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氏昭穆诗覃氏字辈排名诗

作品中运用到的《汉语大词典》词汇已以连接方式标示出来。由于是电脑自动分析,词组划分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次守马昂书垒韵(元·李孝光)歌且止,听我歌。小,买书多。喜夸犬,生怒如膰蛙。书垒止类巢,兼。如与遇,屡烦呵。却笑城,长。其南通,其东僦女倭。北引挹酒之长柄,西收西漠之。聚族可,安用索与傩。茅,朱鬘言呿啰。而我不,羞伏酡。我垒有?但闻魔。夺,消众疴。我垒有?地窄安不颇。字,摩。我垒有?而蓄礼士罗。尽,为公么。我垒有?而无驮。,不涉河。我垒有?而有靴。著鞭子,竟往坡。我垒有?而有韩公珂。引,皤。宁钝铦,鈋。窃闻骨已朽,众语漫缕4。变,宋楚作箕箩。继者浸,婴龀相?唆。更,安知连。勿言我垒狭,蓖与蓑。志,吾其敢。间,吴炔续。勿言我垒小,才一梭。上,若轻蛾。章,如。若,元不波。深如屋,大如尧夫。扣我匣中之,理我膝上之。以解吾心之,以袪吾愁之诱囮。如轈而不辐,如舟而不舵。高如垤,矗如涡。又如宅初拔,又如礼不苛。又如橘中饮,又如树间坐以哦。如连?,如藻井。又如,又如封蚁柯。客至足,如。坐以席,酌以。引,避。开笼放,看白鹅。设??,营饆锣。《》唱,弹。屡歌明之君,举酒叫。露,山。足,奈此何!乎于,屈平乎自沈于汩罗。日,事了登城照影沱。作诗首,翻怜笔史讹。要,皆。,过。
衢县 。因县境有 三衢山 ,故称。 唐
诗:“ 小敷 文伯见何时,南望 三衢 渴复饥。” 宋
诗:“何人道是 三衢 远,挂起东风十幅蒲。”卷四:“昔 宋 时 三衢 守 宋
产瞻 以书答状元 留梦炎 。” 清
《高凉司马行》:“ 三衢 橘柚 广州 柑,梦绕江南与海南。”泛指通衢。三,言其多。:“昔者 桀 之时,女乐三万人,晨噪于端门,乐闻于三衢,是无不服文绣衣裳者。”分类:(1).接待宾客的人。与“客人”相对。《仪礼·士相见礼》:“主人请见,宾反见,退,主人送于门外,再拜。”:“宾出,主人拜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这一根(酒筹)掣得好,又合了主人待客的意思。” 巴金 《人民友谊的事业》:“到了十一点钟,似乎应当告辞了,主人说照 法国 的习惯,照他们家的习惯还可以继续到午夜。”(2).特指留宿客人的房东。:“使使往之主人, 荆卿 则已驾而去 榆次 矣。” 唐
诗:“年年落第东归去;羞见 长安 旧主人。”(3).财物或权力的支配者。:“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晋
诗:“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皆以己族为主人,而使彼受吾统治,故一切可无异视。”(4).仆婢及受雇佣者的家主。 宋
《儒林公议》卷上:“诸盗入主人家,奴尚为主人拔戈持矛以逐盗。”《水浒传》第六二回:“节级哥哥,可怜小人的主人 卢员外 吃屈官司。”(5).用为学徒(或工人)对其产业主之称。 刘半农 《学徒苦》诗:“腊月主人食糕,学徒操持臼杵。”(6).古代指战争中在自己土地上防守的一方。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客主人分》:“兵有客之分,有主人之分……客倍主人半,然可敌也。”:“ 曜 虽东征, 胤 犹守本。险阻路遥,为主人甚易。”(7).主要人物;主体。:“且臣 朔方 将士,功效最高,为先帝中兴主人,是陛下蒙尘故吏,曾不别加优奖,却信嫉妒谤词。” 朱自清 《威尼斯》:“ 圣马克堂 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 卑赞廷 式,以直线为主。”(8).指君主。 唐
《祭穆员外文》:“主人信谗,有惑其下;杀人无罪,诬以成过。”(9).谓执掌教化国人之事。《韩诗外传》卷八:“司徒主人……君臣不正,人道不和,国多盗贼,下怨其上,则责之司徒。”分类:犹言如此。 晋
《问慰诸帖上》:“吾至乏劣,为尔日日,力不一一。”:“为尔寂寂, 邓禹 笑人。”作梗,阻挠。 郭沫若 《瓶》诗第三七:“他许我以后自由,他是决不呀从中作垒。”分类:(1).不嫌;不加以排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清
《闲情偶寄·词曲》:“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虽巧而不厌其巧。”(2).不合。:“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厌,合也。”(3).不满足;不饱。厌,通“ 餍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然 回 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富者犬马馀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 明
《赠金溪吴仲实序》:“必学于诗、书、礼、乐、六艺之文至于终身而不厌。”(4).不服。:“诸疑狱,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颜师古 注:“厌,服也。”不魇,不做恶梦。厌,通“ 魇 ”。分类:(1).陆地上。:“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亦指地面上。 唐
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鲁迅 《呐喊·鸭的喜剧》:“小鸭也诚然可爱,遍身松花黄,放在地上,便蹒跚的走,互相招呼,总是在一处。”(2).指人间,阳世。:“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廷尉责问曰:‘君侯欲反何?’ 亚夫 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乎?’吏曰:‘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宋
诗:“不疑身世在地上,祗恐槎去触斗牛。”分类:(1).小孩子。:“﹝ 萧何 ﹞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 信 所以去也。’”:“ 孔子 东游,见两小儿辩斗。”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去买米。”(2).小儿子。卷四九○引 三国
虞翻 《与某书》:“此中小儿,年四岁矣,似欲聪哲。” 宋
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3).谦称己子。:“ 方进 曰:‘小儿未知为吏也。’”此指其子 翟义 。“司空 孟仁 卒” 裴松之 注引《吴录》:“﹝ 孟仁 ﹞母曰:‘小儿无德致客,学者多贫,故为广被,庶可得与气类接也。’”:“ 文遥 谓 思道 云:‘小儿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西游记》第七三回:“ 行者 道:‘令郎是谁?’ 毗蓝 道:‘小儿乃 昴日星官 。’”(4).泛称子侄。:“ 玄 等既破 坚 ,有驿书至……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5).旧时指为皇家或军队服役的人。 唐 陈鸿 《东城父老传》:“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扰教饲。”:“ 潼关 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请选监牧小儿三千于苑中训练。” 胡三省 注:“时监牧、五坊、禁苑之卒,率谓之小儿。”:“ 贞元 之末政事为人患者,如宫市、五坊小儿之类,悉罢之。” 胡三省 注:“ 唐 时给役者多呼为小儿。” 清
《银泉山》诗:“ 五陵 小儿若狐兔,夜穴红墙县官捕。”(6).对人的蔑称。 南朝
《陶渊明传》:“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中丞奈何负天子,从小儿(指 李惟岳 )跳梁哉?”《三国志平话》卷上:“战事未定,却交小儿(指 刘备 )权州,百姓皆有怨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事实不为轻薄阴险小儿留情,曾几何年,他们就都已烟消火灭。”参见“ 小人 ”。(7).指疾病。 宋
词:“怜君病后颊颧隆,识取小儿戏弄。”分类:亦作“ 睚眦 ”。
瞋目怒视;瞪眼看人。借指微小的怨恨。:“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 政 独安可嘿然而止乎?”:“我与 稚季 幸同土壤,素无睚眦。” 清
卷七:“毋挟枪矛,寻睚眦以酿衅。”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十:“他受不了百口嘲谤,也忍不下万目睚眦。”分类:(1).始生子,犹言头生。:“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朱熹 集传:“先生,首生也。”(2).父兄。《仪礼·有司》:“其先生之脀,折胁一。” 郑玄 注:“先生,长兄弟。”:“有酒食,先生馔。”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先生,谓父兄。”(3).年长有学问的人。:“ 宋牼 将之 楚 , 孟子 遇于 石丘 ,曰:‘先生将何之?’” 赵岐 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 孟尝君 宴坐,谓三先生曰:‘愿闻先生有以补之阙者。’” 姚宏 注:“先生,长老,先己以生者也。” 宋
《宋故孟夫人墓志铭》:“精义择语,类先生长者之法言。”(4).称老师。:“﹝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 孔颖达 疏:“先生,师也。”:“ 列子 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 宋
《太原王氏墓志铭》:“夫人姓 王 氏……为人明识强记,博览图籍,子孙受学,皆自为先生。” 明
:“太子授业毕,徐令左右戒之曰:此读书之所,先生长者在前,汝辈安敢亵狎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我的确当过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并没有忘记我是学生出身。”(5).称先祖。 元
诗:“我本 东丹 八叶花,先生贤祖相林牙。”(6).称致仕者。《仪礼·士相见礼》:“若先生异爵者,请见之则辞,辞不得命,则曰某无见。” 郑玄 注:“先生,致仕者也。” 清
王引之 :“盖卿大夫之已致仕者为先生,未致仕者为君子。”(7).文人学者的通称。可自称,亦可称人。:“ 张夫子 问 褚先生 。” 司马贞 索隐:“ 褚先生 名 少孙 。”此为 褚少孙 自称先生。:“ 玄晏先生 曰:‘古人称不歌而颂谓之赋。’” 李善 注:“ 谧 自序曰:‘始志乎学而自号 玄晏先生 ’……先生,学人之通称也。” 南朝
《与陶弘景书》:“先生糠秕流俗,超然独远。” 宋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今先生多教人吏事,所未谕也。”(8).称道士。 唐
诗:“玄都开秘箓,白石礼先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却说这 西伯侯 ,与先生(指道士 云中子 )相别。”《水浒传》第十五回:“只见一个庄客报说:‘门前有个先生要见 保正 化斋粮。’”(9).旧时称以相面、卜卦、卖唱、行医、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蒯通 ﹞以相人说 韩信 曰:‘仆尝受相人之术。’ 韩信 曰:‘先生相人如何?’”:“﹝ 士瞻 ﹞年逾四十,忽忽不得志,乃就 江陵 卜者 王先生 计禄命。” 清
《凰求凤·假病》:“请先生过来,用心替他诊脉。”《负曝闲谈》第二九回:“这时候 顺林 已经回来了,便上前斟过一巡酒,先生在门外拉动胡琴, 顺林 唱了一折‘桑园会’的青衫子,大家喝采。”(10).称妓女。《文明小史》第十九回:“ 上海 妓女,都是称先生的。”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清客是‘介于相公与先生之间的人物。’”原注:“先生,是 上海 长三堂子里的先生。”(11).旧时称担任文书或管理职事的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工人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情况调查记》:“各行都设有‘先生’,由工人互相推举,负责文书和对外交涉。”(12).妻称丈夫。 汉
:“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13).一般人之间的通称。(14).称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解放日报》:“ 欧洲 足球先生、法国队的 普拉蒂尼 在与匈牙利队的比赛中飞身抢球。”分类:不植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孔子家语·相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分类:(1).古兵器名。长柄的戟。《吴子·图国》:“为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 汉
《过秦论下》:“ 秦 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2).借指兵卒。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分类:把戈横拿着。多指作战。 唐
诗:“胡星坠 燕 地, 汉 将仍横戈。”:“ 璘 独率所部横戈而出入贼阵者数四,贼因披靡溃去。” 明
诗之二:“中原豺虎正横戈,天寒风急奈尔何?” 鲁一同 《重有感》诗:“清酒 黄龙 约屡讹, 珠江 瘴海日横戈。”亦作“清净”。
(1).心境洁净,不受外扰。:“ 斶 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虞。”《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原宪 ﹞清净守节,贫而乐道。” 唐
《上门下裴相公书》:“若 稹 之末学浅见,又安敢引喻古昔于阁下,独忆得近日故 裴兵部 之为人也,甄辨清净,号为名流。” 宋
诗:“平生本清净,垂老更肃然。”(2).安定,不纷扰。:“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 唐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第五二回:“早也是去,晚也是去,早带了去,早清净一日。” 赵树理 《传家宝》三:“老人家!依我说你只用好吃上些好穿上些,过几年清净日子算了。”(3).清洁纯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气清净,光明者也。” 宋
:“手挹祖师清净水,不嫌白发照毵毵。”第五二回:“况且这屋子里一股子药香,反把这花香搅坏了,不如你抬了去,这花儿倒清净了,没有甚么杂味来搅他。” 郭沫若 《橄榄·行路难下篇一》:“这样清净的山,这样清净的水,这样清净的人。”(4).指妇女操守贞洁。《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我怎不是清净姑姑儿,跷起脚儿来,比你这淫妇好些儿。”(5).简明不繁。:“ 谢 、 王 、 张 、 萧 、咸以清净为风,文雅流誉,虽更多难,终克成名。” 清
《太常公家传》:“公筮仕宁律令,清净简易,能惠其俗。”(6).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南朝
《礼佛唱导发愿文》:“愿现前众等,身口清净。” 唐
诗:“一身求清净,百毳纳袈裟。”:“我乃 法华庵 内一个支宾尼僧……指望出家清净,谁知十六年前,惹出冤愆。”(7).道教等亦用之。 清
《〈老子〉论上》:“神仙之事……不见于经传,大抵为其术者,屏繁嚣,守清净。”分类:(1).圣人和贤人的合称。亦泛称道德才智杰出者。:“彖曰: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北齐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 唐
《重答张籍书》:“吾子不以 愈 无似,意欲推而纳诸圣贤之域。” 明
《传习录》卷上:“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 清 秋瑾 《同胞苦》歌:“手提白刃觅民贼,舍身救民是圣贤。” 老舍 《骆驼祥子》七:“他一向没遇到过像 曹先生 这样的人,所以他把这个人看成圣贤。”(2).圣君和贤臣的合称。 唐
《进学解》:“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宋
《麈史·国政》:“然 莱公 非赖 章圣 渊谋神断,先发于中,而独以倚成,又何以施其力哉?圣贤相济,呜呼盛矣!” 清 龚炜 卷上:“圣贤相遭,君臣契合,足令千载下感激欲涕也。”(3).泛称神、仙、佛、菩萨等。《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如生如灭理皆明,无相无为法不二,圣贤 弥勒 一雷同,怎生得受菩提记。” 元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 明 沈鲸 《双珠记·真武灵应》:“空中果有圣贤,猛可地威灵宣现,云霄旋转,推移路一千。”《天地会诗歌选·〈八拜歌〉之二》:“五拜五祖为尊长,六拜六祖六圣贤。”(4).清酒与浊酒的并称。亦泛指酒。 唐
:“九酝备圣贤,八珍穷水陆。” 宋
诗之三:“庭菊兼黄白,村醪杂圣贤。” 金 麻革 《题李氏寓酒轩》:“我亦颇解饮,圣贤时一中。” 清
《采花酿酒歌示河东君》:“请从酒国徵谱牒,为尔罗缕辨圣贤。” 清
《饮梅周文秋庄》诗之二:“有酒频斟酌,何论圣与贤。”参见“ 圣人 ”。分类:(1).指天;上天。:“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孔 传:“高明谓天。”:“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 吕延济 注:“沉潜,地,故称义;高明,天,故称经。”(2).指日月。:“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 李善 注:“高明,谓日月也。” 宋
《天道益谦赋》:“然则高明之运也,善行无迹;盛衰之应也,惟变是适。” 宋
《应举启》:“遇高明之见照,殆否结之将通。”(3).高而明亮;高爽敞亮。卷上:“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 南朝
:“禀火自高明,毓金挺刚克。” 唐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广榭崇台,时令著高明之宅。” 宋
《滕县公堂记》:“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间,高明硕大。”(4).指楼观。:“﹝仲夏之月﹞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 郑玄 注:“高明,谓楼观也。” 唐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夫槿荣芳园,蝉啸珍木,盖纪乎南火之月也。可以处台榭,居高明。”(5).指显贵者。:“无虐茕独,而畏高明。” 孔 传:“单独者不侵虐之,宠贵者不枉法畏之。” 孔颖达 疏:“高明,谓贵宠之人。”:“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刘良 注:“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6).指显贵。 晋
:“ 忠 愈恨 燮 ,然惮其高明,不敢害,出为 汉阳 太守。” 宋
《祭陈同甫文》:“畏子高明,痛子憔悴。” 清
《原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7).崇高明睿,聪明智慧。:“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博园匽贵人 履高明之懿德,资淑美之嘉令。” 宋
《与章德茂侍郎书》之一:“侍郎开豁亮直,足以起士气;高明宏远,足以壮天朝。” 清
《抱小》:“若夫天命之奥,大道之任,穷理尽性之谋,高明广大之用,不曰不可得闻,则曰俟异日。”(8).指崇高明睿的人。:“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 韦昭 注:“高明昭显,谓明德之臣。”卷九:“抑绝高明,嫉害胜己。” 续范亭 《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也愿意在此佳节,聊进一解,质之高明,并作为我国革命之借镜。”(9).谓见解或技术高超。第九回:“你这等一位高明人,难道连那‘瑶草无尘根’的这句话也不晓得?” 胡适 《吴敬梓传》:“这部书所以能不朽,全在他的见识高超,技术高明。” 刘半农 《〈扬鞭集〉自序》:“而这两位先生的学问技术,却不妨一样的高明,一样的可敬。”(10).对人的敬词。:“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 唐
《答渝州李使君书》:“今既无由缘进言,言之恐益累高明。” 宋
《谢许发运启》:“近持悃愊,进叩高明,荷温教之见存,假善舟而使济。”《老残游记》第一回:“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会送死,不会成事罢。高明以为何如?”(11).谓性格高亢爽朗。:“ 蕃 性气高明,初到, 龚 不即召见之,乃留记谢病去。”分类:(1).神灵、怪异之物。:“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唐
:“ 张公 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明 张纶 《林泉随笔》:“雷虽只是气,但有气便有形。神物气聚,则须有才过便散。既有神物,则震死人书其背,夫复何怪?”(2).指神仙。:“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分类:亦作“ 飞仙 ”。
会飞的仙人。《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蓬莱山 ﹞周回五千里外别有圆海绕山,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来……惟飞仙有能到其处耳。” 宋
之一:“会看飞仙虎头箧,却来颠倒拾遗裘。” 明
《国雅品·士品三》:“ 王元美 云:如飞仙游天,不染尘俗。” 清 宣鼎 :“此儿好骨气,读书可成名宿,入道可作飞仙。”(1).十分之二。:“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分类:同“ 鬼工 ”。
《感遇》诗之十九:“鬼功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唐
《东林寺经藏西廊记》:“建修多罗藏一所。土木丹漆之外,饰以多宝。相好严丽,邻诸鬼功。” 唐
诗:“ 阖闾 葬日劳人力, 嬴政 穿来役鬼功。”(2).指掌握精妙高超的工艺者。分类:白天黑夜;日日夜夜。:“凡丧,县壶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 唐
诗:“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老舍 《四世同堂》一:“一会儿九城的城门紧闭,枪声与炮声日夜不绝。”分类:(1).雕刻和磨治玉、石。:“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情好珍善,为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 明
:“洞之侧产方石,周正光泽,五色错杂,虽加琢磨,殆不是过。” 清
严嵩 见其石色莹洁,琢磨工整而爱之。”(2).比喻修养德业,研讨义理,修饰诗文等。 南朝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斧藻至德,琢磨令范。” 宋
诗:“稍出平生言,道艺相琢磨。” 元
《中和书院书记》:“孝弟忠信,以立其本;诗书礼乐,以明其用。切磋琢磨,以致其精,则才成德就。” 清
:“ 至德 以后, 贾至 等《早朝大明宫》诸作,互相琢磨,始觉尽善。”(3).磨炼;折磨。第八回:“ 安公子 此时经了那姑娘的这番琢磨,脸儿也闯老了,胆子也闯大了,也来帮着 张老 搬运。”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穷苦的生活又能琢磨出倔强的性情。” 沙汀 《淘金记》十六:“而他的全部神气,使人感觉到人世间一切罪恶的享受,以及痛苦,已经把他琢磨到了麻痹的地步。”思索,考虑。 老舍 《赵子曰》第十四:“好极了,你算把古人的举动态度琢磨透了!”《花城》1981年第6期:“他话中的意思,我当然可以琢磨出来!”分类:(1).山穴。《吕氏春秋·贵生》:“ 越 人三世杀其君。 王子搜 患之,逃乎丹穴。 越国 无君,求 王子搜 而不得,从之丹穴。” 高诱 注:“《淮南》云:丹穴,山穴也。”一说指 禹穴 ,传说中的 夏禹 葬地。 明
归有光 《浙省策问对二道》:“ 王子搜 之丹穴,即 禹穴 也。”(2).传说中的地名。:“岠 齐州 以南,戴日为 丹穴 。”《淮南子·泛论训》:“ 丹穴
太蒙 。” 高诱 注:“ 丹穴 ,南方当日之下也; 太蒙 ,西方日所入处也。”:“南戴日下,所谓 丹穴 也。”(3).传说中的山名。:“ 丹穴 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 汉
《东京赋》:“鸣 女床 之鸾鸟,无 丹穴 之凤皇。” 唐
:“凤凰起 丹穴 ,独向梧桐枝。”后以“丹穴”为凤凰的代称。 宋
诗:“桐花欲开时,群噣争哺儿,但求黄口饫,焉问丹穴饥。”(4).产朱砂的矿穴。:“ 巴 寡妇 清 ,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 颜师古 注:“丹,丹砂也。穴者,山谷之穴出丹也。”(5).炼丹修道的岩穴。 唐
诗之二:“山阶压丹穴,药井通洑流。” 明
《玉合记·卜居》:“待功成还辞赤社,更归丹穴。”分类:(1).山名。在今 甘肃
平凉市 西。相传是 黄帝 问道于 广成子 之所。也称 空同 、 空桐 。:“ 黄帝 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 广成子 在于 空同 之上,故往见之。”:“﹝ 黄帝 ﹞西至于 空桐 ,登 鸡头 。” 南朝
《为武帝与谢朏敕》:“ 羲轩 邈矣,古今事殊,不获总驾 崆峒 ,依风问道。”后亦以指仙山。 唐
诗:“旌节暗迎归碧落,笙歌遥听隔 崆峒 。” 宋
《真宗皇帝忌日醮文》:“ 真宗皇帝 伏愿登御 崆峒 ,从游汗漫,锡羡上灵之福,延洪后嗣之休。”一说 黄帝 问道于 广成子 之山。在今 河南
临汝县 西南。 唐
诗:“ 襄城 迷路问童子,帝乡归去无人留。 崆峒 求道失遗迹, 荆山 铸鼎馀荒丘。”参阅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八·汝州》。(2).山名。在 山西
临汾市 南。:“ 温水 出 崆峒 。 崆峒山 在 临汾 南。”(3).山名。在 江西
赣县 南。 元
刘埙 :“ 崆峒 对耸, 章
贡 交流。”(4).古人认为北极星居天之中,斗极之下是 空桐 ( 崆峒 ); 洛阳 据地之中,故以 崆峒 代指 洛阳 。 唐
诗:“明朝下元复西道, 崆峒 叙别长如天。”(1).山高峻貌。 北周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声幽咽,山势崆峒。” 唐
诗:“ 李子 别上国, 南山 崆峒春。”(2).山洞;洞窟。 唐
王化清 《游石室新记》:“ 高要郡 北十五里有石室,诡怪万状,崆峒其中。” 明
徐弘祖 :“蹬倚绝壁,壁石皆崆峒,木根穿隙缘窍。”(3).宽敞空阔。 明
徐弘祖 :“从门隙内窥,洞甚崆峒,而路无由入。”(4).形容声音洪大。 明
徐弘祖 :“山下有水穴东北向,潴水甚满,而内声崆峒。”分类:(1).占满一车。:“ 吴 伐 越 ,堕 会稽 ,获骨焉,节专车。” 韦昭 注:“骨一节,其长专车。专,擅也。” 吴曾祺 《国语韦解补证》:“专车,满一车。”:“紫蚢如渠,洪蚶专车。” 李善 注引 贾逵 曰:“专,满也。”:“旧监令共车入朝,时 荀勖 为监, 峤 鄙 勖 为人,以意气加之,每同乘,高抗,专车而坐。” 宋
:“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2).专为某人或某事行驶和使用的车辆。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七:“初到 哈尔滨 的时候,还只听见一种谣言,说 谢美诺夫 横梗在 满洲里
赤塔 之间,火车不通,只有专车能经过。”分类:传说中一种高大的谷类植物。《穆天子传》卷四:“ 黑水 之阿,爰有野麦,爰有答堇,西膜之所谓木禾。” 汉
《思玄赋》:“发昔梦于木禾兮,谷 昆崙 之高冈。” 唐
《瓦松赋》:“高宁我慕,无木禾之五寻;卑以自安,类石蒲之九节。”长啸歌吟。:“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晋
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宋
诗:“篙师昼卧自啸歌,戏彼挽舟行复止。” 清
《和些山冬至前三日咏东轩竹见寄》诗之五:“红栏碧浪争清福,道服芒鞋接啸歌。”分类:没有不;全是。:“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 唐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分类:(1).除灾去邪之祭。:“掌岁时祓除衅俗。” 郑玄 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贾公彦 疏:“一月有三巳,据上旬之巳而为祓除之事,见今三月三日水上戒浴是也。”:“是月(三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 刘昭 注:“《韩诗》曰:‘ 郑国 之俗,三月上巳,之 溱
洧 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 唐
韩愈 《论佛骨表》:“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过吊。” 鲁迅 《呐喊·阿Q正传》:“ 赵 府上请道士祓除缢鬼,费用由 阿Q 负担。”(2).清除;消除。 李大钊 《战争与人口问题》:“欲有以救之,惟在祓除此等根性。”(3).使纯洁。:“是故祓除其心,以和惠民。” 韦昭 注:“祓,犹拂也。”:“祓除其心,精也。” 韦昭 注:“精,洁也。”分类:(1).以羽毛织成的衣服。:“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 颜师古 注:“羽衣,以鸟羽为衣,取其神仙飞翔之意也。”按,五利将军 栾大 , 汉武帝 时方士。(2).常称道士或神仙所著衣为羽衣。 三国
:“阊阖开,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飞龙。” 唐
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 宋
《后赤壁赋》:“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 临皋 之下。”《西游记》第二四回:“道服自然襟绕雾,羽衣偏是袖飘风。”(3).道士的代称。 宋
卷上:“有夷坦曰 芙蓉平 ,道人于彼种芎,非留旬日不可登,且涉入夷界,虽羽衣辈亦罕到。” 宋
丙:“忽有羽衣诣门,延之与语。” 清
《石鳌坞洞天福地遗址》诗:“羽衣散尽香火绝,时有丐者僵苔阶。”(4).指轻盈的衣衫。 南朝
宋 鲍照 之一:“ 吴 刀 楚 制为佩袆,纤罗雾縠垂羽衣。” 明 许潮 《写风情》:“我安排彩袖,慇勤捧玉髓,轻盈舞羽衣。” 冰心 《赞美所见》诗:“倘若是那夜我在星光中独泛,你羽衣蹁跹飞到我的舟旁。”(5).指《霓裳羽衣曲》。 唐
吴融 《华清宫》诗之二:“一曲《羽衣》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 宋
《唐多令·吴江中秋》词:“舞罢《羽衣》尘满面,谁伴我,广寒游?” 清
《玉搔头·呼嵩》:“《羽衣》不奏人间曲,宝鼎时焚异国香。”分类:服饰怪异。古人以为奇装异服会预示天下之变,故称。《尚书大传》卷二:“貌之不恭,是为不肃,厥咎狂,厥罚常雨,厥极恶,时则有服妖。”:“风俗狂慢,变节易度,则为剽骑奇怪之服,故有服妖。” 宋
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幡、灯毬、竞渡、艾虎、云月之类,花则桃、杏、荷花、菊花、梅花皆并为一景,谓之一年景。而 靖康 纪元果止一年,盖服妖也。”:“ 道光 十七年, 崇阳 乡民好服尖头帽鞋,站步不稳,识者谓之服妖。”分类:(1).见“ 踏白军 ”。(2).谓开路,打先锋。也指打先锋的人。 元
蒋子正 《山房随笔》:“ 卢梅坡 《咏梅开一花》诗云:‘昨夜花神有底忙,先教踏白入南邦。冷将双眼窥春破,肯把孤心受雪降。’”分类:(1).善于幻术。 唐
《送高闲上人序》:“然吾闻浮屠人善幻,多技能。”(2).指善意的戏谑。 唐
:“又言致猪鹿,此语乃善幻。” 钱仲联 集释:“善幻犹云善戏。”分类:谈论怪异。语本:“子不语怪、力、乱、神。” 晋
《西征赋》:“不语怪以徵异,我闻之于 孔公 。” 清
之六:“一经簪笔问,语怪总非真。”指佛、道两家。 唐
《重答张籍书》:“今夫二氏之所宗而事之者,下乃公卿辅相,吾岂敢昌言排之哉?” 宋
《义阳逸叟曾公墓志铭》:“维二氏之蔽于死生兮,小其用于一身。” 清
《〈国朝汉学师承记〉序》:“两 汉 经学所以当尊行者,为其去圣贤最近,而二氏之说未起也。” 胡适 《费氏父子的学说》:“山林幽简之俦行于一室,名曰二氏。 老 氏,其徒静坐相传为专养心性。佛氏,其徒静坐相传为专悟心性。”谓当面陈词。 唐
《上谯公书》:“此皆相公夙自贮于沉实,而小子虽吃悸,不能面发,愿激扬于片词耳。”分类:何处。:“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遍处处。” 宋
:“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分类:诗歌作品。 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四折:“卿才思渊源,诗作高古。” 孙犁 《秀露集·悼念李季同志》:“ 李季 同志的诗作《王贵与李香香》,开一代诗风。” 臧克家 《旅美归来感慨多》:“我从诗作的字里行间觉得他感受极多而且很深。”分类:(1).雕刻。 唐
诗:“綵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宋
词:“随缘柳绿柳白,费尽雕锼。”(2).刻意修饰文辞。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开场》:“古今词传,纷纷迭出、雕锼矫揉,虫技轰轰。” 明
《湖上别同方子公赋》之五:“十年而一叶,枉自费雕锼。”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近古期·北宋政治家的文论》:“就反对雕锼无用的文辞这一点讲,政治家和道学家、古文家都是一致的。”(3).犹琢磨。彫锼:1.雕刻,刻镂。:“匪朴匪斲,去泰去甚,木无彫锼,土无绨锦。” 张铣 注:“锼,镂也。”(2).引申指雕琢文字。 宋 苏辙 《次韵子瞻留别》之三:“彫锼不遣治章句,烂漫先令饱文字。” 分类:不假雕饰,自然工巧。 唐
诗:“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 宋 张世南 卷四:“周遭有十奇,如 石门 、 水帘 、 瀑布 、 石灯 、 石钟罄 、 观音影 之类,皆自然天巧。” 清
《闲情偶寄·居室·窗栏》:“必取整木一段,分中锯开,以有锯路者着墙,天然未斫者向内,则天巧人工,俱有所用之矣。”分类:亦作“ 雅淡 ”。
(1).高雅恬静。 南朝
《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丰神雅澹,识量宽和。” 唐
《传奇·崔炜》:“容仪艳逸,言旨雅澹。” 明
《震泽长语·音律》:“遂造诸乐……然其声雅澹,不为时所好。”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四十回:“只见 木生 已上楼梯,身后跟着一个倌人,身材娇怯,丰神雅淡。”(2).高尚淡泊。:“ 珍 子 旭 ,性雅澹,好纬候之学。” 唐
《霍小玉传》:“生本性雅淡。”《论语齐景公待孔子五章》弹词:“你看他志趣雅淡纯是古,那里有半点轻狂露舌尖。”(3).雅致素净。 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珠翠丛中长大,倒堪雅淡梳妆。” 明
《浣纱记·游春》:“照面盆为镜,谁怜雅澹梳妆。”第八回:“﹝ 宝钗 ﹞一色儿半新不旧的,看去不见奢华,惟觉雅淡。”分类:只有。 汉
《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 会稽
盛孝章 尚存。” 宋
诗之一:“惟有当时月,依然照杯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那 刘省帅 向来最恨的是吃鸦片烟,这是那一班中兴名将公共的脾气,惟有他恨的最利害。”战国 时 楚 辞赋家 屈原 、 宋玉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协 :“ 屈
宋 逸步,莫之能追。” 唐
《〈草堂集〉序》:“驰驱 屈
宋 ,鞭挞 扬
马 ,千载独步,唯公一人。” 清
《翰林苑有土地祠相传祀韩昌黎》诗:“ 屈
宋 讵称衙官职, 栾
却 翻充皂隶户。”分类:(1).工于为文的名声。:“初, 文仲 与弟 武仲 、 平仲 皆以文声起 江西 ,时号三 孔 。” 元
《红绣鞋·题小山苏堤鱼唱》曲:“ 东里 先生酒兴, 南州 高士文声。”(2).指文章与诗歌。 王闿运 《〈八代文粹〉序》:“书契之兴,肇于羲画;文声之比,成于诗乐。”分类:(1).形容金宝珠玉等声音清脆。 唐
《幻戏志·叶法善》:“金翠珠玉,间厕其内,楼高百五十尺,微风所触,锵然成韵。” 宋
诗:“忽惊石上堆龙蛇,玉芝紫笋生无数。锵然敲折青珊瑚,味如蜜藕和鸡苏。” 清
:“忽闻吉莫靴铿铿甚厉,缧锁锵然。” 徐迟 《大场的一夜》:“挺一挺胸,甲上的冰柱迸落,锵然有声。”(2).形容书声琅琅。 宋
《朝奉郎致仕俞公墓志铭》:“入其塾,诵读之锵然,覃思之悠然,人雅多公父子不穷于儒也。” 清
《仁和邵君墓志铭》:“饥饿围城之中,犹著《礼经通论》。诵声锵然,彻于巷外。”分类:亦作“ 相戛 ”。
相对峙。 宋
《己卯冬大寒有感》诗:“或云庙堂上,与彼势相戛。” 宋
《天门山》诗:“两峰竞秀倚,千古势相戛。”分类:用网捕捉鸟类。后多喻招致人才。 唐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乌公 ﹞以 石生 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乡人 严嵩 当国,欲罗致门下。”《老残游记》第三回:“幕府人才济济,凡有所闻的,无不罗致于此了。”分类:亦作“ 俊桀 ”。
(1).才智杰出的人。:“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张耳 、 陈馀 ,世传所称贤者;其宾客厮役,莫非天下俊桀,所居国无不取卿相者。” 宋
《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天下繁委,当付俊杰,今庙堂无能,尽出胥吏。” 明
《智囊补·明智·经务上》:“识时务者,呼为俊杰。” 胡厥文 《悼念周恩来总理》诗之二:“庸才我不死,俊杰尔先亡。”(2).才智杰出。 明
《与郑叔度》之一:“俊杰之士非恒人所知。” 清
《生员论中》:“苟以时文之功,用之于经史及当世之务,则必有聪明俊杰通达治体之士,起于其间矣。”分类:(1).常常。:“及如 荀卿 、 孟子 、 公孙固 、 韩非 之徒,各往往捃摭之文以著书,不可胜纪。” 唐
诗:“往往鸡鸣岩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 清
《菰中随笔》:“ 汉 之能吏多出掾史, 唐 节度所辟书记,亦往往入而为大官。” 巴金 《家》十五:“近来常常咳嗽,夜里往往失眠,心里总是痛。”(2).处处。:“令下贫守之,往往而为界,可以毋败。”:“初, 暄 使 徐州 ,见州城楼观,嫌其华盛,乃令往往毁撤,由是后更损落。” 元
《皂林道中》诗:“行行水竹与云林,往往人家与僧舍。” 明
《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分类:(1).白色的马。:“ 公子地 有白马四。公嬖 向魋 。 魋 欲之。” 三国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明
《玉簪记·闹会》:“分经来白马,洗钵起黄龙。” 方然 《白色花·报信者》:“我底白马哟!大风来了,别让细砂与你长长的鬃毛蒙住你底眼睛。”(2).古代用白马为盟誓或祭祀的牺牲。:“ 高帝 刑白马盟曰:‘非 刘氏 而王,天下共击之!’” 汉
赵晔 :“ 禹 乃东巡,登 衡岳 ,血白马以祭。” 南朝
刘协 :“骍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于神明者也。”(3).古代以乘白马表示有凶事。 唐
《祭孙府君文》:“白马故人,青鸟送往。” 唐
之三一:“白马 华山君 ,相逢 平原里 。”参见“ 白马素车 ”。(4).见“ 白马氐 ”。(5).古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滑县 北。:“今 秦 以大王之力,西举 巴蜀 ,并 汉中 ,东收两 周 而西迁九鼎,守 白马 之津。”:“决 白马 之口以沃 魏氏 ,是一举而 三晋 亡,从者败也。”(6).古县名。 春秋
曹 (一作“漕”) 邑 。故治在今 河南省
滑县 东。:“二月, 绍 ( 袁绍 )遣 郭图 、 淳于琼 、 颜良 攻 东郡 太守 刘延 于 白马 。”(7).古驿名。 唐 末 朱全忠 杀 裴枢 等三十余人于此,并用 李振 言,沉其尸于 黄河 ,驿由此著名。 清
钱宗伯 ( 钱谦益 )以谴归,有题诗 虎丘 刺之者曰:‘……昔去尚宽沉 白马 ,今来应悔卖 卢龙 。’”参见“ 白马清流 ”。(8).复姓。见。分类:指各类书籍。例如:博览群书。分类:见“ 汗马牛 ”。马、牛因拉车运书而出汗。形容书极多。 宋
诗:“气本充天地,书非汗马牛。”亦作“ 汗牛马 ”。 明 张纶 《林泉随笔》:“况今天下,九流百氏之书,止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参见“ 汗牛充栋 ”。(1).沙漠。沙常因风吹而流动,故称。:“导 弱水 至于 合黎 ,馀波入于流沙。”:“忽吾行此流沙兮,遵 赤水 而容与。” 王逸 注:“流沙,沙流如水也。” 唐
诗:“恨君流沙去,弃妾 渔阳 间。”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我们还是道不同。譬如同是一双鞋子罢,我的是走流沙,他的是上朝廷的。”(2).指西域地区。 金
之四:“空译流沙语,难参 少室 禅。” 元 子温 诗:“曾向流沙取梵书,草龙珠帐满征途。” 清
《朱静一诗序》:“﹝先生﹞上自流沙 乾竺 之学,中而吐纳黄白之术,下至壬奇医筮之微,无不洞其源流。”(3).指冲刷入江海中的细沙土。 元
:“海波咸苦带流沙,岛上清泉味最佳。”(4).沙漠地区中不固定的、常常随风流动转移的沙。 李瑛 《给造林远征队》诗:“你们踏住万顷流沙,牵来了道道绿的长城。”分类:(1).星名,即金星。又名启明、长庚。:“察日行以处位太白。” 司马贞 索隐:“太白晨出东方,曰启明。”(2).古星象家以为太白星主杀伐,故多以喻兵戎。 唐
《胡无人》诗:“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却说》:“太白经天,旄头彻夜光射。”(3).旗名。 宋
《忠臣传序》:“然君父不以无道贬尊,则 武庚 视太白之旗,必有大不忍于此者。”缘起首回:“馘 安禄山 之首,悬之太白。”(4).河神名。:“六驾蛟龙,附从太白。” 李善 注引 许慎 曰:“ 冯迟 、 太白 ,河伯也。”(5).即大白。大酒杯。 宋
《孔氏谈苑·上马杯》:“ 莱公 酌太白饮之,曰‘上马杯’。” 明
:“笑看明月问狂客,我举太白君当浮。”(6).山名。在 陕西省
眉县 东南。 唐
诗:“西当 太白 有鸟道,可以横绝 峨眉 巅。” 王琦 注引 慎蒙 《名山记》:“ 太白山 ,在 凤翔府
郿县 东南四十里,钟西方金宿之秀, 关 中诸山莫高于此。其山巅高寒,不生草木,常有积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故以‘太白’名。” 清
诗:“ 太白 去天真一握,裨瀛环海更西流。”分类:(1).力气大的人。《公羊传·宣公六年》:“ 赵盾 之车右 祁弥明 者,国之力士也。” 明
《五杂俎·人部一》:“余在 福宁 ,见戎幕选力士,以五百斤石提而绕辕门三匝者为合式。”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七:“看见过力士搏狮么?当他屏息负隅,张空拳于狰狞的爪牙之下的时候,他虽有震恐,虽有狂傲,但他决不暇有萧瑟与韭哀。”(2).古代官名。主管金鼓旗帜,随皇帝车驾出入及守卫四门。:“左右神武军统军各一人,本军旗二,吏兵、力士旗各五。”:“旗手卫……掌大驾金鼓、旗纛、帅力士随驾宿卫。”分类:方言。每天。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他见天从早到晚,手里捏着一巴掌长、安不起嘴子的烟锅,在饥民里找人似地满村奔跑。”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三章:“ 二楞 说:‘见天都来。有的人,还跑进家来问呢!’”分类:(1).金属制的鸾鸟;艺术品中的金色鸾鸟。 唐
:“手抬玉尺红于火,敲断金鸾使唱歌。” 后蜀
词:“欲问 楚 王何处去?翠屏犹掩金鸾。”(2).即金銮殿。 宋
诗:“独对 金鸾 月,宫词付小臣。” 明 谢谠 《四喜记·紫禁明扬》:“战捷南宫羡二难,明朝挟艺上 金鸾 。”参见“ 金銮殿 ”。分类:(1).紫色宝玉。古代以为祥瑞之物。:“黄银紫玉,王者不藏金玉,则黄银紫玉光见深山。” 南朝
刘协 :“白鱼赤鸟之符,黄金紫玉之瑞。”(2).传说中 春秋 时 吴王
夫差 小女名。亦名 小玉 。据 晋
夫差 小女 紫玉 ,年十八,悦童子 韩重 ,欲嫁而为父所阻,气结而死。 重 游学归,吊 紫玉 墓。 玉 形现,并赠 重 明珠。 玉 托梦于王,夫人闻之,出而抱之, 玉 如烟而没。后遂用以指多情少女。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出郊而望,但见 紫玉 之烟;舞鹤还来,俱入泉台之镜。”(3).用为女子早逝之典。 唐
诗:“胡床紫玉笛,却坐青云叫。” 唐
诗:“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4).紫竹的别名。 南唐
诗:“霞杯传缥叶,羽管吹紫玉。” 元
:“仙女乘鸾吹紫玉,才人骑马勒黄金。” 清
词:“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5).古人多截紫竹为箫笛,因以紫玉为箫笛之代称。分类:亦作“ 通藉 ”。
(1).谓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令从官给事宫司马中者,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籍者,为二尺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县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下》:“ 房 ( 京房 )荐上弟子 姚平 、 任良 ,‘愿以为刺史,臣得通藉殿中为奏事,以防拥隔。’”:“ 高祖 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夏仁虎 《旧京琐记·宫闱》:“ 孝钦 晚年有二女友,一为枢臣 荣禄 之妻,一为礼尚 怀塔布 之母,得通籍入禁中,侍谈宴,宫中呼之为福禄寿三星。”(2).指初作官。意谓朝中已有了名籍。 唐
诗:“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 洪愈 通籍四十馀年,所居不增一椽,出入徒步。”《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兄弟从通籍到如今,不瞒老哥讲,顶戴换过多次,一顶帽子,却足足戴了三十多年。”分类:(1).道家谓天上有黄金阙,为仙人或天帝所居。《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荒中有两金阙,高百丈。” 唐
《盂兰盆赋》:“晃兮瑶台之帝室,赩兮金阙之仙家。” 清
《桃花扇·馀韵》:“金阙远,紫宸高,苍天梦梦。”(2).指天子所居的宫阙。 北齐
《观我生赋》:“指金阙以长铩,向王路而蹶张。” 明 沈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青云随步朝金阙,各要把此衷竭。” 清
《己卯元日早朝》诗:“糺缦五云金阙朗,太平中外一家春。”分类:亦作“ 不愧 ”。
(1).不感到羞愧。:“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吾亨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摇,我独不愧于心乎?”(2).引申谓当得起某种称号。卷九:“你姐姐固是绝代佳人,小生也不愧今时才子。”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九:“ 柳惠光 听到这里,觉得 严律师 真不愧是个刀笔吏,说话一针见血。”分类:(1).指告老退职的卿、大夫、士。:“中春,罗春鸟,献鸠以养国老。” 孙诒让 正义:“国老之内,以老、更为尤尊。”:“国老皆贺 子文 。” 孔颖达 疏:“《王制》云:‘ 有虞氏 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然则国老者,国之卿大夫士之致仕者也。” 汉
贾谊 《治安策》:“春秋入学,坐国老,执酱而亲馈之,所以明有孝也。”(2).掌教化的官。《孔子家语·弟子行》:“宜为国老。” 王肃 注:“国老,助宣德教。” 北魏
郦道元 :“国老 王喜 、廷掾 郑笃 、功曹 邠勤 等,咸曰宜之。”(3).指国之重臣。 宋
之二:“君不见惊人废兴传 天宝 ,中兴碑上今生草。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清
《越缦堂读书记·晋书》:“﹝ 楚王 ﹞ 炜 矫诏擅害国老。”(4).甘草的别名。 唐
诗:“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 蒋之翘 注:“:甘草名国老。” 宋
诗:“药中称国老,我懒岂能医。” 明 李时珍 :“﹝甘草﹞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分类:(1).不做;不干。:“善戏谑矣,不为虐兮。”:“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2).谓收成不好。:“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谷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1).不因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2).不为了。:“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沾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分类:安定四方。:“用能辟国宁方,征伐四剋。”佛教语。以阐发般若经部诸法皆空为宗旨的教法。亦泛指佛教。 唐
冯翊 《桂苑丛谈·方竹柱杖》:“老僧者熟于祗接;至于谈话,多空教所长,不甚对以他事。”:“妙通因果,酷奉空教,未弱冠,落发为僧,居 雍 之 慈恩精庐 ,颇有高致。”分类:(1).春季与秋季。:“春秋教以《乐》,冬夏教以。” 晋
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春秋二季农事起始与结束时,照例有老年人向各处人家敛钱,给社稷神唱木傀儡戏。”(2).指春秋两季的祭祀。:“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 韦昭 注:“春秋,言春秋禘、祫。”(3).泛指祭祀。:“春秋窀穸之事。”(4).泛指四时。:“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郑玄 笺:“春秋犹言四时也。” 汉
《东京赋》:“于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今以其片言,辩其要趣,何异乎夕死之类,而论春秋之变哉。”(5).光阴;岁月。:“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刻于玉版,藏于金匮,历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与天地相终。” 郭小川 《登九山》诗:“望一望,想一想,谁不感到虚度春秋。”(6).年纪;年数。:“今 楚王 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皇帝晏驾,春秋十九。” 李广田 《老渡船》:“他在这种情形中已渡过了五十几个春秋。”(7).编年体史书名。相传 孔子 据 鲁 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 鲁隐公 元年,止于 鲁哀公 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为其传者,以《左氏》、《公羊》、《谷梁》最著。:“ 孔子 惧,作。” 宋
《近名论》:“ 孔子 作,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十节:“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8).古编年史的通称。如 周 之, 燕 之等。 汉 以后有《楚汉春秋》、等。亦泛指史册、历史。:“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 唐
:“ 墨子 曰‘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此也。” 康有为 《闻徐子静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泪下》诗:“冤狱两年悲党锢,维新元老记春秋。” 光未然 《英雄钻井队》诗:“誓为祖国献石油,甘洒热血写春秋。”(9). 春秋 、 战国 诸子之书,也有以“春秋”为名的,如、《吕氏春秋》等。(10).指褒贬。用字,意寓褒贬,因借其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泾渭,皮里自具春秋。” 清
:“ 王 ( 王生 )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11).时代名。 孔子 记事,从 周平王 四十九年,至 周敬王 三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计二百四十二年,史称 春秋 时代。今多以 周平王 东迁至 韩 、 赵 、 魏 三家分 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共二百九十五年,为 春秋 时代。:“ 春秋 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 南朝
梁 刘协 :“ 春秋 之末,群经方备。” 唐
《进士策问》:“ 春秋 之时,百有馀国。”分类:亦作“讹字”。
误字;错别字。 清
:“印章上字或可用隶书,不纯用小篆也,世人多以为讹字。” 许威汉 《训诂学导论》第十一章四:“刻本自然也难免有误,特别是书商目的在赚钱,常有偷工减料之弊,因而讹字、衍文、误倒、误脱乃至缺行、缺卷情况频频发生。”分类:(1).《吕氏春秋·察传》:“ 子夏 之 晋 ,过 卫 ,有读史记者曰:‘ 晋 师三豕涉河。’ 子夏 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 晋 而问之,则曰 晋 师己亥涉河也。”“亥”和“豕”的篆文字形相似,容易混淆。后用以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文字因形近而误。 宋
《东观馀论·校定楚词序》:“此书既古,简册迭传,亥豕帝虎,舛午甚多。” 清
《〈芦浦笔记〉跋》:“右《卢浦笔记》十卷……三写之后,亥豕渐多,存之以俟善本勘定焉。” 清 秋瑾 《题潇湘馆集》诗之一:“四壁牙签详亥豕,一门诗友尽璠玙。”参见“ 鲁鱼亥豕 ”。(2).谓猪。地支与生肖相配,亥配豕。 汉
《月令问答》:“凡十二辰之禽,五时所食者,必家人所畜。丑牛、未羊、戌犬、酉鸡、亥豕而已。”分类:语言的地方变体。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通行于一个地区的话。 晋
:“古书之多隐,未必昔人故欲难晓,或世异语变,或方言不同。” 唐
:“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 明
诗:“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冰心 《再寄小读者》八:“他的诗是用方言写的,富于人民性、正义感,淳朴、美丽。”分类:(1).迟到,后到。:“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南朝
宋 刘义庆 :“ 支道林 还东,时贤并送于 征虏亭 , 蔡子叔 前坐近 林公 , 谢万石 后来,坐小远。”(2).亦作“ 后徕 ”。犹以后。指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跟“起先”等相对)。:“以改前之容侍于未衰之年,而不以礼为制,则其原不可救而后徕异态;后徕异态,则正后自疑而支庶有间适之心。” 唐
:“ 谢朓 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 殷公 。”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我后来知道,这时有几个清华学生和我同在马粪堆上。”(3).指以后成长起来的人。:“宜置博士,为立学官,以助后来,以广圣意。”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崔相国请立太子》:“丞相太保 崔公 庄严宏厚,清雅公忠,善诱后来。”分类:(1).谓言行粗疏草率。:“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 成玄英 疏:“耕地不深,锄治不熟,至秋收时,嘉实不多,皆由疏略,故致斯报也。” 宋
《与欧阳晦夫书》:“闻 少游 恶耗,两日为之食不下。然来卒说得灭裂,未足全信。”:“愿诏大臣按劾诸路勤王而灭裂者,悉加显黜,以为将来误国忘君之戒。”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三节:“ 江西 第五次反‘围剿’,我军全然不讲退却,原因在于对局部形势和整个形势都不注意,实在是一种鲁莽灭裂的干法。”(2).犹败坏,毁灭。 唐
诗:“生涯一灭裂,岐路几裴徊。” 清
《杂物赞序》:“雨坐无绪,念平生风物,或时已灭裂,或人间尚有。” 梁启超 《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故各部各省支离灭裂,各从其好,各营其私,无所统一,无所督责。”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二类所言,虽或若反,特其灭裂个性也大同。”分类:(1).怎么那样;为什么那样。用于疑问句。:“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宋
《乞不分差经义诗赋试官》:“经义诗赋,等是文词,而议者便谓治经之人不可使考诗赋,何其待天下士大夫之薄也?” 清
《闲情偶寄·饮馔》:“然使竟日穷年止食一物,亦何其胶柱口腹,而不肯兼爱心脾乎?”(2).多么,何等。用于感叹句。:“二三子何其戚也!” 唐
:“功成失所往,用舍何其贤!” 宋
:“一朝登临重太息,四时想像何其雄!” 鲁迅 《华盖集·这个和那个》:“但先前说过,倘若还不能忘情于咿唔,倒也可以翻翻,知道我们现在的情形,和那时的何其神似!”分类:亦作“ 纷云 ”。
(1).多盛貌。:“威武纷云,湛恩汪濊。” 颜师古 注:“纷云,盛貌。” 宋
诗:“纷纭闾里儿,踊跃竞学泅。”《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庭中植梧桐二树,修竹数竿,百般花卉,纷纭辉映,但觉香气袭人。”(2).杂乱貌。:“肠纷纭以缭转兮,涕渐渐其若屑。” 王逸 注:“纷纭,乱貌也。” 唐
:“风波歘潜构,遗恨意纷纭。”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 郭祥 仍然思绪纷纭,一时难以平息。”(3).纷争;混乱。 晋
:“诤之弥久,而彼执之弥固,是虚长此纷纭,而无救于不解。”:“北镇纷纭,方为国梗。” 唐
诗:“十五年前即别君,别时天下未纷纭。”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村里村外,河沟里和山坡上,一片纷纭嘈杂。”分类:各种禽鸟。:“天美 禹 德而劳其功,使百鸟还为民田。” 北周
诗:“野戍孤烟起,春山百鸟啼。” 唐
诗之一:“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分类:象声词。鸟虫鸣声。 宋
《续戒火文》:“社鸟鸣以啁唧,池鱼涸而噞喁。” 元
《榆林对月》诗:“草树风不起,蛩蜩绝啁唧。”分类:(1).篇名。:“《清庙》,祀 文王 也。”(2).指古帝王祭祀祖先的乐章。:“《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 郑玄 注:“清庙谓作乐歌;《清庙》也。”《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帝王升歌《清庙》之乐。” 郑玄 注:“《清庙》,乐章名。”:“臣愿圣朝就加衮职,必能唱《清庙》之歌,致来仪之凤矣。”(3).即太庙。古代帝王的宗庙。:“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是以清庙茅屋……昭具俭也。”:“登明堂,坐清庙。” 郭璞 注:“清庙,太庙也。” 清
《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但听临春歌《玉树》,不闻清庙奏朱弦。” 章炳麟 《訄书·订文》:“清庙之所奏,同律之所被,箸于赋颂者,四千名而足。”分类:(1).柔美、盛美貌。:“猗与那与,置我鼗鼓。” 马瑞辰 通释:“猗、那二字叠韵,皆美盛之貌,通作‘猗傩’(见《桧风》)、“阿难”(见《小雅》)。草木之美盛曰猗傩,乐之美盛曰猗那,其义一也。”:“﹝杨柳﹞巨本洪枝,条脩远扬,夭绕连枝,猗那其旁,或拳句以逮下土,或擢迹而接穹苍。”《淮南子·修务训》:“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动容转曲,便媚拟神。” 三国
之一:“明日映天,甘露被宇。蓊郁高松,猗那长楚。”(2).是 殷商 的后代 宋国 祭祀 商 朝的建立者 成汤 的乐歌。首句是“猗与那与”,后以“猗那”借指祭祀祖先的颂歌。 宋
诗:“陈诗颂圣德,厥声续猗那。”:“方作猗那之颂,永严昭穆之容。” 清
《沉椒园诗序》:“古之君子,未有不愿为清庙猗那,而顾愿为寺人 孟子 ,忾 周 道,忧《黍离》者也。”(3).表示赞美之辞。:“亦犹于穆猗那,翕纯皦绎,以崇严祖考,殷荐宗祀配帝。” 李周翰 注:“于穆、猗那皆美也。” 唐
《恒州刺史张府君墓志》:“孝乎事亲,忠乎事君,猗那叔父,亦足有云。”分类:(1).不听从;不采纳。:“于子之乡,有不慈孝于父母,不长弟于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 蚩尤 作乱,不用帝命。于是 黄帝 乃徵师诸侯,与 蚩尤 战于 涿鹿 之野,遂禽杀 蚩尤 。” 清
任泰学 《质疑·周易》:“世固有不用其言,而又不许其引退者,正君子之困也。”(2).不应用;废弃。《商君书·靳令》:“六虱不用,则兵民毕竞劝而乐为主用。”(3).不为所用。:“举事不成,应敌不用。”(4).不必;无须。 唐
诗:“溆浦潭阳隔 楚 山,离尊不用起愁颜。” 宋
诗:“主人不用匆匆去,正是红梅著子时。” 明
《与曾继泉》:“我 黄宜人 虽然回归,我实不用牵挂,以故我得安心寓此,与朋友嬉游也。” 金近 《黑心魔术家》:“他自己能变钞票,那就不用变魔术挣钱了。”(5).中医术语。肢体失去活动能力谓之不用。《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中风总括》:“风从外中伤肢体,痰火内发病心官,体伤不仁与不用,心病神昏不语言。”分类:仅能容纳双膝。多形容容身之地狭小。亦指狭小之地。《韩诗外传》卷九:“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殉 楚国 之忧,其可乎?” 晋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宋
诗之十:“暂息登山屐,休脂下泽车。所安容膝地,何必更多馀。” 清
《送鲁孺发移家天门》诗:“四海选容膝,三山且卜居。”分类:(1).自满。 晋
《文赋》:“恒遗恨以终篇,岂怀盈而自足。” 明
《燕书》之九:“君勿自足,自足则骄。”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因为倘没有鼓励切磋,恐怕也很容易陷于自足。”(2).自觉满意,不侈求。 晋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唐
诗:“人心不自足,公道为谁平?” 明
《慈行轩记》:“无求而自足,无愧而自适。”(3).自给自足。:“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宋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在 开封 ,衣食常不自足。” 清
诗:“赤米白盐犹自足,青山绿野故无求。”分类:(1).失足。:“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 洪兴祖 补注:“蹉跎,失足。”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若乃绝岭悬坡,蹭蹬蹉跎。”(2).失时。 三国
之五:“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北魏 贾思协 :“蹉跎失机,则不得矣。”(3).衰退。 唐
之七:“容光未销歇,欢爱忽蹉跎。” 唐
:“叹息人生能几何,喜君颜貌未蹉跎。”(4).失意;虚度光阴。 南朝
:“日与岁眇邈,归恨积蹉跎。” 唐
:“由是蹉跎一老夫,养鸡牧豕东城隅。” 清
:“持筹绝域感蹉跎,沙塞年年漫枕戈。”(5).参差不齐貌。 汉
《协和婚赋》:“既臻门屏,结轨下车,阿傅御竖,雁行蹉跎,丽女盛饰,晔如春华。”(6).阻挠。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牛小姐见面》:“他要辞官被我爹蹉跎。”分类:据《汉字·扬雄传》载, 扬雄 多识古文奇字, 刘棻 曾向 扬雄 学奇字。后来称从人受学或向人请教为“问字”。 宋
诗:“已戒应门老马走,客来问字莫载酒。” 宋
诗:“客因问字来携酒,僧趁分题就赋诗。” 清
《稚存见题贱照》诗:“乞书币涌 李邕 门,问字酒填 扬子 宅。”分类:亦作“ 函杖 ”。
(1).:“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 郑玄 注:“谓讲问之客也。函,犹容也,讲问宜相对容丈,足以指画也。”原谓讲学者与听讲者坐席之间相距一丈。后用以指:讲学的坐席。:“自时厥后,军国多虞,虽复黉宇时建,示同爱礼,函丈或陈,殆为虚器。” 宋
诗之一:“成童入乡校,诸老席函丈。” 清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榜发之日,随诸生后端拜堂下,仰瞻风采,心神肃然。既而屡赐延接,引之函丈之侧。”(2).对前辈学者或老师的敬称。 宋
《江西到任谢史丞相启》:“早亲函丈,偶窃绪馀,曾未免于乡人,乃见待以国士。” 金
《跋王进之墨本〈孝经〉》:“吾友 王进之 得其墨本而宝蓄之,仍图函丈之像,以冠其首。” 明
《答龙溪师书》:“冒妄之深,伏希函丈裁之。” 清
诗:“函杖天涯远,杓衡岁序移。无繇承问讯,祗益叹差池。” 子虚子 《湘事记》:“九月十四日 芝祥 来电曰:‘ 浏阳
刘蔚庐 夫子函丈:千里一堂,并告 组庵 。’”分类:(1). 孔 门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德行: 颜渊 、 闵子骞 、 冉伯牛 、 仲弓 。言语: 宰我 、 子贡 。政事: 冉有 、 季路 。文学: 子游 、 子夏 ” 邢炳 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惟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 仲尼 之门,考以四科。”(2). 南朝
东观 设置的四门学科。指儒学、玄学、文学、史学。:“ 宋明帝
泰始 六年,置 总明观 ,以集学士,或谓之 东观 。置东观祭酒一人, 总明 访举郎二人,儒、玄、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十人,其馀令史以下各有差。”(3). 汉 代举士的四种科目。:“﹝ 汉武帝 ﹞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洁,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县令。”(4).指 汉 代以德行举士的四条标准。:“﹝ 永光 元年﹞二月,诏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 李贤 注引 颜师古 曰:“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郎及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也。”(5). 唐高宗 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见 宋
王应麟 。(6).人品四等。即容悦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宋
:“容悦凡臣,社稷股肱,天民行道,大人正身。章旨,凡此四科优劣之差。”(7).诗文的四种形式。即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三国
《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分类:(1).太阳和月亮。:“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唐
之一:“ 羲和 驱日月,疾急不可恃。” 丁玲 《韦护》第三章:“这是包含海洋和峻山以及日月星辰的一个充满了福乐的大宇宙。”(2).一天一月;每天每月。:“ 回 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汉
《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方今郡县盗贼,劫摽人财,攻犯官民,日月有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靖 谢曰:‘老臣宜从,但犬马之疾,日月增甚,恐死于道路,仰累陛下。’” 王闿运 《储玟躬传》:“自 道光 末载, 湖南 日月多故。”(3).时令;时光。:“昔我往矣,日月方奥。” 唐
《与崔群书》:“仆自少至今,从事于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日月不为不久。” 宋
《赠方逢辰》诗:“日月却从閒里过,功名不向懒中求。”第一回:“日月迅速,转眼就是四月。” 杨朔 《迎志愿军归国》:“四年的日月不算短啊。”(4).喻指帝后。语本:“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 魏其 之举以 吴
楚 , 武安 之贵在日月之际。”:“今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5).犹天地。 唐
诗:“ 玄宗 回马 杨妃 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宋 孙光宪 词之二:“经 霅水 ,过 松江 ,尽属侬家日月。”《秦并六国平话》卷中:“二将交锋后,盘旋两阵前;征云笼日月,杀气罩山川。”(6).指生活或生计。《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把家财分作八分,各人过其日月。”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那种日月,咱们俩一道过了十来年哩。” 秦腔 《游龟山》第二场:“这几日只觉得身体困倦,为日月我还得打鱼一番。”分类:亦作“ 往徕 ”。
(1).来去,往返。:“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李镜池 通义引 王肃 曰:“﹝憧憧﹞,往来不绝貌。”:“是时府在西成,去家七百馀里,休谒往徕,转景即至。” 唐
诗:“惆怅羸骖往来惯,每经门巷亦长嘶。”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还是快点印出的好,否则,邮件往来,又是许多日子。”(2).反覆;来回。:“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清
:“予壬子冬下 三峡 ,至十二峰,果有鸦十馀,往来旋绕。”(3).交往,交际。:“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高肇 之盛及 清河王
怿 为宰辅, 廞 皆与其子侄交游往来。” 明
:“ 衡山 甚好,只是与人没往来。” 巴金 《家》九:“祖父偶尔也跟唱小旦的戏子往来。”(4).犹进退。指引荐与黜退。:“无能往来,兹迪彝教。” 孙星衍 疏:“无能往来,为无能进贤退不肖。”:“ 云 数上疏,言丞相 韦玄成 容身保位,亡能往来。”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不能有所前却也。”(5).已往与未来。《鹖冠子·能天》:“量往来而兴废,因动静而结生。” 陆佃 解:“已往者废,方来者兴。”分类:(1).银河,天河。:“倬彼云汉,为章于天。” 毛 传:“云汉,天河也。” 汉
《思玄赋》:“乘天潢之汎汎兮,浮云汉之汤汤。” 唐
诗:“云汉风多银浪溅, 昆山 火后玉灰飞。” 明 许潮 《赤壁游》:“青嶂吐蟾光。云汉澄江一练长。” 清
《拟古·迢迢牵牛星》诗:“牵牛处河东,河西闲织女。云汉烂清光,佳期渺何许。”(2).云霄,高空。 三国
《善哉行》:“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羁。” 宋
《相鹤经》:“生三年,顶赤;七年,飞薄云汉。” 清
《语录》:“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不关风雨晴晦也。” 纪宇 《致青年朋友组诗·贡献歌》:“是雄鹰,鸟瞰五洲,搏击云汉,它怎么能甘心与鸡作伴。”(3).:“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郑玄 笺:“时旱渴雨,故 宣王 夜仰视天河,望其候焉。”后因以“云汉”为炎暑干旱之喻。卷二一○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刘褒 , 汉桓帝 时人。曾画云汉图,人见之觉热;又画北风图,人见之觉凉。”(4).喻帝王的美德。 南朝
宋 王微 之一:“常怀云汉渐,常欲复 周 《雅》。”:“昭章云汉,晖丽日月。” 李周翰 注:“云汉,喻文德也。” 唐
《为崔中丞请朝觐表》:“天威咫尺,诚寤寐而无违;云汉昭回,固瞻仰而何及。” 宋
《谢赐元丰敕令格式表》:“云汉之回甚昭,日月之照方久。”(5).比喻美好的文章。有时特指帝王的笔墨。 宋
诗:“ 裕陵 固天纵,笔有云汉姿。” 宋
词:“却忆手栽双柳句,真成云汉抉天章。” 明
:“然云汉天章,留之秘阁,使辅臣不时展阅。”分类:(1).迅疾貌;轻快貌。 战国
《风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蜲蛇姌袅,云转飘曶。” 李善 注:“曶,与‘忽’同。” 刘良 注:“飘忽,轻疾貌也。” 宋
《论福建海寇札子》:“以水夫驾舟,以官军施放弩弓火药,虽贼棹飘忽,可以追逐掩击。”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飘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2).指光阴迅速消逝或时间短暂。:“时飘忽其不再,老晼晚其将及。” 李善 注引《思玄赋》:“辰倏忽其不再。” 宋
《忆鄞县东吴太白山水》诗:“三年飘忽如梦寐,万事感激徒悲歌。” 清
:“伯乃送仲出,飘忽间已抵家门。”(3).指变化莫测。 宋
之二:“遽为重壤去,凄断十年邻。物理真飘忽,家声正隐辚。” 鲁迅 《呐喊·阿Q正传》:“ 赵 府的全眷都很焦急,打着呵欠,或恨 阿Q 太飘忽,或怨 邹七嫂 不上紧。”(4).指踪迹不定,行动不可捉摸。:“ 东莞 、 笋冈 诸县逋逃蜑户,附居海岛……飘忽不常,难于讯诘。” 清
卷八:“﹝ 阮光平 父子﹞乃招濒海亡命……令劫内洋商舶以济兵饷,夏至秋归,踪迹飘忽,大为患 粤 地。”(5).指生活动荡飘泊。 唐
诗:“人世多飘忽,沟水易西东。” 金 元好问 诗:“干戈正飘忽,不用苦思家。”(6).飘扬。 清
:“ 述祖 及众役叩首门外,惟闻乐音缭绕,香气氤氲,飘忽不断而已。”(7).隐约不清。 清
沈星炜 《洞仙歌》词:“盈盈照水,又一花初发,澹著春痕半飘忽。” 冰心 《到青龙桥去》:“乱山中的城头上,暗淡飘忽的日光下,迎风独立。”分类:(1).经纬相交,织作布帛。《吕氏春秋·先己》“曰:‘执辔如组’” 汉
高诱 注:“组读组织之组。夫组织之匠,成文于手,犹良御执辔于手而调马口,以致万里也。” 宋
诗:“又如古衣裳,组织烂成文。”:“ 太祖 仲父 述澜 ……始置城邑,为树艺、桑麻、组织之教,有 辽 王业之隆,其亦肇迹于此乎!”(2).织成的织物。 南朝
刘协 :“丽词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 波斯 尝献金绵锦袍,组织殊丽,上命 稠 为之。”(3).指诗文的造句构辞。 南朝
梁 刘协 :“雕琢情性,组织辞令。” 唐
诗:“一生自组织,千首大雅言。” 宋
《答邢司户书》:“退而组织古语,剽裂奇字,大书深刻,以眩世俗。” 清
《陈葵献偶刻诗文序》:“ 周元公 曰:‘文所以载道也。’今人无道可载,徒欲激昂于篇章字句之间,组织纫缀以求胜,是空无一物而饰其舟车也。”(4).安排;整顿。 元 姜个翁 词:“园林罢组织,树树东风翠云滴。” 清
《怀我生之先箴》:“今大夫天干琅琅,地支气昌,帝组织我阴阳,庸讵知我非符。” 清
诗:“奔驰日月无停轨,组织 河 山未就功。”(5).构陷。犹罗织。 唐
诗:“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6).机体中构成器官的单位,是由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细胞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如:神经组织;肌肉组织。(7).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系统加以结合。也指所结合的集体。 毛泽东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人民靠我们去组织。 中国 的反动分子靠我们组织起人民去把他打倒。”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这个俗话革命的任务,是一般文化革命的任务,一切革命的文化组织应当担负起来,而尤其是文学的革命组织。”(8).特指中国共产党组织。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二章:“抗战以后咱的军队上来,这才又恢复起地方组织,我续上关系工作到如今。” 西戎 《女婿》:“ 青枝 对着爹的耳朵,严肃地说:‘爹,你不知道吗, 锁柱 是组织里的人,他能不积极带头吗?’”分类:(1).形成乐章、文采、文辞、礼仪等的总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韩诗外传》卷五:“若夫重色而成文,累味而备珍,则圣人所以分贤愚,明贵贱。” 汉 扬雄 《法言·君子》:“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 汉
《白虎通·情性》:“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 晋
《笙赋》:“迩不逼而远无携,声成文而节有叙。”:“自幼聪明,举笔成文,琴棋书画,无所不通。”(2).现成的文章。 汉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 唐
:“斯盖当时国史已有成文, 丘明 但编而次之,配经称传而行也。” 清 金一 《文学观》:“夫谓语必己造,事不古同,诚不免以刻覈待古人,虽以《六经》之尊,除《大易》而外,若、、,类皆集成典成文而为书者也。”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诗三札》:“我国虽无‘散文诗’之成文,然如 屈原 《卜居》、《渔父》诸文以及 庄子 《南华经》中多少文字,是可以称为‘散文诗’的。”(3).用文字固定下来,成为书面。:“案如经礼,事无成文;即之愚见,谓不应服。”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适应了随时随地面对各种严格的要求,适应了多少条成文不成文的纪律规定。”分类:(1).放纵。:“趣舍滑心,使性飞扬。” 宋
《南唐书·周邺传》:“暴猛狠戾,常蓄飞扬之志。”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飞扬其性,善能攘扰。”(2).飘扬;飘荡。:“大风起兮云飞扬。” 唐
诗:“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 胡怀琛 《海上雪》诗:“天上群龙战斗狂,玉鳞瑶甲乱飞扬。”(3).飞举;飞腾。 战国
《高唐赋》:“雕鹗鹰鹞,飞扬伏窜。” 汉 扬雄 《羽猎赋》:“及至罕车飞扬,武骑聿皇。” 宋
诗:“谁知野鸟不能化,岂必双屦能飞扬?” 朱德 《遵义会议》诗:“左右高低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4).形容心神不安。:“魂魄飞扬,形容已枯。” 宋
《遗表》:“肝胆摧落,精魄飞扬。” 冰心 《寄小读者》七:“约克逊号邮船无数的窗眼里,飞出五色飘扬的纸带,远远的抛到岸上,任凭送别的人牵住的时候,我的心是如何的飞扬而凄恻!”(5).昂扬;振奋。有时亦形容得意。 金
诗:“飞扬他日事,去住此时情。” 清
诗:“论交谈艺气飞扬,清夜才邀共举觞。” 徐迟 《长江大桥的美是社会主义的美》:“心灵未必是飞扬的。”分类:亦作“ 女罗 ”。
植物名,即松萝。多附生在松树上,成丝状下垂。:“茑与女萝,施于松柏。” 毛 传:“女萝,菟丝,松萝也。”:“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罗。” 王逸 注:“罗,一作萝。”:“丰草葽,女罗施。” 唐
诗:“朝蕣玉佩迎,高松女萝附。” 古直 《哀朝鲜》诗:“女萝附松柏,妄谓可始终。”一说亦泛指菟丝子。参阅、 明
李时珍 。分类:(1).心中。:“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宋
《酌古论·桑维翰》:“虽能快中心之所欲,而后世之被其患盖有不可胜道者。” 清
《西郊杂咏》之四:“拥衾不敢寐,中心伤且悼。”(2).衷心。:“我有嘉宾,中心贶之。”:“苟中心图民,智虽不及,必将至焉。”《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若舍亲家踌蹰之际,全仗 三老 撺掇一声,说 陈 某是中心计较,不是虚情。”(3).正中央,指跟四周的距离相等的位置。 唐
诗:“三门里面千层阁,万井中心一朵山。”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积水潭》:“ 万历 初,上御龙舟泛太液池。辅臣 张居正 歌以纪其盛曰:‘两岸离宫杨柳垂,中心水殿芙蓉簇。’”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六:“ 瑞丰 看看路中心,再看看左右的六行军警,心中有些发颤。”(4).核心,事物的主要部分。:“君者中心,臣者外体。” 李善 注引 子思子 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 陈毅 《生查子·国共二次合作出山口占》词:“抗 日 是中心,民主能自救。”(5).在某一方面占重要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地方。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 延安 是所有解放区的指导中心。”《人民日报》:“ 北京 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6).指设备、设施、技术力量等方面条件比较完备的机构和团体。现亦常用于某些企业等经济实体的名称。《中国青年报》:“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成立一周年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热情关怀。”如:维修中心;服务中心;研究中心。犹称心。《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随你左看右看,无不中心像意的。”分类:静止的水。:“ 仲尼 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成玄英 疏:“止水所以留鉴者,为其澄清故也。” 南朝
《从子永宁令谦诔》:“邃若凝云,洁如止水。” 清
《太仆寺少卿陈大绶授中宪大夫制》:“渊如止水之不波,断若精金之能割。”分类:(1).水面上。:“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北周
《周柱国大将军纥于宏神道碑》:“月中生树,童子知言;水上浮瓜,青衿不戏。” 唐
诗:“ 巴陵 一望 洞庭 秋,日见孤峰水上浮。”(2).犹水边。:“ 信 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 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 信 、 张耳 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南朝
梁 吴均 诗:“ 洞庭 水上一株桐,经霜触浪困严风。”(3).旧时谓妓女开始接客。《史林残花》:“妓女始荐寝曰水上。”分类:相同;相类。:“﹝门﹞广八尺,为之两相如。” 孙诒让 间诂:“谓门左右两扇同度。”:“厥土之膏,亩价一金,田田相如。” 李贤 注:“相如,言地皆沃美相类也。” 唐
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第一出:“总祗道,男和女,不相如。难道真个俺巾帼辈便于时无补。”分类:(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 唐
《感二鸟赋》序:“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正是 王先生 的声音,原来 王先生 在读书哩。”(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赗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录之也。”(3).宣读盟辞。《谷梁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4).上学;学习功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分类:宋
邵雍 自号 安乐先生 ,隐居 苏门山 ,名其居为“安乐窝”。后迁 洛阳
天津桥 南仍用此名。曾作《无名公传》自况:“所寝之室谓之 安乐窝 ,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又作:“ 安乐窝 中快活人,闲来四物幸相亲:一编诗逸收花月,一部书严惊鬼神,一炷香清冲宇泰,一樽酒美湛天真。”后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宋
诗:“四山便是清凉国,一室可为安乐窝。” 元 宋方壶 《水仙子·隐者》曲:“青山绿水好从容,将富贵荣华撇过梦中,寻着个安乐窝胜神仙洞。” 清
:“吾家娘子悯君厄穷,使妾送君入安乐窝,从此无灾矣。”粤剧《搜书院》第二场:“淫奔苟合,借书院作安乐窝。”分类:(1).表示可能或能够。:“衡门之下,可以栖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宋
《御试重巽申命论》:“天地之化育,有可以指而言者,有不可以求而得之者。” 清
《雨阻黑河》诗:“花里见鱼不见水,一网可以盈一船。” 夏衍 《长途》八:“我们以为今天总可以到达 桂林 了。”(2).表示有某种用途。:“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孔颖达 疏:“它山远国之石,取而得之,可以为错物之用。” 唐
:“莫言钗意小,可以挂渠冠。”《前汉书平话》卷下:“今有 周勃 兵机深厚,可以为帅退之。”如:棉花可以织布,棉籽还可以榨油。(3).表示许可。 唐
《卢君墓志铭》:“ 河南 尹与人有仇,诬仇与贼通,收掠取服,法曹曰:‘我官司也,我在不可以为是。’” 清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九宫十三调,南曲之门户也。小出可以不拘,其成套大曲则分门别户,各有依归。”(4).犹言不坏;还好。 夏丐尊
叶圣陶 《文心》四:“这封信清楚明白,末了两节又有活泼趣味,也就可以了。” 丁玲 《母亲》一:“现在家里规矩究竟松多了,就是 于五妹 也算可以。”(5).犹很,厉害。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朱自清 《回来杂记》:“这真闲得可以。”分类:(1).指日光。 晋
:“乘流光,策飞景。” 宋
《岸老堂记》:“乘参昂,蹑飞景。”(2).宝剑名。卷六十引 三国
曹丕 《典论》:“ 建安 二十四年二月壬午, 魏 太子 丕 造百辟宝剑。长四尺二寸,淬以清 漳 ,厉以礛诸,饰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飞景。”分类:(1).山名。古取所产之材以制作琴瑟。:“ 孤竹 之管, 云和 之琴瑟。” 郑玄 注:“ 云和 、 空桑 、 龙门 ,皆山名。” 南朝
鲍照 《拜侍郎上疏》:“不悟乾罗广收,圆明兼览,雕瓠饰笙,备 云和 之品。”(2).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统称。:“吹孤竹,拊云和。” 李周翰 注:“云和,瑟也。” 唐
诗之一:“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 元
《昼寄王云浦》诗:“邀我江亭醉三日,凤笙鸾吹拂云和。” 明
词:“自抱云和弹一曲,曲终还拟 湘灵 。风前泪眼几时晴。”(3). 元 代官署名。属教坊司。掌乐。 元
之二五:“特敕云和罢弦管,君王有意听 尧 纲。”分类:(1).依琴瑟而咏歌。:“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埙、箫、管、弦、歌。” 郑玄 注:“弦,谓琴瑟也。歌,依咏诗也。”:“三百五篇, 孔子 皆弦歌之。” 宋
之二:“斋酿如渑涨绿波,公诗句句可弦歌。” 元
卷一:“古三百五篇,皆可声之琴瑟。咏其辞,而以琴瑟和之,所谓弦歌也。古人读诗皆然。” 郭沫若 《洪波曲》第四章三:“差不多整天都有弦歌之声在浩荡地激扬着。我们的门禁并不森严,外来群众是可以随意出入的。”(2).指礼乐教化。:“ 子 之 武城 ,闻弦歌之声, 夫子 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 对曰:‘昔者 偃 也闻。’诸 夫子 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 曰:‘二三子, 偃 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及 高皇帝 诛 项籍 ,举兵围 鲁 , 鲁 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 唐
《国学新修五经壁记》:“俾我学徒,弦歌以时。” 明
诗:“犹有弦歌遗业在,误疑家塾是黉宫。” 清
《问政书院记》:“弦歌以和其心,诵读以探其义。”(3).记 孔子 学生 子游 任 武城 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 彭泽令 。” 唐
诗:“共言愁是酌离杯,况值弦歌枉大才。”弦歌:同“ 弦歌 ”。 1.古代传授学,圴配以弦乐歌咏,故称“弦歌”。后因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为“弦歌”。《韩诗外传》卷一:“ 原宪 居 鲁 ,环堵之室,茨以蒿莱,蓬户瓮牖,桷桑而无枢,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孔子家语·在厄》:“ 孔子 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 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宋
词:“ 洙 泗 上,弦歌地,亦膻腥。” 元
卷一:“古三百五篇,皆可声之琴瑟。口咏其辞,而以琴瑟和之,所谓弦歌也。古人读者皆然。” 清
《寄答李厚庵百韵》:“比屋闻弦歌,童叟朴以庄。”参见“ 弦歌 ”。(2).依琴瑟而咏歌。《西京杂记》卷一:“ 高帝 戚夫人 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 南朝 宋 鲍照 诗之二:“兰膏消耗夜转多,乱筵杂坐更弦歌。” 唐
《冥音录》:“ 崔氏 性酷嗜音,虽贫苦求活,常以弦歌自娱。”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景》:“舟中妓女,亲生者少,皆买自贫家,或得诸他舟,教习弦歌。”参见“ 弦歌 ”。分类:(1).郁结。:“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 南朝
宋 鲍照 :“投章心蕴结,千里途轻纨。” 清
《〈万履安先生诗〉序》:“而先生之诗亦遂栖楚蕴结而不可解矣。”(2).凝聚;蕴积。 清
《〈见吾轩诗集〉序》:“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蕴结也。” 清 薛福成 《云石铭》:“翕受日月之精,蕴结山川之英。”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八:“我心中复杂的蕴结着欢慰与悲凉!”分类:(1).弹击剑把。铗,剑把。:“ 齐 人有 冯谖 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 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 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 孟尝君 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 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尝君 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 问:‘ 冯公 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 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 冯谖 不复歌。”后因以“弹铗”谓处境窘困而又欲有所干求。 南朝
《答赵英才书》:“子架学区中,飞才甸外,不肯扫门觅仕,复懒弹铗求通。” 唐
:“傥使士有澹雅若 严君平 ,清廉如 段干木 ,与仆易地而处,亦将弹铗告劳,积薪为恨。” 明
《答陈淮安玉叔书》:“ 沈嘉则 、 魏季朗 诸君从门下游,甚善;然渠辈尚以多弹铗之叹也。” 清
《桃花扇·孤吟》:“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2).谓寄食权门。 唐
诗:“不知弹铗客,何处感新恩。” 清
《北征》诗:“入市碎琴易,依人弹铗难。”(3).或谓思归。 明
诗:“身留塞北空弹铗,梦绕 江 南未拂衣。”分类:(1).:“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埽穹窒,我征聿至。” 郑玄 笺:“鹳,水鸟也。将阴雨则鸣,行者于阴雨尤苦,妇念之,则叹于室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昭穆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