍不住哭了。她对着窗户喊,希望尼古拉斯能下来见她。

而房间里的冒充者也在从窗户里观察楼下的“姐姐”。他快疯了,觉得自己玩完了。

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很烦躁的想来想去,不知该怎么面对眼前的状况。

十分钟后,他下定了决心:该来的,早晚要来。既然躲不过去,那就迎上去吧!不管结果是什么,至少可以有个结果。是时候结束这一切了。

他来到楼下,见到了“姐姐”。

冒充者觉得尼古拉斯的姐姐看到自己的第一眼一定会非常惊讶!跟着会很生气:这他妈是谁啊?!为什么这个家伙要假装是我弟弟,骗我来西班牙?!

然而事情再次出乎他的意料:姐姐一见到他就过来抱着他哭了,她告诉尼古拉斯“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在这里,我会带你回家。”

也许是太久没见,也许是思念太深,也许是冒充者的伪装功夫做的到位……也许,他们只是想找到尼古拉斯,不在意他变成了什么样子。这里面有太多可能。

姐姐镇定下来之后觉得尼古拉斯的样子是和以前有些不同,但还有他小时候的影子。她现在内心感到巨大的宽慰感,几年来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整个家庭可以安宁了,因为找回了弟弟,他们团聚了。

这一关就这么过了。冒充者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

只有上帝才知道她会那么做——冒充者

“姐弟俩”去了儿童之家的接待室。

姐姐给他看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一堆照片。因为之前的电话里,冒充者曾假装儿童之家的工作人员告诉姐姐:尼古拉斯有些失忆,所以姐姐每拿出一张照片就给他介绍,这是你失踪前和某某在一起,这是你最好的朋友,这是叔叔,你还记得吗?她不断的讲解那些照片,同时也不断的问“尼古拉斯”是否还记得家里人,试图唤起他的记忆。

冒充者为了能将计划继续下去,只好顺着姐姐的话往下说:我现在想起来了……对……妈妈几乎没怎么变……她只是胖了一些……我很想念外婆,她还好吗……

姐弟俩似乎沉浸在对往事模糊的回忆里。

难道就这样了?这么轻易的他就成功了?姐姐对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吗?

姐姐注意到他的口音有些怪:他总是用耳语一样极小的声音讲话,他的动作、他的神情都和以前不一样,他就象变了一个人,变得和以前完全不同。

但这些在她看来是正常的:想想他都经历了什么?被殴打、被虐待、被拘禁……甚至更多更可怕的事。他还是个孩子,无法正确的调整自己,那些可怕的磨难把他折磨成了另外一个人。可怜的尼古拉斯。

现在他们团聚了,尼古拉斯自由了,也安全了,他会慢慢好起来的。

姐姐凯瑞想尽快把他带回去。

但这还得经过一系列程序。冒充者没有任何身份证明,他要想回到美国,就必须先证明自己是合法的美国公民,这需要法官的审理。

尽管姐姐一再向法官保证这就是自己的弟弟尼古拉斯,但是法官坚持走必经程序。

冒充者能顺利过关吗?法律不同于亲情,亲情可以糊涂,法律却很严谨。

官和检察官们商议之后决定进行隔离测试,而家庭相册是用来测试的物品。法官们认为如果这个人不是尼古拉斯,那他就不会认识这些从未在媒体上公开过的家庭照片,也不会认识照片里的人。

用来做测试的照片是从姐姐凯瑞带来的照片里挑选出来的,一共五张。

现在,照片就摆在他面前,法官和检察官们都注视着他。

本来他是绝不可能认出照片里的人的,因为他毕竟不是真的尼古拉斯。

但巧在之前他看过那些照片,姐姐凯瑞还一一给他讲解过——巧合加幸运。

他小心谨慎的去辨认,认出了前四张,最后一张没有认出来。

他很担心,这意味着他要露馅了。

因为姐姐之前的极力保证,加上五张照片他成功的认出了四张,法官认为他的表现没有问题:亲人认可,大部分亲属也都熟悉,鉴于他经历了非同寻常的磨难,极少部分的亲属认不出来是在合理范围内的。

法官通过了他的身份审查。

他宣誓成为美国公民并办理了护照。在为护照拍摄照片时,他被要求摘下眼镜、围巾等遮挡物。

他们看到了他的眼睛颜色——是褐色,不是蓝色。

很奇怪为什么没人质疑是吗?

紧张而惊心动魄的一天过去了。

夜晚来临,姐姐和“弟弟”在一家宾馆安顿下来,明天他们就可以坐飞机回美国了。

他们住在同一个房间,但是没有太多交流。

在冒充者的角度来说,他在极力减少言语和情感交流的次数——为了避免被识破。

而在姐姐那里,找回弟弟的巨大喜悦让她感到无比的安宁和幸福,只是静静的听着弟弟的呼吸就足够了。长久以来,因为弟弟失踪而带来的家庭破碎和伤痛,已经在此刻,在他近在咫尺的呼吸声里被抚平。

深夜的旅馆里,姐姐安心的睡着了,“弟弟”却开始辗转反侧。

没多久,他悄悄的起身,背起行李,打开房门偷偷离开了。

为什么?他不是已经成功了吗,为什么还要离开?

原来,他始终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不安心,怕早晚有一天自己会被识破。

他想趁夜买张火车票,偷偷离开西班牙。

他是谁?为何要冒充别人?又为何在千方百计冒充成功之后想偷偷逃走?

纪录片并没有把这一点神秘化,平铺直述的讲了原因。

原来,这个冒充者是个法国人,名叫弗雷德里克。

他的一系列奇特行为完全根源于他错位而略带悲惨的人生经历。

弗雷德里克的妈妈在17岁的时候就生下了他,他的爸爸是个比妈妈年长很多的阿尔及利亚人。阿尔及利亚属于阿拉伯,虽然也是白种人,但因为肤色较深,一直被当成有色人种。

因为弗雷德里克的爸爸年纪大,又是“有色人种”,弗雷德里克的外公非常反对女儿和那个男人在一起,听说女儿怀孕,就要求她堕胎。

也就是说,在还未出生时,弗雷德里克就不受欢迎,他被认为是不该来到这个世上的多余人。

弗雷德里克在他的原生家庭里非常不受待见。父亲被外公厌弃,母亲又还是个17岁的半大孩子,对他疏于照顾。童年时期,他没有得到其他孩子的宠爱和关心,这导致他对家庭之爱极度渴望,甚至到了有些扭曲的地步。

拍摄这部纪录片时,他已经35岁了,是三个孩子的父亲,然而一提到他冒充尼古拉斯这事,一开始回顾他的童年,他的眼里又浮现出那种极致的渴望,并闪着泪光。

回忆起童年的种种,再对比现在“姐姐”对他的关爱,这个素未谋面的女人,为了他只身来到西班牙,言语不通,人生地不熟,只为了来见他,带他回家,对他没有丝毫的怀疑,一见面就紧紧的拥抱他,不断的告诉他家人爱他,从未放弃寻找他——弗雷德里克放不下这些,这是他长久以来的期待。

他放弃了逃跑,放弃了可以摆脱这个天大麻烦的大好机会。

回到旅馆,他安静的躺下来,对即将开始的美国生活浮想联翩。

他认为自己可以重新开始一种人生,用另一个人的身份。

他可以做回少年,生活在那个温暖的、人人都爱他的家庭里。

去上学,去努力,开始全新的、充满希望的人生。

弗雷德里克以尼古拉斯的身份跟随姐姐回到美国,刚一下飞机他就受到了家人的热烈欢迎。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在对着他微笑,要拥抱他。妈妈更是忍不住想过来亲吻他,当然,他躲开了。妈妈只好抱抱他,牵着他的手始终不肯放开。

虽然怀揣着美好的幻想,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他要假装成一个自己从未见过的人,因为害怕露马脚,他非常谨慎、紧张。他用围巾、墨镜、外套把自己重重围起来,也不和“家人”做过多交流。

(这是弗雷德里克初见“妈妈”时的视频录像,看得出来他非常拘谨和不自然。)

尽管弗雷德里克态度冷漠,但所有人都沉浸在失而复得的喜悦里,他们能理解“尼古拉斯”因为小小年纪就经历不幸而造成的性格转变。只要把他当成亲人,当成自己热爱的那个人,那他所有的古怪和疏离都可以有合理解释,都能被包容。

为了让他疗伤——心理的和身体的,家人一致努力于让他过上规律的生活:按时吃饭,按时休息。为了让他恢复记忆,带他去见以前的朋友和邻居,当然他都不认识。他只是说“我有印象,但我就是想不起来”。后来,家人觉得他差不多恢复了,就安排他去上学,就像一个普通的十六岁男孩一样,过他该过的生活。

他喜欢这里,喜欢他新的人生,他甚至有了自己喜欢的女孩。

冒充者很开心,他现在梦想成真。

他现在是少年的身份,在美国上学,家人都爱他,他甚至有了自己喜欢的女孩,一切都太美好了。

只有一个阴影始终笼罩着他,那就是:真正的尼古拉斯现在在哪?还会回来吗?如果有一天真正的尼古拉斯回来了,他该怎么办?

当然,他已经失踪三年了,再回来的可能很渺茫,现在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难道就没有人觉得他有什么不对劲吗?每一位家人都这么信任他?

当然不是,凡事总有例外。

尼古拉斯的哥哥杰森就是这个例外。

杰森没有住在家里,也不在附近。因为妈妈更心疼小儿子尼古拉斯,所以他一直对尼古拉斯不感冒。

杰森没有去接机,也没有来陪伴他,是过了一段时间等一切都安定下来以后才来看他的。

杰森一眼就认出这个人不是自己的弟弟尼古拉斯。也许,在没有亲情蒙蔽和失而复得的巨大狂喜冲击下,能够看出他不是尼古拉斯本人才是正常的。

那么,这回他要露馅了吗?

虽然知道这个冒充者不是尼古拉斯,但杰森对他是谁、为什么要这么做,丝毫不感兴趣,也懒得揭穿他。杰森只是对他说了一句“祝你好运”就离开了。

就这样了?就没有人能揭穿他?

我们似乎忘了一个人。还记得姐姐在去西班牙之前求助的那位FBI吗?是她帮忙联系了大使馆,安排西班牙的工作人员去和姐姐接洽。姐姐曾经答应过她,带尼古拉斯回到美国之后会去找她,谈谈尼古拉斯被人绑架的事,希望他能帮忙找到绑架者。

可是沉浸在幸福喜悦里的姐姐忘了这个约定。

FBI负责人可没有忘记,她主动联系了尼古拉斯的家人,要求他们带尼古拉斯过来谈话。

弗雷德里克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开始被打乱。

为了应付FBI,圆好自己撒过的谎,他不得不扯出更多更离奇的谎言。

然而这回他碰到了克星。他面对的是非常理智、有极其丰富办案经验的人,不可能像他的“家人”一样无条件的相信他。

首先,一见面FBI负责人就对他产生了怀疑:他根本不像十六岁的少年,他脸上有密集的黑色胡渣,作为一个十几岁的未成年人,这不太可能,更别说他还是一头金发,胡渣的颜色应该很浅才对;其次,他行为举止也不像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反而更像是一个成年人。再次,他非常紧张,整个谈话过程都很别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讲话的内容太过惊悚、离奇,不太像一个真实的事件。当然,这部纪录片是在事情过去很多年真相大白之后拍的,FBI在回忆时难免带有回顾往事的上帝视角,在事件发生的当时,他们大概只是下意识的感觉不太对劲。

弗雷德里克详细的和FBI探员讲述了他从失踪到辗转回家的离奇经历:1993年的某天下午,在自己的家乡——一个美国的小镇上,他在打完球回家的路上被海外军事力量绑架,他们用一辆厢式货车把他带到了别的地方,后来又坐飞机辗转数地,根本不知道自己最后被带到了哪里。他被囚禁起来,与他一起被囚禁的还有其他被绑架的男孩,那些男孩来自世界各地,有美国人、墨西哥人、欧洲人,他们每晚都要被一些高级军官轮奸,经常被殴打,他甚至被打断了右手。军官们灼伤他,喂他吃虫子,用军事恐吓法逼迫他们听话,在他们身上作实验,往他眼睛里刺针头。还让他们带上耳机接受其它语言的洗脑,不能说英语,一说就要挨打。军方通过改变他们头发和眼睛的颜色避免他们被人认出来,,专门发明了一种针剂用来改变他们眼睛的颜色,他的眼睛就是被这种针剂由蓝色变成了褐色。他们不断的被飞机转运到不同地方,终于有一天,囚禁他们的地方有扇门忘了关,他逃了出来,跑了很久,最后发现自己是在西班牙,天下起了暴雨,他就躲进了电话亭,最后被一对来西班牙旅游的夫妻发现,这对夫妻报了警,警察把他接到了警察局。

呼~ 我先喘口气,这人咋这么能扯呢。

话说,大哥你不是失忆了吗?这不记得挺清楚嘛!

大家觉得会怎么样?因为最初对他的怀疑,加上他所描述的经历太过离奇诡异,有丰富办案经验的FBI肯定不会被他蒙蔽对不对?说不定还会一巴掌糊到他的熊脸上:你跟这扯什么犊子呢?!

但是,幸运女神又一次眷顾了他。

FBI无法想像一个普通人能平白无故编出这些经历来,弗雷德里克的讲述又太过逼真和详细,办案人员在听完后都陷入了惊骇和沉思里。他们无法分辨这究竟是一个真正不幸的人,还是一个演技大师。最后,他们选择相信他,并向他保证会对这起事件做出调查,帮他走出困境以及解救其它男孩。

现在能理解为什么尼古拉斯的家人会毫无保留地信任他并接纳他了吧?因为他对家人说的也是这一套。FBI尚且只能处在半信半疑中,何况是对他毫无防备的家人呢?并且,他还有满身伤痕可以佐证。当时的弗雷德里克确实有伤,走路一瘸一拐,从后脑到脚踝都有被烟头烫过的疤痕。也就是说:尽管他对大家都撒了谎,但是他确实过得很惨,不知道被什么人伤成了这样。他讲述的经历是假的,但他的悲惨境遇和心理创伤是真的。可以想见,在编织那些故事时,他真正的人生经历回想起来足够令他伤心,再流露于表面——也许这就是他的故事可以让人信以为真的原因吧。

顺利瞒过了FBI,弗雷德里克现在非常得意:不会再有人怀疑他了。

可是不对啊,FBI不是说会展开调查吗?

话是这么说,但是怎么查?除了尼古拉斯失踪时回家的路和西班牙的那个电话亭,弗雷德里克没有说出整件事发生的任何地点。回家的路线,当年警察就调查过,没有任何收获,现在又过去了三年,一切更是消失的一点痕迹都没有了;那个电话亭是绑架事件的终点,但是再回倒,上一站是哪根本不知道!因为他是迷糊中偷跑出来的,根本不记得囚禁自己的地方在哪儿。

后来弗雷德里克的事因为太离奇惊动了电视台,电视台想对他做一期专访节目。不得不说,这个节目组还是很负责的,面对这个看似很有爆点的事件,怕有虚假成分在里面,电视台特意请了一个私家侦探去调查他。私家侦探接受委托后,做了很多相关调查。

FBI的探员听说电视台想邀请“尼古拉斯”上节目感到很紧张,他们不希望这件事发生。因为如果“尼古拉斯”的事情是真的,而他又在电视上大讲特讲,很有可能会惊动当初劫持他的军事力量,妨碍FBI调查这起事件。

但是弗雷德里克本人很想接受电视台的采访,因为他希望通过电视的传播能有更多的人相信他就是“尼古拉斯”本人,从而打消所有人的疑虑,让他能以“尼古拉斯”的身份顺利的生活下去。

后来电视台对他进行了专题访谈,他在这些节目里继续讲述那个离奇的故事,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在“尼古拉斯”接受访问的时候,电视台雇佣的私家侦探就在控制室里观看屏幕上的他和主持人谈话。

这个私家侦探非常敏锐,可以说他是为数不多的没有被“尼古拉斯”洗脑的人。他非常仔细的观察“尼古拉斯”的一举一动,有一个奇妙的巧合是:控制室的墙上刚好贴着一张“尼古拉斯”失踪前的照片,私家侦探无意中对比照片和屏幕上的人时,发现了一件怪异的事:失踪前的尼古拉斯和被找到后的尼古拉斯,眼睛颜色不一样!失踪前是蓝色,重新出现后是褐色——他马上感到很不对劲,甚至有些毛骨悚然。

私家侦探询问工作人员能否给自己一张照片:一个现在的尼古拉斯被拍到耳朵的照片。

拿到照片后,他把之前的尼古拉斯和现在的尼古拉斯两张照片一起导入电脑,通过软件去比对他们的耳朵形状。

私家侦探借鉴的是苏格兰场警察曾经用过的办法:通过比对耳朵,辨别是不是同一个人。苏格兰场曾经用这个方法成功抓获了刺杀马丁路德金的凶手。

通过比对他发现两个人的耳朵明显不一样——他们不可能是同一个人。

私家侦探马上打电话给FBI,向他们报告自己的发现。他认为这个人很危险,很可能是一个间谍。

不然你怎么解释他这种不怕苦、不怕累,不远万里前来冒充别人的行为?

但是FBI对私家侦探的说法不是很信服。因为尼古拉斯的家人都认可他:没有人会去接受一个莫名其妙的陌生人当自己的家人;再说通过耳朵辨别一个人的方法可信吗?

可怜的侦探大叔要疯掉了:这是个危险分子,他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谁也不知道他想干嘛——难道非得等到他做出炸掉空军基地那样的事,你们才会相信我的话吗?!

弗雷德里克做完节目就接着去上学了。他现在又做回了未成年人,没有压力,充满希望。

侦探大叔对于弗雷德里克这么一个危险分子居然被放进了校园感到很不安,他坚持认为这个人背后一定有惊天大阴谋,如果对他放任不管,以后他一定会制造出耸人听闻的案件。出于责任心和好奇心,侦探大叔决定继续侦查下去。

FBI虽然没有采纳侦探大叔的工作成果,但是也没有放弃对尼古拉斯被绑架事件的调查。只是现在毫无头绪,因为“尼古拉斯”没有给他们提供任何有用信息:没有时间、没有地点、没有具体的涉案人物……什么都没有。

唯一可以掌握的线索就是尼古拉斯回来了。

FBI决定从尼古拉斯本人入手开始调查。他们打电话给尼古拉斯的家人,告诉他们因为尼古拉斯有被劫持暴打的经历,所以得带他去和专门治疗心理创伤的法医谈一谈。

因为法医在另一个城市,所以是负责这个案件的FBI带着“尼古拉斯”本人过去的。

法医和尼古拉斯交谈时,发现他的心理是符合经历的,受过心理创伤的人会有的那些反应他都有。

但是他的口音不对。如果一个人六七岁之前是在讲英语的国家长大的,那么八、九年,甚至十多年以后,他在讲其它语言时都还会带有英语发音的特色,而面前这个“尼古拉斯”的口音非常不对劲,没有以英语为母语所应该有的那种口音。他一定不是在一个讲英语的家庭长大的,这个人不可能是尼古拉斯。

FBI得知这个结论震惊了。糟了个糕!

这个案件的侦查方向彻底转变了。

镇定下来之后,FBI的工作人员给姐姐凯瑞打了电话,告诉了她这个消息:法医通过谈话确认现在这个“尼古拉斯”不是真的,因为他不是美国人。他很可能是个危险分子。

姐姐听到这个消息忍不住尖叫出来:我的天哪!!!

FBI告诉姐姐:我会带他回去,但是你不要来机场接他。把他交给我,我会看着他。你们不必再把他接回家,不必再和他住在一起。

姐姐连连说:好的,好的!

当FBI带着假的尼古拉斯回来时,发现姐姐凯瑞正在机场等着接弟弟回家。

这是怎么一回事?FBI疑惑了。

FBI站在一旁看着姐姐上前抱住“尼古拉斯”,亲热的和他谈话,就像真正的姐姐来接弟弟回家。

他们之前的谈话就好像不存在一样。

没办法,FBI探员只好走到一旁给检察官办公室打电话,询问接下来该怎么办。得到的回复是:那就先让他和她回去吧。

姐姐凯瑞对这件事是怎么解释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思极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