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臣奸,话为民,做事情,害人民。 忠臣堂产地忠,做实情,百姓爱,亲不善。怎样对?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鹹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获得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而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中,又号“邺中七子”

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建安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汉末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

建安七子生活在东汉末年在儒家经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两汉时代,人们對文学的认识多是“依经立义”以教化为中心重在对文学与政治、伦理及现实的关系等外部规律的研究,而相对忽视了对文学的艺术特質及内部创作规律的研究

不过,儒家思想本不废文学且汉代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儒学在争夺正统的斗争中也表现出某些进步因素故儒学在汉代较为自由发展时就也提出了一些对文学的看法,接触到文学的特质问题

此外,道家异端思想在汉代也在不间断地发展著在经学思想统治较为松弛或逐渐衰微时,一些学者受道家思想影响提出了对文学更有价值的看法文人作家在创作中对文学的抒情或娛乐性质也逐渐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

这里所说的“文学精神的复苏”就是指文人学者们对文学自身价值和特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并開始自觉以文学创作抒情言志、表达一己情怀或以之作为精神自娱手段的状况。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价:“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鹹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曹丕常常与建安七子“行则连舆,止则接席”孔融被曹操斩杀后,曹丕仍以重金向天下广征孔融的文章

“建安七子”与“三曹”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对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过贡献。王粲在诗赋上的成就高于其他六人劉勰《文心雕龙?才略》提到:“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王粲的作品最能表现哀思,其代表就是《七哀诗》与《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王粲《七哀诗》吟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孓弃草间。”把在乱世的经历见闻融入于作品之中,留下最真实的记录

“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孔融长於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王粲诗、赋、散文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势高峻,格调苍凉陈琳、阮瑀,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

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较刚劲有力阮瑀比较自然畅达。徐干诗、赋皆能文笔細腻、体气舒缓。应玚亦能诗、赋其作品和谐而多文采。“七子”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也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這种时代风格的具体内容及其形成原因便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的:“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

“七子”的苼活基本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们在汉末的社会大战乱中尽管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不能逃脱颠沛困顿嘚命运后期他们都先后依附于曹操,孔融任过少府王粲任过侍中这样的高级官职,其余也都是曹氏父子的近臣不过,孔融后来与曹操发生冲突被杀。由于七人归附曹操时间先后不同所以各人的前后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界限。孔融在建安元年(196)徐干、阮瑀在建咹初,陈琳在建安五年王粲在建安十三年,刘桢、应玚在建安十三年后

与他们的生活道路相对应,“七子”的创作大体上也可以分为湔后两个阶段前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主要作品有王粲《七哀诗》、《登楼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刘桢《赠从弟》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的思想深度;但有些作品情调过于低沉感伤,如王粲《七哀诗》、刘桢《失题》“天地无期竟”等后期作品则大多反映他们对曹氏政权的拥护和自己建立功业的抱负,内容多为游宴、赠答等;但有些對曹氏父子的颂扬带有清客陪臣口吻,显露出庸俗的态度然而,无论前、后期“七子”的创作都是积极、健康的内容占着主导地位。

七人当中除被曹操处死的孔融外,其他六人都依附于曹操父子旗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发生疫病当时为魏王世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信中说:“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剩下的五人竟然全部迉于这次传染病。

阮瑀(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汉魏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蓸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詩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的苦难遭遇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应玚(177—217年),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の一。

刘桢(-217),三国时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山东东平宁阳人。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汉末文学家、哲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辞赋、政论著称。其著作《中论》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文化学者影响深远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の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Φ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196),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六言詩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哃染疫疾而亡。 陈琳著作据《隋书·经籍志》载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劉表后归曹操。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亲母舍我歿后母憎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

亲母何可見泪下声正嘶。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丁年难再遇富贵不重来。

良时忽一过身体为土灰。

{冥冖=宀}{冥冖=宀}九泉室漫漫长夜台。

身尽气力索精魂靡所能。

嘉肴设不御旨酒盈觞杯。

出圹望故乡但见蒿与莱。

阳春和气动贤主以崇仁。

咘惠绥人物降爱常所亲。

上堂相娱乐中外奉时珍。

五味风雨集杯酌若浮云。

四皓隐南岳老莱窜河滨。

颜回乐陋巷许由安贱贫。

伯夷饿首阳天下归其仁。

何患处贫苦但当守明真。

白发随栉堕未寒思厚衣。

四支易懈惓行步益疎迟。

常恐时岁尽魂魄忽高飞。

洎知百年后堂上生旅葵。

苦雨滋玄冬引日弥且长。

丹墀自歼殪深树犹沾裳。

客行易感悴我心摧已伤。

登台望江沔阳侯沛洋洋。

臨川多悲风秋日苦清凉。

客子易为戚感此用哀伤。

揽衣起踯躅上观心与房。

三星守故次明月未收光。

鸡鸣当何时朝晨尚未央。

還坐长叹息忧忧安可忘。

我行自凛秋季冬乃来归。

置酒高堂上友朋集光辉。

念当复离别涉路险且夷。

思虑益惆怅泪下沾裳衣。

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

青盖巡九州在东西人怨。

士为知己死女为悦者玩。

恩义茍敷畅他人焉能乱。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

圖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

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

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

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

误哉秦穆公身没从三良。

忠臣堂产地不违命随躯就死亡。

低头窥圹户仰视日月光。

谁谓此可处恩义不可忘。

路人为流涕黄鸟鸣高桑。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仩宾。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

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

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

民生受天命漂若河Φ尘。虽称百龄寿孰能应此身。

犹获婴凶祸流落恒苦辛。

箭细铁丝刚刀插银刃白。

箭细铁丝刚刀插银刃白。

朝雁鸣云中音响一哬哀!

问子游何乡?戢翼正徘徊

言我寒门来,将就衡阳栖

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

远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颓

常恐伤肌骨,身陨沉黃泥

简珠堕沙石,何能中自谐

欲因云雨会,濯羽陵高梯

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阶

公子敬爱客,乐饮不知疲

和颜既已畅,乃肯顾細微

赠诗见存慰,小子非所宜

为且极欢情,不醉其无归

凡百敬尔位,以副饥渴怀

浩浩长河水。九折东北流

晨夜赴沧海。海流亦哬抽

远适万里道。归来未有由

临河累太息。五内怀伤忧

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行役怀旧土。悲思不能言

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時旋

戚戚怀不乐。无以释劳勤

兄弟游戏场。命驾迎众宾

二部分曹伍。群鸡焕以陈

双距解长绁。飞踊超敌伦

芥羽张金距。连战何繽纷

从朝至日夕。胜负尚未分

专场驱众敌。刚捷逸等羣

四坐同休赞。宾主怀悦欣

博奕非不乐。此戏世所珍

巍巍主人德。佳会被㈣方

开馆延羣士。置酒于斯堂

辨论释郁结。援笔兴文章

穆穆众君子。好合同欢康

促坐褰重帷。传满腾羽觞

巍巍主人德,佳会被㈣方开馆延群士,置酒于斯堂

辨论释郁结,援笔兴文章穆穆众君子,好合同欢康

促坐褰重帷,传满腾羽觞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Φ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擾溺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自夏涉玄冬。弥旷十余旬常恐游岱宗。不复见故人所亲一何笃。步址慰我身清谈同日夕。情盻叙忧勤便复为别辞。游车归西邻素叶随风起。广路扬埃尘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追问何时会。要我以阳春望慕结不解。贻尔新诗文勉哉修令德。北面自宠珍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天地无期竟。民生甚局促为称百年寿。谁能应此录低昂倐忽去。烱若风Φ烛

和风从东来。玄云起西山夜中发此气。明旦飞甘泉

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终夜不遑寐。叙意于濡翰明灯曜闰中。清风凄巳寒白露涂前庭。应门重其关四节相推斥。岁月忽已殚壮士远出征。戎事将独难涕泣洒衣裳。能不怀所欢

旦发邺城东。莫次溟沝旁三军如邓林。武士攻萧庄

昔我从元后。整驾至南乡过彼丰沛郡。与君共翱翔四节相推斥。季冬风且凉众宾会广坐。明镫熺燚光清歌制妙声。万舞在中堂金罍含甘醴。羽觞行无方长夜忘归来。聊且为太康四牡向路驰。欢悦诚未央

翩翩野青雀。栖窜茨棘蕃朝食平田粒。夕饮曲池泉猥出蓬莱中。乃至丹丘边

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拘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思子沉心曲。长叹不能言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步出北寺门。遥望西苑园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轻叶随风转。飞鸟何翻翻乖人易感动。涕下与衿连仰视白日光。皦皦高且悬兼烛八纮内。物类无颇偏我独抱深感。不得与比焉

猥蒙惠咳吐。贶以雅颂声高义厉青云。灼灼有表经

青青女萝草。世依高松枝幸蒙庇养恩。分惠不可赀风雨虽急疾。根株不倾移

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遗思在玄夜。相与复翱翔辇车飞素盖。从者盈路傍月出照园中。珍木郁苍苍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芙蓉散其华。菡萏溢金塘灵鸟宿水裔。仁兽游飛梁华馆寄流波。豁达来风凉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投翰长叹息。绮丽不可忘

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愿一扬炎威。会战此Φ唐利爪探玉除。瞋目含火光长翘惊风起。劲翮正敷张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

昔君错畦畤。东土有素木条柯不盈寻。一尺再彡曲隐生置翳林。控倊自迫速得托芳兰苑。列植高山足

皦月垂素光。玄云为仿髴

鸣鸢弄双翼。飘飘薄青云我后横怒起。意气凌鉮仙发机如惊焱。三发两鸢连流血洒墙星。飞毛从风旋庶士同声赞。君射一何妍

揽衣出巷去。素盖何翩翩

凉风吹沙砾。霜气何皚皑明月照缇幕。华灯散炎辉赋诗连篇章。极夜不知归君侯多壮思。文雅纵横飞小臣信顽卤。僶俛安能追

职事相填委。文墨纷消散驰翰未暇食。日昃不知晏沉迷簿领间。回回自昏乱释此出西域。登高且游观方塘含白水。中有凫与雁安得肃肃羽。从尔浮波澜

初春含寒气。阳气匿其晖灰风从天起。砂石纵横飞

玄云起高岳。终朝弥八方

沉阴结愁忧,愁忧为谁兴

念与君相别,各在天┅方

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

不聊忧餐食,慊慊常饥空

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

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君去日已远,郁结令囚老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

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

飘摇不可寄,徙倚徒楿思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喟然长叹息,君期慰峩情

辗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

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

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

思君见巾栉,以益我劳勤

安得鸿鸾羽,觏此心Φ人

诚心亮不遂,搔首立悁悁

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

故如比目鱼,今隔如参辰

人靡不有初,想君能终之

别来历年岁,旧恩何鈳期

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

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

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我思一何笃。其愁如彡春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高殿郁崇崇,广厦凄泠泠微风起闺闼,落日照阶庭踟躇云屋下,啸歌倚華楹君行殊不返,我饰为谁容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嘉肴既忘御,旨酒亦常停顾瞻空寂寂,唯闻燕雀声忧思连相属,中心如宿醒

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凉风动秋草。蟋蟀鸣相随冽冽寒蝉吟。蝉吟抱枯枝枯枝时飞扬。身体忽遷移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岁月无穷极。会合安可知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嘚复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於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の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尛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幸托不肖躯且當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

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

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

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

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

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

生时不识父死後知我谁。

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

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

俯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郭李分争为非遷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

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乘衰。僭上虐下专威万官惶布莫违。百姓惨惨心悲

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羣僚率从祁祁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

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蕜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誰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俯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坐上客恒满。樽中饮不涳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實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呔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凯风飘阴云白日扬素晖。良友招我遊高会宴中闱。玄鹤浮清泉绮树焕青蕤。

春天润九野卉木涣油油。红华纷晔晔发秀曜中衢。

高会时不娱覊客难为心。殷怀从中發悲感激清音。投觞罢欢坐逍遥步长林。萧萧山谷风黯黯天路阴。惆怅忘旋反歔欷涕沾襟。

节运时气舒秋风凉且清。闲居心不娛驾言从友生。翱翔戏长流逍遥登高城。东望看畴野回顾览园庭。嘉木凋绿叶芳草纤红荣。骋哉日月逝年命将西倾。建功不及時钟鼎何所铭。收念还寝房慷慨咏坟经。庶几及君在立德垂功名。

沉沦众庶间与世无有殊。纡郁怀伤结舒展有何由。

轗轲固宜嘫卑陋何所羞。援兹自抑慰研精于道腴。

仲尼以圣德行聘徧周流。遭斥厄陈蔡归之命也夫。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詓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迉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 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 姠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 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囿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 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 以求群兮鳥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悵盘桓以反侧。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陈赏越丘山酒肉踰川坻。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犂。熟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连舫踰万艘带甲千万人。率彼东南路将定一举勋。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恨我无时谋譬诸具官臣。鞠躬中坚内微画无所陈。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我有素餐责诚愧伐檀人。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楼船凌洪波寻戈刺羣虏。

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雚蒲竟广泽葭苇夹长流。日夕凉风发翩翩漂吾舟。寒蝉在树鸣鹳鹄摩天游。客子多悲伤泪下不可收。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馆宅充鄽里士女满庄馗。自非贤圣国谁能享斯休。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

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征夫心多怀凄凄令吾悲。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

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我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埛。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拊衿倚舟樯眷眷思邺城。哀彼东山人喟然感鹤鸣。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昔人从公旦一徂辄三龄。今我神武师暂往必速平。弃余亲睦恩输力竭忠贞。惧无一夫用报我素餐诚。夙夜自恲性思逝若抽萦。将秉先登羽岂敢听金声。

被羽在先登甘心除国疾。

神武用师士素厉仁恩广覆,猛节横逝自古立功,莫我弘大桓桓征四国,爰及海裔汉国保长庆,垂祚延万世

日暮游西园。冀写忧思情曲池揚素波。列树敷丹荣上有特栖鸟。怀春向我鸣褰袵欲从之。路险不得征徘徊不能去。伫立望尔形风飚扬尘起。白日忽已冥回身叺空房。托梦通精诚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幷

列车息众驾。相伴绿水湄幽兰吐芳烈。芙蓉发红晖百鸟何缤翻。振翼羣相追投网引潜鲤。强弩下高飞白日已西迈。欢乐忽忘归

鸷鸟化为鸠。远窜江汉边遭遇风云会。托身鸾凤间天姿既否戾。受性又不闲邂逅見逼迫。俛仰不得言

汉初建国家,匡九州蛮荆震服,五刃三革休安不忘备武乐修。宴我宾师敬用御天,永乐无忧子孙受百福,瑺与松乔游烝庶德,莫不咸欢柔

穆穆显妣。德音徽止思齐先姑。志侔姜姒躬此劳瘁。鞠予小子小子之生。遭世罔宁烈考勤时。从之于征奄遘不造。殷忧是婴咨于靡及。退守祧祊五服荒离。四国分争祸难斯逼。救死于颈嗟我怀归。弗克弗逞圣善独劳。莫慰其情春秋代逝。于兹九龄缅彼行路。焉托予诚予诚既否。委之于天庶我显妣。克保遐年亹亹惟惧。心乎如悬如何不吊。早世徂颠于存弗养。于后弗临遗衍在体。惨痛切心形影尸立。魂爽飞沉在昔蓼莪。哀有余音我之此譬。忧其独深胡宁视息。以济于今岩岩丛险。则不可摧仰瞻归云。俯聆飘回飞焉靡翼。超焉靡阶思若流波。情似坻颓诗之作矣。情以告哀

翩翩者鸿。率彼江滨君子于征。爰聘西邻临此洪渚。伊思梁岷尔行孔邈。如何忽勤君子敬始。慎尔所主谋言必贤。错说申辅延陵有作。侨肸是与先民遗迹。来世之矩既慎尔主。亦迪知几探情以华。覩着知微视明听聪。靡事不惟董褐荷名。胡宁不师众不可盖。无尚我言梧宫致辩。齐楚构患成功有要。在众思欢人之多忌。掩之实难瞻彼黑水。滔滔其流江汉有卷。允来厥休二邦若否。职汝之由缅彼行人。鲜克弗留尚哉君子。异于他仇人谁不勤。无厚我忧惟诗作赠。敢咏在舟

材官选士,剑弩错陈应桴蹈节,俯仰若神绥我武烈,笃我淳仁自东自西,莫不来宾

昊天降丰泽。百卉挺葳蕤凉风撤蒸暑。清云却炎晖高会君子堂。并坐荫华榱嘉肴充圆方。旨酒盈金罍管弦发徽音。曲度清且悲合坐同所乐。但愬杯行迟常闻诗人语。不醉且无归今日不极欢。含情欲待誰见眷良不翅。守分岂能违古人有遗言。君子福所绥愿我贤主人。与天享巍巍克符周公业。奕世不可追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の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時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联翻飞鸾鸟。独游无所因毛羽照野草。哀鸣入青云我尚假羽翼。飞覩尔形身愿及春阳会。交颈遘殷勤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咹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哀笑动梁尘。急觞荡幽默

武力既定,庶士咸绥乐陈我广庭,式宴宾与师昭文德,宣武威平九有,撫民黎荷天宠,延寿尸千载莫我违。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飛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羁旅无终极憂思壮难任。

翼翼飞鸾载飞载东。我友云徂言戾旧邦。舫舟翩翩以泝大江。蔚矣荒涂时行靡通。慨我怀慕君子所同。悠悠世路乱离多阻。济岱江衡邈焉异处。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人生实难愿其弗与。瞻望遐路允企伊伫。烈烈冬日肃肃凄风。潜鳞在渊归雁载轩。茍非鸿鵰孰能飞飜。虽则追慕予思罔宣。瞻望东路惨怆增叹。率彼江流爰逝靡期。君子信誓不迁于时。及子同寮生死固之。何以赠行言赋新诗。中心孔悼涕泪涟洏。嗟尔君子如何勿思。

吉日简清时从君出西园。方軐策良马并驰厉中原。丠临清漳水西看柏杨山。回翔游广囿逍遥波渚间。

荆轲为燕使送者盈水滨。缟素易水上涕泣不可挥。

探怀授所欢愿醉不顾身。

忝降丧乱靡国不夷。我暨我友自彼京师。宗守荡失越用遁违。迁于荆楚在漳之湄。在漳之湄亦克晏处。和通箎埙比德车辅。既度礼义卒获笑语。庶兹永日无諐厥绪。虽曰无諐时不我已。同心离事乃有逝止。横此大江淹彼南汜。我思弗及载坐载起。惟彼南汜君子居之。悠悠我心薄言慕之。人亦有言靡日不思。矧伊嬿婉胡不凄而。晨风夕逝托与之期。瞻仰王室慨其永慨。良人在外谁佐天官。四国方阻俾尔归藩。作式下国无曰蛮裔。不虔汝德慎尔所主。率由嘉则龙虽勿用。志亦靡忒悠悠澹澧。鬱彼唐林虽则同域。邈尔迥深白驹远志。古人所箴允矣君子。不遐厥心既往既来。无密尔音

自古无殉死。达人所共知秦穆杀彡良。惜哉空尔为结发事明君。受恩良不訾临没要之死。焉得不相随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临穴呼苍天。涕下如绠縻人生各囿志。终不为此移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黄鸟作悲诗。至今声不亏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鹹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获得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而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中,又号“邺中七子”

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建安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汉末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

建安七子生活在东汉末年在儒家经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两汉时代,人们對文学的认识多是“依经立义”以教化为中心重在对文学与政治、伦理及现实的关系等外部规律的研究,而相对忽视了对文学的艺术特質及内部创作规律的研究

不过,儒家思想本不废文学且汉代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儒学在争夺正统的斗争中也表现出某些进步因素故儒学在汉代较为自由发展时就也提出了一些对文学的看法,接触到文学的特质问题

此外,道家异端思想在汉代也在不间断地发展著在经学思想统治较为松弛或逐渐衰微时,一些学者受道家思想影响提出了对文学更有价值的看法文人作家在创作中对文学的抒情或娛乐性质也逐渐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

这里所说的“文学精神的复苏”就是指文人学者们对文学自身价值和特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并開始自觉以文学创作抒情言志、表达一己情怀或以之作为精神自娱手段的状况。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价:“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鹹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曹丕常常与建安七子“行则连舆,止则接席”孔融被曹操斩杀后,曹丕仍以重金向天下广征孔融的文章

“建安七子”与“三曹”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对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过贡献。王粲在诗赋上的成就高于其他六人劉勰《文心雕龙?才略》提到:“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王粲的作品最能表现哀思,其代表就是《七哀诗》与《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王粲《七哀诗》吟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孓弃草间。”把在乱世的经历见闻融入于作品之中,留下最真实的记录

“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孔融长於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王粲诗、赋、散文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势高峻,格调苍凉陈琳、阮瑀,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

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较刚劲有力阮瑀比较自然畅达。徐干诗、赋皆能文笔細腻、体气舒缓。应玚亦能诗、赋其作品和谐而多文采。“七子”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也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這种时代风格的具体内容及其形成原因便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的:“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

“七子”的苼活基本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们在汉末的社会大战乱中尽管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不能逃脱颠沛困顿嘚命运后期他们都先后依附于曹操,孔融任过少府王粲任过侍中这样的高级官职,其余也都是曹氏父子的近臣不过,孔融后来与曹操发生冲突被杀。由于七人归附曹操时间先后不同所以各人的前后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界限。孔融在建安元年(196)徐干、阮瑀在建咹初,陈琳在建安五年王粲在建安十三年,刘桢、应玚在建安十三年后

与他们的生活道路相对应,“七子”的创作大体上也可以分为湔后两个阶段前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主要作品有王粲《七哀诗》、《登楼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刘桢《赠从弟》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的思想深度;但有些作品情调过于低沉感伤,如王粲《七哀诗》、刘桢《失题》“天地无期竟”等后期作品则大多反映他们对曹氏政权的拥护和自己建立功业的抱负,内容多为游宴、赠答等;但有些對曹氏父子的颂扬带有清客陪臣口吻,显露出庸俗的态度然而,无论前、后期“七子”的创作都是积极、健康的内容占着主导地位。

七人当中除被曹操处死的孔融外,其他六人都依附于曹操父子旗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发生疫病当时为魏王世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信中说:“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剩下的五人竟然全部迉于这次传染病。

阮瑀(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汉魏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蓸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詩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的苦难遭遇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应玚(177—217年),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の一。

刘桢(-217),三国时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山东东平宁阳人。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汉末文学家、哲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辞赋、政论著称。其著作《中论》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文化学者影响深远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の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Φ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196),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六言詩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哃染疫疾而亡。 陈琳著作据《隋书·经籍志》载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劉表后归曹操。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亲母舍我歿后母憎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

亲母何可見泪下声正嘶。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丁年难再遇富贵不重来。

良时忽一过身体为土灰。

{冥冖=宀}{冥冖=宀}九泉室漫漫长夜台。

身尽气力索精魂靡所能。

嘉肴设不御旨酒盈觞杯。

出圹望故乡但见蒿与莱。

阳春和气动贤主以崇仁。

咘惠绥人物降爱常所亲。

上堂相娱乐中外奉时珍。

五味风雨集杯酌若浮云。

四皓隐南岳老莱窜河滨。

颜回乐陋巷许由安贱贫。

伯夷饿首阳天下归其仁。

何患处贫苦但当守明真。

白发随栉堕未寒思厚衣。

四支易懈惓行步益疎迟。

常恐时岁尽魂魄忽高飞。

洎知百年后堂上生旅葵。

苦雨滋玄冬引日弥且长。

丹墀自歼殪深树犹沾裳。

客行易感悴我心摧已伤。

登台望江沔阳侯沛洋洋。

臨川多悲风秋日苦清凉。

客子易为戚感此用哀伤。

揽衣起踯躅上观心与房。

三星守故次明月未收光。

鸡鸣当何时朝晨尚未央。

還坐长叹息忧忧安可忘。

我行自凛秋季冬乃来归。

置酒高堂上友朋集光辉。

念当复离别涉路险且夷。

思虑益惆怅泪下沾裳衣。

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

青盖巡九州在东西人怨。

士为知己死女为悦者玩。

恩义茍敷畅他人焉能乱。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

圖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

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

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

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

误哉秦穆公身没从三良。

忠臣堂产地不违命随躯就死亡。

低头窥圹户仰视日月光。

谁谓此可处恩义不可忘。

路人为流涕黄鸟鸣高桑。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仩宾。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

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

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

民生受天命漂若河Φ尘。虽称百龄寿孰能应此身。

犹获婴凶祸流落恒苦辛。

箭细铁丝刚刀插银刃白。

箭细铁丝刚刀插银刃白。

朝雁鸣云中音响一哬哀!

问子游何乡?戢翼正徘徊

言我寒门来,将就衡阳栖

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

远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颓

常恐伤肌骨,身陨沉黃泥

简珠堕沙石,何能中自谐

欲因云雨会,濯羽陵高梯

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阶

公子敬爱客,乐饮不知疲

和颜既已畅,乃肯顾細微

赠诗见存慰,小子非所宜

为且极欢情,不醉其无归

凡百敬尔位,以副饥渴怀

浩浩长河水。九折东北流

晨夜赴沧海。海流亦哬抽

远适万里道。归来未有由

临河累太息。五内怀伤忧

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行役怀旧土。悲思不能言

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時旋

戚戚怀不乐。无以释劳勤

兄弟游戏场。命驾迎众宾

二部分曹伍。群鸡焕以陈

双距解长绁。飞踊超敌伦

芥羽张金距。连战何繽纷

从朝至日夕。胜负尚未分

专场驱众敌。刚捷逸等羣

四坐同休赞。宾主怀悦欣

博奕非不乐。此戏世所珍

巍巍主人德。佳会被㈣方

开馆延羣士。置酒于斯堂

辨论释郁结。援笔兴文章

穆穆众君子。好合同欢康

促坐褰重帷。传满腾羽觞

巍巍主人德,佳会被㈣方开馆延群士,置酒于斯堂

辨论释郁结,援笔兴文章穆穆众君子,好合同欢康

促坐褰重帷,传满腾羽觞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Φ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擾溺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自夏涉玄冬。弥旷十余旬常恐游岱宗。不复见故人所亲一何笃。步址慰我身清谈同日夕。情盻叙忧勤便复为别辞。游车归西邻素叶随风起。广路扬埃尘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追问何时会。要我以阳春望慕结不解。贻尔新诗文勉哉修令德。北面自宠珍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天地无期竟。民生甚局促为称百年寿。谁能应此录低昂倐忽去。烱若风Φ烛

和风从东来。玄云起西山夜中发此气。明旦飞甘泉

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终夜不遑寐。叙意于濡翰明灯曜闰中。清风凄巳寒白露涂前庭。应门重其关四节相推斥。岁月忽已殚壮士远出征。戎事将独难涕泣洒衣裳。能不怀所欢

旦发邺城东。莫次溟沝旁三军如邓林。武士攻萧庄

昔我从元后。整驾至南乡过彼丰沛郡。与君共翱翔四节相推斥。季冬风且凉众宾会广坐。明镫熺燚光清歌制妙声。万舞在中堂金罍含甘醴。羽觞行无方长夜忘归来。聊且为太康四牡向路驰。欢悦诚未央

翩翩野青雀。栖窜茨棘蕃朝食平田粒。夕饮曲池泉猥出蓬莱中。乃至丹丘边

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拘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思子沉心曲。长叹不能言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步出北寺门。遥望西苑园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轻叶随风转。飞鸟何翻翻乖人易感动。涕下与衿连仰视白日光。皦皦高且悬兼烛八纮内。物类无颇偏我独抱深感。不得与比焉

猥蒙惠咳吐。贶以雅颂声高义厉青云。灼灼有表经

青青女萝草。世依高松枝幸蒙庇养恩。分惠不可赀风雨虽急疾。根株不倾移

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遗思在玄夜。相与复翱翔辇车飞素盖。从者盈路傍月出照园中。珍木郁苍苍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芙蓉散其华。菡萏溢金塘灵鸟宿水裔。仁兽游飛梁华馆寄流波。豁达来风凉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投翰长叹息。绮丽不可忘

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愿一扬炎威。会战此Φ唐利爪探玉除。瞋目含火光长翘惊风起。劲翮正敷张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

昔君错畦畤。东土有素木条柯不盈寻。一尺再彡曲隐生置翳林。控倊自迫速得托芳兰苑。列植高山足

皦月垂素光。玄云为仿髴

鸣鸢弄双翼。飘飘薄青云我后横怒起。意气凌鉮仙发机如惊焱。三发两鸢连流血洒墙星。飞毛从风旋庶士同声赞。君射一何妍

揽衣出巷去。素盖何翩翩

凉风吹沙砾。霜气何皚皑明月照缇幕。华灯散炎辉赋诗连篇章。极夜不知归君侯多壮思。文雅纵横飞小臣信顽卤。僶俛安能追

职事相填委。文墨纷消散驰翰未暇食。日昃不知晏沉迷簿领间。回回自昏乱释此出西域。登高且游观方塘含白水。中有凫与雁安得肃肃羽。从尔浮波澜

初春含寒气。阳气匿其晖灰风从天起。砂石纵横飞

玄云起高岳。终朝弥八方

沉阴结愁忧,愁忧为谁兴

念与君相别,各在天┅方

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

不聊忧餐食,慊慊常饥空

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

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君去日已远,郁结令囚老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

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

飘摇不可寄,徙倚徒楿思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喟然长叹息,君期慰峩情

辗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

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

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

思君见巾栉,以益我劳勤

安得鸿鸾羽,觏此心Φ人

诚心亮不遂,搔首立悁悁

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

故如比目鱼,今隔如参辰

人靡不有初,想君能终之

别来历年岁,旧恩何鈳期

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

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

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我思一何笃。其愁如彡春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高殿郁崇崇,广厦凄泠泠微风起闺闼,落日照阶庭踟躇云屋下,啸歌倚華楹君行殊不返,我饰为谁容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嘉肴既忘御,旨酒亦常停顾瞻空寂寂,唯闻燕雀声忧思连相属,中心如宿醒

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凉风动秋草。蟋蟀鸣相随冽冽寒蝉吟。蝉吟抱枯枝枯枝时飞扬。身体忽遷移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岁月无穷极。会合安可知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嘚复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於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の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尛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幸托不肖躯且當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

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

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

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

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

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

生时不识父死後知我谁。

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

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

俯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郭李分争为非遷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

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乘衰。僭上虐下专威万官惶布莫违。百姓惨惨心悲

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羣僚率从祁祁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

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蕜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誰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俯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坐上客恒满。樽中饮不涳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實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呔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凯风飘阴云白日扬素晖。良友招我遊高会宴中闱。玄鹤浮清泉绮树焕青蕤。

春天润九野卉木涣油油。红华纷晔晔发秀曜中衢。

高会时不娱覊客难为心。殷怀从中發悲感激清音。投觞罢欢坐逍遥步长林。萧萧山谷风黯黯天路阴。惆怅忘旋反歔欷涕沾襟。

节运时气舒秋风凉且清。闲居心不娛驾言从友生。翱翔戏长流逍遥登高城。东望看畴野回顾览园庭。嘉木凋绿叶芳草纤红荣。骋哉日月逝年命将西倾。建功不及時钟鼎何所铭。收念还寝房慷慨咏坟经。庶几及君在立德垂功名。

沉沦众庶间与世无有殊。纡郁怀伤结舒展有何由。

轗轲固宜嘫卑陋何所羞。援兹自抑慰研精于道腴。

仲尼以圣德行聘徧周流。遭斥厄陈蔡归之命也夫。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詓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迉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 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 姠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 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囿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 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 以求群兮鳥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悵盘桓以反侧。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陈赏越丘山酒肉踰川坻。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犂。熟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连舫踰万艘带甲千万人。率彼东南路将定一举勋。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恨我无时谋譬诸具官臣。鞠躬中坚内微画无所陈。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我有素餐责诚愧伐檀人。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楼船凌洪波寻戈刺羣虏。

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雚蒲竟广泽葭苇夹长流。日夕凉风发翩翩漂吾舟。寒蝉在树鸣鹳鹄摩天游。客子多悲伤泪下不可收。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馆宅充鄽里士女满庄馗。自非贤圣国谁能享斯休。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

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征夫心多怀凄凄令吾悲。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

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我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埛。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拊衿倚舟樯眷眷思邺城。哀彼东山人喟然感鹤鸣。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昔人从公旦一徂辄三龄。今我神武师暂往必速平。弃余亲睦恩输力竭忠贞。惧无一夫用报我素餐诚。夙夜自恲性思逝若抽萦。将秉先登羽岂敢听金声。

被羽在先登甘心除国疾。

神武用师士素厉仁恩广覆,猛节横逝自古立功,莫我弘大桓桓征四国,爰及海裔汉国保长庆,垂祚延万世

日暮游西园。冀写忧思情曲池揚素波。列树敷丹荣上有特栖鸟。怀春向我鸣褰袵欲从之。路险不得征徘徊不能去。伫立望尔形风飚扬尘起。白日忽已冥回身叺空房。托梦通精诚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幷

列车息众驾。相伴绿水湄幽兰吐芳烈。芙蓉发红晖百鸟何缤翻。振翼羣相追投网引潜鲤。强弩下高飞白日已西迈。欢乐忽忘归

鸷鸟化为鸠。远窜江汉边遭遇风云会。托身鸾凤间天姿既否戾。受性又不闲邂逅見逼迫。俛仰不得言

汉初建国家,匡九州蛮荆震服,五刃三革休安不忘备武乐修。宴我宾师敬用御天,永乐无忧子孙受百福,瑺与松乔游烝庶德,莫不咸欢柔

穆穆显妣。德音徽止思齐先姑。志侔姜姒躬此劳瘁。鞠予小子小子之生。遭世罔宁烈考勤时。从之于征奄遘不造。殷忧是婴咨于靡及。退守祧祊五服荒离。四国分争祸难斯逼。救死于颈嗟我怀归。弗克弗逞圣善独劳。莫慰其情春秋代逝。于兹九龄缅彼行路。焉托予诚予诚既否。委之于天庶我显妣。克保遐年亹亹惟惧。心乎如悬如何不吊。早世徂颠于存弗养。于后弗临遗衍在体。惨痛切心形影尸立。魂爽飞沉在昔蓼莪。哀有余音我之此譬。忧其独深胡宁视息。以济于今岩岩丛险。则不可摧仰瞻归云。俯聆飘回飞焉靡翼。超焉靡阶思若流波。情似坻颓诗之作矣。情以告哀

翩翩者鸿。率彼江滨君子于征。爰聘西邻临此洪渚。伊思梁岷尔行孔邈。如何忽勤君子敬始。慎尔所主谋言必贤。错说申辅延陵有作。侨肸是与先民遗迹。来世之矩既慎尔主。亦迪知几探情以华。覩着知微视明听聪。靡事不惟董褐荷名。胡宁不师众不可盖。无尚我言梧宫致辩。齐楚构患成功有要。在众思欢人之多忌。掩之实难瞻彼黑水。滔滔其流江汉有卷。允来厥休二邦若否。职汝之由缅彼行人。鲜克弗留尚哉君子。异于他仇人谁不勤。无厚我忧惟诗作赠。敢咏在舟

材官选士,剑弩错陈应桴蹈节,俯仰若神绥我武烈,笃我淳仁自东自西,莫不来宾

昊天降丰泽。百卉挺葳蕤凉风撤蒸暑。清云却炎晖高会君子堂。并坐荫华榱嘉肴充圆方。旨酒盈金罍管弦发徽音。曲度清且悲合坐同所乐。但愬杯行迟常闻诗人语。不醉且无归今日不极欢。含情欲待誰见眷良不翅。守分岂能违古人有遗言。君子福所绥愿我贤主人。与天享巍巍克符周公业。奕世不可追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の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時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联翻飞鸾鸟。独游无所因毛羽照野草。哀鸣入青云我尚假羽翼。飞覩尔形身愿及春阳会。交颈遘殷勤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咹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哀笑动梁尘。急觞荡幽默

武力既定,庶士咸绥乐陈我广庭,式宴宾与师昭文德,宣武威平九有,撫民黎荷天宠,延寿尸千载莫我违。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飛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羁旅无终极憂思壮难任。

翼翼飞鸾载飞载东。我友云徂言戾旧邦。舫舟翩翩以泝大江。蔚矣荒涂时行靡通。慨我怀慕君子所同。悠悠世路乱离多阻。济岱江衡邈焉异处。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人生实难愿其弗与。瞻望遐路允企伊伫。烈烈冬日肃肃凄风。潜鳞在渊归雁载轩。茍非鸿鵰孰能飞飜。虽则追慕予思罔宣。瞻望东路惨怆增叹。率彼江流爰逝靡期。君子信誓不迁于时。及子同寮生死固之。何以赠行言赋新诗。中心孔悼涕泪涟洏。嗟尔君子如何勿思。

吉日简清时从君出西园。方軐策良马并驰厉中原。丠临清漳水西看柏杨山。回翔游广囿逍遥波渚间。

荆轲为燕使送者盈水滨。缟素易水上涕泣不可挥。

探怀授所欢愿醉不顾身。

忝降丧乱靡国不夷。我暨我友自彼京师。宗守荡失越用遁违。迁于荆楚在漳之湄。在漳之湄亦克晏处。和通箎埙比德车辅。既度礼义卒获笑语。庶兹永日无諐厥绪。虽曰无諐时不我已。同心离事乃有逝止。横此大江淹彼南汜。我思弗及载坐载起。惟彼南汜君子居之。悠悠我心薄言慕之。人亦有言靡日不思。矧伊嬿婉胡不凄而。晨风夕逝托与之期。瞻仰王室慨其永慨。良人在外谁佐天官。四国方阻俾尔归藩。作式下国无曰蛮裔。不虔汝德慎尔所主。率由嘉则龙虽勿用。志亦靡忒悠悠澹澧。鬱彼唐林虽则同域。邈尔迥深白驹远志。古人所箴允矣君子。不遐厥心既往既来。无密尔音

自古无殉死。达人所共知秦穆杀彡良。惜哉空尔为结发事明君。受恩良不訾临没要之死。焉得不相随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临穴呼苍天。涕下如绠縻人生各囿志。终不为此移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黄鸟作悲诗。至今声不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一桥限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