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池防御系统装甲防御最高可以到多少

体系化结构春秋至唐宋的战术变革和发展之二

1、冷兵器颠锋时期的步骑战术配置

1)、冷兵器时代军队基本要求:

六、步兵之类最基本的平台一个都不能少;

2)、唐朝军队通常搭配是:

骑兵比例是3(超级重装骑兵):3(重骑兵):4(轻骑兵)

步兵配置是重步兵5800人多用途步兵+砲兵2000人,轻步兵2200人

超级重装骑兵装备武器:骑枪+角弓+30支箭+格斗匕首+钉头锤+双手刀+单手刀。

重骑兵装备武器骑枪+钉头锤+格斗匕首+双手刀+单手刀+圆盾

轻骑兵武器角弓+30支箭矢+钉头锤+双手刀+单手刀*格斗匕首

重步兵装备:长矛+鹤嘴镐+斧头+格斗匕首+双手刀+单手刀+角弓+30支箭

轻步兵装备:步兵长弓+100支箭+斧头+格斗匕艏+双手刀+单手刀+鹤嘴镐

多用途步兵装备:步长矛+陌刀+塔盾+鹤嘴镐+斧头+格斗匕首+双手刀+单手刀+角弓+30支箭矢+腰开弩+50支弩箭

伴随着征服的国家越來越多,唐军逐渐淘汰专职轻骑兵一个军团只保留100~200名轻骑兵充当侦察兵。因为重步兵装备马匹所以轻骑兵追击溃军的任务也直接由重步兵取代。多用途步兵作为四个兵种的预备兵力视战场实际情况补充加强任意兵种。

步骑分歧主要是因为重步重骑与轻步轻骑划分没有統一有人认为冲锋与近战的哪怕无甲也是重骑重步,远程都是轻的有人认为不是铁罐头就不算重骑重步。

咸鱼军队:只有骑兵(典型古典游牧民族军队比如匈奴,鲜卑)

三流军队:骑兵为主力咸鱼步兵跟后面(突厥后的游牧军队,宋军明末明军,农民起义军)

二鋶军队:缺少或者没有骑兵主力步兵(典型各种前马其顿古典时代军队,蜀汉军队)

一流军队:步兵为主骑兵前期看戏后期收人头(蒙古汗国军队,马其顿体系后正常的军队)

神级军队:步兵主力骑兵收尸队(唐军)

2、冷兵器颠锋时期的步骑战术

太宗曰:曹公有战骑、陷骑、游骑,今马军何等比乎

靖曰:臣按《新书》云:‘战骑居前,陷骑居中游骑居后。如此则是各立名号,分为三类耳大抵騎队八马当车徒二十四人,二十四骑当车徒七十二人此古制也。车徒常教以正骑队常教以奇。’据曹公前后及中,分为三覆不言兩厢,举一端言也后人不晓三覆之义,则战骑必前於陷骑、游骑如何使用?臣熟用此法回军转阵,则游骑当前、战骑当后、陷骑临變而分皆曹公之术也。

太宗笑曰:多少人为曹公所惑

太宗:“曹公有战骑、陷骑、游骑,要按如今咱们的马军来看这些都是啥子啊?”

李靖:“洒家看《新书》里面说:‘战骑在前边陷骑在中间,游骑在后面按这么个方式,各立名号分成三类。大概其骑队八马配着战车兵二十四人二十四骑配合战车兵七十二人,这是古制战车一般当成正兵,马队一般都当做奇兵’按曹公说的,分成三部分洏不说两侧是怎么样这是就其中的一侧说的。后人不知道这含义非得把战骑放到陷骑、游骑前面,这还咋打我这招用的老熟了,军陣变化阵型改变时就让游骑在前,战骑在后陷骑根据情况分兵使用,这才是曹公的战法”

太宗:“呵呵……”(原来那么多sb都被曹公坑了)

感想:这一段提到了曹操对骑兵的用法,不过同时也说了曹操的书里写得有迷惑性小白们轻易就会被坑爹。

豹骑是重骑兵,能有名号的都是独立编制的重骑兵轻骑兵典型辱汉朝一个军11000人配6000骑马一样,轻骑兵一般是这些里面兼职的除了唐朝有独立侦查骑兵,Φ国大部分情况下轻骑兵是骑马步兵兼职的。

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所谓“墙式冲锋”的精髓是什么罢了从马其顿开始重骑兵就能“墙式冲锋”了,中国古代城池防御系统军队所有的重骑兵都会“墙式冲锋”但是具有近代意义“墙式冲锋”能力的骑兵只有唐朝骑兵。唐朝军队通常搭配是一个军团20000人编制4000骑兵+10000步兵+6000勤务人员。骑兵比例是3(超级重装骑兵):3(重骑兵):4(轻骑兵)唐朝骑兵可以冲锋后偅新组织起来再冲,而不是像其他王朝的骑兵顺风一波流逆风鸟兽散。铁浮图波次冲锋,铁浮屠车轮送人头的落后打法是典型的蛮族战法。唐朝骑兵能做到多少人同时冲锋高句丽战争时,安市之战(新城之战)的时候,一次战役最多的一次拉出过10000人一波冲锋最高记录是4000人。打赢王世充李世民——10000具装骑兵+30000重装步兵

“墙式冲锋”不是指冲锋的时候是墙式而是混战时依旧保持队列,游牧组织度差嘚另一个体现就是骑兵波次冲锋也就是把全部的骑兵分成n部分,每次都只有一个单位数量的骑兵冲锋一次只有几百人小几千人。中国古代城池防御系统组织度高每次冲锋人数可以上万。所以汉代一汉顶五胡汉军人数不如对面但是一波冲锋几千人,对面一波冲锋几百囚

骑兵追击也需要保持阵型。敌军全军溃散就算追击也只能追击很短的距离,敌人要收拢溃兵你也需要养精蓄锐,打扫战场况且馬比人娇气多了,战马一死骑兵就变步兵了。

匈奴对比中原就和八路军对付日军一样。不跟你正面打和你打游击战,“敌进我退敵退我扰”。匈奴是游牧民族没有城池要守,部族是迁徙而居移动的所以也没有领土概念。在草原过着流浪汉的生活

因为不是什么囚都玩得起重步兵的, 也不是什么时代都能这么玩的 能摆的起一个庞大的重步兵列阵,而且还是在大部分防线都做得到这种全盛时代茬中国也没多少。砧锤战术,是步兵黏住敌军骑兵从侧翼或者背后雷霆一击。在长枪方阵冲锋跑出现前骑兵战术机动优于步兵,骑步结合本身就非常重要 骑兵冲阵成本和代价太高,所以大部分人只看得到骑兵牛叉看不到步兵在战斗中的重要性。

骑兵傻了才正面去沖长枪方阵重步兵就是个平台,轻步兵轻骑兵,重骑兵要是想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依托这平台,否定的是骑兵无敌论和骑兵万能論单独的骑兵(只有骑兵,无步兵配合)确实是鸡肋的但是如果有步兵配合,骑兵就可以击破重步兵方阵而这个前提就是步兵和骑兵的配合。

一般反驳的是那些觉得“骑兵不需要步兵配合也可以碾压敌方步兵”的论调战略上骑兵在于寻找敌军防区薄弱点作为切入,遮蔽战场战术上重骑兵用于破阵,轻骑兵和其他种类骑兵在于掩护步卒侧翼在我军步卒与敌军步卒处于交锋状态时从侧翼和敌军后军襲扰敌军,在敌军出去溃败状态时扩大战果战场处于不相上下时骑兵从敌军侧翼切入打开局面。

这么说吧重步兵属于抗线兵,意义最偅大最基础抗线的意思就是维持战线。没有一个稳定的战线你的弓兵没有安全输出位置,会被骑兵当兔子撵你的骑兵无法正面交锋呮能撤退。你的战场会被重步兵步步推进占领所以除非你要打纯骑兵的运动战,没有重步兵你甚至没有野战资格

纯骑兵的运动战意味著你不能守住任何土地,对面重步推进到哪你就得后退到哪。哪个人说历朝历代重视重骑没有重步纯属扯淡重步是军队根本,所以没囿提及重骑是重步已经够了,为了提升战术空间才要发展的就像对拿破仑人民都在津津乐道拿破仑对骑兵和炮兵的指挥,没有人提及囚数最多的线列兵因为重步线列兵都是维持战线的,只不过从互砍到互射只要抗线兵不差太多,一方直接被砍穿根本没有人关注,洏骑兵炮兵的操作最能体现指挥官的水平但是没有抗线兵你都没有资本操作骑、炮。

古代城池防御系统战争一般都是远程削弱对面然後近战步兵接敌开始僵持,冲击骑兵侧翼突破或者迂回实行砧锤战术步兵为砧,骑兵为锤这也是步骑特点,砧守成有余进攻不足经瑺互砍一天不分胜负砍到天黑怕误伤鸣金收兵。锤冲锋惊人但耐力不够至于远程一般只是削弱对方,但是也要知道砧锤战术是最基本嘚战术,换句话说是个带兵的都知道纸上谈兵的赵括都比我们懂得多,换我们当将军这样指挥就是中规中矩能打赢多半不是指挥好,洏是本身士兵素质就比对面好然后遇上名将就是被吊起来打的份

3)、游牧与中原步骑兵

匈奴就是被汉人从农耕民族活活打成游牧民族的,白登之战几万骑兵围攻几千步兵还打了几天才打赢甚至还让几百人跑出去了,这到底是在夸谁!貌似卡莱战役罗马不也是步兵大队被輕重骑兵包围罗马坚持了几天,跑出几个人来着

游牧骑兵跑的快,就算是中原骑兵也未必一定能兜的住,但抓不到你骑兵我可以抓你的羊。而这时重步和重骑的差距就很大了,打仗不一样非要杀掉对面的人,破坏其经济也是非常有效的。没有重骑就算侦察箌了对面的畜群,重步过去也要花不少时间而畜群是会跑的,别人再来拦一下会扑空。

游牧民族最害怕的就是闪电战他们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必须分布在广袤的草原上放牧。东边一个小部落西边一个小部落。每个部落两三千人这是日常状态。要打仗的话匈奴王庭僦会派飞骑通知各部族的勇士来聚兵。聚上几十万人就可以和汉王朝干架了如果几十万人聚在一起,牛羊没得吃饿都饿死了。所以如果进攻的快匈奴来不及聚兵。单于的本部只有千人位卫而且本部也是男女老少都有拖家带口的一个部落,比别的部落大一点而已这麼拖家带口的怎么打?

汉王朝是职业化军人不论是战马,武器盔甲,训练都比匈奴人强太多对于这种几千人人的部落,完全可以纵橫扫荡前提是一定要快,不能让他们聚在一起贞观前三年对东突厥的分化、拉拢、渗透等工作有很多记载,总结光找史料原文+按时间排序就花了一个下午(还是在大致知道在哪找的情况下……)

到了隋唐时代唐朝的征召游牧、渔猎异族时甚至要改变他们作战理念,让艹原游牧民族担任步兵让东北老林子里的担任骑兵。打掉旧的习惯才能获得新生,让游牧民族当骑兵绝对会满场乱跑让渔猎民族当步兵肯定会乱冲锋。后来金国骑兵用的很好完颜家起兵时军队里压根就没有步兵“率皆骑兵”,是纯骑兵队伍可能跟这个有关。

4)、冷兵器步骑发展策略

正常的大国都是先攒出不错的重步兵后才大力发展重骑兵的重步兵强的话攻守都有余,光有重骑兵的话能干啥这話不服去烧了诸葛亮和李靖的兵书去。重骑可以下马重步可以上马。"真光有重骑兵"比如永乐时期的有些边镇全员骑兵才是最强因为该偅步干的活,下马重骑一样可以干除了成本高,其它没什么不好

正面战场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宽,重骑兵绕侧后从正面跑去侧面再整队休息,重步也就是侧翼方阵转向整队而已要是没有靠谱的步兵黏住重步,重骑怎么跑面对的都是重步的正面开会跑几次马匹就没仂气了,还打什么!

重骑当然是用来加快胜利对面步兵和自己步兵纠缠的时候骑兵看准缺口打破战线,后续步兵跟进就目前人类战争史来看。绝对的核心都是步兵就长途行军来说,步兵本来就比骑兵有优势汉跟匈奴的问题是,汉军客场作战匈奴打散了一阵乱跑,漢军大部队追击成果小小部队追击容易被反杀。匈奴军熟悉地形跑散了几天之后在其他部落聚集就行了。汉军则没有这个优势

骑兵楿对于步兵的优势是冲击力,借助马的短时间内的爆发力所给予的冲击力但一旦这个冲击力被纵深所抵消了,就难说了可以参考一下②战的库尔斯克会战,苏联用防守抵消了或者说挡住了德国坦克的冲击等德国部队没力的时候就上去围歼德军了。

匈奴这类游牧骑兵说恏听点是来去如风说难听点就是被追的到处跑,也就是欺负汉初后勤不足以支持远征等武帝时搞远征,匈奴还搞来去如风的后果就是跑得了人跑不了牛羊河西走廊的浑邪王和休屠王就是发现打不过汉军然后被追杀的逃跑,然后牛羊都被霍去病迁回来了失去生存资本嘚俩人就带众投降汉朝。人家汉武帝是攒马还真以为步兵不能追击敌军?唐朝骑兵就从来不负责追击敌军而是把这事交给重步兵。

蒙古建国前曾经搞了一个技术移民政策吸引了一波宋金的工匠去蒙古;蒙古在统一草原之后,首先学习中原编户齐民放弃王帐建立固定艏都,建立稳定的财税制度和常备军制作文字。让自己变成了一个草原版的中原帝国;同时在草原中寻找可以农耕的地区尽可能囤积粮喰有地方可以种旱稻和大麦,窝阔台还专门奖励过种萝卜的

蒙古之富,至少八成在漠南至多二成在南西伯利亚,所谓“林中地”洏这两个地区都是可是宜耕宜牧的,草原势力强大时都会在漠南和林中地大力发展农耕唯有除了草啥都没的漠北是最穷的,人口物产均鈈如漠南从鬼方匈奴到鲜卑柔然到突厥蒙古,莫不如此

漠南地区从先秦到明清种了两千年的地就成了无法农耕你在搞笑!

从襄阳之战浨朝骑兵直接锤烂蒙古骑兵到高楼寨之战全歼两白旗蒙古骑兵,证明蒙古骑兵在东亚从来就是不入流到最强也是二流的水平或者说东亚曆史上就没有存在过游牧骑兵超过汉人骑兵的时候,辽金元里蒙古人是汉化得最彻底的所以蒙古强,中国古代城池防御系统的蛮族要想崛起就必须汉化,所谓汉化指的是国家正规化一般游牧民族必须汉化才能国家正规化,但是突厥是正规化后干死游牧老板继承了游牧產业罢了只有汉化才能崛起,那些不愿意汉化或者没有汉化的游牧民族基本是垃圾。

唐朝周边的很多民族都是依靠重步兵为主导的戰术,骑兵在唐骑兵压制下能力不显

《旧唐书·吐蕃传》载:“(吐蕃)军令严肃,每战,前队皆死,后对方进,重兵死,恶病终。累代战没,以为甲门。”

《唐会要》卷97载:“【其战必下马列行而阵】,死则递收之终不肯退。枪细而长於汉者弓矢弱而甲坚,人皆用劍不战负剑而行,俗重战死”

《通典》卷197载:“每战前队皆死,后队方进”

《通典 吐蕃传》:人马俱披锁子甲,其制甚精周体皆遍,唯开两眼非劲弓利刃之所能伤也”

吐蕃人的战术,军队主力是重装长枪重步兵

“先是延陀击沙钵罗及阿史那社尔等,【以步战而勝】及其将来寇也,先讲武于国中教习步战,每五人以一人经习战阵者使执马,而四人前战克胜即授马以追奔,失应接罪至于死没其家口,以赏战人至是遂行其法。”

薛延陀人靠步战一度称霸草原

“擢定方伊丽道行军大总管,复征贺鲁以任雅相、回纥婆润為副。出金山北先击处木昆部,破之俟斤懒独禄拥众万帐降,定方抚之【发其千骑并回纥万人】,进至曳咥河贺鲁率十姓兵十万拒战,轻定方兵少舒左右翼包之。定方令步卒据高【攒槊外向】,亲引劲骑阵北原【贼三突步阵,不能入】定方因其乱击之,鏖戰三十里斩首数万级,贼大奔”

唐朝的第一打手(唐协军),回鹘汗国(后面飘了不知道自己姓啥了)在唐军的调教下组建了长枪重步兵方阵,额尔齐斯河大战就是一万回鹘长枪重步兵结枪阵,硬抗西突厥重骑兵的三次冲锋

再来看看唐朝自爆后步骑兵的一些用法,了解东亚地区宋朝以外的主要势力军事水平

“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以驰骋为容仪以弋猎为耕钓,栉风沐雨不以為劳,露宿草行不以为苦”《旧五代史》

”契丹入界之时,步骑车帐不从阡陌东西一概而行。大帐前及东西面差大首领三人各率万騎,支散游奕百十里外交相觇逻,谓之栏子马戎主吹角为号,众即顿合环绕穹庐。以近及远折木稍屈之,为弓子铺不设枪营堑柵之备。每军行听鼓三伐,不问昏昼一匝便行。未逢大敌不乘战马,俟近王师即竞乘之所,以新羁战马蹄有余力也其用军之术,成列而不战俟退而乘之。多伏兵断粮道,冒夜举火上风曳柴,馈饷自齎退败无耻,散而复聚寒而益坚。此其所长也宋琪《岼燕蓟十策》

「成列而不战,俟退而乘之 退败无耻散而复聚」

“前年冬,寇我北鄙暨于澶渊,将帅之臣婴城自守生灵膏血,腥污原艹……夫匈奴之众胜兵者不远(过)二十万,糇粮不过数日辎重不过数乗,长于寇钞短于守御,利于骑斗挫于歩战,便于弓矢拙于剑戟。以其兵则不及中国五分之一以其用则不及中国十分之一,以其技则不及中国三分之一比年寇虏,而疆埸之臣不能扞者岂忝时乎?抑亦将之不省兵乎”《陕西经畧安抚使夏竦奏策》

「便于弓矢,拙于剑戟」

“夷狄用兵每弓骑暴集,偏攻大阵一面捍御不忣,则有奔突之患因置拐子阵以为救援”

「每弓骑暴集,偏攻大阵一面」

“皇帝亲征留亲王一人在幽州,权知军国大军……敌军既阵料其阵势小大,山川形势往回道路,救援捷径漕运所出,各有以制之然后於阵四面,列骑为队每队五、七百人,十队为一道┿道当一面,各有主帅最先一队走马大噪,冲突敌阵得利,则诸队齐进;若未利引退,第二队继之退者,息马饮水抯诸道皆然。更退迭进敌阵不动,亦不力战历二三日,待其困惫又令打草谷家丁马施双帚,因风疾驰扬尘敌阵,更互往来中既饥疲,目不楿睹可以取胜。若阵南获胜阵北失利,主将在中无以知之,则以本国四方山川为号声以相闻,得相救应”《武经总要》

辽骑兵列队批次冲锋,还打个2-3天宋军到底有多苟。

照宋人看法辽军比较散漫,也比较灵活一般回避打硬仗,“成列而不战俟退而乘之”,“退败无耻散而复聚”,便于弓矢拙于剑戟

总结一下,辽国是典型的草原游牧战术风格往往用海量轻马队居于前方,再以装备半甲的通俗重马队压阵最精锐的具装精英,会在结尾的第三线充任定海神针结果是在不行就骑兵波次冲锋。既轻易包抄对方侧翼也有利于在动态的斗争中连结纵深挚度。然而游牧战术也存在不克持久的偏差。除非个体强人领军部落兵往往不擅长霸占坚忍的敌阵。哪怕是本方的重马队军队也不以猛冲对方战线为第一选择。

“方郾城再捷飞谓云曰:‘贼屡败,必还攻颍昌汝宜速援王贵。’既而兀術果至贵将游奕、云将背嵬战于城西。云以骑兵八百挺前决战步军张左右翼继之,杀兀术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孛堇兀术遁去。”----《宋史 卷三六五》

说白了就是以骑兵居中,以步兵展开两翼的布置而一百多年后的曹友闻也是这么做的。

“(蒙)兵退(曹)友闻謂忠义总管陈庚及当可曰:‘敌必旋兵攻鸡冠隘,宜急援之’既而(蒙兵)果以步骑万余攻隘,庚以骑兵五百直前决战当可将步兵左祐翼并进,王资、白再兴又自隘出战蹀血十余里,兵乃解去”----《宋史 卷四四九》

类似的还跟岳飞同时代的刘錡、杨存中、王德等人在紹兴十一年组织的柘皋会战中,杨存中、王德把持大斧等重兵器的重步兵在两翼展开如墙而进打垮了金军最强的两翼骑兵拐子马

“金人鉯拐子马翼进,存中曰:「敌恃弓矢吾有以屈之。」使***长斧如墙而进,诸军鼓噪奋击金人大败,退屯紫金山”----《宋史 卷三六七》

浨军的很多布阵形式大同小异,阵型相似但人数不同可以参考北宋许洞著作《虎钤经》之飞鹗阵:

四记载:西夏“有平夏骑兵,谓之‘鐵鹞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来,若电击云飞每于平原驰骋之处遇敌,则多用铁鹞子以为冲冒奔突之兵”《宋史·兵志》

用兵多立虚砦,设伏兵包敌【以铁骑为前军】,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遇战则【先出铁骑冲宋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以进】”《宋史·夏国传下》

“王尧臣言:“方其疲顿乃与生兵合战,贼始纵铁鹞子冲突继以步奚挽強注射,锋不可当遂致掩覆。此主帅不思应变以惩前失之咎也《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宋夏延州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西夏均先乘宋军列阵未完之时用骑兵冲击使宋军溃散而后步兵跟进,大败宋军

综上,西夏的战术是以铁鹞子带动大量的低质量步兵作战軍队的核心力量是重骑兵,并有大量附庸步兵跟进

“其临大敌也,必以步军当先精骑两翼之,或进或退见可而前,弓矢亦不妄发虜流有言曰:『不能打一百余个回合,何以谓马军』盖骑善乎往来冲突而已。遇败亦不散走则逐队徐徐而退。弓力止七斗箭极长,刀剑亦不取其快利甲止半身,护膝微存马甲亦甚轻。”

【甲止半身护膝微存,马甲亦甚轻】

金人每出战皆被以重札,【令前驱謂之硬军】。

“其用兵则戈为前行人号曰‘硬军’,人马皆全甲”

“以仲熊所亲见,粘罕寨有兵五万人娄宿学荃寨有兵万人,皆枪為前行号曰硬军,人马皆全副甲··…【自大金兵外,其他国兵皆不带甲,弓矢或有或无,皆旋斫道傍木,执之为兵】。”

“ 每五十囚为一队,前二十人全装重甲持棍枪,后三十人轻甲操弓矢”

“间有步者乃签差汉儿,悉非真虏人取胜全不责於步,惟运薪水掘潦堑,张虚势搬粮草而已”

“以铁骑为左右翼号拐子马,皆是女真充之”

“虏人遇中国之兵往往以铁骑张两翼前来围掩”

“虏用兵多鼡锐阵,一阵退复一阵来,每一阵重如一阵重兵既多,即作圆阵以旋敌人;若敌人复作圆阵外向即下马步战,待其败走上马追之。……胜则整队而缓追败则复聚而不散,其分合出入应变若神,人自为战则胜”

“凡敌人遇我师,必布围圆阵当锋次张两阵左、祐夹攻,故谓之三生阵”

“虏人遇中国之兵,往往以铁骑张两翼前来围掩”由此可观三生阵的左右翼都是铁骑充当角色。 

张棣也说过“其临大敌也必以步军当先,精骑两翼之或进或退,见可而前”可见三生阵的中央是由步兵充当。 

总结一下金国的战术重骑兵依嘫是核心战力,步兵依然是咸鱼

完颜家起兵时军队里压根就没有步兵“率皆骑兵”,是纯骑兵队伍金朝初年的骑兵队伍不但能打野战,还能下马攻城他们攻坚能力让同盟的宋朝军人都感到畏惧。早年金朝的步兵就打杂的金朝每次进攻中原就会大肆征发“签军”,让“签军”中的步兵干运柴火、搬粮草、挖堑壕等苦力活必要时还要他们“张声势”。

临阵之际硬军排列在第一线,步兵列在第二线兩翼则是中装或者轻装的拐子马队。

开战后硬军反复冲击敌军的中军以使敌军的阵型崩溃,随后再以步军上前拼杀两翼骑兵包抄,从洏聚歼敌军若是无法冲垮敌军军阵,就让重骑兵下马步战

所以严格来说,金军严格来说属于“骑兵波次冲锋后面跟着步兵”的三流軍队。个人认为岳飞当时就是看出金军步兵孱弱(这个‘孱弱’是相比岳飞军团来说其实金军的步兵是强于宋朝大多数军队的)然后命囹步兵两翼张开,对付金军两翼骑兵甚至就像布伦海姆会战中那样,逼迫金军从中央抽调军队强化两翼然后宋军用超重装骑兵中央突破。

“凡遇敌阵则三三五五四五,断不簇聚为敌所包。大率步宜整而骑宜分。敌分亦分敌合亦合,故其骑突也或远或近,或多戓少或聚或散,或出或没来如天坠,去如雷逝谓之「鸦兵撒星阵。」《黑鞑事略》

蒙古人第一反应不是正面上去干而是不伦何种凊况都会尽力包围,然后消耗

“其破敌则登高眺远,先审地势察敌情伪,专务乘乱故交锋之始,每以骑队轻突敌阵一冲才动,则鈈论众寡长驱直入。敌虽十万亦不能支。不动则前队横过次队再冲。再不能入则后队如之。方其冲敌之时乃迁延时刻,为布兵咗右与后之计兵既四合,则最后至者一声姑诡四方八面响应齐力,一时俱撞此计之外,或臂团牌下马步射。一步中镝则两旁必潰,溃则必乱从乱疾入 ”《黑鞑事略》

主要战术是和辽金一样的骑兵波次冲锋

“敌或森戟外列,拒马绝其奔突则环骑疏哨,时发一矢使敌劳动。相持既久必绝食或乏薪水,不容不动则进兵相逼。”《黑鞑事略》

遇到敌方步兵长矛林、拒马蒙古骑兵就冲不了步兵吔不顶用,纯靠消耗了

“北兵破沔州捣大安,友闻遣摧锋军统制王资、踏白军统制白再兴速趋鸡冠隘左军统制王进据阳平关。友闻登溪岭手执五方旗,指麾甫毕兵数万突至阳平关,遂遣进及游奕部将王刚出战又亲帅帐兵及背嵬军突出阵前,左右驰射兵退,友闻謂忠义总管陈庚及当可曰:“敌必旋兵攻鸡冠隘宜急援之。”既而果以步骑万余攻隘庚以骑兵五百直前决战,当可将步兵左右翼并进王资、白再兴又自隘出战,蹀血十余里兵乃解去。”《宋史

蒙古打南宋襄阳之战的第一阶段有个小战役-阳平之战(仙人关)宋蒙骑兵对决,蒙古骑兵大败

“至元四年攻宋,自江陵略地回至安阳滩,宋兵扼其归路木花里奋击败之。都元帅阿术坠马宋军追及之,朩花里挟之上马鏖战退宋兵,由是得免”《元史 > 列传第七》

“四年十月,从万户木花里略地荆南还至襄阳西安阳滩,遇宋军败之。《元史 > 完者都》

至襄阳西渡汉江,宋遣水军绝归路怀都选士卒浮水杀宋军,夺战舰二十余艘斩首千余级。”《元史 > 怀都》

“丞相阿术南攻襄阳、江陵诸郡以偏裨隶麾下。军行至安阳滩与宋军遇。宋骑直前突阵阵为却。拜降跃马出阵前引弓连毙数人,宋骑稍卻复率众战良久,宋师大溃”《元史 > 拜降》

咸淳三年(1267年)秋,阿术率军攻打襄阳俘人略地而归,宋军乘蒙古回军之际在襄阳以覀的安阳滩派水军(大概率是吕文德部)扼其归路,然后派骑兵直冲其阵(参考飞鹗阵骑兵配置)蒙古军队大乱,都元帅阿术坠马险些被宋军活捉。蒙将怀都选善识水性的士卒泅水夺得宋军战舰其余将领奋勇拼杀,才将宋军击退转败为胜。安阳滩之战蒙古军队虽嘫打败了宋军,但却暴露出水军不占优势的弱点(《古今战役概述卷三》15/143叶李大伟,学苑音像出版社)比较认同这种说法。

总结蒙古利用轻骑兵的骚扰造成一定杀伤并诱使对方追击等对方疲劳过度或部队脱节不能互相支援时用己方重骑兵将敌军各个击破。但蒙古骑兵朂强也是二流的水平宋骑兵在襄阳之战还能中央突破蒙古军阵导致主将坠马,就是数量不多另外,蒙古灭宋靠的是中原汉人组成的重步兵以步兵为主跟步兵垃圾不矛盾,蒙古灭宋靠的就算中原汉人组成的重步兵

古代城池防御系统合格的士兵是宝贵资源,所以主帅不會浪费你轻步兵不需要披甲而节约出的几十斤的负载能力的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中国选拔军队,矮子瘦弱的,反正刚过合格线的都詓当重步兵个体强大的才去当轻步兵。因为重步兵依靠阵型维持对个人素质要求低轻步兵反之。这就所谓的大宋追不上人家重骑兵追鈈上轻骑兵我神经病的干什么要追你我直接去打你的步兵去攻你的城市,真的是神经病呀我干什么要死板到和你去平原进行消灭有生力量的大规模会战我直接去山上打游击不得了,这才是军事强大的象征

分清咸鱼和轻步兵的区别。轻重步兵是职能划分步兵维持阵线,轻骑兵重骑兵轻步兵砲兵都依靠这个“平台”来施展自己的职能重步兵只需要维持阵线,所以装备通常比较单一

而很重要的一点,許多人以为古代城池防御系统是人力便宜。装备精贵,人不值钱装备和马值钱。。

实际上恰恰相反士兵不值钱那是近现代步兵操练和国民义务教育普及以及思想启蒙后得以大规模暴兵,包括很重要的一点:古代城池防御系统是消耗品的是马人比马精贵。正是这樣古代城池防御系统军队是不会浪费轻步兵不需要披甲而节约出来的“负载能力”的,正是因为轻步兵不需要披甲所以他们往往携带哽多的武器,进行更多的职能训练

1)、甲胄武器装备和成本

步兵可以一步二十马但绝对不能没有步兵而只有骑兵骑弓抵近直射,一般叮當听个响~汉朝边军披甲百分之90多(来自居延要塞)不谈防护面积的披甲率都是耍流氓。西汉时期披甲率虽然高但不同地区披甲面积还囿所不同,而到了东汉全国各个地方的盔甲装备都统一了起来

隋朝打句丽,拉出12万具装《隋书》卷八《礼仪志三》载,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进攻高丽时,隋军的骑兵都是甲骑具装每军有骑兵四团,其”第一团皆青丝连明光甲,铁具装””第二团,绛丝连朱犀甲獸文具装”,”第三团白丝连明光甲,铁具装””第四团,乌丝连玄犀甲兽文具装”按记载,当时隋炀帝的每个军有40队骑兵。每┅队骑兵是100人。每10队骑兵是一个骑兵团。一个军里有四个骑兵团,共4000重装骑兵而《隋书》卷八《礼仪志三》的说法是,隋炀帝征討高丽一共出动了这样的隋朝军级单位30个30个军,总共拥有12万重装骑兵

而到了唐朝后,这里就要提到一个概念:防御思维的演变从秦漢时的Incremental Armor Scheme到唐朝时的All or Nothing,而这就涉及到军队编制演化的进程了影响秦汉到唐朝时,盾牌减少以及披甲率变化的两个核心因素的转变:防御思維上从秦汉的Incremental Armor Scheme(全面防御)转变为唐朝时的All or Nothing(重点防御)军队编制由秦汉时的大军团编制转变为唐朝时的合成团编制

唐军装备(《太白陰经》):

中国宋明一些甲胄武器的价格以及时人的收入情况:

“打造步人弓箭手铁甲,一年以三百日为期两日一副,昨已打造到一百伍十副了毕申乞迟发继准枢密院箚子,检坐元降指挥只令如法椿收窃缘上件铁甲计用皮铁匠一万八千工,钱五千二百余贯”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20《与曾左司事目札子》

“神武右军都统制张俊请本军自造军器赴朝廷呈讫置库桩管下户部支物料价钱许之凡全装甲一副费钱三万八千二百马甲一副费钱四十千一百弓一费钱二千八百弓矢百费钱七千四百弩矢百费钱六千五百提刀一费钱三千 三百应鼓一费钱陸千五百皆有奇凡鍪甲一副率重四十有九斤此其大略也”

——(宋)李心传《建炎以米系年要录》卷55绍兴二年六月丁巳

“其甲衣甲裳头盔面具护项护肩掩心臂手鞓带等。皆须熟建铁□斤折一并毛氊布衬煤炭工食。欲求精好所费不□。酌量中等费用每副非十二两不可。”

——(明)徐光启《皇明经世文编·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

需要提醒的是宋代数据仅为给予工匠的劳动费,材料和燃料成本等并未计入茬内 

宋步人弓箭手铁甲150套花了5200多贯,约合每一套35贯钱; 

但有一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徐光启的12两甲,是一种可以抗药弹比1;1的强装药火绳槍的全身甲这种甲对应的是欧洲顶级实战甲(就是不包括一堆装饰成本)的水平。

同样手头的板甲资料显示除了**定制甲外大头兵买的板甲吔就一两百天的工资,东西方差不了太远

=======================================

宋明两玳收入的一些资料 

“其队兵应照例给月粮一两二钱四等兵士每加六钱。上士照东征事例月给三两而止。” 

——《皇明经世文编·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 

“按复国要编、东征兵士、月饷三两六钱、朝鲜供亿在外、然而功实未著、当时诸臣、不能无罪、臣虽竭其驽钝、泹能使无虚糜耳、食今日佣工之食而欲收岳飞背峗之效。 ”

——《皇明经世文编·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 

“止增募南兵二万月饷┅两五钱。教练三年而成” 

——《皇明经世文编·兵事百不相应疏》 

“锋兵每月给饷二两一钱安家衣鞋银二十两。其能举六百斤以上者烸加百斤每日加银一分。队兵未习艺者先给月饷一两五钱待艺成照例加给 ”

——《皇明经世文编·申明初意录呈原疏疏》

2)人员、装備、马匹的使用和消耗

秦,西汉的士兵从一级爵开始是年薪50石退伍金是田宅。

东汉开始是募兵制入伍先一次性支付30000钱,每年的各种津貼钱比如服装费用通常被士兵卖了(每年都有服装费用但是士兵觉得几套衣服可以穿几年)退伍后再发退伍金。

横向对比工资最高的是唐朝时期的募兵一年的工资就有12贯(12000钱)。

唐军府兵待遇高每人有永业田六十倾。家人则是另算按口计男丁三十倾,女则减半赏賜什么的都是李靖所定的功名赏,所得财务将帅占其三,兵士占其三四成入公(交给朝廷)。另校尉、府兵回师后另有功臣宅田恩赏开元盛世时期一匹绢可以换一匹中等马

此时一个大头兵一年的底工资差不多可以买12匹中等马,唐朝马匹最多的时期光是汗血马就有70万匹~其他各种马种加起来号称百倍于汗血马数量。唐朝时光是明确血统登记的马种就超过30种

唐军人马草料(《太白阴经》):

宋,马甲┅副费钱四十千一百(一副4100)弓一费钱二千八百(一张2800),弓矢百费钱七千四百(一百支7400)弩矢百费钱六千五百(一百支6500),提刀一費钱三千(一把3000)

明朝,明朝普通盔甲4辆全身高质量防火器罐头12-24两,徐光启甚至搞出的全身高质量铁罐头一普通士兵一年工资10-20。土朩堡之后明朝一次补了90万盔甲萨尔浒之后明朝也大规模生产火药盔甲。不过盔甲武器保养都不行、发下去的盔甲好多都发霉生锈了

——————————————————————

以前有人称所谓一个骑兵的成本等于一百个步兵,还有那些关于所谓重甲昂贵以及所谓觉嘚游牧民族可以大批装备弓箭(汉人眼里级别的弓箭)的人

以宋为例,套马铠是40100钱一张弓的价格是2800钱,一个基数100支箭矢的价格是7400钱┅把佩刀的价格是3000钱,也就是说光是三个弓箭手的一个基数的弹药的成本就超过一套具装了而且前者还是快速消耗武器,后者不是消耗武器

大铠是东汉时才出现的,西汉初年时这种盔甲虽然上半身已经密不透风连手背都有盔甲保护。但是腰部以下的部分防御依旧不足所以就如同两个兵马俑里一样,此时的盔甲依旧需要搭配盾牌提供辅助防御

到明朝时期,一件很好的盔甲12两一个普通士兵一年工资嘟10两多。士兵越多后勤消耗不是成倍数上涨而是指数上涨。

古代城池防御系统盔甲、马匹都是消耗品比如汉朝东海郡20万盔甲,一次作戰马匹死掉百分之70-80都正常(参考汉朝漠北之战and唐撸高句丽);中国古代城池防御系统10人7-8马运输帐篷什么的是标配唐朝一个士兵要带产子衤服一票子东西。

根据《中国古代城池防御系统经济制度史》《中国财政通史》有关内容进行简单推算我们可以发现宋代一副盔甲约为┅个兵士9~12个月的工资所得,即270~365天而如果是个带“将”字的军官,由于收入的巨大差异一个月即可。明代募兵则相比宋代兵士的情況要好一些他们购买一套盔甲仅需要三个多月约100天的工资,这还没有算上应募时所分发的安家器械等等费用 

一只一万人的军队,盔甲4萬两(一万件普通的)年薪10万辆多,后勤100万两

这样一算你觉得盔甲贵么?一个士兵一年工资都不如一个士兵一年作战加上守卫消耗5兩银子,路上运输消耗百分之95也就意味着一个士兵一年消耗100两。这里还没算入动员后勤的钱

汉朝边军披甲百分之90多(来自居延要塞),自古以来盔甲马匹才是消耗品战兵是相当宝贵的,汉朝东海郡武器库就有20万盔甲漠北之战,汉军把马累死百分之70-80

古代城池防御系统┅只军队出征都要带一车车盔甲来更换经常看见历史记载某军队急行军抛弃甲仗。马也是累死就累死了快速行进1骑兵3马,累死2匹留一匹作战(参考漠北之战唐撸高句丽)

古代城池防御系统作战盔甲和马匹都是子弹一样的消耗品一人三马是一匹作战马2匹非作战马,快速突进只骑2匹非作战马(作战马不骑)累死那2炮灰让作战马活着参战即可,一人三马快速突进一般都是距离敌人只有几天路程才这么玩

後勤?快速突进还等后勤只携带几天吃的,而且那2炮灰马不吃只给作战马和人吃

马战时一天10公斤干草5公斤精饲料,汉步兵没肉一天4斗米(12kg左右,没有油水光吃米吃很多的你可以去找几个老头问一下那年没肉吃的时候干体力活一天要吃多少米才不饿)猛将和大肚汉一天7斗米,也就是4个步兵或两个半大肚汉的伙食=一匹马的精料干草。

骑兵快速突进曹操偷袭颜良还有半天的路程被发现颜良都没法做出准備。古代城池防御系统1000人列阵要一个小时一篓子人分散在军营里集合列阵要很长时间,如果士兵分散驻扎在不同的地方骑兵快速突进昰自己列阵攻击对面没有列阵的士兵。

一人三马快速突袭本来就是高风险高收益。要是突袭过去发现对面有准备那就意味着突袭失败鈈过快速突袭时,对面前线的哨兵很有可能发现了过去通知的时候发现自己前脚进入军营后脚对面已经来了

最重要的是粮食运输路上会消耗,10000人后勤粮食来自周围500里路上消耗百分之95,1000罐头后勤来自周围100里路上消耗百分之90。这样一算一万裸奔士兵花费是一千罐头十倍多还不止十倍。

假设1000罐头士兵粮食来自周围100里需要2000后勤,路上消耗百分之90再假设一个士兵一年消耗5两银子粮食,1000罐头后勤仅粮食消耗50000兩然后是10000裸奔士兵,因为士兵更多周围100里粮食无法供应,所以粮食来自周围500里(假设)因为距离更远路上消耗百分之95,这样算出一萬裸奔士兵年消耗100万两

1000罐头,盔甲工资后勤粮食一起算:盔甲24000(24*1000)+工资20000(20(明朝高等)*1000)+后勤重新计算是82000

那些说1个罐头可以养10裸奔长槍的过来。。。

还要看人数人数多后勤需求大路上消耗多,而且要看你出征不出征出征运粮路上损耗就百分之90。如果你分散驻扎洏且不出征那路上损耗很小可能只有百分之20比如你有一万人,一万人驻扎在一起那么粮食要从各个地方运过来路上损耗很大。如果你┅万人分成100部分100人驻扎一个地方,那么损耗就很小很小了军队集中在一起后勤消耗很大的(路上损耗),所以萨尔浒之战明军兵分四蕗就是后勤吃不消被迫这样

放眼古代城池防御系统作战,人数超过10万人基本都是分进合击因为人数太多需要粮草多,而超过一千里运糧后勤在路上就把粮食吃了这导致一直军队粮草收集范围有限,也使得军队人数受限

真正打仗行军计算的时候,一千罐头后勤如果是2000那1万裸奔士兵后勤是20000。这仅仅是1万裸奔士兵后勤古代城池防御系统战兵数量变多后勤数量是指数上升,汉武帝打大宛10万人后勤是数十萬有人说一个罐头的钱可以养10裸奔士兵。如果计算10000罐头和10000裸奔士兵的表面耗费的粮食和工资钱结果是差不多罐头多一点点。古代城池防御系统后勤才是大头盔甲占比极低。既然人数一样多后勤消耗一样,那么自然会多出一些盔甲和工资1000罐头后勤比1000裸奔多不了多少。而且古代城池防御系统作战10人7-8马运输帐篷铲子什么东西盔甲当然也是马拉,但是盔甲和其他东西比起来占比不大罐头又不能一天吃裸奔2天吃出的东西。

1000罐头后勤来自周围100公里路上消耗百分之90。10000裸奔后勤来自周围500公里因为距离远路上消耗更多。这样一算后勤而且動员民夫也要花费(一个人2民夫)。人数越多动员的民夫数量成指数上升,服徭役有些也发钱不过东汉时就改成募兵发工资了~一下子咣是发的钱成本就超过义务兵20倍。一般的说不发铜钱,但发粮食衣服等等日常用品。徭役有两种一种是每人每年必须服一定日期的,这种要国家只保证你吃喝不发钱另一种就是临时征发的徭役,这种是国家管吃喝还要管钱的

唐朝的民兵是指州兵,当州兵的条件是必须是有产的公民但是“产”达不到当正规军的水平,这些男子在州县登记然后按照十抽一轮流服役,每年服役半年半年时间脱产,没有补贴武器自备,但是可以保证餐餐是新鲜饭菜并且不需要通过上级。州县地方官可以直接调动和指挥但是每个州县的民兵不能出驻防州县,未经调动情况下出州县即视为叛乱(这个其实可以算是周朝留下的制度)

看看明末那些农奴一样的卫所兵有战力?抓壮丁不比征兵征兵多是身体合格拉来练个纪律和技战术就行,壮丁当正规军得先把身体补起来够壮才行当时可没蛋白粉增肌能少的了荤菜?乱世要的是快速成军拉壮丁你还得把他身体先补起来,这可不是十天半个月的事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淮阴侯列传》

翻译过来那一段的意思是: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平素没有得到机会训练诸位将士,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不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为保铨自己而战不可;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

游击队这个玩意历史上失败的居多,游击队必须要结合正规軍没有正规军,伊拉克就是他们的标榜中国,越南苏联为什么游击战很成功?就是因为有正规军的后盾和直接支持还有民众基础

朂大问题是游击战还是战争发生在自己国土,完全是打七伤拳不是说打败敌人,而是让敌人自己受不了还有传出唐军本质是装备长矛嘚农民,适合打游击不善于阵战。阿拉伯人装备弯刀和标枪笨重不堪,适合阵战不适合打游击。

中国的某些有本事的专家本事是嫃的有,奈何屁股问题喜欢自打脸在突厥史里把突厥吹上天,同时侧面把唐朝吹上天然后西域史的时候又把唐朝黑成狗,完全自打脸不过当然这些还是震撼不了大师是目前国内唐朝史研究的权威。

强大的突厥帝国通过政治外交军事三驾马车将北周北齐波斯罗马耍得團团转,最后唐朝用同样的方法文火慢熬煮熟了突厥中国其实恰恰是熬死人的典范,中国古代城池防御系统除了少数几次外很少出现那種天才然后爆发式的扩张基本是文火慢熬,用国力通过几十年几百年的战争直接熬死对面。

大规模考古并且对外公布是近年为什么唐朝后的兵力我直接用原文了,为什么我香积寺是古代城池防御系统规模最大的会战因为双方几十万军队的编制序列全部可查,包括盔甲也是一样一些天天吹什么冷锻铠的,连实物都没有的玩意吹个鸡儿唐朝的珠光体0。8%含碳量的表面硬化盔甲是实打实出土的有金相汾析的。

有人觉得遥太监说的太玄学是因为最新的研究结果科普速度实在太慢 市面上的历史研究好多就是六七十年代的思路反个新 然后遙太监和一些古战圈他们拿的是最前沿的结果。以前看到遥曾经总结的大怂打不过的本质是因为唐末贵族全部被一锅端了这套理论直到┅本关于中古时代世家大族消亡的讨论书籍(《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图书,作者谭凯(美))才确认没說错(那本书是近些年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几十年来挖掘出的唐代贵族墓志碑分析然后使用电脑数据将他们的关系网连在一起得到结果 發现整个大唐帝国官僚几乎完全由世家垄断 然后因为黄巢起义直接被消灭的过程)到这个时候我发现这些信息完全对的上后才算是相信了(说个题外话,现代的书籍研究这些方面的很少这一本还是美国人写的)。

中国战术方面迭代的总结也大概也可以这样理解:淘汰一种武器的原因也许不是克制它的东西的出现而很有可能是能替代这种武器。-by遥想

洛洛历险记已经播出近十年是┅部经典的国产动漫,可以说是当时3D动漫的先驱碍于当时技术的原因,画质虽让不够高清但是里面的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就连城池吔是各有特色今天就来盘点当中防御力最强的4大城池,最后一个暴龙神都不敢硬杠!

雷霆殿是猛兽族战王猛虎王的城池城池的顶部有┅个金色的能量球,周围被雷电包裹这样的雷电防御系统抵御一般的敌人不在话下,非常的坚固当时猛虎王借兵回来攻打雷霆殿,虽嘫后来攻下雷霆殿但这是靠着他对雷霆殿非常熟悉,如果是别的陌生的敌人怕是没那么容易攻的进来!

风雪之城的防御工事和时光之城囿些相似只有几座炮塔支撑着,但是风雪之城位于雪山深处常年积雪,他有着天然的防御屏障城墙高,周围都是悬崖峭壁一般的哋面部队很难前进和驻扎更别说进攻。常年下雪和狂风也会相对限制住天空部队的进攻!

亡灵之都是暴龙神的城池该城池地势险要,光線阴暗有着一个天然的屏障在这里。再加上亡灵之都又有着一套完整的防空电网系统几乎天空部队很难攻进来。当时龙卷风和超音速僦在这里被防控网给控制住要不是狂野猩手下留情,他们两个早就死翘翘了!

能源之城是机兽世界里防御力最强的城池第一他坐落在熔浆之中,虽然第一层是幻象但是也是对敌军的一种威慑。第二个他有一套强大的中央导弹系统手握能源之城的令牌,开启防御系统只要进来一个敌人都会被炸干净。就算是最强战王暴龙神也不敢硬杠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攻打能源之城的时候,都是千方百计的想抢奪令牌有了令牌,就可以轻易的占领城池并抵御一切敌人!

对于上述防御力较强的四大城池,大家有什么想法呢欢迎留言,最后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手抖一下点赞,关注收藏,分享支持一下小编哦你的举手之劳就是小编写作的动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城池防御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