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本主角姓柴,穿越到主角叫王子新穿越清末民初初的小说。

四、绝对不健康的贵族饮食!

现代的日本人,长期以饮食健康和长寿而闻名于世,并且一直在向全世界推销他们那套以素食、海产品为主的健康食谱。而饱受毒牛奶、地沟油坑害的我们中国人呢?呃,有个笑话是怎么说的来着,“作为中国人,不把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吃一遍,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唉,若是92号以后的放射性元素都能吃下肚,那咱们中国恐怕就该要变成全民超人了……

言归正传,虽然现代日本人自诩饮食健康,但平安时代的日本公卿贵族,在饮食方面可就非常糟糕了。

古代日本的公卿贵族,乃是这个国家饮食习惯最为奇怪的一群人,从总体上讲崇尚素食——在佛教传入日本之后不久的7世纪(相当于初唐时期),当时的天皇就下令禁止食用牛、马、犬、猿、鸡。经过200年的反复强调,到了9世纪以后的平安时代,日本的公卿贵族就已经养成了基本不吃肉类的习惯。

此禁令一直要持续至明治维新之后,才被推崇西方化的明治天皇下令解禁(天皇带头吃西餐啃牛排)。

当然,这一禁令的生效范围,在平安时代基本只限于公卿贵族,其他人偶尔还是吃一点肉的。

但问题是,当时整个社会都普遍认为肉食是下等人吃的东西,吃了四脚动物来世就要投胎当畜生,所以只有没文化的农民、猎人和下级武士才会吃肉。若是作为上等人的公卿竟然去吃肉,在贵族圈子里就会遭到普遍的鄙视和排斥,简直跟现代人吸毒差不多。

不过呢,不管哪个时代都有突破传统的人,哪怕是在公卿之中,关起门来开小灶偷偷吃肉的人也是有的。但是,为了吃一顿没油没酱的白煮肉,就要搞得比吸毒还见不得人,也未免让人觉得太悲哀了。

事实上,由于虔诚地信奉佛教,平安时代的日本公卿贵族不但不吃肉,而且连鱼都吃得不多——在平安时代后期,有个特别崇佛的白河天皇,觉得光是不吃肉还不够虔诚,又颁布了一项加强化的法令,进一步禁止食用鱼虾贝类,除了素食什么都不准吃!

与这位白河天皇比起来,咱们中国就算是那位因为崇佛而亡国的梁武帝(最早制定了僧侣不得食荤的戒律),简直都算不上虔诚。因为梁武帝只是让僧人们吃素,而白河天皇却弄到了全民食素的程度……

而更令人叫绝的是,这条怎么看都难以推行的禁令,居然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好多年!

在白河天皇驾崩之后,这一过分的禁令才渐渐松弛,但还是有不少人坚持不吃任何荤腥。

所以,日本公卿贵族主要吃的食物就只有大米,做成白米饭、饭团、年糕之类。配菜的种类也很贫乏,基本上只有咸鱼、腌菜和酱汤。味噌汤则是几百年后日本战国时代的战场速食,此时尚未发明,平安时代的人只知道拿味噌当做蘸酱用。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拿出一些栗子、纳豆、梅干之类“远方的贡品”来改善伙食,虽然名头很好听,但其实却吃得比中国乡下小地主还不如。

——由于京都地处内陆,不靠海,而当时的保鲜技术和运输条件又根本是个悲剧,所以平安时代的公卿贵族们,除非是大富大贵之辈,否则也很少能够在京都吃到鲜鱼鲜虾,通常只能吃咸鱼干。偶尔得到一尾鲜鱼,就是值得向全家夸耀的事了。

因此,在当时日本公卿的日常菜单上,基本上除了咸菜、酱萝卜和咸鱼,就是咸鱼、咸菜和酱萝卜。有时候连咸鱼都没有,只有咸菜和酱萝卜。如果弄到了几条鲜鱼或一些贝类,又赶上春夏时节,有新鲜的萝卜和野菜可以吃,饭后再来一杯茶和几块米粉做的小点心,那就已经算是很奢侈的大餐了。

而且,就算有了好的食材,由于日本的烹饪文化不发达,也别想让平安时代的日本厨子做出什么红烧鱼或者葱油海参之类的菜色。当时日本菜肴的做法除了蒸就是煮,或者就是生吃,连烤制的和油炸的点心都很稀罕,炒菜更是一直到江户时代都没有普及,不管什么菜都做得淡而无味,对中国人来说味同嚼蜡。

至于现代那种覆盖着鱼肉、蔬菜或鸡蛋卷,色彩绚丽缤纷的“江户前”手握寿司,则要等到近千年之后的江户时代初期,才在日本逐渐出现。而在平安时代,当时的日本只有一种用鱼、酒糟、盐、醋、米饭混合在一起,压上石头发酵腌制而成,散发着一股浓烈恶臭的“旧式寿司”。

这东西跟现代的日本寿司完全不是一回事,更像是酒糟鱼和臭豆腐的混合物——在现代的日本,这玩意儿基本已经淘汰,但还有少量生产,喜欢吃臭豆腐的朋友如果去日本的话不妨尝试一下,不过据说这东西里面含有大量致癌物质,最好还是不要多吃……

还有,在当时贵族公卿的家庭,每一顿饭的菜肴数量都有严格的礼法规定,最多只能吃三菜一汤。而且三道菜里面只能有一样荤菜,然后是一道酱菜和一道炖煮野菜,外加一碗酱汤。餐点的数量和类型统统都被规定死了,菜色的数量只能减少而不能增加,一直到平安时代结束也没有改变……

所以说,就连这么可怜的菜谱,平安时代的公卿们也不能吃个尽兴。

虽然现代的日本人把茶道视为国粹,但是在平安时代初期,大多数日本公卿还没有养成饮茶的习惯。只有少数僧侣和文人,才通过遣唐使从中国学来了饮茶的风俗。

而且在当时的日本列岛,也没有比较好的茶树,本土的茶叶味道粗涩,难以入口,通常是被当做药用,最上等的茶叶则要靠从中国进口,价格高昂得让人难以承受。

所以饮茶的习俗虽然几度短暂地风行一时,但很快又衰落下去。

一直要到平安时代已经步入尾声,即将进入武家统治的镰仓时代的1191年(镰仓幕府于次年正式成立),唐代茶圣陆羽写的《茶经》和优质茶树种子,才被高僧荣西法师从南宋带回日本,初步在贵族与武士之间普及开来,形成了茶道的雏形。而茶道的进一步发扬光大,则是16世纪的事了。

至于现代日本流行的拉面和荞麦面,以及“怀石料理”里面的大部分菜色,还有油炸天妇罗、大阪烤章鱼球之类的特色小吃,在平安时代也统统都还不见踪影。

总的来说,平安时代的日本公卿贵族们大多崇信佛教,普遍在思想上自律得过了头,严厉地戒绝杀生,把口腹之欲视为罪恶。有些贵族女子馋得实在受不了,吃了一条鱼,回头就要向佛祖忏悔祷告一番,认为这是很大的罪孽——真不知后世那些整天吃肉喝酒的日本和尚,看了这些古代信徒的举动又该怎么想?

光是不吃鱼,还算不上最自虐的。有些公卿贵族听了和尚们的忽悠,索性完全不吃菜,每天进餐除了米饭就是米汤,最多加点儿盐进去,于是导致这些人的营养结构极度失衡,维生素严重缺乏,最后硬是弄出了脚气病……并且一直到1000年之后的江户时代末期,日本社会中还有不少这样的傻瓜存在。

所以,在这种全民自虐式的狂热宗教氛围中,日本的公卿贵族虽然也经常宴饮,但一向本末倒置,一心只是在餐具、酒具和桌案方面下功夫,弄得描金涂漆、美轮美奂,还要追求高雅的环境和意境,却把菜肴本身看得无足轻重。在一个华丽的大盘子里只放一小撮菜的坑爹做法,就是在那时候开始流行的。

因此,就算你在餐点酒食方面弄出什么新鲜花样,也很难得到众人的追捧,说不定还要遭到严厉斥责和抨击。不过总算比愚昧的欧洲中世纪要强一些,不会被当成巫师绑到火堆上烧烤——毕竟要戒杀生嘛!

除此之外,正如同欧洲的骑士们没法自己脱盔甲,得要仆人拿螺丝刀“开罐头”一样,日本的公卿贵族也有着类似的烦恼——因为穿著正装时,身上的衣物十分厚重繁杂,穿脱不易,因此他们在平时必须尽量少喝水,以避免增加上厕所的次数……而这显然是非常不利于健康的。

——只有米饭的单调饮食,缺乏鱼肉的全素菜谱,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维生素、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全都严重不足,还要尽量少喝水……上述这些不健康的饮食内容,导致了平安时代的公卿贵族们不分男女,普遍都营养不良,百病丛生。尽管他们地位尊崇,健康状况却往往不如无拘无束的庶民。

——根据统计资料,平安时代的日本贵族都很短命,男性公卿平均只能活到32岁左右。至于终年生活在垂帘内的贵族女子,平均寿命更是仅有27岁而已!

对于现在流行的素食主义而言,这似乎是一个很糟糕的反面事例。

而且,在平安时代的贵族中,大约55%死于肺结核,10%死于皮肤病,还有20%的主要死因是脚气病,并且普遍患有伛偻病,未老先衰——这些主要都是衣衫服饰太厚重、化妆用品不卫生和营养失调才造成的毛病!根本就是在自虐啊!

相反,其余那些在饮食衣着和打扮上不那么讲究的下层百姓,尤其是生活条件较好,时常能够射猎吃肉的武士们,由于营养相对平衡,身体比较健康,并且还勤于锻炼,所以平均寿命反而较高。

——根据当时留下的统计数字来看,平安时代的武士,是当时日本社会各阶层之中最长寿的,平均都能活到将近70岁(平安时代的战争相对稀少,武士战死的不多),老百姓平均寿命也能达到50岁左右,远远超过了当时的世界平均水平(30到40岁),确实不愧为长寿之乡。

相形之下,这些理应养尊处优的公卿贵族,平均寿命却是如此短促,真是叫人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看着自己这些尊贵的上等人,反而活得不如市井小民健康舒服,平安时代的贵族们自然会感到心理不平衡。因此,那些博学多才的公卿们,有事没事总是喜欢无病呻吟,悲叹着自己如蜉蝣般短促的生命,大致上可以引用一句名诗形容为“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但问题是,这些消极厌世的公卿贵族们,却似乎完全没有想过,他们的生命之所以如此短促,根本都是因为他们在自己折腾自己,硬是搞垮了身体折腾出一大堆的自虐病啊!

现在大家明白为啥日本朝廷会被幕府架空好几百年了吧!让这么一群喜欢自虐的短命鬼病号,去驱策驾驭一群健康长寿的勇武男儿,实在是没天理啊!


不畏艰险走遍大江南北探险考察

同时也记录下量珍贵历史照片

却在即将离开时不幸遇险

生命永远消逝在滚滚长江之中

弗兰克·尼古拉斯·迈耶

1905年10月11日,直隶省昌黎(今河北昌黎)。

1906年3月1日,浙江,石桥。

1906年3月3日,杭州西湖。

迈耶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 自幼对植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年仅14岁的他,就在阿姆斯特丹的植物园,当上了园丁助理,而当时他协助的是著名的荷兰植物生理学家德弗里(Hugo de Vries)。

1906年4月12日,烟台港。

1906年5月26日,满洲奉天的城墙。

1906年5月26日,满洲奉天的主街道。

为更好地研究植物学,迈耶在1901年10月乘船去往美国。 到达华盛顿后,凭借着他的爱好和基础,很快就在美国农业部找到了工作。

在迈耶正好三十岁时,因为工作原因,他和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1906年6月4日,满洲辽阳的菜园

1906年12月31日,北京,通过卢沟桥的驼队

1906年12月31日,北京西南近郊,屋前的马匹和马车。

迈耶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时第一次来中国,他是受美国农业部的派遣,到中国的主要任务是:探险考察并采集生长在中国的木本植物标本,并将考察成果带回美国。

迈耶先后去过直隶(今河北)、辽宁、吉林、北京、山西、山东、江苏、浙江等地。 其用于工作的时间长达三年。

1907年1月1日,吉林,雪地上的马拉雪橇。

1907年8月13日,山东一条河边。

1907年12月2日,河北兴隆,小屋前的当地人。

1908年,迈耶回到美国后正式加入美国国籍。

值得一提的是,同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上发表了一个有关保护自然重要性的演讲,其文中采用的大量资料,就是迈耶在中国拍摄搜集到的照片及数据。当时罗斯福在国会上郑重地提醒美国人要注重保护森林,保护环境……

1908年1月19日,北京,雪后的潭柘寺。

1908年3月11日,山西省清源县附近。

1908年4月26日,苏州,盆景旁的当地人。

后来, 迈耶又分别于1909—1911年,1912—1915年和1916—1918年, 三次来到中国,继续他的探险考察工作。

1908年4月26日,苏州,石塔。

1908年5月2日,上海,舢板和汽船。

1913年3月31日,山东乐陵附近。

迈耶几次来华,为取得第一手资料,拍摄了大量各类植物、 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的照片。 他不畏艰难,跋山涉水,甚至临深履薄。如今, 这些百年老照片, 都已成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当时中国社会风俗、文物遗存、植物种群的珍贵资料。

在1918年迈耶第四次中国行时,由于中国的政治处境日益恶化,旅行变得很危险,于是他计划返回美国。

1913年3月31日,山东乐陵附近。

1913年4月3日,黄河南岸。

1913年4月3日,黄河上的小船。

然而不幸的是,同年5月28日,迈耶乘船顺长江前往上海, 准备回国的途中, 于5月31日,在船上神秘失踪。

6月5日, 在滚滚的长江水中人们发现了他的尸体。具体死因已无法考究,但有人推测,迈耶极可能是遭到了歹人的暗算……

1913年4月8日,山东济南北门。

1913年4月8日,山东济南的公园。

1913年4月8日,山东济南附近的村庄。

迈耶身遭不测之后, 他所拍摄的照片资料被耶鲁大学图书馆 (另一说是哈佛大学图书馆)收藏。

迈耶的这组老照片,从多角度反映着那个时代中国民间的真实特征。

1913年4月9日,山东泰安东门。

1913年5月29日,河北昌黎三屯营附近的村庄。

1913年5月30日,河北昌黎三屯营的街道。

本文中的照片,都是迈耶1905年-1916年中国行期间拍摄的作品。

1913年5月30日,河北昌黎三屯营的木柴市场。

1913年6月12日,天津,白河上的小船。

1913年6月14日,天津,河边的教堂

1913年6月28日,北京,车上的豆芽。

1913年6月28日,北京,夏季运输冰块。

1913年8月8日,河北蔚县小五台山顶俯瞰。

1913年8月14日,河北蔚县小五台山北坡。

1913年9月1日,河北蔚县小五台山下的乡村。

1913年9月2日,河北蔚县桃花镇附近的村民。

1913年9月14日,河北,乡村石门。

1913年10月16日,北京,马车上的箱子装满了种子,准备运往美国。

1913年10月18日,北京,钉马掌。

1913年10月18日,北京,挑选水果的买主。

1913年12月27日,陕西华阴庙。

1914年1月18日,西安南门外的景色。

1914年1月22日,西安南部的集市。

1914年2月1日,西安灞桥。

1914年2月1日,西安灞桥附近,牛拉碾子。

1914年2月1日,西安附近,溪谷里的道路。

1914年2月9日,山西蒲州附近,村庄入口处的车辙和手推车。

1914年2月10日,山西蒲州,城门。

1914年2月10日,山西蒲州,华丽的大门。

1914年2月10日,山西蒲州,西门外的水流和城墙。

1914年3月6日,河南开封,粪便堆边的人们。

1914年3月6日,河南开封,将花生装入口袋。

1914年3月6日,河南开封附近,村边的人类排泄物。

1914年3月17日,山东济宁,运河边收获的芦苇。

1914年3月18日,山东,火车站台。

1914年3月20日,山东泰安,贩卖水果。

1914年3月20日,山东泰安,突然的暴雨使街头变成了小河。

1914年5月23日,北京,北海公园。

1914年5月23日,北京,北海公园。

1914年5月23日,北京,北海公园。

1914年5月23日,北京,北海公园。

1914年5月23日,北京,北海公园内捕鱼的人们。

1914年7月24日,山西,小村庄。

1914年8月6日,山西东镇附近。

1914年8月10日,山西,客栈院子里的马车。

1914年8月15日,山西,黄河岸边摆渡处。

1914年8月17日,陕西,给西瓜剥皮的机械。

1914年8月17日,陕西,西瓜地里瓜农挑选种子。

1914年8月31日,西安钟楼。

1914年9月3日,陕西,集市上的人们。

1914年9月3日,陕西,街头市场里露天摆放的粮食。

1914年9月10日,山西阳平,一个小镇的露天集市。

1914年10月14日,甘肃舟曲,砍柴的妇女。

1914年10月29日,甘肃,山谷里的乡村,完全西藏风格的建筑。

1914年11月13日,甘肃舟曲附近,摆渡码头。

1914年11月13日,甘肃舟曲附近,拉着绳索摆渡到对岸。

1914年11月21日,甘肃,牦牛。

1914年11月30日,甘肃的骡队。

1914年12月14日,甘肃兰州,黄河铁桥。

1915年1月14日,甘肃,冰上的马车。

1915年4月27日,北京,花市。

1915年4月30日,北京城墙边,晒干粪便,用于肥料。

1915年6月5日,南京,捆扎的芦苇。

1915年6月11日,上海,虹口市场里买菜的日本妇女。

1915年6月28日,杭州,市场里的小贩。

1915年6月28日,杭州,在浅滩捕鱼的渔夫。

1915年8月9日,上海,竹围栏。

1915年8月9日,上海,竹席遮盖的河中小船。

1916年11月27日,河北遵化马兰峪,贩卖白菜。

1916年12月4日,河北兴隆,客栈的院子。

1916年12月5日,河北兴隆,茅草屋和驴子。

1916年12月8日,河北遵化马兰峪,果园里的人们。

来源:成都影像艺术中心

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 (第一部和第二部)特别彩排版

以J.K. 罗琳、约翰·蒂法尼和杰克·索恩创作的全新故事为基础,由杰克·索恩撰写的全新剧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角叫王子新穿越清末民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