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匾落款怎么写题字人在落款处会盖私印章吗?

原标题:为何一块寿山石玺拍卖1.6亿

都流传着爱寿山石、惜寿山石、

在寿山石头上雕刻抒情的佳话,

为何乾隆的“御筆之宝”如此高价?

为何雍正帝的印章是其兢兢业业的写照?

为何毛泽东主席的印章流派纷呈,风貌各异?

在2016年12月14日,法国亚洲艺珍专场中由Pierre Bergé & associés拍卖公司精选之重器——清乾隆 “乾隆御筆之宝 ”玺一经开拍,便引发众多慕名而来的众多资深买家的激烈角逐,最终以将近1.6亿人民币的天价落槌!

一、为什么“乾隆御筆之宝”如此天价?

原来此玺方形,寿山石质,阳刻印文“乾隆御笔之宝 ”,九龙云纹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0,5厘米见方,通高9厘米。本玺体量硕大,上部雕刻出没于祥云间的九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四周浅浮雕夔龙纹饰,古朴典雅、华美精细,此宝应为乾隆即位初期,清宫寿山石印玺中的杰出之作。

有清一代,十二位君主中,无论质量数量,均以乾隆印玺为最。本玺材质为产自福州的寿山石,自明中叶起,寿山石这一曾经难登大雅之堂的石材,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印玺雕刻。至清中期,受宫廷治印选材的影响,寿山石,尤其是其中的田黄石为世人所贵重,时号为“石帝”,有“连城价”之称。

石中之王田黄石,产于福建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田坑的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珍品。有着“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故被人们称之为“帝石”。田黄石质地宝洁、透明、通灵,肌里纹路隐约如丝,明显细致,宛如萝线纹。田黄石大多为卵状,故用手抚摸时会有圆顺温润之感,一块好的田黄石还须经艺术加工,加工的手法有薄意、浮雕、圆雕和制成方章

当今田黄石日渐稀少价格扶摇直上,易金三倍之说早已过时。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链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至于民间相传,田黄石是女祸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石可驱灾避邪,藏田黄者能益寿延年等。以下介绍几款田黄石中臻品,以供大家品赏。

董沧门刻恭亲王龙凤田黄对章(208.1g 205.1g)

成交时间:2016年6月1日

拍卖机构: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拍卖场次: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 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明十七世纪田黄石雕瑞狮纸镇(200g)

成交时间:2006年10月7日

拍卖机构:香港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场次:明粹典传——明代御制瓷器工艺品专场

郭懋介作田黄石山居即景薄意摆件 (390g)

拍卖机构:福建东南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场次:田黄珍品专场

成交价格:3680万元

郭懋介作田黄石赤壁夜游薄意摆件(340g)

拍卖机构:福建东南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场次:石卿巨制——赤壁夜游田黄专场

成交价格:2070万元

清康熙田黄冻双凤钮大方章(256g)

成交时间:2015年6月6日

拍卖机构: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场次:龙香——清宫御赏文玩

成交价格:1610万元

杨玉璇作田黄冻达摩面壁像(88g)

成交时间:2010年5月16日

拍卖机构: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场次:翦淞阁 文房清供

成交价格:1568万元

如一朝天子雍正御用宝玺制作的程序严格,制作的动议出自雍正自己,在制作过程中包括篆字的细节都经过圣裁,甚至还特别强调镌刻时要选择吉时。

超顶级收藏臻品名家作品寿山老坑料李红善伯洞石《太少狮》瑞兽钮长方章

由于皇帝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其宝玺的制作绝不是随意而为。首先是寿山石的选材,其次君心在玺的表达,如雍正帝在执政初期,不断下达旨意,制作了多方“为君难”宝说明刚刚即位的雍正帝对为君之难的深切感受,是他当时内心想法的真实反映。

其中的寿山石双螭玦扁钮长方引首“为君难”腰圆形宝是雍正帝即位后最早制作、最大的一方“为君难”宝。

在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雍正帝不断下达旨意,又制作了8方“为君难”宝。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既写匾,又多次制作宝玺。说明刚刚即位的雍正帝对为君之难的深切感受,是他当时内心想法的真实反映。

印尼金黄金冻石《瑞兽呈祥》三连大玺印

顶级老坑级结晶体寿山芙蓉、汶洋石印章系列

高山满朱砂冻石《瑞兽》高方章

在雍正皇帝种类不多的印章中 ,诸如“崇实政’’、”朝乾夕惕” 、“兢兢业业”的印章却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精品寿山的芙蓉石巨大收藏价值等篆刻印章系列

图片由華石堂提供收藏询价请加 微信号:

这绝非偶然 ,而是雍正帝一生为创造大清盛世勤勤恳恳工作的真实写照。

顶级老坑结晶体寿山芙蓉、汶洋石印章系列

三、近代毛泽东主席也非常喜爱中国篆刻艺术

他一生使用过不少印章,大多系名家所刻,流派纷呈,风貌各异,殊为珍贵。如下各图:

1、著名书法家金石家邓散木, 以寿山田黄石为毛泽东刻的这枚龙纽 大印堪称“文物极品”。这件作品是在1963年8月赠给毛主席的。

大印呈立方体,明黄色,顶部镂空琢双龙,因此又称“龙纽大印”,印的一侧刻有“1963年8月,敬献毛主席,散木瑑时六十有六”。

这枚印章的印文在章法上独具匠心。

2、“三百年来第一人”陈巨来

3、写雨景的大师傅抱石

傅抱石治印“毛泽东印”

1959年傅抱石听说毛泽东要为他和关山月共同创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巨幅画题字,事先精心准备了一枚印章,便于毛泽东落款时盖用。

这是一方毛泽东用得最多的印章,是刻的朱文“毛氏藏书”印。

毛泽东藏书不讲版本,但盖印是必不可少的。

此印是毛泽东在1963年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请上海金石名家吴朴(1922—1966)所刻。

5、“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

自称“三百石印富翁”的大师齐白石,也曾为毛泽东篆刻两方印章。

1949年,毛泽东写信邀请齐白石参加新政协会议。齐白石欣喜之下,用一对名贵的雕有狮子滚绣球钮的寿山石,精心镌刻了朱文“润之”和白文“毛泽东”印各一方。

钱君匋治印“毛泽东印”

在上海解放不久,当代著名篆刻家钱君匋)怀着崇敬之情给毛泽东篆刻了 一方“毛泽东印”。并通过当时的文化部长沈雁冰(茅盾)转赠给毛泽东。

谢梅奴治印“毛泽东印”

谢梅奴刻治的这两方印章分别是白文“毛泽东印”和朱文“润之”印,毛主席特别喜欢这两方由家乡的篆刻大家创作的印章,使用频率很高,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8、北京金石名家刘博琴

1949年,北京金石名家刘博琴()受人之托,曾为毛泽东刻过一方长方形的朱文“毛氏藏书”印。

毛主席还有两方印出自广东顺德女子之手。这位奇女子,就是曾出家为尼后还俗,以画梅、篆刻、书法驰名于世的现代女金石书画家谈月色。

10、十万印楼主曹立庵

亚子先将两方新印钤在毛泽东抄送他的《沁园春·雪》后,再将二印奉致毛泽东。现这一组篆刻已视为革命文物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下面是毛泽东的两枚早期印章

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军抗日先锋队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渡过黄河,东征华北前线对日作战,途经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一带,适逢大雪,于是写下气势磅礴、雄壮豪放的《沁园春·雪》。当时,毛泽东手书该词后,曾于落款处钤有一方白文“毛泽东印”。

以上两枚毛泽东的早期印章作者现在已不得而知。

寿山石对您的身心健康、财富有哪些益处?

美丽的石头阅尽世间百态,历经沧海桑田,它其中蕴含的气韵,是足以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沉静、自然随缘的平和心情。

来自老挝国家的田黄冻石巨大升值空间的风靡文人墨客界的印章

在今天物质丰富的生活中,当满足了马斯洛需求的几个层次后,学习品赏奇石珍宝也是工作生活之外的乐趣之一,认石、识石、磨石,看着一块平淡无华的顽石在自己手中涅槃成璞玉,也是幸福感升华时机。

面对通货膨胀的经济情况,作为一介书生,投资房产操心费力,投资金融产品风险大,收藏寿山石也不失为优质投资方式,既收获乐趣,又使资产升值。

图片由華石堂提供收藏询价请加微信号:

下面为您介绍有多年实体店,微信拍卖已两年多的诚信店,大家不妨动动手指添加掌柜的微信,多交流学习识石、品石。

您好,我是【華石堂】主人林挺,【華石堂】是一家集雕刻工作室,实体店,有着两年多来的微信拍买网络销售同步的高信誉专业寿山石平台。曾师从两位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林伟国、林国仲(左一刀)等林氏大师们门下。

【華石堂】的女主人——小惠,从小跟随祖父辈创作并从事经营寿山石工艺品的贤良气质女。她有着田黄六德:温、润、细、腻、凝、结般独到的眼光,常与广大寿山石友爱好者倾谈,探讨,研究。寿山石对于小惠来说,就像是命里注定的缘分,尤记初次见到寿山石,小惠就被这美丽的石头所吸引。它入手温润,精光内敛。如切脂,似大枣,若板栗,五彩斑斓。既有华丽的外表,也有丰富的内涵,仿若一位多年的老友,就算不说话,仍觉得心安。也许这就是几千年来,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痴迷它的缘故吧。宛若人生,寿山石的多样性让每位爱好者深入其中,难以自拔,在几千年的形成过程中,它经历了更多磨难,有着更多的故事,一旦与你朝夕相伴,便会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店内商品假一赔十,如与图片不符包退换!

交易时资金安全,我们交易模式是款到发货,刚开始不信任我们都是正常的,怕我们钱收了不发货,我们做微商就是一诚信为第一宗旨,可以给石友提供身份证照,本人免冠正面照,营业执照、银行卡实名登记。

交易后全部当天顺丰快递包邮,次日到货。如收到货品与图片不符,我们承诺,7日之内可以退换货,全额退款!

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说。 收藏鉴赏寿山石雕,应该有以下三看:

图片由華石堂提供收藏询价请加微信号:

一、看“因材施艺”是否恰当。寿山石雕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泽,雕刻出造型和色泽相适应的作品。

二、看技法是否合理。寿山石雕已由古墓葬出土的文化中看到的极为简练的技法,发展为现代精细的高浮雕、透花雕和圆雕等。

老挝田黄冻石《松下雅聚》顶级精品大摆件系列

三、看刀法是否充分。寿山石雕的技法,是通过运刀的刀法来体现的。寿山石雕的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简练的刀法,有朴茂的刀法,有浑厚的刀法,有秀凌的刀法。

图片由華石堂提供收藏询价请加 微信号:

如薄意雕刻,花鸟雕刻,多用秀凌的刀法;如人物圆雕、古兽印钮等雕刻则多用朴茂的刀法,它适于收藏家、鉴赏家拿在手上“把玩”,而不刺手,另有一番情趣 。

图片由華石堂提供收藏询价请加微信号:

寿山石的养护虽然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但也不是没有忌讳,不同的石种有其不同的特性,所以养护也要因石而异。

首先,保持润泽,切忌高温寿山石最忌干燥、高温,养护的关键要注意保持润泽。不论原石还是雕品,都应该避免阳光曝晒和高温环境。

更多来自老挝国家的田黄冻石《松下雅聚》顶级精品中大摆件系列

其次,开料水磨,谨防燥裂以水锯、湿磨为上,如须在砂轮上打磨,则应预备清水一盆,待石料摩擦发热时,及时用冷水降温。

中华四大名贵名石之一浙江昌化鸡血石《春夏秋冬》四件套大摆件

再次,原坯石料,木盒装放 经过去皮、除污、清杂质,制成原坯后,应分出品种、档次和块度,置放在木质盘盒之中。块度大且石质粗者,只需将木盒放在阴湿处保存即可。如属高档石料,块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满植物油的瓷盆里。

“石帝”正宗福建寿山田黄石(附带福州总厂权威鉴定证书)代代相传藏品系列

总之,雕刻成品,除尘保洁经过雕刻加工的寿山石雕成品,适宜陈列室内。石表被灰尘、污物沾染时,只要用细软的绸布轻轻擦抹、即可恢复光彩。

请联系【華石堂购买或参加微拍

【華石堂】,一家已经有着两年多的微信拍卖历史的力争一线品牌店。始终不变承诺:如与图片不一包退换!

(声明:本平台仅提供以上广告内容发布,版权归華石堂所有。文章内容、产品、售后、服务均由華石堂全权负责。)

古往今来,县境以其独有的灵山秀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来不少名人的探访、巡游、观光和视察。在桃江这片土地上,留下他们许多足迹、墨宝和歌声。本志在修纂期间,从大量的史料中,发现有黄帝、炎帝、善卷、孔子、屈原、陶渊明、李世民、梅鋗、曾国藩、范仲淹、朱熹(宋理学家)、吕蒙正、陶澍、于右任、蔡元培、赵恒惕(曾任湖南省省长)、曾峙华(民国初年湖南长郡会馆会长)、曾献迁(民国初年长沙知县)、叶开鑫(民国初年北伐军将领)、毛泽东、陶铸、温家宝、罗瑞卿、张震、黎锦晖、宋祖英等历代和当今名人,曾钟情桃江的山和水、人和事。现将其与桃江情结选载,录以存史。

符鸿基著《黄帝登熊湘》200010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考据:公元前26世纪末,华夏始祖黄帝逐鹿中原,与炎帝交手。阪泉一战(今河北省涿鹿县东),黄帝战胜,炎帝率余部迁至洞庭湖一带。为谋求炎黄联盟,黄帝挥师南下,渡湘江,入资水,到达修山。他十分看好修山的地理位置,因为修山处于湘西与湘中交界处,北靠洞庭西部粮仓,南有资水作天然屏障,给养便捷又宜于隐蔽休整,能避免与炎帝余部发生误会或冲突。他沿柳溪走到与资水汇流处,回望修山,见其双峰酷似熊耳,遂给修山取名为“熊湘”,并将行营之地命名为熊湘。一个“熊”字,标志着从中原出征一路滔滔都是有熊国联盟的胜利旗号;一个“湘”字,则将人们带入由北而南会合众流奔赴洞庭的宽广境界。黄帝以熊为图腾,以这个山名和地貌训诫、激励部属,坚定了这支正义之师统一南北,实现民族大融合的决心和信心。不久,黄帝遣使臣风后赴长沙与炎帝结成友好。识大体的炎帝以大礼接待风后,接受了实现和平统一华夏的轩辕政策,表示服从中原帝命,“退而修德”。黄帝大悦,认为是托了熊湘山的灵气,从而天赐祥瑞与人君。他决定答谢天地之功,登熊湘山设坛主持祭天大典叫封),继而在山麓凤麟港举行祭地大典叫禅)。炎黄联合,薪火相传,发展到周代,以炎黄族系为骨干,形成了共同的族体华夏族,即后世的汉族。黄帝登熊湘山,首开我国多民族统一之先河,创立“和天下”,为以后创立泱泱大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清同治《益阳县志》载:“黄帝披山通道,南至资水,登熊湘……”记的就是这一段史实。

蒋南华著《屈赋注解》载:炎帝神农是楚国鼻祖,祭号为东皇太一。《淮南子·汜沦训》云:“炎帝于火,死而为灶。”高诱注:“炎帝神农以火德王天下,死托祀于灶神 。”南楚古时桃花江属南楚时,民间称灶神为“太一府君”(即炎帝)。

屈原所赋《东皇太一》诗章中的东皇太一亦为炎帝神农。

《东皇太一》创作地在桃花江      《屈赋注解》考据:《东皇太一》是屈原在楚襄王十四年至二十年(285-279)之间,被放逐于沅湘一带时,在益阳桃花江境地所创作的作品。据《楚辞章句》载:“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讬之以讽谏。”今桃花江地属南楚,沅湘之间,是为《东皇太一》创作地之证。

 桃花江是炎帝的领地       屈原所作《东皇太一》,是对东皇太一即神农炎帝圣诞的庆贺与祝颂。每年正月初九为上皇圣诞日,上皇即《东皇太一》“吉日兮良辰,穆将愉兮上皇”中的上皇。桃花江人自古好巫,民间人丁生病或灾害,就拜神求巫,以乐诸神,消灾灭祸,以求安宁。拜神求巫都是在诸神生日进行。如正月初九敬拜上皇圣诞,至今在桃花江地流传不泯。这就说明,桃花江地区是炎帝神农(东皇太一)的领地,炎帝神农是楚地桃花江的上古鼻祖。

炎帝神农氏发现雪峰山茶     清末益阳知县汤鹏作诗云:“苍翠雪峰巅,灵根风露缠。贡香三百叶,仙植五千年。神农识瑞草,太子结茗缘。王爷携紫气,长护碧云眠。”此诗描述了五千多年前神农炎帝在“苍翠雪峰巅”发现“瑞草”──雪峰山茶的情况。

善卷,枉渚(今常德德山人,原始社会后期东夷部落中最有影响的氏族首领,其才德高尚,受人拥戴,是一位与尧、舜、禹齐名的远古圣贤。

相传在帝尧时期,善卷曾经隐居善溪(今桃江县武潭镇善溪村),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耕生活。《庄子》、《吕氏春秋》对善卷其人其事最早有记载。《吕氏春秋·权勋》载:“尧不以帝见善卷,北面而问也。尧,天子也;善卷,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之甚也?善卷,得道之士也,得道之士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意思是说,尧帝礼贤下士,不是以天子的身份,而是以学生的身份虚心向善卷请教治理天下之道。善卷是一位得道之士,他不骄不躁为天子尧传授“德行、达()智”。《庄子·让王》载:“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衣皮毛,夏衣须葛,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之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善卷隐逸善溪,用道德教化这里的民众。把善溪流域的民风社会教化得如世外桃源。后善卷八十而终,葬于沅水边的善卷垸。宋代徽宗,赐善卷为“遁世高蹈先生”。后人在他的家乡德山修建了“仰止”亭,在善溪洪崖寺上首建有一座善卷祠。用以纪念善卷。

孔子周游列国,寻找治国之道,遍访贤能之士。来到楚国后,听说在资水之滨的修山住着一位叫陆接舆的高人,便亲自到修山拜访。

 陆接舆,姓陆名通,字接舆,时称楚狂,桃江修山柳溪人。陆才高八斗,经纶满腹,耿直豪放。他蔑视王权,拒不为官,回到家乡隐居。深受世人敬仰。《高士传》载有陆接舆洗耳的故事。一次,楚昭王遣使聘他出山治理淮河,遭到拒绝,使者悻悻而返。妻子从外面回来,却看见丈夫蹲在柳溪边洗耳,忙问何故?陆说,刚才听了朝廷使者的一番鬼话,听得耳朵都脏了,不洗去耳中污垢,岂能安睡?陆淡泊名利,愤世嫉俗,视富贵如浮云的君子气节,颇得时人赏识。后人为纪念陆接舆,称柳溪为陆溪。“陆接舆洗耳”之典故亦源于此。

孔子登门拜访这天,陆接舆正在茅舍看书。孔子坐马车,布衣长衫,头挽发髻,有书童马夫跟随。经家人通报,陆整整衣衫走出门,对着孔子唱起歌来:“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而已,而已!今之从政者殆而!”意思是:“凤凰啊,凤凰啊!现在的王者德行为什么这样衰败?过去的事情虽不可挽回,但将到来的事情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如今的统治者快要灭亡了。”孔子听了一惊,觉得此公之言,不同凡响,切中时弊,洞察将来,很有道理。这人肯定是自己仰慕之人陆接舆。他便连忙下车,拱手施礼,想与陆交谈。而陆接舆早就不满孔子迷恋游说、维护王权之举。这时,陆“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个突然转背,隐身到竹林里去了。孔子只得扫兴而返。

《论语·微子》载:“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就是孔子的学生们记述的这个典故。

 凤凰山·天问阁·屈子钓台      据传,公元前322年,屈原因才华出众成为楚怀王的文化侍臣。这年秋天,怀王到洞庭湖君山狩猎,屈原与大将军屈匄一同前往。在休整期间,屈原陪屈匄到益阳李昌港军营视察劳军(20世纪90年代,在李昌港修建益阳火力发电厂时,发掘出2000余座战国军人墓葬,其埋葬的即为楚军营亡故将士)。在军营门口,屈原与家住桃花江文家渡少女女媭一见钟情。五年后,屈原托屈匄为媒娶女媭作了侍妾。屈原品性高洁,为人正直,被怀王任命为左徒,并封为三闾大夫,因而受到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之流的嫉妒和诽谤。结果,屈原两次遭到流放。在此期间,女媭始终陪伴着他。

 公元前290年,50岁的屈原遭谗去职,第二次被流放。当时,楚国的土地被秦国吞并了一半,上十万将士被秦军所杀。他对当政者彻底失去了信心,随女媭回到了桃花江。他们在凤凰山作了短暂停留。

 在暮春一个雷电交加的傍晚,屈原突发忧国忧民情感,思考着天地自然、社会政治、人生命运等一连串问题。他伫立山头,仰望苍天,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成就了历史上最神奇的诗篇《天问》。

屈原站在山上对天发问的时候,一只栖息在后山古树上的金色凤凰,立即张开美丽的五彩翅膀,飞向屈原身旁,为他挡风遮雨,这只凤凰后来成了屈原的保护神。屈原死后,那只凤凰也不知去向,当地父老认为凤凰就是屈原的化身,纷纷募捐集资在山上建了一座凤凰庙,尊屈原为凤凰神,凤凰山也由此而得名。因《天问》在此而作,故又名天问台。不幸的是庙毁于清道光年间的一场大火,旧时光景已不复存在。当地人为纪念屈原,在凤凰庙遗址上,又建了一座凤凰阁。今天问台已圮,而凤凰阁乃巍然独存,则屈大夫忠诚所牵,不随沧海以俱变也。

凤凰山麓的资水河畔,有一块宽约4平方米的大青石,活像一伸向江心的凤首,名屈子钓台,又名天问石,相传屈原曾在此垂钓。当地民间至今尚有屈原垂钓梦子牙的神奇传说。传说称:一天黄昏,屈原手握钓杆,静坐在这块大石头上面钓鱼。他望着清澈的江水宛如明镜,微风吹来好似浮筒在飘动,轻轻一提不见有鱼。朦胧间,只见江边来了一位童颜鹤发的老人,自称是前朝宰相姜子牙。屈原十分惊喜,忙问太公在渭水蟠溪钓鱼时,为何不用弯钩而用直钩?姜太公哈哈大笑,答道:“我在渭水用直钩,‘非钓鱼也,乃钓周文王也’!以此让他了解我的才能,赢得周文王的赏识。果然周文王看中了我的本领,聘请担任了他的军师,后来终于辅佐他推翻了殷商纣王暴政,开创了西周基业。”屈原听罢恍然大悟,是楚王听信谗言才把自己流放江南的。只要君王清醒了,定会清除奸臣叛逆,把自己召回朝廷,施展才能,实现重振朝纲、恢复霸业的抱负。正在想入非非之际,只见江面游来一条大鱼,一口吞食了钓饵。屈原忙扯钓杆,不觉用过猛,仰天一跤跌倒。屈原醒时日已西沉,原来是南柯一梦。

花园洞·三闾桥·书房村    为使屈原不为世事所忧,女媭把家迁到了五里外的花园洞,一家人过起了隐居生活。从此,在女媭的陪伴下,屈原一心种他的兰花,养他的蚕桑,读他的圣贤之书。这期间,他与村民在村中溪流上修了一座石拱桥,桥上建有凉亭。闲来无事,他就去桥上凉亭中坐坐,很少走出花园洞(至今花园洞仍有三闾桥遗址和书房村的地名)。《益阳之胜地与名人》载:“花园洞,凤凰台南五里,石鼓数座,相传为屈原读书处。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领兵夺取了楚国都城郢都,女媭也在同一时间因病去世。双重的打击,使屈原痛不欲生。悲愤中,他先后写下了思念女媭的《思美人》和同情战乱中流离失所的楚国百姓的《哀郢》。第二年春天,屈原饱受精神上的折磨,独自一人走出花园洞,驾一叶扁舟驶向洞庭。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桃花江水库

自唐朝刘禹锡在常德任朗州司马十载以后,人们通常随他把常德桃源县的桃花源作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原型。

而桃江县桃花江水库内的一条溪流区域,其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同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与世隔绝、未受战乱破坏的理想中的美好境地非常相似。经国家水利部专家詹灿辉6年考证,此区域是迄今为止最为完美的桃花源原型。

武陵人与桃花江      桃江境内傍资水的许多地方距离常德(晋代为武陵郡)陆路很近,武潭镇距常德仅30公里,距长沙170公里。在当时没有机动渔船的晋代,渔民一般都不会去长沙,却会常去常德,并自称为“武陵郡人”。

桃花江别名獭溪。溪流生态环境极好,鱼类资源丰富,原水獭极多。桃花江水位在春汛期为一年之最高,渔船完全可以自由上溯。桃花江水库位于桃花江上游子良岩,建成于1967年,距离资水主河道和桃江县城30公里。桃花江水库和资水通过桃花江相连通。在修建水库以前,每当春汛时节,知内情的渔民就驾着小船从资水进入桃花江子良岩下段捕鱼。在晋代,资水和洞庭湖区的武陵渔夫,上溯到此处捕鱼是很自然的事情。渔夫发现“桃花源”村庄以后,顺资水下行入洞庭湖,自沅水河口上行,到武陵郡(常德)“告密”,就渔民体力和行船能力来说,也不成问题。如果渔民们一次捕到很多名贵鱼,往往去大都市出售。卖鱼的首选地自然是武陵郡(今常德)。

春季桃花盛开,山溪水涨,正是鱼儿回游溪河的狂欢时节,资水中下游武陵渔人上溯桃花江上游河段捕鱼,而后去武陵卖鱼,实为一条最理想的行动路线。

 子良岩峡谷即是武陵人入口处   桃花江水库西南5公里处为海拔917米的猴家大山主峰,西北6公里处为海拔852米的纱帽山主峰。水库的人工湖就位于两条山脉所拥抱的狭长盆地中,盆地仅在西北有一处岩石裂隙,被溪流深度切割,成为水库的出口。

此处原名子良岩。现已筑成了水库大坝及发电厂隧洞,大坝高54米。据首轮《桃江县志》载: “子良岩”下面的山岩空隙原来如刀砍斧劈,十分狭窄,一次仅可容一人通过,又名“盘蛇谷”。这个罅隙入口与《桃花源记》所描述的桃花源入口“初极狭,才通人”最为相符。

在“子良岩”岩下罅隙的北面,进入谷口后,则是长约1000米,宽约60米至100米的山间峡谷,符合《桃花源记》中“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所在。

水库人工湖区域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宽500米至1200米。据参加过桃花江水库建设的老人称,水库淹没区原来有好几个村庄,庄里有许多田土、房屋以及大小池塘等。他们的描述和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村庄模样极为相符。

渔人当年发现桃花源的具体情景是,在现今桃花江子良岩峡谷看见桃林时,正值日落时分,周围高山遮挡了桃林阳光和对面阴坡山林阳光,因此显得幽暗;然阳光直射到村庄池塘水面,其反射光照到村庄北面的狭窄山口,故渔夫发现南面山峡小口“仿佛若有光”。现桃花江水库大坝处,即为陶渊明记载的渔人入口处。

桃花江水库库区,是为避秦时乱绝境    战国时期及以后历朝历代,沅水和湘水是北方王朝沟通岭南地区的重要水路通道,而资水却不是。原因有二:一是地理上的,资水落差大,河床窄,险滩相连,较大船只难以航行;二是人文上的,资水中上游地区历代是南蛮地盘,自秦、汉、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是没被平原政府王化的神秘蛮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揭示“南蛮”生存状况和历史源流的书籍和文章,当属南朝范晔(398—445)所著《后汉书·南蛮传》。范晔年纪仅比陶渊明小22岁,他们属于同时代人。

 对于晋代受到歧视的南蛮或者武陵蛮,陶渊明与范晔的观念和理解是一致的。从范晔《后汉书·南蛮传》原文中,可以了解南蛮在历史上被晋代和南朝人所赋予的浓厚神秘色彩。

《桃花源记》有这样的叙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其中的“外人”一词历来耐人寻味。在东晋社会,对于武陵渔人来说,他所指的“外人”其实就是山外的人,即“渔人”那样的人,而对比之下的“山内人”就是武陵蛮或南蛮。

《后汉书》、《三国志》、《晋书》以及《宋史》等关于“南蛮”、“武陵蛮”和“梅山峒蛮”一系列的历史记载,前后呼应,有史可考。

今桃江县城区,古为战国秦、汉至晋王朝等历代封建统治者鞭长莫及的边缘地带,亦即是“天高皇帝远”的“蛮土”。而桃花江上游子良岩峡谷里面别有洞天的盆地桃花江水库区域,正是上述“三蛮”控制和居住过的地方。这里与历史上“梅山蛮”的中心──湖南安化县梅城镇,有宽谷相连通,两地相距不过一天的路程。

桃花江水库区域神奇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宜居宜耕的自然环境,天然地适合逃避暴政和战乱的人们隐居,且可以长久生存。这与陶渊明笔下所描述的村中人“自云先世避秦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的世外桃源,极其吻合。

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南卷·桃江县资料本》载:唐太宗贞观初年,太后生了一场怪病,背部溃烂,久治不愈,连资深老太医也束手无策。太宗无奈,下旨贴出皇榜求医。一日,一个道人揭了皇榜。禀告皇上道:要用龙牙磨水,方可医治太后的背花。太宗救母心切,急忙下诏到各州、府、县,出榜寻找龙牙。益阳知县贴出榜文没几天,一个来自桃花江的道人前来揭榜,并献上一颗龙牙。知县大喜,询问其来由。道人称:本名邓云峰,法号“道元”,乃桃江三堂街一个小庙的住持。几年前,一条孽龙在资水上游作乱扰民,天将许蛟春奉玉帝之命下凡捉拿。孽龙自知不是对手,落荒而逃。天将穷追不放。孽龙逃进道元和尚的小庙,跪求藏身之处,说完就地一滚,变成一粒粟。道元拾粟塞入袖筒。天将追至,问道元和尚刚才是否看见陌生人进来。道元双手合十回答没有看见。天将只得往别处追寻去了。孽龙侥幸躲过一劫,拜谢道元和尚,临行前从口中拔出一颗牙齿,嘱其好好保管,日后可做妙用。知县听了道元的讲述,赶忙差人快马加鞭将龙牙送达朝庭。太医用龙牙磨水涂抹太后背部,抹一处好一处,果有奇效。太后背病痊愈。太宗龙颜大悦,特派钦差奔赴益阳,再由益阳知县带路,专程赶到桃江三堂街花桥坪村嘉奖道元和尚。钦差问道元:“要功名还是要富贵?”道元答:“不要功名不要富贵,只求将小庙修缮一下。”钦差回朝复命。唐太宗很钦佩道元和尚一心事佛的品德,随手拿起御笔题写“龙牙寺”三个大字,下旨命大将军尉迟公和秦叔宝率一路人马,带着御匾浩浩荡荡来到三堂街,用了半年时间,将道元和尚所在的小庙扩建成了一座大寺院。御匾挂于大门上方,金碧辉煌,“龙牙寺”从此香火鼎盛。至今尚有“龙牙寺”遗址可考,龙牙坪村也因此而得名。

梅鋗隐居梅山    据《史记·索隐》载:“高祖德芮,由衡山王徙封长沙王,鋗从之,所居曰梅山。”梅鋗,战国末年农民起义将领,丹阳皋乡江苏无锡)人,湘籍扬越今湖南地域人后裔。秦朝末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枭勇之士梅鋗揭竿起义,痛击官府,浪迹于江苏、广东、江西等地,后归附于江西番阳县吴芮,并追随刘邦一同伐秦,立下战功,项羽封吴芮为衡阳王,封梅鋗领十万户为列侯。刘邦称帝后,封吴芮为长沙王。梅鋗随吴芮回长沙,不久,举家迁往桃江板溪梅山村隐居。

桃江板溪之梅山    《宋史·蛮夷传二·梅山峒传》载:“梅山东起宁乡县司徒岭,西抵邵阳白沙砦,北界益阳泗里河,南止湘乡佛子岭。”梅鋗隐居地板溪,系资水在桃江流域的志溪、獭溪、锡溪、板溪、沂溪五大溪流之一。自秦末以来,由于战乱,生活在罗霄山脉的瑶民不堪苛政之压,流离迁徙至雪峰山脉五溪范围内的桃花江一带。其栖身之所,正好是梅鋗曾经隐居过的地方。时人为纪念这位农民起义将领,故以“梅”命名的地方不少,如板溪有“梅山”,石井头有“梅水洞”,桥头河有“梅溪”,关山口有“梅岭村”。

梅山蛮在桃江行踪    《史记·五帝本纪》称:中国长江以南的氏族曰“蛮”。资水中上游地区属南蛮地盘,从战国时代直至北宋,一直是神秘的蛮土。桃江板溪梅山一带,自性格刚烈的瑶民定居于此后,民风彪悍,不惧强权,被官府称之为“梅山蛮”。

梅山蛮存在的时期,始于唐僖宗光启二年(886),终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晚唐时,藩镇割据,群雄并起,澧州、石门峒首向琅联合梅山十峒蛮民断邵州道此驿由益阳经浮邱山,过仓溪仑入安化,再经龙田入娄底、邵阳)。从此梅山为蛮民所辖,“不与中国通”,成了国中国,割据近150年。宋太祖初年,梅山蛮左甲首领汉扶阳谋反朝廷。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官兵攻梅山板苍板溪、苍溪)。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官兵破梅山。汉扶阳阵亡,瑶王天子梦破灭,瑶民2万被俘,梅山蛮地方割据由此消失。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益阳南置安化县、新化县,各建城关,梅山复与“中国”通。

范仲淹、朱熹、吕蒙正手迹文稿现桃江

在县境武潭镇下天湾村汪姓族谱中,刊有《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手迹刊印件1件,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文稿2篇,北宋宰相吕蒙正文稿1篇。

范仲淹手迹刊印件,见于民国辛未(1931)年出版的《汪氏谱原》资阳汪氏六修族谱序文,其序文前的题字为“汪氏遗谱,子孙保之”8个行楷大字,落款“范仲淹”,盖有3.5厘米×3.5厘米见方的阳刻“范仲淹印”篆文印章1枚。题字中“汪”字、“氏”字、“谱”字有残缺,是因一至五修族谱重刊时损毁所致。

朱熹文稿2篇,刊载在同一族谱中。一篇为序文,作于宋淳熙十五年(1188)戊申秋九月甲戌,主要为汪姓颂德。另一篇《越王像赞》,共32字,是为祭祀汪姓发派祖越王画像而题。

 吕蒙正文稿1篇,也见于同一族谱中,题为《统宗正脉序》见本志《艺文》篇文赋章),作于真宗咸平二年(999)。

咸丰七年(1857),曾国藩任礼部右侍郎,署兵、吏部侍郎。是年5月,他应桃江子良岩文姓友人文任吾之托,为《文氏五修谱》作序,题为《文氏五修谱客序》。其序被辑录在《文氏七修谱》中。全文约600字,为文言文,文章对桃江子良岩文氏一族,因太平军战乱中幸存而庆幸。(见本志《艺文》篇曾国藩《文氏五修族谱客序》)。

《桃江文史资料》第九辑考载:陶澍青少年基本在桃江度过。5岁时,安化大旱,他随父陶必铨逃荒至桃江。其父任私塾教师,他随父在修山舒塘、河溪水毛栗坪等地读书,直至20岁乡试中举,到长沙岳麓书院。23岁从桃江武潭起程赴京会试,中进士踏上仕途。陶澍在桃花江畔学习和生活了15年,桃江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与桃花江女子喜结良缘    陶澍嘉庆七年1802中进士,先任翰林院编修,后升任四川川东兵备道。皇上准假回家省亲,他取道桃江河溪水,看望儿时同窗贺第民,喜欢上了贺第民之妹贺第英。陶澍回安化小淹,原妻王氏已另嫁他人。没过多久,陶澍迎娶桃花江女子贺第英,并在桃江杨家坳建陶宫保第陶澍在桃江的别墅)。陶澍任江苏巡抚时,已是中年,政务越来越繁忙,思乡之情与日俱增,遂生落叶归根之想。他听从夫人贺氏的劝告,在桃江捐资办学,修桥筑路,挖井开渠,养蚕植桃,大兴慈善之举。贺氏夫人曾在此延师教子,住过很长一段时间。陶澍偶尔回乡,总喜欢携夫人幼子,在别墅不远处的桃花江堤岸桃林中漫步吟诗,常引来游人驻足观看。其中有一首《咏贺氏夫人》诗:“桃花含笑沐甘霖,众说江花美绝伦;今日妾从堤上过,为何人不看桃林。”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情景。

道光恩赐印心石屋御匾    陶澍15岁那年,随父登山,游览了浮邱的山光水色,拜谒了浮邱寺供奉的真武祖师。在殿中,他口占一绝:“九重天动九重恩,九曲龙江望日行;他年我若成龙凤,授予江南万年青。”他许下的心愿,后来果然逐一实现。陶澍重游浮邱山,是在任两江总督之后。他做了两件功德:一是捐巨资整修了浮邱寺真武祖师大殿;二是将道光皇帝赐给他的御书“印心石屋”四字摩嵌于寺中石壁之上。

“印心石屋”这幅墨宝,同时被镌刻于浮邱山乡鸣石滩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楷书阴刻,方正遒劲,与摩嵌于浮邱寺佛殿石壁之上的“印心石屋”无异。此处已列入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为梅兰古井题匾     清嘉庆十五年(1810),两江总督陶澍到桃江重游旧地,应好友刘颖邀请,到牛田郭家塘村刘家湾刘颖家中作客。村口,建有一口历时300多年的老井,名曰“梅兰古井”。井水水质好,冬温夏凉,从未枯干过。井上方长有一株桂花树,植于南宋末年,高大粗壮,枝繁叶茂。陶澍舀水而尝,顿觉井水甘美。刘颖趁陶公兴浓之际,悬索宝墨。陶澍欣然应允,即书“辉增天禄”四字,以匾赠之。

流传桃江民间的陶澍对联    在修山与塾师碰对:陶澍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清乾隆五十年(1785),陶澍随父乘船到桃江曾氏塾馆就读,船到修山,见山势雄伟,杜鹃如霞,便停船上岸观赏。行至一塾馆前打听路径,塾师见他穿着寒酸,便出联奚落道:“修山山高,不落无名鸟雀。”陶澍不假思索,随口对曰:“舒塘(修山东麓小镇)塘浅,难藏万里蛟龙。”令塾师惊叹不已。为毛栗坪丁氏油榨坊题联:陶澍11岁时,到桃江河溪水的毛栗坪村,拜丁对山先生为义父,并在丁家私塾读书。他父亲亦在此授课。一天,附近有户丁氏油榨坊开张,老板来请他父亲写对联,恰陶父外出。陶澍答话间问道:“我可代笔么?”老板将信将疑,让他试试。陶澍挥笔书就一联:“赚钱要紧;发财靠尖。”见联,老板先是觉得好,后又皱皱眉,要他再做一首。于是陶澍便再书一联。联曰:“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此联一出,人见人赞,都说此子日后必成大器,陶先生将来有享不尽的清福。陶父曰:“只要天天有红薯包谷吃,夜夜有蔸根火烤,就知足了。”陶澍听了默记在心。这年除夕,他写了一首“红薯包谷蔸根火,这种福老夫所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小子为之”的对联贴在自家门口以遵父意。为毛栗坪丁氏碾米坊题联:“推声若雷,雷后无云下谷雨;鸟声如话,话中有韵听清明。”为毛栗坪磊峰寺题联:“江山依旧;气象维新。”为桥头河刘氏祠堂题联:“世泽起彭城,虎奋龙骧腾上国;书声开寿阁,衣香藜火耀明庭。”为河溪水凤形山三仙寺题联:“云气飘飘,恍若天边来鹤驾;泉声虢虢,早知山下有龙吟。”苦竹溪烙竹刻联:周鼎商彝自多古意;澧兰沅芷别有清香。”(此联墨宝为当地名儒唐子茂珍藏

于右任、蔡元培与丁氏族谱

1939年,桃江丁氏族人八修《丁氏宗谱》出版。于右任为《丁氏宗谱》题词和签名。蔡元培亲笔为这一族谱撰写序文,该序文为:“吾国世家巨室,大抵皆有族谱,所以辨昭穆,别亲疏,沿流溯源,不忘其本之义也。其体例虽皆袭用欧苏,而亦小有出入。今观益阳丁氏最近所修族谱,有数善焉:系表中夫妻平列,不以夫统妻,删除‘侧室’‘副室’等字样,优点一;女子亦列世系,优点二;妇人改嫁直书不讳,优点三;族立学校有学产表,优点四;丁口多寡有统计表,优点五;墓志家传有过于粉饰与行事不符者斥去不录,优点六。凡此皆循名责实别具只眼,事虽踵旧意则开新,堪为信史者也。丁氏始迁益阳在元至正间,迄今传世二十有三,人数以万计,泱泱乎大族矣。修谱已至第八次,脉络分明,本支辑睦,岂非家庭盛事、当世之良模乎?”

被时人赞之为“现代屈原”的夏思痛,1924年端午节在汉口鹦鹉洲蹈江殉志,轰动朝野。国内政要及各界名流,纷纷撰写挽联,寄寓哀思。

孙中山联:“有子不死;正气长存。”赵恒惕(曾任湖南省省长)联:“江海久奔驰,谁知鹦鹉洲边,芳草萋迷归梦远;湖山频怅望,遥听雁鸿声里,朔风潇瑟暮天寒。”张子清(红军名将)联:“奔走革命数十年,两袖清风归碧落;发奋著书三万帙,一腔热血泽苍生。”欧阳振声(时任湖南省参议会议长)联:“杜陵诗句,贾傅文章,鼓吹起沉疴,谭戴以还推巨擘;屈子孤忠,船山愤慨,湖湘锤闷气,蔡黄而后吊斯人。”曾峙华(民国初曾任湖南长郡会馆会长)联:“楚之屈子,汉之祢衡,旷世有知音,且把离骚诉鹦鹉;国假共和,省假自治,中原无净土,独留芳草殉王孙。”曹献迁(民国初任长沙知县)联:“热心救国,愤世投江,浩气塞苍冥,落落槃才悲小用;著作等身,文章寿世,灵魂归蓬岛,萋萋芳草恨无容。”叶开鑫(北伐军将领)联:“浊浪淘英雄,鹦鹉洲边江月冷;灵车归梓里,洞庭湖畔水云愁。”

进板溪专访张子清    《桃江文史资料》九辑载: 1924年春天,毛泽东专程到桃江板溪风景寺访问将门之子张子清。

当时,张子清在桃江浮邱山一带组织游击队闹革命,并与邓赫绩、刘承烈部汇合,组成湘中支队,曾一度攻占益阳。后游击队奉命前往广东,张被留下来处理善后工作。张是夏曦的表兄弟,在夏的影响下,对中国共产党有较高的认识。夏曦在毛泽东面前多次提到有军事才能的张子清,这就促成了毛的板溪之行。毛泽东进板溪,蓄一头大背头长发,着一件毛蓝布长衫,穿一双半新不旧的布鞋,俨然一名乡下教书先生。张子清热情接待了毛泽东。出于安全考虑,他安排毛在板溪静落庵住了两个晚上。毛与他促膝交谈,使正在寻找革命出路的青年张子清如醍醐灌顶,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从此,他追随毛泽东投身了中国革命。次年冬,张子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南下广州,踏上了他短暂而辉煌的革命征程。

 刘仲容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是1937年1月,地点在延安。当时刘为国民党风云人物李宗仁的高级信使。西安事变前,他先后3次作为李宗仁的线人到西安了解东北军的抗日情况。西安事变后,刘仲容辗转到延安,由周恩来引荐,见到了在窑洞里运筹帏幄的毛泽东。毛泽东对时局高屋建瓴、远见卓识的分析和看法,令刘仲容十分钦佩和折服。毛泽东在听了刘仲容的统战经历和对时政见解后,称他是一位“苏秦式的纵横家”,勉励他继续为国共两党团结合作、一致抗日,发挥别人不可替代的特使作用。

 刘仲容第二次见到毛泽东是1945年9月,地点在重庆。1937年始,刘一直以李宗仁桂系代表身份与中共中央保持联系。1938年,刘在白崇禧主政的桂林行营任参议,受到器重。1945年,白崇禧到重庆,将白公馆的全部家务交给刘仲容。刘利用军训部参议名义,与中共保持联系。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来重庆与蒋介石谈判。9 月初,刘仲容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对刘仲容说,抗战虽然胜利,但中国的民主力量发展还不够,要争取国民党内部的进步势力,营造国共团结阵营。希望刘为人民民主革命做出更多贡献。

刘仲容第三次见到毛泽东是1949年3月,地点在北平。1949年1月,李宗仁上台后发表文告,愿意接受毛泽东提出的8条建议,进行和谈。为了试探共产党的态度,白崇禧特派刘仲容到北平与中共高层接洽。1949年3月初,刘仲容身负特别使命,秘密从汉口动身去北平。3月下旬,刘仲容抵达北平。毛泽东在双清别墅接见了刘仲容,两人从晚上八点交谈至翌日拂晓。刘仲容阐明了国民党被迫和谈的现状及李、白动摇徘徊的心态。毛泽东指明了李、白为谋取划江而治罢战求和的真实意图,严正申明了中国共产党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立场,希望李、白做对人民大众有益的事。刘仲容返回南京后,向李宗仁通报了毛泽东的政治主张。之后,又对从汉口赶到南京的白崇禧进言,劝其打消划江而治的念头。

 刘仲容第四次见到毛泽东是1949年4月2日晚。毛泽东告诉他,以张治中为首的南京政府代表团已到北平,与周恩来等的谈判陷入僵局,想请他回南京去劝李宗仁、白崇禧在此历史转折关头顺应时势,勿再固持己见。4月5日夜,刘仲容飞返南京,为国共和谈斡旋。

刘仲容第五次见到毛泽东是1949年4月12日。他在北平双清别墅向毛泽东汇报南京政府放弃和谈的态度。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3日,南京解放,李宗仁逃往广州。在毛泽东、周恩来的诚挚挽留下,刘仲容决意留下为建设新中国出力。

刘仲容第六次见到毛泽东是1965年7月。毛泽东邀毅然回归的李宗仁进餐,亦要他出席作陪,以彰示他在为团结一切爱国民主人士和实现祖国统一所起的作用。

与桃花江七学友的情结   4次接见刘昆林。刘昆林,荷塘人。1921年起走上革命道路。抗日战争爆发,刘昆林决心赴延安学习,即向毛泽东写了信。因夏曦(是毛泽东的同乡,又是同学)曾多次向毛泽东推荐过刘昆林,故很快接到了毛的亲笔回信。信中说:“延安正需要经风雨斗争考验的人。”刘于1937年底到达延安,被安排到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4月至12月,毛泽东在杨家岭窖洞先后4次接见刘昆林,对他毅然来延安给予热情肯定。并仔细询问了张子清、夏曦两位烈士家属的情况,特批给夏曦家属800元抚恤金。在毛泽东的关怀下,刘昆林在延安工作了6年,曾先后担任晋察冀边区第一分区秘书主任与副专员等职。1940年3月,经刘申请,晋察冀边区党委批准他重新入党。党组织对他在1928年白色恐怖时与党失去联系后脱离党组织的情况,作了较长时间的调查核实,至1944年12月才批准其转正。对此刘有点牢骚,即上书毛泽东。毛于1945年1月11日回信给刘。信的原文是:

来信收到,此信及以前各信均已转给中组部,并请他们找你一谈。

你长期不被信任,难怪你不满意。但真金不怕火烧,还是应该有耐心,等候同志们了解你,除此都不是出路。看你此次的信,你的问题似乎可以获得解决了,更希望你耐心等候。

 这一向颇忙,我们暂时不谈,你在延安有一个停留,将来再谈吧。

刘昆林收到毛泽东的信后,非常激动。是年2月24日,又写信给毛主席表示接受组织考验,坚定革命信心。2月26日,毛又复信给刘,信的原文是:

二月二十四日给我的信收到了。你的态度很好、很正确,希望你坚持这种态度,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继续为中国人民服务。

寄钱给曾韵珂曾韵珂(1892—1969),又名广璋,源嘉桥新田村人。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与毛泽东关系密切,曾一起到乡村调查并作赤色宣传。此后,长期从事中学教育工作,曾在私立育才中学、蛇山中学、海滨中学以及蜚英中学任教,擅长文史和图画书法。后因故要将他调到城外小学去教书,大不悦,曾上书当年老同学毛泽东。去信不久,便得毛亲笔回信,还寄来人民币200万元(现值200),回信原文是:

八月来信收到,甚表同情。寄上人民币二百万元,聊为涓埃之助。改任中学或其他职务一事,我不便说话,请另行设法图之。

当省委知道这封信后,即派副省长周士钊来益阳调访,并于1966年将曾韵珂安排到湖南文史研究馆任馆员。

要高希舜去北京工作高希舜,源嘉桥企石村人,中国著名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高希舜与毛泽东是湖南一师同学,毕业时毛文章第一,高美术第一。毛泽东主事一师附小时,聘高为美术教师。

1949年2月,高希舜向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没有多久,收到毛泽东的亲笔回信,信中嘱他速去北京工作。高希舜同其妹夫章适园(著名画家)进京后,高被安排到中央美术学院,章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1956年,高、章与齐白石联手创作了一幅画,题为《和平幸福万寿无疆》,左角写着“章适园画石,高希舜画牡丹万年青,白石老人画鸽并题”。画成,由高、章送到中南海。但他俩走到中南海,再托人送给毛泽东。毛泽东接到画十分高兴。

为夏在伯回信。夏在伯,号明服,字益生,桃江武潭镇石桥老屋村人。1913年考入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预科班,与毛泽东同班。1914年春,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夏与毛同编在第八班。1918年毕业后,他们又同在一师附小共事一年。1937年抗战爆发。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还向在延安的毛泽东写信,推荐县立四校进步青年萧翰元、刘汉初赴延安学习。信是1938年秋发出的。第二年三月,才收到辗转中的毛泽东亲笔回信,信中说:

“……萧、刘入学不成问题,有纯洁青年能吃苦耐劳,此间均不加拒绝,望时赐教言为幸。

夏在伯接此信后,萧、刘随即奔赴延安,参加了革命。建国后萧翰元任山东省总工会主席,刘汉初从事教学工作,任昆明师范学院外语系教授。

新中国成立初期,夏在伯又向毛主席写信,想去北方工作。毛亲笔回信。信的原文是:

来信收悉。祝你身体健康!你我工作,南北异地,实相同也。你在南方工作,是一样的,不要到北京来。

勉励文士员为人民教育事业多做贡献。文士员,沾溪贺家坪人,中国著名地理学家。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与毛泽东是同学,后在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史地系深造,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事业。

1949年10月后,他受聘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50年,他以老同学的名义致书毛泽东,4月即得毛泽东的亲笔回信。信中勉励他努力学习,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勉励薛士堪安心教育事业。薛士堪(1898—1961),名世纶,字叔琴,武潭镇石桥村人。1914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与毛泽东同学。后到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去苏联东方大学学习。一年后回国,任中共中央政治局技术书记。1926年秋回湖南,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长,负责编辑党刊《战士》,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最初发表于《战士》上。

 1942年起,他转入教育界工作,先后就教于省立五师、南京美专。1949年后任广威中学(现桃江二中)校长。

建国初,友人李维汉等曾写信劝他赴京工作,他犹豫不决,于是上书毛泽东主席。毛亲笔给他回了一封信,勉励他:从事教育工作,极为有益,望加强进修,继续努力。自此他就遵循毛泽东教导,安心教育事业。

要熊科易参加工作。熊科易18931960,号集生,大栗港徐家坳人。曾就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与毛泽东同学。毕业后,在毛泽东主事的一师附小教课。以后在毛身边工作多年,为其筹措革命经费。1916年,得到毛泽东的帮助,他就读于南京东南大学教育系。1926年以后,曾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主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科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曾任重庆国民党军委外事局少将参议。

 新中国成立后,熊科易上书毛泽东,毛泽东亲笔回信要他参加工作,熊遵嘱去南京,1953年在江苏省文史研究馆任馆员,对文史研究工作有一定贡献。

《桃江文史资料》六辑和《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湖南》一书综合载:1959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研究钢铁生产以及工业建设问题。5月,周恩来向毛泽东写了《关于总理和八个副总理分别到九个产铁重点地区视察的报告》,毛泽东批准了这个报告。1959年5月下旬至6月,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的罗瑞卿,受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委派,率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冶金工业部基建司司长李非云、公安部办公室主任刘复之等到湖南视察钢铁生产情况,历时1个月,考察了湖南50多个钢铁工业小厂矿,其中包括桃江县灰山港这个新型钢铁工业基地。

汇报工作要求客观、真实、不掺水分  1959年6月11日,罗瑞卿到到桃江县灰山港视察钢铁生产情况。当时,灰山港是常德专署的重点钢铁产地之一,是有名的“建材之乡”。矿产资源丰富,烟、柴煤储量近2000万吨,铁矿石储量1300万吨(品位在36%以上),碳矿石藏量500万吨,石灰石藏量2亿吨。灰山港有全民所有制工矿企业20家,产品以煤、铁、石灰为主,年产烟煤10多万吨,焦炭3万多吨,生铁近9000吨,石灰4万多吨。

上午10:00,罗瑞卿一行在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于明涛和常德地委第一书记尹子明的陪同下,来到县八三煤矿。迎接的有县委副书记、县长李企孟,县工交办副主任胡奇能,县公安局长张英和八三煤矿党委书记柴小平及部分工程技术人员。

大家在煤矿简陋的办公室里,向罗瑞卿汇报大办钢铁的情况。罗瑞卿要求汇报时“一定要客观、真实、不掺水分”。会议由尹子明主持,曾担任过县大办钢铁总指挥的李企孟县长首先作了汇报。他说:1958年8月,桃江为完成5.2万吨铁和1.5万吨钢的生产指标,号召全县各级党委一把手亲自挂帅,组织21万劳力大办钢铁,其中直接参加炼钢炼铁的有7万多人。按军事建制编成10个兵团、56个营、327个连、1172个排和3021个班。先后建起了土炼铁炉1139座,土炼钢炉492座。在运输方面,为了保证物资供应,还动员集中全县1208辆手推车,383辆板车和35辆马车组成专业运输兵团。劳力最多时也达7万。为解决燃料问题,全县组织8000人的林业砍伐兵团砍树烧木炭,至12月就砍掉森林1.4万公顷,采伐林木92万立方米,竹材751万根。四个月的“大办”,全县共炼生铁4314.5吨,土钢319.8吨。由于是古老式的冶炼法,所以产品自然成本高,耗费大。据统计,炼出1吨生铁所耗燃料最高达60吨,成本高达5000元,超出收购价十多倍。且由于技术不过关,产品大部分不合格,造成惊人的浪费和巨额亏损。有关部门算了一笔账,除投入的人力、物力外,全县可核算的亏损额达460万元,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70%。

罗瑞卿听完,指出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这次失败了,担子归中央担,基层也要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他要求做领导工作的同志,今后无论办什么事,要顾及后果,要想到群众,切记不要头脑发热。正像一个指挥员指挥一场战斗,如果不能知己知彼,没有必胜的把握,他是绝对不能轻率下命令的!目前,就要按照中央的方针,该退的坚决退!该调的迅速调!于明涛做了表态发言,表示一定按照罗副总理的指示尽快进行调整,并做如下调整部署:将八三煤矿、裕民煤矿、桃江灰矿和桃江铁矿收归专署管理,其余20多个县属厂矿全部关闭停产。吸收的4万多名工人,全部退返农业战线。

开完汇报会,罗瑞卿参观了煤矿。一路上,他不断询问灰山港的矿产资源、水陆交通、电力供应和职工住房条件等方面的情况,并看了烟煤质量化验单,嘱咐童小鹏一一做了记录。中午,罗瑞卿与煤矿工人共进午餐。

 希望灰山港发展成为20万人口的工业城市

下午2:00,罗瑞卿一行视察了桃江铁矿第二铁厂。在出铁的第7号高炉前,对该炉炉长、全国工交系统劳动模范杨义和竖起了大姆指。他嘱咐工厂负责人,要注意发挥劳动模范的带头作用。随同专家们检验铁的质量后,又反复交待省、地、县负责同志,一定要严格注意产品质量,做到煤不合格不炼焦,焦不合格不炼铁,铁不合格不出厂。

夏日的中午十分炎热,罗瑞卿登上铁厂后面的山顶,俯视灰山港全貌,望着山下许多高高低低的烟囱,兴奋地对大家说:“此地矿藏丰富,南有烟煤,北有硫铁矿石,中间柴煤储藏量大,可望发展成为20万人口的工业城市。首先要帮助他们创办一个发电厂。”

罗瑞卿走后,中共常德地委认真领会和研究了首长的指示,迅速成立灰山港基建委员会,并委派地委书记苑洪武率工作组专驻灰山港进行工业基地的筹建。同时,省委决定修筑益(益阳)灰(灰山港)铁路,由益阳、桃江组织2万民工抢修。常德专署煤冶局还无偿调给灰山港85千瓦发电机 组2台,并派技术人员协助建好了灰山港电厂。

 1961年5月14日至17日,任中南局第一书记的陶铸到桃江考察工作。考察期间,陶铸了解民意,大胆表态,果断决策。县人为之振奋。

解散食堂    5月15日,陶铸来到武潭公社大志大队豪猪村食堂,召集社员座谈公共食堂问题。与会社员七嘴八舌痛陈公共食堂的诸多弊端,迫切要求解散。陶铸向社员征询意见:“食堂解散,你们还有什么困难和要求?”社员们要求从集体划给一些菜地,能养猪养鸡鸭。要求生产队少插一些双季稻,多插一季稻“万年红 ”(中稻)。因为这山村里,冷浸田、滂泥田多,日照时间短,不适宜种双季稻。“万年红”适合种在山村里,亩产有150公斤左右,比双季稻产量还高,出米率高,发饭多。陶铸当场拍板:“你们要求划一些地种菜是合理的,划多少可以讨论,对屋前屋后的边边角角应该让大家去种瓜种菜,以瓜菜代饭先解决燃眉之急。‘万年红’这么好为什么不可以种呢,种双季稻要因地制宜,不必种那么多。这都是社员自己当家作主的事。”

之后,陶铸谈话,大志大队社员自己当家,首先解散了食堂。

要把山封起来    山林问题是陶铸到桃江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陶铸了解到,武潭盛产楠竹,“大跃进”时期,破坏严重。1958年大办钢铁,树木被大量砍伐烧成木炭炼钢铁。1959年又普遍放火烧山,改种粟、荞麦、包谷。在楠木桥、许家洲一带,一次烧毁竹林500多公顷。

陶铸爬上大志岩子湾山,看了詹家冲的竹林。这里竹子大的腰围有一尺多。他在竹林里,用双手量了这根,又围那根。一见到大竹子就来了兴致,问随行的社队干部:“青皮带白粉的竹子是几龄?竹子生长的年限怎么分?”陶铸指着一根嫩竹问:“这根竹是那根竹分发出来的?”县林业局干部告诉他,竹子有座根与行根,座根即进根,一般不长笋,长笋的是出根(行根)。竹子每隔一年,才生笋,分当年与歇年。当年生笋每亩一般在30根左右。好的竹林每亩有竹子150根至200根,现在多数在150根以下,稀稀疏疏的只有几十根。陶铸问:“一根竹子有多重?”林业局干部说:“过去一根竹子大的有90余斤,大力气扛不了两根,现在一根竹子是25斤左右,一个劳力可以扛4根。”陶铸说:“现在山林潜力大,还有不少是荒山。毁山容易蓄山难,蓄山就是砍小蓄大,要把山封起来。几年之后,大竹子会越来越多,立竹密度也会越来越大,竹林就能兴旺发达。”陶铸走后,公社、大队便在这块十多公顷的竹林四周,钉上“此山陶铸封”的牌子,一直将山林封禁起来。

 陶铸视察武潭后,又到桃谷山公社猴栗岭看了竹林。桃江县委第一书记王志文在那里有块“试验山”,全是竹林,见不到村落。陶铸问王志文,这样连片的面积有多少?王回答:“这山坳里只有200来亩,连片的有7000余亩。” 陶铸说,发展林业要有一个大范围的管理,到处发展了就不会被侵犯。他问公社书记彭再如有什么好的管理办法?彭答:“准备包下去管理。”陶铸说:“这就是办法,中南局就正在落实五定大包干,要大家来管,要大家有责任,光是公社、大队是管不好的。再是要科学育林、治林和科学开发林业。”接着他又问王志文:“桃江全县有多少竹林面积?”王答:“50多万亩。”陶铸交代王志文,要把这些山很好地看起来,把山林管理责任制搞好,使桃花江迅速恢复山清水秀的景象。桃江县委根据陶铸的意见,随后派农村工作部部长王希果、林业局局长汤晋带领工作组,分别到大志和猴栗岭两个大队进行山林管理的试点工作。桃江山林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有错必纠    5月17日,陶铸参加了桃江县委正在召开的县区社三级干部大会。

首先,陶铸召开了有区、社书记十多人参加的小型座谈会,就如何贯彻落实《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等方针政策,如何调整基层积极性、尊重生产队自主权、充分发扬社员当家作主精神,以及社员开展家庭经营、搞好小自由等问题开展讨论,听取意见。

 随后,陶铸在三级干部大会上作了长篇讲话。陶铸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困难时期。

谈到公共食堂时,陶铸列举了群众对办公共食堂的许多意见和迫切要求解散公共食堂的呼声,当众宣布解散公共食堂。陶铸还特别强调,食堂下放以后,要搞好房屋退赔,要划给社员适当的菜地,屋前屋后、边边角角的土地要放松使用,让社员种瓜种菜,以瓜菜代饭,迅速缓解当前生活困难的局面。

在谈到中央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时,陶铸说:“中央明确提出坚决纠正以刮共产风为主的‘五风’错误和干部中的违法乱纪错误。”

他很有针对性地指出:“我们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不认错。现在是‘五风’过了头,错在上面,县委有责任,主要责任在我身上。我是中央委员、中南局第一书记,由我陶铸承担责任。大家可以出怨气,提意见,然后心平气和总结经验教训。”

陶铸接着说:“有错必纠,纠正了就好……希望大家放下包袱,大胆工作。”

这次县区社三级干部大会后,全县4759个公共食堂只几天时间就全部解散了。桃江解散食堂,走在了湖南乃至全国的前面。

1992年11月10日和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就丘岗山地地区农业发展问题,选定桃江为考察点,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做了重要指示。

此行他只带了中央办公厅3名工作人员。湖南省委根据他的指示,仅派省政府副省长王克英、副秘书长谢康生陪同。报纸电视等媒体无一记者采访。地县两级接待的也只有益阳地委书记孙振华、桃江县委书记文志良和县长钟德基。

 肯定向阳花村的经济发展模式   11月10日上午9:10,温家宝一行乘坐的中巴车到达灰山港镇向阳花村。在向阳水泥一厂厂区,温家宝视察了生产车间和生产线扩建工地。他仔细询问工厂的规模和产品的质量、销售等情况,村党总支书记刘安生一一做了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村党总支部组织发动农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兴办集体、个体、私营和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建材、化工、加工、运输及服务企业全村已发展到31家,安置农民1600多人,村里98.8%的农民成了工人。去年村里工农业总产值2800万元,其中工副业占91%,农民人均年收入1400元。今年的工农业总产值4600万元左右。村办企业的利税350万元左右、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可达1700元,是全县最高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大为改善。男满60岁、女满55岁的村民,实行退休制,每月可以领到退休金。农民也不用再交提留、上缴。温家宝听了十分高兴。他来到厂会议室,请来一些农民工人座谈,征求他们对国家发展乡镇企业政策的看法和意见。温家宝充分肯定了向阳花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的发展模式。指出,不论是集体、个体,还是私营、股份制,都是可行的,只要有利经济发展,有利提高农民生活,有利减轻农民负担,就是好的做法。他希望向阳花村继续走自主发展经济的路子,一直走下去,真正为农民谋利益。10:40,温家宝离开向阳水泥一厂,来到灰山港镇政府,镇党委书记罗锋向温家宝汇报了全镇的政治经济情况。温家宝不时点头肯定。11:00,温家宝离开灰山港,前往桃江县城。

称赞快餐米粉为稻米增值找到了一条新路    温家宝一行离开灰山港,顺桃灰公路,来到了桃江县康佳宝营养快餐米粉厂。该厂是利用桃谷山粮站仓库改建的,专门生产快餐米粉。研制人张炳林系桃江栗山河乡农民,1986年成功生产出快餐米粉。产品通过省级鉴定,获14项国家专利和多种奖励。张应邀于1992年8月到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三国访问,洽谈技术合作。康佳宝快餐米粉厂的米粉生产线就是张捐赠的。温家宝进厂察看了生产线,听取了快餐米粉的生产情况汇报。看着雪白的大米顷刻变成洁白的盒装米粉,他高兴地说,“这很好嘛,你们在稻谷的深加工、精加工上做文章,为稻米增值找到一条新路。”温家宝回到北京几天后,仍然惦记着快餐米粉厂的发展。他打电话反复叮嘱地、县领导,要为快餐米粉的发展提供方便,找好出路,好好扶植,使它早日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夸竹工艺品化腐朽为神奇    温家宝离开“康佳宝”,驱车来到位于县城桃花路现县文化馆的天趣竹艺厂。这里展出的全是用竹子制作的根雕罗汉、花鸟虫鱼、烙花画等工艺品。温家宝赞赏这些巧夺天工的竹艺制品。称“这些根雕个个面孔不同,真是化腐朽为神奇啊”!

称洪山竹海风景极妙   下午3:00,温家宝一行来到洪山竹海。洪山竹海时属桃谷山乡政府管辖,乡政府已作出把竹海建成旅游景点的规划,并建起了观竹楼,5万亩竹林连片,十分壮观。接待了不少游人和一些知名人士。温家宝下车后,由桃谷山乡党委书记詹海龙带路,登上观竹楼三楼会客厅,温家宝说明此行主要是作些社会调查,和基层的同志共同探讨一下农村社会改革发展的形势,询问詹海龙对当前农村改革开放形势的看法。詹海龙简要介绍了有关桃谷山乡和洪山竹海的基本情况,同时也汇报了农村改革中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一些偏差,谈了自己的看法。温家宝都做了认真地记录,并不时插话。

汇报进行了1小时45分钟,早已超过原定的时间,工作人员几次催促,温家宝都没有打断詹的汇报。汇报结束,温家宝合起笔记本说:“你今天谈的内容很好、很实在,也很明确。”说完同詹海龙握手,下楼。他边走边看周围的景色,深有感触地说:“这里风景极妙!”

 称近仑村发展庭院经济的路子走对了”  下午5:00,按照预定的行程,温家宝驱车来到了离县城10多公里的双江乡近仑村。汽车停在近仑村荞麦仑顶上,站在这里可以鸟瞰村里30多公顷翠绿的茶园。村党支部书记吴功壮介绍说,这片茶园由村上经营,土地是由村里部分机动山和村民少量自留山构成,茶园每年都给土地报酬。温家宝一行来到村委会会议室,与吴功壮继续交谈。从农民对党中央农村政策的看法意见,到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和对农业的投入;从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农民负担,到每亩稻田的成本,粮食售价;从学龄儿童的入学率、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到孤寡老人的赡养。温书记边交谈边做记录,原定半小时增加到1小时。太阳快落山时,温家宝要吴功壮带路,看了郭家园组的龚腊初家和安永丰家。龚家门前是个小橘园,五六十株橘树挂满了果。安家房前屋后都是橘子树,还有一片小竹林。温家宝在前后院里转了一圈,说:“很好很好,不错不错,农村致富奔小康,就是要走发展庭院经济的路子,希望你们继续巩固发展,早日奔小康。”

挥笔题写楠竹之乡    温家宝回到县城第二招待所,天已抹黑。他简单地吃了顿饭,没有休息,分别听取了县农委主任胡建尤、县乡经委主任彭雨生关于农业和乡镇企业发展情况的汇报,随后,温家宝约见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主要领导,县委书记文志良向温家宝汇报了桃江的概况。随即,温家宝做了重要讲话。他强调:“结合桃江的实际,应该在三个方面做好文章,做出努力。一是在调整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上;二是在农副产品加工和转化上;三是在搞活流通上。”他最后指出:“这次十四大,我们根据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总结了改革开放14年来的实践和基本经验,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提出了今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这给我们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进一步贯彻十四大精神,把农村工作搞好,使农村经济有一个更快更好的发展。桃江有着自然资源优势,有着良好的传统,工作也有基础,一定能够把握机遇,真抓实干,把两个文明建设提上一个新台阶。”

11月11日上午,温家宝离桃前往益阳。临行前,他对招待所的服务员说:“大家辛苦了,感谢你们为我提供了优良的服务。”并热情地和服务员们一起合影留念。是日下午,文志良在益阳宾馆请温家宝为桃江之行题词,温家宝爽快地答应,挥笔题写了“楠竹之乡”4个大字。

2001年5月14日,张震视察工作来到桃江。

竹海留墨颂竹乡    张震来桃江视察第一站是洪山竹海。在观竹楼,张震眺望连绵万亩的竹海碧浪,对陪同的桃江县委负责人说:“楠竹之乡,名不虚传哦。”走进休息大厅,他马上被满厅颂竹的条幅、字画所吸引,凝视温家宝题词“楠竹之乡”良久。他详细问桃江楠竹总量在全国的地位,楠竹收入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从培植加工,产品销路,市场前景问到桃江竹与浙江竹、西南竹、拉美竹的区别。桃江同志奉上文房四宝,恳请将军惠赐墨宝,将军欣然命笔,奋书“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桃江二者有,游人皆满足”的字句。转而跨进创立于1999年的桃花江竹博物馆,他对琳琅满目、栩栩如生的竹雕、竹刻工艺品赞不绝口。导游指点着几件竹根雕作品告诉将军,这些东西原本都是埋在土里的。张震翘起姆指称道:“这是化腐朽为神奇,巧夺天工!”桃江同志要送竹雕寿星给老将军,被婉言谢绝。

 触景生情忆战友     从竹海出来,市委、县委的同志陪将军访古寻幽,来到凤凰山麓的资江边,导游介绍了桃花江从此处注入资江的地理环境,讲述了屈原在凤凰山上对天发问和坐在江边垂钓的传说。爬上凤凰山,来到桃江县委驻地,将军静静地听了桃江同志对凤凰山周围人文景观的介绍,当听到要在这里修建张子清、张昆弟等革命烈士纪念馆时,将军突然插话,提起了当年的一位红军战友胡浚。在第二次反围剿时,张任指导员,胡是排长。两人一同参战,先后负伤后在一起疗养过。从交谈中得知,胡是益阳人,做过篾匠。1934年,胡任红三军团五师参谋长,这年12 月,率红三军十八团掩护中央军委一、二纵队渡过湘江后,在光华铺阻击战中浴血奋战,英勇牺牲。将军深情回忆往事,还专门写了一份关于胡浚情况的证明材料,再三嘱咐陪同的同志找一找胡浚的后人。市委、县委的同志表示,一定积极查找、核实,力争了却将军的这个心愿。

黎锦晖(1891—1967),湖南湘潭人,《桃花江是美人窝》歌曲作者,中国著名音乐家、流行歌曲之父。1932年,《大晚报》举办的上海首届三大播音歌星评选活动,100多首参赛歌曲中,有90%的歌是黎锦晖所写。其中《桃花江是美人窝》、《毛毛雨》为他的代表作。

黎锦晖在长沙读书时,与同班的一个女同学吴娜很要好。吴娜天生丽质,她的家就在桃花江畔。阳春三月,黎锦晖陪吴娜来到桃花江踏青采风。在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两人来到桃花江西南方15公里处的修山渡口,仰望修山,只见一道霞光直照江滨,其光芒正好照射在陡峭如刀削、青秀如裸女的峰峦,那神奇的色彩、那迷人的魅力,简直就是大自然的“维纳斯”。黎锦晖惊叹不已地说:“太美了,太美了,这真是一尊雕塑大地的维纳斯。”吴娜介绍说,修山,又叫羞女山,从远处眺望,宛如一位婀娜仰卧的少女。秀丽的桃花江,神奇的羞女山给黎锦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1928年5月,应南洋商人刘雨的邀请,黎锦晖率中华歌舞团到东南亚各国巡回演出,获得成功。后因学员纷纷被当地挖走而困守新加坡。上海一家唱片公司致函黎锦晖,说他的唱片、歌曲在上海畅销,约他在短期内作爱情歌曲100首,并预付稿费定金500元。为了赚取回国路费,黎锦晖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歌作曲。一天黄昏时分,妻子徐来邀黎到海边散步,他俩坐在礁石上,面对夕阳下迷人的大海,见到当地载歌载舞的男女青年,黎锦晖对徐来说起了风景如画的桃花江,想起了江边如画的美人吴娜,一时挥之不去,忽然来了灵感,对着徐来唱一句、写一句,一首通俗爱情歌曲《桃花江是美人窝》就这么诞生了。

《桃花江是美人窝》的出炉,很快成为十分火爆的现代爱情流行歌曲,后来由邓丽君演唱,在海内外华人中广泛传播。

2001年7月初,浏阳河酒业集团借景桃花江,特邀宋祖英拍摄MTV《又唱浏阳河》,主拍单位是潇湘电影制片厂,桃花湖风景管理区协拍。在宋祖英莅临桃江之前,桃江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出专门部署,选定桃花江森林公园为主演区,在子良岩下桃花湖畔人工搭建了舞台,高大酒坛、高大酒缸、高大木桶为置景道具,安排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舞蹈班学生伴舞。7月1日,宋祖英来到桃江,受到中共桃江县委、县政府的热情接待,夜宿桃花江宾馆。次日至第三日,天气酷热,人涌如潮,观者云集,宋祖英如期出现在桃花湖畔十米多高的舞台上,《又唱浏阳河》的优美旋律和甜润的歌声在青山绿水间飘荡。时省、市、县十多家媒体做了相关报道。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匾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用极其简练的语言、深邃的寓意,表达出厚重的文化内涵,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审美思想。悬于宅门则端庄文雅,挂在厅堂则蓬荜生辉,装点名胜则古色古香,描绘江山则江山增色,片辞数语中却内涵丰富,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厚重魅力。平定民俗博物馆收藏了一百多块有关平定匾额,这些匾额是研究古州平定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匾额宽44厘米,长161厘米。正中“实受其福”4个行楷大字,字体美观,遒劲有力。右边有直书“乾隆岁次戊寅初夏杨春泰题”正楷小字;左方直书是“信士贾贵禄、高万珠和男贾明贾□贾□高有元谨”正楷小字;上方正中央有一个正楷小字“献”。
这是悬挂在庙堂之上的匾额,信男善女因受庙堂的庇护,而获得其福,就请有名望的书法大师题字制匾,悬挂在庙堂上,以示感谢。这块匾额是在乾隆戊寅初夏信士贾贵禄、高万珠携带二字,请杨春泰题的,送给庙宇的匾额。
“实受其福”一辞出自繇辞:“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意思是东边的邻居举行杀牛的太牢祭,不如西边的邻居举行夏季的蔬菜祭,以诚实的态度来赢得神灵的赐福。东邻虽然祭品丰厚,是一头牛,但是不够虔敬诚信;西邻虽然只进行蔬菜祭,祭品很薄,但是内心很虔敬诚信,能够受到神灵的赐福。
匾额长130厘米,宽60厘米。右上方有直书“赐进士出身平定直隶州正堂加五级记录十次文为”正楷小字;中有“行端学正”横写四个大字楷书;左下方字迹模糊仅可辨认“乡饮介宾庠生□□□□立“的正楷小字。上方正中有一印章,字迹模糊,无法辨认。
此匾是平定名流送给平定知州的贺匾。“直隶州”为清代地方行政单位之一,直隶于省,与府平行,有属县。“平定直隶州”始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废于民国初年(1913年),属省辖,领盂县、寿阳县、乐平县。“正堂”清朝称府县长官为正堂,这里指的是平定直隶州的长官知州。“加五级记录十次”清朝的议叙制度,分为记录、加级两种。最低奖赏叫记录一次,依次记录三次或者三次以上者,合为加一级。然后是加一级记录一次、二次,加二级记录一次、二次等等。清朝政府规定,对官员的降调处罚,一般与他们原先得到的记录、加级奖励挂钩,二者可以互为抵消。进士出身的平定知州能加五级记录十次,可见他业绩是多么的显赫。
“乡饮介宾”即乡饮宾,乡饮酒礼的宾介。乡饮酒礼的宾介。周制,乡饮酒礼举乡里处士之贤者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其后历代相沿,名称不尽相同。明清时又有“宾”(亦称“大宾”)、“僎宾”、“介宾”、“三宾”、“众宾”等名号,统称“乡饮宾”。
乡饮酒礼始于周代,最初不过是乡人的一种聚会方式,儒家在其中注入了尊贤养老的思想,使一乡之人在宴饮欢聚之时受到教化。秦汉以后,乡饮酒礼长期为历代士大夫所遵用,直到道光23年,清政府决定将各地乡饮酒礼的费用拨充军饷,才被下令废止,前后沿袭约三千年之久,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庠生也就是秀才之意。
“行端学正”就是品行规范,高尚,是他人学习的榜样。
此匾见证了平定的历史发展,含有极丰富的文化元素,对于探讨研究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平定的民风民俗及人物具有一定的价值。
匾额宽86厘米,长215厘米。正中“榆荫堂”3个行楷大字,字体隽秀,遒劲有力。右边上方文字是“道光十八年正月”,钤朱文首印“毋自欺”,左下方文字是“寿阳祁寯藻书”两枚印章是“祁寯藻印”和“字叔颖号淳甫”,匾中的大字、小字,均为阳刻。匾额做工十分考究,给人的感觉是古雅、庄重、大方。它虽经岁月侵蚀,如今依然熠熠闪光。
祁寯藻(1793—1866),字叔颖,又字实甫,号春圃,晚年号观斋,山西寿阳人,是清代道光、咸丰时立朝正直的宰相,也是有一定名气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出生在一个三世显达的望族家庭,幼年随父亲读书,嘉庆十九年(1814)考中进士,以后一路做官,不断升迁,曾任国子监祭酒、户部右侍郎、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等高官,还兼任过道光皇帝的上书房总师傅、咸丰皇帝的太子太保衔、同治皇帝的弘德殿授读,因此有“三代皇王师”之称。”
其书法更是清代书坛承上启下的一代宗师,由小篆入真、行,出颜、柳,参以山谷,深厚遒劲,自成一格,论者谓达到“大书深刻”之绝诣,有“为一时最,人共宝之”的赞誉。以其在清代山西书法史上的影响和地位而论,堪称傅山以后第一人。
此匾是祁寯藻任江苏学政时,为许长庚书写的匾额。许家用上等木料雕刻,悬挂在门厅。许长庚,字莲西,山西平定人。《平定州志》(光绪八年版)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丙子科中举,初为教谕,后保举知县。历署洛阳、阌乡,所至有政绩。生平博涉典籍,怡情诗酒。为文各体俱工,且洒墨即成。性洒脱,不立崖岸,故后进皆亲近之。平生著作甚夥,所刻者唯《小丁卯桥诗文集》。”嘉庆十一年(1806),曾执教祁家子侄约三年。道光十八年(1838),祁寯藻任江苏学政,许莲西曾随祁前往,多有唱和。
“榆荫堂”表面是处于大榆树树荫下的意思,实际暗指余荫,比喻前辈惠及子孙的恩泽。
匾额宽76厘米,长193厘米,正中上方是“一乡善士”四个金色大字,右边上方文字是“恭为例授登仕佐郎昌后杨公”左下方文字是“同治七年二月”最下端是“立李大龄李大寿……郭文芝共有73人仝赠”。边框饰以花纹,显得庄重大气。
此匾额来自平定后沟村,是村民73人对一生行善,修桥补路的杨昌后的褒扬。“一乡善士”语出孟子《万章》下,原文是“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意思是“一个乡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就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如果认为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便又上溯古代的优秀人物,咏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此匾额称赞杨昌后是当地品德高尚的俊杰。这种匾额一般是朝廷授予,而乡民自发赠予,说明其在村里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悉,所谓例授是指朝廷循例推恩,比照官员的官阶,把官爵授给本人者,旨在激励官员,更好地效忠朝廷。登仕佐郎是文官名,最早在唐代设置,到清朝时凡从九品官员均授登仕佐郎,也就是俗称的九品芝麻官。
匾额宽62厘米,长140厘米,正中是“亲见七代”四个金漆题字,富丽堂皇,遒劲有力。右边上方文字是“为祖父子明老大人寿纪九旬克享庞眉之庆恩绵百世永垂燕翼之谋”左下方落款是“时大清同治七年岁次戊辰仲冬上浣之吉”
此匾为寿匾,是儿孙们为祖父明老大人所立。“庞眉之庆”为年老体健,“燕翼之谋”年老识广,仍可为子孙谋划之意。“仲冬”指的是农历十一月,“上浣”即上旬,此句的意思是,寿匾的悬挂时间是同治七年(1869年)十一月上旬。
“亲见七代”意思是活的寿命长。上可见到祖辈、父辈、下可见到曾孙、玄孙,也就是五世同堂。在封建社会,平民高寿常被视为国泰民安的祥瑞之兆。为此,清朝对高寿者有特别照顾的政策。清朝定制:凡高寿者,例有恩赏,不论男女及官民,尤其重视百岁以上者的恩赏。一地出现了寿者,由地方官或所在旗(八旗人口)的官员逐级上报,朝廷下旨,以给银、赏匾、建牌坊等方式予以表彰。有时,表现突出的60岁以上的老农,也会得到一顶“老农顶戴”,八十、百岁老人有的还能得到官员的品级顶戴,荣宠一时。康、乾时,皇帝还常为百岁之民御赐“福”字,御制诗赋。清朝还大办“千叟宴”。1722年康熙帝宴请全国七十岁以上老人2417人,雍正和乾隆两朝也多次举办过“千叟宴”。对于能见到七代的长寿者,乾隆曾下旨各地如有上见祖、父、下见曾孙、玄孙者,可具结呈报,经核实后给予奖赏。
这个匾额,见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敬老尊贤,同时也劝化人们积德扬善,追求家庭完聚,乐享天伦。
匾额宽71厘米,长205厘米,正中上方是“厚德可风”四个金漆题字,富丽堂皇,遒劲有力。右边上方文字是“楫卿赵老前辈 德望”左下方文字是“光绪丁未仲秋  谷旦”,最下端是“东家李允善、石让,朋友周富等14为朋友仝顿首拜赠”
此匾为称赞赵楫卿老前辈德高望重,“仲秋”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谷旦”一词源自《诗经·陈风·东之门》,诗中有:“谷旦於差,东方之源”之说。《毛传》解说:“谷,善也。”《辞海》中的“谷旦”,是表示晴朗美好的日子。这里的“谷旦”即良辰之意,是表示在“黄道吉日”挂的匾额。“顿首”即磕头,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旧时礼节之一。这里表示致敬。
“厚德可风”源于《李大亮传》。李大亮,唐朝人,泾阳(今甘肃省平涼县西)人,具有文武才略。当李大亮任安州刺史时,因攻破辅公祏之乱有功,太宗赏赐他奴婢一百人。大亮对百名奴婢说:“你们都是士族人家的子女,不幸家破逃亡,我怎么忍心收录你们为奴婢呢?”于是一一释放,发送他们还乡。
早年,李大亮尚未出身以前,曾经被李密所擒获拘禁,当时有位张弼,暗中解救大亮,帮助他逃生,从此两人定下交情。
其后,李大亮归投唐朝,累官至尚书时,怀念昔日张弼救命之恩,念念想要报答恩德,于是四处探听张弼的下落,但是张弼却隐藏行踪,避不与大亮见面。
有一天,两人偶然在路上碰面,大亮紧握住张弼的手,喜极而泣,于是延请到家中,要将家财全部赠送给张弼,以报恩德,但是张弼拒绝,不肯接受。大亮无可奈何,便上朝禀奏皇上说:“臣所以有今日,能以侍奉陛下,报效朝廷,完全是张弼昔日救臣一命之功,臣愿将官禄爵位,转授给张弼,恳请陛下赐准。”唐太宗听罢,深受感动,于是任命张弼为代州都督官职。一时世人,对于大亮如此知恩报德,以及张弼不自矜功德的德量,称扬赞颂之声,传遍天下。
此处是李允善等东家,等朋友称赞赵楫卿老前辈的美好品德,以此传遍天下。
匾额宽65厘米,长121厘米,做工考究,给人以古雅、庄重、大方的感觉。右上方有直书“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仲春谷日”正楷小字;中有“登仕郎”横写四个大字楷书;左下方又有直书“恩赐九品寿官贾执躬立”的正楷小字。
匾上文字告知人们:这是一块贺匾,寿官贾执躬为自己被封“登仕郎”所立,时间是“光绪十三年”的“仲春谷日”,“仲春”就是春天的第二个月,即二月。“谷日”就是好天气的意思。
“寿官”是明清两代养老制度中赐予老人冠带的一种头衔。从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开始,整个明朝颁发过十九次。清代“寿官”,沿用明制,一直延续到光绪年间,这种“寿官”,是逢恩诏颁下时,由地方逐级推举“德行著闻,为乡里所敬服者”,最后由皇帝钦封授予。在民间能获得此头衔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因为这受两方面的限制,一是必须德高望重,二是年老,如明代天顺二年第一次恩诏“寿官”的年龄是100岁,后来年龄有所降低,但仍要有八九十岁,至万历十年才降至70岁。受旌表的孝子,“寿官”可提前到60岁授予。在那个“人活七十古来稀”的社会条件下,达到这个年龄条件就很不容易了。清代的九品寿官,没有实权。
“登仕郎”文散官名,属于“荣誉职位”。唐朝开始设置,为文官第二十七阶,正九品下,宋正九品。徽宗崇宁二年(1103)用以代知录事参军、知县令,政和六年(1116)改为修职郎,为文官第三十六阶。金正九品上。元升为正八品,明正九品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清正九品概授登仕郎。
匾额宽67厘米,长183厘米。此匾做工精细,给人以古雅、庄重、大方的感觉。右上方有直书“大清宣统辛亥”正楷小字;中有“清风楼”横写四个大字行书;左下方又有直书“胡玺章书”的正楷小字。
此匾额是胡玺章在宣统年间给一处风景名胜题的匾额。“清风”是文人雅士清雅闲适的意象,古人常将它和明月联系在一起,有清风明月之说,《南史·谢譓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写出了谢譓的高雅。而苏轼的《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则表现了诗人物我两忘,逍遥自适的情怀。
此楼以“清风”命名,可以看出其不同凡响,是让人登此楼而忘记人世间恩恩怨怨,共同享受大自然赋予人们的美好景致。胡玺章题写的清风楼,字形飘逸,书写洒脱,如清风吹拂,极具美感。从中可以看出胡玺章深厚的书法功底。
匾额宽44厘米,长146厘米。由于人为因素,破损严重,主字只剩下“杖朝熙”三字,第四个字有关热推测是“瑞”字。右边是唐老先生八秋荣庆,最下端是“宗和恒、和合瑞、博爱钱局等等5家商号和黄守渊、张邦谟、黄伯瑛、黄守正等30位平定有名望的绅士仝拜祝”。
这是近代平定商家名人给唐石清老父亲八十大寿送的匾额,唐石清曾担任阎锡山的秘书。
“杖朝”古代年龄的称谓,《礼记·王制》:“八十杖於朝。”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熙”和“瑞”都是吉祥的意思。“杖朝熙瑞”是说高寿能带来了吉祥之气。
这块匾额的价值,不仅在书法上,更在其历史价值,它保存了近代平定商业街商号名人,给研究平定晋商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说明了民国时候平定晋商文化的繁荣。
匾额高60厘米,长112厘米。匾中间有“英姿雪霜”4个行楷字。大字右侧刻:“恭为姑母大人郭母郭太君顺正淑德”;左刻:“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夏历三月谷旦”。下有愚侄郭□贤、郭□□仝顿首。
此匾是侄儿给姑母所立,颂扬姑母的顺正淑德,“顺正”指顺和正直,不邪辟。“淑德”指优秀的德行。“英姿雪霜”英姿即英俊威武的容貌,指的是外在表现形式,她傲雪迎霜后品质更加高洁,指的是内在的美德。这是对姑母极高的评价。侄儿给姑母进匾,不仅是赞扬姑母的高贵品质,而且更是希望姑母的优秀品质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形成良好的家风。
(尧天/文 张广钊/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寿匾落款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