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生平简介简介最少的

西汉名相匡衡靠凿壁借光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匡衡从一个贫困的少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最后得以成为一代大儒,甚至成为丞相治理天下,可以说他的一生是非常励志的,那么匡衡后期有着什么样的成就呢?他那么多年,那么辛苦的学习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匡衡早年的时候努力学习,为此还不惜在自己家的墙壁上凿了洞;做免费劳动力换取借书读的机会。匡衡因此得以,其中匡衡研究最深入的还是《诗经》,而《诗经》在当时也是受到了很多学子的欢迎,因此匡衡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在几次和人辩论诗经之后,匡衡被推举为了官员,后来甚至成为了一个丞相,辅佐汉元帝,总理国家大小事务,可以说匡衡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自己的经学修养成为丞相的经典角色。

  匡衡在位期间积极陈述自己的治国之道,并且经常引经据典让人无法辩驳,这种做法也是当时才开始兴起的,后来也一直流传了下去,成为了很多文人学习的典范。后来在元帝后期的时候,宦官专政,不只是干预朝政,还怂恿增加赋税,导致民不聊生,但是因为元帝的宠信,别人也奈何不了他,直到后来成帝登基之后,匡衡上书弹劾石显,得以将他诛除,也算是他为当时的西廷做的最后的贡献了,之后就被弹劾罢官病逝了。可以说匡衡的一生成就不小,从一个世代务农的寒门子弟,逐渐成长为一代大臣,甚至被封侯赐地,被后世人尊称为一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谜材】【中国历朝宰相生平简介】(秦、(两)汉)


【秦朝】王绾,秦朝丞相。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时,王绾与冯劫、李斯建议秦王政称泰皇,秦王认为应称皇帝。王绾认为原楚国、燕国、齐国之地距秦国遥远,应该分封皇子或宗室子弟守卫。廷尉李斯反对,认为分封制是周朝诸侯混战的根源,他建议全国统一实行郡县制。于是秦始皇采纳李斯的意见,将全国封为三十六个郡。
李斯(前280年—208年),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方)人,是秦朝著名
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在诸子百家中,李斯和韩非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后来都成为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司马迁著《史记》,将李斯和赵高并写于《李斯列传》。
冯去疾(?—前208年)是战国时期秦人,在秦始皇时任右丞相。
前211年秦始皇出外远巡时,右丞相冯去疾留在首都。秦二世继位后,前209年关
东多处爆发反秦起事,次年冯去疾与其子大将军冯劫、左丞相李斯联合向二世进谏,认为戍役多、税赋重是促使更多人加入叛乱的原因,请求二世停建阿房宫及减省戍役以减轻民困。二世不从,命人把三人治罪,冯去疾与冯劫不愿受辱,皆自杀死,李斯后来也被处死。

赵高(?-前207年),中国战国时期秦国及秦朝政治人物,历仕秦始皇、秦二世和秦王子婴三代君主,沙丘之变和望夷宫之变的主谋,指鹿为马事件的策划者。赵高早年在秦始皇手下任中车府令,在此期间侍奉公子胡亥,教授他刑狱之学。秦始皇在沙丘宫平台(今河北省广宗县大平台村南)驾崩时,赵高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合谋更改秦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帝并矫诏赐死公子扶苏,囚禁蒙恬。秦二世登基后,赵高升任郎中令,怂恿秦二世清洗宗室及大臣,其中包括蒙恬、蒙毅兄弟和沙丘之变的主谋李斯。李斯死后,赵高出任中丞相,独揽朝政,因惧怕秦二世追究关东农

民起义军之事遂发动望夷宫之变,逼杀秦二世后立秦王子婴,最后被子婴派宦官韩谈刺杀而死。
一般认为赵高引发的多次秦朝内部宫廷混乱是造成秦朝加速灭亡的原因之一,但
历史上对赵高是否为宦官以及制造秦朝宫廷混乱的动机都尚存争议。司马迁著《史记》时没有为赵高单独立传,赵高的事迹主要记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和《史记·蒙恬列传》中。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秦朝沛县丰邑(今中国江苏省丰县)人。是汉朝初年丞相、西汉初年政治家。谥号“文终侯”,汉初三杰之一。辅助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政权。
萧何出生于江苏丰县古护城河东岸边的一个小市民家庭,有萧何宅遗存。早年到
沛县任秦沛县狱吏。秦末佐刘邦起义。沛县时代,萧何为主吏,刘邦属押解犯人之官吏(亭长),为其下属。萧何与汉高祖刘邦、曹参、樊哙皆为沛郡人,但萧、曹二人已当上官吏,县中多有好名声,刘、樊二人之地位相当于地痞,在乡里父老眼中地位大有不同。刘邦任亭长时,常犯错,萧何皆袒护刘邦为其掩过,刘邦也很感激,与萧何关系良好。萧何在沛县为县令所倚重的主要官僚,但萧何曾经拒绝来自秦朝中央提出的仕宦机会。当时秦国御史来到沛县察看各郡国事务实行情形,并召唤沛县各个从事事务的人问话。萧何头头是道,上论泗水周边情势,而以各项历史典故作终,为秦国御史评为第一。秦国御史想要征召萧何进入秦国朝中侍宦,萧何坚拒,因此仍留在沛县继续主吏的工作。

王陵曹参(?-前190年),字敬伯,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诸候王中参与多次战争,立功最多,作战勇猛,曾经负伤七十处,成为汉军中的主要人物,曾经攻下两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虏诸侯王两名、高官十数人,封平阳侯。唯战功极高,论功仍不及后勤的萧何。后因萧何推荐,继任相国,虽然与萧何感情不睦,但仍然依循萧的制度,实施黄老无为而治,天下安定,世称“萧规曹随”。早年为秦朝沛县狱掾,即管理监狱的小吏(可能为典狱长),但已相当出名,萧何为曹参上司(主吏),刘邦属押解犯人之官吏(亭长),为其下属。曹参与汉高祖刘邦、萧何、樊哙皆为沛县人,但萧、曹二人已当上官吏,县中多有好名声,刘、樊二人之地位相当于地痞,在乡里父老眼中地位大有不同。
陈平(?—前178年),阳武(今河南原阳)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在楚
汉相争时,曾多次出计策助刘邦。汉文帝时,曾任右丞相,后迁左丞相。曾先后受封户牖侯,曲逆侯(今河北顺平东),死后谥献侯。“反间计”、“离间计”,均出自其手。
王陵(前3世纪?—前180年),秦末汉初人,沛人。他为沛县豪族,汉高祖刘邦微
时,对王陵兄事之。刘邦起兵攻陷咸阳,王陵集合数千兵占据南阳,不愿跟随太祖。刘邦与项羽作战,王陵的母亲在项羽营中,她为了王陵归顺汉王,伏剑自杀。项羽大怒将王陵之母烹煮。王陵于是归顺刘邦。高祖六年(前201年)八月,封为安国侯(5000户),以其初不欲从刘邦,且与刘邦仇人雍齿交厚,故晚封。汉惠帝六年,相国曹参去世后,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惠帝死后,吕后要以吕氏一族为王。王陵说:“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
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吕后不高兴。再问陈平、周勃,他们说:“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吕后大喜。王陵后来问陈平:“始与高帝唼血而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陈平回答:“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言以对。吕后元年(前187年),王陵为太傅,夺宰相实权。王陵怒,辞职闭门不出。吕后八年(前180年)王陵去世

。谥号武侯。哀侯王忌继位安国侯。安国侯传至王陵玄孙因酎金事件断绝。初,北平文侯张苍以客从太祖刘邦攻南阳,尝有罪,当斩。适逢王陵路过,见其身长大,肥白如瓠,见而怪其为美士,入营见刘邦为其求情,刘邦赦免张苍。自此张苍感激王陵救命之恩,父事王陵。王陵去世后,张苍贵显,为丞相,但仍在公休时朝拜王陵的夫人,侍奉其饮食完毕后方回家。

陈平 审食其审食其(前3世纪?-前177年),西汉沛人,吕后时左丞相。
刘邦自立沛公后,将父亲刘太公托付给兄刘喜和审食其。高祖二年(前205年)、
汉王刘邦败于西楚霸王项羽,丢弃妻子逃走。刘邦之妻吕雉(吕后)、刘邦之父刘太公被项羽俘虏,审食其开始跟随吕后。之后、吕后、刘太公、审食其被项羽放回给汉王。高祖六年(前201年),封辟阳侯。高祖八年(前199年),赵王张敖暗杀高祖未遂事发,赵王所献的美人赵姬受高祖宠爱正怀孕,也连座下狱。她弟弟请审食其说服吕后放了他姐姐,吕后嫉妒,审食其没有尽力争取。此女生下刘长后就自杀了。高祖十二年(前195年)、燕王卢绾反乱的计划企被高祖得知,遂派审食其和御史大夫赵尧去迎卢绾,卢绾称病不朝。高祖死后,吕后与审食其商议:“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于是秘不发丧,计划诛杀诸将。郦商知道后对审食其说:“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吕后才为高祖发丧,没有大开杀戮。汉惠帝七年(前188年)为典客,翌年(吕后元年)为左丞相。左丞相不管理政务,而像郎中令一样在宫殿内监视,官僚奏事通过他的决裁。吕后八年(前180年),吕后死后,审食其任太傅。吕氏一党灭后,再任丞相,汉文帝即位不久被罢免。文帝前三年(前177年),淮南王刘长恨审食其没有帮他母亲,刘长在审食其访问淮南的时候,将审食其杀害。审食其谥幽侯。儿子审平继为辟阳侯,汉景帝2年(前155年)以谋反罪自杀。

周勃 陈平 灌婴 张苍 申屠嘉周勃(?-前169年),谥“武”,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末汉初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汉太祖刘邦认为周勃“厚重少文”,可以托付大事,以军功高,封为绛侯。汉文帝时,拜右丞相。周勃的祖先从卷县(河南原阳)迁到沛县,颇为贫寒,曾经靠织帘子和演奏丧乐为生,后投入公家,在军中做基层军官。
灌婴(?-前176年),睢阳(今河南商丘)人。汉朝开国功臣,官至太尉、丞相
,谥号为懿侯。《江城名迹记》记载江西南昌人奉灌婴为当地城隍,南唐时封“辅德王”,宋淳祐八年(1248年)封“忠惠王”,颇得香火。灌婴原本是在睢阳卖帛布的商人。汉高祖刘邦起兵之后一路进攻至雍丘,因章邯杀死项梁,刘邦乃退军于砀,此时灌婴加入了刘邦的军队,成为其近臣。灌婴用兵的特征是既急速又强力,史称为“战疾力”,他数次领兵击破秦军,因而被赐爵为七大夫。之后一路随刘邦平定开封、曲遇等地,因功被赐爵,并号宣陵君。然后灌婴又攻略阳武以西至雒阳一带,击破秦军于尸北,并平定南阳郡。后来领军西入武关,与秦军战于蓝田,并进兵至霸上,乃再次被赐爵,号昌文君。
张苍(公元前253—前152年),生于战国末年,阳武(今河南阳武县城东南)人,
战国至秦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儒家学者、阴阳家和汉初开国将领,汉文帝时期出任丞相。张苍年轻时师从战国儒家大师荀子,与李斯、韩非、浮邱伯等同门。入秦后,做秦朝的御史,负责管理图籍文书(因侍立于殿柱下,故称为柱下史),后有罪,逃归故乡阳武。不久,刘邦的军队经过武阳时,张苍投靠刘邦,成为刘邦手下的一员将领。
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丞相灌婴去世,张苍接任丞相。张苍为相十余年,
汉文帝时鲁人公孙臣上书言终始五德说,称汉应当为土德,改服色。汉文帝下丞相议,张苍认为其不对。不久黄龙见于成纪,于是汉文帝召公孙臣为博士,并草拟土德时历制度,更元年。张苍由是自绌,称病谢免。与此同时,由于张苍推举的一个官员贪污,汉文帝借故责备张苍,张苍遂以老病正式辞职。张苍免职后,又过了十多年,孝景帝五年(公元前152年)去世,活了100多岁,谥号“文侯”。张苍晚年口中无齿,习惯喝人奶,妻妾以百数,因此皮肤嫩白、细腻,每天有多名奶妈提供奶水。
申屠嘉(?-前155年),西汉初期大臣,西汉时梁(治今安徽砀山)人。
15岁时参军入伍,为材官蹶张,即脚踩踏弓努发射箭的小兵。起初随汉高帝攻打
项羽时升为队率(即小队长)。从汉高祖征英布时,申屠嘉已经升为都尉了。汉初,从中央到地方,官员多由大大小小的功臣出任,申屠嘉于孝惠帝时出任淮阳太守。汉文帝时,凡是跟随过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功臣,职务级别超过2000石的,如果不到关内侯,则一率赐爵关内侯。申屠嘉因此得爵关内侯,食邑五百户。不久迁为御史大夫。
汉文帝后二年八月,张苍罢相。申屠嘉以御史大夫接任丞相,封故安侯。本来汉
文帝想封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为相。窦广国为有贤能且为人谦虚,是汉文帝理想的丞相人选。但汉文帝怕大臣们有说法,因此只好放弃。于是象以前一样,丞相仍然从高祖时功臣中挑选。但是到汉文帝时期,汉高祖时的功臣大多数衰老或故去,只有申屠嘉尚算年轻。再者御使大夫本来就是副丞相,所以申屠嘉出任丞相。
申屠嘉为人廉洁刚正,门不受私谒。邓通是汉文帝的男宠,有次邓通在朝堂上有
怠慢之礼,申屠嘉向皇帝说:“陛下喜欢自己的,让他他富贵就是了。但是朝堂上的礼节不可不严肃!”。(“陛下爱幸臣,则冨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下朝后,回到丞相府后就下令捉拿邓通,如果他不服从,就斩杀。邓通知道后,非常惊恐,去跑去告诉文帝。文帝亲自为邓通求情,邓通才得以释免。汉景帝时,反对晁错的政见,想诛杀晁错没有得手,吐血而死,谥号节侯。

刘舍陶青,西汉丞相,开封夷侯。汉高祖功臣陶舍之子,汉景帝开始以他为御史大夫。前155年,申屠嘉死后,陶青为丞相、晁错为御史大夫,前150年,汉景帝罢免陶青,以周亚夫为丞相。
周亚夫(前2世纪-前143年)是汉朝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
平定了叛军。后来因为得罪汉景帝,绝食后吐血而死于狱中。
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河内郡太守,后兄长周胜之因为犯法
,被剥夺了爵位。汉文帝封周亚夫做条侯(《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文帝择绛侯勃子贤者河内守亚夫,封为条侯,续绛侯后。”),继承周勃的爵位。文帝廿二年(前158年),匈奴犯边,周亚夫被任命为将军,驻扎在细柳(今陕西咸阳附近)。汉文帝曾经到营地视察,周亚夫戎装相见,并下令皇帝的马车不得疾驰。汉文帝认为他治军有方,史载:“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任命他为中尉(负责首都禁卫军的军事首长)。文帝临死时,告戒太子说:“如果有什么紧急之事的话,周亚夫可以率领部队。”

卫绾(?-前131年),西汉政治人物,代国大陵(今山西省文水县)人,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历任中郎将、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丞相等职。
卫绾膂力过人,且有高超的御车之术,汉文帝做代王时,他就护驾于左右,文帝即
位后,他随至京师为郎官,不久升中郎将。谨慎小心,为文帝信任。汉文帝临终前,曾嘱咐太子刘启(即汉景帝)说,卫绾是长者,应该好好看待他。景帝即位后,卫绾仍为中郎将,为景帝出入备乘,警骅相从。如此一年多光景,卫绾也不声言。后来,汉景帝游幸上林苑,专召卫绾参乘,回宫后又赐其宝剑。从此,受到汉景帝的启用,任为河间王太傅。景帝三年(前154年)春,“吴楚七国之乱”爆发,卫绾受命率河间国士卒参与平定七国之乱的战争,以功升中尉。三年后,又以军功受封为侯。景帝七年,废太子刘荣,严治刘荣生母栗氏之亲属。卫绾因系栗氏亲

属而受株连.但因他忠厚,景帝不忍加诛,赐其免官归家。不久,刘彻为太子,卫绾又受诏为太子太傅,旋升为御史大夫,专治刑狱;五年后升为丞相。至刘彻即位,以不称职之名被罢免。
刘舍,西汉丞相,桃哀侯。本项羽之亲,赐姓刘氏。项羽败亡后,其宗亲皆赦不诛,刘舍之父项襄以功封桃侯,并被赐姓刘氏。汉文帝十年(前170年,刘襄去世,刘舍袭封桃侯(《汉书·百官公卿表》作姚丘侯)。景帝五年(前152年),任太仆。孝景帝7年,升任御史大夫。前147年,周亚夫之后,刘舍为丞相,前143年,汉景帝罢免刘舍,以卫绾为丞相。汉武帝建元元年,刘舍病逝,谥号“懿侯”(《史记》作“哀侯”)

卫绾 郅都 宁成张欧  韩安国 窦婴 許昌 田蚡 薛泽 公孙弘 李蔡庄青翟  赵周 石庆 卜式  公孙贺 刘屈氂田千秋

郅都,生卒年不详,西汉时期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人。汉文帝时任郎官,为文帝侍从。汉景帝时先后任中郎将、济南郡太守、中尉、雁门郡太守。郅都任中尉时执法严格、不避权贵,人称“苍鹰”;任雁门太守时使匈奴闻名丧胆,被誉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
   汉文帝时,郅都踏入仕途,初任郎官,为文帝侍从。汉景帝即位后,郅都晋升为
中郎将。郅都敢于直谏,能使大臣当朝折服。
郅都有一次随汉景帝到上林苑,随行的贾姬如厕时,突然一头野猪冲进厕所。汉
景帝用眼神示意郅都去救贾姬,但郅都手持兵器,只保护在皇帝身旁,并不行动。汉景帝自己拿起武器想要救人,郅都跪在汉景帝前面说:“失掉一个姬妾,还会有另一位姬妾入宫。天下难道会缺贾姬这种女子吗?陛下如此轻视自己的安危,将社稷和太后置于何地?”景帝听了郅都的话,只好把贾姬丢在一边,最后野猪也没有伤人,跑出了厕所。窦太后听说这件事后很高兴,赏赐郅都百金。汉景帝从此开始重用郅都。

宁成,西汉初期大臣,南阳郡穣人。汉景帝时,为济南都尉、迁中尉,执法严厉,被宗室豪强所畏惧。汉武帝时,为内史,因罪入狱。后来逃回家,置家产一千顷,劳役平民数千家。后为关都尉。
张欧,西汉大臣,又名张叔,汉高祖功臣安丘侯张说之子。汉文帝时,以治刑名侍
奉太子刘启。汉景帝时,深受尊重,为九卿太常。汉武帝元狩年间,替代韩安国为御史大夫,治狱谨慎,后来告老,居家而终。
韩安国(?-前127年),字长孺。西汉大臣,官至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成安人,迁居睢阳。韩安国幼学《韩非子》,仕于梁孝王刘武。吴楚七国
之乱时(前154年),韩安国为梁将,阻击吴军。其后,梁王刘武自己任命国大臣,出入建天子旌旗。兄长汉景帝很不高兴。韩安国以梁国使者的身份会见大长公主(景帝的姐姐刘嫖),表明刘武之心、大长公主通过窦太后劝说景帝。韩安国在汉朝朝廷有了大名。
后来韩安国触梁法而下狱。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你不知道死灰复燃
吗?”狱吏田甲说:我用小便就能浇灭。后来韩安国被汉使者任命为梁国内史。韩安国对赤身来谢罪的田甲说:“现在可以用尿浇了”,但还是厚待田甲。梁王想成为皇储,公孙诡、羊胜阴谋暗杀反对此事的大臣袁盎。景帝知到后,遣使者到梁国逮捕公孙诡、羊胜。梁王将公孙诡、羊胜藏匿,韩安国劝说梁王命公孙诡、羊胜自杀。梁国免罪、景帝、皇太后都开始重视韩安国。梁王刘武死后,子共王即位,韩安国触法丢官。汉景帝死后,汉武帝即位,武安侯田鼢为太尉。韩安国向田鼢赠金500斤,被任命北地都尉,建元三年(前138年)改任大农令。
建元六年(前135年),闽越、南越国相攻,汉武帝派遣韩安国和大行王恢招抚,
还没抵达,越人便杀越王而降。同年,田鼢出任丞相,韩安国出任御史大夫。在与匈奴和亲的问题上,武帝命大臣议论。燕人大行王恢主张攻击匈奴,韩安国主张和亲,大臣多数支持韩安国。武帝于是同意和亲。翌年,马邑人聂壹通过大行王恢,向武帝建议诱击匈奴。武帝同意王恢的意见。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匈奴策察知阴谋,没有上当,王恢被问责,当死罪,王恢只好自杀。韩安国擅长适应时宜,贪财嗜利。但他所推举皆廉士,都比他贤明。武帝评价他有宰相之器,元光四年(前131年),丞相田鼢死后,韩安国代行丞相。韩安国因坠车伤足,武帝改命平棘侯薛泽为丞相,韩安国的御史大夫解任。数月后,韩安国康复,改任中尉。元光六年(前129年),改任卫尉。之后,卫青与匈奴激战,韩安国任材官将军驻屯渔阳。韩安国捕虏匈奴人,得到匈奴远去的情报。上疏停止军屯,专心耕田。匈奴却在一个月后大举入侵。武帝大怒,韩安国改驻屯右北平。数月后,元朔二年(前127年),失意呕血病死。
窦婴(?-前131年),西汉清河观津(今河北清河)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氏堂兄
之子,以军功封魏其侯,后因与武安侯田鼢不和,被以“伪造诏书罪”斩首。文帝时,窦婴曾任吴王刘濞的丞相,后因病去职。孝景三年(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窦婴以大将军职守荥阳,叛乱平定后被封为魏其侯。孝景四年(前153年),栗姬所生的皇长子刘荣被立为太子,窦婴出任太子太傅。孝景七年(前150年),太子被废,窦婴由是称病数月不出,后来经人劝说才重新上朝。
窦婴虽为窦家最为贤能之人,却长期不受窦太后喜爱。孝景三年,梁孝王刘武入
朝,景帝设宴款待,并于酒后表示身后要把皇位传予梁王。梁王是窦太后的小儿子,故而太后听到后也非常高兴。这时窦婴挺身而出,陈说汉室天下父子相传的祖制,打消了景帝的念头。窦太后由此非常讨厌窦婴,并革除了窦婴的门籍。后来窦太后的态度有所缓和,但因为窦婴喜好儒家学说,而太后则钟情于黄老之学,故而关系始终不够融洽。
武帝初即位,大力推崇儒家思想,任窦婴为丞相,王太后同母异父弟田鼢为太尉
,同时提拔了一大批倡导儒家思想的官员,如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等。建元二年(前139年),赵绾、王臧建议不必向太皇太后窦氏请示朝政。太皇太后大怒,将两人下狱,窦婴和田鼢也因此被免官。从此以后窦婴在政治上便走上了下坡路。许昌,西汉丞相。原为太常柏至侯。许昌是汉高祖功臣柏至侯许温之孙,谥哀侯。前139年,窦婴之后为丞相,他支持太皇太后窦氏的黄老治国政策。前135年,许昌免官,田鼢为丞相。
田蚡(前2世纪?-前131年),西汉内史长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汉武帝的
舅舅、大臣,封武安侯。田蚡相貌丑陋,巧于文辞。魏其侯窦婴掌权时,田蚡还是个郎官,往来于窦婴家,陪窦婴饮酒,时跪时起,对窦婴的恭敬就好像是窦婴家的晚辈一样。其同母异父的姐姐王氏后成为景帝的第二任皇后,外甥刘彻又被立为太子。建元二年(前140年),刘彻登基,为汉武帝。同年田蚡被封为武安侯,拜太尉,后迁丞相,受到赵绾、王臧的牵连被免职。建元六年(前135年),太皇太后窦氏去世,田蚡再次登上宰相之位,好儒术,立五经博士。独断专横,“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元光三年(前132年)黄河改道南流,十六郡遭严重水灾,他因封邑鄃(今山东平原)在旧河道以北,没有受到水灾,力阻治理,使治河工作停止二十年之久。田蚡娶燕王女为夫人,新婚举办酒宴,魏其侯窦婴带灌夫去祝贺,田蚡在酒席中故意冷落窦婴,反与程不识耳语。灌夫为人刚直,借敬酒骂宴,大骂程不识一钱不值,田蚡则大毁灌夫平素横行不法。田蚡向武帝“劾灌夫骂座不敬”,将灌夫处死。窦婴怒而揭露田蚡与淮南王来往,田蚡心生怨恨。后,窦婴以“伪造圣旨罪”被诛灭九族。

窦婴死后,田蚡由于愧疚生心病。不久暴毙于床榻。其子田恬继承侯爵才四年,就因罪被废除了爵位。
薛泽,西汉丞相。汉高祖功臣广平侯薛欧之孙平棘节侯薛泽。前131年,田鼢死后
,他为丞相,他担任八年丞相,其权力被汉武帝的中朝架空。前124年,薛泽免官,公孙弘为丞相。
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字季,菑川薛县人。西汉薛县狱吏、博士、御史大
夫、丞相。生于高祖七年(前200年)。年轻时做过薛县狱吏,因犯罪被免官。家贫,只得到海边放猪。直到四十多岁,用刀削竹青抄写《春秋》诵读学习。奉养后母甚孝谨。
李蔡(?-前118年),西汉丞相。陇西郡成纪人,李广的同族兄弟。事奉汉文帝
、汉景帝、汉武帝。以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有功,封为乐安侯。前121年,公孙弘之后为丞相,前118年,李蔡坐法死。庄青翟为丞相。

张汤(?-前115年),西汉杜陵(陕西西安东南)人。汉武帝时期著名酷吏。曾任长安吏、内史掾和茂陵尉。张汤幼时贪玩,他的父亲出外,叫张汤看家。父亲回来发现家中的肉被老鼠偷吃,父亲大怒、鞭笞张汤。张汤掘开老鼠洞,抓住老鼠,找到了吃剩下的肉,立案审讯老鼠,“传爰书,讯鞫论报”,文辞如老狱吏。让父亲感到惊讶。父亲死后,张汤继承父职。为长安吏。张汤年轻时喜欢研读法律,后来任长安吏和茂陵尉,在审理陈皇后巫蛊案和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等谋反事件中办事得力,

受到武帝器重。他和赵禹编定《越宫律》、《朝律》和“见知故纵”等法律。还参与了币制改革、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事务。当时有“天下事皆决汤”的说法。权势一时威震朝野。
庄青翟(?-前115年),西汉大臣。武强侯庄不识之孙,汉文帝时以父荫袭爵武
强侯。汉武帝时曾任御史大夫、太子少傅。元狩六年夏四月,被任命为丞相。元鼎二年冬,有人盗挖文帝皇陵的下葬钱,青翟与御史大夫张汤约好一起向武帝请罪。在皇帝面前,庄青翟自请处份,张汤却一言不发。武帝下令张汤审理此案,庄青翟惊恐忧虑。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与张汤有仇隙,跟宰相庄青翟密商,派人逮捕商人田信等,并散布谣言说张汤都知情。张汤不服,汉武帝于是派赵禹审讯。赵禹告诉张汤要有分寸,不久张汤自杀,并留下遗书说是丞相府的三位长史陷害他。武帝知道后,下令处死朱买臣、王朝与边通,并将青翟投入监狱,十二月二十五日,青翟于狱中自杀
赵周(?-前112年),西汉丞相。原为太子太傅高陵侯。赵周父赵夷吾为楚王刘
戊太傅,谏争而死。前115年,庄青翟之后为丞相,前112年,赵周坐法,自杀。石庆为丞相。
石庆(?-前103年),是汉朝政治人物。西汉时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居茂
陵。封牧丘侯,谥恬。万石君石奋之子,早年为内史,一日石庆醉归,入外门时未下车。万石君知道后不吃饭。石庆光着上身去请罪,没有许可。哥哥石建都去衣露体请罪,万石君才原谅他。石庆一向继承父亲教诲,恭敬谨慎,曾担任太子太傅,后任太仆。一日天子问他总共有几匹马驾车。石庆用马鞭一一点数完毕,说:“六匹。”石庆已经是石家行事最简易的人了,还那么恭敬有礼。后任齐国丞相,齐国人为他建立石相祠。元鼎五年,汉武帝任命御史大夫石庆为丞相,册封为牧丘侯。太初二年(前103年)正月,石庆卒,由公孙贺代之,谥恬侯。儿子石德是太子刘据的师傅。
卜式;籍贯洛阳(今河南)。以牧羊为业,经营致富。汉武帝时,因见
匈奴入侵,他向朝廷表示,愿意捐出一半家财防卫边关。汉武帝欲授以官职,卜式以“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为理由不接受。他又曾捐出二十万钱救济家乡的贫民。朝廷得悉其善举,以重金赏赐,并任他为中郎。卜式却把赏金全数资助官库;虽然身居官职,仍然亲身于山中为为皇家牧羊。武帝封他为缑氏令,试验他的管理羊群的方法,卜式指出“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后又赐爵为关内侯。元鼎(前116—前111年)中期,卜式出任御史大夫。后因反对官营盐及铁,且不擅长于文章,结果被贬为太子太傅。曾著有《养猪羊法》,后失传。
兒宽(?-前103年)(兒读若“倪“),千乘(今山东滨州、东营一带)人,
少时家贫,为人雇佣,常一边耕作一边看书,治《尚书》,师事欧阳生。早年在廷尉张汤府中任笔墨小吏。汉武帝戊辰元鼎四年(前113年)任左内史,在任数年间,重视农业,并征发民工,负责在郑国渠上流南岸开六条小渠,使两旁高地得到灌溉,称为“六辅渠”。后任御史大夫辛未元封元年(前110年),与司马迁等共同制定“太初历”,卒后归葬故里。著有《兒宽》九篇。今兒宽墓位于广饶县城西1.5公里处。
公孙贺(前2世纪?-前92年),字子叔,中国汉朝北地义渠(今甘肃宁县)人。
先世是匈奴人,祖父公孙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太守,平定七国之乱有功,封平曲侯。公孙贺少年即有军功,任太子舍人,武帝时迁至太仆,娶卫皇后的之姐卫君孺为妻。元光六年(前129年)公孙贺出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无所获,先后参加了河南战役、河西战役、漠北战役,功封南峁侯。太初二年(前103年),公孙贺代石庆为相,时汉帝国值多事之秋,丞相李蔡、庄青翟、赵周皆被处死,石庆每日惊吓,最后病死。公孙贺跪在地上,再三辞退,武帝不准。征和初年,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擅用军费1900万钱,被捕下狱。公孙贺为救其子抓捕朱世安。朱世安为此诬告公孙敬声与武帝女儿阳石公主私通,并埋藏木人以诅咒武帝,并称“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公孙贺入狱。巫蛊之祸就此开始。征和二年正月,公孙贺父子死于狱中,家族被灭。
刘屈牦(?-前90年),中山靖王刘胜子。涿郡太守,征和二年(前91年)官至左
丞相,封澎侯。征和三年(前90年),李广利受命出兵五原伐匈奴的前夕,刘屈牦送至渭桥,与李广利合谋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史载:“征和三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出击匈奴。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与广利辞决。广利曰:‘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尚(长)何忧乎?’”后宦官郭穰向汉武帝打小报告,说“丞相夫人祝诅上及与贰师共祷祠,欲令昌邑王为帝。”武帝大怒,将屈牦缚置厨车,腰

斩于东市,妻子枭首华阳街,李广利妻下狱。李广利最后投降匈奴。
田千秋(前2世纪?-前77年),西汉大臣,渭城长陵人(守汉高祖陵墓的田齐故族
)。戾太子刘据兵败自杀后,田千秋向汉武帝上书,指出武帝作为父亲的失误,为刘据鸣冤。汉武帝也非常后悔,下轮台罪己诏,以田千秋为大鸿胪,后来于前89年任命田千秋为丞相,封富民侯。汉昭帝即位,以田千秋年老,赐他坐车上朝,所以田千秋又叫车丞相、车千秋。霍光为大司马,主持朝政,田千秋协助。始元六年(前81年),田千秋主持召开盐铁会议(会议记录《盐铁论》),元凤元年(前80年),平定燕

王刘旦之乱,逮捕上官桀。元凤四年(前77年),田千秋去世,谥号定侯,子田顺袭爵富民侯。

蔡义王忻(?-前76年),济南人,西汉御史大夫、丞相。王忻从郡县之吏积功,升为被阳令。汉武帝末年,数发军旅,郡县盗贼群起。绣衣御史暴胜之出使持斧逐捕盗贼,因军兴从事,诛杀二千石以下。暴胜之过被阳,欲杀王忻,王忻已解衣扶质,仰首说:“使君颛杀生之柄,威震郡国,令夏斩一忻,不足以增威,不如时有所宽,以明恩贷,令尽死力。”胜之壮其言,遂不诛,而与王忻结交甚厚。暴胜之出使回京,推荐王忻,被征召为右辅都尉,镇守右扶风。武帝多次巡幸安定、北地,经过扶风,王忻修治宫城馆舍、驰道。武帝甚为嘉许,停车,拜为真,任职数十年。昭帝始元七年(前80年),御史大夫桑弘羊被诛,王忻代为御史大夫。元凤四年(前77年)三月,丞相田千秋去世,王忻代为丞相,封富春侯。元凤五年(前76年)十二月,王忻去世,谥号敬
杨敞(?-前74年),华阴郡人。司马迁的女婿,开始为军司马,升官
为大司农。谨慎怕事,上官桀父子想谋反,他称病居于家中。汉昭帝时,前77年,杨敞为御史大夫,前75年十一月,王?去世,杨敞继任丞相,封安平侯。前74年,汉昭帝去世后,继任的昌邑王刘贺荒唐,霍光想废黜皇帝,杨敞犹豫不定。废黜刘贺,是霍光、杨敞联合署名奏请上官太后,立汉宣帝刘病已。同年,杨敞惊惧得病而逝,谥号敬。子杨恽。
蔡义(前150年代-前71年),河内郡温县人,因为能解说《诗经》,
升官为光禄大夫、给事中。后任少府,前75年,蔡义代替杨敞为御史大夫,前74年,杨敞去世,蔡义继任丞相,封阳平侯。当时他年纪已经八十多岁。前71年六月,蔡义病逝,谥号节。

於定国韦贤(前148年-前60年),字长孺,先世彭城人,高祖韦孟迁居鲁国邹县。韦贤青年时即笃志好学,精于《礼记》、《尚书》,亦能诗,世称“邹、鲁大儒”,曾为东宫刘弗陵讲授诗句。昭帝继位后,即赐封为光禄大夫、詹事。元凤五年(前76年),再迁为大鸿胪。宣帝时,封关内侯。本始三年(前71年),担任丞相,封扶阳侯。地节三年(前67年),以老病辞,告老还乡。
魏相(?-前59年)济阴定陶人,徙平陵。历任茂陵县令,河南
太守等职,宣帝时征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公元前67年,代韦贤为丞相(继任丙吉),封高平侯。当时丙吉为御史大夫,《汉书》卷七十四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说“相为人严毅,不如吉宽”。谥“宪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精通易经。
丙吉(前2世纪?-前55年),字少卿,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丙吉早年在鲁国担任狱史,后逐渐升迁至中央政府,担任廷尉右监,不久因为犯法被贬回鲁国,任州从事。汉武帝末年,宫中发生巫蛊之祸(前92年),丙吉因为曾经担任过廷尉府的官职,被召入长安,负责在郡邸狱审理案件。当时汉宣帝尚年幼,因为系卫太子之孙而卷入此案,亦关押在郡邸狱中。丙吉知道卫太子本系冤屈,其孙更加无辜,便对其多加照顾,且故意拖延案件的审理,希望能够保全宣帝。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病重,因怀疑长安中仍有天子之气,下令将长安狱中罪犯无论轻重全部处决。丙吉当夜闭门不纳武帝使者,坚不执行旨意,以保护宣帝。次日晨,武帝后悔自己的命令,撤回旨意,郡邸狱中所有人员方才得逃大难。霍光掌权后,十分器重丙吉,任命其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汉昭帝死后,霍光初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因其荒淫而废之。在霍光同张安世等人讨论应立何人为帝时,丙吉向其推荐了宣帝,受到其同意。宣帝即位后,立刻封丙吉为关内侯。丙吉在宣帝在位期间,绝口不提自己对宣帝的私恩,宣帝亦不知道。地节三年(前67年),丙吉被任命为太子太傅,负责对新立的皇太子的教育,不久又调任御史中

丞。霍氏家族被族灭后,宣帝方才知道丙吉当年的保全之功,大为感动,封其为博阳侯。魏相去职后,丙吉代之为丞相,执政期间为人宽和,隐恶扬善,为人称道。五凤三年(前55年),丙吉病逝,临终前向汉宣帝推荐杜延年、于定国和陈万年三位贤臣,被时人誉为知人善任。丙吉死后谥号为“定侯”。
黄霸(?-前51年),淮阳郡阳夏人,字次公。汉宣帝时,历任扬州刺
史、颍川太守,为政外宽内明。后来,历任御史大夫、丞相,封建成侯。他与龚遂并称为龚黄。甘露三年(前51年),黄霸去世,谥号定侯。
於定国(?-前40年),字曼倩,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西)人
。少年随其父学法。其父去世,于定国依次担任狱史、郡决曹,后来到长安补廷尉史,因其材高被举为侍御史,转任御史中丞。汉宣帝在位时,于定国担任光禄大夫,平尚书事。本始三年(前71年),于定国升任水衡都尉,地节元年(前69年)于定国又被擢任廷尉。于定国为人谦恭,处理案件平恕。时称“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无冤”。担任廷尉十八年,甘露二年(前52年),转任御史大夫。甘露三年,代黄霸为丞相,封西平侯。永光元年(前43年)于定国致仕,韦玄成为丞相。

匡衡韦玄成(?-前36年),字少翁,鲁国邹人。西汉丞相韦贤第四子。少年时即好学,在路上遇见高人,便请求与其同行,并用车载送,以方便探讨学问。对贫贱之人,更加有礼。后任常侍骑,不久以明经擢谏大夫,再迁大河都尉,历官淮阳中尉、太常少府、太子太傅、御史大夫等职。官至丞相。父子皆拜相,当时邹鲁流传着“遗子黄金满箩,不如一经”的谚语。卒于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
匡衡, 字稚圭,东海郡承县(县治在今山东省枣庄市一带)人。西汉经学家,元帝
时位至宰相。匡衡家父世农夫,年幼时家贫而无烛,“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是为“凿壁偷光”成语典故的来源。匡衡学习刻苦,对《诗经》有很高的成就,当时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语诗,解人颐”的说法。射策甲科,少府梁丘贺亲自召见匡衡试其学问,“衡对诗诸大义,其对深美”。曾任平原文学掾。元帝即位,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担任尚书,向元帝推荐匡衡,遂担任郎中,又迁博士、给事中。初元二年(前47年),有日蚀、地震之变,匡衡上谏“上政治得失疏”的奏折,说:“臣闻五帝不同礼,三王各异教,民俗殊务,所遇之时异也。”建昭三年(前36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元帝时,因为与当时宦官石显的不和,成帝即位后,匡衡与御史大夫甄谭上疏弹劾石显。司隶校尉王尊却上章弹劾匡衡和甄谭,直言丞相、御史以前对石显一味地曲意迎合,实为一党,应一起治罪。成帝荒淫无度,匡衡又上《戒妃匹劝经学威仪之则》的奏疏:“愿陛下详览得失盛衰之效,以定大基,采有德,戒声色,近严敬,远技能”。匡衡之子匡昌为越骑校尉,酒醉杀人,入狱。对此天子未对匡衡追究事责。汉成帝建始四年(前29年),匡衡因“专地盗土”遭弹劾,被贬为庶人回乡。终于家乡(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

孔光王商(?-前25年),西汉大臣,涿郡蠡吾人,字子威。汉宣帝母亲王翁须之兄王武的儿子,嗣位乐昌侯。汉元帝时,为右将军、光禄大夫,保护太子刘骜的储位。汉成帝刘骜继位,改任左将军。前29年三月,王商为丞相。王商为人敦厚,但是不满大将军王凤专权,与其不和。前25年四月,最后王商被弹劾免相,三日后去世,谥号戾
张禹(?-前5年),西汉大臣,河内郡轵县人,字子文。年轻时学《易经》、《
论语》,为博士。汉元帝时,教太子刘骜《论语》,为光禄大夫、东平内史。汉成帝刘骜继位,以帝师为关内侯、诸吏散骑光禄大夫、给事中,与大将军王凤领尚书事。前25年六月,张禹为丞相,封安昌侯。前20年三月,张禹致仕。之后,生活奢侈,常为子婿求官。有大事,汉成帝常常咨询,谥号节。
薛宣,东海郡郯城县人,字赣君。历任宛句、长安县令,治县非常有名
。汉成帝时,为中丞、临淮郡太守、陈留郡太守、左冯翊,为官赏罚分明,威德并施,功劳卓著。后为少府、御史大夫。前20年四月,薛宣为丞相,封高阳侯。前16年,邛成太后去世,薛宣办理不周,前15年,被免相,汉哀帝时,薛宣被免为庶人,回东海郡,在家中去世。
翟方进(?-前7年),字子威,汝南上蔡人。方进父翟公,好学,为郡文学。少
孤,家世微贱,年十二三,为汝南太守府(治所上蔡)小吏,性迟钝,办事不效,常遭掾史辱骂,以病归家。誓志“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后辞其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母怜其幼,母亲与他一起至长安求学,织履以供其读,从博士苦读《春秋》十余载。“以射策甲科为郎,二三岁,举明经,迁议郎”。汉成帝河平中,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太守,居官不烦苛,甚有威名,调任丞相司直。永始二年(前15年),升任御史大夫,旋擢丞相,封高陵侯,号为“通明相”。为王莽视所嫉。
西汉成帝绥和二年(7年),天文台观测到了“荧惑守心”的天象,丞相议曹李寻
上书:“应变之权,君侯所自明。往者数白,三光垂象,变动见端,山川水泉,反理视患,民人讹谣,斥事感名。三者既效,可为寒心。今提扬眉,矢贯中,狼奋角,弓且张,金历库,士逆度,辅湛没,火守舍,万岁之期,近慎朝暮。上无恻怛济世之功,下无推让避贤之效,欲当大位,为具臣以全身,难矣!大责日加,安得但保斥逐之戮?阖府三百余人,唯君侯择其中,与尽节转凶。”皇帝信以为真,翟方进被汉成帝

赐了毒酒自杀。翟方进死没几天,汉成帝突然暴毙,王莽后来称帝,翟方进之子翟义起兵反王莽。
孔光(前65年-5年),字子夏,曲阜(今山东曲阜)人,孔霸第
四子,孔子十四世孙。少年时好经学,不到二十岁,被推举为议郎。后来,光禄勋匡衡举孔光为方正,之后改任谏大夫。汉成帝刚刚即位,以他为博士、尚书令。以审理冤案逐渐知名。孔光掌管枢机朝政十余年。前15年,孔光为御史大夫,直到前8年。前7年,汉哀帝即位,孔光为丞相,二年(前6年)三月被封为博山简烈侯。孔光与师丹、何武等拟定限田、限奴婢的方案,遭官僚贵族反对,未果。前5年,孔光罢相。前2年,再任御史大夫,继而复任丞相。前1年,丞相改名为大司徒。汉平帝即位,孔光晋升为太傅。元始元年,孔光为太师。元始五年,孔光去世,谥号简烈。赐赠丰厚

,葬礼十分盛大,送葬的车就有一万多辆。

马宫朱博(?-前5年),西汉大臣,杜陵人,字子元。年少时,与萧育、陈咸为友。汉成帝时,历任冀州刺史、琅琊太守、左冯翊、大司农、犍为郡太守、光禄大夫、廷尉、后将军。汉哀帝时,为京兆尹,大司空、御史大夫。前5年,朱博弹劾丞相孔光,朱博继任丞相,封阳乡侯。他为人节俭清廉,敢诛杀,宾客满门。因为依附傅太后,弹劾大将军傅喜,被汉哀帝派廷尉调查,朱博自杀。

平当(?-前4年),西汉大臣,原籍梁国下邑,后为平陵人,字子思。以明经为博士。建议放禁渤海盐池来救民之急。平当历任丞相司直、朔方刺史、太中大夫、给事中、长信少府、大鸿胪、光禄勋、巨鹿太守。汉哀帝时,为诸吏散骑光禄大夫,前5年,为光禄勋、御史大夫。在朱博之后为丞相,仅为关内侯。次年去世。子平晏。

王嘉(?—前2年),西汉平陵人,字公仲。以明经射策甲科为郎。建昭中,任光禄掾。建平中,迁御史大夫。哀帝时为丞相,封新甫侯。元寿元年,哀帝宠幸董贤,欲封董贤为侯,王嘉反对,“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流闻四方,皆同怨之”,王嘉说“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哀帝怒将王嘉下狱。狱中绝食二十余日,呕血而死。
马宫,西汉大臣,东海郡戚县人,本姓马矢氏,字游卿。因为能解说《春秋》,历
任为青州刺史、汝南郡太守、光禄勋。元寿二年(前1年),汉哀帝驾崩后,马宫为右将军、大司徒,封扶德侯。5年,孔光去世后,他又任太师,因为参与为汉哀帝祖母傅太后定谥号,被王莽所嫉,他心中恐惧,多次上书请求退休。王莽建立新朝,以他为太子师,不久去世。

平晏平晏(?-20年),西汉、新朝大臣,梁国下邑,后为平陵人,父为平当。平晏为王莽心腹,元寿二年(前1年),汉平帝即位,平晏为尚书令、长乐少府。元始五年(5年)闰月、封防乡侯,领有千户。同年十二月,升任大司徒。始建国元年(9年),王莽建立新朝,封平晏就新公,任命为太傅。太傅平晏、太师王舜、国师刘歆、国将哀章号称四辅。平晏兼任领尚书事。始建国二年(10年),平晏为左伯。天凤元年(14年),王莽派遣平晏与大司空王邑去洛阳,选定宗庙、社稷、郊兆之地。同年三月,解除其领尚书事的兼任。地皇元年(20年),平晏在太傅位上去世。

王寻(?—公元23年)汉平帝时为副校尉、丕进侯,佐王莽篡汉有功,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封大司徒、章新公。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拥立刘玄称帝,王莽派王寻与大司空王邑征集各地精兵四十二万,号称百万,与绿林军战于昆阳,莽军大败,王寻被杀,王邑逃走。

张邯(?-23),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年)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更始刘玄】刘演 刘赐 李松刘演(公元前16年─23年),字伯升,南阳蔡阳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哥哥。新莽末年,他与刘秀等人率七八千人起义,号「舂陵兵」,自称柱天都部。后加入绿林军,更始政权建立后,任大司徒,封为汉信侯。昆阳之战后被更始帝猜忌,被杀。刘秀建立东汉后,追谥他为齐武王。(应为刘縯。“演”与“縯”是两个字,意义不同的两个字。)
刘赐(?-前122年),汉朝宗室,西汉庐江王、衡山王[1]。其父淮南厉王刘长是汉高帝刘邦的第七子,他是第三子,哥哥是刘安,开始封为阳周侯。前164年,他被汉文帝封为庐江王。前153年,七国之乱后,他被改封衡山王。前122年,与刘安约定谋反,因为太子刘爽和同母妹刘无采、同母弟刘孝、后母王后徐来有矛盾,将事情告发,刘赐自杀,衡山国撤销。
李松;新末绿林军将领。受命攻武关,三辅震动。复攻京师仓、华阴等地,屡破王莽军,率先攻入长安,迎更始迁都。说更始封诸功臣为王,任丞相。后从更始击败王匡等。赤眉攻长安,李松出战被擒。赤眉以其为质,令其弟李况开门纳其军。

邓禹 吴汉 王梁 宋弘 伏湛 侯霸 李通 马成 韩歆 窦融 戴涉 蔡茂 朱浮 刘隆 杜林 张纯 玉况赵熹冯勒  冯鲂  李欣邓禹(2年-58年),字仲华。中国东汉初年军事人物,南阳新野人。他协助汉光武帝建立东汉,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他在东汉建立之后一直担任政府官职,后来最高担任太傅。死后谥元侯。第六子邓训,曾为护羌校尉,抚边有功。邓训女邓绥为汉和帝皇后。三国时期蜀汉重臣邓芝是他的后代。
吴汉(?-44年),东汉武将。字子颜、南阳郡宛(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汉光武
帝的功臣,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后汉书》列传十二)。早年家贫,出仕本县(荆州南阳郡宛县)亭长,因宾客犯法而脱户籍,与彭宠共逃渔阳。当时,彭宠在洛阳王莽属下的王邑军中,听说弟弟加入了汉军,恐怕被问罪,所以就和吴汉逃到父亲以前当过太守的渔阳。以贩马自业,往来于燕、蓟间,所至交结当地豪杰。更始元年(23年),更始帝使者以彭宠为渔阳太守、吴汉为安乐令。12月,王郎兵兴邯郸,更始帝的行大司马刘秀安抚河北,吴汉想归附他,捏造刘秀檄文,称王郎为伪,劝彭宠归属刘秀。渔阳太守彭宠和属官相信了。同郡盖延、王梁与上谷郡将景丹、寇恂、耿弇共击王郎军,在广阿与刘秀军合流。吴汉任偏将军,随刘秀讨王郎的邯郸后,封建策侯。刘秀发动幽州兵之际,邓禹称吴汉性格朴讷、勇猛知谋,在邓禹推荐下,刘秀任命吴汉为大将军,在右北平郡斩更始帝的幽州牧苗曾,而夺其军。勒兵追铜马军,与刘秀本军合流。与岑彭在魏郡邺斩更始帝尚书令谢躬。
王梁(?-38年),字君严,渔阳要阳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早年为郡吏,
太守彭宠以王梁守狐奴令,拜偏将军。占领邯郸后,赐关内侯。在魏郡、清河、东郡击败五校农民军。历任大司空、济南太守,先封武强侯。建武十三年,封阜成侯。建武十四年,卒于官。有子王禹。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一带)。为汉朝官员,汉哀帝、
平帝年间任侍中,王莽时为共工。光武帝复兴汉室后,历任太中大夫、大司空。先后封栒邑侯、宣平侯。宋弘的父亲宋尚是成帝时少府。后哀帝立,因为不愿依附权贵董贤,而受到罪责。宋弘当时年少温顺,在哀帝、平帝时期任侍中一职。赤眉军攻入长安后,因拒绝征召,被逼无奈只得自投于渭桥之下,后幸得家人及早救出,以诈死幸免于难。
伏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九世祖胜,字子贱,所谓济南伏生者也。湛高祖父孺
,武帝时,客授东武,因家焉。父理,为当世名儒,以《诗》授成帝,为高密太傅,别自名学。光武即位,知湛名儒旧臣,欲信干任内职,征拜尚书,使典定旧制。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帝以湛才任宰相,拜为司直,行大司徒事。车驾每出征伐,常留镇守,总摄群司。建武三年,遂代邓禹为大司徒,封阳都侯。
侯霸(?-37年)。字君房,河南郡密县(今河南省新密市东南)
人。西汉时,在汉成帝手下为太子舍人。侯霸严肃有威仪,一心好学,曾以九江太守房元为师,研究《榖梁春秋》。新朝初年,侯霸升任为淮平大尹。汉光武帝建武四年(28年),刘秀授予侯霸尚书令。他通晓西汉旧制,收录西汉的遗文档案,条奏前朝法令制度,多被刘秀采行。建武五年,继伏湛为大司徒,封为关内侯。建武十三年,薨,追封谥则乡哀侯,食邑二千六百户。子侯昱嗣爵位。
李通(?-42年),中国新朝东汉初期武将、政治人物。后汉草创期功臣之一。字
次元。荆州南阳郡宛县人。父李守,身长9尺,容貌非常奇异,性格严肃刚毅,家中与公务一样严肃。家族世代经营商业。妻子是光武帝刘秀之妹刘伯姬(宁平长公主)。从弟李轶、李松、李汎。子李音、李雄。父李守为王莽国师刘歆属下宗卿师,李通历任五威将军从事、巫县(南郡)县丞。王莽统治末年,李通父李守说刘氏复起,李氏为辅,于是李通弃官回乡。地皇3年(22年),李通与从弟李轶相谈,支援南阳刘

氏从事反新活动。李通派遣李轶到刘秀属下,李通联合南阳郡舂陵刘縯(刘秀的哥哥)、准备在宛县起兵。事发后,李通逃走,在长安的李守宗族64人全被处死。李通与刘縯、刘秀兄弟联合流,地皇4年(23年)正月,泚水之战,击败新前队大夫(新制南阳太守)甄阜、属正(新制都尉)梁丘赐。更始元年(23年)2月,更始帝刘玄即位,任命李通为柱国大将军,封辅汉侯。更始2年(24年)2月,更始帝迁都长安,李通为大将军、西平王。李通被更始帝授予符节镇抚荆州,与刘秀妹刘伯姬成婚。建武元年(25年)6月,刘秀即位为帝,光武帝召李通,任命他为皇宫卫尉。建武二年(26年),转任大司农、固始侯,食邑固始。妻刘伯姬封宁平长公主。光武帝出征期间,李通留守首都,期间安抚民众、再建宫城、修筑学校。李通有军事能力。建武五年(29年),代王梁为前将军。建武六年(30年),李通率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击败割据汉中的延岑军。蜀(成家)帝公孙述援救延岑,李通在西城(汉中郡)击败蜀军,之后回顺阳(南阳郡)屯田。李通想告病引退,光武帝派大司徒侯霸慰留,建武七年(31年)5月,任命李通为大司空。李通于建武十二年(36年)7月,辞职。以后李通以特进奉朝请。建武十八年(42年),去世,追赠恭侯。子李音袭爵。

马成(?-56年)东汉武将。字君迁,南阳郡棘阳人。汉光武帝功臣,云台二十八将第17位(《后汉书》列传12)。年轻时为县吏。刘秀掌握颖川时,马成为安集掾,代行郏县令。更始帝命经略河北,弃官徒步负重投奔,被任命为期门(警备兵)。建武元年(25年),刘秀即位,马成改任护军都尉。建武4年(28年),被任命为扬武将军率诛虏将军刘隆、振威将军宋登、射声校尉王赏,征发会稽、丹阳、九江、六安四郡兵讨淮南李宪。建武6年(30年),在舒城斩李宪,追击残党,平定长江、淮水流域。建武7年(31年),封平舒侯。建武8年(32年),跟随刘秀亲征天水隗嚣,成功后,以他为天水太守,将军职务如故。不久召还洛阳。建武11年(35年),代来歙代行中郎将,率武威将军刘尚平河西。建武12年(36年)12月,大司空李通辞职。马成代行大司空。数月后,再为扬武将军。《后汉书》马成传代行中郎将在建武9年(33年),与本纪、来歙传记述不合。马成传记载建武9年的明年代行大司空,本纪、李通传记载李通辞职在建武12年,建武9年为建武11年之误(根据钱大昕的考证)。建武14年(38年),驻屯常山、中山防备匈奴、乌桓、鲜卑等北方民族。建武15年(39年),建义大将军朱祜入朝,马成再领朱祜军队指挥权。次年,又代弹劾免官的骠骑大将军杜茂指挥修复障塞。西河至渭桥(咸阳近郊),河上(左冯翊。关中东北部)至安邑(河东郡),太原至井陉,中山至邺,筑造保壁、狼烟台,毎十里(约4km)设置一候。从事北边守备5、6年,刘秀知道马成勤勉,而把他召还洛阳。北边人多上书请马成复归者,派遣马成回还。光武本纪记载匈奴薁鞬日逐王担当汉朝北边守备在建武24年正月,匈奴南北分裂,薁鞬日逐王为南单于在同年10月。在南单于担当北边守备职务后,马成为中山太守,返上将军印绶,屯兵指挥权如故。建武24年(48年),征

讨南方武谿土著势力无功,返上太守印绶。建武27年(51年),封全椒侯,就国。建武32年(56年),马成去世,子马卫。
韩歆,字翁君,南阳人,以从攻伐有功,封扶阳侯。好直言,无隐讳,帝每不能
容。尝因朝会,闻帝读隗嚣、公孙述相与书,歆曰:“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 帝大怒,以为激发。歆又证岁将饥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帝犹不释,复遣使宣诏责之。司隶校尉鲍永固请不能得,歆及子婴竟自杀。歆素有重名,死非其罪,众多不厌,帝乃追赐钱谷,以成礼葬之。
窦融(前16年-62年),字周公,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曾孙女是汉章
帝窦皇后。世代仕官河西。王莽时参加镇压赤眉、绿林起义,拜渡水将军,后据河西,河西民俗质朴,窦融“政亦宽和”,“上下相亲,晏然富殖”。汉光武帝刘秀进攻陇右的隗嚣时,窦融率兵相助,平陇右后,窦融又上表要求放弃割据,于建武五年(29年)率领部下内附。窦氏一门贵宠,称“一公、两侯、三公主〈窦穆尚内黄公主、窦勋尚沘阳公主、窦固尚涅阳公主〉、四二千石”,奴婢以千计,当时贵戚功臣都无

法相比。窦融子孙放纵声色,多行不法,窦穆、窦勋二人恃宠而骄,仗势欺人。永平二年(59年),从兄子窦林因罪处死,汉明帝多次下诏责窦融,并“戒以窦婴、田鼢祸败之事”,令窦融归第养病。一年后,上卫尉印绶。不久,病死于洛阳。

欧阳歙,字正思,乐安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北)人。出身士族,世代传授《尚书》,至欧阳歙连续八代都是博士,史称“欧阳八博士”,又称“欧阳尚书学派”。王莽时期,欧阳歙任长社(许州县)宰,被任为原武县令。官至大司徒。欧阳歙不自爱,贪得无厌。一次,光武帝派遣谒者清查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土地,结果查出欧阳歙在汝南(河南省平舆县西北射桥乡)郡长任内,贪污千余万钱,被捕下狱。其门徒一千余人集结在皇宫门外,请求皇帝饶恕,甚至有人自处髡刑和剃刑。又有平原郡(山东省

平原县)人礼震,年仅十七岁,赶赴京城,请求代替欧阳歙一死。刘秀不准,欧阳歙遂死在狱中。
蔡茂(前24-后47年6月19日),字子礼,河内怀人也。哀、平间以儒学显,征试博
士,对策陈灾异,以高等擢拜议郎,迁侍中。遇王莽居摄,以病自免,不仕莽朝。建武二十年,代戴涉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二十三五月丁卯(初八)日(47年6月19日)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二。赐东园梓棺,赙赠甚厚

朱浮(约5年-66年)字叔元,沛国萧县(今江苏萧县西北)人。少年时有才能,跟随汉光武帝担任大司马主簿。后来转任偏将军,跟随刘秀破邯郸王郎。东汉建立,朱浮任大将军、幽州牧,驻守蓟城(今北京市),讨伐平定北方。建武二年(26年),封舞阳侯。当时,渔阳郡太守彭宠以当时天下未定,不适合多置属官,以损害军饷。朱浮不以为然,以严肃的文辞诋毁彭宠,彭宠发兵攻打朱浮,朱浮兵败。尚书令侯霸说他罪当死,汉光武帝不忍杀他,以他为执金吾,后代窦融为大司空,徙封新息侯。66年,因有事被告发,汉明帝令其自尽。
刘隆(?-57),字元伯,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初年宗室名将。
东汉明帝时图画功臣,列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排列第十六。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守南郡太守。十三年,更封竟陵侯。十六年,以度田不实,免为庶人。十七年,随马援平叛交址二征,俘获征贰,封长平侯。不久,以骠骑将军代吴汉行大司马事。后封还印绶,以列侯奉朝请。三十年,定封慎侯,卒,谥靖侯。
杜林,字伯山,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人。父杜邺曾任凉州(今甘肃省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刺史。王莽末年,盗贼蜂起,杜林和弟杜成避难于河西(今甘肃武威),隗嚣听说杜林有志节,打算让他做持书平。杜林不肯,又劝他归顺东汉,隗嚣不听。杜林以弟杜成去世为由,请求携柩回乡安葬。隗嚣大怒,派刺客杨贤去杀他。杨贤见到杜林用鹿车推亡弟的灵柩,感念其友孝,叹说“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遂不忍杀之。建武六年(30年)历官侍御史,官至大司空

。杜林精研孔子之礼,曾于河西得漆书《古文尚书经》一卷,随着带在身边,后来贾逵为之作《训》,马融作《传》,郑玄《注解》,古文尚书开始流传。
张纯(?-56年5月13日)字伯仁,京兆杜陵人也。高祖父安世,宣帝时为大司马卫
将军,封富平侯。父放,为成帝侍中。纯少袭爵士,哀、平间为侍中,王莽时至列卿。遭值篡伪,多亡爵士,纯以敦谨守约,保全前封。建武初,先来诣阙,故得复国。五年,拜太中大夫,使将颍川突骑安集荆、徐、杨部,督委输,监诸将营。反又将兵屯田南阳,迁五官中郎将。有司奏,列侯非宗室不宜复国。光武曰:“张纯宿卫十有余年,其勿废,更封武始侯,食富平之半。”
赵熹字伯阳,宛(今南阳)人,少有节操。刘玄称帝后,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
至舞阴(今社旗东),招降李氏,略地颍川、汝南。拜五威偏将军,与刘秀等败王寻、王邑于昆阳,因功拜中郎将,封勇功侯。历任简阳侯相、平林侯相、怀县(今武陟西南)令。收系考问兼并不法的大族李子春,迁平原太守。建武二十七年(52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典边事,建封禅,整肃朝仪,后因事免官。永平三年(60年)冬,任卫尉,行太尉事。明帝时,进位太傅,录尚书事。享年84岁,病卒。
冯鲂(前1—85)字孝孙,南阳湖阳人也。其先魏之支别,食菜冯城,因以氏焉。
秦灭魏,迁于湖阳,为郡族姓。建武十三年,改任魏郡太守。建武二十七年,业绩考核为高等,因而入朝代替赵憙为太仆。中元元年,随光武帝东封岱宗,执行卫尉职责。回京后,代张纯为司空,赐爵关内侯。中元二年,光武帝去世,派冯鲂持节砌造原陵,改封为杨邑乡侯,食俸三百五十户。明帝永平四年,因为负责陇西太守邓融的考核而犯听任奸吏之罪被罢免,削去爵位封地。永平六年,明帝巡视鲁,再次执行卫尉职责。永平七年,冯鲂代替阴嵩任执金吾。
  冯鲂性格威严而公正,在职常进忠言,多被采用。永平十四年,下诏恢复其爵位
封地。永平十五年,明帝东巡各地,让冯鲂留守宿卫南宫。章帝建初三年,以老病请求退职,章帝同意。这年冬天,被推举为五更,特下诏冯鲂参与朝贺,站在列侯的班位中。元和二年,冯鲂去世,享年八十六岁。其子冯柱继承爵位。娶明帝之女获嘉长公主,年轻时就当上了侍中,以恭谨严肃谦逊检束著称,位至将作大匠。冯柱去世,其子冯定继承爵位,官至羽林中郎将。冯定去世,因无子,封爵注销。
李忻,字元盛,小名真奴,范阳人也。曾祖产,产子绩,二世知名于慕容氏。父崇
,冯跋吏部尚书、石城太守。车驾至和龙,崇率十余郡归降,太武甚礼之,呼曰李公。为北幽州刺史、固安侯。卒,谥曰襄侯。?母贱,为诸兄所轻。崇曰:“此子之生,相者言贵,吾每观,或未可知。”遂使入都为中书学生。

【明帝朝】赵熹 冯鲂 李忻 虞延 郭丹范迁伏恭 牟融 周泽 邢穆 王敏 鲍昱虞延字子大,陈留东昏人也。延初生,其上有物若一匹练,遂上升上,占者以为吉。及长,长八尺六寸,要带十围,力能扛鼎。少为户牖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B473御抄盗,赖其全者甚众。延从女弟年在孩乳,其母不能活之,弃于沟中,延闻其号声,哀而收之,养至成人。建武初,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

应期而还。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郭丹字少卿,南阳穰人也。父稚,成帝时为庐江太守,有清名。丹七岁而孤,小心
孝顺,后母哀怜之,为鬻衣装,买产业。后从师长安,买符入函谷关,乃慨然叹曰:

  匡衡,字稚圭,西汉后期人,生卒年不详,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祖籍东海郡丞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鲁城镇匡王村),“早年求学中迁居邹邑(今邹城市)羊下村”(据朱承命修《邹县志》)。

  其“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西京杂记》)。这就是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两千年来盛传不衰。匡衡青少年时期除了“庸作以供资用”,把得到的报酬买书买笔等学习用具外,史籍还记载,他还经常到书简收藏者那里去劳作而不取报酬,只是将借书作为交换条件。正因匡衡孜孜以读,因而成为一代经学大师。

  元帝后期时,宦官石显为中书令,他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怂恿元帝加重赋役,剥削人民,但因有的宠幸,没人敢触犯他。成帝即位后,匡衡便上疏弹劾石显,列举其以前所犯罪恶,并纠举他的党羽,这是匡衡所做的最后一件铲除奸佞,为廷尽忠的事情。不久,匡衡与同僚间渐有离隙,被人弹劾,贬为庶民,返回故里,不几年,病死于家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匡衡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