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林黛玉嫁给贾宝玉幸福吗爱情,贾宝玉还会出家吗?他能给林黛玉靠谱的幸福吗?

张馨予大婚:你嫁给爱情的样子真美
展开阅读全文
张馨予今日大婚:你嫁给爱情的样子真美
导 语 挥别错的才能与对的相逢,张馨予与何捷在某档综艺节目中的意外遇见。更应该说,这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两人,就此相识相知;继而,相爱相伴。 正 文 今天,8月27日。张馨予与何捷的大喜日子,随之曝光了一系列的八卦:婚礼酒店位于外滩,系上海顶级奢华的酒店之一。据悉,酒席最低一桌是14888元。因为婚礼一切从简,所以只小规模的邀请家人和朋友。记者也只能拍到酒店的外景,里面什么情况?不得而知。
这是属于张馨予与何捷的婚礼,她们有权利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毕竟,结婚说到底还是两个人的事情。从此,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当婚讯传出的那天开始,大家的祝福便纷至沓来。有人说,得不到祝福的爱情无法长久。反过来说:得到所有人认可的婚姻,绝对恩爱甜蜜。 作为娱乐圈里的一员,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会被人无数倍的放大。与谁谈过恋爱?更是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茶余饭后,只要想起就会念叨一番。对张馨予,更不例外。于是,大家都觉得张馨予很傻。为什么?总是遇人不淑。与某前任分手之后,还有各种各样的指责。
只能说,挥别错的才能与对的相逢。与何捷教官,也是某档综艺节目中的意外缘分。更应该说,这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两人,就此相识相知;继而,相爱相伴。有着难忘的过程,更有着完满的结果。穿着婚纱的张馨予,就是最漂亮的新娘。至此,余生很长、请多多指教。 前方传来消息:婚场以外,还有两位新人亲手写的好运结挂在桃花树下。既传统,又浪漫。可以看得出来,张馨予还是个特别“中国式”的女子。(文/飘雨桐)无非,也就是渴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需要什么门当户对,要的就是两情相悦。彼此之间,白首不分离。
早前,张馨予应邀为某杂志拍摄了新娘婚纱照。这组照片,非常时尚。虽然,何捷没有站在身边。但张馨予的眼角眉梢都是浓情蜜意,待嫁心情乐滋滋的。张馨予与何捷的婚礼,下午5点左右才会举行。现场细节,一切还在布置。不知道,张馨予将会选择怎样的婚纱呢? 嫁给爱情的张馨予,真的很美。祝福她与何捷新婚快乐,永远幸福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所有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及配图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若有侵权行为,请立即告知我们进行下架处理。林黛玉有可能成为北静王小妾吗? ——也谈“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关于黛玉和宝钗这两位绝色女子的最后归属问题,总能够引发《红楼梦》爱好者的一番口舌之争。其原因无非是因为《红楼梦》最后四十回的丢失。但“悲金悼玉”的主题不能变,也就是说二人最后都没有得到一个相对完满的结果。黛玉自然是死了,《枉凝眉》里面早有暗示: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而薛宝钗也并没有得到什么好的结果,《终身误》里面对此也有揭示: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但是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黛玉到底是怎样死的呢?是如高鹗续写的那样因为宝玉娶了宝钗而心灰意冷从而病死呢?还是如周汝昌、刘心武所说的那样沉湖而亡?抑或是像某些人所理解的那样上吊自杀?
高鹗和周汝昌之说尚近情理,毕竟也并非毫无可能。但有些人就利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就说林黛玉是上吊死的,薛宝钗是冻死的,岂不是荒谬至极?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可叹停机德——这句说薛宝钗,意思是虽然有着合乎孔孟之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她还是走不进宝玉的内心。“停机德”,出于《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故事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以此来比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而薛宝钗就动不动规劝宝玉专注于“仕途经济”,但宝玉对此十分反感,最终还是出家了,所以说毫无作用。
堪怜咏絮才——这句说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咏絮才”,用晋代谢道韫的故事: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的哥哥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为赞赏。见《世说新语》。黛玉诗才第一,而且在《红楼梦》中也有一首唐多令《柳絮词》。但最终还是没能达成心愿,所以说“堪怜”。
玉带林中挂
玉带林中挂——这句说林黛玉,前三字倒读即谐其名。从册里的画“两株枯木(双“木”为“林”),木上悬着一围玉带”看,可能又寓宝玉“悬”念“挂”牵死去的黛玉的意思。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可能还含有对林黛玉性格和遭遇的写照,黛玉性格锋芒毕露,而“玉带”作为腰间的束扎物是中国古代服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古代官员身份品位的标志,暗示着黛玉出身公侯之家(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钦点出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身份极为尊贵。但如此尊贵之物竟然悬挂在“林中”,可见其无用武之地。
金簪雪里埋——这句说薛宝钗。前三字暗点其名:“雪”谐“薛”,“金簪”比“宝钗”。钗,乃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金簪有纯金和镏金之分,也比喻高贵的妇女。或者可以说暗示薛家是极为有钱的。本是光耀头面的首饰,竟埋没在寒冷的雪堆里,说明不是生离即是死别。这是对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薛宝钗的冷落处境的写照,也是对宝钗空有抱负而不得施展(不能够像元春那样成为皇妃,甚至不能得到宝玉欢心)的写照。钗不仅是一种饰物,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而“雪里埋”或者也可以说和薛宝钗的性格有关,因为宝钗性格不似黛玉那般外露,而是十分含蓄,颇符合古人对于女子“温柔敦厚”的要求。
五代诗人汤僧济曾经在井中淘得一支古钗,感慨中赋诗曰:
昔日倡家女,摘花露井边,摘花还自比,插映还自怜。
窥窥终不罢,笑笑自成妍,宝钗於此落,从来非一年。
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鲜,此人今何在,此物今空传。
而因与宝玉调笑而被王夫人撵出去后跳井而死的金钏曾经在死前对宝玉说:“金簪子掉进井里头,有你的只是你的”。金钏毫无疑问是跳井而亡了,而后来宝钗也曾大方地拿出两套自己的衣服来给她做装裹。按理说,这个是应该忌讳的,但当时宝钗没有讲究这些。联系到《红楼梦》中喜欢用谶语来设置伏线的写法,宝钗会不会在贾家败亡之后先是落入青楼成为“倡家女”,然后觉得心灰意冷跳井而亡呢!?倒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87版《红楼梦》里是有这么一出的。
金簪雪里埋
若将“玉带林中挂”和“金簪雪里埋”合起来看,“玉带”与“金簪”均为一个人身上的佩戴之物,“玉带”是围在腰间起束腰作用的,与心近;而“金簪”是插在头上的,古代男子也常用此把头发高高盘起。可以说是束发之物,与头近。这暗示了二人与宝玉的关系,虽然密不可分,但有远近之别。而“林中挂”和“雪里埋”则代表二人与宝玉终究有缘无分。
此外,“玉带”与“汗巾”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二者都是围在腰间的,所以寓意非比寻常。香帕汗巾,历来都是男女间致意传情的好道具。宝玉曾经给黛玉送过旧帕子,也是这个意思。
《红楼梦》中,宝玉与蒋玉函交换了汗巾(交换的那条汗巾刚好是袭人的),最后袭人就嫁给了蒋玉函。而晴雯之所以死前要与宝玉交换贴身之物旧红绫袄,也是为了坐实别人诬陷她的话。至于有人说黛玉最后嫁给了北静王的话,打死小编也不会相信,因为当宝玉把北静王赠给他的鹡鸰香串转送给林黛玉的时候,林黛玉说的可是:“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
北静王与宝玉
另有一次:
宝玉道:“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别的都罢了,惟有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上头的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带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了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
林黛玉何曾要过北静王的东西呢?而且以林黛玉的性格,“孤高傲世携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根本不可能会接受他人的强逼。所以不存在成为北静王小妾的可能性。否则,黛玉也便不成其为黛玉了。既然晴雯在很多方面都与黛玉有着相似之处,比如说脂砚斋评价里面就曾经说《芙蓉女儿诔》伏黛玉之死,那么,林黛玉或许真的是病死的也未可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名著解读!
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名著解读!
今日搜狐热点you have been blocked你选择嫁给爱情,还是嫁给合适?
“情字难得,却有“义”字相抵”
想分享三个感情故事。
第一个故事,应该是关于错过。
周末的时候跟朋友吃饭,听到一对令人唏嘘的情侣和他们的感情。
女生在国外留学,男生在国内一家金融公司上班,异国三年,本来是男才女貌,佳偶良缘,男生也只等着女生毕业后圆满结婚。
但女生毕业后得到了一个硅谷的offer,思索许久之后,决定先留在国外工作几年,再回国考虑结婚的事。其间的沟通漫长而曲折,两个人也是多年好友成恋人,格外珍惜这份感情,可还是因为对于未来规划的不同步而生了罅隙。
再后来男生取消了女生的亲密付,也不再接女生的电话。
女生请假回国,才得知男生要准备跟相亲对象订婚的事。
辗转打听之后,也依旧没有见到男生。
朋友说:“我作为一个旁观者,亲眼看着他们的脚步慢慢不再同频。女生想结婚的时候,男生还没做好准备,于是她决心出国念书,等男生想结婚的时候,女生在追求自我。但凡两个人都愿意为对方妥协一下,或许都能走到最后。”
我们好像都开始把目光从恋人身上,放到了自己身上。
这个时代撕心裂肺的爱情传说,到最后都变成了花开两朵的各自安好。
第二个故事,大概是关于遗憾。
上上个月小学妹来北京实习,约我吃了一顿饭。吃着饭跟我说男朋友跟她分手了。
她早已决心北上,圆自己的传媒梦,可是男友惦记着家里的父母,不想走的太远,更不可能跟着她来北京。
“也不是不喜欢了,但是他一毕业就准备回老家,而我的计划是留在北京发展,6年的感情,说断了有多难过只有自己心里知道。”
学妹说着哭了起来,情到深处,谁又没有过相守一生的念头呢?
可是我们也只有这一生。
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想去实现自己无畏的小梦想,想跟生活贴身肉搏,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
学妹问我,“我这么想,有错吗?”
我说:“当然没有错。所以你为了理想做出的选择,你也必须承受下这个后果。”
前段时间电影《后来的我们》上映,陈奕迅唱了一首歌:我最大的遗憾,是你的遗憾与我有关。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我一个同事姐姐的,我想是勇敢。
之前我们不熟,仅凭着朋友圈知道她婚姻幸福,有相爱的老公和乖巧的儿子,经常去旅行,过得安逸满足。
再后来经常在朋友圈互动,才知道了在幸福生活之外,还有一个女生如何追求自我而放弃爱情的故事。
同事姐姐在来北京之前已经跟老家的男朋友订了婚,两家也在紧锣密鼓地敲定结婚的日子,而她有天晚上躺在床上,一眼就看到了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日子,无非是在这个小县城过着有房有车,日复一日的生活,买包买口红的钱是不愁的,但是与之为伍的或许就是相看总会厌的几副熟悉面孔,还有随着而来的生娃和生二胎。
她不是不爱眼前这个男友,但是相爱之后的生活,她爱不起来。
她想试试人生的其他可能,于是分了手,逃了婚,独自一人来了北京。
而如今结婚的这个男人,当年也是没房没车不被看好的资深北漂,但两个人有着一同在这个大城市扎根的决心,于是一起吃了苦,度过了最艰难的6年,熬到风生水起。
当下的所有怡然自得,全源于当年的勇敢和无所畏惧。
此刻的生活比起当年留在县城结婚,是不是更幸福,只有当事人自己能评价。
“是的。我更满意当下的自己和生活。”小姐姐笑意盈盈。
晚上睡觉前跟室友聊天,两个人零零碎碎说起自己身边人的感情,我分享了上面的三个故事。
忍不住感慨一句:“我发现身边走到一起的感情,都归根结底成了‘合适’两个字”。
室友画风突转,问了我一句:“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嫁给爱情,还是嫁给合适呢?”
我说,我再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我有个远方表姐,几年前跟拍拖好多年的男朋友结婚,要我去做伴娘。我那会刚刚失恋,不想去,就找了个理由拒绝了。没想到几天后,听到家里人说,表姐的婚礼取消了。
大人们支支吾吾,对这件事讳莫如深,我好奇得很,拐弯抹角问到了另一个姐姐,得到的说辞是:表姐的男朋友结婚前一周摊了牌,说自己在外面有了人,这婚结不成了。
听说男朋友的妈妈都哭了,说别闹了孩子,这婚还得结呀。
但最终没有结。
表姐是17岁跟她在一起的,跑过了七年之痒,跟着无房无车的他在三线城市打拼了十年,是27周岁准备嫁给他的。
说是27周岁,可是老家的人认你是29岁了。
期间也听其他姐姐们说过这个男生,并不算是踏踏实实工作的人。老觉得自己是穷人家的孩子,拼了命想找赚钱的门路,辞了工作,做小本买卖,来来回回折腾好多次,倒成了表姐在接济他。
倒是心甘情愿的,家里大人说起来第一次见到他,是他送表姐去医院,才十七八岁,两个出门在外的少男少女,在大城市里生起了相依为命的温暖,连穷都带着希望和期盼。
表姐回来后一个月内,迅速地相亲,两个月内结个婚。
据说那个哥哥,也是受过情伤的人。本来已经订了婚,因为一些原因被退婚。
然后遇见表姐,两个心死的人,嫁的是谁无所谓,只希望赶紧嫁娶,从往事的梦魇里逃脱出来。
天成的是佳偶,世间多的是怨侣,但也有别的什么感情。
比如说因为失望而选择依偎的人,因为陪伴而涌动的慈悲与温存。
表姐结婚后有次带着我去KTV的歌,那个哥哥唱的是周杰伦的歌,意外的好听,唱的时候眼角一直瞥向我表姐那里。
说不上有什么感动,就觉得,或许这正是最好的时光。
曾经最爱,日后想起来或许要庆幸当日未成行。
眼前陪伴,也成为星星点点的浪漫情怀。
张爱玲在《小团圆》里写,这是一个热情的故事,我想表达的是爱情的百转千回,以及爱情幻灭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我想这点东西,大概就是男女之间的情义。
情字难得,却有“义”字相抵。
将来的路,哪怕比过去难,可是你从此以后,不会再是一个人了。
掸去情爱的灰 ,挥手道别后, 我亦不忘当我陷于荆棘时,你曾为我递剑之恩。
好像说完这个故事,我也没有说清楚自己的选择。但室友笑了笑,我想她明白了我的意思。
如果爱情跟我在一条路上,那我一定选择爱情,但如果爱情与我的路背道而驰,这个时候要看的,不是双方感情有多深,而是你有多强大,如果你强大到足以睥睨一切风险和伤害,那我要恭喜你,因为爱情本身就是勇敢者的奖品。
但如果你一个人撑不过这一段路,不如就挥挥手,选一个跟你同行的人。
不要说“我爱你”,说“一起走”吧。
爱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想要那一同前行的情义。
那么你呢,你会选择爱情,还是合适呢?
书写一切可能。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他花7年跟拍8对夫妻,那些笑着嫁给爱情的人,后来为什么哭了?
■来源 心理公开课(yixinligongkaike)作者:蓝莓小姐
那些嫁给爱情的人,后来怎么哭了?
每个人结婚前都有对婚姻有一种典型的想象,誓词里说的:“白头偕老,不离不弃,幸福永远”…或许就是所谓的“嫁给爱情”。
但现实是,民政部数据显示:31年来,结婚率连续4年下降,离婚率连续15年上涨,上涨了6.53倍,近五年来晚婚现象明显.....
来到心理咨询室里的夫妻们说的最多的问题之一是:
我觉得我们感情越来越淡了
他第三次出轨了
我觉得她结婚后就变了….
当我们亲眼看到一对对情侣从相爱结婚时的幸福慢慢走向平淡,冷漠,甚至是恶意攻击,彼此伤害,到最后疲惫不堪…..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恐婚了。
上周我看了一部纪录片叫《幸福定格》,一个人花7年跟拍8对夫妻从相恋、结婚、生子的生命过,这部片子改变了一直以来我对婚姻恐惧的感受。
这部片子的灵感来源于导演自己的真实经历,结婚后他和妻子不再有那么多话聊,他希望跟妻子能回到结婚前那样每天都有很好的、平等的对话。
于是他花了七年,跟拍八对夫妻,从教授、小吃店老板、白领职员到艺术工作者、创业家、家庭主妇.........
他想在其他人的婚姻里探索一个真相——为什么结婚后生活不再有激情?
婚姻里,真正的伤害是沉默
《幸福定格》里有一个妻子问丈夫:“你每天和我讲话有超过1小时吗?”
丈夫笑笑,沉默地看着她:“你都是一直对着手机,你也不会对着我讲话啊。”
这个细节让我想到有一次,我去一家特别浪漫的法式餐厅跟朋友吃饭,隔壁桌的一对夫妻从落座开始就一直在刷手机。
丈夫问妻子:“你想吃什么?”
妻子缓缓地抬头:“你看着随便点吧。”
然后继续低头看手机,有时他们会发出笑声,但却不会去分享彼此看的内容,最让我惊讶的是吃饭的时候,两个人都是右手拿筷子,左手拿手机。
那一刻我全身发冷,感受到一种深不见底的孤独感流淌在这两个人中间。
没有回应的婚姻,就没有投入。
没有投入,就有没有爱。
萨默塞特·毛姆直白地道出了爱情悲剧的原因:“爱情的悲剧,并不是生离死别,而是冷漠。”
我想起了涂磊和他妻子的故事。
涂磊刚开始做《爱情保卫战》的嘉宾时是2010年,那时候节目组发工资都是给一个装着现金信封。
那时他还没出名 ,工资也不多。发了工资后,他总是第一时间把信封带回家交到妻子手上,妻子会很开心的扑过来抱自己的丈夫 ,对他说“你辛苦啦”。
可是后来,节目的名气越来越大,他赚的钱越来越多,装工资的信封也越来越鼓。有天他拿回信封给妻子时,她数着一张张钞票却开始嚎啕大哭。
他惊慌的问她怎么了,她说“我看着你赚的钱越来越多,我就觉得你工作越来越累,而我们在一起聊天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
那时候涂磊才意识到,他只忙着赚钱,陪伴自己妻子的时间太少了,他不知道,她有多孤独。
婚姻一定建立在彼此深刻的理解上
为什么很多夫妻婚后越来越沉默?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地理解过对方。
《幸福定格》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对教授夫妻。
他们因为照顾父母的压力及照顾小孩的意见上的不同,常常产生争执。
在讨论一个敏感的问题时,丈夫突然操起一把椅子摔向地板,砸得稀巴烂。
但在那个当下,妻子突然感觉到丈夫不是在对她发怒,他是在说:“我真的尽力了,我很累,你能不能理解我一下?”
所以太太并没有发怒和反击,她理解了丈夫那时的感受:“此时此刻对我发怒的你,此时此刻失控的你,不过是在哭求我的帮助。”
于是,她静静地用眼睛注视他的丈夫,等待他冷静下来,仿佛在说:“我感受到了,你真的很累,我想和你一起承担。”
我理解你,所以我不怪你。
在那一刹那我强烈地感觉到,婚姻存在的意义,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深刻的理解和看见。
我看见你了,看见你的悲伤、痛苦、快乐、向往,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我愿意和你站在一起。
为什么很多人结婚后会“幻想破灭”?
我们自小到受到太多至幻至美的爱情电影或小说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幻想延续到了对婚姻的理解之中,认为夫妻一定要心有灵犀,默契无比,婚姻一定要完美幸福,一生一世。
即使我不说,你也知道我也想什么。
你为我买房,就是在乎我。
我嫁(娶)你就是为了过得幸福,你就应该把一切都给我,对我无私的奉献, 让我幸福。
对不起,这不是爱情。
心理学家荣格说,每个人都有“人格阴影”。
在成为夫妻前,我们都只是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个体。
我们之所以相遇,是因为每一个人都不完美,也因为这个世界太孤独,太浮躁,太复杂,我们需要被另一个人看见和接纳自己的“阴影”,才能更好的活出自己。
我们在一起,是因为别人看不到真实的我,而你却可以。
所以,别把那些不成熟的对爱情的幻想放到婚姻中。
没有人是天生就应该付出,也没有人总能完美地满足你的需求,我们都要在漫长的婚姻旅程中谦虚的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妻子,如何做一个丈夫。
后来,纪录片《幸福定格》里的教授太太得了癌症——第三期肝癌。
死亡威胁的靠近让他们有了更多内心的对话,深度越深,时间越长。
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才真正开始理解彼此。
想起以前我做抑郁症专题时,看到知乎有一个问题是:抑郁症患者谈恋爱是什么感受?
有一个匿名回答至今印刻在我心里:
后来,他们结婚了。
作为一个恐婚者,我不得不承认,这种时刻的确非常打动我。
婚姻的确表面看上去没有那么美好,但它也足够真实。在层层经验的堆积后,婚姻会淬炼成另一种情感,比爱情更巨大,可能更接近生命的亲密。
如同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说:
如果我爱他人,我应该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使我能把他当作使用的对象。
最好的伴侣是60分丈夫(妻子)
纪录片里还有对夫妻,是典型的中产阶级,不缺钱。
丈夫却每天喝酒,早出晚归 ,不仅不帮忙照顾小孩,还觉得小孩严重打扰了他的睡眠。
终于有一天,妻子爆发了,她痛哭着对他说:“我做了所有事情,我只是叫你帮忙一下你就这样子...”
看到他们的对话,一直是:“我....”“你....”“我....”
在他们的关系里没有团队,没有协作,只有你和我,从来没有“我们”。
有人问我:“你不觉得结婚很累吗?要做到多好才叫一个好伴侣呢?好像你要付出的太多了。”
我认为,做一个好的伴侣,做到60分就够了。
温尼科特曾说:“60分妈妈,就是最好的妈妈。”
既不像100分妈妈那样需要时刻回应你所有的需求,企图控制你,也不像0分妈妈那样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你。
60分妈妈就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和你并肩战斗,同时放手给你足够的空间去探索自己的人生。
好的伴侣不也是这样吗?
别再用“我太累”“工作太忙”“我也没办法”这些作为借口,也别再用“我在乎你才管你”施予控制。
在对方需要的时候 —— 比如育儿、家务一起协作,在对方想要空间创作、旅行的时候支持对方,做到60分丈夫,60分妻子足够了。
婚姻真正的名字,不是爱情,是友情
在我见过的所有爱情故事里,永远有一对让我对婚姻充满希望,那就是《老友记》中的钱德勒和莫妮卡。
他们是最好的朋友,婚前婚后都如此。
当莫妮卡因为职场关系而苦恼,说“我的上司不喜欢我”时,钱德勒像朋友一样安慰她:“怪了,我的上司也不喜欢我。”
当她觉得自己嫁不出去时,钱德勒安慰她:“不,你不会变成老姑婆。”
当钱德勒说了一个很“冷”的笑话大家毫无反应时,莫妮卡会像朋友一样安慰他“我有笑啊”。
她永远支持他,哪怕他已人到中年,想从头开始,换一种职业。
她说:“我希望你能做你真正喜欢的工作,而不是什么难懂的统计分析与数据重构。“
当他们决定要结婚时,莫妮卡却不忍心花掉钱德勒的钱来置办婚礼。
这让我想起“结婚前因房子户口没写两人名字分手”“7年感情败在了房车上”那些故事,觉得无比讽刺。
在最好的关系里,他们永远是彼此的最佳队友。
他们不需要整天把对方捧在手心,无时无刻的照顾关注对方,也不需要房车和盛大的婚礼来作为婚姻的必需品,但他们永远在对对方讲同样的一句话是:“我挺你啊,挺你到底。”
用“一年续约一次”的概念来看待婚姻
导演沈可尚在拍摄《幸福定格》之后找到了和妻子“好好聊天”的方法:
我后来想想,关键是因为我把她当我老婆,所以我觉得就会用先生对老婆的方法来沟通,所以后来再剪《幸福定格》之后我慢慢就改了一种方式,就是我每天回家看到我老婆我就一直在心里对自己说,她不是我老婆,她是我朋友。
如果她是我朋友的话,你不会希望朋友一定会要做什么,你不会觉得朋友非要做什么才是对的。你会觉得朋友需要什么,我会听,我能帮就帮。
他对婚姻的定义也有了新的理解:“比起说婚姻是做白头偕老的夫妻,我宁可相信婚姻是一种协作关系。”
《一条》采访截图
一生一世相守到老是个不现实的说法,人没有办法在20几岁的时候想到60、70岁的时候的事情变成什么样。
比起这样的执念,更加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怎样面对我这个婚姻合作伙伴。
如果你试着用朋友的标准去看待对方,平等的对待彼此,互相协作,而不是用一种固有的评价的方式去看待对方,用传统框架上男性该扮演什么角色,女性该扮演什么角色来要求对方,婚姻会幸福很多。
沈可尚说:“我们可以试着用“一年续约一次”的概念来思考婚姻。”
《一条》采访截图
你喜欢和我在一起吗?
不喜欢的话,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你喜欢和我合作吗?
如果合作不愉快的话,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哪里我们可以改进,如何调整自己,如何更加理解彼此,更好地协助彼此。
重新定义彼此间的关系,才能去面对那些所谓的婆媳问题、孩子问题、时间分配问题、权利关系问题、经济强度问题。
用不一样的、新的角色相处,婚姻才可能完成一种很浪漫的人生。
很多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想,只是因为只有爱情,少了坚固的友情而已。
一段美好的婚姻里,一定是爱情+友情都具备,双方是爱人,也是好朋友。
如果我们放下对婚姻错误的幻想,跳出原有的固定框架,愿意用“好朋友”的身份用真实的自己面对、理解、回应、支持对方,或许会觉得婚姻也没有那么恐怖,也值得去尝试。
或许我们都该学习一下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对爱情的态度:
我所梦想的一种爱情,是两个人共享一种一同追求某种更高层次真理的热情,或许我不应该称呼它为爱情,或许它真正的名字是友谊。
如何让你的婚姻变成一种很浪漫的人生,主动权在你的手里。
正确定义彼此的关系,用正确的角色相处,前提是我们真的懂爱、会爱:
懂得在婚姻的重要关口,做出正确的选择
懂得如何聪明地索取,不委屈自己,得到宠爱
懂得如何满足对方,让彼此的心更近
懂得如何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地表达
这样的人,我们称为具有超高“爱商”的人,她们在爱情中知进退,懂拿捏,知道如何去爱,如何表达爱,如何被宠爱。
作者简介:蓝莓小姐,不想当心理咨询师的铲屎官不是好作者,壹心理主笔团,一群与弗洛伊德抬杠的年轻人。公众号:心理公开课(ID: yixinligongkaike)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林黛玉嫁给贾宝玉也不会幸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