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中涨奶挤了很痛怎么办期间涨奶到底是挤空还是涨着

原标题:【李靓丽】关于母乳喂养,最值得说的21个问题

关于母乳喂养,最值得说的21个问题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菜妈和钱爸(caimaqianba),是营养师李靓莉和她先生的个人公众号,两位都是国家注册营养师。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李靓莉:复旦大学营养学硕士,国家首批注册营养师,丁香医生新媒体签约作者。

不论是作为营养师还是妈妈,我都是呼吁和提倡母乳喂养的,大钱哥哥和小白弟弟也一直都是母乳喂养。今天一起整理出21个最常被问到的关于母乳的问题,可能也有你的疑惑,来看看~

网红催奶汤、下奶茶有没有用?

除了摄入的液体量以外,还有其他因素也影响了妈妈乳汁的分泌量。比如妈妈的情绪、营养状况、精神压力、睡眠状态或妈妈自身的乳腺情况都有很大影响。是否喝汤,喝的是否是催奶汤并不起决定作用

当然,你多喝了那么多水,可能也是奶量增加的原因哦!

其实个人觉得乳房按摩没有那么可怕,也没那么神奇。

但是有一些原则性的情况千万别按摩:

  • 没必要按摩的情况:开奶、排残奶
  • 按了也白按的情况:乳腺增生、丰胸
  • 绝对避免的情况:乳腺炎、乳腺恶性肿瘤

除此以外,如果有些堵奶了,或者乳头有小白点了,确实可以通过适当的按摩帮助疏通,缓解堵奶的情况。

正确的喂奶姿势应是怎样的?

正确的哺乳姿势是喂奶的基础。

确保乳头和乳晕大部分同时含入宝宝口中,而不仅仅是乳头。这样可以充分挤压乳晕下的乳窦,使乳汁排出,又能有效刺激乳头上的感觉神经末梢,促进泌乳反射,使乳汁越吸越多。同时确保宝宝头和身体在一条直线上,否则容易拉扯乳头。

奶看起来很清,是不是没营养?

奶清与否与母乳中脂肪含量有关,它受到乳母本身的膳食影响。

而且母乳前奶和后奶的脂肪含量本就不同。前奶水分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少,可以满足宝宝对于水分的需要。宝宝吸吮一段时间后就会转而变成脂肪含量较高的后奶,这时候的奶更容易填饱肚子。而母乳所含的其他营养成分和免疫活性物质并不会受脂肪的减少而减少。

乳腺炎可以喂奶,也应该喂奶。

乳腺炎是因为堵奶引起的,堵奶初期是没有细菌感染的,喂奶可以让乳腺保持通畅,是治疗乳腺炎很重要的部分。如果停止喂奶反而会加重阻塞,便可能造成细菌感染,甚至形成脓疮。

如果妈妈觉得已经有乳腺炎的症状,如觉得硬块非常疼、红肿、发烧、或感到异常疲倦、浑身发冷等,需要及时就诊。对于已患有乳腺炎需要抗生素治疗的妈妈也可以继续喂奶,头孢和青霉素类都是哺乳期安全用药按剂量服用对宝宝来说是安全的。

奶不涨,是不是就没有奶?

很多妈妈都有这个疑惑,其实不涨奶不代表没有奶。不涨奶通常意味着泌乳量达到了供需平衡,这是一种梦寐以求的状态啊。(并不是要存满一整个冰箱,才够嗷~)

在这种状态下,妈妈完全可以放心给宝宝喂奶,让宝宝充分的吮吸来刺激乳腺分泌乳汁。

攒一攒,奶会不会越来越多?

接着上一个问题,很多妈妈觉得既然感觉不到涨奶,是不是可以攒一攒,等到涨奶再喂?

其实在攒的过程中,大脑会接受到乳房的信号,以为自己分泌了过多的乳汁,因此就会发出指令,让乳腺分泌乳汁的速度下降,母乳的产量反而会减少

另一方面,对于宝宝来说,希望被喂奶的时候妈妈却在攒奶,被迫推迟了喂养时间,同样不利于吸吮刺激。

奶不是“攒”出来的,奶都是喂出来的!

夜里老是涨奶怎么处理?

如果经常觉得奶量太多,大部分是没有跟宝宝实现供需平衡,产量过多。

可以试试在保证喂养次数和喂养量的基础上,不要排空乳房、适当减少液体摄入量,尤其是临睡前3小时左右尽量不要摄入太多液体,减少夜间泌乳量。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奶量会慢慢调整到只满足夜间喂养量的情况。

所有妈妈都应该掌握的超好用方法——手挤奶。

记得挤奶前先洗干净你的小手

? 洗净双手,准备好干净的储奶容器。

? 按摩乳房,刺激出奶阵。(这步超重要!)

? 将大拇指放在乳晕上方,其他手指放在下方。另一只手拿奶瓶,将乳头对准瓶口里。

? 保持拇指和食指呈C字型,指腹位于乳头中间,轻柔而有力地将大拇指和其他手指同时向胸壁方向挤压。

? 手指不要向乳头放向滑动,会造成疼痛。

? 记得上下左右都要顾及到,不要留有余地。

? 觉得一边挤得差不多可以换一边,再次刺激奶阵。两边交替挤奶。

吸奶器买电动还是手动好?

如果你只是偶尔用用,那买一款手动的吸奶器就足够了,毕竟要贵个好几倍呢。

但如果你天天需要背奶,每天要用个好几次,那绝对推荐你买个双边电动。因为手动的吸奶器,长时间一个姿势挤奶很容易造成手腕酸痛。(问问身边好姐妹,说不定有要转手的呢!)

? 基础版:一双灵巧的手+储奶瓶+保温包+冰袋/蓝冰

? 升级版:手动吸奶器+储奶瓶/储奶袋+保温包+冰袋/蓝冰

? Pro版:电动吸奶器+储奶瓶/储奶袋+小冰箱+保温包+冰袋/蓝冰

当然,你还需要一间可以挤奶的不被打扰的房间

如果公司没有专门的母婴室,可以插空找个没人的会议室(注意检查有无摄像头!),门口挂个「正在挤奶,请勿打扰」的牌子。

这个之前特意写过啦,具体可以看这里

「母乳保存」。这里就放一张图

提前放到冷藏室自然解冻(基本需要10-12小时)。如果急用,可以放在流水下冲洗瓶身或袋身,加快解冻速度。放在冷藏室解冻的建议24小时内喝完,且不能复冻。

解冻后的奶可以放在温奶器或盛有温水的马克杯中温热至40℃左右,食用前均匀混合,使上层分离的乳脂和奶水混合。

加热后宝宝经口的奶尽量不要留到下一顿,喝不完就不要啦

冻奶解冻后为什么有腥味?

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母乳中一些营养成分会发生变化。

放入冰箱1个月左右,母乳中叶酸和叶黄素就渐渐失活,3个月左右,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些变化都是母乳变「腥」的原因。

但变腥的母乳并不意味着变质了,依然可以放心给宝宝食用。

上班后奶变少了怎么办?

这个锅不该「上班」背!其实上班后奶少关键原因是吸奶次数减少了。如果想要维持奶量,或是在追奶,至少保证3-4小时挤一次奶

同时,不要忘记随手一杯水,充足的液体量才能产足够的奶哦。

只能挤出来50ml,是不是宝宝也只能喝到这点?

吸奶器吸出的母乳量大大少于实际乳房的产奶量

很多妈妈用吸奶器还会经常发生堵奶的情况,就是因为吸奶器并不能完全排尽乳房中的存奶。它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吸奶器的使用方法、位置、大小和功率是否合适。

而且,再智能的吸奶器刺激也比不上宝宝的吸吮。所以宝宝实际吸到的奶量,绝对大于挤出来的量哦。

奶不够,如何增加奶量?

宝宝出生后尽早让TA多吮吸,这个时候产出的初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可以增强TA的免疫力,同时宝宝的吮吸也可以促进妈妈身体做出反应,更早更多分泌乳汁。

不正确衔乳姿势会导致妈妈乳头肿胀甚至开裂,这样会造成喂奶时乳头很痛,导致妈妈喂奶时有心理压力,甚至痛得不想再喂奶。

液体的选择可以是牛奶、水以及清淡的汤。

我是不建议喝浓汤的,因为浓汤里面有过多的脂肪,会导致堵奶,即便不堵奶,给宝宝吃下去之后也有可能造成TA的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

所以,家里老人给端来的母鸡汤你实在要喝也务必撇掉上面那一层厚厚的油脂。

宝宝刚出生时可能2-3小时就会需要喂一次,所以一般刚开始时妈妈们乳汁都很充分,到宝宝月龄大了,喂养间隔时间长了,或者是产假结束去上班之后奶水就越来越少。

因此,你如果要有充足的乳汁,务必至少3-4个小时吸一次奶,吸奶器或者手挤都可以。

之前说过不要喝浓汤,哺乳期妈妈同时还应该注意不要吃得过咸过辣,注重自身多重营养的摄入。孕期吃的补充剂也可以继续吃哦,尤其需要注意维生素A、DHA、钙、碘的摄入

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证睡眠,这样才能有更丰富的乳汁分泌呢。

方框内向上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WHO和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纯母乳喂养满6个月,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或以后。但是断奶是你和宝宝之间的私事儿,什么时候断奶取决于你跟宝宝。

对妈妈来说,要从情感上接受断奶这件事;对宝宝来说,学会接受奶瓶,学会接受奶粉。

说起来也简单,就是跟追奶的思路反着来,减少挤奶频率,不要排空乳房,不涨不吸。如果觉得胀痛了,就适当挤一点,不痛就好。

奶量是慢慢减少的,过1-2周你会发现奶量明显减少啦。

对了,不需要排残奶,别费那个钱啦

周岁前的小宝宝,如果之前没有尝试过奶瓶,要学会用奶瓶或者吸管杯喝奶;1岁后的大宝宝可以直接学习开口杯啦,当然也可以用吸管杯过渡,只是没有必要再引入奶瓶咯。

如果宝宝断奶的月龄在6-12月龄之间,那配方奶是最好的选择,每天保证600-800ml。

1岁后的宝宝可以喝任何形式的奶,比如普通的鲜奶、纯奶、无糖酸奶、原制奶酪都可以作为丰富奶制品的形式。

配方奶也没有必要喝到3岁呢!

好啦,关于母乳喂养的问题,总结如上啦!

如果解决了你的疑惑,请点赞转发

如果你还有别的疑问,欢迎在文章末尾给笔者留言......

引产后,一直涨奶,涨的好厉害,涨到下腋了!疼的睡不好...

病情分析: 实在受不了就挤一次,挤空它.但下次再涨,要间隔时间长一些再挤.这样,一次比一次坚持的时候长,就没奶了意见建议:奶胀且疼...

  断奶的时候涨奶可以挤空吗。如果挤空了,会不会越来越多

断奶的时候涨奶可以挤空吗。如果挤空了,会不会越来越多

是的。你不要挤空呀。挤出一点不涨了不就行了吗?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自己的话也是能够就是买一些维生素b6,这样的话效果来说也是很好的。

听说大麦茶回奶的,可以吃一些回奶的食物

当然不能了,宝妈挤空了,跟宝宝吸空了有什么区别,不上还要在下奶,宝妈涨疼可以稍微挤一点,别太多,在喝点回奶茶,我喝的退奶安,是个植物茶,回奶挺不错的,两天就能回奶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子中涨奶挤了很痛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