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家现在都关于引进共享雨伞的建议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如∶遮阳伞上安置冷却, 在夏日炎炎天气也可以有自来风是不是很好

共享雨是指企业在地铁站点、商业区、居民区、校园、酒店等提供雨伞的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2017年初,国内共享雨伞渐渐出露锋芒,在广州、深圳及江浙沪一带开始试运行。共享单车已经遍布各大城市街头,用不了多久,共享雨伞也会在城市的街道间遍地开花。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据估算,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参与者总人数达到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报告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分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

共享雨伞由于其符合绿色出行、节省资源、环保理念,政府对这一新鲜事物也会极力提倡和支持。

共享单车火了之后,一大批创业者蜂拥而上,寻着相似的套路,追赶共享经济的风口

和共享单车类似,共享雨伞通过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一扫,然后进行身份认证、交押金、充值等步骤,就能得到一个密码,输入后就能将雨伞打开。

不过,由于多采用器械锁的形式,密码可以重复使用,共享雨伞也遇到了共享单车相似的问题,大量的雨伞被破坏、私占。

令人惊讶的是,面对大量雨伞丢失,和共享单车企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同。

所谓的“藏伞于民”究竟是怎么回事?共享雨伞前景如何?真的如网友所说得是在做慈善吗?

“可能大家逐渐了解其中门道,纷纷将雨伞带回家了。”市民高先生表示,共享雨伞只要使用一次,记住密码后,就可以带回家永久使用了。“当共享雨伞出现时,我还跟同事开玩笑说,赶紧将伞带回家,不然后面就没伞了,果不其然,现在街头一把雨伞也不见了。”

雨伞被私占,企业却一反常态的淡定,不少网友质疑这是企业盈利的一种手段。

根据铅笔道的统计,共享雨伞现有10余个玩家,只有5家获得过融资,且均为天使轮。相比于共享单车及共享充电宝的热情追捧,资本对于共享雨伞相对冷静。

不过,共享雨伞的大幅扩张仍在继续,赵书平表示,他们的前期目标是全国投放200万把,争取注册人数500万人次。

共享雨伞的租金是共享雨伞企业的主要收入源。

虽然共享雨伞的经营模式与共享单车相差无异,都是以押金+收费的模式运营。但共享雨伞低廉的押金使得项目需要大量资本去占领市场,可当共享雨伞遍地开花时的过剩问题势必会吞噬部分融资规模较小的企业。此外,雨伞基本上都是在下雨天才会去使用,如果不下雨的话基本上不会有人租雨伞用,这纯粹是靠天吃饭,如果连续很长时间不下雨,那该如何去盈利。更不会有人拿着雨伞去当遮阳伞。并且雨伞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生活日用品,基本上家家都有,它不像单车、KTV那样稀少,即便是忘记带了,也不会每天都出现这样的情况。已经人人都有的产品,还需要去租赁吗?况且拿回家了还要花时间去记得还伞,时间成本确实比一把雨伞的租金要高得多。

共享雨伞的盈利模式为押金、租金、广告和跨界合作。哪种模式更适合这个行业,还要等共享雨伞企业经过市场验证后才能下定结论。

大家有什么建议可以告诉小编,记得给小编点关注哦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引进共享雨伞的建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