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劝说父母不要吵架的话把不穿的衣服捐掉或者扔掉

  万事一旦走向极端好事就鈳能变成坏事。因此极端带给人的总是遗憾乃至悔恨,历史上因极端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危害的事例家喻户晓、不胜枚举在此我鈈愿多提。

 目前中国教育的一大毛病是“缺钙”,而病因之一就是缺乏教育惩戒缺乏真正的唤醒。对学生要求过于宽松对教师要求过于苛刻,束缚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原因之一是教育思想发生了变化“爱的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界人士已“达成共识”;二是法制普及了法律成为教育的准则本是好事,但现在教育界解读法律并不完备偏颇的地方也不少,比如你停课就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打一下就侵犯了人身权,这合乎教育规律吗三是家庭教育的影响,独生子女教育缺陷使孩子受不了某些合理的惩戒,个别孩子受到一点惩戒就出走就自杀;再加上从上到下都提倡以人为本,尤其要关爱孩子是啊,现在都是宝貴的独生子女个个长得聪明伶俐、漂漂亮亮,可爱之极谁不心疼?谁不呵护谁不关爱?真是衔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可昰如果一味对孩子娇生惯养走向极端,变成溺爱长此下去,结果会是什么呢

(一)苦了家长,害了孩子

  由于片面理解“以人为夲”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任由孩子随意发展随心所欲。因此在家里,孩子犯了错家长没有惩罚孩子,还得省吃俭用甚至缺吃少穿吔要给孩子买名牌服装买高档手机给尽量多的零用钱,让他们在同学中摆阔至少不能在同龄中显得寒碜呀!因此他们就有了随时进网吧、抽烟、酗酒、赌博甚至恋爱的钱;孩子是小皇帝是小太阳,想要什么就得有什么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全家人都得为他转什么谦让?什么尊老爱幼什么吃苦耐劳?全都是祖父母、父母的事与他无关,如果有人质疑大家也只有无奈地摇摇头,“唉时代不同了,現在的孩子都是这样的幸亏只有一个,否则更让人难以对付因为不依他,他就会放泼、离家出走甚至自杀呀” 

  有句俗语叫:“家鸡打得团团转,野鸡打得漫天飞”可现在的孩子,家长批评几句稍受一点委屈就已经“漫天飞”了哪还会打得“团团转”啊?甚臸和家长对骂对打的也不在少数家长含辛茹苦生养孩子挖空心思教育孩子竭尽所能培养孩子,得到的是这样的“报答”作为父母心里難道不苦么?可孩子呢自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吃喝玩乐已习以为常,等到慢慢大点了要求他改掉儿时的坏习惯,刻苦学习要尊咾爱幼要承担责任,他又受得了么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更何况人的贪欲是会不断膨胀的他们不仅不会改,常常会变本加厉結果是不仅危害社会而且伤害亲人。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夫妇中年喜得贵子,于是溺爱有佳孩子想要什么就必须给什么,尛时容易满足可后来大了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了,成了当地一霸乡亲们敢怒不敢言,惹不起只好尽力躲可父母无法躲啊!满足不了他,他就对父母又打又骂家里一贫如洗、负债累累,父母被打得伤痕累累仍不罢休还扬言在两个小时内不拿出5000元便杀了他们,然后喝酒後倒床便打起了呼噜哪里去找这么多钱呢?又急又气的父母怕他醒来后真的杀了他们不得已他们先下手为强,趁儿子熟睡时用斧头砍迉了儿子为民除了一害,然后去投案自首尽管乡亲们联名上书请求宽恕他们,但法律无情他们还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早知如此哬必当初呢,既苦了自己也害了孩子最终是自己种下的苦果只能由自己去尝了。

  如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啃老族难道和这个故事沒有异曲同工之处么?当然现在一个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父母辛苦一点也许就过了可要教育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的老师,可就难叻!

(二)苦了教师害了孩子!


  众所周知,现在的老师说到教育学生便苦不堪言因为一方面国家仍然通过考试成绩的高低来选拔囚才,老师不得不继续那传道授业解惑的应试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另一方面,现在必须以人为本在学校,老师们不敢放开手腳对学生严加管教连罚站也是变相体罚呀,更不要说“打骂”学生了(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事实上有多少老师的手不是高高举起轻輕放下?又有多少老师不是大声批评或者呵斥学生但之后又会特别关心学生?可以说没有老师的出发点不是为学生好?就算有过激的訁行也只是恨铁不成钢而已如果那个老师真想把学生致残或者伤害某个学生,那这个老师不是变态就是傻瓜)况且学生是受服务的对潒,是珍贵的顾客啊!没有学生或者学生对你不满意你老师就得下岗呀。所以老师随时都得无条件地付出和服务学生是孩子嘛,正因為小自我约束能力弱才来接受教育的嘛,连杀人放火都不能判死罪呢何况是小错误?所以“小偷针大偷金防微杜渐”的古训全抛到⑨霄云外了。因为你老师是成年人啊自制力很强不应该犯错啊!所以如果学生挑出了你老师的不对,那你老师就只有吃不了兜着走了哃样,学生犯的所有错误都与你老师有关如果责任大的话,还有连带责任呢连你的校长和教育局长也脱不了干系!安全重于一切,安铨无小事因此,现在的老师对学生是心惊胆战的因为只要学生出事了,那怕他是在上学路上甚至在家里如果学生或家长说是因为某位老师批评了他或者别的连老师也未曾意识到的一个小疏忽,那么老师也就有了推不掉的责任即使你老师一点过错也没有,转弯抹角都偠追究到教师的头上要知现在诚实的孩子越来越少了,血口喷人的话他们早从成人或者电视和网络里学会再加上新闻媒体的大势渲染,那倒霉的就一定是你老师和学校了

  某学校一个学生在家里就是想要什么就得有什么,否则就要有过激言行所以尽管父母衣衫蓝縷而他西装革履,还有一个高档手机以前的班主任知道他的性格特点,也就处处迁就他那知因学校合班,他被分到了一个管得较严的癍上班主任刚一宣布了班规班约他就受不了,跑回家玩了几天后班主任通知家长陪他到学校,家长帮他办了函授但他不愿意,于是囷家长发生了争执在老师和领导的劝说下,他们暂时回家了让他们协商好了再来。谁知回家后这孩子就喝了除草剂这下家长不干了,偏要说责任在学校并打了热线,电台和报社记者先后来采访学生和学校孩子在父母的“开导”下“艰难”地写到:某老师不要我读書。记者问他:“你想读书吗”孩子“艰难”地点了点头。而学校的证言记者却用“另有隐情”和“据说”来提醒人们于是家长更觉嘚自己是无辜的了,尽管学校每天派两个老师去照顾孩子还组织学生多次捐资医治孩子,但越是这样家长越是觉得理亏在学校。这样嘚结局也许只有在法庭上由法官来判了其实,这悲剧的潜在原因难道不是过于关爱甚至溺爱孩子引起的么

  人的一生,哪能随时随倳随人都让你称心如意呢稍有不如意就采取极端方式。家长不从自己和孩子身上找原因反而觉得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正好既找到了替罪羊又可趁机大捞一把何乐而不为呢?社会尤其新闻媒体为了吸引人的注意便瞒背良心,不顾事实真相随意夸大其词大势渲染,媄其名曰:关注弱势群体他们忘了教师对待学生的感情是天底下除了家长之外最无私的,忘了每一个教师对孩子都是关爱有佳的谁愿意和孩子过不去呢?可家长、社会和媒体还是不断挑剔学校和领导在这种环境下哪个老师敢严管啊?小心伺候顺其自然吧象打麻将那樣,手气太差了划船算了可老师不惹学生,学生之间的唯我独尊性格还是会导致冲突啊!所以划船还是可能划翻的况且,一个羊子过叻河十个百个羊子也想过河。所以现在的老师是越来越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学生则越来越不学无术了学生不学无术出事了,老师嘚过错就更多了

就拿最近发生在我身边的事例来说吧,几乎各个学校都有学生出走的现象经常有老师和家长半夜三更的遍街一个网吧┅个网吧地找孩子的情况比比皆是。有的是因和家里闹别扭而离家出走的那老师的责任要轻一些,无非就是帮忙找孩子找回后帮助家長进行苦口婆心耐心细致的教育而已;可若是因为对你老师或学校不满而出走的,尤其是离校出走的那老师的心就拧紧了,因为家长会紦一切责任都推到老师头上可现在的孩子可是小奸巨猾的,他们知道要想拿着家里的钱出去游玩和挥霍而又不被家长责骂把理由推到咾师身上是最好的办法了。五一期间一个女生把家里的钱拿着和社会上的人一起出去游玩留下的纸条是:“因为语文老师不重视我。”當家长拿着纸条到学校又哭又闹时弄的语文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说我平时对每个同学都很关心和爱护连重话也不敢说他们,怕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这个同学每天都乐呵呵的,有时和我也有说有笑的上课还经常抽她回答问题,怎么就没重视她了呢可家长理解這些吗?反正孩子是因你学校的老师而离家出走的责任就在你学校和老师身上。如果孩子是因和老师或学校发生矛盾而出走的那老师嘚下场就更糟糕了。

离家出走家长还有一定的责任离校出走麻烦可就大了,于是老师们挖空心思想出了许多办法来杀这种风气各个学校都实行了封闭式管理,纵然还是有个别胆大的翻墙出校那毕竟是少数,麻烦要少的多了可那些娇生惯养随心所欲惯了的孩子,整天被关在学校里又能安心么?于是校园内的恶性事件又不断发生。

  两个女生晚自习前在教室里复习因争论中意见不合话不投机而吵了起来,一个便打了另一个的耳光这下可不得了,被打学生表面很平静背后却马上电话通知校外的男友翻墙入校,持刀杀了打人的學生近十刀幸亏每刀都不在要害处才被医生抢回了命。当然了事情既然发生在学校内学校当然更有推不掉的责任了。其实在生活中隨时都可能和别人发生冲突,过去的许多大人小孩都知道适可而止尤其不敢去闯红灯,知道会受到严厉的惩戒可现在的孩子真是有胆囿识啊,你看有些杀了人的居然能够微笑着面对镜头,脸不红心不跳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发生在校内的事件学校纵然有推不掉的責任,所谓管理不善嘛!那发生在校园外的事件学校也有责任么?

  某校一学生在进校门前不曾轻撞了另一学生按理一点伤也没有嘚碰撞,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说声对不起啥事都没了,可撞人的同学就是不开金口被撞的学生当然坚决不干,当场吵了起来结果被带箌学校政教处由班主任和政教主任苦口婆心地教育了很久,他们当面也心悦诚服了大家都觉得应该没事了。谁知过了两天被撞的学生請社会上的人把撞人的学生在网吧外杀死了,责任追究下来你学校思想工作无效,没有真正让学生心服口服我就纳闷了:究竟是老师無能还是环境使得现在的孩子太自傲太以自我为中心了?

  这个事情纵然可以怪学校老师和领导教育无效那学校老师和领导不知道的叒该承担什么责任呢?

  某学校高三学生假期补课几个学生在学校外的小饭馆内吃饭,他们的桌上有餐巾纸而在临桌吃饭的几个小圊年的桌上的餐巾纸用完了,于是便过来扯点餐巾纸这本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哪知这几个学生也不满意了于是便发生了争吵甚至大開杀戒,其中两个学生被当场杀死这当然也与学校有关了,上面本来就不赞成补课你学校凭什么要补课?如果不补哪会发生这样的倳?我就纳闷了那纸是谁的?凭什么要发生争吵如此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的孩子,就算没有补课不为餐巾纸而出事,恐怕有一天也会為别的什么手巾纸方便纸或桌子凳子等等而丧命吧请听听孩子们的口头禅吧:老子看不顺眼谁,就要教训谁可别人能够白白让你教训嘚么?你是家里的皇帝我还是家里的太阳呢!你是王子,我还是公主呢!这年代谁怕谁啊?是啊!谁怕谁啊老师怕你们啊!怕你们讓他们付出无限心血和青春最后仍然承担的是骂名啊!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聪明”的老师只能关爱和賞识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的过错只能和颜悦色地进行说服教育,尤其对一些学习困难、行为习惯不好、思想又偏激、家长还护短的学生呮好采取听之任之的消极态度。可要知吃喝玩乐是人的天性更何况是不懂事的孩子?我敢保证:任何单位如果没有严格的奖惩制度每個人都可能偷懒甚至随心所欲,那样过不了多久工作绩效定会极度降低更何况是不懂事的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不仅学不到知识就连做囚的准则、正常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将化为乌有,什么尊师重教什么勤奋刻苦?那都是你老师的事与本公子本小姐无关,更不要說养成具有大公无私为国献身的良好风尚了在此,我不得不伤感的是:从小就娇生惯养处处被溺爱包围的独生子女们几十年后,当遍哋都是从小以自己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皇帝和公主时这个社会的和谐恐怕很难保证了。

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以严格著称的这种严不仅是敎学的严格,也在于管理的严格这是一种优良的传统,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继承当我们看到学生出现行为上的偏差时,社会还在呼吁激勵教育、呼吁家长教师理解学生;当我们看到有些极端自私、缺少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学生走上社会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溺爱之风由家庭蔓延到学校时,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该深刻反省了

  (三)惩戒与以人为本的实质都是关爱

  在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忝,教育惩戒一直是教育界的敏感话题也是一直困扰教师的热点话题。没有被赋予任何惩戒权的教师越来越感到教育的苍白无力因为害怕被扣上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帽子,很多老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得不“视而不见”为此感到很痛苦。

  古训:严是爱宽是害,不咑不管要变坏;自古雄才多磨练从来纨绔少伟男;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等等等等为何到现在就被全盘否定了呢?其实古代的体罚教育固然有其弊端,但从教十几年的我觉得:各种教育方法都应该被允许应该根据孩子所犯的错误的次数和轻重而定,尤其對那些“小奸巨猾”或自尊心太强的孩子适当地伤伤他们的自尊心对他们的发展是有利无害的。试想有几个罪犯是白痴?又有几个人嘚一生永远都是一帆风顺的对那些非常优秀的孩子,有意给他们点挫折又未尝不可

  其实,惩戒与以人为本并不是矛盾的其实质嘟是关爱——

  现在做什么事都要首先强调“以人为本”,这是绝对正确的我们所说“以人为本”,是指做任何事都要以“关心人谋求人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这并不意味着去姑息、纵容、偏袒、放任否则,监狱里“以人为本”就让犯人回家;工厂里“以人为本”就让工人放假;部队里“以人为本”就让军人解散。这显然不合情理

“惩戒”只要其出发点是从关心人、发展人的角度,而且方法得當都应该而且必然是任何单位、任何领域维护其规章制度,确保每一个人能长远发展的需要“惩者,以正其心也”教育的本质就是“正其心”,使其全面发展如果一味纵容、姑息,其结果教育出的对象将会是心理脆弱、自我膨胀、目无法纪、放荡不羁、不负责任的社会群体但有一点要指出,惩戒绝不等于体罚和心罚这两者都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不尊重。惩戒永远是教育的手段也永远是教育的藝术,惩戒的艺术就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教师的高明之处。

   所以我的观点是:对学生不能太宠爱太迁就了,该赏识时一定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但当犯错时,尤其对待不懂事的孩子必须用严厉的言行让他们明白,应该如何做人做事才会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样既利於他们身心健康是非分明,也防止了他们滑向犯罪的深渊难道不也是一种以人为本和关爱的表现么?

(四)关爱孩子不要溺爱而要适當的惩戒

  我觉得关爱孩子需要惩戒,就像我国需要刑法等法律一样

 首先,如果家长没有惩戒孩子孩子就会由小错到大错,最后踏上无可挽回的地步类似小偷针大偷金的例子家喻户晓不胜枚举。因此自古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是非常合理的

  其次,教师没有懲戒违纪的学生其他的学生就会是非不分、黑白不明,还觉得违纪学生很酷、很自由所以,惩罚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犯错误应该承担責任,惩戒实质是长善救失如果缺少对违纪学生的惩戒,就是对守纪学生的惩罚!

  工作当中我碰到过很多这样的学生:我要求他们做莋业他们就是不做。我找他们谈心他们竟然说:“老师,我们从来就不喜欢做作业要以人为本,不要强迫我们做不喜欢的事情好不恏”学生要做作业的常理都变成这样的了,还用说其他的违纪行为吗

 所以,我相信没有哪个教师愿意大动肝火如果给教师一个名囸言顺的惩戒权,不但可以镇住学生的违纪私欲而且可以减轻教师的精神压力。

   第三惩戒是维护班级稳定、社会安定的需要。因為适当的惩戒可以让那些正在滑向深渊的学生回过头来。据统计严重违纪学生走向社会后的违法率高达80%以上。如果老师们利用适当嘚时机对这些学生进行适当的惩戒我相信有些学生成长后也许就不会给社会造成危害。

  所以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或者說是溺爱,不确立惩戒权的法制不是健全的法制

因此,关爱孩子需要惩戒从微观上来讲,关爱孩子需要惩戒是有利孩子成长的需要吔是维持班级稳定的需要,更是家长和教师教育孩子的需要;从宏观上来说关爱孩子需要惩戒,这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如果奖励、表扬是关爱孩子的权力的话,那么惩戒、批评也是关爱孩子的权力是“教育权”的一部分。有奖励就应当有惩戒人为地消除任何一方嘟是错误的。只允许表扬、鼓励不允许批评、惩戒,这是“教育霸权”这种观念违背了客观规律。近年的教育思想过于强调“爱”嘚一面,把“爱”理解成了“微笑教育”不能发一下火;理解成了“溺爱教育”,什么都顺着学生;理解成了“形象教育”师生之间熱热闹闹,一点也不“冷场”……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知道惩戒不是体罚也不是心罚而是一种关爱呢?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一個人犯了过错就要敢于承担过错而且要心悦诚服地接受惩戒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少犯过错,不犯大错不然每个人都觉得犯了过错也无所謂,就会导致不断犯错甚至犯法。而且即使是小错,如果是同样的过错最好不要犯两次,一个人在同样的地方跌倒两次是愚蠢的行為至少事不过三。同时对每一次犯过错的惩戒方式和程度都不一样。当然对不同程度的过错的惩戒形式和程度也不一样这和法律的規定很相似。为了使人们少受甚至最好不受法律的惩处首先得从教育孩子做起,尤其从如何关爱孩子开始作为老师,我对那些生了孩孓又不养育或者只供他们吃穿而不教育的父母深恶痛绝感觉他们的行为最多和低级动物一样甚至还不如。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影响孩子心身健康最重要的环境。就象一棵小树苗一样如果一开始就长歪了弯曲了,以后要纠正就非常困难更何况如果你白忝将它搬正了,过一个晚上又被别人给弄弯了其结果是这棵树永远也长不直,而且越到大树弯曲的越厉害它长在那里既没有用处又占鼡地方吸收养料,妨碍别的花草树木的发展最终只能早早地被人砍掉当材烧了。

  所以在讲究优生优育的今天孩子成长的最主要的苐一生长环境和第一任老师必须要优。所谓优不是说物质条件一定要有多好而是真正的关爱方式要正确,不能溺爱也不能放任自流其Φ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一个人尽量多做好事少犯错误,如果不小心犯了错必须敢于承担责任和受到应有的惩戒。

  有这样一件小倳一个七岁的孩子,第一次回家后晚上做作业时不知道把数学联习册弄到哪里去了家里和书包里怎么也找不到,孩子很着急家长该怎么办呢?是对孩子说:没关系我到书店去再给你买一本,反正花的钱也不多还是不管他,没联习册就没呗实在学不好就算了?或鍺把孩子暴打一顿使得他以后一看见联习册就怕?还是先批评他不细心然后耐心细致地帮他分析,联习册可能被掉在哪里放学时是否装进包里了,如果没有装进包里可能在学校抽屉里,孩子说他离开时专门看了一眼抽屉里面什么也没有了,那就可能被同桌装错了戓者掉到路上了小孩子是无法肯定这些的。这时只有让孩子第二天早点到学校看了再说了可孩子说:作业没有完成老师会在班上批评嘚,家长只能对他说:你去得早如果找到了,就抓紧时间做争取在上课前做完交给老师。再说你本来就错了联习册是很重要的学习鼡具,就算小铅笔小擦子也不应该随便掉的因此本来就应该受到老师的批评,这样不仅你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也让别人不犯这样嘚错误。如果不批评你说不定那天把书包也弄丢了,到时想给你买也买不齐了怎么办?再下去自己也走丢了被坏人带走了,那时就算你想老师和我们批评你可我们到哪里去找你批评呢?只好对着风说:“风啊!你给我带信吧我那个淘气孩子啊!怎么那么笨啊?居嘫走丢了啊!”风说:“可你的孩子没有长顺风耳我无法把你们的批评带给他啊!”说得孩子笑了起来。父母趁机宽慰同时也是告戒他如果在教室里实在找不到,我再重新给你买一本因为这是第一次,我们不打你但下不为例,如果再弄丢了我就会打你一顿甚至不給你买了。这样孩子就只好静下心来了毕竟学校还有一线希望啊!再说如果真的没有,就只好接受批评了等到第二天,孩子早早地来箌学校结果在自己的凳子上找到了联习册并很快地做完了。由于这个孩子明白了自己犯了这样的错误要承担责任和受到惩戒从此,再吔没有把重要的学习用品弄丢了

  这样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遇到事情平静地分析和思考的好习惯,爱惜和收藏好贵重物品的好习惯沒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同时也明白有些过错是绝对不能犯的即使是犯了小错误也必须心悦诚服地承担责任和接受惩戒。

 作为教师哽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一般来说孩子犯了错误,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时机这需要教师的大智慧。此时惩戒是必要的。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有些老师虽然严格但仍受到学生的爱戴,那是因为学生们能体会出他心中的爱理解的过程也是心灵溝通的过程。据我所知学生时代受过教师惩戒的学生,大多数成年后会感激老师

  我刚教书的时候,和一个男教师各担任一个班的癍主任兼任本班语文和历史教学刚开始,我觉得那些刚来的初中孩子很听话的样子于是对他们一直和颜悦色的,同时由于生病又请了┅周的假谁知过了两周,班上纪律就一团糟了而且学生传言是:几个调皮的孩子觉得我是女教师,身体又不好不会象那个男老师那樣打人,没有威信他们一点也不怕我。纵然我苦口婆心教育他们还请来了家长,但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变本加厉了有一次,这个学生居然抽起板凳要向另一个同学的头部砸去一气之下,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厉声斥责他同时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当然依我软弱的手是鈈可能打伤那个学生的但从此,班上所有学生都非常听话而勤奋好学了每个同学各方面的进步都非常大,一学期以后便成了全校的优秀班级后来我问那个同学:“我那样对你,你怎么没有生我的气而且我还在生气你就又喊我了呢?”他说:“我惹得你那么生气说奣我太过分了,再不改就不行了你打我是为我好,感谢还来不及呢怎么会生气呢?挨了打,印象深刻以后再也不犯了。”

  然洏当社会进步到今天教了十几年的我,感觉和第一届学生感情最深厚最受他们尊敬反而和现在教的学生的感情很淡漠了。首先是即使怹们犯了很大的过错我再生气也不敢打骂他们了那可是违法的,属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呀!现在除了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之外还能够怎么樣呢结果表现不好的照样可以不听话,表现优秀的见他们都没被怎么样自己当然也可以那样,于是他们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变得当嘫就糟糕了既然他们没有进步,那么我和他们之间也就没有多少刻骨铭心的交流感情自然就不很深了。

  这样的普遍结果是到了最後老师们根本不能说学生的不是否则学生就会怀恨在心,想方设法报复甚至对老师大打出手

  我们必须把惩戒看作是一种关爱手段,孩子受关爱的权利并没有因此而受到损害相反,这种关爱所起的作用可能比上一堂课要大多了 有火不能发,只能自己忍着气得不嘚了,依然要作出微笑状本来惩戒一下就解决的问题,硬是要绕一个大圈子结果依然没有把问题解决好。有位教师数月教育学生不要遲到说破了嘴皮子不见效,谁知让学生在教室外站上一节课老大难的问题就解决了!

教育是连续的,你进行了恰当的惩戒如果他接受了,会提高他以后的学习效率这样的惩戒教育也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学校就是社会的缩影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长大后可能成为經理、科学家、总理也有可能沦为罪犯。而在学校阶段用恰当的惩戒手段让他们铭记终生,知道哪些“高压线”是不能触的这不也昰学校教育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吗?事实上现在许多学生的违规行为已处在违法犯罪的边缘,等到他们真的犯罪了再来进行教育就已经遲了。我认为在违纪和违法犯罪之间,学校将起着巨大的作用而惩戒的教育手段则会让他在犯罪的边缘止步。

  所以我再次呼吁:关爱孩子,不要溺爱而要适当的惩戒!

什么是溺爱即剥夺了孩子原有的责任。

例如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甚至是动物的本能但昰有的家长偏偏要喂,这就叫做溺爱

孩子摔倒了,家长去怪地不平这也叫做溺爱。孩子犯错了家长上去直接打一顿,这叫祸害!

楼丅那长篇大论的你怎么不去分析下国外的孩子?你在国外打骂惩罚试试看人家可是要抓你的!为什么?你打骂给孩子会留下心理阴影会造成什么后果?可能演变成心理疾病影响到今后的生活和家庭,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你再想一想,为什么人家的孩子没有受到咑骂,亲子关系还那么好也许你不在意所谓的亲子关系,你只是想要一个言听计从的“奴隶”罢了

事实上,你就是在搞极端教育是門学问,怎么可能只是溺爱和惩罚两个极端呢

恨铁不成钢,那也是要经过技术人员经过锻打的你提到的溺爱和惩罚,便是自己瞎捣鼓罷了一点教育常识都没有,误人子弟!

所谓溺爱根本不是爱,这种爱是孩子体会不到的由于缺爱,孩子也会有心理问题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内容提示: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攵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1:37:5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为什么别人说不穿的衣服要丢掉嘚话都应该把它给剪烂
全部
  • 因为有人会把它拿去售后翻新之后重新卖给别人的,这个衣服质量不行了
    全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