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影评,可行吗?

看完这部电影,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烂,烂得一塌糊涂。没头没尾的故事,贯穿始终的硬伤,特别是空间站里那个让宇航员休眠的大池子,居然TMD的带着陶瓷地板砖,你妹啊!诺兰,你忽悠人呢?你当我不认识啊?那明明是东北的大洗澡池子啊。

《星际穿越》就是皇帝的新衣,明明一堆的硬伤。你要是说出来,就有一群傻逼跳出来骂你“你看不懂,因为你智商不够”、“你不懂物理”……人进黑洞都死不了?在四维空间居然可以直接把三维空间的书本推下来?爱可以穿越宇宙?你TM的告诉我这叫“物理”?

主角是一贯的好莱坞式的无敌英雄,干啥啥牛逼,各种高能,宇航员面罩被干漏了还能活;曼恩博士是自私自利贪生怕死的人,智商就如同国产抗日电影里的日本鬼子;安妮是一心寻找自己的恋人,认为爱情可以穿越时空的一个莫名其妙的所谓的“Professor”,这尼玛不是《步步惊心》吗?……这人物设定都傻逼单一化到啥程度了?

最不忍心吐槽的就是飞船通过虫洞,黑洞的情节。穿越的是啥样的?没有人知道,大家都可以随意想象。可你诺兰拍出来是什么意思?就是抖,各种抖。只不过穿越黑洞抖的比虫洞厉害。这你妹什么意思?这开飞船怎么跟小轿车跑农村土路一样啊?除了抖还是抖,你就想不出别的表现方式了?这尼玛跟老农民思维方式有什么区别?

诺兰被TM捧成神话了,烂还不允许别人说,傻逼的惯用语:“你说这部片烂,就是你没看懂。”、“你智商不够用,看不懂。”、“这部电影是硬科幻,需要大量的知识,你还是回去补一补吧!”我补NMLGB,你要是像你自己说的那么牛逼,黑洞你都研究明白了,你现在还至于一直搬砖吗?你早就去NASA了。你吹什么牛逼?

为啥土星边上被放了个虫洞?扯什么第五维度的人,未来的人、安妮5000受精卵变的人。都是放屁!我告诉你们谁放的虫洞,是导演!片就是这个片,道理就是这个道理。诺兰他自己明白吗?他自己也不明白,蛋扯大了圆不回去了。

发现没有?身边跟你叭叭叭讨论这部影片的,几乎全都是非211、985,非数学或物理专业的所谓的“理工男”,生活的压力让这个群体的人,只能通过看这种似是而非的电影来意淫,靠一部电影来掩盖自己的自卑。

诺兰用科学的外套扯了一个华丽的蛋,让远在中国的一群高数将将pass的本科生都集体高潮了。是个猫三狗四都敢和你大谈特谈虫洞,黑洞,时空扭曲,相对论……WQNMLGB,你要是能把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写下来,我都给你跪下了。

一早上就看到傻逼在朋友圈分享“看懂星际穿越需要的十个知识点”,大哥,这是一部科幻电影,不是科学纪录片。看这电影不需要任何知识储备,只要带着脑袋去,买好可乐和爆米花就行了。求求你们别再装逼了,好吗?


问题一·难道画面效果真的很差劲么?

据我浅薄的见识来看,诺兰拍的任何电影,都不大肆的渲染画面科技感,给人一种朴实、现实、写实的感觉

他的新蝙蝠侠三部曲,把蝙蝠侠过去的系列电影那种魔幻+漫画感全部剔除干净,就连蝙蝠侠赖以成名的蝙蝠战车、蝙蝠战甲,也一点都不花里胡哨

蝙蝠侠的世界也从漫画的立体感变得扁平化,哥谭市从一个高楼林立、漫天紫色绿色的光柱城市,变成了纽约,香港的画面更是写实得不行……

盗梦空间的梦境宏观上也几乎与现实别无二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有金敏的《红辣椒》、塔西姆·辛的《入侵脑细胞》

把夸张、绚丽、诡异、疯狂的梦境表现得平淡如水,这不是说诺兰的导演功力和视觉团队实力不济,而是诺兰有意为之

看诺兰的电影,你总觉得这事儿就发生在自己的身旁,哥谭市就是纽约,自己也可能被人篡改了性格和记忆等等……

诺兰的这种强行拉低影片科技感的手法,可以让观众更好得“入戏”,让观众潜移默化地快速融入电影中,而不至于时刻感觉到“哦,我只是在看电影”

这种画面感放到《星际穿越》里同样成立。

登陆舰的特写看着几乎有一种假假的赶脚,能穿越星际的宇宙飞船内部,略显杂乱和陈旧,各种仪表盘几乎跟阿波罗13、重返地球里的联盟号和天舟飞行器内部别无二致,宇航服也没有任何推陈出新,更甚者AI机器人的造型…你是一面墙么?

而被建设成宇宙飞船的NASA秘密基地,里面竟然满是水泥柱,毫无奇形怪状的金属铁皮覆盖,也没有漫天的电缆和显示器,主人公用的笔记本电脑也没有几年前的阿凡达那种一块玻璃来的酷炫

整部影片都给人一种“破败”的感觉。

对,正式这种感觉!这感觉就是影片的主题基调——破败的地球——《星际穿越》一切故事的源头。

但与地球的破败相对应的,则是对宇宙的刻画。IMAX下的土星、黑洞、巨大海啸,是那样的震撼。尤其是黑洞的CG,那种无尽空虚的绝望感同时伴随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吸引力,让观众想要跟着主人公去看看黑洞里到底是什么样子

你可以说这部影片没有想象的华丽。但当你看完影片你就应该明白,诺兰压根就没想拍另一部《阿凡达》、《星球大战》、《银河护卫队》……

问题二·人性还是理性?

影片有两条故事线,地球线和宇宙线。而两条线在影片前中期的重要线索就是“拯救人类计划”,也就是计划A和计划B,具体内容不再赘述。

诺兰的剧情安排很讲究,在前半部电影里,包括主人公和观众都以为,他们要执行的是A计划,B计划只是一个“最最下策,而且看起来不会实施的计划”。

但当女主的父亲亲口说出了谎言的真相后,估计所有观众都要跟着男女主人公一起,心中奔腾千万匹草泥马了吧……

紧接着,达蒙背离了自己“敢死队”的信仰,把“苟活”当成了自己的唯一目标,并不择手段。他疯狂而虚伪地,一边看着男主痛苦地呼吸着氨气,一边又说“我不忍心看你这么痛苦了”……

这时候,诺兰也许要观众考虑谁对谁错,但我在看到这里时,脑袋里一闪而过的一句话是“谁都没错”

女主父亲没有错,他知道没有人可能会到达黑洞核心,即使不被连光都逃脱不了的那近乎无穷的重力扭曲撕碎成无数分子,以人类的科技水平也不可能把数据传送回地球……

也就是说,对于女主的父亲而言,“保证人类种群不灭绝”是最符合“科学真理”的,也就是最符合“理性”

男主没有错,当时的他以为他们已经找到了“适宜人类繁殖的行星”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他一心只想回到23年后的地球,弥补自己和女儿的关系,

对于达蒙而言,每个生命体都有追求生存的权利,如果用美帝常用的烂大街口吻说,就是“神赋予的天然权利”,那么,他也无可厚非,孤独的等死,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出发前大可大放阙词,等真要面对死亡时,难免不打退堂鼓

他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作为有合理的解释,包括达蒙(想活下去有什么错?他非常冷静地执行着自己制定了数年的残酷计划,过程丧心病狂,但他条理清晰,并非疯子,只是为了活下去)。

而整部故事里,反而是AI机器人的“绝对理性”,给人感觉趋于“人性”

机器人塔斯没事儿就说与实际情况不搭调的冷笑话活跃气氛,又最先判断出达蒙的邪恶计划,锁死了登陆船和生活舱的对接程序,使得达蒙功败垂成

当知道自己要被抛弃到黑洞核心时他说,这是主人的命令,为了人类balabalabala……一个机器人忠诚地完成使命,宁愿被抛弃,但如果只有机器人这么干,观众也不会觉得有什么

配合机器人的还有男主人公的自杀行为——他为了女主完成使命(当时他已经知道A计划不可能成功,只能让女主去完成B计划),他毅然地带着没有燃料的登陆船脱离女主,飞向了黑洞

男主的无私和达蒙的自私,高下立判,两人一个为了人类种群的繁衍,一个为了个体生命的存活,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诺兰也许是想告诉观众,时间并非永恒,也许只有爱,才能永恒

贯穿全片的基调有两个词,“爱”,“新生”

男主人公对一双儿女的父爱,女儿对父亲的亲爱,女主对12先行者之一的男友的爱,都在故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地球人类因为男主对女儿的爱而获得了“新生”,女主则因为对先行者男友的爱,找到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行星,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带领人类获得了新生

正是因为新生二字,一代新人换旧人,女主父亲挂了,达蒙挂了,持悲观论点的黑人科学家也挂了

如果不是男主人公对女儿和二字的爱,他绝不会擅自离开他们,前去参加一个“结局只有可能性而过程极可能送命”的冒险

如果不是因为这一点,男主人公恐怕也不会在黑洞核心内找到23年前女儿卧室的实体化时间线

诺兰的电影似乎都在宣扬这两个字,蝙蝠侠是,盗梦空间也是

新蝙蝠侠三部曲就是在讲述属于蝙蝠侠的爱和新生,盗梦空间在讲述科博对自己妻子儿女的爱,并在完成任务后成功回家获得了新生

所以说,似乎你能看懂诺兰的一部片子,就能把整个公式套用到他其它的作品里

我是跟老婆还有朋友两口子一起去看这部电影的,这个朋友是数学系博士

我不得不说,数学学好了,简直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

看电影的过程,这哥们儿先是在一看到黑洞就猜到了男主人公我是闹鬼就是男主人公搞的,然后还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吐槽各种物理学BUG……

比如他说,如果你作为一个人要穿越虫洞,当你把手伸进去后,你的手一定就消失了,因为如果宇宙里真的有虫洞,虫洞和你所处的空间边界是超光速运转的

你只有同步了虫洞的运转速度,才能整体穿越进去,否则就靠电影里的这种速度,一碰到虫洞就被扭曲成原子,甚至是电子了……我竟然无言以对

反观我的傻媳妇,看到半截就睡着了,真是让我吐槽不能啊……

不管怎么说,诺兰用自己的老套路排出了属于自己的星际迷航,要打分的话,百分满分,我给85.

那15分扣在:没有科技感10分,马修麦康纳的“顽皮强调”扣5分…………………………

          在《盗梦》之前,凭借《致命魔术》《记忆碎片》这样的神级cult大片,我是把诺兰和大卫芬奇并列定义为两大cult大神,前者以技术流独领风骚,后者以文艺流别有韵味。从《盗梦》开始,诺兰沿袭自己技术流的表现手法,又将题材本身更加高超化,直接研究人类意识而去呈现一个“科学难题”的故事。而在霍金的好朋友大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的帮助下,在《星际穿越》中,诺兰已将人类意识和现行物理学在电影层面上表现到了淋漓尽致。
下面聊聊电影本身(以下有严重剧透,阅读请再三思),整体上,你可以认为《星际》是一个“未来人类”拯救“现在人类”的故事(这个层面上是以三维空间的时间为坐标的,事实上五维空间是并行存在的),也可以理解为“五维空间人类”拯救“三维空间人类”的故事。老布兰德博士派出12人通过虫洞(可以节省时间)去探索可能适合人类生活的星球,A计划人类搬过去,B计划带受精卵殖民过去。然而博士知道因为无法拿到黑洞的一些核心资料,A计划的公式根本无法计算出来从而不可能实现,一开始这就是个谎言,地球已经被遗弃,而殖民计划也仅仅是个赌注。(在探索的过程间,无非是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的呈现,不影响到电影本身深刻主题的那一面,如果你停留在研究高中大学物理学不可自拔,极有可能恶性循环性的觉得影片看不明白,并且肤浅缺乏意义。)直到库珀进入黑洞后奇异的发现以墨菲房间为五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桥梁,引力(类似于重力即地球引力)作为唯一可以相通的介质,通过高低不平代表二进制的0和1去传递信息,给出宇航局的坐标,让库珀和女儿墨菲踏上这趟浑水(看似是“他们”选择库珀去拯救地球,其实是选择墨菲拯救地球,而帮助墨菲实现目标的正是处在高维空间的父亲库珀—她的“幽灵”)。很多年以后,墨菲回到自己的房间,库珀又利用引力控制时钟用摩尔斯电码(这个很熟悉了,那么多谍战片都用,听风者、风声什么的)传递信息,直到墨菲完成A公式的推演,从而完成人类的搬迁,再到后来的搬迁中又在土星附近发现了休眠的库珀。所以从来没有“他们”拯救“我们”,而是高维度的我们对低维度的我们的自救,当然地球最终还是在沙尘暴和冰雪中消失。值得要说的是,小布兰德博士执行的B计划也意外获得了成功,影片最后看到她搭建起了简单的帐篷,有可能她刚到这个星球数小时,可以展望的是,我们现在的旅行最多就是亚洲到欧洲,亿万年以后,可能是通过虫洞去另外一个星球(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爱人嫌弃你不成熟,你或许可以选择时空旅行去变年长几岁,悲剧的是,你的情商和智商可能并不增加)。影片的末尾,库珀也的确又一次开始了自己的星际之旅,很明显,是去寻找小布兰德博士,但愿那个星球的时间更慢更慢,库珀到的时候,殖民人类还是受精卵,海瑟薇美丽依然。
我们再跳出电影又结合电影讲些神神鬼鬼的东西。电影中,不同维世界中物理学层面可以传播的东西是引力,意识层面可以传播的东西是爱。所谓爱,无非是信念,灵魂,认知层面的东西。电影里只讲到了五维空间,可能这也是目前吉普索恩霍金他们能认识到的最高维度空间了。就人类未知世界而言,可能还有6维,7维……N维。大学时候,听过潘宗光教授的一个佛学讲座,那时浑噩不懂,只记得说弦理论和易学阴阳相调及佛学精髓是相通的。工作以后,一次午饭餐桌上,遇到一位深悟佛学的客户,年轻有为,志高思广。不自然引到这类谈资,我提到什么三教同源,宗教意义,又说及伊斯兰教的真主安拉和基督教的神耶和华可能是同一人时,领教了他的观点,作为无神论的佛教来说,释迦牟尼仅仅作为一个对现行世界的参悟者,佛教徒对世界有更冷静的认知:安拉和耶和华确实是更高维度的存在,但是安拉比耶和华的维度还要高,而且等级分明,每层又有细分,当然天堂地狱人间仅仅是其中的几层,你可以通俗的理解成西游记里的33重天,每一重天的维度空间不一,我们可能只是更高层维度中的渺小的一点,甚至渺小到以意识形式存在。他们通过信念,灵魂,认知来和我们交通,并以“录取通知书”的形式来招生,使人类在三维空间肉体的死去后而去到不同的未知世界(任何一个宗教徒应该很好理解这一比喻),这个通知书便是信仰。类似电影中的爱和信念,归根高低,所有宗教讲的都是爱,例如基督教即全凭爱和信心。
所以我觉得这部影片不是科幻片,没有什么外星人,没有任何科幻事物(最有可能也就是那几个顶级人工智能的磁疙瘩,和可以使人类不老的休眠技术,但这不是主题,只是手法)的存在,它是单纯的呈现对人类意识和现行物理学对世界的理解(当然也有诺兰自己的世界观),而且隐含着努力去达到统一,而且我觉得一定会统一。就像我国教材上痛斥牛顿晚年沉迷于神学不可自拔,而你永远无法理解牛顿和爱因斯坦,当他们在自己领域已登峰造极而又总无法理解和诠释这个世界的时候,只有觉得神才能创造这个精密的世界。而且及其有可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神外有神。
   PS:看到豆瓣一句犀利的短评:“诺兰说:如果我活得够长 那么豆瓣TOP250就被我承包了。”借用电影本身对人类意识和爱的崇高评价,那些关怀人类本身,启迪心灵的伟大巨著会永远屹立不倒。技术型电影总有它的时空局限性,但是诺兰一生要是可以拍350部片子的话,别说豆瓣TOP250,恐怕拿下IMDB TOP250也不在话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空穿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