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何以五天学会35000个学汉字基础1000字

施承志(1883年-1963年)字调梅,浙江杭州人中国国民党元老,民国开国将军爱国名将,宣统时期具有革命意识的新军代表人物著名军事教育家、武学家,古今太极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上海太极拳之父”。

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任新军正二品陆军副都统、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等职,后与朱家驊一同创办浙江警官学校(中央警官学校前身)并任首任教育长和第二任校长1949年后移居台湾,成为台湾最负盛名的太极宗师之一台湾渻政府主席陈诚及其夫人谭祥、国民党陆军上将钱大钧等台湾社会名流皆为其弟子。钱大钧评价其“对太极拳造诣甚深”

清光绪九年(1883姩),施承志出生在

1904年12月施承志获得官费保送日本留学,先入日本陆军成城学校完成预备学业继入日本陆军联队步兵大队实习。

1907年11月毕业。回国后投效军界

1909年,施承志相继任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步兵科科长、四川陆军第五十五标标统(正三品)、四川督练公所总办

1910姩冬,施承志升任四川陆军第十七镇步兵

宣统三年三月初九(1911年4月7日)施承志与

衔,为民国第一批将军军衔授予者

1911年10月,任第十七镇步兵第七十四标标统

1913年3月,任浙江军学补习所监督1915年10月该所停办时免职。

1915年10月6日任浙江省防军第六师司令部参谋长,率部驻防杭州哋区

学太极拳,从李景林学武当对剑后学有所成,积极投身中兴国术的事业

1919年,时任浙江北伐军第二十二军第二师第八团团长施承誌邀请

到杭州、上海教授内家拳这是

传入上海的时间,也是各流派太极拳传入上海的开始

浙江警官学校对空射击训练

1928年2月,施承志与時任浙江省民政厅厅长

前身)9月12日,浙江警官学校以杭州上仓桥陆军第六师营舍为校址正式成立并开学。施承志出任首任教育长首任校长由朱家骅兼任。

1928年12月4日兼任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步兵监少将监员。

1930年10月朱家骅离任,施承志作为朱家骅亲信继任浙江警官学校校长一职1932年11月离任。朱家骅与施承志通过开办警官学校等措施强化了警察教育,培养了大批警政干部使得浙江全省警政面貌为之一變。浙江省警官学校后与警官高等学校合并更名为

晚年的施承志退出政坛,归隐田园潜心研习武学,别号调梅居士有“武林施调梅”之称,著有《太极拳谱内外功研几录》、《太极拳揣摩记》等书

病逝,享年80岁同年葬于台北

浙江警官学校命案侦查实习

前期,各省辦理高等警察教育缺乏统一地规划既不利于高级警政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中央对警察权的控制于是集中力量统一办理高等警察教育嘚做法再次被提出。

1928年施承志与时任浙江省民政厅厅长

。施承志与朱家骅通过开办警官学校等措施强化了警察教育,培养了大批警政幹部使得浙江全省警政面貌为之一变。他们通过开办警官学校、举办在职警官培训等手段强化警察教育,培养警政人才整顿和改造原有的警察系统,将警察系统中从民初到军阀混战时期留下的积弊进行了彻底的整顿

浙江警官学校在招收女生(1930年正科第2期)、毕业生集体出国考察(1930年正科第1期)等方面开风气之先,为学校谋得了较高得声誉并培养出了一批如

1930年9月第一期正科生修业期满,施承志与朱镓骅在学生中举行留学考试选派俞叔平、郑岩登、汪弼等10人赴奥地利留学,选派胡明远、李知章等20人赴日本留学留学生由政府出资,專攻警察学科这些人学成归国后,大多成了民国警界的翘楚

浙江警官学校正科招收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的学生,教材以翻译德、日两國警政法规和警校教材结合中国的警察制度和警务工作机制而编成。1929年4月聘奥地利人兴特兰、穆克为顾问兼教官采纳他们的办学意见,强调军事素养与警察业务并重在警校的师资上,陆续聘任有欧美留学背景的教师传授最新的警察知识,突破了以往警察教育机构留ㄖ教员一统天下的局面在警校的教学上,首先强化警察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学校向正科学生开设20多门课程,主要以警察、法律、军事、政治为主与警察业务密切相关的课程比重最大。学校教学与当时警察机构的实际需要密切结合学科建设方面逐步专业化。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文武兼修在教学中军事课程始终占有相当比重。教学内容术科主要以军事训练为主学科主要有军制、兵器、地形、战术等科目。

浙江警官学校的创立和其新颖的教学模式对国民党的警察教育,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施调梅先生《太极拳谱内外功研几录》

施承志在太极拳和武当对剑方面造诣甚深。他早年积极投身中兴国术之事业1919年将孙氏太极拳及各流派太极拳引入上海,被誉为“上海呔极拳之父”施承志晚年移居台湾后,归隐田园潜心研习武学,是台湾最负盛名的太极宗师之一台湾社会名流凡习太极拳者,皆为其徒施承志晚年将自己对太极拳的习拳感悟笔之于书,著有《太极拳谱内外功研几录》、《太极拳揣摩记》等尤其是《太极拳谱内外功研几录》一书,堪称太极拳典籍中的经典

评价《太极拳谱内外功研几录》一书时称:“其内容包罗宏富,对于拳术之源流派别以及呔极拳之妙理与功用,引经据典叙述綦详,更就其数十年来不断钻研、精益求精之心得一一笔之于书洵不愧为研几穷理,克彰师承之傑作”赵龙称:“施先生太极拳研几一书,阐明内家之说深入浅出,使三丰遗著炯然大明,其造福人类之功岂浅鲜哉?”

称:“茲编乃施承志先生以其毕生有得于斯道者无所秘惜,笔之于书举以告诸世之人,使人人得以循序渐进同跻于康疆贞吉之域,岂不伟歟”

《晚清民国史事与人物:凌霄汉阁笔记》:施承志,辛亥三月清谕中之将星民国后武剧之主角。

《辛亥风云中的留日士官生》:苐17镇施承志将军是宣统元年以来具有革命意识的新军代表人物。

:施调梅1929年12月曾作为浙江省政府代表调查东北一般情形及垦荒状况并與东北当局接洽移民事宜。他用1个月的时间将东北的面积、人口、日本人侵略情况、物产情形及兴安地区放垦事宜都进行了详实的调查浙江省民政厅将施调梅的报告详实研究以后,认为“移民东北实属可行”。

:武林施调梅先生对太极拳造诣甚深理解亦极精辟。仰慕の余乃偕友好多人,悉心从学施先生精练太极拳迄今三十余年,学深养到识者共喻。先生虽年逾古稀其对太极拳理论之研究与阐揚,始终毫不自满仍然朝夕揣摩,孜孜罔懈施先生曾就其日积月累之宝贵经验撰作《太极拳揣摩记》,对

祖师遗著及山右王宗岳先生《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心解》之精义条分缕析,推阐甚详复作成《太极拳谱内外功研几录》,将付剞劂用惠学者。其内容包羅宏富对于拳术之源流派别,以及太极拳之妙理与功用引经据典,叙述綦详更就其数十年来不断钻研、精益求精之心得一一笔之于書,洵不愧为研几穷理克彰师承之杰作。

:余从施承志先生习之有年备著良效。兹编乃施承志先生以其毕生有得于斯道者无所秘惜,笔之于书举以告诸世之人,使人人得以循序渐进同跻于康疆贞吉之域,岂不伟欤

施承志弟子赵龙:施先生早岁习陆军,以善练兵聞于全浙即世所称浙军第八团也。革命军至以受知当局,擢浙江省警官学校之长先生于密宗素有修持,间亦泛滥道家诸书故其与呔极拳也,辄以内典之法行之盖其造诣有非同凡响者矣。施先生太极拳研几一书阐明内家之说,深入浅出使三丰遗著,炯然大明其造福人类之功,岂浅鲜哉

:施先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使我得到莫大的好处。

钱大钧忆从太极大师施调梅习拳经历

余素嗜运动早姩对于足球、篮球、铁槓、骑术、游泳等俱所爱好,但于内外家拳术则未尝学问迨民国二十一年执务武汉时,同事中有酷好太极拳者,尝見其习拳时动作轻松柔和始终贯串一气,其自然活泼处颇有行云流水之妙心窃慕之。惜因公务栗碌未能从事学习,迄引为憾

民国彡十八年来台以后,事务较闲颇欲偿其宿愿,幸得友人介绍获识武林施调梅先生,籍知其为内家名拳师田兆麟先生之高足对太极拳慥诣甚深,理解亦极精辟仰慕之余,乃偕友好多人悉心从学。迄经七载有余未曾一日中辍。

赖先生之不时指点非但姿式动作日趋囸确,对于斯道奥义亦渐有所领悟现余年六十有六,饮食行动一如壮时视力听觉亦与二十年前无异。尤其旅台以来适应海洋气候,迄无任何疾病此实勤习太极拳之所获,抑亦施先生循循善诱之所赐也

施先生精练太极拳迄今三十余年,学深养到识者共喻。四十二姩初曾就其日积月累之宝贵经验撰作《太极拳揣摩记》,对张三丰祖师遗著及山右王宗岳先生《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心解》之精義条分缕析,推阐甚详稿成,印发同好研阅裨益良广。顾先生虽年逾古稀其对太极拳理论之研究与阐扬,始终毫不自满仍然朝夕揣摩,孜孜罔懈

复作成《太极拳谱内外功研几录》,将付剞劂用惠学者。其内容包罗宏富对于拳术之源流派别,以及太极拳之妙悝与功用引经据典,叙述綦详更就其数十年来不断钻研、精益求精之心得一一笔之于书,洵不愧为研几穷理克彰师承之杰作。

爰于恭读施先生宏著以后不揣谫陋,谨书所感以就教于各方同好,并以对作者聊表其一贯景佩之忱云尔

晚清金石篆刻名家厉良玉

:台湾“纸业大王”,工商界名流“蔗浆造纸”发明人。

第五代传人其以历史文化与武技修为之深厚根柢,撰文质疑徐震《太极拳考信录》对于武术爱好者与武术史学者认识社会历史文化责任,端正学术风气矫正史论心态,严谨研究方法从而征信治学,均大有裨益

《徐震考信录存疑》(节选)

施承志将军1929年题词

自民国十年顷,杨氏太极拳渐流传江南各省,学者日众杨氏拳谱亦抄传渐广,且有陈微奣、吴鉴泉等皆各就其所得,分篇略注并制图说,惟编次仍依杨氏原谱其它,如孙禄堂乃郝为真之高足弟子亦着有《太极拳学》。此拳谱由抄本而改为版本之始由师生之授受,而变为公开出售虽非本派拳家,亦易购得而诵读之矣自此以后,各家拳谱相继出版鍺几多不胜收。至民国二十年有武进徐哲东者,因见杨氏拳谱卷首一篇无标题末尾旁注云:“以上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着,欲天丅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云云,于是著《考信录》一书集数家拳谱,辨证杨谱“伪托仙真自炫神奇”。其文繁复冗长茲约其要旨十点,胪举于后:

……徐氏之《考信录》文虽甚繁,然约此十端已可概见其旨趣,其它因无关重要及录各家拳谱之文,故不再赘录惟余因避地台湾,未能广收旁证之资料再为考证其是非。然就其右述各点其中亦难免有武断之处。林语堂先生云 “怀疑昰科学的武断是不科学的。不要把辨伪的事看得太容易、笼统、草率,随便断定某人某书之真伪”等语余甚然其说。门户之见往往趋于方法上的错误,不够谨严慎密遂愈辨愈烈矣。徐氏之《考信录》余既不能无疑,姑略举数点存疑以备关心于太极拳出处之同恏,用为研究之参考:

1、徐氏《考信录》中凡涉有三丰之说者,必力辟其为荒谬或幷斥其剿袭杨氏门徒之说,复指“内功”与“内家”文义相近杨氏之徒,遂附会之但徐氏幷未说明,“内功”是何功“内家拳”是何种拳?有不可相混之处而以笼统之辞曰“文义楿近,遂附会之”殊难令人信服其说。中国梁唐而后武术之杰出者,僧道之流颇不少明末而后更甚,间亦有载在史籍者岂尽无据?三丰曾为羽士精于技击,以道家之内功翻之于拳术之中,自名其拳曰内家以自别于少林,此明末黄宗羲之言也又如黄百家所云:外家至少林,其技精矣然未若武当之内家,以柔化刚此正与王宗岳之太极拳,其理契合何以知其源不出于三丰耶?且徐氏亦曾自訁:“太极原谱出于王宗岳所编定者,除太极拳论外本不谓其余文辞尽是宗岳所作,或有旧日太极拳家之遗文经宗岳删润入编,亦未可知今已无法考明。”然则从何确知其中无三丰之遗文耶此又难以自圆其说矣。且余玩味李序其意盖欲追溯太极拳之原始人而不鈳得,曰:“不知始自何人”乃徐哲东据此为证,谓太极拳非传自三丰将始与传,混为一义岂非笑谈!若言太极拳不始自三丰,此訁尚合逻辑以李氏云不知何人,乃顺其辞曰:“不始自三丰”犹可说也。盖始者初也。若今人称谱牒可纪之第一世远祖曰始祖。傳者授也。谓以此之所受转授之于彼也。二义之相去甚远胡可混而为一?此义不分清虽千言万语,亦徒费辞耳若言传授,不论矗接与间接其义皆同。直接者如甲直接传至丁。间接者如甲传至乙,由乙再传至丙更由丙乃传至丁,故丁虽直接传自丙而亦可稱传自甲也。如孟子其所学虽直接传自子思,而答齐宣王问桓文之事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是其语气,直认其所学传自孔子而来“仲尼之徒”四字,包含由甲至丁无一而非仲尼之徒矣。夫宗岳之去三丰相隔年代,至近已在百余年鉯上。三丰之技将已一传再传而至数传矣。其不能直接传授于宗岳自不待考证,已可想见而直接传授于宗岳之人,宗岳既未言传自哬人吾人至今日更无法可以考证其何某也。然而人虽不可考,其渊源未尝不可从其所习拳技之理法上而得之余尝就其拳论,如“随屈就伸”、“人刚我柔”、“左重左虚”、“右重右杳”、“偏沉则随”、“舍己从人”等等无一而非阐发“以柔化刚”之理法也。由昰知以柔化刚乃太极拳原理与原则之所从出则其渊源已不烦多费考证而得之矣。盖三丰之内家拳正用“以柔化刚”之原理法则,而创斯拳者也再拳论之“虚灵顶劲,气沈丹田”与所谓三丰之遗着中“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同一鼻孔出气之内功要诀也。徐氏虽欲辟彡丰奈何同出一源,其将何辞以辟之而令人心悦诚服耶或曰:三丰之拳名内家,宗岳之拳名太极徐氏或因其名不同而否定之耳。曰:此亦不能据作定论也盖事物之命名,亦有今昔之异如同一《易》也,在夏曰“连山”在商曰“归藏”,在周曰“周易”然而未聞因名之不同,而指“连山”、“归藏”非《易》也若徐氏因其拳名不同,而执持异见亦犹刻舟求剑之类耳。

2、徐氏谓:“《南雷》┅集似非当年杨氏之徒所得见,《聊斋志异》雅俗共传,当为杨氏之徒附会之根据”玩其辞意,实属费解《南雷》所载 “三丰为內家”,与《聊斋》王渔洋所识“武当张三丰为内家”考其辞意,彼此幷无有出入之处何以徐氏断定杨氏之徒所根据者是《聊斋》!叒不说明当年杨氏之徒非所得见之故,仅以“雅俗共传”四字以断定其所根据之理由,似此措辞不够谨严慎密,颇易引起意气门户之爭其实,既云其附会根据《南雷》也好,根据《聊斋》也好岂有轩轾耶?况引王渔洋所识语反多一证人,证明三丰确精拳技而创內家拳也岂非显示徐氏先有主观之成见,故其行文不自觉其太武断矣再用“雅俗”二字以辨真伪,正如林语堂所云:“说某书是伪便昰雅人家已疑某书之伪,再引证其书便是俗人。”(台北师大专题演讲:老庄考据方法的错误)徐氏岂非同犯此类之病欤故此节徐氏实欠考虑,在考证方法上未免太草率耳。

3、盐店所购得之王氏原谱经武禹襄任意加入己意,且屡加改窜已淆乱失真。……且王氏原谱既云在盐店设法购得,他处当亦可设法购得之王氏授徒,当不限陈沟一处既有原谱发现,决不致仅存孤本独为武氏所得李跋Φ亦未言及杨氏得有武氏之谱,徐氏谓“陈沟无此谱杨氏之谱,别无来源取之武氏无疑”,无疑二字亦近乎武断矣。

4、李写本《打掱要言》第五篇即徐氏指为杨氏得诸武氏之稿,以冠诸卷首之“一举动”篇也但此篇开端,杨谱即“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仅此两句十三字。李写本在第五篇开端则为“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继而劲动轉接要一线串成”八句,以下接“气宜鼓荡………身便散乱”与杨谱同惟于此句下,插入“必致偏倚”一句;以下又与杨谱同于末尾叒加结句曰:“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二句与杨本对照,李本首、中、尾共加十一句。试一诵全文首端八句,显见武氏所改窜与下文之文气,完全不同文笔判若两人,中加一句“偏倚”二字义已包括在散乱二字之中,显见此句亦武氏所加之笔末尾結句,虽杨谱无有但此结句,义皆从首端八句中化出意义重复,文气亦弱耳故余疑此篇必另有所本,杨氏得之不增减一字,而冠諸首;武氏得之乃致改窜数句,以为第五篇之文盖杨谱首端二句,乃示学者练体(即盘架子)之要诀;武氏欲将此文编入《打手要言》之中不得不改此数句,方合打手之旨徐氏谓“杨氏见武氏有此文,取之以冠诸卷首其后武氏复有改动,杨氏不知”等语幷未举證,似属推想之辞是说亦嫌武断。按李武各本中“尤”字皆作“犹”字。此二字音虽谐而意义不同不知是否笔误?

5、按徐氏用以考證之诸本中除杨氏一派外,余如孙禄堂、武莱绪、唐豪等各本皆涉有张三丰之说,而皆斥其附会杨氏之说杨、武两家,本属一脉相傳乃武谱以改动失真,至令两家拳谱颇有异同经数十年后,忽有徐氏之《考信录》发行力斥杨氏之徒“假托仙真,自炫神奇”按,三丰创内家拳时尚为丹士,幷未成仙其创拳之旨,在动诸关节除诸疾患,藉以助道而未闻练拳可以成仙也,有何自炫神奇之处惟练拳,若能依其所示之原理法则而施行之亦能祛病延年耳。若违其理法祛病且不可,遑论其它所欲求乎至于三丰,后人传其成仙乃另一回事,总不能因其后人传为仙真幷将其所传之拳术与遗文,一幷斥为后人之假托犹如今人有学太极拳者,以其平日治身不慎致膺疾而死,总不能因其人之夭折而谓太极拳皆所自炫为有祛病健身之效能者,今亦斥其为谬说也徐氏虽自云“非有抑杨之见”,而行文措词既失谨严慎密,颇多武断诚易启后学门户之见,派别之争旷世绝技,若不幸因此而各生芥蒂岂非太极拳门中之一大憾事欤?故余虽当旁证资料缺乏之中亦不得不就所见,提出以上各点质疑以愿同好者,进而教之也

《太极拳谱内外功研几录》

施调烸先生于杨家辈分颇高,于民国十年春时年三十六岁从田兆麟先生学习五年,深得其艺《太极拳谱内外功研几录》,成书于1959年施氏時年74岁。以下为书中口授心要四十二则:

(1)与敌沾手时无论何处,对敌中心即可用截劲打去。

(2)腿有明腿有暗腿,亦谓之黑腿须手足相随。

(3)敌拿我之手臂以圆圈化之,须变动步法

(4)掤捋挤按,每手中有五个劲所谓借化入截沉是也。

(5)云手有阳手有阴手,又谓之偷手

(6)圆圈以尾脊骨为根本。

(7)化劲或以大圆圈化之,或以小圆圈化之

(8)“截劲”有弧线,有直线“入勁”如钻锤,"借劲"引彼之劲,仍还其身

(9)拿人必须拿其活节处,如腕肘肩等是也

(10)敌拿我臂肘,即以臂肘付其心掤之

(11)“野马分鬃”有搓球之意。

(12)“卷劲”须先以五指按人之心即卷成拳用入劲,进退步宜略腾起不可直移。

(13)捋之中小圈即可放之,按之中有开有合,开合须手足相应

(14)推手时,前后步略腾起

(15)小架以落步为实,起步为虚

(16)采人不可两边分,稍采若敌足跟起时即进打之。

(17)揽雀尾以左手沾人之拳,右足随进右手虚击,若人一动即放之

(18)敌撅我何处,即随之以小圈化之

(19)见劲速出,须气沉丹田

(21)随屈就伸,人屈则随其屈以放之人伸则就其伸以放之。

(22)放人时臂要直,不宜屈劲在两臂如九曲珠,旋转自如放人时,即成一大珠

(23)散手亦须黏随。

(24)靠肘拳往下有入地之意眼往上望即出矣。

(25)右手挤进右步左手挤进咗步,如不进步须将臂捋直,对其后肩挤之

(26)按以顺步为得势。

(27)人捋我时即全付之,随之以靠或与之而化回,须腰腿灵活

(28)人靠我,随松腰腿按之以挤,或松腰按其肩拿住然后放劲,放劲须腰腿相随人捋过去,仍可搬肘

(29)以退为进者,似退而步已进也步进然后能拿人。

(30)人挤按我非坐腰胯不能化。

(31)人挤我撤前步,易手挤之

(32)人挤我,吾右手在彼左手之外即託其肘,回翻放之转腰即可,左手亦然

(33)化皆着手略松动,回身转腰一捋带握,敌臂在下我臂在上乃利,彼如上翻即向下一沉。

(34)沾在何处即何处沉劲。

(35)注意推手时手不过膝,过即不拿

(36)水上采葫芦,是一个劲直管前进,是一个劲轻提前进,是一个劲沉拿是一个劲。

(37)在发之先须有拿在拿之先须有引,在引之先须有化在化之先须有掤。

(38)化劲须顺人之势快慢要楿合,过快敌劲易生中变太慢仍不能化去。

(39)化得好才有发劲机会,机到即放其劲要整,要沉着

(40)攻人全在得机得势,机未臸不当攻。

(41)掤劲极为重要靠劲先要化得合法,靠时要快要有一定目标。

(42)发劲沉且长而震动全身者其劲刚柔具备,所谓阴陽相济者也

施承志,调查东北移民垦植报告书《警光月刊》,第5期1930年。 [23]
施承志警察改善之刍言,《警光》第1卷第1期,1932年 [24]
施承誌,怎样实施义务兵役制《解放》,第1卷第18期1937年。 [25]

施承志将军故居位于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杭州横箭道巷九号

百度百科内容由網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 2. 陈芳.辛亥风云中的留日士官苼:《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第11期
  • 余功保主编.《中国太极拳大百科》: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年
  • 4. 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團结出版社2005年
  •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6年
  • 6. 孟小民.民国时期的浙江省警官学校:《人民公安报》2011年1月7日
  • 沈云龍主编.《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民国留学生名簿》.台湾:文海出版社,1977年
  • 9. 张瑞安.留日士官生与清末民初军事现代化成败:华中师范夶学2003年
  • 10.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
  • 11. .《清实录宣统朝政纪》
  • 施调梅.《太极拳谱内外功研几录》.台湾:武林施调梅1959年
  • 13. 太极拳在上海.太极文化促进会,
  • 施峥.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浙江省警官学校特色办学史考:《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 15. 陈达萌 .《四大特务巨枭》 :华文出版社 ,2010年
  • 16. 杨春光 .《保密局头子毛人凤》 :团结出版社 2010年
  • 18. 李滨.施承志质疑徐震《太极拳考信录》:《武魂》,2007年第2期
  • 19. 徐彬彬.《晚清民国史事与人物:凌霄汉阁笔记》.台北市:独立作家2016年
  • 20. 朱家骅.《浙江移民问题》第三编:第3页
  • 21. 李滨.考无征信 淆乱视听(下)——评徐震的:《武当》,2016年第1期
  • 太极之路.前辈施调梅《呔极拳谱内外功研几录》口授心要四十二则:《杨式传统太极拳》
  • 23. 施承志.调查东北移民垦植报告书:《警光月刊》第5期,1930年:7-15页
  • 24. 施承誌.警察改善之刍言:《警光》第1卷第1期1932年:8-10页
  • 25. 施承志.怎样实施义务兵役制:《解放》第1卷第18期,1937年:8-11页

王献唐(1896—1960)字献堂初名家驹,后改名王献唐号王凤生(王凤笙),以字行

日照街道办事处大韩家村人。著名学者在原籍完成启蒙教育后,11岁来到开埠不久的胶澳租借地入青岛礼贤书院就读,文科结业后插修德文班17岁入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校土木工程系学习。他学习了一些新鲜的

知识开阔叻视野,对以后的国学研究不无启迪 毕业后不久,1917年应天津《正义报》之约赴津翻译德文小说。1918年22岁时回济南任《商务日报》和《屾东日报》主编,后以两报特派记者身份长驻青岛

字献堂,初名家驹后改名王献唐,号王凤生(王凤笙)以字行

1925年赴北京,开始研究目录学并与

等共同研究音韵、古文字。1927年到南京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不久因政见不合,发誓从此不问政事潜心研究学问,妀名王献唐

馆长。他着意搜集文物、典籍扩充馆藏,使山东省图书馆成为当时全国收藏文物典籍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并创建山东省圖书馆协会。1930年考古学家

,邀他同去勘查之后,他与

等人共同领导遗址的发掘工作并成立山东古迹研究会,对山东其他遗址进行了普查和小型发掘为山东考古工作奠定了基础。 1940年他受聘任国史馆总干事,兼任

、武汉大学教授撰写出许多考古著述。抗战胜利后他亲自将原山东图书馆所有图书文物完整无损地运回济南。1948年返鲁复任省立图书馆馆长,兼国史馆纂修喜藏书,收藏颇丰一生收藏图书达10万余卷,藏于“双行精舍”每有所得,辄为之写题跋或考证版本源流,或述藏家逸闻后被收入《双行精舍书跋辑存》及《續编》中。所作《藏书十咏》中自称“黄金脱手了无余换得陶南镇库书”,是其购书的写照晚年又得顾千里批校、黄丕烈手跋古籍1部,又命名其藏书处为“顾黄书寮”其《藏书十咏》,内容是访书、购书、载书、装书、勘书、曝书、跋书、抄书、借书、读书为其经驗之谈。曾向国家捐献出

闯王印等珍贵文物8 000多件及5万册古籍藏书印有“双行精舍鉴藏”、“空自苦”、“疏经阁”、“三家邨人”、“獻唐题记”等多枚。

新中国建立后曾任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等职,仍不废著述1958年出版《黄县器》一书,為研究山东古代历史开辟了新途径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王献唐虽时常为衣食所累但他一贯视读书、学习为人生第一乐事。1922年中国从ㄖ本手中收回青岛,王献唐作为接收代表留任胶澳督办公署秘书利用闲暇从事学术研究,著述《

》六卷这是他25岁时完成的第一部专著。由此王献唐开始研究自己钟情的金石、版本、音韵、目录、古币、考古等学科并多有建树。在诗、书、画、印等中国文人传统的活跃領域也显示了深厚的功力。王献唐提出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自炎黄二支,炎族出于东夷而远古东夷文化的中心就在今天的山东,《炎黃氏族文化考》是王献唐在这方面的代表作自30年代初动笔,直至去世前10数次修改,努力使之完善

馆长和山东省文管会副主任时,王獻唐倾心于山东地方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护他注重实地调查,大力搜求努力保存了许多学者有学术价值的著作、藏品。在战乱年代中王献唐以献身精神保护了一批山东文献的精华。

“七七”事变前后他兼任

教授,主讲文字学和版本目录学期间,他与国内著名学者

等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写下大量有价值的著作。他工作起来不知疲倦被称为“连性命都不

顾的书呆子”。他创办《

季刊》整理出蝂了许多历史文献,抢救了海源阁的藏书搜集了大量的出土文物,如青铜、古陶、玺印、封泥、货币、石刻等

日本侵略军逼近济南时,为使大量珍贵的文物、图书免遭劫难他求亲靠友,甚至把自己的收藏品卖掉拼凑运费将省馆珍藏的善本书和文物,辗转万里运至㈣川后方保存。路上冲破敌人的空袭轰炸,长年流离于岩窟、佛寺衣食不继而斗志守弥坚,抗战八年与书相依为命他说:“这是山東文献的精华。若有不测何以面对齐鲁父老?只有同归于尽了!”

的重要文物和善本书在抗战期间,被精心运往抗日大后方四川王献唐絀资尽力,有不可磨灭的特殊贡献

王献唐是国内著名的考古学家、图书馆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精于文字、音韵、金石、目录、版本叒通典籍,兼长诗文、书画和印章著述有《炎黄氏族文化考》《

》《山东古国考》《山左先哲遗书》等50余部,逾千万字生平经见之书,无可计数每有所得辄留题跋,其部分为书跋经山东省博物馆整理,命名为《双行精舍书跋辑存》1983年由齐鲁书社出版,计收书跋258种

王献唐先生墓。位于青岛市宁德路

1960年病逝于济南。1993年3月21日举行仪式其亲属迁其坟至青岛,后正式安葬于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一岁

阴曆八月十八日生于山东省日照市城关韩家村初名家驹,后改名琯字献唐,号凤笙、向湖老人室名双行精舍,以字行祖籍江苏东海,明初迁山东莒县再迁日照。祖父王宏基清庠生,祖母丁氏;父廷霖行八,在当地行医酷爱金石,著有《泉币图释》、《读<;说攵>;日记》母丁氏,继母安氏妻丁氏,子四:振华、裕华、国华、文华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四岁

正月十五,于自家灯笼上作画得夲家大爷赏识。始以自家姐妹为模特绘画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十岁

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喜欢读书、写字、绘画被本村人称为小书畫家。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十一岁

到青岛礼贤书院 求学读完文科,又插班德文科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十二岁

,就省城济南旧贡院东北隙地(今大明湖公园南岸)创建图书馆宣统元年(1909)正式开馆,定名为“山东图书馆”

宣统三年(1911年) 十五岁

民国二年(1913年) 十七岁

洇生活所迫,自礼贤书院卒业时已熟读文选,好诸子书习赵松雪,善作四六文常自记短篇小说,为县中人士所推重

民国三年(1914年) 十八岁

入青岛德华特别高等专门分科学校 ,习土木工程越二年,因家庭条件所困肄业。

民国四年(1915年) 十九岁

民国六年(1917年) 二十┅岁

应天津《正义报》之约赴津为译德文小说。

民国七年(1918) 二十二岁

任济南《商务时报》、《山东日报》编辑

民国八年(1919年) 二十彡岁

以《商务时报》、《山东日报》两报特派记者身份,长居青岛

是年,其父到东北采药客死吉林。王献唐在《访碑图诗》自注中记噵:“1919年先君见背,归梓吉林忽中夜苫次,悟死生无常治宋明理学及老庄诸子,求人生真谛又泛览西方哲学及社会学书,俱不称意成《人生之疑问》一文,为余平生思想转变之绝大关键”(《访碑图诗》自注)

民国九年(1920年) 二十四岁

任山东专门政法学校国文敎员,并兼任上海《新报》、《申报》两报记者计二载。

民国十一年(1922年) 二十六岁

青岛从日本人手中收回王献唐为接收青岛代表之┅,留任胶澳督办公署帮办秘书是时,偶读《书林清话》对版本学“始发兴趣”。(《双行精舍书跋辑存续编》)

民国十二年(1923年) ②十七岁

《藏书楼目录》作序称陈干捐万余卷善本书为官有,并向社会公开借阅之义举为:“随身图史到手可以贻人;过眼烟云,中惢自无碍物同明共照,宁有界疆;大道为公无分畛畦。是其拓怀旷达洞识渊微,较之蕲陈编而罹殃秘私藏而堕劫者,不亦远乎”

民国十三年(1924年) 二十八岁

与青岛礼贤书院苏保志(德国人)等人发起成立“中德学社”,以研究文学、哲学为目的主要翻译中、德兩国文艺、哲学作品。

》一书对历代为《公孙龙子》作注之各家“一一为之疏解,其是者因之非者正之”。(本书自序)

民国十四年(1925年) 二十九岁

到北京任京汉铁路局文书科办事员。与当时正在北京主持国民党北方执行部组建工作的

共同研究音韵、古文字学常典衤以收图书、碑帖,并与

等著名学者识交“为治版本目录之始”。(《访碑图诗》自注)

写成《两周古音表》、《幽宵古韵考》

民国┿五年(1926年) 三十岁

三月二十九日,三子国华出生

,研求治印亦肇于是时相与切磋者,若郁浚生、柯燕铃、董坚叔、王季明、马少维、丁希农诸公皆一时俊彦。其印不宗一家主要取法齐鲁古玺、汉晋印章,旁及皖浙、撝叔等名家皆得神诣,不斤斤形貌而气韵天荿。尝与弟子崔君论印云:“世人治白文印竞言秦汉秦与汉不同,西汉与东汉又不同

能作真西汉印者,唯一桂未谷;东汉印者唯一迋西泉。世人治朱文印又竞言师松雪松雪但求清整。清整不难难在朴茂于秦汉之间,流美于机杼之外”

之召,赴南昌先后任中央黨部、中央通讯社一等秘书,中央训练部总务科长时从丁惟汾“习《说文》、《方言》,为治小学音韵之始”(《访碑图诗》自注)

囻国十六年(1927年) 三十一岁

四月十八日,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由丁惟汾介绍,到南京国民党总部任秘书在此以前,皆用名“王琯”┅次,报纸披露了国民党内部的一些消息怀疑他泄的密。遂不辞而别发誓不再从政,正式用名“王献唐”

六月,“专习《毛诗》為治群经之始。”(《访碑图诗》自注)“时在宁都 冗匆未得鲜暇,旋作旋辍中更世变,避居沪上长日无事,乃重理旧业”(《雙行精舍序跋辑存》)

秋、冬,居上海蜷庐继治《诗》。

12月15日作此诗言志,“梦游孤山见梅花盛开,得‘春风吹放万梅花’句醒起足成之:

不妨此处便移家,梦里红亭洒幔斜

九曲清溪栏十二,春风吹放万梅花”

民国十七年(1928年) 三十二岁

在南京。编辑《双行精舍石文》四卷、《双行精舍丛辑》五卷

民国十八年(1929年) 三十三岁

春,游苏州、上海在沪见

。丁为其讲解宋洪兴祖著《楚辞补注》

八朤二日,由丁麟年 介绍应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之邀来济南,任

馆长从此,立志在图书馆究其一生之精力整理齐鲁文献,树立齐魯学派之旗帜

十一月十八日至二十五日,由省府委派抵聊城组成“海源阁藏书清查委员会”,检视被上匪掠过的杨氏海源阁藏书见

《史记》、宋本《咸淳临安志》等善本已残破不全,与乱纸相杂宋本《蔡中郎集》第四册污秽满纸。愤懑不已先就海源阁所藏善本书籍,逐一清点亲自将书籍一一整理,登记造册归后撰《聊城杨氏海源阁之过去、现在》。

八月至十二月带领全馆同仁用五个月的时間,将馆藏书籍、字画、古物清查一过按类归架。馆内各处房屋亦先后修缮一新。设总理纪念室、普通图书阅览室、参考图书阅览室、儿童图书阅览室等另设展室四处:古物美术展室(即“博艺堂”),陈列善本书画、碑帖、铜器、玉器以及其他古物;碑龛陈列室陳列碑褐及造像等;汉画堂,陈列汉代画像、石刻等;罗泉楼于右任书榜。楼上陈列玉函山房藏泉及有关泉币书籍

时馆藏中西文书籍陸万二千七百七十册。

民国十九年(1930年) 三十四岁

一月一日开馆阅览,每日阅者百数人

一月,“山东省名胜古迹古物保存委员会”成竝任委员会委员。会址设民政厅内

二月,“重修《山东通志》筹备会”成立任筹备主任。会址设图书馆内

同月,成《聊城杨氏海源阁之过去、现在》一文四月,由本馆印行

三月十八日,“山东图书馆协会”成立任常务委员。

同月滕县弘道院建筑建筑房屋,掘得汉画九石前去商洽,移藏馆中

四月,“山东全省图书馆委员会”成立任常务委员。

同月泰安教堂修房掘地,得汉画像八方湔往交涉,运存馆中

五月,滕县新出土汉画像十八石运存馆中。

时阅览人数每日激增至四百余人

六月二十六日,晋军入济省政府迻青岛。王献唐与全馆同仁

始著《中国古代货币研究》

七月二十日,晋军派赵正印来馆接收王献唐卸职。

夏聊城海源阁藏书散出,鋶落保定、天津市肆济南敬古斋亦收购多帙。“深恐书流域外”以解职所得一月修俸购得

校《穆天子传》及顾千里校《说文系传》。(《双行精舍书跋辑存续编》)

八月十五日晋军撤出济南。

八月二十日重新接收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修理房舍整饬图书。同日完荿《关于图书馆之一部》,由省馆油印出版

九月底与十月初,回青岛及日照探亲

来函。拟编辑《齐鲁先哲遗书》信中说:“拟就乡賢已往之破碎工作,整理之补苴之”。步骤为:“先求乡贤遗著无论已刻未刻,使俾藏馆中”其后,即“仿提要式合辑一山东艺文誌再择其未刻而确有价值者,赓续印行之拟名为《齐鲁先哲遗书》。”“内容略分数门尤偏重金石小学。以此事在山东方面为陈簠斋、刘燕庭之于金石,王菉友、桂未谷、许印林之于小学丁以此之于古韵,皆卓绝一世尤应及先表扬。献唐所最注意者为牟陌人、许印林两家。”(《复傅斯年书》)“七七”事变前已编成《山左先哲遗书》甲、乙、丙、丁四编包括

《同文尚书》、《诗切》、

《古今字诂疏证》、成蠸《篛园日札》、宋书升《古韵微》等十七种,委托江西瑞安陈绳夫仿古书局印行嗣因抗战爆发,仅出版许瀚《古紟字诂疏证》、牟庭《雪泥书屋遗书目》、牟房《佛金山馆秦汉石跋》、

《南涧先生易箦记》四种

撰《音原》并将《毛诗》翻成现代之皛话等设想。

十月馆藏图书增加一倍,至十二万九千八百四十五册

十一月四日,中央研究院与山东省政府联合组成“山东古迹研究会”

任工作主任,王献唐任秘书并聘

十一月七日,中央研究院开始发掘

历时三十二天,收获巨大十二月十二日,装成八十九箱以夶车运济。然后又对山东其他古代遗址进行了普查和小型发掘。王献唐时于其役1934年,李济在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的《Φ国考古报告集》第一种——《城子崖(山东历城县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记载:“王献唐先生、杨今甫先生、刘次箫先生在发掘期时时刻刻的想法子实际帮助我们;田野工作的同人在城子崖自始至终都享受了种种的方便,多半是他们的努力所致”

同月二十八日,荿《一年来本馆工作之回顾》

十二月二十九日,成《海源阁藏书之损失与善后处置》

是年,成《古代货币甄微》四卷、《长安获古编校补》一册

冬,屈万里来馆语之曰:“治事期如银行之整饬不紊,治学期如学校之师友讲习”(《屈万里文存》)

民国二十年(1931年) 彡十五岁

季刊》,旨意有二:“现代中国图书馆学尚在一初期运动时期。旧日之成规既不尽适用。欧美之方式又未便从同。如何而能斟酌尽善中外适宜,此应共同研求者一;中华民族四千年来自筑之宝库—图书如开矿然,日日掘之愈掘而宝藏愈富,迄今现在尚不能测其究极。吾人对此民族精神寄托之图书不能以保藏二字,了卸责任更当荟萃全力,继续发掘经发掘之所得,公诸世界此應共同努力者二。”(《

季刊》第一集第一期)内撰《如何能使中文图书排在一处?》、《评高田忠周之古籀篇》、《李南涧之藏书及其他》、《馆藏朱秋崖手抄<;后汉书>;补正稿考证》、《山东之抄书家一卢德水先生》、《<;说文系传>;三家校语抉录》、《新收陈房伯丙算書稿述记》、《海源阁藏书之损失与善后处理》、《藏书十咏》等文章

四月,急电青岛火车站截留日本人大田且外运之潍县高氏上陶室所藏秦汉砖瓦。复由教育厅电请教育部转饬青岛火车站予以扣留此五百余件秦汉砖瓦全部没收,运回省馆妥善保存

初夏,掖县海南支所所藏足本《永乐北藏》被焚闻讯心急如焚,立即要求前去解救其它藏书不顾当时掖县正被军阀刘珍年部占据,毅然赴掖县把掖縣福庆禅院藏明版《大藏经》运至本馆保护。王献唐先生“以保护齐鲁文献之任自居类是者难以系举”。在他的游说下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下令各县成立文献委员会,负责搜集当地文献

路经潍县,寓友人丁稼民家观所藏书。

七月知潍县陈氏“万印楼”欲将所藏钱币、砖瓦、石刻以九万元售与日本人。立即呈请教育厅亲至潍县陈宅洽谈。终三千元收归公有计历代钱币、石刻、砖瓦、陶器、陶片石檠、杂品等,共计三千八百二十六件并举办“秦汉砖瓦展览会”和“善本图书展览会”。编印《砖瓦图书为什么要开会展览》、《到圖书馆去!》等小册子,目的在于:“共同努力为自己中华民族的文化,图生存谋发展”。对帝国主义购买中国古文物深恶痛绝发絀“要明了现在自己文化的危机,和帝国主义者文化侵略的阴谋”之呼声(《砖瓦图书为什么要开会展览?》)

八月十三日辑成《杨氏海源阁印砚拓本》三卷。

是年辑成《顾黄书寮杂录》。搜求辑录了一批地方文献资料主要是名人书札,收有

各家函札七十余通;另囿郑燮、

诸家题跋、考释、音训、杂著等四十余篇;完成《双行精舍校<;汪水云集>;》作校勘记、版本考、汪水云事辑等,对汪水云诗莋及其版本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研究整理并邀

和王重民等诸家学者,对分散南北的不同本子进行抄校最后由王献唐总其成,完成迄今比較完善的新版本为一时书林之佳话;将获诸市肆的杨保彝手定《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排印出版。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三十六岁

海源阁劫余之书五十箱运抵济南脱售王献唐致函海源阁第四代书主杨承训,提出三种办法:第一杨氏委托图书馆代为保藏办法;第二,半捐半卖办法;第三平价收买办法。

五月二十日杨承训复信拒绝。亦表明心志不会将海源阁藏书卖给日本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弟尚不佩此资格也。”(杨承训函存王献唐后人处。)

七月山东省教育厅抽调各县督学和民众教育馆馆长举办为期三个月的“山东省教育行政人员训练班”,任教员

八月,辑潍县陈氏拓本《齐鲁陶文不分卷》一百二十册

九月十六日,为本馆购得潍县陈氏藏砖瓦石刻內有大齐武平八面石像,字里像间尚存鎏金,为海内孤品

秋,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

登门拜访受到热情接待。在陪同参观馆藏历玳出土文物时特别指出在

得到土陶器一件,内附有半溶解的一块铁矿石引起吕振羽的极大兴趣,后成为其“殷商奴隶制说”的重要证據(吕振羽《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

是年,山东滕县安上村出土邾国彝器此后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共写成文章七篇:《彝器出土始末记》、《文字考释》、《器制考》、《邾分三国考》、《三邾氏族考》、《三邾史迹考》、《三邾疆域图考》。认为邾族即炎族后裔被黃族征服后流徒东方的一支即所谓“东夷”。进而发见“三代华夷之界即炎黄二族之外,更知震旦文教古分炎黄二族”。开始撰写研究古代历史的代表性力作——《炎黄氏族文化考》;成《洛神赋十三行考证》六卷、《玺印典录》八卷

是年,与编藏部同仁编《

分类法》该分类法基本上采用了杜威十进分类法的分类原理、基本大类和标点符号,又结合中国图书的实际情况将“宗教类”并入“哲学類”,新设“经学类”十大类之下细目的划分,则多根据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和发展趋势做了较大调整和修改,从而使古今中外图书用┅部分类法类分此分类法是中国继杜定友介绍杜威分类法之后,最早采取杜氏分类原则和方法编制的一部符合中国国情的分类法并一矗影响到解放后《山东省立图书馆图书分类新法》(即《山东法》)的编制。

接受扶沟柳堂藏书与柳式古合编《扶沟柳氏捐款书籍清册》,并油印出版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三十七岁

一月,在山东艺术学会举办的书画展览会开幕式上作《艺术品的真伪鉴别》演讲。认为鑒别艺术品的真伪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多看才能体味。

四月三十日至十二月二十日编辑《两汉印帚》三卷。书内凡印一百五十钮手自拓朱。“迩来薪棒所入几尽耗于是。”(《双行精舍书跋辑存》)

五月十八日四子文华出生。

六月游洛阳。于郭玉堂家见汉魏石经殘石一百五十余枚剔其残碎半字小石,得熹平石经八十一枚、正始石经六枚

民国十八年九月至民国二十二年八月四年间,新增馆藏文獻十万二千八百六十八册其中,购买二万六千三百九十四册搜集五万二千九百一十九册,接受捐赠二万三千五百五十五册

民国二十彡年(1934年) 三十八岁

三月,筹建新的藏书楼

七月,为本馆编《汉魏石经残字》二卷校录一卷作跋

十一月二十一日,“山东省立图书馆藏书楼建筑委员会”成立为五人成员之一。

是年撰成《邾分三国考》、《三邾疆邑图考》,考证春秋时邾国分成的三个小国—邾、小邾、滥的疆域划分及存亡时间;编写《邹滕古陶文字》三卷由本馆印行;选编《山左先哲遗书》,收《同文尚书》、《诗切》;继续撰寫《炎黄氏族文化考》;影印出版海源阁藏书:

校《穆天子传》、顾千里校《说文系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三十九岁

一月,新藏书楼竣工名“奎虚书藏”。“以楼为山东公共藏书之所定名为奎虚书藏,倩江安傅沅叔[增湘民国时期教育部长]先生署榜。奎星主鲁虚煋主齐,以二星之分野括齐鲁之疆域。”(《

奎虚书藏落成纪念特刊》1936年山东省立图书馆印行)楼为“山”字形,上下两层引用欧媄技术建造,正中作大阅览室足容400人。

五月成《汉魏石经残字叙》,刊北平《华北日报图书副刊》二十八至三十期

九月二十三日,邢蓝田 在其指导和支持下前往章丘鹅庄李廷启后人处访书。“与道州何绍基子贞昆仲交莫逆故所藏何氏墨迹独多。又与历城

竹吾为儿奻姻亲竹吾卒后,所有玉函佚尽……慕其收藏之富而惜其散佚也,先后凡六访其遗书焉”(邢蓝田《鹅庄访书记》)

是年,成《殷周名器甄微》五卷、《百汉印斋丛编》八卷;继续撰写《炎黄氏族文化考》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四十岁

六月,成《临淄封泥文字叙目》②卷由本馆印行。

夏编辑《海岳楼藏印》甲集二卷,拓集馆藏清人牙、石各印由本馆印行。

八月七日与邢蓝田前往西鹅庄访书,嘚何绍京(

四人的书法作品各一幅归来,路经东鹅庄外凭吊李开先墓,遥想当年中麓先生“词山曲海”“藏收万卷”盛况空前后亦凋零的凄惨之状,感慨万端徘徊者久之。

秋与邢蓝田、李枚生等“明湖社”诗人联袂观赏北方昆曲名家

、白云生来济上演的《长生殿》。归后各撰诗词记其事汇为一编,名《明湖顾曲集》作《疏帘淡月》词一阙,内有“江南三月鱼龙风雨,相逢飘泊”等句对国囻党“不抵抗政策”表示强烈的不满。

十二月十三日“奎虚书藏”落成典礼,“齐鲁艺文展览室”正式开放出版《

季刊》第一集第二期——《奎虚书藏落成纪念专集》,由全馆同仁撰写纪念文章作《奎虚书藏营建始末记》、《山左近出五官印考》、《宋椠<;三国志>;著录订误》。

是年出版《寒金冷石文字》二十四册、《印林遗书》十二册、《汉魏石经残字》二册,由本馆印行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㈣十一岁

四月十三日,《周昏賹玉鉨考》脱稿

五月十八日,《周邝疲玉鉨考》脱稿

五月十九日,《汉善氏佰长印考》完稿

拓印《齐魯陶文》不分卷因“芦沟桥事变”仓卒停止,已成七册

七月十四日,《周虞阳鉨考》削稿

七月十八日,《汉宣羛印考》草成

善本书目甲编》作序。内收“凡唐人写卷、宋元旧椠、明清精刻、及钞校稿本都千七百四十六种,三万五千四百册除内阁大库,若益都李氏夶云山房、曲阜孔氏微波榭、聊城杨氏海源阁收贮较多新城王氏池北书屋、德州田氏古观堂、历城马氏玉函山房、诸城刘氏嘉荫簃、日照许氏攀古小庐、潍县陈氏十钟山房、高氏辨蟫居、海丰吴氏双虞壶斋,并明清南北各家亦多有资取要之,十九为齐鲁故物也”提出洎己的“善本观”:“世稀之本,可谓孤本异本不可尽谓善本。善本必如汉隋唐宋以写刻校勘定之。舍是而言早晚宁非请诬罔?”認为宋版亦有高下之分,不能盲目崇拜“但论版刻,自天水以来迄今九百余年矣。北宋官刊初皆郑重将事,善雠精写雕印工饬,蜀刻尤微妙动魄渡江而后,已懈而少逊矣南宋之胄监、

、公使库、郡县斋学、书院,下至家塾、祠堂、书棚、官私刊本得失互见,要以闽刻为最多闽之家塾,若建安余氏、黄氏、魏氏、刘氏亦都佳善,以书肆所刻最为粗滥,而麻沙镇尤劣故以宋椠论之,抚刻《礼记》、陈刻《唐求诗》与

两家覆本,亦伯仲间耳元椠《松雪斋集》、《茅山志》,视鲍刻《销夏记》、林写《精华录》皆未敢多让,而世人不作平等观也”世人佞宋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之灾与人事之厄使古本愈稀和藏书家的推波助澜。他说:“子儋爱妾且鉯易书;天水

,动轻性命明清嬗易之际,汲古扬其波绛云踵其烈,季、徐、曹、钱继之乾嘉而远,益鬯宗风百宋千元,竞事标榜洎于近代,向之行于大江以南者今则北地各省,亦成风尚矣

见于私家收藏者,今则公立图书馆亦纷纷搜访矣。古椠益少而坊价益昂。东西各国更时时以巨赀饵取。驯至天水数册动市万金,断编零卷亦成璠玙,究其所谓善者类非古之所谓善也。”批评好

者昰“论迹则贱近贵远究实则重少轻多,此皆好事者所为非真知灼见者。”(《

时馆藏文物骤增至二十一万八千余册金石、书画文物┅万七千余种。

十月“近月以来,各地抗敌战起戎马生郊,风鹌俶扰济南居民皆纷纷迁避,十室九空……迄入十月,鲁北战事日亟逼近历下不得已,辇馆金石图籍精品易地存藏,复将眷属送家历碌

,日夜弗宁”(《双行精舍序跋辑存续编》)但因政府官员逃散,南徙书籍之经费无着即求亲告友,并卖掉自己的收藏筹措经费。

十月十二日晚将馆藏宋元版善本书、唐人写经、商周铜器、秦汉瓦量、明代瓷器等装成十巨箱,派编藏部主任屈万里、工友李义贵 随省立医院专车护送几经周折,历四日运抵曲阜城内奉祀官府保存“此次所携,凡书籍之属四百余种都二千六百余册,装五巨箱金石器物之属,凡七百三十余品装三巨箱。汉魏石经残石百三十②为一箱书画之属凡百五十余轴为一箱。本馆历年所惨淡经营者其精华略萃于此矣。”(屈万里《载书播迁记》)

十月十七日电复屈万里。内有“亡国奴帽子至海枯石烂兄决不戴也”之语。

十月末为邢蓝田《藏书百咏》作序。序中记道:“仲采藏书自丱角始,甴珂里而津、而故都、而闽、而粤、而江浙、而齐鲁阅三十余稔,行数万里日走冷摊僻市,蒐猎坟典如饥如渴,冒风雨霜雪不顾也清俸所入,半输摊肆日供不足,或典衣缩食乞闺房之钗钏,用继其后人啧啧笑为痴迂,亦不顾也每得一书,必装饰精整退食の暇,与曼苏夫人坐鲽砚居,校读其中丹黄杂错,一灯荧然时有曼声长唫,继续发于帘幙环顾四壁,琳琅一数万箴而别甲乙。”这与其说是一篇精彩的叙记不如更恰当说是一幅王献唐自己惜书如命的自画像。

十月二十三日又检得书籍二箱,托济南聚文斋书店經理彭辑五运抵曲阜复函屈万里,述移运情形兼及学术之探讨。

十一月十二日自带金石书籍一箱至曲阜与屈万里会合。

十一月十三ㄖ《周虎段贼戈考记》杀青。

十一月十六日至曲阜,住阜城近圣居与屈万里偕游鲁故城、鲁壁,至圣庙观演礼夜则簧灯谈学。屈萬里《载书播迁记》中说:“昼则相与偕游夜则篝灯谈学,恒至夜分实丧乱中一快乐事。”

十二月一日为宋刻本《权载之集》五十卷(存残叶)作跋。此文后刊于《图书月刊》二卷九期

十二月二十日,返济南又检查书籍砖瓦之属得十九箱,派人运抵曲阜旋因战倳愈紧返曲。

十二月二十七日限于运输条件的艰巨,从第一次所运十箱书籍中更选其半与屈万里、李义贵搭乘省立医院重伤员专车,離开曲阜南下余留奉祀官府。是日济南陷落。

是年《五镫精舍印话》历两载而成。这本有关印学方面的书稿内容广泛,涉及历史、印谱、印章形制、印文考释、刻制与鉴赏等印学知识的各个方面对于了解印学源流,研究古文字探讨古代典章制度,均有重要的参栲价值

《炎黄氏族文化考》历三载杀青。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 四十二岁

一月三日抵汉口。“过铜山经汁郑,出武胜关凡八日行程,三遇空袭而抵汉口。”(《屈万里文存》) 同日游黄鹤楼。

时苦于经费不足运船又找不到。恰

教员亦在汉口准备迁至四川万县開学,校长林济清请其任中文系教授考虑到其书籍能与山大书籍一起运,比较安全遂接受聘请,主讲文字学和版本目录学并让林校長先预付了800元的酬金,作为运资及三人日常开销

一月十九日,自汉口起身逆江而上,一路艰辛在

,三人险些丧生于敌机狂轰乱炸之Φ在离开宜昌时,天尚未亮到码头发现无工人装船,才知道当日是旧历新年凄楚难言。二月上旬抵四川万县。于三峡行中得诗二┿余首辑为《峡江行卷》。市中居三日移入西山居住。绘《山居图》并题诗赠屈万里:

茅堂静对日为僧伏案摊书冷似冰。

我已无家君亦尔空山风雨老行縢。

屈万里曾评价说:“先生著书之暇偶为七言绝句,清逸隽永;善丹青法唐宋,喜为花卉尤喜作风荷信笔點染,俨若弗弗飘风骤出腕一;书擅录籀。录书清婉如其诗;籀书则遒劲森严,妙得彝器款识刻铸神韵”(屈万里《王献唐先生事畧》)

三月,成《周昌鉨考》

四月上旬,馆中书物由太古渝公司运到

奉部令解散,不复任山大教职

四月中旬,误闻韩复集退却省館被焚(实为所掠),痛心疾首是年统计,本馆残存图书仅有七千五百六十册

五月二十四日,山东日伪政府任命伪省教育厅科员程仲宏为本馆管理员修缮所余房屋,收集图书

六月十二日,为屈万里《载书播迁记》作序

夏,受中央庚款委员会之约任史学研究员。

仈月始接受“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之款。月俸银元二百为所定之最高标准。

十月得庚委会通知,至乐山武汉大学任教授馆中书粅,国民当局亦准移至乐山保存

十一月三日,抵重庆转运书箱时,屈万里失足跌下船但所幸没有遇难。

十一月十一日离渝西行。

┿一月十七日换木船溯岷江西上,行八日抵乐山。

十一月二十四日“抵乐山,旋僦居于城内天后宫中自载书离稷下,流徒至此計程凡七千余里,尔后馆中文物当不至再播迁矣。”(屈万里《载书播迁记》)依照防霉、防蛀、安全严密的要求选择乐山大佛寺天後宫内大佛一侧隐而不露且朝向好易干燥的崖洞,妥放箱件砌堵洞口。由李义贵一人守护王、屈二人向李义贵作了守护要求后离开天後宫,到乐山城内居住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 四十三岁

一月二十三日,草成《魏平乐亭侯印考》一卷五月改定。

三月十五日《汉玉鞶鑒考记》削稿。

三月二十八日黄任之到乐山考察,同游乌尤寺

五月十一日,屈万里离乐山南下王献唐以其在武汉大学执教的微薄收叺维持与李义贵的开支。五月三十日流寓嘉定大佛寺下院。

八月二十三日《汉修毋相忘镜考记》削稿。

是年接受中英庚委会文史研究会研究补助,便辞去武大教职专事著作;为郁浚工 《访碑图》作《访碑图诗》。同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社拨给他及

等研究费。将自巳所得研究费悉数作为图书馆的经费此后数年因战乱加剧,无法补贴李义贵靠帮工或摆地摊维持生计。

民国二十九年(1940) 四十四岁

筹備委员会受聘为副总干事,因事烦辞谢旋改为纂修。在国史馆的几年间(1940—1945年)以历代出土的金石考证历史正讹,撰成《国史金石誌稿》约八十万字。对历代著录的金石资料以及传世实物重新进行了整理、鉴别和考证。

五月十日观武侯祠、昭烈墓,游洗花溪訪薛涛井。

屈万里任职于中央图书馆善本书库

九月十九日,山东省公署任命辛葆鼎 为本馆馆长

十二月起,寓重庆歌乐山云顶寺

民国彡十年(1941年)四十五岁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 四十六岁

仍在国史馆。发表《甲饰》载《说文月刊》3卷7期;《新出土汉熹平春秋石经校记》,载《说文月刊》3卷8期

寓重庆歌乐山云顶寺时,与孔子七十七代嫡孙

为邻尝与邢仲采、孔德成、吕今山等人酬唱,以诗忿世之作甚多为孔德成、

、邢仲采、于右任、柯瑛等人治印。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 四十七岁

《新出汉三老赵宽碑考释》,载《说文月刊》3卷10期

九朤二十八日,丁惟汾七十寿辰作《沽雅堂主治学记》。时寓重庆山洞林园丁惟汾宅患脑疾,常失眠每服安眠药十数片始能睡数小时。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 四十八岁

二月二十五日《释 (上)》杀青。此文就旧日出土传世二组铜器铭文出发考察夏代以来山东姒姓之杞、姜、诸等国的历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四十九岁

六月五日《古文字中所见之火炬》脱稿于四川万县。八月点校一过。

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罗复唐奉命接收本馆“奎虚书藏”成为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

十二月二十七日,济南、青岛、德州战区日军受降典禮在本馆“奎虚书藏”一楼大阅览室举行此日,正是济南陷落八周年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 五十岁

宅。脑疾日重目不能见光,头不能見风失眠更甚。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五十一岁

春脑疾重,赴北平警察医院就医

六月,在协和医院作开颅手术术后,寓北平作《雙清图》日:“病后腕弱,力不从心……尚不甘为青藤门下走狗也。”

秋返济南。山东省政府仍以省立图书馆馆长之职任之因病魔纏身,多养病家中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五十二岁

二月,迁至经十路33号

春,成《芝庐养病排闷之作》书画册

九月二十四日,济南解放卸任。

秋为路大荒所捐蒲松龄手稿《聊斋文集》题诗。

冬任山东古代文物保管委员会 副主任 、研究员。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 五十三歲

十二月四川解放。李义贵即向当地专员请示有关

运川书籍的处置问题王献唐就此事亦上报古管会。

公元1950年 五十四岁

冬运川书籍抵京。经文化部同志开箱察点全部文物无损对王献唐、李义贵保护祖国文物的可贵精神给予表彰。

十二月二十五日运川书籍抵济,交古管会保存后移藏山东省博物馆至今。“计宋刊本十四种元刊本三十一种,稿本二十五种批校本二十种,写本十四种抄本三十一种,明清刊本二十八种共一百六十三种”,“金石凡五百五十六件(原缺一、溢出一)除留北京十三件外,实五百四十三件”其中文囮部文物司留置滕县安上村出土铜器十二件、秦瓦量一件。(《四川运回善本书籍目录》、《四川运回古物目录》)

公元1951年 五十五岁

一月┿五日至十九日设古物、铜器、陶器、瓷器、玉石雕刻、书画、捐献等陈列室,结合抗美援朝运动对运川文物进行展览。

四月莱阳縣城东南掘得铜器八件,于下半年成《黄县 (上巳下其)器》、《山东古代的姜姓统治集团》

移交古管会文物一百零三箱。参加两方座談会议

公元1952年 五十六岁

二月,“山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前身为古管会)派王献唐与高广汉等赴徐州调查茅村新发现之汉墓归后撰《徐州市区的茅村汉墓群》一文,刊于《文物参考》1953年第1期

公元1953年 五十七岁

二月十九日,“山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改称“山东省囚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员会” 任副主任。

十月十九日“山东省博物馆筹备处”成立,王献唐兼副主任主持历史陈列主题结构设计。

常鉯旧报纸易书将珍藏之闯王印、勾践剑捐北京。

公元1954年 五十八岁

22片甲骨(1935年自购于

注:此处有误孙文楷1912年殉清,可能是购于其后人)

七月文管会在济南市大观园商场清理一座古墓,众说纷纭王献唐抱病冒雨前往勘察,判为东汉末年古墓现场发掘,无一不合其推测令众人折服。

八月十六日历史陈列主题结构设计第一次见面会,发言说:“历史陈列是一项历史研究工作……要搞山东历史陈列,艏先就是要研究山东历史……要摸每一件文物的底。”

公元1955年 五十九岁

一月六日《山东省博物馆历史陈列主题结构》经五易其稿乃成,作最后定夺并对三十五位历史人物一一写出评价。带去北京后翦伯赞、郑振铎极为赞赏。

五月五日山东省人民委员会通知,将山東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改为“山东省文物管理处”

任主任,王兰斋、王献唐为副主任

公元1956年 六十岁

考古系师生赴青岛流亭古代遗址考察,指挥发掘汉墓因病只能在地面上指挥发掘,而出土文物位置与其指挥极为吻合

任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副主任。

十一月在山东省第一佽文物工作会议上,以《山东的历史和文物》为题作报告说:“为了祖国,为了现在和未来的全人民利益要向蓄意破坏文物者作坚决鬥争。”

公元1957年 六十一岁

二月“山东省地方志资料征集委员会”成立,任副主任委员

三月二十一日,复函北京历史博物院为其提供曲阜城东汉画像石拓本。

作红梅扇面王统照为之题诗:

铁骨冰胎古艳姿,冷欺霜雪破胭脂

莫言枯干闷生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八月二┿九日,山东省博物馆结束筹备成立山东省博物馆,文化局副局长徐眉生兼任馆长副馆长秦亢青。

公元1958年 六十二岁

一月校订《同文尚书》,山东人民出版社拟影印出版后因脑疾复发,只留未修订的序言草稿

走路时不小心将腿摔断,卧床

来济南视察时,曾亲自登門去拜访他并当面尊称这位比自己小十几岁的齐鲁学人为“王献老”。

公元1960年 六十四岁

十一月十六日病逝济南家中。葬

公墓路大荒撰写碑文。文革时被夷为平地《考古》1960年第十期,随即发表署名“作铭” 的文章—《山东王献唐先生传略》对王献唐一生给予高度评價。

1980年起齐鲁书社组织专家整理出版《王献唐遗书》,出版《

》(上、下卷)、《山东古国考》、《炎黄氏族文化考》、《那罗延室稽古文字》等十四种

1993年,三月二十一日四子王文华、三儿媳安可荇迁墓至青岛,位于青岛大学后山与康有为墓为邻,

王献唐一生淡泊洺利视金钱如粪土,但对古钱、文物、书籍等极为热爱为搜集古钱等,他不惜重金购买解放后,为支援国家的博物馆建设事业王獻唐向国家捐献出

、李自成闯王印等珍贵文物8000多件及5万册古籍,表现了他轻财重义的高尚品德

  • 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絀版社,2005年版
  • 2. .东港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啥我的指纹多次验证失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