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丁山陶瓷批发市场市场国庆节放假几天?

无意中看到的一张老照片,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尽管时光已远,可依然能从斑驳的岁月痕迹上清晰的看得出来,这是在举行大规模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这么热闹的场面,这么熟悉的老街,在很多丁山人的记忆里留下了太多难忘的印象,是的,这张老照片中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场景就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宜兴丁山解放路。

于是,我和我的老同学们把记忆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一点点给挖了出来:先从照片上的最右边开始,第一根电线杆边上的店面应该是利民水果点,记得小时候有个同学的妈妈就在这个水果店里工作,有时候放了学偶尔也会和同学一起去水果店玩上一小会儿才回家。在水果店东面没有拍到的位置上就是丁山老电影院,依稀记得电影院大门口除了卖票的窗口还有个广告栏,专门张贴新影片的海报,进了电影院区域,映入眼帘的是分别种在道路两侧高大茂密的梧桐树,那时候街道两边种植的树木以梧桐树居多,不像现在所有的景观路上都种上了清香怡人的香樟树和桂花树。电影院放映厅分三个检票门,看电影的人分别在三个入口处检完票直接进入放映区。紧靠电影院右边拐弯处有一个园园棉布店,生意也好的不得了;再过去是丁山的老照相馆,那些年,很多同龄的女孩经常会光顾这家照相馆,扮着各种姿势留下青春靓丽的瞬间,还有年轻的家长带着幼小的宝贝拍张百日留念照或宝贝成长中每一年的生日照片。

在第一根电线杆和第二根电线杆之间有一个新华书店,经营着镇上各中小学的义务教育书本和各类阅读刊物及各类图书等等,书店往西就是老镇政府,这是政府机关领导们办公和开会的地方,记得镇委大门两边都设有宣传栏,进入镇委大门有一口老水井,每年夏天,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会拎着自家的水桶去那里吊上满满的一桶水提回家作为纳凉用水。再往西是丁山最大的工人医院,几十年来医院为镇上的老百姓方便看病,治病救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医院旁边有一条小巷,小巷里深处除了住着医院里的职工,还有其他很多住户。紧贴小巷的是一幢老式的筒子楼,筒子楼的二楼是住宅,大概有十几户人家,楼下有一个老药房和老茶馆......

老时光里的丁山陶都饭店边上有个红星服装店,西面有个生面店兼卖早点,再往西就是理发店,浴室,烟糖商店,陶瓷商店,第一百货公司,家具店,五金店,第三饭店,菜场,鞋店等等......

老时光里的丁山工人电影院是丁山人每天饭后休闲娱乐的场所之一,在那个精神文化生活匮缺的年代,难得晚饭后一家几口看场电影是很奢侈的事情,那时候一张电影票只要一毛钱,尽管电影院里设施陈旧,但电影院里的座椅上每晚都坐满了人,各自找到自己的座位静候开映,从口袋里拿出从家里准备好带去电影院边看边磕着的瓜子,偶尔还和家人低声议论着影片内容,七十年代播映的电影基本上是经典样板戏和抗战片为主,人们在观看黑白片中情不自禁融入到剧情中,痛恨小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出了无数爱国热情。电影散场后,人们从电影院里出来还沉浸在片中的情节里。

当时风靡全国的样板戏有《红灯记》《白毛女》《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海港》《磐石湾》等,这些经典样板戏在很多人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时候白天也有演出,遇到不上课的时候,有的同学想尽办法弄到了戏票,于是,一帮小孩子就嘻嘻哈哈的进入剧院静候开演。好多熟悉的唱段常常在人们茶余饭后饶有兴致的哼上几句,这些经典代表作也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七十年代初,各个学校响应上级的号召,在自己学校排演样板戏,而有我们丁山小学排演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成功演出,不仅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甚至在其他周边城市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当年样板戏剧组曾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接见和肯定,曾代表学校接待过外宾,那一幕幕难忘的回忆镌刻在了时光的年轮里,那些沉寂在岁月里点点滴滴的故事也终于在四十五年后的某一天,因我撰写的纪实文学“你看过四十多年前丁山小学生版的《智取威虎山》吗?”一文在宜兴日报整版刊登后,《智取威虎山》剧组几个热心的同学在短时间内通过微信联系寻找到了部分当年的小演员,他们在四十五年后再次相逢,并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当我看到他们在活动现场如此的激动,如此的开心,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走进青石板铺成的小巷,里面密密匝匝住着很多人家,因小巷里也住着我的很多同学和童年的玩伴,所以记忆里特别熟悉,还有一部分住户是隔壁工人医院里的职工,因为工作的特殊性,遇到急诊病人方便及时前往救治。直到八十年代末因市镇建设需要,老解放路上原来的旧貌都被拆除重建,以前的老街坊老邻居也因拆迁分别搬迁到了其他各个小区,但依然有许多商店在原址上重新开张经营。

这条小巷,对于我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童年的我曾跟随父母住过小巷边上的筒子楼里,陈旧的二层楼里住着大约十几户人家,从楼板到楼梯都是用木板拼接而成,楼道两边是住户,中间是过道,每户的住宅空间不过十多平米,我们家就在临街面的老茶馆上面,七十年代初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小小的空间里仅靠两个窗口透气,每到夏天家里非常闷热,唯一降温的办法是拎着水桶到医院东边老镇委里的水井旁打上满满的一桶井水,回家把井水倒入脸盆里,再把切好的半个西瓜浸泡在凉水中,吃的时候冰冰的,凉凉的确实很舒服,在那个年代这就算是降温最好的办法了。放了学的我回家做完作业偶尔也会跑下楼和巷子里的同学玩上一会,有时候也有同学会来家里一起做作业。每逢庆祝国庆节或其他节日,镇上都会举行盛大的游行活动,每逢这时候,我们家的窗前会爬满了几个小不点,朝着楼下观看锣鼓喧天的游行队伍高喊着口号一队队从解放路经过,场面非常热闹,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曾经年少时期天真活泼的身影从小巷穿过,欢乐声传遍了白宕里的每一个角落。

七十年代的老茶馆位于丁山解放路工人医院西边一幢老式筒子楼的楼下,紧贴着白宕里一条小巷子,斑驳的老茶馆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每天依旧人来人往好不热闹,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几乎每天准时到茶馆听书,喝茶,聊天,看各种娱乐表演,茶馆里的伙计非常机灵,只要看到茶客们杯里的茶水浅了立即就会续满。老茶馆里除了那些常去的老人外,也因老茶馆地处解放路中心,因此也是信息传播的场所,哪里有什么活动?哪里又有什么新闻事件?在老茶馆里都能知道,谁要想找个人,去茶馆就能打听出结果,茶馆里也经常有外地来的剧组表演节目,所以吸引着很多茶客们,偶尔有精彩的弹唱在茶馆表演而吸引着附近的小孩,像弹词“水浒传”和“薛仁贵”等经典曲目曾经在我们年少的记忆里留下了难忘的一笔。

老解放路上的陶都饭店在丁山街上几乎家喻户晓,每次从饭店门口经过都会被里面飘出来的美味佳肴所吸引,这不由得想起了电影“小小得月楼”:影片描述的是旅游胜地苏州,一家名叫“得月楼”的饭店,因为厨艺高超,顾客盈门,为了吃上一盘美味佳肴经常排成了长龙,有时候晚去的顾客排了半天的队最后却被告知卖完了而扫兴而归。陶都饭店与“得月楼”如出一辙,特别是饭店里的老汤面,更是受到了很多顾客的喜爱,至今难忘,即使是现在提及到七十年代的陶都饭店,很多人会脱口而出:那里的老汤面真好吃。记得有一次我想吃面,父亲冒着大雨打着油布伞下了楼,去斜对面的第三饭店给我买老汤面,看着父亲把装在搪瓷杯里的面买回来倒在碗里时,发现父亲浑身都被大雨淋湿了,那场雨太大了尽管父亲打了伞可根本就遮不住。

那时候的丁山街上有大大小小几家饭店,而只有陶都饭店是属于国营饭店,在当时也是最大的饭店,饭店分楼上楼下两层名气是响当当的,另有第一饭店在大木桥往东处,第二饭店在老街的转角处,第三饭店在白宕里老茶馆的斜对面,以合作经营的模式经营着,通称饮服条线,这几家饭店都是以本地家常菜为主,适合大众口味,在秉承了江南风格结合时令菜系上又推陈出新,得到了本地食客的一致好评。饭店除了出了名的的老汤面外,丁山人喜欢吃的“咕老肉”还有“红烧猪头肉”等熟食菜也是出了名的好吃,很多顾客吃了还想吃,回头客很多,在饭店进门处卖熟菜的窗口可以看到经常有很多顾客在排队等候。

七十年代,人们所穿的服装都是在服装店量身定做的,那时候的布店专卖布料不加工成衣,老百姓在布店里买好所需要的面料后送去服装店量好尺寸,裁缝师傅会根据不同身材的客户写好尺码及取衣服的日期,客户只要按发票上的取衣日期去服装店取衣服即可。

红星服装店是丁山针织厂的一个门面店,像这样的门面店在镇上大概有两三个,针织厂除了给顾客量身定做一年四季的服装,还经营本厂生产的各种款式的皮制品,如皮鞋,外贸出口手套,草帽等等,因服装厂的工作与其他工作相对而言较轻松,所以厂里的职工以年轻女工居多,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们也曾去过针织厂学工,有过跟着师傅们学习的短暂经历。

八十年代,理发店里的服务不再是单一的剪发,为年轻的女顾客烫发成了主要服务内容,那时候的烫发程序很简单,洗好头发,用圆竹棒卷好后抹上烫发水,用通上电源的电夹子直接在电热作用下把笔直的头发变成卷发,有时候理发师一边做着手里的活儿,一边和顾客聊着天,稍不留神就会把顾客的头发烫出了焦味,免不了一场纠纷,每每此时店堂经理会立即笑哈哈的出来打招呼,道过歉,免去顾客烫发的钱这才算了事。

理发店除了保存以往为老人妇女们的剪发服务,在增加了烫发服务项目后,店员们也需要轮流去外地学习烫发技术,随着时代的潮流,为顾客设计出符合自己形象的发型,再后来,又增加了染发及各种时尚的剪法,服务的项目多了也为店里增加了更多的收入。

丁山第一副食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丁山老时光里的代表之一 。那时候烧菜用的调料几乎都是散装的,打一瓶酱油或老陈醋只要几毛钱,店里经营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什么糖果糕点,烟酒饮料,调味调料等等五花八门且都价廉物美,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而且口味地道,不像现在市场上假冒伪劣的商品铺天盖地,在那个计划经济一票制的年代,勿庸置疑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是有保障的。当时丁山食品厂为本地各个副食店提供了安全的食品保障。

宜兴陶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而陶都之乡丁山更是陶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发源地,七、八十年代丁山有相当一部分单位以制陶为主业,销往外地的陶瓷制品占到很大一部分的需求量,陶瓷产品分门别类品种繁多,其中有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工业陶瓷又包括建筑陶瓷和化工陶瓷等。日用陶瓷有:餐具,茶具,缸,盆,罐,盘,碟,碗等。工艺陶瓷有:花瓶,雕塑品,园林陶器,器皿,陈设品等。工业陶瓷有砖瓦,排水管,面砖,外墙砖,卫生洁具等,另外就是各种用于化学工业的耐酸容器,管道,塔,泵,阀等等。

丁山陶瓷行业所生产出来的每一件陶瓷产品都是从精炼原料开始,到手工制作,整形,装窑,烧制,开窑,下货,检验,再有驳运工送到各个集中点,每个工序都倾注了陶都工人的满腔热情,他们用智慧和辛勤的汗水,为陶都人争了光。丁山的粗陶、细陶、黄货、黑货等传统陶瓷门类大放异彩。其中均陶、精陶、彩陶、青瓷和紫砂,更是被人们誉为中国陶都的“五朵金花”,而丁山陶瓷商店所经营的各类商品恰恰是丁山陶瓷行业的缩影。

解放初期的宜兴丁山商业公司下属分为:百货公司,五交化公司,饮服公司,蔬菜公司等,这些服务行业的经营模式在解放后初期属于公司联营,最初的时候是有几个老板联合经营,解放后把公私合营的经营模式改为国营企业,而百货公司又分第一百货公司,第二百货公司和第三百货公司。第一百货公司正对工人医院,也是丁山当时最大的百货公司;第二百货公司在大木桥下面,第三百货公司在中央楼浴室边上。百货公司里面还专门设了一个批发部,专门为各个分店提供商品,八十年代初还在计划经济时期,每个分店的供给是要通过上面合理安排的,不能想要多少就给多少,包括缝纫机,手表,黄金饰品,肥皂,牙膏等等都是配给好的。

百货公司经营的都是一些老百姓离不开的生活用品,日用百货如锅碗瓢盆、床单被面 、服装、皮革制品、服装鞋帽类、洗涤用品、化妆品、护肤用品、摄影器材、儿童玩具、音响设备及器材、文化办公用品、家具等,这些都是与老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的,另外很多单位的劳保用品如帽子,普通口罩及防护口罩,手套,工作服,橡胶鞋,肥皂,海绵,塑料等等也都是在百货公司购买。

老百货公司的老员工到了退休的年龄,又把自己的孩子领了进去接替自己继续做着同样的工作,那时候有点子承父业的意思,凡是从学校毕业出来基本上是要跟随自己的父母进入单位工作,当然刚进单位学徒是有师傅带着的,我的那些在商业上工作的老同学,当年就是从学校毕业后又在宜兴商校进行了考试,合格后进了百货公司上班,我们这一代人分配工作时都是要通过考试,按成绩的高低分出国营性质和集体性质的。

青龙山黄龙山乌龟山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青一黄两条蛇精,还有一只乌龟,它们经过几千年的修炼终于修成正果。青蛇修成了青龙,黄鳝修成了黄龙,而乌龟只修成了乌龟精,本来它们三个相处很好,相安无事,大家依然专心修炼。但是妖精的地位始终没有龙的地位高,乌龟精很不服气藏了一肚子坏水,一有机会就想挑唆青龙和黄龙的关系,让两条龙互相争斗,它好从中得利。动物天生就是动物,两条龙居然听信了乌龟的谗言,一场PK打斗开始了,此时的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山崩地裂,洪水泛滥,生灵涂炭,惨不忍睹,两条龙不知不觉中一直打斗到了天间。玉皇大帝大怒,就派了天神去收服这三只孽畜。天神固然不负玉帝所望各显神通,使出浑身解数,用上了宝剑,弹上了琵琶,把青龙黄龙和乌龟化成了三座山,并让它们永世不得翻身。后来,老解放路上的老人们就用这个典故说给身边的孩子听,当然,这三座山就是青龙山、黄龙山和乌龟山。

青龙山和黄龙山在很多丁山人的记忆里有着很深的印象,在我们的童年时代就曾经在学校的组织下去爬过山。至今在青龙山和黄龙山之间有一条名叫双龙路的道路就是以此命名的。而乌龟山则是在丁山电影院的后背,据说乌龟山的山头呈拱形,酷似下山乌龟,龟背上樟树成荫,每年五月初夏香樟树香气扑鼻,清香怡人。那时候经常有顽皮的男孩子放了学会先去乌龟山上玩上一会才回家。

七十年代老解放路上的岁月情怀已深深烙在了丁山人的记忆里。那些年,尽管人们生活在物质匮乏时期,生活还不富裕,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棉布做的,洗的次数多了甚至还会因缩水而变小,褪色,一件衣服几乎都是老大穿了给老二穿,轮到最小的穿的时候已经不知道补了几层,但是,那时候兄弟姐妹们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吃的都是简单便宜的传统家常菜,没有大鱼大肉,没有山珍海味,端上一碗饭能转悠过去几户人家,边吃边聊直到吃完了才回家,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却很融洽温馨,那时候每个家庭的居住环境也是非常简陋的,谁家娶媳妇嫁女儿,邻居们都会去帮忙,把自己家的餐具,椅子借出来给办喜事的人家用,甚至连饭桌,厨房都借了出来

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条件基本上都不太好,但是精神生活却很丰盈,邻里之间串个门聊个天是家常便饭,人与人之间无需保持距离,即使以前的老邻居们后来都已搬迁到了别处,偶尔在街上遇见还是和以前一样热情,嘘寒问暖。有的是一颗真诚之心,坦诚之心。

一条老街,历经了风雨的洗礼,旧貌早已变新颜,可留在人们记忆里的温馨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原标题:简说宜兴丁蜀的几个紫砂壶市场跟文物景点

1 陶瓷城,紫砂壶种类最多,高中低三种档次都有,规模极其庞大。从a区到h区,基本一个礼拜逛不完。

2 紫砂一厂,二厂,紫砂种类繁多,中高端为主,规模庞大,知名度很高。

3 尹家,中低端比较多,规模相当之大,知名度仅此于陶瓷城。

4 西望村,华丰市场,江南市场,紫砂村,陶里,现在也发展得很厉害。

5 解放路,公园路等几个市场也在迅速发展中。

1 龙窑。早期窑,现在基本不烧壶了。

2 东坡书院。苏东坡被贬后安身立命之所。

3 蜀山老街。大师辈出的地方。

紫砂壶主要烧制的窑包括:

欢迎大家有空来宜兴喝茶,可以多走走几大市场,也可以看看丁山的人文风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年5月份的时候,我和几个广东朋友一起喝茶,期间谈论到朋友泡茶的紫砂壶,不由提到了陶都。有一个朋友突然提出说要不去宜兴玩玩吧,顺便去紫砂壶产地宜兴丁山看看茶壶。于是一拍即合,决定6月份去宜兴游一游。

本来准备自驾去的,后来网上一查宜兴已经开通高铁了,就改乘高铁了,既快又省心。

一路顺利到达宜兴高铁站,没有了大城市的喧嚣,高铁站也相对人少清静些。问了下出租车司机,得知有个就在高铁站旁,于是我们决定先去山里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买票入园后,游客还不少,看来大家都是来放松放松的。山里空气那个叫好,神情气爽,令人心旷神怡,顿时洗去了旅途奔波劳累。

晚上找了个饭店吃饭,点了著名的太湖三白,还有酱排骨、百合汤什么的,反正都是当地特产。味道挺好的,不过个人觉得有点偏甜,可能宜兴人口味偏甜吧。

我们决定第二天去丁山陶瓷商城看看,紫砂壶批发市场。

第二天早上用过早饭,打的到丁山陶瓷商城,在丁山街上,好像分为A区B区,目测挺大的一片商铺。

先去了A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紫砂壶杯,一间间绵延过去,感觉一下子被紫砂包围了。几个朋友都挺兴奋看上去,饶有兴致地一家家转过去。整个商城游客倒不是很多,和一位老板攀谈,他自称姓王,在这里开店有3年了,还说每年6、7、8三个月是淡季,游客比较少,到9、10月份就是旺季,生意好的时候发货都来不及。我们边转边听各个老板聊天,出A区时每人手里多了几个袋子装着茶壶,难得来一趟,总归要买点壶的,呵呵。

之后去了B区,没想到B区人更少,稀稀朗朗的,老板们大多或自己喝茶或看书或上网。淡季,没办法。

转完陶瓷商城出来也下午3点多了,想想打道回宾馆吧为时太早,于是又问了附近停车休息的出租车司机,他说你们要不要去尹家紫砂市场转转。我们说哪里啊,从没听说过,只知道陶瓷商城。司机师傅说陶瓷商城是相对出名点,但是丁山有个尹家村市场,是紫砂壶更底一级的批发市场,好多陶瓷商城的老板也是去尹家进货的。这几年尹家名声也越来越大,好多外地客商也跳过陶瓷商城,直接到尹家进货,那边更便宜,是乡下生产基地。听师傅这么一说,朋友们和我顿时来劲了,还有这么个地方,来一趟丁山一定要去那边看看。有个朋友还问了句,那边乡下有农家乐吗?司机师傅说有的有的,有个叫什么凯的。

于是让师傅送我们到尹家市场,也买开多久就到了,原来也不远。下车就看见一副和街上截然不同的场景,农村小房,有的大点是两层小洋房,有的还是一层单间的那种很老的小房子,都被装修成了门面,家家户户店里都摆满了紫砂制品。每家店门口都悬挂着或着摆着招牌:XX陶艺,XX紫砂,X壶坊,XX轩,等等,满眼都是,门口也摆着晒太阳的茶壶生坯,模型,锦盒等,还有已打包好准备发出去的大箱子货。和陶瓷商城的相比,没有了那种高大上的感觉,但也不是小而美,说实话挺破旧的一点也不美,呵呵。我和朋友们随手拍了一些照片,让没去过最底层紫砂批发市场的朋友们开开眼界(照片全部在文章末)

和朋友们慢悠悠的边走边看,顺便问问价格,果然要比陶瓷商城的便宜,还便宜不少,那我们还是散客零售的,如果批量进货,岂不是更便宜?回去后肯定跟朋友推荐尹家了,陶瓷商城还是留给不知道的人逛吧,哈哈~非黑,开个玩笑而已

天还是挺热的,口渴,想找个商店买水,问人后指向一个方向,就一起过去买水。往指向的方向走了大概二十多米,就看到一个岔巷里有一家门上写着“商店”。欣欣然快步过去,每人买了冰可乐冰雪碧,大灌一口,那个叫爽。

出商店门,猛然发现隔壁也是家茶壶店,门口立着老大的一块广告牌(目测有两米五高),上面写着“清扬紫砂”,红底黄字,非常醒目,奇怪了刚刚进商店时怎么没注意,可能口渴只想着水了,哈哈。因我本人非常喜欢笑傲江湖里华山派的风清扬前辈(所以洗发水也一直用清扬男士哈),所以对这家叫“清扬”的店特别有好奇心(也可以说好感吧),就提议一起进去看看。

移门进去,门面大概二十几方,装修比较简单,摆着五六个柜子,壶架上摆满了各式茶壶。老板原先在弄电脑,看见有客上门,起身迎客。我一看,老板还是个年轻小伙子,目测就二十多岁,长得倒挺清秀的。看了一会,我看中一个刻绘石瓢壶,就和老板谈起价格来。老板一看我们有购买意向,很老练的先泡茶请我们坐下喝茶,慢慢谈。一张长方桌,一张茶盘,两把壶,几个绿瓷口杯,就聚起了4个人:一个老板,我们三个游客。我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老板你看起来挺年轻的,入行多久了?老板笑笑说,家里做壶十几年了,但自己还是今年才开始开店做紫砂这行的。他说自己大学毕业后去了上海一家世界500强外企做软件工程师,干了两年多觉得终不是喜欢的行业,和家里商量后决定放弃上海外企待遇,回宜兴做喜欢的紫砂行业了。他说店也是刚开,所以里面品种相对其他店来说也要少些,自己也在慢慢接触熟悉这行,毕竟之前家里只是做壶,跟卖壶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其实我们一开始也是听着将信将疑,放着外企好待遇好工作不要,回到乡下开小店?不过我看到他桌上的台历上印着“Honeywell”的字,这家公司我倒知道的,是美国一家全球性大型外企,是不是500强我倒是不清楚。我笑着说这台历还是之前公司的吧,老板笑着说是的,也省得再买了。后来有朋友说新店可以同时开个淘宝店做网上的,老板说已经开了,店名也一样的。问他网上生意如何,他说目前不算多,但也比较稳定吧。聊了大概五六杯茶(小口杯)的功夫,最终老板打了折把那个石瓢卖我了,和陶瓷商城比还是比较实惠的。看看时候也不早了,我们也要回去了。对了临走前我无意瞥到年轻老板的电脑屏幕,居然之前在浏览英文网页,乖乖...

这里又要说个小插曲,乡下农村居然打不到出租车!问了下路人说很少有出租车经过,晕。。。最后经人指点走了百米路到一个公交站台,坐车到丁山街上,才打到车回到宾馆。小县城交通不发达,将就着吧。

后面几天我们又游玩了太湖边、、竹海等风景名胜,景色还不错。总的来说,这次来宜兴,没有白来,山美,水美,人美,壶美。尤其发现了那个尹家紫砂市场,犹如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兴奋。下面把照片全部分享给大家,不早了,洗洗睡喽。

下面就是文中提到的那家清扬紫砂店,给它来个特写哈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宜兴丁山陶瓷批发市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