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啊,我们在世是寄居的,是客旅客旅,是寄居的

美国的法布里和贝瑞曾写过一本叫《豆豆豆*38种豆子的美味关系》,书中有各种常见、罕见的豆子,在变幻的组合中成为一道道美食。巴西人的日常主食则是黑豆饭,尼泊尔人每天都在吃不同做法的豆汤饭,从贫民到富人,甚至有人说:在尼泊尔,你不可能吃到同样的两份豆汤饭!纳豆,唐朝时传入日本,如今成了从日本旅行回来的国人带给亲朋的必备伴手礼之一。

对豆类的极致的运用与制作,还是在中国。

“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在人们长久的劳作生活中,豆类被提到了越来越高的位置。豆子,不仅仅作为食材,中医、中药学也总结出了各种豆类的药用价值,一些有关豆子的方剂流传至今。最有名的应该属“三豆饮”。

《世医得效方》载:“三豆饮治天行疹豆,活血解毒。或觉乡井有此证,预防之则不染。”坊间则传三豆饮出自春秋时期的扁鹊,不过梁秋实说:“三代以上的事情多不可考。”就不必纠结了。

“赤小豆、黑豆、绿豆(各一升)甘草(半两)”是三豆饮最初的配方。

赤小豆有“疗寒热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的功效。现在人们常将赤小豆与红豆弄混,《本草纲目》中对此有一段说明:“此豆以紧小而赤黯色者入药,其稍大而鲜红、淡红色者,并不治病。”此豆,指的就是赤小豆了,而稍大而鲜红者,是常见的红豆。

黑豆,在《本草纲目》中称作“黑大豆”,李时珍认为黑大豆“煮汁饮,杀鬼毒,止痛。”饥荒的年代,黑豆也被用于救荒济饥的重要粮食。

绿豆,因”绿“而得其名。”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夏日酷暑,喝上一碗冰镇的绿豆汤,过瘾又消暑。

甘草,主治伤寒咽痛。可能是因为“是药三分毒”的心里作祟,又或者是甘草并不适合所有的人群。现在三豆饮的制作,大部分用冰糖替代了甘草。

一人份的三豆饮,赤小豆、黑豆、绿豆各用上20克足矣。三种豆洗净后,用温水净泡30至60分钟,倒入砂锅中,加水。大火烧开后小火煮两个小时,中途注意不要将水烧干。三豆饮快煮好时,加入15g左右冰糖,不需要太甜。

三豆饮不挑季节,想吃的时候,花点时间煮上一份是值得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们在世是寄居的,是客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