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肝病的人能吃黄芪壮阳吗

  1月20日是大寒,也是农历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正所谓“过完大寒,又是一年”,大寒之后,正是一个从冬季到春季的过渡时期,日常的饮食起居也应随之“转轨”。

  一年四季,春发、夏长、秋敛、冬藏。冬季适宜闭藏阳气,为来年春天的生发做好准备。而大寒正是冬季闭藏的最后一个节气,逐渐过渡到生发的立春。所以,大寒的日常饮食起居不仅要符合闭藏的要求,还应为生发做准备。

  说到冬藏,我们很容易就想到进补。正所谓“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大寒依然是进补的好时节,不过无论是“药补”还是“食补”,此时都要注意调整进补的强度。“说到进补,一般是从冬至开始补起。”桂林市中医医院营养科主任荣军说,“到了大寒,实际上已经是进补的尾声了。”

  荣军介绍,即便是根据个人体质来进补,也应注意时节的转变。大寒时进补的量应逐渐减少,以逐渐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就桂林地区的人来说,这时吃些狗肉、羊肉还是挺不错的,但在吃温补的肉类时,不宜再多吃生姜、大葱等辛散的食物,也不适合大量饮酒。

  古语有云:“小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寥寥数语,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养生智慧。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防风御寒”不仅是指防止冷风的侵袭、抵御寒冷,更多的是说要防止风邪、寒邪这两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入侵。风邪和寒邪都是中医理论中导致人体生病的外在因素,而冬季是寒邪最活跃的时期,春季则是风邪最活跃的时期。

  大寒处于冬、春交替的时节,因此人们容易遭受风邪和寒邪的侵袭,需要防风御寒。

  荣军表示,要想把风邪、寒邪挡在体外,饮食上可多吃红色蔬果和辛温的食物。红辣椒、红枣、胡萝卜、红苹果等红色蔬果能使人体增加热能,生姜、青葱、洋葱、花椒、桂皮、紫苏叶等辛温食物则有一定温风散寒的效果。

  “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也是为了滋阴补阳,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让风邪和寒邪没空子可钻。具体来说,人参和黄芪泡酒,在早上阳气上升时喝下,可以补气壮阳;在晚上阴气较盛时服用杞菊地黄丸,可以滋补肾阴和肝阴。

  值得一提的是,冬天时很多人会“迎风流泪”,被冷风一吹就泪流不止。中医认为这种情况多是肝肾两虚,精血亏耗,招引外风所导致的,吃滋阴固精的杞菊地黄丸,会有不错的效果。

  荣军提醒,虽说人参、黄芪酒和杞菊地黄丸都有很多与大寒节气相适应的养生用途,但这种“民间”智慧并非人人适用。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气虚或是肾阴、肝阴亏虚症状,就不宜服用。

  童子鸡1只(约500克)、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术10克,调料适量。将童子鸡洗净,切为小块,加入一些补益中药和葱姜蒜盐酒等调料,用文火慢炖1个小时。有补中益气、滋阴助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风寒感冒者。

  鸡蛋1个、香菜10克、葱白5克、生姜5克,盐味精等调料适量。鸡蛋搅拌均匀,香菜、葱白、生姜洗净后切为碎末。将清水在锅中烧开,加入少许水淀粉,使水略稠后,将搅拌好的鸡蛋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状。再加入香菜、葱姜及盐味精等调料,出锅前加入香油少许。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适用于轻度感冒初期。

原标题:【智慧提醒】转发提醒!喝这种酒一定要小心!湖南有人因此悲剧了……

随着健康白酒观念的深入人心

很多人热衷于在家自制药酒

听说是滋补或治病的就习惯性的

然而,最近“药酒”成“毒酒”的事件不免让人唏嘘不已。

4月初,市民刘先生在长沙一饭店和朋友喝了几瓶饭店自制的“滋阴壮阳”药酒,没想到转头就进了医院。

“大家兴致较高,于是就准备点些酒水助兴。”刘先生说,饭店里的服务员告知他们,店里的主打是“湖湘糯米酒”,喝了这款酒有壮阳补肾、祛寒散湿、温血通脉的神奇功效。

刘先生发现,钱粮湖土鸭馆销售的糯米酒有多个种类,如春心动糯米酒标示功效为“清肺化痰、润肺止咳、养颜美容”,冬梅醉糯米酒则标示有“滋阴补肾、潜肝壮阳、延年益寿”等功效,这些酒的标签上均注明“添加多种名贵药材”。

在喝完两瓶糯米酒后,刘先生感觉头晕胸闷,朋友将他送至附近的医院。

医生结合刘先生的病情分析,很可能所喝的糯米酒里含有某些中药成分,浓度稍高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反应。

在全国各地,药酒中毒事件屡见不鲜...

面对这些痛心的事件,很多人不禁要问:药酒还能不能喝,自制药酒需要注意什么呢?今天让小编来为大家科普一下。

中药学博士解释药酒是治疗用药

身体健康的人没有必要喝

中药材分为醇溶性和水溶性的,泡到酒里经过醇溶后,会增加毒性物质的渗出,一不当心就会引起中毒,主要是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

如果是水溶性的植物类药材,放在酒里有效成分根本泡不出来,反而是浪费掉了。

泡药酒并非药材越多越好

也不是所有的药材都适合泡药酒

外用药酒可使用蛇虫鼠蚁等动物性药材

但内服还是选用常见植物性药材

而矿物类中的有效成分很难泡出来

自制药酒应事先咨询中医

中草药也要从医院、药店等正规渠道拿药

浸泡药材最好采用50度以上白酒

有“奇效”的药酒要小心

服用药酒时,注意三不可

● 是有奇效的药酒不可盲目服用

如果某种药酒短期内有奇效,很可能加入了其他成分,切不可随意听信而购买服用。

● 是配方泡制不可随意

每一味中草药的成分都非常复杂,有些还具有很强的毒性,相互之间需讲究“君臣佐使”和配伍禁忌,尽量不要自制药酒。

药酒不单纯是酒,同时也是药,喝药酒发生轻度中毒时,容易被误认为是酒精的作用而麻痹大意,酒量好的人容易导致进入体内药量过大引起身体损害。

通过药酒来治病养生的方法因人而异

每一种药酒,都有其适用范围

提醒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出现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上火症状的人

酒具有发散之力,可作为心、肺、肝脏、胃经的引药,使药物能达到治疗部位发挥药效。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溶剂,可提高某些药物成分的溶出度,增强药效。同时酒精具有的矫味作用,以掩盖一些药物的不良气味,方便临床服用。

药酒的制备方法通常分为发酵、浸提和配制3种。治疗类药酒的制备工艺比较严格,通常需要对药材的配方和组分进行科学配比,对制备温度和药材处理等环节进行优化,最大程度的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度

而民间制备药酒通常采用药材浸泡的方法,多数依据炮制者经验,随意性较大,疗效无法保证。因此以治疗为目的使用药酒时应选择注明“国药准字号”的正规药酒。

在药酒中毒的事件中,以乌头碱类药物的中毒发生率最高,也是近期新闻中引发药酒中毒的“罪魁祸首”。事件主角使用了毒性很大中药材雪山一枝蒿,自行配置,未经专业的指导和炮制,自酿惨剧。

民间常用乌头碱类草药泡酒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等疾病。常见的乌头类药物有川乌、草乌、附子、雪山一枝蒿、落地金钱和搜山虎等。中毒通常是由炮制不当或者内服使用剂量过大导致。

乌头碱中毒剂量为0.2mg,服用3-5mg导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而致死。

除了乌头碱、八角莲、红茴香等植物药材可能导致中毒之外,包括毒蛇、毒蝎等动物药材也不要自己炮制,特别要避免用活蛇直接泡酒。

使用含有毒性药材的药酒应该选择正规药品,无论服用或者外用都应遵守使用剂量,不随意大量使用。

由于许多中草药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副作用较小,选择这类药材泡酒不为治病,只为保健,而且相对安全。

自制保健类药酒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泡制药酒应选择50-60度质量合格的白酒,对药材进行清洁、晾干等必要操作,减少水分带入,避免酒精浓度稀释,以防药材霉变。

2. 泡制时间不应过长,一般15-30天就可饮用,泡制时间过长可能造成有效成分和酒精的挥发或增加有毒成分的溶出释放。

3. 选择合适的泡制器皿,采用具有良好密闭性的玻璃和陶瓷,避免使用金属和塑料器皿泡酒。

4. 用新鲜动物尸体泡制的药酒不能直接饮用。动物皮肤和粘膜中可能含有寄生虫或者虫卵,直接饮用有很大风险,通过膜过滤技术去除比较安全。

5. 不要擅自将多种药材随意泡在一起,矿物类药物不宜泡酒,药酒配方应该咨询医生,依据个人体质调配,避免药物禁忌。

6. 药酒“药”性大于“酒”性,即便保健药酒也不能盲目豪饮用,滋补类药酒饮用过量会出现胸闷腹胀、心烦燥热等不良反应。一般推荐每次15-30ml,每日可分2-3次服用。

7. 药酒不宜长期大量饮用,不喝来历不明的药酒,不适宜饮酒的人群应避免饮用。

转发提醒家中喝酒的人吧!

来源:综合科普中国、三湘都市报、武汉晚报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建议问问医生。如果不认识医生,就去肾虚治疗吧提问,能够得到专业的指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芪壮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