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首邀了美女进山歌群的起网名大全打油诗

由《马凡陀的山歌》想到的

1954年春天,那时赊旗客正在读初中最后一学期。由于前一年新中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面大,导致国家财政出现第一个“马鞍形”,教育经费适度压缩,所以班主任一再强调,“今年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能升上高中”。于是,英语课停开(中考不考),体育从每周二节课减为一节,课外体育活动也减成一次,课外兴趣小组也不再活动。而我和班上一位临颍县的W同学,继续着我们课外写生活动,没原因,纯兴趣使然。一天,我见他拿了一本《马凡陀的山歌》,遂借来一读,那周的画画活动就算暂停了。书很有趣,是诗人解放前讽刺小诗的总汇,语句生动,琅琅上口,纯百姓语言,极尽讽刺国民党达官阔佬、汉奸特务荒淫无耻丑恶嘴脸之能事。此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打油诗”。虽然好看,但看后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因为它们距离我的生活太为遥远。只有其中一首,几十年来未曾忘记。那是一首讽刺民国时期物价飞速上涨的打油诗:

能够长时间记住它,也还因为我此前似乎在胡乱翻看父亲订的《大公报》时读到过。那时是小顽童,现在是中学生,相隔多年之后的印证,自然加深了记忆。更是由于,我的婴--童年,恰恰经历了那个物价飞涨的年代!

当我大约三岁半的时候(应该是1943年春天),下午45点钟以后,母亲总是给我2角钱,站在大门口等待卖锅盔的老头到来,切上一条锅盔(赊旗客在开博第一篇《赊旗镇》中曾有叙述),那是厚度约5厘米、一面沾满芝麻、炕得黄焦酥脆的大锅盔,略带淡淡的咸味。那是陕西关中独有的“锅盔像锅盖”式的锅盔,从而推论赊旗镇锅盔是明清时期陕西商人带到这个古代水旱码头的食品之孓遗。

1947年秋天,我8岁,家住襄城县。当时国民党政府的钞票(中央银行发行)有两种形式:传统的横向式(样式同于现在的人民币,也是各国货币的通式),孙中山头像在正面中央,中山陵图案在背面,人称“中央票”;另一种是新兴的纵向式(即把票面旋转90°),孙中山头像在正面上方,背后是一座西洋式摩天大楼。后者(纵向式)票面印着“关金”二字,人称“关金票”。关金票的面值相当于同样字面的“中央票”的20倍。比如,“关金票”一万元(闗金壹萬圆),就相当于“中央票”20万元。记得,我和邻家小朋友一起出去买芝麻糖,关金一千元才买一根芝麻糖!关金一千元,就是中央票两万元。一根芝麻糖大体应该和我幼儿时候在赊旗镇切的锅盔大体等值,即1943年春天的0.2=1947年秋天的20000元,用0.2去除20000,得100000,即,4年半的时间,中央票贬值了10万倍!

【夹注:如今一些人常常把关金票误传为“金圆券”,是错误的。金圆券是蒋介石在开罢伪国大、当上伪总统之后发行的,一是树立他的权威,二是为挽救已经无法制止的通货膨胀与金融危机,而发行的一种低票面、高价值的纸币。纸质极好,面积甚小,我见过两种:壹圆的(头像是“总统”蒋介石)、贰圆的(头像是“副总统”林森)要用金条或银元到银行兑换,据说与美元挂钩。】

由此又想到,“百度”上说,马凡陀的那首山歌,在民间还存在另一版本:

群众口头流传,不是传错了,而是物价上涨太迅猛了,百元面值早被淘汰,加个万字刚刚合适。改了3个字,更加民间化。

由此还想到,马凡陀那首歌应该是在抗战末期或胜利不久写的,百姓口传版本应该是在19471948年间。现在网传马凡陀那首歌写于解放战争后期,似有误。

【夹注:马凡陀袁水拍的笔名。袁水拍19191982),江苏吴县人,爱国诗人、作家、翻译家,30年代一直从事爱国救亡运动的宣传,曾任《大公报》编辑。“马凡陀”按苏州口音念“麻烦多”,实乃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的昏庸腐败,国将不国。解放后,袁水拍曾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在《诗刊》创刊后,兼任诗刊编委。1961年任中宣部文艺处处长。后因1976年春(反击右倾翻案风之际)担任了文化部副部长,被停职审查,1982年郁郁而终。】

赊旗客怀古伤今,亦打油曰:

注:此“打油诗”乃模仿张打油体。俟后拟另文转述张打油及打油诗的传说。

加载中,请稍候......

由于大家都忙山歌群里无人唱山歌,只有网友‘晴天’一人在发动漫表情图片问候早、晚好。求首打油诗一首... 由于大家都忙山歌群里无人唱山歌,只有网友‘晴天’一人在发动漫表情图片问候早、晚好。求首打油诗一首
由于大家都忙山歌群里无人唱山歌,只有网友‘晴天’一人在发动漫表情图片问候早、晚好。求首打油诗一首... 由于大家都忙山歌群里无人唱山歌,只有网友‘晴天’一人在发动漫表情图片问候早、晚好。求首打油诗一首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起网名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