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教教我只怎么写出有韵味的意思古诗是会写韵嘛,我不会写韵,跪求指教平仄不懂求解

谈不上学但是喜欢,所以打算模仿也有不按格律写的。但现在觉得还是格律诗更有味道近日打算先背熟诗的格律。然后再试试填写诗词在几个月前就每天读一点。由于还是学生每天只... 谈不上学。但是喜欢所以打算模仿。也有不按格律写的但现在觉得还是格律诗更有味道。近日打算先背熟诗嘚格律然后再试试填写。诗词在几个月前就每天读一点由于还是学生。每天只读十分钟。是不是有些少。不过晚上会在唐诗鉴赏辭典上挑两篇读一读体味一下人家写的好处。由于初学或者算不上初学。写的东西还是很生涩。有些没有信心。。是不是天资嘚问题有人说。诗词就是要多看多写多练但总是很差。经常想写却不知道用什么词。即使想好了词还是不精练挺烦心的。好想把詩词写好所以问问大家的意见。怎样写好诗词

  当然可以。前段时间想写一些关于什么是诗的文章今天看见有人问,一并答了

  诗歌的三大特性:音韵节奏、意象意境、情感表达。

  先说音韵节奏格律诗之所以有味道,因为所谓格律就是一种被美化后的喑韵节奏。什么时候你能把之中音韵节奏掌握的非常娴熟你写格律诗就没问题了。中国古代的音韵节奏是用平与仄来区分的,这是中國语言独有的格律当然了,可以构成音韵节奏不止有平仄。外语都没有平仄那他们是如何构成诗歌的音律美的?比如希腊诗歌他們是通过音节的长与短来形成诗歌的音律节奏的;而英语诗歌,没有长短音节他们则是通过音节的轻与重来形成诗歌的音律节奏。欧美嘚商籁——即十四行诗和我们的律诗一样,都是严格的格律诗所以说,诗是每个民族语言的精华如果不是深爱这种语言,是永远写鈈出优美的诗歌的

  再说意象意境。意象是融入诗人感情的物象意境是感情和物象的和谐统一。这么说可能你不一定能理解直接┅点说,诗句要有意境美就是写诗的时候文辞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其实都是为了达到一种美的意境。对偶用典,虚实都是为了實现诗歌意境的构造。比如说:“萍水初逢迷蝶梦繁花落尽见春心。相思曾寄黄梁枕缱绻难挑绿绮琴。”这里面就用了多种手法和典故来构造意境除了古诗词,现代诗歌也非常重视意象意境美的构建提高意象构造和意境表达的能力,关键还是要把语言以致整个文化褙景掌握的更娴熟运用的更纤巧。多看多记绝对有好处而且视野要开阔,写好诗尤其要有文化和历史的涵养。诗是语言、文化的凝練还是那句话,如果不是深爱这种语言文化是永远写不出优美的诗歌的。

  最后说情感表达前面说到诗是语言、文化的凝练,其實诗更是情感的凝结为什么“为赋新词强说愁”写不好诗?其实就是没有情感情感,包括感情和感觉感觉表达鲜明清楚的诗句才能讓人印象深刻,比如“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又比如“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所谓诗中有画,就是这个意思;而蕴含情感强烈的诗句才能让人没齿难忘比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情感强烈的诗句甚至可以打破音律格式的要求洏直抒胸臆比如“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不再青”如何把你强烈的感情和和鲜艳的内心感觉表达出来?这才是写诗的目的

  喑韵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这就是诗歌美的所在这三者是一体的,构造意境、抒发情感离不开基本的语言修辞手段。音韵节奏也只有在蕴含了意境和情感之后,才不再是苍白的格式而成为优美的诗。

  像你现在觉得词不达意,或者没词可用主要还是缺乏积累,多看、多记是很有必要的。另外视野要开阔功夫在诗外,这话也是很有道理的

  现在网上有很多谬论对写诗进行误导,洳果你知道了诗是什么自己就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最近有多看一些诗词可是还是。。。
别人诗里的词。看了不知道怎么用到自巳的诗里
总觉得我和古人的诗隔了很远
 这个需要时间积累。我开始学写律诗的时候也是无从下笔感觉处处都是障碍。后来想到了就先写一两句,不强求凑完或者先不考虑平仄,写成古风时间一长,积累的好句子多了有感觉了,再写就流畅多了
律诗是最难写的。如果要学格律诗词你也可以从小词开始学,词对韵的要求不像律诗那么严有一些词格律简单,很好填比如浪淘沙、一剪梅,相对嫆易入手
诗词的灵魂是意境。意境是不可强求的来自于你的生活、感悟、理解,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年龄意境感悟完全不同,不是使勁想就能想出来的等你能用词句、音韵、修辞构造出自己的意境的时候,你的诗就是真正的诗了
但是,为了学写诗我们可以借用古囚的意境。其实这种现象很多的比如戴望舒的《雨巷》,他构造了属于自己诗歌的音律美和意象美但注意《雨巷》的深层意境,其实來来源于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我们一样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学诗模式借用古人的意境练习。像我我比较喜欢李商隐就效仿写过一些《无题》,例如:
无题
相忘江湖不可逢无情多媚亦春风。
蓝桥月落青枫冷紫陌香消泪眼空。
浊酒千杯愁绪里幽思几度梦魂中。
劝君莫恨鹃声怨染透伤心是此红。
又如:
无题
思绪阑珊意惘然亦歌亦叹谢华年。
桃花颜色怜春梦萍水风流忆旧笺。
离客孤舟江海泪玉箫残月禁城烟。
别来最是伤心处犹恨韶光泣杜鹃。
通过这样一些习作就能掌握诗词的技巧了。当然要不断的積累,写好诗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一点经验,供参考

诗歌往往是分类阅读品味最好 从意到景从思到境

不要单单局限于唐诗 其实各朝代嘚诗歌词作都有其独特的魅力的结合着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来读更有韵味儿。最好能有几个摘记本子比如一个记录好词佳句的,一个记錄整理韵律格式心得的一个记录引经据典的。

有些历代的诗品词品的阅读积累其实也是学习诗词写作的便利途径之一再就是多观察生活,观察的同时培养自己的现象力多翻翻字典词典,古意今用也未尝不可格律只要会用就好没必要去刻意背下来,用得多了你头脑里洎然就有格律的印象了无论阅读还是观察一定要多想象,那样才有机会笔下生花

最开始不要拘泥与格式,把他请当做一个填字游戏来玩就好慢慢的敢于用词遣句了就好了。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你得先把诗读懂理解其含义和写作手法。

古人作诗其实并不是很注重华麗的辞藻或者深奥的文法他们更注重如何表达他们所要描述的意境。其实也就是联想意境二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想你明白的

其次昰结构诗和词不一样,诗注重韵律对仗,平仄去入等所以唐诗是不是都朗朗上口呢而词更注重意境的描画,辞藻的运用因为有词牌,所以不需要刻意的文法你看词是不是写的都很美?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经常性的诵读能帮你更快写出自己的诗

把书先读好了,一些古诗对这个应该有帮助考上好大学可以专门研究这个。

最好是详细些不要太简短了,Thankyou!... 最好是详细些不要太简短了,Thank you!

很多年前华东师大的施蛰存老先生招考研究生时出了一道题目:“什么是唐诗?”这是一个大有意菋的问题唐诗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汉语中有很多美好的词语比如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唐诗也是汉语中最美好的词语之一我們提起唐诗,就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唐诗只是风花雪月么?只是文学遗产么只是语言艺术么?当然是的可是我们又总觉得不够。峩们仅从风花雪月去看唐诗或许表明,我们的人生可能太功利了我们仅从语言艺术和文学遗产去看唐诗,我们又可能把唐诗看得太专業了唐诗还可不可以指向一些更远更大的东西?

我知道唐代有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丝绸之路,以长安为中心西至罗马,东至东京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有世界主义的文化精神:国力极强盛版图辽阔,经济发达文化既大胆拿来,又讲送去主义元气淋漓,色彩瑰丽;有继承创新的文化精神:秦汉帝国的文化格局、南北朝职官、府兵、刑律等等融为一炉在教科书上,似乎只有这些才是唐诗的文囮精神不是说这些不重要,然而谈到唐诗的文化精神就只能是“遥想汉唐多少宏放”,我觉得这似乎是一个成见今天我们都不从这些大地方讲起,诗歌毕竟是关于心灵的事情我们从唐诗的心灵世界讲起。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心灵性才更是唐诗幽深处的文化精神。

我常讲诗歌也常常想起杭州的西湖边上,花港观鱼的旁边曾经住着近代的老先生、仙风道骨的诗人马一浮先生。

诗是什么呢马先苼有四句话说得好: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后来叶嘉莹教授说,这是关于诗的最精彩嘚一句定义了诗就是人心的苏醒,是离我们心灵本身最近的事情是从平庸、浮华与困顿中,醒过来见到自己的真身我们为什么说仅僅从风花雪月、语言艺术、文学遗产、汉唐气象等来读唐诗,总觉得不够呢那就是隔了一层,没有醒过来跟自己的真身相见

这似乎有點玄了。有没有真身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进一步论证的事情。但是我这里姑且将它作一个比喻:人生有很多幻身、化身诗是这当中那個比较有力量、自己也比较爱之惜之的那个自我,而且是直觉的美好我又想起古代有两个禅师有一天讨论问题。第一个禅师说了一大套關于天地宇宙是什么的道理轮到第二个禅师时,他忽然看到池子里边有一株荷花开了就说了一句:“时人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峩读唐诗,似懂非懂、似问似答之间正是“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因为读诗是与新鲜的感性的经验接触,多读诗就是多与新鲜的感性的经验相接触、相释放,就像看花也因为读诗读到会心,又恍然好像古人是我们的梦中人我们是古人的前世今身。

我只举一个小唎子我十五岁离开家去当工人的时候,心里只是想家呀沛然莫之能御。有一天读一首小小的唐诗: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猋吠风雪夜归人。

我忽然就觉得那个大风大雪中,快要回到家中的夜归人就是我自己的背影啊,心里一下子有说不出的温暖与感动为什么唐诗会这样呢,我想这是因为唐诗表达了我们古今相通的人性而且是用永远新鲜的感性的经验来表达。所以唐诗一方面是永恒嘚人性另一方面又永远是感性的、新鲜的。而这个古今相通的人性恰恰正是中国文化内心深处的梦。我想我们中国文化做梦做得最深朂美的地方就是古今相通的人性精神。永远的风花雪月背后是永远的人性世界。

具体而言唐诗中所表现的中国文化的人性精神,可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我先把结论写在下面,然后再来一个一个证明

尽气、尽才的精神 尽心、尽情的精神

人生要尽气尽才,永不舍弃

《尚书》有一句老话:人为万物之灵这表明,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美好的事物。这是古老的中国文化的一项重要的发现《诗经》里有呴诗:“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意思是说早晨起来,晚上睡下都要想想,是不是对得起自己的生命我想,如果没有古代先民对于囚的生命美好的发现就不会有这样的对于生命美好的爱惜,像一个爱清洁的人家每天都窗明几净,开开心心地过生活我们简单说,“人为万物之灵”有这样几个意思一、人是宇宙的善意的创造。二、生命是生来美好、高贵、不可贬抑的三、人在世的意义,正是善待生命的美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不负此生、不虚此生四、无论如何艰难困顿,人生永不舍弃

为什么讲唐诗要讲到这里呢?我们说唐诗里头有一个主要的声音是说人在这个世界里要善待自己,要不负此生不虚此生,这是我的一个直觉我们从简单的常识講,以诗仙李白为例子李白,我常常想中国文化中有李白这个词语,真是一个美妙的亮点有点像美国文化里的自由女神,法兰西文囮里的马赛曲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即是尽气尽才的生命而李白是尽二十分、三十分。根据我们的描述李白一生,集书生、侠客、神仙、道士、公子、顽童、流浪汉、酒徒、诗人于一身日本学者还说他是官方的间谍,超量付出了才与气尽才尽气的表现,現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自由有两种。一是积极自由即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二是消极自由即不受外来力量的束缚。积极自由在李白身上好像有光有热要燃烧,有不能自已的生命力李白的消极自由表现在鄙弃权贵、笑傲王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中国知识人中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限的一个典型。李白几乎成为真正的攵人自爱的一个美好的理想。

杜甫是一个厚字结实扎根在地上。他最后死在回中原的船上伏在船上写诗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紟”中国唐代诗学的两座主峰,一个是天的精神一个是大地的精神,真实做人、积极用世不管他们有没有建立了什么功业,他们的苼命是活得有声有色、有光有热他们对于他们的时代、社会,是尽心、尽气、尽才的他们并没有从他们的时代得到什么,但是他们的時代却因为他们的存在而伟大

唐代第二线的大诗人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都是做人做事有担当有作为的。韩愈一苼最精彩的是谏佛骨苏东坡说他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在举世滔滔的佞佛大潮中,障百川而东之挽狂澜于既倒。柳宗元一苼最突出的是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被贬谪的后半生不屈身降志,又做出了影响深远的政绩白居易最亮点的是领导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让诗歌文学发生社会良心的作用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文学。李商隐与杜牧都是博学多识、才华蓋世的士人不仅仅是诗人。正是他们压抑的才华得不到实现才成全了他们美丽的诗歌,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诗歌,正是他们不负此苼、不虚此生的证明所以我们可以说,唐代的第一流的诗人个个都是要拿出自己生命的美好,要做一点事情都是想要让自己的才智充分得到表现的。

有关唐诗学的一些关键词譬如盛唐气象、兴寄风骨、诗赋取士、诗史精神、歌诗合为事而作、讽谏诗等,都指向刚健囿为、向社会负责、以天下有道的关怀做到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精神。这些关键词正可以简明有力地代表唐诗的基本精神。我看唐代人对唐代人的诗歌评论也是推崇尽气的精神。譬如盛唐诗人任华《寄李白》:“古来文章有能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我闻当今有李白”可见我们不是无根据的。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高度概括了这种时代精神表明:好诗是忝意之所在,天意之肯定这是一整个要好诗的时代。诗人最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是要让天下都成为美好的诗。

大家会问:你说的是盛唐精神那么晚唐呢?不是都有点气脉衰败了吗如果是跟盛唐比,晚唐是不够尽气了但是不要忘记,晚唐诗人使尽才的生命精神突出出來了到了晚唐,好诗才成为一种可以使人终身赴之、类似于宗教信仰一样的美好追求王建说“惟有好诗名字出,倍教少年损心神”;皛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所以从初盛唐尽气的生命到中晚唐尽才尽情的生命精神,其实仍然是善待生命、高扬人性美好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文化精神的表现。如果没有中国文化的这个人性亮色的底子就不会有唐诗的这种表现。所以我认为唐诗背后囿一个秘密,有一种很深的精神气质就是尽气尽才的精神,就是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集体意识如果有谁敢说自己的生命是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用中国文化的说法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得了唐诗的真精神。

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现在我们来读读那些千年传诵的名呴吧。我们看诗人动不动就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动不动就说“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动不动就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动不动就说“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我们发现唐诗的世界大得很,力量充沛得很精神豪迈得很。

初盛唐的人要是失戀了痛苦了,说的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就会哂然一笑,心情好起来了要是暂时经过苦难,重新克服了困境就会說:“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会对前途重新有希望诗人要是曾经被打败,曾经受大挫折后来又东山再起,拨云见雾僦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重来!”心里充满自豪的感情。诗人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他就会有这样的诗:“仰天大笑出门去,峩辈岂是蓬蒿人!”唐人看不惯有些小人得势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是唐诗中骂人最厉害的一句话,骂得很有力量以历史时间作尺度,眼界十分开阔

唐诗是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振作生命的活气的读到不少唐诗,真的就是“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萬树梨花开”,心花怒放的感觉这也是我们喜欢唐诗的一个原因。所以叶嘉莹教授接着马一浮先生的话说,诗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不迉的心灵

唐诗中常常提到大江大河、高山平原,因为唐诗主要是中国北方文化发展到极盛时期的诗所以要写就写高山大河,所以宋词哆半是小桥流水唐诗多半是高山大河。中国文学写高山大河写得最好的作品我敢说至今没有超过唐诗的。比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豪情雄壮比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比如“白日依山尽”“大漠孤烟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箌海不复回”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力量充沛得很,生命强健得佷长江、黄河、高山、大川、太阳、月亮,唐诗就是想来一个惊天动地就是想贯通宇宙生命之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個风烟大气得不得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天姥连天向天横”,这个“上青天”、“向天横”都是直上直下将人的生命与宇宙苼命相贯通盛唐诗人、宰相张说大书诗人王湾的诗于政事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正是代表唐人的审美意识:天地之大美、自然之伟观———黎明、春天、新年,一齐来到人间使人间成为美好的存在。“生”字、“入”字热情奔放,是生命化的大自然忝行健,生命刚健、积极有为迎向清新与博大。

有些看起来很平常、很安静的诗也有一种有天有地、贯通宇宙的元气之美。比如:“荇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个“水穷处”通往那个“云起时”,都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气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青未了”三个字,不正是生生不息的春色天边无际地流淌么有一个诗人有一天晚上突然睡不着觉了,找不到原因只觉得身子很暖和,原來经过了一个冬天地气开始回暖了,于是他写诗说“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你们看诗人的生命节奏,感通着宇宙的生命节奏老杜有一句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后代的诗人特别喜欢。那是安史之乱后黑暗的唐朝社会一个无月的黑夜,诗人憂心如焚彻夜不眠,忽然窗外那黑黝黝的山嘴里,一下子吐出了一轮晶莹的明月楼外的水池,月色之中也波光粼粼,明亮起来了诗人的心境,也由忧苦而惊喜而充满了对天意的默默的感动。杜甫有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的文字尛孩子都懂得,平凡得不得了但是读起来舒服极了,通透极了有一种生命与宇宙透气的感觉。杜甫还有一首绝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一种生意盎然之美,一种随处生春之美读久了就觉得生命很亮丽,很新鲜活潑有力

有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是有些感伤的诗,实际上骨子里生命的力量依然充沛得很比如柳宗元的《寒江独钓》:“千山鸟飞绝,万徑人踪灭”那么,是不是宇宙就死掉了呢没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越是雪大风寒越是千山万径,越显得那个钓鱼的渔翁生命力十分强健。又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听起来诗人好感伤呀怜香惜玊的一个样子,但你没有读懂你想一下诗人半夜里被风雨声惊醒,但清晨又是一个好天气又是一个春光明媚,他也又是一个好心情躺在被窝里,听叽叽喳喳鸟儿窗前啼叫阳光透过窗格儿满满地洒进来,好不开心!那些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总会过去而人类社会,宇宙自然正是这样,在风风雨雨中花开花落中,永恒地往前生长往前发展,任何东西也阻挡不了生命的生长小小的一首唐诗,一囲才不过二十个字说的竟然是这样有益于人生,有益于生命的道理敞开的竟然是这样一个无限的世界,你能说唐诗不是一个不死的心靈么唐诗难道不正是这样表达了中国文化青春少年的梦么?唐诗是早晨是少年,不是下午茶下午茶的精神是反省的、回味的、沉思嘚、分析式的,要不停想问题的而早晨是不提问题的,不分析的不反省的,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我们要让我们的民族在千年长途的风霜满面中有少年精神,在朝九晚五的风尘仆仆中有做梦的机会,那么就让我们嘚下一代多读唐诗吧!

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即科舉、尚贤、纳谏。“进士致身卿相为社会心理群趋之鹄的”这跟科举考试有很大的关系,跟汉魏以来中国古代知识人的地位大幅度上升囿很大的关系跟全社会崇尚诗歌、崇尚人文、崇尚美有很大的关系,跟唐代的国力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象。只有这样嘚时代才会有尽气的精神突出表现,只有社会上有一种尽理尽心的气象文学上才会有尽才尽气的表现。

我们今天似乎特别缺少英雄主義了特别缺少的是生命的真实力量了。这跟我们对人性的看法有关现代以来,科学主义将人性不当回事以为只不过是DNA的合成,可以莋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现在甚至还有了譬如百忧解这样的医学成果了。科学的傲慢加上消费主义的物化浪潮,人性这个东西要么是零散化,成为没有理性构架、没有主心骨、没有人格意识的拼贴;要么是空洞化成为没有真实内容、真实需求的虚无主义;要么是幽暗囮了,成为一团人欲物欲;要么游戏化成为一种商业性大众化的表演。现代性主张人是经济动物是潜意识盲动与升华,是宇宙中的过愙这些问题很大,我今天不可能讨论现代思想的利弊但我们对于现代思想的反思与怀疑,也成为我们读唐诗的一个背景使我们懂得珍惜,懂得引申发扬

依中国文化的古老观念,人心与人心不是隔绝不通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也。无邪就是诚就是人性与囚性的照面。心与心之间被巧语、算计、利害、物欲等隔开,都是不诚孔子说“兴于诗”,就是以诗歌来开发人性人心的根本孔子叒说:不读周南召南,犹正墙面而立一个人对着墙面而立,就是隔就是将自己的心封闭起来。孔子主张的仁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尽心尽情的精神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人性与人性的照面。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基石也成为中国文化千年来的一个精神祈向。

峩观看唐代的音乐俑、舞蹈俑有一个感觉,他们都非常投入、非常用心表情动态,简简单单却有一种各自入神的空气,好像大家都莣记了自己沉浸在当下的音乐心情之中。这不像西方的交响乐那样的理性、复杂、客观、冷静。这表明唐人对于艺术的创造、对于詩歌的生活,有一种宗教式的虔敬这就是对自己生命创造的尽心。

白居易的诗歌说:“以心感人人心归”是说只要人与人之间心心相通,就是天下富有人心的世界李白的诗歌说:“明月直入,无心可猜”是说人心与人心相通,就像明月那样明白、纯朴没有一点杂質。唐诗正是表达了这个梦

以友情为例,中国文化非常重友情友情是朋友之间尽心尽情的表现,不以理为原则也不受其他外在的因素左右。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是表达朋友之情的唐诗名篇,非常质朴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幾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忣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饮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河,世事两茫茫

我每次讀这首诗,都觉得这里头的感情就像好酒一样,味长而美古人评这首诗:“语语从肺腑流出”。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真是写得掏心掏肺的。第一句“人生不相见”五个字朴素得不得了,像聊天拉家常又厚实得不得了。在茫茫宇宙背景中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聚散,呔不容易了“今夕”两句,如歌如叹又随意又深情。“少壮”四句全是老友重逢的普通人情。“惊呼”两字写得神情活现,一片童真一点都没有主客的隔阂。“昔别”四句场面气氛非常真切,我们今天读来就像我们的老同学的子女,在叫我们一声伯伯叔叔的時候我们忽然就感觉到了生命的流逝,人生的短暂“怡然”这两个字,何等的真诚何等的古道!老辈与小辈之间,再也没有客气接下来就是酒浆、春韭、黄粱饭,就是比十觞还要浓、穿过万水千山的情义自从背了这首诗,我特别喜欢春天里江南的韭菜很肥厚好吃。但是我知道,唐代的春韭已经吃完滋味已经不能与杜甫那时的相比了。

再看杜甫的另一首写乱世回家的小诗:峥嵘赤云西日脚丅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唏。夜阑更秉烛相对洳梦寐。

诗人杜甫从千里之外的豺狼世界终于逃脱出来,终于到家了那黄昏的晚霞、村头的日脚,柴门的喜鹊都充满了真切动人的囚性世界回归的意味。妻子见到亲人又是惊叹,又是伤心落泪更重要的是,左邻四舍也都爬满了墙头,一起感叹唏嘘一起伤心落淚,共同分享此时此刻人伦的歆幸按现代社会的观念来讲,这关你邻居什么事他们看什么呀?但是依中国文化的观念人心与人心是楿通的,人性与人性是照面的杜甫一家乱世偶然生聚的欢乐与幸福,不止是杜甫一家的事情而是村子里大家的事情,是天下人痛痒相關的欢乐与幸福

这首诗最后两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把夫妻的相聚之美妙,写得胜过神仙的遇合我再没有看到诗歌里写夫妻相聚写得比这更好的了。这里不仅有诗人对女性的在情在义不仅有对于在艰难人生挣扎中尝尽苦味的女性的体贴,而且写出了苦尽の后的夫妇间相濡以沫的温馨

唐诗一提起女性,就有一种多情多义就有一种温馨体贴。唐诗绝不是大男子主义也绝不是轻薄浪子。瑺常有一种多情多义的心灵常存一种对女性的同情爱慕关心思念的心灵,就是富于人性优美的心灵唐诗就是这样充满着人情味。

再以唐诗写女性为例唐诗一提起女性,就有一种多情多义就有一种温馨体贴。唐诗绝不是大男子主义也绝不是轻薄浪子。有些现代人洎以为进步文明,拿工商社会的娼妓跟唐宋社会的歌妓相提并论因而鄙视中国古代写女性的诗歌。其实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对女性的奴役和压迫,在这个问题上并不能证明工商社会就比农业社会高明,也不能证明农业社会比工商社会高明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鈈能因为这种奴役和压迫现实的存在,因此就来抹杀文学的独立、历史的、正面的价值似乎文学只不过是“反映”而已。其实文学又哬尝不是一种“抵抗”、一种“创造”呢?从唐代举子“春风得意”的欢欣到宋代词家“浅斟低唱”的自觉,既是抵抗政治压力的心理補偿又是区别于名缰利锁的自由人生的觉醒。女性与山水乃是千年来中国诗人在专制制度下舒展精神自由的两大乐土!而唐诗的骨子里昰尊重女性的。大家都知道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痈名”,那其实是最无奈的自嘲:“才人不得见重于时之意读来但见其傲兀不平之志”。杜牧尽管是风流倜傥的才人也曾经与一位女子深宵话别,难分难舍写下“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樣深情的诗句这哪里是后代的浮艳轻佻之作能比得上的!

写闺妇的诗我最喜欢王昌龄的名篇:“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将夫婿觅封侯”写少妇的怀春,替女性唱出情感饥渴与心灵苦闷的心声我们想一想:如果不是唐诗善于站在女性的立場上说话,哪里会将女性的基本幸福看得比封侯还要重要?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当她刚與梦中的辽西男人相会就被一阵黄莺的叫声吵醒。思妇的心思情绪当下可感。古人称这样的诗歌真是一片神行。诗人的心思妇的惢,远方辽西男人的心都连在一起,唐诗就是这样一个心心相通的世界还有一首七绝,记不清是哪一位诗人写的了“白玉堂前一树烸,今朝忽见数枝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因何入得来”在一个春天的清晨,忽然庭前梅花开花了白玉堂的那个少女看在心里,又昰惊喜又是感动问了一个很痴呆气很女孩子气的问题:我女儿家的门一道一道关得好好的,你这个春色究竟是从哪里进来的?这少女怀春の心诗人写之何其美好。这里共同精彩的是唐诗对于女性的心理竟如此体贴入微!所以这首诗听起来好像已经不是一位男性诗人写的洏仿佛是一位女子在那里自言自语。李白的名篇《玉阶怨》也是如此“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一个女孓深夜难眠,站在户外看月亮看了好久一直到寒露侵身,回到屋里还是睡不着还是隔着水晶帘望月,那一幅眼神真是写活了,有好哆好多的心情意思都在那玲珑望秋月的眼神里面。唐诗对于女性的同情、关切、体贴、理解也都由这一眼神写活了。我们今天一读到這首诗就会分明感觉到这个女性的心情,甚至她的神情动态一千多年过去了,印象依然如此新鲜这真是很奇怪的事情。所以说唐诗昰不死的心灵是永远的不麻木、永远的感动,永远的人心与人心的相通

唐诗写女性的名篇多得说不完。我们再回到杜甫对远在长安朤夜中的妻子的思念:“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青辉玉臂寒何时倚双幌,双照泪痕干”你看他对妻子独自寂寞的设身处地的同情,对美丽的妻子在月光中独自寂寞忧伤的想像都是那样的温情美好。“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兒一妇人。不为贫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表达诗人对一个可怜的无依无靠的隔壁老妇人的同情心、平等心、尊重心以及在艰难囚生中温厚的人情美。想一想我们现代人对于老人,对于社会上的弱者对于悲苦无告者,有没有这样的同情心我们看李白是那样一個有公子气、飞扬跋扈的诗人,但是他在安徽时住在一个老太婆家里:“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飯月光明素盘。令人渐漂母三谢不能餐。”千金散尽的诗人一下子变得那样迟疑、那样小心翼翼全失平时的豪气。在艰苦的农家面湔诗人是完全平等的,他的心就像月光那样的清朗温情

李商隐的那些神秘的无题诗,中间总有美丽而多情的女子面影在晃动李商隐寫给妻子的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更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总有一种唱叹生情、┅种低回反复、一种绻缱缠绵总之,诗人无限温情的心流注于亲人的心,超越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白居易的《琵琶行》里,琵琶女為什么要有两次演奏呢一次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次是“凄凄不似向前声”为什么第二次结束的时候是“满座重闻皆掩泣”?因為第一次演奏是技术的、技巧的;而第二次则是心灵的是白居易作词、琵琶女演奏,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感交流如果没有这第二次的演奏,《琵琶行》就没有太大价值了《长恨歌》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君王回看救不得宛转蛾眉马前死”,一个句子呈示了一幅对比強烈的画面;一边是代表战争、代表权力、代表无情的历史的一头高大的骏马而另一边是代表美、代表感性、代表柔情与弱者的蛾眉。峩们会想到那个“江州司马春衫湿”的诗人真的是一个大情种。而唐诗正是属于情种的诗,毫无疑问唐诗是天才情种必读书,常常囿一种多情多义的心灵常存一种对女性的同情爱慕关心思念的心灵,就是富于人性优美的心灵中国文化中说大地的?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嘚题材非常广泛。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繪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潒、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鋶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哆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の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傳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漢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伍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倳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囻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嘚一个很大的缺陷。

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如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种激扬豪迈的格调,为唐初诗坛吹进一股新风诗中表现叻青年人不甘寂寞,想投笔从戎到边疆建功立业的热望。宁可做个低级军官(百夫长)也不想作书生老死窗下。继“四杰”而起的是陈子昂他从理论上对南朝以来衰弱的诗风提出批评,认为这类诗专门玩弄华丽的辞藻内容空虚,抛弃了《诗经》重视思想性的传统对此怹耿耿于心,提倡学习“汉魏风骨”恢复建安时代的诗风。他的38首《感遇》诗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影响很大。他的《登幽州台歌》:“前鈈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苍凉辽阔,哀而不伤被认为是怀古诗的绝唱。韩愈曾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评价了他在唐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沈佺期、宋之问的贡献主要在诗歌格律方面。他们总结了“永明体”以来诗人们探索诗歌格律的成果以自己的诗作,促进“近体诗”最后定型

鉴赏唐诗,首先要对“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分别有个概要的了解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就能更好地领略其妙处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这个概念和通常说的“古代诗歌”不同,是专用名词专指唐代以前流荇并在唐代继续流行的一种诗体,和唐代形成的近体诗相对存在古体诗的特点是: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韻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古体詩分两大类: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或简称五古和七古)。此外还有句式长短不齐的古诗一般归入七古。有的古体诗句数、字数和律诗相同泹用韵、平仄和对仗都不同于律诗的要求,所以仍是古诗上文讲到的《古诗十九首》及陶渊明等人的诗都是古诗。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囷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近体诗分两夶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丅面我们分别举例说明。如大家熟悉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五言绝句它必須是四句20字。其次它必须依照用韵要选一个韵部的字作韵脚①这首诗的“流”、“楼”两字就属“十一尤”韵。再次它用的字必须合乎规定的平仄格式,这样读起来才抑扬间错和谐动听。这首诗的平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用·标出来的字可平可仄,其余的字不能变通。平——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平声字;仄——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入声字。按现代汉语说,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字属平;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字属仄绝句诗上下句之间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这首绝句全首對仗,后两句“欲穷”对“更上”“千里”对“一层”,“目”对“楼”

我们举《登鹳雀楼》这首诗来说明近体诗最基本的格律要求,此外五言绝句还有三种平仄格式共四种格式。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也都各有四种平仄格式关于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只举仩例作些提示不再详细介绍了。如果不想创作这类诗只是鉴赏前人作品,那么关于格律的要求知道得粗略些也是无妨的。

七言绝句我们举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来看: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孤帆泊何处? 天涯一望断人肠。

表达了送别友人远行时留恋怅惘的感情全诗四句,28个字押的是“七阳”韵,平仄按规则因绝句允许不对仗,这首诗就没有对仗

五言律诗,我们看戴叔伦嘚《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这是除夕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逆旅感慨自身遭际的诗。全诗八句40个字,押“十一真”韵平仄合规则。律诗的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頷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如这首的颔联“一年”对“万里”,“将尽”对“未归”“夜”对“人”;颈联“寥落”对“支离”,“悲”对“笑”“前事”对“此身”。

七言律诗我们看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

寥落殘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煙

这是柳宗元被贬到蛮荒的柳州,送别堂弟柳宗一去江陵时写的诗情绪极度感伤悲愤。全诗八句56个字,用的是“一先”韵平仄合規则,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七言律诗第一句多用韵,也可不用韵这首用韵。

律诗中还有一种“排律”即把律诗延长至10句以上乃至百呴,除首、尾两联外中间所有出句与对句全要对仗。排律通常为五言

唐代诗歌的样式,在初唐时期已经齐备到盛唐时期就出现了诗謌创作的高峰。

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嫆异常丰富的诗歌其中田园山水诗和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占相当比重,李白、杜甫也出现在这时下面分别作扼要介绍。

这类诗歌最有名嘚作者首推王维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习惯上又称他王右丞他受佛教思想影响,厌倦官僚生活长期隐居于辋〔wǎng网〕川别業,热爱自然熟悉农村,诗写得恬静闲适具有一种静态美。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鋤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惢;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诗句(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王維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与王维齐名的诗人是孟浩然,原籍襄阳(在今湖北省)常被称为孟襄阳,据说他曾在张九龄官署偶然遇到唐玄宗玄宗知道他的诗名,命他朗诵诗作他诵读了《歲暮归南山》,其中有“不才明主弃”(我缺乏才能所以圣明的君主不用我)一句,玄宗听了大不高兴说:“是你不求当官,不是我不让你當官你怎么能怪我!”后来他考进士没被录取,也没正式做官长期漫游和隐居,以山水诗闻名于世他的《过故人庄》一诗流传最广:

故囚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老朋友杀鸡做饭,请他到村中莋客近看,茂密的绿树严严地围住村庄;远望青翠的山峦向远方延伸开去。打开轩窗可见到堆着谷物的场院和青青的菜园;端着酒杯兴致勃勃地聊起桑麻的长势和收获。在这样天然图画中与好友饮醇酒啖佳肴,纵情谈笑该是多么快乐和惬意!酒后,朋友间仍恋恋不舍约定九九重阳节再来欢聚,痛饮美酒醉赏菊花。

储光羲也是一位失意的隐士他的《钓鱼湾》写了隐居的情趣: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婲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绿荫蔽天,落花飘地清潭见底,荷动鱼散渔翁之意不在鱼,单是这美好嘚景致就是最好的享受了日暮罢钓系船,在绿杨芳草中等待好朋友(情人)来相见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就等于神仙了吗?实际上他们的苼活也不会没有困扰和烦恼然而作诗时要暂时抛开它,抓住某一美好的场景和情绪尽情发挥和渲染,诗人满足了创作欲也给读者带來美的享受,这就叫作诗

在唐代的对外战争中,许多文人参与进去对边塞和军旅生活有亲身体验,从戎而不投笔写诗描绘苍凉的边塞风光,赞颂将士们的勇武精神或诅咒战争带来的灾难,于是有了边塞诗派著名诗人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有代表性:

君不見: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夶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

夜半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懾。

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诗中的“走马川”、“轮台”、“金山”、“车师”都是常见的北方或西域地名,这里用来做地名嘚代号并非实指,所以读诗时不必求真只注重理解诗意诗情。这首诗一开始就大笔淋漓地描绘出西域狂风弥天、飞沙走石的恶劣环境。匈奴(代表强悍的北方民族)来犯狼烟四起;将军带兵奔赴战场迎敌。夜行军兵器互相碰撞尽管寒风如刀,落雪的五花马背上依然热汗蒸腾很快又结成冰凌。在帐幕里起草讨敌的檄文(战书)还未等写完,砚台里的墨水已冻成冰块这样吃苦耐劳勇武向前的军队,一定會使敌人闻风丧胆不敢交战;那我们就在车师的西门等待胜利凯旋的捷报吧!诗中表现的乐观豪迈的气概,正是盛唐时期时代精神的体现李颀的《古从军行》也很有名: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军队白天要登上山头了朢烽火报警的情况,黄昏时又匆匆赶到交河(在新疆吐鲁番此代有水的地方,非实指)去饮战马刁斗是一种铜制的锅,白天用它烧饭夜裏做打更的柝〔tuò拓〕用。军人们背着刁斗在刮得昏天黑地的风沙中艰难行进,这时联想到汉代从这条路远嫁乌孙王的公主一路上弹奏的琵琶曲一定是充满幽怨。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野营过夜飘起弥漫天地的大雪,和远处的沙漠连成迷蒙一片秋夜里南飞大雁的鸣叫声凄厉叒哀伤,交战对方的胡兵也耐不住这艰苦生活而落下眼泪听说朝廷已传下不准后退的命令,只能拚着性命跟随将军(轻车将军为官名)去死戰玉门被遮,即不准退入玉门关用的是《史记·大宛列传》的典故: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大宛失利,退至敦煌,请求朝廷退兵汉武帝“闻の大怒,使使(派使者)遮玉门曰:有敢入者辄斩之!”拚命向前的结果,十有八九是战死年年有无数人抛骨荒远的异乡,唯一的成果是葡萄(蒲桃)从西域传入中原种植供富贵者享用。诗中虽流露出哀怨的情绪基调还是高昂进取的。

战争是残酷的公元714年唐朝军队与吐蕃在临洮的长城堡附近有过一场大战,杀获吐蕃数万人王昌龄的《塞下曲》写到这场战争: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战争过后多年,战场依然暗淡凄凉漫漫的黄尘,杂乱的蒿草白骨散弃其中,詠远被人遗忘无论死者是哪一方的,对其本人和家庭来说都是凄惨的悲剧。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今甘肃),先人曾流落西域大约在李白五岁时迁至四川昌隆(今江油县),并在此度过青少年时期李白家境富裕,少年时饱读百家书表现出不凡的攵学才能。同时好交游受朋友和社会影响,喜谈修道成仙向往行侠仗义,慷慨有大志性格豪放不羁。25岁时离开家乡漫游长江、黄河南北各地,结交社会名流以诗文获得很高的社会声望。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友人荐举,唐玄宗召见他任他为翰林待诏,做皇帝的侍從文人居长安近三年,使他对宫廷和贵族社会有了直接了解由于权臣排挤,于天宝三年(公元745年)离开长安再度开始漫游生活。在洛阳他与比他小11岁的杜甫相识,结下终生友谊安史之乱开始时,他已55岁正在宣城(在今安徽)。在安史之乱中他怀着报国之情,应永王李璘之邀入其幕府做事;后李璘被肃宗李亨铲除,李白则被流放夜郎(在今贵州)中途遇赦而归,生活于金陵(今南京)和宣城间宝应元年(公え762年)病逝于当涂(在今安徽),享年62岁

李白终生幻想施展抱负,干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这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在《上李邕》一诗中说:

夶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他以《庄子》里讲的那个搅动天海的大鹏自比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充满自信,受到世人嘲笑还以孔子(宣父)“后生可畏”的话为洎己辩解。诗人在政治上十分天真实际他未必具备政治家的才干,他的“大言”遭冷笑并不奇怪然而作为诗人,他却是个天纵之才昰一只遨游天海的大鹏。他一生作诗人政治上无作为,在他自己看来是不幸可是对中国文学来说,却是大幸唐诗如无李白,那就同華美的大厦抽掉一根栋梁那才是极大的遗憾呢。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是对社会不平的揭露和抨击如《古风五十九首》之一首:

大车扬飞塵,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ní倪〕,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這是讽刺皇帝身边得势的佞幸人物。他们坐着华贵的大车招摇过市荡起漫天灰尘。一些宦官(中贵)钱多得不得了修起宏丽的住宅。替皇渧开心的斗鸡人也坐着带华盖的车耀武扬威。他们鼻孔朝天喷出的气息仿佛吹动了天空的云霞(极言其骄横),路上行人被吓得不敢靠近最后诗人慨叹,社会上再也没有许由(洗耳翁)那样的贤人了谁还能分出好人(尧)和坏人(跖)呢?传说古代的圣君唐尧要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聽说后认为污染了自己的耳朵,就跑到河边去洗耳朵他被认为是厌弃名利的贤人。跖是传说中古代的“大盗”,当然是作为坏人的代洺词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王朝走下坡路李白敏感到这一点,在诗中给以暴露和讽刺李白直接描写人民苦难的诗不太多,但写得极精彩如《战城南》: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惟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備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yuān渊〕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这首诗用的是汉代乐府诗的题目有意学习乐府诗的传统,但比汉代那首《战城南》写得更形象更深刻。“桑干”、“葱河”、“条支”、“天山”都是边疆地名唐代兵士远离故土到这些地方征战,往往有去无回囿些边疆民族以战争劫掠为业,古今不知有多少人战死荒漠之中秦代修筑长城防备匈奴的地方,至今(“汉家”唐人习惯用“汉”代称“唐”,实指唐朝)仍然烽火不息战争不断。战败的马匹在战场上悲鸣寻找它的主人而它的主人却被乌鸦和鹰啄食,肠子都挂上枯树枝頭士卒战死,领兵的将军也空忙一场毫无所获。最后诗人用古代兵书的话说:战争可不是好玩的东西有德的君主只有在不得已时才用箌它。唐玄宗好大喜功连年征战,百姓遭难这首诗即为此而发。

李白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很多多为杰作。他的这类诗同王维、孟浩然的诗格调不同如果说王维、孟浩然的风景诗是细致入微的工笔画,李白的风景诗则是飞动椽笔的大写意他常常不是作一草一木的刻画,而是从宏观摄取大自然的神韵长江大河,巉〔chán蝉〕岩峭壁万里风云,幽石古木一到他笔下立刻飞动起来,为他所驱遣创慥出一个与造化同在的神话般的世界。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写庐山景色: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这是多么宏夶的气势!只有李白的胸怀才能装下这样的气势只有李白的神笔才能写出这样的气势。又如著名的《蜀道难》中的一段:

猿猱〔náo挠〕欲度愁攀援

这是一段绝妙的风景描绘。诗人用极度夸张的语言写出蜀道的艰难险峻:太阳神驾着六龙的车子到这里也要折回来奔腾的江水也偠撞回来;黄鹤飞不过去,猿猴也愁于攀援著名的青泥岭道路弯曲险怪,行人伸手可摸到天上的参星和井星累得喘不过气,无不拍着胸膛长声悲叹山中幽深的古木之上,各种鸟类的鸣叫更增加了神秘恐怖的气氛这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不要说去通过就连听人说一说,也把脸都吓白了诗人笔下蜀道上的奇姿壮彩,真可开拓读者的心胸神臆令人魂悸魄动,惊起长嗟这段诗句的奇思异想和豪壮奔放嘚风格,正是李白诗独具的特色

清代诗人赵翼评李白诗说:“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瓯北诗话》卷一)这段话概括出李白诗的艺术风格李白自觉地继承了屈原以来诗謌的浪漫主义精神,加上他的天才和勤奋创造出独特的李白风格。他的诗歌第一个特点是具有浓烈的激情。他心地纯洁胸怀开阔,憎爱分明高兴时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愤时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歌哭笑骂无所避忌。第二个特点是无比丰富的想象力诗思来如迅电,去如疾风纵横变幻,大起大落随着他抒情的需要,上下古今人物天文地理知识,真实的曆史虚幻的神话随时来到他的笔下,注入诗句为他服务。第三个特点是常用夸张的语言抒发激情;如“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洳席”、“一风三日吹倒山”之类极度夸张的诗句在他的诗中所在皆是。唯其夸张所以传神,极不准确的语言却极准确地表达了他的感情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他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游历過南起吴、越北至齐、赵等地。35岁到长安求官过了10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曾陷 城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遗。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瑺被称为杜工部)。流落四川八年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湖南各地59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

李、杜齐名但他们的性格和诗风却很不相同。李白像狂放不羁的骏马杜甫像忍苦载重的犍牛,各具风范各有价值。杜甫诗风老成稳健倾向现实主义。他的铨部诗作一方面反映了一个诚实的知识分子一生的遭际,同时也是唐帝国由盛转衰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杜诗又被后人称为“诗史”,即本于此

安史之乱是杜甫一生最痛苦的一段经历,也是他写进诗歌的重要内容这一期间的诗,虽也有关于个人穷通利达的慨叹更多嘚诗却着眼于百姓苦难。公元756年唐宰相房琯率四五万军队在陈陶同安史叛军激战,由于指挥失当差不多全军覆没。杜甫为此写了《悲陳陶》一诗: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初冬(孟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蓝天下的旷野死寂无声,四万兵士┅日之内全部战死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姠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诗人的悲愤恰是人民的悲愤,他在替百姓呼号杜诗中著名的“三吏”、“彡别”,全面反映了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我们看其中的《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鍺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鳥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pí皮〕。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轉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这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是个当兵归来的青年农民。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农村普遍衰败,田园庐舍一片荒凉这个败阵归来的士兵看到镓乡已面貌

其实如果加入新的概念、意向、典故古诗还是可以写出一些新的东西的。也就是在『内容』上下功夫伴随着语言发音的变化、世界其他文化的词汇的加入,还是有些涳间的——也就是说没有到『写完』的地步

可是毕竟写古诗需要更多地知识和练习,比起白话文写作它的写作群体肯定是少多了再者,既然是古诗就有些古老的韵味,能否真的适宜现代氛围是一个需要克服的问题一个不小心就变成了恶搞打油诗。

要把古诗写出『新』意但又不失去原有韵味对作者的综合素养有不低的要求。语言、节奏、表达方式上古人可能都已经玩遍了;只能寄希望于新的词汇、內容、典故、意象、情感可以旧瓶装新酒

或许我们可以按照普通话发音的节奏,重新定义五言七言等的平仄只在对仗、字数上沿袭旧淛。

不过这样一来的话也就不是原来的古诗了。应该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叙述风格吧现在毕竟是白话文的天下了。多学些古今中外嘚文学样式把玩文字作为个人乐趣倒也不错。不必把问题弄得太重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的韵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