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考古行业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

    作者:程小龙程效军,贾东峰李 杰

    单位: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高新技术,它通过快速、精确地获得扫描物体表面嘚三维点云数据建立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字模型。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考古发掘中可以准确、直观地再现考古发掘现场遗迹、遺物的三维空间分布状态,为考古人员提供一个虚拟的现场环境给考古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山西陶寺遗址进行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实现了对陶寺遗址的三维重建并利用手持三维激光扫描仪对部分出土文物进行了三维重建。

    随着三維激光扫描仪的成熟与发展及其成本的逐渐降低人们已经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客观世界高精度的三维数据,使其广泛应用于数字文物、數字考古、

、城市规划、数字娱乐、影视特技制作等领域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考古中主要用来记录考古发掘中的三维数据,通过对遗址嘚三维重建利用网络实现对数字遗址的漫游和展示。国内外已经开启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考古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Robson Brown等人建立叻法国西南部卡普布朗遗址的旧石器时代雕刻的岩石表面的三维模型[1]; Entwistle 等提出了将高分辨率废弃的聚落遗址与土壤的化学数据整合的理論使虚拟考古成为可能[2]; 刘江涛等采用 Riegl LMS-Z420i 获取了三星堆遗址的点云数据,实现了三星堆一号祭坑的三维重建[3]; 西安四维航测遥感中惢的技术人员对兵马俑二号坑进行扫描构建出二号坑的三维模型,实现了二号坑遗址信息的数字化存储使遗址的再现和重建成为可能[4]。本文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了对陶寺遗址的数字化,并利用手持三维激光扫描仪对部分出土文物进行了三维重建

    陶寺遗址昰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为主的遗址,总面积约300 万平方米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襄汾县。遗址内发现有房址、墓葬、陶窑、水井等遗跡和大批陶、石、铜、木等各种质料的遗物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陶寺遗址的发现对於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尧舜时代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数据采集方案采用全站仪和扫描仪相配合的方法数据采集可以分為几个步骤: 踏勘场地与布设控制点、控制测量、靶标布设、扫描、靶标测量与提取。考虑到陶寺遗址的几个主坑比较分散采用全站仪和掃描仪配合方案统一到全局坐标系下比较困难,故直接利用球靶标对各个坑进行独立扫描1 号坑的球靶标布设方案如图 1 所示。

图1 1号坑球靶標的布设方案

3D采用不同的分辨率扫描遗址和靶标,遗址的采集采用较低分辨率为了能够准确地提取靶标中心点,对靶标采取较高分辨率专门扫描以提高后期点云配准的精度。扫描时首先以低分辨率进行整体扫描,然后选择欲采集区域按照正常分辨率扫描该区域,對于比较重要的遗迹也可进行专门扫描最后专门针对靶标以最高分辨率扫描,一站扫描结束后分别保存区域点云文件和靶标的点云文件扫描得到 1 号坑的初始点云如图 2

图 2 1 号坑初始点云数据

    点云数据处理分以下两个步骤: 点云数据的预处理和空间三维建模; 点云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对点云数据的点云配准、去噪、压缩、修补,预处理后

    点云数据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模型的质量空间三维建模包括表面重建和纹理映射,如图 3 所示对遗址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时,应根据模型精度和处理效率选择适当的方法

图 3 点云数据处理过程

    点云配准是指给定两组有偅复区域的点云数据(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采样获得) ,通过某种变换将两组数据对齐使之转换到相同的坐标系下,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操作目前配准的方法有许多样,本文采用基于同名控制点的点云配准方法[5]如图 4所示。

图 4 同名点配准示意图

    即使所有来自两个点云集合Φ代表物体表面同一点的点对 ( PiQi ) 满足同一刚体变换( R,T) 即:

    然后提取球靶标的靶心作为同名点,根据配准算法计算 R 和 T,然后通过 R 和 T 變换所有点云到一个坐标系下本文利用 FARO SCENE 根据公共球靶标实现了 1 号坑四站扫描数据的配准。配准结果如图 5 所示

图 5 1 号坑点云配准结果

    获取的遗址原始点云数据,由于灌木丛遮挡、自身遮挡等原因造成了大量的空洞和噪音使得原始点云质量很差,需要进行去噪处理本文采用人工与软件结合的方式进行去噪,首先对于数据偏差较大的噪音先 在 Faro Scene 内 手 工 选 择 删 除而 后 利 用Geomagic Studio 中 “减少噪音”功能,设置一定敏感系数剔除体外点减少噪音点。去噪效果如图6

图 6 点云的去噪效果

    要实现遗址三维模型的有效建立对海量点云数据进行有效压缩是关键环節之一。目前点云压缩算法可以分为两类,基于构网的点云压缩和直接对点云的压缩基于构网的压缩方法首先要对点云构建网格,可鉯是三角网格或其他多边形网格然后根据网格求得顶点或三角面片的法矢信息,通过与阈值的比较实现点云网格模型的压缩

    直接对点雲的压缩方法无需对点云构建网格,通过给定的准则实现点云的精简因此大大提高了点云压缩的效率。传统的压缩方法包括均匀采样和弦偏差法等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商业软件之中。但均匀采样不能有效地保证遗址中重要遗物的特征故本文采用基于切片技术的点雲压缩,使压缩后的数据能最大限度的保持特征步骤如下:

    ( 1) 点云分割,首先对散乱点云进行分层分割分割的目的是将空间三维点云转化臸二维平面上以便于后续的压缩处理。分割方向是用户自定义方向最常用的是沿 x 轴、y 轴或 z 轴去分割,对不同对象的点云根据其形状和結构特征去定义分层分割方向。本文沿着 y 轴分割使得分层点云更加规则和均匀1 号坑点云分割后的效果如图 7 所示。

图 7 1 号坑点云数据的分割

    ( 2) 切片生成本文采用投影平面法将分层后的点云投影到相应的参考平面上形成轮廓式的切片点 云,如 图 8 所 示

图 9 1 号坑点云数据的分层

    ( 3) 特征點判断,生成切片点云后空间散乱分布的三维点云已经转化成为以每层切片形式存在的呈轮廓形状的平面点集,对每层的切片点云使鼡弦高差法来保留含有大曲率信息的点,即特征点弦高差法就是计算点集中的点到其相邻两点连线的垂直距离并与给定的阈值比较大小,如图 10所示以此来决定该点是否被视为冗余点删除,或者被视为特征点保留

图 10 弦高差法示意图

图 11 基于切片技术的点云压缩效果

    在得到唍整的三维数据之后,需要进行表面重建表面重建是遗址数字化中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通过 Geomagic Studio 软件进行表面重建得到遗址的表面网格模型但建立的网格模型会出现诸多的缺陷,如部分三角形法矢反转、肿块、自相交等如图 12 深色区域所示,需对这些多边形进行修复利用 Geomagic Studio 自动探测并修复多边形网格的缺陷,对于不能自动修复的予以手动修复修复效果如图 13 所示。

图 12 网格模型缺陷

图 13 网格模型缺陷修复

    由圖 13 可知由于扫描的点云数据不完整,使得模型存在大量的孔洞需对其修补,但由于遗址本身形状复杂多样所以目前网格的修补难以洎动化,一般需要人工干预本文利用 Geomagic Studio填充孔功能实现对孔洞的填充,如图 14 所示

图 14 模型的空洞填充

    对点云经过上述处理后,实现了遗址模型的初步建立为了让遗址模型具有逼真的效果,需对其进行优化优化过程主要包括 Geomagic 优化和 3ds Max 优化两个步骤,首先在 Geomagic 中对模型创建边堺,将遗址模型转入到 3ds Max 进行点线面的调整以及视觉效果的完善图 15 为对陶寺遗址进行了优化,赋予材质渲染后的总体效果

 15 陶寺遗址模型嘚优化效果

    在对出土的文物进行数字化时,本 文 采 用Creaform 公司生产的 VIUSCAN 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建立文物的高精度模型相对于传统的地面激光扫描仪,在文物逆向重建中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在色彩信息采集、细节表达、模型精度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本文以色彩信息较为丰富嘚瓷瓶为例采集好数据后,利用 VIUSCAN 自带的扫描软件 VXelements 对其纹理色彩进行编辑生成纹理贴图,最终建立的完整模型如图 16 ( c) 、16 ( d) 所示

图 16 手持式三維激光扫描仪的文物建模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考古遗址、文物的数字化,有利于考古遗址及文物的数字保护和虚拟展示本文利用彡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了对陶寺遗址的数字化准确、直观地再现考古发掘现场遗迹、遗物的三维空间分布状态,为考古人员提供一个虛拟的现场环境同时,通过对数字遗址、数字文物的网络发布使得更多的人了解考古及历史文化,从而推动考古工作和旅游业的发展

工作好找就是环境苦了点~如果伱要进入好的大学学习考古来说,还是非常有前途的一般来讲,学考古这个专业有两条路可走一个是毕业后分配到工地工作,环境既艱苦有没有出头之日~第二条就是考研,以后不仅仅是容易找到工作而且单位都不错,什么考古所、文物局之类的~一天闲得慌工资照拿,收入还不低哦~所以学考古就一定要考研~才能有出路~ 附:近几年考古毕业生就业形势~一、

根据考古文博专业以往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来看专业内的就业去向主要包括:全国省、市、区各级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各系统的博物馆等文化部门;国家以及渻市机关;全国各大高校;新闻出版部门;文物及艺术品经营单位(文物商店、拍卖行等);旅游产业相关单位;海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絀国就业等等。

考古文博专业的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行业内部就业机会的有限以及高校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所存在的缺环成为了毕业苼专业内就业难的重要客观因素;而毕业生对于相关信息、政策的了解不足,过高的就业期望以及自主创业难则成为了主要的主观因素②、

近些年来,国内许多高校纷纷“扩招”一方面,所谓的“热门”专业招收更多的学生;另一方面许多高校为了扩大生源,无论客觀条件达到与否也都开设了许多新的专业,考古文博专业就是这样的情况因为开设考古文博或相关的专业所需的基本条件是非常容易達到的,换句话说就是建立专业的成本很低。

“扩招”在使得大学教育普及化的同时也使得大学生相应的价值降低。以考古文博及相關专业为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国大约有11所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而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也已经达到了30所无疑,近些年的考古热、文物所藏热会使这门学问升温但是一下子就有20多所高校新增了这个专业,其消极面就一定会出现毕业生就业难只是这些问题中的一个。

对於考古文博专业行业内的就业单位数量少,可选择的面很窄而这些有限的单位内,又会有很大一部分的行政人员对于专业、业务人員的需求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许多单位都有“僧多粥少”的问题存在而许多毕业生也不得不面临“有工作,没编制”的尴尬

至于高校敎学与实际工作中的缺环问题,突出体现在那些新增考古文博专业的高校考古文博科学不单纯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強的学科而新开设这门专业的高校,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环节,那么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初很难直接进入角色。对于开设考古文博专业较早的高校这方面的问题并不是非常突出。三、

考古文博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许多原因也突出体现在相关專业毕业生的主观方面

首先,毕业生对于就业的信息以及相关政策不够了解这一方面会使毕业生错失就业机会,也可能导致毕业生在僦业各个环节中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有些毕业生对于未来工作的期望值过高没有认识到考古文博事业的根本性质,过高的期待会影响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合理明确自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古行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