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脬癌5类换者能吃平鱼吗乳脬癌5类换者能吃平鱼吗

①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脊椎变温动物

  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

鱼类属於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虫类(12%)、哺乳类(9%)、两生类(8%)五大类。根据Nelson(1994年)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

  世界上现存的鱼类约二万六千种,海洋中生活着占三分之二,其余的生活在淡水中。中国计有二千五百种,其中可供药用的有百种以上,常见的药用动物有海马、海龙、黄鳝、鲤鱼、鲫鱼、鲟鱼(鳔为鱼鳔胶)、大黄鱼(耳石为鱼脑石)、鲨鱼等等。另外,还常用作医药工业的原料,例如鳕鱼、鲨鱼或鳐的肝是提取鱼肝油(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主要原料。从各种鱼肉里可提取水解蛋白、细胞色素C、卵磷脂、脑磷脂等。河鲀的肝脏和卵巢里含有大量的河豚毒素,可以提取出来治疗神经病、痉挛、肿瘤等病症。大型鱼类的胆汁可以提制“胆色素钙盐”,为人工制造牛黄的原料。 鱼类各纲之间的差异之大就如陆生脊椎动物各纲之间。一般认为,鱼类是体滑而形如纺锤、呈流线型、具鳍、用鳃呼吸的水栖动物,但更多的种类不符合此定义。有的鱼体极长,有的极短;有的侧扁,有的扁平;有的鳍大或形状复杂,有的退化乃至消化;口、眼、鼻孔、鳃开口形状位置变化极大;有的鱼呼吸空气,浸入水中反会淹死。鱼类是人类的重要食物。过度捕捞、污染和环境变化都会破坏鱼类资源。鱼类捕食孑孓,有助於控制疟疾等蚊传疾病。鱼是行为学、生理学、生态学及医学的重要实验动物。许多鱼饲以观赏,许多种是游钓鱼。鱼体长从不足10公釐(0.4吋)至20多公尺,重约1.5克至约4,000公斤。体色多与环境一致而具隐蔽作用。有的鱼体色鲜豔,且具斑纹,有辨识意义。有的鱼能张缩色素细胞而改变体色,有的鱼能发光。

  鱼是一种水生的冷血脊椎动物,用鳃呼吸,具有颚和鳍。现存鱼类可分为两个主要族群:软骨鱼类(如鲨鱼等)和 硬骨鱼类(线状鳍和波状鳍的鱼类)。这两种族群的鱼类都首先出现在泥盆纪早期。线状鳍鱼中较进阶的一群称为硬骨鱼,在侏罗纪时开始进化,到了今日,已变成数量最多的鱼类。另外也有数种已绝种的鱼类。

  鱼,相伴人类走过了五千多年历程,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食品与观赏宠物,但人们对什么动物是“鱼”?鱼的定义应如何下,却知者甚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鱼所下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近五亿年前,地球上生命历程进程中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出现了最早的鱼形动物,揭开了脊椎动物史的序幕,从而导致动物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真正的鱼类最早出现于三亿余年前,在整个悠久历史过程中,曾经生存过大量的鱼类,早已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亡绝灭,今天生存在地球上的鱼类,仅仅是后来出现、演化而来的极小的一部分种类。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种,给以名称,通常所说的“鱼”包括水中的所有动物,因而把许多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均冠以鱼名,把鲸、海豹、大鲵(娃娃鱼)、乌贼、鱿鱼、章鱼、海星、海蜇、海绵、文昌鱼等与鱼类混为一谈。到底那些水生动物才是真正的“鱼”,对于“鱼”的划分,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的定义。

  二千几百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鱼类所下的定义是:“这一类(鱼类)是由完全无知无觉的东西造出来的。变形之主以为在这一类中给予纯洁的呼吸是不再值得的,因为它们是各种罪恶的后代,而存在着不洁之心。变形之主把它们投入水中,使它们通过深厚的污泥,来呼吸那神妙而纯洁的空气。这就是鱼和牡蛎以及其他所有的水生动物,作为有了莫大的无知之罪而得到的处罚,被遥远地分离开来了”。柏拉图的观点充满了神创论。由于近代科学的发展,早已彻底否定了这种观点。

  我国汉代初期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其中鱼包括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等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

  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创立了现代分类学,他在所著的《自然系统》一书中,他将动物界分为哺乳、鸟、两栖、鱼、昆虫及蠕虫等6纲。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诞生了系统分类学。从此,鱼类的定义及包含范围也就确定下来。至此我们也就对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究竟那些动物属于“鱼”?现代分类学家给“鱼”下的定义是: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脊椎动物。鱼类包括园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等三大类群、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48.1%.它们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约1000种左右。

【会发光的鱼】有些鱼类发光,例如我国东南沿海的带鱼和龙头鱼是由身上附着的发光细菌所发出的光,而更多的鱼类发光则是由鱼本身的发光器官所发出的光。

  烛光鱼其腹部和腹侧有多行发光器,犹如一排排的蜡烛,故名烛光鱼深海的光头鱼头部背面扁平,被一对很大的发光器所覆盖,该大型发光器可能就起视觉的作用。

  【会爬树的鱼】攀鲈栖息于静止、水流缓慢、淤泥多的水体。当水体干涸或环境不适时,常依靠摆动鳃盖、胸鳍、翻身等办法爬越堤岸、坡地,移居新的水域,或者潜伏于淤泥中。攀鲈的鳃上器非常发达,能呼吸空气,故离水较长时间而不死,当水体缺氧、离水、或在稍湿润的土壤中可以生活较长时间。攀鲈以小鱼、小虾、浮游动物、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为了捕食空中昆虫,常依靠头部发达的棘、鳃盖、胸鳍等器官攀爬上岸边树丛。

  【会飞的鱼】燕鳐鱼 体长而扁圆、略呈梭形。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400~1500克。背部颇宽,两侧较平至尾部渐变细,腹面甚狭。头短,吻短,眼大,口小。牙细,上下颌成狭带状。背鳍一个于体的后部与臀鳍相对。胸鳍特长且宽大,可达臀鳍末端;腹鳍大,后位,可达臀鳍末端。两鳍伸展如同蜻蜓翅膀。

【会发声的鱼】康吉鲤会发出“吠”音;电鲶的叫声犹如猫怒;箱鲀能发出犬叫声;鲂鳃的叫声有时像猪叫,有时像呻吟,有时像鼾声;海马会发出打鼓似的单调音。石首鱼类以善叫而闻名,其声音像辗轧声、打鼓声、蜂雀的飞翔声、猫叫声和呼哨声,其叫声在生殖期间特别常见,目的是为了集群。

  会发电的鱼 有些鱼类的身体都能发电,它们放出的电压,竟比我们生活用电的电压大好几倍。具有发电能力的鱼约有500种之多,如电鳝、电鲶、电鳗、长吻鱼等。

       各种发电的鱼,它们发出的电流强弱和电压高低都不同。电鳐身体又扁又园,带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活像一把团扇。生活在非洲尼罗河的电鲶,身体只有1米长,却能发出350伏的高压电。

  鱼有鳃,可以在水中呼吸,鱼有鳔,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沉浮。可是,有人说生活在水中的鱼也会溺死,这是真的吗?

  虽然这听起来很荒谬,但却是事实。鱼鳔是鱼游泳时的“救生圈”,它可以通过充气和放气来调节鱼体的比重。这样,鱼在游动时只需要最小的肌肉活动,便能在水中保持不沉不浮的稳定状态。不过,当鱼下沉到一定水深(即“临界深度”)后,外界巨大的压力会使它无法再凋节鳔的体积。这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于是就不由自主地向水底沉去,再也浮不起来了,并最终因无法呼吸而溺死。虽然,鱼还可以通过摆动鳍和尾往上浮,可是如果沉得太深的话,这样做也无济于事。

  另一方面,生活在深海的鱼类,由于它们的骨骼能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它们可以在深水中自由地生活。如果我们把生活在深海中的鱼快速弄到“临界深度”以上,由于它身体内部的压力无法与外界较小的压力达到平衡,因此它就会不断地“膨胀”直至浮到水面上。有时,它甚至会把内脏吐出来,“炸裂”而死。

  鱼类洄游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鱼类在水中生活,它们的活动受到温度、水流和盐度等因素的影响。但洄游大多是因为水温的变化而引起的。当水温发生变化的时候,鱼类就要寻找适于生活的环境,从而产生洄游。由于它们身体两侧的侧线感受器官对水流的刺激尤为敏感,所以能帮助鱼确定水流的速度和识别方向。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始农产品已从丰年有余转向常年有余,从大宗农产品过剩转为大多数农产品的普遍过剩,全球农产品结构性供过于求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占农业产值十分之一的渔业产品也不例外。新时期的渔业结构调整即是以市场为导向,分析水产品市场特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遵循其变化规律,预测今后水产业发展趋势,制订相应的对策,才能增产增收,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也称基本型,是一般鱼类的体形,适于在水中游泳,整个身体呈纺锤形而稍扁。在三个体轴中,头尾轴最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使整个身体呈流线型或稍侧扁,以利于水中运动前进时减少阻力,故这类鱼善于游泳。常栖息于水的中、上层。可作长途迁移。例:鲤 鲫 鲨

  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最短,头尾轴和背腹轴的比例差不太多,形成左右两侧对称的扁平形,使整个体型显及扁宽,因此,游泳的能力较纺锤型差,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很少作长途迁移。如鲳鱼、蝴蝶鱼、鳊鱼、胭脂鱼、燕鱼等。

  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特别长,背腹轴很短,使体型呈上下扁平,行动迟缓,不如前两型灵活,多营底栖生活。例如魟、鳐、鮟鱇和鲇等。

  又称鳗鱼型。这类鱼头尾轴特别长,而左右轴和腹轴几乎相等,都很短,使整个体形呈棍棒状。其游泳能力较侧扁型和平扁型强。适于在水底泥土中穴居和水底砂石中生活。如黄鳝、鳗鲡及多种海鳗。

  此外,还有一些鱼类由于适应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呈现出特殊的体型,例如海马、海龙、翻车鱼、河魨、比目鱼、箱鱼等。无论哪一种体型的鱼,均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颈为其特点,头和躯干相互联结固定不动,是鱼类和陆生脊椎动物的区别之一,头和躯干的分界线是鳃盖的后缘(硬骨鱼类)或最后一对鳃裂(软骨鱼类)。躯干和尾部一般以肛门后缘或臀鳍的起点为分界线,准确地讲,是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椎体为界。 

鱼类在分类上属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这一门包罗着从外形上、生活习性上及栖息条件上式样极其繁杂的许多动物。文昌鱼外形似鱼,脊索和神经管纵贯全身,终生保留,无头颅、无脊椎,无软骨和硬骨,心脏为一能跳动的腹血管,在分类上属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但按鱼的定义:真正的鱼类是指一群通常以鳍辅助身体平衡,并以鳃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变温脊椎动物。从广义上分,通常把头索类鱼形动物文昌鱼也归入鱼类。《鱼类分类学》一书将文昌鱼列入文昌鱼纲(Amphioxi)。 全世界的鱼类总数几乎占整个脊椎动物数量一半左右,约有22396种和亚种,分隶于4纲(盲鳗纲Myxini、头甲纲Cephalaspidomorphi、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和硬骨鱼纲Osteichthyes)57目479科3848属;我国有4纲45目299科1214属约3166种和亚种。(据《鱼类分类学》) 鱼类的科学性研究,一般认为从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开始,他记录了115种生活在爱琴海的鱼类。17世纪由于地理学的进步,大大扩充了鱼类学的领域,在分类上,从人为分类法进入了自然分类法。18世纪瑞典科学家林奈(Linnaeus.C.)著有《自然系统》一书,确定了双名法,记录了2600种鱼,奠定了鱼类分类学的基础。19世纪中叶对鱼类形态学研究的进展、以及19世纪末叶由于渔业生产需要加深了对鱼类的洄游、生殖、发生和生长的研究,鱼类分类学迅速发展起来,一百多年来陆续形成了许多学派。对鱼的分类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按鱼的外部形态及习性等方面的一个或几个特征作为分类标准,并不涉及亲缘关系和鱼的基本结构及演化关系;另一种是依靠鱼的形态、生态、生理、发生、化石演化关系等来分类,即自然分类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还有细胞分类法、化学分类法、分子分类法等新的分类方法。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鱼类分类学派有:贝尔格分类系统、拉斯和林德贝格分类系统(《中国鱼类志》依据此系统)属于综合系统学派或进化系统学派;纳尔逊分类系统属于分支系统学派(《鱼类分类学》依据此系统),目前为大多数鱼类学者所接受;此外还有数值分类学派。

鱼类的附肢为鳍,是游泳和维持身体平衡的运动器官。鳍由支鳍担骨和鳍条组成,鳍条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角鳍条不分节,也不分枝,由表皮发生,见于软骨鱼类;另一种是鳞质鳍条或称骨质鳍条,由鳞片衍生而来,有分节、分枝或不分枝,见于硬骨鱼类,鳍条间以薄的鳍条相联。骨质鳍条分鳍棘和软条两种类型,鳍棘由一种鳍条变形形成,是既不分支也不分节的硬棘,为高等鱼类所具有。软条柔软有节,其远端分支(叫分支鳍条)或不分支(叫不分支鳍条),都由左右两半合并而成。鱼鳍分为奇鳍和偶鳍两类。偶鳍为成对的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各1对,相当于陆生脊椎动物的前后肢;奇鳍为不成对的鳍,包括背鳍、尾鳍、臀鳍(肛鳍)。背鳍和臀鳍的基本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防止倾斜摇摆,帮助游泳,尾鳍如船舵一样,控制方向和推动鱼体前进。一般常见的鱼类都具有上述的胸、腹、背、臀、尾等五种鳍。但也有少数例外,如黄鳝无偶鳍,奇鳍也退化;鳗鲡无腹鳍;电鳗无背鳍等等。

  决定运动方向及运动动力,若失去,鱼不会转弯。依据外形和尾椎骨末端位置的关系,尾鳍可分为四种类型。

  ◎圆形尾鳍:尾鳍为1叶,尾椎骨一直伸到尾鳍后端,将鳍分成背腹对称,尾鳍末端尖,多见于鱼类的胚胎期及仔鱼期。

  ◎歪形尾鳍:尾鳍分上下两叶,尾椎末端稍曲向上伸展到尾鳍的上叶内。上叶较长,下叶小而略为突出,形成内外上下均不对称的歪形尾鳍。常见于现代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如鲨、鲟等。

  ◎正形尾鳍:分为上下对称的两叶,尾椎末端仅达尾鳍的基部,而稍上翘,保留有歪形尾椎的痕迹,尾鳍外形完全对称,下叶由增加的尾下骨片支持着。正形尾鳍是高等鱼类的特征之一。据鳍形的变化,又包括了多种鳍形。

  ◎原形尾鳍:尾椎的末端平直伸展至尾的末端呈圆形,不象圆形尾那样尖,尾鳍上下叶大致相等,这是一种原始的尾型,见于圆口纲,鱼纲仅见于幼鱼。

  保持鱼体平衡,若失去,鱼体会左右摇摆不定。相当于陆生动物的前肢,着生于鳃盖后缘的胸部。对鱼类具有运动、平衡和掌握运动方向的机能。当鱼停止前进时,胸鳍用于控制鱼体的平衡;缓慢地游动时,胸鳍又起着船桨的作用;高速行进时,胸鳍紧贴鱼体,当它举起时,则可减速和制动;当胸鳍一侧紧贴鱼体,一侧举起,则鱼体朝举起的一侧拐弯前进,协助尾鳍起舵的作用。

  保持鱼体平衡,若失去,鱼体会左右摇摆不定。相当于陆生动物的后肢,具有协助背鳍、臀鳍维持鱼体平衡和辅助鱼体升降拐弯。腹鳍着生的位置随不同的鱼类而异,软骨鱼类的腹鳍一般位于泄殖孔的两侧。形状和胸鳍相似而稍小。硬骨鱼的腹鳍位于躯干腹侧的叫腹鳍腹位。这是一类较原始的种,如鲤鱼,鲑鱼、鲇鱼、鲱鱼等;位于胸鳍前方,在腮盖之后的胸部者叫腹鳍胸位,如鲈鱼、黄鱼和鲷鱼等;位于两腮盖之间的喉部者叫腹鳍喉位,如鲇科和鰧科的鱼类。腹鳍胸位和喉位是鱼类进化后出现的高级特征。这些位置各异的腹鳍,在鱼类演化史上是一重要的标志,在动物分类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④背鳍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若失去,会失去平衡而侧翻。但也有些体形长的鱼类,背鳍和臀鳍可以协助身体运动,并推动机体急速前进。如带鱼的背鳍、电鳗的臀鳍、海鳗的背鳍和臀鳍都能推动机体向前运动。又如特殊体形的海马,也是靠细小的背鳍运动来推动机体前进。鳍式,是表示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的记载形式。各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代表鳍的类别名称,如“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肛鳍),“V”代表腹鳍,“P”代表胸鳍,“C”代表尾鳍。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的数目。阿拉伯数字代表软条的数目,棘或软条的数目范围以“一”表示,棘与软条相连时用“一”表示,分离时用“,”隔开。例如鲤鱼的鳍式:D..Ⅲ一Ⅳ一17一22;P.Ⅰ一15一16;VⅡ一8一9;A...Ⅲ一5一6;C.20一22。

  以上表示鲤鱼有一个背鳍,3~4根硬棘和17至22根软条;胸鳍1根硬棘和15至16根软条;腹鳍2根硬棘和8至9根软条;臀鳍3根硬棘和5至6条软条;尾鳍20至22根软条。鲈鱼的鳍式为D..Ⅻ一Ⅰ一13;A..Ⅲ一7一8;P.15一18;V.Ⅰ一5。表示鲈鱼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由12根硬棘组成,无软条;第二背鳍包括1根硬棘和13根软条;臀鳍3根硬棘和7至8根软条;胸鳍15至18根软条;腹鳍1根硬棘和5根软条。鱼类的运动与体形和鳍的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游泳的动力主要依靠以下三种方式:①利用躯干部和尾部的肌肉收缩波浪式运动。②依靠鳍的摆动划水运动。③利用鳃孔向后喷水引起的反作用力使鱼体前进。鱼类运动的方式除游泳外,少数鱼还具有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即跳跃或飞翔,如鲢能斜向跃出水面很高,随后垂直落入水中。飞鱼用力跳跃斜出水面后,还能张开宽大的胸鳍,在空中翔达300m左右。鲑鱼能反复跳越过河中多种阻障,从海里洄游到河流的中上游产卵。另外,还有极个别的鱼能爬行,如鮟鱇、弹跳涂。

  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若失去,身体轻微摇晃

  鱼类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甚薄,由数层上皮细胞和生发层组成,表皮中富有单细胞的粘液腺,能不断分泌粘滑的液体,使体表形成粘液层,润滑和保护鱼体,如减少皮肤的摩擦阻力;提高运动能力;清除附着在鱼体的细菌和污物。同时,使体表滑溜易逃脱敌害。所以,表皮对鱼类的生活及生存都有着重要意义。表皮下是真皮层,内部除分布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皮肤感受器和结缔组织外,真皮深层和鳞片中还有色素细胞、光彩细胞,以及脂肪细胞。色素细胞有黑、黄、红三种,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存在于普遍鱼类的皮肤中,红色素细胞多见于热带奇异的鱼类局部皮肤中,光彩细胞中不含色素而含鸟粪素的晶体,有强烈的反光性,使鱼类能显示出银白色闪光,有些鱼类生活在海洋深处或昏暗水层,具有另一种皮肤衍生物—发光器腺细胞,能分泌富含磷的物质,氧化后发荧光,以诱捕趋光性生物,或作同种和异性间的联系信号,如深海蛇鲻、龙头鱼和角鮟鱇中的一些种类。

  在表皮与真皮之间,或者真皮中有很多鳞片,鱼鳞是鱼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由钙质组成,被覆在鱼类体表全身或部分(一定部位),能保护鱼体免受机械损伤和外界不利因素的刺激,故有“外骨骼”之称。也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现存鱼类的鱼鳞,根据外形,构造和发生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

  (1)楯鳞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包括真皮演化的基板和板上的齿质部分,即埋藏在真皮中的硬骨质的圆形或菱形基板和突出于表皮以外尖锋朝向体后而中央隆起的圆锥形的棘(齿质)。齿质的表面有由表皮演化而来的珐琅质被覆着,齿质部分的中央为髓腔,整个髓腔开口于基板的底部,并有血管、神经通到腔内。鲨鱼体表的楯鳞与牙齿的发生和构造相同应属同源器官,故鲨鱼的牙齿又叫皮齿。楯鳞的构造较原始,见于软骨鱼类鳞。

  (2)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的斜方形骨质板鳞片,表面有一层钙化的具特殊亮光的硬鳞质,叫做闪光质。硬鳞是硬骨鱼中最原始的鳞片,如雀鳝和鲟鱼的鳞。

  (3)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的骨质结构,类圆形,前端插入鳞襄中,后端露出皮肤外呈游离态,相互排列成复瓦状。根据游离后缘的形状不同分为圆鳞和栉鳞。圆鳞的游离后缘光滑圆钝,常见于鲤形目、鲱形目等较低级的硬骨鱼类。栉鳞的后缘有锯齿状突起,多见于鲈形目等高级鱼类。不管圆鳞或栉鳞,表面均有同心圆的环纹,称年轮。与植物茎的年轮一样,可依此推测鱼的年龄、生长速度及生殖季节等等。

  ①在鱼肚部的鳞,能反射和折射亮光,犹如一面镜子,从而使底下凶猛的水生动物眩目,产生天水一色,不辨物体,成为天然的伪装。

  ②为鱼体提供了一道保护屏障,使它与周围的无数微生物隔绝,有效地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

  ③作为一层外部骨架,鳞既可以使鱼体保持一定的外型,又可减少与水的摩擦。此外,生物学家根据鳞片上环生的年轮(每轮表示过一冬),判知鱼的年龄;亦可较为正确地掌握其生长、死亡率及健康状况。

  鱼类身体两侧大都有一条或数条从单独小窝演变成为一条管状的线,称为侧线鳞,每片侧线鳞有侧线孔,能感受水的低频率振动。硬骨鱼的鳞片通常根据其数目、大小、排列形状来鉴定鱼种,记载鳞片数目的排列方式,常用一个带分数式来表示,称为鳞式:例如鲫鱼的鳞式为28一30表示鲫鱼的侧线鳞为28至30片,侧线上鳞为5至6片,侧线下鳞为5至7片。

  鱼类的骨骼按性质分软骨和硬骨两类。软骨鱼类终生保持软骨,软质中因有石灰质的沉淀物,又叫钙化软骨。硬骨鱼的骨骼主要为硬骨,按照形式不同又分为软化硬骨和骨膜两种:在软骨的原基上骨化形成的硬骨就是软化硬骨,如脊椎骨、耳骨、枕骨等;由真皮和结缔组织直接骨化形成的硬骨叫膜骨,如额骨、顶骨、鳃盖骨等。鱼类的骨骼按部位不同,分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两部分。

  (1)中轴骨骼分头骨和脊椎

  1)头骨数目最多:硬骨鱼类的头骨由130块左右骨片组成(指现存鱼类,古代的原始鱼类头骨可多达180块),是脊椎动物中脑骨数目最多的一类动物。鱼类的头骨分为脑颅和咽颅两部分。

  ①软骨鱼的脑颅为一软骨腔保护着脑部,构造简单,无分界和缝合,仅背面留有脑囟由膜覆盖,这样的脑颅称软颅。有软骨鱼类的软颅骨骨化成的几块枕骨、耳骨、蝶骨、筛骨,还有由膜骨来源的鼻骨、额骨、顶骨、犁骨等膜颅部分,因而结构非常复杂。硬骨鱼类的脑颅由许多块骨片合成,形成头骨的主要部分。

  ②脊椎动物自鱼类开始,咽弓分化成上、下颌,井形成咽颅,鱼类的咽颅最为发达,由7对“>”形的咽弓形成,第一对增大成颌弓,颌弓背段叫腭方软骨,腹段叫麦克尔氏软骨。二者构成软骨鱼的上、下颌。上、下颌的出现较圆口纲更先进,能积极主动摄取食物。而硬骨鱼类进化为膜性硬骨前颌骨和上颌骨,代替了软骨上颌(腭方软骨),麦氏软骨进化为软骨性硬骨的关节骨、齿骨和隅骨等,第二对舌弓由两侧舌颌软骨、角舌软骨和中央、的基舌软骨组成,主要为舌的支持物,也协助支持上、下颌,第3~7对为鳃弓,支持鳃和鳃隔,让鳃裂彼此分开,利于呼吸。

  2)脊柱代替了脊索:鱼类的脊柱由许多块椎骨彼此连结成1条柱状骨,以取代部分或全部的脊索,具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主要血管的功能,较圆口类更为进步。鱼类的脊椎骨具有前后两面都向内凹陷的特点,称为两凹椎体或双凹椎体,为鱼类特有,在相邻的两个椎体间隙及贯穿椎体中的小管内可见残存的脊索。脊椎动物从鱼类开始,脊椎的基本结构已形成。软骨鱼和硬骨鱼的脊椎骨都分为椎体、髓弓、髓棘、脉弓和脉棘。其中椎体为主要部分,肋骨与脊椎骨的横突相连,硬骨鱼类的肋骨大都较发达。

  (2)附肢骨为鳍骨骼

  附肢骨分奇鳍骨骼和偶鳍骨骼。奇鳍中的背鳍、臀鳍和尾鳍骨骼都由插入肌肉中的支鳍骨(辐鳍骨)支持鳍条,硬骨鱼的支鳍骨又叫鳍担骨。偶鳍骨骼包括带骨(肩带和腰骨)和鳍骨(鳍担骨和鳍条)两部分。鱼类中除硬骨鱼的肩带与头骨相连以外,所有的附肢骨与脊柱均没有直接联系,这也是鱼类的特征之一,这是由于鱼类的运动方式是游泳而决定的。

  鱼类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己有胃肠的分化,还有明显的胰腺。鱼类由于终生生活在水中,故消化器官和食性都适应水中生活。口位于上、下颌之间,口内无唾液腺,鱼类的口咽腔内有真正的牙齿,能积极主动地摄取和捕食,较圆口纲更高级。板鳃鱼类颌骨上的牙齿由盾鳞转化而成,硬骨鱼的牙齿因着生部位不同而分为口腔齿和咽喉齿。一般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牙齿细弱而呈绒毛状排列成齿带;食肉

       在脊椎动物5大类中,鱼类是最低等的,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也最早。我们对现生鱼类都较熟悉,但对地质史上的早期鱼类、以及它们如何进化为现生鱼类,就比较生疏了。现在让我们顺着时间的长河,向前追溯。

  现知最早的鱼类化石,发现于距今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晚期地层中,但只是一些零散的鳞片,未能给我们一个有关鱼类身态的轮廓。到距今4亿年至3亿5千万年前的志留纪晚期和泥盆纪时,才有大量鱼化石被发现。这些鱼化石,有的在构造特征上彼此已很不一样,说明当时已有多类鱼类存在。很可能,在有化石记录之前,它们业已分道扬镳,在各自进化途径上走过了一段相当长的路程。

  最早出现的鱼类是无颌鱼类。顾名思义,它们还没有上、下颌,只有一个漏斗式的口位于身体前端。这种口,不能主动摄食,只有靠水流把微小生物带进口内。再者是它们没有腹鳍,但有膜质的外骨骼,包裹在身体外边。所以无颌鱼类又有甲胄鱼类之称。由于这外骨骼的存在,曾引起有关学者的一番争论:到底是软骨在先或硬骨在先?在脊椎动物胚胎发生过程中,总是先出现软骨,然后由软骨形成硬骨。一般认为,个体发生反映系统发生。据此,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应该是软骨在先,硬骨在后,可最早的脊椎动物先出现的却是硬骨,这怎么解释?有人说,还是软骨在先,只是软骨不能保存为化石而已。到底怎样,未有定论。

  无颌鱼类包括迥然不同两大类:头甲类和鳍甲类,每类又各有分支,有不同类型的形形色色代表,也曾繁盛一时。但好景不长,到泥盆纪中期(距今约3亿5千万年前),它们绝大多数绝灭了。只因现生的七鳃鳗和盲鳗的某些特征与头甲类的一致,学者揣测,前者有可能是后者的现生代表。按此,头甲类应还没最后绝灭。可是,从头甲类到七鳃鳗和盲鳗之间,从泥盆纪到现代3亿多年里,都没发现它们的中间环节(图14)。究竟这些营寄生生活的现代无颌鱼类是如何从身披甲胄的祖先进化来的,还是一桩悬案。鳍甲类无现生代表,被认为是一绝灭的类别。但是,由于鳍甲类中的异甲类的某些特征与后期有颌鱼类的近似,有人说,异甲类可能是有颌鱼类的远祖。是否这样,尚需更多的论证。

  最早的有颌鱼类是盾皮鱼类,它不仅已有上、下颌,并还有了偶鳍。这样,它便有可能主动摄食了。盾皮鱼类通常分节甲类和胴甲类,它们都披有甲,在泥盆纪晚期最为繁盛。前者可以尾骨鱼为代表,后者可以沟鳞鱼为代表。有人认为,盾皮鱼类可能与现代鲨类有亲缘关系,但另一些人认为可能与硬骨鱼类的关系更密切。

  板鳃类也称软骨鱼类,包括鲨类和全头类。鲨类常被认为是比较原始的鱼类,因为它们具软骨骨骼。软骨在先,硬骨在后。但也有人认为鲨类的软骨是次生性的,是由硬骨“退化”来的,硬骨在先,软骨在后。甲胄鱼类和盾皮鱼类不是都具硬骨吗?最早的硬骨才是真正原始的。

  最早的软骨鱼类出现于泥盆纪早期(距今3亿8千万年前),裂口鲨常被视为最原始代表之一,并很可能是所有鲨类的祖先。它是一种近于1米来长的鲨类,有一个典型的鲨类体型——纺锤形,眼大,靠近吻端。两个背鳍,第一背鳍前有一粗壮的背刺。胸鳍特别大,腹鳍小。尾鳍外形上、下叶对称,内部构造上脊柱却一直伸到尾鳍上叶的末端,故仍为歪形尾。偶鳍基部宽,末端尖,为原始类型的鳍。牙齿“笔架”形,中央的齿尖高,两侧的低(图15)。从裂口鲨这种近似软骨鱼类中心基干出发,进化出后期的各种鲨类,包括典型的鲨类和身体扁平的鳐类。这些鲨类从中生代到现在一直生活在海洋中,既没有特别昌盛过,但也没有被淘汰。

  硬骨鱼类是最进步的鱼类,也是现今世界上水域中的“主人”。一般认为,硬骨鱼类是从棘鱼进化来的。棘鱼是早期有颌鱼类,早志留世(距今4亿年前)便已出现,一直延续到二叠纪(距今2亿5千万年前)。这是一种小型鱼类,曾被认为与盾皮鱼类有关,与软骨鱼类有关,近年来通过对新材料的研究,才确定它与硬骨鱼类有关。

  硬骨鱼类分两大支,一支叫辐鳍鱼类,一支叫肉鳍鱼类。前者最早出现于距今约3亿8千万年前的泥盆纪中期,经过软骨硬鳞类(部分软骨、斜方鳞、明显歪尾)、全骨鱼类(部分软骨、斜方鳞、轻歪尾)和真骨鱼类(硬骨、圆鳞、正尾)三个进化阶段而至现代鱼类。肉鳍鱼类包括总鳍鱼和肺鱼,而总鳍鱼又分空棘鱼类和扇鳍鱼类。拉蒂迈鱼是空棘鱼类的唯一的现生代表,而扇鳍鱼类则全为化石种类。后者曾被认为是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但近年被我国学者所否定。肺鱼类从泥盆纪(3亿6千万年前)开始出现,直到现在还有澳洲肺鱼、非洲肺鱼和南美肺鱼为代表。顾名思义,肺鱼是可用肺呼吸的,这可是陆生脊椎动物的基本要求,再加上其它一些特征,肺鱼曾被认为可能是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后来这“祖先”地位被“具有内鼻孔”的扇鳍鱼所取代。 20世纪80年代,随着扇鳍鱼类内鼻孔的被否定,扇鳍鱼类祖先说动摇了。于是有关学者又回到肺鱼中去寻找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了。

  寄生鳗――日本七鳃鳗

  体型最长的淡水鱼――白鲟

  纬度最低的鲑――台湾马苏麻哈

  川西北名贵猫鱼虎嘉鲑

  秦岭名贵花鱼――秦岭细鳞鲑

  新疆大白鱼――北鲑

  黑龙江大白鱼――乌苏里白鲑

  冷水性名贵鱼――黑龙江茴鱼

  淡水鱼之王――香鱼”

  “鳝王”――花鳗鲡

  台湾马口鱼――须鱲

  亚热带马口鱼――异鱲

  金丝鱼――林氏细鲫

  金白娘――稀有鮈鲫

  小白鱼――新疆雅罗鱼

  热带刀鱼――大鳍鱼

  台湾小鳊鱼――台细鳊

  滇池小白鱼――银白鱼

  滇池红梢油鱼――云南鯝

  鱼鳞,占鱼体重2%一3%。鳞片的主要特性:从外表上看是透明的,像花瓣,且边缘呈微小的卷曲;白色光泽;略带有鱼腥昧;质地坚且柔软;含水量范围16·4%一17.8%,平均为17.5%。营养学家研究发现,鱼鳞是特殊的保健食品。它含有较多的卵磷脂,把脂肪球分解成乳状液与水交溶,有增强人脑记忆力,缓延细胞衰老的作用。鱼鳞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预防高血压及心脏病的作

  用。鱼鳞中还含有丰富的多种微量矿物质,尤以钙、磷含量高,能预防小儿佃楼病及老人骨疏松与骨折。

  鱼鳞是鱼真皮层的胶原质生成的骨质,学名为鱼鳞硬蛋白。它在医学、化工领域,显示出不凡的作用。从鱼鳞中提取的 6一疏代鸟嘌吟,临床治疗急性自血症,有效率为70%一75%;并对胃癌、淋巴腺瘤亦有奇效。从鱼鳞中提取的特殊工业品——鱼银是一种昂贵的生化试剂,用于珍珠装饰业和油漆制造业,国内外市场很畅销。

  综观鱼鳞,集多种营养保健物质于一身,故国外掀起了“鱼鳞食疗热”。鱼鳞的烹饪方法是:先用清水洗净鱼体,刮下鳞集中,再用清水漂洗沥干,放进高压锅内,加入适量的醋(除腥昧),以500克鳞加800克水的比例,用大火煮10分钟,再改用文火煮20分钟,熄火减压。开锅将卷缩的鳞片及杂渣捞出,液体倒入容器中,静止冷凝成色胶蛋白。作羹汤,以姜片、黄酒、盐和葱等佐料,切块再煮沸维食。若冷食,以白糖、薄荷油、桂花或芝麻酱、

  辣香油为佐料,切块搅拌啖之。食用鱼鳞既可尝到可口的佳肴,又能获得滋补健身的效益。

  据《本草纲目》记载:

  【异名】鱁鮧(《齐民要术》),鱁鯷、鱼白、鳔(《本草拾遗》),鱼胶(《三因方》),白鳔(《普济方》),鱼脬、縼胶(《纲目》),鱼肚(《医林纂要》)。

  【来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科动物中华鲟、蝗鱼等的鱼鳔。

  【采集】取得鱼鳔后,剖开,除去血管及粘膜,洗净,压扁,晒干;或洗净鲜用。溶化后,冷凝成的冻胶,称为"鳔胶"。

  【药材】干燥的鳔多压制成长圆形的薄片,淡黄色,角质状,略有光泽。黄鱼的鳔较小,鲟鱼及蝗鱼的鳔大,并附有垂带2条。质坚韧,不易撕裂,裂断处呈纤维性;入水易膨胀,煮沸则几乎全溶,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粘性很强。气微腥,味淡。商品统称为鱼肚。鲟鱼、鳇鱼的鳔称为"黄唇肚"或"黄鲟胶"。有切成线条的称为"线鱼胶"。

  产浙江,福建、上海等地。

  【炮制】烘软、切段,晾干。蛤粉炒鱼胶:先用蛤粉放锅内炒热,再将切断的鱼胶倒入,文火拌炒至松泡为度,取出筛去蛤粉即成。(每鱼胶10斤,用蛤粉2.5斤)

  《本经逢原》:"凡用鳔胶入丸,切作小块,蛤粉炒成珠,方可磨末。炼蜜调剂,须待凉用,又不可捣,捣则粘韧,难为丸矣。"

  ①《海药本草》:"无毒。"

  ②《纲目》:"甘,平,无毒。""鳔胶,甘咸,平,无毒。"

  ③《本草新编》:"味甘,气温。"

  【归经】《本草新编》:"入肾。"

  【功用主治】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①《本草拾遗》:"主竹木入肉经久不出者,取白敷疮上四边,肉烂即出刺。"

  ②《海药本草》:"主月蚀疮,阴疮,痔疮,并烧灰用。"

  ③《饮膳正要》:"与酒化服之,消破伤风。"

  ④《纲目》:"鳔,止折伤血出不止;鳔胶,烧存性,治妇人难产,产后风搐,破伤风痉,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

  ⑤《本草新编》:"补精益血。"

  ⑥《本草求原》:"养筋脉,定手战,固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熬膏或研末入丸,散。外用:溶化涂敷。

  【宜忌】胃呆痰多者忌服。

  【选方】①治肾水不足,阴虚血虚之症:鱼鳔一斤(麸面炒焦,磨去粗末,再炒再磨),沙蒺藜四两,当归四两(酒洗),肉苁蓉四两(去鳞甲,酒洗),莲须、菟丝子四两(酒煮)。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钱。(《拔萃良方》鱼鳔丸)

  ②治肾虚封藏不固,梦遗滑泄:黄鱼鳔胶一斤(切碎,蛤粉炒成珠,再用乳酥拌炒),沙苑菱藜八两(马乳浸一宿,隔汤蒸一炷香,焙干或晒干),五味子二两。研为细末,炼白蜜中加入陈酒再沸,候蜜将冷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八、九十丸,空腹时温酒或盐汤送下。(《证治准绳》聚精丸)

  ③治产后抽搦强直,乃风入子脏,与破伤风同:鳔胶一两。以螺粉炒焦,去粉,为末。分三服,煎蝉蜕汤下。(《经效产宝》)

  ④治破伤风,口噤,强直:鱼胶烧七分,留性,研细,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酒调下,不饮酒,米汤下。(《三因方》)

  ⑤治呕血:鳔胶长八寸,广二寸,炙令黄,刮二钱。用甘蔗节三十五个,取自然汁调下。(《经验方》)

  ⑥治赤白崩中:鱼璇胶三尺,焙黄研末,同鸡子煎饼,好酒食之。(《纲目》)

  ⑦治经血逆行:鱼胶(切,炒)、新绵(烧灰)。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多能鄙事》)

  ⑧治产后血晕:鳔胶烧存性,酒和童子小便调服三、五钱。(《岁时广记》)

  ⑨治便毒肿痛,已大而软者:鱼鳔胶热汤或醋煎软,乘热研烂贴之。(《仁斋直指方》)

  ⑩治八般头风:鱼鳔烧存性,为末。临卧以葱酒服三钱。(《纲目》)

  ⑾治痫症:鳔胶(微焙,杭粉炒黄色)、皂矾(炒黄色)各一两,朱砂三钱。共为末。每服三钱,热酒下二服。(《嵩厓尊生》鳔风散)

  ⑿治食道癌,胃癌:鱼鳔,用香油炸酥,压碎。每服5克,每日服三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名家论述】①《本经逢原》:"鳔胶合沙苑蒺藜名聚精丸,为固精要药。丹方又以一味炒研,砂糖调,日服一钱匕,治痔最良,经久痔自枯落。烧灰,治产后风搐,破伤风痉,取其滋荣经脉,而虚风自息也。"

  ②《本草新编》:"鱼鳔胶稠,入肾补精,恐性腻滞,加入人参,以气行于其中,则精更益生,而无胶结之弊也。"

  白龙鱼服 白鱼赤乌 白鱼登舟 白鱼入舟 鲍鱼之次 鲍鱼之肆 察见渊鱼 沉鱼落雁 城门鱼殃

  鸱张鱼烂 池鱼林木 池鱼笼鸟 池鱼幕燕 池鱼堂燕 池鱼之祸 池鱼之虑 池鱼之殃 虫鱼之学

  丛雀渊鱼 弹铗无鱼 得鱼忘荃 得鱼忘筌 登木求鱼 鼎鱼幕燕 冻浦鱼惊 多鱼之漏 鳄鱼眼泪

  鲂鱼赪尾 放鱼入海 肥鱼大肉 釜底游鱼 釜鱼幕燕 釜鱼甑尘 釜中生鱼 釜中游鱼 釜中之鱼

  鳏鱼渴凤 贯鱼之次 贯鱼之序 河决鱼烂 河鱼腹疾 河鱼天雁 河鱼之疾 涸鱼得水 涸辙枯鱼

  鸿断鱼沉 狐鸣鱼书 化及豚鱼 浑水摸鱼 混水捞鱼 混水摸鱼 祸及池鱼 祸近池鱼 鸡头鱼刺

  及宾有鱼 枯鱼病鹤 枯鱼涸辙 枯鱼衔索 枯鱼之肆 临川羡鱼 临河羡鱼 临渊羡鱼 龙阳泣鱼

  龙战鱼骇 笼鸟池鱼 漏网之鱼 鲁鱼帝虎 鲁鱼亥豕 鲁鱼陶阴 落雁沉鱼 马如游鱼 曼衍鱼龙

  幕燕鼎鱼 幕燕釜鱼 鲇鱼上竿 鲇鱼上竹 鸟焚鱼烂 鸟惊鱼骇 鸟惊鱼溃 鸟惊鱼散 鸟散鱼溃

  牛蹄之鱼 牛蹄中鱼 弃其馀鱼 前庭悬鱼 雀马鱼龙 如鱼得水 如鱼似水 撒水拿鱼 射鱼指天

  食鱼遇鲭 豕亥鱼鲁 水到鱼行 水清无鱼 似水如鱼 土崩鱼烂 吞舟之鱼 瓦影之鱼 为渊驱鱼

  瞎子摸鱼 宵鱼垂化 霄鱼垂化 信及豚鱼 悬龟系鱼 雁断鱼沉 雁去鱼来 雁逝鱼沉 雁素鱼笺

  雁杳鱼沉 殃及池鱼 羊续悬鱼 以筌为鱼 以蚓投鱼 以鱼驱蝇 鱼帛狐篝 鱼帛狐声 鱼肠尺素

  鱼肠雁足 鱼沉鸿断 鱼沉雁静 鱼沉雁落 鱼沉雁渺 鱼沉雁杳 鱼传尺素 鱼大水小 鱼封雁帖

  鱼釜尘甑 鱼贯而出 鱼贯而入 鱼贯而行 鱼贯雁比 鱼贯雁行 鱼笺雁书 鱼惊鸟散 鱼溃鸟离

  鱼溃鸟散 鱼烂而亡 鱼烂河决 鱼烂取亡 鱼烂土崩 鱼烂瓦解 鱼瞵鹗睨 鱼龙百变 鱼龙变化

  鱼龙混杂 鱼龙曼羡 鱼龙曼延 鱼龙曼衍 鱼龙漫衍 鱼鲁帝虎 鱼米之地 鱼米之乡 鱼目混珍

  鱼目混珎 鱼目混珠 鱼目间珠 鱼馁肉败 鱼肉百姓 鱼肉乡里 鱼升龙门 鱼生空釜 鱼书雁帛

  鱼书雁帖 鱼书雁信 鱼水和谐 鱼水深情 鱼水相欢 鱼水相投 鱼死网破 鱼网鸿离 鱼尾雁行

  鱼县鸟窜 鱼游沸鼎 鱼游沸釜 鱼游釜底 鱼游釜内 鱼游釜中 鱼游濠上 鱼游燋釜 鱼鱼雅雅

  鱼与熊掌 鱼跃龙门 鱼跃鸢飞 鱼质龙文 鸢飞鱼跃 渊鱼丛爵 渊鱼丛雀 缘木求鱼 葬身鱼腹

  甑尘釜鱼 指天射鱼 自相鱼肉

我国主要淡水鱼种类和分布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较多国家之一,淡水面积约为三亿亩,其中可供养鱼的水面约7500万亩,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鱼类生长,又有草、鲢、鳙、青、鲮、鲤、鲫、团头鲂等优良鱼类的养殖技术,所以是当今世界淡水养殖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无论养殖的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理和自然环境各异,各地区鱼类品种,格局特色,按照气候的区域分类,鱼类的分布情形是:

  东南区:其中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和海南岛等地。这些地区主要生长喜暖性鱼类,品种繁多,代表鱼类有鲮鱼、卷口鱼、中华鲅鱼、东坡鱼、花鳅鱼、腊光长鳅、沙鳅、扁头平鳅、爬岩鳅、平鳍鳅、小吻鱼、长鳍鳍鲇、胡子鲇、鳗鲡、黄鳝、斗鱼、攀鲈等。主要养殖鱼类为青、草、鲢、鳙、鲮、团投鲂、胡子鲇、罗非鱼等南方品种。

  江河平原区: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及辽河下游。这里除了江河流域,有众多的湖泊,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主产区,天然水产鱼类众多而盛名,有青、草、鲢、鳙、鲤、鲫、鲇、鳊、鳡、团头鲂、乌鲡、鳗鲡等。太湖的银鱼、长江的的鲟鱼、鲋鱼、鲚鱼产量很

  大。养殖的鱼种有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罗非鱼以及一些鲤鱼的杂交品种。

  北部区:这里主产冷水鱼类,天然水体盛产鲟鱼属、狗鱼属、哲罗鲑属等鱼类,如大马哈鱼、狗鱼、香鱼、雪鱼、拟赤捎鱼、八目鳗等是这里的特有而具代表性的鱼类。人工养殖除青、草、鲢、鳙、鲤、鲫和团头鲂,还饲养红鳟鱼。

  西北高原区:包括新疆、西藏北部、内蒙、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这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天然水体盛产中华弓鱼、黄爪鱼、裸鲤等,其他还有条鳅、江鳅等鱼类。主要养殖仍与各地相同。

  努澜区:其中包括西藏南部、四川、云南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都流经这里,使东南区和西北高原区的鱼类,通过江流共存于此,如鲮鱼,中华鲅鱼、东坡鱼、平鳍鳅、沙鳅、条鳅、须瞅、鲈鱼、黄缮、乌鳢、中华弓鱼等形成东南区、西北区鱼类群系混合的特点。主要养殖仍是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以及近年大量繁殖的鲤鱼杂交品种等。

  以“鱼”为偏旁部首的字大致有以下规律:

  【例】鲤 鲫 鲟 鲅 鲢 鳊 鳡 鳅 鳝 鳇 鲶 鲈 鳗 鲡 鲋 鳕 鳠 鲘 鲂 鲆 鲸 鱿 鲵 鳖 鲨

  注:鲸、鱿、鳖、鲵等并不属于鱼类,由于它们生活在水中,且于鱼类有相似的地方,古人才错误地将其划入鱼类得范畴

  我坐在椅子上 看日出复活

  我坐在夕阳里 看城市的衰弱

  我摘下一片叶子 让它代替我

  曾经 狂奔 舞蹈 贪婪的说话

  随着冷的湿的心腐化

  带不走的 丢不掉的 让大雨侵蚀吧

  让他推向我在边界奋不顾身挣扎

  如果有一个怀抱勇敢不计代价

  别让我飞 将我温柔豢养

  我坐在椅子上 看日出复活

  我坐在夕阳里 看城市的衰弱

  我摘下一片叶子 让它代替我

  曾经 狂奔 舞蹈 贪婪的说话

  随着冷的湿的心腐化

  带不走的留不下的我全都交付他

  让他捧着我在手掌 自由自在挥洒

  如果有一个世界浑浊的不像话

  原谅我飞 曾经眷恋太阳

  带不走的丢不掉的让大雨侵蚀吧

  让它推向我在边界奋不顾身挣扎

  如果有一个世界浑浊的不像话

  带不走的留不下的我全都交付他

  让他捧着我在手掌自由自在挥洒

  如果有一个怀抱勇敢不计代价

  别让我飞 将我温柔豢养

  原谅我飞 曾经眷恋太阳

  原谅我飞 曾经眷恋太阳

  【专辑】《苏打绿》

  老船说这海上我都看过

  老船说这海浪我都触摸过

  老船说这海我都聆听过

  汪洋说云你没有摘过

  汪洋说深水你没有泅潜过

  汪洋说对岸村庄你没去过

  看眼角耳际开出花朵

  看飞过天堂人间生的耳膜

  尽管痛苦麻痹还是那么多

  天空就算不蓝或许还有彩虹

  是谁说不能够要求收获

  是谁说呻吟是一种罪过

  是谁说天性不可以推托

  开花不结果又有什么

  是谁说生活生来就要活

  是谁说难过还一定要过

  是谁说歌曲必须写前奏

  冲破极限想寻找什么

  钻出海平面乌云的舌头要解脱

  不要躲会看到更多感受

  不要捉会把自己逼到角落

  不如捕捉笑声涂上耳朵

  因鱼的营养丰富,食之有味,对人体有着较强的保健功能,故人们普遍爱吃鱼。但鱼的种类繁多,不同的鱼具有不同的保健功能,并不是人人清楚。

  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等功能。

  腹水患者用鲜鲫鱼与赤小豆共煮汤服食有疗效。用鲜活鲫鱼与猪蹄同煨,连汤食用,可治产妇少乳。鲫鱼油有利于心血管功能,还可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

  有健脾开胃、利尿消肿、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热解毒等功能。鲤鱼与冬瓜、葱白煮汤服食,治肾炎水肿。大鲤鱼留鳞去肠杂煨熟分服之,治黄疸。用活鲤鱼、猪蹄煲汤服食治孕妇少乳。鲤鱼与川贝末少许煮汤服用,治咳嗽气喘。

  有温中益气、暖胃、润肌肤等功能,是温中补气养生食品。

  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除烦等功能。其所含锌硒等微量元素有助于抗癌。

  有补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热祛风、补肝肾等功能。黑鱼与生姜红枣煮食对治疗肺结核有辅助作用。黑鱼与红糖炖服可治肾炎。产妇食清蒸黑鱼可催乳补血。

  有滋肝肾、补气血、清胃去热等功能。是妇女的保健食品,有养血、明目、通经、安胎、利产、止血、催乳等功能。

  有暖胃和中平肝祛风等功能,是温中补虚养生食品。

  有暖胃、补虚、泽肤、祛风、杀虫、补五脏等功能,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肝炎患者用鲜带鱼蒸熟后取上层油食之,久服可改善症状。

  有益气养血、柔筋利骨等功能。

  背鳍: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若失去,会失去平衡而侧翻。

  胸鳍和腹鳍:平衡,若失去,鱼体会左右摇摆不定。

  尾鳍:决定运动方向及运动动力,若失去,鱼不会转弯。

  臀鳍: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若失去,身体轻微摇晃。

  九肚鱼的学名叫龙头鱼,属狗母鱼科,又名狗母鱼、虾潺、豆腐鱼、狗吐鱼、狗奶、水龙鱼等。为何又将龙头鱼称为九肚鱼呢?说起来还颇有点意思。把龙头鱼称为狗母鱼(或狗吐鱼)是广东师傅的常见叫法,或许是由于饮食行业上称狗母鱼、狗吐鱼太难听的缘故,再加之广东话中“狗”的发音很容易被人们误认为“九”,“母”、“吐”,又与“肚”的发音相近,于是厨房里的师傅便将其称之为“九肚鱼”了,而九秃鱼、九兔鱼等叫法则是在九肚鱼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误传而来。

  九肚鱼体长而侧扁,一般约为15~26厘米,重约75~150克。头大,眼小,口裂颇大,两颌牙密生,牙细而尖锐。鱼体柔软,大部分光滑无鳞,唯侧线上有一行较大的鳞直抵尾叉,头及背面线为棕色,腹部为乳白色,背鳍1个,仅有鳍条而无鳍棘,背鳍后有一小脂鳍,胸鳍和腹鳍发达,约等长。尾鳍三叉形,中叶较短。九肚鱼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的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均有出产,其中以浙江省的温州、台州和舟山近海以及福建沿海产量较多,其渔获期以春季为主。九肚鱼属“见光死”鱼类,捕捞离海后上岸便死,还因其体内含水分较多,不易贮存,所以以前多加工成盐干制品,即“龙头烤”。

  武昌鱼,学名团头鲂,俗称“鳊鱼”,产于鄂州市梁子湖于长江交汇处的樊口。武昌之名源于三国。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末帝孙皓从建业(今南京)迁都武昌(今鄂州),达官贵人怨声载道,左丞相陆凯上奏章劝阻,引用“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的童谣,从此,樊口鳊鱼始有武昌鱼之名。

  武昌鱼头团、背厚、鳞白,两侧呈菱形,口较宽,背鳍短,尾柄高,两侧各有14根助骨,比其他鳊鱼两侧各多一根,腹内无黑膜。其肉质肥嫩,味道鲜美,为上等佳肴,故有“樊口鳊鱼甲天下”之美称。武昌鱼受到历代文人雅士的高度评价。1956年,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一词中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更使“武昌鱼”蜚声中外。

  医学接界人士认为:经常食用团头鲂,可以预防贫血症、低血糖、高血压和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鱼类具丰富营养价值

  鱼类的蛋白质含量约15~24%,所以鱼肉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而且这些蛋白质吸收率很高,约有87~98%都会被人体吸收。鱼类的脂肪含量比畜肉少很多,而且鱼类含有很特别的ω-3系列脂肪酸,例如EPA(Ecosapeno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及DHA(Decosahexanoid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

  此外,鱼油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及D,特别是鱼的肝脏含量最多。鱼类也含有水溶性的维生素B6、B12、烟碱酸及生物素。鱼类还含有矿物质,最值得一提的是丁香鱼或沙丁鱼等,若带骨一起吃,是很好的钙质来源;海水鱼则含有丰富的碘;其它如磷、铜、镁、钾、铁等,也都可以在吃鱼时摄取到。

  DHA是促进脑力的关键元素

  为什么常听说吃鱼会变聪明?其实是有科学根据的。鱼类所含的DHA,它们在人体内主要是存在脑部、视网膜和神经中。DHA可维持视网膜正常功能,婴儿尤其需要此种养份,促进视力健全发展;DHA也对人脑发育及智能发展有极大的助益,亦是神经系统成长不可或缺的养份。

  一般海产食物多含有DHA,但深海的鱼类如:鲑鱼、鲭鱼、沙丁鱼、秋刀鱼、土魠鱼富含最多,尤其是在鱼眼球附近的脂肪组织。鳕鱼、虱目鱼、乌鱼的油脂含量虽高,但ω-3系列脂肪酸含量并不是很高;鲔鱼、黄鱼、鲈鱼、白带鱼的ω-3系列脂肪酸含量则更低。

  DHA对于胎儿及婴幼儿快速发展的脑部发育更是非常重要。婴幼儿无法自己制造足够脑细胞与神经发育所需的DHA,他们的DHA须由母乳或是婴儿配方获得。母乳中DHA含量丰富,喂哺母乳的婴儿,在视觉发展及智能认知发育方面,都比喂食婴儿配方奶粉的婴儿好,以母乳喂食婴儿的时间越长,婴儿的智商也愈高,长大后的学业表现也较优异,所以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

  但若母亲未于怀孕或是授乳期间补充足够的富含DHA之食物,体内就无法含有足够的DHA,婴幼儿的体内DHA浓度可能会不足。所以怀孕及授乳的妇女应该多摄取深海鱼类,以提高怀孕期间体内的DHA量,或经由哺乳传递给婴儿,如果不方便或不喜欢吃鱼,恐怕得考虑服用胶囊状的DHA补充剂。在母亲无法或停止喂哺母乳时,则宜由婴幼儿饮食中添加DHA,例如选择添加DHA的配方奶粉,或多用鱼肉制作副食品,但部分婴儿配方奶粉中并未添加DHA,选购时应留意标示。

  罹患老人痴呆症的人,血液中DHA的含量平均比正常人少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常吃鱼的人脑筋较不易退化,甚至可以改善阿兹海默症的症状。即使是一般健康的人,缺乏DHA也会造成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降低。

  医学证实常吃鱼好处多

  鱼肉富含的蛋白质,可以帮助幼儿、儿童及青少年生长发育,生病或身体有伤口的时候,也可以帮助复原及愈合。而且鱼肉的蛋白质,肌纤维构造比较短、结缔组织也比较少,所以鱼肉吃起来较其它畜肉细致嫩滑,也较容易消化,非常适合幼儿及老人家食用。鱼类所含的脂肪比畜肉少,所以热量较畜肉低。

  医学研究发现,爱斯基摩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很低,原来是因为他们的饮食中有大量富含EPA及DHA的海鱼类;在日本地区的调查,也发现沿海渔村的居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较内地农民低。鱼肉中之EPA及DHA这两种特别的ω-3系列脂肪酸,可降低血脂质,特别是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的胆固醇),且会使血小板比较不会凝集,而有预防血栓形成引起之心脏血管疾病及脑中风的功效,可以保护心脏。

  芬兰地区的研究发现,一周吃不到一次鱼的人,罹患轻微忧郁症的比例,比常吃鱼的人高,因为鱼肉中之EPA及DHA可以消除忧虑,预防精神分裂症。总之,吃鱼可以让人更健康聪明。

  大多数鱼类,全身披着宛如铠甲的鳞片,而鳞片有三方面的功能:

  (l)在鱼肚部的鳞,银光闪闪,能反射和折射亮光,犹如一面镜子,从而使底下凶猛的水生动物眩目,产生天水一色,不辨物体,成为天然的伪装。

  (2)鳞为鱼体提供了一道保护屏障,使它与周围的无数微生物隔绝,有效地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

  (3)鳞为鱼的一层外部骨架,使鱼体保持一定的外型,又可减少与水的摩擦。此外,生物学家根据鳞片上环生的年轮(每轮表示过一冬),判知鱼的年龄;亦可较为正确地掌握其生长、死亡率及健康状况。

  鱼鳞,占鱼体重2%一3%。鳞片的主要特性:从外表上看是透明的,像花瓣,且边缘呈微小的卷曲;白色光泽;略带有鱼腥昧;质地坚且柔软;含水量范围16·4%一17.8%,平均为17.5%。营养学家研究发现,鱼鳞是特殊的保健食品。它含有较多的卵鳞脂,把脂肪球分解成乳状液与水交溶,有增强人脑记忆力,缓延细胞衰老的作用。鱼鳞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预防高血压及心脏病的作

  用。鱼鳞中还含有丰富的多种微量矿物质,尤以钙、磷含量高,能预防小儿佃楼病及老人骨疏松与骨折。

  鱼鳞是鱼真皮层的胶原质生成的骨质,学名为鱼鳞硬蛋白。它在医学、化工领域,显示出不凡的作用。从鱼鳞中提取的 6一疏代鸟嘌吟,临床治疗急性自血症,有效率为70%一75%;并对胃癌、淋巴腺瘤亦有奇效。从鱼鳞中提取的特殊工业品——鱼银是一种昂贵的生化试剂,用于珍珠装饰业和油漆制造业,国内外市场很畅销。

  综观鱼鳞,集多种营养保健物质于一身,故国外掀起了“鱼鳞食疗热”。鱼鳞的烹饪方法是:先用清水洗净鱼体,刮下鳞集中,再用清水漂洗沥干,放进高压锅内,加入适量的醋(除腥昧),以500克鳞加800克水的比例,用大火煮10分钟,再改用文火煮20分钟,熄火减压。开锅将卷缩的鳞片及杂渣捞出,液体倒入容器中,静止冷凝成色胶蛋白。作羹汤,以姜片、黄酒、盐和葱等佐料,切块再煮沸维食。若冷食,以白糖、薄荷油、桂花或芝麻酱、

  辣香油为佐料,切块搅拌啖之。劝君不妨按上述制法一试,既可尝到可口的佳肴,又能获得滋补健身的效益。

  人们食鱼,把刮下的鱼鳞扔掉,实在太可惜了。倡议食品厂或制药厂予以重视利用,为社会创造财富,又能造福于人民。

  【异名】鱁鮧(《齐民要木》),鱁鯷、鱼白、鳔(《本草拾遗》),鱼胶(《三因方》),白鳔(《普济方》),鱼脬、縼胶(《纲目》),鱼肚(《医林纂要》)。

  【来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科动物中华鲟、蝗鱼等的鱼鳔。动物形态详"石首鱼"、"鲟鱼"、"鱣鱼"条。

  【采集】取得鱼鳔后,剖开,除去血管及粘膜,洗净,压扁,晒干;或洗净鲜用。溶化后,冷凝成的冻胶,称为"鳔胶"。

  【药材】干燥的鳔多压制成长圆形的薄片,淡黄色,角质状,略有光泽。黄鱼的鳔较小,鲟鱼及蝗鱼的鳔大,并附有垂带2条。质坚韧,不易撕裂,裂断处呈纤维性;入水易膨胀,煮沸则几乎全溶,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粘性很强。气微腥,味淡。商品统称为鱼肚。鲟鱼、鳇鱼的鳔称为"黄唇肚"或"黄鲟胶"。有切成线条的称为"线鱼胶"。

  产浙江,福建、上海等地。

  【炮制】鱼鳔:烘软、切段,晾干。蛤粉炒鱼胶:先用蛤粉放锅内炒热,再将切断的鱼胶倒入,文火拌炒至松泡为度,取出筛去蛤粉即成。(每鱼胶10斤,用蛤粉2.5斤)

  《本经逢原》:"凡用鳔胶入丸,切作小块,蛤粉炒成珠,方可磨末。炼蜜调剂,须待凉用,又不可捣,捣则粘韧,难为丸矣。"

  ①《海药本草》:"无毒。"

  ②《纲目》:"甘,平,无毒。""鳔胶,甘咸,平,无毒。"

  ③《本草新编》:"味甘,气温。"

  【归经】《本草新编》:"入肾。"

  【功用主治】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①《本草拾遗》:"主竹木入肉经久不出者,取白敷疮上四边,肉烂即出刺。"

  ②《海药本草》:"主月蚀疮,阴疮,痔疮,并烧灰用。"

  ③《饮膳正要》:"与酒化服之,消破伤风。"

  ④《纲目》:"鳔,止折伤血出不止;鳔胶,烧存性,治妇人难产,产后风搐,破伤风痉,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

  ⑤《本草新编》:"补精益血。"

  ⑥《本草求原》:"养筋脉,定手战,固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熬膏或研末入丸,散。外用:溶化涂敷。

  【宜忌】胃呆痰多者忌服。

  【选方】①治肾水不足,阴虚血虚之症:鱼鳔一斤(麸面炒焦,磨去粗末,再炒再磨),沙蒺藜四两,当归四两(酒洗),肉苁蓉四两(去鳞甲,酒洗),莲须、菟丝子四两(酒煮)。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钱。(《拔萃良方》鱼鳔丸)

  ②治肾虚封藏不固,梦遗滑泄:黄鱼鳔胶一斤(切碎,蛤粉炒成珠,再用乳酥拌炒),沙苑菱藜八两(马乳浸一宿,隔汤蒸一炷香,焙干或晒干),五味子二两。研为细末,炼白蜜中加入陈酒再沸,候蜜将冷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八、九十丸,空腹时温酒或盐汤送下。(《证治准绳》聚精丸)

  ③治产后抽搦强直,乃风入子脏,与破伤风同:鳔胶一两。以螺粉炒焦,去粉,为末。分三服,煎蝉蜕汤下。(《经效产宝》)

  ④治破伤风,口噤,强直:鱼胶烧七分,留性,研细,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酒调下,不饮酒,米汤下。(《三因方》)

  ⑤治呕血:鳔胶长八寸,广二寸,炙令黄,刮二钱。用甘蔗节三十五个,取自然汁调下。(《经验方》)

  ⑥治赤白崩中:鱼璇胶三尺,焙黄研末,同鸡子煎饼,好酒食之。(《纲目》)

  ⑦治经血逆行:鱼胶(切,炒)、新绵(烧灰)。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多能鄙事》)

  ⑧治产后血晕:鳔胶烧存性,酒和童子小便调服三、五钱。(《岁时广记》)

  ⑨治便毒肿痛,已大而软者:鱼鳔胶热汤或醋煎软,乘热研烂贴之。(《仁斋直指方》)

  ⑩治八般头风:鱼鳔烧存性,为末。临卧以葱酒服三钱。(《纲目》)

  ⑾治痫症:鳔胶(微焙,杭粉炒黄色)、皂矾(炒黄色)各一两,朱砂三钱。共为末。每服三钱,热酒下二服。(《嵩厓尊生》鳔风散)

  ⑿治食道癌,胃癌:鱼鳔,用香油炸酥,压碎。每服5克,每日服三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名家论述】①《本经逢原》:"鳔胶合沙苑蒺藜名聚精丸,为固精要药。丹方又以一味炒研,砂糖调,日服一钱匕,治痔最良,经久痔自枯落。烧灰,治产后风搐,破伤风痉,取其滋荣经脉,而虚风自息也。"

  ②《本草新编》:"鱼鳔胶稠,入肾补精,恐性腻滞,加入人参,以气行于其中,则精更益生,而无胶结之弊也。"

  在脊椎动物5大类中,鱼类是最低等的,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也最早。我们对现生鱼类都较熟悉,但对地质史上的早期鱼类、以及它们如何进化为现生鱼类,就比较生疏了。现在让我们顺着时间的长河,向前追溯。

  现知最早的鱼类化石,发现于距今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晚期地层中,但只是一些零散的鳞片,未能给我们一个有关鱼类身态的轮廓。到距今4亿年至3亿5千万年前的志留纪晚期和泥盆纪时,才有大量鱼化石被发现。这些鱼化石,有的在构造特征上彼此已很不一样,说明当时已有多类鱼类存在。很可能,在有化石记录之前,它们业已分道扬镳,在各自进化途径上走过了一段相当长的路程。

  最早出现的鱼类是无颌鱼类。顾名思义,它们还没有上、下颌,只有一个漏斗式的口位于身体前端。这种口,不能主动摄食,只有靠水流把微小生物带进口内。再者是它们没有腹鳍,但有膜质的外骨骼,包裹在身体外边。所以无颌鱼类又有甲胄鱼类之称。由于这外骨骼的存在,曾引起有关学者的一番争论:到底是软骨在先或硬骨在先?在脊椎动物胚胎发生过程中,总是先出现软骨,然后由软骨形成硬骨。一般认为,个体发生反映系统发生。据此,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应该是软骨在先,硬骨在后,可最早的脊椎动物先出现的却是硬骨,这怎么解释?有人说,还是软骨在先,只是软骨不能保存为化石而已。到底怎样,未有定论。

  无颌鱼类包括迥然不同两大类:头甲类和鳍甲类,每类又各有分支,有不同类型的形形色色代表,也曾繁盛一时。但好景不长,到泥盆纪中期(距今约3亿5千万年前),它们绝大多数绝灭了。只因现生的七鳃鳗和盲鳗的某些特征与头甲类的一致,学者揣测,前者有可能是后者的现生代表。按此,头甲类应还没最后绝灭。可是,从头甲类到七鳃鳗和盲鳗之间,从泥盆纪到现代3亿多年里,都没发现它们的中间环节(图14)。究竟这些营寄生生活的现代无颌鱼类是如何从身披甲胄的祖先进化来的,还是一桩悬案。鳍甲类无现生代表,被认为是一绝灭的类别。但是,由于鳍甲类中的异甲类的某些特征与后期有颌鱼类的近似,有人说,异甲类可能是有颌鱼类的远祖。是否这样,尚需更多的论证。

  最早的有颌鱼类是盾皮鱼类,它不仅已有上、下颌,并还有了偶鳍。这样,它便有可能主动摄食了。盾皮鱼类通常分节甲类和胴甲类,它们都披有甲,在泥盆纪晚期最为繁盛。前者可以尾骨鱼为代表,后者可以沟鳞鱼为代表。有人认为,盾皮鱼类可能与现代鲨类有亲缘关系,但另一些人认为可能与硬骨鱼类的关系更密切。

  板鳃类也称软骨鱼类,包括鲨类和全头类。鲨类常被认为是比较原始的鱼类,因为它们具软骨骨骼。软骨在先,硬骨在后。但也有人认为鲨类的软骨是次生性的,是由硬骨“退化”来的,硬骨在先,软骨在后。甲胄鱼类和盾皮鱼类不是都具硬骨吗?最早的硬骨才是真正原始的。

  最早的软骨鱼类出现于泥盆纪早期(距今3亿8千万年前),裂口鲨常被视为最原始代表之一,并很可能是所有鲨类的祖先。它是一种近于1米来长的鲨类,有一个典型的鲨类体型——纺锤形,眼大,靠近吻端。两个背鳍,第一背鳍前有一粗壮的背刺。胸鳍特别大,腹鳍小。尾鳍外形上、下叶对称,内部构造上脊柱却一直伸到尾鳍上叶的末端,故仍为歪形尾。偶鳍基部宽,末端尖,为原始类型的鳍。牙齿“笔架”形,中央的齿尖高,两侧的低(图15)。从裂口鲨这种近似软骨鱼类中心基干出发,进化出后期的各种鲨类,包括典型的鲨类和身体扁平的鳐类。这些鲨类从中生代到现在一直生活在海洋中,既没有特别昌盛过,但也没有被淘汰。

  硬骨鱼类是最进步的鱼类,也是现今世界上水域中的“主人”。一般认为,硬骨鱼类是从棘鱼进化来的。棘鱼是早期有颌鱼类,早志留世(距今4亿年前)便已出现,一直延续到二叠纪(距今2亿5千万年前)。这是一种小型鱼类,曾被认为与盾皮鱼类有关,与软骨鱼类有关,近年来通过对新材料的研究,才确定它与硬骨鱼类有关。

  硬骨鱼类分两大支,一支叫辐鳍鱼类,一支叫肉鳍鱼类。前者最早出现于距今约3亿8千万年前的泥盆纪中期,经过软骨硬鳞类(部分软骨、斜方鳞、明显歪尾)、全骨鱼类(部分软骨、斜方鳞、轻歪尾)和真骨鱼类(硬骨、圆鳞、正尾)三个进化阶段而至现代鱼类。肉鳍鱼类包括总鳍鱼和肺鱼,而总鳍鱼又分空棘鱼类和扇鳍鱼类。拉蒂迈鱼是空棘鱼类的唯一的现生代表,而扇鳍鱼类则全为化石种类。后者曾被认为是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但近年被我国学者所否定。肺鱼类从泥盆纪(3亿6千万年前)开始出现,直到现在还有澳洲肺鱼、非洲肺鱼和南美肺鱼为代表。顾名思义,肺鱼是可用肺呼吸的,这可是陆生脊椎动物的基本要求,再加上其它一些特征,肺鱼曾被认为可能是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后来这“祖先”地位被“具有内鼻孔”的扇鳍鱼所取代。 20世纪80年代,随着扇鳍鱼类内鼻孔的被否定,扇鳍鱼类祖先说动摇了。于是有关学者又回到肺鱼中去寻找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了。 呵呵!还有什么联系我吧!

  也称基本型,是一般鱼类的体形,适于在水中游泳,整个身体呈纺锤形而稍扁。在三个体轴中,头尾轴最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使整个身体呈流线型或稍侧扁,以利于水中运动前进时减少阻力,故这类鱼善于游泳。常栖息于水的中、上层。可作长途迁移。如鲤鱼、草鱼、鲨鱼、始鱼等。

  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最短,头尾轴和背腹轴的比例差不太多,形成左右两侧对称的扁平形,使整个体型显及扁宽,因此,游泳的能力较纺锤型差,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很少作长途迁移。如鲳鱼、蝴蝶鱼、鳊鱼、胭脂鱼、燕鱼等。

  (3)平扁型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特别长,背腹轴很短,使体型呈上下扁平,行动迟缓,不如前两型灵活,多营底栖生活。例如魟、鳐、鮟鱇和鲇等。

  又称鳗鱼型。这类鱼头尾轴特别长,而左右轴和腹轴几乎相等,都很短,使整个体形呈棍棒状。其游泳能力较侧扁型和平扁型强。适于在水底泥土中穴居和水底砂石中生活。如黄鳝、鳗鲡及多种海鳗。

  此外,还有一些鱼类由于适应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呈现出特殊的体型,例如海马、海龙、翻车鱼、河魨、比目鱼、箱鱼等。无论哪一种体型的鱼,均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颈为其特点,头和躯干相互联结固定不动,是鱼类和陆生脊椎动物的区别之一,头和躯干的分界线是鳃盖的后缘(硬骨鱼类)或最后一对鳃裂(软骨鱼类)。躯干和尾部一般以肛门后缘或臀鳍的起点为分界线,准确地讲,是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椎体为界。

  鱼类的附肢为鳍,是游泳和维持身体平衡的运动器官。鳍由支鳍担骨和鳍条组成,鳍条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角鳍条不分节,也不分枝,由表皮发生,见于软骨鱼类;另一种是鳞质鳍条或称骨质鳍条,由鳞片衍生而来,有分节、分枝或不分枝,见于硬骨鱼类,鳍条间以薄的鳍条相联。骨质鳍条分鳍棘和软条两种类型,鳍棘由一种鳍条变形形成,是既不分支也不分节的硬棘,为高等鱼类所具有。软条柔软有节,其远端分支(叫分支鳍条)或不分支(叫不分支鳍条),都由左右两半合并而成。鱼鳍分为奇鳍和偶鳍两类。偶鳍为成对的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各1对,相当于陆生脊椎动物的前后肢;奇鳍为不成对的鳍,包括背鳍、尾鳍、臀鳍(肛鳍)。背鳍和臀鳍的基本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防止倾斜摇摆,帮助游泳,尾鳍如船舵一样,控制方向和推动鱼体前进。一般常见的鱼类都具有上述的胸、腹、背、臀、尾等五种鳍。但也有少数例外,如黄鳝无偶鳍,奇鳍也退化;鳗鲡无腹鳍;电鳗无背鳍等等。

  依据外形和尾椎骨末端位置的关系,尾鳍可分为三种类型。

  1)圆形尾鳍:尾鳍为1叶,尾椎骨一直伸到尾鳍后端,将鳍分成背腹对称,尾鳍末端尖,多见于鱼类的胚胎期及仔鱼期。

  2)歪形尾鳍:尾鳍分上下两叶,尾椎末端稍曲向上伸展到尾鳍的上叶内。上叶较长,下叶小而略为突出,形成内外上下均不对称的歪形尾鳍。常见于现代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如鲨、鲟等。

  3)正形尾鳍:分为上下对称的两叶,尾椎末端仅达尾鳍的基部,而稍上翘,保留有歪形尾椎的痕迹,尾鳍外形完全对称,下叶由增加的尾下骨片支持着。正形尾鳍是高等鱼类的特征之一。据鳍形的变化,又包括了多种鳍形。

  4)原形尾鳍:尾椎的末端平直伸展至尾的末端呈圆形,不象圆形尾那样尖,尾鳍上下叶大致相等,这是一种原始的尾型,见于圆口纲,鱼纲仅见于幼鱼。

  相当于陆生动物的前肢,着生于鳃盖后缘的胸部。对鱼类具有运动、平衡和掌握运动方向的机能。当鱼停止前进时,胸鳍用于控制鱼体的平衡;缓慢地游动时,胸鳍又起着船桨的作用;高速行进时,胸鳍紧贴鱼体,当它举起时,则可减速和制动;当胸鳍一侧紧贴鱼体,一侧举起,则鱼体朝举起的一侧拐弯前进,协助尾鳍起舵的作用。

  相当于陆生动物的后肢,具有协助背鳍、臀鳍维持鱼体平衡和辅助鱼体升降拐弯。腹鳍着生的位置随不同的鱼类而异,软骨鱼类的腹鳍一般位于泄殖孔的两侧。形状和胸鳍相似而稍小。硬骨鱼的腹鳍位于躯干腹侧的叫腹鳍腹位。这是一类较原始的种,如鲤鱼,鲑鱼、鲇鱼、鲱鱼等;位于胸鳍前方,在腮盖之后的胸部者叫腹鳍胸位,如鲈鱼、黄鱼和鲷鱼等;位于两腮盖之间的喉部者叫腹鳍喉位,如鲇科和鰧科的鱼类。腹鳍胸位和喉位是鱼类进化后出现的高级特征。这些位置各异的腹鳍,在鱼类演化史上是一重要的标志,在动物分类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主要对鱼体起平衡的作用。但也有些体形长的鱼类,背鳍和臀鳍可以协助身体运动,并推动机体急速前进。如带鱼的背鳍、电鳗的臀鳍、海鳗的背鳍和臀鳍都能推动机体向前运动。又如特殊体形的海马,也是靠细小的背鳍运动来推动机体前进。鳍式,是表示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的记载形式。各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代表鳍的类别名称,如“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肛鳍),“V”代表腹鳍,“P”代表胸鳍,“C”代表尾鳍。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的数目。阿拉伯数字代表软条的数目,棘或软条的数目范围以“一”表示,棘与软条相连时用“一”表示,分离时用“,”隔开。例如鲤鱼的鳍式:D..Ⅲ一Ⅳ一17一22;P.Ⅰ一15一16;VⅡ一8一9;A...Ⅲ一5一6;C.20一22。

  以上表示鲤鱼有一个背鳍,3~4根硬棘和17至22根软条;胸鳍1根硬棘和15至16根软条;腹鳍2根硬棘和8至9根软条;臀鳍3根硬棘和5至6条软条;尾鳍20至22根软条。鲈鱼的鳍式为D..Ⅻ一Ⅰ一13;A..Ⅲ一7一8;P.15一18;V.Ⅰ一5。表示鲈鱼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由12根硬棘组成,无软条;第二背鳍包括1根硬棘和13根软条;臀鳍3根硬棘和7至8根软条;胸鳍15至18根软条;腹鳍1根硬棘和5根软条。鱼类的运动与体形和鳍的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游泳的动力主要依靠以下三种方式:①利用躯干部和尾部的肌肉收缩波浪式运动。②依靠鳍的摆动划水运动。③利用鳃孔向后喷水引起的反作用力使鱼体前进。鱼类运动的方式除游泳外,少数鱼还具有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即跳跃或飞翔,如鲢能斜向跃出水面很高,随后垂直落入水中。飞鱼用力跳跃斜出水面后,还能张开宽大的胸鳍,在空中翔达300m左右。鲑鱼能反复跳越过河中多种阻障,从海里洄游到河流的中上游产卵。另外,还有极个别的鱼能爬行,如鮟鱇、弹跳涂。

  鱼类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甚薄,由数层上皮细胞和生发层组成,表皮中富有单细胞的粘液腺,能不断分泌粘滑的液体,使体表形成粘液层,润滑和保护鱼体,如减少皮肤的摩擦阻力;提高运动能力;清除附着在鱼体的细菌和污物。同时,使体表滑溜易逃脱敌害。所以,表皮对鱼类的生活及生存都有着重要意义。表皮下是真皮层,内部除分布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皮肤感受器和结缔组织外,真皮深层和鳞片中还有色素细胞、光彩细胞,以及脂肪细胞。色素细胞有黑、黄、红三种,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存在于普遍鱼类的皮肤中,红色素细胞多见于热带奇异的鱼类局部皮肤中,光彩细胞中不含色素而含鸟粪素的晶体,有强烈的反光性,使鱼类能显示出银白色闪光,有些鱼类生活在海洋深处或昏暗水层,具有另一种皮肤衍生物—发光器腺细胞,能分泌富含磷的物质,氧化后发荧光,以诱捕趋光性生物,或作同种和异性间的联系信号,如深海蛇鲻、龙头鱼和角鮟鱇中的一些种类。

  在表皮与真皮之间,或者真皮中有很多鳞片,鱼鳞是鱼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由钙质组成,被覆在鱼类体表全身或部分(一定部位),能保护鱼体免受机械损伤和外界不利因素的刺激,故有“外骨骼”之称。也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现存鱼类的鱼鳞,根据外形,构造和发生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

  (1)楯鳞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包括真皮演化的基板和板上的齿质部分,即埋藏在真皮中的硬骨质的圆形或菱形基板和突出于表皮以外尖锋朝向体后而中央隆起的圆锥形的棘(齿质)。齿质的表面有由表皮演化而来的珐琅质被覆着,齿质部分的中央为髓腔,整个髓腔开口于基板的底部,并有血管、神经通到腔内。鲨鱼体表的楯鳞与牙齿的发生和构造相同应属同源器官,故鲨鱼的牙齿又叫皮齿。楯鳞的构造较原始,见于软骨鱼类鳞。

  (2)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的斜方形骨质板鳞片,表面有一层钙化的具特殊亮光的硬鳞质,叫做闪光质。硬鳞是硬骨鱼中最原始的鳞片,如雀鳝和鲟鱼的鳞。

  (3)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的骨质结构,类圆形,前端插入鳞襄中,后端露出皮肤外呈游离态,相互排列成复瓦状。根据游离后缘的形状不同分为圆鳞和栉鳞。圆鳞的游离后缘光滑圆钝,常见于鲤形目、鲱形目等较低级的硬骨鱼类。栉鳞的后缘有锯齿状突起,多见于鲈形目等高级鱼类。不管圆鳞或栉鳞,表面均有同心圆的环纹,称年轮。与植物茎的年轮一样,可依此推测鱼的年龄、生长速度及生殖季节等等。

  鱼类身体两侧大都有一条或数条从单独小窝演变成为一条管状的线,称为侧线鳞,每片侧线鳞有侧线孔,能感受水的低频率振动。硬骨鱼的鳞片通常根据其数目、大小、排列形状来鉴定鱼种,记载鳞片数目的排列方式,常用一个带分数式来表示,称为鳞式:例如鲫鱼的鳞式为28一30表示鲫鱼的侧线鳞为28至30片,侧线上鳞为5至6片,侧线下鳞为5至7片。

  鱼类的骨骼按性质分软骨和硬骨两类。软骨鱼类终生保持软骨,软质中因有石灰质的沉淀物,又叫钙化软骨。硬骨鱼的骨骼主要为硬骨,按照形式不同又分为软化硬骨和骨膜两种:在软骨的原基上骨化形成的硬骨就是软化硬骨,如脊椎骨、耳骨、枕骨等;由真皮和结缔组织直接骨化形成的硬骨叫膜骨,如额骨、顶骨、鳃盖骨等。鱼类的骨骼按部位不同,分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两部分。

  (1)中轴骨骼分头骨和脊椎

①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脊椎变温动物

  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

鱼类属於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虫类(12%)、哺乳类(9%)、两生类(8%)五大类。根据Nelson(1994年)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

  世界上现存的鱼类约二万六千种,海洋中生活着占三分之二,其余的生活在淡水中。中国计有二千五百种,其中可供药用的有百种以上,常见的药用动物有海马、海龙、黄鳝、鲤鱼、鲫鱼、鲟鱼(鳔为鱼鳔胶)、大黄鱼(耳石为鱼脑石)、鲨鱼等等。另外,还常用作医药工业的原料,例如鳕鱼、鲨鱼或鳐的肝是提取鱼肝油(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主要原料。从各种鱼肉里可提取水解蛋白、细胞色素C、卵磷脂、脑磷脂等。河鲀的肝脏和卵巢里含有大量的河豚毒素,可以提取出来治疗神经病、痉挛、肿瘤等病症。大型鱼类的胆汁可以提制“胆色素钙盐”,为人工制造牛黄的原料。 鱼类各纲之间的差异之大就如陆生脊椎动物各纲之间。一般认为,鱼类是体滑而形如纺锤、呈流线型、具鳍、用鳃呼吸的水栖动物,但更多的种类不符合此定义。有的鱼体极长,有的极短;有的侧扁,有的扁平;有的鳍大或形状复杂,有的退化乃至消化;口、眼、鼻孔、鳃开口形状位置变化极大;有的鱼呼吸空气,浸入水中反会淹死。鱼类是人类的重要食物。过度捕捞、污染和环境变化都会破坏鱼类资源。鱼类捕食孑孓,有助於控制疟疾等蚊传疾病。鱼是行为学、生理学、生态学及医学的重要实验动物。许多鱼饲以观赏,许多种是游钓鱼。鱼体长从不足10公釐(0.4吋)至20多公尺,重约1.5克至约4,000公斤。体色多与环境一致而具隐蔽作用。有的鱼体色鲜豔,且具斑纹,有辨识意义。有的鱼能张缩色素细胞而改变体色,有的鱼能发光。

  鱼是一种水生的冷血脊椎动物,用鳃呼吸,具有颚和鳍。现存鱼类可分为两个主要族群:软骨鱼类(如鲨鱼等)和 硬骨鱼类(线状鳍和波状鳍的鱼类)。这两种族群的鱼类都首先出现在泥盆纪早期。线状鳍鱼中较进阶的一群称为硬骨鱼,在侏罗纪时开始进化,到了今日,已变成数量最多的鱼类。另外也有数种已绝种的鱼类。

  鱼,相伴人类走过了五千多年历程,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食品与观赏宠物,但人们对什么动物是“鱼”?鱼的定义应如何下,却知者甚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鱼所下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近五亿年前,地球上生命历程进程中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出现了最早的鱼形动物,揭开了脊椎动物史的序幕,从而导致动物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真正的鱼类最早出现于三亿余年前,在整个悠久历史过程中,曾经生存过大量的鱼类,早已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亡绝灭,今天生存在地球上的鱼类,仅仅是后来出现、演化而来的极小的一部分种类。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种,给以名称,通常所说的“鱼”包括水中的所有动物,因而把许多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均冠以鱼名,把鲸、海豹、大鲵(娃娃鱼)、乌贼、鱿鱼、章鱼、海星、海蜇、海绵、文昌鱼等与鱼类混为一谈。到底那些水生动物才是真正的“鱼”,对于“鱼”的划分,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的定义。

  二千几百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鱼类所下的定义是:“这一类(鱼类)是由完全无知无觉的东西造出来的。变形之主以为在这一类中给予纯洁的呼吸是不再值得的,因为它们是各种罪恶的后代,而存在着不洁之心。变形之主把它们投入水中,使它们通过深厚的污泥,来呼吸那神妙而纯洁的空气。这就是鱼和牡蛎以及其他所有的水生动物,作为有了莫大的无知之罪而得到的处罚,被遥远地分离开来了”。柏拉图的观点充满了神创论。由于近代科学的发展,早已彻底否定了这种观点。

  我国汉代初期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其中鱼包括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等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

  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创立了现代分类学,他在所著的《自然系统》一书中,他将动物界分为哺乳、鸟、两栖、鱼、昆虫及蠕虫等6纲。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诞生了系统分类学。从此,鱼类的定义及包含范围也就确定下来。至此我们也就对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究竟那些动物属于“鱼”?现代分类学家给“鱼”下的定义是: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脊椎动物。鱼类包括园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等三大类群、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48.1%.它们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约1000种左右。

【会发光的鱼】有些鱼类发光,例如我国东南沿海的带鱼和龙头鱼是由身上附着的发光细菌所发出的光,而更多的鱼类发光则是由鱼本身的发光器官所发出的光。

  烛光鱼其腹部和腹侧有多行发光器,犹如一排排的蜡烛,故名烛光鱼深海的光头鱼头部背面扁平,被一对很大的发光器所覆盖,该大型发光器可能就起视觉的作用。

  【会爬树的鱼】攀鲈栖息于静止、水流缓慢、淤泥多的水体。当水体干涸或环境不适时,常依靠摆动鳃盖、胸鳍、翻身等办法爬越堤岸、坡地,移居新的水域,或者潜伏于淤泥中。攀鲈的鳃上器非常发达,能呼吸空气,故离水较长时间而不死,当水体缺氧、离水、或在稍湿润的土壤中可以生活较长时间。攀鲈以小鱼、小虾、浮游动物、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为了捕食空中昆虫,常依靠头部发达的棘、鳃盖、胸鳍等器官攀爬上岸边树丛。

  【会飞的鱼】燕鳐鱼 体长而扁圆、略呈梭形。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400~1500克。背部颇宽,两侧较平至尾部渐变细,腹面甚狭。头短,吻短,眼大,口小。牙细,上下颌成狭带状。背鳍一个于体的后部与臀鳍相对。胸鳍特长且宽大,可达臀鳍末端;腹鳍大,后位,可达臀鳍末端。两鳍伸展如同蜻蜓翅膀。

【会发声的鱼】康吉鲤会发出“吠”音;电鲶的叫声犹如猫怒;箱鲀能发出犬叫声;鲂鳃的叫声有时像猪叫,有时像呻吟,有时像鼾声;海马会发出打鼓似的单调音。石首鱼类以善叫而闻名,其声音像辗轧声、打鼓声、蜂雀的飞翔声、猫叫声和呼哨声,其叫声在生殖期间特别常见,目的是为了集群。

  会发电的鱼 有些鱼类的身体都能发电,它们放出的电压,竟比我们生活用电的电压大好几倍。具有发电能力的鱼约有500种之多,如电鳝、电鲶、电鳗、长吻鱼等。

       各种发电的鱼,它们发出的电流强弱和电压高低都不同。电鳐身体又扁又园,带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活像一把团扇。生活在非洲尼罗河的电鲶,身体只有1米长,却能发出350伏的高压电。

  鱼有鳃,可以在水中呼吸,鱼有鳔,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沉浮。可是,有人说生活在水中的鱼也会溺死,这是真的吗?

  虽然这听起来很荒谬,但却是事实。鱼鳔是鱼游泳时的“救生圈”,它可以通过充气和放气来调节鱼体的比重。这样,鱼在游动时只需要最小的肌肉活动,便能在水中保持不沉不浮的稳定状态。不过,当鱼下沉到一定水深(即“临界深度”)后,外界巨大的压力会使它无法再凋节鳔的体积。这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于是就不由自主地向水底沉去,再也浮不起来了,并最终因无法呼吸而溺死。虽然,鱼还可以通过摆动鳍和尾往上浮,可是如果沉得太深的话,这样做也无济于事。

  另一方面,生活在深海的鱼类,由于它们的骨骼能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它们可以在深水中自由地生活。如果我们把生活在深海中的鱼快速弄到“临界深度”以上,由于它身体内部的压力无法与外界较小的压力达到平衡,因此它就会不断地“膨胀”直至浮到水面上。有时,它甚至会把内脏吐出来,“炸裂”而死。

  鱼类洄游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鱼类在水中生活,它们的活动受到温度、水流和盐度等因素的影响。但洄游大多是因为水温的变化而引起的。当水温发生变化的时候,鱼类就要寻找适于生活的环境,从而产生洄游。由于它们身体两侧的侧线感受器官对水流的刺激尤为敏感,所以能帮助鱼确定水流的速度和识别方向。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始农产品已从丰年有余转向常年有余,从大宗农产品过剩转为大多数农产品的普遍过剩,全球农产品结构性供过于求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占农业产值十分之一的渔业产品也不例外。新时期的渔业结构调整即是以市场为导向,分析水产品市场特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遵循其变化规律,预测今后水产业发展趋势,制订相应的对策,才能增产增收,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也称基本型,是一般鱼类的体形,适于在水中游泳,整个身体呈纺锤形而稍扁。在三个体轴中,头尾轴最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使整个身体呈流线型或稍侧扁,以利于水中运动前进时减少阻力,故这类鱼善于游泳。常栖息于水的中、上层。可作长途迁移。例:鲤 鲫 鲨

  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最短,头尾轴和背腹轴的比例差不太多,形成左右两侧对称的扁平形,使整个体型显及扁宽,因此,游泳的能力较纺锤型差,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很少作长途迁移。如鲳鱼、蝴蝶鱼、鳊鱼、胭脂鱼、燕鱼等。

  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特别长,背腹轴很短,使体型呈上下扁平,行动迟缓,不如前两型灵活,多营底栖生活。例如魟、鳐、鮟鱇和鲇等。

  又称鳗鱼型。这类鱼头尾轴特别长,而左右轴和腹轴几乎相等,都很短,使整个体形呈棍棒状。其游泳能力较侧扁型和平扁型强。适于在水底泥土中穴居和水底砂石中生活。如黄鳝、鳗鲡及多种海鳗。

  此外,还有一些鱼类由于适应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呈现出特殊的体型,例如海马、海龙、翻车鱼、河魨、比目鱼、箱鱼等。无论哪一种体型的鱼,均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颈为其特点,头和躯干相互联结固定不动,是鱼类和陆生脊椎动物的区别之一,头和躯干的分界线是鳃盖的后缘(硬骨鱼类)或最后一对鳃裂(软骨鱼类)。躯干和尾部一般以肛门后缘或臀鳍的起点为分界线,准确地讲,是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椎体为界。 

鱼类在分类上属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这一门包罗着从外形上、生活习性上及栖息条件上式样极其繁杂的许多动物。文昌鱼外形似鱼,脊索和神经管纵贯全身,终生保留,无头颅、无脊椎,无软骨和硬骨,心脏为一能跳动的腹血管,在分类上属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但按鱼的定义:真正的鱼类是指一群通常以鳍辅助身体平衡,并以鳃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变温脊椎动物。从广义上分,通常把头索类鱼形动物文昌鱼也归入鱼类。《鱼类分类学》一书将文昌鱼列入文昌鱼纲(Amphioxi)。 全世界的鱼类总数几乎占整个脊椎动物数量一半左右,约有22396种和亚种,分隶于4纲(盲鳗纲Myxini、头甲纲Cephalaspidomorphi、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和硬骨鱼纲Osteichthyes)57目479科3848属;我国有4纲45目299科1214属约3166种和亚种。(据《鱼类分类学》) 鱼类的科学性研究,一般认为从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开始,他记录了115种生活在爱琴海的鱼类。17世纪由于地理学的进步,大大扩充了鱼类学的领域,在分类上,从人为分类法进入了自然分类法。18世纪瑞典科学家林奈(Linnaeus.C.)著有《自然系统》一书,确定了双名法,记录了2600种鱼,奠定了鱼类分类学的基础。19世纪中叶对鱼类形态学研究的进展、以及19世纪末叶由于渔业生产需要加深了对鱼类的洄游、生殖、发生和生长的研究,鱼类分类学迅速发展起来,一百多年来陆续形成了许多学派。对鱼的分类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按鱼的外部形态及习性等方面的一个或几个特征作为分类标准,并不涉及亲缘关系和鱼的基本结构及演化关系;另一种是依靠鱼的形态、生态、生理、发生、化石演化关系等来分类,即自然分类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还有细胞分类法、化学分类法、分子分类法等新的分类方法。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鱼类分类学派有:贝尔格分类系统、拉斯和林德贝格分类系统(《中国鱼类志》依据此系统)属于综合系统学派或进化系统学派;纳尔逊分类系统属于分支系统学派(《鱼类分类学》依据此系统),目前为大多数鱼类学者所接受;此外还有数值分类学派。

鱼类的附肢为鳍,是游泳和维持身体平衡的运动器官。鳍由支鳍担骨和鳍条组成,鳍条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角鳍条不分节,也不分枝,由表皮发生,见于软骨鱼类;另一种是鳞质鳍条或称骨质鳍条,由鳞片衍生而来,有分节、分枝或不分枝,见于硬骨鱼类,鳍条间以薄的鳍条相联。骨质鳍条分鳍棘和软条两种类型,鳍棘由一种鳍条变形形成,是既不分支也不分节的硬棘,为高等鱼类所具有。软条柔软有节,其远端分支(叫分支鳍条)或不分支(叫不分支鳍条),都由左右两半合并而成。鱼鳍分为奇鳍和偶鳍两类。偶鳍为成对的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各1对,相当于陆生脊椎动物的前后肢;奇鳍为不成对的鳍,包括背鳍、尾鳍、臀鳍(肛鳍)。背鳍和臀鳍的基本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防止倾斜摇摆,帮助游泳,尾鳍如船舵一样,控制方向和推动鱼体前进。一般常见的鱼类都具有上述的胸、腹、背、臀、尾等五种鳍。但也有少数例外,如黄鳝无偶鳍,奇鳍也退化;鳗鲡无腹鳍;电鳗无背鳍等等。

  决定运动方向及运动动力,若失去,鱼不会转弯。依据外形和尾椎骨末端位置的关系,尾鳍可分为四种类型。

  ◎圆形尾鳍:尾鳍为1叶,尾椎骨一直伸到尾鳍后端,将鳍分成背腹对称,尾鳍末端尖,多见于鱼类的胚胎期及仔鱼期。

  ◎歪形尾鳍:尾鳍分上下两叶,尾椎末端稍曲向上伸展到尾鳍的上叶内。上叶较长,下叶小而略为突出,形成内外上下均不对称的歪形尾鳍。常见于现代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如鲨、鲟等。

  ◎正形尾鳍:分为上下对称的两叶,尾椎末端仅达尾鳍的基部,而稍上翘,保留有歪形尾椎的痕迹,尾鳍外形完全对称,下叶由增加的尾下骨片支持着。正形尾鳍是高等鱼类的特征之一。据鳍形的变化,又包括了多种鳍形。

  ◎原形尾鳍:尾椎的末端平直伸展至尾的末端呈圆形,不象圆形尾那样尖,尾鳍上下叶大致相等,这是一种原始的尾型,见于圆口纲,鱼纲仅见于幼鱼。

  保持鱼体平衡,若失去,鱼体会左右摇摆不定。相当于陆生动物的前肢,着生于鳃盖后缘的胸部。对鱼类具有运动、平衡和掌握运动方向的机能。当鱼停止前进时,胸鳍用于控制鱼体的平衡;缓慢地游动时,胸鳍又起着船桨的作用;高速行进时,胸鳍紧贴鱼体,当它举起时,则可减速和制动;当胸鳍一侧紧贴鱼体,一侧举起,则鱼体朝举起的一侧拐弯前进,协助尾鳍起舵的作用。

  保持鱼体平衡,若失去,鱼体会左右摇摆不定。相当于陆生动物的后肢,具有协助背鳍、臀鳍维持鱼体平衡和辅助鱼体升降拐弯。腹鳍着生的位置随不同的鱼类而异,软骨鱼类的腹鳍一般位于泄殖孔的两侧。形状和胸鳍相似而稍小。硬骨鱼的腹鳍位于躯干腹侧的叫腹鳍腹位。这是一类较原始的种,如鲤鱼,鲑鱼、鲇鱼、鲱鱼等;位于胸鳍前方,在腮盖之后的胸部者叫腹鳍胸位,如鲈鱼、黄鱼和鲷鱼等;位于两腮盖之间的喉部者叫腹鳍喉位,如鲇科和鰧科的鱼类。腹鳍胸位和喉位是鱼类进化后出现的高级特征。这些位置各异的腹鳍,在鱼类演化史上是一重要的标志,在动物分类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④背鳍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若失去,会失去平衡而侧翻。但也有些体形长的鱼类,背鳍和臀鳍可以协助身体运动,并推动机体急速前进。如带鱼的背鳍、电鳗的臀鳍、海鳗的背鳍和臀鳍都能推动机体向前运动。又如特殊体形的海马,也是靠细小的背鳍运动来推动机体前进。鳍式,是表示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的记载形式。各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代表鳍的类别名称,如“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肛鳍),“V”代表腹鳍,“P”代表胸鳍,“C”代表尾鳍。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的数目。阿拉伯数字代表软条的数目,棘或软条的数目范围以“一”表示,棘与软条相连时用“一”表示,分离时用“,”隔开。例如鲤鱼的鳍式:D..Ⅲ一Ⅳ一17一22;P.Ⅰ一15一16;VⅡ一8一9;A...Ⅲ一5一6;C.20一22。

  以上表示鲤鱼有一个背鳍,3~4根硬棘和17至22根软条;胸鳍1根硬棘和15至16根软条;腹鳍2根硬棘和8至9根软条;臀鳍3根硬棘和5至6条软条;尾鳍20至22根软条。鲈鱼的鳍式为D..Ⅻ一Ⅰ一13;A..Ⅲ一7一8;P.15一18;V.Ⅰ一5。表示鲈鱼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由12根硬棘组成,无软条;第二背鳍包括1根硬棘和13根软条;臀鳍3根硬棘和7至8根软条;胸鳍15至18根软条;腹鳍1根硬棘和5根软条。鱼类的运动与体形和鳍的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游泳的动力主要依靠以下三种方式:①利用躯干部和尾部的肌肉收缩波浪式运动。②依靠鳍的摆动划水运动。③利用鳃孔向后喷水引起的反作用力使鱼体前进。鱼类运动的方式除游泳外,少数鱼还具有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即跳跃或飞翔,如鲢能斜向跃出水面很高,随后垂直落入水中。飞鱼用力跳跃斜出水面后,还能张开宽大的胸鳍,在空中翔达300m左右。鲑鱼能反复跳越过河中多种阻障,从海里洄游到河流的中上游产卵。另外,还有极个别的鱼能爬行,如鮟鱇、弹跳涂。

  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若失去,身体轻微摇晃

  鱼类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甚薄,由数层上皮细胞和生发层组成,表皮中富有单细胞的粘液腺,能不断分泌粘滑的液体,使体表形成粘液层,润滑和保护鱼体,如减少皮肤的摩擦阻力;提高运动能力;清除附着在鱼体的细菌和污物。同时,使体表滑溜易逃脱敌害。所以,表皮对鱼类的生活及生存都有着重要意义。表皮下是真皮层,内部除分布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皮肤感受器和结缔组织外,真皮深层和鳞片中还有色素细胞、光彩细胞,以及脂肪细胞。色素细胞有黑、黄、红三种,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存在于普遍鱼类的皮肤中,红色素细胞多见于热带奇异的鱼类局部皮肤中,光彩细胞中不含色素而含鸟粪素的晶体,有强烈的反光性,使鱼类能显示出银白色闪光,有些鱼类生活在海洋深处或昏暗水层,具有另一种皮肤衍生物—发光器腺细胞,能分泌富含磷的物质,氧化后发荧光,以诱捕趋光性生物,或作同种和异性间的联系信号,如深海蛇鲻、龙头鱼和角鮟鱇中的一些种类。

  在表皮与真皮之间,或者真皮中有很多鳞片,鱼鳞是鱼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由钙质组成,被覆在鱼类体表全身或部分(一定部位),能保护鱼体免受机械损伤和外界不利因素的刺激,故有“外骨骼”之称。也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现存鱼类的鱼鳞,根据外形,构造和发生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

  (1)楯鳞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包括真皮演化的基板和板上的齿质部分,即埋藏在真皮中的硬骨质的圆形或菱形基板和突出于表皮以外尖锋朝向体后而中央隆起的圆锥形的棘(齿质)。齿质的表面有由表皮演化而来的珐琅质被覆着,齿质部分的中央为髓腔,整个髓腔开口于基板的底部,并有血管、神经通到腔内。鲨鱼体表的楯鳞与牙齿的发生和构造相同应属同源器官,故鲨鱼的牙齿又叫皮齿。楯鳞的构造较原始,见于软骨鱼类鳞。

  (2)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的斜方形骨质板鳞片,表面有一层钙化的具特殊亮光的硬鳞质,叫做闪光质。硬鳞是硬骨鱼中最原始的鳞片,如雀鳝和鲟鱼的鳞。

  (3)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的骨质结构,类圆形,前端插入鳞襄中,后端露出皮肤外呈游离态,相互排列成复瓦状。根据游离后缘的形状不同分为圆鳞和栉鳞。圆鳞的游离后缘光滑圆钝,常见于鲤形目、鲱形目等较低级的硬骨鱼类。栉鳞的后缘有锯齿状突起,多见于鲈形目等高级鱼类。不管圆鳞或栉鳞,表面均有同心圆的环纹,称年轮。与植物茎的年轮一样,可依此推测鱼的年龄、生长速度及生殖季节等等。

  ①在鱼肚部的鳞,能反射和折射亮光,犹如一面镜子,从而使底下凶猛的水生动物眩目,产生天水一色,不辨物体,成为天然的伪装。

  ②为鱼体提供了一道保护屏障,使它与周围的无数微生物隔绝,有效地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

  ③作为一层外部骨架,鳞既可以使鱼体保持一定的外型,又可减少与水的摩擦。此外,生物学家根据鳞片上环生的年轮(每轮表示过一冬),判知鱼的年龄;亦可较为正确地掌握其生长、死亡率及健康状况。

  鱼类身体两侧大都有一条或数条从单独小窝演变成为一条管状的线,称为侧线鳞,每片侧线鳞有侧线孔,能感受水的低频率振动。硬骨鱼的鳞片通常根据其数目、大小、排列形状来鉴定鱼种,记载鳞片数目的排列方式,常用一个带分数式来表示,称为鳞式:例如鲫鱼的鳞式为28一30表示鲫鱼的侧线鳞为28至30片,侧线上鳞为5至6片,侧线下鳞为5至7片。

  鱼类的骨骼按性质分软骨和硬骨两类。软骨鱼类终生保持软骨,软质中因有石灰质的沉淀物,又叫钙化软骨。硬骨鱼的骨骼主要为硬骨,按照形式不同又分为软化硬骨和骨膜两种:在软骨的原基上骨化形成的硬骨就是软化硬骨,如脊椎骨、耳骨、枕骨等;由真皮和结缔组织直接骨化形成的硬骨叫膜骨,如额骨、顶骨、鳃盖骨等。鱼类的骨骼按部位不同,分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两部分。

  (1)中轴骨骼分头骨和脊椎

  1)头骨数目最多:硬骨鱼类的头骨由130块左右骨片组成(指现存鱼类,古代的原始鱼类头骨可多达180块),是脊椎动物中脑骨数目最多的一类动物。鱼类的头骨分为脑颅和咽颅两部分。

  ①软骨鱼的脑颅为一软骨腔保护着脑部,构造简单,无分界和缝合,仅背面留有脑囟由膜覆盖,这样的脑颅称软颅。有软骨鱼类的软颅骨骨化成的几块枕骨、耳骨、蝶骨、筛骨,还有由膜骨来源的鼻骨、额骨、顶骨、犁骨等膜颅部分,因而结构非常复杂。硬骨鱼类的脑颅由许多块骨片合成,形成头骨的主要部分。

  ②脊椎动物自鱼类开始,咽弓分化成上、下颌,井形成咽颅,鱼类的咽颅最为发达,由7对“>”形的咽弓形成,第一对增大成颌弓,颌弓背段叫腭方软骨,腹段叫麦克尔氏软骨。二者构成软骨鱼的上、下颌。上、下颌的出现较圆口纲更先进,能积极主动摄取食物。而硬骨鱼类进化为膜性硬骨前颌骨和上颌骨,代替了软骨上颌(腭方软骨),麦氏软骨进化为软骨性硬骨的关节骨、齿骨和隅骨等,第二对舌弓由两侧舌颌软骨、角舌软骨和中央、的基舌软骨组成,主要为舌的支持物,也协助支持上、下颌,第3~7对为鳃弓,支持鳃和鳃隔,让鳃裂彼此分开,利于呼吸。

  2)脊柱代替了脊索:鱼类的脊柱由许多块椎骨彼此连结成1条柱状骨,以取代部分或全部的脊索,具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主要血管的功能,较圆口类更为进步。鱼类的脊椎骨具有前后两面都向内凹陷的特点,称为两凹椎体或双凹椎体,为鱼类特有,在相邻的两个椎体间隙及贯穿椎体中的小管内可见残存的脊索。脊椎动物从鱼类开始,脊椎的基本结构已形成。软骨鱼和硬骨鱼的脊椎骨都分为椎体、髓弓、髓棘、脉弓和脉棘。其中椎体为主要部分,肋骨与脊椎骨的横突相连,硬骨鱼类的肋骨大都较发达。

  (2)附肢骨为鳍骨骼

  附肢骨分奇鳍骨骼和偶鳍骨骼。奇鳍中的背鳍、臀鳍和尾鳍骨骼都由插入肌肉中的支鳍骨(辐鳍骨)支持鳍条,硬骨鱼的支鳍骨又叫鳍担骨。偶鳍骨骼包括带骨(肩带和腰骨)和鳍骨(鳍担骨和鳍条)两部分。鱼类中除硬骨鱼的肩带与头骨相连以外,所有的附肢骨与脊柱均没有直接联系,这也是鱼类的特征之一,这是由于鱼类的运动方式是游泳而决定的。

  鱼类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己有胃肠的分化,还有明显的胰腺。鱼类由于终生生活在水中,故消化器官和食性都适应水中生活。口位于上、下颌之间,口内无唾液腺,鱼类的口咽腔内有真正的牙齿,能积极主动地摄取和捕食,较圆口纲更高级。板鳃鱼类颌骨上的牙齿由盾鳞转化而成,硬骨鱼的牙齿因着生部位不同而分为口腔齿和咽喉齿。一般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牙齿细弱而呈绒毛状排列成齿带;食肉

       在脊椎动物5大类中,鱼类是最低等的,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也最早。我们对现生鱼类都较熟悉,但对地质史上的早期鱼类、以及它们如何进化为现生鱼类,就比较生疏了。现在让我们顺着时间的长河,向前追溯。

  现知最早的鱼类化石,发现于距今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晚期地层中,但只是一些零散的鳞片,未能给我们一个有关鱼类身态的轮廓。到距今4亿年至3亿5千万年前的志留纪晚期和泥盆纪时,才有大量鱼化石被发现。这些鱼化石,有的在构造特征上彼此已很不一样,说明当时已有多类鱼类存在。很可能,在有化石记录之前,它们业已分道扬镳,在各自进化途径上走过了一段相当长的路程。

  最早出现的鱼类是无颌鱼类。顾名思义,它们还没有上、下颌,只有一个漏斗式的口位于身体前端。这种口,不能主动摄食,只有靠水流把微小生物带进口内。再者是它们没有腹鳍,但有膜质的外骨骼,包裹在身体外边。所以无颌鱼类又有甲胄鱼类之称。由于这外骨骼的存在,曾引起有关学者的一番争论:到底是软骨在先或硬骨在先?在脊椎动物胚胎发生过程中,总是先出现软骨,然后由软骨形成硬骨。一般认为,个体发生反映系统发生。据此,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应该是软骨在先,硬骨在后,可最早的脊椎动物先出现的却是硬骨,这怎么解释?有人说,还是软骨在先,只是软骨不能保存为化石而已。到底怎样,未有定论。

  无颌鱼类包括迥然不同两大类:头甲类和鳍甲类,每类又各有分支,有不同类型的形形色色代表,也曾繁盛一时。但好景不长,到泥盆纪中期(距今约3亿5千万年前),它们绝大多数绝灭了。只因现生的七鳃鳗和盲鳗的某些特征与头甲类的一致,学者揣测,前者有可能是后者的现生代表。按此,头甲类应还没最后绝灭。可是,从头甲类到七鳃鳗和盲鳗之间,从泥盆纪到现代3亿多年里,都没发现它们的中间环节(图14)。究竟这些营寄生生活的现代无颌鱼类是如何从身披甲胄的祖先进化来的,还是一桩悬案。鳍甲类无现生代表,被认为是一绝灭的类别。但是,由于鳍甲类中的异甲类的某些特征与后期有颌鱼类的近似,有人说,异甲类可能是有颌鱼类的远祖。是否这样,尚需更多的论证。

  最早的有颌鱼类是盾皮鱼类,它不仅已有上、下颌,并还有了偶鳍。这样,它便有可能主动摄食了。盾皮鱼类通常分节甲类和胴甲类,它们都披有甲,在泥盆纪晚期最为繁盛。前者可以尾骨鱼为代表,后者可以沟鳞鱼为代表。有人认为,盾皮鱼类可能与现代鲨类有亲缘关系,但另一些人认为可能与硬骨鱼类的关系更密切。

  板鳃类也称软骨鱼类,包括鲨类和全头类。鲨类常被认为是比较原始的鱼类,因为它们具软骨骨骼。软骨在先,硬骨在后。但也有人认为鲨类的软骨是次生性的,是由硬骨“退化”来的,硬骨在先,软骨在后。甲胄鱼类和盾皮鱼类不是都具硬骨吗?最早的硬骨才是真正原始的。

  最早的软骨鱼类出现于泥盆纪早期(距今3亿8千万年前),裂口鲨常被视为最原始代表之一,并很可能是所有鲨类的祖先。它是一种近于1米来长的鲨类,有一个典型的鲨类体型——纺锤形,眼大,靠近吻端。两个背鳍,第一背鳍前有一粗壮的背刺。胸鳍特别大,腹鳍小。尾鳍外形上、下叶对称,内部构造上脊柱却一直伸到尾鳍上叶的末端,故仍为歪形尾。偶鳍基部宽,末端尖,为原始类型的鳍。牙齿“笔架”形,中央的齿尖高,两侧的低(图15)。从裂口鲨这种近似软骨鱼类中心基干出发,进化出后期的各种鲨类,包括典型的鲨类和身体扁平的鳐类。这些鲨类从中生代到现在一直生活在海洋中,既没有特别昌盛过,但也没有被淘汰。

  硬骨鱼类是最进步的鱼类,也是现今世界上水域中的“主人”。一般认为,硬骨鱼类是从棘鱼进化来的。棘鱼是早期有颌鱼类,早志留世(距今4亿年前)便已出现,一直延续到二叠纪(距今2亿5千万年前)。这是一种小型鱼类,曾被认为与盾皮鱼类有关,与软骨鱼类有关,近年来通过对新材料的研究,才确定它与硬骨鱼类有关。

  硬骨鱼类分两大支,一支叫辐鳍鱼类,一支叫肉鳍鱼类。前者最早出现于距今约3亿8千万年前的泥盆纪中期,经过软骨硬鳞类(部分软骨、斜方鳞、明显歪尾)、全骨鱼类(部分软骨、斜方鳞、轻歪尾)和真骨鱼类(硬骨、圆鳞、正尾)三个进化阶段而至现代鱼类。肉鳍鱼类包括总鳍鱼和肺鱼,而总鳍鱼又分空棘鱼类和扇鳍鱼类。拉蒂迈鱼是空棘鱼类的唯一的现生代表,而扇鳍鱼类则全为化石种类。后者曾被认为是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但近年被我国学者所否定。肺鱼类从泥盆纪(3亿6千万年前)开始出现,直到现在还有澳洲肺鱼、非洲肺鱼和南美肺鱼为代表。顾名思义,肺鱼是可用肺呼吸的,这可是陆生脊椎动物的基本要求,再加上其它一些特征,肺鱼曾被认为可能是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后来这“祖先”地位被“具有内鼻孔”的扇鳍鱼所取代。 20世纪80年代,随着扇鳍鱼类内鼻孔的被否定,扇鳍鱼类祖先说动摇了。于是有关学者又回到肺鱼中去寻找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了。

  寄生鳗――日本七鳃鳗

  体型最长的淡水鱼――白鲟

  纬度最低的鲑――台湾马苏麻哈

  川西北名贵猫鱼虎嘉鲑

  秦岭名贵花鱼――秦岭细鳞鲑

  新疆大白鱼――北鲑

  黑龙江大白鱼――乌苏里白鲑

  冷水性名贵鱼――黑龙江茴鱼

  淡水鱼之王――香鱼”

  “鳝王”――花鳗鲡

  台湾马口鱼――须鱲

  亚热带马口鱼――异鱲

  金丝鱼――林氏细鲫

  金白娘――稀有鮈鲫

  小白鱼――新疆雅罗鱼

  热带刀鱼――大鳍鱼

  台湾小鳊鱼――台细鳊

  滇池小白鱼――银白鱼

  滇池红梢油鱼――云南鯝

  鱼鳞,占鱼体重2%一3%。鳞片的主要特性:从外表上看是透明的,像花瓣,且边缘呈微小的卷曲;白色光泽;略带有鱼腥昧;质地坚且柔软;含水量范围16·4%一17.8%,平均为17.5%。营养学家研究发现,鱼鳞是特殊的保健食品。它含有较多的卵磷脂,把脂肪球分解成乳状液与水交溶,有增强人脑记忆力,缓延细胞衰老的作用。鱼鳞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预防高血压及心脏病的作

  用。鱼鳞中还含有丰富的多种微量矿物质,尤以钙、磷含量高,能预防小儿佃楼病及老人骨疏松与骨折。

  鱼鳞是鱼真皮层的胶原质生成的骨质,学名为鱼鳞硬蛋白。它在医学、化工领域,显示出不凡的作用。从鱼鳞中提取的 6一疏代鸟嘌吟,临床治疗急性自血症,有效率为70%一75%;并对胃癌、淋巴腺瘤亦有奇效。从鱼鳞中提取的特殊工业品——鱼银是一种昂贵的生化试剂,用于珍珠装饰业和油漆制造业,国内外市场很畅销。

  综观鱼鳞,集多种营养保健物质于一身,故国外掀起了“鱼鳞食疗热”。鱼鳞的烹饪方法是:先用清水洗净鱼体,刮下鳞集中,再用清水漂洗沥干,放进高压锅内,加入适量的醋(除腥昧),以500克鳞加800克水的比例,用大火煮10分钟,再改用文火煮20分钟,熄火减压。开锅将卷缩的鳞片及杂渣捞出,液体倒入容器中,静止冷凝成色胶蛋白。作羹汤,以姜片、黄酒、盐和葱等佐料,切块再煮沸维食。若冷食,以白糖、薄荷油、桂花或芝麻酱、

  辣香油为佐料,切块搅拌啖之。食用鱼鳞既可尝到可口的佳肴,又能获得滋补健身的效益。

  据《本草纲目》记载:

  【异名】鱁鮧(《齐民要术》),鱁鯷、鱼白、鳔(《本草拾遗》),鱼胶(《三因方》),白鳔(《普济方》),鱼脬、縼胶(《纲目》),鱼肚(《医林纂要》)。

  【来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科动物中华鲟、蝗鱼等的鱼鳔。

  【采集】取得鱼鳔后,剖开,除去血管及粘膜,洗净,压扁,晒干;或洗净鲜用。溶化后,冷凝成的冻胶,称为"鳔胶"。

  【药材】干燥的鳔多压制成长圆形的薄片,淡黄色,角质状,略有光泽。黄鱼的鳔较小,鲟鱼及蝗鱼的鳔大,并附有垂带2条。质坚韧,不易撕裂,裂断处呈纤维性;入水易膨胀,煮沸则几乎全溶,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粘性很强。气微腥,味淡。商品统称为鱼肚。鲟鱼、鳇鱼的鳔称为"黄唇肚"或"黄鲟胶"。有切成线条的称为"线鱼胶"。

  产浙江,福建、上海等地。

  【炮制】烘软、切段,晾干。蛤粉炒鱼胶:先用蛤粉放锅内炒热,再将切断的鱼胶倒入,文火拌炒至松泡为度,取出筛去蛤粉即成。(每鱼胶10斤,用蛤粉2.5斤)

  《本经逢原》:"凡用鳔胶入丸,切作小块,蛤粉炒成珠,方可磨末。炼蜜调剂,须待凉用,又不可捣,捣则粘韧,难为丸矣。"

  ①《海药本草》:"无毒。"

  ②《纲目》:"甘,平,无毒。""鳔胶,甘咸,平,无毒。"

  ③《本草新编》:"味甘,气温。"

  【归经】《本草新编》:"入肾。"

  【功用主治】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①《本草拾遗》:"主竹木入肉经久不出者,取白敷疮上四边,肉烂即出刺。"

  ②《海药本草》:"主月蚀疮,阴疮,痔疮,并烧灰用。"

  ③《饮膳正要》:"与酒化服之,消破伤风。"

  ④《纲目》:"鳔,止折伤血出不止;鳔胶,烧存性,治妇人难产,产后风搐,破伤风痉,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

  ⑤《本草新编》:"补精益血。"

  ⑥《本草求原》:"养筋脉,定手战,固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熬膏或研末入丸,散。外用:溶化涂敷。

  【宜忌】胃呆痰多者忌服。

  【选方】①治肾水不足,阴虚血虚之症:鱼鳔一斤(麸面炒焦,磨去粗末,再炒再磨),沙蒺藜四两,当归四两(酒洗),肉苁蓉四两(去鳞甲,酒洗),莲须、菟丝子四两(酒煮)。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钱。(《拔萃良方》鱼鳔丸)

  ②治肾虚封藏不固,梦遗滑泄:黄鱼鳔胶一斤(切碎,蛤粉炒成珠,再用乳酥拌炒),沙苑菱藜八两(马乳浸一宿,隔汤蒸一炷香,焙干或晒干),五味子二两。研为细末,炼白蜜中加入陈酒再沸,候蜜将冷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八、九十丸,空腹时温酒或盐汤送下。(《证治准绳》聚精丸)

  ③治产后抽搦强直,乃风入子脏,与破伤风同:鳔胶一两。以螺粉炒焦,去粉,为末。分三服,煎蝉蜕汤下。(《经效产宝》)

  ④治破伤风,口噤,强直:鱼胶烧七分,留性,研细,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酒调下,不饮酒,米汤下。(《三因方》)

  ⑤治呕血:鳔胶长八寸,广二寸,炙令黄,刮二钱。用甘蔗节三十五个,取自然汁调下。(《经验方》)

  ⑥治赤白崩中:鱼璇胶三尺,焙黄研末,同鸡子煎饼,好酒食之。(《纲目》)

  ⑦治经血逆行:鱼胶(切,炒)、新绵(烧灰)。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多能鄙事》)

  ⑧治产后血晕:鳔胶烧存性,酒和童子小便调服三、五钱。(《岁时广记》)

  ⑨治便毒肿痛,已大而软者:鱼鳔胶热汤或醋煎软,乘热研烂贴之。(《仁斋直指方》)

  ⑩治八般头风:鱼鳔烧存性,为末。临卧以葱酒服三钱。(《纲目》)

  ⑾治痫症:鳔胶(微焙,杭粉炒黄色)、皂矾(炒黄色)各一两,朱砂三钱。共为末。每服三钱,热酒下二服。(《嵩厓尊生》鳔风散)

  ⑿治食道癌,胃癌:鱼鳔,用香油炸酥,压碎。每服5克,每日服三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名家论述】①《本经逢原》:"鳔胶合沙苑蒺藜名聚精丸,为固精要药。丹方又以一味炒研,砂糖调,日服一钱匕,治痔最良,经久痔自枯落。烧灰,治产后风搐,破伤风痉,取其滋荣经脉,而虚风自息也。"

  ②《本草新编》:"鱼鳔胶稠,入肾补精,恐性腻滞,加入人参,以气行于其中,则精更益生,而无胶结之弊也。"

  白龙鱼服 白鱼赤乌 白鱼登舟 白鱼入舟 鲍鱼之次 鲍鱼之肆 察见渊鱼 沉鱼落雁 城门鱼殃

  鸱张鱼烂 池鱼林木 池鱼笼鸟 池鱼幕燕 池鱼堂燕 池鱼之祸 池鱼之虑 池鱼之殃 虫鱼之学

  丛雀渊鱼 弹铗无鱼 得鱼忘荃 得鱼忘筌 登木求鱼 鼎鱼幕燕 冻浦鱼惊 多鱼之漏 鳄鱼眼泪

  鲂鱼赪尾 放鱼入海 肥鱼大肉 釜底游鱼 釜鱼幕燕 釜鱼甑尘 釜中生鱼 釜中游鱼 釜中之鱼

  鳏鱼渴凤 贯鱼之次 贯鱼之序 河决鱼烂 河鱼腹疾 河鱼天雁 河鱼之疾 涸鱼得水 涸辙枯鱼

  鸿断鱼沉 狐鸣鱼书 化及豚鱼 浑水摸鱼 混水捞鱼 混水摸鱼 祸及池鱼 祸近池鱼 鸡头鱼刺

  及宾有鱼 枯鱼病鹤 枯鱼涸辙 枯鱼衔索 枯鱼之肆 临川羡鱼 临河羡鱼 临渊羡鱼 龙阳泣鱼

  龙战鱼骇 笼鸟池鱼 漏网之鱼 鲁鱼帝虎 鲁鱼亥豕 鲁鱼陶阴 落雁沉鱼 马如游鱼 曼衍鱼龙

  幕燕鼎鱼 幕燕釜鱼 鲇鱼上竿 鲇鱼上竹 鸟焚鱼烂 鸟惊鱼骇 鸟惊鱼溃 鸟惊鱼散 鸟散鱼溃

  牛蹄之鱼 牛蹄中鱼 弃其馀鱼 前庭悬鱼 雀马鱼龙 如鱼得水 如鱼似水 撒水拿鱼 射鱼指天

  食鱼遇鲭 豕亥鱼鲁 水到鱼行 水清无鱼 似水如鱼 土崩鱼烂 吞舟之鱼 瓦影之鱼 为渊驱鱼

  瞎子摸鱼 宵鱼垂化 霄鱼垂化 信及豚鱼 悬龟系鱼 雁断鱼沉 雁去鱼来 雁逝鱼沉 雁素鱼笺

  雁杳鱼沉 殃及池鱼 羊续悬鱼 以筌为鱼 以蚓投鱼 以鱼驱蝇 鱼帛狐篝 鱼帛狐声 鱼肠尺素

  鱼肠雁足 鱼沉鸿断 鱼沉雁静 鱼沉雁落 鱼沉雁渺 鱼沉雁杳 鱼传尺素 鱼大水小 鱼封雁帖

  鱼釜尘甑 鱼贯而出 鱼贯而入 鱼贯而行 鱼贯雁比 鱼贯雁行 鱼笺雁书 鱼惊鸟散 鱼溃鸟离

  鱼溃鸟散 鱼烂而亡 鱼烂河决 鱼烂取亡 鱼烂土崩 鱼烂瓦解 鱼瞵鹗睨 鱼龙百变 鱼龙变化

  鱼龙混杂 鱼龙曼羡 鱼龙曼延 鱼龙曼衍 鱼龙漫衍 鱼鲁帝虎 鱼米之地 鱼米之乡 鱼目混珍

  鱼目混珎 鱼目混珠 鱼目间珠 鱼馁肉败 鱼肉百姓 鱼肉乡里 鱼升龙门 鱼生空釜 鱼书雁帛

  鱼书雁帖 鱼书雁信 鱼水和谐 鱼水深情 鱼水相欢 鱼水相投 鱼死网破 鱼网鸿离 鱼尾雁行

  鱼县鸟窜 鱼游沸鼎 鱼游沸釜 鱼游釜底 鱼游釜内 鱼游釜中 鱼游濠上 鱼游燋釜 鱼鱼雅雅

  鱼与熊掌 鱼跃龙门 鱼跃鸢飞 鱼质龙文 鸢飞鱼跃 渊鱼丛爵 渊鱼丛雀 缘木求鱼 葬身鱼腹

  甑尘釜鱼 指天射鱼 自相鱼肉

我国主要淡水鱼种类和分布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较多国家之一,淡水面积约为三亿亩,其中可供养鱼的水面约7500万亩,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鱼类生长,又有草、鲢、鳙、青、鲮、鲤、鲫、团头鲂等优良鱼类的养殖技术,所以是当今世界淡水养殖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无论养殖的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理和自然环境各异,各地区鱼类品种,格局特色,按照气候的区域分类,鱼类的分布情形是:

  东南区:其中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和海南岛等地。这些地区主要生长喜暖性鱼类,品种繁多,代表鱼类有鲮鱼、卷口鱼、中华鲅鱼、东坡鱼、花鳅鱼、腊光长鳅、沙鳅、扁头平鳅、爬岩鳅、平鳍鳅、小吻鱼、长鳍鳍鲇、胡子鲇、鳗鲡、黄鳝、斗鱼、攀鲈等。主要养殖鱼类为青、草、鲢、鳙、鲮、团投鲂、胡子鲇、罗非鱼等南方品种。

  江河平原区: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及辽河下游。这里除了江河流域,有众多的湖泊,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主产区,天然水产鱼类众多而盛名,有青、草、鲢、鳙、鲤、鲫、鲇、鳊、鳡、团头鲂、乌鲡、鳗鲡等。太湖的银鱼、长江的的鲟鱼、鲋鱼、鲚鱼产量很

  大。养殖的鱼种有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罗非鱼以及一些鲤鱼的杂交品种。

  北部区:这里主产冷水鱼类,天然水体盛产鲟鱼属、狗鱼属、哲罗鲑属等鱼类,如大马哈鱼、狗鱼、香鱼、雪鱼、拟赤捎鱼、八目鳗等是这里的特有而具代表性的鱼类。人工养殖除青、草、鲢、鳙、鲤、鲫和团头鲂,还饲养红鳟鱼。

  西北高原区:包括新疆、西藏北部、内蒙、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这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天然水体盛产中华弓鱼、黄爪鱼、裸鲤等,其他还有条鳅、江鳅等鱼类。主要养殖仍与各地相同。

  努澜区:其中包括西藏南部、四川、云南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都流经这里,使东南区和西北高原区的鱼类,通过江流共存于此,如鲮鱼,中华鲅鱼、东坡鱼、平鳍鳅、沙鳅、条鳅、须瞅、鲈鱼、黄缮、乌鳢、中华弓鱼等形成东南区、西北区鱼类群系混合的特点。主要养殖仍是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以及近年大量繁殖的鲤鱼杂交品种等。

  以“鱼”为偏旁部首的字大致有以下规律:

  【例】鲤 鲫 鲟 鲅 鲢 鳊 鳡 鳅 鳝 鳇 鲶 鲈 鳗 鲡 鲋 鳕 鳠 鲘 鲂 鲆 鲸 鱿 鲵 鳖 鲨

  注:鲸、鱿、鳖、鲵等并不属于鱼类,由于它们生活在水中,且于鱼类有相似的地方,古人才错误地将其划入鱼类得范畴

  我坐在椅子上 看日出复活

  我坐在夕阳里 看城市的衰弱

  我摘下一片叶子 让它代替我

  曾经 狂奔 舞蹈 贪婪的说话

  随着冷的湿的心腐化

  带不走的 丢不掉的 让大雨侵蚀吧

  让他推向我在边界奋不顾身挣扎

  如果有一个怀抱勇敢不计代价

  别让我飞 将我温柔豢养

  我坐在椅子上 看日出复活

  我坐在夕阳里 看城市的衰弱

  我摘下一片叶子 让它代替我

  曾经 狂奔 舞蹈 贪婪的说话

  随着冷的湿的心腐化

  带不走的留不下的我全都交付他

  让他捧着我在手掌 自由自在挥洒

  如果有一个世界浑浊的不像话

  原谅我飞 曾经眷恋太阳

  带不走的丢不掉的让大雨侵蚀吧

  让它推向我在边界奋不顾身挣扎

  如果有一个世界浑浊的不像话

  带不走的留不下的我全都交付他

  让他捧着我在手掌自由自在挥洒

  如果有一个怀抱勇敢不计代价

  别让我飞 将我温柔豢养

  原谅我飞 曾经眷恋太阳

  原谅我飞 曾经眷恋太阳

  【专辑】《苏打绿》

  老船说这海上我都看过

  老船说这海浪我都触摸过

  老船说这海我都聆听过

  汪洋说云你没有摘过

  汪洋说深水你没有泅潜过

  汪洋说对岸村庄你没去过

  看眼角耳际开出花朵

  看飞过天堂人间生的耳膜

  尽管痛苦麻痹还是那么多

  天空就算不蓝或许还有彩虹

  是谁说不能够要求收获

  是谁说呻吟是一种罪过

  是谁说天性不可以推托

  开花不结果又有什么

  是谁说生活生来就要活

  是谁说难过还一定要过

  是谁说歌曲必须写前奏

  冲破极限想寻找什么

  钻出海平面乌云的舌头要解脱

  不要躲会看到更多感受

  不要捉会把自己逼到角落

  不如捕捉笑声涂上耳朵

  因鱼的营养丰富,食之有味,对人体有着较强的保健功能,故人们普遍爱吃鱼。但鱼的种类繁多,不同的鱼具有不同的保健功能,并不是人人清楚。

  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等功能。

  腹水患者用鲜鲫鱼与赤小豆共煮汤服食有疗效。用鲜活鲫鱼与猪蹄同煨,连汤食用,可治产妇少乳。鲫鱼油有利于心血管功能,还可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

  有健脾开胃、利尿消肿、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热解毒等功能。鲤鱼与冬瓜、葱白煮汤服食,治肾炎水肿。大鲤鱼留鳞去肠杂煨熟分服之,治黄疸。用活鲤鱼、猪蹄煲汤服食治孕妇少乳。鲤鱼与川贝末少许煮汤服用,治咳嗽气喘。

  有温中益气、暖胃、润肌肤等功能,是温中补气养生食品。

  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除烦等功能。其所含锌硒等微量元素有助于抗癌。

  有补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热祛风、补肝肾等功能。黑鱼与生姜红枣煮食对治疗肺结核有辅助作用。黑鱼与红糖炖服可治肾炎。产妇食清蒸黑鱼可催乳补血。

  有滋肝肾、补气血、清胃去热等功能。是妇女的保健食品,有养血、明目、通经、安胎、利产、止血、催乳等功能。

  有暖胃和中平肝祛风等功能,是温中补虚养生食品。

  有暖胃、补虚、泽肤、祛风、杀虫、补五脏等功能,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肝炎患者用鲜带鱼蒸熟后取上层油食之,久服可改善症状。

  有益气养血、柔筋利骨等功能。

  背鳍: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若失去,会失去平衡而侧翻。

  胸鳍和腹鳍:平衡,若失去,鱼体会左右摇摆不定。

  尾鳍:决定运动方向及运动动力,若失去,鱼不会转弯。

  臀鳍: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若失去,身体轻微摇晃。

  九肚鱼的学名叫龙头鱼,属狗母鱼科,又名狗母鱼、虾潺、豆腐鱼、狗吐鱼、狗奶、水龙鱼等。为何又将龙头鱼称为九肚鱼呢?说起来还颇有点意思。把龙头鱼称为狗母鱼(或狗吐鱼)是广东师傅的常见叫法,或许是由于饮食行业上称狗母鱼、狗吐鱼太难听的缘故,再加之广东话中“狗”的发音很容易被人们误认为“九”,“母”、“吐”,又与“肚”的发音相近,于是厨房里的师傅便将其称之为“九肚鱼”了,而九秃鱼、九兔鱼等叫法则是在九肚鱼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误传而来。

  九肚鱼体长而侧扁,一般约为15~26厘米,重约75~150克。头大,眼小,口裂颇大,两颌牙密生,牙细而尖锐。鱼体柔软,大部分光滑无鳞,唯侧线上有一行较大的鳞直抵尾叉,头及背面线为棕色,腹部为乳白色,背鳍1个,仅有鳍条而无鳍棘,背鳍后有一小脂鳍,胸鳍和腹鳍发达,约等长。尾鳍三叉形,中叶较短。九肚鱼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的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均有出产,其中以浙江省的温州、台州和舟山近海以及福建沿海产量较多,其渔获期以春季为主。九肚鱼属“见光死”鱼类,捕捞离海后上岸便死,还因其体内含水分较多,不易贮存,所以以前多加工成盐干制品,即“龙头烤”。

  武昌鱼,学名团头鲂,俗称“鳊鱼”,产于鄂州市梁子湖于长江交汇处的樊口。武昌之名源于三国。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末帝孙皓从建业(今南京)迁都武昌(今鄂州),达官贵人怨声载道,左丞相陆凯上奏章劝阻,引用“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的童谣,从此,樊口鳊鱼始有武昌鱼之名。

  武昌鱼头团、背厚、鳞白,两侧呈菱形,口较宽,背鳍短,尾柄高,两侧各有14根助骨,比其他鳊鱼两侧各多一根,腹内无黑膜。其肉质肥嫩,味道鲜美,为上等佳肴,故有“樊口鳊鱼甲天下”之美称。武昌鱼受到历代文人雅士的高度评价。1956年,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一词中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更使“武昌鱼”蜚声中外。

  医学接界人士认为:经常食用团头鲂,可以预防贫血症、低血糖、高血压和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鱼类具丰富营养价值

  鱼类的蛋白质含量约15~24%,所以鱼肉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而且这些蛋白质吸收率很高,约有87~98%都会被人体吸收。鱼类的脂肪含量比畜肉少很多,而且鱼类含有很特别的ω-3系列脂肪酸,例如EPA(Ecosapeno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及DHA(Decosahexanoid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

  此外,鱼油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及D,特别是鱼的肝脏含量最多。鱼类也含有水溶性的维生素B6、B12、烟碱酸及生物素。鱼类还含有矿物质,最值得一提的是丁香鱼或沙丁鱼等,若带骨一起吃,是很好的钙质来源;海水鱼则含有丰富的碘;其它如磷、铜、镁、钾、铁等,也都可以在吃鱼时摄取到。

  DHA是促进脑力的关键元素

  为什么常听说吃鱼会变聪明?其实是有科学根据的。鱼类所含的DHA,它们在人体内主要是存在脑部、视网膜和神经中。DHA可维持视网膜正常功能,婴儿尤其需要此种养份,促进视力健全发展;DHA也对人脑发育及智能发展有极大的助益,亦是神经系统成长不可或缺的养份。

  一般海产食物多含有DHA,但深海的鱼类如:鲑鱼、鲭鱼、沙丁鱼、秋刀鱼、土魠鱼富含最多,尤其是在鱼眼球附近的脂肪组织。鳕鱼、虱目鱼、乌鱼的油脂含量虽高,但ω-3系列脂肪酸含量并不是很高;鲔鱼、黄鱼、鲈鱼、白带鱼的ω-3系列脂肪酸含量则更低。

  DHA对于胎儿及婴幼儿快速发展的脑部发育更是非常重要。婴幼儿无法自己制造足够脑细胞与神经发育所需的DHA,他们的DHA须由母乳或是婴儿配方获得。母乳中DHA含量丰富,喂哺母乳的婴儿,在视觉发展及智能认知发育方面,都比喂食婴儿配方奶粉的婴儿好,以母乳喂食婴儿的时间越长,婴儿的智商也愈高,长大后的学业表现也较优异,所以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

  但若母亲未于怀孕或是授乳期间补充足够的富含DHA之食物,体内就无法含有足够的DHA,婴幼儿的体内DHA浓度可能会不足。所以怀孕及授乳的妇女应该多摄取深海鱼类,以提高怀孕期间体内的DHA量,或经由哺乳传递给婴儿,如果不方便或不喜欢吃鱼,恐怕得考虑服用胶囊状的DHA补充剂。在母亲无法或停止喂哺母乳时,则宜由婴幼儿饮食中添加DHA,例如选择添加DHA的配方奶粉,或多用鱼肉制作副食品,但部分婴儿配方奶粉中并未添加DHA,选购时应留意标示。

  罹患老人痴呆症的人,血液中DHA的含量平均比正常人少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常吃鱼的人脑筋较不易退化,甚至可以改善阿兹海默症的症状。即使是一般健康的人,缺乏DHA也会造成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降低。

  医学证实常吃鱼好处多

  鱼肉富含的蛋白质,可以帮助幼儿、儿童及青少年生长发育,生病或身体有伤口的时候,也可以帮助复原及愈合。而且鱼肉的蛋白质,肌纤维构造比较短、结缔组织也比较少,所以鱼肉吃起来较其它畜肉细致嫩滑,也较容易消化,非常适合幼儿及老人家食用。鱼类所含的脂肪比畜肉少,所以热量较畜肉低。

  医学研究发现,爱斯基摩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很低,原来是因为他们的饮食中有大量富含EPA及DHA的海鱼类;在日本地区的调查,也发现沿海渔村的居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较内地农民低。鱼肉中之EPA及DHA这两种特别的ω-3系列脂肪酸,可降低血脂质,特别是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的胆固醇),且会使血小板比较不会凝集,而有预防血栓形成引起之心脏血管疾病及脑中风的功效,可以保护心脏。

  芬兰地区的研究发现,一周吃不到一次鱼的人,罹患轻微忧郁症的比例,比常吃鱼的人高,因为鱼肉中之EPA及DHA可以消除忧虑,预防精神分裂症。总之,吃鱼可以让人更健康聪明。

  大多数鱼类,全身披着宛如铠甲的鳞片,而鳞片有三方面的功能:

  (l)在鱼肚部的鳞,银光闪闪,能反射和折射亮光,犹如一面镜子,从而使底下凶猛的水生动物眩目,产生天水一色,不辨物体,成为天然的伪装。

  (2)鳞为鱼体提供了一道保护屏障,使它与周围的无数微生物隔绝,有效地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

  (3)鳞为鱼的一层外部骨架,使鱼体保持一定的外型,又可减少与水的摩擦。此外,生物学家根据鳞片上环生的年轮(每轮表示过一冬),判知鱼的年龄;亦可较为正确地掌握其生长、死亡率及健康状况。

  鱼鳞,占鱼体重2%一3%。鳞片的主要特性:从外表上看是透明的,像花瓣,且边缘呈微小的卷曲;白色光泽;略带有鱼腥昧;质地坚且柔软;含水量范围16·4%一17.8%,平均为17.5%。营养学家研究发现,鱼鳞是特殊的保健食品。它含有较多的卵鳞脂,把脂肪球分解成乳状液与水交溶,有增强人脑记忆力,缓延细胞衰老的作用。鱼鳞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预防高血压及心脏病的作

  用。鱼鳞中还含有丰富的多种微量矿物质,尤以钙、磷含量高,能预防小儿佃楼病及老人骨疏松与骨折。

  鱼鳞是鱼真皮层的胶原质生成的骨质,学名为鱼鳞硬蛋白。它在医学、化工领域,显示出不凡的作用。从鱼鳞中提取的 6一疏代鸟嘌吟,临床治疗急性自血症,有效率为70%一75%;并对胃癌、淋巴腺瘤亦有奇效。从鱼鳞中提取的特殊工业品——鱼银是一种昂贵的生化试剂,用于珍珠装饰业和油漆制造业,国内外市场很畅销。

  综观鱼鳞,集多种营养保健物质于一身,故国外掀起了“鱼鳞食疗热”。鱼鳞的烹饪方法是:先用清水洗净鱼体,刮下鳞集中,再用清水漂洗沥干,放进高压锅内,加入适量的醋(除腥昧),以500克鳞加800克水的比例,用大火煮10分钟,再改用文火煮20分钟,熄火减压。开锅将卷缩的鳞片及杂渣捞出,液体倒入容器中,静止冷凝成色胶蛋白。作羹汤,以姜片、黄酒、盐和葱等佐料,切块再煮沸维食。若冷食,以白糖、薄荷油、桂花或芝麻酱、

  辣香油为佐料,切块搅拌啖之。劝君不妨按上述制法一试,既可尝到可口的佳肴,又能获得滋补健身的效益。

  人们食鱼,把刮下的鱼鳞扔掉,实在太可惜了。倡议食品厂或制药厂予以重视利用,为社会创造财富,又能造福于人民。

  【异名】鱁鮧(《齐民要木》),鱁鯷、鱼白、鳔(《本草拾遗》),鱼胶(《三因方》),白鳔(《普济方》),鱼脬、縼胶(《纲目》),鱼肚(《医林纂要》)。

  【来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科动物中华鲟、蝗鱼等的鱼鳔。动物形态详"石首鱼"、"鲟鱼"、"鱣鱼"条。

  【采集】取得鱼鳔后,剖开,除去血管及粘膜,洗净,压扁,晒干;或洗净鲜用。溶化后,冷凝成的冻胶,称为"鳔胶"。

  【药材】干燥的鳔多压制成长圆形的薄片,淡黄色,角质状,略有光泽。黄鱼的鳔较小,鲟鱼及蝗鱼的鳔大,并附有垂带2条。质坚韧,不易撕裂,裂断处呈纤维性;入水易膨胀,煮沸则几乎全溶,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粘性很强。气微腥,味淡。商品统称为鱼肚。鲟鱼、鳇鱼的鳔称为"黄唇肚"或"黄鲟胶"。有切成线条的称为"线鱼胶"。

  产浙江,福建、上海等地。

  【炮制】鱼鳔:烘软、切段,晾干。蛤粉炒鱼胶:先用蛤粉放锅内炒热,再将切断的鱼胶倒入,文火拌炒至松泡为度,取出筛去蛤粉即成。(每鱼胶10斤,用蛤粉2.5斤)

  《本经逢原》:"凡用鳔胶入丸,切作小块,蛤粉炒成珠,方可磨末。炼蜜调剂,须待凉用,又不可捣,捣则粘韧,难为丸矣。"

  ①《海药本草》:"无毒。"

  ②《纲目》:"甘,平,无毒。""鳔胶,甘咸,平,无毒。"

  ③《本草新编》:"味甘,气温。"

  【归经】《本草新编》:"入肾。"

  【功用主治】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①《本草拾遗》:"主竹木入肉经久不出者,取白敷疮上四边,肉烂即出刺。"

  ②《海药本草》:"主月蚀疮,阴疮,痔疮,并烧灰用。"

  ③《饮膳正要》:"与酒化服之,消破伤风。"

  ④《纲目》:"鳔,止折伤血出不止;鳔胶,烧存性,治妇人难产,产后风搐,破伤风痉,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

  ⑤《本草新编》:"补精益血。"

  ⑥《本草求原》:"养筋脉,定手战,固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熬膏或研末入丸,散。外用:溶化涂敷。

  【宜忌】胃呆痰多者忌服。

  【选方】①治肾水不足,阴虚血虚之症:鱼鳔一斤(麸面炒焦,磨去粗末,再炒再磨),沙蒺藜四两,当归四两(酒洗),肉苁蓉四两(去鳞甲,酒洗),莲须、菟丝子四两(酒煮)。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钱。(《拔萃良方》鱼鳔丸)

  ②治肾虚封藏不固,梦遗滑泄:黄鱼鳔胶一斤(切碎,蛤粉炒成珠,再用乳酥拌炒),沙苑菱藜八两(马乳浸一宿,隔汤蒸一炷香,焙干或晒干),五味子二两。研为细末,炼白蜜中加入陈酒再沸,候蜜将冷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八、九十丸,空腹时温酒或盐汤送下。(《证治准绳》聚精丸)

  ③治产后抽搦强直,乃风入子脏,与破伤风同:鳔胶一两。以螺粉炒焦,去粉,为末。分三服,煎蝉蜕汤下。(《经效产宝》)

  ④治破伤风,口噤,强直:鱼胶烧七分,留性,研细,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酒调下,不饮酒,米汤下。(《三因方》)

  ⑤治呕血:鳔胶长八寸,广二寸,炙令黄,刮二钱。用甘蔗节三十五个,取自然汁调下。(《经验方》)

  ⑥治赤白崩中:鱼璇胶三尺,焙黄研末,同鸡子煎饼,好酒食之。(《纲目》)

  ⑦治经血逆行:鱼胶(切,炒)、新绵(烧灰)。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多能鄙事》)

  ⑧治产后血晕:鳔胶烧存性,酒和童子小便调服三、五钱。(《岁时广记》)

  ⑨治便毒肿痛,已大而软者:鱼鳔胶热汤或醋煎软,乘热研烂贴之。(《仁斋直指方》)

  ⑩治八般头风:鱼鳔烧存性,为末。临卧以葱酒服三钱。(《纲目》)

  ⑾治痫症:鳔胶(微焙,杭粉炒黄色)、皂矾(炒黄色)各一两,朱砂三钱。共为末。每服三钱,热酒下二服。(《嵩厓尊生》鳔风散)

  ⑿治食道癌,胃癌:鱼鳔,用香油炸酥,压碎。每服5克,每日服三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名家论述】①《本经逢原》:"鳔胶合沙苑蒺藜名聚精丸,为固精要药。丹方又以一味炒研,砂糖调,日服一钱匕,治痔最良,经久痔自枯落。烧灰,治产后风搐,破伤风痉,取其滋荣经脉,而虚风自息也。"

  ②《本草新编》:"鱼鳔胶稠,入肾补精,恐性腻滞,加入人参,以气行于其中,则精更益生,而无胶结之弊也。"

  在脊椎动物5大类中,鱼类是最低等的,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也最早。我们对现生鱼类都较熟悉,但对地质史上的早期鱼类、以及它们如何进化为现生鱼类,就比较生疏了。现在让我们顺着时间的长河,向前追溯。

  现知最早的鱼类化石,发现于距今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晚期地层中,但只是一些零散的鳞片,未能给我们一个有关鱼类身态的轮廓。到距今4亿年至3亿5千万年前的志留纪晚期和泥盆纪时,才有大量鱼化石被发现。这些鱼化石,有的在构造特征上彼此已很不一样,说明当时已有多类鱼类存在。很可能,在有化石记录之前,它们业已分道扬镳,在各自进化途径上走过了一段相当长的路程。

  最早出现的鱼类是无颌鱼类。顾名思义,它们还没有上、下颌,只有一个漏斗式的口位于身体前端。这种口,不能主动摄食,只有靠水流把微小生物带进口内。再者是它们没有腹鳍,但有膜质的外骨骼,包裹在身体外边。所以无颌鱼类又有甲胄鱼类之称。由于这外骨骼的存在,曾引起有关学者的一番争论:到底是软骨在先或硬骨在先?在脊椎动物胚胎发生过程中,总是先出现软骨,然后由软骨形成硬骨。一般认为,个体发生反映系统发生。据此,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应该是软骨在先,硬骨在后,可最早的脊椎动物先出现的却是硬骨,这怎么解释?有人说,还是软骨在先,只是软骨不能保存为化石而已。到底怎样,未有定论。

  无颌鱼类包括迥然不同两大类:头甲类和鳍甲类,每类又各有分支,有不同类型的形形色色代表,也曾繁盛一时。但好景不长,到泥盆纪中期(距今约3亿5千万年前),它们绝大多数绝灭了。只因现生的七鳃鳗和盲鳗的某些特征与头甲类的一致,学者揣测,前者有可能是后者的现生代表。按此,头甲类应还没最后绝灭。可是,从头甲类到七鳃鳗和盲鳗之间,从泥盆纪到现代3亿多年里,都没发现它们的中间环节(图14)。究竟这些营寄生生活的现代无颌鱼类是如何从身披甲胄的祖先进化来的,还是一桩悬案。鳍甲类无现生代表,被认为是一绝灭的类别。但是,由于鳍甲类中的异甲类的某些特征与后期有颌鱼类的近似,有人说,异甲类可能是有颌鱼类的远祖。是否这样,尚需更多的论证。

  最早的有颌鱼类是盾皮鱼类,它不仅已有上、下颌,并还有了偶鳍。这样,它便有可能主动摄食了。盾皮鱼类通常分节甲类和胴甲类,它们都披有甲,在泥盆纪晚期最为繁盛。前者可以尾骨鱼为代表,后者可以沟鳞鱼为代表。有人认为,盾皮鱼类可能与现代鲨类有亲缘关系,但另一些人认为可能与硬骨鱼类的关系更密切。

  板鳃类也称软骨鱼类,包括鲨类和全头类。鲨类常被认为是比较原始的鱼类,因为它们具软骨骨骼。软骨在先,硬骨在后。但也有人认为鲨类的软骨是次生性的,是由硬骨“退化”来的,硬骨在先,软骨在后。甲胄鱼类和盾皮鱼类不是都具硬骨吗?最早的硬骨才是真正原始的。

  最早的软骨鱼类出现于泥盆纪早期(距今3亿8千万年前),裂口鲨常被视为最原始代表之一,并很可能是所有鲨类的祖先。它是一种近于1米来长的鲨类,有一个典型的鲨类体型——纺锤形,眼大,靠近吻端。两个背鳍,第一背鳍前有一粗壮的背刺。胸鳍特别大,腹鳍小。尾鳍外形上、下叶对称,内部构造上脊柱却一直伸到尾鳍上叶的末端,故仍为歪形尾。偶鳍基部宽,末端尖,为原始类型的鳍。牙齿“笔架”形,中央的齿尖高,两侧的低(图15)。从裂口鲨这种近似软骨鱼类中心基干出发,进化出后期的各种鲨类,包括典型的鲨类和身体扁平的鳐类。这些鲨类从中生代到现在一直生活在海洋中,既没有特别昌盛过,但也没有被淘汰。

  硬骨鱼类是最进步的鱼类,也是现今世界上水域中的“主人”。一般认为,硬骨鱼类是从棘鱼进化来的。棘鱼是早期有颌鱼类,早志留世(距今4亿年前)便已出现,一直延续到二叠纪(距今2亿5千万年前)。这是一种小型鱼类,曾被认为与盾皮鱼类有关,与软骨鱼类有关,近年来通过对新材料的研究,才确定它与硬骨鱼类有关。

  硬骨鱼类分两大支,一支叫辐鳍鱼类,一支叫肉鳍鱼类。前者最早出现于距今约3亿8千万年前的泥盆纪中期,经过软骨硬鳞类(部分软骨、斜方鳞、明显歪尾)、全骨鱼类(部分软骨、斜方鳞、轻歪尾)和真骨鱼类(硬骨、圆鳞、正尾)三个进化阶段而至现代鱼类。肉鳍鱼类包括总鳍鱼和肺鱼,而总鳍鱼又分空棘鱼类和扇鳍鱼类。拉蒂迈鱼是空棘鱼类的唯一的现生代表,而扇鳍鱼类则全为化石种类。后者曾被认为是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但近年被我国学者所否定。肺鱼类从泥盆纪(3亿6千万年前)开始出现,直到现在还有澳洲肺鱼、非洲肺鱼和南美肺鱼为代表。顾名思义,肺鱼是可用肺呼吸的,这可是陆生脊椎动物的基本要求,再加上其它一些特征,肺鱼曾被认为可能是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后来这“祖先”地位被“具有内鼻孔”的扇鳍鱼所取代。 20世纪80年代,随着扇鳍鱼类内鼻孔的被否定,扇鳍鱼类祖先说动摇了。于是有关学者又回到肺鱼中去寻找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了。 呵呵!还有什么联系我吧!

  也称基本型,是一般鱼类的体形,适于在水中游泳,整个身体呈纺锤形而稍扁。在三个体轴中,头尾轴最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使整个身体呈流线型或稍侧扁,以利于水中运动前进时减少阻力,故这类鱼善于游泳。常栖息于水的中、上层。可作长途迁移。如鲤鱼、草鱼、鲨鱼、始鱼等。

  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最短,头尾轴和背腹轴的比例差不太多,形成左右两侧对称的扁平形,使整个体型显及扁宽,因此,游泳的能力较纺锤型差,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很少作长途迁移。如鲳鱼、蝴蝶鱼、鳊鱼、胭脂鱼、燕鱼等。

  (3)平扁型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特别长,背腹轴很短,使体型呈上下扁平,行动迟缓,不如前两型灵活,多营底栖生活。例如魟、鳐、鮟鱇和鲇等。

  又称鳗鱼型。这类鱼头尾轴特别长,而左右轴和腹轴几乎相等,都很短,使整个体形呈棍棒状。其游泳能力较侧扁型和平扁型强。适于在水底泥土中穴居和水底砂石中生活。如黄鳝、鳗鲡及多种海鳗。

  此外,还有一些鱼类由于适应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呈现出特殊的体型,例如海马、海龙、翻车鱼、河魨、比目鱼、箱鱼等。无论哪一种体型的鱼,均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颈为其特点,头和躯干相互联结固定不动,是鱼类和陆生脊椎动物的区别之一,头和躯干的分界线是鳃盖的后缘(硬骨鱼类)或最后一对鳃裂(软骨鱼类)。躯干和尾部一般以肛门后缘或臀鳍的起点为分界线,准确地讲,是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椎体为界。

  鱼类的附肢为鳍,是游泳和维持身体平衡的运动器官。鳍由支鳍担骨和鳍条组成,鳍条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角鳍条不分节,也不分枝,由表皮发生,见于软骨鱼类;另一种是鳞质鳍条或称骨质鳍条,由鳞片衍生而来,有分节、分枝或不分枝,见于硬骨鱼类,鳍条间以薄的鳍条相联。骨质鳍条分鳍棘和软条两种类型,鳍棘由一种鳍条变形形成,是既不分支也不分节的硬棘,为高等鱼类所具有。软条柔软有节,其远端分支(叫分支鳍条)或不分支(叫不分支鳍条),都由左右两半合并而成。鱼鳍分为奇鳍和偶鳍两类。偶鳍为成对的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各1对,相当于陆生脊椎动物的前后肢;奇鳍为不成对的鳍,包括背鳍、尾鳍、臀鳍(肛鳍)。背鳍和臀鳍的基本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防止倾斜摇摆,帮助游泳,尾鳍如船舵一样,控制方向和推动鱼体前进。一般常见的鱼类都具有上述的胸、腹、背、臀、尾等五种鳍。但也有少数例外,如黄鳝无偶鳍,奇鳍也退化;鳗鲡无腹鳍;电鳗无背鳍等等。

  依据外形和尾椎骨末端位置的关系,尾鳍可分为三种类型。

  1)圆形尾鳍:尾鳍为1叶,尾椎骨一直伸到尾鳍后端,将鳍分成背腹对称,尾鳍末端尖,多见于鱼类的胚胎期及仔鱼期。

  2)歪形尾鳍:尾鳍分上下两叶,尾椎末端稍曲向上伸展到尾鳍的上叶内。上叶较长,下叶小而略为突出,形成内外上下均不对称的歪形尾鳍。常见于现代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如鲨、鲟等。

  3)正形尾鳍:分为上下对称的两叶,尾椎末端仅达尾鳍的基部,而稍上翘,保留有歪形尾椎的痕迹,尾鳍外形完全对称,下叶由增加的尾下骨片支持着。正形尾鳍是高等鱼类的特征之一。据鳍形的变化,又包括了多种鳍形。

  4)原形尾鳍:尾椎的末端平直伸展至尾的末端呈圆形,不象圆形尾那样尖,尾鳍上下叶大致相等,这是一种原始的尾型,见于圆口纲,鱼纲仅见于幼鱼。

  相当于陆生动物的前肢,着生于鳃盖后缘的胸部。对鱼类具有运动、平衡和掌握运动方向的机能。当鱼停止前进时,胸鳍用于控制鱼体的平衡;缓慢地游动时,胸鳍又起着船桨的作用;高速行进时,胸鳍紧贴鱼体,当它举起时,则可减速和制动;当胸鳍一侧紧贴鱼体,一侧举起,则鱼体朝举起的一侧拐弯前进,协助尾鳍起舵的作用。

  相当于陆生动物的后肢,具有协助背鳍、臀鳍维持鱼体平衡和辅助鱼体升降拐弯。腹鳍着生的位置随不同的鱼类而异,软骨鱼类的腹鳍一般位于泄殖孔的两侧。形状和胸鳍相似而稍小。硬骨鱼的腹鳍位于躯干腹侧的叫腹鳍腹位。这是一类较原始的种,如鲤鱼,鲑鱼、鲇鱼、鲱鱼等;位于胸鳍前方,在腮盖之后的胸部者叫腹鳍胸位,如鲈鱼、黄鱼和鲷鱼等;位于两腮盖之间的喉部者叫腹鳍喉位,如鲇科和鰧科的鱼类。腹鳍胸位和喉位是鱼类进化后出现的高级特征。这些位置各异的腹鳍,在鱼类演化史上是一重要的标志,在动物分类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主要对鱼体起平衡的作用。但也有些体形长的鱼类,背鳍和臀鳍可以协助身体运动,并推动机体急速前进。如带鱼的背鳍、电鳗的臀鳍、海鳗的背鳍和臀鳍都能推动机体向前运动。又如特殊体形的海马,也是靠细小的背鳍运动来推动机体前进。鳍式,是表示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的记载形式。各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代表鳍的类别名称,如“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肛鳍),“V”代表腹鳍,“P”代表胸鳍,“C”代表尾鳍。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的数目。阿拉伯数字代表软条的数目,棘或软条的数目范围以“一”表示,棘与软条相连时用“一”表示,分离时用“,”隔开。例如鲤鱼的鳍式:D..Ⅲ一Ⅳ一17一22;P.Ⅰ一15一16;VⅡ一8一9;A...Ⅲ一5一6;C.20一22。

  以上表示鲤鱼有一个背鳍,3~4根硬棘和17至22根软条;胸鳍1根硬棘和15至16根软条;腹鳍2根硬棘和8至9根软条;臀鳍3根硬棘和5至6条软条;尾鳍20至22根软条。鲈鱼的鳍式为D..Ⅻ一Ⅰ一13;A..Ⅲ一7一8;P.15一18;V.Ⅰ一5。表示鲈鱼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由12根硬棘组成,无软条;第二背鳍包括1根硬棘和13根软条;臀鳍3根硬棘和7至8根软条;胸鳍15至18根软条;腹鳍1根硬棘和5根软条。鱼类的运动与体形和鳍的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游泳的动力主要依靠以下三种方式:①利用躯干部和尾部的肌肉收缩波浪式运动。②依靠鳍的摆动划水运动。③利用鳃孔向后喷水引起的反作用力使鱼体前进。鱼类运动的方式除游泳外,少数鱼还具有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即跳跃或飞翔,如鲢能斜向跃出水面很高,随后垂直落入水中。飞鱼用力跳跃斜出水面后,还能张开宽大的胸鳍,在空中翔达300m左右。鲑鱼能反复跳越过河中多种阻障,从海里洄游到河流的中上游产卵。另外,还有极个别的鱼能爬行,如鮟鱇、弹跳涂。

  鱼类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甚薄,由数层上皮细胞和生发层组成,表皮中富有单细胞的粘液腺,能不断分泌粘滑的液体,使体表形成粘液层,润滑和保护鱼体,如减少皮肤的摩擦阻力;提高运动能力;清除附着在鱼体的细菌和污物。同时,使体表滑溜易逃脱敌害。所以,表皮对鱼类的生活及生存都有着重要意义。表皮下是真皮层,内部除分布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皮肤感受器和结缔组织外,真皮深层和鳞片中还有色素细胞、光彩细胞,以及脂肪细胞。色素细胞有黑、黄、红三种,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存在于普遍鱼类的皮肤中,红色素细胞多见于热带奇异的鱼类局部皮肤中,光彩细胞中不含色素而含鸟粪素的晶体,有强烈的反光性,使鱼类能显示出银白色闪光,有些鱼类生活在海洋深处或昏暗水层,具有另一种皮肤衍生物—发光器腺细胞,能分泌富含磷的物质,氧化后发荧光,以诱捕趋光性生物,或作同种和异性间的联系信号,如深海蛇鲻、龙头鱼和角鮟鱇中的一些种类。

  在表皮与真皮之间,或者真皮中有很多鳞片,鱼鳞是鱼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由钙质组成,被覆在鱼类体表全身或部分(一定部位),能保护鱼体免受机械损伤和外界不利因素的刺激,故有“外骨骼”之称。也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现存鱼类的鱼鳞,根据外形,构造和发生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

  (1)楯鳞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包括真皮演化的基板和板上的齿质部分,即埋藏在真皮中的硬骨质的圆形或菱形基板和突出于表皮以外尖锋朝向体后而中央隆起的圆锥形的棘(齿质)。齿质的表面有由表皮演化而来的珐琅质被覆着,齿质部分的中央为髓腔,整个髓腔开口于基板的底部,并有血管、神经通到腔内。鲨鱼体表的楯鳞与牙齿的发生和构造相同应属同源器官,故鲨鱼的牙齿又叫皮齿。楯鳞的构造较原始,见于软骨鱼类鳞。

  (2)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的斜方形骨质板鳞片,表面有一层钙化的具特殊亮光的硬鳞质,叫做闪光质。硬鳞是硬骨鱼中最原始的鳞片,如雀鳝和鲟鱼的鳞。

  (3)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的骨质结构,类圆形,前端插入鳞襄中,后端露出皮肤外呈游离态,相互排列成复瓦状。根据游离后缘的形状不同分为圆鳞和栉鳞。圆鳞的游离后缘光滑圆钝,常见于鲤形目、鲱形目等较低级的硬骨鱼类。栉鳞的后缘有锯齿状突起,多见于鲈形目等高级鱼类。不管圆鳞或栉鳞,表面均有同心圆的环纹,称年轮。与植物茎的年轮一样,可依此推测鱼的年龄、生长速度及生殖季节等等。

  鱼类身体两侧大都有一条或数条从单独小窝演变成为一条管状的线,称为侧线鳞,每片侧线鳞有侧线孔,能感受水的低频率振动。硬骨鱼的鳞片通常根据其数目、大小、排列形状来鉴定鱼种,记载鳞片数目的排列方式,常用一个带分数式来表示,称为鳞式:例如鲫鱼的鳞式为28一30表示鲫鱼的侧线鳞为28至30片,侧线上鳞为5至6片,侧线下鳞为5至7片。

  鱼类的骨骼按性质分软骨和硬骨两类。软骨鱼类终生保持软骨,软质中因有石灰质的沉淀物,又叫钙化软骨。硬骨鱼的骨骼主要为硬骨,按照形式不同又分为软化硬骨和骨膜两种:在软骨的原基上骨化形成的硬骨就是软化硬骨,如脊椎骨、耳骨、枕骨等;由真皮和结缔组织直接骨化形成的硬骨叫膜骨,如额骨、顶骨、鳃盖骨等。鱼类的骨骼按部位不同,分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两部分。

  (1)中轴骨骼分头骨和脊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脬腺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