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乘云去复来中乘风万里的意思了利用了什么典故

《七言·万里乘云去复来》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鉴湖女侠”秋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七言·万里乘云去复来作品原文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七言·万里乘云去复来作品鉴赏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来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近代著名女革命家、爱国主义诗人。秋瑾的这首诗,表现了她忧国救时的火热情感和伟大抱负,慷概淋漓,为人们所激赏,为诸选本所选用。

七言·万里乘云去复来作者简介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

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

”,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

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

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

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

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

未果。1907年,她与

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

二十二年(1896年),由父母做主与湖南省

县荷叶神冲老铺子富绅子弟

结婚。秋瑾在婆家双峰荷叶时,常与

,经常集聚在一起,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琴,或下棋谈心,往来十分密切”。后来3个人被誉为“

光绪三十年五月,赴日本留学,同年秋,在上海创办《白话报》,倡导妇女解放,提倡男女平等,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十月间,参加冯自由等在

组织的“洪门天地会”。同时结识鲁迅、陶成章等人。三十一年三月回国筹措学费,经陶成章介绍,在上海认识光复会会长

。经陶、徐介绍加入光复会。七月,再次东渡日本,入东京青山实践女校学习;八月,在

寓所会晤孙中山,经冯自由介绍加入

,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同盟会浙江主盟人。

  • .邵阳市第一中学网[引用日期]
  • 2. 单济康. 秋瑾烈士就义一百周年选篇赏析[J]. 大型月刊(诗词版). 2007(05)
  • 4. 试谈秋瑾诗歌的艺术特色[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
送朋友的时候突然下雨了,有什么古诗或者短语和典故吗 能表达俩个人的将离别的心情 (同性知己)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 王孙归不归?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融情入景.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国维L*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杜被贬.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因宦海无常而慨叹.江边垂柳依依惜别,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后四句接连用典,慨叹友人怀才不遇.音韵和谐,对仗匀称,朴素自然,不尚雕琢.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活用典故,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开头别宴将尽分手在即,直接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真挚,二联写离情的缠绵,三联时间已晚离别到来,“何”后会难期,隐隐的哀愁,没有长吁短叹,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意态从容,气象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标志七绝进入盛唐.“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沧浪诗话.作者谪居岳州,梁知微经此入朝,送客.征帆远去,凄宛而不抒情,反写简淡的秋景.孤——由峰而转向人,神话传说使君山缥缈,浮——迷离扑朔之感,三句写了神仙不可接,友人不可接,朝廷不可接.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朝闻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兑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站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跎.
——把霜拟人化,写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气象,寒不可见树色可见.催,生动有感,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时令,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感,次句写五溪不着悲痛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随风而致.此两句有三层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见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到别无他法.通过想象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将自己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特点和优点之一.当诗人要表现强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使用这种手法来取得预期效果.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空灵而有余叹,自然而又情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的体贴,这是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有诗人李白的向往.三月前加烟花,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意境优美,文字绮丽.后两句看似写景却包含一个诗意的细节,友人远去依然目送.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交待行踪,次联随和入用语贴切,景中蕴藏诗人开朗喜悦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颈联写了远景和近景,尾联依恋老乡却不说思念,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来,怀着深情,更显出自己思乡的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涂上豪放健美的色彩,前两句直写日落之景,纯用白描.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练,朴素秀美.前二句点明时间,后二句写归去情景.有一种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画.钟声触动思绪,归影勾起归意,诗人形象隐于诗外,表露寄托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借助眼前的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手法新颖不落俗套.友人远去,频频挥手,依依惜别,没有直抒心中所想,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景物入诗,用一望字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烟水、青山、飞鸟来烘托自己惆怅的心情,空字不只点出被送友人远了,同时写出诗人此时的空虚寂寞之情.五六句写诗人心随友人远去,直到目的地.最后又回到现场,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无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应.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首句写氛围,声音、情状、时间、地点,显得黯然销魂.二句用两个自,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的伤心,三四句用同病相怜来写依依惜别,通篇基本上直陈其事的赋体,紧扣江边使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既不写饯行时的歌舞盛宴,也不写难舍之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字里行间激情荡漾.开篇造成特殊的背景,烘托李副使毅然前行的气概,珍重的送别之意暗含其中,三四句明写友人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五六句化惆怅为豪放,末句直抒胸臆,气贯长虹.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并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窠臼,语言口语化,亲切洒脱,声调悠扬流美,奔放明快,韵律自由活泼,节奏跌宕有致.
《武威送刘判官碛西行军》
火山五月少行人,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首句似即景信口道来,点明季节和所向,写行程之难,次句写李判官的过人之勇.马之快,原之阔,身手矫健.尾句有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不但是赋而且含有比兴象征之意,使诗脱却一般私谊的范畴,升华到更高境界.此诗只就此地与彼地的情景略加夸张和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于言外,在送别诗中可说独具一格.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这是一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诗人先从自己离别洛阳时写起,怀着被贬的失意离开故乡,以物候的变化表达时间的变换.深得采薇遗韵.开首两句洒脱飞动,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乎,离合无常之感.三句的世情含意极丰,世事如浮云,更觉离情难遣如流水之悠长.结尾一个空字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而又依依不舍的深情.唐诗中写迁谪之苦,离别之恨者多,且各尽其妙,此诗以迁谪之人又送迁谪之人,情形倍加难堪,写得沉郁苍凉,一结有余不尽.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此诗开始从上次的分别说起,接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和惜别,描写曲折,富有情致.上次别后相见不易,此间相思自在言外,正因如此,才相见如梦,加深了惜别和伤感的心情,前两联构成因果关系,翻疑梦,久别初见时悲喜交集的神态尽在其中,各问年,不仅在叹息年长容衰,也在以实证虚后两联写深夜长谈,但太多的话说不完,故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来渲染映衬,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多么凄凉,不仅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境,也象征人事的飘浮不定.既描写了实景又虚写了人的心情.结句表面上写劝酒,实际上总写伤别.综观全诗,中四句极工,写尽悲喜伤感,不可收拾,末二句却能轻轻收结,略略冲淡,可见诗人能运笔自如,具有重抹轻挽的笔力.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写的是送行及送行之后情景,前两句写送行,交代时间地点,一个愁字语带双关,后两句写别后的思念,三句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表达出来.日晚写时间之久,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自然地带出末一句,此句是所望之景,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日晚寒鸦尽,空余江水东,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寞空虚的感触,含有无限深情.这首小诗妙语连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把感情融入景物当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时钟.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虽是送别诗,却重在写景.起句点雨次句点暮切题,暗中还写了送,并且绘出了一个压抑的场面,为后文做铺堑,中间四句构成了一百万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深和远又染上一层迷蒙暗淡的色彩,无不染上离愁别绪,形成浓重的压抑的氛围,诗人置身其间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结尾一联直抒胸臆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从衰草落笔,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次句虽平直、刻露却因承上句而无平淡之感,倒为全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但仍是紧扣悲字,融入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寒云给人以沉重阴冷之感,烘托了悲凉的心境.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仍扣悲字,感情沉郁,将惜别、感世、伤怀合在一起,形成全诗思想发展的高潮.四联仍归到悲字遥望远方掩面而泣,最后一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用朴素的语言写久别重逢后的离别,通篇淡淡着笔,不事雕饰,在平淡中蕴含深永的情味,朴素中自有天然的风韵.前两句一别一逢十年岁月,引发人事沧桑之感,平淡的叙述而别有情致.此诗不写久别重逢的感触,而是再一次分别的情味.三四句是一幅在深山夕照中悄然作别的素描,有一种令人神远的意境,千峰无语立斜阳,境界寂静而略带荒凉,有黯然神伤的意味.前路漫漫四顾苍芒,忽逢又别,使人想到人生离合,别逢总是那样偶然、匆匆,难以预料.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短幅有无限蕴藉,无数曲折.前两句写别浦晚景,秋季相送格外难堪,眼前的景色令人凛然生寒,此处不尽写景暗用蒹葭的诗意,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情绪,使诗的内含大为深厚.三句似宽慰的语调,与前两句隐含的离伤构成了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发现情意的执着.末句美梦难得,一句之中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此诗化用前人一些名篇成语,读来感受丰富,诗意层层推进,愈转愈深,兼有委曲含蓄的特点,清空与质实相对立,却与充实无矛盾,耐人寻味.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此诗写监岐叙别,情深意长,不着一愁字,而表面的平静中却蕴藏着深沉的激愤和无限的感慨.首道出了二人共同的宦海经历和人世沧桑,现在又共同遭难,感到难以再会,而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后二句看似平淡却自然流露出讥讽与无奈.此诗以直抒离情构成真挚感人的意境,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之中.不言悲而悲不自禁不言愤而愤意自现,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情似平淡而低徊郁结.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抒发了诗人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之情.首联开篇点题写惜别之情,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末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在远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梦.烟字确实写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显得情真意浓,十分真切感人.二联集中表现了诗人长期郁结于心中的愤懑与愁苦. 《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V0W;
——首句提到唱诗,把读者引进离筵的环境中.首句休遣,次句解释,筵上唱离歌本已添别恨,何况是自己与友人的赠别之作,不免让人引起回忆,更加伤感.三句从眼前写到明朝,又字上承多字,以别字贯穿上下诗意转折自然,四句是想象中分别的情景,想象具体入微,诗以景结情,余韵不尽.此诗说到分手和分手的时间便结束,通篇只是口头语、眼前景,可谓情无奇景不丽,但读后却有无穷余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历来送别多言离愁别恨,而此诗匠心独运,重写古今情,不落俗套,别具新意.首句选用暗稀二字以暗渡的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次句化用,想到李杜深情,以都城的繁华衬离别的惆怅,——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壮志未酬之情,从中透出,历代兴亡,茫茫百感,一时交集.三四句抒情,行人指远行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有才之人、有志之人、有为之人跨过这道水,这水流走了他们的大好年华,也流走了大唐五朝的国运.此诗写得含蓄蕴藉,凝重深沉诗意深广、韵味悠长.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是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首句写友人乘舟运去,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二句写友人走后的江上景色,以乐景写哀情,急字透出诗人水流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三四句写暮色苍茫暗淡,风雨迷蒙凄清,心情也怅惘空虚,凄暗孤寂.四句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更含蓄更具感染力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是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写景上很成功,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捷交代时间、环境、渲染气氛,三四句展示了两幅美景点明地点,富有地方特色和季节特色,透出对远行友人的关切和惜别之情,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三联写行者与送行者不同的心境,行者乐观开朗,送者空虚无着怅然若失.最后两句写只身回京更加寂寞.诗前半部分的景与后半部分的情形成强烈的对比,使用反衬.
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首句以哀景写离情,次句却出人意料,有浩然远志气象格调不凡.颔联两句是互文,展示辽阔雄浑的境界,为友人壮行色.颈联有两层诗意,一与目送友人消失开际,一想亲友望眼欲穿,既写了对友人今后的关切,也写了自己的怀念.此诗逢秋而不悲,送别而不伤,无论送与行都不引起更深的愁苦
人生何处不离存?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胜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与壮大,尤其到了近现代,有这样一种诗词,它们激励人心,热血沸腾;它们高亢的奏出了时代最强音,在中国最黑暗、最末路的时刻,给人以光明和鼓舞,它们就是——革命诗词!

中国革命史上,提到诗歌,可能每个人想到的都是毛泽东、陈毅、周恩来、朱德、秋瑾、鲁迅等一批革命先烈和文学大师,那么你了解多少革命诗人,熟悉多少革命诗歌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近革命诗歌,一起吟诵那些让人热血沸腾、感召人心的诗词!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mao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   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死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骨沃中原土,魂入九垓舞。

英灵在人间,长擂镇妖鼓。

星殒光犹在,花落香更浓。

洒尽周身血,只为旗更红。

京城处处皆白花,风吹热泪洒万家。

从今岁岁断肠日,定是年年一月八。

一代风流百代骄,人民革命尽英豪。

国殇今夜八千里,哀动长江上下潮。

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一世忠贞兴故国,满腔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相逢无语泪先盈,启齿欲言已失声。

万众一心由衷曲,愿将百死换一生。

岂忍入侵魔焰狂,誓倾热血挽危亡。

  抛雏别妇辞云岭,衔恨兼程赴战场。

  七尺健儿谁惜命?千秋雄鬼史留芳。

我今试作安魂曲,遥唤英灵返故乡。

英魂常绕碧山葱,映日杜鹃犹血红。

  墓表高碑昭后世,无名冢冢是英雄。

奋战中条一代雄,抗倭不惜血流红。

  江川辉映英贤气,禹甸争传烈士风。

  玉瘗家山增胜概,魂归故里化霓虹。

墓碑高矗彰威德,节壮神州万丈嵩。

策马边关赴国殇,雄兵滇缅射天狼。

  刀光剑影尘遮日,异国他乡血染裳。

  拼却此身疆场碎,犹存壮志九天藏。

  东望渺渺归乡路,几度梦魂萦大唐。

悠悠岁月历沧桑,血战驱倭捍域疆。

  凿石山铺滇缅路,渡江地作练兵场。

  苍山见证英雄绩,漾水淌流友谊章。

世代难忘侵略史,飞觞韵雨祭忠良。

披坚整战妆,执锐赴疆场。

  岳麓歼倭寇,洪山逐虎狼。

  誓为家国死,丧命又何妨。

自有湘江水,殷殷吊国殇。

年年岁岁卧斯园,竹柏森森鸟不喧。

  白刃来回能死国,青春止息岂无言。

  宁拿一命酬邦土,不许半时悬日幡。

  英烈九千同姓夏,已倾碧血荐轩辕!

旧日烽烟聚眼眸,一弯冷月照卢沟。

  滇中将士整装去,鲁地城庄碧血流。

  悲愤难平家国恨,青春尽付庶民仇。

  丹心犹系山河梦,故里花开几十秋。

当时烽火斜,将士战东瓜。

  正气吞狂虏,青春化碧沙。

  英风描黛石,铁血染黄花。

  七十余年后,忠魂始到家。

旧事休言,当共赴,民族危难!看身后,川中儿女,怒如涛卷。一路血痕风雨洗,几千新骨征尘掩。拼一死,力战守孤城,烽烟乱。

忆往事,说滕县。逾甲子,山河换。但贼心未死,恶魂难散。钓岛狂鲨掀浪涌,鬼窟小丑吹磷闪。君勿忘,昨日旧心伤,史为鉴。

战迹壮山色,风雨慰忠魂。气吞万里如虎,叱咤皖南云。左右挥戈沙场,南北驱驰骁将,功绩两淮闻。一师制十万,巧力打千钧。

战芒砀,攻夏邑,史诗存。三十七载,别样精彩耀星辰。有报曾名《拂晓》,探索人间正道,今日忆何人?但看新红日,正照满园春。

28、卫我河山,浴血红颜,百炼成钢。想珠河铁北,纵横驰骋;暴风骤雨,白马红枪。剑阵横眉,刀丛冷对,烈烈英风正气扬!尤难忘,将红旗高唱,生命华章!

难书母爱慈祥,怎忍见,行行是断肠。幸故国已复,家园正旺,白山黑水,鸟唱花香。处处丰碑,英雄回首,无悔人生短亦长。春风里,看宁儿代代,正沐阳光。

雪漫残阳,冰著寒山,铁骨傲风。笑倭奴痴妄,徒施伎俩;丈夫矢志,为复国兴。南满烟云,松江烽火,铁骑狂飚正纵横。须来日,看高梁大豆,遍野黄红。

白山昂首苍穹,望林莽,葱葱是古松。问英灵安在,后生可记:当年壮烈,那日从容?再度回眸,诗篇血就,当教中华瞩目中。还休忘,有余魅拜鬼,海上云浓。

林海雪原上,星月冷刀枪。任凭几度风起,猎猎大旗扬。不悔征程坎坷,无憾年华舛错,默默对松江。忍辱淡生死,负重卫家邦。

百余战,仇未泯,恨犹长。抛头洒血,浇我国土不彷徨。江水悲歌未没 ,甲子匆匆已过,小丑又跳梁。莫忘枕戈睡,休教鬼猖狂。

血照渌江水,气壮太行山。才华横溢谁属,更胆赤心丹。九路围攻化解,敌寇诡谋又灭,捷报四方传。名利置身外,论战有新篇。

战辽县,炮火烈,斗凶顽。将星忽殒,飞雨如泪晋东南。多少青春换取,华夏全新天地,青史记左权。但愿蓝天下,春灿百花妍。

古城腾越,国门屏障,西南第一边关。三叠彩瀑,千秋翡翠,丝绸古道名藩。夕照暮云寒。上溯唐汉涌,碧水温泉。十里楼头,冷月残照宝刀弯。

腾冲一片硝烟。斩东洋困兽,倭寇三千。鏖战血泊,八千将士,仰天含笑长眠。埋骨国殇园。挽高黎贡雪,怒水哀澜。万瓣黄花飞泻,酹酒洒南天。

眺望凭栏,江西岸,松山秀列。当此际,思潮澎湃,满心激越。似见厮杀壮士猛,又闻爆破碉群灭。英雄志,以血荐轩辕,休悲切。

有国耻,应思雪;民族恨,无由懈。宝剑匣中吼,莫使声咽。处泰戒忘汹焰莽,思危不令金瓯裂。勿稍忘,发展振国威,存忠烈。

将军铿镪亮剑,壮士刀枪铮鸣,大江南北竖义旗,长城内外尽举兵。一鞭指东瀛!

铁骑纵横驰骋,战鹰呼啸轰鸣。富士山上扬汉旗,策马挥刀入东京。精忠报国情!

刀如密林箭满囊,提鱼肠,征扶桑!艨艟驰骋,喋血太平洋。将士刀锋所指处,倭寇死,复国殇!天兵所至谁敢当?

沥泉枪,泛微茫!军旗猎猎,富士山上扬。亲骑快马舒猿臂,东京巷,擒天皇!

滚滚狼烟,烽火连,倭奴犯边.禽兽军,如驱虎狼,累累血案!扬子江水尽赤染,金陵城下成鬼关,玉碎者,三千五百万,实可叹!

巨龙气,凌霄汉,倚长剑,出玉关!中华好儿女,共赴国难!昆仑关上震敌胆,狼牙山下易水寒.斩倭贼,扬我中华威,青云间!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传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到于今,遗饼纪东征,民怀切。 会稽耻,终须雪。楚三户,教秦灭。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晓月芦沟,怎忘当年,战火曳空!惹英雄奋起,旗风所向,悲歌吼处,气贯长虹。永定河边,南苑巷内,多少男儿浴血中。一腔恨,俱凝刀枪上,怒向顽凶!

天公竟妒豪英,弹飞处,焦石溅血浓。憾壮怀难已,山河未复;民崩倚恃,国损干城!浩气长风。唤起大众,卫我中华一脉同。西山上,有松涛夜吼,霜叶殷红。

滚滚狼烟,悲泣山河,恨聚怒潮。听皇姑屯里,惊魂劈雳,喜峰口上,杀寇声高。原野山川,长城内外,奋起男儿唱大刀!宛平后,唤英雄叱咤,壮士骁骁。

南苑激战晨宵,弹雨泻,黄亭土炽焦!痛荒郊碧血,故园凄泪;千秋肝胆,百战魂消。弹指春秋,纵目寰宇,几处狂徒又叫噐。雄碑下,教子孙长记,一代英豪!

我死国生,从容去,国殇民恸。回首处,家山还远,高堂难奉!一缕忠魂行去缓,十万百姓沿江送。谁堪比,荣辱一肩担,国为重。

芦沟血,宛平痛。肥水烈,临沂勇!凭军魂赤胆,阻敌狂纵。身后几回燃战火,碑前数度梅花冷。看今日,有大好河山,英名共!

风采英姿,永铭刻,昆仑关上!犹记取,英雄儿女,壮歌高唱。有我民族豪气在,教他瀛寇贼魂丧!人争赞:抗日守边城,狄青将!

出生死,穿叠嶂。征异域,别霄壤。望征程万里,雨林毒瘴。马革裹尸人皆怆,悲歌慷慨谁能忘!六十载,看我大中华,新歌唱。

东北飞鹰,曾有梦,翱翔霄汉。谁可料,铁蹄横踏,万民涂炭。为复中华别挚爱,但将热血还心愿。锋初试,军史铸辉煌,书经典。

转瞬逝,烟火淡。豪气在,魂犹战。更青春无悔,此生无赧。岁岁都说空战事,年年频把英名唤。至今日,重洗澈蓝天,星光灿!

怒水扬波擂战鼓。剑啸长空,十万出山虎。洒血捐躯倭寇逐,凛然正气流千古。

一世飘零无尽苦。客死他乡,衰草侵忠骨。驱散阴霾承雨露,魂归故里千秋瞩。

烽火卢沟,惊鼙鼓、萧萧不歇。中流誓、古滇骁勇,浩然义烈。铁脚兵来寒敌胆,壮歌声动醒明月。看黑云、压阵阵难摧,豪情切!

  甲午耻,终当雪;金陵恨,终当灭。好炎黄裔胄,岂容天缺。地下国殇长不死,天涯花色深如血。奉馨香、万古酹雄魂,欣高阙。

东瀛狼虎踞腾州,憾恨难收。金汤锁钥城垣固,悍凶寇,碉堑密稠。将士勇忠无惧,铮铮十万兜鍪。

横飞碧血古城头,弹毁琼楼。前仆后继硝烟漫,剿穷寇,誓复金瓯。战胜先声垂范,功昭日月千秋。

残卷轻翻,鸦声厉、心潮涌动。思旧日、远山呜咽,彩云沉重。几许青春淋热血,恁多笑脸成荒冢。问晚风、可记旧时光,萦悲痛?

卢沟月,犹哽恸;金陵恨,难冰冻!看滇西,怒水骇涛铭控。三载烽烟谁砥柱,滇人誓与山河共!且回眸、惨烈刻成碑,留人诵。

长太息,捐躯将士何方觅?何方觅,青山踏遍,万魂沉寂。

当年浴血驱倭激,如今唯见碑林立。碑林立,英雄不泯,国威谁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9、《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50、《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乘风万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