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化拜圣帝庙章庙门大门口短联怎样写

(十四)譬喻    譬喻,就是打比方,也就是利用乙事物与甲事物间的类似点从而用乙事物来比譬甲事物。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对联都经常使用。
    明喻,常用“乙像甲”这一形式来表示,只是对联中多以“如”、“似”之类来代替“像”罢了。

    这副对联题于武昌黄鹤楼。上联的“如画”,就是明喻。

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


宛然浮玉,千秋此处妙高台。

    这副对联题于浙江温州瓯江孤屿江心寺。“宛然浮玉”,也是个明喻。宛然,意即好像;浮玉,比譬孤屿在瓯江中的样子。


    若将“像”这类词语直接用成“是”之类的词语,就是暗喻了。暗喻又叫隐喻。

撼江上石头,抵不住迁流尘梦。柳枝何处,桃叶无踪,转羡他名将美人,燕息能留千古迹;

    这副对联题于南京莫愁湖。末句“莺花犹是六朝春”就是一个暗喻,是直接用“是”来表示的。


    这副对联题于广西桂林阳朔画山。“水作青罗带”和“山为碧玉簪”,中间的“作”和“为”,意思相当于“是”,也是两个暗喻。

宝塔七层,高举金鞭对白日;


长城万里,倒生牙齿啃青天。

    这副对联传为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所题。两联就是两个暗喻,后句在比譬前句时,都没有用“是”之类的词语。


    有时,暗喻不但没有“是”之类的词语作标志,连被比譬的事物在联中也不出现,全联仅剩下用来作比譬的事物。这种暗喻,俗语谓之“借题发挥”。

竹笋出墙,一节须高一节;


梅花逊雪,三分只是三分。

    这副对联,据《雪涛谐史》载,乃一秀才送人节仪只用三分银子而起,后来则附会为过去一师一生的题答。说上联乃老师嫌学生所送三分银礼太少而以“竹笋出墙”喻题,下联乃学生表示一分也不能再加而以“梅花逊雪”喻答。“竹笋出墙”和“梅花逊雪”,都只是用来作比譬的事物。


    暗喻一般都可以换成明喻。已有“是”之类的词语的,可换成“如”、“似”之类的词语。如“莺花犹是六朝春”,就可说成“莺花犹似六朝春”,“水作青罗带”和“山为碧玉簪”也可说成“水若青罗带”和“山如碧玉簪”。没有“是”之类的词语的,可以加上“如”、“似”之类的词语。如冯梦龙联就可说成“宝塔七层,如高举金鞭对白日;长城万里,似倒生牙齿啃青天”。师生题答一副,两联首也可加上“如”、“似”之类。只是暗喻换成明喻,虽然譬喻的性质更加明显,但两事物之间的关系却不如用暗喻来得紧切,而且有的对联在结构上也随之松散下来。至于既不可换也不可加的,那就不是用的暗喻而是判断了。
    借喻,是直接用乙事物取代甲事物,表达两事物之间的关系,比暗喻还要紧切一些。它和“借代”的不同,在于借喻也可以换成明喻。例如:

    这副对联题于河北赵县赵州桥。上联完整的说法当为“水从碧玉环似的桥洞中去”,下联完整的说法当为“人从苍龙背般的桥面上行”。但这样说很罗嗦,直接用“碧玉环”取代“碧玉环似的桥洞”,用“苍龙背”取代“苍龙背般的桥面”,比譬犹在,语言大大简炼了。因此,如果说暗喻因为联语必须十分凝练而在对联中的使用比明喻更经常一些的话,那么,借喻在对联中的使用自然还要经常。

树大根深,不宿无名小鸟;


       ····
滩干水浅,难藏有角蛟龙。
       ····

    这副对联传为塾师拒绝一游士投宿时两人的题答。上联为塾师所出,下联为游士所对。“无名小鸟”和“有角蛟龙”实际上均指游士。但若都直接写成“游士”就重复了,各自的态度也显示不出来。这里分别用两个借喻,既避免了重复,两人的态度也显得十分鲜明。


    譬喻在对联中有时平行连用。江苏扬州新月楼有一副就是如此:

    这副对联,下联就是由“露似珍珠”和“月似弓”两个譬喻组成的。这样连用比喻,可同时表现多个事物。

九龙绕郭而来,一颗明珠,宛在芙蓉烟雨;


       ···· ······
万马窥江已去,半规浮玉,依然杨柳楼台。

    这副对联题于江苏无锡县西北运河中流的黄埠墩。《常州府志》云:“(运河)水势直下而益广,须此以砥之。……墩圆而小,中有佛寺,风帆左右,带以垂杨,风景颇胜。”因此地景色佳丽,故上联首先把它比作“一颗明珠”,然后又把这“一颗明珠”比作“宛在芙蓉烟雨”。这样一个譬喻又套一个譬喻,就使一个事物得到多方面的表现,形象更加生动,特征更为突出。

(十五)借代    不直接说某事物,而借相关的事物去代替它,就谓之借代。


    借代,不外代物和代人。而在对联中,代物、代人又有种种代法。下面只举例性地谈谈。代物的:

    这副对联,上联出自刘禹锡《陋室铭》,下联出自陶渊明《归去来辞》。丝竹,本指琴弦和箫管,此代乐器,是部分代全体。


    宋人洪平斋刚考取进士,便上书史卫王批评当朝宰相。大略云:昔之宰相,端委庙堂,进退百官;今之宰相,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而且,每作一联,均末具“而已”二字。当朝宰相闻之甚怒,使十年不得升迁。洪于是作了这副对联。“之乎”本为文言虚词“之乎者也”之省,此代学问,是具体代抽象。


    明人解缙读私塾时,一日于座上玩花,猛见先生进来,连忙藏于袖中。先生早已见到,是有这副对联。上联乃先生所言,下联乃解缙所对。春色,本泛指万紫千红之态,此代解缙手中之花,是以抽象代具体。

用之则存,舍之则藏,溯尼山邹峄而还,五百年必生名士;


           ····
为一不义,杀一不辜,虽千驷万钟弗受,三代下犹见斯人。

    这副对联题于河南南阳武侯祠。尼山,在山东曲阜,此代孔子。邹峄,即峄山,在山东邹县东南,乃孟子出生之地,此代孟子。这是以地代人。

杖策喜重来,看风涛滚滚、流不尽云影波光。天外更昂头,岂须览南浦清江、西山白雪;

    这副对联题于成都望江公园濯锦楼。衣冠,本指古代士以上的服装,后来就用以称世族、士绅。此代才子,是以穿着代人。


    这副对联题于湖南醴陵红拂墓。红拂,隋朝宰相杨素侍姬,不恋相府荣华而私奔布衣李靖。唐初,李靖受命平广西,红拂随之,病故于醴陵。香,乃古代妇女日常用品,常用以称妇女。此代红拂,是以用品代人。


    这副对联题于某地项王庙。公元前195年,刘邦讨伐英布叛乱后回师长安,途经故乡时,置酒沛宫,与父老子弟饮。酒酣,击筑而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歌后入乐府,史称《大风歌》。此代刘邦,是以歌代人。


    借代常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也可使文字简练,用“香”代红拂就很明显。但在对联中,用借代还有其特殊功用,请看:

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夜雪;


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

    这副对联题于杭州于忠肃公祠。下联既要把于谦同岳飞一起讲,在与上联“钱塘”相对的位置上,又只能用两个字,而他们名字各异,谥号不同,都不好用。此联抓住他们先后都做过“少保”这个官这一点,来个以职代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十六)比拟    以人拟物,以一物拟另一物,或者以物拟人,就叫比拟。比拟的几种形式在对联中的作用是不均衡的。

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


猪公狗公乌龟公,公理何在,公道何存!

    这副对联传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郭亮,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题于长沙(今属望城)铜官乡公所的。联中将当时把持铜官乡公所欺压百姓的一些地主豪绅,称作“猪公狗公乌龟公”,作畜牲看待,就是以人拟物。

    这副对联题于云南昆明市东的金殿。金殿在鸣凤山上,鸣凤山亦称鹦鹉山。“凤凰”和“鹦鹉”本为山名,这里说它“鸣”、“醉”,就把它们由无生命之物拟作了有生命之物。


    以物拟人,比较常见,许多也是将无生命之物直接拟人的:

洞辟几时,问桃花而不语;


亭蹲一角,对潭水以怀情。

    这副对联题于湖南桃花源水源亭。说“问桃花而(桃花)不语”,“亭蹲”在那里对潭水“怀情”,就把“桃花”和“亭”人格化了。

    这副对联题于镇江焦山关庙。带蜀,显出对蜀国的情感。“犹带蜀”与“欲吞吴”,也使“江声”和“山色”具有人一样的感情。

鹊噪鸦啼,并立枝头谈祸福;


燕来雁去,相逢路上话春秋。

    “鹊”、“鸦”、“燕”、“雁”都是动物,说它们在一起便“谈”便“话”,也是赋于它们人的特征。

    比拟,一般都能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而在寄托作者鲜明的立场和爱憎时,尤其有比较强的感染力,前面郭亮题的一副,就表明了作者对地主豪绅的无比憎恨,连用三个拟物,读起来令人痛快淋漓。再看下面一副:

洞口开自哪年?吞不尽潇湘奇气;


腹内藏些何物?怕莫是古今牢骚。

    这副对联见于湖南株州狮子岩,题于辛亥革命前夕,是由那里濒临湘江的一个岩洞而发的。口吞奇气,腹藏牢骚,表面上指那个岩洞,实际上是指作者——湖南武侠兰仙果——自己。作者用这种方式巧妙地表达他对清王朝统治的不满,虽然隐晦,仍使许多人产生共鸣。

(十七)假称    故意把要讲的意思让有关对象用自己的口吻叙述出来,就叫假称。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庙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费了多少钱财。

    这副对联题于旧时某庙庙门。本意在叫人不要迷信,就是借“神仙”之口来讲的。好像是“神仙”自己而非作者在对人们说话,听起来感到十分真切。凡假称的对联,都有这个特点。

事父未能,入庙倾诚皆末节;


悦亲有道,见吾不拜也无妨。

    这副对联题于浙江上虞曹娥庙,传为明书画家徐渭所作,就是以死者曹娥的口吻来写的。曹娥,东汉上虞人,其父失足堕江溺死,曹娥年方十四,沿江号哭而寻父尸,七日不得,投江而死,时人以为孝女。对联叫人行孝要真,不要只做样子,讲得入木三分。但曹蛾行孝的方式不可效法。

    这副对联为嘲一庸医而作。作者以庸医愧悔的口吻,叫病人不要再登门找他治病,讽刺异常辛辣。


    上面几副,神仙也好,死者也好,活人也好,假称的对象都只有一个。有没有两个的呢?有。看下面一副:

公公问:“哪里放炮?”


婆婆说:“他们过年。”

    1945年春节出现于湖南湘西某县城郊一土地庙的这副对联,是用土地公与土地婆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写的。炮,爆竹。他们,指地主豪绅。全联生动地表现了穷苦百姓在过年时的凄凉景象和他们的不满,读来很有风趣。


    有时,联中虽然没有明显的表问答的词语,但仍属此类:

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妇虽长舌,无老贼不到今朝!

    清道光年间,阮元曾在杭州重铸秦桧夫妇跪像于岳飞墓前。一游人题了这副对联,上联挂在秦桧颈上,是用秦桧抱怨王氏的口吻来写的;下联挂在王氏颈上,是用王氏不服,回答秦桧的口吻来写的。两贼一丘之貉的本质,暴露无遗。

(十八)用典能知付丙者;

    这是清人孟瓶庵题在惜字炉上的一副对联。上联中的“付丙”,意为烧。古人以天干配五行,丙丁属火,书札或文稿如不愿给别人看到而烧掉者,便叫付丙,亦叫付丙丁。下联中的“识丁”,意为识字。语出《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这“付丙”和“识丁”就是用典。一般说来,有了典的地方,都要把典弄清楚,否则意思就不会十分明白,甚至完全不明白。

    这副对联题于某地项王庙。鹿野舟沉,讲项羽于巨鹿(今河北平乡县)破釜沉舟大破秦军事。《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求巨鹿,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鸿门斗碎,指鸿门宴事。据《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秦都咸阳后,派兵守函谷关。不久,项羽率40万大军攻入,进驻鸿门,准备消灭刘邦。经项羽叔父项伯调解,刘邦亲赴鸿门会见项羽。宴会上,范增命项庄舞剑,乘机刺杀刘邦,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掩护。最后,樊哙带剑执盾闯入,刘邦始得乘隙脱险。刘邦脱险后,张良代刘邦以白璧一双献项羽,项羽受纳,又以玉斗一双献范增,范增“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巨鹿之战,显出项羽将成王业的兆头;而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最后终为所灭。这里就用了这样两个历史故事。

天下太平,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乾坤正气,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

    这副题于杭州岳庙的对联,上联便是引岳飞说过的一句话:“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只次序颠倒了一下;下联便是引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这四句诗中的三句,只是为了避免与上联重复改动了两个字。但还不规则重一“下”字。

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


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

    这是一副题于岳阳周瑜墓的对联。顾曲,意为欣赏音乐,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亮,指诸葛亮。《三国演义》说,周瑜心地狭窄,平日忌恨诸葛亮的才能,临死前还叹息:“既生瑜,何生亮!”“偏嫌生亮并英雄”,说的就是这件事,但此事乃小说家言,《三国志》并无记载。这两个典,在联中的位置,就一前一后。

古阁几登临,让我放开千里目;


名山唯仰止,有人传授五车书。

    这副对联题于湖南望城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父子读书处书堂山书堂寺。名山唯仰止,指欧阳询父子受人景仰,由《诗·小雅·车舝(xiá)》“高山仰止”句而来。五车书,指欧阳询父子读书、著述多,学识丰富,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这两典都集中在下联。只在一联内用典,是对联的一种正常现象。如果见只有一联用典,就认为是对得不工,硬要在另一联里也搞出一典来,那就是对对联用典的情形缺乏了解。


    有时候,联中表面看来没有用典,而实际上却是用了典的:

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


子美诗,希文笔,笑题雪壁我重来。

    这是一副题于湖南岳阳楼的对联。子美诗和希文笔,乍看起来都好像是泛指,其实都不是。子美诗,特指杜甫《登岳阳楼》一诗。希文笔,特指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像这样的情形,就不要忽略过去了。


    《文心雕龙·丽辞》说:“言对为易,事对为难。”事对就是用典。用典其所以难,是因为文意两方面都不易配合妥当。用典过多,过于冷僻,常常会使对联晦涩难懂,妨碍人们的理解。但用得好,也可以丰富对联的内容,增加对联的色彩。赵朴初先生题岳庙的一副,典就是用得很好的: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寺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这副对联一共用五个典。老柏,指岳飞墓前的“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实为几段木化石。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和驾长车,均出自岳飞《满江红》词。这些典用得不露一丝痕迹,即使未读过《满江红》词的人,也不难理解。


    对联的用典,有被同音字弄得面目全非的,某书所录成都武侯祠的对联,有一副就出现了这种情形:

曰宫曰殿曰幸且曰奔,诗史留题,千古犹存正统;


书吴书魏书汉不书蜀,文公特笔,三分岂是偏安!

    上联中的“奔”,当为“崩”,指帝王(此为刘备)死。“宫”、“殿”、“幸”、“崩”四字,均出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花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碰到这种情形,就要仔细考察。像这一副,若不找到这个出处,单在“奔”字本身兜圈子,联意就不可理解。

大熊山的民间传说与典故

在中华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人类史迹上,自古以成败论英雄,且胜者称王败者寇。中华始祖之一的蚩尤,由于涿鹿败北,在历史上被尘封长达四千余年之长久,堪称千古奇冤。人们因此只知道黄帝长于姬水,却不知道与其争战多年的对手---蚩尤的故里究竟在何方,这也毫不奇怪。但历史是公正的,她不会因为时间而被抹杀。所幸2006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通过论证,报经国家批准授予湖南新化县为“中国蚩尤故里文化之乡”,并正式认定,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为“蚩尤故里”。自此,这一‘天下第一冤案’得以平反。民族始祖蚩尤

接踵而来的是,成百上千的游客慕名而至,许多国内外资深专家、学者跨越四千年时空,前来考察论证这块神秘之地,探讨论证中华三始祖之一的蚩尤世居地答案,挖掘当年始祖生长于斯的蛛丝马迹。金牌如愿以偿,但如何拿出最有力的事实依据来充实和丰富佐证这块金字招牌,让质疑者心悦诚服。这个历史课题无疑摆在了每一位梅山蚩尤文化研究人员的面前。基于此,中国湖湘文化梅山蚩尤文化研究分会,新化县梅山蚩尤文化研究中心相继成立。机构有了,班子成立了,研究成果却迟迟交不出,课题项目和经费仍无眉目。但先前的“游击队员”们仍不甘寂寞,不辱使命,一行五人冒着严寒于已丑冬月,亲临蚩尤故里,再次进行田野调查,多方走访当地群众,深入荆棘丛林,擦抹古碑尘土,登高窜壑,实地考察。通过近三个月的搜集和整理,结合李武汉先生多年的研究成果,策成此册。旨在挖掘古梅山蚩尤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梅山蚩尤精神,为蚩尤故里争光。

编写本资料事先要说明一点。编者因水平、精力、经济俱方面原因,不能尽善尽美,难免挂一漏万,甚至在某一事,某一地名或某个方面不能完全迎合历史或个人口味,或避重就轻。权当与广大蚩尤研究专家学者做个讨论和投石问路。因为我们不追求完全符合历史和完美,但是我们的原则是尽力量接近历史,让今天的现实成为明天的历史。

2.本资料所收集的名胜典故、民间传说、碑文传记、经文偈语、顺口传歌等,尽力保持历史原貌,一般不做按语,妄自展开评论,供学者们今后更深层次的研究。编写时文字以通俗和简练为准,编写风格采用直叙直记,不转弯抹角,体裁则采取百花齐放之态度,不伦不类之处,望鉴谅。至于对地名和典故的具体考证过程,则删繁就简了。

3. 编写本资料时对所有提供帮助的单位、领导、和个人,及所调查的对象、人物、族谱、书名、师公、道士、僧尼、歌郎等等,未能一一注明,在此一并致谢,敬请诸位谅解。

4.凡蚩尤文化爱好者们,您对本资料如有好的观点和意见(建议),请与编委会联系。

一大熊山蚩尤故里…………………………5

二“蚩尤屋场”  ………………………………………… 7

三、蚩尤屋场所在地锡溪村地名、古迹传…………………13

1、蚩尤屋场大门外有九大人文历史古迹…………… 13

 “百步三石桥与百步三条河”、“水往上游流” …… 16

 “三里石板路” ……………………………………  18

“九黎枫水口山里红绿青”…………………………19

“九黎枫,八胎九子一母生”古迹……………………20

“蚩尤迎客松” ………………………………………21

2、屋场南门口是过去通往白溪资江各地的人行大道建有三大古迹………………………………………………… 21

磨心刊石桥…………………………………………… 22

“九黎松” ……………………………………………22

“四十三石亭” ………………………………………23

3、蚩尤屋场大门口外900米内有九处自古流传老地名与蚩尤屋场同时自古流传下还有九处地名是…………… 23

 ①“春姬坳”与“春姬湖” ……………………  23

②云栏垴…………………………………………… 25

③ “红泥田” …………………………………… 25

④ “败人凼”,又叫“败泥塘” …………………25

⑤ “蚩尤凸”,又叫“蚩尤台”、“庙凸上” ……26

⑥“冷清清”与“闹城城” ………………………27

⑦“黄帝凸” ………………………………………28

⑧ “锡溪凼”,又称“四宝地” …………………28

⑨征马坪…………………………………………… 29

四、“熊山古迹”传…………………………………………30

五、维心庵与梅山地名传………………………………… 31

六、蚩尤屋场周边的宗教庵堂…………………………… 35

(一)周边有四十九座古庵堂(附调查登记表)……35

(二)周边49座庵堂的分布(附地形位置图)…… 37

(三)四十九座古庵堂的历史及现状…………………38

(四)主要庵堂的概况…………………………………38

(1)梅岭鼎峙娘娘殿………………………………  38

(2)五龙捧圣贞仙庵…………………………………42

(3)熊山古迹蚩尤始祖殿……………………………46

(4)双鲤朝天西泉寺…………………………………48

(五)蚩尤在大熊山宗教信仰中的地位…………… 49

七、蚩尤屋场周边的民俗信仰…………………………… 50

1、蚩尤始祖传——“梅山是我家”…………………50

2、大熊山名字——是黄帝命名……………………  57

3、枫树崇拜传…………………………………………60

4、牛与放牛郎崇拜传…………………………………62

5、枫树叶与“山”字传………………………………67

6、烧木炭习俗与孟公大圣传…………………………67

7、“十三”包贡钱习俗传……………………………… 70

八、“蚩尤”“蛮子”名字风俗传…………………………… 71

(一) “蚩”“尤”名字传………………………… 71

(二) “蛮子”字传…………………………………72

九、后语……………………………………………………  73

中国蚩尤故里是经国家批准,2006年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湖南省新化县为“中国蚩尤故里文化之乡”称号,并正式认定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为“蚩尤故里”。 蚩尤故里含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部分地域,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北端,主峰最高海拔1622米,山脉横跨益阳安化县田庄洞市、南京乡。系资江中游,总面积81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3%[至今还保留有三万余亩原始次生林],是我国中南地区近年发现保留最好、最大、最全的珍稀动植物基因宝库。1988年被誉称为“三湘绿色明珠”。1992年10月,湖南省林业厅批准大熊山为“省级森林公园”, 2002年11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大熊山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认定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为“蚩尤故里” 后,中国第4届梅山文化研讨会与首届梅山旅游文化艺术节在此拉开帷幕,2009年中国梅山蚩尤文化研究中心、湖湘文化梅山蚩尤文化研究分院也相继成立,国内外一系列知深民俗文化专家慕名前来考察。使这块有着“世外桃源”之称的宝地终于掀开了她尘封达4000多年的神秘面纱,确立了“华夏三祖”之一、 “九黎之君”的蚩尤故里就在大熊山。待字闺中的大熊山也因此一夜之间蜚声海内外,并成了苗瑶等少数民族后裔们瞩目的焦点和寻根问祖的地方。蚩尤故里大熊山更拥有6大类旅游资源、104处自然人文景观,素以“山水清音,历史悠久”而著称。近年来成了人们最为熟知的生态旅游、文化考古和宗教朝拜胜地。目前正努力将此打造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上蚩尤一直被我国苗瑶等少数民族奉为始祖,身为“九黎之君”的他是中国古代东南部各部落联盟的酋长,继炎帝之后占据着长江、淮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了实现一统华夏的目标,他与占据黄河、渭水流域的黄帝多年互相交战,双方展开了长期争夺。据《史记》、《山海经》、《拾遗记》等众多史书记载以及大熊山历代流传的传说显示,蚩尤在4000多年前曾与黄帝进行了多次交战,有一次被黄帝部落一路追杀至大熊山后,却受制于大熊山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双方在僵持长达13年之后终于“握手言和”, 蚩尤臣服。而黄帝也特意登山览胜,据说这也是古籍《方舆览胜》中 “昔黄帝登熊湘”的由来。但几年后,蚩尤最终在河北涿鹿一战中被黄帝击败。“华夏三祖”之一、 “九黎之君”的蚩尤,由于败北被列为草寇,蒙羞千古,奇冤难昭。

但黄帝在战胜蚩尤一统华夏之后,慑于其威,不得不大祭蚩尤,并尊封蚩尤为“”、“ 战神”【即战争之神】。

..事实上,做为“蚩尤故里”的大熊山,是4000多年前蚩尤世居生长活动的地方,蚩尤生于斯、长于斯、住于斯,境内尚保留了众多与“战神” 生息相关的地名和这位与苗瑶祖先遗存下的相关古迹、风俗、及宗教信仰、文化等各类传说。笔者们在通过长达数十年的调查走访以及相关文字和实物考证后,特就蚩尤屋场周边与蚩尤相关的系列本土民间传说、进行搜集和整理,以便后人更好的了解和知晓“蚩尤故里”。更进一步揭开大熊山作为“蚩尤故里”背后的神秘面纱。总之这些相关蚩尤的古地名传说,都或多或少的可做为“蚩尤故里”文化的佐证之一。

二、蚩尤屋场:即现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办公楼及周边地域(位居锡溪工区,原属锡溪村),是大熊山境内世代流传至今的地名。相传这就是当年蚩尤生活的世居之地。而这个地名,也早就为梅山居民所熟知。

按照当地风俗,所谓“屋场”,指的就是人们建房居住和休养生息的地方。因此“蚩尤屋场”无疑是蚩尤成长以及娶妻生子、一统九黎部族的地方,是蚩尤真正意义上的故里。蚩尤屋场名字的由来是祖祖辈辈这么流传下来的,但究竟从何时起有文字记载,此前一直无人正式考究,而找出相关的文字资料,是1993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林场主办公楼后山的一片废墟荆棘丛中一块古墓碑上刻有“蚩尤屋场”字样。此墓碑系大熊山中学教师陈光华(男,50岁,汉族)之五代祖陈显聪墓前拜台中功德碑,碑的石材为本地产的六豆石,四边平直,高1.2米,宽0.7米,厚0.06米,右下角略有缺损,碑文360字(无标点),系“清优附生姻世晚胡鹏拜撰开书(现放展览室),而这也是大熊山境内找到的第一份古石制文字记载实证。

原碑文字如下:公讳显聪,礼照其字也,以清同治丁卯殁,葬蚩尤屋场之蝻蛇,系其四世孙会甫,将砌其父德汉府君墓,追思祖德,商可於诸,合砌公茔,造余诸曰,子识余门之克聚于  斯,孚先是吾派世锡溪凡家硐,自余太高祖贤才公,谋食力是山卜居焉。余高王父礼照公,善承先志,始得为大湾山人,公性喜施乐善,以大湾山为新安交通山径,每闵茶季,熙攘负戴殊劳,劳属建茶亭於十里平。今余住宅,房有聪公亭,承公未录志也。晚好游山谷,公葬地,其自择也。后堪与家过之,指为“蝻蛇”,现系吉穴云。惜去余世远矣,不能详述。前言旆行,寻诸父志所恒吉者,此盍表之,余曰:即是可传矣。语云:父析薪,子负茶杯,公之克承先志,能孝其亲者也。又云:吾不在大顾力行,何如公伟,足自给,即能谋及建亭,善择非强为,善者能之孚吉地君子所弗道。然有所谓根拘心地者,公非行家,南能自择吉地,殆天相吉人,有以默诱其衷者在欤!余故感其不文而表之,以诒后启。   清优附生姻世晚胡鹏料拱开书。民国十六年丁卯冬月谷旦   立(同治六年丁卯即公元一八六八年,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一九二八年)。随即又仔细查阅了目前在大熊山境内世居时间最长的陈、李两大姓氏族谱,并在各自族谱中都找到了相关“蚩尤屋场”的文字记载。据光绪三年《长远李氏续修族谱》和一九九八年《李氏三修族谱》记载:“迁新始祖李吉祚,字文升,公元一七二一年清康熙六十年辛丑十一月二十八日戍时生于原湘乡罗塘,兄弟十人居七,乾隆癸未一七六四年,夫妇携三子,于邵阳靖州无果来新化大熊山南麓锡溪村,见山川灵秀,风水清美,脚沾泥土,竟落脚安家。同年十二月三十日辰时,不幸辞世,终年四十三岁,葬春姬坳蚩尤屋场之上麓。遇万家辞旧迎新年炮竹热烈之时入穴。亥山巳壬兼丙向。李吉祚是由湘迁新化之始祖。此资料在日后新化县人民政府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功申报新化“中国蚩尤故里文化之乡”称号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6年10月,经国家批准,正式命名挂牌:中国蚩尤故里—新化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

“蚩尤屋场”在堪舆名家们的眼里, 确是一块十足的风水宝地:她雄踞新化县北端50公里的莽莽梅岭南麓平川,海拔270米,处湘中梅山腹地,位资江中游东岸,资水萦回环绕,熊峰鼎峙维屏,虎踞龙盘,四方通达;上通邵阳、湘西、云贵、两广,下贯安化、益阳、长沙、长江;前有卧虎守门,后有层峦叠嶂;左有“鲲鹏展翅”,右有“蝴蝶产子”;正前有“百步三河”、“水往上流”。山脉蜿蜒,起伏跌宕,如巨龙飞舞。蚩尤屋场居其中,视野开豁,东视九层屏嶂,西眺九龙入云,南有蔚为壮观的蜡烛山,北有三峰平列成山字形的笔架山,四面山环水抱、四季鸟语花香、地势坐北朝南、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确是一个难攻易守、安全屏蔽的战事要地与宜居宜家之风水宝地。据《新化县志》记载:宋前这里为梅山中心,是蚩尤后裔的世居地。至宋熙宁建县后,汉人才逐步迁入,汉苗瑶杂居共存,其在长期生产生活中,语言文化相互融合渗透。至清末时期即公元1500年,后陈氏禳公家族大量迁入后,迫使世居此地的苗瑶部族外迁(或汉化),从而使“蚩尤故里”今天反而没有一个人承认称自己是蚩尤的后裔。目前居此的汉族居民仍流传有蚩尤是被黄帝打败的草寇之说。也正因为如此,民间百姓多少人想谋此风水宝地建房而不敢妄为。如张占之的岳父陈远绶(白溪人作布生意的)想迁此建房安家,请了风水先生谢道生,在选此地时说:这里风水好是好,可惜过去蚩尤是个不服王法造反的草寇,把房建此只怕出后代不好。结果不得不把房子建在了外面的大路边。一九五零年土改时才将蚩尤屋场这片土地分给了农民。现在蚩尤屋场这些房子都是一九五八年建国营林场后才新建起来的。蚩尤屋场周围仍保留有关于蚩尤在此生长,共创天下大业,与黄帝轩辕争战13年,最后在此休战的古老地名和古迹。“蚩尤故里”目前所遗留苗瑶等少数民族的痕迹,和蚩尤曾经在此成长生活、娶妻生子,并在初战涿鹿之后与黄帝在此鏖战时众多古战场的地名、古迹和民俗信仰与传说,虽无史料记载,但那些民间典故家喻户晓、代代流传,这在一定程度上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大熊山作为梅山“蚩尤故里”的由来。有诗为证:  新闻轶事有来因,岂敢胡编乱扯成,古迹多多依旧在,蚩尤故里不虚名

3、“蚩尤”、“蛮子”名字由来

从“蚩”字的笔画组成来看,该字由山、一、虫四直五横组成,与传说中的蚩尤形象十分吻合:山字系蚩字之首,头上长两角;山内之虫,虫为虎,虎藏于山,一虫乃虎中之王;五横四直共九画,乃代表九黎之民族。“尤”字则是九字头上加一点,谓之九黎之君。“蚩尤”两字连起来就成了:山中一大虫。虫为虎,虎乃百兽之王,虎不离山;尤于虎,是九黎民族之君。而这也是在苗瑶等蚩尤后裔民族中广为流传的解释,与古代形象文字相连,也是合符其情理。

但是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蚩”字寓意为“无知、傻”,而“尤”字为“特异,突出”之意。合在一起,显然是说蚩尤乃特异、特傻之人,如【头上长角、能吃沙子、吞云、吐雾等】。不过,考虑到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汉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视少数民族为异族,更不用说蚩尤这位曾经让黄帝饱受战争之累的“罪人”,因此现代汉语中的解释将“蚩”字释为无知也便顺理成章,并非毫无道理。但是不管怎么样,蚩尤乃“蛮夷民族”的头领,身上有着众多特异之处是众所皆知的。

“蛮”字,汉语解释为“粗野、凶恶,不通情达理,野蛮”。但在大熊山流传的口头语中,经常用“蛮”字放在形容词之前来加重语气。比如“蛮好、蛮大、蛮高、蛮漂亮、霸蛮等”,而不用汉语中意思相近的“最”、“挺”、“很”等字眼。其原因皆为蚩尤特别之故。“亦虫”成“蛮”,寓意也是虎,这是蚩尤年少时绰号为“蛮子”的原因。大熊山至今还是称长得英俊结实的小孩为小蛮子、称不畏艰难勇敢坚毅的英雄为蛮子,像“扮得蛮”就是讲人果敢坚毅、不畏艰难的意思,而“有扮得蛮的性格”与“砍光个脑壳只有碗大个疤”、“人死要死到当风凸上”不畏牺牲的梅山蛮精神,也成了衡量梅山人是否是英雄的标准之一。

二、蚩尤文化广场周边古迹

大熊山蚩尤屋场所在地——锡溪村(新化县境内西部水车镇与县东水江乡各有同一地名——锡溪村)即蚩尤屋场大门口外一公里内,有九处古地名。这些地名与蚩尤屋场一样,众所周知,一直是自古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每个地名传承着有关开山始祖蚩尤在此生长或与黄帝相战,最后在此“议和”的传说。蚩尤始祖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凡在此居住的无论是他的后裔苗人还是以后迁入的汉人,都曾在不断地追思敬念他。乾隆年间湘乡长远李氏迁此五十年后,有一名学士望叫李有智,字清惠,号鸿章,【乾隆壬子1792年生,光绪1876年殁,享年83岁】。根据一八七七年长远李氏续修族谱中记载“鸿章公传”:“余伯父鸿章公,讳有智,字清惠。生而颖异,为先大父盛荣公及先大伯父盛念公盛意所器重,长敏达,有异才,遇事能决,幼与农家者伍,能奋力於田畴,及就傅,肆力经史,尝从师陈君化,肄业岳麓,不辞远涉,为吾乡学士望,又为吾族学行之骅骝,蓉镜书屋之成伯父与有力焉。盖士而兼,能明农者与吾父昆弟三人友爱极笃且达於人情,通於事故,族中内外事,咸咨之为文,必根据经传。…光绪三年丁丑岁春谷旦侄信芳顿首撰,”鸿章公热心家乡建设,同父辈与十兄弟及地方同仁,结合本村古老人文历史和生态环境,以桥、亭、庙、风景、水口山等九处地方依势而建立了人文纪念,传承后代,敬奉开山始祖——蚩尤与自己始祖 。也就是现在锡溪村民自古流传至今的地名、古迹与传说。为了搜集这些历史资料,在【长远李氏续修族谱】末页上发现载有手抄的“锡溪村古迹传歌”:

百步三石桥,磨心刊石桥

三里石板路,四十三石亭

九棵枫,九黎枫,八胎九子一母生。

迎客松,九梢松,水口山里红绿青。

云栏垴,春姬坳,蚩尤挥水往上流。

红泥田,败人凼,黄帝到此拜下风。

蚩尤台,黄帝亭,龙争虎斗议和终。

人不瘟,牛不灾,田里蚂蝗不咬人。

上面有个“冷清清”,下面有个“闹城城”。

只要说得古迹对,就认你是家乡情。

谁若全部讲得清,热情款待胜亲人——李有智

听老辈讲:李有智是锡溪凼李氏家族满房里人,是个文才,长期在外工作,才华出众,声誉四扬。却时有冒称家乡锡溪村人的人去求见;因此他就将锡溪村的地名与所知道的古迹编了首顺口传歌,告知我们家乡人。凡去找他的家乡人必须能介绍这首传歌典故,以便用来甄别其他两个锡溪。这首传歌虽然不是正式版印,正好其内容与故里景致相符合。

在清道光年间,由李有智、有来十兄弟为首与地方同仁合建,用来纪念蚩尤始祖的古迹有:

百步三石桥;磨心刊石桥;三里石板路;四十三石亭;九黎枫,九梢枫,;迎客松;九黎松,红绿青;冷清清,闹城城。

“百步三条河”,位于“蚩尤屋场” 前,是通往圳上、安化、新化县城的第一个古迹。指的就是屋场前正好有三条溪河相互交汇在一起。三条溪河都不是很大,但给世居在这里的人制造了人行通道的麻烦。因此在道光初年,李有智、有来等兄弟与当地民众在这三条溪河上修建了三座石拱桥,自此有了“百步三石桥”。是大熊山东、西两路通往安化人行大道的古迹之一。有传:蚩尤与黄帝过去在这里试比战法,“百步三条河,一脚跃过去”的传说故事。

2水往上游流则是指位于锡溪村境内的一条人工水渠,是今天这里的居民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渠”。因为它将“春姬湖”的水引接到这里。奇在这条渠的水正好与圳下面的溪水流向相反,成逆流而上之势,这便是“水往上流”名字的来由。

“百步三条河”与“水往上游流”一直是锡溪村居民日常生活用水、耕种的主要来源。但是在大熊山关于蚩尤的一些传说中,“百步三条河”与“水往上游流”都是蚩尤与黄帝斗法时的产物:

传说当初蚩尤与黄帝在“春姬湖”边隔湖而战,两人各施法术,在“春姬湖”上展开了水上激战,蚩尤凭借自己对“春姬湖”地形的了如指掌,加上风伯雨神两位神仙的帮助,将“春姬湖”整个掀了个遍。湖上浪涛汹涌,湖水从四面不断涌出,眼看要将居住在锡溪村附近的九黎子民淹没,蚩尤就用自己的兵器在湖边顺手划了两下,便形成了两条小溪,而涌出的湖水自动集中,经由这两条小溪流出,再与“春姬湖”水源所在的那条大河合一成了“百步三条河”。黄帝见此阵势,只能凭借“黄帝凸”地势高的优势,勉强避开了蚩尤掀起的阵阵惊涛。

正在蚩尤得意的时候,因不经意间的挥手,却在“云栏垴”下面划出了一条沟渠,里面的水正好与“春姬湖”水源方向相反倒流,直接将湖内的惊涛给平息下来。蚩尤无奈,只好罢战。几经考虑,后终与黄帝“议和”,结束了长达13年的争战。而蚩尤当初无意之中制造的这条沟渠,反而成了锡溪村居民今天浇灌农田的最佳选择,无意中留给后人一笔自然财富。从此“水往上游流”也成了当地祭奠蚩尤始祖之地。

据《李氏族谱》记载,长远李氏家族自乾隆癸未年(一七六四年)从湘乡迁至大熊山锡溪村境内后,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就人兴财旺。道光年间,为了纪念开山始祖蚩尤,由李姓家族率头,李有智设计,在其三弟有来公的亲自指挥组建下,将“红泥田”、“九黎枫”、“蚩尤迎客松”、“九棵枫”、“九黎水口山”、“百步三石桥”、“黄帝凸”、“水往上游流”、“始祖庙”、“败人凼”、“ 蚩尤台”“云栏垴”、“征马坪”及“春姬坳”、“蚩尤屋场”、磨心刊石桥、九梢松、四十三石亭与蚩尤相关的全部地名古迹、以及锡溪村内所有大道连接修成约五寸厚的兰色石板路。全长三华里、宽4尺,至今尚还有部分石块存在。而“三里石板路”也成了通往新化、安化人行大道上一景。

4 九棵枫-水口山里红绿青

“九黎水口山”是蚩尤屋场外(即锡溪凼)的第一座水口山,又称大枫树下。嘉庆后期,后人为了纪念蚩尤他们九兄弟,特意在水口山之南栽下了枫树、乌柏、鸡爪枫等“水口树”,其中枫树三棵(象征蚩尤本人,春夏青绿,秋冬血红);杉木二棵,松木、柏木、黄林木、樟木、楮木、黄檀木、五角枫各一棵。又分三组,即松、柏、杉树四季常青,楮树、樟木四季常绿,枫树秋冬血红,而在水口山对面的水口山同时栽植了九棵古枫。与河岸南北相连,形成一排绿色围墙,现长势仍参天茂盛。这些古树不仅是后人用来纪念蚩尤九兄弟,更是为了保护蚩尤屋场的风水,防风固沙、美化水口山环境,为蚩尤屋场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5拜神。苗瑶后裔一直有崇拜枫木的民俗,甚至以枫木为图腾,这皆因传说枫树乃蚩尤兵器(也有说是当初黄帝涿鹿生擒蚩尤时使用的桎梏)的化身。据《轩辕本纪》记载:“杀蚩尤于黎山之丘,掷械于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其械后华为枫木之林。”而《山海经》中有“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也正因如此,在大熊山以及苗瑶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都有枫树乃辟邪神树的说法,而这也是之所以在“蚩尤屋场”的后龙山与水口山古枫保留最多之因

6九黎枫-八胎九子一母生

“九黎枫”、“九梢松”古迹的来源,都与蚩尤母亲生下九个儿子的传说相关。在200多年前,后人为了纪念蚩尤母亲“八胎生九子”和蚩尤九兄弟的伟绩功德,特意在“九黎水口北山”栽培九棵枫树的同时,於下游500米处的李家湾田垅大路边造了一棵长有九个树梢的枫树,称“九黎枫”,又称“八胎生九子”。树冠美观独特,现在仍然生长旺盛。树干直径大1.6米,高13米,九梢中已枯朽一梢,后传说是老二蚩牛被杀之故。

位于“九黎枫”上游150米处的大路边,即现在的大熊山中学校门前方。近几年蚩尤被认同中华三始祖之一后,便改叫“蚩尤迎客松” 了。该树长有29盘树枝,树干直径逾1.2米,高达30余米,树姿顶天立地,郁郁葱葱,远看象绿塔,树龄在200年以上。传说从前不管是谁,路过“九黎枫”进入锡溪村后,只要一看到迎客松,就等于进入蚩尤的家门,而蚩尤家乡的人也就会热情款待。传说当年黄帝追杀蚩尤扎营黄帝凸后,蚩尤就主动化干戈,后人为此栽上这棵迎客松,赞美蚩尤和善好客的高风美德。今天,而这棵古老的迎客松,也成了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欢迎五湖四海游客的第一位“迎宾员”。正是:百步三桥水上流,九黎枫动雁难留。八胎九子图腾像,嶂隔春姬湖内游。

8九黎松、“天下第一松”

又叫九梢松。在培造九黎水口山古树时,同时离磨心刊石桥30米远的田垅大路边,即蚩尤屋场南门通往白溪的大路口300米处,培植了一棵“九梢松”,即此松树有九梢九弯,形成九排天然树凳,树姿奇特美观,寓意蚩尤九兄弟【或是九黎之君】与九梢枫上下遥望相对。“天下第一松” 。则位于蚩尤屋场南面500米的船蓬冲,树杆直径1.1米,树高48米,据中南林学院专家测定,这棵马尾松树干通直,生长茂盛、树姿高直为全国之最。有诗曰:“天下第一松,长在船蓬冲,扬帆千里浪,啸声入白云。”传说这棵马尾松树是代表蚩尤的九弟,老九属猴,松树属猴,蚩尤死后,九弟接班。这便是“山中无猛虎,猴子称大王”的来历。

蚩尤屋场南大门200米远处在通往白溪资江各地的人行大道三溪汇合处,于道光初年而架的一座石拱桥,在石桥顶部中心嵌了一块石磨,石磨的中心有一核心眼孔,称“磨根心”。磨面的周围刻满了磨牙(槽)通道。传说蚩尤屋场是蚩尤生长的地方,是发派苗瑶后代的老屋场,磨心代表蚩尤始祖梅山中心屋场。磨牙,则代表蚩尤后裔苗瑶各宗支子孙后代都从此桥走出天下四方。寓意不要忘记这个祖宗发祥中心,故称“磨心嵌石桥”。磨的形象与山上蚩尤始祖殿中挖掘的古石块上的图纹形意相似。有诗曰:蚩尤台下广场新,磨心刊石话中庸,古传皇朝频轶事,今存华厦第一松。

道光三年(即公元一八二四年),为了纪念蚩尤始祖与黄帝作战13年零43天(即13年零1个月13天休战)后并没有给本地居民带来任何灾难,反而让锡溪村成为整个大熊山唯一的“四不宝地”,并使得这里的人民过上美满生活。年过古稀的李盛念、李盛荣二兄弟和他们的八个儿子在“蚩尤屋场”南门口【蚩尤屋场的南关卡】,这里是通往白溪的人行大道600米远的山坳上,一个叫亭子界的地方,用43块方形石灰岩石垒成四大石柱建成的一凉亭,故名“四十三石亭”。从此,过路人在此憩息乘凉,避风躲雨,极为方便舒适。路过此凉亭的人,无不怀念蚩尤始祖在此开天辟地的伟绩,也无不对李氏一家人的功德交口夸赞。

11、 “春姬坳”与“春姬湖”

春姬是传说中蚩尤夫人的名字,她有着入水半天不露头的绝佳水性,被蚩尤手下赞誉为“水中女王”,有着“水鹭”美称的她几乎在整个大熊山一带都留下了“水迹”,“春姬峡”和“春姬湖”就是她戏水的两个主要地方。

传说蚩尤在管理手下九黎各个部落时偶尔会制定或颁布一些不够周详的法令,好在春姬无时无刻的在他身边担当贤内助的角色,不仅帮助蚩尤训练手下的兵卒,也随时提醒蚩尤不断修整那些不太合适的管理政策,帮助蚩尤将整个部落管理得井井有条。因此她在部落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蚩尤。后人为了纪念春姬的贤惠,将“蚩尤屋场”前部包括云栏垴(岭)、卧虎山一线命名为“春姬坳”,而这一线也正好是横亘在“蚩尤屋场”前的铜墙铁壁与锡溪凼相连界,据说也是蚩尤赖以与黄帝僵持长达13年交战的最后一层屏障。

而传说中的“春姬湖”口则宽度达200多米,位于黄帝凸、云栏垴(岭)、鲲鹏展翅之间,这是蚩尤利用蚩尤屋场前河床边上一块巨大空地而专门为春姬修建的大型人工湖,其目的除了供春姬平时戏水之外,也是春姬用于训练部落民众扑鱼和水上作战的基地。据说黄帝曾经在黄帝凸上查看地形,尽管“蚩尤台”就在200多米外的湖对面,但是却无计可施,望湖心叹的他也不得不由衷佩服蚩尤与春姬的战略战术。

云栏垴并排低于蚩尤凸的卧虎山,上连征马坪,下连春姬湖,与黄帝凸隔湖正面相望,当年黄帝站在黄帝凸总想观察蚩尤屋场的实况,均被蚩尤制造云雾拦阻,使此垴长期有雾,黄帝无法见到蚩尤屋场,后人称此地为云栏垴。传说民国初期,陈立业想建屋在此,白天挖路时把土担开,结果晚上又复原了。,现原貌已损,地名不灭。

“红泥田”地处锡溪村,传说是当年蚩尤伏兵于三江口,引诱黄帝大军进入回水湾,采取“关门打狗”的战术,将黄帝大军围困在内,双方在此进行了一场恶战,双方将士,血流成河,结果黄帝部落死伤无数,惨败求和,整个这一片的泥土被鲜血染红三寸,“红泥田”的地名也由此而传了下来。红泥昔日聚英雄,下水青龙势飞腾。 雾罩云拦何敢进,四十三石莫轻心。

“败人凼”位于蚩尤屋场出口的咽喉地段,座落在卧虎山与蝴蝶山之中,是一块宽上百余米、深4米多的沼泽地,表层有水草,下是稀泥,人马一旦陷入则无法自拔,无人可救,当初是蚩尤精心策划,专门布置的陷阱。传说蚩尤在“红泥田”大挫黄帝大军后,后者气急败坏轻率大批兵马猛追佯逃的蚩尤,结果大部分主力猛冲猛进,冲进了败人凼,麾下兵马有进无出,死伤惨重,黄帝遭两次重坐后,元气大伤。内心佩服蚩尤这位天生的战神。后人于是就用“败人凼”这个名字来纪念蚩尤,不动一兵一刀,智取黄帝,自投罗网的高超战术。

蚩尤,位于蚩尤屋场大门口的卧虎山顶,左有“春姬湖”、“云栏垴”,右是“败人凼”,后是“征马坪”,前有百步三条河的天然护城河。传说这里是蚩尤昔日兵卒训练的指挥台,又称蚩尤台。这里地势较高,周围动静,尽收眼底,当年对200米远外的黄帝凸(即黄帝指挥部下作战时的营房)进行实时监视,并仰仗春姬湖、败人凼等天险,让黄帝大军束手无策。黄帝凸由于所处山峰形似黄龙露头,“卧虎对战黄龙”也被人传为成语“龙争虎斗”的历史根源。

16、“冷清清”与“闹城城”

清乾隆癸未公元一七六四年,长远李氏家族始祖李吉祚从湘乡迁居大熊山,在五十年间即人兴财旺,为纪念始祖功德,嘉庆末期李氏居民便在蚩尤台下大路边修建了始祖庙——李氏家庙(又称龙华庙),庙里供奉两尊始祖雕像,除了李氏始祖吉祚公像之外,蚩尤被尊奉为开山始祖、地主菩萨,“牛头菩萨”。接受李氏后裔的朝拜。据介绍:“这是开山始祖蚩尤像,我们李氏家族居此兴旺,靠的都是开山始祖显灵保佑,故也将他作为自己的始祖同等敬奉祭祀”。因庙里除了节日祭祀神外,平时很少有人去,故称前面有个“冷清清”。就是指的这里的始祖庙。下面有个“闹城城”,是道光元年李有智为首修起大熊山内第一所学校,取名“蓉镜书屋”,因师资高,教学质量好,考中了一个榜眼。新化、安化两县四处学生在此读书,因学生多,读书声、唱歌声而称“闹城城”。

“黄帝凸”在蚩尤屋场正面的东北方向,位于春姬湖(相距200米)边的石山顶端,其山形酷似龙头,俗称黄龙露头。这里与“蚩尤凸”隔湖相望,据传是黄帝当年追杀蚩尤时的最后一个指挥营地。

据说宋朝期间,这里曾经修了一座黄帝亭,亭内柱子上刻有黄帝与蚩尤对话时的对联:“虎入平原被犬咬,龙困浅水遭虾戏。”“龙争虎斗十三载,将士阵亡两败伤”;“山水相依同日月。北狄南蛮一家人。”“天地阴阳各自转,龙归大海虎回山”,这也是黄帝凸地名流传而来的一个根源。

“黄帝凸”半山南面的菜园地叫黄土坡,此山周围的山麓地带叫“禁山里”,过去全是混交杂木、古树,不准任何人砍柴打枝,还常鸣锣禁令,林木长得郁郁葱葱,,今只留下“黄帝凸”这个地名和亭子的遗址了。

“锡溪凼” 又称“四宝地。即现在的锡溪村,位于“蚩尤屋场”大门前宽阔的平川,面积达1000多亩,现有近1000汉人居住于此,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陈李两大家族的人。传说这里是蚩尤始祖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后人供奉和纪念蚩尤等地名古迹最为集中的地方,此前所介绍的“黄帝凸”、“春姬湖”、“云栏垴”、 “红泥田”和“败人凼”等都在现“锡溪村”内。

据说锡溪村所在地原本是蚩尤炼造金属打造兵器的大本营地方,原名“金溪”,原本是苗瑶族后裔居住,直到宋朝新化建县后,不断迁入的汉人逐渐与苗人相互融合,彼此之间也实现了买卖等交易,取金易结合之意改名为“锡溪”。

另“锡溪凼”还有一个说法,传说这里是大熊山境内唯一的一块“四宝地”,即在这里不会发生如下四种灾难:“一是人不发瘟(俗称痢血病);二是牛不发灾(瘟疫);三是田里蚂蝗不咬人;四是山洪暴发不毁田。”这一“四不”定律在大熊山境内几乎人尽皆知,至今这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上述四大灾难。据一些已经过世的老人解释,之所以上过“木皮界”,下至“红泥田”唯独锡溪村这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蚩尤曾经在这里下过一道密咒封诰,从而得以保证这里居民和牲畜都能安享太平。

系蚩尤屋场前,即蚩尤台下的大操坪地。传说是蚩尤在这里练兵法、驯服战马的场所。称为“征马大丘”,征马广场。

“熊山古迹”,地处蚩尤屋场后龙祖山(即金鼎山)海拔1080米处的贞仙殿大门横牌上的大字,“熊山古迹”四个黑体行书大字,夺目耀眼,上世纪六十年代还在。传说“熊山古迹”是指为纪念蚩尤始祖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遗留古迹,包括古老的娘娘殿、蚩尤始祖殿、贞仙殿和维心庵、西泉寺、兴国庵(乾隆皇帝访大熊山留下的古文物)等大熊山境内最为古老的宗教人文历史古迹。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在修复贞仙殿、普同塔时(娘娘殿、蚩尤始祖殿等当时已经被毁而未能修复,只留有遗址,但当时为了能使这些大熊山的古文化得以继续流传),因而在贞仙殿这一古迹比较集中的地方并列起来,一起称为“熊山古迹”。故“熊山古迹”既不是寺名、地名、和人名,也不是一人、一事或者一地,而是整个大熊山境内最古老的人文历史古迹传流的总称牌头。

在熊山古迹前门左边,立有一块康熙三十六年修复普同塔与贞仙殿时刻记的古石碑,一九九二年重修贞仙殿时,该碑从废墟中挖掘出来,此残碑部分碑文缺失,却明确记载了黄帝曾亲临此山的传说。记载“闻昔轩辕黄帝登此山以望九江,圣迹昭昭遍遐迩焉”、“兹山为黄帝之所经”。碑文称“我邑虽避远而父老之所传亦志之所掌,必非伪”,明示大熊山尽管地处偏僻山区,但黄帝亲征大熊山的传说实乃历代相传的事实,是无法虚构的。

“熊山古迹”的存在不单纯只是贞仙殿香火的继续,也是大熊山居民将黄帝亲临此山等一系列历代相传的史实传承给子孙们的见证。“熊山古迹”身后所烙印的众多历史传说也正好与山下“蚩尤屋场”保存下来的古迹以及相关地名传说相吻合,这些都是大熊山乃蚩尤故里的有利证据。:诗曰   熊山命名有来因,帝号轩辕氏有熊。古迹缘由皇上赐,登临胜地永传名。

维心庵,原地名叫梅山,系蚩尤屋场400米远的后龙靠山,海拔500米,山势平坦,山顶面积达60亩,山周面积300余亩,山林面积仅次于西泉寺。四面群山环抱,山麓溪水由南往西北绕圈东流,整个山形圆圆凸起,象个腹脐,开阔向阳,远视此山似梅花之蕾蕊,含苞待放,站此山顶,辽望四周,群峰起伏,环绕的山峰又相盛开的梅花花瓣。这里土质肥厚,历来生长各类杨梅、梅树、樱桃、映山红等,花妍艳丽美观,梅果酸甜可口。传说蚩尤与夫人春姬经常在此观花迎日出,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练功习武,晚年在此研究梅山耕种养殖、捕猎和各种梅山法术。蚩尤夫妻最喜欢吃这里的梅果,有“九斤杨梅一餐吃”的美传奇迹,原梅山地名因此而传称。。。。---后在明朝正德(公元1500年)期间,汉人陈氏均贤公迁入大熊山后,这里的苗瑶后裔全部外迁。相传 锡溪村陈氏曰星32岁未生小孩,夫妻大发慈悲,选此宝地复殿立佛,改名维心庵,周围山水田土共300余亩归属庵内所有,从此维心庵地名则代替了原名梅山。

据陈氏曰星公十一世孙陈代璜(65岁)介绍说:“父亲(陈历球)多次传告我们,维心庵是我十祖日星公私建祖业,过去我家占有一半(后发两房人)。曰星公因32岁无崽,夫妻发善修这座庵堂,庵竣工,生了个崽,字锡命,号纯山,长大成人,中(乡试)武举,

相传朝廷一部队路过屋对面学堂下,武举老子(锡命)见骑马当官的无礼未下马,他用一块青砖掷过去(320米远)击掉一只马耳朵,那军官立即下马查问清楚,将锡命长子廷瑞带去部队,二十年杳无音讯,为保佑廷瑞平安而归,全家人又齐发慈悲,将维心庵修复扩建,另换金身,正好复建竣工时,廷瑞也回来了,即“奉旨至云南陕西解粮安邦守备参将载冠荣归”(陈氏九修族谱记载)。

维心庵这个地方真灵验,过去叫梅山,是开山始祖蚩尤练功的地方。“梅山法”是从这里开始的,庵堂修起后,香火特别旺盛,尤其是周围六县(安化、新化、溆浦、新邵、涟源、隆回)等学梅山法的每年都带着猪、羊猎物头尾四肢和猎犬来这里祭梅山祖宗蚩尤和张五郎、梅山菩萨。庵堂香火鼎盛、菩萨灵验,凡求子、求财、求婚、求学、求平安者有求必应, 在大熊山四十九座庵堂中名列前茅。

当年曰星公修庵堂时,事先请风水先生堪舆,还带了只黄址,最后那只黄狗睡在此不动了,风水先生说:这里是“黄狗恋窝”。狗是梅花脚印,与梅山有缘,就将庵堂修在了那里。维心庵大门上有“维心庵” 三字的金水大匾,门联是:“梅开腹地善哉善哉,山花蒂蕊和合和合。”为何取名维心庵,过去因这里叫梅山,不叫大熊山,后来梅山地名管了很宽,新化县城资江以上称上梅,安化益阳叫下梅,上梅下梅离这里都只有100余里路,这里就是真正的梅山中心,是蚩尤屋场的后龙山,苗子的开山始祖蚩尤在这里练梅山法,所以苗子人兴法灵,他们的人到哪里,哪里就有梅山法。这里是个肚脐把梗,也是个梅花蒂根,曰星公选到这块宝地不容易,已显灵果,有求必应。就是告诫我们后人要从善积德,孝顺祖宗,心意忠良,维护这个心中宗旨和梅山中心这个宝地,就会心想事成。原来庵堂有很多石碑,录部分碑文

常思作善得降祥之报,修德获致福之功,我祖陈曰星祖妻舒氏无嗣於万历十四年夫妻发善慈悲起殿立佛,取名维心庵,不意佛恩广布,有感即灵,生男锡命,字纯山叨登男第妻谢氏生子廷瑞、廷九,有兄奉 肯特选云南安帮解粮守备参将,亨恩数代,我佛山林树苍然,今遭不良败坏,废弃前功,我等不忘祖德,是以特立章程,刊碑刻石永垂不朽。

……………………………………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岁正月十六日仲春月吉旦  

诗曰: 春姬坳外是惟心,十里凭开独胜清。

 鼎峙熊峰圣母殿,南岳迢迢向我尊。

六、蚩尤屋场周边的宗教场所在所有关于蚩尤的传说中,都有蚩尤是一个擅长各种法术的高手,而当时的九黎族及其后裔苗瑶等各少数民族,都有供奉天神以及蚩尤的习俗。因此宗教文化源远深长,本土巫教发展最早,尤其是道教、佛教文化相当丰富。这里寺、观、庙、殿惯称庵堂,在蚩尤屋场周边的大熊山境内原有四十九座历史悠久的庵堂,通常说大熊山顶峰 “娘娘殿下有四十八座角庵”。蚩尤屋场所在的锡溪村仅五华里内就有维心庵、正觉庵、龙山庵、四海庵、长久庵、三仙庵六座。

梅岭顶峰的娘娘殿,是蚩尤故里历史最为悠久的老庵堂,它是大熊山境内49座庵堂的中心而称母殿。而其他48座则分别处在它的东南西北四坡之下,又说是娘娘殿下48座角庵,其中南坡一带有28座,是四坡中数目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区域。

南坡的28座寺殿庵堂,分别是熊山古迹所在的贞仙殿、蚩尤始祖殿、锡溪村维心庵、龙山庵、正觉庵、长久庵、三仙庵、四海庵,洪竹村古塘寺、观音殿、观音庵、回龙寺,金坪工区的金竹庵、西泉寺,九龙工区的五峰庵,白溪镇横沙村的观音殿、大溪村的圣帝殿、白溪茶溪村的观音殿、清河村的雷祖殿、白溪街上的京佛殿,圳上镇鲁溪洞的五龙庵、东付岩泉村的望河殿、早溪村曾家洞的玉修寺、神仙村的双龙殿、懂溪村的观音阁、龙珠山的普华寺以及干家村虎形山上的明熙寺。

东坡的9座则分别是和睦村海南溪的朝阳庵,石中村牛头界的观音庵,金塘村石牛山的禅师庵,礼中工区川岩江的回龙寺,洞市乡蒋家坪的明熙寺,牛南山的石桥寺,洪家坳的鼎新庵,木阳村的木阳庵,桃塘村的孟公庙

西坡也有9座,即九龙池的圣母殿,白溪陆家村的尖乐庵,新安村挂榜山的挂榜庵,荣华乡方溪村西云山的兴国庵,荣华乡白龙村的观音殿,横溪村的药王庙,阳古岭的回龙寺。荣华乡鹊桥的观音阁,荣华乡共田村的观音阁

北坡却只有2座,即礼中工区毛皮界的达山庵,礼中工区中依界的木鱼庵

49座庵殿中,其中有6座在熊山古迹内较为突出

四十九座古庵堂的历史及现状

49座古殿、寺、庵堂始建大体分为三个时期:即宋朝以前始建的有熊山古迹的蚩尤始祖殿、梅岭鼎寺娘娘殿、五龙捧圣贞仙殿三座;明朝始建的有“双鲤朝天”西泉寺、“梅山腹地”维心庵、卧虎扑食正觉庵、龙珠山普华寺、圳上虎形山明熙寺和山溪的石桥寺,这六座庵堂当初的建筑规模最大、资产最多,院内神像也都是最全的,其中普华寺、明熙寺两大寺院已经于一九八九年先后修复;其余40座均属清朝始建,现已修复或保留的共17座,其余23座均属荒芜遗址。

1娘娘殿,也叫老殿或者母殿。位于大熊山(宋朝以前称梅岭)顶峰【三贞经中称梅岭】,是蚩尤故里历史最悠久的老庵堂,它是大熊山境内49座庵堂的中心而称母殿。娘娘殿地势最高,海拔1600,该殿由附近的新化与安化两县居民共建,是大熊山境内49座庵中历史最早建的一座。

据大熊山境内唯一一位集巫、道、佛、儒四教于一身的资深法师陈益松介绍,娘娘殿(叫地母殿,是蚩尤的母亲殿)中供奉有包括地母娘娘、盘古祖师、元始天尊、老君、灵宝天尊、玉皇上帝、王母娘娘、天皇大帝(人首蛇身)、蚩尤(三十六员)、王元帅,申公真人,萨公真人,张公真人,汪公真人,殷元帅,马元帅,赵元帅,三硐梅山张五郎,伽蓝土地神等在内在大熊山倍受民众喜爱的各路神仙雕像,原是大熊山境内神像最齐全的第一庵堂(殿)。

由于娘娘殿所处地势最高,传说建成后先后遭到多次火灾,目前除了遗址上还有少量残留的生铁瓦片之外,一片荒芜已经完全没有昔日鼎盛时的痕迹,加上至今没有发现任何文字资料记载,因此其具体始建时间无法考究。

据传清朝乾隆黄帝在南巡江南寻祖访父时获悉此处香火鼎盛、风景独特,特亲自登山眺远,不仅在山下的十里坪留下了“山水清音,十里屏开独标清胜,熊峰鼎峙半吐精华”一联,并在距娘娘殿不远的贞仙洞石壁上题词:“风吹竹锻几千秋,山似高夸水自流,熊峰秀拔千枝脉,万岭罗排殿下朝,朝观日出金球滚,晚享霞辉满天红,远视西北三千界,近睹江南八百洲,盛世美景观不尽,天星有顺再来游。”连游遍江南美景的乾隆皇帝亲临娘娘殿后都发出渴望重游大熊山的感叹,由此可见娘娘殿前实在是景色可餐。

神山美景实婀娜,始祖雄风妙难求。

 而今我立熊峰上,览尽江南八百州。

据传娘娘殿上有“八大仙物”,分别是“仙水”、“仙女”、“仙树”、“仙境”、“仙油”、“仙盐”、“仙米”和“仙菜”。

“仙水”——“山顶泉水往上流”。在娘娘殿顶峰50米处,有一股对天冒出的天然泉水,水质味美纯净,一年四季从不断流,可供千人以上饮用,这一“水往上流”的现象一直没有找到其内在的真正原因,但是在大熊山境内,却都流传这股泉水是从观音菩萨的甘露瓶中留出来的仙水,能包医百病,这也是当初娘娘殿之所以香火鼎盛的原因之一。

“仙女”——传说中,汪、李、潘三位来自四川的民女在距此殿不远处的贞仙洞内修炼多年后得道成仙,但她们的肉体却仍然完整的保留在洞内,以至山下的流氓地痞一有时间就会跑到洞里对三位仙女的凡体进行侮辱、用针刺她们的胸部,这事后来为雷公知晓后雷霆大怒,特从山顶劈下一块大石板挡住洞口,从此再也没人能进入洞内,自然也无法看到三位贞仙娘娘了。

“仙树”——即神香木。传说观音菩萨被娘娘殿的美景和鼎盛香火所感动,特在此山的南北两坡各栽一棵神香木,神香木树形酷似宝塔,其叶形如观音菩萨打坐图,因此大熊山一直流传,谁能得到该树的树叶,谁就能获葆仙颜,若能得到此树则可成仙。传烧木炭的孟公大圣是因误砍南坡一神香木后而成仙的。

“仙境”:传说汪、李、潘三仙真由童公引来在贞仙洞中修炼时,观音菩萨在她们成仙前曾亲自赐梦,对她们选择在此仙境修炼表示赞赏,后三人终在此得道成仙,有云:“天下宝地胜五岳,江湖水绕神香木,似天似地仙凡境,诚心修练正果乐”。

“仙油”、“仙盐”、“仙米”:传说娘娘殿内天井中曾有一天然巨石,石上有三个自然眼凼,每天早晨都会准时涌出油、盐、米,因此石头两个不同部分又分别叫油盐石、碓坑石(即出米的那一块)。据说这些准时涌出的油、盐、米做成饭菜后,无论尼姑、和尚、香客人多人少均可吃饱。但是后来殿内掌管内务的和尚贪大求多,擅自将三个眼凼凿大,结果巨石再也不出油、盐、米,致使众人和香客生活困难,从而导致娘娘殿香火不再鼎盛,直至后来人烟日渐稀少,最终因管理不善而多次遭遇火灾,千年宝殿最终难免落得断壁残垣的结果。。。

“仙菜”:在娘娘殿后坡海拔1500米处长有满坡的野仙葱,又名黄金菜。仙葱味美妙极,营养丰富,远非其他野菜可比,据说当年乾隆登顶时曾亲自品尝此菜,结果一尝就赞不绝口,直呼此菜为“天下第一黄金菜”。

在整个大熊山境内,这里是目前唯一发现过野仙葱的地方,在其他气候和海拔相近的山坡都尚无发现,加上自古以来都流传这是观音菩萨赐给三位贞仙娘娘的斋菜,因此一直有“仙菜”的说法。

贞仙殿又叫真仙殿、新殿、新庵堂(因娘娘殿称老殿)。位于娘娘殿下与蚩尤始祖殿之间的金鼎山,海拔与南岳祝融峰相平。始建于宋朝。是“熊山古迹”之一:“熊山古迹”原本是贞仙殿古围墙大门横牌上的四个大字,乃康熙36年(公元1697年)复修贞仙殿时命名。贞仙殿现存有明万历四十年壬子冬至日熊山守一山房镌板陈能阶手抄的【三真经】。史料记载较全。贞仙殿内正主位是汪、李、潘三位贞仙娘娘的金身菩萨,左右则敬奉观音菩萨、童君一郎、十八罗汉、二十四位诸天、如来佛祖、送子娘娘等天神,所有日常事务都由一名道号访珍仙娘的尼姑负责。

是大熊山纯道教保留下来的古迹之一。

熊山仙境金鼎山由5座山峰环抱,形如五龙捧圣。贞仙殿周围古木成群、四季鸟语花香,环境煞是迷人,树种珍稀,野药遍地,红枫似火,竹笋麦黄,摇钱树吊钱,十里杜鹃,云天蜡烛。其实,聆听三位贞仙娘娘的功德故事,意象抬三贞仙娘求雨,雕像到哪雨就落到哪,遇旱打醮做法事的灵,目睹殿西那株有着“中华银杏王”美誉的古老银杏树,更是堪称一绝。有诗曰:“熊山银杏树,生长逾千年,树干八人抱,冠荫半边天,儿孙怀里坐,奶垂口中鲜,三仙亲手造,天下永流传。”1999年9月,中南林学院两位资深教授喻勋林、曹铁如专家考察鉴定:此树龄至少有1500年,是我国现有最为独特的古银杏树。尤其是其周围比比皆是的萌芽林,树干上又垂下多处形似女性乳房的气根,其独特造型堪称全国之冠。银杏本身就有活化石的美称,而这棵银杏王的存在,毫无疑问的成了熊山古迹中贞仙殿、甚至整个大熊山古老宗教文化的一个目击证人,不仅见证了大熊山的历史,也成了贞仙殿建殿的最原始证据

1992年,后在罗承兴、肖财兴等人的牵头下,重修贞仙殿,但“熊山古迹”改成了“熊山古寺”,现一栋三殿,即右贞仙殿,中间圣帝殿,左边观音殿,殿内除原有神像外,还增添了圣帝爷爷、金吴二将、白依佛祖等神像,香火却同样鼎盛灵验,各方信士许愿还愿者络绎不绝。

据法师陈益松介绍,真仙殿始建于宋代,汪、李、潘三真仙来此地后所建。汪仙真号金瑛,南宋庚申年(公元1260年)九月二十七日子时生;潘仙真号琼姑,南宋甲子年(公元1264年)三月十九日生;李仙真号玉瑛,南宋丙子年(公元1276年)六月十五日生。三仙姐妹都是四川成都清化县清平洲里人氏,互为结拜姐妹,先后曾在三个不同地方修道,第一次是在南岳山的五峰山修道,第二次在梅岭西山(新化琅塘镇内的)西山修道,第三次则在“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指引下来到大熊山(梅岭)贞仙洞,结果仅仅修行了18年即得道成仙,而肉身也得以完整的保留在此洞中,三人成仙后系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封为“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三贞妙经记载)。

而原真仙殿内的童君一郎,据说成仙前曾在梅岭西山放牛时遇着汪、李、潘三真仙并将其引来大熊山(梅岭)贞仙洞修行,开路有功的他后来也在三位真仙娘娘的指引下得道,于庚申四月初十日被封为“金仙大菩萨救劫仙尊”。后来他成为仙山岭的地主公,佑国佑民彰显威灵,后葬于大熊山上,此事有碑文可考。诗曰:自古名山仙迹多,三贞得道莫奈何,斯山得就钟灵气,皇帝乾隆妙笔呵

蚩尤始祖殿位于贞仙殿下100米处的半山林中,供奉的是苗人祖先蚩尤始祖神像。传说蚩尤头上长角,蛮凶火,有吞云吐雾的本事,当年黄帝打到这里,蛮王使法,口吐云雾,使黄帝不知山向。后人都称蚩尤为开山始祖,后为了纪念奉敬他而修了这座蚩尤始祖殿。但是随着宋朝之后汉人的大举迁入,苗瑶等九黎族后裔人丁日渐稀少,最终全部外迁致使此殿因长期无人敬仰而遭自然荒芜。因年代久远,今除了遗址和一些世代相传的传说之外,尚没发现相关文字记载。在此殿遗址考察时,曾挖掘出四个古方石,但石上无任何文字,只刻着两个大圈、内嵌5个小圈与十字架的奇怪图文    。有几种看法:1、两个大圈系天地乾坤,五个小圈点为五行,四方有九十度的弯,代表中国南方九黎族,中间代表这里是开山始祖蚩尤发祥地。2、此图两个大圈是开天辟地之天公地母,五个小圈为东西南北中,中间小圈代表蚩尤始祖发祥地,寓意蚩尤子孙兴旺发达,奔走天下四面八方而不忘祖地。3、属溶硝祖师的原始符法。

溶硝符法与始祖殿石印边沿图相符

西泉寺位于金坪工区双鲤朝天地段。始建于明朝成化1465年,主持为宏清和尚。西泉寺建筑规模为二横一正三栋相连的大寺院三重堂,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西楼为佛教,东楼为佛、道两教楼。内有佛、道、巫三教满堂神像,西泉寺第七代养德大和尚,为佛、道两教联合共存的代表。西泉寺古墓群葺明代成化年(1465)至民国6年(1917)之间,现存有西泉寺26代法师及和尚先后殁后葬于遗址周围,大小墓葬25痤,法师墓均为石塔构造,并刻有碑文,人物、花鸟画人图文。大熊山西泉寺古墓群于公元2003年十二月娄底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娄底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墓群对研究明、清的佛道教文化和历史文化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

西泉寺相传当年因乾隆皇帝寻其亲父,籍而来大熊山,送了一个金香炉闻名于世。香炉上有‘乾隆钦赐’四个字,约菜碗大。路过十里屏时,乾隆为茶亭撰联:山水清音。熊峰鼎峙,半吐精华;十里屏开,独标清胜。石柱至今保留在原址。赐给西泉寺的金香炉,后由吴和尚送到了明熙寺。查文字记载:一九九三年,在殿内倒塌的碎砖瓦渣中找到的残古石碑上记载有:“明宝台禅师建寺于此……昔闻轩辕黄帝登此山,以览九江,胜迹昭昭……”(全碑文见熊山古迹)抄大门外普同塔边有“清皇康熙三十六年丁丑八月重修曾同塔碑铭。”当闻湟漀示寂无人取海岸之香舍利旋盘宝塔泻统瑞之影画古僧规无越此也。今夫大熊峰始自一代律祖,上宝下台,和尚见此山雄势宛胜既奇观,开避丛林,弘扬律庄师资相据传于三代独下素老人,中兴三殿,广被群机,避迩钦崇,人天拱颂,遂建普同之祖塔,存万德之灵骸,年代多经宰堵颓朽有代法嗣通明和尚同侄智辉,仍叩请山眷属上座同袍,各捐资铢,重修塔院,先贤之神光灿灿,使后裔之法眷源源,管聊陈镌传万古,今将捐助芳名列后。【略】。附正文抄录:

   太上洞玄灵宝三真妙经(法师陈益松藏书)

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岁五月五日善男陈能阶抄  

太上洞玄灵宝三真宝经 尔时道君,在天京 金,闻九曲玄龙座上  与诸仙上圣,并星辰类集  历代各派宗师会同香火众真,劝动三界神仙,下降梅城胜地 当日者上奏太上元始天尊  大慈悲,籍下界仙真时有梅城有汪、李、潘三位仙真成道 已来,自宋代宗至乾道,余几广施妙法,普济生民  望慈悲录其夙劝,演说 灵音流传人世  令诸善信男女,一心专志,清心静修,时焚香行道 ,转无量法轮,用虔诚 上表仙真 ,无有不应  志心礼拜,劫罪清灾於方隅  道君曰:混沌初分,肇启鸿蒙之判,三仙  应世,以苏明大道,善哉。世尊脱胎产於赵宋成真 ,虽然生于冰国,巍巍秀丽  眉如初月,这鸾伟 伟端严,脸若丹霞之妙 ,神清玉洁,顿独物  外之尘,道法弘彰 , 自得壶中之趣,隐居梅地  ,行感天人 , 慕道崖前,香馥馥而匝地,修行硐里 森严,护法雷神,祥光而遍满虚空 。修行林内,雾满幽壤, 餐松啖柏 ,悟道成真,成功成录 汞悉证金仙,飞身大罗王母殿前 朝八极,身骑白鹤,游三界而会群仙 ,领玉书而殿前 山宴蟠桃,而位排 一品,青峰鼎顶清,泉涌清波,翠竹 林间翠树,烟生翠黛,雨洒松鸣 ,      玉佩风清,竹奏笙歌 经行则龙虎交骄 道行则禽鸟唱 道猿唱供果,运行 法力谈玄 石上,月长 明妍,药炉中灰末冷降莱 每去须臾间 倾刻,八方天阙,频游玉殿 朝上帝十洲广开方便, 普度群迷,不生不灭 凡有求而即应, 不灵不显 但随祷以皆从。是 故方方立殿 处处瞻依 醒旱除灾 耿耿功扬於天下 ,济民护国,绵绵 福利於人间, 不 威通遵崇妙像 凡民罹患修 恳诚专穷,念念叨叨 生人,世幸观仙颜洁,倾扳向之心,愿赐昭彰之 应,今以,仗凭法众,恭 谒玄坛,振金音之图音, 演玉京妙偈,一瞻一礼 愿消种种之愆, 再赞再赐,重重之福 ,高敷仙座,印证良缘,法众虔诚,一心赞礼

三真嘉号若宣扬 一句能消万劫殃 七宝林中朝上帝

五明宫里礼虚皇 怛乘白鹤游三界  每驾青鸾遍十方

臣等志心皈命礼 鸾歌鹤舞降坛场

无上虚皇至真三宝(三拜) 志心皈命礼,金霞灿灿,玉像堂堂,日游王母宴瑶池夜远方妙用无穷玄机画测大

众星朝帝阙灵应运更民之策丹台施不老之方,妙用无穷叵测,大悲大圣大慈太上汪姑清胜元君 恭望仙慈,光降法筵,受今赞礼

稽首汪姑仙圣者  高系慧目鉴修崇 上辞碧玉镇三山

下驾彩云游八极  瑶草池边天地异  翠霞硐里物华殊

亲承宋帝赠褒封 万古与民为保障

太上清胜汪姑真仙元君(三拜) 志心皈命礼 水清妙像,玉洁 真容,得道于五峰山上 幽隐於七尖崖中 ,餐松悟道,炼身成功 神通大而显化 无穷,圣德彰而威灵不尽,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太上潘真仙姑至淑元君,恭望仙慈,光降法筵,受今赞礼

乾道年间初出世 潘家一族尽登仙 誓为天下济人师

方识人间无价宝 慕道严前香馥馥 修行林内雾纷纷

辅民护国赠仙封 凡厥有求皆感应

太上静贞潘姑至淑元君 志心皈命礼 慈容清秀 玉貌端严 灵照显化於三山,道德彰 传於梅邑,悟玄机之妙理 完谷神之真丹,利己利人 成仙成道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太上李姑普化淑贞元君 恭望 仙慈,光降法筵,受今赞礼

昔日功修无上卫 至今位列第三真 星冠鹤厂下天庭

玉间鸾飞朝帝阙 殿畔竹绿烟拥翠 台前香篆雾呈祥

愿神不动此山中 播福佑民天地久

太上普化李姑淑贞元君(三拜)志心皈命礼

青虚岛上,紫气林中,琼花捧足献奇功 瑞气腾云施妙用,餐黄芽而苦炼,饮玉液以精修,德证 玄微,灵彰感应,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太上汪潘李真仙至善元君 恭望仙慈,光降法筵 ,受今赞礼

紫雾盘旋龙鹫岭 红霞灿烂覆熊山 飘飘玄鹤台前舞 

袅袅青蛇神里蟠 身着霓裳分五彩 手持花献果千般

皈投玉像遥闻愿 灭罪消愆万福安

三山得道汪、潘、李仙姑至善元君(三拜)

至心皈命礼 白云堆里,紫雾林中 活容秀挺 九霄霞惠 泽,播施三岛雨,麟脯餐而成道,紫芝食以延年 ,凡有皈投,悉皆感应,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太上汪、潘、李仙姑,至善济世元君,恭望仙慈,光降法筵 受今赞礼

玉母仙童为伴侣 玉皇上帝作师尊 十洲三岛任遨游

九阙十宫随习赏 喝道灵昭猿献果 谈玄瑞感鹿御花

河车朱雀两功成 六合八方咸敬礼

三山得道,汪、潘、李仙姑至善元君(三拜)

志心皈命礼 居紫霞林内,隐白鹤庵中 ,巍巍顶戴上,清冠 伟伟心,融无极理,祈祷应如,谷响皈投,福寿云臻,不坠弘誓,高扬法化,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三册得道,汪、潘、李仙姑济世元君,恭望仙慈,光降法筵,受今赞礼

位锁大罗清净境 鸾与鹤驭出蓬莱 丹辱桃脸映红霞

玉骨冰肌同皓月 掌握昆仑天地动 思覃华夏鬼神钦

不违本誓下尘寰 灭罪消愆增福庆

志心朝礼 汪、潘、李仙娘至善济世元君三拜

志心皈命礼、接云山上、宝铎崖前 祥云霭霭罩金容, 瑞气蒙蒙藏玉像 ,演不尽度人之法,施无边 济世之功, 克副下情骈臻鸿福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汪、潘、李仙姑至善济世 元君,恭望 仙慈,光降法筵,受今赞礼

宝像巍巍登宝殿 金容穆穆座金莲 台中日月任遨游

物外烟霞频笑傲 愿播慈云兴万物 愿施法雨润群生

愿祈民境永安宁 原得皇图悠巩固

志心朝礼 汪、潘、李仙娘至善济世元君(三拜)

志心皈命礼,灵合仙体,证应凡胎,练九转之金丹 登十种之仙道,受熙朝之御封褒赠, 为生民之保障,依规术贯,日华恩同泉脉,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太上汪潘李仙姑至善济世元君恭望

常餐碧硐千年柏 每诵黄庭一卷经 种桃怕遇武陵人

立殿犹逢牧坚子 护国心同天地老 利民福逐雨云兴

若能皈向悉通灵 但愿肩求皆感应

太上汪潘李仙姑至善济世元君(三拜)

志心皈命礼,西施妙用,北极灵精,与麻姑论术玄谒天佩而传真悟理 ,殿锁熊山,万古钟灵,庙 貌道敷梅地,四民饮沐恩波,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熊山得道

汪姑清胜真君,恭望仙慈,光降法筵,受今礼赞

独锁梅城第一峰 灵和草静秀灵钟 闲携琴奏鸣猿鹤

久炼丹成伏虎龙 火荼交梨铅汞热 冰桃雪藕鲜苔红

应如物外烟霞异 特向人间济苦穷

熊山得术汪姑清胜仙真元君(三拜)

志心皈命礼,道遵东极,德锁西山,蟠桃树下,一轮皓月常明,炼 丹中九转,丹铅末冷,威扬梅楚 福庇梨民 凡有祷祈,无不沾惠。大悲大愿,大圣大慈,西山得道 李姑普化仙娘淑真元君,恭望慈光,降道坛场,受今赞礼

梅城福地羡西山 林莹蓊蓊百谷寒 花果鲜奇春不老

云霞  景常阑 樵客未能寻遁迹 渔翁岂得到人间

惟有李家真乐隐 台中日月别其凡

西山得道李姑普化淑贞元君(三拜)

志心命礼,身披霞服,顶戴星冠,时游蓬岛访群仙,日玩天际观万像,修悟长生之术,炼成九转之丹,证道於青虚岛上,饮玉液於碧霞硐中,三梅饮德,万姓沾恩,凡有叩以必灵,故无求而不应。大悲大愿,大圣大慈,青虚岛得道,潘氏静贞至淑元君,恭望仙慈,光降法筵,受今赞礼

紫气烟霞外一天 凉风潇洒隔尘缘 崖畔碧桃应已

  中丹汞得真仙 岫岭白云为伴侣 涧边翠柏养精元

硐内修行方七日 人间不著几千年

青虚岛 潘氏静贞至淑元君(三拜)

志心皈命礼,神通莫测,懿德无穷居福地,自在自然锁熊峰,不灵不显代天 行化广度民危。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熊山得道清胜汪姑淑圣仙娘。恭望莲慈,光降法筵,受今赞礼

汪姑 力最无穷 烟霞深处显神通 云起易成天际雨

雪深难压涧边松 霓裳夜映琼楼月 横笛时吹玉宇风

灵隐熊山针不度 广成何处问仙踪

清胜汪姑淑圣元君(三拜)  

志心皈命礼,霞光贯日 玉像凝天,妙泰造化玄机,德济生民苦难,护国护人,利生利物。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西山得 普化李姑淑贞元君

恭望 仙慈,光降法筵,受今赞礼

绀相端严威不猛 玉箫吹下隐仙山 灵泉瀑布雪飞银

宝鼎烟飘香散彩 誓与国家兴正道 常於世上作良医

众生有赖尽皈依 不问贤愚皆普度

普化李姑淑贞元君(三拜) 志心皈命礼,青虚岛上,宝铎院中,仙姑飞韧斩蛟龙,玉女携花供野鹿,幽灵弥显,感应愈尊,大悲大愿,大圣大慈,青虚岛得道,静贞潘姑至淑元君恭望 仙慈光降玄筵,受今赞礼

志心朝礼 静贞潘氏至淑元君(三拜)

 至淑至媛  三山得汪潘李仙娘  至淑济世元君(三拜)

上来俯陈赞颂仰望遐观重伸最后之殷勤,复述再三之恳祷  有求感应,郎叩速灵,时呈凡悃,俯伏  奏申  述意  起仍

韵起愿世人早修行福广种天赐兴

白鹤乘云离海岛  青鸾驾雾别蓬莱  兴云致雨灌东郊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十雨五风常济物  千仓万廪尽丰盈 家家称和大平年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处处名山并福地 十洲三岛众神仙,隐居学道每吞霞 深入幽居常服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奉请慈化三真人 清虚仙岛有仙名 天真显化临凡世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大朝历宋庚申岁 九月念七子时辰 汪门产育先天化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李真同胞七姊妹 玉瑛排来第四名 南宋道君易月朔

无上敕封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潘门化体琼姑女 甲子三月十九生

同产成都清化县 清平洲里有家门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各家祖宗积德厚 三双父母种善因 本木水源非凡质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天地纯良成孝德 要报父母养育恩 看破浮生如梦幻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在家不免凡情扰 三人结拜入空门 同心出家南楚地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路过千山并万水 受尽辛苦为修真 童子引上青虚岛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青山古木多幽静 餐松食柏自甘心 只愿清心参大道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一诚感格天仙到 何祖点化炼性灵 静坐硐中十八载

无上敕封清虚滋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功圆果满归天界 瑶池参谒王母尊 玉皇封赠真仙职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再赐龙雨昭灵应 三仙显道救凡民 千百余年留遗绩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人能诚心来拜奉 自然感动真合真 救济凡民灾与难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求男便有崧灵降 祈祷自可锡遐龄  祈暗祷雨占大有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江湖有请风浪息 舟船稳载获清平 若遇重病缠绵厄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驱邪破魅除妖怪 五雷显化不容情 路途若是逢凶劫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暗遣精兵千千万 兵戈寇贼自同心 家家有请家家旺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处处有请处处灵 功名富贵利如云 善信馨香常供献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有求有感随人意 立时立刻谕汝音 只因下界遭劫难 要救善男信女人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不辞烦扰与琐碎 一一件件判示明 无论富贵与贫贱

无上敕封清虚滋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若能遵体仙真意 善加培植恶自心 莫谓天高报应远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大众诚心朝山岛 焚香炳烛诵真经 三圣得道於三山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大悲大愿声念 大圣大慈句句灵 玉皇敕封三仙圣

无上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奉请雷霆大将军 神通赫赫显威灵 春仲发声巡天下

东西南北任施行 乾坎艮震分队伍 巽离兑坤救生灵

三清受命游三界 威风凉凉护真人 灵锁仙山辅大道

权衡化理耀乾坤 轰轰正气惊人胆 炎炎电火烧鬼精

霹雳一震诸恶退 邪魔歪道化微尘 秋仲收声归洞府

千魔万怪尽藏形 仙山显应无生地 赏善化恶不顺情

风调雨顺民安乐 十方化感众原人 度出贤良千千万

共上瑶池谒圣尊 龙华会上同拜佛 逍遥快乐永长春

弟子一心虔奉请 雷霆护法大将军 奉请仙山蛇噩神

青牙缘目显威灵 金甲蓝蛇常拥护 五雷天甲尽随身

若有恶人行不正 巡查考察不容情 善男信女来敬奉

普施恩惠救生民 遥望灵山伸礼请 护法诸天亲降临

众等虔诚皈命礼 奉敬普化大天尊 雷祖大帝显威灵

常在世间震民心 忤逆之儿雷祖显 保守真人坐硐庭

修行还要真心现 反复欺神雷降灵 修道之人雷神护

妖魔鬼怪化为尘 一日一夜十二辰 切莫恍惚过光阴

修心炼性诚心意 二六时中莫放松 三心四相一齐扫

万般放下炼金身 只要真心无二意 雷祖护法大道兴

奉请普化大天尊 雷祖下降护真人 

我等虔诚皈命礼 奉请童君大金仙 诞生童家戊戌岁

二月廿日戌时生 西山岭下把牛牧 遇着真人引路行

童君开荒到山硐 真人指示脱红尘 自幼五神扫四相

八月十五便飞身 上帝怜我心正直 敕为地主在世行

仙山岭上为地主 佑国佑民显威灵 真人下世来救劫

同说言章把府封 庚申四月初十日 归根超表到天庭

真人系封金仙职 敕往凡间救劫灵 善男信女来敬我

三灾八难不能侵 刀兵水火齐消化 疾病生产得安宁

虔心诚意敬吾神 满门清吉增寿龄 奉请金仙大菩萨

天真显化,诞降西蜀 分身,地秀毓灵 迹托清洲产体 溯源三姓祖宗,积厚流芳,名寓 三姑父母,尊德乐道 自幼虚灵不昧心 立志以修其迄壮辛苦 弗辞,共愿出家而访道,登山涉水, 身越梅岭,介山 食柏餐松,趺 坐清虚古硐,抱 玄守一,诚感何祖之传,炼性还丹,法显雷神之护,功果圆成 ,飞升上朝金阙,真仙定品封号 ,下赴瑶池 。大圣大慈,大悲大愿,敕封清虚慈化大真人,救劫显化天尊

童君大族,公平正直,端方 一生,存心良言 ,苦口劝化,地灵毓秀,牧牛村内有矢名 主教行巫放马山中无拘束 法传香火 利益十递之善门 官鬼神兵考察五路邪崇阴功 广积,生前身运,天工师德诞敷殁后神为地主太公正,神通无边,仙山显应,童君一郎,地主尊神,金仙菩萨

臣等虔诚同发愿 乾坤明素耀清玄 圣君万寿常囿固

宰辅千秋顺节贤 万物生全时岁稔 四民乐业道升平

三灾九横消除尽 百福千祥骈集臻 上来称扬嘉号赞咏仙章言言颂玄道之功勋 句句颁仙姑之大德 少伸凡肯广荷真慈伏显 皇囿高祚与天地以齐坚赤地联芳等山川而永固,然愿在道者 道德日新,修文者 文章日盛,学佛者, 身安乐国,希仙者, 足践蓬莱,复还固有之天深造洞然之域 再有农者 有积仓之庆,仕者,亦显达之名,行商坐贾。歌市厘而埠物丰财艺术经营乐本业而时隆运泰渔者得心於大泽,樵者,乐趣於山林,耕者,充洽  固。牧者,丰肥茁壮。天时地利,境谧人和,雨顺风调,民安国泰,野有掣壤之庆,道无遗粟之危,民无蹙显抚掌相告之尤,国有王道,仁政熙然之乐,干戈永息,甲马休 征风俗同周,复赌尧天之相,礼乐从古,重瞻舜日之光。乡坊宁静,宁室清安。人人赌景星庆云固固履,紫微黄道,是男是女乐升平,在尘出尘俱利乐,凡居大块,悉赖并蒙,稽首擎拳,同向大道 同銮返驾,尊慈(三拜)

白鹤翱翔归海岛 紫云飘渺驾蓬莱 大道銮舆还宝殿

仙真龙驭返瑶宫 肯乞恩光乘照顾 愿祈福泽降人间

后当有请望来临 稽首皈依诸上圣

乾元亨利贞 无极诸大道 先天与后天 玄玄虚湛寂

诗曰:千年银杏冠群雄,石塔碑铭史记存。宝月常明形鹫岭,普同独素鉴诸公。

蚩尤在宗教信仰中的地位

据巫、佛、道、儒四教合一的资深法师陈益松介绍:蚩尤在佛教中奉为“北极星主、紫微大帝”,道教奉蚩尤为中天星主、紫微大帝,巫教中奉为三十三位天帝中之一位,特别是《佛道两教秘传》中载用于驱邪治病讳咒语:四直五横,六丁六甲,禹王治道,蚩尤辟兵,上连铁罩,下作铜城,北帝有敕,御驾亲征,律令敕煞揖。此为驱邪治病的蒙天罩,书中前有三个罩字,即     符,乃蚩尤起雾之法,“蚩尤能造五里之雾”。当时蚩尤与黄帝争战之时,曾用此法起雾,困黄帝于雾中,不分东南西北。后由于黄帝发明了指南车,才战败蚩尤。此法传流至今,现用于驱邪治病,确也灵念。四纵五横即为禹疏九河之象征,中有紫微讳,即为蚩尤居中起雾,外围十八点,为弥天大雾,为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返乡,为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之界限,包罗天地,黄道紫微,万人无敌。今天世人称为开山掌老和大门上所挂吞口即蚩尤化身,可镇妖魔鬼怪

蚩尤屋场周边的民俗信仰

1、蚩尤始祖传——“梅山是我家”

纵观各类史料,关于蚩尤的传说可谓众说纷纭,而在“蚩尤故里”大熊山境内流传下来的故事,自然也有着其明显的地域独特性。蚩尤是大熊山开山始祖,是苗子(少数民族)的老祖宗,蚩尤与黄帝打仗一系列故事与传说家喻户晓。

传说蚩尤生长在“春姬坳”的“蚩尤屋场”,其父为天公,而母亲名叫哈雾。哈雾共生八胎九子,第一胎是双胞胎取名为蚩尤、蚩牛,蚩尤是老大,蚩牛是老二,相貌相同,后又生下七个弟弟,在梅山一带和资江流域很有势力和威望。身为长子的蚩尤,自幼智慧超人、勇猛如虎,外号叫蛮子。他自幼带领八个弟弟随父练功,练就了一副魁梧无比的身材,身高达九尺有余,牛头人身,有超乎常人的雄才胆略,英勇果断的他能力拔千斤,并且具备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的本领。无论是狩猎捕鱼,还是舞刀弄剑,亦或天文地理,无一不精。再加上他自幼精通法术,不仅能轻易召集毒蛇猛兽,也能制造五里云雾,在整个梅山一带无人能敌,“蚩尤蛮子”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天公驾崩之后,蚩尤接替父亲掌管部落。由于他处处为民众着想,加上本身练就的超强本领,所在的部落不断发展壮大,势力逐渐延伸到长江流域,最终凭借崇高的威望,他被推举为南方各部落联盟的首领,号称“九黎之君”,成了继炎帝之后南方最大的部落首领。

随着部落联盟实力的不断壮大,蚩尤和他的民众不再甘心久居山野,率领81个兄弟部落一起逐渐向北扩张直至黄河流域,直接威胁到了原本控制着整个黄河和渭水流域、有着“天下共主”之称的黄帝掌控的北方部落联盟。双方在黄河流域进行了一系列激战,在经历了无数场大战后双方胜负难分,无论是黄帝还是蚩尤,都拿对手无可奈何。由于蚩尤手下大都来自南方山区,很难适应北方的干燥气候,再加上水土不服,整个大军的实力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蚩尤考虑再三,最终决定采取保自己实力诱敌深入的战术来避开黄帝大军的锋芒。

蚩尤且战且退,双方在河北涿鹿进行了最为惨烈的一场大战。蚩尤甚至请来了风伯雨神两位神仙相助,但是就在蚩尤逐渐占据上风的时候,黄帝的一声仰天长叹,召来了天女魃,魃所到之处,风伯雨神制造的狂风暴雨都戛然而止,黄帝抓住这个机会打败了蚩尤大军。

涿鹿之战中蚩尤大军遭到重创,蚩尤部落只好再进一步向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撤退。不过在撤退的过程中,蚩尤部署智勇双全的孪弟蚩牛(二蛮子与蚩尤长相完全相同)率其他兄弟部落的兵卒先行分散撤退,而自己则亲率亲兵诱使黄帝大军一路追杀自己。而黄帝在涿鹿大胜蚩尤之后,也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疆域,并且希望尽快除掉蚩尤这个自己一统华夏的劲敌,因此并没有在意蚩尤诡计,而是亲率大军一路向南方追杀过来。

已经制定了诱敌深入战术的蚩尤边退边战,直到最后退回自己的家乡,而黄帝也尾随其后直接钻进了蚩尤布置的天罗地网:蚩尤依仗大熊山境内的独特地理优势,首先在三江口设下伏兵,引兵至回水弯截断黄帝的后援,对黄帝的先锋部队实施四面夹击。等黄帝赶到时,自己手下已经被杀得一败涂地,战场血流成河,连泥土都被染红了三寸,整个战场成了“红泥田”,而这个地名也就由此得以流传至今。

“红泥田”大战之后,大胜的蚩尤却再次撤退,引得急于报仇的黄帝再次率兵猛追,却又中了蚩尤事先设置的陷阱:大军冲进“败人凼”后,人仰马翻,连黄帝都差点深陷沼泽。带着接连两场大胜的喜悦,蚩尤扬眉吐气,除了派重兵把守各关卡,挂起休战牌,死守不战。自己每天在台上观看阵势,元气大伤的他很清楚即便自己占据了地利人和,但是要想消灭黄帝几乎不可能,于是心底产生了罢战的念头。

而黄帝在差点葬身“败人凼”之后,表面上继续利用自己在兵力上的优势对蚩尤屋场全面围攻,但是完全没有地利的他们,却拿蚩尤毫无办法:攻春姬湖自己士卒却不知水性,见“败人凼”大军又望而止步,其他地方更是悬崖陡壁完全无法进攻,就是眼睁睁的看着蚩尤在隔岸逍遥自在。黄帝攻而无法,退回北方却又显得心有不甘,只好长期安营扎守围困,以便找寻其他消灭蚩尤的办法。可是北方人不适应南方山区多变的气候,大军内瘟疫痢疾流行,即使双方没有交战也时刻面临着损兵折将的可能。

黄帝进退两难,十分头痛,千方百计寻找攻破蚩尤的缺口,并令士卒在黄帝凸上朝蚩尤台高喊“蚩尤投降不杀”的口号,但是换来的却是蚩尤部下“黄帝无能,趁早滚开可免一死”的回应。就这样,两军在春姬湖边僵持了13个月13天,双方将士都有了明显的厌战情绪。无论是黄帝还是蚩尤,都觉得这样继续耗下去无论对谁都没有好处,尤其是黄帝,一方面渴望自己能一举消灭蚩尤,另一方面又深知自己军队远征南方野蛮之地的苦衷,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界,经常独自一人在黄帝凸上呆坐无语。

蚩尤掌握了黄帝进退两难的思想,已经厌战的他也渴望双方能就此休战,于是派春姬向黄帝提出了双方罢兵,采取两人先对文联后比法术来决定胜负的方式,以免各自兵卒再遭遇战乱之苦。继续一个好台阶下的黄帝不假思索就答应了蚩尤的“挑战”。

两人先是你来我往的进行着对联笔试,由蚩尤出上联而黄帝则对下联,这样双方便你来我往开始了文字笔试:

蚩尤提上联:虎入平原被犬咬,

黄帝对下联:龙困浅水遭虾戏。

蚩尤提上联:龙争虎斗十三载,

黄帝对下联:将士阵亡两败伤。

蚩尤提上联:山水相依同日月,

黄帝提下联:北狄南蛮是一家。

蚩尤提上联:天地阴阳各自转,

黄帝对下联:龙游大海虎回山。

蚩尤提上联:梅山梅花是我家

显然,上述对联正好将双方13年交战以来的劳苦和战争前后各自心态表露无疑。因此蚩尤便以守为攻,提出“梅山梅花是我家”这一上联。这一联显然是说黄帝一路追杀自己,为的就是将蚩尤所属的家园占为己有,黄帝听后觉得心虚,觉得自己在蚩尤家门口还如此苦苦相逼,显然有违自己仁义之君的气度,因此蚩尤上联一出,黄帝就显得手足无措,只好推脱:“此联今日不对,改日送上下联。”

对文联,黄帝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化拜圣帝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