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阻剂厂家的清洗

天然气减阻剂的合成及雾化减阻性能测试装置的设计--《山东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天然气减阻剂的合成及雾化减阻性能测试装置的设计
【摘要】:
由于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天然气将在国际能源结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天然气的主要运输方式为管道输送,随着世界对天然气这种优质清洁能源和燃料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和大批边远气田的开发,世界天然气长输管道得到了迅速发展,天然气长输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长运距大管径和高压力管道是当今世界天然气管道发展的主流。
对气体管道输送来说,气体在管道中的压力损失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对气体管道输送来说,气体在管道中的压力损失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当气体处于湍流区,尤其是高雷诺数区时,由于湍流和其他一些无规则运动的存在,气体能量损失而导致的压力损失要大的多,而管壁粗糙度是造成涡流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降低输气管道粗糙度的方法来降低压力损失成为增加输气流量的主要手段。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管道内涂层减阻技术来降低管壁粗糙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管道内涂层减阻技术施工设备复杂、费用较高,且随时间延长由于内涂层不断脱落减阻效果逐渐降低甚至产生负效应,同时对原有非涂层管道,由于建设费用等问题,无法施实。
直接注入天然气减阻剂技术是针对管道内涂层减阻技术而提出的;另一类方法,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进行了天然气减阻剂减阻技术的研究,并在实际输气管道中进行了应用实验,取得了初步效果。该技术是将具有表面活性剂性质的被称作天然气减阻剂的化学品定期注入天然气管道中,通过极性端对钢铁表面的吸附,形成弹性分子薄膜,达到降低管壁粗糙度实现减阻的目的。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天然气管道发展的技术现状及趋势,着重分析了天然气管道内涂层减阻技术、减阻剂减阻技术剂及管线加注工艺,介绍了开展天然气减阻剂减阻技术研究的意义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减阻剂减阻技术中,总结归纳了天然气减阻剂减阻机理,指出构成天气减阻剂的主要物质应具有类似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具有极性和非极性基团,极性基团一端粘附在管道内壁上,非极性基团一端在管壁与流动气体之间形成气—固界面,且该物质最好是气体或能雾化的液体,有足够小直径的分子,能够进入或填充管壁上的“凹谷”。而输气管线的缓蚀剂、防冻剂加注工艺对研究减阻剂加注工艺、建立和完善减阻性能测试装置及减阻剂实地应用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根据天然气减阻剂减阻机理,设计并合成了五种具有减阻潜能、易于雾化的低聚物:杂环低聚物Ⅰ、杂环低聚物Ⅱ、杂环低聚物Ⅲ、低聚物Ⅳ、低聚物Ⅴ。用红外光谱图表征了所合成的目的产物,并用红外跟踪法分析了各反应的反应机理,通过优化实验详细探讨了各种反应条件对低聚物的影响,给出了最佳合成条件。选用适当溶剂分别制备了五种低聚物在钢片表面的吸附膜,并用SEM技术观察了五种化合物在钢片表面成膜情况,它们明显降低了原钢铁表面的粗糙度,具有潜在的减阻性能。与课题组前期合成产品比较,低聚物具有易于雾化的优点。
充分雾化后的减阻剂液滴直径小而且均匀,易被天然气所携带,并依靠天然气的紊动扩散作用而均匀地“涂抹”在管道内壁上,进而形成均匀的减阻膜。因此,在原天然气减阻剂性能测试装置的基础上,初步设计了天然气减阻剂雾化装置和雾化减阻效率测试装置。操作流程变为:原成膜装置中,对实验管道进行内表面的清洗处理;而后将实验管道安装到环道试验装置上,通过天然气雾化注入装置成膜后进行减阻效率的测定。整个设计部分给出了设计目的、设计的思路、参数选取方法、操作条件等,为天然气减阻剂的考察评价乃至天然气减阻剂的实际应用打下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TE86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陶亮亮;胡瑞;马雄;丁雷涛;;[J];石油化工应用;2011年04期
叶天旭;王铭浩;李芳;张梦;;[J];应用化工;2010年01期
叶天旭;王铭浩;曹云;张梦;李芳;;[J];天然气工业;2010年11期
徐吉展;王娜;刘丽;李鸿;叶天旭;;[J];应用化工;2012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梦;[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曹云;[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潘志敏;[D];重庆大学;2009年
李峰;[D];山东大学;2010年
王铭浩;[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大全,高立新,周国定,邱思敏;[J];包装工程;2001年06期
肖怀斌;[J];材料保护;2000年01期
,窦宏强;[J];材料保护;2001年10期
朱镭,于萍,罗运柏;[J];材料保护;2003年12期
,高爱茹;[J];城市燃气;2002年12期
王大喜,王明俊,王琦龙,陈美穗,靳从起,杨顺贵;[J];腐蚀与防护;2000年03期
赵守义;[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0年05期
吴玉国,陈保东;[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3年05期
张秋禹,张军平,颜红侠,张玉芳,路民旭;[J];化工进展;2002年09期
林竹,张丽萍,袁中立,秦延龙;[J];焊管;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姚安林;邢义锋;曾祥国;吴志平;李又绿;赵师平;;[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3期
樊国栋;崔梦雅;林振宇;;[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2期
邱文革,常西亮;[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李志林;韩立兴;陈泽民;;[J];表面技术;2006年05期
杨秀芳;闫倩茹;马养民;李延超;;[J];表面技术;2011年05期
张大全,高立新,周国定,邱思敏;[J];包装工程;2001年06期
张钦发,向红,张利敏;[J];包装工程;2004年05期
张敏,黄红军,李志广,万红敬;[J];包装工程;2005年04期
李文钊;田春雷;李良春;;[J];包装工程;2006年01期
张敏;万红敬;李志广;黄红军;;[J];包装工程;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国栋;;[A];2008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8年
彭在美;;[A];第十三届中国(北方)钢管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丛兰杰;;[A];山东石油学会炼制委员会2009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王怡;王芝银;马兰平;曾志华;;[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庆堂;[D];山东大学;2010年
杨荣根;[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刘秀生;[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1年
张景川;[D];天津大学;2010年
高颖;[D];燕山大学;2011年
韩烨;[D];天津大学;2012年
徐昌学;[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柏毅;[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刘燕;[D];天津大学;2004年
王希勇;[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仲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兰天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于会华;[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刘华;[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任远;[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陈敬理;[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张波;[D];山东大学;2010年
李鸿斌;[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张明光;[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桑博;[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吕会田,陈存社;[J];日用化学工业;2005年03期
朱镭,于萍,罗运柏;[J];材料保护;2003年12期
陈卓元,王风平,杜元龙;[J];材料保护;1999年05期
刘秀玉;;[J];材料导报;2008年06期
沈长斌,薛钰芝;[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李瑾;;[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廖振方,唐川林;[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廖振方,唐川林,张凤华;[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王慧龙;姜文凤;;[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6年04期
罗喆媛,俞敦义,屈人伟;[J];腐蚀与防护;2000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国平;[D];山东大学;2006年
邢文国;[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云;[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申丽霞;[D];山东大学;2006年
余国骏;[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许超;[D];山东大学;2008年
张雷;[D];山东大学;2009年
许红;[D];山东大学;2009年
李峰;[D];山东大学;2010年
王铭浩;[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燕;赵亚洲;李志洲;;[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1年10期
刘飞;赵云峰;李秋萍;;[J];管道技术与设备;2012年05期
杨玉琴;郑文耀;李秀贞;王瑞;;[J];信息记录材料;2012年06期
徐吉展;王娜;刘丽;李鸿;叶天旭;;[J];应用化工;2012年08期
李孟;岳为超;徐吉展;叶天旭;;[J];应用化工;2013年02期
刘辉;;[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梦;[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曹云;[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大全,高立新,周国定,邱思敏;[J];包装工程;2001年06期
肖怀斌;[J];材料保护;2000年01期
高立新,张大全,陆柱;[J];材料保护;2000年06期
安仲勋,潘庆谊,张大全,周国定,高立新;[J];材料保护;2003年05期
苏俊华,张学元,王风平,杜元龙;[J];材料保护;1999年05期
陈卓元,王风平,杜元龙;[J];材料保护;1999年05期
李和平,裴丽英,廖建国;[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李和平,李艳萍,杨道武;[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张大全,高立新,周国定;[J];电化学;2003年03期
张光华,李俊国,郭炎,卢凤纪;[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养智;;[J];影像技术;2009年05期
唐育民;;[J];针织工业;1982年04期
范志强;汪激;封麟先;杨士林;;[J];石油化工;1992年11期
陈雨萍,魏玮,李革;[J];高分子学报;1997年02期
袁金颖,潘才元;[J];化工新型材料;1997年06期
袁光,刘文涛,胡应喜,吕九琢;[J];广东化工;1999年02期
;[J];涂料技术与文摘;2007年10期
金养智;;[J];影像技术;2009年04期
;[J];印染;1997年06期
杨冲;[J];有机氟工业;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敏;宋心远;;[A];第九届全国染料与染色学术研讨会暨信息发布会论文集[C];2004年
张恒山;黄雪红;;[A];2004涤纶产业链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马其良;曹忠良;岳兰兰;;[A];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王征;牛荣丽;林秀坤;;[A];2007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A];2005塑料助剂生产与应用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金养智;;[A];2008非银盐影像技术及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李瑜;井新利;;[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杨笑迪;尹世伟;易院平;帅志刚;;[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吴泽俊;何小民;金义;朱志新;;[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何勇;肖鸣;聂俊;;[A];中国感光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和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钱伯章;[N];中国化工报;2002年
汪学峰;[N];中国工业报;2008年
魏双林;[N];中国工业报;2008年
王琴;[N];中国纺织报;2003年
邹盛欧;[N];中国化工报;2000年
孙兆光;[N];中国石油报;2007年
本报特约记者
孙兆光;[N];石油管道报;2007年
董映璧;[N];科技日报;2005年
李迎春;[N];市场报;2001年
翁国娟;[N];中国化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敏;[D];东华大学;2003年
石莹岩;[D];吉林大学;2005年
田章福;[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豆照良;[D];清华大学;2010年
刘艳玲;[D];吉林大学;2008年
黄微波;[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陈希磊;[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熊焕明;[D];吉林大学;2004年
黄战光;[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高宗永;[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宁;[D];山东大学;2007年
申丽霞;[D];山东大学;2006年
虞科颖;[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张祯华;[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曾利红;[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郭彦来;[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宋建兰;[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仲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韩明娟;[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赵希波;[D];山东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涟源洗涤--聚丙烯酰胺生产厂家-广元发布猫
涟源洗涤--聚丙烯酰胺生产厂家
聚丙烯酰胺 洗砂废水,是指水洗砂石生产企业在生产中洗砂时所产生的废水,砂石是建筑的基础材料之一,随着国内砂石需求的日益增长,天然砂的面临着资源和保护的压力,水洗砂将作为建设用砂的重要来源跻身于建材市场。水洗砂可以广泛应用在混凝土、砂浆和制品中,在现代化建设工程中越来越显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在和数量上逐渐替代天然砂是人工砂石生产线发展新时期的标志之一。不要吝惜自己的爱,敞开自己的胸怀,多多给予,你会发现,你也已经沐浴在了爱河里。聚丙烯酰胺PAM使用,污水中的有机,有的可以被生物氧化的(如葡萄糖和乙醇),有的只能部分被生物氧化降解(如甲醇),还有一部分有机物是不能被生物氧化降解的,并且还有一定的毒性(某些表面活性剂)。  30离子度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只是希望能有个人,在我说没事的时候,知道我不是真的没事;能有个人,在我强颜欢笑的时候,知道我不是真的开心……这样,可以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成二个部分,可生化降解和不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习惯上,COD(化学需氧量)基本上表示污水中所有的有机物,BOD(生气需氧量)是污水中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因此COD与BOD的差值,可表示污水中不能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返回,查看更多核心提示:自年初浙江吹响“剿灭劣Ⅴ类水”号角以来,经过治理,浙江全省水质,劣Ⅴ类水质。 涟源洗涤--聚丙烯酰胺生产厂家一级处理主要分离水中的悬浮固体物,胶体物,浮油或重油等。可采用水质水量调节,自然沉淀,上浮和隔油等方fǎ。二级处理也只是去除可用生物降解的有机溶解物和部分胶体物,降下来废水中的生化需氧量和部分化学需氧量,基本采用生物fǎ处理。洗涤--聚丙烯酰胺酰胺基能与多种特定的分子化合物形成很强的氢键,由此它不但有絮凝性,增稠性,表面活性等性能,除此以外还能够通欢迎您过它的酰胺基水解转化为hán有羧基的聚合物,成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与甲醛反应生成羟化聚丙烯酰胺,是重要的交联单体。洗涤--聚丙烯酰胺上升搅拌溶液的wēn度可环比溶解时间,但水wēn高不超过55℃,如若不然或许会引发了降解作用,影响使用效果。计量设备必须用溶液标定出于聚丙烯酰胺溶液是一种减阻剂,与清水的标定值较大的差距。由此,聚丙烯酰胺溶液计量设备必须用溶液来开展标定,不可用清水标定。涟源洗涤--聚丙烯酰胺生产厂家天然气减阻剂的合成及雾化减阻性能测试装置的设计
由于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天然气将在国际能源结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天然气的主要运输方式为管道输送,随着世界对天然气这种优质清洁能源和燃料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和大批边远气田的开发,世界天然气长输管道得到了迅速发展,天然气长输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长运距大管径和高压力管道是当今世界天然气管道发展的主流。对气体管道输送来说,气体在管道中的压力损失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对气体管道输送来说,气体在管道中的压力损失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当气体处于湍流区,尤其是高雷诺数区时,由于湍流和其他一些无规则运动的存在,气体能量损失而导致的压力损失要大的多,而管壁粗糙度是造成涡流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降低输气管道粗糙度的方法来降低压力损失成为增加输气流量的主要手段。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管道内涂层减阻技术来降低管壁粗糙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管道内涂层减阻技术施工设备复杂、费用较高,且随时间延长由于内涂层不断脱落减阻效果逐渐降低&
(本文共86页)
权威出处:
由于全球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对“洁净能源”的呼唤,天然气需求量与日俱增。目前,天然气的主要运输方式为管道输送,为了提高输量,长运距、大管径和高压力管道是当今世界天然气管道发展的主流。但是,在管道输送天然气的实际过程中,由于管壁摩擦而造成的压力损失是人们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处于高雷诺数的紊流气流体而言,管壁粗糙度所造成的压力损失影响最大。因此,降低管壁粗糙度,以减小压力损失,增加输气量,是各国管道科技工作者竞相研究的重大课题。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管道内涂层减阻技术来降低管壁粗糙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管道内涂层减阻方法施工设备复杂、费用较高,特别是随着输气时间的延长和不定时清管,管道内涂层不断脱落,减阻效果逐渐降低,严重时甚至产生负效应!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天然气减阻剂减阻技术,并在实际输气管道中进行了应用实验,取得了初步效果。该技术是将具有表面活性剂性质的被称作天然气减阻剂的化学品...&
(本文共82页)
权威出处:
由于全球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对“洁净能源”的呼唤,天然气需求量与日俱增。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改善环境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也是我国改善能源结构、寻找煤炭替代资源的主要途径。当前,天然气的普及率和耗用量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座城市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这表明21世纪天然气将在能源结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管道输送是世界上五大运输工具之一,目前,天然气的主要运输方式为管道输送,为了提高输量,长运距、大管径和高压力管道是当今世界天然气管道发展的主流。在天然气管道输送方面存在着:长距离大管径输送管道能耗大的突出问题;对长期服役已出现腐蚀老化管道,采用原设计压力输送甚至用增压等措施来维持原输气量,将带来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问题;由于油气田开采产量自身规律和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需求量不同,要求同一口径管道的输送设备应具有经济合理的弹性调节能力的问题;同时在开发海上、沙模、沼泽、高寒等自...&
(本文共143页)
权威出处:
1956年美国石油协会研究发现,往输送气体的粗糙管道内加入少量的液体有机物可提高管道的输送能力[1]。20世纪末,Chen等[2]在墨西哥一条天然气输送管道上,通过自行设计的管道环路装置进行了减阻剂现场试验,该试验为天然气管道减阻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手段,通过试验可看出天然气减阻剂适合分批注入的方式,减阻剂的减阻效果最少可以持续400 h。李国平等[3]研究发现,天然气管输送过程中产生阻力的根本原因是管道内壁表面粗糙度过大,这也是影响天然气输送过程中输送压降的关键原因;张其滨等[4,5]通过对减阻剂减阻机制及分子结构特征的探索,建立了一套检测评价方法,以检测减阻剂减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管道水力摩阻系数降低约13%,在等压降的情况下输气量增加约7.3%。曹云等[6]对PPEM类型的天然气减阻剂进行了室内环道评价试验,配制了不同浓度的PPEM天然气管输减阻剂溶液,开展了减阻剂效果评价试验,由试验结果可知,减阻剂的最佳合理浓度为8×1...&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目前我国稠油的开采、运输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各油田在稠油生产中采用了一些基本的工艺技术,同时又有一些单位正在研究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尽管各有所长,但从经济上、技术上还不能满足稠油生产的需要。高分子添加剂减阻技术是原油及石油产品管道输送领域中的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和应用证明,对原油及石油产品的输送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也为稠油的管道输送开避了一条新的途径。 一、减阻剂 减阻剂(DRA)对流体的减阻作用是英国的汤姆斯于一九四七年偶然发现的。在石油工业领域减阻剂最初是应用于降低压裂用流体的摩阻损失。含有600W PPM减阻剂的煤油减阻率为80%。六十年代末减阻剂的研究取得了很大发展,七十年代初减阻剂应用于管道输送原油的研究获得了突破,一九七九年美国阿拉斯加管道首次将大陆公司生产的C DRee101减阻剂应用于工业生产使输油土艺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几年来研究、生产、应用于原油及石油产品管道输送的各种...&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减阻剂能减小流体在管道内流动的摩擦阻力。在汕品管道输送中添加减阻剂增输节能,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本文研究了以长链a-烯烃为原料生产高分子聚合物减阻剂的工艺过程。试验在年产30吨规模的中间试验装置上进行。本工艺为间歇式生产,反应共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预聚合反应,在反应器I中进行,停留时间 30分钟左右;第二步链增长阶段,在反应器II中进行,停留时间20小时以上。文中介绍了目前的生产状况和减阻剂的性能评价,以及对生产过程的优化。试验分别考察了进料温度、反应起始温度、中间产物转移放料温度、终点温度控制、全过程温度控制、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催化剂、原料等反应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最终获得了减阻剂生产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优化后的工艺生产出的减阻剂产品平均减阻率达到了45%,比优化前平均减阴率34%高出很多,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了30%以上。本研究为减阻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靠保证。&
(本文共55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前沿】中国油气储运技术研究新进展_文档库
文档库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 【前沿】中国油气储运技术研究新进展
【前沿】中国油气储运技术研究新进展
【欢迎关注微信公号:能源情报/Eipress;欢迎转发好文章;推荐好作品。鼓励微信直接互动,也欢迎添加公号运营者微信:xudongEN。】&文/关中原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储运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管道科技研究中心&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油气储运事业的发展势如破竹,已逐渐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油气管网和储备系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油气储运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近几年,油气储运技术领域的科技研究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科研成果、知识总量成倍增长。因此,系统梳理了我国油气储运相关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明确油气储运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提供参考。&1 完整性和失效控制技术完整性和失效控制技术是保障油气储运系统运行安全的两项技术措施,二者同等重要、功能互补。当前,油气储运设施的完整性技术已在国内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但在失效控制方面的意识相对薄弱。&1.1 完整性技术完整性技术包括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管理层面涉及理念、体系、业务范围等内容,体现为管理过程的完整性、资产的完整性以及决策的正确性;技术层面是基于数学、物理、计算机、地理信息、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知识,或将其有机结合,寻求有助于完整性管理的方法、评价技术以及检测手段等。&完整性管理传递的理念是防患于未然:缺陷无处不在,只有不断识别、跟踪其发展,适时适当地消除缺陷,才能确保系统的本质安全。基于此理念,完整性管理体系的建设必然需要长期地发展与完善,是一个持续更新、与时俱进的过程。完整性管理体系包括软件系统和数据库,相关标准和实施文件以及评价方法和检测手段等支持技术。早期的完整性管理基本囿于干线管道的生产运行过程,目前在空间上已经延伸至站场的储罐和工艺管道等设施,在时间上已经延伸至管道的设计和建设阶段。完整性管理业务流程可以归纳为:数据收集与分析→高后果区确定→风险评估→完整性评价→针对性维护维修→效能评价。基于半定量 Kent 评分法建立的RiskScore 风险评价方法,能够灵活地确定管道失效影响因素的指标和权重;针对东北管网的螺旋焊缝缺陷,发展了三轴高清漏磁内检测技术;为了提高立式储罐的运行管理效率,节约运行维护成本,发展了罐底声发射在线检测技术;针对滑坡等地质灾害和第三方破坏对管道运行安全的严重威胁,发展了管道应变监测技术和卫星监测技术,均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1.2 失效控制技术&失效控制是对油气储运系统的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和失效机理进行诊断,研究并提出控制失效的技术措施。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油气管道失效控制技术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和应用历史,而且目前仍在持续深化和发展。在国内,李鹤林院士首次将失效控制理念应用于中国石油集团重大科技专项“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顶层设计中,取得显著效果,并因此受到鼓舞,提出将失效控制理念与完整性管理进行有机结合的思想,以期全方位保障油气管道的运行安全。&在研究油气管道安全失效的过程中,多基于故障树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陈利琼等利用该方法对油气管道危害进行辨识;针对油气管道泄漏事件影响因素多且具有模糊性而使管道可靠性难以定量评估的特点,张静等基于油气管道泄漏故障树,将模糊决策引入到可靠性评估中,建立了油气管道泄漏模糊可靠性评估模式,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贝叶斯网络与故障树在构造方法和推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相似性,但贝叶斯网络定量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描述事件状态的多态性和逻辑性,对于提高风险分析的可靠性大有裨益,具有普遍适用性。&2 热油管道流动保障技术&2.1 蜡沉积规律&在热油管道蜡沉积速率预测方面,研究结论显示:Levenberg-Marquardt 最优化方法和微粒群算法回归模型能够快速搜索到蜡沉积速率随剪切应力、温度梯度、动力粘度和蜡分子质量分数梯度等变化关系的最优回归参数,其准确性和适用性均优于逐步回归分析法。对于沿线蜡层厚度分布不均匀的管道,利用站间压降反算对应管段的结蜡程度,不能真实反映蜡沉积的实际情况;对于沿程摩阻上升较快的管道,还会夸大整个站间管道结蜡的严重程度,同时忽视某个区段因结蜡导致的安全隐患。张冬敏等针对东北某管道低输量运行的需要,给出了结蜡厚度与土壤总传热系数的相关式,并用以指导管输生产,效益显著。黄启玉等借助冷指实验装置动态模拟了原油的蜡沉积过程,指出原油冷指温差与温度区间是影响蜡沉积的主要因素。&2.2 管输原油的流动特性&基于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和范宁公式的推导过程,姜笃志指出通常采用的将表观粘度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粘度值代入牛顿流体基本方程,进而求解非牛顿流体管输压降的做法缺乏依据,将导致计算结果偏离实际工况,为此,将反映非牛顿流体和牛顿流体剪切速率的偏离方程定义为非牛顿流体偏移函数,推导管输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即管道流体一般性流动模型,进而提出非牛顿流体阻力计算的有效方法。针对含蜡原油触变模型进行参数回归时导致放大实验数据误差以及不易选取迭代初值的问题,柳建军等引入不适定问题的求解思想,应用非线性隐式迭代法回归 Houska触变模型的相关参数,回归结果准确、稳定,且误差随温度的升高单调减小。含蜡原油的胶凝过程亦即原油中的蜡晶与胶质、沥青质相互作用,初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至结构强度逐渐增大,最终失去流动性的过程,整个过程可以用原油的粘弹性参数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进行表征,并利用控应变流变仪进行测试。对液体管道水力瞬变分析模型进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原油或成品油长输管道,采用经典拟稳态摩阻模型即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水击压头预测准确度,但对于短距离管道,则需采用非恒定摩阻模型分析其水力瞬变过程。压力调节和压力保护是基于自动化技术的两种压力控制措施,可用于控制长输管道的瞬变流,避免水击事故的发生。&2.3 停输再启动过程&热油管道输送过程的停输再启动问题一直是油气储运技术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数值模拟和试验模拟是其主要研究方法。&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的研究结论,埋地热油管道土壤温度场受水分场、应力场和盐分场等多场共同作用以及周围边界的影响;再启动过程不同时刻的管路压降与启动流量成正比;启动流量越大,所需的启动压力越大,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越短。张国忠等将埋地热油管道简化为二维非稳态传热问题,建立了管内原油、石蜡沉积层和土壤温度场 3 个区域的传热特性数学模型,研究指出:石蜡沉积层越厚,管道正常运行的输油温度应越高;石蜡沉积层的存在虽然可以降低管道正常运行时油流的轴向温降,但会增大管道停输时的温降幅度,进而增大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的运行风险。饶心等利用 BP 神经网络预测含蜡原油在不同启动温度条件下的启动屈服应力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孙长征等提出了一种计算触变段各节点剪切速率的简化方法,避免了在进行停输再启动数值模拟过程中处理触变段所需的径向分层,从而大幅缩短了计算时间。借助大型工业试验环道,崔秀国等测得管道停输过程中管内不同径向位置油温随停输时间的变化数据,建立了启动压力波传递速率的计算模型。王龙等系统研究了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刘晓燕等利用架空管道研究了热油管道的停输再启动过程,相关研究结论对于指导实际管道实施停输再启动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苗青等针对具体热油管道进行了停输再启动的安全性评价,指出中国-朝鲜原油管道运行规程规定的最大停输时间相对保守,相对于临界输量,实际输量尚存较大的下降空间;秦京输油管道尚存降低进站油温和延长允许停输时间的空间,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防止多种波动因素相互叠加而导致最坏情况的发生。王乾坤等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苏丹 3/7 区原油管道的停输安全性,确定了最危险站间,指出环境温度、Moleeta 油含量和含水率是影响原油流动安全性的主要因素。&3 冷热原油交替输送技术&冷热原油交替输送属于国际前沿原油输送技术,冷热油交替流动条件下的非稳态热力-水力耦合问题非常复杂。周建等研究了长输管道冷热油交替输送的热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输送距离和年输送批次是导致冷热油“温度自调和现象”的两个因素;热油的相对输量大于 50%时,原油的流动安全对冷油相对输量的变化较敏感;相对输量不变,提高输量有利于改善原油的流动安全;低输量运行时,原油的流动安全主要取决于沿线地温;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冷油出站温度比提高热油出站温度对于改善原油的流动安全更加有利。宇波等基于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容积法建立了冷热原油交替输送停输再启动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停输再启动过程的安全性与停输时机密切相关,时机不同,最大安全停输时间也不同。杜明俊等基于 Fluent 两相流模型和有限容积法建立冷热原油顺序输送混油数值模型,并利用 UDF 编写混油粘度计算式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了输油顺序、流速和油温对混油质量分数的影响。鹿钦礼等对冷热原油途经变径管道的水力瞬变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油品输送顺序和流速对混油性质的影响。&4 多相混输技术&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油田集输管道的生产运行均涉及多相混输问题。目前多以单相流的流固耦合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展多相流的流固耦合研究,迄今尚未实现流体与结构体真正意义上的耦合互动。气液两相流的流固耦合可能导致管道振动和段塞流等影响管道运行安全的问题出现,MOC、FEM、MOC-FEM等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求适用性强、精确性高的数值算法是今后研究气液两相流流固耦合问题的工作重点。张争伟等采用非结构化网格、有限容积法和均质流模型对海底管道油水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不失为研究油水两相流的有效方法。齐建波等对基于双流体模型的气液两相流综合水力学计算模型进行简化,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持液率对方程稳定性的影响。刘德生等基于实验研究对油水混合物粘度进行预测,以期利用气液两相流压降规律的相关公式预测油气水三相流压降。朱红钧等利用 Fluent 软件模拟了油水两相流在管径突变管段中的流动,发现在管径突变管段,管内流体的压力和流速均随油相含量的变化而改变。宋立群等建立了管道内油气水三相混合物持液率和管输压降的预测模型,简化了湿壁分数、液壁和相界面摩擦因子、油水混合粘度的经验闭合关系式,提出了液滴夹带的气体流速判别条件,给出了曲面气液界面的处理方法,获得了较准确的预测结果。&随着海底含蜡原油的大量开采,多相流动中的蜡沉积成为多相混输技术面临的新问题。蜡沉积动力学模型是研究多相管流蜡沉积规律的有效手段,目前,尚存在诸多未知领域有待探索,这些领域包括:多相管流蜡沉积机理、流动特性及传热特性,原油组分对蜡沉积的影响,沉积物含油量、导热系数、碳数分布对建立蜡沉积厚度预测模型的影响,如何将小型环道的研究成果准确应用于实际管道等。李汉勇等研究发现:含水原油的析蜡点随管输压力的增大而线性升高,而含水率变化对析蜡点基本没有影响。&5 成品油顺序输送混油控制技术&目前,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混油下载、切割、掺混大多基于生产运行数据,通过在沿线站场适当下载干线混油尾和部分混油、在支线分输干线混油、将末站混油细分为不同质量分数的混油段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减轻干线终点的混油处理压力。郭祎等系统分析了西部成品油管道末站混油切割使用理论切割比例以及混油切割量显著攀升的原因,提出采取“3%~8%”的切割比例、修正密度偏差、改变首站油品切换模式等解决措施,有效降低了混油切割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胡煊等根据管流横截面上流速均匀且质量分数均等的特性,引入有效扩散系数,利用质量守恒和费克扩散定律,建立了管道顺序输送混油质量分数一维模型,并对管道的混油情况进行离线模拟,实现对沿线混油的有效监控,从而为控制混油量和混油切割提供了指导。郭祎等融合国内外现有混油界面跟踪方式所考虑的因素,研究开发了管道顺序输送混油界面在线跟踪软件,现场应用效果良好。&6 腐蚀控制技术&6.1 阴极保护数值模拟&数值模拟为预测复杂环境条件下阴极保护效果和低成本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国际上已有部分软件在输入极化曲线和环境描述后即可进行电位和电流密度计算。近年来,我国阴极保护数值模拟技术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尚无成熟的商业软件可供应用。杜艳霞等基于活化极化和浓差极化混合控制建立了大型储罐的阴极保护电位计算模型,推导了阴极边界条件公式。边界元数值模拟软件 BEASYCP 在研究阴极保护影响因素干扰趋势和规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张丰等利用该软件对管道干线和站场储罐区阴极保护系统进行数值模拟,所得结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6.2 杂散电流干扰腐蚀&埋地钢质管道与高压线、电气化铁路、大型工厂临近敷设时,会发生杂散电流干扰腐蚀。这是一个困扰油气储运行业多年的问题,至今尚无系统、成熟的技术方法予以解决。传统电参数测量方法不能用于确定交流干扰参数以及在管道上直接测量用于评估交流干扰腐蚀程度的两个参数:交流电流密度、交流电流密度与直流电流密度的比值,胡士信等基于实验室研究结论,推荐使用试片法进行电参数和电化学参数的测量。李自力等借助室内实验装置研究了输电线电压、电流及高度等因素对管道感应电压的影响,为总结高压线对埋地管道的耦合干扰规律提供了参考依据。张贵喜等根据理论计算模型和管道腐蚀风险交直流密度判据,设计编制了管道交流干扰评估软件,用于忠武输气管道潜在交流干扰区域的腐蚀风险预测和评价,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6.3 油流携水机理与实验研究&水的存在是长输管道发生内腐蚀的根源所在,管输油品自身对杂质具有一定的冲刷携带能力,若能够利用油流将低洼处的积水携带出去,则有助于抑制内腐蚀的发生,因此,研究油流携水机理和过程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目前仅挪威科技大学和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开展了相关研究,但迄今未见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徐广丽等先后建立了油水两相流几何模型和油流携水流动时的水相界面分布模型,针对不同倾角管道上游来油对积水的携带作用和水相界面的分布进行理论分析,获得油流携水能力与管道倾角的关系;为了更直观地研究油流携水系统的流型、积水分布以及出水量,借助由下倾、水平、上倾 3 段测试管组成的内径为 15mm 的玻璃管和内径为 25 mm的塑料管两套实验系统,对柴油和水两相流系统的积水分布形态进行观察,并利用内径为 27 mm 的钢管实验系统对上倾管段不同位置的出水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油相流量较小时,积水以近壁偏心大水滴的形式在油流携带下向前爬行;随着油相流量的增大,偏心大水滴下游被打散成小水滴进入油流;油相流量越大,大水滴经过的距离越长,出水量越大。&7 化学添加剂技术&降凝剂又称流动改性剂,用于改变含蜡原油的低温流动性,提高管道的输送安全性和经济性。在借助高分子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类降凝剂难以获得理想降凝效果、对含蜡原油进行化学流动改性陷入困境的时候,张冬敏等研发了复合纳米材料并用于改善管输含蜡原油的流动性,其降凝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化学降凝剂。研究表明:复合纳米材料能够有效改善原油中石蜡的结晶形态,使晶粒尺寸变小,晶面间距增大,最终表现为原油析蜡点降低和低温流动性变好。降凝剂的表观形态决定了其使用性能的优劣,关中原等基于有效的降凝剂组分研制了 3 种不同基液配方体系的浓缩悬浮态降凝剂,大大改善了降凝剂的工业应用性能。&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国产 EP系列油品减阻剂已跻身于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品牌行列,但在减阻性能和应用性能两方面均与国外产品存在一定差距。杨法杰等尝试采用新一代高效载体 Z-N 催化剂并引入外给电子体CMMS 实施高级α-烯烃的两步法本体聚合,不但提高了聚合产物的减阻性能,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对超高分子量聚α-烯烃悬浮液配方和制备工艺进行如下优化:将戊醇和乙二醇甲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作为载体介质;将硬脂酸镁作为分散剂,改善载体介质和聚α-烯烃粉末颗粒的界面属性,并经 45 ℃热处理,以缓解聚α-烯烃粉末颗粒的沉降;减小聚α-烯烃粉末颗粒的粒径,以提高减阻剂最终产品的悬浮稳定性。&天然气减阻剂的试验应用始于20 世纪 90 年代的美国,将某些缓蚀剂和原油以及一定碳数范围的脂肪酸、脂肪酸胺或酰胺作为管输天然气减阻剂使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天然气减阻剂研制与应用之路并不平坦,迄今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天然气减阻剂产品问世。中国石油管道科技研究中心在室内合成了一系列天然气减阻剂样品,基于评价结果进行了相关样品的中试生产,并应用于实际输气管道的减阻增输试验中,取得了一定效果。&8 结束语&综上所述,油气管道完整性相关技术的研究日趋成熟,失效控制理念和技术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管输原油流动保障相关技术特别是停输再启动的研究活动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体现了科技研究服务生产实际的宗旨;冷热原油交替输送技术的数值模拟研究成果,为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多相混输技术研究基本囿于理论范畴,能够用于指导生产实践的成熟技术不多,尚存在诸多空白有待填补;成品油顺序输送混油控制技术的研究目标是追求更大的运营效益,首先需要实现混油界面的有效跟踪和监控;腐蚀控制技术研究在阴极保护系统数值模拟、杂散电流腐蚀规律、油流携水机理和过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尚需开展深入研究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化学添加剂技术因复合纳米材料的研制和成功应用而在改善含蜡原油低温流动性方面实现历史性突破,提高油品减阻剂性能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增强了国产减阻剂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天然气减阻剂的研究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与此同时,管道补口材料与施工、管道并行(同沟)敷设、山区河流穿跨越管道工程设计与施工、多年冻土区管道建设与运行、城市燃气管网运行与管理、海底管道外壁清洗与防护、储运过程中油气损耗与回收、压缩机组制造与维护国产化、岩穴地下储气库建造与运行、LNG 和水合物等相关技术亦是我国油气储运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推动油气储运行业和谐高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迫切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制技术研究在阴极保护系统数值模拟、杂散电流腐蚀规律、油流携水机理和过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尚需开展深入研究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化学添加剂技术因复合纳米材料的研制和成功应用而在改善含蜡原油低温流动性方面实现历史性突破,提高油品减阻剂性能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增强了国产减阻剂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天然气减阻剂的研究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欢迎关注微信公号:能源情报/Eipress;欢迎转发好文章;推荐好作品。鼓励微信直接互动,也欢迎添加公号运营者微信:xudongE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减阻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