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手机无响应的解决方法是什么意思

根据岩溶地下水的运动特征,提出了岩溶地下水压力波形成与传播的概念模型,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岩溶地下水的水文模型,包括泉水流量对降水量水力响应时间的求解方法及泉水流量对降水量的响应模型,并以山西柳林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泉水流量对泉域内不同区域降水量的水力响应时间求解模型。结果表明,泉域南部岩溶裸露区的水力响应时间为1年;泉域北部岩溶覆盖区的水力响应时间为7年,所得结论与泉域地质构造一致。基于南、北二区的水力响应时间,建立了带有时滞的描述泉水流量与降水量关系的GM(1,3)模型,模型回代检验的平均误差为6.05%;模型预测检验的平均误差为12.19%。研究证明,岩溶地下水的运动过程是压力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泉水流量是地下水系统对大气降水的响应;水力响应时间是反映岩溶地下水压力波特性的主要参数,通过它可以实现对岩溶地下水过程的定量化描述和含水层的非均质性识别,基于岩溶地下水压力波传播原理建立的泉水流量对泉域内降水的响应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模拟泉水流量,为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共计7页)

【摘要】:为了提高地下水运移模拟、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地面沉降预测的精度,利用室内试验分析弱透水层释水固结过程中水力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相邻含水层降深恒定且初始时刻水流稳定条件下弱透水层释水量的解析解,提出参数求解的配线法,利用研制的试验装置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弱透水层释水过程中渗透系数和贮水率逐渐减小,固结系数变化不大。试验中土层的渗透系数和贮水率分别减小了52%和59%。弱透水层水力参数恒定不变的假设会对其释水量的计算造成较大误差,取弱透水层固结变形初始阶段的贮水率,计算结果比实际释水量大;取固结变形结束阶段的贮水率时则相反。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宋爽;李绪谦;冷菁;于光;代晓娟;;[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4期
李绪谦;宋爽;李红艳;孙大志;朴明月;朱雅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3期
杨建锋,李同斌,许颖;[J];世界地质;1995年04期
王翠英,冯晓腊,王继伟;[J];人民长江;2004年09期
武强;谢海澜;赵增敏;李娟;金晓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李静;梁杏;毛绪美;王聪;柳富田;;[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朱博麟;李绪谦;刘娜;朱荣东;;[J];世界地质;2010年04期
崔莉红;成建梅;路万里;李敏敏;;[J];水利学报;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武强;谢海澜;;[A];全国控制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左文喆;徐叶净;王英;李明彦;;[A];全国苦咸水淡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无响应的解决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