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 我想买 自制迷你小钢炮全过程

您的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请使用高级浏览器,谢谢

自制小钢炮 VS iPhone 小钢炮有点可爱

《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

        遥想当年,第一次接触电脑应该是在2000年左右吧,那时候还爆发过啥千年虫病毒,感觉好神秘的样子。当时小学开设了微机课,系统还是win98,由于教室里上理论课占了6成以上,所以每次上机课都异常期待,当时进入微机室还需要穿鞋套。不过教学内容呢,基本上就是教教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认识计算机,然后教教打字什么的。当然,上机课同学们就没有那么老实了,都是悄悄地玩游戏,吃苹果,大战什么的。

        那时候老师怕我们把电脑折腾坏了,就各种警告,这不能点,那不能碰的,导致我直到高中面对电脑都是瑟瑟发抖,看见同学勇敢点击“我的电脑”,瞬间觉得他是大神,后来家里配了一台Acer的台式机,自己慢慢摸索,再加上同学的帮助,才基本上算是搞清楚了电脑是个什么鬼,也学会了上网冲浪,下载资料。然后也是过了很久,到大学了才学会自己装系统,也是汗颜啊。至此,解决电脑问题的两大法宝:重启电脑和重装系统,我也总算是掌握并“毕业”了。

4411s,虽说惠普的笔记本各种煎鸡蛋,显卡门之类的,但我感觉我这台惠普还好,散热也正常,可能是商务本,模具做工要更重视些吧。虽然体验不错,但也是命途多舛,经历过到手一个月坏硬盘,被我踢坏显示屏,进水烧掉主板,终于在2014年寿终正寝,不想修了。于是,2014年淘宝2000块入手一台thinkpad T420所谓的“展示机”,使用至今,性能上终究感觉不够用了,于是谋生了组装一台台式机的想法。

        对于这台台式机,我的需求总结起来就三个:主机要小巧,必须上独显,全套4000元。主机要小,最开始想到的是能随提随走,不过其实台式主机再小,随提随走难度还是蛮大的,不过便携性的提升还是挺明显的;能上独显,有游戏需求,也有软件使用的需求,或者说白了就是觉得有独显心里才踏实;预算有限,所以不求性能太好,够用就行。做做功课,在张大妈上看了各位大神的装机文,受益匪浅,最终敲定装一台ITX主机。

        机箱的尺寸决定了主机的占地面积和便携性,值友阿财在其《ITX神教系列篇五:体积仅10L~~女王淘宝上网机升级,降温加独显一次搞定》中罗列出了很多ITX机箱的相关参数,包括尺寸,显卡限长,散热限高等,我觉得相当全面了,对于机箱外观无特别要求的可以根据这个表格来选择,我的机箱就是根据这个表格来决定的。由于ITX小机箱不能像常规主机那么放肆,受制于内部空间的大小和设计,不能随心所欲地搭配硬件,所以通过机箱确定硬件或者通过硬件确定机箱是两条可选的路子。我感觉吧,追求性能的就通过硬件定机箱,外貌党我建议就通过机箱定硬件了,当然二者相互妥协配合也不错。其他配件的选择除了参考阿财的《ITX神教》系列和《散热也疯魔》系列,还有就是咱是傲娇的《一份脑洞大开但是绝对有理有据的2016年Skylake平台装机指南》系列以及卖一手的《台式机电源选购经验》了。

如果一台ITX小钢炮不能满足你的使用要求,那就再装一台。——玛法里奥·旺财阿财两口子自用机都是标准的ITX小钢炮,ITX小钢炮玩家永远在纠结的最大问题:1:大部分号称“小”钢炮的机箱体积都不小——大于15L都不能叫“小”钢炮了2:显卡兼容性3:电源兼容性4:散热兼容性——冬天装机一时爽,夏天拆机散热| 收藏862从97年五年级的冬天第一次拥有电脑开始,转眼现在也是奔三的年纪了,将近20年的时间里有过很多很多的兴趣爱好:岛国写真集,岛国你懂的片,(岛国你懂的)漫画,(岛国你懂的)动画,(岛国你懂的)游戏,篮球,电影,追剧,乐高,钢破烂,小说。然而或因为年龄增长或因为生活所限,这些兴趣爱好都慢慢的隐退了,回首一| 收藏5k起因——还愿因为大部分值友装机的时候买散热器只有一次机会,不可能全买下来一个个试过留性能最好的一个散热器。所以网友之间口碑只能孤立的针对一个散热器说“值”或者“不值”,而无法对比整个散热器宇宙。所以我自己在3年前就许下的一个宏愿,要花时间和精力,把常见的散热器都测试一遍,看看究竟谁是在裸泳的。结果因| 收藏1k小编注:本文涉及到品牌和产品推荐部分为作者本人观点,有可能存在与读者认识有出入的地方,欢迎各位达人和值友以讨论问题为出发点参与讨论。本系列介绍民用开关电源选购经验,即所谓的“台式机电源”。本篇介绍介绍主要品牌(代工关系)和选购要点、并在各功率段进行主观推荐。从第二篇起将陆续介绍市售主要的电源结构、主|

        我是追求一定的性能,再加上对价格比较敏感,所以初步确定了以下配置:i5的CPU,华擎的ITX主板,二手GTX960(印象中是确定的这个型号的显卡),银欣SFX电源,大镰刀赤兔马散热器,8G单根内存条,1TB以及二手显示器,太贵,暂时不考虑,此外鼠标键盘用现有的。

        ITX机箱主要是对显卡和散热器的尺寸有限制,所以我打算先把显卡和散热器给确定下来。鉴于摸不透咸鱼的水深,再加上二手GTX960的价格跟被冠于“智商检测器”的全新的GTX1050Ti差别不大,所以我又决定改为入手GTX1050Ti,虽然没赶上昂达的799班车,不过淘宝上959价格的映众,也还能接受。散热器则确定为大镰刀赤兔马STB120。接下来便是选择机箱了,通过显卡和散热器的尺寸,再加上要小,这三个条件的限定,可选范围就很窄了,看到阿财推荐了星开天系列,再加上尺寸也合适,便决定就这个机箱了。(以下图片的数据整理来自于值友阿财)

6500和华擎B150M-ITX主板在同一家淘宝店铺购入,显卡也是淘宝购入,1TB的西数机械硬盘,8G的芝奇内存条、银欣的SFX450W电源和大镰刀散热器则采购自京东。正好赶上618活动,省了一点钱,总价4158元。不过突然发现加上显示器的400元的话,稍微超支了一点,哎,没控制住。

硬盘、内存条、电源、散热器等

        待东西到齐之后,我开始了人生第一次装机。能不能顺利装好点亮?其实心里还是有点打鼓的。果然,蛮不顺利的。(PS:其实在接触到装机之前,总感觉一台主机东西挺多的,然后似乎组装机还涉及什么兼容性问题,所以有些不安,不过等东西都买好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感觉也无非就是主板,CPU,散热器,内存条,显卡,电源,风扇,机箱这几大件,装起来也不麻烦嘛。)首先装CPU及。CPU只要找准方向,对准缺口,还是很好安装的。打开主板上的CPU扣具,将CPU两侧的凹槽对准主板上CPU插槽的凸槽,放上去,然后关上扣具即可,然后取下CPU扣具上原来的保护壳(似乎也不用取,因为盖上扣具的时候,保护壳就自动脱落了)。

        接下来是安装CPU的散热器,因为有说明书,所以安装也是挺简单的。先把主板背面的扣具装上,然后在CPU上抹上散热硅脂(硅脂的量应该也不用太多,因为散热器压上去的时候会摊开,太多了就溢出来了,我当然知道会溢出来,擦起来好麻烦的),最后将风扇卡在散热器上,并对准CPU放上散热器,拧上螺丝即可。注意!此时应该提前规划好机箱风道,以及其他硬件的摆放位置,因为散热器及其风扇的方向很可能会跟显卡,硬盘等位置有冲突,所以提前插上显卡,放上硬盘试一下效果,免得走冤枉路。本来我想的是从3号风扇进风,1号风扇出风,但因为CPU散热器的尺寸问题,导致这个方案很难实现,只能改为1号进风,3号出风。就因为折腾风扇方向问题,导致我的散热器一共拆装了3次才最终搞定。

        这部分装好以后,就可以把内存条插上,固定好主板,电源和显卡,插上主板上各pin针即可。对了建议在固定主板之前先熟悉一下电源上的供电pin针对应的主板位置,如果可行的话,也可以先把能插的线插上再固定主板,因为ITX机箱内部空间太窄,很难操作,当然把机箱外壳全卸下了再安装,会方便一些,我一开始就只拆了一面机箱侧板,发现太难操作了,血的教训啊。

        最后装上机箱顶部的风扇,由于硬盘是3.5寸的,导致硬盘只能放在顶部,然后占用了一部分风扇的空间,因此,这个风扇只能放顶上暴露在外面了,当然也可以不装这个风扇,不过既然买了,机箱上也打好了孔,还是装上吧,不能浪费了。本来想把风扇固定住,不过太懒,就直接放上去了,反正也不会掉。

        装好之后的效果图见下方,干净的背面,空间很窄,我觉得也无法实现背面走线吧。正面杂乱而拥挤的堆线方式,让我不忍直视,赶紧盖上机箱侧板,眼不见心不烦,就让我掩耳盗铃吧。

        最后接上电源线,外设线和视频线,注意独显的朋友视频线一定要记得接独显的接口,而不是主板上的视频接口,另外如果显卡接口跟显示器不匹配,需要提前买好转接头之类的。至此一台ITX小主机组装完毕,就差最后的系统安装了。

        当然,身为一个小白,也要有小白的觉悟,第一次装机除了反复拆装CPU散热器以外,还发生以下几件尴尬的事儿:1、组装时没考虑把机箱外壳全部拆掉,导致安装的时候手活动不开,接线困难;2、因为上一个原因,我的电源插头转接机箱插头那部分延长线没插紧,导致过了没几天电脑频繁断电重启,瞎排除了半天可能的原因,一口认定是电源到机箱电源那根延长线的问题,还联系了淘宝机箱卖家补发了一根线;3、机箱USB连接主板的PIN针,我把USB3.0和2.0一股脑地插上去了,结果发现机箱顶端3.0的接口不能用,以为机箱有问题,联系了机箱卖家帮我顺利解决,原来只需要接3.0的针脚就好,2.0的悬空即可。在此,感谢机箱客服的售后支持。

        几年前制作的u盘安装系统的启动盘发现不能用,网上搜索到可以通过在微软官网制作u盘安装系统的工具,便用u盘制作了一个,发现还挺好用的。这个过程都蛮简单的,基本上就是根据提示点下一步即可。在此,我就简单说一下制作安装过程:1、去,点击“立即下载工具”,下载名为“MediaCreationTool”的工具;2、下载完成后运行此工具并选择“为另一台电脑创建安装介质”,然后选择语言,win10版本以及32还是64位;3、然后选择U盘作为介质,等待其自动下载制作即可;

        安装系统就不详细说明了,这部分各大神都有完整的详细的安装文章,我就大概说一下步骤:根据主板品牌按对应按键进入主板BIOS,设置U盘启动为第一顺位(或者现在也可以不用设置了,电脑会自动识别插入的U盘了?),然后插入制作好的U盘工具重启电脑,然后根据提示安装就好。最后,一次点亮,装机成功,完美。安装好常用软件,用某大师跑了个分,结果如下,还可以吧,虽然我对跑分没啥概念,但自我感觉良好。

        这套主机配置,从我近一年的使用体验来说,中规中矩,似乎就蓝屏过一次。然后常规主流软件都能很好的运行,比如我所能用到的吃硬件的大户如CAD和PS,运行很流畅,但五开安卓模拟器外加一个浏览器则稍微有一些卡顿;然后2K17,GTA5,LOL,绝地求生等游戏,由于我基本只用默认或者较低效果,所以运行蛮流畅的(印象中LOL可以达到130帧,稳定的话100帧没问题,绝地求生多数时候可以60帧以上)。另外还有一次常规使用时,开了几页浏览器,一个PPT,一个微信,几张图的PS等(反正开了有七八个常用软件吧),发现运行起来有点吃力,有点卡顿。不过这种情况对普通用户来说出现的几率可能也就不到1%吧。还有就是还没遇到温度过高自动关机的情况,也没报过警,冬天的话,各部件温度大概都在30℃左右,夏天的话差不多50℃左右,然后夏天高负荷运转的话,我估计温度可能也就是60℃左右吧,最多就70℃出头,当然这后半句是我的猜测,前半部分我是用某大师看过一下温度监控情况的。

    纵观整套主机,硬件上没太多可说的,总之就是各硬件档次尽量匹配吧。因为我看有的人在决定配置的时候,被行家指出存在搭配不合理的情况。如入门主板CPU配高频内存条和泰坦又或者高配硬件却用一个垃圾电源来驱动等,这种情况往往就容易造成硬件的性能浪费或者硬件性能发挥不足,憋屈啊。所以,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如果没有对某个硬件的特殊要求,根据自己的预算均衡搭配就够了,也没必要在某一个硬件上去买自己能上的最高配置。有一点遗憾的就是因为价格问题,这次没有上固态硬盘,然后就是可能风扇和电源买的有点小贵。

        关于这款SKTC星开天机箱,我个人的感觉是以下几点值得改进:1、细节处理的还不够好,有些地方尺寸设计不够贴合;2、机箱表面的拉丝?(似乎是这个工艺),感觉效果不太好,近点的话看起来有点low,而且有点不耐脏不耐磨,我在装机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些许擦痕,可以考虑改进工艺;3、机箱顶端的耳机和插孔颜色上没有区别也没有图像或文字标识,不便于插对耳机麦克风,最简单的可能就是设计不同颜色插孔。当然,现在星开天的机箱似乎已经有所升级,我这款没有卖了,不过不知道一些细节问题有没有改进呢?另外就是我或者一小部分人的需求:比如考虑机箱上设计一个隐形把手,方便移动?还有就是我这款,材质和外观看起来都比较单薄,可以尝试自己弄点贴纸啥的,好看些。

耳机麦克风傻傻分不清楚

        本次ITX装机是我第一次自己尝试组装台式机,还算顺利,没有遇到点不亮,兼容问题,硬件故障等。通过这次装机,也得到了几个ITX装机经验,供大家参考:

1、机箱和硬件的尺寸相互有制约,所以先确定其中一个吧。对机箱外观不讲究的或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最好先确定硬件型号再决定适配机箱,否则还是先选个自己喜欢的机箱吧。

2、显卡,散热器,硬盘,风扇、电源等,尺寸上能小则小。比如就用核显或者单风扇的小卡;CPU散热器采用下压式的;硬盘采用固态硬盘或者2.5寸笔记本硬盘;风扇少放一个或者选尺寸小一点的。尺寸小些,在组装时才有更多的余地进行改进和走线设计等。

3、合理安排风道和硬件位置,拧螺丝之前先试一下效果,以免推倒重来。我因为没有预先测试一下硬件的位置,却优先考虑了风道,结果跟硬件有冲突,在ITX狭小的空间里反复拆卸拧螺丝等,折腾死了。

        最后,在成都或成都周边的朋友们,赶紧上成都分剁的车吧,跟上剁主兼大神的leftsky左二爷和木小偶的节奏,有没有肉吃,我不知道,但汤应该是可以随便喝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迷你小钢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