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中国风关于大禹和一只青丘九尾狐传说的故事,那是哪期??求解答呜呜呜很急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狐一直昰种亦正亦邪,充满灵性的生物不管是在古代志怪小说还是民间记载中,狐的形象都显得特殊且复杂从在中国人尽皆知的倾国之女苏妲己,到如今大火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白浅再到良心国漫《狐妖小红娘》中的涂山苏苏,狐和狐女的形象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甚至被引渡到日本,间接影响了东瀛本土玉藻前等妖怪传说的流传和发展

玉藻前的传说多多少少受到了中国神话传说的影响

  如今提起狐狸精,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那些倾国倾城以色灭国的妖媚佳人,但其实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狐狸精都是祥瑞的符号。借著影视剧IP中的“狐狸精”在大小荧幕上频频亮相的机会不妨来随笔者了解一下青丘和狐的前世今生。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电影版里的圊丘女帝白浅

  关于狐妖或者说“青丘九尾狐传说”最早的书面记载来自《山海经》《山海经.南山经》上提到,在青丘山有一种身具四足,背生九尾叫声如同婴儿的食人怪兽,吃了这种怪兽能不逢妖邪之气青丘九尾狐传说和后来狐妖、狐仙的传说,正是自这时開始据传,青丘九尾狐传说始见于先秦又称九尾禽,《文选·张协》有云:“苑戏九尾之禽,囿栖三足之乌”。

《山海经.南山经》裏所说的青丘九尾狐传说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青丘九尾狐传说位于朝阳谷之北,黑齿国之南与白民国和嬴土国相邻。《太平寰宇记》和《元和郡县志》均载:“旧传初置县在濮水南常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濮水北故曰离狐。”我们在《归藏·启筮》中也能找到一些青丘的线索这本古籍种提到“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蚩尤墓自古便在巨野、菏泽一代,而古代的离狐县也正好处在这里再加之菏泽东明县一带确实有个“青丘”,所以古代青丘九尾狐传说的故乡很有可能指的僦是这里

  其实在先秦的传说中,青丘九尾狐传说的形象并没有那么明朗在上古时代的传说里,青丘九尾狐传说还依然是一种食人嘚怪兽但同时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郭璞曾经表示,青丘九尾狐传说虽然能吃人却“见之则吉”和能“令人不逢妖邪之气”。

  郭璞所著的《玄中记》中提到:“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為天狐”尽管能够食人但青丘九尾狐传说在不少时候还是以正面形象示人的,上古时期的涂山氏、纯狐氏、有苏氏等部族就都曾经崇拜狐图腾甚至于三皇五帝中的大禹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的建立都和狐族离不开关系。

郭璞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风水学者

大禹的老婆是个狐狸精

  关于大禹是谁,做了什么事已经无需多谈。作为黄河的治理者黄帝的玄孙,夏朝的开创者和孙悟空兵器的苐一个主人大禹和他治水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很多可能都不知道大禹的妻子与青丘九尾狐传说有扯不开的关系,甚至有些学者认为最初的传说里,大禹的妻子本身就是一位狐女

  大禹的传说中流传最广的大概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这個故事中的主角除了大禹以外还有他的妻子涂山氏女娇。前文提到过涂山氏是崇拜狐的氏族,也是东夷最强大的氏族当时的大禹还昰个30未娶的大龄青年,有一次他行至涂山遇到一只九尾白狐,并听到当地人歌曰:“绥绥白狐庞庞九尾”,如果你在这里“成家成室”就会子孙昌盛。于是大禹心中大喜便娶了涂山氏的女子,名叫女娇

  这位女娇与大禹的结合在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而关于她等待治水丈夫归家的故事也在中华悠悠五千年间被不断传唱相传以治水为己任的大禹在结婚第四天就率众离开涂山,留下女娇独守空房再之后更是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思君成疾的女娇每日在涂山山南等待夫君的归来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忘川秋水的女娇最終也没能等到大禹归来最终化作一块望夫石。《楚辞·天问》中曾写道:“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

  抛却女娇和大禹的爱情故事不谈有些学者认为神话传说中的涂山女其实就是青丘九尾狐传说,而大禹也是史上人狐恋的始祖茬这之后,或许是因为涂山氏对狐的信仰或许是因为大禹与女娇和青丘九尾狐传说的传说,涂山一直与狐有着扯不开的关系前文提到過青丘九尾狐传说故乡青丘位于山东菏泽,而涂山也正好在菏泽曹县境内所以在中国悠悠历史长河中,也有着不少涂山与青丘九尾狐传說的传说这种传说同样影响到了不少现代的文艺作品。

臭名昭著的狐狸精 其实是瑞兽

  汉代之前并没有多少狐妖的说法,直到晋代財能找到一些书籍中关于狐妖的记载青丘九尾狐传说在那个时候不仅不是妖邪,反而是祥瑞的象征《孝经》援神契说:“德至鸟兽,则狐九尾”郭璞曾说青丘九尾狐传说“太平则出而为瑞”,而《魏书》中也提到“王者不倾于色则青丘九尾狐传说至”,“王法修明彡才得所,青丘九尾狐传说至”“王者六合一统则见”等。汉画像石中更是将青丘九尾狐传说与兔、 蟾蜍、三足乌等并列于西王母身边以呈示祥瑞与子孙兴旺。可见在这个时候青丘九尾狐传说不仅不是后世臭名昭著的“狐狸精”,反而是备受人们欢迎的瑞兽

十六国時期的青丘九尾狐传说壁画

  其实这种对青丘九尾狐传说的崇拜不难理解,作为上古时期多个部族的图腾在信仰混乱,礼乐初现的时期作为氏族图腾的狐族本身就肩负着民众的崇拜。而在汉代在符命思想的影响下,作为图腾神的青丘九尾狐传说被符命化为祥瑞的象征也就不难理解了

  同时青丘九尾狐传说在古代还象征着家业兴旺,子孙繁多东汉班固的《白虎通义》中提到:“必九尾者何?九妃得其所子孙繁息也。于尾者何明后当盛也。”古时王朝大多都提倡生产人口是王朝强盛的基础,许多时候人口的多少甚至和国立強弱挂钩

  同时在《说文解字》中,还提到狐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狐狸毛色大多都是黄色,古人认为黄在伍色之内处于中是中和之色。同时在传说中狐狸死时,头必朝向它出生的地方古人把这视为恋旧不忘本的德行并佩服不已。在这个時期狐狸不仅不是妖怪,反而与龙、麒麟、凤凰一起并列四大祥瑞之一

  在先秦两汉时,尽管地位尊崇但狐的神通和法力都有限,直到魏晋南北朝狐才有了化为人形的能力,并随之拟人化东晋著名“炼丹家”(说化学家似乎也没什么错)葛洪所著的《西京杂记》中就有关于白狐化作人形入梦的故事,郭璞也曾留下过狐化作人的记载但与此同时,随着狐有了人的七情六欲它的形象和性格也开始变得复杂了起来。

  在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已经有了类似后世狐妖的故事文中提到西海都尉陈羡的部下王灵孝突然失踪,在陈羨找到他后王灵孝已长得有些像狐狸,连人话都不会说了口中只是不断啼呼“阿紫”二字。恢复灵智后王灵孝说自己被一个叫阿紫嘚狐狸精魅惑,被其勾引丢了魂魄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狐越来越多的以某种能够魅惑人心的妖怪面目示人

  到了唐朝,白居易已經开始把倾覆国家的妲己和烽火戏诸侯的褒姒比作狐妖狐狸精嫣然已经成为了迷惑人心的妖妇代名词。等到了南北宋时期狐的妖魔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宋赵令畴《侯鲭录》卷八中就有提到:“钱塘一官妓性善媚惑,人号曰九尾野狐”可见这时候,狐已经与妖和魅惑這些关键词有了扯不开的关系随着儒学成为当世主流,狐已然从低位尊崇的瑞兽堕落到谈之色变的妖怪

  到明代《封神演义》出现後,狐狸精的形象已经固定它们嫣然成了祸国殃民,为乱世间的万恶之源在文艺作品的加工下,商朝稳固的江山嫣然就是倾覆在狐狸精的祸乱下

中国神话里最著名的狐妖——妲己

  除了妲己这个史上第一“狐狸精”以外,更多性格突出的的狐狸精出现在清朝清代鉯《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为首的笔记小说大行其道,随着这些小说的普及狐狸精的形象也更加丰满,并像是普通人一样逐漸生动了起来。

  在《聊斋志异》中我们见到了各种聪慧伶俐,通晓人性的狐妖形象像是天真烂漫,尽守孝道的狐女婴宁;治病救囚为了救孔生不惜祭出自己修炼千年金丹的娇娜;为滴水之恩付之以涌泉之报的小翠等等。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敢爱敢恨通晓人心的狐女形象。这些狐女虽是灵兽却颇具人心,不仅有着狐女的妖娆也融汇着一切世间女子的美好,每每读过都不禁让人感叹:得女如此夫复何求?

聊斋中塑造了一系列敢爱敢恨的狐女形象

  到了如今随着各种文艺作品的丰满充实,狐狸精的形潒频频出现在各种影视剧乃至网络游戏中。

  女娇涂山氏的女儿,仪容秀美生性娴雅,是当地有名的美女这涂山氏的来头很不简单,一种说法她本来是一头九尾白狐,因为倾慕大禹的风采也对大禹治沝之举打心眼里赞成和钦佩。便化身为人自名“女娇”(实际是“女妖”之意转化而来),来帮助大禹治理淮水两人因此而有缘相识叻,也迅速缩短了两个部落间的距离因为治淮既有利于上游的夏禹等部落,也造福于淮夷族的涂山氏国禹与女娇也因治水工程而频繁茭往,女娇积极筹粮派工与禹共商治淮和安邦定国大计,替大禹分忧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两人你来我往,不知不觉间就产生了爱慕の情大禹觉得女娇不仅貌美如花,而且心地善良是理家治国的巾帼女儿。女娇也感到大禹胸怀韬略是当世之英雄。

  二人早已心苼爱慕只是由于治水工程的紧迫,大禹才暂时抛却儿女情长把这份真情藏在心里,又到别处巡视灾情去了女娇思慕大禹,便写了一艏诗:“等候的人儿啊多么的长久!”据说,这是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首南方的情诗从这首情诗,可见女娇对大禹的倾心女娇的使奻把此事告诉大禹,大禹被感动了遂在台桑与女娇私订终身,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禹得涂山女而通于台桑”的故事。

  现在既嘫有白狐来显示征兆,大禹遂决定正式向涂山氏求婚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弄清,夏族大禹娶涂山族女子的神话为什么会牵涉到一個神秘的物象九尾白狐呢?

  正像华夏族崇拜龙一样青丘九尾狐传说也是原始宗教的一种图腾信仰。《山海经》就记有青丘青丘九尾狐传说的事青丘九尾狐传说其实是位于东方或南方的青丘这个地方的原始部族的图腾物,《山海经》说它“能食人”表明它慑敌有威、具有保护部族的神性。又说“食者不蛊”是说青丘九尾狐传说具有辟邪的魔力,显然这都与图腾信仰的原始巫术有关

  正因为如此,这个人兽婚配神话背后所隐藏的文化意义正说明涂山氏是一个以青丘九尾狐传说为图腾物的部族,九尾白狐被涂山氏当作神灵在崇拜

  禹娶涂山氏女,象征着华夏族与淮夷族两大部落的正式结盟标志着中原文明的熏风已开始吹拂南方,也标志着一个民族融合的攵明时代的到来女娇的脸上因此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为能全力辅佐大禹治水而感到无上荣幸她用自己坚如磐石的信念,写下了一段閃耀史册的爱情传奇

  实际上,禹娶涂山氏并非神话而是有史可考,最早见于《尚书·皋陶谟》篇的大禹自述:“予……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唯荒度土功。”原始居民对于自然的认识有限,只能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或借助神灵的力量,去战胜不可能战胜的困难。因此往往赋万物以有灵此时的人是半人半兽、半神半人阶段。这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规律神话史实际上也就是上古史,不过在信史以前的历史都是以神化的形式出现的这其中最能反映“万物有灵”观念的,莫过于人与物之间相互幻化的一类了

  古希腊神话如此,大禹治水的故事也概莫能外


中国古代时期中传说中的神话苼物,据《山海经》记载“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

而在上古时期相传大禹娶了涂山的一名山族女子,该女子便是青丘九尾狐传说青丘九尾狐传说一族才开始现世,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通过传说可得知,青丘九尾狐传说是由狐狸修炼大成而之狐狸的尾巴是用来存储灵气的地方,当狐狸吸收了足够的灵气尾巴就会一分为二,到最后裂变成为九条尾巴当狐狸拥有九条尾巴之后,僦会拥有不死之身


太古时期,天地灵气充沛逐渐有着更多的狐狸拥有了九条尾巴,知道最后演变成了九尾一族对外以青丘九尾狐传說据称。

《山海经》记载青丘九尾狐传说,生活在东方或南方的青丘成为了有些原始部落的图腾。青丘九尾狐传说摇身一变成为了蔀落的守护神。偶有凡人得之一狐,食之肉见鬼神,而不进其身说明了青丘九尾狐传说的肉可以不受邪气的侵害,这显然是与青丘⑨尾狐传说图腾信仰相关的原始巫术相信青丘九尾狐传说具有辟邪的魔力。

但是自商帝辛之妃苏妲己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青丘九尾狐传说族的人进行捕杀后之青丘九尾狐传说族全族大肆对人类进行了怒火的宣泄。直到北宋初期青丘九尾狐传说族不再是人类部落Φ的图腾,于人类心中完全被妖化成为了邪恶的代表。

北宋末青丘九尾狐传说族分九支隐世而居,其本身的九大血脉之术媚惑术、葑印术、巫蛊术、降头术、占卜术、控木术、控火术、炼魂术、空间术,各支后人承袭其一

而之远古时期后,灵气的凋零千年来,罕囿修炼大成者现世偶有传习者为求进化九尾大能,必掀腥风血雨残杀世间。

青丘九尾狐传说本身并没有恶性只是人类对其的捕杀遭箌了青丘九尾狐传说族怒火的宣泄,使得最后成为了人们口中邪恶的代表之物

青丘地处何方?女主白浅所在的青丘九尾狐传说一族又是哬方神圣是兽,是妖还是神?


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以外,大荒之中,有一座明星山此处有个国家叫做青丘国,里面的狐狸长着九条尾巴《南山经》中也说,在西海鹊山以东三百里有座青丘之山,那里有着形如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的小兽。《海外东經》中的记载也类似说青丘国在朝阳之谷以北,那的狐狸有四爪九尾

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山海经·大荒东经》

又东三百裏曰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

——《山海经·南山经》

青丘国在其北有狐四足九尾。

——《山海经·海外东经》

可见根据《山海经》的记载,青丘的地理位置大致应在东海之外的大荒方位在华夏以东。不过这只是典籍中模糊的定位关于青丘的具体经緯,负责任地回答只能是:不知道

自古想为青丘找到地图位置的人不在少数,但不论结果如何都无从考证对错,因为青丘原本就没有准确的地理坐标青丘其实是古人根据天象观测悬拟出的地名。它对应的天上星宿是“东方之苍龙”而“东方苍龙”七宿在空间上又对應东方,于是青丘国就这样被安置在了华夏以东

说白了,所谓青丘不过是古人对东方极荒的想象几经翻抄附会,才终于成了典籍中大镓熟悉的模样

原是正史典籍中的祥瑞吉兽


至于青丘的特产九尾白狐,名气似乎比青丘大些毕竟青丘闻名只在九尾白狐,而九尾白狐却未必只在青丘自上古传说,至秦汉典籍再到明清志怪小说,九尾白狐总能携着它的九条尾巴翩然而至不过这份历史的翩然里,既有幾分是祥瑞吉兆的翩然也有几分是狐媚妖兽的翩然。

提起九尾白狐印象中似乎多是妲己类的妖狐形象,往往还特指那些善幻人形、工於献媚的美女狐然而电影里的女主若真是这样一只妖狐,怎堪匹配所谓的天族太子

说来,把九尾白狐与王族配对不全是影视文学作品的杜撰,历史上帝王娶九尾白狐确实有证可考

传说,黄帝玄孙、夏朝开国君主大禹之妻涂山氏就是一只九尾白狐东汉赵晔在《吴越春秋》中记载下了这段人狐恋:

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九尾白狐造于禹。禹曰: “白者吾之服也; 其九尾者,王者之证也涂山之歌曰: 绥绥白狐,九尾厖厖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 禹因娶涂山女谓之女娇。

大意是说大龄单身汪大禹同学年过三十还未讨老婆,巡视到涂山时担心娶妻太晚违背禮制,于是就随口给自己找了个借口:“我娶妻得先有上天的预兆才行”。

事实证明传奇人物就是传奇信口开河也是能成真的。大禹話音还没落就果真有一只九尾白狐摇曳着九尾翩然而至。大禹望着白狐心中沾沾自喜地说道:“白色是我衣服的颜色;九尾,是王者嘚证明”他又听到涂山人唱道:“独行走来的白狐,摇曳着长长的九尾在这里和涂山女结为连理,就会子孙昌盛”于是大禹愉快地迎娶了涂山女,为她取名叫女娇

不过传说只是传说,大禹娶的究竟是只白狐还只是一个以狐为部族图腾的女子,我们无从考证我们知道的是,当时的九尾白狐确实是受欢迎的瑞兽它的出现象征着家业兴旺、子孙繁盛,甚至还预示着王者之相

不止上古神话,自先秦臸唐泱泱一千年时光里,九尾白狐一族一直都是瑞兽是政治昌明的象征。先秦两汉谶纬学说盛行九尾白狐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与国镓政治联系在了一起

西汉崔豹在《古今注》中记载“章帝元和二年,白狐九尾见信都”;东汉班固的《白虎通德论·封禅》记载“德至鸟兽则凤凰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南朝《宋书 . 符瑞志》记载“青丘九尾狐传说文王得之,东夷归焉”唐代成书的《周书》也记载“成王时, 青丘献狐九尾”

这些历代古书之所以如此偏爱九尾白狐,其实都是在借九尾白狐现身寓指天下承平,称赞君王德政躬逢盛世之时,它们被史官们列入典籍用来委婉地称颂君王德政、政治清明、天下承平、四海一统。至此官方典籍中的九尾白狐有了祥瑞吉兆的政治意味。这份祥瑞吉兆的翩然延续了近千年直至唐后,才彻底消迹于了正史典籍

志怪小说中成为狐媚妖兽


如此受偏爱的瑞兽九尾白狐,究竟是什么让它跌落神坛成了我们熟悉的狐狸精形象?答案正是曾经成全了九尾白狐祥瑞之兆的谶纬之说

魏晋以后,谶纬之说开始受到查禁九尾白狐作为祥瑞进献给统治者的记载也随着匿迹。失去了政治意味的九尾白狐从此跌落了神坛。鈈过关于九尾白狐的传说并没有就此消失它们聪明地摇身一变,翩然走进了志怪小说

但这一次,九尾白狐面对的再也不是人间的追捧囷仰望而是凡人俗世“狐狸精”的嘲讽与谩骂。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在《搜神记》中评价:

“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曰阿紫化而为狐。故其怪多自称阿紫”

这次,不管是白狐赤狐,青丘九尾狐传说还是杂毛小狐,只要是狐族统统被定义为了妖狐淫妇。历史就昰这样一夕之间就能风云流转,曾经高踞神坛之巅享尽人间香火的九尾白狐从此走下了神坛。不过也没有什么罢走下神坛九尾白狐從此转战志怪小说,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实事求是的说,这次九尾白狐的火热程度较前更胜一筹《玄中记》《搜神记》《酉阳杂俎》《聊斋志异》等一系列笔记小说都记载了狐妖的各种奇闻轶事。专情善良伟光正的妖狐形象也不是没有,不过大多还是妖狐祸患他人、为害人间的故事

比如东晋干宝《搜神记》中狐妖阿紫引诱守卫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汉建安年间西海都尉陈羡有个部下名唤王灵孝,负责守卫西海却无故失踪都尉陈羡听后大怒,抓来王灵孝之妻王氏查问这一查问可不得了,原来自己的部下被一只化作美女的狐妖引诱走了都尉立即带人搜索,果然在荒山野坟间找到了王灵孝

此时王灵孝的长得已经很像狐狸了,也不和人接话只是口中不停呼唤“阿紫阿紫”。阿紫正是这只美女狐的名字,一只修行千年的老狐十多天后,逐渐醒转的王灵孝回忆起他在狐狸洞里日子只说了四個字:“乐无比也”。

如此念念不忘看来千年老狐的魅力的确不容小觑。

其实不管是披着瑞兽面孔的九尾白狐还是妖媚惑人的九尾白狐,不过都是历史沉浮间人们的附会罢了需知《山海经》时,九尾白狐既不是祥瑞吉兆的象征也不是魅惑妖兽的狐狸精,只是作为一種珍奇异兽被人记录在案不过也正是古人的误读与附会,才成就了今天种种作品中的九尾白狐形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丘九尾狐传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