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犯强汉者 虽远必诛出自哪里虽远必诛这句话的由来?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这么解气的话出处在哪?就是陈汤打败郅支单于后上疏中说的。虽然现在已经被演绎成“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被骂成猪”了。

陈汤数次求出使外国。先来看一下背景。当时,匈奴已分成五个单于,其中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最强大,但呼韩邪抢先和汉朝交好了,郅支心怀怨恨,汉朝派卫司马谷吉把郅支的质子送回去,他却杀了谷吉。郅支索性和汉翻脸,与康居王通婚交好,还攻击乌孙。接着,郅支杀掉了康居王女和贵人,奴役和屠杀康居百姓,还派人去向阖苏、大宛诸国勒索岁遗。

在这种局面之下,陈汤与甘延寿出使西域。陈汤看出了郅支的野心:侵陵乌孙、大宛,欲降服康居;然后北击伊列,西取安息,南排月氏、山离乌弋,“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对于这种汉朝的心腹大患,不能纵容。幸好郅支无城可守,如果发屯田吏士,再驱使乌孙等国的军士,就能打败郅支。甘延寿不敢擅自出兵,陈汤则不愿等朝中诸臣的讨论再作决定。他趁甘延寿生病了,矫制发兵;甘延寿想制止,被陈汤用剑胁迫。于是乎,延寿只好从命,详细布署,汉兵、胡兵一共出兵四万余人。

陈汤等用计抓住了康居贵人,里应外合,与康居兵一起,大败郅支,郅支单于被斩首,“凡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终于立下奇功。

好,回来该论功了。结果因为陈汤贪婪,贪了不少掳获之物,半路上差点就被司隶校尉逮起来查办了,陈汤上书说:“我好不容易杀掉郅支单于,万里振旅,你们不摆食劳军不说,反而要来抓我入牢,是在为郅支报仇吗?”元帝这才派人劳军。可那边中书令石显与丞相匡衡、御史等人不答应了,都说,矫诏这种事,不诛,就算你运气了,还想封侯!以后大家都跟你们学怎么办?元帝觉得两边都有理,久久没有结论。

这时,学术大师、宗正刘向说话了:郅支这个混蛋,陛下想收拾他想了很久了,甘延寿和陈汤干掉他,也正是体会了您的圣意啊!现在大汉扬威四方,呼韩邪也更死心塌地地归附于我们,这是千载难逢的好事啊。您想想,贰师将军李广利派了五万大军,花费亿万,耗时四年,才得到骏马三十匹、斩了大宛王;其他小罪过还不知道有多少。孝武帝念他辛劳,不但不追究他的过错,还封拜两侯、三卿、二千石百多人。今天呢,康居国强于大宛,郅支的名望比大宛王高,杀使者的罪名大于留马不发的罪名;而甘、陈二人不动用汉军,不耗费军粮,其功德高于贰师百倍!虽然他的确有小过,但这么大的功劳,可比历史上的名臣都强多了!您一定要好好封他啊!

元帝终于下定决心封甘延寿为义成侯,赐陈汤爵关内侯。

这种思路没问题。“不以小眚掩大功”,陈汤后来也被证实确是外政的一把好手。几年后,西域都护段会宗为乌孙兵所围,驿骑上书,打算发城郭敦煌兵以自救。朝中大臣都争论不决。陈汤掐指一算:不用救,现在围早就解了,按路程,五天后,我们就能收到战报了。结果,四天后军书到了,说解围了。大家都佩服得不得了。陈汤明法令,擅长因事为势,他所说的,皇帝多听从。

假设事情到了这里结束了,那么就一切简单了,就没有多少可争议的了。然而,陈汤是一个极为伶俐又极为狡诈的人,他对名与利,汲汲营取;朝中也不乏别的伶俐又狡诈的人,为了自己的名与利,与他作对。陈汤自己的屁股又不干净,根源,就是在一个贪字。

成帝上台时,宿敌、丞相匡衡以陈汤以前贪污了康居国的财物为由,让陈汤免官了;后来,陈汤又上书称康居王质子不是真的王子,结果一查,陈汤是造谣,下狱当死,后来夺爵为士伍;陈汤因为贪利,又与将作大匠解万年建议成帝迁陵,成帝听从了,结果极度劳民伤财,成帝悔之不及,下诏罢陵,准备处理他。

本来,一般人犯了这几宗事,就得赶紧夹着尾巴做人。奈何陈汤艺高人胆大,无所畏惧,还经常拿了钱为人办事,比如说,帮人求封,帮有罪的大臣开脱,诸如此类。

朝中本来恨他、讨厌他的人就不在少数,多项罪名下来,治了他一个“大不敬”。成帝念其有功,免他为庶人,徒边。最后,成帝还是舍不得他,把他召回了长安。

想简单地把陈汤这样的人三七开或七三开,挺困难的。如果陈汤活得更长些,他一定还能贪得更多,折腾得更厉害。陈汤的功与陈汤的过,都是他的狂妄大胆的性格的一体两面。所以,他的一生像过山车一样,一会有功封侯,一会论罪当诛。但,如果是一个从不犯过失又墨守成规的老好人,也不能指望他有多大魄力立下多大功劳。

每个时代都有这么一些人,你说不清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甚至他立的功劳里,也是恶行与贪欲堆垒起来;而他的罪过当中,也许会剥离出良好的动机;你很难把灰色都一一还原成黑色和白色。最后,你就会发现每一个被审查的高官都是陈汤;他们曾有多么的满载殊荣,后来则就会被贬得多么的罪大恶极。

没办法,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令人如此绝望。

(本人新书《活在汉朝不容易》已上市,当当、京东、亚马逊及各大书店有售。)

加载中,请稍候......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这么解气的话出处在哪?就是陈汤打败郅支单于后上疏中说的。虽然现在已经被演绎成“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被骂成猪”了。

陈汤数次求出使外国。先来看一下背景。当时,匈奴已分成五个单于,其中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最强大,但呼韩邪抢先和汉朝交好了,郅支心怀怨恨,汉朝派卫司马谷吉把郅支的质子送回去,他却杀了谷吉。郅支索性和汉翻脸,与康居王通婚交好,还攻击乌孙。接着,郅支杀掉了康居王女和贵人,奴役和屠杀康居百姓,还派人去向阖苏、大宛诸国勒索岁遗。

在这种局面之下,陈汤与甘延寿出使西域。陈汤看出了郅支的野心:侵陵乌孙、大宛,欲降服康居;然后北击伊列,西取安息,南排月氏、山离乌弋,“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对于这种汉朝的心腹大患,不能纵容。幸好郅支无城可守,如果发屯田吏士,再驱使乌孙等国的军士,就能打败郅支。甘延寿不敢擅自出兵,陈汤则不愿等朝中诸臣的讨论再作决定。他趁甘延寿生病了,矫制发兵;甘延寿想制止,被陈汤用剑胁迫。于是乎,延寿只好从命,详细布署,汉兵、胡兵一共出兵四万余人。

陈汤等用计抓住了康居贵人,里应外合,与康居兵一起,大败郅支,郅支单于被斩首,“凡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终于立下奇功。

好,回来该论功了。结果因为陈汤贪婪,贪了不少掳获之物,半路上差点就被司隶校尉逮起来查办了,陈汤上书说:“我好不容易杀掉郅支单于,万里振旅,你们不摆食劳军不说,反而要来抓我入牢,是在为郅支报仇吗?”元帝这才派人劳军。可那边中书令石显与丞相匡衡、御史等人不答应了,都说,矫诏这种事,不诛,就算你运气了,还想封侯!以后大家都跟你们学怎么办?元帝觉得两边都有理,久久没有结论。

这时,学术大师、宗正刘向说话了:郅支这个混蛋,陛下想收拾他想了很久了,甘延寿和陈汤干掉他,也正是体会了您的圣意啊!现在大汉扬威四方,呼韩邪也更死心塌地地归附于我们,这是千载难逢的好事啊。您想想,贰师将军李广利派了五万大军,花费亿万,耗时四年,才得到骏马三十匹、斩了大宛王;其他小罪过还不知道有多少。孝武帝念他辛劳,不但不追究他的过错,还封拜两侯、三卿、二千石百多人。今天呢,康居国强于大宛,郅支的名望比大宛王高,杀使者的罪名大于留马不发的罪名;而甘、陈二人不动用汉军,不耗费军粮,其功德高于贰师百倍!虽然他的确有小过,但这么大的功劳,可比历史上的名臣都强多了!您一定要好好封他啊!

元帝终于下定决心封甘延寿为义成侯,赐陈汤爵关内侯。

这种思路没问题。“不以小眚掩大功”,陈汤后来也被证实确是外政的一把好手。几年后,西域都护段会宗为乌孙兵所围,驿骑上书,打算发城郭敦煌兵以自救。朝中大臣都争论不决。陈汤掐指一算:不用救,现在围早就解了,按路程,五天后,我们就能收到战报了。结果,四天后军书到了,说解围了。大家都佩服得不得了。陈汤明法令,擅长因事为势,他所说的,皇帝多听从。

假设事情到了这里结束了,那么就一切简单了,就没有多少可争议的了。然而,陈汤是一个极为伶俐又极为狡诈的人,他对名与利,汲汲营取;朝中也不乏别的伶俐又狡诈的人,为了自己的名与利,与他作对。陈汤自己的屁股又不干净,根源,就是在一个贪字。

成帝上台时,宿敌、丞相匡衡以陈汤以前贪污了康居国的财物为由,让陈汤免官了;后来,陈汤又上书称康居王质子不是真的王子,结果一查,陈汤是造谣,下狱当死,后来夺爵为士伍;陈汤因为贪利,又与将作大匠解万年建议成帝迁陵,成帝听从了,结果极度劳民伤财,成帝悔之不及,下诏罢陵,准备处理他。

本来,一般人犯了这几宗事,就得赶紧夹着尾巴做人。奈何陈汤艺高人胆大,无所畏惧,还经常拿了钱为人办事,比如说,帮人求封,帮有罪的大臣开脱,诸如此类。

朝中本来恨他、讨厌他的人就不在少数,多项罪名下来,治了他一个“大不敬”。成帝念其有功,免他为庶人,徒边。最后,成帝还是舍不得他,把他召回了长安。

想简单地把陈汤这样的人三七开或七三开,挺困难的。如果陈汤活得更长些,他一定还能贪得更多,折腾得更厉害。陈汤的功与陈汤的过,都是他的狂妄大胆的性格的一体两面。所以,他的一生像过山车一样,一会有功封侯,一会论罪当诛。但,如果是一个从不犯过失又墨守成规的老好人,也不能指望他有多大魄力立下多大功劳。

每个时代都有这么一些人,你说不清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甚至他立的功劳里,也是恶行与贪欲堆垒起来;而他的罪过当中,也许会剥离出良好的动机;你很难把灰色都一一还原成黑色和白色。最后,你就会发现每一个被审查的高官都是陈汤;他们曾有多么的满载殊荣,后来则就会被贬得多么的罪大恶极。

没办法,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令人如此绝望。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大家都知道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历史时期。汉朝是非常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王朝。汉朝时期,基本奠定汉地的范围,其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 ,疆域非常辽阔。而且汉朝人口最多的时候,达六千余万,在当时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当时,文化统一,科技发达,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圈正式成立,华夏族也由此逐渐被称为汉族。

关于汉朝的强盛,有一句话可能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元帝的上书之中,是表明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这句话可不是口头喊喊的吹牛,不是在诛杀前说的,而是在诛杀完之后说的。其实,在这句话之前,还有一句——“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这是什么意思呢?从字面上看,就是“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槀街,让万里之外的蛮夷都知道”, 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

陈汤说这句话的时候,正值西汉元帝时期。当时北匈奴郅支单于不断侵扰西域地界,窃居了康居国(康居国是古西域国家,其东界乌孙,西达奄蔡,南接大月氏,东南临大宛,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又派遣使者责求阖苏、大宛诸国每年进贡,势力逐渐强大,控制了西域各国。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陈汤和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陈汤为人沉着勇敢有大谋,有很多策略,喜好建立卓越的功勋,于是他私自改“出使西域”为“出征西域”,率领四万精兵到达康居国边界,攻打郅支单于。

这一次战争,汉朝军队大胜而归,进一步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权威,确保了在丝路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也开创了西域的新纪元。胜利后,陈汤向汉朝天子上书汇报,并在奏疏中写下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随同奏疏一同递往长安的,还有北匈奴郅支单于的首级。

关于到底有没有“悬挂郅支单于的人头传檄万里”。史书是这样记载的,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繁延寿认为,“郅支单于以及名王的头周游各国,蛮夷没有不知道的。但《月令》上说春天是掩埋尸骨的时候,还是不要悬头为好。”可是车骑将军许嘉、右将军王商等则认为,“春秋时夹谷会盟,优施讥笑君主,孔子杀了他,当时正是盛夏,被斩的手和足分不同的门运出。应悬挂十天后再掩埋。”于是,汉元帝下诏说,按照将军们的意见办,就这样,(将郅支单于)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犯强汉者 虽远必诛出自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