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有卖无味据毒气体古代的毒药名称大全

原标题:古人如何鉴别中毒身亡

  右侧的两个甲骨文“蛊”字,都是杯子一类器皿里放了虫、蛇一类有毒之物的样子。

  汉代画像石中的案发现场验尸图(局部)。

  辽代绘《神农尝草采药图》。

  清乾隆年间江苏布政司刊本 《洗冤集录》内页。

  朝鲜一男子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遭遇“毒杀”, 经尸检鉴定,是一种叫VX的神经毒剂令其毙命。“毒杀”在中国古代案例很多,从古籍记载来看,古人将“毒物”分为矿物性毒药、动物性毒药、植物性毒药三大类型,而通行的验毒手段则主要有“工具验”、“活口验”两种。隋代的《诸病源候论》曾提出,银器可测“不强药”、“蓝药”、“焦铜药”、“金药”、“菌药”等五种毒药,南宋时更出现了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

  古代“毒杀”有哪些“毒物”?

  《论衡》:“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

  何谓“毒”?东汉王充给出的说法是:“夫毒,太阳之热气也。”他在《论衡》一书中用专门一章《言毒篇》来讨论毒物,并对已发生的毒杀现象作了分析和解释:“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

  对于毒物致死现象的调查,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相当于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据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中华人文始祖之一的神农氏炎帝,当年曾“尝味百草”。《淮南子?修务训》更称,炎帝在做药物学调查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在当时自然界的毒物分布十分广泛。托名之作《神农本草经》在确定某一种药物的功效时,首先评判其“是否有毒”。该书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大类,中药一百二十种“有毒”,下药一百二十五种“多毒”。

  到夏商周三代时期,官方已有专人负责毒物管理。周王朝由“医师”负责此事,《周礼?天官》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隋唐时,对能致人死亡的毒物有了进一步的分类,药学家孙思邈《千金翼方》所记已超120种。现代药物学将毒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类,古代还没有有机与无机的概念,分为矿物性毒药、动物性毒药、植物性毒药三大类型。

  矿物性毒物又叫“金石毒”,有砒霜、水银、雄黄、雌黄、密陀僧等,动物性毒物有蛇毒、蝥毒、蛊毒、河豚毒等。植物性毒物更多,有钩吻、乌头、羊踯躅、莨菪子、巴豆、莽草、皂荚、杏仁、毒蕈等,这些在古代都曾被当过谋杀或自杀的毒物使用过,且较常见。不论是古代文献还是古本小说,里面都可见到用这些毒物来自杀或谋杀、误杀的案例,《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就是在药中掺入砒霜害死了亲夫武大郎。

  蛊毒则是一种相当古老的谋杀手段,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找到了“蛊”字。由于蛊毒害人是通过巫术手段实现和完成的,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古人很忌畏这种毒杀方式,先秦时周王朝已设专人来防范蛊毒之害,《周礼?秋官》记载,庶氏“掌除毒蛊”。

  古代如何判断是否“中毒”而亡?

  《洗冤集录》:“凡服毒死者,尸口、眼多开。”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称:“凡药物云有毒及有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那么,古人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为中毒身亡?古人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有具体的操作流程。一般来说,中毒身亡分为自杀、他杀、误杀等,自杀就是民间俗话说的“寻死”,而他杀就是现代刑侦中所谓“谋杀”,误杀则是意外事故。不论是寻死还是谋杀、误杀,一经发现,在古代均要进行司法鉴定,即俗话说的“验尸”。

  验尸行为在先秦时已出现,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现的秦国竹简中已有这方面的内容。但专门的法医学著作到宋朝时才形成体系,现存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就是由南宋法医宋慈所撰。

  《洗冤集录》对各种死亡现象均有记述,可视为验尸手册。卷四《服毒》一章便详谈了中毒死亡后尸体的总体特征:“凡服毒死者,尸口、眼多开,面紫黯或青色,唇紫黑,手足指甲俱青黯,口、眼、耳、鼻间有血出。”意思是,中毒死亡的,一般都是张着嘴巴睁着眼睛,面孔乌紫或呈青色,嘴唇紫黑色,手指甲和脚趾甲都是青黑色,有的七窍流血。该书还将中毒死亡的验尸分为多种情况,同样是中毒,轻度中毒与重度中毒的尸体特征不同:“甚者遍身黑肿,面作青黑色,唇卷发疱,舌缩或裂拆、烂肿、微出,唇亦烂肿或裂拆,指甲尖黑,喉、腹胀作黑色、生疱,身或青斑,眼突,口、鼻、眼内出紫黑血,须发浮不堪洗……”而且,年龄大小、身体胖瘦、自杀与他杀等等,中毒时也都有所不同,甚至连空腹中毒与吃饱后中毒也不一样:“有空腹服毒,惟腹肚青胀而唇、指甲不青者……”

  古代验辨毒物有哪些手段?

  《外台秘要》:“取银匙若箸或钗含之,经宿色黑即是。”

  看出中毒症状,但是不是中毒很多时候并不能定论,还得进行具体的尸检,查出真相。古代通行的验辨毒物的手段有两种,一是“工具验”,一是“活口验”。

  “工具验”,就是借助他物进行测试。在现代相应的试纸测一下就有结论,古代没有试纸,银钗、银匙、银针这类银制品是主要工具之一。《诸病源候论?蛊毒病诸候下》认为,银器可测试“不强(详)药”、“蓝药”、“焦铜药”、“金药”、“菌药”五种毒药:“欲知是毒非毒者,初得便以灰磨洗好熟银令净。复以水杨枝洗口齿,含此银一宿卧,明旦吐出看之。银黑者是不强药;银青黑者是蓝药,银紫斑者是焦铜药。”唐王焘《外台秘要》也认为银钗验毒十分可靠:“取银匙若箸或钗含之,经宿色黑即是,不黑者非。”

  “活口验”则是让动物吞食,或是涂抹于身上,测试是否有毒。由于“活口验”可以迅速得出结论,古人多喜欢用鸡、狗一类禽畜活口来吞食可疑毒物。活口验并不考虑动物本身的生命安全,更残忍的还有让人来测验。在早期,用奴隶、家仆来验毒司空见惯。《吕氏春秋?僖公四年》记载,先秦时的晋献公怀疑夫人骊姬送来的食物里有毒,便将酒洒到地上,地面马上鼓了起来;将肉给狗吃,狗随即倒毙。晋献公怕有误会,又让身边的宦官品尝,结果也中毒而死,遂确认骊姬要谋杀他。一直到清末,皇家都流行“活口验”。如给皇帝享用的饮食,侍食的太监要先吃,没事了皇帝才开始用膳。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虽然在古代是一种通行的手段,但有时也欠科学,如银变质并不一定就是有毒。

  古代如何鉴别毒药成分?

  《景岳全书》:煤气中毒“其尸软而无伤”

  古代验尸,确定被毒死因并非难事,难的是弄清死者中了什么毒。即使现代有先进的化验技术,要想很快得出毒物成分也非易事。但古人能从尸体特征上找出答案,令人惊叹。《洗冤集录》中便有不同毒药致死后尸体特征的记录,即便经验不多者,对照后也可很快知道是被什么药物毒死的。摘录部分如下――

  如果浑身上下、面孔、胸口都呈深青黑色,腹部膨胀,有的口里吐血,有的肛门泻血,是中蛊毒死的。如果外加嘴唇燥裂,齿龈呈青黑色,则可能是吃了鼠莽草中毒的,这和中蛊毒死的样子差不多,但不同的是,鼠莽草中毒要过一天一夜才见九窍出血。

  腹部膨胀,有的上吐血,下泻血,往往是中酒毒死的。如果一顿饭工夫,浑身就会出现许多小泡,呈青黑色,眼睛突出,舌上有裂纹,并生一些小刺泡,嘴唇破裂,两耳胀大,腹部膨胀,肛门胀裂,指甲呈青黑色,就是砒霜或野葛(断肠草)毒死的。当然,上述判断也不一定完全准确,中毒有深浅,时间有长短,个体不同,便有差别。如《水浒传》中就这样描写潘金莲毒死武大郎:“(武大郎)口里喷出血来,但见指甲青,唇口紫,面皮黄,眼无光。”

  古代毒物鉴定多是经验之谈,但许多观察并不失科学性。如北宋寇宗

到暑假,那些经典电视剧就会在电视台循环播放。不管是武侠剧、宫斗剧还是民国时期的谍战剧,你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毒药。什么含笑半步癫啊、十香软筋散啊、三尸脑神丹啊,情花、鹤顶红、断肠散,还有各种颜色都有的神秘剧毒小药丸。,这些毒药真的存在吗?在现实中古代有哪些比较常见的毒药?真的有电视剧中演的那么有效吗?

说到毒药,就不得不提鹤顶红。在古装电视剧里,它是民间最常用的毒药,相传是天下第一毒物,服下即死,还没有解药。这种神奇的毒药实在是反面角色的必备之物,不管是在江湖还是在宫廷,你要没有点鹤顶红,都不好意思干坏事。 《还珠格格》里,老佛爷赐死香妃时给的就是鹤顶红,《新白娘子传奇》里也有鹤顶红出现,白娘子两次用法术解了鹤顶红之毒,还消耗了不少真元。

事实上,鹤顶红并不是丹顶鹤头上的红色物质。丹顶鹤头上的红色,是一块布满米粒状肉瘤的红色皮肤,放大看的话对密恐患者有一定杀伤力。 不过这种东西肯定是没有毒的。

古代所说的鹤顶红其实是红信石,红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种天然矿物,由于红信石是一种鲜红色的毒药,就像仙鹤的丹顶一样,所以人们将它取名为鹤顶红。红信石加工以后就是砒霜,古代常见的毒药。它进入人体后会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使人的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由于砒霜有剧毒而且无味,中毒的症状往往被人们与其他一些疾病混淆。难以在尸体上被检验出来。因此,砒霜也就被很多人当作杀人的工具。光绪皇帝就在死后百天被认定死于砒霜中毒。尽管砒霜剧毒,但是它也曾被用来治疗疾病,比如它一度被用来治疗梅毒或肺结核。现代医学也有一些关于砒霜治疗血液、肿瘤疾病的研究,不过到底能不能靠谱地推广,还得再看看再想想再等等。

蒙汗药经常在各种影视剧和小说中出现,主要是流氓土匪或绿林好汉在打家劫舍时所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时就用到了蒙汗药。这种蒙汗药和《三国演义》里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用的麻药其实是一样东西,就是曼陀罗。事实上,古代之所以把用曼陀罗花制成的麻醉剂称为蒙汗药,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服过曼陀罗花后会因汗腺分泌功能受到抑制而出现无汗、皮肤干燥潮红的症状。所谓蒙汗药其实就是把汗蒙住了。

所谓牵机药,是说中毒之后,人体剧烈抽搐,头部与足部拘搂相接之形。 这样一种残酷的毒药,却跟历史上一个最文艺的惨案联系在一起。 就是那个着名的词人李煜。

所谓牵机药,是说中毒之后,人体剧烈抽搐,头部与足部拘搂相接之形。 这样一种残酷的毒药,却跟历史上一个最文艺的惨案联系在一起。 就是那个着名的词人李煜。

至于情花,那是金庸瞎编的。 有人根据曼陀罗能让人产生幻觉的特点认为它就是《神雕侠侣》中情花的原型。《神雕侠侣》中写情花会结果,或青或红,有的青红相杂,还生着茸茸细毛,就如毛虫一般。枝上有尖刺,如果有人被情花的小刺刺痛,十二个时辰之内不能动相思之念,否则苦楚难当。如果数日之内不服解药还会身亡。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0%死亡的剧毒农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