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无人深空配置要求,背劝学.有学姐在么

《临高启明》《曾齐游学考》版权归《》版权方和同人作者所有; 为方便阅读,WIKI编辑仅进行必要的区分章节。

关于《曾齐游学考》的一些感言和杂谈

本文由原作者【计算中的上帝】授权,代发于北朝

因北朝于两会期间收紧注册,至今未能恢复,故而原作者无法由贴吧转移阵地到北朝,是以委托本府代发

首先要感谢几位大佬的帮助,本来是贴吧里贴的小文,居然上了微信号的推送而且拿了个小奖,这算是我这的年玩文字的最高荣誉了。

这篇文章也是我第一次全程手机创作的作品—一次很舒服的体验,区别于背着笔记本的“传统”码字体验。

关于文章的争论也很多,这也是我喜欢看到的,因为里面夹杂了很多我这两年天马行空的脑洞,部分内容可能引起大家的莫名其妙和喷的欲望,这里接着写感言的机会一起表达一下。

一,为什么会有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完全是无心起意写的—这真不是我装逼,确实是在一个无聊的下午茶时间手打的,而且头几节直接在贴吧发贴框里原生态创作—打了就发。

事情的苗头其实源于两年前的一篇我现在挂着没写的同人,这篇被我荒废的同人里有两个核心的情节在《曾》文中也有出现,一个就是“钱朵朵”号的大爆炸,一个就是“神机如犬”的神秘笔记内容。

当然还有一些客串的元老—比如紧急去四川,途中顺便调教了一下曾齐的舒姓元老,在那个同人里面,主角就是姓舒的,是这个元老的后人(好吧,我就姓舒,这是我强行插入的人设)。

在那个故事里面,大约海南穿越后的几十年,使用虫洞残片进行的虫洞恢复研究已经初见成效,政府开始组织先遣队准备建立前进基地—没错,这个基地—在我另外一个文章《谍影重重》里叫做“大青山基地”,就在绵阳北部的大山里,是一个古老战备基地改建的高度机密的实验中心。

这个基地派出的侦查犬—机器狗,完全封锁了基地周围的范围,《曾》文中提到的被神秘消灭的溃兵就是这些警戒机器人的成果。

这里引用一段那篇同人的描写吧。

“…不得不拿行动的军事纪律来威胁他,在要么不抬杠要么走人的威胁下,夏雨口服心不服地就范了。

廖元成活泼了不少,据他说资料库里面有很多机器人采集回来的东西,看来对于他地考古事业很有帮助。

更神奇地是,他在一次早餐中宣布,对面的世界时间应该在公元1635年。

夏雨表示不相信:昨天晚上他想去找马主任解决那个杨宗云不回答的关于年代的问题结果没有如愿。他自己想了几种办法,不过把握不大。

对于廖元成这种精确到年为单位的结论他更是表示不相信。

“不信来看,过来看!”廖元成急了,拿出个人终端就开始演示。

他展示的是一段视频,这段视频的标题苏畅也见过不过没打开看——资料库浩如烟海,他们只能在空闲时间大略看看。文件下载完成之后,廖元成一点播放,里面就传出了无人机的侦查设备采集来的高解析度的实时声音。

视频拍摄的时间是两周之前,地点比较远,是无人机拍摄的。

画面上是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正在踉踉跄跄地奔跑,可以看出这个人已经筋疲力尽,但是仍然在奔跑,而且一边跑一边发出了各种嚎叫声音。

一开始画面中的人还拿了一把刀,不过几秒钟之后他已经把刀扔了,头上的头盔也扔了,又过了几秒甚至他连鞋都跑掉了——那双鞋子其实就是很破烂的草鞋。

毫无疑问他在被什么恐怖的东西追赶着。而且过了几秒钟他们就知道这个可怜的人在为了什么逃命了。

一个移动的影子在追赶着他——说是影子,是因为这个高速移动的东西在不停变化着颜色,和周围的景物融成了一体。

“机器人!”苏畅脱口而出。画面上这个家伙很明显是一个他们看过的四足机器人,而且涂装了自适应迷彩。

很明显给他们看的第一次机器人侦察录像中,这个军用机器人是被控制得很温顺的,不过苏畅看过资料,知道这种四足的侦察机器人全功率奔跑速度不会低于一头豹子。

“这是一个驿站的兵。”廖元成很显然对机器人如何欺负一个古代人不感兴趣,他不顾大家的抗议直接快进了一段。

“他甚至有一把火枪,不过可能早就扔了或者掉了,这是他的火枪用药囊,通条之类的。他的盔甲也是比较齐全的,这一点很奇怪,因为崇祯皇帝应该搞了好些年的裁撤驿站行动了。这个人的装扮来看,完全和我们认识中的明末的精兵装备水平差不多了。”廖元成指着定格的画面解释道。这个定格的画面中,他所说的驿站兵可一点没有精兵的样子,他的眼神充满了恐惧和绝望,张开的嘴巴里是一口烂牙——还少了一颗门牙。他在地上竭力想要撑起自己的上半身,而自己的腿已经被机器人按在地上了。机器人的动作很怪,它用后肢压住了自己的猎物,自己进入了半站立状态,一支前爪已经变成了钳子的形状。

“这个机器人要开始攻击了。”旁边传来了一个冷冷的声音,众人回头一看,是他们的“军医”马莉:“侦察机器人做这个动作只有两个战术结果,一个是弄断他的肋骨或关节让他成为不能逃跑的团队累赘,一个是直接重击他的心脏让他突然死亡。”

廖元成点点头:“没错。”

众人不由得沉默了一下,似乎都在想要不要继续看接下来的残忍画面。

“不见血的,他如果要死会死得很平静。”马莉就像知道这些家伙的心思一样补充了一句。

“为什么要重击心脏致死而不是拧断脖子?”夏雨又开始抢答了。

“心脏最好定位,侦察机器人面对一个人首先是切换到生物全幅扫描模式,心脏热能集中,又有规律的震动,很好定位的。”马莉解释了一下:“而且侦察机器人的前肢并不适合做你说的动作,他的前肢设计是为了适应复杂地形机动的,前端关节数较少,变成尖头装直接用最大功率瞬间冲击反而简单一些。”

这个马莉就是后来在《谍影重重》里那个困在南阳附近的女特种兵。

所以说,最初的创作野心是很大的,我一度想构建一个关于虫洞本身的“合理”解释的世界观。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我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生活—人总是要生活的,这些庞大构想最后都停了笔,随手写的《曾齐游学考》反倒是成文完结,而且反响出乎意料的好。

也许我写小说是真不行,不过“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倒是很在行—也许我看多了《战研》之类的杂志,写这种伪论文反而更舒坦了,哈哈。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曾》文虽然是我本意的构想之外一个附带的收获,写到后来我也是非常喜欢了。

以小见大是我一直推崇的一种表达方式—小人物体现的大时代有时候更让人回味。

这里就要说我的另外一篇太监文《帝国的毁灭》了。这篇文章我在连载的时候,就尝试写了很多附录—都是关于小说里我自己杜撰的典故和历史事件的解释,口气就是用的《曾》文的方式—这篇太监文有几十万字,不过忙起来停更很久了,可能等我孩子上中学之后才有时间更新了,发表的地方是起点,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架空的完全不同的“二战”前夜。

文中的设定是深思熟虑的还是临时胡诌的

胡诌是不可能的,不过细节我并没有太考量。文中表达的“渐进”式统一方式,对海权链条的建设,操控军阀和割据势力这些都是我对临高发展的个人意见。

我比较高兴的是,在贴吧连载中,对一些章节有了很有益的争论。这才是我想看到的,“以小见大”,“抛砖引玉”的情景。

比如其中一节讲到了戴嫣的姐姐从元老身边离开改嫁土著干部—这一节就在贴吧引起了关于元老夫妻制度的讨论,我写的时候倒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元老在婚姻制度上不能太精分—要平女权发展生产力打碎旧社会关系,自己又公开纳取绝对占有的女仆们,实在是说不过去。

后来的讨论就更深入,也更有益,不管结果怎样,有没有结果,这都是已经逝去的SC论坛残留的一点点精气神吧—带点干货和私货的学术撕逼,总比现在很多无脑的“讨论”让我们这些刷老年卡的人觉得惬意点。

戴嫣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归化民角色,在正文中她尚未成年,但是比接受了全套的现代教育而且成绩突出—她和家里已经形成了实际上的隔阂,而他们家是破落明朝读书人的代表。

当初看小说的时候,我就在想戴嫣将来的婚姻,可能会受到家庭的压力,或者元老们的魔爪也会影响她,在张允幂的庇护下,她嫁给了自己喜欢的人,虽然最后还是不幸天人一方,但是毕竟她有了自己的选择。

五 文章最后的格局是在学清末民初吗?

首先,在有能力掌控全国改造之前,只能客串一下列强了—要用武力和经济链条保障将来的领地在可控范围内,甚至允许一部分开明人士绑上澳宋战车得利。

但是五百人毕竟不是单纯以掠夺为目的的列强,这些地方都是将来的家园,所以在时机适合的时候,列强不能做了,要做“救星”,收拾全国的烂摊子,统一基本疆域,再进行社会改造。

平推全国很容易,但是不能在战略上学李自成—如果占领之后政令不出省城,甚至不出市政府省政府,那么要不了多久,那些地方就会变成负担。

六 绵州地区到底发生了什么

就像第一节我讲的,绵州地区实际上是围绕“大青山基地”来做文章的,《曾》文中提到的大规模调动以及各种行动,都是隐晦地在提及这个元素—包括他素描的先进无人机。

当然,整体国家穿越是不可能发生的。真穿了五百废就基本要入狱了。在我的设定大纲中,大青山基地最后成了一个孤独的堡垒—没人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这个基地因为一些列的原因被整体穿越过来了,然后,和临高接触没多久,就变成了“坟墓”—没人能进也没人出来,所以五百废的重兵集团第一个被不远万里投送到了这里建立特别行政区。

其实这里涉及到了我关于虫洞的一个设定,鉴于成文遥遥无期,先卖个关子不说了,大家也可以自己脑洞。

这个基地过来之后只引发了一个直接的大事件—钱朵朵号大爆炸,当然在《曾》文中,嫁祸给了黑尔—黑其实早就挂了。

七 张允幂的孩子和老爹是谁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这是我企图构建那个“世界”的时候无意挖的坑。

张允幂牵扯到了钱朵朵号大爆炸—在我最先写的那个虫洞同人里,这一幕戏是高潮部分。

在设定的框架中,张允幂最后和大青山基地的一个军官度过了有惊无险的一段时间,因为一些技术原因,比临高位面的时间更长,最后,还带点少女懵懂的张元老“沦陷”了,这就是她儿子张襄的来历。

有点狗血,嗯,暂时也这样吧,哈哈,反正我觉得五百废里没人配得上这个可怜的娃。

见闻,经历,归化民军官
/p/,这里提到的“别人跳河也不接你的屌”就是指这个事情。

我认为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过考虑再三还是没有特别明说了,即便在编者注释中也没说。

4,张允幂的孩子张襄原来的计划是归化民父亲,不过为了和计划的新坑合拍已经改了设定,他老爹会非常神秘(但是不狗血也不奇幻)。

5,四川的问题涉及到文德嗣等人一个小秘密。

6,按照原设定的话,戴嫣改嫁李世英,这是张允幂拉拢归化民高级军官的一个步骤。

全文就这样结束了吧,本来计划写写文中的明末重臣群像,感觉太累了,放弃……

新坑就是写四川的,不知道啥时候开始,入夏了工作忙起来了……

云备份里翻出来一篇此前队伍设定文,不过正文主线没有用

无可奈何—洪孙内阁和他们的维新(一)

目前考据这两位广受争议的明末第一重臣最详实的当属1689年版的《孙元化传》和《洪承畴传》,不过随着这些年一些当时外交文件的解密,这里再做一次简单的增补。

孙开始暂露头角,从他编练新军的第一次尝试开始——但是这支军队最后背叛了他,差点让他去官丢命。

不过孙之后运气爆棚,先是及时出逃避免了被拖下水的危险,继而又恰到好处地上书请剿,然后在莱州攻防战中凭借自己和张焘的表现,总算化解了自己的困局。

不过当时也仅仅是化解而已—孙自己在再入登州废墟,部下向他祝贺的时候就说过:“今仅戴罪,无感别想”。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孙之后只是得到了留用“以观后效”,而且这个留用比之前更加不如—崇祯对他的失望还在继续,尽管这位能臣不久之后就上书想要再编练新军,得到的也不过就是留中而已。

不过孙的机会还是来了,在周等重臣离开内阁之后,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有说法是李洛由的劝说),1641年,从塔山奇迹般逃出生天后出任新平南总督的洪承畴找到了孙元化,两人的会谈记录被对外情报局拿到了(现在普遍认为是李洛由帮着做的窃听),洪直截了当的问了很多关于南方“髡贼”的情况,孙一开始吱吱呜呜,说自己是通过教友拿到的澳洲快枪练兵,但是洪显然不太相信。最后洪虽然没有说破,但也隐晦地表态说希望孙能通过他的关系斡旋一下——从熊的遭遇来看,洪是比较怕自己步入熊的后尘。

至于对外情报局是否利用这个机会通过李洛由进行了活动现在没有定论,不过洪上任后确实报了几次大捷——甚至连钱朵朵号事件的爆炸都被报上去了,按照查到的记录是“…有义勇数人携混江龙,夜近寇火轮船破之,时毙贼数百,余皆惊而遁逃,汉水复平…”

此后洪就颇受崇祯器重,迅速被调去对付起义军,在潼关两次作战后又被调回北京当了兵部尚书,再次入阁。

洪这个时候很可能和孙有了默契——在入阁之后,洪就想办法把准备替换孙元化的卢象升搞下了名单,发配到了河南前线去打李自成。

而孙元化则迎来了自己的机会——在大败后金军队之后,孙终于得到机会面见了崇祯,并详细奏对了自己的“维新”想法。

据说在此之后崇祯就召来洪问了意见,洪说:“…髡贼虽不服王化,然其多有奇技淫巧,于军国颇利,今中国多事,可以正道用之…”

根据旁边太监的说法,崇祯“以为然,命体查”算是动了“维新”的第一个念头。

在这个基调下,崇祯之前许诺的百万军资总算到位了35万——大部分是洪从户部强行“借”的,只让内库出了5万——这也是事后崇祯觉得洪可用的原因之一。

当然,这个钱远远不够—当时南洋步枪一套价格已经涨到了178两,外加12两每支给李洛由的“输费”,孙看上很久的出口版的步兵75mm火炮则要接近2700两(包括培训和备件以及配套车辆)起价。

但是孙得到了崇祯的点头,他就可以撇开顾虑自己干了—很快他就和李洛由达成了一个不公开的垫付协议,用山东一些地方的矿产道路权益得到了1200万(澳元结算)的垫资额度,迅速武装了自己队伍新军。

第二年,孙被提升为平辽总督,准备对后金战争,治所也搬到了天津卫(当时计划的主力出击部队还是关宁军,但是关宁军拖拖拉拉不动作)。

不过随后就是中原地区局势恶化以及之后的北京会战——孙在此战中竭尽全力,用符三思白虎营几乎团灭的代价挣到了入阁的门票。

北京一战之后,洪孙二人在明廷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不花钱能“变出军队”来,这在崇祯看来是有才干—至少比不给钱不开拔的关宁军好得多。

当然崇祯也不是没有担心过两人和南方勾连,鉴于已经失去了广东福建(其它地方当时还维持了明面上的统治),崇祯好几次问身边的亲信,但是没人能说个所以然,在1650年,从杭州跑来的一个举人联合了几个太学生上书,说江南之地“髡贼败坏地方而官无问”,崇祯听了这件事,就问身边的司礼监太监王承恩,王说:江南现在赋税和漕粮都好好的,不会有什么事情”,崇祯也就没管了。

不过此后太学生闹得很凶,崇祯又开始怀疑洪损二人和南方有染。

根据最新的资料,孙在一次太学生闹事后找到洪说这样下去“恐有从疑”,结果第二天,洪也安排了一些读书人去上书,说“今北方大定,流寇枭首”,这时候弹劾洪孙两功臣的都是别有用心的“逆言”。

一来二去的闹了几次,崇祯干脆不再问了。

不过崇祯心里也不是糊涂—他不可能不知道那些新军的编练是要钱的,因为这时候新编御林军和南北三营也开始建设,开销之大让崇祯经常头疼不已,但是不花钱又不行—孙的新军以数千拖了李自成半个月都没丢阵地给他的印象太深,此时崇祯已经根深蒂固地觉得这些外来的“神机”是自己中兴不可缺少的利器了。

于是关键的问题又回到找钱上来—崇祯在开始编练南北三营(这支部队按照符三思的条陈设置队伍,指挥官不再控制粮饷弹药供给)后的第二年就连续找内阁开会,会议的议题就一个字“钱”。

这时候丁戚山已经成了洪的幕僚(浙江台州人,年,子敬山,1638年进士,曾经在广东游学,现在一般认为他是明末改良政策的主要策划人之一,也有人认为其实是复社的张岱在背后策划),所以洪立即拿出了一个方案,这就是第一次维新的“四大条陈”,包括改官职,统田亩,办工商和治新军四个主要部分。

四大条陈得到了崇祯的认可,不过又批了一句“国本不可或乱”

这句批语最后又被保守的东林等派系拿来做文章,结果第一次的这个政策除了办工商和治新军其它都没下文了。

虽然维新做得事是而非,不过改了工商税收,又刮了一次中产地主的皮之后,明廷的收入确实出现了短暂的提升,于是明末的孙元化新军,以及南北三营和新编御林军都得了好处。

尝到甜头的崇祯还想把新军条例推广到其它地方大员手里,结果张献忠和左良玉为首的中原几个军阀更本不买帐,最后不了了之。

《临高启明》《曾齐游学考》版权归《》版权方和同人作者所有; 为方便阅读,WIKI编辑仅进行必要的区分章节。

关于《曾齐游学考》的一些感言和杂谈

本文由原作者【计算中的上帝】授权,代发于北朝

因北朝于两会期间收紧注册,至今未能恢复,故而原作者无法由贴吧转移阵地到北朝,是以委托本府代发

首先要感谢几位大佬的帮助,本来是贴吧里贴的小文,居然上了微信号的推送而且拿了个小奖,这算是我这的年玩文字的最高荣誉了。

这篇文章也是我第一次全程手机创作的作品—一次很舒服的体验,区别于背着笔记本的“传统”码字体验。

关于文章的争论也很多,这也是我喜欢看到的,因为里面夹杂了很多我这两年天马行空的脑洞,部分内容可能引起大家的莫名其妙和喷的欲望,这里接着写感言的机会一起表达一下。

一,为什么会有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完全是无心起意写的—这真不是我装逼,确实是在一个无聊的下午茶时间手打的,而且头几节直接在贴吧发贴框里原生态创作—打了就发。

事情的苗头其实源于两年前的一篇我现在挂着没写的同人,这篇被我荒废的同人里有两个核心的情节在《曾》文中也有出现,一个就是“钱朵朵”号的大爆炸,一个就是“神机如犬”的神秘笔记内容。

当然还有一些客串的元老—比如紧急去四川,途中顺便调教了一下曾齐的舒姓元老,在那个同人里面,主角就是姓舒的,是这个元老的后人(好吧,我就姓舒,这是我强行插入的人设)。

在那个故事里面,大约海南穿越后的几十年,使用虫洞残片进行的虫洞恢复研究已经初见成效,政府开始组织先遣队准备建立前进基地—没错,这个基地—在我另外一个文章《谍影重重》里叫做“大青山基地”,就在绵阳北部的大山里,是一个古老战备基地改建的高度机密的实验中心。

这个基地派出的侦查犬—机器狗,完全封锁了基地周围的范围,《曾》文中提到的被神秘消灭的溃兵就是这些警戒机器人的成果。

这里引用一段那篇同人的描写吧。

“…不得不拿行动的军事纪律来威胁他,在要么不抬杠要么走人的威胁下,夏雨口服心不服地就范了。

廖元成活泼了不少,据他说资料库里面有很多机器人采集回来的东西,看来对于他地考古事业很有帮助。

更神奇地是,他在一次早餐中宣布,对面的世界时间应该在公元1635年。

夏雨表示不相信:昨天晚上他想去找马主任解决那个杨宗云不回答的关于年代的问题结果没有如愿。他自己想了几种办法,不过把握不大。

对于廖元成这种精确到年为单位的结论他更是表示不相信。

“不信来看,过来看!”廖元成急了,拿出个人终端就开始演示。

他展示的是一段视频,这段视频的标题苏畅也见过不过没打开看——资料库浩如烟海,他们只能在空闲时间大略看看。文件下载完成之后,廖元成一点播放,里面就传出了无人机的侦查设备采集来的高解析度的实时声音。

视频拍摄的时间是两周之前,地点比较远,是无人机拍摄的。

画面上是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正在踉踉跄跄地奔跑,可以看出这个人已经筋疲力尽,但是仍然在奔跑,而且一边跑一边发出了各种嚎叫声音。

一开始画面中的人还拿了一把刀,不过几秒钟之后他已经把刀扔了,头上的头盔也扔了,又过了几秒甚至他连鞋都跑掉了——那双鞋子其实就是很破烂的草鞋。

毫无疑问他在被什么恐怖的东西追赶着。而且过了几秒钟他们就知道这个可怜的人在为了什么逃命了。

一个移动的影子在追赶着他——说是影子,是因为这个高速移动的东西在不停变化着颜色,和周围的景物融成了一体。

“机器人!”苏畅脱口而出。画面上这个家伙很明显是一个他们看过的四足机器人,而且涂装了自适应迷彩。

很明显给他们看的第一次机器人侦察录像中,这个军用机器人是被控制得很温顺的,不过苏畅看过资料,知道这种四足的侦察机器人全功率奔跑速度不会低于一头豹子。

“这是一个驿站的兵。”廖元成很显然对机器人如何欺负一个古代人不感兴趣,他不顾大家的抗议直接快进了一段。

“他甚至有一把火枪,不过可能早就扔了或者掉了,这是他的火枪用药囊,通条之类的。他的盔甲也是比较齐全的,这一点很奇怪,因为崇祯皇帝应该搞了好些年的裁撤驿站行动了。这个人的装扮来看,完全和我们认识中的明末的精兵装备水平差不多了。”廖元成指着定格的画面解释道。这个定格的画面中,他所说的驿站兵可一点没有精兵的样子,他的眼神充满了恐惧和绝望,张开的嘴巴里是一口烂牙——还少了一颗门牙。他在地上竭力想要撑起自己的上半身,而自己的腿已经被机器人按在地上了。机器人的动作很怪,它用后肢压住了自己的猎物,自己进入了半站立状态,一支前爪已经变成了钳子的形状。

“这个机器人要开始攻击了。”旁边传来了一个冷冷的声音,众人回头一看,是他们的“军医”马莉:“侦察机器人做这个动作只有两个战术结果,一个是弄断他的肋骨或关节让他成为不能逃跑的团队累赘,一个是直接重击他的心脏让他突然死亡。”

廖元成点点头:“没错。”

众人不由得沉默了一下,似乎都在想要不要继续看接下来的残忍画面。

“不见血的,他如果要死会死得很平静。”马莉就像知道这些家伙的心思一样补充了一句。

“为什么要重击心脏致死而不是拧断脖子?”夏雨又开始抢答了。

“心脏最好定位,侦察机器人面对一个人首先是切换到生物全幅扫描模式,心脏热能集中,又有规律的震动,很好定位的。”马莉解释了一下:“而且侦察机器人的前肢并不适合做你说的动作,他的前肢设计是为了适应复杂地形机动的,前端关节数较少,变成尖头装直接用最大功率瞬间冲击反而简单一些。”

这个马莉就是后来在《谍影重重》里那个困在南阳附近的女特种兵。

所以说,最初的创作野心是很大的,我一度想构建一个关于虫洞本身的“合理”解释的世界观。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我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生活—人总是要生活的,这些庞大构想最后都停了笔,随手写的《曾齐游学考》反倒是成文完结,而且反响出乎意料的好。

也许我写小说是真不行,不过“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倒是很在行—也许我看多了《战研》之类的杂志,写这种伪论文反而更舒坦了,哈哈。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曾》文虽然是我本意的构想之外一个附带的收获,写到后来我也是非常喜欢了。

以小见大是我一直推崇的一种表达方式—小人物体现的大时代有时候更让人回味。

这里就要说我的另外一篇太监文《帝国的毁灭》了。这篇文章我在连载的时候,就尝试写了很多附录—都是关于小说里我自己杜撰的典故和历史事件的解释,口气就是用的《曾》文的方式—这篇太监文有几十万字,不过忙起来停更很久了,可能等我孩子上中学之后才有时间更新了,发表的地方是起点,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架空的完全不同的“二战”前夜。

文中的设定是深思熟虑的还是临时胡诌的

胡诌是不可能的,不过细节我并没有太考量。文中表达的“渐进”式统一方式,对海权链条的建设,操控军阀和割据势力这些都是我对临高发展的个人意见。

我比较高兴的是,在贴吧连载中,对一些章节有了很有益的争论。这才是我想看到的,“以小见大”,“抛砖引玉”的情景。

比如其中一节讲到了戴嫣的姐姐从元老身边离开改嫁土著干部—这一节就在贴吧引起了关于元老夫妻制度的讨论,我写的时候倒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元老在婚姻制度上不能太精分—要平女权发展生产力打碎旧社会关系,自己又公开纳取绝对占有的女仆们,实在是说不过去。

后来的讨论就更深入,也更有益,不管结果怎样,有没有结果,这都是已经逝去的SC论坛残留的一点点精气神吧—带点干货和私货的学术撕逼,总比现在很多无脑的“讨论”让我们这些刷老年卡的人觉得惬意点。

戴嫣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归化民角色,在正文中她尚未成年,但是比接受了全套的现代教育而且成绩突出—她和家里已经形成了实际上的隔阂,而他们家是破落明朝读书人的代表。

当初看小说的时候,我就在想戴嫣将来的婚姻,可能会受到家庭的压力,或者元老们的魔爪也会影响她,在张允幂的庇护下,她嫁给了自己喜欢的人,虽然最后还是不幸天人一方,但是毕竟她有了自己的选择。

五 文章最后的格局是在学清末民初吗?

首先,在有能力掌控全国改造之前,只能客串一下列强了—要用武力和经济链条保障将来的领地在可控范围内,甚至允许一部分开明人士绑上澳宋战车得利。

但是五百人毕竟不是单纯以掠夺为目的的列强,这些地方都是将来的家园,所以在时机适合的时候,列强不能做了,要做“救星”,收拾全国的烂摊子,统一基本疆域,再进行社会改造。

平推全国很容易,但是不能在战略上学李自成—如果占领之后政令不出省城,甚至不出市政府省政府,那么要不了多久,那些地方就会变成负担。

六 绵州地区到底发生了什么

就像第一节我讲的,绵州地区实际上是围绕“大青山基地”来做文章的,《曾》文中提到的大规模调动以及各种行动,都是隐晦地在提及这个元素—包括他素描的先进无人机。

当然,整体国家穿越是不可能发生的。真穿了五百废就基本要入狱了。在我的设定大纲中,大青山基地最后成了一个孤独的堡垒—没人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这个基地因为一些列的原因被整体穿越过来了,然后,和临高接触没多久,就变成了“坟墓”—没人能进也没人出来,所以五百废的重兵集团第一个被不远万里投送到了这里建立特别行政区。

其实这里涉及到了我关于虫洞的一个设定,鉴于成文遥遥无期,先卖个关子不说了,大家也可以自己脑洞。

这个基地过来之后只引发了一个直接的大事件—钱朵朵号大爆炸,当然在《曾》文中,嫁祸给了黑尔—黑其实早就挂了。

七 张允幂的孩子和老爹是谁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这是我企图构建那个“世界”的时候无意挖的坑。

张允幂牵扯到了钱朵朵号大爆炸—在我最先写的那个虫洞同人里,这一幕戏是高潮部分。

在设定的框架中,张允幂最后和大青山基地的一个军官度过了有惊无险的一段时间,因为一些技术原因,比临高位面的时间更长,最后,还带点少女懵懂的张元老“沦陷”了,这就是她儿子张襄的来历。

有点狗血,嗯,暂时也这样吧,哈哈,反正我觉得五百废里没人配得上这个可怜的娃。

见闻,经历,归化民军官
/p/,这里提到的“别人跳河也不接你的屌”就是指这个事情。

我认为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过考虑再三还是没有特别明说了,即便在编者注释中也没说。

4,张允幂的孩子张襄原来的计划是归化民父亲,不过为了和计划的新坑合拍已经改了设定,他老爹会非常神秘(但是不狗血也不奇幻)。

5,四川的问题涉及到文德嗣等人一个小秘密。

6,按照原设定的话,戴嫣改嫁李世英,这是张允幂拉拢归化民高级军官的一个步骤。

全文就这样结束了吧,本来计划写写文中的明末重臣群像,感觉太累了,放弃……

新坑就是写四川的,不知道啥时候开始,入夏了工作忙起来了……

云备份里翻出来一篇此前队伍设定文,不过正文主线没有用

无可奈何—洪孙内阁和他们的维新(一)

目前考据这两位广受争议的明末第一重臣最详实的当属1689年版的《孙元化传》和《洪承畴传》,不过随着这些年一些当时外交文件的解密,这里再做一次简单的增补。

孙开始暂露头角,从他编练新军的第一次尝试开始——但是这支军队最后背叛了他,差点让他去官丢命。

不过孙之后运气爆棚,先是及时出逃避免了被拖下水的危险,继而又恰到好处地上书请剿,然后在莱州攻防战中凭借自己和张焘的表现,总算化解了自己的困局。

不过当时也仅仅是化解而已—孙自己在再入登州废墟,部下向他祝贺的时候就说过:“今仅戴罪,无感别想”。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孙之后只是得到了留用“以观后效”,而且这个留用比之前更加不如—崇祯对他的失望还在继续,尽管这位能臣不久之后就上书想要再编练新军,得到的也不过就是留中而已。

不过孙的机会还是来了,在周等重臣离开内阁之后,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有说法是李洛由的劝说),1641年,从塔山奇迹般逃出生天后出任新平南总督的洪承畴找到了孙元化,两人的会谈记录被对外情报局拿到了(现在普遍认为是李洛由帮着做的窃听),洪直截了当的问了很多关于南方“髡贼”的情况,孙一开始吱吱呜呜,说自己是通过教友拿到的澳洲快枪练兵,但是洪显然不太相信。最后洪虽然没有说破,但也隐晦地表态说希望孙能通过他的关系斡旋一下——从熊的遭遇来看,洪是比较怕自己步入熊的后尘。

至于对外情报局是否利用这个机会通过李洛由进行了活动现在没有定论,不过洪上任后确实报了几次大捷——甚至连钱朵朵号事件的爆炸都被报上去了,按照查到的记录是“…有义勇数人携混江龙,夜近寇火轮船破之,时毙贼数百,余皆惊而遁逃,汉水复平…”

此后洪就颇受崇祯器重,迅速被调去对付起义军,在潼关两次作战后又被调回北京当了兵部尚书,再次入阁。

洪这个时候很可能和孙有了默契——在入阁之后,洪就想办法把准备替换孙元化的卢象升搞下了名单,发配到了河南前线去打李自成。

而孙元化则迎来了自己的机会——在大败后金军队之后,孙终于得到机会面见了崇祯,并详细奏对了自己的“维新”想法。

据说在此之后崇祯就召来洪问了意见,洪说:“…髡贼虽不服王化,然其多有奇技淫巧,于军国颇利,今中国多事,可以正道用之…”

根据旁边太监的说法,崇祯“以为然,命体查”算是动了“维新”的第一个念头。

在这个基调下,崇祯之前许诺的百万军资总算到位了35万——大部分是洪从户部强行“借”的,只让内库出了5万——这也是事后崇祯觉得洪可用的原因之一。

当然,这个钱远远不够—当时南洋步枪一套价格已经涨到了178两,外加12两每支给李洛由的“输费”,孙看上很久的出口版的步兵75mm火炮则要接近2700两(包括培训和备件以及配套车辆)起价。

但是孙得到了崇祯的点头,他就可以撇开顾虑自己干了—很快他就和李洛由达成了一个不公开的垫付协议,用山东一些地方的矿产道路权益得到了1200万(澳元结算)的垫资额度,迅速武装了自己队伍新军。

第二年,孙被提升为平辽总督,准备对后金战争,治所也搬到了天津卫(当时计划的主力出击部队还是关宁军,但是关宁军拖拖拉拉不动作)。

不过随后就是中原地区局势恶化以及之后的北京会战——孙在此战中竭尽全力,用符三思白虎营几乎团灭的代价挣到了入阁的门票。

北京一战之后,洪孙二人在明廷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不花钱能“变出军队”来,这在崇祯看来是有才干—至少比不给钱不开拔的关宁军好得多。

当然崇祯也不是没有担心过两人和南方勾连,鉴于已经失去了广东福建(其它地方当时还维持了明面上的统治),崇祯好几次问身边的亲信,但是没人能说个所以然,在1650年,从杭州跑来的一个举人联合了几个太学生上书,说江南之地“髡贼败坏地方而官无问”,崇祯听了这件事,就问身边的司礼监太监王承恩,王说:江南现在赋税和漕粮都好好的,不会有什么事情”,崇祯也就没管了。

不过此后太学生闹得很凶,崇祯又开始怀疑洪损二人和南方有染。

根据最新的资料,孙在一次太学生闹事后找到洪说这样下去“恐有从疑”,结果第二天,洪也安排了一些读书人去上书,说“今北方大定,流寇枭首”,这时候弹劾洪孙两功臣的都是别有用心的“逆言”。

一来二去的闹了几次,崇祯干脆不再问了。

不过崇祯心里也不是糊涂—他不可能不知道那些新军的编练是要钱的,因为这时候新编御林军和南北三营也开始建设,开销之大让崇祯经常头疼不已,但是不花钱又不行—孙的新军以数千拖了李自成半个月都没丢阵地给他的印象太深,此时崇祯已经根深蒂固地觉得这些外来的“神机”是自己中兴不可缺少的利器了。

于是关键的问题又回到找钱上来—崇祯在开始编练南北三营(这支部队按照符三思的条陈设置队伍,指挥官不再控制粮饷弹药供给)后的第二年就连续找内阁开会,会议的议题就一个字“钱”。

这时候丁戚山已经成了洪的幕僚(浙江台州人,年,子敬山,1638年进士,曾经在广东游学,现在一般认为他是明末改良政策的主要策划人之一,也有人认为其实是复社的张岱在背后策划),所以洪立即拿出了一个方案,这就是第一次维新的“四大条陈”,包括改官职,统田亩,办工商和治新军四个主要部分。

四大条陈得到了崇祯的认可,不过又批了一句“国本不可或乱”

这句批语最后又被保守的东林等派系拿来做文章,结果第一次的这个政策除了办工商和治新军其它都没下文了。

虽然维新做得事是而非,不过改了工商税收,又刮了一次中产地主的皮之后,明廷的收入确实出现了短暂的提升,于是明末的孙元化新军,以及南北三营和新编御林军都得了好处。

尝到甜头的崇祯还想把新军条例推广到其它地方大员手里,结果张献忠和左良玉为首的中原几个军阀更本不买帐,最后不了了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人深空配置要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