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被囚禁在哪里之后,为什么一直没能翻身

原标题:古代妃嫔被皇上打入冷宫囚禁 为什么都争抢伺候冷宫妃嫔

古代的冷宫可以说是一个令妃嫔闻之丧胆的地方,一旦妃嫔失宠,其他妃嫔就会挑唆皇帝将失宠的皇妃打入冷宫。从此,大多数妃嫔一辈子也没有翻身之日了。

古代的冷宫并不是固定的场所,凡是关押失宠皇妃的地方都是冷宫。比如万历年间王恭妃被打入冷宫,当时被囚禁在景阳宫内,整整10年不得出进。

清朝光绪皇帝的珍妃因为对慈禧不满,所以被慈禧打入冷宫,当时把珍妃关押在了景琪阁北边的北三所。这是一个独立的小院,珍妃入住之后,被反锁在了北房之中最西头的一间,整个人的活动只能在这一间房屋之内。洗脸、吃饭等都由下人从门窗内递进来。

而且宫内潮湿阴暗,常年不见天日,很多被打入冷宫的妃嫔会精神崩溃,变得疯疯癫癫。

冷宫对于妃嫔来说是一个极为恐怖的地方,但是如果让太监宫女去伺候这些妃嫔,他们却求之不得的。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来是翻身做了主人,二来是有利可图。

这些太监宫女虽然名义上是去伺候冷宫中的妃嫔,但实际上的身份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一个仆人变成了看押囚犯的“狱警”。

妃嫔被打入冷宫后,实际上是被废了,也就是说不再是皇帝的妃嫔,只是一个普通人。这时的太监来看守这些失势的妃嫔会对其非常苛刻。

《故宫通览》中记载,珍妃被打入冷宫后,由一个太监看押。每逢过年、过节,或者是初一、十五,看守她的太监会代表慈禧进行训话,而珍妃必须跪着听训,稍有不满太监就会对其打骂,而且每次训话完毕,珍妃还需要磕头谢恩。而太监还为了自己工作轻松,规定了珍妃一天只能上一次厕所。

相比于伺候皇帝、太后,每天担惊受怕,伺候被打入冷宫的妃嫔简直就是当大爷,关键是工资也不会少发。

被打入冷宫的妃嫔虽然没有了权势,但是他们身上却携带着很多金银珠宝,随便的发簪、手镯等都是价值不菲。

这些太监去伺候他们,妃嫔为了生活的好一点,一般都会选择贿赂这些太监,所以太监去伺候他们油水非常足。

而且很多妃嫔被打入冷宫后,他们的家人也会托太监送给妃嫔一些物品,当然太监们也不可能白白的跑腿,都有一定的酬劳费用。

所以说太监抢着去冷宫当差实际上有非常大的油水,而且正常的工资照发不误。最关键的是摇身一变,从下人变成了“主人”。

慈禧太后戊戌政变后,就囚禁了光绪帝,甚至一度尝试要废掉他!有人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之间积怨太久,仇恨太深,早已到了势不两立,有我无你、有你无我的地步。慈禧太后也多次想害死光绪帝,到了她自知即将不起之际,因为害怕自己死后光绪帝报复她,让她死后不得安宁、死不瞑目,所以她预先设计毒死了光绪帝。 这个说法显然夸大了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矛盾,具有相当大的想象成分。或者说,是基于康梁有意遮蔽历史真相,编造、渲染袁世凯所谓告密所得出的必然结论。

如前所述,在对康梁围园杀后的密谋已然知晓的情况下,光绪帝对慈禧太后也好、对袁世凯也罢,不可能像康梁所渲染的那样怀有刻骨仇恨,而是多多少少有些愧疚。 当然,慈禧太后戊戌政变后就囚禁了光绪帝,甚至一度尝试要废掉他。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一个成年的皇帝却不能正常行使应有的职权,甚至失去人身自由。如果说光绪帝对慈禧太后没有丝毫怨怒,也是不符合人之常情的。而在慈禧太后看来,光绪帝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很难说他的一腔幽怨不会在她身后转化为报复。

这样的事,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远的不说,就说本朝,按照乾隆帝的说法对大清“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的多尔衮,先后被他的侄子顺治帝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死后封“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可是,仅仅两个月后,十几岁的顺治帝就下令剥夺多尔衮的封号,掘墓鞭尸。 殷鉴不远,慈禧太后担心死后遭到光绪帝报复,不能说完全是多虑。

因此,以心狠手辣著称的慈禧太后未雨绸缪,在生前就消除掉这个隐患,也是符合逻辑的。 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个人恩怨层面,就简单化了。 换言之,担心死后遭到光绪帝报复,或许是慈禧太后下决心毒死病中的光绪帝的一个直接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甚至不能说是主要原因。 慈禧太后是老练的政治家,作为大清帝国的当家人,她的眼界和胸怀,不可能只局限于个人恩怨。 正如前述,慈禧太后身后中国将发生政治大灾难的说法一直流传并得到相当多人的认可。这与担心死后遭到报复一样,令慈禧太后感到不安。

这样的事实是不容怀疑的:慈禧太后对光绪帝能不能肩负起大清的江山社稷是持否定态度的;她很可能认定,无论是能力还是身体、精神状态,光绪帝都难以胜任。这无疑给大清的未来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发生政治大灾难的预言将变成残酷的事实。 两位皇帝没有子嗣的尴尬,本身就是巨大隐患。如果缺乏政治强人的有力驾驭,势必导致继承权的争夺。追溯起来,咸丰帝一支已绝嗣,从血缘上就要回到道光帝那里去,道光帝的子孙众多,有资格觊觎皇位者多达几十人。

一旦内讧,皇族自相残杀不说,很可能引发政局动荡,甚至成为葬送江山社稷的导火索。这个可怕的场景,可能时常在慈禧太后的脑海闪现。作为大清帝国的当家人,她意识到自己有责任采取措施,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 而毒死光绪帝,一举两得,可以化解慈禧太后的这个心结。 笔者的意思是说,提前结束光绪帝的生命,是慈禧太后的深谋远虑,为权力顺利交接铺平了道路。也就是说,大清帝国之所以能够在政治强人突然去世后没有出现人们所普遍预言的那样的政治大灾难,却实现了最高领导权的平稳过渡,正是奠立于一个惊天阴谋之上!

慈禧太后戊戌政变后,就囚禁了光绪帝,甚至一度尝试要废掉他!回顾起来,慈禧太后产生这样的念头,应该是在光绪三十三年四月下旬。 这一年四月二十六日,载沣次子溥杰诞生。 至此,载沣已经有了两个儿子,这样一来,一个过继给同治帝兼祧光绪帝,载沣本人还有自己的儿子,从人情上说,就具备了基本条件。当然也可以这样认为,当时婴儿夭折很普遍,载沣已经有两个儿子,继承皇位的保险系数大为提高,可以按照这个方案操作了。 所以,溥杰出生仅仅十四天,慈禧太后就颁布懿旨,任命载沣进入枢垣——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本文由连红看世界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瀛台始建于明朝,清朝顺治、康熙年间曾两次修建,是帝王、后妃的避暑和游览地。因其三面临水,衬以亭台楼阁,像座海中仙岛,故名瀛台。 瀛台上有翔鸾阁、涵元殿、香扆殿(即蓬莱阁)、迎薰亭、丰泽园、怀仁堂、海晏堂等建筑,山石花草,楼阁亭台,拥水而居,秀美宜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曾居住于此。

光绪皇帝被囚禁的地方:瀛台,位于中南海南海中的仙岛皇宫。四面环水,只有一石桥通往外界。光绪被囚于此处便与外界失去了联系,远离了国家政权的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绪被囚禁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